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李)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导学案第1篇】《王戎不取道旁李》选自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一篇课文,出自《世说新语`雅量》,是一篇文言文,通过写王戎七岁时和小朋友看到路边有果实累累的李树,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去摘,只有王戎没有摘并告诉他们李子是苦的故事。
告诉我们遇到事情要多想,多思考,不能盲目的跟从的道理。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画了因结满果子而低垂的李树枝,有助于学生图文对照理解“李树多子折枝”的意思。
学情分析:本地区四年级的学生前面只接触了一篇文言文,本课虽然简短,但学生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因为接触得少,学生对于文言的停顿、断句无意识,不能读出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学习这一类的小古文兴趣不浓。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以读为本,在反复朗读中理解小古文的意思,激发学生学习小古文的兴趣,掌握学习小古文的方法,并加以巩固。
教学目标:1.认识“戎、诸、竞”3个生字,会写“戎、尝”等5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3.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4.能理解“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学习王戎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精神。
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2.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教学难点:1..能理解“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2.学习王戎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精神。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课前谈话: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你想认识我吗?那可要仔细听了,吾姓李,名群芳,犹爱读书也。
你听明白了什么?请学生回答。
我们的古人就是这样介绍自己的,你也能这样向大家介绍自己吗?(课件出示:吾姓——,名——,犹爱——也。
)请学生介绍。
我们中国的文字可真有意思。
一、开门见山,直入主题1.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小古文,《王戎不取道旁李》,介绍《世说新语》这本书。
2. 老师写课题,齐读课题。
李凭箜篌引导学案
《李凭箜篌引》导学案《李凭箜篌引》导学案学习目的:1、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背诵本诗2、比较阅读《李凭箜篌引》《听颖师弹琴》学习重点难点:赏析诗的内容和化无形为有形、侧面烘托的艺术特色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过程一.预习1.李贺,字长吉,是中唐的独树一帜的诗人家境没落,青少年时,才华出众,名动京师,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父名晋肃,因避父讳(晋、进同音),终不得登第一生愁苦抑郁,体弱多病,只做过3年奉礼郎,卒时仅27岁,后人称其为“诗鬼”文学史上有句话“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他的诗喜欢运用奇特诡异的想象和夸张,充满浪漫主义色彩,意境扑朔迷离,因此他的诗歌也被称为“鬼诗”李贺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时期的一个代表者,他继承浪漫主义的创作精神,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新颖诡异的语言,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表现出幽奇神秘的意境2.写作背景页 1 第此诗大约作于元和六年,当时李贺在京城长安,任奉礼郎箜篌演奏技艺到唐代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这首诗歌正是作者当时聆听了李凭弹奏箜篌,而写下的一首惊天地、泣鬼神的著名诗篇李贺此篇想象丰富,设色瑰丽,艺术感染力很强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3.梳理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颓不流()箜篌()()女娲()神妪()根蒂()跻攀()喧啾()丝篁()遽止之()(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张高秋()颓不流()中国()啼竹()泣露()融冷光()动紫皇()逗秋雨()神妪()露脚()昵昵()跻攀()泪滂滂()尔诚能()置我肠()未省听丝篁()()(3)结合注释,翻译全诗二、感知文本:(一)整体感知1、抄写文中描写箜篌乐声的诗句页 2 第诗句:2、这个诗句前面的四句诗写了什么内容?(两个方面)内容:(1)(2)3、这诗句后面的八句诗写了什么内容?(一个方面)内容:(二)局部赏析:1.再将描写箜篌乐声的句子默写一遍默写:2.运用了什么手法?手法:3.你感到哪些事物是有形的东西?用诗句中的意象回答听觉方面(描绘):视觉方面(抄写诗句):4.读这诗句之前的四句诗,思考:(1)前四句应该如何调整局序,意思才能更连贯:调整后的诗句是:(2)吴丝蜀桐指什么?你可以想象到什么?代指:想象:(3)弹奏的环境是什么?(用诗中的一词概括)环境:页 3 第(4)能表达乐声基调的是哪一个词(用诗中的一个字概括)?基调:5.赏析最后八句,演奏效果也是无形的,作者是如何表现这些无形的音乐的(1)诗人借助了哪些事物来写演奏的效果?(2)通过这些事物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用两个词语来概括这种情感(3)带着这种情感来朗读这八句三.拓展训练,比较阅读:(1)抄写《听颖师弹琴》中描写弹奏效果的句子——(2)抄写《听颖师弹琴》中描写乐声的句子(3)对比《李凭箜篌引》和《听颖师弹琴》的相同点:A、这两首诗从内容上都写了那两个方面?B、从手法上都采用了什么手法?思考:这种手法,常运用哪几种修辞手法?(4)对比《李凭箜篌引》和《听颖师弹琴》的不同点:A、音乐的感情基调不同:B、诗歌写作的详略不同:(5)请抄写《琵琶行》中描写琵琶的句子:(6)抄写《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弹奏效果的句子:四.小结延伸:页 4 第音乐本身是无形的,描写音乐常用的手法是化无形为有形为表达演奏技法的高明,作者常采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效果也是无形的,作者也常采用化无形为有形的方法,借助多事物、或听觉、或视觉、或味觉来表现请阅读下面的一首诗,请从侧面烘托的角度加以赏析峡口送友人唐·司空曙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问:他在全诗中主要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来表现对友人的送别之情的?五.课外赏读《听蜀僧濬弹琴》·李白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1.