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服务 优秀导学案
为人民服务导学案
![为人民服务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2ff3b648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84.png)
为人民服务导学案《为人民服务》导学案单元章节第三单元第三课课型新授课课题为人民服务主备人张海凤教学目标1、读读写写“剥削、解救、哀思、轻于鸿毛、精兵简政、死得其所”等词语。
结合课文理解“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精兵简政、死得其所”的意思。
2、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课文围绕主要观点讲了几方面。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思路,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
教学难点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课前准备1、搜集课文背景资料。
2、教学课件。
课时一课时学生活动一、预习检测1、我会读彻底剥削鸿毛追悼会兴旺目标解救炊事员一言九鼎五湖四海死得其所2、我知道固有:鸿毛:精兵简政:五湖四海:死得其所:寄托:哀思:3.、我会填本文是1944年9月8日,()在中共中央警备团追悼()会议上作的演讲。
二、阅读感悟1、导入新课,交流资料。
2、标注自然段。
三、合作交流1、熟读课文,思考:C:这篇演讲词的主题是什么?B:根据议论文的写作特点,这篇文章可以分为几个层次?A:课文围绕这一主题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每一部分内容的意思是什么?2、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讨论:教师活动一.课文导入同学们,你听过"为人民服务"这句话吗?你知道这几个字是谁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为人民服务》这篇课文。
出示课件。
1、介绍毛泽东,张思德人物背景。
2、简单为学生讲解演讲词,议论文的写作特点。
二.重点强调检测中的错题。
课中准备或课后反思A:这一段中的第 1.2句是什么关系?(因果关系)B:“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的为着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在这句话中,“完全、彻底”两词可不可以去掉?为什么?(小组合作探究,说、读、议结合)四、达标检测1、看拼音写词语:hóng máo bō xuē()()tài shān jīng bīng jiǎn zhèng()()2、比一比,再组成词语:炊()旺()彻()吹()汪()砌()五、总结拓展收集.阅读有关毛泽东的文章,并做好读书笔记。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优秀教案(通用5篇)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优秀教案(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0b0f905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b1.png)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优秀教案(通用5篇)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篇一】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读准“剥削、追悼”等10个词语,学习“鼎”字的书写和意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2、了解文章是演讲词,属于议论性文章,能够找出作者的主要观点及围绕观点从哪几个方面写的。
3、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学习引用、对比、举例的论证方法,并尝试运用。
4、抓住重点词,理解中心论点的含义。
理解死的不同意义,帮助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生死教学重点:了解文章是演讲词,属于议论性文章,能够找出作者的主要观点,知道围绕观点从哪几方面写的。
学习引用、对比、举例子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尝试运用论证方法完成练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毛泽东同志的一篇演讲词。
1944年,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毛主席针对这一情况,做了《为人民服务》的演讲。
请同学们读一读课题。
“为人民服务”这一信念从20世纪40年代一直到今天,经历了七十多年的风风雨雨,但它依然经久不衰、深入人心,请同学们有力而响亮地再读课题——为人民服务。
二、检查预习文中有些不太容易读准的词语你能读正确吗?1、出示生字词,指名读,强调“剥削”等难读的词语。
2、指导“鼎”的笔顺。
“李鼎铭”的“鼎”是能代表我们中国文化的一个字,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字。
(出示鼎的图片或者放在宗庙作铭记功绩的礼器。
后来“鼎”字又引申出多种意义(出示ppt),学生组词。
这个字笔画较多,笔顺易错,仔细看老师怎么写。
师范写,生书空,写一个带“鼎”的词语。
三、初读课文,把握内容同学们,既然这篇课文是演讲词,那么演讲是有目的的,演讲者在演讲中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让听众形成共识。
请几位同学读读这篇课文,想想毛主席在文章中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哪里直接提出并解释了这个观点?引出第一自然段)1、出示句子: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2《为人民服务》导学案
![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2《为人民服务》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e37274a5ccbff121dc368353.png)
12 为人民服务一、阅读理解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别欺负最爱你的那个人①他又一次坐上了这趟回家的夜行列车。
②他的座位对面坐着父子俩,从上车起,少年就和父亲闹着别扭。
那父亲脾气极好,也不急躁,极有耐心地哄劝。
少年嘟着嘴不理,脸上是厌烦。
列车快停靠站时,父亲又急步向外走去,准备下车给儿子买吃的东西。
他对少年说:“你父亲真好。
”③少年看了一眼他,不说话。
他忍不住继续说:“小伙子,别欺负最爱你的那个人。
”本来是随口说的一句话,说完,他的心却倏地疼了起来。
