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财政学 第1章公共财政学概论
公共财政概论重点归纳
绪论1.财政学与公共财政概论的区别;公共财政学与公共财政概论的关系2.公共财政与国家财政的关系P12,一切财政都是国家的财政(公共财政不是中国特有的)3.政府组织是第一部门,个人和企业是第二部门,非政府组织和非营利组织是第三部门4.财政学的研究对象: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财政分配关系,总体来说财政对经济的影响是间接的。
5.中国公共财政的研究对象●公共财政是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对应的新的财政模式6.财政收入的两大来源:税收和非税收收入,非税收主要包括:公债、收费和捐赠收入7.我国税收是不完全分税制,中央和地方共享,分税:国税和地税8.清楚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实证分析:是否,影响程度;规范分析:大,小●计量经济学的方法越来越广泛应用于实证分析中9.如何观察和思考财政现象、财政活动(1)搞清公共部门应该从事哪些活动以及这些活动是如何组织的(决策和实施)(2)尽可能理解和预测政府经济活动的全部结果(3)评价政府政策第一章公共财政与公共财政思想1.财政的起源,历史范畴与经济范畴(分别从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关系角度)2.财政的主体与客体(1)主体:国家(政府、居民、领土的总称)或政府(2)客体: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剩余产品和价值,公共权利具有强制性,政府参与公共产品分配主要是来自V和M,主要是来自M(剩余产品的扩大再生产),剩余产品越多,潜力越大。
3.原始社会初期不产生财政,财政随着奴隶制国家的产生而产生。
4.财政的概念●不同社会制度下的财政具有不用性质,国家性质决定财政的性质(财政的本质属性)(1)财政是以政府为主体参与国民收入分配所形成的特殊分配关系,具体表现为政府的一系列收支活动(2)财政是国家为了维护并依靠它所拥有的公共权利,强制占有一部分社会产品,从整个社会产品的分配中独立出来的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活动(3)财政是以国家(政府)为主体的分配活动,通过多种收入形式,集中一部分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其职能需要的收支活动。
公共财政学PPT课件
17
数据与定义
• 中国约有4.7万个政府 • 政府: 狭义公共部门
• 美国约有8.7万个政府 • 新加坡只有1个政府
• 广义公共部门还包括
政府控制的机构例如中央
银行
2020/2/13
18
公共部门的规模
2007年:
• 全国财政支出=4.65万
亿
• 全国财政收入=4.41万亿
不包括
• 预算外资金 • 税收减免 • 社会保障 • 国有企业分红(8000亿) • 政府债务2006年中央财政国债
第1章 财政学概论
关键术语
• 公共部门 • 公共政策 • 公共物品 • 公共权力 • 混合经济 • 市场失灵
重点问题
• 财政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 市场经济为什么需要公共
部门?
2020/2/13
1
公共财政学研究什么?
公共财政学研究公共部门(国家和政 府)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2020/2/13
2
市场经济的精巧秘密
2020/2/13
24
为何需要公共部门?
