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赢得爱 用心灵赢得心灵
2023做最好的老师第三章读书心得
2023做最好的老师第三章读书心得做最好的老师第三章读书心得(精选篇1)前段时间,我有幸读了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不仅仅让我感慨万千,并且受益匪浅。
李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让我读懂的一个字:那就是“爱”。
李老师是苏霍姆林斯基的追随者,他在书中极力强调“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我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爱”是李镇西老师永恒的教育理念。
如果没有爱,他就不会始终如一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如果没有爱,他就不会和孩子一齐过年,一齐玩雪、拼字照相;如果没有爱,他就不会挽回一个又一个后进生。
这就是深深打动我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然,李老师也认为教育并不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教育之爱绝不是迁就纵容学生,绝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
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所以这种爱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惩罚。
总之,“爱”、“理解”、“尊重”、“平等”与“职责”在李老师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正是老师的气度,老师的魅力。
试想,这样的好老师,怎不让学生爱戴,怎不让家长喜欢?我也想做最好的老师。
用李老师的话说,“最好”就是“更好”,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
“做最好的自我”,强调的是自我和自我比,昨日的自我和今日的自我比,不断地超越自我——我今日备课是不是比昨日更认真?我今日上课是不是比昨日更精彩?我今日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日更诚恳?我今日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日更机智……”他说:“每一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一天都有遗憾,但每一天都这样自我和自我比,坚持不懈,我便不断地向“最好的.老师”的境界靠近。
”看到那里,我想到了自我,有时在某些方面自我总是缺乏信心,总觉得自我不管怎样努力都无济于事。
李老师的话使我受到了启发,也增强了信心。
做一位好老师,除了有思想,还必须要有必须的底气,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没有厚实的人文底蕴、没有创新的意识,那也只是一种空想。
用心灵赢得心灵,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反思
用心灵赢得心灵,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反思篇一:班主任育人故事有人说:“用心灵赢得心灵,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从教以来,我多年担任班主任工作,在这片热土上,我用心用情在耕耘,把班主任工作当作了一个用爱心、耐心、关心、细心、热心的堆砌来赢得孩子们的亲近、感激、尊重和爱戴的伟大工程,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一颗赤诚之心奉献着青春,用爱编织孩子们的美好未来。
“爱心捐赠、结对帮扶”时值寒冬腊月,寒气逼人,可我班的学生心中却盛满了春日的暖阳。
12月8日,天公作美,阳光明媚,我班15位爱心宝贝,在家长、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永新县坳南学校,开展爱心捐赠活动,为该校学生捐赠了书籍、书包及善款,还与该校二年级的15名学生进行“1+1”结对帮扶。
坳南学校的15名学生都是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
我班15位爱心宝贝带着精心准备的礼物,学习用品和新买的各种书籍,来到他们家中,赠与了结对的小伙伴。
与他们一同帮助爷爷奶奶劳动,和他们一起学习。
欧阳汗青同学教他的小伙伴画画,万依柳同学与他们的小伙伴一起做手工,刘涵语同学同她的小伙伴唱歌跳舞??与小伙伴度过了美好的一天。
这次“爱心捐赠、结对帮扶”活动得到坳南学校老师及家长的一致好评。
有些同学的家长远在外地,当晚便来电话表示感谢。
永新电视台、吉安晚报、井冈山报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
我班会将这次活动长期开展下去,使城乡学生互相关心帮助,一起健康快乐成长。
篇二:用心灵赢得心灵用心灵赢得心灵寻找教育最高境界世界上最纯净的东西,就是孩子们的心灵吧!作为一名为孩子们服务的普普通通的教师,以平常心做着平常事,犹如大路边一株清雅的百合的存在,不为取悦偶然路过的行人。
只为那一张张充满天真稚气的笑脸。
看着孩子们的成长变化,看着他们变得懂事成熟,那是一种特有的人生享受。
来到杨芳小学还未满两年,两年的额任教历程跟许多老师相比只不过弹指一瞬,但是这样的一个两年却会是我人生当中非常重要的一段,影响深远。
两年过去,在知识修养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思想上也更成熟懂事。
用爱诠释教育,用心浇铸灵魂
用爱诠释教育,用心浇铸灵魂自98年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自问:教育是什么?鲁迅说,教育是立人。
陶行知说,教育是生活。
亚米契斯说,教育是爱。
是的,教育是爱。
因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百年树木,千年树人呢!通过自己从教15年的经历,我认为真正的教育应包含智慧之爱,它与人的灵魂有关,因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
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如果一种教育未能触及到人的灵魂,未能引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成其为真正的教育。
减负,减负,我们呼唤了多少年,可是我们有没有发现,孩子的书包越来越重,作业本越来越高,每每到放假时,学生都欢呼雀跃,手舞足蹈。
