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人为原因及应对措施
地质灾害防治及地质环境的利用
地质灾害防治及地质环境的利用地质灾害防治及地质环境的利用地质灾害是指由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质等方面自然因素造成的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遭受的损失,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大威胁。
地质灾害防治是制定和实施合理的科学技术措施,以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促进经济发展为目的。
同时,地质环境是指由地球内部和外部力量共同作用而形成和反映地球表面地砂石、水文条件、矿产资源及自然生态环境等综合地质条件。
因此,掌握地质环境的变化和利用,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
一、地质灾害的种类和成因地质灾害种类多样,包括地震、泥石流、滑坡、崩塌、地面塌陷、斜坡等等。
这些灾害的成因,一般分为地质原因和人为原因两种。
地质原因主要来自于自然界的地质作用,如构造运动的影响、地下水位的变化、岩层的不稳定性等。
而人为原因则包括人类活动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如开发建设、矿山采掘、农业活动、工业污染等。
二、地质灾害防治的措施针对不同的地质灾害类型,需要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比如对于地震,需要加强建筑抗震性,改善城市规划和建设;对于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需要实施生态滚动措施,增强地质灾害预警与监测体系等等。
同时,人类活动的控制和管理也非常重要,需要加强对于矿业、建设、农业等领域的规划和管理,以减少人类活动对于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
三、地质环境的利用地质环境的利用可以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产生非常重要的帮助。
比如可以开采矿产资源,利用地下水源,利用地形地貌来开展旅游业等等。
但是在利用地质环境的过程中,同样需要注意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不得对于地球环境造成过大的影响。
四、结论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的利用是非常重要的领域,涉及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需要通过不断的研究和改进来提高防治措施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同时也需要加强地质环境的利用管理,以实现人类和自然界的和谐共处。
工程施工引发地质灾害
工程施工引发地质灾害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如雨后春笋般展开,各类工程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环境问题。
其中,工程施工引发的地质灾害问题日益凸显,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
本文将从工程施工引发地质灾害的类型、原因及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工程施工引发的地质灾害类型1. 滑坡:指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坡面发生整体或局部破坏,向下滑动的现象。
滑坡常常导致道路阻断、农田损毁、房屋倒塌等严重后果。
2. 崩塌:指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发生破坏,并沿坡面滚动、翻落的现象。
崩塌多发生在山区、陡坡等地,对下方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严重威胁。
3. 地面塌陷:指地层在地下开采、隧道施工等人为因素作用下,失去支撑而发生下沉、塌陷的现象。
地面塌陷会导致房屋、道路损坏,甚至引发水资源的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4. 泥石流:指在山区沟谷中,由于大量雨水、融雪等水源涌入,使沟谷内泥沙、石块等物质迅速汇集,形成具有强大冲击力的流动体。
泥石流具有突发性、破坏力强等特点,对下游建筑物、道路等造成严重损害。
二、工程施工引发地质灾害的原因1. 地质条件复杂:我国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地质条件破碎,地层结构不稳定,易于发生地质灾害。
2. 工程设计不合理:在工程设计阶段,对地质条件认识不足,设计方案不合理,导致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或投入使用后,面临地质灾害的隐患。
3. 施工方法不当:施工过程中,采用不合理的施工方法,如过度开挖、爆破等,导致地质环境恶化,诱发地质灾害。
4. 环境保护意识不足: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忽视环境保护,乱挖乱填,破坏植被,加剧了地质灾害的发生。
三、工程施工引发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1. 加强地质勘察:在工程前期,要对地质条件进行全面、详细的勘察,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准确、可靠的地质资料。
2. 优化工程设计:根据地质勘察结果,合理设计工程方案,充分考虑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确保工程安全。
地质灾害有哪些有效防治措施又有哪些
地质灾害有哪些有效防治措施又有哪些地质灾害防治是指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现象,我们应该做好地质灾害防范措施。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地质灾害及防治措施,欢迎阅读。
地质灾害及防治措施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人工切坡等因素的影响,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滑坡的诱因:(1)地震;(2)降雨和融雪;(3)地表水的冲刷、浸泡;(4)河流等地表水体对斜坡坡脚的不断冲刷;(5)开挖坡脚;(6)蓄水排水;(7)堆填加载;(8)劈山放炮,乱砍、乱伐。
滑坡发生的规律:下列地带是滑坡的易发和多发地区(1)江、河、湖(水库)、沟的岸坡地带,地形高差大的峡谷地区、山区铁路、公路、工程建筑物的边坡等。
(2)地质构造带之中,如断裂带、地震带等。
(3)易滑(坡)岩、土分布区。
(4)暴雨多发区及异常的强降雨区。
