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塞病的进展
神经白塞综合征诊治进展
神经白塞综合征诊治进展陆翠ꎬ周水阳ꎬ赵迎春(南京医科大学上海松江临床医学院ꎬ上海201600)㊀㊀DOI:10 3969/j issn 1006 ̄2084 2020 19 030通信作者:赵迎春ꎬEmail:zhaoyingchun9077@163.com中图分类号:R320.54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6 ̄2084(2020)19 ̄3902 ̄05㊀㊀摘要:白塞综合征是一种慢性系统性血管炎ꎬ当累及神经系统时称为神经白塞综合征(NBS)ꎬ目前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ꎮNBS较为罕见ꎬ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时可分为实质型㊁非实质型和混合型ꎬ临床表现有头痛㊁发热㊁偏瘫㊁构音障碍㊁共济失调等ꎮ在NBS急性期磁共振成像可见T2高信号病灶ꎬ慢性期的特征表现为脑干萎缩ꎮNBS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及影像学检查ꎬ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抗体ꎬ治疗则多根据临床经验及专家意见ꎬ药物多选择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ꎬ预后较差ꎮ关键词:白塞综合征ꎻ白塞病ꎻ神经白塞综合征ꎻ神经系统受累AdvancesinDiagnosisandTreatmentofNeuro ̄BehçetᶄsSyndromeLUCuiꎬZHOUShuiyangꎬZHAOYingchunShanghaiSongjiangClinicalMedicalCollegeofNanjingMedicalUniversityꎬShanghai201600ꎬChinaCorrespondingauthor:ZHAOYingchunꎬEmail:zhaoyingchun9077@163.comAbstract:Behçetᶄssyndromeisachronicsystemicvasculitis.Itsneurologicalinvolvementiscalledneuro ̄Behçetᶄssyndrome(NBS)ꎬwhoseetiologyandpathogenesisarestillunclear.Thediseaseisrare.Therearethreetypesofcentralnerv ̄oussysteminvolvement:parenchymalinvolvementꎬextra ̄parenchymalformandmixedtype.Thecommonclinicalmanifesta ̄tionsincludeheadacheꎬfeverꎬhemiplegiaꎬdysarthriaꎬataxia.OnmagneticresonanceimagingꎬT2hyperintensitieslesionscanbeseenintheacutephaseꎬandbrainstematrophyisthecharacteristicfeatureofthechronicphase.Thediagnosismainlydependsonclinicalandimagingfeatures.Astothelaboratoryexaminationꎬthereisnospecificantibody.Thetreatmentismostlybasedontheclinicalexperienceandexpertiseoftheneurologists.Glucocorticoidsandimmunosuppressiveagentsarethecommonchoice.TheprognosisofNBSisusuallypoor.Keywords:BehçetᶄssyndromeꎻBehçetᶄsdiseaseꎻNeuro ̄BehçetᶄssyndromeꎻNervoussysteminvolvement㊀㊀白塞综合征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系统性血管炎ꎬ特征为反复口腔溃疡㊁生殖器溃疡以及皮肤和眼部病变ꎬ并可出现血管㊁胃肠道及神经系统受累表现[1]ꎮ1937年ꎬ白塞综合征被首次报道ꎬ以后这类疾病被命名为白塞病ꎬ直到2018年国际上提出用白塞综合征取代白塞病的旧称[2 ̄3]ꎮ白塞综合征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ꎬ以地中海㊁中东和远东地区的发病率最高ꎬ土耳其是世界上发病率最高的国家ꎬ高达420人/10万[4]ꎮ白塞综合征好发年龄为30~40岁ꎬ儿童或50岁以上患者少见[5]ꎮ5%~15%的白塞综合征患者可出现神经系统受累[6]ꎬ临床上通常将由白塞综合征直接导致的神经系统受累称为神经白塞综合征(neuro ̄BehçetᶄssyndromeꎬNBS)ꎮ目前白塞综合征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ꎬ有学者认为是由于遗传易感人群感染或环境因素引发的自身免疫过程并导致发病[7 ̄8]ꎮ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leukocyteantigenꎬHLA) ̄B51是白塞综合征最强的遗传风险因子ꎬ在NBS中也存在较高的HLA ̄B51阳性率[7]ꎬ提示NBS可能与该基因有一定的相关性ꎮ现就NBS的诊治进展予以综述ꎮ1㊀诊㊀断1.1㊀白塞综合征神经系统外临床表现㊀了解NBS的临床表现前ꎬ首先要熟悉白塞综合征的临床表现ꎬ这对诊断NBS非常重要ꎮ口腔溃疡是白塞综合征最常见的表现ꎬ见于93%~100%的患者ꎬ伴生殖器溃疡时ꎬ特异性较高[8]ꎬ皮肤病变还可有结节性红斑㊁假性毛囊炎㊁丘疹脓疱性皮损等ꎮ除皮肤黏膜病变外ꎬ眼部受累亦常见ꎬ典型眼部表现为慢性反复发作性双侧非肉芽肿性葡萄膜炎(可以是前㊁后葡萄膜炎或者全葡萄膜炎)ꎬ也可出现白内障㊁青光眼㊁玻璃体炎㊁视网膜炎等[9]ꎮ以往白塞综合征被称为口 ̄眼 ̄生殖器三联征ꎬ但除皮肤黏膜和眼部病变外ꎬ白塞综合征还可有其他系统表现ꎮ白塞综合征的血管病变可累及全身大小血管ꎬ包括动㊁静脉ꎬ以浅表静脉血栓形成和深静脉血栓最为常见ꎬ影响15%~40%的白塞综合征患者[10]ꎮ45%的患者可出现关节痛和(或)关节炎ꎬ膝关节及踝关节受累最常见[11]ꎮ胃肠道受累的患者可出现胃肠道黏膜溃疡ꎬ溃疡多见于回盲部ꎬ患者可出现恶心㊁腹痛㊁腹泻ꎬ腹泻可为血性ꎬ甚至出现消化道穿孔ꎮ耳部受累者可出现听力下降和平衡障碍ꎮ总之ꎬ白塞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多样ꎬ涉及人体多个系统ꎬ患者可能广泛分布于风湿科㊁皮肤科㊁眼科等多个科室ꎬ临床医师应对具有上述多个系统表现的患者提高警惕ꎬ注意排除白塞综合征ꎮ1.2㊀白塞综合征神经系统受累临床表现㊀白塞综合征可出现神经系统受累ꎬ神经系统受累是白塞综合征致残㊁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ꎮ根据神经系统表现是否为白塞综合征直接引起ꎬ可将神经系统受累分为两类ꎬ即原发性或直接由白塞综合征引起(就是通常所指的NBS)和继发性或间接由白塞综合征引起[12]ꎮNBS在所有白塞综合征患者中的发病率为5%~10%[5]ꎬ虽然发生率不高ꎬ但其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也应引起重视ꎮ根据临床和神经影像学检查ꎬ通常将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nervoussystemꎬCNS)受累的NBS分为3型:实质性NBS(parenchymalNBSꎬp ̄NBS)ꎬ表现为CNS炎症性实质病变ꎻ非实质性NBS(non ̄parenchymalNBSꎬnp ̄NBS)ꎬ表现为以脑静脉血栓形成(cerebralvenousthrombosisꎬCVT)为主的颅内血管病变ꎻ混合型ꎬ同时存在上述两种情况ꎬ该型临床罕见[3ꎬ5]ꎮp ̄NBS根据临床病程又进一步细分为急性p ̄NBS和慢性进展型p ̄NBS[13]ꎮ急性p ̄NBS多急性起病ꎬ短时间内出现各种神经系统受累表现ꎻ而慢性进展型p ̄NBS则起病隐匿ꎬ逐渐出现各种神经系统表现ꎬ病情进行性加重ꎬ临床漏诊㊁误诊率高ꎬ预后不佳ꎮ头痛是NBS ̄CNS最常见的临床特征ꎬ除头痛外ꎬ不同类型的NBS还有不同的表现ꎮ1.2.1㊀p ̄NBS㊀NBS中75%~80%的患者表现为实质受累ꎬ患者可表现为头晕㊁头痛㊁发热㊁精神错乱㊁人格改变㊁痴呆㊁括约肌功能紊乱㊁颅神经功能障碍㊁感觉障碍㊁构音困难㊁共济失调和偏瘫等ꎬp ̄NBS病死率高ꎬ仅次于动脉瘤[7ꎬ12 ̄13]ꎮ一项荟萃分析研究了急性p ̄NBS和慢性进展型p ̄NBS的临床特征ꎬ急性p ̄NBS患者多见脑膜脑炎和(或)脑干脑炎伴高热ꎬ脑脊液细胞计数升高ꎻ而慢性进展型p ̄NBS患者则以精神错乱㊁痴呆㊁构音障碍和共济失调更常见[13]ꎮ上述临床表现与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相比无明显特异性ꎬ因此要求临床医师在接诊这类患者时ꎬ应仔细询问有无白塞综合征典型的口腔溃疡㊁葡萄膜炎㊁生殖器溃疡等神经系统外表现ꎬ详细的病史采集及体格检查在诊断过程中至关重要ꎮNBS一旦累及眼部危害较大ꎬLamari等[14]报道显示ꎬ148例白塞综合征患者中37%出现视神经受累ꎮ在一项纳入217例NBS患者的回顾性研究中ꎬ29例(13.3%)患者出现眼部表现ꎬ包括视盘水肿(与颅内压增高相关)㊁视盘炎㊁球后视神经炎㊁动眼和外展神经麻痹以及视神经萎缩等ꎬ患者表现为头痛㊁视力模糊㊁视力降低㊁复视㊁视野缺损等ꎬ严重者可致失明[15]ꎮ因此ꎬ白塞综合征除常见的葡萄膜炎等眼部炎症表现外ꎬ还可影响视神经㊁外展神经等ꎬNBS眼部受累有致残的可能ꎬ危害大ꎬ及时治疗是改善视力的关键ꎮ1.2.2㊀np ̄NBS㊀当CVT为NBS的主要表现时ꎬ也称为 血管 ̄白塞综合征 或 血管 ̄白塞病 ꎬ占NBS的20%ꎬ通常表现为持续数周的严重头痛[9ꎬ12]ꎮ神经系统检查可见视盘水肿ꎬ偶有外展神经麻痹ꎬnp ̄NBS以儿童多见ꎬ与其他引起CVT的疾病相比ꎬNBS ̄CVT罕见偏瘫㊁意识障碍和癫痫发作ꎬ其临床差异可能是由于NBS ̄CVT中血栓发展较缓慢㊁静脉梗死比例较低等ꎮ脑动脉受累极为罕见ꎬ据报道ꎬCNS动脉受累仅占0~12.5%ꎬ表现为动脉瘤㊁动脉狭窄及动脉闭塞[16]ꎮ另外ꎬ动脉缺血性脑卒中的报道也较少ꎬTascilar等[17]报道了1例25岁的青年男性患者ꎬ有白塞综合征病史7年ꎬ因基底动脉堵塞突发左侧肢体偏瘫ꎬ6d后因再次头痛ꎬ复查头颅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ꎬMRI)提示左乙状窦㊁远端颈内静脉及直窦血栓形成ꎮBrenière等[16]报道了2例CVT合并动脉受累的患者ꎬ其中1例为27岁的男性ꎬ白塞综合征诊断明确ꎬMRI提示左侧额叶出血ꎬCT血管造影显示胼周动脉分支动脉瘤ꎬ5d后出现双眼复视ꎬ复查CT血管造影提示上矢状窦㊁右乙状窦和横窦静脉血栓形成ꎬ动脉造影显示胼周动脉血栓性动脉瘤ꎻ而另1例为20岁的女性白塞综合征患者因头痛就诊ꎬCT血管造影提示上矢状窦及左横窦血栓形成ꎬ6个月后出现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ꎬ3个月后再次出现颈内动脉虹吸部闭塞ꎮnp ̄NBS临床少见ꎬ主要表现为CVTꎬ罕见动脉受累者ꎮ年轻患者出现剧烈头痛㊁颅内静脉血栓形成ꎬ应注意排除白塞综合征CVTꎬ积极寻找有无皮肤黏膜病变等白塞综合征依据ꎮ1.2.3㊀其他㊀在NBS中可出现 神经 ̄精神 ̄白塞 的精神症状ꎬ焦虑和抑郁是白塞综合征最常见的精神症状ꎬ相关报道较少ꎬ至今仅少数个案报道ꎮvanHam等[18]曾报道1例以精神症状为首发的白塞综合征患者ꎬ患者出现行为怪异㊁骚扰儿童㊁自杀倾向㊁注意力无法集中㊁举止粗鲁和抑郁等表现ꎬ随后出现口腔㊁生殖器溃疡等典型白塞综合征表现ꎮ当白塞综合征患者出现精神症状时ꎬ还需注意排除药物因素ꎬ糖皮质激素是常见的导致精神症状的药物之一ꎬ而干扰素也可导致抑郁和自杀倾向[19]ꎬ用干扰素治疗的白塞综合征患者如果出现精神症状ꎬ应仔细鉴别是否与该药有关ꎮ因此ꎬ白塞综合征患者出现精神症状时需考虑NBS的可能ꎬ另外ꎬ还应注意排除药物导致的精神症状ꎮ1.3㊀辅助检查1.3.1㊀影像学㊀影像学在NBS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ꎬ其中MRI是影像学诊断NBS的金标准ꎮ在MRI上ꎬp ̄NBS病变通常累及端脑/间脑连接体和脑干ꎬ脑干病灶通常较大且无明显边界ꎬ病灶可延伸至间脑ꎬ也可出现纵向广泛的脊髓病变和肿块样脑部病变ꎬ但极为罕见[20 ̄21]ꎮ小脑病灶在急性期不常见ꎬ但可在随后的进展期以非局限病灶形式出现[5]ꎮ磁敏感加权成像中ꎬp ̄NBS患者病灶中可出现小的出血灶和静脉闭塞[22]ꎮNBS中大动脉病变少见ꎬ动脉病变主要累及脑实质外大动脉和脑实质内小动脉[23]ꎮp ̄NBS急性期可在MRI上观察到脑实质内异常病灶ꎬT1加权成像等信号或低信号ꎬT2则为高信号ꎻ脑干萎缩是慢性期的特征表现ꎮ当患者出现慢性和进行性步态紊乱并显示上述MRI特征时ꎬ需注意与NBS鉴别ꎬ特别是在白塞综合征的高发地区ꎮ通过MRIT2加权成像可将p ̄NBS中脊髓受累者分为两类: 百吉饼征 型ꎬ特征是脊髓出现中央低信号ꎬ边缘高信号㊁伴或不伴强化异常病灶ꎻ 运动神经元 型ꎬ表现为脊髓前角细胞对称性受累ꎮ除 百吉饼征 外ꎬ脊髓病变还常见长节段病变ꎬ有时可与视神经脊髓炎病变类似ꎬ但白塞综合征患者不会出现抗水通道蛋白4抗体阳性ꎬ可以此与视神经脊髓炎进行鉴别[24]ꎮ某些p ̄NBS在MRI上与多发性硬化表现类似ꎬ但与多发性硬化相比NBS脑室周围和皮质(或皮质旁)病变相对少见ꎬ而脑干病变较大且可向垂直延伸ꎻ此外ꎬ白塞综合征脊髓病变在MRI上多表现为长节段脊髓中央病变ꎬ而多发性硬化则多为短的脊髓外周病变[5]ꎮNBS ̄CVT头颅MRI扫描则罕见硬脑膜窦闭塞和静脉梗死ꎬMRI静脉成像可明确CVT诊断ꎮ1.3.2㊀脑脊液㊀脑脊液检查在NBS诊断中无明显的特异性ꎬ一般p ̄NBS急性期ꎬ典型脑脊液表现为中性粒细胞浸润ꎬ此后可转变为以淋巴细胞为主ꎬ脑脊液蛋白水平可略高ꎬ15%~20%的患者可出现寡克隆带阳性[5]ꎻ另外ꎬp ̄NBS患者的脑脊液还出现了白细胞介素 ̄6升高的现象[13]ꎮBelghith等[25]研究发现ꎬ与多发性硬化及其他头痛患者相比ꎬNBS患者脑脊液中的白细胞介素 ̄10水平显著升高ꎮ但这些结果多来自小样本队列研究ꎬ缺少大样本的数据支持ꎮCVT患者除颅内压升高外ꎬ脑脊液无其他显著异常[26]ꎮ总之ꎬ脑脊液在NBS诊断中无明显特异性ꎬ但脑脊液中白细胞介素 ̄6㊁白细胞介素 ̄10水平升高对NBS有一定的提示意义ꎬ并可通过脑脊液与CNS感染等疾病进行鉴别ꎮ1.3.3㊀神经组织活检㊀CNS受累的病理因神经组织活检取材困难ꎬ仅有极少文献报道ꎮHirohata[27]曾报道3例NBSꎬ并通过活检及尸检了解NBS的病理特征ꎬ结果发现ꎬ病理结果无明显特异性ꎬ急性或亚急性实质受累表现为血管周围炎ꎬ特征是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㊁中性粒细胞以及嗜酸粒细胞(少数情况下)的浸润ꎬ伴或不伴坏死ꎬ且后期炎症浸润不明显ꎬ以轴突缺失和神经胶质增生为主ꎮ由于目前活检及尸检病理报道均极少ꎬNBS的病理特点仍需要大样本的研究进一步明确ꎮ白塞综合征患者出现神经系统表现一般在疾病诊断后的2.5~6.5年[17]ꎬ因神经系统受累的表现无明显特异性ꎬ故临床上容易出现漏诊㊁误诊ꎮ目前NBS诊断仍依据2013年国际专家共识诊断标准ꎬ其中ꎬ确诊NBS需要满足以下3个条件:满足国际研究小组白塞综合征诊断标准[9]ꎻ存在白塞综合征引起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ꎬ且神经影像学/脑脊液有一项或两项相关的特征性异常ꎻ无其他疾病能更好地解释这些神经系统表现ꎮ而可能为NBS则需要满足以下2个条件中的1个ꎬ且无其他疾病能更好地解释这些神经系统表现:有白塞综合征系统表现ꎬ同时伴类似NBS特异性神经系统表现者ꎬ但未满足国际研究小组白塞诊断标准ꎻ满足国际研究小组白塞综合征诊断标准ꎬ但无NBS特异表现[28]ꎮ从上述诊断标准分析ꎬNBS诊断的确立需符合白塞综合征的诊断ꎬ且排除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和一些系统性疾病的神经系统受累等ꎬ因此临床工作中对NBS的诊断㊁鉴别诊断尤其重要ꎮ2㊀治㊀疗针对白塞综合征ꎬ2018年欧洲风湿病联盟更新了管理意见ꎬ并提出了10项建议ꎬ其中包括对NBS的治疗推荐[3]ꎬ但目前仍缺乏针对NBS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数据ꎬ治疗多依据非对照观察性研究数据及经验进行ꎮ对于脑实质受累的患者ꎬ推荐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治疗ꎮ激素一般采用甲泼尼龙1g/dꎬ静脉注射持续7dꎬ然后改泼尼松龙(或泼尼松)1mg/(kg