试想,学生为什么会有如此感觉啊?不言而喻啊!我们要让学生幸福,我们自身就要有幸福的感觉。
把我们的幸福传递给学生,把我们的爱传递到学生的心间。
可以肯定,没有教师的幸福,就不会有孩子们的幸福。
“只有健康的阳光的快乐的教师,才能够真正为学生的一生幸福奠基,”所以,我们还要心怀职业幸福感,保持一份好的心情,积极寻找生命中每一个阶段的亮点,让平凡的日子里充满灿烂的阳光,把繁琐的工作变成一种幸福的享受。
认为工作是快乐的,幸福的,这样,我们才会自始至终有幸福的感觉!我们一定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奉献精神,要关爱每一名学生,抓住契机,深入学生心灵深处。
把他们不仅当成孩子,还要当成自己的朋友,用真情、真心、真爱去教育和影响学生。
爱是师生情感沟通的桥梁,爱是学生成长的动力,爱是老师开在学生心中永不凋谢的花朵。
努力做一个德才兼备、德艺双馨的教师,应该是我们毕生的追求。
有些地方、有些学校,由于教育道德的缺失,使教育失去了正确的价值追求,也就是丢失了教育的灵魂。
过度地追求教育的功利主义,而忽略了学生的自身感受,即忽略了学生的幸福!在希腊文中,学校一词的意思就是“闲暇”。
在希腊人看来,学生必须有充足的时间体验和沉思,才能自由地发展其心智能力。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15篇)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15篇)《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1在这个世界上,人人都渴望被关心、关注、关爱,可是长久的对需要爱的人施之以爱却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
然而,著名教育家李镇西在他的成名作也是代表作《爱心与教育》中,以手记的形式,叙述了李镇西老师“施爱育人”的感人故事。
在阅读过程中,李镇西老师对学生真挚的爱,学生对李老师真诚的爱的回报,每一幕都让我为之感动,不断的引发我思考。
在“爱心和童心”这部分的描述中,引起我共鸣的是:“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正如书中所言:“感情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须充满感情。
”我们每一位教师,如果你是爱学生的,就必须有一种能力——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首先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世界,而非颐指气使、强行命令。
“与顽童打交道(后进学生的转化)”中,给我很深印象的有这样三个观点:1、讲求民主:点燃学生心中“想做好人的愿望火花”。
我们即使在指出学生不足时,也不要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
要尊重学生申辩或解释的权力。
错误面前人人平等,优生差生一视同仁,即便是老师错了也要公开向学生道歉,用心灵赢得心灵,用真诚走进“后进学生的心灵深处”,被后进学生真心接纳了,他们就会“因亲其师而信其道了”。
2、讲究科学:把教育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我们为人师者不但要引导后进孩子“善于发现自己的可贵之处”,更要鼓励他们勇于用“高尚的我”战胜“卑下的我”,还要有耐心等待后进学生循序渐进的拔除自己各种缺点的“杂草”,让他们通过自我控制逐渐减少犯错的次数。
最令我动容并且引发我思考的是:3、个性:不以分数论英雄。
文中谈到:没有健康愉快的精神生活的人,是不幸者,而我们眼里的“后进学生”,几乎都是这样的不幸者!由于在智力水平、行为习惯、知识基础、家族背景等等方面的差异,“后进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与班集体同步,于是心灵的悲剧便发生了:自卑自贱但表面上满不在乎,上课无法听懂又不得不日复一日地坐在教室里,作业往往完不成只好胡乱应付,因此常被各科老师斥骂,受尽了学生的白眼,于是处处与集体作对……多么真实的写照!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说过:“尊敬的教育者们,请时刻都不要忘记:有一样东西是任何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任何教学方式都没有作出规定的,这就是儿童的幸福和充实的精神生活。
《带班现场》李镇西摘抄
《带班现场》李镇西摘抄1.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例子:嘿,你想想,教育可不就是心灵的艺术嘛!就像一个神奇的画笔,能在学生的心里绘出最美的风景,这多有意思呀!2. “用心灵赢得心灵。
”例子:哇塞,用心灵赢得心灵,这话说得多棒呀!不就像两颗心碰撞出灿烂的火花嘛,难道不是吗?3. “最好的教育莫过于感染。
”例子:哎呀,最好的教育莫过于感染,这就好比一阵温暖的春风,能让万物复苏呀,多神奇!4. “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例子:嘿呀,没有爱,便没有教育,这不是显而易见的嘛!爱就像教育的灵魂呀,没有它怎么行呢?5. “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例子:哇哦,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这是多么了不起的追求呀!就像太阳照耀大地,给大家带来温暖和快乐,这多棒啊!6. “朴素最美,关注人性做真教育。
”例子:可不是嘛,朴素最美,关注人性做真教育,这不就像回归最本真的生活,找到最真实的自己嘛,多有意义呀!7. “把问题当课题是最好的教育科研。
”例子:哎呀呀,把问题当课题是最好的教育科研,这就好像把困难变成机会一样,多厉害呀!8. “带着一个思考的大脑从事每一天平凡的工作。
”例子:哇,带着一个思考的大脑从事每一天平凡的工作,这不就像给平凡的日子注入了魔法嘛,多酷呀!9. “儿童具有水晶般的心灵。
”例子:嘿,儿童具有水晶般的心灵,多纯净多美好呀!就像那晶莹剔透的宝石,让人忍不住想要呵护呢!10. “对后进生要相信他们将来一定能出息。
”例子:真的呀,对后进生要相信他们将来一定能出息,这就像埋下一颗希望的种子,总会有发芽开花的一天呀,多让人期待呀!。
[钱梦龙简介]钱梦龙
[钱梦龙简介]钱梦龙一:[钱梦龙]关于奉献爱心的作文篇一:温和的爱是一种可畏的力量,比一切都更为强大,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和它相比。
有一次,上海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老师,应邀到江苏某县上示范课,观众席上坐着许多前来观摩的老师。
上课时,钱老师突然发现了被藏在侧幕后旁听的几个差生,他当即热情地把他们请到台中央显要的位置上来,有的差生感动得流下泪。