滑坡防治措施:滑坡的防治要贯彻“及早发现,预防为主;查明情况,综合治理;力求根治,不留后患”的原则结合边坡失稳的因素和滑坡形成的内外部条件,治理滑坡可以从以下两个大的方面着手:1、消除和减轻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危害滑坡的发生常和水的作用有密切的关系,水的作用,往往是引起滑坡的主要因素,因此,消除和减轻水对边坡的危害尤其重要,其目的是:降低孔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防止岩土体的软化及溶蚀分解,消除或减小水的冲刷和浪击作用。
具体做法有:防止外围地表水进入滑坡区,可在滑坡边界修截水沟;在滑坡区内,可在坡面修筑排水沟。
在覆盖层上可用浆砌片石或人造植被铺盖,防止地表水下渗。
对于岩质边坡还可用喷混凝土护面或挂钢筋网喷混凝土。
排除地下水的措施很多,应根据边坡的地质结构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加以选择。
常用的方法有:(1)、水平钻孔疏干;(2)、垂直孔排水;(3)、竖井抽水;(4)、隧洞疏干;(5)、支撑盲沟。
2、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通过一定的工程技术措施,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提高其抗滑力,减小滑动力。
山洪地质灾害成因分析及对策
二、 防范 山洪 灾 害 的 对 策
1 . 建立起思想保障的完整体系 1 . 1 针对 山洪 灾害发 生 ,建立起 完善的法律制度和 条例 , 可 以有效对人 类的活动进行约束 , 避免 因为人为原 因 , 导 致山洪灾 害的频率增加 。 对人类活动规范 , 保障人民生命生命财产免受 山
洪灾害威胁 。
部分 , 并 由专业人 员管 理 , 对 当下 所获取 的数据 进行分析 , 从 而 判断山洪灾害是 否发生 。 例如 , 某县为 山洪地 质灾害 的多发地区 , 多年来 , 所造成 的 损失不可估量 ,十年 中的死亡人数达到数千人 , 可见 其灾害性 强。相关政府部 门组织了相应的监控设备 , 并组织消除山洪灾害 的安全隐患。最近一次山洪 灾害发生之前 , 由于监控数据提前显 示出预警信号 , 相关部 门对人 员、 财产 进行转移 , 达到无人员死 亡率 , 财产 损失也为历史最低。 三、 结 语 山洪地质 灾害 的危 险性极大 , 但 是其成 因复 杂 , 条件简单 , 监控点较多 , 在此基础上 , 预防灾害发生才是关键 。实施对策是
实施预 防方案 , 并对预 防方案进行宣传 , 积极 引导民众 定期进行 培训 , 将安全防御工作真正实施到位。 2 . 2 对 山洪易发 区 , 建立起 专业的监测 团队 , 并对易发 点的 危险警示工作实施到位 。例如宣传标语 、 河流警戒线 , 并 将安全 流量公布于公示墙 , 以此来实施对山洪灾害的危 害避免 。 一旦有 危害警 示发 出 , 立 即组织撤离 , 转移财产 , 确保将生命财 产的损
真正加入到防治工作之 中, 政府可 以减少在防治工作 上的投 入。
一
次山洪爆发之时 , 由一位老农 民发现异常 , 及 时上报给 相关部
地质灾害安全应急预案范文(3篇)
地质灾害安全应急预案范文(3篇)地质灾害安全应急预案范文(精选3篇)地质灾害安全应急预案范文篇1第一部分应急预案一、总则(一)本预案所称地质灾害是因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发生在企业区域范围内的,危害企业职工生命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二)本预案编制的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集中领导、统一指挥、结构完整、功能全面、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防灾应急体系为目标,全面提升__企业的地质灾害应急管理水平和综合能力,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三)本预案编制目的:确保__企业区域内不出现因地质灾害死亡事件,提高对地质灾害突发事件应急快速反应和处置能力,减轻灾害损失,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四)编制原则:按照安全第一、全体动员、全力抢险、减少损失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矿部主导、部门管理、专业处置与全员动员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团结协作和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的原则,实行企业一把手负责制,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
(五)编制依据:依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六)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自然(降雨、地震等)、人为(边坡开挖;不合理的工棚、宿舍、矿渣堆放等)因素,在企业区域范围内发生的地质灾害及其次生灾害。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一)组织机构:1、为保证应急工作迅速反应、协调有序,企业成立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指挥部设在企业行政办公室。
总指挥:副总指挥:、成员:。
2、为保证抢险救援工作的正常进行,企业成立应急抢险队。
队长:副队长:、队员:。
(二)职责:1、总指挥(法人):组织制订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预案;是处理灾害事故的全权指挥者,在上级主管部门、企业第一副总和应急抢险队长的协助下,制定营救人员和处理地质灾害的作战方案。
2、第一副总指挥(第一副总):是企业法人处理地质灾害的第一助手。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难点及措施建议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难点及措施建议一、基本情况X县位于XX省东南部,境内地质构造复杂,是全市乃至全省地质灾害高发、易发区。
全县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125处,其中泥石流159条、滑坡214处、崩塌56处,威胁25489户125489人,威胁财产25146万元。
二、存在的工作难点由于我县地质灾害隐蔽性、突发性和破坏性强,且数量多、分布广、密度高、险情重、危害大、治理难等特点,加之隐患点多,技术力量薄弱,资金困难,天气变化异常,地质灾害防范工作量大面宽,任务重。
导致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
一是地质灾害点点多面广。
X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山高坡徒,地质灾害点多,分布面广。
地质灾害种类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下陷等种类。
地质灾害隐患点,点散而广,防治工作难度大。
地质灾害隐患点一般分布在村庄、田间地头附近、公路边坡地段。
因此,一旦出现险情危害性大,损失严重。
二是防范意识淡薄。
X县出现的一般是小滑坡和小崩塌,影响少量农户房屋安全。
因此,有些干部群众思想上存在侥幸心理,始终认为不会发生大的地质灾害,不重视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
