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XX市消除疟疾工作方案【模板】
疟疾宣传日计划

疟疾宣传日计划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2016疟疾宣传日计划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2016疟疾宣传日计划(1)2016年4月26日是第九个“全国疟疾日”,为进一步动员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支持消除疟疾工作,广泛宣传疟疾防治知识,确保如期实现《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 —2020年)》确定的目标,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2016年全国疟疾日宣传活动的通知》(x卫办疾控函〔2016〕x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现决定在“全国疟疾日”开展系列宣传教育活动。
宣传主题为“消除疟疾共享健康”,现将有关工作要求如下:一、有针对性地开展疟疾防治宣传活动近年来,我市消除疟疾工作取得明显进展,但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特别是赴非洲、东南亚等疟疾高流行区经商、旅游和务工人员大幅增加,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的比例逐年上升。
各单位要紧紧围绕“全国疟疾日”宣传主题,借助广播、电视、互联网、报纸等各类媒体,创新宣传方式,有针对性地宣传疟疾防治知识,尤其要加强对出国经商、旅游和务工人员等重点人群的宣传,增强群众及时就诊、配合治疗的意识,提高重点人群的自我防护能力(宣传核心信息见附件,宣传短片《牛大受“疟”记》可在网站xx下载)。
二、认真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各相关部门要加强与教育、商务、出入境检验检疫、新闻出版广电、旅游等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认真组织实施《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特别要加强输入性疟疾病例管理。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要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和《消除疟疾技术方案(2011版)》要求,认真做好病例发现、诊断、治疗、报告和疫情处置工作。
宣传活动期间,各县区应当结合爱国卫生运动,清除蚊虫孳生场所,杀灭蚊虫。
三、加强疟疾防治相关技能培训各相关部门要结合防治宣传活动,组织医疗卫生机构的专业人员开展相关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不断提高疟疾疫情报告意识、诊治水平和疫情处置能力。
四、活动内容和地点安排4月26日全市固定宣传地点安排在市中荣街梧园,由市疾控中心牵头,四区疾控中心及各相关单位参加,各县卫生局可在4月26日前后自行安排宣传活动。
消灭疟疾工作方案

消灭疟疾工作方案背景疟疾是由疟原虫感染引起的一种疾病,全球范围内仍然造成了大量的死亡和健康负担。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每年约有数十万人死于疟疾,主要集中在非洲地区。
为了消灭疟疾,我们需要制定一项全面的工作方案。
目标和目的本工作方案的目标是消灭全球范围内的疟疾。
我们的目的是通过采取整合性和综合性的措施来减少疟疾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公众的健康水平。
战略和方法为了实现消灭疟疾的目标,我们提出以下战略和方法:1. 流行病学监测和数据收集:建立全球的疟疾监测体系,追踪病例和传播趋势。
优化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确保及时获取准确的数据,并在制定干预措施时进行科学评估。
2. 预防控制措施:加强传统预防措施的覆盖范围,如室内外喷雾、灭蚊剂的使用,以及床网覆盖的普及。
同时,推广现有疫苗的使用,并加强研发工作,争取尽早研制出更有效的疫苗。
3. 提供医疗服务:改进和加强基层医疗服务,提高疟疾诊断和治疗的能力。
确保患者能够及时就医,并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减少病例的病情恶化和传播。
4. 健康教育和社区宣传:加强对公众的健康教育,提高公众认识疟疾的风险和预防措施。
与社区合作,通过宣传、媒体和社交媒体等渠道,普及疟疾的防治知识和意识,促进人们积极参与疟疾控制工作。
5. 国际合作和资源整合:加强国际合作,共享疟疾控制的经验和资源。
促进各国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技术交流,共同应对疟疾威胁。
6. 监测和评估:建立有效的监测和评估机制,定期评估工作进展,及时调整和改进控制策略。
同时,加强研究和创新,推动疟疾控制技术的进步。
资源需求为了执行这项工作方案,我们需要充分的资源支持。
包括资金、人力、技术和设备的投入。
我们将争取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的支持,共同筹措所需资源。
时间表消灭疟疾是一个艰巨的任务,需要长期的努力和持续的投入。
我们将制定详细的时间表,阶段性地推进工作。
同时,建立监测机制,及时掌握工作进展,确保目标的实现。
风险与挑战在消灭疟疾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着许多风险和挑战。
2016年全国疟疾日宣传活动计划

【2016年全国疟疾日宣传活动计划1】2016年,我县将继续围绕《洪泽县消除疟疾行动方案(2010-2020年)》(洪政办发〔2010〕120号)要求,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的原则,结合中央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和省级疟疾防治项目要求,不断加强对消除疟疾工作的组织领导,继续推行“1-3-7定点清除”工作模式,加强疟疾传染源的及时发现、规范治疗、疫点处置、监测、管理和培训能力,大力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确保疟疾病例得到及时救治,逐步实现《洪泽县消除疟疾行动方案(2010-2020年)》各项目标。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消除疟疾提供技术保障根据省、市统一安排,我县将于2016年实现消除疟疾目标,各医疗卫生单位要进一步加强对消除疟疾工作的组织领导,根据《洪泽县消除疟疾行动方案(2010-2020年)》确定的阶段目标,按照消除疟疾行动进程,落实好消除疟疾各项工作任务,确保我县按时达到消除疟疾的目标。
二、进一步加强病例管理,提高传染源管理和疫点处置工作质量(一)规范传染源管理措施。
疟疾防控工作已从控制阶段走向消除阶段,要积极推行省消除疟疾“1-3-7定点清除”工作新模式,确保传染源管理和疫点处置工作能及时有效开展。
1.发现疟疾病例后1天内进行疫情报告。
各医疗卫生单位对发现的所有疟疾病例(包括实验室确诊病例和临床诊断病例)均应在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所有网络直报的疟疾病例均应进行疟原虫镜检,每例病例在抗疟治疗前应至少采制厚、薄血片3张、滤纸血2张(每张2大滴血样,直径1.2cm)和肝素抗凝全血5ml,并电话报告省寄研所。
所采集的样本应尽快送至省寄研所进行镜检复核和基因检测,不能及时送样的可将样本置-20℃保存,每月月底送至市疾控中心。
省寄研所将继续实行疟疾报病奖励制度。
2.在3天内完成病例复核与流调。
县疾控中心负责在3天内完成对网报疟疾病例血片的镜检复核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重点核实是否为疟疾病例并判断是否为本地感染病例。
维持消除疟疾状态工作方案(