d)口服ꎬ持续1个月ꎬ在以后的3~6个月中激素逐渐减量ꎬ每10~15天减量5~10mg[3ꎬ5]ꎮ急性期后ꎬ一般予免疫抑制剂(通常为硫唑嘌呤)以降低复发风险[29]ꎮ发病时即表现为严重实质受累者㊁给予激素和硫唑嘌呤治疗后病情持续或复发性病变者以及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实质受累者均可使用肿瘤坏死因子 ̄α单克隆抗体治疗并可从中获益[30 ̄32]ꎮ近年来ꎬ对于重症神经功能障碍及伴多系统严重受累的NBS患者ꎬ英夫利昔单抗已代替硫唑嘌呤作为一线治疗ꎮSfikakis等[33]报道显示ꎬ治疗2年后停用英夫利昔单抗仍可实现NBS长期缓解ꎬ因此英夫利昔单抗是严重及复发NBS患者的优先选择ꎮ但是英夫利昔单抗治疗有激活潜在结核的风险ꎬ因此应在给药前常规筛查结核ꎬ有潜伏性结核患者需给予异烟肼预防(300mg/d)治疗6或9个月[34]ꎮ另外ꎬ也有白细胞介素 ̄6阻滞剂(如妥珠单抗)㊁环磷酰胺㊁甲氨蝶呤和α干扰素用于NBS的报道[29ꎬ32]ꎮ陆翠等[35]曾报道1例慢性进展型p ̄NBSꎬ反复排便困难伴言语不清ꎬ经大剂量激素及环磷酰胺治疗后病情好转ꎮ研究显示ꎬ使用环孢菌素A的患者神经系统受累风险增加ꎬ建议应避免应用环孢菌素A治疗有神经系统受累的白塞综合征患者ꎬ包括病情不再活动者[3]ꎮ综上所述ꎬ对于脑实质受累的患者可采用糖皮质激素和传统免疫抑制剂(首选硫唑嘌呤ꎬ也可选择环磷酰胺㊁甲氨蝶呤ꎬ但需注意避免使用环孢菌素A)ꎬ对于重症患者可选择生物制剂(肿瘤坏死因子 ̄α单克隆抗体)ꎮ急性CVT推荐大剂量激素以使病情得到快速缓解[7]ꎬ但目前尚无研究数据支持在首次发作的CVT中使用免疫抑制剂可获益ꎬ且急性CVT复发率低ꎬ因此通常不推荐使用免疫抑制剂ꎮ但可短时间使用抗凝药物ꎬ特别是对于易发生血栓的患者[3]ꎮ因白塞综合征易发生动脉瘤ꎬ因此采用大剂量激素治疗CVT患者时应慎重使用抗凝药物ꎮ3㊀小㊀结NBS是白塞综合征的临床亚型ꎬ是临床少见的神经系统疾病ꎬ可表现为脑实质受累和以脑静脉血栓形成为主的脑血管受累ꎮ其临床表现多样ꎬ而无特异性ꎬ可出现神经系统受累的各种症状ꎮ在实验室检查方面ꎬ脑脊液中白细胞介素 ̄6㊁白细胞介素 ̄10水平升高对NBS有一定的提示意义ꎮMRI是影像学诊断NBS的金标准ꎬ在疾病的急性期及慢性期有不同的影像学特点ꎮ临床需有白塞综合征的特征表现ꎬ再结合神经系统症状及特异性影像学检查方可诊断ꎮ治疗多选择糖皮质激素ꎬp ̄NBS多需加用免疫抑制剂ꎬ重症患者可选择生物制剂ꎮNBS相对少见ꎬ临床认识不足ꎬ且因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及抗体ꎬ早期容易漏诊和误诊ꎮNBS致残致死率高ꎬ早期识别并积极治疗ꎬ可改善预后ꎮ参考文献[1]㊀SakaneTꎬTakenoMꎬSuzukiNꎬetal.Behçetᶄsdisease[J].NEnglJMedꎬ1999ꎬ341(17):1284 ̄1291.[2]㊀YaziciHꎬSeyahiEꎬHatemiGꎬetal.Behçetsyndrome:Acontem ̄poraryview[J].NatRevRheumatolꎬ2018ꎬ14(2):119. [3]㊀HatemiGꎬChristensenRꎬBangDꎬetal.2018updateoftheEULARrecommendationsforthemanagementofBehçetᶄssyndrome[J].AnnRheumDisꎬ2018ꎬ77(6):808 ̄818. [4]㊀AzizlerliGꎬKöseAAꎬSaricaRꎬetal.PrevalenceofBehçetᶄsdiseaseinIstanbulꎬTurkey[J].IntJDermatolꎬ2003ꎬ42(10):803 ̄806.[5]㊀Uyguno㊅gluUꎬSivaA.BehçetᶄsSyndromeandNervousSystemInvolvement[J].CurrNeurolNeurosciRepꎬ2018ꎬ18(7):35. [6]㊀PeñoICꎬDelasHerasRevillaVꎬCarbonellBPꎬetal.NeuroBehçetdisease:Clinicalanddemographiccharacteristics[J].EurJNeurolꎬ2012ꎬ19(9):1224 ̄1227.[7]㊀ürtüncüMꎬTüzünEꎬAkman ̄DemirG.BehçetᶄsDiseaseandNervousSystemInvolvement[J].CurrTreatOptionsNeurolꎬ2016ꎬ18(5):19.[8]㊀LuleSꎬColpakAIꎬBalci ̄PeynirciogluBꎬetal.BehçetDiseaseserumisimmunoreactivetoneurofilamentmediumwhichsharecommonepitopestobacterialHSP ̄65ꎬaputativetrigger[J].JAutoimmunꎬ2017ꎬ84:87 ̄96.[9]㊀CriteriafordiagnosisofBehçetᶄsdisease.InternationalStudyGroupforBehçetᶄsDisease[J].Lancetꎬ1990ꎬ335(8697):1078 ̄1080.[10]㊀EmmiGꎬBettiolAꎬSilvestriEꎬetal.VascularBehçetᶄssyn ̄drome:Anupdate[J].InternEmergMedꎬ2019ꎬ14(5):645 ̄652.[11]㊀SaadounDꎬWechslerB.Behçetᶄsdisease[J].OrphanetJRareDisꎬ2012ꎬ7:20.[12]㊀SivaAꎬSaipS.ThespectrumofnervoussysteminvolvementinBehçetᶄssyndromeanditsdifferentialdiagnosis[J].JNeurolꎬ2009ꎬ256(4):513 ̄529.[13]㊀IshidoMꎬHoritaNꎬTakeuchiMꎬetal.Distinctclinicalfeaturesbetweenacuteandchronicprogressiveparenchymalneuro ̄Behçetdisease:Meta ̄analysis[J].SciRepꎬ2017ꎬ7(1):10196. [14]㊀LamariHꎬBahaATꎬBenhaddouMꎬetal.InvolvementoftheopticnerveinthecourseofBehcetᶄsdisease(presentationof148cases)[J].BullSocBelgeOphtalmolꎬ2003(289):9 ̄14. [15]㊀AlghamdiAꎬBodaghiBꎬComarmondCꎬetal.Neuro ̄ophthalmo ̄logicalmanifestationsofBehçetᶄsdisease[J].BrJOphthalmolꎬ2018ꎬ103(1):83 ̄87.