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化瘀法治疗脑出血对血肿吸收影响-陈澈,院立新,张根明,等

合集下载

早期使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对中小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早期使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对中小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早期使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对中小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早期使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对中小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活血化瘀法通过改善血液循环和减少血栓形成来促进病情康复。

本文从活血化瘀法的概念原理、治疗优势和对脑出血患者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了日常生活能力的评估方法和实验设计。

研究结果显示,早期使用活血化瘀法可以显著提高中小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讨活血化瘀法在临床应用中的前景,并不断完善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早期使用、活血化瘀法、高血压脑出血、日常生活能力、影响、评估方法、实验设计、临床应用、发展方向、局限性。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早期使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对中小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引言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和致残率较高。

中小量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类型,通常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产生影响。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活血化瘀法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并在早期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

对于早期使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对中小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仍存在许多疑问。

有些研究表明,早期使用活血化瘀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而另一些研究则认为活血化瘀法可能会增加患者出血风险,导致进一步的神经功能损伤。

有必要开展系统性的研究,深入探讨早期使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对中小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为临床提供更具科学依据的治疗方案。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早期使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对中小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通过对患者进行活血化瘀治疗,我们希望能够改善患者的脑出血情况,减轻其脑组织的损伤程度,提高其生活质量和日常生活能力。

我们希望通过本研究的结果,为临床医生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帮助提高脑出血患者的康复率和生活质量。

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

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

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摘要】目的评价中医活血化瘀法在脑出血患者治疗当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本文行分组对照实验,将2017年2月到2019年10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56例脑出血患者应用抽签法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例数等量,均为28例。

两组患者手术结束后均进行常规的基础治疗和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配合中医活血化瘀法进行治疗,分别计算两组相关数据统计结果,并做统计学比较。

结果对两组患者经过治疗以后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Brthel评分和长谷川痴呆量表评分(HDS)进行评价,观察组的相关症状表现优于对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结论通过中医活血化瘀方法治疗脑出血能够发挥理想的治疗效果,可帮助患者改善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对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作用,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医活血化瘀;脑出血;神经功能近年来因为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大等,导致脑出血的发生率也在不断的提高,并朝着年轻化趋势发展。

脑出血是心脑血管系统当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病症,这种病症发病急骤且病情进展迅速,所以临床具有较高的死亡率[1]。

患者发病之后一般预后效果不良,大部分患者经过手术治疗以后能够获得较高的生存率,但是患者的生存质量不佳,这也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大打折扣,所以为维持患者具有良好的生活质量,临床对于手术治疗以后的脑出血患者,需要进一步采取有效的手段进行干预,提升患者恢复的质量,促进患者尽快的回归社会和家庭。

本文主要分析从中医角度出发应用活血化瘀类药物对脑出血患者治疗的价值,并将主要研究情况进行如下的论述。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文行分组对照实验,将2017年2月到2019年10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56例脑出血患者应用抽签法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例数等量,均为28例。

本文观察组当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比例为14:14,对照组患者当中男女比例为15:13,卡方=0.0715,Z=0.2650,P=0.7910;观察组患者年龄最大为87岁,年龄最小为22岁,年龄平均为(49.82±20.16)岁,对照组患者年龄最大为85岁,年龄最小为19岁,年龄平均为(49.37±21.05)岁,t=0.0817,P=0.9352。

应用活血化瘀方案治疗脑出血的效果研究

应用活血化瘀方案治疗脑出血的效果研究

应用活血化瘀方案治疗脑出血的效果研究王玲玲【摘要】目的:研究应用活血化瘀方案治疗脑出血的效果.方法:120例脑出血患者,根据随机对照、平行、单盲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活血化瘀治疗方案,将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生活能力改善情况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近期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远期生活能力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出血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活血化瘀治疗方案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治疗效果确切,患者的生活能力能够得到大幅度提升,预后更佳,值得推广应用.【期刊名称】《内蒙古中医药》【年(卷),期】2017(036)020【总页数】1页(P40)【关键词】脑出血;活血化瘀;中医治疗;治疗效果【作者】王玲玲【作者单位】襄阳市中医医院脑病科湖北襄阳4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4脑出血在中老年人群中多发,是患者的脑实质内出现了非外伤性的出血,从而引发一系列脑组织、脑细胞的神经功能缺陷,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均较高[1-2]。

在本次研究中,对脑出血患者采用了活血化瘀治疗方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5月~2015年10月本院接受治疗的脑出血患者共120例,根据随机对照、平行、单盲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

其中,对照组男39例,女21例;平均年龄(67.2±11.8)岁;平均出血量(41.4±10.7)ml。

观察组男30例,女30例;平均年龄(70.1±9.5)岁;平均出血量(40.1±8.9)ml。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并表示愿意配合。

