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学案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最新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优秀教案教学设计(6课时,含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 (1)第1课时碳的单质 (1)第2课时碳的化学性质 (4)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7)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10)第1课时二氧化碳 (10)第2课时一氧化碳 (15)实验活动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18)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第1课时碳的单质【教学目标】三维目标要求知识与技能1.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了解C60分子的结构特点。
3.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4.知道木炭和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金刚石、石墨和C60中碳原子排列方式的分析,使学生懂得物质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2.通过木炭、活性炭对红墨水的吸附实验,让学生学会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C60、碳纳米管的发现及研究的介绍,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帮学生树立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的观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金刚石、石墨、木炭和活性炭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难点使学生知道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碳氏三兄弟”一天碳氏家族的三个兄弟在表功,老大说:“我是天然矿物质中最硬的,我能破石开山”;老二说:“我是天然矿物质中最软的,我很滑,能导电,但我过后留有痕迹”;老三说:“我在当前社会上广泛应用于高科技材料”。
你能总结出它们性质的特点吗?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碳的单质提出问题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为什么它们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讨论交流阅读教材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1.碳的几种单质:金刚石、石墨和C60。
2.金刚石、石墨和C60的性质比较及用途:课堂讨论1.金刚石和石墨是同一种物质吗?由石墨制造金刚石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2.一种元素只能组成一种单质吗?这些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为什么不同?知识拓展1.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单质。
九年级化学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教学目的;1:了解金刚石、石墨、C60的物理性质,并联系性质了解它们的主要用途。
通过单质的性质学习有关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思想教育:通过对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共性、个性关系的认识人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与教育。
2:使学生初步掌握碳的化学性质——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思想教育:通过碳与氧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的产物不同,渗透物质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既决定于物质本身的性质,又决定于反应条件的学习方法的指导。
重点:金刚石、石墨和C60的重要物性和用途;金刚石和石墨物性差异很大的原因。
碳的化学性质---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难点:金刚石、石墨和C60的重要物性,碳的化学性质---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教学过程:[提问] 我们都见过晶莹璀灿的金刚石,也经常使用铅笔、碳棒,冬日里还可用木炭取暖,可你们知道它们各是由什么成份组成的?它们有什么联系吗?[讲解] 铅笔芯、碳棒的主要成份是石墨,金刚石、石墨、木炭,还有活性炭、焦炭等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
这节课主要学习金刚石、石墨及木炭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阅读] 课本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
一、金刚石、石墨和C60的成份、物理性质及用途[讲解]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上的差异决定了用途上的差异。
1.利用金刚石硬度大、耐高温可做钻探机的钻头;利用硬度大,可做玻璃刀;由于金刚石对光有折射散射作用,可做装饰品。
2.利用石墨质软可做铅笔芯;利用石墨滑腻、耐高温,可做耐高温的润滑剂。
3.石墨可导电,可以做电极,又耐高温可做高温电炉的电极。
4.利用石墨传热性能好,并在温度骤然升高时不易炸裂,可做石墨坩埚。
5.利用石墨耐酸碱的耐腐蚀性强,可做化工管道,耐酸槽、耐碱槽等。
[小结]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性质上有如此大的差异是由于二者中碳原子的排列顺序不同,即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教学设计
-理解碳的化学性质,如可燃性、还原性等。
-熟悉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性质(如不助燃、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以及环境中的重要作用。
-了解一氧化碳的生成、性质(如可燃性、毒性)、应用及防范措施。
2.技能层面: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操作提高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以及设计与实施实验方案的能力。
-能够运用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设计简单的实验,进行观察和分析。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和解决生活中与碳及其氧化物相关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过程层面: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实验探究等多样化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在复习中主动构建知识网络,形成系统化的认知结构。
-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对碳及其氧化物性质和应用的梳理。
2.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科学知识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认识到化学知识在解决环境问题、促进社会进步中的重要性。
-理解科技发展对生活质量的改善,形成积极向上的科学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
在进入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之前,学生已经完成了对碳及其氧化物的基础学习。他们对碳的单质形态、化学性质以及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然而,由于概念抽象、知识点繁杂,学生在理解和应用上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此外,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有待提高,对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意识尚需加强。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梳理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用途等知识点。
2.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概括性描述等方式,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课题2 碳的氧化物
课题2碳的氧化物第1课时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教材分析一、课标分析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
2.认识温室效应的危害及其处理方法。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碳的氧化物不仅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而且还是九年级化学中化合物知识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九年级化学的许多反应都与碳和碳的氧化物有关。
