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双镜联合
双镜联合治疗胃间质瘤
s e o p i e r e s e c t i o n , L A E R) 。建 立人 工气 腹后 插入 腹 腔
镜观 察 . 胃镜 下用 电灼 切 除肿瘤 , 根据 肿瘤 部位适 当
胃间质瘤 根据 所在 部位 分为 三型 _ 1 。I 型: 肿 瘤
位 于 胃底 或 胃大弯 。Ⅱ型 :肿瘤 位 于 幽 门附近 或 胃
中国 现 代 普通 外科 进 展
2 0 1 3年 5月 第 1 6卷
第 5期
线 缝 合 胃前 壁 切开 处 , 牵 拉后 使 用切 割 缝合 器 闭合
月肿瘤 无复 发 ,认 为 L G C S技 术 具有 病死 率低 、 住 院 时 间短 等 优 势 , 即使 是 瘤 体 直 径偏 大 、高 危 的
壁 损伤及 过 多正 常 胃组 织 的切 除 4 ) 减少 手术 操作
过程 中不 必要 的肿瘤 挤 压 , 做 到无 瘤 原 则 。5 ) 减 少
操 作 。5 ) 缝扎 瘤体 旁 正 常 胃体 定位 和 牵拉 肿 瘤 , 使
瘤 体及 其周 围部分 正 常 胃组织 象 帐 篷样 突起 . 便 于 切割 。不 主 张先用 结扎 器将 牵拉 突 出 胃体 的瘤体 套 扎 以免引 起 胃体 变形狭 窄 。 6 ) 切割前 再次 胃镜 检查
确 定 定 位 准 确 ,切 割后 胃镜 检查 了解 有 无 胃道 狭
游离 胃脾韧 带 和 胃结 肠韧带 , 然 后利 用透 照技术 , 在 肿瘤 切 除部位行 腹腔镜 下 胃壁 浆 肌层缝合 术 。
窦 Ⅲ型 : 肿瘤位 于 胃小弯 或食 管 胃交界 处 。双镜 联 合治 疗 胃问 质瘤 的手 术方 式 同样有 3 种 ] : L A E R、 E A WR和 E A T R I 型 胃间质瘤适 合 E A WR, I I 型胃 间质瘤适 合 腹腔镜 辅 助远端 胃大部 切 除 ,Ⅲ型 胃间 质 瘤适 合 E A T R 。
胃肿瘤手术中双镜联合的治疗效果分析
胃肿瘤手术中双镜联合的治疗效果分析作者:杨君胡聪祝大奇来源:《中外医疗》 2014年第5期杨君1胡聪1 祝大奇21.珠海市人民医院普外科,广东珠海 519000;2.珠海市人民医院内镜中心,广东珠海519000[摘要]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使用胃镜和腹腔镜双镜结合的方法在胃部肿瘤外科手术中临床使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7月间在该院进行治疗的胃部肿瘤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共37人,将患者分为对比组18人和治疗组19人,治疗组中患者,在肿瘤切除术过程中加入胃镜和腹腔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对比组患者,采用常规性胃肿瘤切除术的方式进行治疗。
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肿瘤切除情况以及术后恢复等方面的资料进行综合数据比对。
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手术过程中患者没有危险,但对比组中出现3例患者需进行2次手术摘除残余病变体,有4例患者在常规性切除手术后需要配合药物治疗稳定病情,对比来看治疗组具有患者的一次性治疗成功率较高,手术造成的创伤小,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少,病情恢复速度更快,临床并发症发生几率更低等显著优点。
结论在胃部肿瘤外科手术中,使用胃镜与腹腔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可以减小患者创伤面积,提高一次手术治愈的成功率,提高患者身体机能的恢复,减少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经受的痛苦,临床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应大力举而推之。
[关键词] 胃肿瘤;双镜联合;腹腔镜;胃镜;普外[中图分类号] R735.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2(b)-0184-02[作者简介] 杨君(1962.7-),男,山东人,本科,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胃肠道肿瘤方向的工作。
双镜联合指的是腹腔镜与胃镜相互结合使用,尤其是最近几年,微创手术大行其道,这使原本单一用途的影像医学与外科手术的协作性更紧密,使传统的外科手术方式有了映像学作为前提和支持,这样在治疗过程中就有了依据,手术的精准度进一步提高,手术的创口逐渐减小,疾病的治疗效果也越来越明显。
颍上县人民医院普外科微创双镜联合巧除胆管结石
医学基础与药学研究·102·去,导致PGⅠ、PGⅠ/Ⅱ值下降[9]。
40岁以上人群胃癌发生率开始上升,确定胃癌筛查年龄为40岁[10]。
目前胃癌最可靠的诊断手段是胃镜检查结合黏膜活检,但早期胃癌在胃镜下缺乏特征性,病灶小,易被忽略,而血清学结果客观反映全胃黏膜功能状态。
综上所述,胃癌高风险人群血清PG检测联合14C-UBT,可以提高筛查胃癌的准确性,再结合胃镜黏膜活检,可提高早期胃癌发现率。
参考文献[1] 陈虹羽,季爽,储海婷,等.2010-2012年安徽省庐江县恶性肿瘤发病特征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5,23(2):113~115.[2] Ajani J A,Bentrem D J,Besh S,et al.Gastric cancer,version2.2013:featured updates to tke NCCN Guidelines[J].J Natl Compr Canc Netw,2013,11(5): 531~546.[3] 刘运德,楼永良.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143~146.[4] 黄荣根,王春敏,黄飚,等.体检人群胃蛋白酶原水平分析及异常结果处理对策[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2,19(2):71~74.[5] 宋晓楠.健康体检人群胃功能三项的检测与分析[J].