1.2 方法:对照组接受西医常规治疗,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内科保守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其中保守治疗主要为调整血压、卧床休息、使用甘露醇降低颅内压、加强护理;而手术治疗则包括了开颅清除血肿、微创穿刺清除血肿等。

活血化瘀药对急性脑出血疾病患者实施辅助治疗的疗效及药学研究

活血化瘀药对急性脑出血疾病患者实施辅助治疗的疗效及药学研究

活血化瘀药对急性脑出血疾病患者实施辅助治疗的疗效及药学研究摘要】目的:探讨活血化瘀药对急性脑出血疾病患者实施辅助治疗的疗效及药学机理。

方法:将2016年2月—2017年7月98例急性脑出血疾病患者根据数字表法分对照组和活血化瘀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降低颅内压、利尿剂等进行治疗,并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伴糖尿病和高血压者给予对症治疗,活血化瘀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活血化瘀药治疗。

比较两组急性脑出血疾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干预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流变特性。

结果:活血化瘀组急性脑出血疾病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P>0.05;干预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流变特性相近,P>0.05;干预后活血化瘀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流变特性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活血化瘀药对急性脑出血疾病患者实施辅助治疗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和血液流变特性,改善患者预后,且无明显副作用,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关键词】活血化瘀药;急性脑出血疾病患者;辅助治疗;疗效;药学机理【中图分类号】R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4-0089-02急性脑出血疾病患者为脑部严重并发症,血肿的存在可压迫周围神经和组织,产生继发性脑缺血损害,严重者可出现脑水肿,患者致残和死亡率高,可严重威胁患者身体健康,因此,需加强对急性脑出血疾病患者的治疗,积极采取降压、脱水等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1-2]。

但还需联合其他积极治疗方法以改善患者预后。

本研究分析了活血化瘀药对急性脑出血疾病患者实施辅助治疗的疗效及药学机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2016年2月—2017年7月98例急性脑出血疾病患者根据数字表法分对照组和活血化瘀组。

活血化瘀组男31例,女18例;年龄45~79岁,平均(58.21±2.56)岁。

对照组男32例,女17例;年龄45~80岁,平均(58.77±2.25)岁。

活血化瘀醒脑汤对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活血化瘀醒脑汤对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活血化瘀醒脑汤对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赵杰;乔丽【期刊名称】《中西医结合研究》【年(卷),期】2018(010)004【总页数】3页(P196-197,200)【作者】赵杰;乔丽【作者单位】项城市中医院脑病科 ,河南项城 466200;项城市中医院脑病科 ,河南项城 466200【正文语种】中文脑出血是指原发于脑实质内的非创伤性出血,多是在高血压并发脑小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血压骤升引起脑小动脉破裂,从而导致脑内出血[1]。

该病多见于有高血压病史的中老年人,起病急,病情重,致残率和致死率高。

疾病发生后急剧出现颅内血肿,其引起的脑水肿及对周围组织的压迫是导致患者死亡的关键原因,因此及时清除颅内血肿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2]。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是临床治疗该病的常用治疗方式,可有效清除颅内血肿,从而治疗本病。

研究[3-4]表明,中医药在脑出血术后治疗中具有明显优势,可有效弥补西医常规治疗的不足,从而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本研究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结合活血化瘀醒脑汤治疗脑出血患者,取得不错临床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8月—2017年6月在本院就诊拟行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

观察组,其中男29例,女23例;年龄46~70岁,平均年龄(57.62±4.27)岁;对照组,其中男30例,女22例;年龄45~70岁,平均年龄(57.59±4.16)岁。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均符合《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4)》[5]中相关诊断标准;②经头颅CT、MRI等影像学检查确诊;③就诊时间≤24 h;④患者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凝血功能障碍;②免疫系统疾病;③恶性肿瘤;④心、肝、肾严重功能不全等。

活血化瘀法在急性脑出血治疗中的地位与作用

活血化瘀法在急性脑出血治疗中的地位与作用

临床经验94脑出血一般是指脑内出血,它是由脑内损伤引发的出血症状。

它具有起病急、变化快、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容易再次出血的特点,因而对于急性脑出血患者必须进行及时抢救。

脑出血会引起脑组织、细胞发生一系列的病变,从而导致神经功能的缺损,继而引发脑疝甚至是死亡。

脑出血作为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病人数较多,在世界范围内,每10万之中有60-80人患上脑出血。

据有关数据显示,在我国由脑出血导致死亡的人数占全部脑卒的20% -30%,在急性期,这一数据还会上升至30%-40%[1]。

对脑出血的治疗方法,目前运用较多且成效较好的是活血化瘀法。

文章在接下来将探讨活血化瘀法在治疗急性脑出血中的应用。

1 脑出血的发病机制及活血化瘀法的治疗原理脑出血患者会伴随着头晕、头痛的症状,这与中医的“中风”症状相吻合。

中医认为,中风与肝脏有着直接的关系,《黄帝内经》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和“大怒则形气绝,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的记载。