维持消除疟疾状态工作方案一、背景与目标过去十年,我国在消除疟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成功实现了疟疾本地传播的阻断。
然而,在全球范围内,疟疾仍然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为巩固我国消除疟疾成果,防止疫情反弹,特制定本方案。
二、工作原则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2.政府主导,部门协作。
3.社会参与,共建共享。
4.科技支撑,持续创新。
三、工作内容1.加强疟疾监测(1)完善监测网络:建立健全以医疗机构、疾控中心、基层卫生组织为主体的疟疾监测网络,确保信息畅通、数据准确。
(2)提高监测能力:加强对监测人员的培训,提高监测技术和水平。
(3)加强疫情报告:医疗机构、疾控中心发现疟疾病例后,要在规定时间内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2.落实防控措施(1)健康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开展疟疾防治知识宣传,提高群众自我防护意识。
(2)防蚊灭蚊:结合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环境整治,减少蚊媒孳生地。
(3)病例救治:对疟疾病例实行免费救治,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3.强化联防联控(1)部门协作:加强与教育、交通、农业、林业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共同做好疟疾防控工作。
(2)区域联防: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共同应对疟疾疫情。
4.科技创新(1)研发新型防治技术: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研发新型抗疟药物、疫苗和诊断技术。
四、组织实施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消除疟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职责,统筹协调各方力量。
2.落实责任:各级政府要落实消除疟疾工作责任,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3.完善政策:制定相关政策,为消除疟疾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4.加大投入:各级政府要加大对消除疟疾工作的投入,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1.疟疾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病例数逐年下降。
2.群众自我防护意识不断提高,防蚊灭蚊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3.防控能力得到加强,监测网络不断完善。
4.部门协作和区域联防取得实质性进展。
5.科技创新为消除疟疾提供了有力支撑。
六、未来展望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将继续深入实施本方案,为实现全球消除疟疾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市级医院疟疾工作计划

市级医院疟疾工作计划1. 疟疾概述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传染病,传播主要通过被感染的蚊子叮咬传播。
疟疾在我市具有一定的流行风险,特别是在夏季和秋季。
为了控制和防止疟疾的扩散,市级医院制定了本工作计划,以提供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2. 目标与目的•目标:减少市区内疟疾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目的:建立一套完整的疟疾防控体系,提供高质量的疟疾诊疗服务3. 工作计划3.1. 加强疟疾监测与报告•建立并完善市级疟疾监测系统,及时收集、整理和分析市区内的疟疾病例数据。
•鼓励各级医疗机构主动报告疟疾病例。
3.2. 加强健康教育与宣传•制定并实施针对市民的疟疾预防知识宣传计划,包括通过校园、社区、媒体等渠道宣传疟疾防控知识。
•建立疟疾预防知识培训机制,对医务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
3.3. 加强蚊媒控制•建立蚊媒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和控制蚊媒密度。
•加强对病媒蚊的灭蚊工作,采用生物控制、化学控制等多种手段减少蚊媒数量。
3.4. 提供疟疾预防服务•在市级医院建立专门的疟疾诊疗科室,配备专业的医生和设备。
•提供疟疾预防服务,包括疫苗接种、预防用药等。
3.5. 加强疟疾病例的诊疗与管理•建立疟疾病例的诊疗和管理规范,确保疟疾病例及时有效地得到诊治。
•提供药物治疗和康复服务,及时跟踪疟疾病例的康复情况。
4. 实施与评估4.1. 实施•建立市级疟疾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和监督本计划的实施。
•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和工作时间表。
•配置专门的人员和经费,确保计划的顺利实施。
4.2. 评估•建立监测和评估机制,对疟疾防控工作进行定期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工作方案,进一步提升疟疾防控工作的效果。
5. 人员配备和经费投入•配备足够数量和合格水平的医生、护士和相关人员,确保疟疾防控工作的实施和诊疗服务的质量。
•经费投入要充足,用于疟疾监测、宣传教育、蚊媒控制、医疗器械采购等方面。
6. 风险与挑战•疟疾病例数量的压力•蚊媒控制工作的难度•健康教育的覆盖面和效果7. 总结与展望本计划旨在加强市级医院对疟疾的防控工作,提供全面的疟疾预防和诊疗服务。
消除疟疾工作计划3篇

