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位置》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位置》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位置》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方向词的概念与使用方法;2. 能够较准确地表示某物体在坐标系中的位置;3. 通过实物、图片等多种形式的教学辅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方向词的概念和使用方法;2. 二维坐标系的概念和使用方法;3. 利用二维坐标系表示物体在平面内的位置。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方向词和二维坐标系的基本概念;2.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应用方向词和坐标系来描述物体在平面内的位置关系。
四、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法:通过对方向词和坐标系的基本概念进行讲解,辅以适当的示意图和实物,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概念和方法;2. 案例引导法:通过实例的分析,让学生掌握如何运用方向词和坐标系来表示物体在平面内的位置关系;3. 问答互动法: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积极与学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情境教师出示一幅地图,要求学生根据地图上的指示,找到某一个地点。
2. 了解方向词的概念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地图,然后向学生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地图上有很多地点,如何用话语描述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逐渐认识到方向词的概念和应用方法。
3. 教授方向词的具体用法把学习者分为若干小组,将不同的物体或图片放置在不同的空间位置,教师可以根据需要调整位置,然后让小组内的学生互相给对方发出指令,指示对方指定物体的位置,例如:板书上的标示表示为 (1, 2),通过指令“从中心位置向右移动两步,向上移动一步”找到它。
4. 调查了解二维坐标系教师出示二维坐标系的图示,在黑板上进行讲解,让学生知道如何识别坐标系。
5. 二维坐标系的具体应用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采用二维坐标系来表示不同物体在平面内的位置关系。
六、教学评价:1. 知识掌握情况的评价,例如学生是否掌握了方向词和坐标系的基本概念,能否准确描述物体在平面内的位置等;2. 学生的表现和参与度,例如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是否能够展示出一定的启发性和创造力;3. 课后练习的完成情况,例如在课后作业中是否能够独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等。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位置(第1课时)》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并能够利用数对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数对的含义,掌握数对的表示方法,并能够运用数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知识有一定的认知能力。
但是在位置的表示上,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困难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数对的含义,掌握数对的表示方法。
2.培养学生利用数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数对的含义及表示方法。
2.利用数对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理解数对的含义和表示方法。
2.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数对的概念。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
2.练习题:准备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知识。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小卡片、贴纸等道具,用于实践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情境教学法,创设一个生活情境,如在教室里找一个同学,让学生猜一猜这个同学的位置。
通过这个情境,引出数对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讲解数对的含义和表示方法。
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是:第一个数字表示列,第二个数字表示行。
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数对的表示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用数对表示不同位置的物体。
每组选择一个组长,组长负责本组成员进行操练。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然后进行小组讨论,互相检查答案。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答案展示,并给予评价。
5.拓展(10分钟)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利用数对解决。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位置》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第 1 课时位置〔1〕教学内容:教材第 19 页例1、“做一做”和练习五的第 1~4 题。
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在生活情景中确定物体位置的多种方法,能在具体情境中学会用“第几排第几座”、“第几层第几号”、“第几组第几个”等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中的相对位置。
2.探究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在确定位置的过程中培育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平面坐标最根本的学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重点难点:1.学会用数对描述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
2.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挨次。
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听说我们六〔1〕班的同学都特别优秀,有“文明之星”、“纪律之星”、“学习小标兵”等等,教师迫不及待地想生疏你们。
那么谁能既简洁又准确地表述出你所在的位置呢?2.学生各抒己见,有第几组第几个的,有第几排第几个的……3.师:同学们都很乐观,但你们表述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都快搞糊涂了,有没有一种既简洁又准确的表述方法呢?这就是我们今日要探讨的内容。
板书课题:一、位置二、课讲授1.投影出例如 1 的内容。
(1)学生读题,了解信息。
教师引导学生可以依据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来思考这个问题。
(2)问:张亮同学是其次列、第三行的同学,你能指出谁是张亮同学吗?〔补充讲解:我们通常把竖排叫列,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横排叫行,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
