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地、得的区别及用法

合集下载

的地得的用法和区别

的地得的用法和区别

“的、地、得”的用法和区别(一)“的、地、得”的用法和区别(一)“的”、“地”、“得”的用法区别本是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常识,但在使用中也最容易发生混淆,再加上一段时间里,中学课本中曾将这三个词的用法统一为“的”,因此造成了很多人对它们的用法含混不清进而乱用一通的现象。

结合实例,谈谈“的、地、得”的用法。

一、“的、地、得”的基本概念1、“的、地、得”的相同之处。

“的、地、得”是现代汉语中高频度使用的三个结构助词,都起着连接作用;它们在普通话中都读轻声“de”,没有语音上的区别。

2、“的、地、得”的不同之处。

吕叔湘、朱德熙所著《语法修辞讲话》认为“的”兼职过多,负担过重,而力主“的、地、得”严格分工。

50 年代以来的诸多现代汉语论著和教材,一般也持这一主张。

从书面语中的使用情况看,“的”与“地”、“得”的分工日趋明确,特别是在逻辑性很强的论述性、说明性语言中,如法律条款、学术论著、外文译著、教科书等,更是将“的”与“地”、“得”分用“的、地、得”在普通话里都读轻声“de”,但在书面语中有必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在定语后面写作“的”,在状语后面写作“地”,在补语前写作“得”。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使书面语言精确化。

二、“的、地、得”的用法1、的——定语的标记,一般用在主语和宾语的前面。

“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

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名词(代词)+的+名词。

如:①颐和园(名词)的湖光山色(主语)美不胜收。

②她是一位性格开朗的女子(名词,宾语)。

2、地——状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动词、形容词)前面。

“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

结构方式一般为:形容词(副词)+地+动词(形容词)。

如:③她愉快(形容词)地接受(动词,谓语)了这件礼物。

④天渐渐(时间副词)地冷(形容词,谓语)起来。

3、得——补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后面。

的得地用法的区别

的得地用法的区别

的、地、得用法区别1、“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

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代词)+的+名词;2、“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

结构方式一般为:副词+地+动词;3、“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得+副词。

一、分析例句,明确用法这里有一组含有“的”、“地”、“得”的例句如下:1. 蔚蓝色的海洋,波涛汹涌,无边无际。

2. 向日葵在微风中向我们轻轻地点头微笑。

3. 小明在海安儿童公园玩得很开心。

“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

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代词)+的+名词;“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

结构方式一般为:副词+地+动词;“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得+副词。

正确使用“的、地、得”说话、写文章经常要用到“的、地、得”这几个字。

由于它们的口语发音都是“de”,因此一些人在使用时往往不加区分地混用。

要正确使用“的、地、得”,首先必须掌握好词类、语法,要懂得句子的主要成分(主语、谓语)和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宾语、补语)。

一般来说,在句子中“的”衔接在名词前面,“的”的前面是这个名词的修饰成分,主要有名词、代词、形容词或相应的词组充任,表示领属关系或表示被修饰的事物的性质,做句子的定语。

例如:“灿烂的阳光”,“灿烂”(形容词)是“阳光”(名词)的定语;“我的书”,定语“我”是代词;“又高又大的建筑物”,采用的是联合词组“又高又大”作定语。

“地”表示它前边的词或词组是状语,是用在动词前面的修饰成分,主要由名词、形容词、数量词等充任,对中心词(动词)起限制、修饰、说明作用。

例如:“果树渐渐地绿了”;“渐渐”是形容词,是修饰动词“绿”的,作“绿”的状语;“科学地总结了……经验”,名词“科学”是动词“总结”的状语;“……抓紧一切时间忘我地工作”,“忘我”是动宾词组,作动词“工作”的状语,等等。

的得地三个字的区别与用法

的得地三个字的区别与用法

的得地三个字的区别与用法
一、的得地的区别:
1、“的”前面的词通常用来修饰和限制“的”后面的事物,以显示“的后面的事物是怎样的。

2、“得”后面的词通常用来补充“得”之前的动作。

3、“地”前面的词一般用来描述“地”后面的动作,并显示“地”后面的动作是怎样的。

句子的不同结构
1、的:结构形式是形容词(代词)十的语十名词。

2、得:结构形式是动词十得语十副词:
3、地:结构是副词十地十动词。

侧重点不同
1、的:仅限于过去使用。

2、得:这意味着动作已经完成了(更常见于早期的白话文)。

3、地:专注于想法或行动的活动领域。

二、的得地的用法
1、“的”后面跟的都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或词语。

“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

结构形式一般为:修饰、限制的词语+的+名词。

2、“地”后面跟的都是表示动作的词或词语。

“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

结构方式一般为:修饰、限制的词语+地+动词。

3、“得”前面多数是表示动作的词或词语,少数是形容词。

“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

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形容词)+得+补充、说明的词语。

“的、地、得”的用法和区别

“的、地、得”的用法和区别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not for commercial use“的、地、得”的用法和区别(一)“的”、“地”、“得”的用法区别本是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常识,但在使用中也最容易发生混淆,再加上一段时间里,中学课本中曾将这三个词的用法统一为“的”,因此造成了很多人对它们的用法含混不清进而乱用一通的现象。