概述各联的内容2.描写琴师动作的诗句是:3.描写乐声的句子是:4.听者感受是:5.这首诗描写音乐的特点是:页 5 第参考答案:一.预习(1.)(2)(略)(3)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奏出的乐声飘荡在晴朗的深秋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不再飘游;那湘娥把点点泪珠洒满斑竹,九天上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这高妙的乐声从哪儿传出?那是李凭在国都把箜篌弹奏像昆仑美玉碰击声声清脆,像凤凰那激昂嘹亮的歌喉;像芙蓉在露水中唏嘘饮泣,像兰花迎风开放笑语轻柔长安十二道城门前的冷气寒光,全被箜篌声所消融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天神的心弦也被乐声吸引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把女娲炼石补天的天幕震颤好似天被惊震石震破,引出漫天秋雨声湫湫夜深沉,乐声把人们带进梦境,梦见李凭把技艺向神女传授;湖里老鱼也奋起在波中跳跃,潭中的瘦蛟龙翩翩起舞乐悠悠月宫中吴刚被乐声深深吸引,彻夜不眠在桂花树下徘徊逗留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不顾露珠儿斜飞寒飕飕!二、感知文本:(一)整体感知1.诗句: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2、内容:(1)背景(2)弹奏效果页 6 第3、内容:弹奏效果(听者感受)(二)局部赏析:1.默写:(略)2.手法:化无形为有形,借用比喻和通感3.听觉方面:昆山玉碎,凤凰叫视觉方面:芙蓉泣露,香兰笑4.(1)调整后的诗句是:李凭中国弹箜篌,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2)代指:箜篌想象:箜篌制作精良,演技高超(3)环境:高秋(4)基调:愁5.(1)十二门前,冷光,动紫皇,女娲补天处,石破天惊,秋雨,神山,神妪,老鱼,瘦鲛,吴刚,露脚,寒兔(2)凄楚,酸痛,悲愁(3)略三.拓展训练,比较阅读:(1)嗟余有两耳至结束(2)昵昵儿女语失势一落千丈强(3)A.都写了乐声,演奏效果B.化无形为有形,侧面描写页 7 第比喻,通感(4)A.李诗,低沉,凄楚韩诗,细腻,高亢,空阔,和缓,再高扬,低沉(乐声多变)B.李诗,详在侧面描写,烘托演奏技艺高超韩诗,详在描写乐声(5)略四.小结延伸:侧面烘托手法,作者用暮春时节伤春之景烘托离别之情五.课外赏读1.内容:开头两句,琴师抱绿绮,来自四川峨眉山下颔联写弹琴,以大自然的万壑松涛声作比,令人感到琴声之不凡颈联写琴声荡涤胸怀,使人心旷神怡,回味无穷尾联写聚精会神听琴,而不知时日将尽,反衬弹琴之高妙诱人2.“挥手”是弹琴的动作3.如听万壑松4.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5.着重表现听琴时的感受,表现弹者、听者之间感情的交流页 8 第。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导学案第【1】篇〗《王戎不取道旁李》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25课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正确读写生字词“戎”,了解故事大意。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与体会,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王戎观察仔细,善于思考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
教学难点:深入体会情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谈话导入提问学生:在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引人注目的小神童,你知道他们的故事吗?引导学生分享故事,进而引出课题《王戎不取道旁李》。
四、初读生字词:“戎”朗读:自读、教师范读五、析读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你认为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一)观察仔细1.从哪看出来的呢?(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2.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许多孩子都争先恐后地奔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3. 这说明了什么?(王戎与其他孩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且王戎不动也说明他在仔细地观察所看到的情形)4.这是从哪个角度对王戎进行描写呢?(正面,动作描写)(二)善于思考1.经过王戎的思考他得出了什么结论呢?(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2.结果怎样?王戎的推测是正确的吗?(是正确的,经过品尝果子的确很苦)3.从王戎的故事中你有什么体会?(凡事要多动脑筋,多观察现象再经过思考进行推理。
)4.让我一起来读一读。
六、品读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看看谁讲的故事最动听。
七、小结作业作业:读一读《世说新语》中的其他小故事,下节课分享八、板书设计〖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导学案第【2】篇〗王戎不取道旁李一.教学目标1.认识“戎、诸”等3个生字,会写“戎、尝”等5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4.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文,背诵古文,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学习王戎的优秀品质。
北师大四年级上册第二章线与角导学案
第1节《线的认识》导学案【学习目标】:1、正确区分"线段、射线、直线",掌握其表示方法,理解并能运用相关性质、公理.。
2、在感受美妙多变的图形世界中,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比较、探究等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组间竞争等形式,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增强进取意识,激发良好的数学学习情感.【学习重点】:通过操作活动,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积累操作活动的经验。
【学习难点】:掌握用字母表示"线段、射线、直线"的方法。
第一课时导学案预习案【使用说明】1、自学课本第16页内容。
2、结合课本知识,独立思考预习案中的问题,完成预习自测。
3、把自学中存在的疑惑或解决不了的问题写在“我的疑惑中”。
【预习自测】:⒈下面的线中,哪些是线段?哪些是直线?哪些是射线?请把序号填在相应括号里。
()是直线,()是射线,()是线段。
2.有两个端点,不能向两端无限延伸的是 ;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的是;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的是我的疑问:探究案【质疑解疑、合作探究】:探究点一:3(1)如图:线段可以用表示端点的两个大写字母来表示,也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来表示.那么图中的线段可以记作_____或_____。