到了元代,李时珍提出“脑为元神之府”的说法,直到清代的王清任,他认识到了脑在身体机能中发挥的作用,在其著作《医林改错》中指出脑为人体之中枢,管理思维、动作、语言等一切行为。

清代的张山雷也认为肝火过于旺盛会导致人的晕厥,“木旺生风而气升火升痰升,冲激脑神经,导致顷刻瞥乱,神志迷蒙,或失知觉。

”这是最早的血冲脑的由来[2]。

总的来说,脑出血是由于人体的腑脏功能失调,导致体内的气血紊乱从而导致颅内血管受损,出现血溢脉外的现象,从而形成瘀血。

瘀血既形成了脑出血,也伴随着脑出血的产生而出现,因此中医认为活血化瘀是治疗脑出血的关键所在。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现代病理学的发展使得人们对脑出血的认识更为深刻,对活血化瘀法在急性脑出血治疗中的地位与作用陈洪霞吉林省农安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吉林省农安县 130200【摘 要】脑出血是一种危急重症,急性期的有效救治更是能够极大的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我国传统的中医认为脑出血是血瘀所致,主张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

活血化瘀治疗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

活血化瘀治疗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2019 年第 6 卷第 5 期2019 Vol.6 No.55・临床交流・活血化瘀治疗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王 飞(宜城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湖北 襄阳 441400)【摘要】目的 分析活血化瘀治疗脑出血患者的效果及其预后的影响。

方法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于2016年05月~2018年05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2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电脑完全随机分组法,将之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分别有61例。

常规组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活血化瘀治疗。

结果 研究组血肿完全吸收率、并发症发生率、MRS评分、Barthel指数等预后指标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 <0.05)。

结论 对脑出血患者实施活血化瘀治疗的效果确切,对患者预后具有积极的影响。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活血化瘀;脑出血;预后【中图分类号】R74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5.5.02高血压属于脑血管疾病,在临床中较为常见,一般好发于年龄>50岁的中老年群体,且男性多于女性[1]。

该病发病后在急性期的致死率可达40%,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安全健康[2]。

所以积极探索一种科学高效的治疗方法,来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大的意义。

本文以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22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特此分析了活血化瘀治疗的效果。

现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于2016年05月~2018年05月,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2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均通过有关影像学检查予以确定;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伦理学要求。

排除认知障碍、精神异常、脑部肿瘤、脑部严重外伤者。

通过电脑完全随机分组法,将之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分别有61例。

研究组中37例男性研究对象,24例女性研究对象,年龄45~83岁,平均(61.6±6.5)岁;16例小脑出血,13例脑叶出血,12例基底节出血,20例脑干出血。

脑出血患者采用活血化瘀治疗方案的疗效分析

脑出血患者采用活血化瘀治疗方案的疗效分析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并就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肿体积 变化情况展开分析。显效: 患者脑出血情况消失, 血肿完全 清除。有效: 患者脑出血情况显著改善, 血肿显著减1] 程爽 , 施慧芬 . 活血化瘀法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研究进展 [J]. 河北中 医 , 2015, 33(5): 782-785. [2] 院立新 , 陈澈 , 张根明 , 等 . 活血化瘀法治疗脑出血 114 例临床观 察 [J]. 河北中医 , 2015, 37(3): 357-359. [3] 陈澈 , 院立新 , 李净娅 , 等 . 活血化瘀方案治疗脑出血 30 例临床 观察 [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 2014, 21(9): 1056-1057. [4] 陈澈 , 院立新 , 李净娅 , 等 . 活血化瘀方案对脑出血患者生活质量 改善的影响 [J]. 中国药物警戒 , 2014, 17(8): 462-46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 2014 年 8 月 -2016 年 1 月收治的 80 例脑出 血患者, 所有患者入院前均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脑出血, 符 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提出《中国脑出 血诊治指南》 (2014)的诊断指标。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 两组, 每组 40 例。对照组患者中年龄最大的 76 岁, 年龄最 小的 43 岁, 平均 (58.7±13) 岁, 其中男性 23 例, 女性 17 例; 观察组患者中男 20 例、 女 20 例, 年龄最小的 45 岁, 年龄最 大 的 74 岁, 平均 (59.2±15)岁。 排 除 意 识 障 碍、 不签署同 意书的患者, 两组患者性别、 年龄等资料上比较 P >0.05, 有 可比性。
46

活血化瘀治疗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

活血化瘀治疗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

活血化瘀治疗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发表时间:2018-08-22T13:58:10.517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5月下第10期作者:谢言强[导读] 脑出血是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该病具有进展快、发病急、致残、致死率高的特点,严重威胁患者生命。