消除疟疾工作计划3篇(2105字)消除疟疾工作于xxxx年在我市全面启动,我区消除疟疾工作进展缓慢,为加快我区消除疟疾工作进程,统筹安排各相关单位科学、规范地实施消除疟疾工作,确保到xxxx 年全区实现消除疟疾的目标,特制定本工作计划。
一、健全组织管理机制坚持政府领导、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按照《渭滨区消除疟疾行动计划(xxxx—2020年)》文件要求,制订本辖区《消除疟疾行动计划》,成立消除疟疾行动领导小组,建立健全领导协调机制,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各部门职责任务,完善政策措施,解决突出问题,确保工作到位。
各镇、社区、医疗机构要有专门负责疟疾监测工作的人员,认真整理消除疟疾工作的方案、计划、总结及血检检测等相关资料,完善消除疟疾工作资料档案。
二、加强能力建设和技能培训区卫生局将组织开展疟疾防治知识、消除疟疾管理工作和疟原虫血片镜检技能培训。
区疾控中心于XX年2月底前完成辖区各医疗机构及乡镇(社区)相关人员培训,以乡(镇)社区为单位培训率达到95%以上。
三、扎实开展“三热”病人疟原虫镜检1、血检对象:所在临床诊断为疟疾、疑似疟疾和不明原因发热的“三热”病人。
2、血检方法:各级医疗机构临床医生对于“三热病人”开具疟原虫镜检单;检验人员采血并抽厚薄血膜,厚薄血膜吉氏染色后油镜下检查疟原虫;同时对临床医生诊断为疟疾、疑似疟疾病人采血制滤纸血,滤纸血干燥后低温保存(滤纸血样本自然干燥后,装入含干燥的塑料袋中,置于4℃(可保存4~5月)或-20℃(可保存一年))。
3、考核指标:到xxxx年5月1日前,达到以下指标:辖区内二级以上医疗机构100%开展发热病人疟原虫镜检;乡镇卫生院开展发热病人疟原虫血片镜检的比例达到80%以上。
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全年接受疟原虫血检的“三热”病人人数占辖区人数比例不低于2‰。
全年开展“三热”病人血检,其中5~10月血检人数不低于血检总人数的80%。
所有网络直报的疟疾病例(包括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接受实验室检测的比例达到100%。
消除疟疾实施计划

消除疟疾实施计划
为更好地贯彻实施行动计划中的各项任务和指标,如期实现消除疟疾目标,根据**区下发的《**区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6-2020年)》的要求,现制定我中心2016年度实施计划如下:
(一)加强传染源控制和管理。
1、及时发现疟疾病人。
应当对三热病人开展疟原虫血片镜检。
2.规范治疗疟疾病人。
对发现的疟疾病人均应当按照卫生部下发的《抗疟药使用原则和用药方案》进行治疗。
对所有疟疾病人应进行全程督导服药
3.加强疟疾疫情报告。
对发现的疟疾病人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规定报告疟疾病例。
(二)加强媒介防制。
1.防蚊灭蚊。
疟疾传播季节。
在疫点采取杀虫剂室内滞留喷洒和杀虫剂处理蚊帐等措施。
2.加强个人防护。
疟疾传播季节,提倡流行区居民使用驱避剂、蚊香、蚊帐、纱门纱窗等防护措施,减少人蚊接触。
(三)加强健康教育。
1.加强宣传教育,广泛宣传疟疾防治知识和国
家消除疟疾政策,提高居民自我防护意识和参与消除疟疾工作的积极性,设立疟疾防治知识宣传栏,并定期更新内容。
消除疟疾工作计划

消除疟疾工作计划
工作计划:
1. 宣传与教育:
- 设计并制作宣传海报、手册和宣传册,以提高公众对疟疾
的认识和理解。
- 与媒体合作,组织疟疾相关的宣传活动和义务宣传活动,
以促进疟疾防治知识的传播。
2. 确定疫区和疫情监测:
- 制定疟疾监测计划,包括疟疾疫区划定、疟原虫感染率监
测和疟疾病例报告等。
- 建立疟疾监测网络,与医疗机构、实验室和社区卫生机构
合作,确保准确和及时的疟疾监测和报告。
3. 疟疾防治:
- 开展疟疾危险因素调查,确定疟疾传播途径和高风险人群。
- 促进疟疾病例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确保及时和有效的疟疾
防治。
- 推广疟疾防治指南和方法,包括使用蚊帐、室内喷雾和个
人防护等。
4. 疟疾疫苗研发和推广:
- 加强疟疾疫苗研发工作,包括基于蚊媒控制的疟疾疫苗和
疟疾减轻疫苗的研究。
- 开展疟疾疫苗的临床试验和评估,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 促进疟疾疫苗的推广和应用,增加公众对疫苗的接种率。
5. 多部门合作与资源整合:
- 建立疟疾防治工作的协调机制,包括卫生部门、环境保护部门和教育部门的合作与协调。
- 整合各方资源,提高疟疾防治工作的效率和影响力。
- 加强国际合作,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推进疟疾消除的目标。
消除疟疾工作计划

消除疟疾工作计划一、目标设定1. 短期目标:在一年内,通过宣传教育和预防措施,降低疟疾发病率。
2. 中期目标:在三年内,实现疟疾高发区域的病例数量显著下降。
3. 长期目标:在五年内,彻底消除疟疾对公共卫生的威胁。
二、策略制定1. 宣传教育:开展疟疾防治知识普及活动,提高公众对疟疾的认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2. 预防措施:推广使用蚊帐、驱蚊剂等预防工具,减少蚊虫叮咬机会。
3. 监测与评估:建立疟疾监测系统,定期收集和分析病例数据,评估防治效果。
三、行动计划1. 宣传教育活动:- 制作宣传册、海报和视频,普及疟疾知识。
- 组织社区讲座和学校教育活动,增强宣传教育效果。
2. 预防措施实施:- 向疟疾高发区域分发免费或低成本的蚊帐和驱蚊剂。
- 培训社区健康工作者,教授预防疟疾的正确方法。
3. 监测与评估体系:- 建立病例报告系统,确保数据的及时收集和更新。
- 定期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疟疾传播模式和风险因素。
四、资源配置1. 资金:确保足够的资金支持宣传教育、预防措施和监测评估工作。
2. 人力:培训专业团队,包括医疗人员、社区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
3. 物资:采购必要的预防工具和监测设备。
五、合作与协调1. 政府机构:与卫生部门、教育部门等政府机构合作,共同推进疟疾防治工作。
2. 国际组织:与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机构合作,获取技术支持和资源共享。
3. 社区组织:与社区组织合作,动员社区力量参与疟疾防治。
六、风险管理1. 识别潜在风险:分析可能影响工作计划实施的内外部因素。
2. 制定应对策略:针对不同风险制定相应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3. 定期审查:对风险管理计划进行定期审查和更新。
七、效果评估与持续改进1. 定期评估:对工作计划的实施效果进行定期评估。
2. 收集反馈:从公众、合作伙伴和工作人员处收集反馈信息。
3. 持续改进:根据评估结果和反馈信息,不断优化工作计划。
八、时间表与里程碑1. 第一季度:完成宣传教育材料制作,启动宣传教育活动。
消除疟疾抗疟治疗工作预案