④别欺负最爱你的那个人——他忽然觉着这句话其实是对多年前的自己说的!在他过往的青春岁月里,他曾翻来覆去地伤害最疼爱他的人,而那人即使伤心到心碎,也停不下爱他的脚步。
⑤他幼年丧母,父亲在电器厂做工,每天夜里12点多才下班。
但每天刚蒙蒙亮,小巷深处一响起卖牛奶的敲梆声,父亲就会立即拿起缸子,轻手轻脚下楼,为他打上半斤新鲜的牛奶。
每当他捧起碗把牛奶喝完,父亲总会拿毛巾为他擦净嘴角的奶渍,喜滋滋地说:“俺小嘉肯定能长高个儿。
”⑥那淳香的牛奶滋养了他的生命,贯穿了他整个童年、少年的快乐时光,可是他从没有用心注意过父亲困倦的双眼,疲累的身体和身上那件洗得发白的旧外套。
⑦读初中后,他的身高果然向上猛蹿了很多,只是处在青春期的他,极度叛逆,尤其是迷上网络游戏后,学习一落千丈,和父亲的话也少了许多。
看他荒废学业痴迷游戏,父亲打过骂过也求过他,但他不为所动。
高考前,他还是一如既往地上网。
父亲找到他,拉着他回家。
他愤怒地冲父亲喊:“回家我也不学!”父亲的脚步趔趄了两下,站在昏黄的路灯下回头看他,嘴唇气得发抖,眼中满是无助和绝望。
⑧高考后,他毫无悬念地落榜了。
父亲送他到省城高中复读。
但他的心思仍不在学习上,常找借口向亲戚要钱上网。
在穿着打扮上,他留最酷的发型,非名牌不穿;省城到家只三个小时的车程,每次也是必坐动车。
一次他和同学因为一点小事动起手来,老师斥责他,他和老师吵。
12为人民服务导学案
![12为人民服务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2ddd90b51a37f111f1855bb8.png)
12.为人民服务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课文“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等词语的意思。
(2)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理清课文层次,初步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
结合具体事例,理解重点句的意思.(4)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重难点本课的学习重点是反复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
难点是理解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以及复杂句子之间的关系。
一、预习导航:基础达标(1)、读一读,写一些。
bō xuē xīng wàng āi sī chuī shì yuán( ) ( ) ( ) ( )jīng bīng jiǎn zhâng qīng yú hóng máo wǔ hú sì hǎi( ) ( ) ( )(2)、按不同查字法的要求填空。
①用数笔画查字法,“鼎”字应查()画,读音是()。
②用部首查字法,“鸿”字应查()部()画,读音是()。
(3)、认真读课文,填空。
①“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这句话出自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所著的。
这句话中“固”的意思是,“或”的意思是,“鸿毛”用来比喻。
整句话的意思是。
②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的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完全”是指,“彻底”是指。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课文中有不少警句,可视为生活中的座右铭,找出来并默写在下面挑战自我:(1)、课文从哪几个方面讲了应如何为人民服务?(2)、找出这篇演讲词在语言表达方面你最欣赏的语句。
(3)、这篇演讲词在语言上除了严密外还有什么特点?二、拓展阅读欣赏是一种善良1852年秋天,屠格涅夫在斯帕斯科耶打猎时,无意间在松林中捡到一本皱巴巴的《现代人》杂志。
他随手翻了几页,竟被一篇题名为《童年》的小说所吸引。
()作者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屠格涅夫却十分欣赏,钟爱有加。
六年级语文导学案:为人民服务
![六年级语文导学案:为人民服务](https://img.taocdn.com/s3/m/ee30056dff00bed5b8f31d67.png)
六年级语文导学案课题:《为人民服务》课时:第一课时授课时间:主备人:w 执笔:授课人:【教材说明】《为人民服务》这篇课文是毛泽东主席在1944年9月8日,在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为悼念张思德同志而召开的会议上所作的演讲。
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
毛泽东主席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
【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当时的写作背景,了解文中涉及的相关人物及历史专用名词,便于学生正确理解全文内容。
2、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3、学会本课7个生字和新词。
【重点难点】1、重点:理清文章思路,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
2、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自主学习】1、了解作者:毛泽东:字润之。
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
毛泽东是人民的领袖,他的思想闪耀着灿烂的光芒,著作有《论持久战》《为人民服务》《矛盾论》《实践论》等。
2、简介人物:张思德,1932年参加革命,是中央警卫团的战士,经过长征,负过伤,是个忠实地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
1944年,因大生产运动的需要,被派去烧炭,因炭窑倒塌而牺牲。
3、文中涉及的相关人物及历史专用名词解释。
司马迁:西汉时期的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他用二十余年时间写出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李鼎铭:陕北的开明绅士,曾被选为陕甘宁边区政府的副主席。
精兵简政: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实行的一项重大证政策。
内容是缩小党、政、军等机构。
减少机关的行政人员和部队非战斗人员,以减轻人民负担,使部队、机关变得更精干、更灵活、更有战斗力。
八路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革命武装,是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部队。
1937年抗战后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是华北抗日的主力。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跟新四军和其他人民武装一起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为人民服务导学案