(2)射线可以用表示端点和射线上另一个点的大写字母来表示.A··B(表示端点的字母必须写在前面)那么射线可以记作_____ 。
(3)直线可以用表示直线上任意两个点的大写字母来表示,A··B也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来表示. 那么的直线可以记作_____或_____探究点二:线段,射线和直线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并完成下面的表格,在小组内说一说。
端点数延伸性(有/没有)能否度量线段射线直线小组汇报:回答:我们组的讨论结果是这样的:1.从端点数来分析:线段有( )个端点,射线有()个端点,直线有()个端点。
2.从延展性来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能否度量上来分析: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②③④⑤B A探究点三:(1)用一个图钉把一张硬纸条钉在木板上,硬纸条可以转动吗?过一点可以画出多少条直线?我们组研究的结论是:(2)用两个图钉把一张硬纸条钉在木板上,硬纸条可以转动吗?过两点可以画出多少条直线?我们组研究的结论是:探究点四你发现了什么?我发现了:训练案【巩固新知、强化提高】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一条线段只有两个端点; B 、射线有两个端点C 、在所有连结两点的线中,线段最短;D 、直线AB 与直线BA 表示同一条直线 2.我是小法官。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11、12、13课
研究自然界的风是怎样形成的。
(1)提问:自然界里也经常刮风。是谁有那么大的力量,使空气流动起来呢?
(2)做模拟实验:风的成因。
①教师讲解实验方法、注意事项等。
②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3)集体交流实验现象。
(4)讨论: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空气为什么会流动起来呢?
(5)分组讨论:在自然界中,什么物体和实验中的蜡烛一样,能使空气流动起来?它是怎样“造”出风的?把讨论的结果记下来。
制作风力计的材料:小铁钉,棉线,量角器,泡沫,大头针等。
导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准备诱发】
除了学习观测天气外,还要学会观测风的方向和大小。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风的方向和大小呢?今天老师带同学们一起去追寻风的足迹,观测风的方向,探究风的奥秘。板书课题。
【我会自学】
自学课本
【点拨导思】
一.引导学生认清风的方向
学习内容
12.追寻风的足迹
课时
1节
课型
实验课
教材分析
本课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学习观测风向和风力的方法。第二部分:到室外去实地观测风向和风力。第三部分:了解风向标和风力计,制作简易的风向标和风力计。
学习目标
1.知道风吹来的方向叫风向以及八个风向的表示方法。
2.知道风的大小用风力来表示及风力有十三个等级。
学习内容
13是谁制造了风
课时
1节
课型
讨论生活中人们怎样制造风,产生风的原因是什么。第二部分:研究自然界的风是怎样形成的。
学习目标
1、知道自然界的风是太阳使空气流动起来形成的。
2、会做风的形成的模拟实验;能根据模拟实验来推想自然界里风的成因。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蝙蝠和雷达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蝙蝠和雷达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蝙蝠和雷达导学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品味精炼准确的语言。
2、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感悟和体验三次科学试验的过程。
2、理解蝙蝠夜间探路和雷达工作的原理。
三、教学准备:三次试验表、仿生学小资料。
四、课时设计:2课时。
本节为第二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吗?课文主要讲述了科学家通过(),解开了蝙蝠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解决了飞机()的问题。
二、细读第三段,体会蝙蝠灵巧的飞行本领。
过渡语:同学们,连那么先进的飞机都是从蝙蝠的身上得到启示,才解决了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那蝙蝠的本领一定很厉害吧!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画出写蝙蝠飞行本领高超的句子。
2、蝙蝠在夜间是怎样飞行的?(指生汇报)3、边……边……说明什么?你能说个句子吗?4、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蝙蝠也能灵巧地避开。
这里用到即使……也……,你知道它强调了什么吗?你能试着说一句话吗?在说完之后同学们说一说它强调了什么。
(蝙蝠在夜里飞行,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
)5、指导朗读。
蝙蝠夜行的本领真厉害!我们读的时候,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敬佩、佩服)全班齐读6、读到这里,你心里产生什么疑问了吗?(生说)难道他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三、小组合作,解密科学家的试验过渡:是呀!蝙蝠真是太厉害了!蝙蝠究竟是靠什么来探路的呢?大家拿出上节课的预习作业,把你填好的实验报告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有问题的地方大家再研究。
1.小组讨论并填表(小组自主、合作、探究讨论完成)试验次数试验方式试验结果试验结论3.汇报交流。
(l)第一次试验是如何做的?结果怎样?证明了什么?(用一段连贯的话说一说)(2)第二次、第三次科学家是怎样做试验的?(3)根据表格说一段完整的话,说清楚科学家是如何进行三次试验的。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整理科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是孩子们认识自然、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
在四年级上册的科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重视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还需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孩子们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通过整理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加强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为孩子们服务。
以下是我整理的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的内容,希望对各位老师有所帮助。
一、第一单元:物质和性质1、《物质的不同性质》主题:了解物质的性质,通过实验观察归纳不同的性质。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比较不同物质的性质。
教学重点:物质的性质。