• 集体行动 • 规模经济
合作收益 规模收益
2020/2/13
25
合作收益
• 互利交易 • 国家促进了大范围的合作收益 • 国家也为零和博弈创造了机会
2020/2/13
26
零和博弈
• 赌博
• 实质是负值博弈
• 战争
• 有害的再分配例如腐败
2020/2/13
2020/2/13
6
治国经邦的大学问
“夫财赋,邦国之大本,生民之喉命,天下 理乱轻重,皆由焉。是以前朝历选重臣主 之,犹惧不集。大计一失,则天下动摇。”
2020/2/13
公共财政学第1-2章公共财政和财政学的对象(李慧)
二、财政职能
(一)分配资金 1.筹措资金 税收及其他方式、完善税制 2.供应资金 制定合理的财政支出结构
二、财政职能
(一)分配资金
二、财政的职能
(二)资源配置职能 政府通过收支活动以及相应财政政策的制定、调整和 实施,可以实现对社会现有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 资源结构与流向进行调整和选择。实现资源的最佳配 置。
三、如何理解公共财政
国防
司法
三、如何理解公共财政
教育 卫生
三、如何理解公共财政
文体
公共工程及基础产 业部门
截 流 前
工程全貌
三峡工程自1993年动工,是国家 重点建设项目,近几年国家加大投 资力度,2000年比1999年就增加 了17亿元,现累计投资达460多亿 元,工程建设满足了设计要求,移 民迁建保证了工程的进度需要。
二、财政的职能
(五)监督职能 监督职能:中国社会主义国家财政所特有 的。即财政对社会经济活动和资金运动的 监督作用。
三、财政效益(公共选择与政府失灵)
1.政府干预失效表现 (1)政府决策失误 (2)寻租行为 (3)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 (4) 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 2.政府失灵的原因: 统治者的偏好和有限理性,意识形态的刚性 、官僚政治、集团利益冲突和社会科学知识 局限性
二、财政的职能
(三)收入分配职能 1.财政的经济职能中对参与收入分配的各主体利益关 系的调节,达到收入公平合理分配目标。
二、财政的职能
《财政学》(第五版) 陈共 主编
二、财政的职能
(三)收入分配职能 2.执行收入分配职能的基本手段 (1)税收 (2)转移支付 (3)购买支出 (4)各种收入政策
《公共财政学》-1
2019/10/24
西安交通大学 邓晓兰
22
• 一、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 1、随市场经济发展阶段不同而不同:自由竞争时
期,排斥政府干预;1929年大萧条后全面干预; 70年代经济滞涨后干预范围的调整。 • 2、因国家政治经济制度不同而不同: • 美国联邦制:政府微调型市场; • 日本:政府导向型市场经济模式; • 中国:转轨国家市场经济模式。
• 2、任务:揭示政府从事的经济活动中的规律性; 阐明财政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 3、内容:①财政与经济关系;②收支活动;③财 税制度与政策。
2019/10/24
西安交通大学 邓晓兰
14
• (二)研究方法:实证与规范分析方法的统一
• 1、规范分析:回答应当是什么的问题,需要确定 价值判断标准,根据准则来判断,如果偏离准则, 应该如何调整等。比如,资源配置中的帕累托效 率,收入分配中的公平与效率兼顾等。
——公共经济学经常在经济学的边缘探讨,越来越 与伦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的有关研究相结合, 而且还直接融人了公共选择理论、宪法理论。官 僚政治理论。
2019/10/24
西安交通大学 邓晓兰
11
• 第三,研究方法发生变化:
——公共经济学全面采用了现代经济分析方法,即实证分析 方法和规范分析方法;前者考察政府活动的范围和各种政 府政策的结果,后者试图估价可以实施的各种政策。
场的关系,以解决职能错位;推进财税政策:实 现公共财政框架,提高财政支出效率。
2019/10/24
西安交通大学 邓晓兰
13
• 三、财政学的对象、任务与方法
• (一)财政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 1、对象:财政学是一门应用理论学科,研究政府 从事的经济活动及其经济关系,主要对象是财政 收支及其引起的经济关系问题。
公共财政学概论
公共财政学概论公共财政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研究的是政府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运用财政手段进行资源配置和社会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它涉及国家财政收入的形成、支出的安排及其效应、财政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等多个方面,是现代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在公共财政学的研究范围内,需要探讨的是财政收入的问题。
财政收入是政府通过征税、非税收入以及其他财政收入渠道获得的资金总和,它直接关系到政府的财政基础和运行能力。
不同的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有着深远影响,在研究财政收入时,需要考虑如何通过税收改革和优化税收结构,实现税收的公平性和效率性。
公共财政学关注的焦点之一是财政支出的安排及其效应。
政府通过财政支出来实现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如教育、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等。
这些支出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同时也涉及到资源配置的效率和社会福利的提升。
