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单元检测题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全套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全套第一单元测评(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观察下图,孔子在讲学中向其弟子阐释的为人处世之道应是( )杏坛讲学图A.政在大夫B.学而优则仕C.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D.内圣外王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题目限定的是“为人处世之道”。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儒家道德修养中用于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即忠恕,忠恕要求根据自己内心的体验来推测别人的思想感受,以达到推己及人的目的。
答案:C2“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 )A.墨翟B.孟轲C.荀况D.韩非子解析:材料中的观点重点强调了“法”的重要性,“奉法”能够强国,反之就会导致国弱,这充分说明了“奉法”与强国之间的关系。
由此可判断出D项是正确答案。
答案:D3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 )A.天行有常B.人性本恶C.礼法并重D.民水君舟解析:本题的关键词是“共通”,即荀子的思想与法家思想的共同点。
A、C、D三项都是荀子的思想主张。
从表面上看,B项“人性本恶”是荀子的观点,但仔细比较,荀子提出“性恶论”,主张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法家则主张用严刑峻法来约束和规范臣民的行为,实际上也是相信人性本恶的。
答案:B4儒、道、墨、法四家是先秦诸子学说的重要流派。
下列语句中最符合道家思想的是( )A.兼相爱,交相利B.仁者爱人C.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D.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解析:道家学派认为道是世界的本原,D项正确。
答案:D5韩非子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于乱。
”他批评的是( )A.法家学说B.道家学说C.儒家学说D.墨家学说解析:韩非子的观点非常鲜明,即靠“仁义”无法建立稳定的政治局面,仁、义是儒家学说的核心。
因此,C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答案:C6汉代儒学大师董仲舒的“大一统”的思想实际上吸收了( )A.孟子的思想B.荀子的思想C.韩非子的思想D.孔子的思想解析:“大一统”思想实际上就是加强中央集权,和法家韩非子的思想是一致的。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课后习题:第一单元综合测评(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一单元综合测评(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2021·湖南怀化期末)图片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从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的主题是()A.中华文化的吸引力B.文明的碰撞与交融C.华夏的崛起与兴盛D.中外经济文化交流1、图2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原与周边民族的互动、中原区域的扩展等,反映的主题是农耕文明与其他文明的碰撞与交融,故选B项;中华文化的吸引力与材料中的双向箭头不符,排除A 项;华夏的崛起与兴盛只是材料部分信息,不是材料主题,排除C项;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
2.先秦诸子百家中,道家讲天道,墨家信鬼神,他们都不讲天命;儒家则讲人道,信天命,不信鬼神;道家无为而无求,墨家有为而有求,儒家有为而无求。
据此可知,与其他思想流派相比,儒家思想()A.重视天人关系的研究B.与墨家思想可以互补C.有较强道义和责任感D.蕴含了早期民本思想“儒家则讲人道,信天命,不信鬼神”“儒家有为而无求”说明儒家从社会实际出发,以入世的态度解决社会现实问题,具有较强的道义和社会责任感,故选C项;材料信息没有体现儒家对天人关系的研究,故A项错误;墨家信鬼神,儒家不信鬼神,可见二者思想不能互补,故B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以人为本的思想主张,无法体现民本思想,故D项错误。
3.(2021·四川泸州二诊)汉武帝尊崇儒术,确立了儒学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正统地位。
随着道教兴起和佛教传入,魏晋玄学盛行,唐朝佛学繁荣,传统儒学受到挑战。
到了宋代,形成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的新学派——理学。
理学的形成()A.丰富了中华文化的理论思维B.成为了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C.建立起儒家规范社会关系的伦理秩序D.标志儒学开始成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到了宋代,形成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的新学派——理学”并结合理学特点可知,理学的形成丰富了中华文化的理论思维,故选A项;明清之际的早期启蒙思想是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排除B项;董仲舒新儒学建立起儒家规范社会关系的伦理秩序,排除C项;汉武帝尊崇儒术,促使儒学开始成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排除D项。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题
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测试题一、单选题(30道试题)1.《春秋》原是鲁国国史,后经孔子修订整理,成为儒家经典,并被后世统治者所推崇。
这一现象反映了A.鲁国史官记史最为真实B.重史传统影响现实政治C.孔子借助史书治理国家D.儒家高度重视编撰史书2.墨子认为,如果任凭“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的“交相非”发展下去,必然带来“内者父子兄弟作怨恶,离散不能相和合,天下之百姓,皆以水火毒药相亏害”的结果。
这说明A.百家融合的趋势B.“尚同”的治世理想C.人性本恶的思想观念D.依法治国的合理性3.《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
这反映出,《墨子》A.远远超越了西方科技的发展水平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智慧D.包含了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经验4.“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这个故事反映出的思想主张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事物自相矛盾C.事异则备变D.逍遥无为5.老子的无为思想强调“少私寡欲”,要求统治者减损欲望,放下贪欲。
