第五章 课程实施与教学过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课程实施与教学过程
第一节 课程实施概述
? 以往对课程实施关注不足 ? 课程变革的环节:课程计划 ——开发——采
用——实施——评价 ? 古德莱德的五类课程层次
一、课程实施的含义
? ---课程实施是将课程方案付诸实践的过程。(富兰) ? ---课程实施就是教学。 ? ---课程实施是在其现实性上,调和影响课程目标实现
? 一、课程实施的策略
? 美国课程专家麦克尼尔总结了课程实施的三种策略: ? A.自上而下策略 ? B.自下而上策略 ? C.自中而上策略
? 1.自上而下策略
? 自上而下策略主张课程变革由国家或地方一级的教育 机构发起,通过行政命令的方式自上而下的推行改革。 这种策略以国家和地区为中心,要求学校中的其他因 素要与课程改革相一致。
二、课程实施的主体
? 1.教师 ? 教师是直接的课程实施者, 教师参与课程实施的积极性
与主动性对课程实施的成败起着重要作用。任何课程理 论与方案,都需要教师的充分理解和转化,才能被合理 有效地运用于教学实践,体现其理论与实践价值。
? 2.学生
? 学生对于课程方案的态度同样也影响着课程实施。每 一位学生可能都有着不同的人生规划和学习目标,对 于课程改革,他们可能有着与课程专家或教师不同的 理解。
第四节 我国新课改背景下的课程实施
? 一、新课程实施的主要策略与优势
? 1.新课程实施的主要策略 ? 我国新课程的实施主要采取自上而下的策略和与这一
策略相应的研究—开发—推广的模式。
2.新课程实施策略的优势
? 第一,能够有效利用人力、物力和财力集中研究和开 发新课程,使得新课程方案无论在理念上或是体系上 都体现了时代性、人文性和科学性。
3.课程缔造取向
? 课程缔造取向认为,真正的课程是教师与学生联合缔造的教 育经验,课程实施本质是在具体教育情境中缔造新的教育经 验的过程。在缔造过程中,设计好的课程方案仅仅是一种课 程资源,借助这种资源师生来发展建构教育经验。它以质性 研究为方法论基础,在具体方法上提倡个案研究、行动研究。
? ——三种取向的比较及启示P166
? 第二,采取由试验到推广的课程实施进程,不仅给予 了课程实施参与者时间来适应新课程,还便于及早发 现新课程在实验阶段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课程方案 和改进措施。
3.领导—障碍过程的模式( LOC模式)
? 这个模式可以被看作是“消除抵制模式”的进一步的 延伸。这个模式认为,课程实施的主要问题在于教师 对新课程计划的抵制,所以,一定要搜集各种材料以 确定教师抵制的程度和性质。对于课程领导和组织者 来说,关键在于使这些障碍变得无效。
4.兰德变革动因模式( Rand 模式)
———教师角色的转变
2. 相互调适取向
? 相互调适取向认为,课程实施过程是课程变革计划与 班级或学校实际情境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组织 模式诸方面相互调整、改变与适应的过程。既包括量 的研究,又包括质的研究。在具体方法上,它认为个 案研究、参与式观察、访谈、自陈式问卷调查以及文 献分析是了解实施过程的有效手段。
2.自下而上策略
? 自下而上策略主张课程变革由教师为主发起,通过教 师探索学校中存在的问题来进行改革。尽管这种自下 而上的策略是由教师发起的,但实际上也包含着课程 专家帮助教师识别问题、分析问题和采取行动的工作, 同时变革本身也涉及到学校和其他机构,因此,这种 策略也被认为是一种整合发展的策略。
3.中间策略
三、研究课程实施的意义
? 1.有利于及时发现课程方案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有 效指导课程实践。
? 2.有利于完善课程理论。 ? 3.有利于检验已有的课程方案和设计新课程方案。 ? 4.有利于解释学生的学习结果。 ? 5.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第二节 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一、课程方案本身的特点
? 成功的课程实施来自于切实的课程方案。设计课程方 案时要考虑到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和实施课程时所需要 的资源,方案的制定要先于课程的启动和推广。课程 方案本身的特点对课程实施有着重要的影响。一般而 言,课程方案设计自身的合理性,对课程实施有着重 要的影响。