智慧健康,2018,4(21):15~16.[6] 李月红,张祥宏,黄飚,等.胃癌高发区居民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及异常标准的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27(10):840~844.[7] 吴建峰,郄中宏,韩振格.体检人群胃蛋白酶原检测结果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2):310~313. [8] 全国中西医整合幽门螺杆菌处理共识专家组.全国中西医整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病—证”共识[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8,30(9):1082~1090. [9] 谢庆,陈卫刚,齐翠花,等.胃蛋白酶原联合幽门螺旋杆菌IgG抗体对胃癌早期诊断的价值[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6,25(11):1244~1247.[10] 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J].中国消化内镜杂志,2018,35(2):1~7.Analysis of the results of pepsinogen test in 972 physical examination populationsand in 14C -positive breath testThe People's Hospital of Lujiang County, Hefei 231500, AnhuiGUO Yu-juan, ZHAO Wen-xiang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erum Pepsinogen (PG) in population with high incidence of gastric cancer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ositive rate of gastric mucosa atrophy and the age of sex. Methods: The results of PG test of 972 local medical examiners were analyzed. By sex and age groups, the distribution levels and gastric mucosal atrophy positive rates of PG were compared. Comparison of serum PG levels of 25 patients with 14C-UBT positive and 25 negative in middle age group(36~54 years old). Results: The levels of Pepsinogen in the group were Normal distribution,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level of Pepsinogen in male and female patients. The PGI level middle-aged group and the elderl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youth group(male F=17.753, P< 0.05; Female F=12.31, P<0.05). PGⅠ/Ⅱ decreases with age (male F=25.32, P <0.05; Female F= 13.69, P<0.05). The positive rate of gastric mucosa atrophy showed that: strong positive: 1.54 %, positive: 5.76 %, suspected positive: 6.89 %, negative: 87.35 %. The male positive rate increases gradually with age (male χ2= 26.10, P<0.05). The PGI and PGⅠ/Ⅱ values of the 14C-UBT positive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negative group (P<0.05), PGII level increase (P<0.05).Conclusion: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level of PG by sex .Age affected the level of PG. Helicobacter pylori(Hp) infec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PG changes.Key Words: Pepsinogen; Gastric mucosal atrophy; Age; Gender; 14C-urea breath test; Helicobacter pylori (Hp)(编审:徐元宏 施仲赋)近日, 颍上县人民医院普外一科在同一天为三位高龄胆总管结石患者成功实施了腹腔镜+胆道镜双镜联合胆总管探查取石手术,年龄最大的患者89岁,且为二次胆道手术,平均用时90分钟。
双镜联合保胆取石术与完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研究
【 btat Obet e oivsgt efaiit o prs peas t a badr rsrige o l oo y L G A s c】 r jci T et a t s ly f aa c i- ie gl l e- eev hli t ( A - v n i e h e b i l oo s sd l d p n et m h
