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疟疾资料——中国消除疟疾试点工作方案(试行)
维持消除疟疾状态工作方案(
维持消除疟疾状态工作方案一、背景与目标过去十年,我国在消除疟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成功实现了疟疾本地传播的阻断。
然而,在全球范围内,疟疾仍然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为巩固我国消除疟疾成果,防止疫情反弹,特制定本方案。
二、工作原则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2.政府主导,部门协作。
3.社会参与,共建共享。
4.科技支撑,持续创新。
三、工作内容1.加强疟疾监测(1)完善监测网络:建立健全以医疗机构、疾控中心、基层卫生组织为主体的疟疾监测网络,确保信息畅通、数据准确。
(2)提高监测能力:加强对监测人员的培训,提高监测技术和水平。
(3)加强疫情报告:医疗机构、疾控中心发现疟疾病例后,要在规定时间内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2.落实防控措施(1)健康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开展疟疾防治知识宣传,提高群众自我防护意识。
(2)防蚊灭蚊:结合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环境整治,减少蚊媒孳生地。
(3)病例救治:对疟疾病例实行免费救治,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3.强化联防联控(1)部门协作:加强与教育、交通、农业、林业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共同做好疟疾防控工作。
(2)区域联防: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共同应对疟疾疫情。
4.科技创新(1)研发新型防治技术: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研发新型抗疟药物、疫苗和诊断技术。
四、组织实施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消除疟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职责,统筹协调各方力量。
2.落实责任:各级政府要落实消除疟疾工作责任,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3.完善政策:制定相关政策,为消除疟疾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4.加大投入:各级政府要加大对消除疟疾工作的投入,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1.疟疾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病例数逐年下降。
2.群众自我防护意识不断提高,防蚊灭蚊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3.防控能力得到加强,监测网络不断完善。
4.部门协作和区域联防取得实质性进展。
5.科技创新为消除疟疾提供了有力支撑。
六、未来展望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将继续深入实施本方案,为实现全球消除疟疾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消除疟疾
胡锦涛:
家宝、克强并陈竺同志:疟疾防治工作 关系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安全。联合国峰 会提出了2015年消除疟疾死亡病例的目 标。我国疟疾防治工作有较好基础,应 继续努力,增加投入,依靠科学,扎实 工作,务求实现2015年的目标,并落实 好援非疟疾合作项目。
温家宝:
7月22日批示: 要坚决贯彻锦涛同志的要求,加大疟疾 防治工作力度,确保实现2015年的目标。 同时,认真落实援非疟疾防治合作项目。
国外消除疟疾的经验1
需要政府重视,多部门合作。 1927年联合国疟疾防治联盟的一份报告说: 本联盟认为抗击疟疾是一件非常复杂的工作, 它不是卫生部门能够单独完成的任务,它需 要得到政治、经济、卫生领域多方面的支持, 还要有政府的其他部门、民间组织的参与, 才能保证这项工作能够完成。
国外消除疟疾的经验2
从控制走向消除
根据2006—2008年全国各县(市、区)的疟疾 发病率统计,在全国2 858个县(市、区)中, 97.38%的县(市、区)连续3年的发病率已降 至1/万以下或无当地感染病例,标志着我国的 疟疾防治已由控制进入消除。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2002 2001 2000 1999 1998 1997 1996 1995 1994 1993 1992 1991 1990 1989 1988 1987 1986 1985 1984 1983 1982 1981 1980 1979 1978 1977 1976 1975 1974 1973 1972 1971 1970 1969 1968 1967 1966 1965 1964 1963 1962 1961 1960 1959 1958 1957 1956 1955 1954 1953 1952
2018-2019-乡镇卫生院消除疟疾工作计划-精选word文档 (7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乡镇卫生院消除疟疾工作计划篇一:晋庄镇卫生院201X年消除疟疾工作计划晋庄镇卫生院201X年消除疟疾工作计划为积极实现消除疟疾目标,积累及应对输入性病例的经验,建立消除疟疾考核评估体系,推动我县消除疟疾工作,根据《中国消除疟疾试点工作方案(试行)》和《社旗县消除疟疾试点工作方案》要求,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计划。
一、工作指标到201X年底实现如下工作指标:1、发热病人年血检总人数346人。
其中,1月-6月份完成血检人数达76份。
2、疟疾病例实验室检测率达到100%。
3、疟疾病例诊断后24小时内的报告率达到100%。
4、疟疾病例规范治疗率达到100%。
5、报告疟疾病例中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的比例达到100%。
6、疫点居民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90%。
二、工作内容1.内容与方法(1)人员培训:201X年我院要开展一次检验人员、医务人员有关疟疾检测、诊断、规范治疗和疫情信息报告管理等方面的培训,疟疾防控人员开展疫情处理、资料数据收集整理等方面的业务培训,以推动专业技术人员理论和实践水平的提高。
培训工作在6月份前完成。
(2)督查:本院公共卫生科不定期开展督导检查工作,使各项工作按计划有序开展。
2.“三热”病人血检(1)“三热”病人(临床诊断为疟疾、疑似疟疾和不明原因的发热病人)以疟原虫抗原检测方式开展疟疾病原学检查,同时采血制作厚薄涂片。