本课时主要介绍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为学生后续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已有知识及方法:二氧化碳具有密度比空气大、不可燃、不助燃等性质。
未知知识及方法:二氧化碳的溶解性,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通过对比的方法设计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
教学目标1.掌握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再次体会物质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核心素养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认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2.学会在解决化学问题中运用对比、分析等科学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难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续表上水后,再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三朵纸花的颜色变化。
将第三朵纸花取出,小心地用吹风机吹干,观察现象。
CO2与H2O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成红色。
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反应的原理:CO2+H2O H2CO3。
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受热时分解更快。
反应的原理:H2CO3H2O+CO2↑。
3.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我们已经知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
以上我们学习了二氧化碳的性质。
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气体会变成固体,固体二氧化碳叫“干冰”。
下面我们来了解干冰的性质。
【讲解】干冰是一种半透明的白色固体,升华时从周围环境中吸收热量,使环境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凝为水滴,聚集在一起形成雾。
舞台上经常见到的云雾缭绕、使人如入仙境的景象就是这样形成的。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章节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章节教案新人教版教学重点:碳及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形成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形成关注社会和环境的责任感。
教学难点: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教学思路:在进行碳的单质时,应注意联系自己生活中用刀或见到的物质以及紧密联系社会和高新科技来分析它的结构、性质及其与用途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学习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时,要积极参与活动与探究,讨论、归纳、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与物质状态和性质的关系,学习碳的氧化物时应注意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及社会实际分析归纳碳的氧化物的性质、用途以及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学习本单元时,要“突出典型、体验探究、挖掘本质、揭示规律、掌握类型”,这种从个别到一般的科学方法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的主要方法之一。
教材中的许多内容以图代文,以帮助学生理解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用途及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图形,理解图示涵义,掌握图示有关知识,想象、推测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培养空间想象能力,为学习碳和碳的氧化物奠定必备的基础。
中考分析:二氧化碳的性质、制法及用途是历年来中考必考内容。
预测今后中考中有关二氧化碳的性质、制法、用途的开放性、综合型题目会有所增加。
特别是运用二氧化碳的性质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和分析其用途,根据化学现象分析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对环境报护和农业发展等问题的考查将会迅速成为热点,关于碳单组织及一氧化碳,今后中考命题会将其他气体或单质碳与一氧化碳组合,比较其异同点,找出鉴别、分离、除杂的方法,或将气体燃烧,通过对其现象的观察、产物的检验,推断气体的组成,或运用关于新的单质碳及一氧化碳对空气污染的研究成果作为新信息,考查有关基础知识及运用知识的能力,试题以选择、填空题为主,开放性、综合性试题将会增加。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不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2)了解金刚石、石墨、木炭、活性炭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知道C60的分子结构及其部分用途;4)了解结构、性质、用途三者的关系。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实验现象:黑色粉末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说明反应生成了红色金属Cu,也产生了CO2。
知识点三: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一、反应原理1.实验药品某某石(石灰石)和稀盐酸。
2.反应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知识拓展】:实验目的是制得较为纯净的二氧化碳,从原料角度来分析:浓盐酸、浓硝酸具有较强的挥发性,在制气过程中会挥发出氯化氢或硝酸蒸汽,从而导致产物不纯;碳酸钠、碳酸氢钠是粉末状的固体且易溶于水,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速度过快,不利于收集气体;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物为硫酸钙,微溶于水,包裹在碳酸钙表面,阻止外界的酸与内部的碳酸钙继续反应,使反应速度大大减慢;综上所述:实验室制取较纯净的二氧化碳宜采用块状的某某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作原料。
二、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1.研究实验原理研究制取气体的实验原理,即在实验条件下(如加热、常温、催化剂等)可用什么药品,通过什么反应来制取这种气体。
2.研究支取气体所采用的实验装置实验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两部分。
发生装置选择的依据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是气体的性质。
(1)发生装置的选择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装置举例固体(固体+固加热体)固体+液体(液体+液体)不加热(2)收集装置的选择气体的选择收集方法装置举例优缺点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发生反应排水法O2、H2、CO等收集气体较纯,但含水蒸气密度比空气大,不与空气中各组分反应向上排空气法O2、CO2等纯度不高,需要验满,但较干燥密度比空气小,不与空气中各组分反应向下排空气法H2、NH3等纯度不高,需要验满,但较干燥3、研究如何验证制得的气体就是所要制取的气体O2、H2、CO2的检验方法气体检验方法现象O2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木条复燃CO2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H2点燃,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的烧杯纯净气体能安全燃烧,有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珠知识拓展(1)当气体的密度和空气密度相近且难溶于水时,一般用排水法收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优秀教学案例
1.引导学生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无色无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等。
2.讲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介绍实验室常用的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如使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让学生了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在讲授新知阶段,我注重引导学生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并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对二氧化碳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我详细讲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包括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使学生能够掌握实验知识和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实验探究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