[16]㊀BrenièreCꎬBlancCꎬDevilliersHꎬetal.AssociatedarterialandvenouscerebralmanifestationsinBehçetᶄsdisease[J].RevNeurol(Paris)ꎬ2018ꎬ174(5):337 ̄341.[17]㊀TascilarNFꎬAkman ̄DemirGꎬDemiryurekBEꎬetal.Anunusualcaseofneuro ̄Behçetᶄsdiseasepresentingwithco ̄occurenceofcerebralvenoussinusthrombosiswithbasilararteryocclusion[J].NeurolSciꎬ2013ꎬ34(5):785 ̄788.[18]㊀vanHamCꎬSchrijversDꎬDePickerLꎬetal.Neuropsychiatricfea ̄turesinBehçetᶄsdisease:Acasereport[J].ClinNeurolNeuro ̄surgꎬ2014ꎬ127:13 ̄14.[19]㊀KeskinYꎬSeyahiEꎬPoyrazCꎬetal.Interferonalfa ̄associateddepressioninpatientswithBehçetᶄssyndrome:Aprospectivecon ̄trolledstudy[J].ClinExpRheumatolꎬ2014ꎬ32(4Suppl84):S175. [20]㊀KoçerNꎬIslakCꎬSivaAꎬetal.CNSinvolvementinneuro ̄Behçetsyndrome:AnMRstudy[J].AJNRAmJNeuroradiolꎬ1999ꎬ20(6):1015 ̄1024.[21]㊀Cohen ̄AubartFꎬPsimarasDꎬGalanaudDꎬetal.Cerebralpseudo ̄tumoralneuro ̄Behcet:Histologicaldemonstrationofaninflamma ̄toryandvasculardisease[J].ClinNeurolNeurosurgꎬ2017ꎬ161:48 ̄50.[22]㊀AlbayramSꎬSaipSꎬHasilogluZIꎬetal.Evaluationofparenchymalneuro ̄Behçetdiseasebyusingsusceptibility ̄weightedimaging[J].AJNRAmJNeuroradiolꎬ2011ꎬ32(6):1050 ̄1055.[23]㊀IlhanDꎬGulcanEꎬUzunerNꎬetal.Cerebrovascularmanifesta ̄tionsofBehçetᶄsdisease[J].JClinNeurosciꎬ2009ꎬ16(4):576 ̄578.[24]㊀UygunogluUꎬZeydanBꎬOzgulerYꎬetal.MyelopathyinBehçetᶄsDisease:TheBagelSign[J].AnnNeurolꎬ2017ꎬ82(2):288 ̄298. [25]㊀BelghithMꎬBahriniKꎬKchaouMꎬetal.CerebrospinalfluidIL ̄10asanearlystagediscriminativemarkerbetweenmultiplesclerosisandneuro ̄Behçetdisease[J].Cytokineꎬ2018ꎬ108:160 ̄167. [26]㊀Saruhan ̄DireskeneliGꎬYentürSPꎬMutluMꎬetal.IntrathecaloligoclonalIgGbandsareinfrequentlyfoundinneuro ̄Behçetᶄsdisease[J].ClinExpRheumatolꎬ2013ꎬ31(3Suppl77):25 ̄27. [27]㊀HirohataS.HistopathologyofcentralnervoussystemlesionsinBehçetᶄsdisease[J].JNeurolSciꎬ2008ꎬ267(1/2):41 ̄47. [28]㊀KalraSꎬSilmanAꎬAkman ̄DemirGꎬetal.Diagnosisandmanage ̄mentofNeuro ̄Behçetᶄsdisease:Internationalconsensusrecom ̄mendations[J].JNeurolꎬ2014ꎬ261(9):1662 ̄1676.[29]㊀Akman ̄DemirGꎬSaipSꎬSivaA.BehçetᶄsDisease[J].CurrTreatOptionsNeurolꎬ2011ꎬ13(3):290 ̄310.[30]㊀ValletHꎬRiviereSꎬSannaAꎬetal.Efficacyofanti ̄TNFalphainsevereand/orrefractoryBehçetᶄsdisease:Multicenterstudyof124patients[J].JAutoimmunꎬ2015ꎬ62:67 ̄74.[31]㊀ZeydanBꎬUygunogluUꎬSaipSꎬetal.InfliximabisaplausiblealternativeforneurologiccomplicationsofBehçetdisease[J].NeurolNeuroimmunolNeuroinflammꎬ2016ꎬ3(5):e258. [32]㊀严冬ꎬ张跃华ꎬ刘金晶ꎬ等.生物制剂治疗重症和(或)难治性神经白塞病临床分析[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ꎬ2018ꎬ22(3):148 ̄153ꎬ封3.[33]㊀SfikakisPPꎬAridaAꎬPanopoulosSꎬetal.BriefReport:Drug ̄FreeLong ̄TermRemissioninSevereBehçetᶄsDiseaseFollowingWith ̄drawalofSuccessfulAnti ̄TumorNecrosisFactorTreatment[J].ArthritisRheumatolꎬ2017ꎬ69(12):2380 ̄2385.[34]㊀BorekciSꎬAtahanEꎬDemirYilmazDꎬetal.Factorsaffectingthetuberculosisriskinpatientsreceivinganti ̄tumornecrosisfactor ̄αtreatment[J].Respirationꎬ2015ꎬ90(3):191 ̄198.[35]㊀陆翠ꎬ蔡勇ꎬ赵迎春ꎬ等.慢性进展型神经白塞综合征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ꎬ2019ꎬ19(6):437 ̄442.收稿日期:2019 ̄08 ̄23㊀修回日期:2020 ̄06 ̄19㊀编辑:郑雪。
白塞病的遗传学研究进展
白塞病的遗传学研究进展(北京科技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摘要白塞病是一种常见的,发病与古丝绸之路相吻合的全球性疾病。
白塞病的发病有明显的地域和种族差异性,呈现家族性聚集分布趋势。
许多研究证实白塞病患者的HLA状态与该病的免疫遗传易感性有关。
检测HLA—B51有助于白塞病患者的诊断。
因此,白塞病的遗传学研究对于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字白塞病;遗传学;HLA;B51引言白塞病(Behcet's disease,BD)又称白塞综合征(Behcet's syndrorme)或眼、口、生殖综合征(Ocular—oral—genital syndrome),是以细小血管炎为病理基础的慢性进行性多系统性疾病。
该病以反复的口腔和生殖器溃疡及皮肤和眼部损害为特征,偶而涉及全身的组织和器官;包括血管系统、消化道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肺、肾及关节等[1-5]。