教学方法:实验法、讲解法、归纳法。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观察留意物质的性质,运用归纳法归纳不同的性质。
教学过程:1)讲解物质的性质,引出本节课的实验。
2)学生小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并比较不同物质的性质。
3)教师带领全班协作,在黑板上记录学生的实验结果,并讨论归纳出不同物质的性质。
4)总结本课内容,回答问题并巩固知识点。
2、《物质的状态变化》主题:了解物质状态的变化,通过实验观察状态变化的过程。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对比观察不同物质的状态变化。
教学重点:物质的状态、状态变化的原因。
教学方法:实验法、讲解法、归纳法。
教学难点:运用归纳法观察不同物质的状态变化。
教学过程:1)讲解不同种类物质的状态,并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状态之间的转变过程。
2)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状态变化的过程。
3)在黑板上结合实验结果,对比不同物质的状态变化过程。
4)总结本课内容,巩固知识点。
二、第二单元:天体和星象1、《什么是太阳系》主题:通过讨论太阳系的组成、运行等方面,让学生了解太阳系的基本情况。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太阳系的基本情况。
教学重点:太阳系的组成、运行。
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绘画法。
教学难点:通过讨论了解太阳系的结构、组成和运行轨迹。
教学过程:1)讲解太阳系的组成,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学生分小组讨论太阳系的组成、运行等方面的问题,将讨论结果归纳在黑板上。
新编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全册)
声音可以在气体与固体中传播,那它能不能在液体中传播呢?利用下面这个活动找到答案。敲击音叉,将音叉浸入到水中,人耳贴紧水槽,可以清晰的听到声音。说明水可以传播声音。
研讨:
声音可以在哪些物体中传播。
总结:
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在真空中无法传播。宇航员在宇宙中需要借助电子通讯设备联系。
三、探索
任务一:
观看视频描述你听到的交通工具的声音。
提示:对听到的声音进行记录,描述。
任务二:
描述你听到的动物发出的声音
任务三:
描述你听到的球类发出的声音。
任务四:
描述你听到的生活中的声音。
研讨:
1、讨论关于声音你知道些什么?
2、你还想知道什么?
四、拓展
给学生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感受音符的高低变化。
任务三:
研究敲鼓的发声,寻找鼓发声的原因。
敲击鼓面,仔细观察鼓面的振动发声。
提示:鼓面振动不是很明显,可以在鼓面上放一些黄豆或者沙粒,观察其它物体在鼓面上的跳动,从而体现鼓面的振动。
任务四:
研究音叉的发声,观察音叉振动发声的现象。
观察音叉振动发出声音,当音叉振动停止时,声音也会随之消失
提示:音叉的振动不容易观察,可以用其它的方法帮助证明音叉的振动,如在音叉侧面粘贴小球,或将音叉浸入水中,观察振动现象。
第一单元 声音
【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声音可以用高低,强弱,悦耳和刺耳等词语来进行描述。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
4、人耳中的鼓膜能感应声波并震动,进而传到内耳,引起听觉。
5、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
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观察物体练习课2-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观察物体练习课2-苏教版一、思路导入1.自我介绍:我是数学老师XX,今天我们将学习“观察物体练习课2”。
2.引入话题: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观察物体,了解它的属性、特点和变化情况。
比如:你们看到的这个盆子,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观察它呢?二、新课讲解1. 观察物体1.观察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外形:物体的大小、形状等;•颜色:物体的颜色、明暗度等;•质地:物体的材质、质感等;•功能:物体的用途、特殊性质等。
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观察物体的细节和特点,例如:有些物体的表面会有纹路、凹凸不平等。
2.观察需要用到哪些器具?•眼睛:观察物体的外表和细节;•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器具来观察某些微小的细节和特征。
2. 苏教版P31例题贝贝拿出了一枚公牛铜像,他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它,画了一张草图,通过草图来研究他所观察到的现象。
值得一提的是,草图不一定要像照片一样精确,只要画出物体的关键特征即可。
同时,老师可以现场帮助学生画出铜像的三维图形,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体的形状和空间关系。
三、练习与总结1.班级分组,分别观察不同的物体,并记录。
2.展示分组记录,找出相同点与不同点。
3.总结观察物体的方法和技巧,并归纳记录物体时需要注意的要点。
四、课后作业1.让学生回家观察其他物体,并用草图记录下来。
2.提醒学生记录时,要注意观察细节和特点,不要只是简单地草率描绘。
3.要求学生写一篇日记,记录观察的过程和体会。
五、小结观察物体是数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观察,让学生更好地认识生活中的物体和事物,从而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
本节课通过讲解观察物体的方法和技巧,并让学生实际观察练习,希望能够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3-7 设计制作小车(二)》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3-7设计制作小车(二)》教学设计课题设计制作小车2(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材分析】本课是本单元的第8课,本课是第7课主题活动的延续。
本课提供了第三步和第四步的实践指导先是按照上一课的设计思路和设计图制作小车,明确制作的基本步骤和汇报测试方法;然后再评估改进,根据评估指标进行评价,包括设计思路、小车制作、功能实现、合作分工、展示汇报等方面,以进一步改进小车。
【学情分析】学生对动手制作一辆一车的兴趣高涨。
学生能有效分工合作并在评估环节愿意去接受他人意见,并会根据他人意见愿意花时间去改进自己的小车。
【学习目标】1.在工程制作中运用科学概念、使用技术手段、分工合作解决实际问题。
2.对制作出产品的评估需要有一定的标准。
3.能根据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产品。
【评价任务】1.能根据设计图,通过小组合作制作出一辆动力小车。
(检验学习目标1)2.能根据评价结果,对小车进行进一步改进。
(检验学习目标2)【学习准备】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小车制作评价表、教学课件等。
分组材料:硬纸盒、安全剪刀、橡皮筋、轮子、连接轴、胶水、吸管、胶带、气球、测试改进小车记录表。