缺少防范于未然的理念,群众对出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只寄希望于政府的投入和清理,普遍存在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不强。
三是人为因素多。
X县山区山高坡徒,悬崖极易产生崩塌地质灾害。
泥土坡容易产生滑坡地质灾害。
夏季暴雨时,山谷地段容易产生泥石流地质灾害。
山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很小,山体剖面多,有的剖面高度达30多米,山体剖面多而高。
破坏了山体本身的平衡,人为因素导致极易产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
村庄周边的山坡基本上都开发成旱地,由于人类长年累月翻土耕种,破坏了山体表面的整体连接性。
强降雨天气容易产生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四是监测预警设备多数安装在野外,管护困难,个别监测预警设备时常出现误报的现象。
五是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短缺,由于我县隐患点多,县财政困难,申报中央和省级专项资金有一定的程序和难度,致使一些急需要进行工程治理的隐患点不能及时进行工程治理。
地质灾害的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
T E C H N O L O G YA N DMA R K E T
0 1 5
地质灾害的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
李光耀
( 成都兴蜀勘察基础工程公司,四川 成都 6 1 0 0 0 0 )
摘 要: 我国幅员辽阔, 地质结构比较复杂。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资源的开发和人工活动等, 对地质灾害发生频率有一 定影响。地质灾害的形成有多方面因素, 分析地质灾害的影响因素, 加强其有效防治, 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有其必 要性。 关键词:地质灾害; 影响因素; 防治措施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6- 8 5 5 4 . 2 0 1 5 . 1 0 . 1 2 9 地质灾害的影响因素 1 1 自然因素 特殊的地质构造和地理环境, 是地质灾害的主要成因。地 形地貌的影响以及水文气候的特点和地质环境的特点等都会 对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发生起到促进作用。 ① 地形地貌。某 些山区河谷间差异较大, 地势陡峭、 地壳不稳定等, 容易诱发地 质灾害。②水文气候。某些地区降雨量充沛, 夏季多暴雨, 洪 涝灾害频发, 冬季阴雨绵绵。③地质环境。某些山区呈断裂发 育, 多褶皱, 岩体破裂, 已经呈现出多种裂隙。但就这种地质条 件而言, 一旦存在外界条件刺激, 很容易造成自然灾害的发生。 从而造成多种自然灾害的隐 ④山区地震。随着地震的发生, 患, 且发生较为频繁, 若再加上外界因素的影响, 地质较为脆弱 的地区也就成了灾害多发地, 而这些地区也是应做好防范措施 的重点区域。 1 2 人为因素 对于地质灾害而言, 多数灾害的发生都与人为因素有关。 滥砍滥伐、 矿产资源不合理开发等因素是导致自然灾害发生的 主要原因。大面积森林的破坏, 不限制地向自然界索取资源, 将会使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影响, 尤其是矿山的过度开采, 不仅 会使植被遭到破坏, 而且将产生的矿渣与废土倒进河流中, 直 接造成河道淤积。如果气候发生变化, 会导致河水流量猛增, 发生泥石流自然灾害。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2 1 地质灾害监测 1 ) 建立监测预警信息共享平台。我国现已建设全国范围 内的气象、 水利部门联合的监测预警信息共享平台, 因此, 各个 地区在针对自身具体情况进行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时候, 要注 意做好彼此之间的衔接工作。尤其是在容易发生滑坡、 泥石流 以及山洪的人口密集城镇、 高山峡谷带, 要对气象、 水文以及地 质灾害等加强专业的设备监测, 尽可能地将这些地区的监测盲 区消除。 2 ) 积极采用科学技术。对岩土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地质灾 害防治要能将“ 感” “ 传” “ 知” “ 用” 这几个层面做到准确地掌 握, 其中“ 感” 是对监测数据进行采集, 通过移动终端对所采集 的信息加以传递, 通过卫星传回监测的数据, 再对这些数据加 以处理分析并建立模型, 对地质灾害的状态以及发展趋势加以 判断。最后采取辅助性的决策, 提出对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以及 搬迁转移等措施提出。 2 2 地质灾害预防 1 ) 建立健全防控机制。对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防治要从 多方面进行考虑分析, 采取多样化的防治措施, 由于地质灾害 的发生需要一定的条件才能促进形成, 所以, 为能够将岩土工 程地质灾害得到有效防治, 要从源头上进行消除。 2 ) 做好防治工程设计。结合实际岩土工程所受的灾害情 况进行防治途径的确定, 然后再按照灾害的发生程度以及对防 治目标的确定等对防治实际强度和工作量进行详细的制定, 例 如采取支挡、 排水以及加固等方面的措施进行实施。 3 ) 工程防治措施。工程防治措施是防治地质灾害的重要 组成部分, 工程防治措施的适用条件及方式: 大多数房后切坡 造成的小型土质滑坡, 选用滑坡后缘地表排水、 前缘支挡或削 方减载护坡等工程措施较为适应; 对于中型以上滑坡, 应根据 工程地质勘察资料选择工程防治措施。 4 ) 生物防治措施。主要是通过植树造林以及草坡护理等 方式实施防治, 这在环境保护以及防治的时间上都有着较好的 效果呈现。还可用地质灾害的避让措施, 岩土工程施工过程中 通过避让措施能够对地质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 2 3 对地质灾害展开积极治理 恢复矿山地质环境, 做好山洪灾害的防治, 做好水土保持 工作, 加强对中小河流进行治理, 加固病险水库, 做好容易发生 灾害地区的生态环境治理, 这些工作都与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 息息相关。现阶段, 我国已对上述灾害的治理有了相对应的规 划, 下一步是做好彼此之间的衔接工作。 2 4 加强应急救援工作 ①加强我国地质灾害的应急能力。在地质灾害应急救援 工作中, 要将公安消防、 武警官兵以及解放军的力量充分运用 到地质灾害的救援中去, 同时要加强对交通、 通信以及专业设 备的配备, 定期组织进行应急演练, 以便加强地质灾害的应急 处置能力。②加强基层防范地质灾害的能力。提高乡村地质 灾害的应对能力, 在汛期的时候, 要加强监察检查, 同时安排专 人对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监察巡视。除此之外, 对受地质 灾害威胁的群众, 至少每年在汛期之前组织一次应急避险的 演练。 