孔子也把“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作为对君子的要求。
这种现象A.体现先秦儒道思想存在一定联系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C.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个人私欲膨胀D.导致了贵族社会逐步瓦解6.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评论先秦时期的某一学派时说道:“可以行一时之计,而不可长用也,故曰‘严而少恩’。
若尊主卑臣,明分职不得相逾越,虽百家弗能改也。
”这一评论针对的是A.儒家B.墨家C.法家D.道家7.荀子曰:“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董仲舒曰:“为生不能为人,为人者,天也”“为人主也,道莫明省身之天,如天出之也”。
二者关于“天”的论述的主要区别是A.“天”是否有意志B.“天”是否客观存在C.“天”是否施行“仁政”D.“天”是否高高在上8.钱穆《秦汉史》认为:“秦皇焚书坑儒,以吏为师,禁天下之以古非今。
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35*2=70分)1、儒家思想体系中包含许多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思想,这些优秀传统思想包括下列:①以德治国②依法治国③轻徭薄赋④“仁”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④2、从孔子到孟子到荀子,始终贯穿的一条思想主线是:A、从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B、人不分贫富贵*都有受教育的资格C、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D、通过学习和实施法治,可以使小人变为君子,普通人成为圣人3、下列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阐述错误的是:A.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我国的早期儒学B.汉武帝时期儒家学说开始定于一尊C.两宋时期产生的理学实现了儒学的更新D.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们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背叛者4、杜维明在《儒学创新的契机》一书中指出:“‘东亚现代性’虽然深受西欧和美国的影响,但却不只是西方发展模式的翻版而已,(东亚各国)都和传统有血肉相连的关系。
在塑造东亚传统起过决定性作用长达数世纪的儒家可发挥积极的作用。
”这一认识表明:A.儒学学说始终对东亚文明起决定作用B.东亚发展应建立在借鉴东西方文明的基础之上C.西方发展模式是当今东亚唯一的发展模式D.东亚社会现代化照搬了西欧和美国的发展模式5、孟子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不包括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不以仁政,不能治天下”C、“水则载舟,水亦覆舟”D、“施仁政于民,省刑法,薄税敛”6、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这主要表现在: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亦覆舟”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D.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7、在明清的反封建思想中,反封建的矛头首先指向程朱理学,这是因为程朱理学()A.维护封建伦理道德,摧残人性B.破坏传统文化C.反对任何意义上的社会进步D.不适合时代的发展8、儒家思想之所以能为历代统治都所推崇,其根本原因是A.孔子是“至圣先师”B.儒家思想有助于消除分裂C.“仁者爱人”思想与休养生息政策不谋而D.儒家思想为封建统治者提供了意识形态上的理论支柱9、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高中历史必修三1-3单元测试题
必修三1-3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请将正确答案涂在答案卡上。
每小题1.5分,共60分)()1、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和谐社会建设离不开中华传统文化,中央电视台宣传“不学礼,无以立”,这种思想符合历史上谁的主张A.韩非B.孔子C.老子D.墨子()2、下列引文能够反映出老子辩证法思想的是A.祸兮,福之所倚B.以无事取天下C.天法道,道法自然D.天道自然无为()3、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及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生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A.甲——儒,乙——墨,丙——法,丁——道B.甲——道,乙——儒,丙——墨,丁——法C.甲——儒,乙——法,丙——墨,丁——道D.甲——道,乙——墨,丙——法,丁——儒()4、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评价不正确的是A.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儒家思想就是在此时形成的B.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C.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D.儒、墨、道、法等学派相互诘难、批驳,不利于文化的发展()5、小明的同桌考试作弊,小明想找他谈心,这时候他可以引用孔子的主张是A、“因材施教”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C、“温故而知新”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6、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对推动我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贡献最大的是A、“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B、“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C、“知之为知之”的学习态度D、“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7、蔡元培在《中国伦理学史》中之所以赞扬古代一位思想家“提倡民权,为孔子所未及焉”,是由于他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这轻”的思想。