![为人民服务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058388d4f111f18582d05a18.png)
12.《为人民服务》导学案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抓住重点语句,理解为人民服务的道理。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语句,理解为人民服务的道理教学难点:抓住重点语句,理解为人民服务的道理教学过程:一、揭题二、理清文章思路1.自由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的题目是《为人民服务》,课文从哪几个方面讲了应如何为人民服务?三、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段,结合这一段中的词语说说什么是为人民服务?2.出示:我们这个队伍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读一读,比较比较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从带点的词语中能体会出什么?请同学们谈一谈。
四、学习第二段。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有的人的死有价值、有意义,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无价值,无意义,比“鸿毛”还轻。
说说什么人的死比“泰山”还重?使学生深入领会“为人民服务”的含义。
(2)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的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张思德同志1933年参加革命,经过长征,负过伤,是一个忠实地为人民利益服务的共产党员。
1944年9月5日,在陕北安塞县山中烧炭,因炭窑崩塌而牺牲。
张思德同志牢记革命队伍的宗旨,活着为人民的利益工作,死为人民的利益牺牲,体现了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因为他为人民的利益而死,虽然一生中没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他的死却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所以说“比泰山还重”。
带着体会到的感情再读课文,通过朗读,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五、学习第三段。
1.默读课文,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缺点?从课文中画出有关语句。
2.这段话共有几句?每句说的是什么?句与句是怎样连起来的?这几句话的意思:为人民服务,要善于接受别人的批评。
无论是自己的同志,亲密的朋友,还是平日相处时有矛盾的人、反对过自己的人,这些人的批评都要听得进去。
只要是正确的批评和意见,我们就要接受,就要改正,就要照办。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为人民服务导学案(精推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为人民服务导学案(精推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660f393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96.png)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为人民服务导学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为人民服务导学案第【1】篇〗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当你漫步于北京新华门的那段路的时候,你是否注意过那里有一块巨大的影壁,影壁上有一行金色的大字,写的是“为人民服务“,那你知道这几个字是谁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么?这是毛泽东提出来的。
在1944年9月8日,张思德牺牲后三天,在为他举行的追悼会上,毛泽东题词“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之后,毛泽东作了题目是《为人民服务》的演讲。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走近作者1、毛泽东、张思德简介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者,诗人,书法家。
作品有《论持久战》《为人民服务》《矛盾论》《实践论》他的词也很有名,例如《沁园春雪》。
张思德:四川仪陇人,中共中央警备团战士。
1933年参加红军,经历长征,负过伤。
是一个忠实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1944年9月5日在陕西安塞县山中烧炭,因炭窑崩塌而牺牲。
他虽然只活了22岁,但他短暂的一生是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的死比泰山还要重。
张思德牺牲的第三天,毛泽东同志在追悼会上讲演了这篇文章。
字词积累悼dào 炊chuī受难nàn 送葬zàng 迁qiān迁移。
鸿hóng鸿雁。
鸿毛,鸿雁的毛。
比喻事物轻微或不足道。
通过谜语记字形:一只鸟落在江边。
(鸿)鼎dǐng(①三足两耳器物②正当;正在)鼎盛。
鼎共有12划,第六划是。
铭míng警示、鞭策自己的文字:座右铭。
死得其所:所,处所。
形容死得有意义,有价值。
五湖四海:泛指全国各地。
精兵简政:缩小机构,精简人员。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人教版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 为人民服务 导学案
![人教版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 为人民服务 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6d77b7f6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51.png)
(3)画出关联词语,并交流理解它们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因为……所以……、如果……就……、不管……都……、只要……就……
……就……)
4.学习第4自然段。
(1)自由读第4自然段,利用工具书交流并理解“五湖四海”“死得其所”的意思。
(2)师生交流划分层次后,学生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理清层次间的因果关系。
②理解“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③结合资料说说为什么张思德的死重于泰山?