白塞病是由土耳其医生Behcet于1937年首先描述的,随后世界各地陆续均有报道;我国对本病的认识始于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所载“狐惑”一证,因为该证与BD的临床表现颇为相似。
但我国西医对BD的报道仅可追溯到1957年[6,7]。
BD病因迄今未明,但目前多倾向于是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病毒和细菌感染、自身免疫和遗传等因素均是目前讨论的热点。
综合起来看,BD患者首先具有一定的遗传易感性,在病源体感染后,继发机体免疫功能失调而引发本病[2,3,6-9]。
因此,遗传易感性在本病的发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白塞病也是一种常见的,发病与古丝绸之路相吻合的全球性疾病。
白塞病存在显著的地域分布和人种差异,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分布现象。
因此,近年来对白塞病发病机制中的遗传学因素的研究成为热点,文章就该方面的研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地区性发病状况世界各地均有白塞病报道,但该病具有较明显的地区性分布,然而迄今为止,尚缺乏完整的流行病学资料[2-4,6-8]。
白塞病疾病研究报告
白塞病疾病研究报告白塞病是一种以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和眼炎为主要特征的慢性、复发性、多系统疾病。
本病以年轻女性多见,病因至今不明,目前认为是由遗传、免疫、环境等多种因素引起。
该病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不断增加,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和困扰。
针对白塞病的研究一直是医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目前,白塞病的最新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病理生理学研究:以往认为白塞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但最新研究表明,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在白塞病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这些细胞释放的趋化因子和细胞因子能够吸引和激活T淋巴细胞,导致疾病的发展。
2.遗传学研究:多项研究表明,白塞病具有家族聚集性,遗传因素在该病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通过基因芯片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技术,已经发现多个与白塞病发生相关的基因,如HLA-B51等。
3.免疫学研究:研究表明,白塞病患者的体液和细胞免疫状态均存在异常。
体液免疫方面,白塞病患者血浆中的抗体水平低下,疾病复发与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有关。
细胞免疫方面,白塞病患者的T淋巴细胞特异性异常,表现为细胞浸润和异常反应。
4.新型治疗方法:目前,缓泻药、口腔冲洗口服和局部外用类固醇激素等药物仍是白塞病治疗的主要手段。
但这些治疗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人们在探索新型治疗方法。
近年来,针对白塞病的生物制剂如利妥昔单抗、舒尼替尼等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此外,近期一些针对免疫疾病的治疗方法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如记忆性T细胞调节治疗、细胞因子治疗等。
专家观点:李明教授是我国著名的风湿病专家,他曾经指出,白塞病是一种容易与其他口腔疾病混淆的病,因此正确识别病症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与此同时,李教授也强调,未来白塞病研究的重点将在于深入解析基因和免疫等方面与该病的关系,以期寻找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专家也表示,由于白塞病目前并没有特效药物,开发适用于不同患者的治疗方法是白塞病研究的主要目标。
肠白塞病病情评估和预后因素研究进展
二 、内镜 评 估
内镜是肠 BD诊断和随 访 的重要检 查手 段 ,临床 上需 根据 肠 镜下溃疡特点判断疾病 预后 。如火 山 口样溃疡影 响肠 BD药 物治 疗效果 ,是肠 BD并 发肠穿孔的危险 因素 ,其术后再 复发率
白塞病 (BD)是一 种慢 性复 发性 血管炎 性疾 病 ,根据 2013 和再手术率高于阿弗他溃疡 ;溃疡直径 >2 em和深 溃疡也是
年 国际 白塞病诊 断标 准 ,出现 复发 性 口腔溃 疡 、生殖 器溃 疡或 影响肠 BD临床预后的重要 因素 。Lee等 发现 ,溃疡形态 、大
眼葡萄膜炎症状 时各 赋值 2分 ;出现皮 肤损 害 、中枢神经 系 统 小 、部 位 和 数 目与 疾 病 活 动程 度 有 关 ,20世 纪 80年 代 法 国
2018年 1月 第 35卷 第 1期 J Clin Intern Med,January 2018.Vo1.35.No.1
· 69 ·
· 继 续 教 育 园 地 ·
肠 白塞病 病情评估和预后 因素研究进展
叶京 芬 管剑 龙
[关键词 ] 肠 白塞病 ; 疾病活 动程度 ; 炎症指标 ; 代谢组学
着评分 系统的不断改进 ,内镜 已成 为炎症性 肠病 活动度评估 的 金指 标 ,常用于肠 黏膜 损伤 程度 评价 。与炎症 性肠 病相 类似 , 黏膜 愈合 也是 肠 BD治疗 的重 要 目标 ,临床 缓解 期黏 膜未愈 是 肠 BD患 者 复 发 的独 立 危 险 因 素 ,但 目前 尚 无 肠 BD 特 有 的 肠镜 下 溃疡 活 动度 指数 。Lee等 根据 肠镜 下 溃疡 形态 、部 位 、大小 、深度 和数 目建 立肠 BD 内镜下 活动度 模型 (Y=47.44 +9.04×非 回盲部溃疡 +11.85×I>2肠道 溃疡 +5.03×浅 溃 疡 +12.76×深 溃 疡 +4.47×地 图样 溃 疡 +26.93 X火 山 口样 溃 疡 +8.65 X> 120 mm 溃 疡 直 径 ),经 验 证 该 模 型 与 DAIBD呈 弱 相关 ,因此 ,临床上 不能 完全根 据患者 的 临床症 状判 断肠 溃疡
白塞病的诊治进展
・
皮质激素 , 免 疫 抑 制 剂 如 硫 唑嘌 呤 、
指肠 、 回肠 末段 , 单 一 部 位 受 累 者 占
9 7 % ,增 强 C T 可 早 期 发 现 并 发 环 磷 酰 胺 或 环 孢 A : 顽 固 性 静 脉 血 3 排 除腹 部 其 他 病 理 情 况 : 胶囊 内 栓 推 荐 单抗 类 T N F a抑 制 剂 , 可 以 考 症 , 虑 抗 凝 洽疗 , 但 应 除 外 肺 动 脉 瘤 。动 镜 可 发 现 小 肠 病 变 。 肠 白 塞 可 见 回 肠 末 段 典 型 的 椭 脉 瘤 方 丽 , 肺 动 脉 瘤 推 荐 使 用 糖 皮 质 激 素和 C T X, 顽 固 病 例 可 考 虑 使 可 考 虑 栓 塞 治 疗 。 主 动 脉 瘤 和 周 围 血 管 动 脉 瘤 术 前 需 使 用 糖 皮 质 激 素 圆 形 的 大 溃 疡 , 在 小 肠 或 大 肠 有 溃 用单抗类 T NF a抑 制 剂 , 大 量 肺 出 血 疡 或 炎 症和 临床 发 现 ,满 足 白塞 病
能f I f 企 求 根 处” .