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单元检测题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单元检测题一、选择题〔20×3=60分〕1、在这一时期,中国古代许多思想流派的基础已经形成,其中哪两个思想流派是该时代两座文化高峰〔〕A、儒家道家B、法家墨家C、儒家墨家D、儒家法家2、孟子发挥了孔子的哪种思想提出的“仁政〞学说〔〕A、“仁〞B、“礼〞C、“德治〞D、学思并重3、对“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是〔〕A、天就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B、反映了荀子朴素的唯物论思想C、人们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改选自然界D、自然界的运行有自己的规律,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4、庄子和老子的相似思想主X是〔〕①把“道〞作为世界最高原则②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③追求功利④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持消极悲观态度A、①②B、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5、韩非认为“缘道理以从事者,无不能成〞说明其主X〔〕A、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B、厉行赏罚,奖励耕战C、遵循客观规律行事D、德刑并用6、墨子提出的非政、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等一系列主X都贯穿着〔〕A、勤奋苦干精神B、自我牺牲精神C、勤俭节约精神D、讲究实际功利的精神7、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的主要历史发展趋势是〔〕A、中央集权的强化B、思想控制的加强C、“大一统〞局面的形成D、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8、汉武帝推行文化体制和文化政策的措施不包括〔〕A、罢黜百家B、表彰六经C、创办太学D、创立科举制9、“罢黜百家,表彰六经〞政策的实施〔〕A、促进了学术的自由发展B、阻碍了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C、表现了汉朝对教育的不重视D、促进了儒学地位的上升宋明理学将儒学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请回答10—15题。
10、韩愈对儒学发展的主要贡献是〔〕A、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B、消除了佛教对儒学的冲击C、提出了儒家的“道统〞观念D、提出儒学的“性命之源〞的学说11、二程认为天理的核心是〔〕A、礼B、仁C、气D、道12、朱熹的理学思想主要吸收了〔〕A、二程学说B、X载学说C、周敦颐学说D、邵雍学说13、理学的主要经典《四书》是指〔〕①《大学》②《中庸》③《论语》④《孟子》⑤《荀子》A、①②③⑤B、①②③④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14、首先提出本心即天理的是〔〕A、王守仁B、陆九渊C、朱熹D、二程15、王守仁对理学发展的最大贡献是〔〕A、开创了心学B、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C、继承了朱熹的理气理论D、确立了理学的正统地位16、在明清的反封建思想中,反封建的矛头首先指向程朱理学,是因为程朱理学〔〕A、维护封建伦理道德,摧残人性B、破坏传统文化C、反对任何意义上的社会进步D、不适合时代的发展17、《明夷待访录》中载:“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体现出〔〕A、农民反封建的强烈愿望B、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C、知识分子参与政权的愿望D、资产阶级对XX政治的要求18、下列思想主X属于黄宗羲的是〔〕A、君臣平等B、取消君主专制,实行“众治〞C、法制之弊是政治腐败的根源D、“凡为帝王者皆贼也〞19、下列有关明末清初思想家的主X表述正确的是〔〕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由王夫之提出的B、工商皆本的主X是明末传统社会生产关系发生的变化的具体反映C、王夫之为反对封建礼教提出了“童心说〞D、唐甄对专制主义的批判已上升到制度批判的高度20、明末清初思想家共同的主X是〔〕①反对君主专制②提倡经世致用③主X发展资本主义④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二、材料解析题2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天有其时,地有其利,人有其治〔利用〕……天地官〔管〕而万物役〔服务〕……制天命而用之。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同步习题:第一单元达标检测(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单元达标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据今约5000年前,长江流域下游、黄河流域、北方辽河流域分别出现良渚文化、龙山文化和红山文化。
它们既各具特色,又相互交流借鉴,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出现了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
这反映了()A.中华文明早于世界其他地区的文明B.中华文明起源呈现多元一体的特点C.中华文明起源于夏商周时期D.当时出现以玉礼器为代表的礼乐制度2.《春秋左传正义》中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华夏”本义指衣冠华美又重礼仪。
春秋战国时期,华夏作为族群、文化、国家政权被周边民族所认同。
这表明在春秋战国时期()A.华夏民族开始形成B.华夏族群成为礼仪之邦C.各族同源共祖的观念滋生发展D.阶级关系发生变动3.孟子认为“良知”是人性内在本能的朴素情感和道德意识,能催生出巨大能量而实现天下大治。
王阳明认为“良知”是圣愚皆同、人人自有、各个自足的一种普遍存在的人性,是不待思虑而能分辨是非善恶之心,是真诚恻坦之意。
这表明王阳明心学()A.否定了传统的孔孟儒学B.继承和发展了程朱理学C.高度肯定人的主体意识D.顺应了专制统治的需要4.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些思想家奉《周易》《老子》《庄子》为经典,称之为“三玄”。
同时期的范缜在《神灭论》中以“浮屠害政,桑门蠹俗。
……竭财以赴僧,破产以趋佛”来斥佛。
这些现象反映出魏晋南北朝时期()A.老庄学说成为主流思想B.儒家思想丧失正统地位C.思想领域的冲突与融合D.排斥外来文化现象突出5.王阳明提出“良知”说,认为只要去除物欲的“昏蔽”,人人皆可为“圣人”,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社会阶层的意识形态界限。
据此可知,王阳明的“心学”()A.摆脱了儒学思想束缚B.彰显了人的自我意识C.冲破了社会等级观念D.批判了君主专制统治6.王夫之在《泰誓》中说:“人无易天地,易父母,而有可易之君。
”他又说:“国祚之不长,为一姓言也,非公义也。
”材料反映出王夫之()A.主张建立民主政治B.对传统政治的否定C.否定传统伦理思想D.深化传统民本思想7.新文化运动被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但它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文艺复兴运动中强调的个人的价值和情欲以及把个人与社会割裂的极端个人主义,而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苟利社稷,死生以之”的价值核心和精神动力。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题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1、李贽曾评论先秦诸家:“申(不害)、韩(非)何如人也?彼等原与儒家分而为六。
既分为六,则各自成家;各自成家,则各各有一定之学术,各各有必至之事功。