结语 结合我国地质灾害多这一特点, 在地质灾害防治过程中要 能够考虑多方面的原因, 对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及时地进行监 测和防治。具体说来, 在实际工作中, 要通过当前的一些先进 技术的应用, 加强地质灾害监测, 采取多种地质灾害预防措施, 并对地质灾害展开积极治理, 及时加强应急救援工作, 以切实 提高地质灾害防治水平。 参考文献: [ 1 ] 邱跃芝.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成因及防治[ J ] . 中国新技术 新产品, 2 0 1 4 ( 7 ) . [ 2 ] 贾志宏. 试论岩土工程地质 灾 害 防 治技 术及 预 防 措施 [ J ] . 科技风, 2 0 1 3 ( 1 3 ) . [ 3 ] 化建新, 张苏民, 黄润秋, 等. 城市环境与地质问题研究现 状与发展[ J ] . 工程地质学报, 2 0 0 6 ( 6 ) .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引言概述: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壳运动、地质构造活动或自然力量的作用,导致地表或地下发生破坏性事件的现象。
地质灾害的发生常常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制定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十分重要。
本文将从地质灾害的定义、预警机制、应急响应、救援措施和预防措施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内容。
一、地质灾害的定义1.1 定义:地质灾害是指由地壳运动、地质构造活动或自然力量的作用,导致地表或地下发生破坏性事件的现象。
1.2 类型:地质灾害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岩溶塌陷等多种类型。
1.3 影响:地质灾害造成的影响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交通中断、环境破坏等。
二、地质灾害的预警机制2.1 监测系统: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包括地震监测、地质构造监测、地下水位监测等。
2.2 预警系统:利用监测数据,建立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2.3 预警措施:在接到预警信息后,采取相应的预警措施,包括疏散人员、关闭交通、停止工程等。
三、地质灾害的应急响应3.1 应急组织:建立地质灾害应急组织,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和任务。
3.2 应急预案:制定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包括预警信息发布、疏散路线、救援措施等。
3.3 应急演练:定期进行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提高组织和人员的应急响应能力。
四、地质灾害的救援措施4.1 人员搜救:迅速组织救援队伍,进行人员搜救和救助工作。
4.2 物资调配:调配救援物资,包括食品、饮水、医疗器械等,满足受灾人员的基本需求。
4.3 伤员救治:建立临时医疗点,对伤员进行紧急救治和转运。
五、地质灾害的预防措施5.1 风险评估:对潜在地质灾害的风险进行评估和监测,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5.2 工程设计:在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工程设计时,采取相应的防灾措施,如加固措施、减灾设施等。
5.3 宣传教育:加强地质灾害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应急能力。
结论: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是防范和应对地质灾害的重要手段,通过建立预警机制、完善应急响应、采取救援措施和预防措施,能够有效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关于山体滑坡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其综合治理建议
关于山体滑坡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其综合治理建议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建筑工程事业进一步向前推进。
尤其是我国西北、西南等偏远山区,这些地方在经济作业时,引起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几率较大,巨大的自然破坏,其形成的原因主要分为:自然和人为两种方式,山体滑坡地质灾害的发生带来了具大不良后果,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时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命财产和安全。
本文针对山体滑坡地质灾害的成因及现状提出综合治理对策,并展开论述。
关键词:山体滑坡灾害成因治理对策由于我国地大物博,特殊的地理环境条件等原因,造就了多样复杂的自然地理地貌,既有山川又有河流,既有平原又有沙丘。
一旦地质灾难发生后,产生的直接后果便是人员的大量伤亡,以及经济财产的巨大损失。
对偏远山区造成的影响,严重时甚至造成河水断流现象出现,对于山脚下农民而言,对农作物产生巨大破坏影响,将造成大量的粮食被浪费掉,以及对大自然森林资源的破坏等等,这将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巨大的不利影响。
1.山体滑坡地质灾害的成因1.特殊的地质地貌首先在地质内部构造方面,一般情况下,一方面,山体斜坡或岩石受到风吹的影响,外部裸露的岩石更加容易遭到风化,更加易碎,同时再加上内部的多层分离现象出现,极易发生山体滑坡。
另一方面,在遭受到长时间的雨水冲刷,在强大的冲击力下,内部岩石构造发生变化,也容易出现断层现象,易发生山体滑坡,而根据本身山体陡坡度,越陡越容易出现山体滑坡现象。
其次,在地层岩性方面,因地质构造及其内部结构岩石的易碎程度,也容易造成山体滑坡现象。
(二)受降水量的影响尤其和是山区,受特殊地貌条件限制,下雨的概率和雨水的频发程度,相比其他地区更大。
如果某一地区降水量较大,那么本地区的岩石容易渗入更多的雨水。
而在长时间受到雨水的侵蚀情况下,可能会使岩石内部结构不稳定,内部岩石发生多层次断裂情况。
进而使山体滑坡现象出现。
(三)人为因素的影响人为因素也是容易引起山体滑坡的一个重要原因,比如在基础设施的建设过程中,挖隧道开山洞等操作作业时,容易导致岩石内部结构的不稳定,或者人们在修建房屋时,需要开槽水渠等作业工作中,工作人员在山脚下进行开采挖掘这些作业,都会对山体下方造成损害,下方掏空或者出现悬空现象,造成山体滑坡现象出现。
地质灾害的影响因素及防治
地质灾害的影响因素及防治1地质灾害的影响因素1.1自然因素特别的地质构造和地理环境,是地质灾害的主要成因。
地形地貌的影响以及水文气候的特点和地质环境的特点等都会对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发生起到促动作用。
①地形地貌。
某些山区河谷间差异较大,地势陡峭、地壳不稳定等,容易诱发地质灾害。
②水文气候。
某些地区降雨量充沛,夏季多暴雨,洪涝灾害频发,冬季阴雨绵绵。