1 5 %, 多为 静 脉 穿 刺诱 发 , 常 在 自塞
瀹, 心世"觇 池 、 迅 治 疗 , 使 f l 小『 J 、 J j 人“ 和
病 早 期 出现 。 程 度 重 , 双侧 受累 , 治 疗反应差 , 易复 发 , 常 表 现 为 结 节 红 斑、 静 脉 曲张 、 水肿、 皮肤色素沉着、
溃 疡 形 成 。 此 外 还 会 造 成 肺 血 栓 形 成、 心脏血栓、 颅 内静 脉 窦 血 栓 等。 白塞 病 静 脉 血 } 全治 疗 以 糖 皮 质
小 仪能 减 辑 家庭 的经 济 敛 担 , 提 q 一 质 ,还 能 延 K牛 命 特} j I J 址 随 符 符种 新 技 术 的 遥川 t, l j ‘ 以提 高患 行, 卜活 的
白塞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白塞病的临床研究进展白塞病,这一相对少见但却能对患者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疾病,近年来在临床研究领域取得了不少令人瞩目的进展。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一疾病,让我们一同深入探讨。
白塞病,又称贝赫切特综合征,是一种慢性全身性血管炎症性疾病。
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目前认为与遗传、感染、免疫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有关。
在临床表现方面,白塞病可谓“多种多样”。
口腔溃疡是最为常见的症状,几乎所有患者都会出现。
这些溃疡疼痛明显,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进食和说话。
生殖器溃疡也是常见表现之一,疼痛程度不亚于口腔溃疡。
此外,眼部病变不容忽视,如葡萄膜炎、视网膜血管炎等,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失明。
皮肤损害也较为多见,如结节性红斑、痤疮样皮疹等。
除了上述表现,白塞病还可能累及关节、消化道、神经系统、血管等多个部位,引起相应的症状。
诊断白塞病并非易事,因为其症状多样且缺乏特异性的诊断指标。
目前,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判断。
国际上常用的诊断标准包括反复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眼部病变、皮肤病变等。
但在实际诊断中,医生需要仔细询问病史、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并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类似症状的疾病。
在治疗方面,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也有了更多的选择。
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局部治疗往往是首选。
例如,口腔溃疡可使用局部糖皮质激素、漱口水等;生殖器溃疡可使用外用药物进行清洁和护理。
对于病情较重或累及重要脏器的患者,则需要全身治疗。
糖皮质激素是常用的药物之一,它能够迅速缓解炎症反应,但长期使用可能会带来一些副作用。
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等,在控制病情进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生物制剂的出现为白塞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如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等,对于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能会取得较好的疗效。
除了药物治疗,患者的日常管理也至关重要。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均衡饮食、充足睡眠、适度运动等,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减轻病情。
避免感染、减少精神压力等也对病情的稳定有积极意义。
白塞病的治疗护理新进展
因 尚不 明 确 , 能 与 感 染 、 传 、 境 有 关 _ 。 近 年 来 国 内外 可 遗 环 3 J
对 B 的 研 究进 展颇 多 , D 现将 B 的治疗 及护 理 作 一 综 述 。 D
1 BD的 治 疗
利 多 卡 因 2支 的混 合 液 含 漱 后 再 做 , 以减 轻 疼 痛 。餐 后 用 生
11 糖 皮 质 激 素 和 免 疫 抑制 剂 糖 皮 质 激 素 能 迅 速 有 效 地 . 控 制 和 减 轻 症 状 , 且 对 口腔 、 殖 器 溃 疡 、 肤 、 部 及关 节 而 生 皮 眼 症 状 均 有 较 好 的疗 效 。免 疫 抑 制 剂 以 雷公 藤 疗 效 为好 。郭 竹 秀等 _ 报 道 : 皮 质 激 素 和 免 疫 抑 制 剂 联 合 治 疗 可 以 缩 短 病 4 j 糖 程 , 利于激素 减量 , 而缩短疗 程 , 少不 良反应 的发生 。 还 从 减
白塞 病 的治疗 护理 新进 展
孙 莉
( 浙江省杭 州市第一人 民 医院 , 江 杭 州 3 0 0 ) 浙 1 0 6
[ 键词 ] 白 塞病 ; 疗 ; 理 关 治 护
[ 中图分类号 ] R 57 9 0 9 .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0 —8 4 {0 8 0 —0 7 —0 0 8 8 9 20 )3 4 8 2
期 , 用 中西 医结 合 方 法 治 疗 , 动 期 服 用 银 黄 解 毒 汤 , 性 采 活 慢 期 服 用 四君 子 汤 , 期 均 服 用活 血 化 瘀 药 及糖 皮 质 激 素 , 情 两 酌 应用 抗 生 素 , 续 治疗 3 月 , 连 个 患者 可 痊 愈 。
维普资讯
白塞病的治疗探索最新的治疗方法和研究进展
白塞病的治疗探索最新的治疗方法和研究进展白塞病的治疗探索:最新的治疗方法和研究进展白塞病,也被称为波斯特病或者B型血管炎,是一种罕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影响人体的中小型血管。
白塞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它往往与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有关。
本文将介绍白塞病的治疗方法和最新研究进展,以及该领域的挑战和展望。
一、药物治疗目前,药物治疗是白塞病管理的主要手段。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法:1. 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是白塞病的标准治疗。
通过抑制免疫系统的反应,减轻炎症症状和预防器官损伤的发生。
然而,长期使用会导致副作用,如骨质疏松、高血压和感染等。
2. 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剂包括环磷酰胺、硫唑嘌呤和甲氨蝶呤等。
它们可通过抑制免疫系统的活性来减轻病情。
然而,这些药物也会增加感染和肿瘤发生的风险。
3. 生物制剂:生物制剂是一类靶向特定免疫分子的药物,如西妥昔单抗和阿利珠单抗等。
它们通过抑制肿瘤坏死因子的活性来减轻疾病症状。
然而,这些药物的长期疗效和副作用尚需进一步研究。
二、外科干预对于白塞病患者出现的器官损伤,外科手术可能是必要的治疗选择。
例如,对于眼部受累的患者,玻璃体切除和视网膜手术可以改善视力。
对于血管狭窄导致的组织缺血,动脉血管成形术和支架植入等介入治疗方法可以恢复血流。
然而,外科干预只能对症治疗,无法根治疾病。
三、其他治疗方法的探索1. 细胞治疗:近年来,干细胞移植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等细胞治疗方法受到广泛关注。
通过重建免疫系统的平衡,细胞治疗有望改善白塞病的预后。
然而,该治疗方法仍处于实验阶段,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临床试验来验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2. 靶向治疗:白塞病的病理过程涉及多种免疫细胞和炎症介质的参与。
研究人员正在探索针对特定分子或信号通路的靶向治疗。
例如,靶向IL-1的药物已经在部分病例中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
3. 环境因素干预:一些研究表明,环境因素如饮食和生活习惯可能与白塞病的发生和病情恶化相关。
白塞病护理查房
THANKS
感谢观看
眼部病变是白塞病常见的症状之一,表现为 结膜炎、角膜炎、葡萄膜炎等。
皮肤病变
关节病变
皮肤病变表现为结节性红斑、假性毛囊炎等 。
关节病变表现为关节炎、关节疼痛等。
白塞病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使用免疫抑制剂、抗炎药物、免疫调节剂 等药物进行治疗。
血浆置换疗法
对于病情严重、常规治疗无法控制的患者 ,可采用血浆置换疗法。
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长期治疗
患者需要长期进行治疗和调整 ,同时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及
时调整治疗方案。
04
白塞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提高白塞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总结词
提高白塞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是帮助他们有效控制病情、减轻症状的关键。
详细描述
白塞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包括定期监测病情、按时服药、合理安排饮食、保持 良好的生活习惯等。医护人员应向患者及家属传授相关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掌 握这些技能。
眼部治疗
如出现眼部炎症等症状,应及时就 医,进行相关治疗。
白塞病患者的皮肤护理
皮肤清洁
保持皮肤清洁,避免使用刺激 性的清洁剂。
皮肤保湿
皮肤干燥时可使用保湿霜等护 肤品保持皮肤湿润。
皮肤病变处理
如出现皮肤病变,可采用局部 药物治疗,如涂抹激素类药物
等。
白塞病患者的生殖器护理
保持清洁
保持生殖器部位清洁,可用温 水清洗,避免使用刺激性的清
眼部炎症可表现为结膜炎、角膜炎、虹膜炎等,可能 导致视力下降、疼痛等症状。
02
白塞病患者的护理
白塞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1 2
心理支持