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环节一:聚焦:(指向目标1,2)学生活动1教师活动13.学生领取材料,按照自己小组的设计图开始制作小车。
4.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小车制作,教师组织学生汇报设计思路、展示设计图、介绍组装流程、测试小车。
5.根据测试结果,发现问题并记录,学生改进小车。
6.改进后的小车进行班级赛车大赛7.评估标准生解决问题。
(2)汇报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小车制作,教师组织学生汇报设计思路、展示设计图、介绍组装流程、测试小车。
(3)测试可以选择在户外空地测试小车,也可以通过移动讲台或课桌椅在室内测试。
(4)根据测试结果,发现问题并记录教学时应预留一段时间给学生改进小车,在测试时及时发现小车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改进。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二单元--冷和热---苏教版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第二单元冷和热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要用温度计才可以准确的测定出物体的温度。
让生思考:如何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在测量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师适当创设一些错误情景,让学生分析。
利用温度计测量三杯水的温度(先测冷水,再测温水、最后测热水)。
二、预测水的温度变化师提问:热水放的时间长了会怎样?如果隔相同的时间测量一次热水的温度,你认为热水变凉的过程是怎样的呢?温度的下降会有规律吗?如果有规律,可能是什么样的规律?怎么才能做好这个实验?三、作热水变凉的曲线图,并学习分析数据1、选择一组记录表,讲述:记录表有时不能很明显的看出变化规律,我们可以用一条曲线图来表示温度的变化,这样的图就叫做曲线图.2、讲解曲线图的作法.横轴表示时间,竖轴表示温度,教师示范作出曲线图。
①描点;②连线.学生尝试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同时交流:测量过程中总结要注意的事项.学生进行测量并记录,教师注意巡视。
小组研究,收集数据,学生取热水和记录表;学生作曲线图。
1)学生根据各自的表格作出曲线图。
并分析曲线图,研究温度变化的规律。
2、讨论:温度是怎样变化的?3、把各组的曲线图贴在黑板上,作比较通过自身观察,讨论、总结,形成能力让学生了解数据收集方法让学生了解到数据收集后还需要分析比较。
第2课时:导学过程导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第2课时一、认识加热和冷却对固体体积的影响提问:一些看不出变化的物体比如小铁圈,在受热以后会发生变化吗?师演示固体体胀演示器。
小结:固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二、认识液体和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提问:水和空气在加热和冷却后会有铁垫圈这样类似的变化吗?指导师生讨论方法:1)借助什么可以观察到液体或气体体积的变化?2)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能够证明液体或气体的体积发生了变化?3)实验中可能要注意什么?(气密性)小结:物体都有热胀冷缩性质. 解释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三、了解加热和冷却在人看书上21页实验进行讨论.学生利用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学生设计液体和气体的热胀冷缩实验(可以仔细看书上的方法)。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学会十二个生字,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2、了解科学技创造的奇迹及威力。
3、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变化。
4、能联生活实际,畅谈自己的感受及未来。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发散思维1、当你按动摇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学你打开冰箱取冷饮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和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是否感到科学技术的神奇威力。
2、你还知道哪些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方便?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出示课题:呼风唤雨的世纪二、自主学习,点拨指导1、理解词语:“呼风唤雨”“世纪”,是谁来呼风唤雨?2、分组讨论:区别“发现”与“发明”,举例说明,哪些是“发现”哪些“发明”。
3、自主学习生字:你用什么方法读准“赖、耕、潜、舶、哲”。
写字的时候,注意“赖、耕、幻、核”的笔画。
4、检查自学情况:抽生认读,开火车组词。
5、熟读课文,勾出不懂的词句。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导学案【第2篇】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呼风唤雨、改观”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初步了解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感受对比说明的表达效果。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2、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同学们,当你按动遥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当你打开冰箱取饮料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与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能感觉到什么?(有这些先进的东西很方便,为什么会有如此方便的东西呢?这些先进的东西是在什么时候发明的呢?感受到了科学技术的威力,是在20世纪发明的)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来学习这篇课文,感受20世纪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变化。
全册同步(导学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全册同步(导学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前言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我国教育部门对小学数学教材进行了全面改革,力求以更贴近学生生活、更具启发性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编写的。