一、背景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的严重传染病,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
疟疾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危害。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疟疾,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我国制定了消除疟疾抗疟治疗工作预案。
二、目标1. 降低疟疾发病率,实现全国疟疾消除目标。
2. 提高疟疾防治水平,减少疟疾造成的死亡和疾病负担。
3. 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全球疟疾消除进程。
三、工作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2. 科学防治,规范管理。
3. 全民参与,政府主导。
4. 公平、公正、公开。
四、组织架构1. 成立消除疟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全国疟疾防治工作。
2. 建立健全各级疟疾防治机构,明确各级职责,形成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
3. 加强与卫生、教育、扶贫、旅游等部门的协作,形成综合防治格局。
五、工作措施1. 疟疾监测与报告(1)建立完善的疟疾监测网络,加强病例报告、疫情分析等工作。
(2)对疟疾病例实行零报告制度,确保疫情及时、准确上报。
2. 疟疾预防(1)加强健康教育,提高群众防疟意识。
(2)推广使用蚊帐、蚊香等防蚊用品,降低蚊虫叮咬风险。
(3)开展灭蚊、防蚊工作,切断疟疾传播途径。
3. 疟疾治疗(1)建立健全疟疾诊疗体系,提高诊疗水平。
(2)规范抗疟药物治疗,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3)加强抗疟药物供应保障,确保患者用药需求。
4. 疟疾救治(1)提高疟疾救治能力,降低疟疾死亡率。
(2)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救治水平。
(3)建立健全疟疾救治绿色通道,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5. 国际合作(1)积极参与全球疟疾防治工作,分享我国疟疾防治经验。
(2)加强与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的合作,共同推动全球疟疾消除进程。
(3)开展国际疟疾防治培训,提高国际疟疾防治水平。
六、保障措施1. 资金保障:各级政府要加大对疟疾防治工作的投入,确保资金需求。
2. 人才保障:加强疟疾防治专业人才培养,提高专业队伍素质。
3. 技术保障:推广应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疟疾防治水平。
全国消除疟疾工作方案(2016-2020年)

全国消除疟疾工作方案(2016-2020年)2010年,原卫生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13个部门联合印发了《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全国实现消除疟疾目标。
自消除疟疾工作启动以来,全国消除疟疾工作进展顺利,约60%的流行县通过了消除疟疾考核评估。
2015年全国疟疾本地感染病例为40例,较2010年降低了97.4%,仅云南、西藏等地区报告了本地感染病例;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持续增加,2015年全国报告输入性疟疾病例3076例,较2010年增加3.5%。
2016-2020年是全国消除疟疾的关键时期,一方面应加强监测,提高预警和处置能力,夯实疟疾防控工作基础,严控疟疾输入威胁;另一方面要加强边境等重点地区防控措施,阻断本地传播。
为指导各地顺应疟疾防控方式转变,切实做好消除疟疾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国消除疟疾目标,根据《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总体要求和我国消除疟疾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到2018年,全国无本地感染病例,95%以上的流行县和80%以上的流行省通过消除疟疾考核评估;到2020年,全国实现消除疟疾目标。
二、防控策略以传染源管理和疫点处置为核心,强化监测预警,严格执行消除疟疾“1-3-7”工作要求,快速清点拔源及时阻断传播。
加强部门协作,推进边境等重点地区消除疟疾进程,严控输入性疟疾继发传播,巩固消除疟疾成果。
三、技术措施(一)强化重点地区工作,阻断本地疟疾传播。
1.云南边境地区。
通过加强三道防线建设,到2018年云南边境地区实现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
(1)第一道防线:在边境县,保持村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的疟疾诊治能力,加强县级疾控中心的疟疾病例实验室复核、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和疫点调查与快速处置能力。
以乡镇为单位,不明原因发热病人年血检人数不低于辖区总人口数的3‰;重点乡镇年血检人数不低于辖区总人口数的5‰。
(2)第二道防线:强化边境疟疾防治咨询服务站诊治能力,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加强跨境流动人员疟疾防治知识宣教,及时发现输入性疟疾病例并向当地卫生部门通报。
消除疟疾工作计划