对疟原虫抗原检测阳性者,即开展血涂片的镜检,镜检后将血涂片送县级镜检中心复核。
(2)病人诊断与疫情报告各医疗机构结合病人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按照疟疾诊断标准(WS-259-201X)对进行诊断。
所有疟疾病例(包括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一旦诊断,应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有关规定及时进行疫情信息网络报告。
2024年消除疟疾防控工作实施方案
一、工作背景和目标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疟疾是全球最常见的寄生虫病之一,仍然威胁着全球范围内的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
2024年,我国消除疟疾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根据我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制定的《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制定下列措施来实施2024年消除疟疾的防控工作。
二、基本原则1.综合治理:加强政府部门之间的合作和协调,形成多部门共同参与的机制。
2.精准施策:针对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3.全程监测:开展疟疾病例监测和传染源监测,及时了解疟疾的分布情况。
4.经济可行:在合理的框架下,优化资金投入,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三、工作重点1.病例监测和传染源监测a.加强疟疾病例的上报和监测工作,及早发现和报告病例。
b.建立传染源监测体系,对疟疾流行地区进行调查和监测,及时发现和消灭蚊虫孳生地。
c.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传染源的数量和传播途径。
2.消灭蚊虫孳生地a.加强蚊虫监测和防治,及时发现和消灭蚊虫孳生地。
b.推广环境清洁和良好卫生习惯,减少蚊虫的滋生条件。
c.在特定地区,采用昼伏夜出蚊虫控制方法,减少蚊虫的人群接触。
3.疟疾疫苗接种a.加强疟疾疫苗的推广和接种工作,提高人群的免疫力。
b.按照疫苗接种计划,进行规范的疫苗接种和跟踪。
c.对重点人群,如定居地改造人员、疫区人员等,加强疫苗接种工作。
4.健康教育和宣传a.加强疟疾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
b.加强疟疾防治知识的宣传,指导公众采取科学的预防措施。
c.在疫区和易发地区,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促使公众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组织实施1.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加强政府部门之间的合作和协调。
2.加强对防控工作的督导和监督,确保各项工作的落实。
3.增加预算投入,提高防控工作的经济性和可行性。
4.指定专人负责疟疾防控工作,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预期效果通过以上的工作措施,预计在2024年实现以下目标:1.疟疾病例数下降20%以上。
疟疾防控工作方案(精选5篇)
疟疾防控工作方案疟疾防控工作方案(精选5篇)确定目标是置顶工作方案的重要环节。
当公司计划开展某项工作的时候,我们就要为领导准备几份工作方案以供参考,工作方案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疟疾防控工作方案(精选5篇),欢迎大家分享。
疟疾防控工作方案120xx年4月26日是第xx个“全国疟疾日”,为进一步动员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支持消除疟疾工作,广泛宣传疟疾防治知识,现将《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20xx年全国疟疾日宣传活动的通知》(x卫办疾控函〔20xx〕x号,请从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下载)转发给你们,并就本市今年“全国疟疾日”的宣传活动安排和工作要求如下,请遵照执行。
一、宣传活动(一)市级宣传活动“全国疟疾日”前后,市卫生计生委将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疟疾防治宣传活动。
具体如下:1.4月26日下午,会同xx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地铁陆家嘴站1号出口广场组织开展主题宣传活动,通过专家讲座、知识问答和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开展疟疾防治的健康宣传。
2.通过有线电视、广播电台、公共交通移动传媒和市、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等播放疟疾防治宣传片;通过xx疾控官方微信等,科学、准确地发布疟疾防治信息等。
3.会同xx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部门,开展输入性疟疾疫情应对处置桌面推演。
开展全市医务人员疟疾防治专题培训,举行疟疾实验室检测技能竞赛等。
(二)区县级宣传活动各区县卫生计生委应围绕宣传主题,结合辖区实际,组织开展现场咨询解答、宣传资料发放等形式的宣传活动;深入社区、学校和有境外员工派遣的大型工厂企业等举办疟疾防治核心知识宣传科普讲座;开展辖区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疟疾防治业务培训等。
二、工作要求(一)各区县卫生计生委应高度重视“全国疟疾日”宣传活动,加强对疟疾防治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充分利用开展“全国疟疾日”宣传活动的契机,进一步加强与辖区发改、教育、科技、经信、公安、财政、商务、文广、旅游等部门的沟通与协调,不断巩固和完善部门间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认真实施《xx市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xx-20xx年)》,切实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疟疾防治技术方案》(试行)的通知
卫生部办公厅文件卫办疾控发[2007]60号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疟疾防治技术方案》(试行)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了科学、规范地开展疟疾防治工作,认真组织实施《2006-2015年全国疟疾防治规划》,经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有关专家意见,我部组织制定了《疟疾防治技术方案》(试行)。