并准时引导学生先按列报数,然后按行报数。
〕学生联系实际的根底上依据图中张亮所在的列数和行数来确定张亮的位置,教师赐予确定。
(3)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用数对表示位置。
①假设用〔2,3〕表示张亮同学的位置,你能表示王艳和赵雪同学的位置吗?看一看有什么不同?②数对〔6,4〕表示的是王乐同学的位置,你能指出哪个是王乐同学吗?学生争辩后,沟通汇报。
(4)联系实际。
五年级上册《位置》单元教案
五年级上册《位置》单元教案五年级上册《位置》单元教案(精选6篇)五年级上册《位置》单元教案1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3、能灵活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1、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教学准备:方格纸,PPT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假如我们班要开家长会,你会怎样告诉你的家长哪个是你的座位呢?学生各抒己见。
2、问:生活中还有哪些需要确定位置的例子呢?3、师:以上这些,都需要我们确定座位,那这节课就继续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位置的知识吧!(板书课题:确定位置)二、探究新知(一)、教学例1(在情境图中确定位置)1、认识行与列(1)谈话(课件同步演示):平时我们所说的“竖排”,通常叫做“列”,习惯上我们从观察者的左边数第1列、第2列,平时我们所说的“横排”,叫做“行”,通常从前往后数,第1行、第2行。
(板书:竖为列横为行)(2)问:现在你能用第几列第几行来说说张亮的位置吗?(板书:第2列,第3行)(课件演示)王艳和赵雪的位置又应该怎么说?指名回答。
(教师板书:王艳在第3列第4行赵雪在第4列第3行)2、认识数对(1)谈话:刚才同学们很快说出了王艳和赵雪的位置,老师写的速度却很慢,我们学习数学的一大特点是简练,大家能不能想个更简单的方法来确定位置,记起来简单,还能让别人一看就知道是第几列第几行?下面我们就学习用数对来表示物体的位置。
介绍数对的写法:数学家也是用2个数来表示一个地点或者人的位置,如:第2列第3行,先写2,中间用逗号隔开,再写3,外面再加一个小括号。
象这样的一对数,就是数对(板书:数对),读作:二三。
前边的2表示第2列,后面的3表示第3行。
用数对可以准确而简练地表示出物体的位置。
(师板书表示张亮的位置(2,3))(2)请你用数对表示王艳和赵雪的位置,写下来。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二《位置》第二课时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二《位置》第二课时一. 教材分析《位置》是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数对的概念,并能够运用数对表示物体在平面图上的位置。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新的知识有一定的接受能力。
但是,部分学生可能对数对的概念理解起来有困难,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践活动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数对的概念,并能够用数对表示物体在平面图上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对数学产生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数对的概念,并能够用数对表示物体在平面图上的位置。
2.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的情境和具体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准备教学PPT,其中包括数对的概念、实例和练习题。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准备一本笔记本,用于记录课堂笔记和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情境,如在动物园中找出某种动物的位置,引入数对的概念。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一种方法来表示动物的位置。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数对的概念,并用具体的例子解释数对的含义。
例如,数对(2,3)表示在第2列第3行的位置上。
同时,教师可以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找出某个物体在平面图上的位置。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发放一张平面图和一些物体模型。
学生需要用数对表示每个物体的位置,并记录在笔记本上。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二《位置》第一课时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二《位置》第一课时一. 教材分析《位置》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利用数对表示物体的具体位置,理解数对中第一个数字表示列,第二个数字表示行的规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进一步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平面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可能对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辅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2.难点:理解数对中第一个数字表示列,第二个数字表示行的规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数对表示位置的理解。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激励评价法:注重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
2.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小卡片、小动物图片等,用于表示物体位置。
3.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位置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生活场景,如教室里的座位分布。
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能用什么方法表示出每个同学的位置?”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示例讲解:“数对中第一个数字表示列,第二个数字表示行。
”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初步理解数对与位置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选择一个代表进行演示。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不规范的操作,并引导学生理解数对的表示方法。
《位置》(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
教案:《位置》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位置、方向、距离的概念,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位置。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位置。
2.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方向和距离的关系,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物体,让学生说出它们的位置。
(2)引导学生发现,要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知道它与参照物的方向和距离。