消除疟疾工作计划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本文进行修改:一、背景分析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雌性按蚊叮咬传播,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疟疾防治工作,近年来,通过全国上下的共同努力,疟疾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然而,疟疾在部分地区的传播仍较为严重,为实现疟疾消除目标,制定本工作计划。
二、目标与任务1. 工作目标(1)降低疟疾发病率,减少疟疾死亡病例。
(2)提高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增强群众自我防护意识。
(3)建立健全疟疾防治长效机制,为实现消除疟疾目标奠定基础。
2. 工作任务(1)加强疟疾监测与报告。
(2)开展疟疾防治知识宣传与培训。
(3)落实疟疾防治措施,提高防控效果。
(4)完善疟疾防治体系,提升服务能力。
三、具体措施1. 加强疟疾监测与报告(1)建立健全疟疾病例监测网络,提高病例发现和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2)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培训,提高疟疾病例识别和诊断能力。
(3)定期分析疟疾疫情,及时调整防治策略。
2. 开展疟疾防治知识宣传与培训(1)制定疟疾防治宣传计划,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宣传活动。
(2)组织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开展疟疾防治知识培训,提高防治水平。
(3)联合教育部门,将疟疾防治知识纳入学校健康教育内容。
3. 落实疟疾防治措施(1)加强疟疾流行病学调查,掌握疟疾流行特点。
(2)推广和应用疟疾防治新技术、新产品。
(3)加强疟疾患者规范治疗和管理,降低复发率。
(4)开展疟疾媒介按蚊控制,减少传播途径。
4. 完善疟疾防治体系(1)建立健全疟疾防治组织机构,明确各级职责。
(2)加强疟疾防治专业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能力。
(3)加大经费投入,保障疟疾防治工作顺利开展。
四、时间安排1. 第一阶段(2023年1月-2023年6月):开展疟疾防治知识宣传与培训,完善疟疾监测网络。
2. 第二阶段(2023年7月-2023年12月):落实疟疾防治措施,加强疟疾患者规范治疗和管理。
3. 第三阶段(2024年1月-2024年6月):巩固疟疾防治成果,开展疟疾消除评估。
年消除疟疾工作计划

年消除疟疾工作计划一、背景与目标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给人类。
多年来,疟疾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巨大的健康负担。
本年度消除疟疾工作计划旨在通过一系列综合措施,降低疟疾发病率,最终实现消除疟疾的目标。
二、工作目标1. 降低疟疾发病率至历史最低水平。
2. 提高疟疾诊断和治疗的覆盖率。
3. 加强疟疾防控知识的普及教育。
4. 实现疟疾高发地区无疟疾病例。
三、策略与措施1. 预防措施- 加强疟疾高发地区的蚊虫控制,包括使用杀虫剂喷洒、安装蚊帐等。
- 推广使用经杀虫剂处理的蚊帐。
- 开展疟疾高发季节的预防性药物干预。
2. 诊断与治疗- 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疟疾诊断能力,包括培训医务人员、配备诊断设备。
- 确保疟疾治疗药物的充足供应和合理使用。
- 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对疟疾病例进行及时诊断和治疗。
3. 监测与评估- 建立疟疾监测系统,定期收集和分析疟疾发病数据。
- 定期评估预防措施和治疗策略的效果,及时调整工作计划。
4. 宣传教育- 开展疟疾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
- 利用媒体和社区活动,普及疟疾预防和治疗知识。
5. 国际合作- 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合作,共享疟疾防控经验和资源。
- 参与全球疟疾消除行动,争取国际援助和技术支持。
四、实施步骤1. 第一季度- 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时间表。
- 培训医务人员和社区工作者。
- 开始蚊虫控制和预防性药物干预。
2. 第二季度- 加强疟疾监测系统,收集和分析数据。
- 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意识。
3. 第三季度- 评估上半年的工作效果,调整策略。
- 继续实施预防措施和治疗策略。
4. 第四季度- 总结全年工作,评估目标完成情况。
- 准备下一年度的工作计划。
五、资源与支持- 确保足够的财政预算和物资支持。
- 加强与政府、非政府组织、私营部门的合作。
六、风险评估与应对- 定期评估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如资金不足、物资短缺等,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卫生局消除疟疾工作方案

卫生局消除疟疾工作方案今年我县将继续围绕《XX年市消除疟疾工作方案》和《县消除疟疾行动计划》,结合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消除疟疾各项防控措施,规范有序开展消除疟疾工作。
一、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为消除疟疾工作提供保障我县将进一步加强对消除疟疾工作的领导,落实消除疟疾各项防控措施,按照市消除疟疾行动进程和我县消除疟疾实施方案,确保XX年实现消除疟疾目标。
二、进一步加强病例管理,提高传染源管理和疫点处置工作质量规范传染源管理措施我县继续坚持消除疟疾“1-3-7”散发疫情处置工作模式,确保传染源管理和疫点处置工作的及时有效开展。
1.疫情报告各级医疗和疾控机构对发现的疟疾病例均应在24小时内进行络直报,同时电话报告县疾控中心。
所有络直报的疟疾病例均应进行疟原虫镜检,每例病例在抗疟治疗前应至少采制厚、薄血片3张、滤纸血2张和抗凝全血5ml,并及时送县疾控中心。
2.病例复核与流调县疾控中心在3日内完成对报疟疾病例血片的复核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并用显微摄影系统拍摄镜检复核所见疟原虫图片报送省血寄防所,流行病学调查重点核实是否为疟疾病例,并判断是否为本地感染病例,个案流调时对输入性病例的判定应严格按照《消除疟疾技术方案》中输入性疟疾的定义和判定标准进行,排除的疟疾病例应立即报告省血寄防所进行省级复核,县疾控中心根据省级复核结果进行报修订,并在3日内完成专报系统中“疟疾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的信息录入。
3.疫点调查与处置疫点处置包括病例治疗、健康宣教和媒介控制。
在疫点调查中新发现的实验室检测阳性者要报并及时给予抗疟药规范治疗,同时向周边居民发放疟疾防治宣传材料。
流行季节发现的疟疾病例,应对病例所在自然村或居住地周围100米范围所有住家采用菊酯类杀虫剂进行室内滞留喷洒。
本地感染病例和流行季节发现的输入性间日疟病例,需对病例所在自然村或居住地周围100米范围内的居民进行疟原虫镜检或快速诊断试纸条检测筛查,并采制滤纸血;对境外输入的疟疾病例,需对与其同行回国人员进行疟原虫镜检或快速诊断试纸条检测筛查,并采制滤纸血。
消除疟疾工作计划安排