③地质环境。
某些山区呈断裂发育,多褶皱,岩体破裂,已经表现出多种裂隙。
但就这种地质条件来说,一旦存有外界条件刺激,很容易造成自然灾害的发生。
④山区地震。
随着地震的发生,从而造成多种自然灾害的隐患,且发生较为频繁,若再加上外界因素的影响,地质较为脆弱的地区也就成了灾害多发地,而这些地区也是应做好防范措施的重点区域。
1.2人为因素对于地质灾害来说,多数灾害的发生都与人为因素相关。
滥砍滥伐、矿产资源不合理开发等因素是导致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大面积森林的破坏,不限制地向自然界索取资源,将会使生态环境受到严峻影响,尤其是矿山的过度开采,不但会使植被遭到破坏,而且将产生的矿渣与废土倒进河流中,直接造成河道淤积。
如果气候发生变化,会导致河水流量猛增,发生泥石流自然灾害。
2地质灾害防治措施2.1地质灾害监测1)建立监测预警信息共享平台。
我国现已建设全国范围内的气象、水利部门联合的监测预警信息共享平台,所以,各个地区在针对自身具体情况实行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时候,要注意做好彼此之间的衔接工作。
尤其是在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以及山洪的人口密集城镇、高山峡谷带,要对气象、水文以及地质灾害等增强专业的设备监测,尽可能地将这些地区的监测盲区消除。
2)积极采纳科学技术。
对岩土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地质灾害防治要能将“感”“传”“知”“用”这几个层面做到准确地掌握,其中“感”是对监测数据实行采集,通过移动终端对所采集的信息加以传递,通过卫星传回监测的数据,再对这些数据加以处理分析并建立模型,对地质灾害的状态以及进展趋势加以推断。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指挥
一、前言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人为因素影响下,由于地质作用造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危害。
为有效应对地质灾害,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指挥方案。
二、指导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决策部署,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施策,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组织机构1. 成立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指挥部,负责本地区地质灾害应急工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
2.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应急工作的组织协调、信息收集、资料整理等工作。
3. 指挥部成员由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包括:(1)应急管理部门:负责应急工作的全面协调和指挥。
(2)自然资源部门:负责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调查评估、应急处置等工作。
(3)气象部门:负责提供气象信息,为地质灾害预警提供依据。
(4)水利部门:负责水库、堤防等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防止因水利工程失事引发的地质灾害。
(5)交通运输部门:负责道路、桥梁等交通设施的安全保障,确保应急救援通道畅通。
(6)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负责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和建筑物安全监管。
四、应急响应1. Ⅰ级响应:发生特别重大地质灾害,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时,启动Ⅰ级响应。
2. Ⅱ级响应:发生重大地质灾害,可能造成较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时,启动Ⅱ级响应。
3. Ⅲ级响应:发生较大地质灾害,可能造成一定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时,启动Ⅲ级响应。
4. Ⅳ级响应:发生一般地质灾害,可能造成一定财产损失时,启动Ⅳ级响应。
五、应急措施1. 监测预警: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做好人员疏散和转移工作。
2. 应急救援:组织救援队伍,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确保受灾群众生命安全。
3. 人员疏散: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疏散受灾群众,确保人员安全。
4. 损失评估:对受灾区域进行损失评估,为灾后重建提供依据。
5. 灾后重建:按照国家政策,制定灾后重建规划,尽快恢复受灾地区生产生活秩序。
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方案及措施
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方案及措施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引发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现象,如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这些灾害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强、难以预测等特点,给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应对地质灾害,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减少灾害损失,制定科学合理的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方案及措施至关重要。
一、地质灾害应急处置的基本原则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在地质灾害应急处置过程中,始终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加强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和预防工作,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提高应急处置的主动性和有效性。
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职责,形成协同作战、高效有序的应急处置工作机制。
4、快速反应,科学处置建立健全快速响应机制,一旦发生地质灾害,能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力量开展抢险救援工作。