(山东省昌邑市卜庄卫生院东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山东潍坊261311)[摘要] 目的探究活血化瘀治疗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内科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活血化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病残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结果观察组病残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脑出血患者实施活血化瘀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残程度,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关键词] 脑出血;活血化瘀;病残程度;生活能力脑出血是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该病具有进展快、发病急、致残、致死率高的特点,严重威胁患者生命[1]。

即便进行规范性的治疗,患者也会遗留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障碍、神经功能缺损等症状,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2]。

因此,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极为重要。

鉴于此,本研究进一步探讨活血化瘀治疗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

对照组:男31例,女9例;年龄48-83岁,平均(62.23±5.46)岁;出血部位:基底节出血16例、脑叶出血10例、小脑出血6例、脑干出血8例。

观察组:男30例,女10例;年龄47-85岁,平均(62.46±5.59)岁;出血部位:基底节出血15例、脑叶出血9例、小脑出血8例、脑干出血8例。

早期使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对中小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早期使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对中小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早期使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对中小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摘要】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本文旨在探讨早期使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对中小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活血化瘀法在治疗中可改善患者的微循环、降低颅内压,从而提高患者的血液循环和康复速度。

通过对中小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评估,发现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改善。

影响因素分析表明,患者的年龄、病因、合并症等因素会影响治疗效果。

活血化瘀法对中小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重要性凸显,建议加强进一步研究,深入了解治疗对患者的长期影响,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好的指导。

【关键词】关键词:活血化瘀法、高血压脑出血、日常生活能力、早期治疗、影响因素、临床意义、研究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在高血压患者中,脑出血是一种严重并常见的并发症。

脑出血是指在脑内由于血管破裂或破裂引起的出血,常见于高血压患者,对患者的生命和健康造成重大影响。

中小量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出血,患者常常表现为急性中枢性神经系统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活血化瘀法是中医传统治疗脑出血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活血化瘀,可以促进患者体内血液的循环,减少脑内血液积聚,有助于减轻脑出血对患者的神经系统损伤。

早期使用活血化瘀法治疗中小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对恢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目前关于早期使用活血化瘀法对中小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的研究还较少。

本研究旨在探讨活血化瘀法在治疗中小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作用及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早期使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对中小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通过对活血化瘀法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作用机制以及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评估,分析治疗对患者生活能力的影响以及影响因素,旨在揭示活血化瘀法在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方面的重要性,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活血化瘀法治疗脑出血的临床应用意义

活血化瘀法治疗脑出血的临床应用意义

活血化瘀法治疗脑出血的临床应用意义发表时间:2017-02-07T14:29:13.207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12月第36期作者:张志荣[导读] 脑出血为常见多发神经系统疾病,致残致死率高,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均带来较大负担。

(江苏省如皋市中医院??江苏如皋 226500)【摘要】目的:研究活血化瘀法治疗脑出血的临床应用意义。

方法:试验对象:我院近年来收治的83例脑出血患者。

患者分组方法:随机法。

83例患者分为西医组和活血化瘀组两个组别。

西医组常规给予西医降颅压、血压调控、亚低温疗法和康复治疗;活血化瘀组在西医组基础上采取活血化瘀法治疗。

观察指标:(1)脑出血疗效;(2)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血肿体积、Barthel指数、Rankin评分的差异。

结果:(1)活血化瘀组相比于西医组脑出血疗效更高,χ2检验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2)治疗前两组血肿体积、Barthel指数、Rankin评分相似,t检验统计学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活血化瘀组相比于西医组血肿体积、Barthel指数、Rankin评分改善更显著,t 检验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

结论:活血化瘀法治疗脑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高,可有效缩小血肿体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其自理能力,值得推广。

【关键词】活血化瘀法;脑出血;临床应用意义【中图分类号】R74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6-0218-02 脑出血为常见多发神经系统疾病,致残致死率高,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均带来较大负担。

目前临床对脑出血尚无特效疗法,常用甘露醇等脱水药物减轻脑水肿。

降低颅内压,但西药所致副作用不可忽视[1]。

中医活血化瘀法可消散淤血,促进血行畅通[2],本研究对活血化瘀法治疗脑出血的临床应用意义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试验对象:我院2015年收治的83例脑出血患者。

患者分组方法:随机法。

脑出血早期运用活血化瘀法对其预后的影响

脑出血早期运用活血化瘀法对其预后的影响

脑出血早期运用活血化瘀法对其预后的影响
文传智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急症》
【年(卷),期】2001(010)001
【摘要】@@ 如何降低脑出血患者的病残率、病死率及减少并发症一直是临床多年研究的课题.自1994年1月以来,我们在患者脑出血后,早期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及中医辨证治疗42例,发现在改善预后、减少并发症等方面均有一定的疗效,现分析总结如下.
【总页数】2页(P22-23)
【作者】文传智
【作者单位】云南通海县中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7.733
【相关文献】
1.活血化瘀药在急性高血压脑出血中的早期运用 [J], 唐洪文;刘学平
2.早期运用活血化瘀药对改善脑出血神经功能缺损的疗效观察 [J], 蒋再轶
3.脑立体定向超早期微创冲水法手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J], 隋曌; 严小虎; 李英
4.脑立体定向超早期微创冲水法手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J], 隋曌; 严小虎; 李英
5.早期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脑出血急性期32例临床观察 [J], 刘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活血化瘀法治疗脑出血安全性分析