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鼓励其表达感受,帮助 其了解疾病知识和治疗过程。
白塞病的治疗方法及最新进展
白塞病的治疗方法及最新进展白塞病,又称为Behçet's病,是一种慢性多系统炎症性血管病,以复发性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和眼部炎症为主要表现。
目前,对于白塞病的治疗主要以缓解症状、控制发作和预防并发症为目标。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白塞病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进步。
本文将介绍白塞病的治疗方法及最新进展。
一、非药物治疗方法1. 营养治疗:白塞病患者应注重均衡饮食,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尤其是维生素C和维生素D,以增强免疫系统功能。
2. 心理治疗: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和关爱,帮助其积极应对疾病,减轻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二、药物治疗方法1. 外用药物:口腔溃疡和皮肤溃疡常采用局部药物治疗,如口腔含漱剂、外用抗生素药膏等。
2. 内服药物:常用的药物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口服皮质类固醇、免疫调节药物等。
这些药物可用于缓解症状、减轻炎症反应。
3. 生物制剂:生物制剂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通过介入免疫系统,靶向调节炎症过程。
近年来,抗肿瘤坏死因子治疗剂(如英夫利昔单抗)被广泛应用于白塞病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三、手术治疗方法1. 玻璃体切割术:用于治疗眼部炎症并发症,如视网膜脱离和玻璃体积血。
2. 血管内治疗:对于血管病变明显的患者,可考虑经血管内治疗,包括球囊扩张术和支架植入术等。
3. 外科手术:对于严重的消化道病变、神经系统病变等,可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最新进展近年来,针对白塞病的治疗方法有了一些新的突破。
一方面,基础研究揭示了白塞病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为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提供了新的思路。
例如,一些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可能与白塞病的发生相关,针对肠道菌群的调节可能有助于治疗白塞病。
另一方面,新药的研发也取得了一定进展。
免疫调节药物、生物制剂以及靶向治疗药物的不断涌现为白塞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然而,尽管有了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白塞病的治疗仍然存在挑战。
一方面,白塞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因此针对性的治疗仍然面临困难;另一方面,某些治疗方法可能存在副作用和不良反应,需要患者与医生共同权衡利弊。
中医药治疗白塞病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白塞病研究进展作者:贺明玉刘健方妍妍文建庭王帆帆韩琦李旭来源:《风湿病与关节炎》2022年第08期【摘要】总结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白塞病的临床研究,从病因病机、中医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等方面对白塞病进行综述。
发现白塞病的中医病因病机主要为湿热蕴结、脾虚湿盛、虚实夹杂,在治疗方面,中医药治疗白塞病疗效显著,而且中医药联合西药在改善白塞病患者临床症状、降低炎症反应、减少复发率等方面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关键词】白塞病;狐惑病;中医药;病因病机;研究进展;综述白塞病(Behcet's disease,BD)是一种以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慢性、复发性、多系统损害性疾病。
本病特征性临床表现为复发性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眼炎和皮肤损害,严重者可累及血管、神经系统、消化道等器官[1]。
BD属中医学“狐惑病”范畴,其病因、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
目前对于BD的治疗多以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为主,虽有一定疗效但不良反应较明显。
中医药因其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相对较小,在BD治疗中越来越受重视。
笔者现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BD的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BD病因病机历代医家都有所阐述,如《诸病源候论》曰:“夫狐惑二病者,是喉、阴之为病也,初得状如伤寒,或因伤寒而变成斯病。
”《千金要方》曰:“伤寒不发汗变成孤惑病。
”清·徐忠可《金匮要略论注》曰:“狐惑大抵皆湿热毒所为之病。
”现代医家经过多年临床实践及研究,对BD的病因病机有了新的认识。
1.1 湿热蕴结张鸣鹤[2]认为,BD的病因为外感湿热,情志不遂,饮食不节,体质素亏等,导致脏腑功能紊乱,湿热浊瘀内生,蕴结于肌窍关节而发病。
周彩云[3]将BD的病机总结为湿热毒蕴,认为湿热是BD始发病因,湿热毒蕴为其关键病机,肝郁脾虚为其病机特点。
机体外感湿邪,湿邪郁而化热,湿热日久蕴毒,湿热毒邪熏蒸肌肤,损伤脉络发为“疮”。
周仲瑛[4]认为,BD反复发病或缠绵不愈的疾病特征,与湿邪贯穿疾病全过程有关,故治疗以祛湿热之邪实为务,以健脾益气、补益肝肾之固其本为要。
白塞病的治疗进展了解最新的治疗方法和技术
白塞病的治疗进展了解最新的治疗方法和技术白塞病的治疗进展:了解最新的治疗方法和技术白塞病(Behçet's disease)是一种少见的慢性、复发性、多系统炎症性疾病,以口腔溃疡、皮肤损害和生殖系统炎症为特征。
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白塞病的治疗方法和技术也得到了不断的进展。
本文将介绍白塞病的最新治疗方法和技术,供读者参考。
一、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目前白塞病的主要治疗手段。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疾病的严重程度,医生会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治疗药物:1. 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是控制炎症反应的一种有效药物,对于重症的白塞病患者可以进行激素治疗。
但是,长期大剂量的应用会带来一系列的副作用,如免疫抑制、骨质疏松等。
2. 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剂通过抑制免疫组织的活动,减少炎症反应。
常用的免疫抑制剂包括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等。
然而,这些药物也会对患者的免疫系统产生抑制作用,增加感染和肿瘤的风险。
3. 其他治疗药物:此外,还有一些其他治疗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生物制剂等,用于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和缓解相关症状。
二、外科手术治疗在部分白塞病患者中,药物治疗并不能完全控制病情,或者出现了一些合并症,此时外科手术治疗可以成为另一个选择。
外科手术治疗常用于处理白塞病引起的一些并发症,如眼部疾病、血管病变等。
例如,对于眼部炎症导致的视网膜脱离,可以进行手术修补;对于开放性口腔溃疡,可以通过手术进行切除和缝合等。
但是,外科手术治疗是有风险的,需要患者和医生充分评估和讨论后再进行决定。
三、免疫疗法近年来,免疫疗法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也包括白塞病。
免疫疗法通过增强或抑制患者的免疫系统反应,对疾病进行防治。
1. 免疫增强疗法:免疫增强疗法可以帮助患者的免疫系统更好地对抗病原体和炎症反应。
例如,利用干扰素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促进病情的缓解。
2. 免疫抑制疗法:免疫抑制疗法可以通过抑制病理免疫反应来减轻白塞病患者的炎症症状。
白塞病病因分析及治疗进展
m i m a pn td [] S ie20 2 ( )5 652 anl br ies y J .pn ,00,5 5 :5 - . u s u 6 [ ] A u de , brH, od Ⅲ ,t 1 L m a p a s ns 2 m nsn T Wee N ra l e a. u b sil t oi r n e s
何种手术方式 , 都应做 到 : 彻底清 除引起狭 窄的各种 因 素, ①
扩大椎管容积 。②尽可能保 留或恢 复腰 椎后部 结构 , 持腰 保 椎稳定 。③采取 各种措施减少 裸露硬膜 的瘢痕 增生和粘 连 。 ④术前存在或术中发现有腰椎 不稳管 的因素 , 中应 同时行 术
腰 椎 融 合 、 要 时 加 作 内 固定 。 必 参 考 文 献
2 0 , 5 4 :6 -6 . 0 4 2 ( ) 3 13 2
lm a sie J . l r o ,0 12 4)7 -1 u b pn [ ] Ci Ot p2 0 ,8( :58 . r n h l S , y s a Kel e T e Ma elmb s iesu y, at r [ 7 At J DeoRA, l rRB. h in u a pn td p r 1]
维普资讯
・
16 8 8・
医生堡渣
年
第l 4卷第 l 2期
Mei l eai lt,u 0 8 V0 . 4. 0 1 dc cpt aeJn2 0 aR u 11 N . 2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白塞病的诊治进展
白塞病的诊治进展作者:暂无来源:《家庭医学(上)》 2016年第11期白塞病是一种全身性免疫系统疾病,基本病理改变为血管炎。
可累及全身大、中、小血管,分为血管白塞和肠白塞。
血管白塞白塞病动脉受累临床发生率为5%~15%,尸检率为34%~44%;无症状型占30%。
多表现为狭窄、闭塞或动脉瘤形成。