O0 ) A dtebed g ou eadet oiei r oey i e e entog u s ee o s tt ays n— t P> .5 . . 5 . n l i lm ne kns cvr m t e r p r n ttii l i i a ( 00 ) h env n r ae t bw w o w a sc l g c n
P . eh d T e l i l a a et wt A P (bevdg u )ad4 a et wt ttl prs pc a ba— C)M to s h i c t o 5 pt ns i L G C osr r p n 9p tnsi h o l l aoc i gl ld cn a d a f 3 i h e o i aya o l d r rsrigeo lh t y( L P )( ot ldgop e enM r 0 7a dO t 0 9w r a a zd h prt nt e e- eev hli o m T G C cnr l ru )b t e a 0 n c 20 e nl e .T eoeao m , p n et o oe w 2 e y i i
传 统 的胆 囊 切 除 术 是 治 疗 胆 囊 结 石 的 常用 手 段 , 凡有右 上腹 疼 痛 以及 胆 囊 炎 发 作 史 , 囊 已丧 失 功 能 胆 并 有病 理 改变者 , 切 胆 ” “ 的适 应 证 明确 。但 对 一 个 尚
双镜联合在胆总管结石并胆囊结石微创治疗中的应用及可行性分析
双镜联合在胆总管结石并胆囊结石微创治疗中的应用及可行性分析胆总管结石和胆囊结石是常见的胆道系统疾病,给患者带来了不适和痛苦。
传统的治疗方法通常需要进行开放手术或经皮穿刺胆道引流术,创伤大且恢复周期较长。
然而,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双镜联合技术在胆总管结石和胆囊结石的治疗中被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双镜联合技术是指内镜下同时完成胆总管结石的切割取石和胆囊结石的摘除。
首先,通过内镜进入胆总管,利用电切、激光或机械切割器械将结石切割成小颗粒或碎片,然后使用吸引器将其抽出。
接下来,内镜进入胆囊,摘除其中的结石。
该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双镜联合技术的应用要求医务人员具有丰富的内镜技术和解剖学知识,并能熟练掌握相关器械的操作。
首先,医生需要准确判断胆总管结石和胆囊结石的数量、大小、位置以及有无合并症,例如胆囊炎、胆道感染等。
其次,医生还需要充分评估患者的手术风险和术后恢复能力,以确定是否适合该技术。
最后,医生在操作过程中需要精确控制内镜的位置和力度,避免损伤胆道和周围组织。
双镜联合技术在治疗胆总管结石和胆囊结石中具有以下可行性和优势:1. 创伤小:相比传统手术,双镜联合技术通过内镜进行操作,无需开放手术,减少了创伤和切口,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和美观。
2. 恢复快:双镜联合技术的手术时间较短,患者的围手术期痛苦减少,术后恢复较快,能够尽早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
3. 有效缓解症状:由于双镜联合技术能够彻底清除结石,提高了结石清除率,有效缓解了患者的症状,如胆绞痛、黄疸等。
4. 降低并发症风险:传统手术对胆道和周围组织损伤较大,术后可能出现胆漏、胆管狭窄等并发症。
而双镜联合技术操作精准,能够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然而,双镜联合技术也存在一些限制和注意事项。
首先,该技术对医生的要求较高,需要具备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
其次,在一些复杂的病例中,该技术可能无法完全清除结石,需要辅助其他治疗方法。
双镜联合手术PPT课件
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发生率为3%~20%
常见症状: 右上腹痛、肩背部痛、腹胀 恶心呕吐、厌油腻、呃逆 发热、寒战 尿色加深、眼睛发黄
传统治疗 开腹手术
微创时代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因其手术创伤小,恢复快, 已经成为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金标准。
经十二指肠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后行乳头括 约肌切开(EST)或球囊扩张(EPBD)取石术,逐 步取代传统的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成为肝外胆管 结石的常用手段。
LC+ERCP (N=87) 年龄(岁) 58.18±15.81
肠功能恢复 2.21±0.78 时(天)
LC+LCBDE (N=36) 54.00±14.16
2.p22<±00.0.614
OC+OCHTD (N=29) 60.34±11.58
3.62±1。08
P p>0.05 p<0.01
术后住院天 5.60±1.91 数(天)
FuLIing Central Hospital
LC+LCBDE
较大结石取出困难; 胆总管直径要求( >0.8cm); 仍需留置T管; 胆道变形可腹能腔同引流时管 存在。
T管
!生活不便; !水电解质紊乱; !胆道变形; (牵拉致胆道成角、狭窄等----结石复发) !胆漏、胆汁性腹膜炎。
ERCP+LC+LCBDE
先行LC再行ERCP 先行ERCP再行LC 真腹正腔引流的管 双镜联合?
两步各法类双流镜管联合
住院时间长,花费高; 短期内患者二次手术,心里负担重。
各类流管 真正的双镜联合
对确诊或高度怀疑胆总管结石的患者,一 次性全身麻醉下行LC+ERCP,一次手术治疗 胆囊结石和胆总管结石,术后无需T管引流, 达到以最小创伤治愈疾病的目的,真正实现 微创治疗的目标,可能成目前治疗此类疾病 的最佳选择。
双镜联合在结肠肿瘤术中的应用研究
双镜联合在结肠肿瘤术中的应用研究背景结肠肿瘤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治疗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
双镜联合技术是指腔镜和内镜结合,双向观察结肠病变所在位置以及术中情况的一种手术技术。
随着内镜技术和手术器械的不断发展,双镜联合技术在结肠肿瘤手术中的应用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推广和使用。