活血化瘀法治疗脑出血安全性分析

活血化瘀法治疗脑出血安全性分析摘要: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法治疗脑出血的安全性。

方法选择我院于2016年3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57例脑出血患者进行观察对比分析,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后,针对对照组28例脑出血患者实施西医治疗,实验组29例脑出血患者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实施活血化瘀法治疗,观察两组脑出血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

结果实验组脑出血患者治疗后的治愈率、血肿改善率、症状缓解时间、中医症状评分等明显优于对照组脑出血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实验组脑出血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现象的对比无差异(P>0.05),统计学无意义。

结论针对脑出血患者实施活血化瘀法治疗的疗效较为显著安全性较高,不会对患者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促进患者预后。

关键词:活血化瘀法;脑出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脑出血在临床中一般是指非外伤现象引起的脑实质内血管出现破损现象引发的颅内出血现象,属于脑卒中中较为常见的症状之一,具有较高的病死率,脑出血的发生主要与脑血管的病变相关,一般在情绪激动、用劲或突然之间发病[1],幸存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运动、认知及吞咽等方面的障碍。

临床中一般实施药物治疗,为了分析活血化瘀法治疗脑出血的安全性,我院收治了57例脑出血患者进行了对比治疗及观察。

1资料与方法1.1基线资料选择我院于2016年3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57例脑出血患者进行观察对比分析,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后,对照组28例脑出血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5:13例,年龄50至83岁,均值为(69.33±5.74)岁;实验组29例脑出血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7:12例,年龄50至81岁,均值为(69.23±5.97)岁。

本次观察均在所有脑出血患者及患者家属知情同意的基础上进行,本次观察均已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排除标准:严重先天性精神疾病、认知障碍、心、肺、肾功能不全及药物过敏患者;1.2方法两组脑出血患者均实施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吸氧、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感染及抗生素等基础治疗;对照组28例脑出血患者实施西医治疗,给予患者250ml的20%甘露醇(国药准字H20163244,名称复方甘露醇注射液,由石家庄四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准于2016-07-19。

活血化瘀法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

活血化瘀法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

活血化瘀法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
王敏;路娟
【期刊名称】《陕西中医》
【年(卷),期】2016(037)009
【摘要】目的:探讨现代医学常规治疗联合活血化瘀法对于急性脑出血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152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所有入组患者进行西医基础对症支持治疗,主要包括降颅压、调控血压、维持生命功能、预防各种并发症及营养支持、对症等处理。

治疗组给予活血化瘀中药(组方为:酒制大黄30g ,桃仁20g ,水蛭10g ,胆星12g ,郁金12g )口服(或鼻腔给药)。

结果:治疗组102的治愈率达到83.3%,总有效率达到91.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62.0%,84.0%)。

治疗组脑出血血肿的吸收率达到88.24%明显好于对照组的74.0%。

结论:中医活血化瘀法能够有效改善急性脑出血患者脑部组织的缺氧缺血症状,并促进脑出血血肿的吸收。

【总页数】2页(P1122-1123)
【作者】王敏;路娟
【作者单位】延安大学咸阳医院神经内科咸阳712000;延安大学咸阳医院神经内科咸阳71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2.15
【相关文献】
1.浅谈活血化瘀法治疗急性脑出血 [J], 季飞;魏自敏
2.活血化瘀法治疗急性脑出血62例疗效观察 [J], 付安良
3.活血化瘀法治疗急性脑出血33例 [J], 熊燕;晁卫红;周海星
4.活血化瘀法治疗高血压急性脑出血探讨 [J], 杨仲义;史载祥
5.活血化瘀法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J], 李成男;荣阳;荣根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药活血化瘀汤治疗脑损伤及颅内血肿的研究

中药活血化瘀汤治疗脑损伤及颅内血肿的研究

中药活血化瘀汤治疗脑损伤及颅内血肿的研究作者:唐运涛,陈宏刚,冯爱平,施小敏,王丽娜,李元敏,刘伦波【摘要】目的使用活血化瘀疗法治疗外伤性颅内血肿和脑震荡,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

方法选择适应非手术治疗的外伤性颅内血肿666例,随机分为活血化瘀治疗组434例,使用以丹参、当归、红花、川芎为主方的口服中药汤剂;对照组232例使用常规的脱水、改善微循环和对症治疗。