(2)引导学生交流。
(3)引导归纳学法。
3.学习第3自然段。
(1)引导学生默读,思考:这段话是围绕什么意思来说的?毛主席围绕这个意思是怎样一层一层讲清楚的?
(2)引导学生理解“精兵简政”。
(3)引导学生标出本段的关联词语。体会这段话议论的严密。4.学习第4自然段。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1.齐读课题。
2.学生把自己搜集的有关张思德的资料介绍给大家。3.交流自己眼中的张思德。
学生简述自己了解到的张思德,教师相机补充。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用时10分钟)
1.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2.读后交流初读收获。
3.组织学生记钓鱼游戏:
检查生字词。
1.阅读全文,注意读准生字新词的读音,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5.学习第5自然段。
(1)学生交流理解词语的意思。
(2)通过交流总结出:团结才有力量,才能实现共同的革命目标。
1.学生在交流阅读体会时,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2.学生交流的时候,以学生为主体,必要时教师要予以适当的指导,由扶到放。给学生提供展示交流的机会,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进而乐于与人交流。3.初步领悟围绕主要意思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为人民服务》导学案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为人民服务》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fa7047de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de.png)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为人民服务》导学案导学案:《为人民服务》【导入】(150字)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我们知道,作为一名学生,为老师和同学们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为他们服务。
那么,你们有没有想过,我们还可以为社会和人民服务呢?【探究】(800字)1.向学生呈现图片,例:医生正在为病人诊治、老师正在为学生上课、消防员正在扑灭火、设计师正在设计衣服等。
师生共同讨论这些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是怎样为人民服务的。
2.激发学生思考: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人为我们提供服务?3.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列举日常生活中为人民服务的职业,并互相交流。
4.组织学生合作,完成导学案一节练习题:(a)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懂得关心和帮助他人,为人民服务不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_____。
(b)为人民服务的意义是什么?请简述你的见解。
【解读】(300字)1.与学生共同探究:为人民服务是每个公民应该担负的责任,也是党和国家的宗旨。
它要求我们努力学习,成为有用的人才,为社会做出贡献,帮助他人,关心他人。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为人民服务?3.与学生共同总结:为人民服务的意义在于关爱他人,推动社会发展,提高社会的整体素质,实现国家繁荣富强。
【拓展】(200字)1.邀请一位特殊的职业人员到班级,向学生讲解他们的工作内容和为人民服务的意义。
2.分组进行小组演讲,展示各个职业的特点和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
3.组织学生进行社区义务劳动活动,如清洁环境、走访老人等,培养学生积极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和行动。
【小结】(150字)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白了为人民服务的含义和重要性。
每个人都应该关心社会,关心人民,为社会做出贡献。
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我们都可以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来展示服务他人的精神。
希望大家能够不断努力,成为有用的人才,为人民、为社会做好自己的一份贡献。
【导入】(150字)在前面的导学案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为人民服务的含义和意义。
今天我们将进一步探讨为人民服务的具体方式和方法,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为人民服务》导学案设计4优秀教学教案说课稿
![《为人民服务》导学案设计4优秀教学教案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035a5c9002768e9950e7383f.png)
《为人民服务》导学案设计学习目标1、培养逻辑思维和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2、了解课文中论述的各个层次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思想之间的关系。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1、背景知识和张思德的主要事迹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在对敌作战不断取得胜利的同时,各解放区都开展了大生产运动,对支援战争、减轻群众负担、巩固和扩大解放区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八路军战士张思德(属中共中央警卫团)在陕北安塞县山中烧炭,1944年9月5日因炭窑崩塌而牺牲。
9月8日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为悼念张思德同志召开大会,毛泽东同志在追悼会上发表了著名的讲演《为人民服务》。
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
毛泽东主席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
2、复习常见论证方法:①举例论证,②道理论证,③对比论证,④比喻论证【预习】:1、查字典,读准“鸿、鼎、铭、悼”的字音,掌握“泰山”“鸿毛”“兴旺”等词语的意思。
2、查工具书,理解“哀思、五湖四海、死得其所、精兵简政”等词语的意思。
3、熟读课文,把握大意。
【讨论】一、听课文范读,思考并讨论:1、毛泽东同志的这个讲话围绕什么中心讲的(这篇演讲词的主题是什么)?2、分几层意思讲?每层意思是什么?二、课文第一段、第四段分别讲了几点意思。