消除疟疾工作计划安排消除疟疾工作计划安排工作目标和目标规划:目标:消除疟疾目标规划:实施一系列综合性的计划和措施,包括预防和控制疟疾传播、提高公众认知和防范意识、加强卫生应急处理能力、提高医疗机构诊疗和管理水平,促进疫苗研发和应用等多个方面行动,从而全面铲除疟疾。
工作任务和时间安排:1. 制定整体工作计划和分阶段计划,同时明确工作重点、时间节点和所需人力物力资源(前期时间:1个月)2. 加强对感染疟疾人群的筛查和治疗,提高疾病报告和监测系统建设,完善预防控制工作机制(前期时间:3个月)3. 搭建多种宣传渠道,加强公众宣传教育,提高媒体覆盖率和影响力(前期时间:4个月)4. 通过培训和交流等方式,提高相关机构和从业人员的诊治和管理水平,加强技术支持和协作(中期时间:6个月)5. 推动疟疾疫苗的研发和应用,提高疫苗研究与开发能力(后期时间:2年)资源调配和预算计划:资源:人员、财力、物资等预算:根据每个阶段的工作任务和需要资源,进行预算规划,严格执行预算,预防和控制不必要的开支和浪费。
项目风险评估和管理:评估和排除潜在的项目风险,制定应对措施,并建立风险管理机制,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工作绩效管理:通过监督、评估、改进等手段,对工作绩效进行评价,明确绩效目标和绩效标准,并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
作沟通和协调:加强内部沟通与协作,营造合作共赢的氛围,加强外部合作,形成更广泛的协作网络,积极地与社会各界、政府机构和国际组织合作,鼓励全球合作,互助互利,共同推进消除疟疾的工作。
工作总结和复盘:对工作过程和成果进行总结,明确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深入提炼成功经验和亮点,为今后类似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同时根据总结和分析结果,制定复盘计划,对照工作目标、计划、实施和效果,进行综合性的复盘,查找漏洞、提出改进意见并加以落实。
以上是我的消除疟疾工作计划安排,希望能够针对工作目标、任务和时间节点,进行细致、全面、有效的规划、实施和推进,以达到预期效果。
消除疟疾实施方案

本实施方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有效期至全国消除疟疾目标实现之日止。各地应根据本实施方案,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细则,确保疟疾防治工作取得实效。
第2篇
消除疟疾实施方案
一、引言
疟疾作为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我国在疟疾防治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但为实现全面消除疟疾目标,仍需采取一系列科学、系统、高效的措施。本实施方案旨在为我国消除疟疾工作提供详细指导,确保各项防治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四、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1)成立消除疟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部门工作。
(2)明确各级卫生健康部门、疾控机构、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职责,形成合力。
2.政策保障
(1)落实疟疾防治政策,确保防治措施得到有效实施。
(2)制定消除疟疾考核评估办法,加强对各地疟疾防治工作的督促检查。
3.资金保障
(1)加大财政投入,保障疟疾防治工作所需经费。
二、目标与原则
1.目标
(1)降低疟疾发病率,实现疟疾持续零病例。
(2)提高疟疾防治能力,完善防治体系。
(3)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疟疾跨境传播。
2.原则
(1)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2)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3)全民参与,社会共治。
(4)依法防控,规范管理。
三、主要措施
1.加强疟疾监测预警
(1)完善疟疾监测网络,提高监测质量。
(1)完善疟疾监测网络,提高监测敏感性。
(2)加强疟疾病例报告和流行病学调查,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
(3)定期分析疟疾疫情,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2.提高疟疾诊断和治疗能力
疟疾防治工作计划范文