上第二节课时,钱老师特意让一位挂泪的女生回答问题,并热情夸奖她很聪明,该生泪痕未干的脸上立即绽开了笑容。
用温婉的体恤叩门,再沉重的铁门也会开放。
古人去:“与人方便,与已方便”。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让自己的生命为他人开一朵花,给人清香世界,自己的生命也得到亮丽。
能为别人开花的心是善良的心,能为别人的缤纷而赞美是真诚的情,能为别人的生活绚丽而付出的人是不寻常的人。
经济学家于光远年近古稀,工作繁忙,但他自费为素不相识的青海养路职工订阅了25份杂志。
吕坤在报纸上得知广州一孤儿考上了大学,决定在经济上帮助他,并且到广州看望了他。
有人问吕坤:“你认识他吗?”他回答说:“助人何必曾相识!”还有一位孤寡老人,捐资助学15万元,每月负责近150名贫困生的生活补助。
老人曾说:“我小时侯上不起学,哪想过办学校,现在我最大的心愿——让天下穷苦学生都有书念!”拉斯金语:无论什么地方,只要援助之手握着求援之手,那地方便存在一座真正的教堂。
让爱心之花开满大地,让生命之火重燃人间。
让自己的生命之火,照亮别人的世界的同时,你也得到了光明和温暖。
我们要感激那些在背后默默奉献的人们,因为是他们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是幸福,什么是温暖!篇二:“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是的,只要每个人能以爱心待人,都会带给别人丝丝暖意。
如今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各个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文化发展的支持,而发展文化的使命就责无旁贷的落在了人类的文明使者——教师的身上。
教师——一个被称为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教师,也被人们冠以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的美名。
精选李镇西《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五篇
精选李镇西《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五篇《爱心与教育》是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成名作、代表作,以手记的形式,叙述了李镇西老师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
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李镇西《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
李镇西《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一)1、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去了解他们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们有哪些快乐和痛苦。
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是感染学生的情感魅力,这种爱不应该是居高临下的,而应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
当我们故作尊严,甚至以牺牲学生的尊严来换取自己的尊严时,学生根本不会买我们的帐,只会向我们投来冷漠的眼光;而当我们“无视”自己的尊严,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真诚的感情,并随时注意维护、尊重学生的尊严时,学生会把他们全部的爱心和敬意奉献给我们。
教师对学生爱的表达是无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学生失意的时候,给他一点鼓励;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他一点帮助;学生悲伤的时候,给他一点安慰;学生高兴的时候,走到他们中间一起分享快乐……当我们把爱心自然而然地献给学生时,学生会不仅把我们当做老师。
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是我们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一道防线。
2、用心灵赢得心灵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就必然面向为数不少的后进生。
教育者对后进生的爱,绝不应是为了追求某种教育效果而故作姿态的“平易近人”,而是教育者真诚情感的自然流露。
苏霍姆林斯基告诫教育者: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
即使是那些被自己认为“一无是处”、“无可救药”的学生,其心灵深处或多或少也有美好的道德的萌芽。
对后进生的转化,与其向他们“灌输”,不如引导他们发现自己身上的善良之处、高尚之处,帮助他们树立“我是一个有缺点的好人”的道德自信。
这种做法,绝不仅是一种教育技巧,而首先是一种有真诚而产生的相互信任。
关爱后进生
关爱后进生这个特殊的“实验班”带给我许多教育观念的积极变化。
不是从书本上而是从实践中,我逐步认识到,转化“后进学生”的途径、方法当然是很多的,但其基本的教育思想却应该充满“民主、科学和个性”的精神。
一、民主:用心灵赢得心灵爱,是教育的前提;但是,对“后进学生”来说,这种“爱”应该是真诚的。
换句话说,教育者对“后进学生”的爱,决不应是为了追求某种教育效果而故作姿态的“平易近人”,而是教育者真诚人道主义情怀的自然流露。
当我们自然而然地把“后进学生”看作朋友时,这些顽皮的“后进学生”也会不知不觉地把我们视为“哥儿们”。
我喜欢与“后进学生”“吃喝玩乐”:星期天,和他们一起去公园,在草坪上摔跤、斗鸡;假期,和他们一块儿徒步去郊外旅游,在田野追逐;他们有了学习上的进步,我带他们去吃火锅以表庆贺……也许会有教育者指责我的教育“太庸俗”,但我认为教育能够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不但是无比幸福的,也是无比高尚的!也可能会有人敬佩我善于给“后进学生”们带去欢乐,我会说:“不!不是我给他们带去了欢乐,而是他们给我带来了欢乐;或者说在没有师生界限的交往过程中,我们获得了共同的欢乐!”当孩子们与教师产生了朋友般的依恋之情后,点燃学生心中“想做好人”的愿望,便是教师实施教育的关键。
苏霍姆林斯基多次谆谆告诫教育者: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