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参照执行。
二○○七年三月二十七日疟疾防治技术方案(试行)根据《2006-2015年全国疟疾防治规划》确定的防治目标,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以疟疾发病率为依据,并结合当地的主要传播媒介特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为了规范全国疟疾防治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传染源控制措施(一)病例发现。
1. 发热病人血检。
凡具备显微镜诊断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对临床诊断为疟疾、疑似疟疾、不明原因的发热病人,均应开展显微镜检查疟原虫(以下简称镜检);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或村卫生室,也可使用快速诊断试剂盒进行疟原虫抗原检测(血检方法详见《疟疾诊断标准》(WS259-2006),下同)。
各类地区发热病人血检应达到以下指标:(1)发病率在10/万以上的乡镇:年发热病人血检人数不低于乡总人口数的5%;(2)发病率在1/万-10/万的乡镇:年发热病人血检人数不低于乡总人口数的2%;(3)发病率在1/万以下的乡镇:年发热病人血检人数不低于乡总人口数的1%;(4)近3年无当地感染病例的乡镇:应结合本地实际,重点对来自其它疟区的发热病人开展血检。
2. 主动病例侦查由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疟疾传播季节组织开展。
实施范围包括疟疾发病率大于20/万的行政村,以及在近3年无当地感染病例的乡镇发现当地感染病例的自然村。
采用入户调查等方式了解当地疟疾发病情况,对遇到的发热病人或者近2周内有发热史者进行登记,并采集制作血片,进行检查。
(二)疫情报告。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采供血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包括乡村医生和个体医生),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规定,及时发现并报告所有疟疾病例,包括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
消除疟疾技术方案
消除疟疾技术方案一、加强疟疾监测建立完善的疟疾监测系统是消除疟疾的基础。
监测系统应涵盖疟疾病例的发现、报告、诊断、治疗和随访等各个环节。
1、医疗机构监测各级医疗机构要加强对发热病人的疟原虫检测,尤其是来自疟疾流行地区的人员。
对疑似疟疾病例应及时进行血涂片检查或快速诊断试剂检测,并在 24 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2、社区监测在疟疾流行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村医生要加强对居民的健康监测,发现发热病人及时转诊至医疗机构进行疟原虫检测。
3、主动监测定期在疟疾高发地区开展主动监测,对重点人群进行疟原虫检测,如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外来流动人口等。
二、提高诊断技术准确的诊断是有效治疗和控制疟疾的前提。
1、实验室诊断推广使用疟原虫显微镜检查、快速诊断试剂检测和核酸检测等方法,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同时,加强实验室质量控制,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2、临床诊断医务人员要提高对疟疾的临床诊断能力,对于发热病人,要详细询问流行病学史和旅行史,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三、规范治疗1、治疗药物根据疟原虫的种类和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药物。
常用的抗疟药物包括青蒿素类药物、氯喹、伯氨喹等。
严格按照治疗方案和疗程进行用药,确保治疗效果。
2、治疗管理对疟疾病例进行规范的治疗管理,建立治疗档案,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诊断结果、治疗方案和治疗效果等。
对治疗效果不佳的病例,要及时进行原因分析,并调整治疗方案。
四、加强蚊媒控制蚊子是疟疾传播的主要媒介,控制蚊媒是消除疟疾的关键措施之一。
1、环境治理结合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城乡环境卫生整治,清除蚊虫孳生地,如清理积水容器、疏通沟渠、填平坑洼等。
2、化学防治在疟疾高发地区,定期开展蚊虫化学防治,使用杀虫剂对室内外环境进行喷洒,降低蚊虫密度。
3、物理防治安装纱门纱窗、使用蚊帐等物理防护措施,减少蚊虫叮咬。
五、健康教育通过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疟疾的认识和自我防护意识。
基本消灭疟疾、基本消灭恶性疟及消灭疟疾(试行)标准
基本消灭疟疾、基本消灭恶性疟及消灭疟疾(试⾏)标准颁布⽇期:1992-05-27执⾏⽇期:1992-05-27时效性:现⾏有效效⼒级别:部门规章基本消灭疟疾的标准⼀、以县(市)为单位,按当地感染的病例计算,年发病率连续三年在万分之⼀以下,没有发病率超过万分之五的乡(区)。
⼆、发热病⼈⾎检达到下列四条中的⼀条:1、近⼗年来,发病率曾达到千分之⼀的乡(区),百分之九⼗以上的村庄开展了发热病⼈⾎检,⾎检⼈数连续三年占全乡(区)总⼈⼝的百分之五以上;2、近⼗年来,发病率曾达到千分之⼀的县(市),百分之七⼗以上的村庄开展了发热病⼈⾎检,⾎检⼈数连续三年占全县(市)总⼈⼝的百分之五以上;3、以中华按蚊为唯⼀媒介的地区,近⼗年来发病率曾达到千分之⼀、近五年来发病率都在万分之⼀以下的县(市),百分之九⼗以上的村庄开展了发热病⼈⾎检,⾎检⼈数⾄少⼀年达到全县(市)总⼈⼝的百分之五以上;4、近⼗年来,发病率都在千分之⼀以下的县(市),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检率。
三、有较健全的基层卫⽣组织,县(市)、乡(区)都有⼈负责疟防⼯作,有较健全的疟疾管理及监测制度,及时发现和根治病⼈,及时处理疫点。
四、积极开展了灭蚊防蚊⼯作,防蚊设施显著改善。
基本消灭恶性疟的标准⼀、以县(市)为单位,连续⼆年未发现当地感染的恶性疟病例。
⼆、近⼗年来曾发现恶性疟病例的乡(区)、百分之九⼗以上的村庄开展了发热病⼈⾎检,⾎检⼈数连续⼆年占全乡(区)总⼈⼝的百分之五以上。
三、近⼗年来曾发现有恶性疟病例的乡(区),实施了有效的灭蚊措施,主要媒介叮⼈密度明显降低。
四、县(市)、乡(区)都有⼈负责疟防⼯作,有较健全的疟疾管理及监测制度,及时发现和根治病⼈,及时处理疫点。
消灭疟疾的标准(试⾏)⼀、以地(市、州)为单位,各县(市)均经考核达到基本消灭疟疾标准五年以上,且近五年内未发现当地新感染病例。