第一段:①②③第四段:①②③④⑤三、逻辑思路训练推理论证:①我们的队伍是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张思德是队伍中的一员,所以②为人民利益而死,比泰山还重,,所以张思德死比泰山还重。
③仿照这样的逻辑思路推理写一段话。
四、论证方法找出文中二三段所涉及到的论证方法,结合语境谈谈其作用。
五、重点词语的作用。
1、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2、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为人民服务导学案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为人民服务导学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239c05a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ae.png)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为人民服务导学案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为人民服务导学案第【1】篇〗为人民服务教学目的:1.会写“革、彻”等10个字,会写“革命、解放”等25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2、4自然段。
3.理清课文层次,初步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
结合具体事例,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4.理解课文内容,接受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资料,导入新课。
资料介绍: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韶山冲(今属韶山市)人。
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诗人,书法家。
主要作品编入《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
(板书:为人民服务)。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朗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鸿毛(hóngmáo)哀思(āisī)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课文是围绕什么来讲的讲了哪几个方面的意思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三方面的意思:(1)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2)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3)搞好团结,提高勇气,互相关爱,使人民团结起来。
2.毛主席告诉我们,人死的意义有哪两种(1)为人民利益而死,意义重于泰山;(2)为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意义轻于鸿毛。
四、交流探讨,体会前后关系。
1.思考:(1)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2)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
(3)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2.全班交流。
(一切出发点——为人民服务。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掌握了本课的生字、新词和课文大意,懂得了为人民利益而死,意义重于泰山的道理。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为人民服务导学案3篇2024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为人民服务导学案3篇2024](https://img.taocdn.com/s3/m/f8980720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ba.png)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为人民服务导学案3篇2024〖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为人民服务导学案第【1】篇〗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四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司马迁、鸿毛、兴旺、炊事员”等词语,积累含有“鼎”的四字词语,辨别“死”的情感色彩。
2.初步了解“引用、对比、举例”的论证方法及逐层深入的结构特点。
初步领悟围绕主要意思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1.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理解一些含意深刻的句子。
2.初步了解“引用、对比、举例”的论证方法一、课前交流,导入新课1.同学们,想一想在你的日常生活中,你在哪见过“为人民服务”的字样?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看一段阅兵式的录像导入。
2.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毛泽东在1944年9月8日为纪念张思德同志而发表的一篇演讲(板书课题),相信同学们读后你会对“为人民服务”有一个正确理解和认识。
二、交流预习,整体感知1、同学们预习过课文,有没有发现这篇课文很特别2、抽其中的3段读一读,提炼每段的要点。
(1)指名读第2自然段。
找到第一句,板书关键词:死的意义(2)下面默读第3、4自然段,像刚才那样先找到关键句,再提取关键词。
板书:不怕批评、团结互助3、小结:原来那么长、那么难的一篇文章,提取关键词,读成几个关键句,就把书读“薄”了。
(板书:薄)三、紧扣重点,感悟写法1、创设情境导入:提出观点并不是万事大吉,还得以理服人,就是要说服别人,证明自己的观点。
那么,主席围绕观点是怎么展开的说、具体的说、深入的说,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重点,这也就是要把书重新读厚了。
(板书:厚)2、我们先来看第2段“死的意义”这个部分,请大家放声自由地读读,看看主席到底用了哪些方法证明自己的观点3、交流:死的意义到底有什么不同,主席用了什么办法证明自己的观点(1)引用名人名言,怎么引用出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理解“固”“或”再说说整句话的意思。
《为人民服务》自主导学案
![《为人民服务》自主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aa533e352f60ddccda38a01d.png)