如何合理配置财政支出,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成为公共财政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财政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公共财政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政府通过财政政策来调控经济运行,促进经济增长、控制通货膨胀、保障社会稳定等。
财政政策的工具包括财政收支预算、税收政策、财政补贴等,这些工具的选择和运用需要充分考虑到经济环境的变化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
公共财政学的理论框架不仅仅限于宏观经济层面,还需要关注到微观经济个体和社会群体的利益关系。
在财政分配和资源配置中,如何平衡各种利益诉求,确保资源的公平分配和社会公正,是公共财政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视角。
这不仅涉及到经济效率的提升,也关乎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在公共财政学的研究中,财政管理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议题。
财政管理涵盖了政府如何有效地管理和运用财政资源,以及如何确保财政运作的透明度、效率和廉洁。
这不仅关系到政府的治理能力,也直接影响到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财政管理的核心任务之一是财政预算的编制和执行。
预算是政府财政活动的计划和控制工具,通过预算可以明确政府的财政收入来源、财政支出项目和分配方案。
第一篇 公共财政学
主讲人:林建华
主要内容
第一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公共财政学基础理论 第二篇 公共支出理论 第三篇 公共收入理论 第四篇 政府间财政关系理论 教材: 教材: 高培勇、崔军编著: 公共部门经济学》 修订版) 高培勇、崔军编著:《公共部门经济学》 (修订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年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公共产品的有效提供 3、外部效应与资源配置效率分 析
本章重点 :1、公共产品的含义与特征
2、公共产品的提供方式分析 3、局部均衡分析与一般均衡分析 4、外部效应与效率损失分析
第一节 公共产品的概念与特征
公共产品的含义与特征
1、含义: 所谓公共物品,指消费中具有排斥性和非竞争性的物品,它的效用不 含义:
公共财政学的发展
2、从微观到宏观
(1)传统财政学恪守亚当·斯密“自由放任”的信条,其研究领域仅限于微观领 )传统财政学恪守亚当· 域,基本不涉及宏观经济活动。 (2)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使人们认识到市场缺陷的存在,从而提出政府对经 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使人们认识到市场缺陷的存在,从而提出政府对经 济的干预。从1936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 济的干预。从1936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发表开始,宏观经济 学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受其影响,公共财政学的研究领域也开始从微观 经济分析拓展到了宏观经济及财政政策, 经济分析拓展到了宏观经济及财政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对就业、经济稳定 的影响. 的影响. (3)1947年阿霖和布朗里合著的《公共财政经济学》将宏观经济分析和财政政 1947年阿霖和布朗里合著的《公共财政经济学》 策纳入其中,此后,二者成为越来越多的财政学著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 时人们开始研究财政政策对就业、经济稳定的重要作用。
公共财政学导论
(1) 1999年政府支出约为1929年支出水平的23倍。 (2) 由于人口的持续增长,人均政府实际支出1999年是1929年
支出水平的10倍。 (3) 有时,把政府支出水平与经济规模进行比较研究是有用的。
如果政府规模扩大一倍而同时经济增长两倍,则政府相对
缩小了,1929年政府支出占GDP的比例为9.9%,1999年28.3%
小节
联邦政府可以有效地实施其希望的任何支出,并可以运用借债和 课税为其提供资金。联邦政府确定税率时不得在州之间区别对待, 也不得对州得商品出口课税。宪法第16条修正案授权联邦政府课 征个人所得税。
州政府不得对进口商品课征关税,不得歧视外来居民,也不得对 其他州得产品课税。大多数州都有平衡预算得要求。
1. 商品和服务的购买。 2. 对个人、企业和其他各级政府的收入转移。 3. 利息支付。
此外,要谨慎看待政府规模与规制的相互 关系。
表1-1 州、地方与联邦政府支出
1929 1940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1999
(1) 总支出(10 亿美 元) 10 19 61 120 286 812 1778 2619
政府规模得所有常用测量标准-雇员、支出、收入等,都具有一 定的局限性。尤其是,这些标准都没有考虑规制成本的影响。不 过,强有力的证据表明,政府对国民资源配置的影响越来越大。
政府支出水平不论从名义还是实际绝对额来看,也不论从人均额 还是从占GDP的比例来看,都增长了。
长期来看,在联邦支出总额中,国防支出所占份额下降,而社会 保障、公共福利和未尝还债务支付方面的支出却日益增加。公民 权利性保险和利息支付加在一起,削弱了政府对支出水平的控制。