⼆、能长期进⾏疟疾监测,对临床诊断为疟疾、疑似疟疾病⼈,以及来⾃疟区流动⼈⼝中的发热病⼈均进⾏⾎检。
2024年消除疟疾工作计划(三篇)
2024年消除疟疾工作计划根据《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____-____年)》的目标,及《____省消除疟疾行动计划(____-____年)》(闽卫疾控【____】____号)的要求,结合南平市疾控中心文件精神要求,我市____年疟疾防治工作总结如下:一、技能培训1、____月____日我市派____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了省疾控召开的消除疟疾工作要求培训会议。
2、日常会议对全市防疫专职人员,开展了疟疾防治知识技能及消除疟疾工作要求的培训。
二、发热病人疟原虫血检。
在辖市内医疗单位开展发热病人疟原虫镜检工作,采集就诊发热病人静脉血,涂制血膜,每张玻片涂制一个薄血膜和一个厚血膜,经吉姆萨染色后镜检。
____年我市共开展血检人数为1554,发现阳性____例,____例为间日疟,____例为恶____,达到总人口____‰以上。
其中5-____月血片有____张,占____%市疾控中心年底复核辖区内____张阴性血片和____片阳性血片,复核率达到____%。
年底对全市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疟疾防治工作督导____次,要求各单位对存在问题进行整改。
三、病例处置和疫点处置1、病例处置____年网络直报共报告____例疟疾病例,其中____例为本地报告,____例为外地报告,其中____例为间日疟,____例为恶____,____例为未分型。
对本地报告____例疟疾病例并送南平市疾控中心进行镜检核实,并确诊。
____例病例均按时完成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全程跟踪服药,填写疟疾个案流调表和调查报告报南平市疾控中心。
对____年____例间日疟病例和____例未分型疟疾病例进行随访根治治疗。
2、疫点处置。
(1)要求全市加强疫情监测,密切注视疫情动态,发现可疑病例及时报告。
(2)加强媒介控制,对患者家庭及周边环境用菊酯类杀虫剂进行消杀,或采用持效性菊酯类杀虫剂喷洒灭蚊。
在有条件的家庭,提倡养鱼,控制孳生地幼虫。
中国消除疟疾的历程、意义、主要经验及消除后策略与展望
2、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升人 群卫生素养
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高公众对疟疾防控的认识和自我防护能力。加强 健康教育,倡导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睡前关纱窗、使用蚊香及蚊帐、野外露 营时使用驱蚊液等,以减少蚊虫叮咬。
3、加速科技创新,提高防控技 术研发能力
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提高防控技术的研发能力。例如,研发更为高效、 安全的抗疟药物;推广新型防蚊剂和驱蚊用品;研发针对疟疾病毒的快速检测试 剂盒等。通过科技创新,提高疟疾防控的效果和降低防控成本。
3、促进可持续发展。中国将把消除疟疾的经验和成果融入到国家可持续发 展战略中,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特别是推动欠发达地区的健康事业发展。
参考内容
中国疟疾从控制走向消除:消除 阶段的目标策略和措施
引言
疟疾是一种由蚊子传播的寄生虫病,曾经在中国广泛流行。然而,通过多年 的防控努力,中国在疟疾控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近年来,中国政府将疟疾防 控战略从控制转向消除,旨在进一步降低疟疾发病率,最终实现消除疟疾的目标。 本次演示将探讨中国在疟疾消除阶段的目标策略和措施。
目标策略
1、确定控制/消除目标及时间节 点
中国政府已经制定了明确的疟疾消除目标,即到2030年消除疟疾。在此目标 下,各地政府需制定具体的消除目标及时间节点,以便逐步降低疟疾发病率,直 至实现消除目标。
2、建立监测系统及评估机制
在消除阶段,建立高效的监测系统和评估机制至关重要。通过对疟疾疫情的 密切监测,及时掌握发病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此外,定期对防控效 果进行评估,以便及时调整防控策略。
结语
中国在疟疾控制阶段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然而消除疟疾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在消除阶段,需要明确目标策略,并采取有效措施,包括建立监测系统及评估机 制、制定针对性策略及方案等。此外,还需针对病原体和媒介传播进行监测、研 究及防控,并加速科技创新,提高防控技术研发能力。通过以上措施,相信中国 能够在2030年实现消除疟疾的目标,为全球疟疾防控做出贡献。
全国消除疟疾工作方案(2016-2020年)
全国消除疟疾工作方案(2016-2020年)2010年,原卫生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13个部门联合印发了《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全国实现消除疟疾目标。
自消除疟疾工作启动以来,全国消除疟疾工作进展顺利,约60%的流行县通过了消除疟疾考核评估。
2015年全国疟疾本地感染病例为40例,较2010年降低了97.4%,仅云南、西藏等地区报告了本地感染病例;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持续增加,2015年全国报告输入性疟疾病例3076例,较2010年增加3.5%。
2016-2020年是全国消除疟疾的关键时期,一方面应加强监测,提高预警和处置能力,夯实疟疾防控工作基础,严控疟疾输入威胁;另一方面要加强边境等重点地区防控措施,阻断本地传播。
为指导各地顺应疟疾防控方式转变,切实做好消除疟疾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国消除疟疾目标,根据《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总体要求和我国消除疟疾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到2018年,全国无本地感染病例,95%以上的流行县和80%以上的流行省通过消除疟疾考核评估;到2020年,全国实现消除疟疾目标。
二、防控策略以传染源管理和疫点处置为核心,强化监测预警,严格执行消除疟疾“1-3-7”工作要求,快速清点拔源及时阻断传播。
加强部门协作,推进边境等重点地区消除疟疾进程,严控输入性疟疾继发传播,巩固消除疟疾成果。
三、技术措施(一)强化重点地区工作,阻断本地疟疾传播。
1.云南边境地区。
通过加强三道防线建设,到2018年云南边境地区实现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
(1)第一道防线:在边境县,保持村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的疟疾诊治能力,加强县级疾控中心的疟疾病例实验室复核、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和疫点调查与快速处置能力。