分别比较不同部位,不同大小血肿的吸收时间。

选择有自觉头痛、头晕、记忆力障碍等症状明显的脑损伤1221例,随机分为活血化瘀治疗组和脑震宁、脑复康、脑活素、赖氨酸及天麻密环片治疗组,分别比较症状缓解情况和治疗有效率。

结果脑内血肿活血化瘀汤治疗组比西药组血块吸收时间平均缩短了%,P<。

硬膜外血肿,其血肿量为3~10ml或25~30ml者,两组对照无显著差异,血肿在10~25ml,活血化瘀汤组血肿吸收时间缩短了%,P<。

急性、亚急性硬膜下血肿活血化瘀汤治疗组血肿吸收时间平均缩短了%,P<。

活血化瘀疗法用于脑伤后头痛、头昏、记忆力下降及恐惧症等的治愈好转率为%。

结论以丹参、当归、红花、川芎为主方的活血化瘀汤具有活血散瘀、止痛安神、养血益智之功效,能有效的促进部分外伤性颅内血肿的提早吸收,在消除和缓解脑外伤后的相应临床症状方面具有肯定的疗效。

【关键词】颅脑损伤;颅内血肿;活血化瘀【Abstract】 Objective Investigation and evaluation for treatment to brain injury and intracranial hematoma(IH)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of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ing blood 666 cases treated by non-operation were group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of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 were 434 cases,treated with the agents including dan-shen root,angelica,safflower, szechwan lovge rhizome, control group was 232 cases by regular treatment with dehydration, improving microcirculation, etc. Comparing with parts,time of different intracranial hematoma absorbed, group with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 and 6 groups with NaoZHN,NaoFK,cerebrolysin, lysine, tall gastrodia tuber,which of them were selected from 1221 cases with symptoms of headache,dizziness,memory disorder obviously,were compared with situation of remission of symptoms above and outcome of therapeutic The average time of blood clot absorption within brain that the group was treated by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 was less %(P< than that of other groups. There was no differencebetween epidural hematoma(3~10ml or 25~30ml) and other groups, but the average time of absorption in hematoma(10~25ml) was less %(P< than that of other groups, the average time of absorption in acute and subacute subdural hematoma were less %(P< than that of other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of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 for headache after brain injury,dizziness, memory disorder and fearful mood was %.Conclusion The agents of treatment using including dan-shen root,angelica,safflower, szechwan lovge rhizome has a function of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analgesia and smooth the nerves, support circulation and benefit treatment can improve absorption of intracranial hematoma happened by brain injury and reduce and relieve of the corresponding symptoms.【Key words】brain injury;intracranial hematoma;promoting circulation and removing stasis我院自1990年7月~2004年12月应用中药活血化瘀汤加减治疗外伤性颅内血肿、脑挫裂伤、脑震荡共434例。

早期使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对中小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早期使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对中小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早期使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对中小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对于脑血管疾病的治疗越来越重视早期干预和综合治疗。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它的发生会对患者的生活能力产生严重影响。

而早期使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对中小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康复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早期使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对中小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介绍一下高血压脑出血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高血压脑出血是指在高血压的基础上,因动脉破裂出血,形成一定体积的脑出血。

这种疾病的发生会导致患者出现急性颅内压增高、脑功能损害、生命危险。

对于患者来说,此时除了需要积极治疗外,更重要的是康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高血压脑出血会导致患者行动不便、语言障碍、认知功能受损等,从而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如自理能力、社交能力等。

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活血化瘀法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的作用。

活血化瘀法是中医传统治疗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中医针灸治疗。

活血化瘀法在治疗脑出血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脑组织的再生,减轻脑损伤,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时,早期使用活血化瘀法可以有效地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

随后我们将重点讨论早期使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对中小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在临床实践中,早期使用活血化瘀法治疗中小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可以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显著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活血化瘀法可以帮助患者恢复部分运动功能。

脑出血导致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是常见的情况,而早期使用活血化瘀法可以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缓解患者的运动障碍,进而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使其更加独立地进行日常生活。

活血化瘀法可以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语言表达能力。

脑出血会导致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和语言障碍,而早期使用活血化瘀法有助于改善这些情况,使患者更加清晰地认知周围的事物,更加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意愿,提高患者的社交能力和自信心。

早期使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对中小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早期使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对中小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早期使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对中小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中小量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急症,因其发病急、病情危重、死亡率高等特点,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了巨大的生理和心理负担。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活血化瘀法治疗在中小量高血压脑出血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这种治疗方法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究竟有何影响,尚未有系统性的研究和分析。

本文旨在分析早期使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对中小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中小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受到严重影响,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语言障碍、认知障碍等。