为了帮助广大师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我们编写了这本全册同步(导学案),旨在提供一种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内容概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共有八个单元,分别为: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第二单元乘法,第三单元位置与方向,第四单元运算定律,第五单元乘法,第六单元观察物体,第七单元认识更大的数,第八单元四则混合运算。
每个单元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知识点,涵盖了数的认识、四则运算、几何初步知识、量的计量、统计初步知识等内容。
三、导学案设计理念1. 以学生为中心:导学案的设计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2. 知识与能力并重:导学案在强调知识掌握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3. 系统性与针对性相结合:导学案对每个单元的知识点进行系统梳理,针对重点、难点问题提供详细的解析和指导。
4.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导学案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同时提供丰富的实例和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四、导学案内容安排1. 学习目标:明确每个单元的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学习的主要内容。
2. 知识梳理:对每个单元的知识点进行系统梳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
3. 重点解析:针对每个单元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详细解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
4. 实例讲解:通过典型例题的讲解,让学生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
5. 练习巩固:提供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6. 思维拓展:设置一定的思维拓展题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7. 评价反思: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和反思,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标部编版语文四上《25 王戎不取道旁李》第1课时导学案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25.王戎不取道旁李(第1课时)【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感受语言文字及作品的独特价值。
语言运用:认识“戎、诸、竞”3个生字,会写“戎、尝、诸、竞、唯”等5个字。
思维能力:能把文言文读正确,读出节奏,读懂意思,并能背诵。
审美创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戎、诸、竞”3个生字,会写“戎、尝、诸、竞、唯”等5个字。
难点:能把文言文读正确,读出节奏,读懂意思,并能背诵。
【知识梳理】一、认识王戎:王戎的这个故事记录在《世说新语》。
王戎自幼聪慧过人,胆识过人,后来成为西晋名士、“竹林七贤”之一。
《世说新语》中还记载了很多孩童智慧的故事,比如家喻户晓的《孔融让梨》《杨氏之子》《咏雪》《张吴兴亏齿》等,让我们共读《世说新语》,感悟智慧人生。
二、借助注释,理解课文1.“多子折枝”,联系上下文和插图,选择读音和字义。
[shé]折(多用于长条形的东西):树枝~了。
桌子腿撞~了。
[zhé]①折;弄断:骨~。
把树枝~断了。
②弯;弯曲:曲~。
百~不挠。
拓展:李子成熟挂满枝头,这样的景象,不禁让人想起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在这里就是—看道旁李树,千颗万颗压折枝。
2.理解课文中三处“之”的意思,“诸儿竞走取之”的“之”指李子;“人问之”的“之”指王戎为什么不去摘李子;“取之”的“之”指李子。
三、理解词语:在文中找出符合一下意思的词语填入相应的括号1.曾经。
( )2.争着跑过去。
( )3.的确如此。
( )四、课文内容:1.本文选自()。
A、《吕氏春秋》B、《世说新语》C、《论语》2.本文讲了_____和小朋友看到路边树上有很多______,其他孩子争相摘李子,王戎却认为李子必然是_______,结果不出王戎所料的故事。
五、质疑问惑我有问题与老师同学交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主练习】一、读拼音写词语。
新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新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帮助四年级学生了解并掌握科学上册的核心内容。
通过教学,学生将能够:•理解物质的性质与变化;•掌握物质的分类法;•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了解地球的形状和构造;•掌握水资源的保护意义。
通过实践探究和扩展阅读,学生将拓宽科学知识面,培养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植物与动物的生长特征;•地球的形状与构造。
教学准备•课本《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器材:试管、容器、烧杯等;•影音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教学内容第一课: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学习目标•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学会测量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掌握物质的三种状态。
教学步骤1.引入课题:通过展示各种物质的图片,帮助学生感知物质的多样性。
2.导入概念:简单介绍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概念,并提出学习目标。
3.学习物质的测量:讲解如何测量物质的质量和体积,进行实验演示。
4.学习物质的三种状态:展示物质状态的变化,让学生观察和描述物质状态的变化过程。
5.小结与巩固:让学生回顾本课的学习内容,并进行小结讲解。
第二课:物质的分类学习目标•了解物质的分类方法;•掌握常见物质的分类;•学会分类物质的方法。
教学步骤1.引入课题: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物质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物质分类的思考。
2.导入概念:介绍物质的分类方法和常见物质的分类。
3.学习分类方法:通过实例讲解物质的分类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分类。
4.小组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行分类不同物质,并互相交流讨论。
5.总结与讲解:引导学生总结物质的分类方法,并进行讲解和概念强化。
第三课:植物的生长学习目标•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掌握植物的特征;•学会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
教学步骤1.引入课题:通过观察植物的图片,激发学生对植物生长的好奇心。
2.导入概念:简要介绍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特征,并提出学习目标。