(3)板书课题:《位置》。
2. 探究新知(1)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描述它们的位置。
(2)引导学生发现,要描述物体位置,需要知道参照物、方向和距离。
(3)讲解方向和距离的概念,让学生举例说明。
(4)让学生在纸上画出一个简单的平面图,标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位置。
(5)引导学生总结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3. 实践操作(1)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小组展示成果,交流经验。
4. 巩固练习(1)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正确解答。
5. 总结拓展(1)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位置?(3)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体,用方向和距离描述它们的位置。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了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方向和距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同时,要加强实践操作环节,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3《位置》|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3《位置》|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2. 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1. 理解数对与物体位置的关系。
2. 灵活运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粉笔。
2. 方向板、直尺、圆规等作图工具。
3. 学习单。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每天都会用到位置这个概念,比如在教室里找座位、在地图上找地点等。
那么,如何准确地表示一个物体的位置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内容。
2. 出示课题:《位置》。
二、探究新知(20分钟)1. 认识数对表示物体位置:(1)出示课件,展示教室座位图。
(2)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的座位位置,如第几排、第几个。
(3)介绍数对的概念:在平面内,每个点都可以用一个数对来表示,数对的第一个数字表示列,第二个数字表示行。
(4)让学生尝试用数对表示自己的座位位置。
2. 探索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1)出示课件,展示校园平面图。
(2)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某个地点的位置,如图书馆在操场的东偏北方向,距离约200米。
(3)介绍方向和距离的概念:方向是指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朝向,距离是指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直线距离。
(4)让学生尝试用方向和距离描述某个地点的位置。
三、巩固练习(15分钟)1. 出示学习单,让学生用数对表示教室内的物体位置。
2. 出示学习单,让学生用方向和距离描述校园内的物体位置。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和用方向、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2.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觉得位置这个概念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完成课本第36页的练习题。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教学设计及反思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教学设计及反思一、引入今天我们要研究第二单元《位置》,请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如何描述自己的位置吗?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确定位置呢?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认识数对在数学上,我们可以用数对来表示位置。
比如,(2,3)可以表示在第2列第3行。
请同学们说一下自己的位置,并用数对表示。
2、探究例1,总结方法现在让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请同学们帮助图中的同学确定他们的位置。
(出示例1图)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总结出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三、练巩固,提高能力为了更好地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我们将进行一些练和游戏。
通过这些练和游戏,同学们可以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研究,我们掌握了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并且通过练和游戏进一步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加强对数学的研究和理解。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数对来确定位置。
比如我们坐在教室里,老师会让我们知道我们的座位号是第几排第几个。
这就是用数对来确定位置的方法之一。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例子,比如围棋、国际象棋和地图等。
通过观察这些数对和他们所在的位置,我们可以总结出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首先看在第几列,这个数就是数据中的第一个数;再看第几行,这个数就在数据中的第二个数。
这个方法可以用小括号括起来,中间用逗号隔开。
为了巩固这个方法,老师进行了一个游戏环节,让学生根据手中的纸条上的数对,寻找自己的新位置。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个方法。
在课件中,老师还出示了一个格子水果图,让学生用数对表示自己喜欢吃的水果的位置。
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掌握这个方法。
在巩固应用环节中,老师让学生完成一个例子,让他们表示其他场馆的位置,并在图上标出飞禽馆、猩猩馆和狮虎山的位置。
接着,老师让学生说出XXX和妈妈在动物园的参观路线,让他们更好地应用这个方法。
最后,老师让学生回顾整理这节课的收获。
《位置》(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 上册人教版
教案:《位置》课程名称:数学年级:五年级册别:上册教材版本:人教版授课时间:2023-2024学年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位置的概念,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2.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位置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位置的表示方法。
2. 位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位置概念的深入理解。
2. 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教学准备:1. 课本、教案、PPT等教学资料。