举而措之,如印印泥,走作一点不得也。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李贽认为诸家之间曾是平等的B、李贽认为诸家都曾发挥作用C、李贽放弃传统儒学的价值取向D、李贽否定了儒家的独尊地位2、围绕着人与神、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问题的思考,公元前6~5世纪,东西方社会几乎同时诞生了一批伟大的思想先哲。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孔子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具有人文精神B、老子注重探讨宇宙本源的问题,用以指导人生C、普罗塔戈拉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D、苏格拉底着重讨论的是人与神的关系3、有同学把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欧洲的17~18世纪、中国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放在一起寻找材料开展研究性学习。
他的研究性学习主题应该包括( )①政治民主化②阶级结构变化③新旧思想观念冲突④制度创新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4、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有的倾向哲理思辨,有的倾向实际功利。
其中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的是()①墨家学派的诉求②王阳明心学的主旨③智者学派的主张④百科全书派的共同追求A、①③B、②④C、①②④5、(2015•安徽)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
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
”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上被派上用场。
这反映了()A、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B、士人轻视功名利禄C、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D、忠君思想已经形成6、(2015浙江)宇宙是人生永恒的话题。
中外思想家有的认为“宇宙便是吾心”,有的提出“万物始于水”,有的“心外无物”。
明确提出上述观点的人物有()①陆九渊②塞内卡③王守仁④泰勒斯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7、(2015 浙江)武则天是学界和社会大众关注、热议的历史人物,墓前的无字碑引得千年评说。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练习题(含答案)-普通用卷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练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这一观点出自先秦()A. 儒家B. 法家C. 墨家D. 道家2.战国时期,士已逐渐转变为社会上的一个阶层。
这个阶层成为上(统治者、官吏和剥削者)与下(被统治者、民、被剥削者)交流、转换的中间地带。
古希腊社会商业化加速了商业中产阶级的迅速发展,从而改变了古希腊社会的政治力量结构。
材料中社会新阶层的出现()A. 满足统治阶级需要B. 加重下层民众负担C. 推动社会转型发展D. 激化已有社会矛盾3.出生于安徽蒙城的庄子,“尝为蒙漆园吏,后弃官隐居,编织草鞋、濮垂钓。
楚威王厚礼延请,许其为相,庄嘲而不纳,终身不仕”。
庄子“终身不仕”的决定与他哪一思想有重要关联()A. 以德治民B. 崇尚自然,清净无为C. 追求法治D. 相互关爱,反对战争4.战国时期,墨家将孔子塑造成乱贼形象,道家学派在《庄子》中发挥想象将孔子描绘成道家代言人,法家学派在《韩非子》中将孔子法家化。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 战国时期思想界出现了统一趋势B. 儒家思想受到人们普遍认可C. 孔子思想与各派学说有交叉之处D. 人们的思想在当时比较自由5.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社会逐步告别“小国寡民”时代,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下列项中,与“小国寡民”相关的是()①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②屈原追求的“美政”理想③罗马法的基础④雅典民主制的重要条件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④D. ③④6.汉武帝“独尊儒术”、李贽批判孔子、康有为尊孔子为改革先师、袁世凯“尊孔复古”、新文化运动中“打倒孔家店”、“文革”中的“批林批孔”、当前的“孔子热”,既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孔子的命运。
以下各项中,能够用来解释孔子“命运”的比较科学的观点是()A.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B.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C. “历史就是过去的人和事”D. “历史就是昨天与今天永无休止的对话”7.先秦有思想家认为:“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单元检测题1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派众多,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原因有( )①社会大变革使思想非常活跃②各国君为富强纷纷养士③在官府局面改变,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被打破④技和生产力迅速发展,唯物主义战胜唯心主义A.①②③④都正确B.①②③④都不正确.①正确,②③④不正确D.①②③正确,④不正确2.为中国传统文体系奠定强化训练强化训练的是( )A.孔子创立儒B.“百家争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的出现3.2009年3月30日,百集动画片《孔子》的卡通主角形象在深圳亮相,该片讲述的是孔子从一个贫贱少年成长为万世师表的励志故事。
片中孔子的台词不可能有( )A.“克己复礼”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教无类”D.“存天,灭人欲”4.有者认为,孟子的说主要发扬孔子在“仁”方面的思想,“孔子言仁而孟子益之以言”。
这一观点主要体现在孟子主张( )A.“制天命而用之” B.以德治民.施行仁政 D.“以法为本”5.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
有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人的派”。
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 )A.儒、道、法 B.儒、法、道.法、儒、道 D.道、法、儒6.汉初一位者称某派“序君臣上下”的论点,认为其有助于政治秩序的建立,但也批评这个派“内容广博,却不易掌握其要点;习者虽花力气,获得的成效却很少。
”这个派最有可能是( )A.儒家 B.道家.墨家 D.法家7.有人说:“董仲舒……开启了儒神,儒家宗教,孔子教主的进程。