结合实例,谈谈“的、地、得”的用法。

一、“的、地、得”的基本概念1、“的、地、得”的相同之处。

“的、地、得”是现代汉语中高频度使用的三个结构助词,都起着连接作用;它们在普通话中都读轻声“de”,没有语音上的区别。

2、“的、地、得”的不同之处。

吕叔湘、朱德熙所着《语法修辞讲话》认为“的”兼职过多,负担过重,而力主“的、地、得”严格分工。

50 年代以来的诸多现代汉语论着和教材,一般也持这一主张。

从书面语中的使用情况看,“的”与“地”、“得”的分工日趋明确,特别是在逻辑性很强的论述性、说明性语言中,如法律条款、学术论着、外文译着、教科书等,更是将“的”与“地”、“得”分用。

“的、地、得”在普通话里都读轻声“de”,但在书面语中有必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在定语后面写作“的”,在状语后面写作“地”,在补语前写作“得”。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使书面语言精确化。

二、“的、地、得”的用法1、的——定语的标记,一般用在主语和宾语的前面。

“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

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名词(代词)+的+名词。

如:①颐和园(名词)的湖光山色(主语)美不胜收。

②她是一位性格开朗的女子(名词,宾语)。

2、地——状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动词、形容词)前面。

“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

结构方式一般为:形容词(副词)+地+动词(形容词)。

如:③她愉快(形容词)地接受(动词,谓语)了这件礼物。

三个的地得分别的用法及区别

三个的地得分别的用法及区别

的、地、得是我们写作中使用频率相当高的汉字,口语交流中我们不用区分这三者的用法和区别,但是在语文基础知识考察以及写作当中我们就一定要注意这三者的用法。

本文中,小编整理了它们的区别以及用法,欢迎大家阅读。

用法口诀
名词前面“白勺”“的”,
动词前面“土也”“地”,
形容动后“双人”“得”,
当作助词都读“de”。

说明
1、在句子中,用在名词(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前面的,要用白勺“的”字。

如:我爱勤劳的妈妈。

句中的“妈妈”、“景物”都是名词,前面应该用“的”字。

2、在句子中,用在动词(表示动作行为的词)前面的,要用土也“地”字。

如:他积极地回答问题。

句中的“回答”、“下”都是动词,前面应该用“地”字。

3、在句子中,用在动词后面的多数要用双人“得”字。

如:地被扫得很干净。

句中的“扫”、“笑”都是动词,后面要用“得”字。

“得”字后面的词语补充说明了前面动作的效果如何(地扫得怎么样?地扫得很干净)。

举例
“的”
奔腾的骏马、洁白的羊群、绿绿的草原、皎洁的月光、当头的烈日
“地”
认真地看、仔细地瞧、飞快地跑、快速地奔跑、努力地学习
“得”
洗得干净、刷得干净、摆得整齐、写得漂亮、玩得开心。

的地得区别及用法

的地得区别及用法

“的”、“地”、“得”的区别及用法一、概说在中文中,“的”、“地”和“得”是三个常用助词,它们在用法上有明显的区别,但也有一定的重叠。

掌握它们的正确用法,对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确保文本通顺流畅、避免语法错误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的、地、得的用法“的”的用法:●用作定语标记:表示所属或特征。