2.通过对二氧化碳制取过程的讨论,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学会设计实验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实验探究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操作,培养他们合作学习的习惯。同时,我还组织学生对二氧化碳制取过程进行讨论,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此外,我还鼓励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生活情境: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二氧化碳实例,如碳酸饮料、灭火器等,引发学生对二氧化碳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2.创设实验情境:进行一个简单的二氧化碳实验,如将澄清石灰水倒入集气瓶中,让学生观察到二氧化碳的生成,引发他们的好奇心。
在导入新课时,我注重利用生活情境和实验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二氧化碳实例,让学生对二氧化碳有直观的认识,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进行一个简单的二氧化碳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二氧化碳的生成,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导入: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二氧化碳实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这种情境导入的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新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认同感和学习的积极性。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上《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优秀教学案例
(三)小组合作
1.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实验等活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2.教师布置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如设计实验验证碳的氧化还原性等,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小组成员互相评价、互相学习,提高个人能力和团队整体水平。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如在探究碳的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如何解决等。
2.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制定改进措施。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的发展。同时,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2.运用实验、观察、比较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3.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图形、表格等可视化工具,整理和总结碳及其氧化物的知识体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பைடு நூலகம்科学、探索未知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2.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认识到碳及其氧化物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环保意义。
3.设计实验情境,如碳的燃烧、还原反应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二)问题导向
1.教师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碳是如何转化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等,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培养问题解决能力。
4.反思与评价的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收获和不足,制定改进措施。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的发展,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教案课标要求:1、知道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2、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3、认识CO2主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知道CO2的用途。
4、初步学会在实验室制取CO2的原理、步骤、收集及检验方法。
5、了解CO的性质,知道CO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和对大气的污染。
6、知道自然界中碳元素的循环,知道自然界中的CO2的产生和消耗的途径。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巩固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装置依据及操作方法。
(3)关注环保及健康的有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1)学会复习总结归纳基本知识的方法。
(2)能用碳及其氧化物的基本知识解决简单问题,能用探究学习方法研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体验化学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由对温室效应及CO毒性等知识的进一步认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及健康安全的意识。
(2)由对碳及其氧化物的不同用途的讨论,体会到物尽其用的道理。
(3)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教学程序设计一、情况分析:二、1、课标要求(课件展示)2、近几年河南中考试题呈现(课件展示)01、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干冰升华钢铁生锈 B.牛奶变酸塑料降解C.酒精挥发石油蒸馏 D.光合作用蜡烛熔化、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是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A.用干冰作制冷剂 B.用金刚石切割玻璃C.用煤作燃料D.发烧病人用酒精擦身体降温9、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最简单的方法是[ ](A)将气体分别通入蒸馏水中(B)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C)将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D)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7、可以一次鉴别出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的最合适的方法是A分别加入适量石灰水 B分别滴入紫色石蕊溶液C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 D将气体分别通过灼热的铜丝网9、下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不正确...的是[ ](A)CaCO高温CaO+CO2↑(B)2KMnO4△ K2MnO4+MnO2+O2↑(C)Al+O点燃Al2O3(D)CO2+Ca(OH)2=CaCO3↓+H2O20、工业上可用一氧化碳还原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炼铁,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教学设计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教师组织学生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2.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异同;
3.碳及其氧化物在生活中的应用和环保意义。
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倾听、交流、合作。在此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的讨论进展,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1.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教师详细介绍碳、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性质,通过图示、实例等形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2.化学方程式:讲解碳及其氧化物与其他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强调书写规范,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表达化学反应。