“对于各州输出的货物不得课税”。
《公共财政概论》课程思维导图
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稳定中求发展)
运用各种收支手段,逆经济风向调节,促进社会 总供求的平衡
财政介入经济稳定与发展的机制和手段
运用财政收支活动中的制度性因素,发挥“自动” 稳定的作用
通过合理安排财政收支结构,促进经济结构优化
保障社会和谐稳定与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支柱,财政体制在治国 安邦中始终发挥基础性、制度性、保障性作用
公共选择学派(布坎南、图洛克):公共部门经 济、国家的组织和机构、政治制度
现代主要理论
原因:市场失灵论
决策:公共选择论
西方财政理论基本内容
对象:公共产品论
模式:公共财政论
目的:公共需要论
中国古代的财政思想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财政思想
马克思主义的财政思想
列宁的财政思想
毛泽东的财政思想
“国家分配论”
“国家资金运动论”
收入分配不公平
市场经济 → 要素分配 → 形成收入差距(个体要 素禀赋不同)→ 市场失灵
宏观经济波动
表现:市场机制 → 过度竞争 → 供求失衡的反复 →市场失灵
原因:需求冲击、供给冲击、技术进步、体制变 化
市场无效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财政的核心问题
政府与市场之间是互补关系
市场配置资源 → 市场失灵 → 政府介入和干预配 置资源 → 财政
政府活动扩张理论(瓦格纳法则)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
财政支出规模变化的理论分析
梯度渐进增长理论(皮科克和威斯曼的替代—规 模效应理论)
经济发展阶段理论
非平衡增长理论
政治
宏观
经济
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分析
微观
社会
政治决策程序
财政支出职能结构
公共财政学教学大纲
公共财政学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公共财政学概论
1. 公共财政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公共财政学的历史渊源和发展演变
3. 公共财政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
第二部分:财政收入理论
1. 财政收入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税收理论与政策
3. 非税收入的概念和特点
4. 财政收入结构与调节
第三部分:财政支出理论
1. 财政支出的概念和分类
2. 财政支出的决策原则和方法
3. 财政支出的效益评价与控制
第四部分:财政预算理论
1. 财政预算的概念和作用
2. 预算编制与执行
3. 预算绩效分析与评价
第五部分:公共债务理论
1. 公共债务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公共债务的风险与管理
3. 公共债务市场和政府债券发行
第六部分:地方财政与中央财政
1. 地方财政体制和财政关系
2. 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协调与配合
3. 地方财政改革与发展趋势
结语
以上是公共财政学教学大纲的内容概要,通过对公共财政学的系统
学习,掌握相应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具备分析和解决财政问题的能力。
希望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全面了解公共财政学的基本原理和
实践运用,为未来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做好准备。
祝愿大家学习愉快,取得优异成绩!。
《公共财政概论》-绪论
横向与纵向的比较
横向:同一时期内的不同的国 家公共财政各要素
纵向:公共财政发展进程
பைடு நூலகம்
理论与实践的比较
理论:理论基础、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学术传统
实践:公共财政实践模式及运 行方式
四、学习方法
(五)案例研究方法
对已经发生的真实事件或某 种现象进行探索、描述或解 释,并试图从中推导出新的 假说或结论
特点:综合性、直接现实性、真实性、实践性
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的生产 、交换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产品分配 和消费规律
四、学习方法
(三)实证分析方法与规范分析方法
实证分析方法 是什么
基础 指导
规范分析方法 应该是什么
公共财政学的研究方法: 实证分析方法和规范分析方法的统一
四、学习方法
(四)比较分析方法
不同国家、 不同经济制 度下公共部 门的活动及 公共财政现 象加以比较 ,进而总结 出具有指导 意义的结论 或规律
四、学习方法
(一)基本方法:唯物辩证法
➢ 三大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 质量互变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
➢ 公共财政学的学习: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 观点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思维 唯物辩证法的精髓 学以致用
四、学习方法
(二)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为引领的分析方法
原因
➢ 研究公共财政学要求:
正确认识社会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即 社会经济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公共财政概论》
绪论
• 一、研究对象
目
• 二、内容体系
录
• 三、学习意义
• 四、学习方法
一、研究对象
财政学
研究 对象
公共财政
导论第一章公共财政概念与职能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财政管理效率 和决策水平。
加强绩效管理
建立绩效评估体系,对公共财政支出进行绩 效评价,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加强财政干部队伍建设
提高财政干部素质和能力,打造专业化、职 业化的财政干部队伍。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5
负责对公共财政收支进行
包括立法监督、司法监督、行政监督和社会监督等多层次、 全方位的监督体系。
法律保障
宪法、预算法、税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为公共财政监督提供了 法律保障。
提高公共财政管理效率的措施
推进预算管理改革
实行全面规范的预算制度,提高预算透明度 和约束力。
前景展望
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公共财政将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同时,数字化、智能化等新技术手 段的应用将为公共财政管理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支持。
REPORT
THANKS
感谢观看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3
财政收支平衡的意义
保持财政收支平衡有利于维护经济稳定、促进社会公平和推动经济发展。
为实现财政收支平衡,需要制定合理的财政政策,加强财政监管,提高
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3
公共财政的政策工具
财政政策目标与工具选择
经济增长
通过公共支出、减税等财 政政策工具,促进经济增
当前公共财政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财政收入增速放缓、财政支出压力加大、财政风险隐患增多等问题对公共财政 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马工程教材《公共财政概论》PPT-第一章 公共财政与公共财政思想
第一节 公共财政概述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财政
(四)开放包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 国财政
新时代的中国财政,是具备了国际视野和融入世界发展 潮流的开放型财政,是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的大 国担当财政,是促进世界多极发展与和平发展的包容财政,是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勇立潮头的责任担当财政。
第二节 公共财政思想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财政思想演进
(二)改革开放之后公共财政思想 中国的公共财政在理论创新和改革实践的推动下,
在吸收中外学者财政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发展。
1.建立社会主义公共财政体系的基本理论 公共财政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财政,是指国家(政府) 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用于为公众(和市场)提供公共产品和公 共服务,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分配活动或经济行为。 宗旨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是按社会公共利益来进行的一种 社会集中性分配。
第二节 公共财政思想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财政思想演进
(三)新时代的公共财政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全局和 战略的高度深刻阐述了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和深 化财税体制改革的目标要求与主要任务。
第二节 公共财政思想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财政思想演进
(三)新时代的公共财政思想 新时代公共财政思想对于财政工作的引领体现在:
(二)公共财政与国家财政的关系
公共财政是国家财政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和运行方式。公 共财政与国家财政可以被描述为“被包容”与“包容”、“个 性”与“共性”、“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公共财政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以后,实行了市场经 济体制的国家普遍采用的财政模式,它虽然必定和某个具体的 国家相联系,也具有国家的阶级属性,但是更多的是强调它是 一种与市场经济体制相伴随行的财政模式和运行方式。
第一章 公共财政学理论PPT课件
1
导言:我们身边的公共财政话题
• 财政收入比重问题 • 三公经费问题 • 省管县问题
2
话题1::中国的财政收入比重高还是低?