而且长期与顽童们打交道的经历告诉我,即使是某些教育者心目中“一无是处”、“不可救药”的学生,其心灵深处或多或少也有着美好道德的萌芽,因此,对“后进学生”的成功转化,与其说是教师向他们“灌输”(即使是很巧妙的“灌输”),不如说是引导他们发现自己身上的善良之处、高尚之处,帮助他们树立“我是有缺点的一个好人”的道德自信。
我经常与“后进学生”谈心的话题,便是让学生谈“我有什么优点”;如果某一“后进学生”因为长期受斥责而丧失了道德自我肯定的勇气和能力,我便让全班学生帮他找优点。
注意,教师这样做,决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技巧,而首先是一种对“后进学生”由真诚热爱而产生的真诚信任。
用爱润泽心灵用心启迪智慧
用爱润泽心灵用心启迪智慧在我们的生活中,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
它可以给我们的心灵带来温暖和润泽。
正是因为有了爱,我们才能够开启智慧的大门,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爱可以是各种形式的。
它可以是亲情,是朋友间的情谊,也可以是对他人的关心和帮助。
无论是哪种形式的爱,都能够给我们带来力量和勇气,让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更加坚强和自信。
当我们用爱润泽心灵时,我们会发现爱的力量是无穷的。
它能够让我们变得更加宽容和善良,能够让我们对他人的错误和过失更加宽容和理解。
爱可以化解我们内心的怨恨和仇恨,让我们能够与他人和平相处。
爱也是一种启迪智慧的力量。
当我们用爱对待他人时,我们会变得更加聪明和智慧。
爱可以让我们更加善于观察和思考,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需求和感受。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沟通,我们能够不断学习和成长,拓展自己的思维和眼界。
爱也是一种教育的力量。
当我们用爱来引导他人时,我们能够激发他人的潜能和智慧。
爱可以让他人感受到我们的关心和关注,让他们更加愿意去学习和进步。
通过用爱来教育他人,我们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让他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
爱也是一种治愈的力量。
当我们用爱来抚慰他人时,我们能够让他们从痛苦和困惑中解脱出来。
爱可以给他人带来温暖和安慰,让他们重新找到生活的希望和动力。
通过用爱来治愈他人,我们能够帮助他们重新拾起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爱是一种简单而又伟大的力量。
它不需要花费太多的金钱和物质,只需要我们用心去做就可以了。
只要我们用爱润泽心灵,用心去启迪智慧,我们就能够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和有意义。
在我们的生活中,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
它可以给我们的心灵带来温暖和润泽。
正是因为有了爱,我们才能够开启智慧的大门,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用爱润泽心灵,用心去启迪智慧,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和有意义。
我的教育根植于爱
我的教育根植于爱句容市第三中学张亮鲁迅先生说过“教育根植于爱”.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抱着一颗赤诚的真心,公平的对待每个学生,洞察塑造每个学生,希望用心灵赢得心灵,用真爱赢得真情。
说起教育故事,曾经经历过的人和事会一幕幕浮现在眼前。
参加工作将近十年,留下深刻印象的,触动我内心深处的有很多自己成功的教育事例,也有一些不成功的教育事例。
不成功的总也无法遗忘,因为它让我更加深刻的反思自己,警示自己,会让我不断的给自己敲响警钟,改善教育方法,用爱去关怀每个学生。
记得我第一年当班主任,在高一,一天晚上,自习铃声已响了五分钟,我发现班上一名女生本是申请每天到校上晚自习的,可还没到。
我赶紧打电话给家长,怕在路上出什么事情。
电话接通,那头却传来了她父亲焦急的声音:“张老师,王乐(化名)在家吵着要吃安眠药,要寻短见,大吵大闹!”我一听很害怕,就问:“什么原因啊?”她父亲说:“和班上一个男生发生了矛盾,总被欺负,书都被毁了,她觉得活着没意思没面子。
她听您的话,我把她带过来,您帮我劝劝她吧!”我让他把电话给学生,先安慰了学生几句后让她父亲陪同来学校找我。
来后,我从王乐口中和另外同学口中了解到她和同排的一个叫范磊(化名)的男生平时经常斗嘴,在众人面前互相揭短,包括长相、学习成绩、人际关系等。
当面吵架已经是同学皆知,只有我不知。
背后还互相诋毁。
更严重的是那个男生偷偷把她的学习用具一样一样弄坏,不断刺激她在班级歇斯底里发脾气,把她形象弄坏。
王乐就产生了反正不能把范磊怎么样,还不如自己死了算了的冲动的想法。
第二天我把他们叫到办公室来,绞尽脑汁对双方进行调节和劝说,但他们好像都憋着一口气。
教育效果很不好,我知道双方的矛盾也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两人都觉得自己更加委屈。
双方家长也都到场解决矛盾,可是无论家长怎样劝说,二人的矛盾也不能化解,而且双方后来还在网上互相谩骂。
过了些日子我了解到范磊生活在离异后的家庭中,性格比较孤僻,同时也比较偏执,报复心理强,不肯低头认错,而王乐虽然是女生,性格却比较火爆,属于沾火就着那种,父母也不敢深说。
《爱的教育》的批注
爱心与教育近日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不得不为李老师的人格魅力所深深折服。
真实而感人的事例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在脑海里,只觉得做他的学生实在是无比幸福的事。
李老师用自己的真诚和爱心为我们刻画了崇高的教育,也教给了我们为人、为师的道理:1、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去了解他们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们有哪些快乐和痛苦。
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是感染学生的情感魅力,这种爱不应该是居高临下的,而应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
当我们故作尊严,甚至以牺牲学生的尊严来换取自己的尊严时,学生根本不会买我们的帐,只会向我们投来冷漠的眼光;而当我们“无视”自己的尊严,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真诚的感情,并随时注意维护、尊重学生的尊严时,学生会把他们全部的爱心和敬意奉献给我们。