本文旨在探讨双镜联合在结肠肿瘤手术中的应用及其优势。
双镜联合在结肠肿瘤手术中的应用双镜联合手术一般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1. 行结肠镜下切除术(transanal endoscopic microsurgery, TEM)行结肠镜下切除术(TEM)是指通过肛门将内镜引入肠道内,利用双镜联合技术在肠道粘膜下进行手术切除肿瘤。
该技术具有减少创伤、切口小、复原快等优点,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
TEM适用于分化程度好的低位肠癌、息肉、不典型增生等,也可用于恶性息肉的手术治疗。
同时,TEM还能辅助诊断结直肠息肉、炎症等肠道疾病。
2. 结肠腔镜下的手术切除术(laparoscopic-assisted colorectal surgery, LAC)结肠腔镜下的手术切除术(LAC)是指经过小孔镜在腹腔内完成肿瘤的手术切除,同时通过肠道内插入的内镜协助手术进行。
该技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好、并发症低等优点,是目前最常见的结肠肿瘤手术方式之一。
由于肠镜具有对肠道粘膜高倍放大、视野清晰的优势,可以更好的显示病灶的位置、分布和局部解剖结构。
双镜联合技术在肿瘤切除过程中更加精细,能保留肠道正常组织和保护神经血管,减少手术创伤,提高肿瘤切除的效果。
双镜联合在结肠肿瘤手术中的优势与传统的手术方式相比,双镜联合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 视野更好双镜联合技术能够同时观察肿瘤所在位置和手术操作区域,提供了更精细的视野和更全面的信息。
手术操作更加精细,创伤更小,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2. 减少术后疼痛双镜联合技术在切除肿瘤过程中,保留了更多的肠道正常组织,降低了肠道的术后反应,减少了术后疼痛和并发症的发生。
双镜联检技术
双镜联检双镜联检技术由澳大利亚诺贝尔医学奖得主BarryJ.Marshall最早提出,是联合电子肛门镜和电子结肠镜,对整个肠道进行立体交叉联检。
该项技术很快从美国传入欧洲,技术在不断运用中得到更新和提升,使得结、直肠癌的临床诊断率提升到了98%,从而有效地避免了误诊误治,挽救了许多肠癌患者的生命。
双镜联检工作原理双镜联检主要是靠电子结肠镜和电子肛门镜双镜合璧,已达到确诊疾病的过程,电子结肠镜和电子肛门镜都有其独到的优势,双镜联检可准确,精确检查各种肛肠疾病的病因和疾病症状。
电子结肠镜近几年,随着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可隆氏病,结肠息肉以及结、直肠癌等下消化道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结肠镜检查在常规检查和疾病的诊治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凡出现腹痛、腹胀、腹泻、粘液便、腹部肿块和大便出血者应尽量到医院进行结肠镜检查,以便于早发现早治疗。
而结、直肠癌的家族史者或者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等患者更应该定期到医院做结肠镜检查。
1.技术特点:大肠疾病由于其临床表现与很多疾病相似,仅凭病史及体征难以作出全面、准确的判断。
电子结肠镜是目前诊断大肠粘膜病变的最佳选择,并且目前结肠镜检查已不像过去人们想象的那样痛苦,大多数人都可接受。
电子结肠镜还可以通过肠镜的器械通道送入活检钳取得米粒大小的组织,进行病理切片化验或其它特殊染色,对粘膜病变的性质进行组织学定性,如炎症程度、癌的分化程度等进一步分级,有利于了解病变的轻重,指导制订正确的治疗方案或判断治疗效果。
通过肠镜器械通道还可对结肠一些疾病或病变如息肉、出血、异物等进行内镜下治疗。
2.适用范围:通过安装于肠镜前端的电子摄像探头将结肠粘膜的图像传输于电子计算机处理中心,后显示于监视器屏幕上,可观察到大肠粘膜的微小变化。
如癌、息肉、溃疡、糜烂、出血、色素沉着、血管曲张和扩张、充血、水肿等疾病的诊断图像清晰、逼真。
电子结肠镜检查的适应症相当广泛,凡属于下列情况而无禁忌症时均可行电子结肠镜检查。
双镜联合与单纯腹腔镜治疗胃间质瘤的临床对比研究
双镜联合与单纯腹腔镜治疗胃间质瘤的临床对比研究王翀;盛冠男;孟珂伟;杨涛【摘要】目的:对比双镜联合与单纯腹腔镜治疗胃间质瘤(GSTs)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7年8月收治的70例GST患者,遵照随机原则分为甲、乙两组,分别给予单纯腹腔镜与双镜(腹腔镜、内镜)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乙组术后肛门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指标优于甲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和单纯腹腔镜手术治疗相比,双镜联合技术可降低GST患者术后出血量,促进出院.【期刊名称】《中国医疗器械信息》【年(卷),期】2019(025)010【总页数】2页(P84-85)【关键词】胃间质瘤;\r单纯腹腔镜\r;双镜联合\r;疗效比较【作者】王翀;盛冠男;孟珂伟;杨涛【作者单位】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普外科天津 300192;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普外科天津 300192;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普外科天津 300192;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普外科天津 30019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2胃间质瘤(GSTs)为一类始源于消化道的间叶组织,是具有生物学行为的一类恶性肿瘤。
可发生在消化道从食管到直肠的任何部位,但胃是本病的高发部位,占60.0~70.0%[1] 。
因为GSTs对化疗、放疗不敏感,故此临床多采用手术切除治疗,内窥镜技术与腹腔镜技术为当下治疗GSTs的常用方法。