同时,依靠科学技术,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进行处置,提高应急处置的科学性和专业性。
二、地质灾害应急处置的组织机构及职责1、应急指挥机构成立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负责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本地区的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
指挥部通常由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总指挥,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2、各部门职责(1)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调查评估和防治工作,提供地质灾害相关信息和技术支持。
(2)民政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受灾群众的转移安置和生活救助工作,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
(3)交通运输部门:负责保障抢险救援道路的畅通,组织抢修受损的交通设施。
(4)水利部门:负责水情监测和水利工程的抢险修复工作,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5)卫生部门:负责组织医疗救援队伍,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治和卫生防疫工作。
(6)公安部门:负责维护灾区的社会治安秩序,保障抢险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关于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成因与防治研究
关于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成因与防治研究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是指在地质构造条件下,地质环境变化导致的地质灾害,包括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这类地质灾害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对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成因及防治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活动导致构造变形、地震等现象,进而引发地质灾害,如山体滑坡、地裂缝等;2.地质环境变化:包括气候变化、地下水位变化等因素,使地质环境发生改变,引发地质灾害;3.人为因素:开采、开发、排水、填埋等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也可能诱发地质灾害;4.土地利用:土地利用不合理、不科学,导致土地过度开垦、过度利用等,也容易诱发地质灾害。
针对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以减少其对人类社会的破坏。
防治研究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质灾害预测预警:通过对地质环境、地质构造、气象等因素的监测分析,提前发现和预测地质灾害的发生,为防治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2.防治工程措施:包括山体加固、深层钻孔、排泄少量地表水等措施,以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和扩大。
3.地质环境保护:保护植被、保护地下水资源、限制土地开垦等措施,以保护地质环境,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4.社会管理:加强对地质环境的管理和监管,规范土地利用、开发行为,提高地质灾害防治的全面性和持续性。
总之,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成因及防治研究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地质环境、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因素,通过科学的手段和有效的措施,避免地质灾害对人类社会造成的损失。
只有不断提升地质环境保护意识,加强预防和应对措施,才能有效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危害和风险。
施工中常见的地质灾害及应对措施
地质灾害的分类
根据形成原因和表现形式 ,地质灾害可分为自然地 质灾害和人为地质灾害两 大类。
地质灾害的分类
自然地质灾害
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质环境变化 ,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人为地质灾害
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地质环境变化 ,如采矿塌陷、地面沉降等。
地质灾害的影响
人员伤亡
地质灾害可能导致大量人 员伤亡,给社会带来巨大 损失。
地面塌陷
总结词
地面塌陷是指地面在短时间内迅速下沉的现象。
详细描述
地面塌陷通常是由于地下水位下降、地下采矿、地下工程等人为因素或地质构造 变化引起的。地面塌陷可能导致建筑物倒塌、道路断裂、地下管线破裂等严重后 果。
泥石流
总结词
泥石流是指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 或沟谷流动,鼓励科研 机构和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研究。
2
深入开展地质灾害成因和规律的研究,为制定更 加科学合理的应对策略提供理论支持。
3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先进的地质灾害 防治技术和经验,提高我国地质灾害防治的整体 水平。
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能力
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力度,提高公 众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财产损失
地质灾害可能导致房屋、 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损 毁,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环境破坏
地质灾害可能破坏自然环 境,影响生态平衡,对人 类生存和发展造成长期影 响。
02
常见的地质灾害
山体滑坡
总结词
山体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土在重力作用下失去稳定性,向下滑动的现象。
详细描述