课程问题进行研究,并根据研究结果设计出新的课程 方案,然后再到学校中推广使用。 ? 2.变革阻力消除模式(ORC模式) ? 这一模式认为消除变革阻力的一个方法是,课程领导 者和组织者要让实施者(主要指教师)共同参与课程 决策,避免教师对新课程方案的抵制。课程领导者将 课程权力与教师共享,让教师参与课程方案的制订和 实施。
? 这个模式是由兰德社团在对美国联邦政府资助的70年 代四项主要课程计划的评价过程中形成的。研究人员 根据他们的调查结果得出结论:在学校决定采纳新的 课程计划之后,课程变革的主要障碍存在于学校的组 织动因之中。困难在于人们已经习惯于原来的一套做 法。根据这一原因,兰德模式强调在课程编制过程的 各个阶段(尤其在课程实施阶段)中的组织变量,无 论是支持性的还是抵制性的,都要予以注意
诸因素,平衡课程理想与实施情境的系列关系,创造 教学新文化的过程。 ? ——基本共识P157
二、课程实施的取向
1. 忠实取向 忠实取向把课程实施过程看成是忠实地执行课程方 案的过程。预期课程方案的实现程度,就是衡量课 程实施成功与否的基本标准。符合程度越高则课程 实施越成功。它提倡以量的研究作为基本方法论, 认为问卷调查、访谈、观察以及文献分析等是进行 此类研究的有效方法。
? 3.校长
? 学校是课程实施的主要机构,学校在课程开发、实施 中的地位不容忽视。校长是学校课程实施的领导者, 校长的影响实际上涉及了课程实施的方方面面。
三、文化背景因素
? 课程实施的文化背景一般包括课程改革的社会 环境和时代特征,人们对课程改革的价值判断 和学校社区的文化资源等。
第三节 课程实施的策略和模式
? 中间策略主张由学校发起变革,通过学校向内外拓展 进行课程改革。这一策略认为学校是发起改革最适当 的机构,学校应成为课程实施的主体:一方面学校可 以联合校外人士推广课程改革;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创 造有利条件发动教师参与变革。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课程实施的模式(P170-177)
? 1.研究—开发—推广模式 ? 即由国家组织学科专家和课程专家针对具体的学科或
第一节 课程实施概述
? 以往对课程实施关注不足 ? 课程变革的环节:课程计划 ——开发——采
用——实施——评价 ? 古德莱德的五类课程层次
一、课程实施的含义
? ---课程实施是将课程方案付诸实践的过程。(富兰) ? ---课程实施就是教学。 ? ---课程实施是在其现实性上,调和影响课程目标实现
? 一、课程实施的策略
? 美国课程专家麦克尼尔总结了课程实施的三种策略: ? A.自上而下策略 ? B.自下而上策略 ? C.自中而上策略
? 1.自上而下策略
? 自上而下策略主张课程变革由国家或地方一级的教育 机构发起,通过行政命令的方式自上而下的推行改革。 这种策略以国家和地区为中心,要求学校中的其他因 素要与课程改革相一致。
二、课程实施的主体
? 1.教师 ? 教师是直接的课程实施者, 教师参与课程实施的积极性
与主动性对课程实施的成败起着重要作用。任何课程理 论与方案,都需要教师的充分理解和转化,才能被合理 有效地运用于教学实践,体现其理论与实践价值。
? 2.学生
? 学生对于课程方案的态度同样也影响着课程实施。每 一位学生可能都有着不同的人生规划和学习目标,对 于课程改革,他们可能有着与课程专家或教师不同的 理解。
第四节 我国新课改背景下的课程实施
? 一、新课程实施的主要策略与优势
? 1.新课程实施的主要策略 ? 我国新课程的实施主要采取自上而下的策略和与这一
策略相应的研究—开发—推广的模式。
2.新课程实施策略的优势
? 第一,能够有效利用人力、物力和财力集中研究和开 发新课程,使得新课程方案无论在理念上或是体系上 都体现了时代性、人文性和科学性。
3.课程缔造取向
? 课程缔造取向认为,真正的课程是教师与学生联合缔造的教 育经验,课程实施本质是在具体教育情境中缔造新的教育经 验的过程。在缔造过程中,设计好的课程方案仅仅是一种课 程资源,借助这种资源师生来发展建构教育经验。它以质性 研究为方法论基础,在具体方法上提倡个案研究、行动研究。
? ——三种取向的比较及启示P166
? 第二,采取由试验到推广的课程实施进程,不仅给予 了课程实施参与者时间来适应新课程,还便于及早发 现新课程在实验阶段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课程方案 和改进措施。