例如,“我的书”(表示所属)、“红色的苹果”(表示特征)。

●用作主语或宾语的一部分:例如,“他是我的朋友”(主语部分)、“我喜欢吃水果”(宾语部分)。

“地”的用法:●用作状语标记:表示方式、程度或状态。

例如,“他慢慢地走”(方式)、“他非常开心”(程度)、“她微笑着回答”(状态)。

●在成语或习惯用语中固定使用“地”:如“不闻不问”、“自由自在”等。

“得”的用法:●用作补语标记:表示动作或状态的结果、程度或可能。

例如,“他跑得很快”(结果)、“她高兴得跳了起来”(程度)、“他做作业得心应手”(可能)。

●在特定句型中用于强调:如“V+得+adj./adv./n.”的结构,用以强调某个状态或结果。

三、的、地、得的区分1.从语义角度看:“的”更多地强调属性或归属,“地”突出行为或状态的特征,“得”则侧重于动作的结果或程度。

2.从语法结构看:“的”通常紧跟在定语后面,如“美丽的花”;“地”通常紧跟在状语后面,如“认真地做事”;“得”则紧跟在谓词后面,如“走得快”。

3.特殊情况:“在……上”、“在……下”等结构中,“的”和“地”的用法较为特殊,需根据具体语境判断。

例如,“在党的领导下”中的“的”表示所属关系。

四、如何正确使用1.熟悉各种语境和句型:要想正确使用“的”、“地”、“得”,必须熟悉它们在不同语境和句型中的用法。

多读多写,积累语感。

2.注意书面与口语的区别:在口语中,“的”、“地”使用较为随意,但在书面语中需要更加规范。

特别是在正式文体中,应严格遵守语法规则。

3.避免常见错误:如“跑得飞快地”、“高兴得很”,这些用法都是错误的,应分别改为“跑得飞快”、“高兴得很高”。

的,地,得的区别和用法口诀

的,地,得的区别和用法口诀

的得地的区别和口诀
“的”用法
表示什么样(的)事物,因此可得出名词前用“白勺”的。

“地”用法
表示怎么样(地)做什么,“地”一般用在动词前
“得”用法
“得”前面跟的多数是动词,后面跟的都是形容词。

如果后面是“很、真、太”等这些词,更多情况下使用“得”
用法口诀:
口诀一:
名词前面是白勺,动词跟着土也跑。

形动后补双人到,默记五遍脑开窍。

区别:后面跟的词语内容不同、作用不同、用法不同。

口诀二:
的地得、的地得,用作助词都读de.
事物前面用“的”字,大家用心来记着。

动词前面用“地”字,可得让它紧跟着
动作后面用“得”字,补充说明要牢记着。

口诀三:
的地得,不一样,用法分别记心上;
名词前面“白勺”的,
动词跟着“土也”跑,
动词后面“双人(得)”,
形容词前也用“得”。

的,地和得的区别与用法

的,地和得的区别与用法

的,地和得的区别与用法
1. “的”通常用来修饰名词呀!比如说“漂亮的花”。

你想想,要是说成“漂亮地花”,那听起来多别扭啊,对吧?这就像给花戴上了合适的帽子,让它更显眼、更可爱啦!
2. “地”一般是用在动词前面哟!像“飞快地跑”。

如果说成“飞快的跑”,这不是乱套了嘛!就好像跑步的时候要选对跑道一样重要呢!
3. 哎呀,“得”可就有点特别啦,它经常用来表示程度呢!比如“跑得快”。

想想看,要是说“跑得快的”,是不是感觉哪里怪怪的呀!就如同给速度加上了一个恰当的标签哟。

4. 来看个例子哈,“开心的笑容”,这里就得用“的”,要是用错了,那可就不是开心的笑容啦,多糟糕呀!我们可得把它们分得清清楚楚的哟!
5. “认真地学习”,这里必须是“地”呀!如果写成“认真的学习”,那就像是在学习的道路上迷失了方向一样呢。

所以呀,一定要用对呢!
6. 再比如“说得好”,这里只能是“得”呢。

就好像说话说得恰到好处,让人忍不住点赞呀!大家可千万不要搞混啦!
总之,“的”“地”“得”可太重要啦,一定要分清楚,不然会闹笑话的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注意他们在句子中的作用。即是起主体作用还是
起辅助作用。如起主体作用,则为实词,就按实词来 读音和使用;如在句子中仅起辅助作用,便为虚词, 应按虚词的读音和使用来处理。
3.注意它们所处的位置以及与其它词之间的相互关系。
如:他们的关系处理得很好,同学之间的有谊也迅速地融 洽了。在这一复句中,前一分句的“很好”,通过“得” 构成谓语动词的补语,说明“怎么样”。此处的“得”, 不起实体表义作用,仅处从属地位。应读de,但如将它写
“得”为结构助词时,必须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后, 带着它后面的词语为其前的动词或形容词服务,即作 动形谓语的补语。例如:看得清清楚楚;白得刺眼。 此处的“得”便为补语的标志,应读de。
1.注意区分词性。即注意它们在句子中是起实词作 用还是起虚词作用。实词则读实词的音,分别读作dì、 dì、dé,虚词则一律念轻声de。
“的”结构特点是必须和它前面的词构成一种固有的“的字 结构”形式来修饰、限制和说明后面的名词或代词,使前后 构成一种“定名关系”。此时,“的”即为定语的标志,应 读de。例如:刚刚建成的这所学校就是残疾人培训学校。
“地”结构特点也必须和它前面的词和词组构成一种 特有形式来为它后面的动词服务,构成“状动关系”。 例如:他认认真真地写,此处的“地”便为状语的标 志,应读de。
沙河乡初级中学 周扬
“的”,读dì,例如“有的放矢”。这里的“的”是 名词,目标的意思。
“地”,读dì,也是名词,如,土地、地点。
“得”是动词,表示获得、占有的意思。如,土改时 贫苦农民分得了土地。这里“得”的读音应是dé而 不是de。
“的”“地”“得”为虚词时,则不能充当句子补语。但这时 都有一定的结构特点可循:
成同音虚词“的”或“地”,那“的”既不表示“目的”, “地”也不指“土地”,其词语之间不仅关系混乱,其表 意也谬误了。同样,后一分句中的“地”,也不能写成 “的”。
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