《为人民服务》自主导学案合江县人民小学校康厚银【导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教材分析】《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
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
毛泽东主席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
张思德同志1933年参加红军,经历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后来担任中央警备团的战士。
1944年9月5日,在陕北安塞县山中烧炭时,因炭窑崩塌而牺牲。
9月8 日,中央警备团为他举行了追悼会。
毛主席同志在会上作了著名的演讲,这就是《为人民服务》。
文章开头就鲜明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宗旨──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然后结合当前的实际,从三个方面说明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一是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二是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三是搞好团结、克服困难、提高勇气、互相爱护,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学情分析】本学期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
通过前几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学习本组课文要尽可能地让学生独立的阅读思考,并把自己的理解与感受和同学交流讨论,并且对以前学过的内容进行有机的复习。
本文实际上讲了人活着为什么的问题,是进行正确的人生观教育的极好材料。
在学生掌握中心后,进一步引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读。
以加深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的理解,同时认识思路清楚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导学目标】1.读读记记“剥削、兴旺、解救、哀思、乱蓬蓬、炊事员、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精兵简政、死得其所”等词语。
结合课文理解“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精兵简政”“死得其所”的意思。
2.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理清课文层次,初步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
结合具体事例,理解重点句的意思。
4.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服务](https://img.taocdn.com/s3/m/30c0fcd9195f312b3169a5ee.png)
《为人民服务》导学案第一课时一、预习展评二、出示学习目标1.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彻底、司马迁、鸿毛、压迫、兴旺、五湖四海、目标、死得其所、炊事员、葬礼、哀思。
2.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三、合作探究预设问题一:联系张思德同志的事迹,同桌互相说一说对含义深刻的语句的理解。
预设问题二:演讲的听众是谁?毛泽东同志的这个讲话围绕什么中心讲的?四、精讲点拨认真读课文,想想文章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个方面的意思。
五、当堂达标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5分)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4分)(1)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chèdǐ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 )(2)“jīng bīng jiǎn zhèng”这一条意见,这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
()()(3)我们都是来自wǔhǔsìhǎi,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4)用这样的方法,jìtuō我们的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2.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世博园内的中国馆用高科技手段完善地展示了中国的强盛、城市的美好。
B.经过三年的努力学习,他对自己能否考上理想的高中充满信心。
C.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D.据统计,地球上的森林每天大约有2000万公顷左右被砍伐或毁坏。
3.选用下列至少两个词语写一段连贯的话,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80字以内。
(3分)彻底、鸿毛、压迫、兴旺、五湖四海、目标、死得其所、哀思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5分)每年3月22日,是“世界水日”,学校开展了“珍爱环境,保护水资源”的综合实践活动,请根据你对相关内容的了解,完成下面题目。
⑴班里准备办一期相关主题的黑板报,请设计两个栏目并将栏目名称写下来。
(2分)、⑵在生活中,你一定发现了很多浪费水、污染水的现象,请你写三条防止浪费水、污染水的建议。
12、《为人民服务》导学案
![12、《为人民服务》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4854e606f7ec4afe04a1dfde.png)
12.《为人民服务》导学案学习人:课题:时间:1、会写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剥削、兴旺、哀思、炊事员、精兵简政等词语;结合课文理解“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精兵简政、死得其所”的词语;结合课文理解“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精兵简政、死得其所”的意思。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理清课文层次,初步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重点)。
结合具体事例,理解重点句的意思,以及复杂句子之间的关系(难点)。
3、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1、走近作者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