3.实际应用:分析碳及其氧化物在工业、生活中的应用,如二氧化碳在饮料制造、一氧化碳在钢铁生产等,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直观感受。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提高学习效果。以下为具体的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的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知识梳理:按照教材内容,带领学生梳理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变化规律、检验方法等,形成知识网络。
4.组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分享的学习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激发他们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认识到碳及其氧化物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学会用所学知识为生活服务;
4.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结合生活实际,设计实验和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教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不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2)了解金刚石、石墨、木炭、活性炭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3)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4)了解结构、性质、用途三者的关系。
2、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实验设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
教学重点:(1)了解金刚石、石墨、活性炭、木炭的性质和用途;(2)了解结构、性质、用途三者的关系。
(3)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阅读、探究、合作交流、演示教具准备:模型、图片、锥形瓶、木炭、红墨水、试管、酒精灯、导气管、铁架台、澄清石灰水和氧化铜粉末。
教学用时:1课时教学过程:[提问] 我们都见过晶莹璀灿的金刚石,也经常使用铅笔、碳棒,冬日里还可用木炭取暖,可你们知道它们各是由什么成份组成的它们有什么联系吗[讲解] 铅笔芯、碳棒的主要成份是石墨,金刚石、石墨、木炭,还有活性炭、焦炭等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
这节课主要学习金刚石、石墨及木炭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阅读] 课本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
一、碳的单质1、金刚石【学生演示实验】用玻璃刀切割玻璃【提问】1、根据生活经验,你知道玻璃刀切割玻璃的原理吗2、由此,你可以推断出金刚石的性质吗【讲解】1、金刚石装在钻探机的钻头上钻凿坚硬的岩层;金刚石砂轮用来磨削硬质合金;2、金刚石是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
【讲解】金刚石经过仔细的琢磨加工后,折光性能大大加强,成了商店里价格昂贵的钻石。
总结:金刚石的性质和用途(学生活动)2、石墨【过渡】金刚石是碳单质家庭中最璀璨夺目的、最稀有和昂贵的,而同为碳元素组成的石墨和金刚石相比外表要暗淡许多,【指导看图】:书本石墨图【介绍】石墨是一种深灰色、有金属光泽的细鳞片状的固体。
【联系生活:】生活中哪些物质中含有石墨(1)、质软【设疑】为什么石墨可以用作铅笔芯【讲解】石墨也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但跟金刚石相反,它是硬度最小的矿物之一。
《优质教案》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教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第1课时碳的单质【学习目标】都是碳元素形成的单质及各自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1.了解金刚石、石墨和C602.了解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
【重点难点】1.认识物质性质和用途的关系。
2.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物质。
学习内容一金刚石、石墨和C60【学习指导】阅读课本第106页-108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填表。
2.同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
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有金刚石、石墨、C60,氧元素组成的单质有O2、O3,磷元素组成的单质有白磷、红磷。
3.金刚石、石墨、C60它们物理性质存在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4.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了它的性质,物质的用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质的性质。
5.用石墨制取金刚石是化学变化。
6.C60的一个分子是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C60的相对分子质量是720。
【讨论交流】1.元素和单质之间有什么关系?2.碳元素形成的各单质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
【温馨点拨】1.一种元素可形成多种单质,多种单质可由一种元素组成;即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为单质,也可能为混合物。
2.金刚石、石墨、C60的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金刚石、石墨、C60的物理性质如同建筑物的稳固程度,其材料一样,但材料组合方式不同,其稳固程度就不同。
【名师归纳】1.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为金刚石。
2.铅笔芯中不含铅,而是含石墨。
3.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
【反馈练习】1.近年来,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物质,它具有空心的类似足球状结构,化学式为C6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它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B.它与金刚石、石墨都是碳的单质C.该物质是由金刚石和石墨构成的D.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2.下列关于碳的几种单质的组成和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D)A.璀璨夺目的天然钻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B.长期未用而难开启的铁锁,可在锁孔中加入少量铅笔芯粉便于开启C.活性炭可用作防毒面具的滤毒剂D.铅笔芯主要是用铅和少量炭粉制成的3.只含有碳元素的物质(C)A.一定是纯净物B.一定是金刚石C.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D.一定是炭黑,且这一产物里所含氧的4.金刚石、石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都生成唯一的产物CO2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由此证明它们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
初中部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单质碳、一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知道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初步学习选取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思路。
过程与方法从不同角度认识本单元化学方程式的特征,确立本单元各物质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讨论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CO2、CO的性质、用途以及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关心社会,服务社会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1、碳单质、CO2、CO的化学性质。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难点:选取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思路。
【导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请同学们回顾一下。
【自主探究】按照下表所列顺序,回忆所学知识,填写相关内容,形成本单元知识网络,总结出研究方法。
请同学们自主完成,提出你认为还应补充的内容以及你还有哪些疑问。