山体滑坡通常发生在雨季或地震后,由于雨水渗透、地震震动等因素导致斜坡 上的岩土松动,形成滑坡。山体滑坡可能导致建筑物损坏、道路阻塞、人员伤 亡等严重后果。
地质灾害防治的问题及对策
地质灾害防治的问题及对策摘要:近年来,人为诱发地质灾害的问题十分突出。
本文笔者对地质环境条件分析,综合出各种致灾因素,并提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可供参考。
关键词:地质灾害;问题;对策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我市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地质灾害隐患点多面广,地质灾害频繁发生。
特别在山区,旧的地质灾害隐患尚未消除,新的隐患点又不断产生,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仍受到严重威胁,形势十分严峻。
我市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和泥石流等。
据相关统计,2010 年全市共发生地质灾害2033起,造成12人死亡,3 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654.33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发生地质灾害数量、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分别增加了152.1% 、131.6% 和162.6%。
我省各级党委和政府十分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省、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治措施,加强对地质灾害为重点防治监督管理,使我市防治地质灾害而开展的调查、评价、监测、预报和治理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
近年来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较大成绩,但总体上来讲,很多工程勘查精度较粗,防治率低,已满足不了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再加上地质灾害的难以预测性和突变性,使得我市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依然面临着十分严峻的考验。
目前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1.地质灾害隐患点多、分布广且危害较大根据目前已掌握的情况,全市有地质灾害隐患点11825多处,危及近11.4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其中威胁100 人以上的地质灾害隐患点52处威胁12046人,潜在经济损失5442.5万元。
2.基础调查工作滞后我市在我国属地质灾害多发的地级市之一,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停留在1:10万调查的基础上,地质灾害隐患点数、分布状况和危害程度变化情况尚不够清楚。
3.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呈上升趋势人为的工程活动,如矿山地下开采、矿山地面工程设施建设、依山建房、开山修路、修建水库、地下水过量取用等已经成为引发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
如何预防与应对地质灾害
如何预防与应对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是由自然地质因素引起的灾害事件,包括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
为了保护人们的安全和财产,必须采取措施来预防和应对地质灾害。
下面将对预防与应对地质灾害的几个关键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加强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地质灾害的发生往往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见性,因此加强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工作是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的重要手段。
首先,各级地质监测部门要加强对地质灾害敏感区域的监测,及时发现地质隐患,提前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其次,发展现代化的地质灾害监测技术,如地震监测、遥感监测等,提高监测预警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二、合理规划与建设在城镇和农村的规划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地质灾害风险,合理规划土地利用,避免在高风险地区设置居民区、工厂、道路等重要设施。
同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合理开发利用山岳区域、河流沿岸等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减少人为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
三、加强教育与宣传地质灾害的预防和应对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因此加强地质灾害教育与宣传至关重要。
首先,要加强学校地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地质灾害意识和科学素养,提高他们的自防能力。
其次,要利用媒体、互联网等渠道,加大对地质灾害的宣传力度,增强公众的防灾意识和应对能力。
四、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地质灾害的发生时,及时、高效的救援行动是保护生命的关键。
因此,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是必要的。
各级政府要制定科学的救援预案,组织专业队伍进行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救援的水平。
同时,加强与国际间的合作,学习其他国家的应急救援经验,共同应对地质灾害的挑战。
总之,地质灾害的预防和应对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通过加强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合理规划与建设、加强教育与宣传以及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可以有效地减轻地质灾害对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威胁,实现地质灾害防控和人民生命安全的有效保护。