教师对学生爱的表达是无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学生失意的时候,给他一点鼓励;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他一点帮助;学生悲伤的时候,给他一点安慰;学生高兴的时候,走到他们中间一起分享快乐??当我们把爱心自然而然地献给学生时,学生会不仅把我们当做老师。
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是我们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一道防线。
2、用心灵赢得心灵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就必然面向为数不少的后进生。
教育者对后进生的爱,绝不应是为了追求某种教育效果而故作姿态的“平易近人”,而是教育者真诚情感的自然流露。
苏霍姆林斯基告诫教育者: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
即使是那些被自己认为“一无是处”、“无可救药”的学生,其心灵深处或多或少也有美好的道德的萌芽。
对后进生的转化,与其向他们“灌输”,不如引导他们发现自己身上的善良之处、高尚之处,帮助他们树立“我是一个有缺点的好人”的道德自信。
这种做法,绝不仅是一种教育技巧,而首先是一种有真诚而产生的相互信任。
爱——沟通心灵的桥梁
学生管理2014-01爱———沟通心灵的桥梁文/胡继海爱能唤醒一个沉睡的心灵,爱能激发破土幼苗的生命力。
教师的爱心是一把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有了教师无私的爱,师生之间才能思想相通,情感交融,才能有一条心灵的通道。
一、尊重并信任学生尊重学生是爱的前提。
要尊重学生人格,学会宽容,“将心比心,以心换心。
”以热情、坦诚、信任换取学生的信任,师生情感才容易引起共鸣,才容易实现心灵沟通。
只有做到用真情去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才能达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情理相济的目的。
学生才会从心理上接纳,从心底对教师产生敬佩,师生关系才会和谐融洽。
二、真诚地关心和爱护学生高尔基曾经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
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
”爱,是通往教育成功的桥梁。
人们常把师爱比喻成母爱,母爱是伟大的,但师爱要高于母爱,教师不能以狭隘的个人私情或好恶去对待学生,也不能专门针对少数学生的爱,而是“爱满桃李”的爱。
比如,学生生病时亲自带他看病并打电话通知家长;住院时和几个班委干部到医院去看望;天气变化时提醒学生增减衣服等。
只有教师真诚地关心和爱护学生,用心灵赢得心灵,学生才会发自内心地尊敬老师,主动向老师敞开心扉,从而走进学生的心灵。
三、爱能带来师生关系的和谐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无私的奉献。
学生活泼好动,经常违反校纪班规,班主任老师要有宽容之情,豁达大度,才能卸去学生的心理负担,给其改正错误的机会,使其有勇气纠正错误。
我经常利用课间、午休、运动会等时间和学生一起聊天、运动、谈心,了解他们的心事,走进学生的心灵,排解他们的困惑,关爱他们的身心。
从而形成了和学生人格平等、活动民主、相处氛围和谐的师生关系。
当学生心中有“问题”时,会主动找我诉说、谈心,我会用爱、换位思考、理解、宽容来改变他,最终换来师生关系的和谐。
教师只有爱学生,才会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
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
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特别是那些特殊家庭的学生,容易形成特殊性格,这就要求教师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去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
以心灵赢得心灵 用人格塑造人格 教学体会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从小就常听大人们说起这句话,上学时看着老师们孜孜不倦的身影,那时我就对教师这个职业充满了无限的向往。
正是有了这个坚定的信念,几年后的我如愿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带着对这个职业的热情,我投入到了轰轰烈烈的教育事业中。
下面仅谈一下我个人的几点体会:一、用爱浇灌学生,把爱像阳光一样洒向每一个学生。
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
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
经常有人问我: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我总是不假思索地回答:“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从孔子的“爱之,能勿劳乎?忠之,能勿诲乎?”到夏丐尊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从罗素“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者自由地得到发展”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虽然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的教育思想有所不同,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爱的教育”,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但这种情感,不是装模作样的“平易近人”,也不是教师对学生居高临下的“感情恩赐”,甚至不是为了达到某种教育目的而采取的“感情投资”,而是朋友般平等而真诚的感情。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首先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悦哀乐。
这种爱的表达既是无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上课时面对学生的问候,我们不是礼节地点点头,而是充满真诚感激之情深深地鞠躬;气温骤降,我们感到寒冷时,急切地提醒学生“多穿一件衣服”;与学生一起评论甚至争论一些焦点问题。