以乡镇为单位,不明原因发热病人年血检人数不低于辖区总人口数的3‰;重点乡镇年血检人数不低于辖区总人口数的5‰。
(2)第二道防线:强化边境疟疾防治咨询服务站诊治能力,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加强跨境流动人员疟疾防治知识宣教,及时发现输入性疟疾病例并向当地卫生部门通报。
2024年疟疾防治项目实施工作方案.pptx
.媒介控制。对具备传播可能的疫点,采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进行室内滞留喷洒,阻断传播风险。喷洒范围为 病家和四邻,如在主动病例筛查中发现漏报病例或带虫者,可酌情扩大至全村屯。
.健康教育。疫点调查、病例筛查的同时应进行居民健康教育,提高居民对疟疾认识以及自我防范意识。
四、质量控制
(一)技能培训
按照分级培训的原则,区疾控中心配合卫健局做好辖区各市直医院和各乡(镇、街道)卫生院防保人员、镜检 人员疟疾防治知识、镜检技能及消除疟疾培训。各相关医疗单位根据培训的内容要求做好本单位医生疟疾防治知识 的培训工作,并将培训材料报送辖区疾控中心保存。相关指标如下:
似或确诊的疟疾病例,需按相关防控技术方案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疫点调查及处置和撰写调查报告。
(二)传染源治疗及随访
各级定点医疗救治医院抗疟药品应储备充足,对发现的疟疾现症病人应转诊至定点医疗救治医院,按《抗疟药 使用规范》(WS/T485—2016)给予规范治疗;对间日疟、卵形疟病人还需在来年春季进行休根治疗。所有疟疾病 人治疗后仍需进行追踪随访,间日疟、卵形疟病人随访时间不少于2年,恶性疟、三日疟病人随访不少于1年。病人 的随访,根治记录保存完整。
(三)主动病例侦查
在病例网络直报后1周内,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组织对具有传播可能疫点开展病例筛查,筛查范围为病家及 四邻,对2周内有发热史患者采集血液样本进行疟原虫镜检或RDT检测。如发现本地原发疟疾、无症状带虫者或输入 性本地继发感染者,筛查范围扩大至整个疫点村、屯所有居民;
对筛查中发现的疟疾病例,视为等同现症病例开展相关处置并及时向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六)按蚊媒介调查
根据《疟疾媒介监测方案》、《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全市疟疾媒介种群监测工作方案的通知》要 求,规范开展传疟媒介监测。
疟疾的实施方案
疟疾的实施方案第1篇疟疾的实施方案一、背景疟疾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寄生虫病,主要通过雌性按蚊叮咬传播。
全球每年约有2亿人感染疟疾,其中40多万人死亡。
我国疟疾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但部分地区仍然面临疟疾传播的风险。
为有效控制疟疾传播,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目标1. 减少疟疾发病人数,降低疟疾死亡率。
2. 提高疟疾防治能力,完善防治体系。
3. 提高群众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三、具体措施1. 加强疟疾监测与预警(1)完善疟疾监测网络,提高监测敏感性。
(2)定期开展疟疾病例搜索,及时发现和报告疟疾病例。
(3)加强疟疾疫情分析,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 强化疟疾防控措施(1)对疟疾患者进行规范化治疗,确保治愈率。
(2)开展疟疾流行病学调查,查明疟疾传播途径和疫源地。
(3)针对疟疾传播高风险地区,实施疟疾防治项目。
3. 提高疟疾防治能力(1)加强疟疾防治队伍建设,提高防治水平。
(2)开展疟疾防治培训,提高医务人员诊断、治疗和防控能力。
(3)配备必要的疟疾防治设备,提高防治效果。
4. 健全疟疾防治体系(1)加强疟疾防治机构建设,完善疟疾防治服务网络。
(2)建立疟疾防治协作机制,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防治格局。
(3)制定疟疾防治政策,落实疟疾防治措施。
5. 加强疟疾防治宣传教育(1)开展多种形式的疟疾防治宣传活动,提高群众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
(2)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宣传教育,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3)利用媒体、网络等渠道,广泛宣传疟疾防治知识。
四、组织实施1.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疟疾防治工作落到实处。
2. 制定详细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措施。
3. 定期对疟疾防治工作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4. 加强与各级卫生健康部门的沟通协作,形成合力。
五、监督与评估1. 建立疟疾防治工作监督制度,对防治工作进行定期检查。
2. 对疟疾防治效果进行评估,为调整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中国疟疾控制概况及全国全球消除疟疾策略
疟疾消除失败的案例:斯里兰卡
疟疾消除行动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 最初疟疾流行 处于中等水平,仅在少数地区有高水平流行。1946年 全国有2,800,000疟疾病例。疟疾消除行动在高水平高 素质工作人员的参与下,进展顺利,于20世纪60年代 中期进入巩固阶段。
在1966年全国本地感染疟疾病例数下降至18的时候, 议会和政府突然决定解散疟疾消除工作小组,将工作 重心转移至基础卫生服务上。随后的三年内,全国的 疟疾疫情逐渐回升,在较大范围内出现了疟疾的流行, 10多年后,全国疟疾病例数达到50多万。
降低发病率阶段(1980—1999年)
在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的指导下,以防止暴发、降低发病率、 逐步实现基本消灭疟疾为目标,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重点抓好年 发病率在1%以上的高发区和恶性疟流行区的防治,使全国的疟疾 年发病率稳定在1/万以下水平。
1981年提出,以中华按蚊为媒介的间日疟流行区,采取以防治传染 源为主和加强防蚊灭蚊的综合性措施;以微小按蚊或雷氏按蚊(嗜 人按蚊)为媒介的疟疾流行区,采取以杀虫剂室内滞留喷洒为主、 结合传染源防治的综合性措施;有巴拉巴按蚊(大劣按蚊)存在的 疟区,还要加强环境改造,减少孳生地。发病率已降至5/万以下的 地区,釆取加强监测,清除残存病灶的措施。
在五省疟疾联防的推动下,广西、贵州、云南、江西、湖南、四川、 福建、广东等省(自治区)也组织了省际和省内的联防。到1986年, 全国各类疟疾联防区已覆盖了713个县(市)、4.01亿人口地区。