在传统治疗中,常采用手术或药物治疗,然而这些治疗方式往往存在一定的风险和不良反应。

相比之下,活血化瘀法治疗以其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等优点,受到了越来越多医生和患者的青睐。

活血化瘀法是中医传统疗法中的一种重要治疗方式,其治疗机制主要是通过调整血液流变学,改善微循环,促进组织修复,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进行早期活血化瘀法治疗时,需要针对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采用适当的中药药方进行治疗。

患者也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配合调理,包括饮食、作息和心理调适等方面。

医生还会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动态监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疗效和安全。

许多医学研究表明,早期使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对中小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有着积极的影响。

活血化瘀法能够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改善患者的头部微循环,减轻脑组织的水肿和炎症反应,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提高患者的运动和语言能力。

活血化瘀法还能够促进脑组织的修复和再生,有助于恢复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患者的学习和记忆能力。

活血化瘀法还有调整情绪、改善睡眠等作用,有助于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需要指出的是,活血化瘀法治疗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

活血化瘀法治疗需要长期服用中药,部分患者可能存在对中药的不良反应,如过敏、消化不良等。

活血化瘀方药对脑出血后脑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活血化瘀方药对脑出血后脑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活血化瘀方药对脑出血后脑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张琳;李作孝;刘广益
【期刊名称】《医学综述》
【年(卷),期】2004(010)010
【摘要】脑出血发生后,由于血肿代谢产物、细胞水肿、血管痉挛、炎症细胞聚集、神经毒性物质释放等,进一步导致缺血性继发脑损伤。

目前认为,促进血肿代谢产物及神经毒性物质吸收、有效地保护神经元是治疗脑出血的重要措施。

自20世纪80年代,活血化瘀方药开始应用于脑出血的治疗,并显示出良好的效果。

动物实验证实,活血化瘀方药在防治脑出血后脑水肿形成、促进血肿吸收、改善神经机能等方面具有确切
【总页数】2页(P639-640)
【作者】张琳;李作孝;刘广益
【作者单位】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四川,泸州,646000;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四川,泸州,646000;泸州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四川,泸州,646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5.5;R743.34
【相关文献】
1.活血化瘀药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实验研究进展 [J], 何武;王恰如;曾祥发;陆晖
2.芝麻素对实验性脑出血后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J], 苏作鹏;沈刚;徐福林;袁方
3.结合珠蛋白对脑出血后脑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J], 罗志华
4.匹诺塞林对脑出血损伤后脑组织中线粒体的保护作用 [J], 刘强;戚昉;宋媛;龙似维
5.活血化瘀方药对脑出血作用及脑出血发病节律的研究进展 [J], 周云静;程宜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2第16卷 第6期 2014 年 6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6 No. 6 Jun .,2014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病,具有起病急、病情危重、预后不良的特点,多发于中老年人。

部分患者有先兆表现,一般突然起病,神经系统症状发展迅速,如偏瘫、失语等,甚至很快出现意识障碍。

急性期病死率约30%~40%,幸存者中半数以上留有严重后遗症。

因此,积极对症治疗、减轻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就成为脑出血治疗中的关键点。

本文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以“活血化瘀”为核心的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28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14例,其中治疗组脱落12例,对照组脱落6例。

治疗组男71例,女42例,平均年龄(59.27±12.10)岁;对照组男67例,女44例,平均年龄(62.06±10.76)岁。

经统计学检验,两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发病时间等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 >0.05)。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1.2.1 纳入标准①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讨论通过的脑出血诊断标准[1],②适合内科保守治疗,③年龄18~80岁,④发病72 h 以内,⑤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 评分为5~22分,⑥发病前改良Rankin 量表评分为0~1分,⑦自愿参加本研活血化瘀法治疗脑出血对血肿吸收影响陈澈1,院立新1,张根明2,周莉2,陈颖2,崔方圆2(1.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北京 100029;2.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脑病科,北京 100700)摘 要:目的:观察脑出血活血化瘀法治疗方案对血肿吸收的影响。

方法:228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114例予内科基础治疗,治疗组114例在此基础上予醒脑静注射液静滴14 d,辨证口服活血化瘀免煎颗粒21 d,21 d 后口服脑血疏口服液至发病后3个月。

观察两组血肿体积吸收情况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程度。

结果:入组7 d 后血肿体积吸收情况与入组当天相比,治疗组吸收幅度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组低于对照组。

结论:脑出血活血化瘀治疗方案可以很好地促进血肿吸收、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且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脑出血;活血化瘀;血肿吸收;临床观察中图分类号:R74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14) 06- 0142- 03收稿日期:2013-12-27基金项目:北京市科委科技计划重大项目(D101107049310003)作者简介:陈澈(1989-),女,上海人,2012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脑血管病的研究。