2. 位置卡片、坐标图等教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座位,提问:“你能用数学的语言描述你的位置吗?”2. 学生尝试描述,教师总结并引入位置的概念。
二、新课讲解1. 讲解位置的表示方法,如用数对表示位置。
2. 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数对的意义和表示方法。
3.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座位,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
4. 讲解位置的相对性,如上、下、左、右等。
三、课堂练习1. 发放位置卡片,让学生用数对表示卡片上的位置。
2. 教师选取几个位置,让学生用数对表示并验证。
3. 学生互相提问,用数对表示对方的位置。
四、实际应用1. 讲解位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地图、停车场等。
2. 出示坐标图,让学生用数对表示指定位置。
3. 学生分组讨论,举例说明位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位置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强调位置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1. 让学生用数对表示家中各房间的位置。
2. 让学生举例说明位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位置的表示方法,让学生理解位置的概念,并能够运用位置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对位置知识的掌握。
在课堂练习和实际应用环节,可以适当增加难度,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位置知识。
《位置》数学教案设计
《位置》數學教案設計标题:《位置》數學教案設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位置概念,如上下、前后、左右。
2. 提高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位置的基本概念2. 如何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实物演示的方式,让学生理解位置的概念。
例如,可以将一本书放在桌子上,然后问学生:“这本书在哪里?”引导学生回答:“在桌子上。
”然后再问:“如果我把书放在桌子下,书在哪里?”以此类推,引入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概念。
(二)讲解新课1. 教师可以使用PPT或者黑板画出简单的示意图,让学生理解如何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例如,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一个房间,里面有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然后提问:“桌子在哪里?”“椅子在哪里?”并引导学生回答:“桌子在房间的左边,椅子在桌子的前面。
”2. 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场景,例如排队买票、开车等,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位置的概念。
(三)课堂练习设计一些与位置有关的题目,让学生进行解答。
例如,“小明在小红的左边,小红在小华的右边,那么小明在小华的哪里?”通过这样的练习,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位置的概念。
四、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他们对课堂练习的解答情况,评估他们的学习效果。
对于那些理解有困难的学生,需要给予额外的帮助和指导。
五、课后作业:布置一些与位置相关的家庭作业,例如,让学生描述家里物品的相对位置,或者让他们画出自己家的平面图,标注出各个房间和家具的位置。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位置的概念。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2单元《位置》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2单元《位置》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地图上位置的表示方法;学会使用方位词描述位置关系;能利用地图上的位置信息解决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观察、描述、比较地图上事物的位置;主动思考,积极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图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地图上位置的表示方法,学会使用方位词描述位置关系。
•难点:能利用地图上的位置信息解决简单问题。
三、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师生互动,通过展示一幅简单地图,引出本节课的话题:位置概念。
2.学习新知(15分钟)
–讲解地图上位置的表示方法,让学生认识地图上的东西南北以及方位词的使用。
3.小组活动(20分钟)
–让学生分组,在地图上指定位置,自由练习使用方位词描述位置关系。
4.课堂讨论(10分钟)
–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5.拓展练习(15分钟)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场景,利用地图上的位置信息解决问题。
6.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习本节课内容,进一步巩固地图位置概念。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着重培养学生对地图的兴趣和热爱,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观察、描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运用地图信息解决更加复杂的问题,提高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位置》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位置》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位置。
(教材第19-23页)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懂得能够用两个数据确定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能结合方格纸用两个数据来确定位置,能依据给定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
3、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用数对表示指定的位置。
难点:在方格纸上画出指定的图形或地点的位置。
四、教具准备:课件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课件出示两张图片,(:在大型的会议室开会的图片,足球场看比赛的图片)2、谈话导入:在这么大的场所那么多的作为,人们是怎样准确找到自己的位置呢?(每张票上都写着第几排第几个,就能确定座位了。
)3、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位置的内容。
(板书课题:位置)(二)探究新知:1、出示教材第19页例1.(1)教师:同学们,张亮是这个班的班长,你能根据老师这话找到张亮吗?(出示:老师问话的情境图)板书:班长张亮坐在第几列第几行?(2)明确列、行排列规则。
(出示:介绍图)小结:我们把竖排叫做列,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引导学生按列报数;把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引导学生按行报数。
【设计意图:由原来的两个条件迁移到两个数据。
直奔难点。
让学生明白怎样确定列和行,为用数对表示数的准确写法奠定基础。