所以,我时常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聊天,谈爱好、理想,天长日久我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了如指掌,这也为我日后开展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有的老师认为,这样做会失去教育者的尊严。
其实则不然,教师真正的尊严,是学生对我们的道德肯定、知识折服和感情依恋,而不是老师故作严肃、漠视,那样只会疏远与学生的距离,学生在内心里是不肯定我们的。
《用心灵赢得心灵》读后感
《用心灵赢得心灵》读后感这几天我很有幸读了李镇西教育演讲录《用心灵赢得心灵》一书, 书中讲了“教育、从爱心走向民主;今天我们怎么做校长;生命与使命同行;如何教出好孩子”等多篇演讲录, 书中阐述了李镇西校长的很多教育理念和在一线教育、领导工作、家长工作等实践中的感悟及许多真实的成功做法。
读后让我深深感动, 李镇西校长特别谈到了如何做一个优秀的班主任, 他提出优秀的班主任应该有童心、爱心、责任心的情怀。
李镇西校长任教的是中学, 我们教的是幼儿园, 但我觉得在班主任方面有许多相通的地方, 他在教学中的各种创新做法、良好的教学策略等许多教学经验和对学生的爱是值得我学习, 看到书中的各种教学案例, 也使我深受启发。
是呀!作为我们幼儿园工作的班主任, 更应该有一颗童心、一颗爱心、一份责任心。
一、童心:我们幼儿园老师, 每天接触的都是天真可爱的孩子, 永远保持一颗童心是我们快乐工作的源泉, 同时也能获得悠然自得的生活。
所以我们要学会用孩子的眼光去观察, 用孩子的耳朵去倾听, 用孩子的大脑去思考, 用孩子的情感去热爱。
总而言之, 用儿童的眼光审视每个孩子, 对待每个孩子。
二、爱心:教育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这个经典实验说明的就是充满爱的期待。
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 教师对幼儿所持的爱期待越高, 注入爱的期待越多, 孩子智力提高就越明显。
在幼儿学前这个幼小的年龄阶段, 更加需要老师的爱心, 那怎样做个有爱心的老师, 我觉得老师像孩子的妈妈一样, 在生活、学习上无微不至地关心这孩子, 平等对待每个孩子, 不歧视能力弱、身体有缺陷的孩子。
当孩子在生活上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帮助、当孩子在学习上遇到有迷惑时及时地指导。
总之, 老师的爱心更多地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与孩子之间的一种依恋之情, 非常自然的互相依恋。
三、责任心。
幼儿教师的责任心不是在轰轰烈烈中展示, 而是在平凡、普通、细微甚至琐碎中体现。
教师职业需要热爱,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爱心与教育》原文摘抄
从逻辑上说,“爱”只是教育的必要条件,而绝非充分条件。
我们可以说“没有米,就做不成饭”,但不能说“只要有了米,就能做成饭”。
因为要做成饭,还要有其他条件。
教育同样如此,除了爱,还要有思想、智慧、技巧等。
因此,“只有爱,也没有教育”这也是真理。
缺乏爱的教育是伪教育,但用爱取代一切,也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
老师还要有职业精神,要有民主与平等现代意识,要有渊博的学科素养和厚重的文化底蕴——一句话,要有不可替代的专业能力。
今天,我们重新审视教育的爱,它绝不只是一种简单的教师对学生的情感,而应该是充满民主精神和智慧的爱。
P004尊重学生,意味着教育者要有“儿童视角”。
一个真正拥有民主之爱的教育者,应该在某种意义上把自己变成孩子,即学会用孩子的眼睛去观察,用孩子的耳朵去倾听,用孩子的大脑去思考,用孩子的兴趣去探寻,用孩子的情感去热爱。
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培养出同样具有民主情怀和博爱之心的下一代。
P005真正富有教育之爱的教师必须拥有深厚的文化功底、丰富的学科素养和高超的育人艺术——这些最后都体现于如何带好班、如何上好课、如果与学生谈心、如果进行家访、如何处理好每一次突发事件等方面的智慧。
离开这一切,空谈对学生的爱,是没有用的。
没有民主的爱,是专制的“爱”;没有智慧的爱是,愚蠢的爱好。
唯有民主和智慧的爱,才是我们需要的教育之爱。
P005爱孩子才能培育孩子的爱心。
爱孩子才能无微不至地关心、注视他们成长中的每一个细节,才能为他们的每一点微小的进步而衷心喜悦,才能感知他们的苦恼和困惑,并且为解决这些问题而费尽自己的心血。
P008余心言《序言:我们为什么要办教育?》素质教育的大旗上,有一个大写的“人”字:它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是充满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是为了一切人全面发展的教育。
P010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田地,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让它不断地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的缺点的杂草。
用心灌溉,以爱育爱———班主任教育案例
管理篇•班级管理【案例一】记得初上班时,我和许多年轻教师一样,怀着对学校的向往之情,怀着一份教书育人的殷切期望。
那时,想法比较简单,认为小学的孩子比较小,容易管理。
但真正工作起来,不是这么回事。
我们班有一名男生刘某,他的桌子上每天什么都不放,上课时不是发呆就是向窗外眺望,要不就是趴在桌子上休息,但是有一个优点就是上课不怎么说话。
有一次,他在用一只手拿着拖把拖地,而且心不在焉的样子,我就当场批评了他,此时,矛盾升级,他扔下拖把就回到座位上去,继续发呆,但满脸怒色。
我也很生气,觉得,你错了,还不让老师批评。
就把他叫了出来,一问才知道,原来,今天不是他值日,因为,值日生没有来,在卫生委员的动员下,帮别人拖地。
此时,我发现,他原来是在做好事,虽然做得不好,但内心还是有团结协作意识的,了解到此种情况,我让他回到教室,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向他道歉,并说明了情况。
此时,他不好意思地挠挠头,羞涩地笑了。
之后,不论上课还是值日都像换了个人一样,而且据其他老师反映,此学生还特别懂礼貌,远远地就和老师打招呼。
我想,每一个人都想赢得尊重。
随着学生的成长,想法更多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却更远了。
有时只是一味地批评,心理的交流少得可怜。
实际上,教师和学生隔阂应该没有想象得那样大。
只是因为,当我们想跟学生真心谈话的时候,经常被学生所犯的低级错误惹恼,一次次让你无法保持内心的平静,心平气和的谈话便很难做到了。