3.领导—障碍过程的模式( LOC模式)
? 这个模式可以被看作是“消除抵制模式”的进一步的 延伸。这个模式认为,课程实施的主要问题在于教师 对新课程计划的抵制,所以,一定要搜集各种材料以 确定教师抵制的程度和性质。对于课程领导和组织者 来说,关键在于使这些障碍变得无效。
4.兰德变革动因模式( Rand 模式)
———教师角色的转变
2. 相互调适取向
? 相互调适取向认为,课程实施过程是课程变革计划与 班级或学校实际情境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组织 模式诸方面相互调整、改变与适应的过程。既包括量 的研究,又包括质的研究。在具体方法上,它认为个 案研究、参与式观察、访谈、自陈式问卷调查以及文 献分析是了解实施过程的有效手段。
2.自下而上策略
? 自下而上策略主张课程变革由教师为主发起,通过教 师探索学校中存在的问题来进行改革。尽管这种自下 而上的策略是由教师发起的,但实际上也包含着课程 专家帮助教师识别问题、分析问题和采取行动的工作, 同时变革本身也涉及到学校和其他机构,因此,这种 策略也被认为是一种整合发展的策略。
3.中间策略
三、研究课程实施的意义
? 1.有利于及时发现课程方案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有 效指导课程实践。
? 2.有利于完善课程理论。 ? 3.有利于检验已有的课程方案和设计新课程方案。 ? 4.有利于解释学生的学习结果。 ? 5.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第二节 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一、课程方案本身的特点
? 成功的课程实施来自于切实的课程方案。设计课程方 案时要考虑到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和实施课程时所需要 的资源,方案的制定要先于课程的启动和推广。课程 方案本身的特点对课程实施有着重要的影响。一般而 言,课程方案设计自身的合理性,对课程实施有着重 要的影响。
课程问题进行研究,并根据研究结果设计出新的课程 方案,然后再到学校中推广使用。 ? 2.变革阻力消除模式(ORC模式) ? 这一模式认为消除变革阻力的一个方法是,课程领导 者和组织者要让实施者(主要指教师)共同参与课程 决策,避免教师对新课程方案的抵制。课程领导者将 课程权力与教师共享,让教师参与课程方案的制订和 实施。
? 这个模式是由兰德社团在对美国联邦政府资助的70年 代四项主要课程计划的评价过程中形成的。研究人员 根据他们的调查结果得出结论:在学校决定采纳新的 课程计划之后,课程变革的主要障碍存在于学校的组 织动因之中。困难在于人们已经习惯于原来的一套做 法。根据这一原因,兰德模式强调在课程编制过程的 各个阶段(尤其在课程实施阶段)中的组织变量,无 论是支持性的还是抵制性的,都要予以注意
诸因素,平衡课程理想与实施情境的系列关系,创造 教学新文化的过程。 ? ——基本共识P157
二、课程实施的取向
1. 忠实取向 忠实取向把课程实施过程看成是忠实地执行课程方 案的过程。预期课程方案的实现程度,就是衡量课 程实施成功与否的基本标准。符合程度越高则课程 实施越成功。它提倡以量的研究作为基本方法论, 认为问卷调查、访谈、观察以及文献分析等是进行 此类研究的有效方法。
? 3.校长
? 学校是课程实施的主要机构,学校在课程开发、实施 中的地位不容忽视。校长是学校课程实施的领导者, 校长的影响实际上涉及了课程实施的方方面面。
三、文化背景因素
? 课程实施的文化背景一般包括课程改革的社会 环境和时代特征,人们对课程改革的价值判断 和学校社区的文化资源等。
第三节 课程实施的策略和模式
? 中间策略主张由学校发起变革,通过学校向内外拓展 进行课程改革。这一策略认为学校是发起改革最适当 的机构,学校应成为课程实施的主体:一方面学校可 以联合校外人士推广课程改革;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创 造有利条件发动教师参与变革。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课程实施的模式(P170-177)
? 1.研究—开发—推广模式 ? 即由国家组织学科专家和课程专家针对具体的学科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