把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数学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初步感知“列”“行”的含义,为后面学习做好铺垫。
】2、理解数对。
(1)教师:老师用“张亮坐在第二列第三行”这样表示你觉得方便吗?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
同桌之间讨论讨论一下,能够用数字,也能够用符号。
(学生介绍自己的方法)。
(2)从不同的方法中寻求相同的方法。
(3)介绍数对的方法:在数学上就有一种“统一的方法”,能够既清楚又简便地表示位置。
这就是数对(4)教师:那你们能用数对把张亮的位置表示出来吗?(2,3)你还能表示出王艳和赵强同学的位置吗?(5)联系教室实际: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并且说一说。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第2单元位置第1课时位置(1)【教学内容】教材P19例1。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列”与“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行、第几列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的位置。
2.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提高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进一步培养数感。
【重点难点】重点:会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难点: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你知道如何描述同学的位置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位置(1))二、探究新知1.明确行、列的意义。
课件出示形似教材P19例1座位图。
师:谁能说一说我们是怎么规定列和行的?【学情预设】竖排叫“列”,从左向右数;横排叫“行”,从前往后数。
2.认识数对。
课件出示老师说的话。
(1)自主探索。
师:你能根据图中信息找到张亮同学的位置吗?自己在书上圈一圈,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情预设】张亮在第2列,第3行,学生能在座位图中正确圈出来。
(2)交流分析。
课件出示标注行和列的座位图。
师:张亮在第2列、第3行的位置,可以用数对(2,3)表示。
你现在知道怎样表示物体的位置吗?【学情预设】预设1:用数对表示。
预设2:用括号把列数和行数括起来,前面一个数字代表列,后面一个数字代表行,中间用逗号隔开。
3.深化认识。
师:你知道王艳同学和赵雪同学分别在第几列、第几行吗?你能用数对表示她们的位置吗?【学情预设】王艳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3,4),赵雪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4,3)。
师:王艳同学和赵雪同学的位置都是用3、4表示的,它们有什么不同吗?小组讨论,指名回答。
师:数对(6,4)表示的是王乐同学的位置,你能指出哪个是王乐同学吗?独立完成,指名回答。
4.小结归纳。
师:用数对表示数要注意什么?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共同总结:(1)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确定列数时,要从左往右数,确定行数时,要从前往后数。
(2)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时,先说列,后说行,表示形式为(列数,行数)5.强化训练。
五年级数学上第二单元《位置》教学设计(共5篇)
五年级数学上第二单元《位置》教学设计(共5篇)第一篇:五年级数学上第二单元《位置》教学设计《位置》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是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本单元的学习,是学生已经在一年级上册学习了用上、下、前、后、左、右确定位置,三年级下册学习了用东南西北等词语描述物体方向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参数确定物体的位置”打下基础。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对于学生进一步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和方法,感悟数对与位置的一一对应思想起了一定的帮助。
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学会了在具体情境中用第几排第几个描述物体的位置,知道在平面图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或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已有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第三学段学习“图形与坐标”的内容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在生活情景中确定物体位置的多种方法,能在具体情境中学会用“第几排第几座”、“第几层第几号”、“第几组第几个”等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中的相对位置,或根据平面位置确定物体。
过程与方法:知道可以在平面上用两上数据确定物体的位置,在确定位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平面坐标最基本的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在具体情境中理解要用两个数来表示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
教学方法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经历用数对表示位置的学习过程。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具有大量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经验,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些经验和知识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帮助学生将用生活经验描述位置上升为用数学方法确定位置,发展数学思考,培养空间观念。
同时,在“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经历表示物体位置的过程,在比较中发现用数对表示位置的简洁与有效。
人教版五上第二单元《 位置》(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第二单元教学设计课题位置单元二学科数学年级五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行与列,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到抽象成用列、行表示平面图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4、感受方向和位置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重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难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一、故事导入。
2006年8月10日,八号台风桑美袭来,一艘渔船在海面遇险,船员这样的求救信号:我船所在位置东京120度,北纬20度,请求附近船只救援。
你能看懂这个信号吗?在地图上找到这个位置实施救援。
这个位置就是经度和纬度的焦点。
二、教师谈话:生活中我们就来研究用类似的知识解决问题。
让学生感受数对在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故事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讲授新课学习用数对表示数。
1、教师借助课件讲解行和列。
横排叫做行,从前往后数。
竖排叫做列,从左到右数。
2、揭示数对。