地质灾害的成因与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的成因与防治措施地质灾害是指在地壳运动和人类活动过程中,因地质条件和人为因素而引起的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威胁。
地质灾害不仅对人类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了破坏。
本文将探讨地质灾害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的成因可以归纳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气候和地质材料等,而人为因素主要是由于人类的开发和利用活动所致。
首先,自然因素是地质灾害的主要成因之一。
地质构造是地质灾害发生的基础,特别是地震、地面塌陷和火山喷发等。
例如,地震是由地壳板块运动引起的,当地壳板块发生断裂和滑动时,就会产生地震。
地震不仅会导致房屋的倒塌,还会引发土地滑坡和山体滑坡等灾害。
此外,地形地貌也是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
例如,陡峭的山体更容易发生滑坡和崩塌,而河流流经的地区更容易发生洪水和泥石流。
其次,气候是地质灾害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气候变化会导致降水量和温度的变化,进而影响地质灾害的发生。
例如,高强度的降水可能导致山体滑坡和泥石流。
此外,气候变暖还可能导致冰川融化和冰山崩塌,进而引发洪水和海啸等灾害。
此外,地质材料也是地质灾害的成因之一。
地层中的岩石、土壤和沉积物的性质和性质会影响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发展。
例如,黏土质地的土壤更容易发生滑坡,而砂质土壤则更容易发生流失和沉积。
除了自然因素,人为因素也是地质灾害的重要成因。
人类的开发和利用活动往往会破坏环境和生态系统,从而诱发或加剧地质灾害。
例如,过度的土地开垦和采矿活动可能导致地表塌陷和地下水位下降。
此外,不合理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也可能增加地质灾害的风险。
例如,在河道旁边建设大型建筑物可能导致洪水的扩散和泥石流的形成。
针对地质灾害的成因,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首先,加强监测和预警体系的建设是预防地质灾害的关键。
通过地质灾害监测设备的布置和数据的收集,可以及时发现地质灾害的预兆,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轻灾害的影响。
地质灾害应急处理措施
地质灾害应急处理措施
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因素或人类活动导致的地质构造变化而给人民生产生活带来危害的现象。
地质灾害的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因此及时有效地采取应急处理措施对减轻灾害损失至关重要。
1. 预防准备
在地质灾害易发地区,应建立完善的监测预警系统,定期进行巡视和监控,及时发现灾害隐患。
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各项责任人员和工作流程,提前做好应急资料、物资、装备的准备工作。
2. 应急响应
一旦发生地质灾害,应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
组织相关部门、地方政府及社会力量开展救援工作,确保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优先保障弱势群体的安全,及时疏散受灾人员,并提供必要的生活救助和医疗救治。
3. 信息发布
建立健全的信息发布机制,及时向社会发布灾害预警信息、应急响应措施和灾后重建进展情况。
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广泛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灾害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4. 灾后重建
灾后重建是地质灾害应急处理的重要环节。
应根据灾害造成的具体情况及时展开重建工作,修复损毁的基础设施和房屋,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同时加强灾后评估和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地质灾害防治和应急处置体系。
通过以上几点,地质灾害的应急处理措施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最大限度地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持续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力度,提高地质灾害的预警能力和应急响应水平,才能有效应对地质灾害带来的风险和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泥石流沟流通区被人为改道和缩小断面,埋下灾害隐患
随意兴建池塘也会诱发地质灾害
滑坡体上的池塘极易拉裂,导致地表水渗入滑坡内,加剧滑动
轻视基础设施建设将会诱发地质灾害
边坡未加支护,垃圾随意堆放沟中,存在滑坡泥石流隐患
随意选择绿化植物也可能诱发地质灾害
在暴风雨多发区,房屋后面斜坡一定范围内最好不要种植茂 密的竹林或高大乔木,“树大招风”.
避灾场所和新房建设应离开滑坡 区相当距离
发现地质灾害隐患时,应立即搬迁与避让。
预先选定撤离路线、规定预警信号
选择适宜的警报信号
房屋面临滑坡时,人员应立即撤离,不要贪 恋财物
• 山体滑坡时, 不要沿滑坡体 滑动方向跑, 应向滑坡体两 侧。
泥石流发生时,不要沿泥石流沟跑,应向沟 岸两侧山坡跑.
滑坡体形成大量横张裂缝
前缘出现有规则的纵张裂缝
利用塑料布铺盖滑坡后缘拉裂缝,防在坡脚鼓起部位堆压沙袋或块石,可以 减缓滑坡的滑动
在前缘紧急放置沙袋压脚,有效减缓了滑坡变形滑移,避免了一场灾难 (四川丹巴,2005)
预先选定临时避灾场地
地质灾害人为原因 及应对措施
人为因素诱发地质灾害
乱挖乱堆可能会诱发地质灾害 人为改变河道路径可能引发山洪地质灾害 随意兴建池塘也会诱发地质灾害 轻视基础设施建设将会诱发地质灾害 随意选择绿化植物也可能诱发地质灾害
乱挖乱填可能会诱发地质灾害
斜坡原状
人为改造边坡上建房很危险
人为改变河道路径可能引发泥石流
不要立即进入灾害区搜寻财物,以免再次发 生滑坡、崩塌
迅速组织村民查看是否还有滑坡、 崩塌发生的危险
注意收看和查询当地电视台的地质灾害气象预警节目 和省国土资源厅网站上发布的实时预警信息。
建房选址应考虑的地质安全因素 岩土体因素
房屋可选择在反向坡坡上、坡下
地质构造
房屋选址应尽可能避开顺层滑坡
边坡位置
建访应尽可能避开江、河、湖(水库)、沟切割的陡坡地带
边坡岩土性能
斜坡前沿切坡建房,支护不合理,已发生滑坡
边坡稳定性
在坡后部随意排放渣土,坡的稳定性降低,危及下方居民安全
行洪通道位置
村庄建于冲沟沟口
泥石流爆发时冲毁房屋
简易监测
埋桩法
简易监测
埋钉法
简易监测
贴片法
简易监测
上漆法
地质灾害应急方法与措施
滑坡前缘土体突然强烈上隆鼓胀
滑坡前缘建筑物明显错裂鼓胀
滑坡出现裂缝导致池塘水位明显下降
动物出现异常现象
猪、牛、鸡、狗等 惊恐不宁,不入睡, 老鼠乱窜不进洞, 可能是滑坡、崩塌 即将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