通讯作者:张根明(1963-),男,北京人,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脑血管病。

Effect of Blood-Activating and Stasis-Removing Therapy onHematoma Absorption of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CHEN Che 1,YUAN Lixin 1,ZHANG Genming 2,ZHOU Li 2,CHEN Ying 2,CUI Fangyuan 2(1.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Beijing 100029,China;2.Department of Encephalopathy ofDongzhime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Beijing 1007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n hematoma absorption of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with blood-activating and stasis-removing therapy. Methods :A total of 228 cases with cerebral hemorrhag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treatment group(n =114)and the control group(n =114).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he basic trea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On the basis of ontrol group,the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intravenous infusion with Xingnaojing Injection for 2 weeks and given TCM granules for 21 days dynamically and dialectically. After these,the treatment group patients were asked to drink Naoxueshu Oral Liquid untill the 3rd month of incidence. The absorption of hematama and improvement NIHSS scale scores were reviewed in two groups.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first day,the hematoma absorption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uperior to that of control group on 7th days after entering the group(P <0.05). The NIHSS score in treatment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after 3 months. Conclusion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with blood-activating and stasis-removing therapy had an effective result in improving hematoma absorption and neurologic function deficits. In addition,the adverse reaction was few and it deserved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popularization.Key words:intracerebral hemorrhage;blood-activating and stasis-removing;hematoma absorption;clinical observationDOI:10.13194/j.issn.1673-842x.2014.06.05216卷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究,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①蛛网膜下腔出血及动静脉畸形、脑淀粉样血管病引起的脑出血,②由脑肿瘤、脑外伤、血液病等引起的脑出血,③合并骨关节病、精神病、严重痴呆等影响临床评价者,④活动性溃疡及有出血倾向者,⑤正在参加其他药物临床试验者。

1.2.3 受试者退出试验的条件及步骤①研究者决定的退出:已入选患者在试验过程中出现了不宜继续进行试验的情况下,研究者决定该病例退出试验;②受试者自行退出试验:根据知情同意书的规定,受试者有权中途退出试验,或受试者虽未明确提出退出试验,但不再接受用药及检测而失访,也属于“退出”(或称“脱落”);③退出病例的处理:无论何种原因,均应保留其病例记录表,并以其最后一次的检验结果转为最终结果,对其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全数据集分析。

1.3 治疗方法1.3.1 治疗组①醒脑静注射液20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点,每日1次,连续用14 d。

②辨证口服中药免煎颗粒:血瘀证兼热毒用内蕴方(三七10 g,莪术10 g,生蒲黄9 g,生大黄3 g,山栀10 g,黄芩10 g,茯苓20 g,全瓜蒌20 g);血瘀证兼肝风用内动方(三七10 g,莪术10 g,生蒲黄9 g,天麻12 g,钩藤15 g,赤芍12 g,茯苓20 g,生石决明30 g);血瘀证兼痰浊用阻络方(三七10 g,莪术10 g,生蒲黄9 g,全瓜蒌30 g,半夏10 g,茯苓20 g,生大黄3 g)。

每日1剂,早晚各1次,连续服用21 d。

③脑血疏口服液每次10 mL,每日3次,从发病第22天至发病后3个月。

④内科基础治疗。

1.3.2 对照组参照2005年中华医学会颁布的《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进行内科综合治疗,疗程21 d。

1.4 观察指标1.4.1 疗效评价指标①血肿体积增加的发生率:于入组当天和入组第7天采用多田公式计算头颅CT血肿体积[0.5×最大面积长轴(cm)×最大面积短轴(cm)×层数]。

②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观察治疗前后两组NIHSS量表评分,比较两组差异。

1.4.2 安全性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指标。

1.5 统计方法采用SAS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2.1 血肿体积吸收率 经秩和检验,在血肿体积吸收方面,两组治疗前后差值存在统计学差异,治疗组血肿吸收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见表1。

2.2 NIHSS量表评分比较 经秩和检验,NIHSS量表总分发病3个月两组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入组当天和7 d头颅CT血肿体积变化情况(cm3,x—±s)项目治疗组对照组 统计量,P值入组当天12.31±11.322912.82±11.4132-0.2428,0.8082入组7 d8.77±10.464111.20±13.1901-1.6810,0.0928 7 d与当天对比 3.53±6.4685 1.62±9.6249 2.0146,0.0439表2 治疗前后不同时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分,x—±s)时间治疗组对照组 统计量,P值入组当天8.03±4.63437.75±4.0676-0.4650,0.6419入组7 d 5.30±3.9239 5.85±4.55880.8821,0.3777入组14 d 4.30±3.8945 4.70±4.2487 1.0908,0.2754入组21 d 3.64±3.7514 4.18±4.3278 1.2718,0.2034入组3个月 2.21±3.1185 3.06±4.0708 2.4927,0.0127 2.3 安全性指标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便常规、生化指标、凝血功能等未发现明显异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