巩固防治成果阶段(2000年后)
我国的疟疾防治以巩固和发展已取得的防治 成果为目标,防治策略为贯彻预防为主、科 学防治的方针,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 原则,以传染源的及时发现和规范抗疟治疗 为重点,采取传染源监测和人群健康教育为 主的防治策略。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试行)和《全国疟疾监测方案》(试行)的通知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试行)和《全国疟疾监测方案》(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卫生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05.04.07•【文号】卫办疾控发[2005]74号•【施行日期】2005.04.0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传染病防控正文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试行)和《全国疟疾监测方案》(试行)的通知(卫办疾控发[2005]7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掌握我国血吸虫病、疟疾疫情动态,了解流行规律和影响因素,及时发现和处理疫情,为制定防治对策和考核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我部组织制定了《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试行)和《全国疟疾监测方案》(试行),现予印发。
请各地严格按照本方案的要求,明确工作职责,做好各项监测工作,实施过程中如发现问题,请及时反馈我部疾病控制司。
附件1: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试行)附件2:全国疟疾监测方案(试行)二○○五年四月七日附件1: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试行)血吸虫病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传染病。
有计划、连续、系统地开展血吸虫病监测,是有效开展预防和控制血吸虫病工作的重要内容。
为及时了解血吸虫病流行动态和流行规律,为制订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措施和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血吸虫病突发疫情应急处理预案》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特制订《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
一、背景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云南、四川、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和上海等12省、自治区、直辖市。
据建国初期统计,全国有血吸虫病病人1160万,病牛120万头,钉螺面积为143亿m2,受威胁人口在1亿以上。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
我国消除疟疾的措施
我国消除疟疾的措施引言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的传染病,全球各地都存在疟疾病例。
我国是一个疟疾的高发国家,但在过去几十年中,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来消除疟疾。
本文将介绍我国消除疟疾的措施,包括疫苗接种、疟疾疫情监测、疟疾防治药物和社区健康教育等方面。
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疟疾的重要措施之一。
我国已经开发出疟疾疫苗,并且在高疟疾流行区进行了大规模的疫苗接种。
疫苗接种不仅可以降低感染疟原虫的风险,还能减少疟疾的传播。
因此,推广疫苗接种是我国消除疟疾的重要策略之一。
疟疾疫情监测疟疾疫情监测是及时掌握和分析疟疾疫情的重要手段。
我国建立了覆盖全国的疟疾监测网络,可以实时监测疟疾病例的分布和流行趋势。
通过及时收集疟疾病例数据,我们可以分析疟疾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疟疾疫情监测对于提高疟疾控制效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疟疾防治药物疟疾的防治药物也是消除疟疾的重要手段之一。
我国使用了抗疟疾药物来治疗和预防疟疾。
这些药物可以有效杀灭疟原虫,并且在预防疟疾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此外,我国还开展了药物抗疟疾耐药的监测工作,及时调整和优化疟疾防治药物的使用策略。
社区健康教育社区健康教育在消除疟疾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
我国通过在社区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疟疾的认识和防控意识。
这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可以教会人们如何正确使用疟疾防治药物,以及如何预防疟疾的传播。
通过社区健康教育,我国在预防疟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结论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来消除疟疾,包括疫苗接种、疟疾疫情监测、疟疾防治药物和社区健康教育等方面。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我国在消除疟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然而,疟疾的消除工作还面临一些挑战,包括药物抗疟疾耐药性的增加和疟疾疫情监测的精准度等方面。
因此,我们仍然需要继续努力,加强疟疾的监测和防治工作,以实现疟疾的全面消除。
以上就是我国消除疟疾的措施的简要介绍。
希望本文能够让读者更好地了解我国在消除疟疾方面所采取的积极措施,并且增强公众对疟疾防控工作的认识和意识。
消除疟疾实施方案
本实施方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有效期至全国消除疟疾目标实现之日止。各地应根据本实施方案,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细则,确保疟疾防治工作取得实效。
第2篇
消除疟疾实施方案
一、引言
