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中的情怀与意象专题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天下为己任

——《沁园春长沙》中的情怀与意象教学设计专题概述

《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作为高中语文学习的开篇,不论从主题设置还是文体编排上,都体现了它的价值。从主题角度来说,它从革命年代青年的理想抱负这个角度来诠释了“青春”的风采,在教学时需引导学生理解时代特点与时代使命,进而理解主题。从体裁角度来说,本课是以古典诗词格式写的现代内容诗歌,属于“旧瓶装新酒”,所以,教学要抓住“词”的文体特点进行语文要素的教学,引导学生在初中学习诗词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意象、意境,把握诗歌抒情特点、语言特点,形成对诗词的初步鉴赏能力和利用诗歌表情达意的能力。

专题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掌握通过品读诗歌意象来品味诗词的方法

2.品读语言,体会这首词的壮美、开阔的意境

3.感受毛泽东博大的情怀和革命的壮志,树立远大的理想,激发学生对理想和抱负的思考。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明确学习目标,自学诗词知识,了解诗歌创作背景,带着引导阅读问题自读诗歌。研讨问题思考。

第二课时:专题讨论——古典诗词格式,现代诗歌内容

专题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谈起中国诗歌,人们总是喜欢把诗经楚辞汉赋相提,唐诗宋词元曲并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20世纪的中国又造就了一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独领一代风骚的人——他就是伟人毛泽东。他是伟大的政治家,是共和国的缔造者;他更是诗人,他用平平仄仄的枪声写诗,二万五千里是最长的一行。梅花瑞雪,战地黄花,如血残阳,神采飞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今朝的风流人物。毛泽东用古典诗词形式写现代精神。他的诗词,记录了他革命人生的心路历程,反映了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现实生活,是一部中国革命的英雄史诗。让我们追寻伟人的足迹,再回长沙,走向领袖的宽阔胸怀,

走近诗人的崇高心灵。下面我们来欣赏他的《沁园春长沙》。

二、诗词阅读准备

1.诗人生平了解(资源——【文学常识】毛泽东介绍)

2.词的常识(资源——【文学常识】词的介绍)

3.诵读诗歌(资源——【情境课文】《沁园春长沙》朗读)

4.生词学习(资源——【语言学习】《沁园春长沙》语言学习)

5.明确精读讨论问题

三、读后点拨交流

《沁园春长沙》这首词的朗诵: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这前三句应慢读,其中,“北”字要重读,“橘子洲头”这句要稍稍拉长。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这一层用不快不慢的语速读,其中,“看”字为领起字,要读的稍长,“万”字起一个强调的作用,所以要重读,“层林尽染”的语调稍微降一下,“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语调升,“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中的“击”字要重读,“浅”字也要重读,不过是很轻松的感觉,想象当时的语境是,鱼儿自由自在的在水里嬉戏,游来游去。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三句,属于快读部分。“怅”要重读,读出诗人的那种豪情,“问苍茫大地”这句的语调要升高,“谁主沉浮”要读的稍微长些。

从上阕中,要读出作者的乐观的积极的感情以及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民族责任感。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这句的朗诵不做重点要求,只需读对节奏即可,其中的“忆”字是下阕的领起字,稍重读。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恰”要读的长一些,剩下的语句只需有一些升降调的起伏即可,要读出当时那个年代像毛泽东,蔡和森,他们那一群革命青年的蓬勃朝气与活力。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句也属于快读部分。和上阕要求基本相同。“曾记否”,这句重音应在后,“到中流击水”语调升,最后一句读的长,给人以“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感。

从下阕中,要读出革命者对于中国革命必胜的信心。

四、自读探究

1.了解诗歌内容

2.这首诗中写了哪些意象?它们是怎样排布的?它们都有什么特点?

3.你能从这首诗中看出诗人的情感吗?

第二课时

一、诵读诗歌

二、交流探究成果

1.上下阕内容把握

上阕主要写景,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的深秋景色,面对充满生机之景提出谁主沉浮的问题。下阕是对往事的回忆,形象地概括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进步青年的特征:他们以天下为己任,肩荷着历史的重任,主宰着民族的命运,指点着祖国的江山,豪情满怀,壮志凌云。同时,艺术地回答了“谁主沉浮”这一问题,即由革命青年以及站起来的全国人民来主宰这个世界。

2.品味意象(资源——【读写策略】把握诗歌中的意象)

(1)明确意象:山、林、江、舸、鹰、空、鱼

(2)意象的组合方式

A.并列式意象组合。

B.辐射式意象组合。

(3)品味意象——炼字(资源——【读写策略】鉴赏诗歌的语言之炼字)

“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之广。“层”表现了树林的重叠茂密,“染”字活画出岳麓山一带枫林,仿佛人工染成一样的壮美景色。“漫”写出了江水之充溢,“透”表现了江水碧绿清澈,“万”“遍”“层”“尽”“漫”以及“透”这些词在范围、程度、层次等方面,使红绿两色更为突出,更为浓艳鲜明,令人感到可爱。“百”写舸之多,“争”写船只的昂扬奋进,活现出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击”表现出鹰的矫健,也突出了天的开阔。“翔”表现出鱼儿的自由轻快。“浅”底并非真的水浅,而是清澈见底。这是一幅生机勃发、绚烂多姿的秋景图。

可列表总结:

3.诗歌的主旨与诗人的情感把握

(1)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

(2)意象——意境——情感把握

(3)直接抒情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作者通过寓情于景的方式及问答议论句,表达了火热的革命情怀,在未来的社会里大展身手的志向,以及对自由和解放的向往和追求。

三、阅读拓展

1.【拓展阅读】塞缪尔厄尔曼《青春》

2.【拓展阅读】宋玉《九辩》(节选)

3.【拓展阅读】毛泽东诗词《采桑子重阳》赏析

四、布置作业

【同步测试】《沁园春长沙》提升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