”下列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思想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实践德政,推行教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8.汉武帝对古代中国教育发展作出了贡献,在他统治时期( )①教育为儒家所垄断②兴办太拓宽了人才选拔渠道③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④私兴盛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①②④ D.①②④9.冯友兰《中国哲简史》中称朱熹是“新儒”的代表。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附答案)
必修三历史第一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5道小题共计50分)1.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私学发展,涌现出大量人才B.诸侯争斗激烈,各种治国观点层出不穷C.阶级阶层间关系复杂,矛盾众多D.社会处在划时代的重大变革时期2. 在2008北京奥运会上,演员们手持竹简高声吟唱“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并多次出现“和”字。
它所蕴含的思想同“仁”、“礼”一脉相承,都源于A.法家B.道家C.儒家D.墨家3. 以下主张明显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A.仁者爱人,民贵君轻B.万物虚无,祸福相倚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D.以法为教,今必胜昔4.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为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奠定了基础。
与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相对应的排列组合是A.君子、侠客、隐士、英雄B.英雄、侠客、隐士、君子C.君子、侠客、英雄、隐士D.英雄、隐士、侠客、君子5. 明太祖朱元璋对《孟子》特别反感,认为孟子有些话“非臣子所言”“使此老在今,宁得免乎?”这主要是针对孟子所主张的A.仁政学说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性善论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6.阿南看到一则连环画,内容如下,漫画中老爷爷的言论最接近下列哪一位学者的思想A.孟子B.荀子C.庄子D.韩非子7. 老人们时常教育后代说:“为人处世不可有贪心,衣能遮体,食能果腹,足矣。
遇事要冷静,做到以静制动。
”显然老人们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8. 西汉时灾异频发。
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下“罪己诏”。
据黄仁宇先生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三十三次。
分析皇帝颁布“罪己诏”受哪一学说或主张的影响A.“天人感应”学说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C.“大一统”的主张D.“三纲五常”学说9.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题
高二历史(必修3 )第一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个小题2分,共50分)1.春秋战国时期狼烟四起,诸侯争霸。
但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学派众多,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原因有();①社会大变革使思想界非常活跃②各国国君为富国强兵纷纷养士③“学在官府”局面改变,贵族对教育垄断被打破④科学技术和生产力迅速发展,唯物主义战胜了唯心主义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2.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 ( )A.爱无差等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D.存天理,灭人欲3.如图是新版电视剧《红楼梦》中的太虚幻境石牌坊,两边有一副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与这一对联思想相吻合的言论是 ( ) A.“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B.“兼相爱,交相利”C.“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D.“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4.人类文明发展的终极目标: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谐。
先秦诸子百家思想中能分别体现这两种和谐的是()A.道家、法家B.法家、墨家C.儒家、法家D.道家、儒家5.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
”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
造成两种分歧的根源是()A.二人所处的时代不同B.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C.学术思思想不同D.讨论的话题不同6.西汉初,“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至汉武帝时“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太仓之粟陈陈相因,……腐败不可食”。
上述经济状况的变化为下列哪种思想的实施创造了条件A.道家学说B.法家学说C.黄老之说D.大一统思想7.对漫画反映的信息进行延伸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 )A.漫画中的“胜出”是指在西汉时期形成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局面B.儒家思想的“胜出”,是董仲舒融合黄老之学、阴阳家的一些思想改造儒家思想的结果C.汉武帝让儒家“胜出”,主要是看中了儒家的“仁政”思想D.儒家思想的“胜出”,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8.“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侯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测试题必修三
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题第一卷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57分)1.有人认为:“人文主义之为一切建构一切成就之本的全蕴,这才真正使人文主义成为一个综合的系统,不与一切含真理与价值的文化相对立,并能使之调适而上遂,成为领导文化生命的领导原则。
正因为如此,可以说,要完成人文主义的全蕴,其唯一进路便是打开‘道德主体’之门。
”下列主X体现打开“道德主体”之门的人文观点有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仁者,爱人”③“天人感应”④知德合一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 古代历史建筑见证了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发展的历史。