____________单质 ___________ 化学性质____________碳物理性质:__________ ____二氧化碳化学性质: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实验室制法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氧化物验满: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集方法:_____________物理性质: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化学性质: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一氧化碳用途: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合作探究】1、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和用途;项目物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碳单质金刚石石墨C60分子碳的氧化物CO2 CO项目氧气二氧化碳原料氯酸钾、高锰酸钾、过氧化氢溶液石灰石(或某某石)、稀盐酸原理装置图收集方法检验方法验满方法为了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人类应该采取哪些措施?练习:下图分别二氧化碳的制取、干燥,收集和性质检验的装置图。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专题六:碳和碳的氧化物教学设计
2.实践作业:
(1)分组进行家庭小实验,如二氧化碳的制备、碳的还原性实验等,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2)调查生活中碳的氧化物对环境的影响,如汽车尾气、工厂废气等,了解防治措施,形成调查报告。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乐于探索碳和碳的氧化物领域的知识。
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碳的氧化物在环境、生活等方面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通过化学实验,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作业布置要求:
1.学生要认真完成作业,保证作业质量。
2.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共同提高。
3.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4.作业完成后,学生要进行自我反思,总结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专题六:碳和碳的氧化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碳的化学性质,如可燃性、还原性、稳定性等,并能运用这些性质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2.掌握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制备和应用,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了解它们在环境、生产等方面的作用和影响。
3.学会使用化学实验仪器进行碳和碳的氧化物的相关实验操作,提高实验技能。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联系生活实际:以碳元素在生活中的应用为切入点,如金刚石、石墨、燃料等,引导学生思考碳元素的重要性和多样性。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 课题2《碳的氧化物》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课题2《碳的氧化物》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时教学设计选自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第六章第二节“碳的氧化物”中的二氧化碳部分。
该章节主要内容包括二氧化碳的性质、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以及二氧化碳的用途。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二氧化碳的基本性质,能够用化学视角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为后续学习碳酸及其盐类打下基础。
教学设计以学生的已有知识为基础,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二氧化碳的特性和相关现象,通过实验、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对二氧化碳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选取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碳的原子结构和化学性质,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此外,他们还了解了一些常见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这些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九年级的学生对化学实验和观察现象感兴趣,他们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在学习风格上,他们喜欢通过实验和互动讨论来学习。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实验和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学生可能会对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密度等概念感到困惑。
此外,理解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也可能是一大挑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这些知识点,通过举例、讲解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同时,针对学生的不同困难,教师应采取个性化指导,确保学生能够克服困难,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三、设计思路学生对实验室里如何制取气体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知道了实验室常用三种方法来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6《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教学设计
3.探究题:
-探究二氧化碳在温室效应中的作用,以及人类如何通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来应对气候变化。
4.思考题:
-思考碳及其氧化物对环境的影响,从环保角度出发,提出一项减少碳氧化物排放的措施。
作业要求:
1.学生应在作业中体现对碳及其氧化物性质、应用的理解,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验设计应注重安全性和可行性,避免盲目操作。
3.查阅资料和思考题要注重实证和逻辑性,表达清晰,观点明确。
作业批改与反馈:
1.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详细批改,及时给予反馈,鼓励学生发挥优点,指出不足。
2.对作业中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解,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鼓励学生在作业中展现个性和创新精神,对有创意的答案给予表扬。
-对于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提供更高难度的思考题,促进他们的深度学习。
-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通过一对一辅导,帮助他们弥补知识漏洞。
6.反馈评价,促进成长: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他们自我评价,促进学习成长。
-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
-组织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反思能力。
2.碳的化学性质:讲解碳的可燃性、还原性、稳定性等,结合实验现象和实际应用,加深学生的理解。
3.碳的氧化物:介绍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制备方法、应用及对环境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明白两者之间的异同。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将安排以下任务:
1.分组讨论碳及其氧化物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认识到化学知识的重要性。
3.小组合作:分组讨论,共同完成碳及其氧化物性质、用途的总结,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4.碳及其氧化物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二)教学难点
1.碳及其氧化物性质与变化规律的理解。
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反应原理的掌握。
3.将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引入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碳及其氧化物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途径自主发现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2.运用案例分析、小组合作等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建立化学方程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合生活实际,设计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化学知识的应用,增强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4.利用多媒体、网络等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c.请举例说明碳及其氧化物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d.如何书写碳及其氧化物的化学方程式?