疟疾作为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我国在疟疾防治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但为实现全面消除疟疾目标,仍需采取一系列科学、系统、高效的措施。本实施方案旨在为我国消除疟疾工作提供详细指导,确保各项防治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四、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1)成立消除疟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部门工作。
(2)明确各级卫生健康部门、疾控机构、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职责,形成合力。
2.政策保障
(1)落实疟疾防治政策,确保防治措施得到有效实施。
(2)制定消除疟疾考核评估办法,加强对各地疟疾防治工作的督促检查。
3.资金保障
(1)加大财政投入,保障疟疾防治工作所需经费。
二、目标与原则
1.目标
(1)降低疟疾发病率,实现疟疾持续零病例。
(2)提高疟疾防治能力,完善防治体系。
(3)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疟疾跨境传播。
2.原则
(1)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2)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3)全民参与,社会共治。
(4)依法防控,规范管理。
三、主要措施
1.加强疟疾监测预警
(1)完善疟疾监测网络,提高监测质量。
(1)完善疟疾监测网络,提高监测敏感性。
(2)加强疟疾病例报告和流行病学调查,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
(3)定期分析疟疾疫情,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2.提高疟疾诊断和治疗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除疟疾资料一一中国消除疟疾试点工作方案(试行)附件中国消除疟疾试点工作方案(试行)为积累实现消除疟疾目标及应对输入性病例的经验,建立消除疟疾考核评估体系,推动全国消除疟疾工作,根据现阶段我国疟疾流行现状,在河北、上海、浙江、福建、山东、广东等6省(市)的部分地区,启动消除疟疾试点工作。
为加强消除疟疾试点工作的管理和指导,确保试点工作质量,特制定本方案。
一、试点县(区)的遴选(一)数量。
在河北、浙江、福建、山东、广东5省和上海市,各选择1—2个县(区)作为消除疟疾试点县。
(二)入选原则。
1.试点县(区)政府重视消除疟疾工作,有先行试点的意愿和积极性,基层专业机构有较好的疟疾防治工作基2.试点县(区)的疟疾疫情现状、地理环境、人口流行病学特征等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三)确定程序。
各省(市)卫生厅(局)根据上述原则组织试点县(区)的申报工作,国家和省级专家进行综合评估后确定,并报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备案。
二、目标与工作指标(一)目标。
到2011年底,试点县(区)实现或证实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建立、完善消除疟疾考核评估体系。
(二)工作指标。
到2011年底实现如下工作指标。
1.发热病人年血检总人数不低于辖区总人口数的2% , 其中,5月-10月份血检人数不低于年血检总人数的80%。
2.疟疾病例实验室检测率达到100%。
3.疟疾病例诊断后24小时内的报告率达到100%。
4.疟疾病例规范治疗率达到100%。
5.报告疟疾病例中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的比例达到100%。
6.疫点居民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90%。
7.居民防蚊设施保护率达到90%以上。
三、工作内容(一)开展发热病人血检,最大限度地发现疟疾病例。
1.具备疟疾诊断能力。
试点县(区)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上医疗机构配备疟疾检测必需的显微镜和试剂,对“三热”病人(临床诊断为疟疾、疑似疟疾和不明原因的发热病人)开展显微镜检查疟原虫(以下简称“镜检”), 在开展镜检的同时可采用快速诊断试剂进行检测。
2.开展疟原虫镜检相关知识培训及考核。
每年对试点县(区)内医疗机构的检验人员进行1次镜检技能培训,并组织开展考核或技能竞赛,推动基层专业技术人员提高理论和实践水平。
(二)完善疟疾疫情信息管理系统,确保无疟疾病例漏报。
1.进一步完善疟疾疫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
各医疗机构均配置供上报疫情的计算机及网络设备,并实际投入使用。
2.开展疟疾疫情信息报告的培训。
每年对试点县(区)内各医疗机构相关医务人员及责任报告单位的疫情报告人举办1期疟疾疫情信息报告管理培训班。
要求对所有发现的疟疾病例,包括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有关规定及时报告。
(三)提供规范的诊疗服务,确保疟疾病例及时发现和规范治疗。
1.开展规范化诊疗技术培训。
试点县(区)的各级医疗机构每年至少对本单位医务人员开展1次疟疾相关检测、诊断和规范治疗的培训。
2 .病人诊断。
依据病人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对病人进行诊断。
所有疟疾病例一旦明确诊断,立即采集病人的滤纸血样,送相关实验室进行疟原虫基因检3.现症病例治疗。
对发现的疟疾病例24小时内进行规范化治疗。
所有间日疟病例均采用氯喹加伯氨喹8日疗法进行治疗,所有恶性疟病例采用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用药治疗方案。
4.休止期根治。
每年传播休止期,对近两年的间日疟病例进行追踪,对随访到的病例采用伯氨喹8日疗法进行根治。
(四)对疫点进行规范化处置,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1.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
疟疾病例经网络直报后的4个工作日内,对病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完成调查报告。
2.疫点处置。
(1)人群疟史调查。
对疫点范围内的居民开展入户调查,对2周内有发热史的人采集血样进行镜检。
疟史调查户覆盖率在95%以上,发热者镜检比例必须达到100%。
(2 )预防服药。
在疟疾病例确诊的1周内,对疫点范围内的居民可进行1次预防服药(有禁忌症者除外)(3)媒介调查。
疟疾病例经网络直报后的4日内,在疫点开展媒介种类、密度和孳生地调查。
(4 )媒介控制。
对疫点范围内的房屋内墙壁/蚊帐采用杀虫剂滞留喷洒;对周围环境的按蚊幼虫孳生地进行有效处理。
同时,对居民开展健康教育,提倡使用纱门、纱窗、蚊香、蚊帐、驱避剂等防蚊措施,避免蚊虫叮咬。
(五)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提高居民的疟疾防护意识。