2011年,美国《福布斯》杂志发布“税负痛苦指数 排名”,中国内地位列全球第二。 ➢ 谢旭人:中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和人均财力 水平,在国际上仍处于偏低水平 ➢ 贾康:中国政府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偏低 我们国家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名义指标是 20%左右,实际应该是30%左右。而西方相对应 的数据是在40%到50%。发达国都在40%,或者 40%多。北欧福利较好的国家,则都在50%以上
30/1213813544.shtml)
9
思考
• 财政预算制度 • 阳光财政:骆家辉是“作秀”还是制度使
然? • 财政支出结构的问题
10
11
美国白宫网站公开纳税人税款去向
• 美国驻华大使馆4月5日在官方认证微博上发文称, 白宫网站提供了一个小工具,向美国公众公开个 人所纳税款的去向,网站上还提供了查询税款开 销明细的工具链接。链接上显示一个美国人需缴 纳的三项税款,即“社保税”、“健康保险税” 以及“个人所得税”。输入自己各部分缴纳的税 款额,再点击“计算税款清单”,税款的支出额 度及具体流向就清晰地呈现在明细表中。
GDP增长率 财政收入增长率 财政收入占GDP比重
5
思考:
• 宏观税负相关数据的统计口径问题 • 宏观税负的高低与国民福利之间的关系 • 政府财政收入来源结构:中国的间接税比
中国高——税收结构调整
6
2012年的相关数据
• 全国公共财政收入117210亿元,比上年增加 13335亿元,增长12.8%。其中,中央财政 收入56133亿元,比上年增加4805亿元,增 长9.4%;地方财政收入(本级)61077亿元, 比上年增加8530亿元,增长16.2%。财政收 入中的税收收入100601亿元,增长12.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财政学
基本概念 完全竞争
帕累托最优 外部性 市场缺陷 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方法 政府合理性 公共财政模式 财政伦理 效率与公平
第一章 市场经济与公共财政模式
本章结构图
市场经济
政府
公共财政
市场效率
政府合理性
公共财政特征
市场缺陷与失灵
市场失灵方法
公共财政伦理
公共财政学
第一章 市场经济与公共财政模式
”实际上,目前航空公司采用的超额售票术同西蒙的方案非常接近,区别在于通常 干脆以免费机票现金补偿(有时提供相当数量的机票折扣)。人们远比估计的更加愿意 接受这种安排。航空公司从中受益,因为他们可以继续超额售票,有助于实现航班满员 飞行。事实上,免费机票本身可能属于根本卖不出去的部分,航空公司提供免费机票的 边际成本接近于零。这是一个发生的真实世界的帕累托改良。其中牵涉的各方均受益, 至少不会受到损失。
公共财政学
第二章 市场经济与公共财政模式
知识要点与学习要求
1、帕累托效率标准。要求理解这一效率标准所反映的资源充分 利用的含义,市场经济实现帕累托最优的基本条件。
2、市场缺陷与市场失灵,从市场失灵认识政府存在合理性的依据。 要求从“市场能”与“市场不能”两个层面理解市场缺陷与市场失灵, 能够通过抽象分析从理论逻辑上说明政府存在的合理性。
公共财政学
第一章 市场经济与公共财政模式
——交换最优:
产品Y
消费边际替代率是指个人无差异曲线点 上任意一点的斜率,表示任意消费者在 效用水平不变条件下(无差异),为了 获得额外1单位产品A而愿意放弃的另一 产品B的数量,其实就是消费者所愿接 受的两种商品的“交换比率”(也就是 市场给定的两种商X 品的价格Px/ Py比率), 实现条件公式:
3、市场失灵与市场失灵方法的联系与区别。要求结合实际说明市 场失灵方法的运用。
4、财政模式与财政体制的联系与区别。要求能够结合我国构建公 共财政体制的实际说明二者的联系与区别。
5、公共财政模式的基本特征。要求能够从历史发展和规范分析两 个层面理解公共财政模式的基本特征。
6、财政伦理。要求从责任、收支和决策管理等角度认识财政的基 本伦理价值目标,其中结合图形重点掌握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演变规律。
公共财政学
第一章 市场经济与公共财政模式
资源配置效率的标准
帕累托最优( Pareto Optimality ):
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提出来的衡量资源配置效率的标 准,是指资源配置达到这样一种状态:任何对资源的重新配置, 都不可能使至少有一人受益而又不使其他任何人受到损失。 (是对现有资源完全得到利用状况的一种标准描述)
第一节 两部门经济的配置效率
一、完全竞争市场的假设
问题(3):财政学为什么从市场分析开始?