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村一个农民家庭。
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作品有《论持久战》、《为人民服务》、《实践论》等等。
毛泽东的诗词也很有名,如《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卜算子•咏梅》、《长征•七律》等。
2、时代背景①张思德生平: 张思德小名谷娃子,1915年出生于四川省仪陇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小是个孤儿。
苦难的生活,磨砺出他坚韧的性格。
1933年10月第一个报名参加仪陇县的少先队,后加入红军,在战斗中立过功,因在战斗中浑身是胆,被战友们誉为“小老虎”。
1935年5月跟随红军长征。
1937年因伤病被编到警卫连,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0年春调往延安,在中央警卫营任通讯班长。
1942年10月担任中央警卫团战士。
1944年9月5日,张思德带领战士挖窑烧炭,窑洞即将完成塌方,他奋力救出战士,自己则被砸埋在窑里牺牲,时年29岁。
张思德的一生是短暂的,他把青春和生命献给了党和人民。
②写作背景这篇演讲词是毛泽东1944年9月8日在中共中央警备团追悼张思德的会议上的讲演。
1944年9月8日,即张思德牺牲后3天,中央直属机关在延安凤凰山脚枣园操场上为他举行了约千人的追悼会,毛泽东亲笔题词“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为人民服务导学案(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为人民服务导学案(优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cc61099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ea.png)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为人民服务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为人民服务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抓住重点语句,理解为人民服务的道理。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语句,理解为人民服务的道理教学难点:抓住重点语句,理解为人民服务的道理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揭题1.介绍什么事演讲词的特点。
2.课件出示毛泽东题词:为人民服务3.介绍毛泽东和张思德。
二、理清文章思路1.读课文思考:演讲的听众是谁?毛泽东同志的这个讲话围绕什么中心讲?分几层意思讲?每层意思是什么?分五层讲;意思分别是:指出我们的队伍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队伍中的一员。
指出张思德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比泰山还要重。
指出我们要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指出为人民的利益而牺牲是“死得其所”,但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牺牲。
号召大家追悼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同志,寄托哀思,团结起来。
2.第一段有几句话?每句写什么?句与句之间有什么关系?有三句。
分别说队伍的性质、任务、这次追悼的人物。
并列关系。
三、学习第二段。
1、中心句: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2、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句进行论述的?先引用司马迁的话做论据,再具体讲什么样人的死毫无意义,什么样的人死得有价值。
最后肯定张思德的死比泰山还要重。
3、你怎样理解司马迁的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比鸿毛还轻。
小结:这一段是讲革命者对生死的看法,人要死得有意义、有价值,揭示了革命的人生观。
四、学习第三段。
1、这段是围绕哪句话论述的?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2、是怎样围绕这句话论述的?通过举例(李鼎铭提出”精兵简政“的例子)加以论述。
3、每句说的是什么?第一句讲有了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
第二句讲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0课《为人民服务》教案 (3)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0课《为人民服务》教案 (3)](https://img.taocdn.com/s3/m/2db0ce243c1ec5da51e27028.png)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0课《为人民服务》教案 (3)《为人民服务》导学案【导学目标】1.学会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剥削、兴旺、解救、哀思、李鼎铭、司马迁、彻底、鸿毛、送葬、乱蓬蓬、炊事员、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精兵简政、死得其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了解演讲稿的特点。
3.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4.初步掌握围绕主要观点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
【导学重点】理清文章思路,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导学难点】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以及复杂句子之间的关系。
【课前准备】搜集课文背景资料。
了解司马迁、毛泽东。
2.搜集为人民服务的典范。
【预习导航】一、写作背景我先知:抗日战争后期的延安正处在热火朝天的大生产运动中。
毛泽东的勤务兵张思德为人憨厚朴实,工作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一心一意为着革命的利益和解放全中国的伟大事业而默默地奉献。
为解决中央机关冬季取暖问题,他不幸牺牲。
毛主席在他的追悼会上深情地说:“我们的队伍里到处是这样的人,普通、平常、像清凉山上的草一样,我们注意不到他们,往往也听不到他们的声音,可正是这些人支撑了我们的事业。
”毛主席的这篇讲演发表时以《为人民服务》为题,这篇文章也成为共产党人行为准则和毛泽东思想的具体体现,在60多年后的今天,重温这段历史和这篇文章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二、读一读、抄一抄,并听写以下词语,查工具书,理解以下词语意思。