1.开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材料。
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模式调查的基础上,开发至少1种适宜的宣传材料,并下发社区/村庄。
2.组织实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
在每年的“全国疟疾日”前后或疟疾流行季节,会同宣传、广电、新闻、教育、商务、交通、出入境检验检疫、公安等部门,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短信、报告、简报、标语、健康教育课、专家咨询或讲座、科普知识问答等群众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形式,向全体市民(村民)宣传国家的疟疾防治政策和相关防治知识,提高居民及时就诊、规范治疗、自我防护和积极主动参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意识。
每年至少开展3次宣传活动。
(六)加强流动人口管理,防止疟疾病例输入和传播。
1.建立信息发布机制。
试点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网站上发布境外疟疾流行状况、防治知识和服务信息,并与相关的旅行网站链接。
2.实行健康告知制度。
向赴疟疾高度流行区的人员及外派至疟疾高度流行国家和地区的旅游、劳务输出等人员发放宣传材料,提供必要的疟疾防治知识,告知预防性药物的获得途径。
3.建立信息沟通机制。
卫生部门依法定期向社会通报疫情。
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在对入境人员的检疫查验中发现输入性疟疾病例或疑似病例时,应在12小时内通报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有关部门应向卫生部门提供与输入性疟疾病例同行返回人员的相关信息,以利及时开展相应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疟疾病例实行属地化管理,病例输入、输出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相互间及时沟通相关信息。
4.加强流动人口随访。
对从境内、外的疟疾高度流行区返乡人员开展随访,对发热者进行血检。
(七)开展基线调查,便于考核效果和总结经验。
在试点工作开始前,各试点县(区)按照基线调查方案的要求,开展人群感染率、防治知识知晓率和传疟媒介等方面的基线调查。
(八)加强防治资料管理,确保考核工作有据可依。
有专人负责收集、整理、完善历年疟疾疫情、流行病学调查、媒介种类、密度、季节消长等疟疾防治工作档案资料。
(九)建立消除疟疾试点协作网络,实现资源信息共享。
1.建立信息交流共享平台。
建立并完善防治信息数据库和疟原虫基因分型数据库,定期更新、汇总和分析有关资料。
2 .开展省际经验交流。
由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牵头,6省(市)组成消除疟疾试点工作协作组;加强各省(市)和试点县(区)之间的疫情信息通报和消除疟疾经验交流,定期开展对口监督检查,推动消除疟疾试点工作的扎实、深入开展。
四、质量控制(一)开展血检质量控制。
试点县(区)建立县级镜检站,开展发热病人血检质量控制工作。
频次要求:5月-10月每月开展1次、11月-次年4月共开展1次。
数量要求:对所有疟疾病例的血片全部进行复检;对阴性血片进行抽查复检,每个医疗机构抽取20 % 的阴性血片,至少抽查20片,少于20片的全部复查。
(二)媒介控制效果评估。
各试点县(区)每年5月-10月对每月出现的第1个疫点,在完成媒介控制措施1周后,于18:30-19:30对病家及其周围4户以上的居民家庭进行媒介调查。
评价指标为蚊媒密度低于4只/人工小时。
(三)定期进行督导考核。
试点县(区)消除疟疾领导小组每年应对消除疟疾行动计划的实施情况开展1次督导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认真研究解决。
试点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季度对辖区内各卫生机构相关业务工作进行1次指导和考核。
6省(市)每年开展1次对试点县(区)的交叉检查。
五、组织与保障(一)加强政府领导,强化部门职责。
试点县(区)成立由财政、卫生、广电、教育、商务、出入境检验检疫、公安等部门组成的消除疟疾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年度防治目标、明确责任和任务,实施目标考核管理。
消除疟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承担消除疟疾领导小组日常工作。
有关部门要根据消除疟疾工作需要,制定本部门的工作计划,加强协调和配合,认真组织实施。
(二)完善经费投入机制。
建立和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分级负担、多渠道筹资的经费投入机制。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当地疟疾流行程度和消除疟疾的实际情况,将消除疟疾经费作为专项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确保消除疟疾工作的需要。
(三)加强技术指导。
各试点县(区)所在省(市)卫生行政部门成立消除疟疾专家技术指导组,做好试点县(区)工作的跟踪指导、评估和试点县相关业务骨干的培训工作,及时协调解决试点县(区)在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和困难。
六、考核评估(一)考核。
2012年初,各试点县(区)对照相关工作要求进行自我考核。
试点县(区)所在省(市)对试点县进行验收。
(二)评估。
按照考核评估方案的具体要求,对试点县(区)2年内所取得的成效进行评估,以期得出消除疟疾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投入与产出之比、各项措施对消除疟疾的贡献等。
七、进度安排(一)试点工作周期为2年。
(二)准备阶段:2009年9月-12月,制定并完善工作方案,确定试点县(区),召开消除疟疾试点项目启动会,布置试点工作,对试点县(区)的相关人员进行集中培训(三)实施阶段:2010年1月-3月,开展基线调查;2010年1月-2011年12月,组织实施工作方案的各项内容;2011年11月-12月,开展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
(四)总结阶段:2012年1月-3月,开展消除疟疾试点考核与评估;2012年4月-6月,总结、交流经验。
相关术语或定义:1.疟疾疫点:指疟疾病例居住的自然村、居住点(前后左右各一幢楼或两排平房,楼间距小于50米)或工作单位,并且有传疟按蚊存在。
2.流动人口:特指自境内疟疾高度流行区(如海南、云南、安徽、贵州、河南、江苏、湖北等省)或境外疟疾高度流行区(如非洲、东南亚等地区)入境及回归人员。
3.居民防蚊设施:是指在试点区内的居民,运用各种防蚊设施,如蚊帐、蚊香、纱门纱窗、灭蚊灯等,避免人蚊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