学生聆听。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找出张亮的位置。
(2)可以用数对(2,3)表示。
课件出示(2,3)的位置。
3、讲解数对:(2,3)数学上把这一对数叫做数对。
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先表示列,再表示行。
用括号把代表列和行的数字或字母括起来,再用逗号隔开。
4、试一试。
(1)看图填一填。
王艳同学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赵雪同学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有什么不同?(2)数对(6,4)表示的是王乐同学的位置,请指出哪个是王乐同学。
5、出示例2(1)你能用数对表示图中的场馆吗?动物园示意图大门:。
猴山:。
指名说一说。
学生聆听。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例题2。
通过找一找,使学生感知数对代表的是一个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而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位置》教学设计与反思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位置》教学设计与反思《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位置》教学设计与反思》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也是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的知识。
这节课是在学生一年级上册学习了用上、下、前、后、左、右确定位置,三年级下册学习了用东、南、西、北等词语描述物体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也为后面进一步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参数确定物体的位置”和直角坐标系打下基础。
本节课教材在编排时安排了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让学生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二是学生会在方格纸上根据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学情分析:在日常生活中,根据需要按一定顺序排列是学生已有的经验。
如:教室的座位、课间操站队、放学路队等。
但是用数对表示位置顺序,并在方格图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因此教学时,应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创设现实情境,增加学生参与、体验的机会,让其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验确定位置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确定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难点:掌握在生活情境中确定位置的数学方法,理解起始列、行的含义。
教法和学法教法:创设情境、观察发现;合作交流、探究体验;讲练结合、应用拓展的教学方法。
学法: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老师这有两张图片,请结合图片猜一猜小明坐在哪个位置。
(出示图一,说小明坐在哪;出示图二说小明坐在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歙县新安小学严钢锋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教学目标】
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会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通过形式多样的游戏与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发展其空间观念,初步体会到数行结合的思想,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体现数学的简洁美及应用价值。
4、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确定位置的全过程,从而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地用数对描述物体的具体位置。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纸等
【教法】:情境教学法,激发学习兴趣,感知确定位置的方法。
【学法】:积极参与法,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理解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并积极参与活动,提高看图能力。
【设计理念】:既尊重教材,又超越教材;既自主探究,又适当讲授;既面向全体,又因材施教;既夯实基础,又培养能力;既关注课内,又适当延伸。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好,今天有许多老师跟我们一起上课,你能告诉他们:我们是哪个班的吗?
生:五8班
师:五8班不就是五年级8班吗,为什么不说五年级8班,要说五8班呢?
生:五8班更简洁。
师:哦,原来用五8更简洁!那为什么不直接说8班?
生:因为我们学校有很多8班,那样就不准确!
师:同学们真聪明,知道用既简洁又准确的说法来表达,简洁、准确是我们数学的一大特征,今天我们就用这种思想来解决问题。
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出示例题1教学图)你能描述出张亮同学的位置吗?。
生:学生汇报,师生共同验证。
师:看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组、排、行等多种方式,还可以从不同的方位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怎样才能既准确又简明地表示张亮的位置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学习“确定位置”。
(板书:确定位置)
2、认识列与行,学会用列与行表示位置
为了我们在确定位置的时候语言达成一致,一般规定:竖排叫列,习惯上我们从观察者的左边数,第1列、第2列……,横排叫行,通常从前往后数,第1行、第2行……。
确定好了列与行,我们来重新确定一下张亮的位置。
他在第2列与第3行的交叉处,我们可以直接说他在第2列第3行。
能用列和行描述出其他同学(孙芳、赵敏、吴志强等)的位置吗?(学生相互交流)
师:刚才你们在描述这些同学的位置时都用了几个数字?(两个)说明——?(这两个数很重要)
3、认识数对
①、介绍小知识:数对的发明
(怎样才能更简洁的把“点”和“数”联系起来呢?)就有这么一个人在生病卧床时,还在反复思考一个问题:通过什么办法,才能把“点”和“数”联系起来呢?他就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笛卡尔。
他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好不好。
(出示课件)
早在300多年以前,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笛卡尔反复思考一个问题: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才能把“点”和数联系起来,一只蜘蛛
的“表演”(屋角上的一只蜘蛛在上下左右拉丝)使笛卡尔的思路豁然开朗。
他想,可以把蜘蛛看做一个点,把蜘蛛的每个位置用一组数确定下来。
于是在蜘蛛的启示下,笛卡尔用一对有顺序的数(х,у)表示平面上的一个点,创建了数对与直角坐标系。
他本人也受到了人们永远的尊敬。
②、介绍数对的写法
师:那如何用数对来描述一个物体或人的位置呢?
如:第2列第3行,先写2,中间用逗号隔开,再写3,外面再加一个小括号(说明:一组数是一个整体)。
像这样,用列数和行数组成的一对数,就是数对(板书),读作:二三(说明:中间要停顿一下)。
前边的2 表示第2列,后面的3表示第3行。
用数对可以准确而简练地表示出物体的位置。
师:认识了数对,你能用数对表示出赵强和王艳的位置吗?
赵强(4,3)王艳(3,4)
哎,这两个数对看起来差不多,怎么表示的位置就不一样了呢?