所以,我想,真正做学生的良师,必须先做益友,真心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必须把自己的心态回归到学生内心,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当学生犯错的时候,等一等,沉一沉,你再做出决定,精心构思一下,如何谈,怎样谈学生才能信服。
【案例二】这么多年以来,那些最让你头疼的学生对你的印象最深,节假日给你发短信问好的也是他们,见面笑着打招呼的也是他们。
这就是教育的效果,你对他的关心和爱护,是历久弥新的陈酿,时间越久,味道越浓。
在现在的班级里,有一位名叫周某的同学,因为患有严重的癫痫病,经常缺课,导致一名三年级的学生,知识却只有二年级的水平,甚至还不到。
关爱学生的名言
爱学生、要象关爱小树一样。
用热血化作春雨,滋润着学生幼稚的心灵。
当您施了一份爱心到孩子身上,孩子身上就能长出几倍,甚至几十倍的爱心。
每个学生身上都有闪光之处。
金子般的童年,需要金子般的爱心。
要让学生感到一分甜,教师应先尝十分苦。
当学生深深地知道你是全身心爱他们时,那你对他们的教育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热爱学生是教师必备的情感品质,是教师的神圣天职,是教师施展教育才能的前进条件。
老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爱生如子。
用心灵赢得心灵,不仅仅教育的条件,更成为教育本身。
勿以差生而不教,勿以劣子而不育。
你很聪明。
你要严格地去管理学生,那么你先要使学生感受到你对他深深地爱。
用我的真心去换取他的进步。
让每个学生健康成长。
把爱洒向每一个被遗忘的角落,用一双温暖的手去抚慰那些不注意的心灵。
对待学生必须严爱并存。
若受得到学生的尊重,必先用我们敞开的心扉去关怀、尊重他们。
打骂是爱,责备是爱,鼓励也是爱,无论是哪一种方式,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感受,考虑到他们是否心甘情愿地接纳。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_7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1《爱心与教育》是李镇西老师的代表作,这本书以手记的形式叙述了李老师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书中描述的故事体现了他高度的责任心和无私的爱心,让我无比感动和崇敬。
李镇西老师对学生的爱永远是那么真挚。
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是教育的动力和基础。
教育是一种需要真情付出的劳动,唯独真心赋予学生,才会收获内心的感动。
不同的老师对学生有不同的爱的表达法,有的如疾风骤雨,有的如细水长流。
无论哪种,总是在潜意识里把学生看成是教育的对象,这也许没错,但这种居高临下的态度让我们感到为人师者深藏骨髓之中的那一份道德优越感。
李老师则不同,他给汪斌煮鸡蛋,给学生送生日祝福,和宁玮八年如一日地通信并一直鼓励她。
由此可见,李镇西老师的爱是那么的真挚,因为贵在执着和坚持。
作为一名教师,能够长期地像李镇西老师这样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的,实在是少见!这份教育手记,让我在感动的同时也不断的反思:如果我遇到这样一些难以管理的学生,我会有多少耐心来等待他们的转变,又会有多少爱心和毅力来对待问题的反反复复?想到这些,不觉感到自惭形秽。
我以为我们应该用心去阅读,并且结合自己身的实践去读。
李老师对学生的爱是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之上的,是真正平等的且发自内心的爱,这份爱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双向的互动!李老师是真正地热爱自己的学生,正是这种爱架起了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
反观自身,作为一名英语老师,由于平常带的班比较多,平时与每个班的孩子相处的时间并不多。
刚工作时的还是满腔热情,但现在工作的繁忙与压力让我产生了职业倦怠感,曾经对学生的那份执着与牵挂,现在竟有些淡然。
李镇西老师的故事让迷茫我又注入了清新的活力。
我深深地感到成功的教育需要的是源源不断的爱的付出,这些要比知识的灌输重要的多,教师只有做到爱的付出才会有爱的回报,才能成为一个幸福的老师。
教育需要爱的付出更需要理性公平的教育方式。
宁小燕的故事让我流泪的同时更多了一份沉重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爱赢得爱,用心灵赢得心灵
郑州市中原区桐淮小区小学王静
中国有句古话:“爱人者,兼其屋上之鸟。
”热爱学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
学生的成长不只是阳光、雨露、面包和开水就能完成的。
他们需要一样与植物和其他动物所不同的东西——这就是火热而真诚的心。
老师对学生的爱,会被学生内化为对教师的爱,进而把这种爱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上,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而“乐其道”,因此爱的教育是我们教学上的巨大推动力。
教师热爱学生有助于学生良好品格的培养;有利于创造活泼、生动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有利于……而这一切,都是做好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条件。
一、用爱滋润每个孩子的心田
教育学家夏沔尊曾经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
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师生之间的感情联系,是一种纽带,是教育维系之所在。
师爱就是师魂,是教育的前提。
也正是有了爱,才会让我们每位教师为他们几分欢喜几分忧,才会体会到幸福、富有、艰辛、烦恼……这所有的感受交织在一起便构成了人民教师这四个字的内涵和要义。
每接一个新班,我总会拿着班级名单查阅字典,以读准孩子的姓名,并了解其含义,给孩子们亲切的问候和关心的语言。
记得第一次走进六三班时,满以为迎接我的会是掌声和笑脸,可没想到竟是热闹非凡的说话情景,我很想站在讲台上制止他们,但我没有。
而是在黑板上悄悄的写了一个学生的名字“于祖淳”,教室的声音比刚才弱了一些。
我接着写下“黄经纬”,教室安静了。
我请这两个学生介绍分别自己的名字。
“淳”的意思是朴素、淳厚,随即我告诉他“希望你能像你的名字那样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
”黄经纬知道自己名字的意思是雄占地球,我表扬他很细心,还祝愿他以后一定能不负众望,出人头地。
看的出来,那一刻他们信心十足,目光中写满坚定和执着。
其他同学也不再说话了。