下列古迹与儒家思想的形成有关的是A.登封少林寺 B.曲阜杏坛C.某某白马寺D.某某武侯祠3.老子是我国春秋时期杰出的思想家,下列有关他的叙述,正确的是A.他最早把道家思想发展为道教B.其政治主X是“无为而治”,是汉初黄老之学的源泉C.他提出“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倡导法治D.他提出“天人感应”,主X顺其自然4.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尚书》中最早提到“某某“一词,认为:“天惟时求某某,乃大降显于成汤。
”含义是说暴君夏桀残民以逞;不配做民之主,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某某。
对此不正确的理解是A.文中的“某某”,实即作民之主,与君主同义B.肯定了成汤革命是推翻暴虐之政的举动C.其“某某”内涵与近现代“主权在民”相吻合D.儒家“民本”思想绝无现代某某思想5. 以下主X明显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A.以法为教,今必胜昔B.万物虚无,祸福相倚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D.仁者爱人,民贵君轻6.董仲舒在《深察名号》中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以下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A.主X“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C.建议以礼人法,以礼人俗 D.认为民性本善,君权天授7.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日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已治人之实学。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卷: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选择题1.“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下列各项中,最接近这一说法的是()A.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B.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2.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
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A.努力完善个人品德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C.勇于突破礼制束缚D.敢于反抗专制暴政3.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
”这一学派是()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4.韩非认为“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慧,当今争于气力”。
其主张体现了()A.进步史观B.天命史观C.循环史观D.英雄史观5.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
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
”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
这反映了()A.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B.士人轻视功名利禄C.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D.忠君思想已经形成6.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
这表明了儒者()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7.儒学成为官学是由哪位思想家的主张直接促成的()A.孔子B.孟子C.董仲舒D.朱熹8.《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
”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A.上下相安利国益民B.强制去富以抑其骄C.竭力济贫以抚其忧D.劫富济贫以均贫富9.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
专题一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春秋时期,孔子为了实现自己的治世理想,先后去过卫国、曹国、宋国、齐国、郑国、晋国、陈国、蔡国、楚国等国游说各国君主,但途径洛邑时却未朝见周天子。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孔子对周礼的维护B.诸侯争霸的现实C.周天子势力的衰微D.地理空间的阻隔2.有学者指出:“朱子学体系具有鲜明的古希腊哲学中的自然学性质。
”朱熹从高山上残留的螺蚌壳论证此处原先是海洋,由于地质变迁隆起变为陆地。
三百年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才提出了与此相同的看法。
由此可知A.东西方文化同宗同源B.朱子理学具有思辨性C.宋代科技领先于世界D.朱熹侧重于自然探究3.韩非子认为,作为君主,应具备虚静之德,才能以静制动,才能用众,才能公正执法。
同时他还主张“赏罚可用,则禁令可立治道具矣,君执柄以处势,故令行禁止”。
由此可知,韩非子的主张A.适应了建立君主专制的需要B.代表了下层劳苦大众的利益C.传承了儒家的政治传统D.强调统治者要无为而治4.春秋时期,孔子重新诠释了周礼,他并未将礼制规范强加于人,而是引导人们以血缘亲情为基点,推己及人,以此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关系,将礼从外在的等级制度和社会规范转化成了人们内在的道德意识。
据此可知,孔子()A.淡化了礼制中的等级观念B.试图推动宗法制度的复兴C.努力使礼制与时代相适应D.对墨家思想的吸收与转化5.西汉桓宽在《盐铁论》中记载了汉昭帝时所召开的盐铁会议实况。
法家思想代表桑弘羊站在加强中央政府权威的角度,要求加强严刑峻法,崇尚功利,重视工商,坚持盐铁专卖;儒家思想代表们则要求讲道德仁义,反对与民争利,主张废除盐铁专卖。
这反映了当时A.儒家正统地位受到了挑战B.在治国理念上存在争论C.儒法之争在汉代仍很严重D.社会环境相对宽松自由6.从唐立国到“安史之乱”爆发之前,孟子的地位一直处于“不著不察”之列,且少有人提及。
韩愈是最先把孟子名字升到孔子之后的人,他认为孟子是唯一得到孔子“真传”的人。
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单元综合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有人写道:“天下大乱,需要‘救市’,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儒墨道法究竟孰是孰非?在黑夜的背景下,诸子的身影如群星般闪耀。
‘然’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
诸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A.人与自然的和谐B.社会现实C.人与社会的和谐D.人的生命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析能力。