动脉瘤临床表现为搏动包块、疼痛、巨大包块,30%可合并静脉受累,破裂后死亡率高。
白塞病合并动脉瘤有真性动脉瘤、假性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发生部位以腹主动脉多见,其次为肺动脉;动脉瘤类型以假性动脉瘤为主,其次为真性动脉瘤。
白塞病会合并血栓,其中下肢静脉血栓约占白塞病血栓的55%~70%;浅静脉血栓性静脉炎占15%,多为静脉穿刺诱发,常在白塞病早期出现。
程度重,双侧受累,治疗反应差,易复发,常表现为结节红斑、静脉曲张、水肿、皮肤色素沉着、溃疡形成。
此外还会造成肺血栓形成、心脏血栓、颅内静脉窦血栓等。
白塞病静脉血栓治疗以糖皮质激素类加免疫抑制剂为主,可减少静脉血栓复发。
对于伴有急性深静脉血栓的白塞病患者,建议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环磷酰胺或环孢A;顽固性静脉血栓推荐单抗类TNFa 抑制剂,可以考虑抗凝治疗,但应除外肺动脉瘤。
动脉瘤方面,肺动脉瘤推荐使用糖皮质激素和CTX,顽固病例可考虑使用单抗类TNFa 抑制剂,大量肺出血可考虑栓塞治疗。
主动脉瘤和周围血管动脉瘤术前需使用糖皮质激素和CTX,如果患者有临床症状,应及时手术或支架治疗。
肠白塞病白塞病胃肠道受累发生率为2.8%~37%,不同种族发病率差异较大,男女发病相近。
胃肠道受累是白塞病伴发肿瘤的危险因素,白塞病合并MDS 者消化道受累常见,主要临床表现有腹痛、出血、腹泻、腹胀、吞咽困难等,其中以消化道出血最常见,其次为肠梗阻、内瘘、肠穿孔,受累部位依次为食管、胃、十二指肠、回肠末段,单一部位受累者占39.7%,增强CT 可早期发现并发症,排除腹部其他病理情况;胶囊内镜可发现小肠病变。
儿童白塞病27例病例系列报告
儿童白塞病27例病例系列报告李建国;王媛;周志轩;李胜男;康闵;苏改秀;朱佳;赖建铭【摘要】目的分析儿童白塞病(BD)的临床特征、诊治及预后,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纳入2006年8月1日至2016年8月1日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完全符合BD诊断标准(1990年国际BD研究小组制定的诊断标准或2014年BD国际评分标准)的患儿.从电子病历系统中截取患儿的一般资料、起病年龄、确诊年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治疗情况和随访资料.结果 27例患儿进入本文分析,男13例,起病年龄8个月至14岁,平均(6.8±4.0)岁,发病至临床确诊时间中位数为6个月.27例均有口腔溃疡,18例合并肛周溃疡和(或)外生殖器溃疡,15例(55.6%)有胃肠道症状(包括腹痛、腹泻和血便),3例(11.1%)有结膜炎和(或)角膜炎,14例(51.9%)有皮疹(以红色斑丘疹最常见).其中3例考虑原发免疫缺陷病(PID).行胃肠镜检查的20例均显示胃肠道受累,其中7例无消化道症状.25例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其中8例单用甲基泼尼松龙,10例联合环磷酰胺或甲氨蝶呤,3例联合CTX及沙利度胺,1例联合沙利度胺,3例联合生物制剂;2例应用白芍总苷胶囊.27例中失访4例,23例平均随访(36.2±39.1)个月,13例病情稳定,7例反复复发,3例死亡.结论儿童BD起病隐匿,首发症状无特异性,多以口腔溃疡起病;与成人BD相比,眼部和皮肤受累较少,消化道受累较为常见;经过治疗后多数病情可以缓解,预后较好.对于严重BD患儿,尤其对治疗无反应者需考虑PID.【期刊名称】《中国循证儿科杂志》【年(卷),期】2018(013)005【总页数】5页(P327-331)【关键词】儿童;白塞病【作者】李建国;王媛;周志轩;李胜男;康闵;苏改秀;朱佳;赖建铭【作者单位】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北京,100020;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北京,100020;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北京,100020;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北京,100020;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北京,100020;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北京,100020;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北京,100020;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北京,100020【正文语种】中文白塞病(BD)由土耳其Behcet医生于1937年首次报告,是一种累及多系统的慢性系统性炎症性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病变程度轻重不一,主要表现为反复的口腔、生殖器溃疡、葡萄膜炎和其他系统受累[1]。
白塞病诊治的新进展
白塞病诊治的新进展
刘炬;张细凤;黄浔芳
【期刊名称】《江西医药》
【年(卷),期】2012(047)009
【摘要】白塞病(Behcet’s disease,BD)是一种以口腔溃疡、外阴溃疡、眼炎及皮肤损害为临床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病情呈反复发作和缓解的交替过程。
大部分患者的预后良好,部分患者遗有视力障碍,少数因内脏受损死亡,20%的病人出现内脏器官受累。
常见的有3型,血管型:有大、中型动脉,静脉受累者;神经型:有中枢或周围神经受累者;
【总页数】3页(P836-838)
【作者】刘炬;张细凤;黄浔芳
【作者单位】332000九江,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332000九江,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332000九江,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97
【相关文献】
1.白塞病的治疗护理新进展 [J], 孙莉
2.第九届全国儿科学新进展、急重症诊治新技术学术会议暨儿科学新进展、急重症诊治新技术全国学习班通知 [J],
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诊治新进展——房建珍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诊治新进展 [J], 房建珍;毕丽岩
4.第七届全国儿科学新进展、急重症诊治新技术学术会议暨儿科学诊治技术新进展全国学习班通知 [J],
5.第六届全国儿科学新进展、急重症诊治新技术研讨会暨儿科学诊治新技术新进展全国学习班通知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LE 硬皮病 RA
并血管炎 无血管 炎
皮肌炎 MCTD WG/MPA 川崎病
白塞病 大动脉炎
AECA阳性率% 77(39-93) 39(30-64)
66(63-77) 20(11-28)
44 48(45-58) 80(40-92) 68(65-72)
28(18-51) 95
临床特点 与狼疮肾炎相关 。 肺纤维化、肺动脉高压、肢端溃疡。
• 抗原刺激
链球菌(Sangius)HSP 60/65 病毒
• 中性白细胞活化
• Th1型淋巴细胞异常
• 内皮细胞功能紊乱
• 交叉免疫反应 HLA-B51和外来抗原,视网膜S和B51
• 抗内皮细胞抗体
• 性激素
白塞病血管炎病理特点
• 中性多形核白细胞在血管壁的侵润 • 血栓形成
血管内皮细胞与血栓形成的相关性
全葡萄膜炎或/和视网膜血管炎
皮质激素 口服
硫唑嘌呤或MTX或环孢素 口服
CTX
静脉或口服
雷公藤
口服
-干扰素 注射
白塞病的治疗(三)
• 内脏损害 皮质激素或环磷酰胺 冲击 静点 雷公藤 环孢素? 骁悉?
BD血栓性病变的治疗(四)
动脉
系统性治疗
溶栓 尿激酶
tPA
深静脉
抗凝 低分子肝素
华法令
浅静脉
抗血小板 阿斯匹林
•疗效 皮肤粘膜 眼病
•不良反应 短暂流感症
状 白细胞低下
•复发率
2a
47% VS 67% VS
87% VS 24% VS
虹膜炎73%
2b
7%
8%
P<0.001
63% 4%
P<0.05 P<0.05
关节炎88% 皮肤粘膜38%
心包积液(3);瓣膜病变(5);心肌病变(3)。
血小板减少(1);MDS(3)。
肺;胸腔积液。
北京协和医院材料
白塞病的治疗(一)
• 口腔/外阴溃疡
皮质激素
局部涂抹
秋水仙碱
口服
反应停
口服
. 皮肤病变
秋水仙碱反应停源自. 关节炎NSAID 柳氮磺吡啶
秋水仙碱
白塞病的治疗(二)
• 眼病
皮质激素 滴眼和/或眼部注射
表现
内镜:食道(中下段)(2);胃、十二指肠多发
性糜 烂 和溃疡(1);十二指肠溃疡(4); 回盲部(5); 结肠多发溃疡(2)。
手术:肠穿孔。
动脉损伤(4);肺、冠状(伴血栓形成)。 静脉损伤(15);腔静脉、四肢静脉。
MRI:脑梗塞(6);出血(1);脑缺血(1);正常
(1);脱髓鞘变(1);周围神经损害(2);脊髓损 害(1)。
白塞病的进展
白塞病全球各地的患病率(%)
地名
瑞典 英国 德国 葡萄牙 意大利 美国
患病率
(按十万计)
1.18 0.50 2.26 1.53 2.50 0.33
地方
土耳其 伊朗 日本 中国
患病年
(按十万计)
80-370 100 13.5 14.0
白塞病的发病机制免疫病理
• 基因
HLA-B51 MICA
BD中枢神经病变治疗(五)
• 系统性治疗 • 甲氨喋呤+地塞米松 联合鞘内注射 • 脱水疗法 • 对症疗法
IFN2治疗BD(六)
收集144BD接受IFN (Meta-analysis) 70例接受IFN -2a(3*18u*106)IM或IC 74例接受IFN -2b(3*5* 106)IM或IC 均1次/每日或3次/每周
72.2-100 22.2-75 31.4-62.5 65.1-85.6 38.9-76.2
138例BD的多系统损害
胃肠BD
血管BD 神经BD
心脏BD 血液BD 呼吸BD 关节/关节炎
阳性数(%) 15(10.9)
19(13.8)
14(10.1)
10(7.2) 4(2.9) 8(5.8) 42/12(30.4/8.7)
• 提供血液流动光滑平面的血管结构。 • 维持血液正常凝血机能。 • 起抗原递呈作用。 • 内皮细胞受损释放
1)VWF(血管内血友病因子)增多促进血小板活化, 粘附,聚集。 2)tpA(组织型纤维溶酶原激活剂)降低 。 3)TFPI(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减少,进入血栓形成 前期状态 。
抗内皮细胞抗体与血管炎的相关性
与肺损有关。 与病活动性相关。 与病活动性相关。
与病活动性相关。
Semi Arth Rheum 1997, 27: 98-109
白塞病常见的临床表现
北京协和医院n=138 国内文献报道n=206(分6篇)
(%)
(%)
口腔溃疡
99.3
外阴溃疡
86.2
眼病变
92.1
皮肤病变
62.6
针刺反应(+)
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