针对微小的黏膜下病灶,内窥镜治疗具有检出率高、定位精确、创伤小等优势;针对较大的深层病灶,腹腔镜技术有病灶切除完整、操作视野清晰、术后身体各项机能恢复快速等特征。
但是单纯应用内窥镜或腹腔镜治疗GSTs均存在一定弊端,将腹腔镜与内窥镜结合的双镜联合技术有效整合了两种术式的优势,弥补单一手术存在的不足,有利于优化GSTs疗效。
本文主要比较双镜联合与腹腔镜治疗GSTs的疗效,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取2016年4月~2017年8月行切除术治疗的70例GSTs患者,(1)纳入标准:术前均接受超声胃镜等检查,术后病理组织确诊为GSTs,均是初次手术者,肿瘤直径>2cm,患者或其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参与,临床资料完整。
双镜联合治疗结直肠肿瘤32例
9 7 6・
安 徽 医 药 A n h u i Me d i c a l a n d P h a r m a c e u t i c a l J o u r n a l 2 0 1 3 J u n ; 1 7 ( 6 )
双镜联合治疗结直肠肿瘤 3 2例
汪 泳, 程 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周 连帮 , 于 刚, 万 圣 云
肿 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院时间 9 d 。出现 1 例 为吻合 口漏 。所有病例 随访 时间 3—3 6个月 , 均无残 留或复发 、 转移 。结论 通 过癌 肿者实施 双镜 联合治疗 , 可准确病灶定位和排除近端多原发癌 。
关键词 : 腹腔镜 ; 结肠镜检查 ; 结直肠肿瘤
En d o s c o p y c o mb i ne d wi t h l a p a r o s c o p y i n t r e a t me n t o f c o l o r e c t a l
t u mo r s : 3 2 c a s e s
WANG Yo n g, CHENG Yun - s h e n g, ZHOU Li a n- b a n g, e t a l
(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G e n e r a l S u r g e r y , T h e S e c o n d A f il f i a t e d H o s p i t a l fA o n h u i M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H e f e i 2 3 0 6 0 1 ,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T o a n a l y z e t h e c l i n i c a l a p p l i c a t i o n v a l u e o f c o m b i n e d l a p a r o s c o p i c c o l o n o s c o p i c r e s e c t i o n o f c o l o r e c t a l n e o p l a s m s .
双镜联合技术在早期结直肠肿瘤中的应用
双镜联合技术在早期结直肠肿瘤中的应用一、双镜联合的历史及定义自从结肠镜问世以来,人们首次进入了肠腔内的世界,并观察到结肠息肉及结直肠癌等病变。
由于大部分结直肠癌由腺瘤癌变而来,结肠镜下的息肉切除成为人们最先追求的目标。
1969年,Wolff和Shinya使用自主设计的电圈套器进行了历史上第一次结肠镜下的息肉切除术。
为了更安全地切除无蒂息肉,Deyhle等于1973年将结肠息肉切除术进行了改进,通过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切除结肠无蒂息肉,也就是现在的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
然而,仍有部分广基巨大息肉或皱襞后方的息肉,内镜下切除不仅困难且增加风险。
为了降低内镜切除的难度并保证手术的安全性,1993年,Beck和Karulf报道了腹腔镜辅助内镜结肠息肉切除术,也就是最原始的双镜联合手术。
20世纪90年代,日本学者针对EMR切除不完整和复发率高等问题,开展了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并将其适应证扩大到T1a期结直肠癌。
然而,该技术难度大,手术风险高,学习曲线长,推广困难,且仍然无法回避部分病变内镜下切除困难的问题。
Fukunaga 等于2014年综合了内镜ESD技术和腹腔镜下结肠局部全层切除技术,提出了腹腔镜内镜联合手术,使腹腔镜和内镜的协作进入一个新的高度。
目前,广义的双镜联合手术为腹腔镜(硬镜)和内镜(软镜)在同一手术中的联合应用。
由于手术方式较多,在国内外的文献报道中有多种不同的提法,包括腹腔镜辅助内镜手术、内镜辅助腹腔镜手术和腹腔镜联合内镜手术等。
二、双镜联合的手术适应证由于目前双镜联合的手术范围仍为肠壁的局部切除,不涉及淋巴结清扫,所以双镜联合的手术适应证与单纯内镜切除的适应证相似,主要适用于淋巴结转移风险极低,局部切除即可达到根治的病变。
其适应证主要包括:(1)累及阑尾开口的黏膜病变,单纯结肠镜切除困难;(2)局部严重纤维化或合并瘢痕、憩室的黏膜病变,单纯结肠镜切除穿孔风险较高;(3)结肠镜下显露不良的病变;(4)淋巴结转移风险极低的黏膜下肿瘤;(5)其他技术因素导致单纯结肠镜下切除难以实施的病变。
浅议双镜联合技术的运用
浅议双镜联合技术的运用单士普陈静(山东省新泰市中医院山东新泰271200)【中图分类号】R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0近年来随着腹腔镜外科、内镜外科等微创外科技术的发展和成熟,经过腔镜外科和内镜医师的共同探索,双镜联合技术(combinedlaparoscopic-endoscopictechnique)已经逐渐发展成为较为成熟的微创手术方式,尤其是该技术在胃肠道肿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越来越彰显出重要作用。
双镜联合技术的应用基础改善胃肠道肿瘤预后的惟一有效的方法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绝大部分的早期癌、癌前病变甚至黏膜下肿瘤均可通过内镜下切除治疗,当胃肠道肿瘤不能行内镜治疗时,腹腔镜又是一个微创治疗的重要方法。
