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4.14《诗经两首》课文精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诗经》两首·课文精讲

[自主研学平台]

一、作家作品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为《诗三百》。

《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后人经常把它和屈原的《离骚》并称为“风骚”。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按表现手法可分为赋、比、兴三类。

二、写作背景

《诗经》里的作品多方面地描写了现实生活,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表现了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感受,它们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其中有许多诗密切地联系着政治,针砭了社会。有些关于下层的反剥削、反压迫的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中更本质的现象。这种现实主义精神被后人所重视并产生了巨大影响。

三、重点字词

1.通假字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爱”通“薆”,隐藏,遮掩。“见”通“现”,出现。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说”通“悦”,喜爱。“女”通“汝”,你。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归”通“馈”,赠送。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匪”通“非”。“女”通“汝”,指荑草。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匪”通“非”,不是。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通“吁”。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说”通“脱”。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泮”通“畔”,边岸。

2.词类活用

(1)数词用作动词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二三”反复无常,感情不专一。

(2)虚词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其”助词,作形容词的词尾,没有实义。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有”助词,作形容词的词头,没有实义。

言归于好

“言”助词作动词词头,没有实义。

3.成语积累

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奋辛劳。

信誓旦旦:指誓言诚恳可信。

[教材优化全析]

一、文脉梳理

静女

第一章,期盼约会:俟于城隅不见人。(青年之急)

第二章,爱人赠物:贻我彤管思情人。(青年之恋)

第三章,再写赠物:爱屋及乌重归荑。(青年之诚)

《静女》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语言简练,构思灵巧。全诗以男子的口吻,生动地描绘出男女幽会时有趣的场面。感情真挚,活泼风趣。

《氓》是一首叙事诗。叙事诗有故事情节,在叙事中有抒情、议论。作者用第一人称“我”来叙事,采用回忆追述和对比的手法。全诗分六章,每章十句。

二、内容详解

静女

第一章,写姑娘约“我”在城上角楼相见,却一直不出现。急得“我”抓耳挠腮,不断徘徊。

第二章,写姑娘送给男青年一根红色的茅草,男青年大喜过望。

这又是一个动人的细节。送给恋人一根草姑娘还是那么爱开玩笑!笑靥如花,青洋溢。而小伙子呢,如获至宝,他对姑娘多么痴情!

第三章,写男青年对茅草爱若至宝,因为其中蕴含姑娘相赠的情意——“美人之贻”。

小伙子反复端详这一根草,越看越爱。因为他觉得,这根草包含了姑娘的柔情蜜意!这是一种典型的爱屋及乌的心理。它生动地传达出热恋中人特有的欣喜与幸福。

第一章,写女子对定情的回忆。

第二章,写女子对成婚的回忆。

第三章,写女子总结悲惨的教训,表现内心的悲痛,也用以告诫后人。

第四章,写女子回忆被弃的过程。

第五章,写女子回忆婚后的辛劳和所受的虐待。

第六章,写女子被弃后的决绝和刚强。

三、技巧鉴赏

1.《诗经》中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氓》中第三、四章用了兴的手法。第三章,前四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桑叶鲜嫩,告诫斑鸠不要贪吃桑葚。这与后面六句劝说“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形成对照,诗意是相连的。第四

章,前两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叶由嫩绿变为枯黄,这与士“信誓旦旦”变为“士贰其行”相对照,含有隐喻。第三、四章起兴的诗句,用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由起兴的诗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激发读者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有人认为,用桑叶嫩绿而枯黄来比喻恋爱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这种兴兼有比的特点,更富有艺术魅力。

2.《氓》中完美的形象塑造

《氓》中女主人公恋爱时热情、温柔,对美好生活充满了憧憬和渴望,并敢于追求婚姻自由;同时也体现了男子的忠厚老实。结婚后,经过婚姻生活的考验,女子更是勤劳,任劳任怨;而男子则好逸恶劳,不念旧情。婚变后,女子一反常态,决然分手,表现了自己的坚强和勇敢,也更显示了男子的背信弃义、见异思迁、喜新厌旧的本性。故事完整,两个人物形象塑造得丰满而完美。

四、疑难探究

疑难问题:为什么《诗经》中多为四言诗?

探究思路:四言诗是《诗经》中主要诗歌形式,盛行于西周。《诗经》所录305篇,其形式基本上是整齐的四言,节奏为每句二拍,是在原始歌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适应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语言发展情况。参考答案:四言诗:诗体。“四言”指四字组成的诗句。四言诗指通首都是或基本是四字句写成的诗歌。在上古歌谣及《周易》韵语中,已有所见,到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虽杂有三、五、七、八、九言之句,而基本上是四言体。所以四言体盛行于西周。战国时期,除楚辞外,其他诗体出现不多。《诗经》所录305篇,其形式基本上是整齐的四言体,节奏为每句二拍,这显然是在原始歌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适应了当时社会和语言发展的状况。西汉时期四言诗不少,如《易林》一书,虽为繇辞,但富有诗意。明代杨慎大加称誉,叹为“古雅玄妙”。西汉一朝虽也有五言体兴起于民间歌谣,但文士之作,大体还是用四言体。韦孟的《讽谏诗》可为代表。刘勰曾誉之为“继轨周人”之作。

[课后习题研讨]

一、点拨提示:诗句的理解要联系整首诗去分析。

要抓住诗歌的意象,挖掘它在特定环境中的含义,也就是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它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