趁此时机,我提出了本期要求,并鼓励他们从现在开始,为自己的目标努力。
同学们的眼神似乎告诉我他们对自己非常有信心。
家长会前我了解了每个孩子的想法,把所有孩子的优点和进步都用简短的语言讲出来,并要求家长记下来,没想到家长们听得异常仔细,生怕错过一个字,在学生们精彩的汇报中他们也投来赞叹的目光,给以热烈的掌声。
也就是从这一刹那,我感觉到了老师的鼓励和赞扬是孩子们的动力能源,也是从那一瞬间,我坚定了自己一定要给予我的所有学生全部的爱的信念,要用爱滋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田。
二、用爱扬起优秀孩子不断前进的风帆
优秀学生是学生中的榜样和骨干力量,也是教师的得力助手,学校和班级里的许多事情,
要通过他们去做,依靠他们发挥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他们在学生中有一定的威信,在教师心目中是理想中的学生。
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往往得到老师、家长的宠爱,同伴的尊敬和羡慕。
他们耳听表扬声,眼看微笑脸,手拿奖励品。
对他们往往是表扬多、批评少,使用多、教育少。
他们在同学中也往往是发号施令多、接受别人的指令少,常常在各种活动中很自然地形成以我为核心。
这些客观现实反映在优秀生的头脑里,就会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优越感”,而这种优越感常常是不外露的,是教师和家长起初觉察不到的。
我也深知,“无才”做不成事,而“无德”常要坏事。
“要先学会做人,之后才能学会做学问”。
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特别注意对这些优秀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他们健全的心理。
曾记得有这样一个孩子,他学习上进、活泼开朗,知识面非常广。
就是这样一个优秀的孩子,因为忍受不了同学们的玩笑,竟然连续三周在升旗仪式后悄悄地把十几个跟他开玩笑的同学的数学练习册扔到垃圾桶里。
他的报复心理令我意外,但如果仅仅是严厉批评,可能一个优秀孩子从此就会消沉。
于是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仅没有严厉批评他,反而给他写了一封信,鼓励他消除报复心理,教他如何与同学友善相处,还告诉他我会为他保守这个秘密。
我们的约定使他从此以后比过去更加刻苦,与同学们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融洽,还被选为了三好学生。
他的改变告诉我,他绝对是不可估量的,老师的发自内心的尊重与宽容是对孩子最真挚的爱。
我也庆幸他们没有在我这里失去“优秀孩子”的感觉。
这是对优秀孩子们的肯定和认可,也是持之以恒地相信孩子能行,让孩子心灵舒展、生命快乐成长的秘诀。
三、用爱为天使缝补折断的翅膀
还记得一位名师曾说过:“我不是上帝,可我愿意把我的学生比作天使。
”对学生我总是全心付出,用爱的阳光温暖着每个孩子的心灵。
每周五我都会和孩子们一起相互读日记,这样的日记交流是我们最幸福最向往的时刻,因为这一刻留给孩子的是永远的快乐和爱的记忆。
我常常把那些后进的孩子比作是折断了翅膀的天使,我用爱心为天使缝补翅膀,把她们重新飞天当作自己的使命。
为天使缝补翅膀需要信任、需要耐心、需要机会,需要爱作针,情引线。
这样,才能使折断了翅膀的天使向往天空、一飞冲天。
每接手一个新班,我都会主动了解各个学生的情况,向班干部咨询,和同学们谈心,课下细心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从而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
针对个别成绩不太理想的同学,我不失时机的找其谈话,分析原因,抓住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在班内大张旗鼓地表扬,让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
记得有位女同由于家庭特殊,父母离异,只能跟着奶奶生活,没有人过问她的学习,她不仅对学习丧失自信,对生活也感到厌烦。
我常常发现她中午不到一点钟就来到学校门口,清扫、捡拾落叶、垃圾。
有一次,我忍不住问她:“天这么冷?你怎么不在家里?”她回答“在家没意思”说着就想哭,让我吃惊,让我同情,更让我伤心。
于是我让她来到办公室跟她谈生活态度的问题,跟他讨论如何学习语文,并教给她写好作文的方法。
她很高兴,下午就把一篇认认真真写的作文《我的奶奶》交给了我。
于是,我在班里表扬她爱劳动、爱班级、爱学校,如果努力学习的话,一定会取得好成绩。
在我们班值周时,她的出色表现又使她赢得了“最佳值周生”的称号,还获得一封表扬信。
后来她在课堂上积极发言,作业从无不交现象,每天坚持做复习资料,还主动向老师、同学请教问题,这一切的转变更让我深感教师肩头的责任有多么重大,那些不曾被关注的同学应该是我们的关注对象,也许他们没有幸福的家庭,也许他们没有优异的成绩,也许他们没有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但他们一样需要被认可,被尊重,被关怀、爱护。
我不仅渴求他们能有非常优异的成绩,而且更期望他们能有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对自己充满信心,希望他们能做一个自尊、自爱、自强的人。
有人说:人心是土地,感动是泉水。
对待一个“屡教屡犯的捣蛋鬼”,只有教师的真诚关心,才能溶化这些特殊学生心中的"坚冰";只有教师的持久热爱,才能缝补他们受伤的心灵,才能缝补他们折断的翅膀,给他们奋力搏击长空的力量。
为了减少父母与孩子的隔阂,为了培养孩子的孝心和责任心,我给孩子讲《一瓶矿泉水》的故事,让孩子亲自为母亲洗脚,给父母写信诉说心中的想法,有的家长还写出自己的感受:孩子从来也没有给我洗过脚,作为母亲,从小把孩子养大,最大的心愿是让自己的孩子长大成为独立、自信的人。
路是从脚下一步一步坚实地向前走的,我也希望我的孩子脚踏实地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父母为孩子的日渐成熟而幸福,孩子为父母的慢慢理解而快乐。
从一次班会上的没有一个同学想到要给老师留一块蛋糕到发放饮料时同学们纷纷要求老师喝自己的,我感受到了孩子们的变化,孩子们的进步。
我用诚心、耐心、精心的工作态度唤起了师生的共鸣,达到了师生间彼此知心,用知心激情的钥匙开启了学生心灵的锁。
曾有一个失去母亲的孩子,她的姥姥给我这样写到:王老师,这孩子很懂事,可就是缺少母爱,她很喜欢你,真希望你能让她感受到母亲般的爱!我想这已经不只是一种请求了,而是对我提出的更高要求,像母亲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自己的学生。
因为,教育者,爱胜于一切,只有用爱才能赢得爱,用心灵才能赢得心灵,让爱的阳光和温暖永远洋溢在孩子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