市场能做什么——两部门(私人部门)经济
要素市场
将厂本求利
(商利润最大化)
物美价廉 居
(效用最大化)
民 户
商品市场
注意:市场只能提供获利产品和服务!
公共财政学
第一章 市场经济与公共财政模式
完全竞争市场的假设条件
MRTS
O 实现条件公式
←等成本线
要素K
MRTS
X LK
=MRTS
Y LK
=MP
/ MP
L
K
=P K / P 。
L
K
公共财政学
第一章 市场经济与公共财政模式
——混合最优
产品Y
↙生产可能曲线
E MRT ←等收入线 O
边际产品转换率是指生产可能性曲线斜率的负数, 它要求经济必须生产反映消费者偏好的产品组合, 或者说,经济在生产可能曲线上的某一点生产的产 品,反映了消费者的偏好,它已不可能在不影响消 费者偏好满足的情况下改变其产品组合。与它们在 消费中的边际替代率(MRS)相等。
↙无差=P异曲线
MRSC
MRS
A XY
=MRS B
=P X / P
XY
Y
←预算约束线
O
产品X
公共财政学
第一章 市场经济与公共财政模式
——生产最优:
要素L
K
。
↙等产量线
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体现生产要素之
间替代关系”的等产量线上任意一点的斜率, 表示任意生产者(A与B既是消费者也是生产 者)在保持产量不变情况下,减少使用1单 位一种要素L,所需增加使用的另一种要素K 的数量。其实就是生产者所愿接受的两种要 素的“边际产出比率”( MP/ MP),也是 市场给定的两种要素的价格比率(P/ P)。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如果某一经济变动改善了一些人的状况, 同时又不使一些人蒙受损失,这个变动就增进了社会福利,称为帕累托 改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如果不减少一些人的经济福利,就不 能改善另一些人的经济福利,就标志着社会经济福利达到了最大化的状 态,实现了帕累托最优状态。
帕累托状态案例: 发生在空中的帕累托改良 航空公司总是希望航班上座率越高越好,然而他们也知道总有一小部分订了机票
1、有众多的买者和卖者,对于每一个买者和卖者,他们都是市场价格的接受 者,因而不存在价格操纵。
2、产品无差别,卖者提供的产品不存在凭借产品差别垄断市场的可能。
3、信息充分,市场上所有的人获得的信息都是充分的和对称的,不存在信息 租金。
4、资源充分流动,即资源在各行业之间的进出没有限制,也不存在资产专用 性的限制。
的旅客临时取消旅行计划。这就使他们开始尝试超额售票术,就是在一个合理估计的基 础上,让售票数量稍大于航班实际座位数。不过,有时确实可能出现所有旅客都不打算 改变行程,要按期出发的情形,航空公司必须决定究竟取消谁的座位才好。这里列举几 种可能的决定方法。 60 年代,航空公司只是简单取消最后到达机场的乘客的座位,安 排他们换乘后面的航班,而那些倒霉的乘客也不会因行程被迫改变而获得任何额外补偿。 结果确认座位的过程演变成让人血压骤升的紧张时刻。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第二种选择可能是由政府出面明令禁止超额售票术。但是这样 一来,飞机可能被迫带着空座位飞行,而外面其实还有急于出发的旅客愿意购买这些机 票。结果航空公司和买不到票的旅客都受到损失。1968 年,美国经济学家尤利安西蒙 提出了第三种方案。西蒙这样写道:办法非常70简单,超额售票术需要改进之处就是航 空公司在售票的同时交给顾客一个信封和一份投标书,让顾客填写他们可以接受的延期 飞行的最低赔偿金额。一旦飞机出现超载,公司可以选择其中数目最低者按数给予现金 补偿,并优先售给下一班飞机的机票。各方受益,没有任何人受到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