3.学习植物的生长:通过实地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导学案第1篇】一、教材分析:《王戎不取道旁李》选自《世说新语》,这是四年级上册的一篇古文短篇,原本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因此对于小学生而言,理解起来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因此在教学时,教学生朗诵古文的技巧方法也是十分有必要的,也为今后的古文教学培养良好的语感。
二、教学重难点:1、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培养文言语感,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学习古人仔细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使学生了解《世说新语》“志人”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世说新语》的兴趣。
2、本文的教学难点是: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
作者不是直接写王戎的聪明,而是先写别的小孩“竞走取之”,再过写“唯戎不动”,这是一种对比的写作手法,这手法反衬了王戎的聪明过人。
要综合运用以前学到的阅读方法来学习,有意识地检查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三、教学效果围绕本课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1、强调了诵读要做到“声断情不断”,加强了诵读的多样化(录音范读,老师范读、自读,齐读,表演读)有意识地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逐步积累、感悟,体会文章的内容及蕴含的道理,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2、抓住教学预设之外的突发情境,巧妙地搞好了课堂动态生成,达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
例如:按照教学预设,出示问题:“怎样评价王戎这个孩子?”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基本上大功告成。
突然有学生提出:“‘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我认为王戎也在动,他在动什么呢?”我马上组织讨论,学生发表了很多见解:(1)诸儿动的是脚,竞走取之。
(2)王戎动的是眼睛,要善于观察。
(3)王戎动的是会思考的大脑,然后我很自然地引导学生要学会客观、公正、全面地去评价一个人。
3、注重了对学生品德的`培养。
在教学设计中有意加重了对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佳境,从中领悟到如何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我们关心天气科学概念 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与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与天气符号。
过程与方法 1.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2.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情感、态度 价值观 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该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准备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各种天气符号的图片学生活动单 教师导学案 个性调整活动一:我们知道的天气现象 1、阅读课本第2页,图中有哪些天气现象? 图中的天气现象有:2、小组讨论,我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 我们知道的天气现象还有:导入 1.师:今天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播放一段音乐,大家来猜猜就是什么节目好不好?(播放音乐)学生猜出:天气预报节目 2.师:大家平时瞧天气预报不?从天气预报中我们能获得什么信息? (揭题:我们关心天气)一、认识天气现象1.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就是一幅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2.提问:您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活动二:今天的天气怎么样1、 观察天气,用一段话描述今天的天气。
今天的天气:2、 小组讨论,交流描述的天气现象。
3、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不?试着用网状图表示出来。
二、今天的天气怎么样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出示观察要求:请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安全教育,并落实小组长进行管理。
3.带上科学记录本与笔排队到操场上分组进行观察,教师巡视。
(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4.回到教室进行交流:请同学来汇报一下您们观察到天气现象。
5.学生汇报,教师展示学生的记录。
瞧谁的描述真实,完整。
可以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与风速等天气现象来6.提问: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如不知如何回答可提问:您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7.认识“网状图”的使用:刚才同学们在汇报的时候想到一点说一点,有没有办法把天气与我们生活的关系更直观地表示出来的方法呢?打开书本第45页,瞧瞧书本上向我们介绍了怎样的一个好方法?8.带读提示语。
9.瞧明白了不?有不明白的请提问。
10.请您学着书本上的方法,在科学记录本上为今天的天气与我们生活的关系作一张“网状图”。
学 习 评 价一、阅读“目标领悟”,交流学习收获。
二、习作。
把下列天气情况与我们要做的相应准备用直线连起来。
烈日当空 戴 口 罩 沙 尘 暴 添加衣服 下 雨 戴遮阳帽 气温下降 带 雨 伞 刮 大 风 戴防护镜拓 展 天 地做中学: 制作我们的天气日历1、 阅读资料库20页《更多的天气信息》2、 设计制作10天的天气日历。
将每天的天气信息用合适的图标或文字记录。
小组交流各自的天气日历,瞧谁的记录最真实、最仔细、最全面。
三、课堂小结刚才我们观察的就是今天的天气,那么明天又会天气怎样呢?后天呢?一个月内我们杭州的天气又在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请大家每天都能把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就能了解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这里的天气变化就是这样的。
板书设计:1.我们关心天气活动一:我们知道的天气现象 (粘贴图示)活动二:今天的天气怎样教学反思:在观察天气时,把影响天气变化的因素联系起来考虑,会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天气。
“网状图”能使这种联系变得更加清晰。