剥削、兴旺、解救、哀思、李鼎铭、司马迁、彻底、鸿毛、送葬、乱蓬蓬、炊事员、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精兵简政、死得其所三、读课文思考:说说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第一课时一、课文导读这篇课文是毛泽东主席在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
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
毛泽东主席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人民服务
【学习目标】
1.能正确读写“鼎、革命、利益、鸿毛”等词语,了解演讲词的一般特点,积累演讲知识。
2.理清各段的内容,弄清作者的演讲思路。
3.理解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学习重点】
1.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初步领悟围绕主要意思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
【学习难点】
1.初步领悟围绕主要意思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
2.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正确书写下列词语。
鼎()革命()利益()鸿毛()剥削()牺牲()
送葬()追悼()寄托()哀思()炊事员()
精兵简政()五湖四海()死得其所()
2.词语解释。
鸿毛:
精兵简政:
五湖四海:
死得其所:
追悼:
寄托:
3.张思德生平。
(1)张思德小名谷娃子,1915年出生于四川省仪陇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小是个孤儿。
苦难的生活,磨砺出他坚韧的性格。
1933年10月第一个报名参加仪陇县的少先队,后加入红
军,在战斗中立过功,因在战斗中浑身是胆,被战友们誉为“小老虎”。
1935年5月跟随红军长征。
1937年因伤病被编到警卫连,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0年春调往延安,在中央警卫营任通讯班长。
1942年10月担任中央警卫团战士。
1944年9月5日,张思德带领战士挖窑烧炭,窑洞即将完成塌方,他奋力救出战士,自己则被砸埋在窑里牺牲,时年29岁。
张思德的一生是短暂的,他把青春和生命献给了党和人民。
(2)写作背景。
这篇演讲词是毛泽东1944年9月8日在中共中央警备团追悼张思德的会议上的讲演。
1944年9月8日,即张思德牺牲后3天,中央直属机关在延安凤凰山脚枣园操场上为他举行了约千人的追悼会,毛泽东亲笔题词“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
下午1时以后,毛泽东迈着沉重的步子走上祭台,作了题目是《为人民服务》的演讲。
在本文中,毛泽东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以严密的逻辑论证来阐明自己的观点见解和主张。
(3)文体常识。
演讲稿也叫演说词,它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所发表的讲话文稿,演讲词的特点是:①针对性,听众是什么人,听众兴奋点在哪里;②可讲性,演讲的本质在于“讲”,而不在于“演”,它以“讲”为主、以“演”为辅;③鼓动性,内容要丰富、深刻,见解精辟,语言富有感染力,洋溢激情。
(4)资料链接
1.司马迁:我国西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他用二十余年时间写出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他在《报任少卿书》里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
2.李鼎铭:陕北的开明绅士,曾被选为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
3.议论文:又叫说理文,它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
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
议论文应该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炼、论证合理、有严密的逻辑性。
二、达标启学。
1.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着“为人民服务”讲了哪三个方面的意思?
2.读第一自然段,找出与中心联系最密切的一句话,谈谈你的体会。
想想作者是怎样论证的?
3.演讲要能为听众所接受并心悦诚服,其论辩就要有雄辩的逻辑力量,为了获得这种力量,就要让道理说话,就要让事实说话。
请说出第二自然段所采用的论证方法及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4.在第三自然段中,作者提到了“精兵简政”这一建议,这和本段的中心有什么关系?
5.文中第四自然段内容丰富,作者主要讲了哪些方面,请梳理出几个主要的观点给本段分出层次?
6.“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怎么理解这里的“共同的革命目标”?
7.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8.本文是针对张思德同志的牺牲发表的一篇演讲,那么作者在第五段是怎么揭示主题和照应开头的?
9.结合带点的词语理解句子。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
..地为人民
..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
的利益工作的。
”
10.“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中的“只要……就……”是什么关系的复句,有什么作用?
11.逐层深入的论证结构
首先提出论点:。
接着论述论点:。
最后发出号召:。
三、反馈评学。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1.兴.旺A.xīng B.xìng()
2.追悼.A.dǎo B.dào C.diào()
3.受苦受难.A.nán B.nàn()
4.李鼎.铭A.dǐng B.dǐn()
(二)将下列词语正确搭配在一起。
遵守看到提高战胜改正改进
工作缺点制度成绩困难勇气
()——()()——()()——()
()——()()——()()——()
(三)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2.()你说得对,我们()改正。
3.()你认为自己的看法正确,()应该坚持到底。
4.王鹏()接受了大家的批评,()改正了错误。
(四)找出文中所用的成语,并分析其作用。
(五)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先解释下列加粗的字,再说说全句的意思。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
固:或:于:
这句话的意思是:。
2.本段的中心句是。
此句和后面三句是关系。
3.“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