目前,腹腔镜手术已成熟应用于胃肠道良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中。
然而,无论是内镜治疗和腹腔镜手术都各自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单纯的内镜下治疗的局限性及潜在风险为:①对于体积较大(直径>5cm)的肿瘤,内镜治疗很难进行操作;②对于广基息肉或较大的黏膜下肿瘤,内镜切除治疗时,发生穿孔等并发症的风险大;③对于一些特殊部位,如回盲部、结肠肝区、结肠脾区、乙状结肠、胃贲门、胃幽门管部位的肿瘤等,内镜治疗难度较大;④内镜直视下难以全面判断肿瘤的良恶性及浸润深度,有切除范围不足及切缘阳性的可能;⑤内镜治疗通常依靠能量切割完成,能量过大或过小时发生穿孔和出血等并发症,从而造成中转开腹手术。
腹腔镜手术同样存在一定的局限性:①腹腔镜下对良性病变或早期肿瘤的准确定位有一定困难;②腹腔镜下手术治疗良性病变或早期恶变并不改变传统的手术范围,不能避免消化道的重建,手术创伤仍然较大。
故近年来,腹腔镜结合内镜已成为治疗胃肠道肿瘤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式。
双镜联合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有效增加内镜治疗的安全性及适用范围,提供“合理而有效”的治疗,而且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小患者所受的创伤。
目前双镜联合技术所涉及的设备和手术器械也是腹腔镜手术和治疗性内镜手术的常用设备和器械。
双镜联合使用在直肠癌手术配合中的护理配合及体会
双镜联合使用在直肠癌手术配合中的护理配合及体会摘要:,腹腔镜和肠镜技术广泛的应用在临床治疗中。
然而,腹腔镜和肠镜治疗单独使用时均具有局限性[1]。
单纯的腹腔镜手术很难对微小病变进行准确定位,而对于肿瘤较大、基底较宽或位置比较特殊的患者,单纯肠镜下切除的风险就非常大。
如果术中腹腔镜和肠镜联合,就会使两者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做到互补,进一步拓展了微创技术的应用范围[2]。
我院通过在腹腔镜手术过程中联合应用肠镜对肿瘤进行了精准的定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于低位早期直肠癌保留肛门起到了积极作用,通过此治疗方法,肛门保住了,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现将护理配合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接受双镜联合使用进行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20例,年龄56-74岁,低位直肠肿瘤16例,高位直肠肿瘤4例,手术前检查无远处种植转移,无手术禁忌症。
2、护理配合2、1 术前准备2、1、1术前访视:因患者对疾病知识及手术治疗的恐惧,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等压力表现,手术室巡回护士在手术前一天进行手术访视,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做好解释与指导工作,并向其介绍双镜联合手术的优点,加强患者的治愈疾病的信心。
2、1、2设备及物品准备:(1)设备:腹腔镜系统、肠镜、超声刀、腹腔镜器械、马镫形助力腿架(2)普通用物:穿刺器、荷包钳/线、血管夹、60/3.5钉仓及吻合器、切口保护器(3)特殊用物:钛夹或亚甲蓝(进行术中定位)2、2术中配合2、2、1巡回配合:(1)麻醉护理:右侧上肢束缚在身体一侧,在左侧肢体建立静脉通路,配合进行桡动脉穿刺。
(2)体位摆放:患者取改良结石位,左上肢外展不超过90°,臀部离床缘10cm,将双腿置于马镫形助力腿架上,双腿分开不得超过90°避免下肢神经损伤。
术者及扶镜手均在患者右侧,助手于患者左侧,器械护士在患者右足侧。
术中可根据手术需要调节手术床,取头高足低右倾位。
(3)设备摆放位置:肠镜置于左足侧,腹腔镜置于右足侧。
“双镜”并用治疗胰腺假性囊肿
“双镜”并用治疗胰腺假性囊肿
……
因重症胰腺炎而并发的胰腺假性囊肿,是临床上的疑难病。
日前,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普外科和消化科专家联袂手术,运用腹腔镜和胃镜技术,开展胰腺假性囊肿胃吻合术获得成功。
首例接受这一新技术治疗的是本市40多岁的王女士,她一年前患重症胆源性胰腺炎接受胆囊切除和胰腺引流术,不久并发胰腺假性囊肿,在多家大医院保守治疗6个月未见好转,囊肿不断增大,直径达20厘米。
巨大的囊肿压迫胃肠道导致王女士出现严重的腹胀、呕吐、消瘦症状,体重下降50余斤。
4月初慕名来到长海医院,经检查确诊必须手术治疗,经著名腹腔镜专家郑成竹教授和消化内镜专家李兆申教授会诊,决定采用最新的微创治疗技术,让王女士免除开刀之苦。
4月16日上午,普外科印慨博士等在两位专家的指导下,通过胃镜定位,将腹腔镜手术器械慢慢送入胃腔,经过近2个小时的手术,微型“机械手”在胰腺假性囊肿和胃腔之间建成一个通道,囊肿内的液体通过胃腔逐步排出。
整个手术过程在电视屏幕上清晰可见。
王女士术后当日下床活动,已于日前出院。
第1 页。
双镜联合微创技术在胃间质瘤治疗中的效果
双镜联合微创技术在胃间质瘤治疗中的效果孙锴【期刊名称】《医学信息》【年(卷),期】2022(35)22【摘要】目的评价双镜联合微创技术在胃间质瘤(GSTs)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0月佳木斯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0例GST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0例。
对照组行腹腔镜治疗,观察组行双镜联合微创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除成功率、中转开腹率)、术后恢复情况(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手术并发症。