疟疾防治工作计划疟疾防治工作计划范文为及时发现和治疗疟疾病例,控制疟疾疫情,有效落实消除疟疾各项技术措施和方案,巩固201年全县消除疟疾目标的成果,实现《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根据省、市消除疟疾监测任务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订《xx县2016年疟疾防治工作计划》。
一、提高认识疟疾是与艾滋病、结核病并称为全球三大危害最严重的疾病。
去年达州市卫生局组织专家对我县消除疟疾工作现场考核验收结果:xx 县疟疾防治工作已达到国家消除疟疾标准,通过消除疟疾县级考核评估。
建议xx继续加强对疟疾防治工作的领导,强化医疗机构的血检,注重血检质量;继续开展消除疟疾后的监测、培训和宣传教育工作;加强高疟区回归人员管理,做好输入性疟疾疫情的处置,护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继续做好疟疾防治知识宣传、人员培训、健康教育和疟疾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不明原因发热病例血检工作。
二、抓好培训与宣传教育按照分级负责,逐级培训的原则,做好全县各级医疗机构临床医生、检验人员培训,要加强基层医务人员疟疾防治意识和诊断水平,充分发挥他们在疟疾防治工作中的“前哨”作用,培训覆盖率要求达到100%。
针对不同的目标人群,制定有针对性的疟疾防治宣传和健康教育核心信息,要充分采取中小学校健康教育、社区专栏板报广泛深入宣传疟疾防治知识;426“全国疟疾日”各级医疗机构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标语、宣传单、手机短信等多种途径和形式开展疟疾防治宣传活动,做到疟疾防治知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形成群众积极支持、参与疟疾防治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继续开展疟疾监测工作(一)监测目的:及时发现和治疗疟疾病例,掌握疟疾传播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评估疟疾传播潜在风险和防控效果,为指导和评价消除疟疾工作提供依据。
(二)监测对象:疟疾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和带虫者(参见《疟疾诊断标准“WS29-200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2016年XX市消除疟疾工作方案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XX市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提出到2018年全省实现消除疟疾目标。
自消除疟疾行动计划正式启动和实施以来,我市消除疟疾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至2015年全市已连续4年无本地感染病例,新沂、XX县、邳州、睢宁、铜山等5县(市、区)通过了消除疟疾考核评估,但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威胁我市消除疟疾行动计划的推进和成果巩固。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我市将继续围绕《XX市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结合中央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疟疾防治项目和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一步加强对消除疟疾工作的组织领导,为消除疟疾提供组织保障;进一步加强病例管理,提高传染源管理和疫点处置工作质量;进一步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疟疾病例诊治能力;调整和完善监测网络,巩固消除疟疾工作成果;有序开展消除疟疾达标考核工作,确保按计划完成《XX 市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阶段目标任务。
一、年度目标2016年我市将继续有效推进消除疟疾达标评估,及时有效应对输入性疟疾疫情,确保达到以下目标:1、继续保持无本地感染病例。
2、对XX县、云龙、鼓楼、泉山、贾汪5个县(区)进行消除疟疾达标考核。
二、防控措施(一)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为消除疟疾工作提供保障按照《XX市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确定的阶段目标,结合全省消除疟疾形势,计划到2016年底,所有县(市、区)达到消除疟疾标准。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消除疟疾工作的领导,按照XX市消除疟疾行动进程和各地消除疟疾实施方案,落实本地区消除疟疾各项工作任务,确保按时达到本地区消除疟疾的阶段目标。
(二)进一步加强病例管理,提高传染源管理和疫点处置工作质量1、规范传染源管理措施我市将继续全面推行消除疟疾“1-3-7”散发疫情处置工作模式,确保传染源管理和疫点处置工作的及时有效开展。
(1)病例报告各级医疗和疾控机构对发现的所有疟疾病例(包括实验室确诊病例和临床诊断病例)均应在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所有网络直报的疟疾病例均应进行疟原虫镜检,每例病例在抗疟治疗前应至少采制厚薄血片3张、滤纸血2张(每张2大滴血样,每滴约60μl)和抗凝全血5ml,并电话报告市疾控和省血寄防所。
有条件的县(市、区)应尽快将2张厚薄血片、2张滤纸血和抗凝血样本送省血寄防所疟疾诊断参比实验室进行镜检和核酸检测复核,不能立即送样的可将抗凝血样本置-20℃保存,由市级疾控中心收集后统一在每月月底送省血寄防所。
(2)病例复核与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病例报告县级疾控中心负责在3日内完成对网报疟疾病例血片的镜检复核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重点核实是否为疟疾病例并判断是否为本地感染病例。
所有疟疾病例应在报告后3日内填写完成专报系统中《疟疾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完成《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并通过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网络报告。
对镜检复核阴性的临床诊断病例和镜检复核与初检结果不一致的实验室确诊病例应及时将样本送市血寄防所进行核酸检测复核。
个案流调时对病例的判定应严格按照“江苏省消除疟疾监测方案”中监测相关定义进行。
市级疾控中心负责及时对辖区内所有网报疟疾病例的血片进行镜检复核,并用显微摄影系统拍摄镜检复核所见疟原虫图片报送至省血寄防所;同时,负责将县(市、区)未及时寄送的滤纸血、抗凝血和复核后的厚薄血片在每月月底前寄(送)省血寄防所。
省血寄防所负责每月对所有网报疟疾病例样本进行镜检复核和核酸检测。
经市、市实验室复核后病例诊断结果如发生变更,应由病例报告地县级疾控中心或病例报告单位及时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订正。