由题干材料可知,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诸子百家面对社会的变革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因此其关注的共同点是社会现实。
如儒家的“仁”“仁政”,道家的“无为”,法家的“法治”,墨家的“非攻”“兼爱”等。
2.在一个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答记者关于物价上涨的问题时说:“我一边上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
”温总理所引诗句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A.尚力、尚贤、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B.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C.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D.“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温家宝总理所引用的语句,体现了对民生的关注,这与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相符合。
3.《南方日报》刊文:“如何给这些孩子(外来工子女)一张安稳的书桌,让他们像城市的孩子一样接受义务教育,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大课题。
”其实中国古代很早就有思想家注意并提出了解决类似问题的方法或主张,这就是()A.有教无类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存天理,灭人欲D.经世致用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刊文体现了教育公平问题。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认为人人都有受教育的资格,两者思想是相通的,故选A。
4.“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
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
官设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
”这种主张最符合下列古代哪一学派()A.法家B.儒家C.道家D.墨家解析:选A。
材料论述了君主专制等主张,在四个选项中只有法家主张君主专制。
5.儒家自创立后不断发展。
战国时期,荀子根据时代需要对儒家思想的发展主要体现在()A.“仁政”的学说B.“以德服人”的观念C.“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的思想D.“天人感应”的理论解析:选C。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单元综合一: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1.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积极推行其政治主张,但却“累累若丧家之犬”,失望而归。
这说明()。
A.周天子强化了统治,孔子难以生存B.“仁”“礼”思想不合时宜C.当时兴办私学为官府所禁D.当时战乱不断,思想萧条2.某学者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又说:“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这主要反映了先秦时期()。
A.孔子“仁”和“礼”的学说B.庄子“齐物”的自由精神C.老子“小国寡民”的思想D.墨子“节用”“兼爱”的主张3.关于人性的问题是诸子百家争论的焦点之一,其中战国时期一位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认为人与生俱来就想满足欲望,若欲望得不到满足便会发生争执,因此主张人性本恶,需要礼法的教化来“化性起伪”,使人格得到提升。
该代表人物最可能是()。
A.孔子B.孟子C.荀子D.董仲舒4.“今上下之接,无子父之泽,而欲以行义禁下,则交必有那(隔阂)矣。
且父母之于子也…犹用计算之心以相待也,而况无父子之泽乎?”韩非子此语强调了()。
A.墨家的兼爱主张B.儒家的仁义思想C.讲究君臣父子的秩序D.不能靠仁义来确立等级关系5.《汉书·董仲舒传》中有“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等记载。
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
A.强调“大一统”B.糅合了多学派的思想C.趋向三教合一D.背离了先秦的传统儒学6.恒山悬空寺三教殿里,正中供奉的是释迦牟尼,一边是孔子,一边是老子(见下图),三人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对话。
据此判断,悬空寺最早可能建于()。
A.汉朝B.魏晋南北朝C.隋唐D.宋朝7.清风吹动旗幅,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
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
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A.孔子B.程颢C.朱熹D.王阳明8.朱熹借用佛教的“月印万川”说,强调“本只是一个太极,而万物各有禀受,又各自全具一太极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20×3=60分)
1、在这一时期,中国古代许多思想流派的基础已经形成,其中哪两个思想流派是该时代
两座文化高峰()
A、儒家道家
B、法家墨家
C、儒家墨家
D、儒家法家
2、孟子发挥了孔子的哪种思想提出的“仁政”学说()
A、“仁”
B、“礼”
C、“德治”
D、学思并重
3、对“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是()
A、天就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
B、反映了荀子朴素的唯物论思想
C、人们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改选自然界
D、自然界的运行有自己的规律,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4、庄子和老子的相似思想主是()
①把“道”作为世界最高原则②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③追求功利④对
人类社会的发展持消极悲观态度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5、非认为“缘道理以从事者,无不能成”说明其主()
A、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B、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C、遵循客观规律行事
D、德刑并用
6、墨子提出的非政、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等一系列主都贯穿着()
A、勤奋苦干精神
B、自我牺牲精神
C、勤俭节约精神
D、讲究实际功利的精神
7、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的主要历史发展趋势是()
A、中央集权的强化
B、思想控制的加强