2.天气日历科学概念通过亲自观察认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使用温度计来测量气温。
2.能运用多种感官与温度计来收集天气信息与数据,逼供内记录在“天气日历”与“日期—温度”表中。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长期的观察与记录能帮助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
教学准备画有天气符号的图片一张、学生画天气符号的小卡片若干、大的天气日历一张、气温柱形图表一张、温度计每组一支、科学记录本与笔学生活动单教师导学案个性调整活动一:认识一些天气符号1. 阅读课本第4页,了解常见的天气符号。
也自己设计的天气符号,画在下面的表格中。
天气现象天气符号2、小组讨论,交流各自设计的天气符号3、观察下面的常用气象符号,我们能把这些天气现象分分类不?给天气现象分类导入:提问:“您们还记得两周前的天气就是怎么样的不?”(学生就是很难记得清楚的。
)请学生描述当天的天气怎么样。
讨论:我们怎么样才能在两周后仍然记住今天的天气?导出课题“天气日历”一、认识一些天气符号1.分类介绍每一种天气符号的含义。
2.选择常见的天气符号临摹。
3.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4.汇报交流。
活动二:制作天气日历1、阅读课本第5页,了解如何制作我们的天气日历。
2、小组合作制作天气日历,展示自己制作的天气日历。
我们的天气日历月日星期月日星期月日星期月日星期月日星期月日星期月日星期月日星期月日星期月日星期月日星期月日星期月日星期月日星期月日星期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月日二、制作天气日历1.介绍天气日历的制作方法。
2、带领学生到户外观察天气。
3、将“天气日历”贴在黑板上。
提问:哪一张天气符号最能反映今天的云量?哪一张天气符号最能反映今天的降雨量?提问学生哪一张天气符号最能反映今天的风向?请一名学生把相应的小卡片贴在“天气日历”相应的日期栏内。
4、出示“气温柱状图”,指导学3.温度与气温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气温就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二)过程与方法: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与记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理解长期测量与记录数据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比较,能选择合适的测量气温的地点。
难点:正确测量,能坚持记录。
教学准备教具学具说明与提醒课件1、课前布置任务,分小组记录一天中清晨、上午、中午下午与傍晚的气温。
2、每组1支温度计3、每组1张温度填充图1、各组的温度计最好选择同一类型,且保证它们的初始温度均一样。
2、各温度计对温度的敏感度要一致,可先将它们放到同一杯热水中,检查上升速度及最终温度就是否一致。
学生活动单教师导学案个性调整星期星期星期星期星期3、小组协作,观测每天的气温变化,学会绘制“日期—气温柱状图”,记录每天的气温变化。
我们的日期—气温柱状图生用填充图(描竖条)的方法记录今天的气温。
5、明确,从今天开始,每天都要把天气现象像这样记录下来。
然后讨论怎样分配每天的记录任务,根据学生的讨论明确分配任务的方案。
统一确定每天在什么时间观察天气。
学习评价1、天气日历不需要记录的内容就是( )A、风向B、气温C、降水情况D、放学时间E、云量2、记录每天的气温时,要尽量选择在每天的( )观察天气。
A、同一时间B、早晚不同时间C、白天的任何时间组织阅读:新视野:气象观测场的百叶箱为什么就是白色阅读资料库20页《生物也能预报天气变化》板书设计:2.天气日历(一)认识天气符号(贴图)(二)制作天气日历(贴图) 教学反思:还记得怎样正确使用温度计不? 活动一: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1. 阅读课本第7页,思考课本提出的问题。
2. 小组讨论,形成共识。
3. 小组合作测量室内外的温度。
哪一个温度可以反映当地的气温?每个小组测得的温度一样不?有什么不同?我的解释:室内温度(℃) 室外温度(℃)导入1.出示冬天与夏天两张不同的图片,让学生体会温度的不同对我们的影响, 师:温度对天气的影响很大。
气温就是天气现象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2.揭题:温度与气温一、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1、回忆巩固温度计的使用2、预测现在教室内与教室外的气温一样不?哪个会高一点?请生回答,追问:您就是怎么知道的? (分别测量室内外温度,再比较数据。
) 3.4.交流室内温度数据,简析数据略有不同原因。
5.小组合作测室外温度。
确定测温地点、分组,并强调安全问题6.汇报数据,并分析师:室内外的温度相同不?哪儿的温度高(低)?哪个温度可以反映今天我们这个地方的气温? (室外)师:室外背阴处与向阳处的温度一样不?哪个地点温度高(低)?我们应该选择什么地点来测量气温?7.教师小结,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最能反映当地的气温,所以我们应该选择合适的地方来测量气温。
活动二:气温的测量1、测量阳光下与背阴处两个不同地点的温度。
2在同一地点测量一天中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傍晚的气温。
从这个图表中,我们发现每天气温变化的特点就是: 阳光下的温度(℃)背阴处的温度(℃)我的发现:二.气温的测量1.测量同一时间阳光下与背阴处的温度。
2.分析:同一时间里,室外不同地方的温度也就是不同的。
阳光下的温度高于背阴处的温度。
3.请小组拿出事先测量好的一天中的气温统计表,绘图。
讨论分析:一天中的气温什么时候最高?什么时候最低?一天中气温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4.小组汇报交流。
学 习 评 价1、 在一天中,通常( )的气温最高,( )的气温最低。
A.夜晚 B.午后 C.中午2、在夏天,通常室外阳光下的气温要比室内的气温( );在冬季,通常室外的气温要比室内的气温( )。
A.高 B.低 C.一样3、( )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A.室内阳光下的气温B.室外背阴处的气温C.室内外气温的平均气温课外活动:1.课前分小组记录一天中清晨、上午、中午下午与傍晚的气温。
2.课后测量晴天、多云天、阴天、雨天等情况下一天中各时间段的气温,并记录。
清上中下傍可别忘了使用指南针确定方向哟! 4、风向与风速教 学 目 标(一)科学概念: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与风速来描述。
(二)过程与方法:自制建议风向标与小风旗。
用自制的风向标与小风旗测量风向与风速, 并使用适当的方法纪录观察结果。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到使用简单工具能对天气观察活动提供很大的帮助。
进一步提高观 察天气现象的兴趣与好奇心。
教 学重 难点 教学重点:能描述风向与风速教学难点:用自制的风向标与小风旗测量风向与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法纪录观察结果。
教 学准 备 教具 学具制作风向标的材料;制作小风旗的材料。
学生活动单 教师导学案备注活动一:风向与风向标 1、阅课本第9页,了解什么就是风向。
2、小组合作,观察风向标,描述风向标的构造,根据风向标指示风向。
风向标的箭头指向 ,刮的就是 风。
3、阅读有关风向标制作的提示,小组合作,制作一个风向标。
4、用自制的风向标测量风向。
导入 师:您们觉得风就是什么?能听到,瞧到风不?能用能想到的描述风的词语来描述风不?一、风向与风向标 1、出示风向图,简单介绍简单介绍,风向就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