生:一个是第4列第3行,一个是第3列第4行。
师:哦,也就是说,它们在数对中的顺序不同,表示的意义就不相同。
数对中第一个数表示的是?第二个数表示的是?(顺序不能颠倒,表示数对应该先列后行)
师:回过头来,跟老师一起看一看,从刚开始用的方法,到第几列第几行,再到数对,表示张亮的位置,咱们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生:越来越简单。
师:对!也可以说是化繁为简。
把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叫做转化。
转化是数学上一种非常重要的思想方法。
4、在现实场景中应用
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了吗?那好,回到我们现场当中来:咱们班的第一列在哪里,(请第一列的学生站起来向大家挥挥手),第一行在哪里,(请第一行的同学站起来向大家挥挥手)。
我班一共有几列?一共有几行?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师:你看,你们多了不起,一下子学会了“换位思考”。
大家坐着的时候,也要学会从观察者的角度去思考……(看你们谁是
观察者,老师是观察者)
能用数对描述出你和你的前、后、左、右同学的位置吗?请照样子写出来。
(提示:写数对要注意先列后行。
)
谁来说一说。
(学生说,教师写。
)
引导学生观察你和前后同学有什么异同点?
(得出:位置在同一列,数对中第一个数相同。
)
引导学生观察你和左右同学有什么异同点?
(得出:位置在同一行,数对中第二个数相同。
)
5、游戏中概括提升
我发现咱们班同学学得特别快,下面咱们玩个游戏好吗?
师:猜一猜:(4,x)描述的是谁的位置?
生:第一个数是4,表示第4列,第二个数是未知数,所以第4列的每一个同学都有可能。
师:能不能确定,到底是谁?(不能)如果x等于3呢?表示的一定是谁?
师:那(x ,4)描述的又是谁的位置呢?
生:第二个数是4,表示第4行,第一个数是未知数,所以第4行的每一个同学都有可能。
师:能不能确定,到底是谁?(不能)如果x等于3呢?表示的一定是谁?
看来,要想确定某一个人的位置,只知道列数或只知道行数行不行?(不行)对,两个数缺一不可。
师:(x,x)又可能是哪些同学?
(x、x)表示两个相同的数,只能表示列数、行数相同同学的位置。
强调:要确定一个位置,数对中的两个数缺一不可。
三、生活运用、拓展提升
1、数对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在生活中用数对确定位置应用广泛,你能举出例子吗?
数对不仅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电影票、机票、车票、方阵队列,班级、地图等),在竞技体育中也经常用到数对的知识。
(围棋、国际象棋等)
2、数学活动
师:你觉得用数对确定位置好玩吗?我们男生和女生来PK 一下好吗?(女生完成第一题,男生完成第二题)
读一读
如右图,方块中有25个汉字,用C3表示“天”那么按下列
(1)A5 A3 C4 E5 B1 C2 B4
可爱的女孩是我
(2)B4 C2 D4 C5 A1 D3 E1
我是一个小帅哥
(原来是在夸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完成后面的知识?)
3、拓展练习。
某校五年级的同学进行队列表演,每组人数相等,小明站在最后一组的最后一个,用数对表示是(8,6),请问他们班有多少人参加了队列表演?
8×6=48(人)
答:有48人参加了队列表演。
四、全课小结、知识延伸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让我们一起来填一填。
填一填。
⑴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一般要用()个数据。
这()个数据的顺序不同,表示物体的位置()。
⑵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时,先写(),再写()。
⑶竖排叫做(),横排叫做()。
确定第几列时,要从()往()数,确定第几行时,要从()往()
数。
⑷在同一平面图上,两个数对第一个数据相同,表示这两个物体的位置在()上,若第二个数据相同,表示这两个物体的位置在()上。
⑸小明坐在教室的第4列第7行,用(4,7)表示,小红坐在第6行第5列,用()来表示。
⑹小刚和小丽在教室里的位置可以用点(3,1)和点(2,3)表示,(3,1)中的3表示第3列,则1表示(),(2,3)表明小丽坐在第()列第()行。
2、最后请同学们找出老师的赠言,一起读一读。
六、小小设计师
1、欣赏图片(课件)
2、你能模仿上面的图案,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自行设计一个图案吗?
七、板书设计:
确定位置(数对)
竖排为列从左往右
横排为行从前往后
先缺
列一
后不
行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