e.你认为碳及其氧化物在环境保护中有何作用?
2.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a.根据反应原理,书写以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b.解释以下现象:
8.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丰富教学手段:通过展示图片、视频、动画等,形象直观地呈现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和变化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9.定期组织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定期对所学内容进行复习,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一张图片,呈现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木炭、石墨、金刚石等含碳物质,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之间的联系。
化学人教版(24新版本)九年级初三上册 碳单质的多样性教学教案含答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 碳单质的多样性一、教材分析《碳单质的多样性》是初中化学课程中关于物质结构与性质关系的重要章节。
本节内容不仅介绍了金刚石、石墨、C等碳单质的物理性质,还深入探讨了它60们的微观结构和形成机制,为学生理解物质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提供了重要视角。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生动的图片,引导学生从宏观到微观,逐步建立对碳单质多样性的认识。
同时,本节内容也为学生后续学习化学反应原理、有机物性质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设计教学活动,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二、学情分析本次《碳单质的多样性》教学设计以“探索-理解-应用”为主线,旨在通过层层递进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碳单质的奥秘。
首先,通过展示金刚石、石墨等碳单质的实物或图片,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接着,利用动画和模型讲解碳原子的不同排列方式如何导致碳单质性质的巨大差异,帮助学生理解其多样性。
然后,设计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让学生在交流中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最后,通过总结回顾和拓展延伸,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并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索化学世界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化学观念】1.学生能够识别并描述金刚石、石墨、C60等碳单质的基本物理性质,理解它们之间物理性质差异的原因。
2.初步了解碳元素的多种存在形式,掌握同素异形体的概念。
【科学思维】1.通过实验探究,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个别现象到一般规律的转变。
2.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以及归纳总结的逻辑思维。
【科学探究与实践】学会运用观察和实验比较、归纳、总结等方法对所获取信息进行加工。
【科学态度与责任】能用适当的文字及有关化学用语表达相应信息;四、教学重点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五、教学难点学生能够了解碳单质的多样性六、教学过程在《碳单质的多样性》的教学过程中,我尝试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实物展示、视频动画和互动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
时间年月日总课时
课题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了解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3.知道不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
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能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
质
重点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难点
教法讨论探究教具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师生互动
活动与探究讨论。
练习一、碳的单质
活动与探究
1、①玻璃刀刻划玻璃。
分析:比较不同物质硬度的方法。
②不同型号铅笔芯的导电性能强弱。
结论:石墨具有导电性。
②介绍防毒面具、回忆自制净水器中活性炭的吸附性能。
2.讨论。
①金刚石为什么比石墨坚硬?C60呢?
②课本讨论题。
③比较金刚石、石墨、C60的结构差异,说明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
途之间的关系。
3. 练习。
完成课本习题外,并归纳碳的不同单质的特性。
二、碳的化学性质
古代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这是为什么?
回忆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得出木炭的燃烧的化学性质
演示实验:[实验6-2]得出木炭的还原性质
分组实验
小组讨论
学生思考
总结木炭的三条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师生互动
小结归纳总结金刚石、石墨和C
60
的性质及区别、碳的化学性质碳元素在自然界里的含量不是最多
的,但它形成物质的种类却是最多
的。
板书设计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比较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和用途
金刚石石墨
外观无色透明正八面体状晶体深灰色鳞片状固体
光泽加工琢磨后有夺目光泽略有金属光泽
硬度最硬较软
导电
性
无良好
导热
性
良好良好
用途
钻探机钻头、刻刀、装饰品
等
电极、铅笔芯、润滑剂等
教
学
反
思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