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且中转开腹率小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切除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
两组术后PT、aPTT水平低于术前,Fbg高于术前,但观察组PT、aPTT高于对照组,Fbg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25.00%(P<0.05)。
结论双镜联合微创技术在GSTs治疗中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且血栓形成风险低、手术并发症少等优势,值得临床应用。
【总页数】4页(P96-98)【作者】孙锴【作者单位】佳木斯市中心医院普外二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7.4【相关文献】1.双镜联合技术在胃间质瘤中的应用效果2.应用腹腔镜联合胃镜微创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效果分析3.腹腔镜微创手术联合胃镜治疗胃间质瘤患者临床效果观察4.双镜联合微创治疗胃间质瘤的临床研究5.双镜联合微创技术在胃间质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评价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腹腔镜与肠镜双镜联合治疗结直肠巨大息肉效果分析及对肠道功能的影响
腹腔镜与肠镜双镜联合治疗结直肠巨大息肉效果分析及对肠道功能的影响孙国钢;宋新江【期刊名称】《浙江创伤外科》【年(卷),期】2016(21)2【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与肠镜双镜联合治疗结直肠巨大息肉效果及对患者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自本院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结肠癌巨大息肉患者6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与对照组34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与肠镜双镜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两组术后常规输液补液及运用抗菌药物,于24~48小时后拔除腹腔引流管.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时间方面观察组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方面观察组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短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2.94%)低于对照组(23.53%)(P<0.05).结论腹腔镜与肠镜双镜联合治疗结直肠巨大息肉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肠道功能,具有重要研究价值.【总页数】3页(P289-291)【作者】孙国钢;宋新江【作者单位】312000 绍兴,浙江省绍兴第二医院;312000 绍兴,浙江省绍兴第二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3【相关文献】1.腹腔镜与结肠镜双镜联合治疗结直肠息肉效果评价分析 [J], 王常标;邵春法;陈国富;金德西2.结肠镜、腹腔镜双镜联合治疗结直肠困难息肉的临床研究 [J], 雷晓东;利民;邱培才;李苏明;邓伟均3.结肠镜、腹腔镜双镜联合治疗困难性结直肠息肉 [J], 刘暄;章晓路;利民;邱培才;周志球;李苏明4.结直肠息肉采用腹腔镜、结肠镜联合治疗对肠功能\r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分析[J], 马鹏飞5.结直肠巨大息肉的双镜联合治疗效果及患者肠道功能评估 [J], 黄宝川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胃镜和加腹腔,双镜联合扫清肿瘤
胃镜和加腹腔,双镜联合扫清肿瘤胃镜和腹腔镜合用,能一次手术解决多个消化道问题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
可是如果没有良好的消化功能,眼前摆着再多的山珍海味也是白搭。
如今,罹患消化系统疾病的人群极为庞大,上到食道,下到结肠,还有胃、十二指肠、胆道、胰腺等器官的疾病让很多人苦不堪言。
面对如此现状,医生研究出了越来越多的办法,除了服药和手术手段以外,还用微创的方法来解决很多复杂的消化道问题。
前不久,70岁的陈大妈来到解放军总医院消化科,她的胃壁上长了一个3厘米大的间质瘤。
如果把胃比作一间房子,胃壁是砖砌的墙,间质瘤就是长在砖里的异物,属于潜在恶性肿瘤,将来有可能癌变,对付它的手段就是切除。
由于陈大妈这个肿瘤长在食管和胃交界的地方,属于腹腔镜操作的“死角”,并且体积较大,解放军总医院消化科李闻教授和他的团队经过研究,决定采用胃镜-腹腔镜双镜联合的手段,即先通过灵活的胃镜将肿瘤切除,再用腹腔镜将切除后留下的直径3厘米的“窟窿”缝合。
李闻教授介绍说,胃镜属于软式镜,它细长、柔软、可弯曲,还带有光源和“眼睛”,既能诊断,也有切割、抓取等功能,虽然行动无死角,但力度较差;腹腔镜的特点是硬且直,虽然灵活性稍差,但操作的力度大。
将胃镜和腹腔镜结合起来,一上一下,一软一硬,二者优势互补,内科与外科大夫紧密配合,就能完成很多以往很困难的手术,并且对病人的创伤小,容易恢复。
据介绍,李闻教授主导的双镜联合治疗消化道肿瘤技术已经应用在食道、胃、十二指肠、结肠等器官,特别是针对早期肿瘤,不但治疗效果很好,效率也提高了。
例如结肠癌伴有肠梗阻的手术,传统的方式需要做两次,第一次先在肚皮上造瘘来解决肠梗阻,第二次手术切除肿瘤。
如果用肠镜和腹腔镜联合操作,只需要一次手术就解决了,病人不需要受两回罪,更无需带着恶臭的粪瘘。
除了切除病灶,给堵塞的胆管或肠管放支架,以疏通梗阻,改善晚期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这项技术也游刃有余。