(3)病例随访在病例规范治疗结束次日,由病例所住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在病例完成疗程后,对服药和转归情况进行随访并补充填入疟疾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并再次采制厚薄血片和滤纸血片各2张,送省寄研所检测,以观察抗疟治疗效果。
(4)疫点调查与处置病例居住地县级疾控中心应在病例网络直报后7日内组织完成对病例所在的自然村或居民点的调查,确定疫点是否存在传播疟疾的条件,并按照《消除疟疾技术方案(2011年版)》的要求完成疫点处置,在7日内完成专报系统中“疫点调查与处置表”的信息录入和上报。
市级疾控中心将加强对疫点调查和处置的技术指导,省血寄防所将参与所有疑似本地感染疟疾病例、国外输入间日疟病例、国内其他省输入病例和重症病例的核实和疫点调查。
疫点调查时,对疑似本地感染病例,需对病例所在自然村或居住地周围100米范围内的居民进行疟原虫镜检或快速诊断试纸条(RDT)检测筛查,并采制滤纸血;对输入性间日疟病例,需对病例家属和四邻进行疟原虫镜检或快速诊断试纸条(RDT)检测筛查,并采制滤纸血;对境外输入的疟疾病例,需对与其同行回国人员进行疟原虫镜检或RDT检测筛查,并采制滤纸血;对近5年内无媒介调查资料的县(市、区),如疟疾病例出现在疟疾传播季节,疫点调查需增加媒介按蚊种群调查内容。
疫点处置包括病例治疗、健康宣教和媒介控制。
在疫点调查中新发现的实验室检测阳性者按规定网报,并给予抗疟药规范治疗,并向居民发放疟疾防治宣传材料。
对在流行季节(5-10月份)出现的疟疾病例,应对病例所在的自然村或居住地周围100米范围所有住家采用菊酯类杀虫剂进行室内喷洒。
2、完善疟疾疫情通报制度为及时了解疟疾疫情动向,有效应对和处置突发疫情,省寄研所将继续开展每周疟疾疫情通报,县(市、区)疾控中心在发现病例时需电话报告省血寄防所,并按规定在3个工作日内将疟疾病例核实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结果上报省血寄防所,由省血寄防所及时完成疟疾疫情周报。
为进一步加强信息沟通,督促各地落实消除疟疾工作各项关键措施,省卫生计生委2016年将继续对全省消除疟疾工作进展情况进行通报,请各地对照通报,认真查找并改进消除疟疾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努力提高消除疟疾工作质量和效果。
(三)进一步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疟疾病例诊治能力1、进一步加强传染源发现能力(1)各级医疗和疾控机构要继续加强疟原虫镜检能力建设,配备相对稳定的并通过上级业务机构培训合格的镜检人员。
重点加强乡镇级医疗机构的疟原虫镜检设备的配备和技术人员的培训,逐步加大快速诊断试纸条在基层医疗机构的推广应用;县(市、区)疾控中心要有独立的、能正常开展镜检工作的疟疾中心镜检站,并有专人负责对辖区发热病人血检工作的督导和质量控制。
(2)为按期达到《XX市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确定的知识与技能培训工作指标,各地对辖区内各级医疗和防保机构的相关医疗、检验、防保专业人员认真开展知识与技能培训。
2016年市疾控将结合全市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组织开展基层疟疾防治技术骨干的培训,重点加强县级疾控机构镜检负责人的技能培训。
2、进一步提高疟疾病例救治能力(1)XX市传染病医院为重症恶性疟救治定点医院,县(市、区)疾控中心需加强对本辖区内各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输入性疟疾的识别诊断能力和危重恶性疟病例救治能力,尽量避免因误诊误治导致重症恶性疟病例死亡。
(2)为提高疟疾病例治疗及时率并进一步规范使用抗疟药,市、县(市、区)疾控中心应按《XX市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和《江苏省市抗疟药物使用和管理方案》要求储备抗疟药品,并加强对药品的保存和使用管理,定期报告药品使用和储备情况。
对发现的所有疟疾病例均应按照原卫生部制定的《抗疟药使用原则和用药方案》进行规范治疗。
全市继续对网络直报的所有疟疾病例实施免费抗疟治疗,并按要求实行全程督导用药。
(3)在疟疾传播休止期,由各县(市、区)疾控中心组织对上年度发现的所有间日疟、卵形疟和三日疟病例进行休止期根治,并对在疫点调查中发现实验室检测阳性患者的自然村开展休止期扩大治疗。
(四)完善监测体系,巩固消除疟疾工作成果根据我市当前疟疾发病的形势和消除疟疾的进程,按照《全国消除疟疾监测方案》要求,我市将对已通过消除疟疾考核评估地区开展疟疾再传播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全市消除疟疾监测网络。
市疾控制定符合我市实际情况的消除疟疾监测方案,各地应根据监测方案的具体要求,开展监测工作,保障和巩固我市消除疟疾的成果。
1、疟原虫检测和质量控制(1)为保证“三热”病人血检工作的顺利开展,省卫生计生委将逐步为各市县(市、区)疾控中心镜检站和县级综合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镜检站配备或补充必要的镜检设备,并统一发放血检染色试剂等耗材和发热病人血检登记本;并继续采购和发放快速诊断试纸条。
(2)按照《XX市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要求,全市所有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乡镇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要全年开展“三热”病人疟原虫血检工作,全市所有县(市、区)年血检任务数不低于辖区人口的0.2%;在输入性疟疾较多地区,要重点加强对外出务工归国人员的发热病人血检工作。
所有已检血片应至少保存一年备查。
(3)各县(市、区)疾控机构中心镜检站应按要求对所辖县(市、区)或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镜检质控督导,保证“三热”病人血检工作质量。
县(市、区)级中心镜检站要复核辖区内各医疗单位10%的已检阴性血片和所有网报疟疾病例血片;市级中心镜检站要抽检本市各县(市、区)10%的已复核阴性血片和所有网报疟疾病例血片,并负责将所有网报疟疾病例血片和滤纸血及抗凝血按要求送省疟疾诊断参比实验室复核。
省血寄所每季度抽检各地5%已复核阴性血片,同时不定期对乡镇门诊镜检站已检血片进行抽检。
各级疟疾中心镜检站需按《消除疟疾技术方案(2011年版)》要求保留抽复检的血片和工作记录。
2、主动病例侦查对存在疑似本地感染病例的疫点内所有居民采取厚、薄血涂片显微镜检查或RDT进行检测,并采集滤纸血标本进行核酸检测;所有县(市、区)必须对输入性间日疟病例的家属及四邻采取厚、薄血涂片显微镜检查或RDT进行检测,并采集滤纸血标本进行核酸检测,如主动病例侦查新发现带虫者,则进一步扩大对疫点内所有居民采血检测。
疫点主动病例侦查新发现的确诊病例或带虫者均按照确诊病例上报、规范治疗,并按本监测方案要求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和报告。
2016年拟进行消除疟疾达标考核的县(市、区),还需在本地区最后一例本地病例所在村对200名居民采取厚、薄血涂片显微镜检查或RDT进行检测,并采集滤纸血标本进行核酸检测。
3、哨点监测(1)哨点医院监测。
XX市选择1家发热病人门诊量较大的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和3-5家重点乡镇卫生院作为哨点医院开展发热病人血检工作。
在乡镇卫生院年发热病人血检比例不低于哨点医院年门诊发热病例数的10%,在二级医院不低于5%,在三级医院不低于1%。
(2)疟原虫对抗疟药物敏感性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