C、“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D、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
8、汉武帝推行文化体制和文化政策的措施不包括()
A、罢黜百家
B、表彰六经
C、创办太学
D、创立科举制
9、“罢黜百家,表彰六经”政策的实施()
A、促进了学术的自由发展
B、阻碍了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
C、表现了汉朝对教育的不重视
D、促进了儒学地位的上升
宋明理学将儒学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请回答10—15题。
10、愈对儒学发展的主要贡献是()
A、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B、消除了佛教对儒学的冲击
C、提出了儒家的“道统”观念
D、提出儒学的“性命之源”的学说
11、二程认为天理的核心是()
A、礼
B、仁
C、气
D、道
12、朱熹的理学思想主要吸收了()
A、二程学说
B、载学说
C、周敦颐学说
D、邵雍学说
13、理学的主要经典《四书》是指()
①《大学》②《中庸》③《论语》④《孟子》⑤《荀子》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14、首先提出本心即天理的是()
A、王守仁
B、陆九渊
C、朱熹
D、二程
15、王守仁对理学发展的最大贡献是()
A、开创了心学
B、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
C、继承了朱熹的理气理论
D、确立了理学的正统地位
16、在明清的反封建思想中,反封建的矛头首先指向程朱理学,是因为程朱理学()
A、维护封建伦理道德,摧残人性
B、破坏传统文化
C、反对任何意义上的社会进步
D、不适合时代的发展
17、《明夷待访录》中载:“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体现出()
A、农民反封建的强烈愿望
B、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
C、知识分子参与政权的愿望
D、资产阶级对政治的要求
18、下列思想主属于黄宗羲的是()
A、君臣平等
B、取消君主专制,实行“众治”
C、法制之弊是政治腐败的根源
D、“凡为帝王者皆贼也”
19、下列有关明末清初思想家的主表述正确的是()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由王夫之提出的
B、工商皆本的主是明末传统社会生产关系发生的变化的具体反映
C、王夫之为反对封建礼教提出了“童心说”
D、唐甄对专制主义的批判已上升到制度批判的高度
20、明末清初思想家共同的主是()
①反对君主专制②提倡经世致用③主发展资本主义④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二、材料解析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天有其时,地有其利,人有其治(利用)……天地官(管)而万物役(服务)……制天命而用之。
——《荀子》
材料二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王者从天意以从事,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春秋繁露》
请回答:
(1)上述材料所共同反映的中心论题是什么?两个材料中的“天”的含义是否一致?如何正确解释?(5分)
(2)材料一的观点是什么?这种思想产生的社会根源是什么?应如何评价?(6分)
(3)材料二的观点是什么?应如何评价?(5分)
22、材料一董仲舒对儒家思想作了发挥,他宣扬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天的儿子,即天子,代表天统治人民,因此全国人民都要服从皇帝的统治,诸侯王也要听命于皇帝。
这叫做“大一统”。
材料二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是以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创业也。
’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
请回答:
(1)扼要指出材料一、二的核心思想。
(2分)
(2)从时代背景方面比较材料一与材料二观点差异的原因。
(4分)
(3)试从客观作用方面简要评析上述材料中的思想观点。
(4分)
三、问答题
23、在长达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儒家学说几经变迁,试简要概述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的演变过程。
(14分)
高二历史(必修三)专题一单元检测题答题卡
班级学号
二、材料解析题
21、(1)
(2)
(3)
22、(1)
(2)
(3)
三、问答题
23、
高二历史(必修三)专题一单元检测题答案
21、(1)天与人的关系。
(2分)含义不一致(1分)材料二中的“天”是指神化的“天”,
材料一中的“天”是指自然(2分)
(2)材料一反映了人类征服自然,利用自然的观点。
(2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是其产生的根源(2分)这是一种进步的唯物主义思想,但应该注意的是,人类不仅要有战胜自然的勇气,更要遵循自然规律。
(2分)
(3)材料二认为天有意志,可降灾乱;同时把“天子”神化,目的是宣扬君权神受,皇权至上,宣扬大一统,让人民服从君主。
材料二是一种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唯心主义思想。
(5分)
22、(1)材料一:宣扬君权神授。
(1分)
材料二:在君主专制下,天下没有任何地方可以安宁,是天下的大害。
(1分)
(2)董仲舒处于中国封建社会初步发展时期,君主专制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2分)黄宗羲处于封建社会的衰落期,君主专制成为限制社会进步的枷锁。
(2分)
(3)董仲舒的观点适应了地主阶级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割据势力和发展封建经济的需要,推动了统一封建国家的巩固,西汉进入强盛时期。
(2分)黄宗羲的观点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衰落时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对封建制度的质疑和挑战,具有进步意义,对后来的反封建斗争有着积极的影响。
(2分)
23、(1)春秋战国时期:①创立:春秋时由孔子创立;(2分)②发展:战国时期,由孟子、荀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
(2分)
(2)朝:始皇“焚书坑儒”,儒家受到沉重打击和排斥。
(2分)
(3)西汉:董仲舒适应君主专制的需要,对其加以改造,其提出的“罢黜百家”主被汉武帝采纳,儒家学说自此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2分)
(4)宋明时期,北宋五子开创了理学。
经朱熹建立了理学体系。
陆王心学推进了理学的新发展。
儒学的正统地位得到巩固。
(3分)
(5)明清时期:贽、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等思想家挑战正统,提倡个性,批判专制,否定帝权等主,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
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批判,但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其的文化主导地位。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