除了治疗肿瘤,针对胆道结石、胆道良性狭窄、胰腺炎等良性疾病,双镜联合也大有用武之地。
双镜联合微创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复发性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对照研究
双镜联合微创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复发性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对照研究闫元【期刊名称】《中国医学创新》【年(卷),期】2024(21)5【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手术治疗复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效果。
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12月松滋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复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微创组与对照组,每组75例。
微创组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
对比分析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前后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淀粉酶、外周血T 淋巴细胞水平;对比两组手术前、术后1周的生存质量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微创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均小于对照组(P<0.05),微创组的术后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微创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
术前,两组血清ALT、AST、TNF-α、淀粉酶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72 h,微创组血清ALT、AST、TNF-α、淀粉酶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前,两组外周血CD3^(+)、CD4^(+)、CD8^(+)、CD4^(+)/CD8^(+)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微创组外周血CD3^(+)、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前,两组的SF-36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微创组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精神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微创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腔镜结合纤维胆道镜保胆取石术(Surgery Cooperation as for Minimally Invasive Cholecystolithotomy Combined with Laparoscope and
Choledochoscope)
一、保留胆囊的优点:
1、保留胆囊自身储存、浓缩、规律排出胆汁的功能,切除胆囊易出现消化
不良、腹胀、腹泻,同时由于胆汁持续排入十二指肠出现反流性胃炎和
食管炎;
2、胆囊切除后结肠癌发病率增高,机制与胆囊切除后次级胆酸增高、免疫
功能的破坏有关,因为IgA 在胆管中的浓度远远高于血液中的浓度,它
可以成为胆管Ig 的主要来源;
3、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的发生率增高;
4、效果好,恢复快:一般在术后6~8小时可下床活动,最快1.5小时即可
下床;
5、保胆手术避免了对胆囊三角的解剖,从而完全避免了胆道损伤带给患者
及肝胆外科医生“永远的痛”这一世纪之殇。
二、腹腔镜下结合纤维胆道镜保胆取石术的优点
1、创伤小、痛苦轻、术后恢复快,切口小不影响美观;
2、特别适用于肥胖、害怕腹部留有疤痕、合并糖尿病担心切口感染以及合并其他腹部疾病(如阑尾炎等)须同时处理者;
3、对腹腔其他脏器的干扰较开腹手术要小,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较短;
4、在腔镜直视下操作,副损伤相对较小。
三、手术病例选择
1、必须要符合传统开腹保胆取石手术的手术适应症(如胆囊功能良好等);
2、胆囊泥砂样结石和多发小结石及胆囊管结石不建议采取腹腔镜结合纤维胆道镜保胆取石术;
3、适合胆囊功能良好、已经明确胆囊及胆总管内存在结石;
4、常规术前身体状态评估可以耐受手术。
四、手术方式
常规置入腹腔镜全套,建立气腹,先用剪刀做胆囊底切口,置入胆道镜取净胆囊结石,缝合胆囊底部切口。
再用电凝钩、超声刀或剪刀解剖充分暴露胆总管术野,用7号穿刺针穿刺抽出胆汁证实为胆总管后,于网膜孔处放置纱布1块,防止胆汁及结石漏入小网膜,用剪刀纵行剪开胆总管,约10~20mm切口,用取石钳取出或用钳挤出胆总管结石,接着
在腹腔镜的监视下从剑突下10mm Trocar戳孔置入胆道镜行胆总管探查和网篮套石,随时将结石放入标本收集袋,以防结石流失。
取净结石后冲洗胆总管,选择合适的T管,修剪好后从剑突下戳孔全程置入,用分离钳将2短臂分别置入胆总管内,用持针器、3-0可吸收线间断全层缝合胆总管3~5针,然后经右肋缘下锁骨中线5mm Trocar戳孔处将T 形管引出体外,向管腔内注入生理盐水50~60ml,观察胆总管缝合处周围有无渗漏。
接着切除胆囊,彻底止血,用生理盐水冲洗右上腹,吸尽冲洗液。
小网膜孔置引流管,从右肋缘下腋前线5mm Trocar戳孔处引出。
取出胆囊和结石,放尽气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