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智慧故事
佛教故事大全
![佛教故事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3e1b6f50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0f.png)
佛教故事大全佛教故事是佛教教义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形象生动的故事情节,深刻阐述了佛教的教义和智慧。
这些故事内容丰富,涉及到佛陀的生平事迹、佛教经典中的寓言故事,以及一些富有教化意义的传世佳话。
下面,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一些经典的佛教故事,希望能够让读者在阅读中获得一些启发和感悟。
故事一,释迦牟尼佛成道。
在远古的印度,有一位名叫释迦牟尼的年轻王子,他对人生的痛苦和无常深感困扰,于是决定出家修行。
在修行的过程中,他历经种种磨难,最终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开悟之后,他开始传授佛法,教导众生如何摆脱痛苦,获得解脱。
故事二,观音菩萨救母。
相传,观音菩萨的母亲因为生了女儿而备受嫌弃,最终被赶出家门。
观音菩萨得知母亲遭遇后,立即化身为一个年轻人,前去救母。
在经历了种种考验和苦难之后,观音菩萨最终成功感化了母亲,使她放下成见,母女团聚,幸福美满。
故事三,三昧耶舍和尚听法。
有一位名叫三昧耶舍的和尚,他向一位老和尚请教佛法,老和尚却只是用一杯茶来回答他的问题。
三昧耶舍颇感不解,后来他向另一位高僧请教,高僧告诉他,老和尚所说的“茶”就是佛法的真谛。
三昧耶舍恍然大悟,明白了佛法的真谛。
故事四,善财童子施舍。
善财童子是佛陀的信徒之一,他慷慨大方,乐于施舍。
有一次,他见到一位乞丐,便将自己身上所有的财物都给了他。
当他回到家后,却发现家中的财物已经被抢劫一空。
善财童子并不气馁,他反而更加慷慨,因为他知道,施舍并不是为了得到回报,而是一种发心利他的修行。
故事五,缘木求鱼。
有一位和尚在河边看到一棵树上有一条鱼,他便想要用手去抓鱼。
但无论他怎么努力,都无法抓到鱼。
后来,他明白了自己的愚痴,便放下了抓鱼的念头。
这时,一条大鱼主动跃出水面,落在他的脚边。
和尚恍然大悟,明白了“缘木求鱼”的道理。
以上是一些经典的佛教故事,它们以简洁的语言、生动的情节,深刻阐述了佛教的教义和智慧。
希望这些故事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感悟,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种种困难和苦难,从而获得内心的宁静和解脱。
佛教禅语小故事20个
![佛教禅语小故事20个](https://img.taocdn.com/s3/m/0d53c836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8e.png)
佛教禅语小故事20个佛教禅语小故事20个(一)宽容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在禅院外散步,突见墙角边有一张椅子,他一看便知有位出家人违犯寺规越墙出去溜达了.老禅师也不声张,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而蹲.少顷,果真有一小和尚翻墙,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 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
但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我们可以想象听到老禅师此话后,他的徒弟的心情,在这种宽容的无声的教育中,徒弟不是被他的错误惩罚了,而是被教育了.(二)不信是真谛有学僧请示慧忠国师道:“古德云:“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不信的人认为是邪说,有信仰者认为是不可思议,但不知如何才正确?”慧忠国师回答道:“此是文殊普贤等之境界,非诸凡夫小乘们所能信受,故《华严经》云:佛身充满法界,普现一切群生前,随缘赴感靡不周,而常处此菩提座。
翠竹既不出于法界,岂非法身?又《般若经》云:色无边,故般若亦无边,黄花既不越于色,岂非般若?故经本不定法,法本无多子。
”学僧听后,仍不明白,再问道:“此中消息,信者为是?不信者为是?”慧忠国师提示更高的意境,答道:“信者为俗谛,不信者为真谛。
”学僧大惊道:“不信者讥为邪见,禅师怎可说为真谛?”“不信者自不信,真谛自真谛。
因其真谛,故凡夫斥为邪见。
邪见者,何能语真谛?”慧忠国师作了总结。
学僧方悟究竟真理,不易信也。
佛陀初证悟,即慨叹所悟与众生相违,众生认为欲乐为真,佛陀则认为欲乐为假;众生认为佛性真如为无,佛陀则认为是有。
故世间之法,莫以信与不信为准,莫不以说好说坏为准,实则是佛道的归于佛道,邪见的归于邪见。
(三)八风吹不动宋朝苏东坡居士在江北瓜州地方任职,和江南金山寺只一江之隔,他和金山寺的住持佛印禅师,经常谈禅论道。
一日,自觉修持有得,撰诗一首,派遣书僮过江,送给佛印禅师印证,诗云: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注:八风是指吾人生活上所遇到的“称、讥、毁、誉、利、衰、苦、乐”等八种境界,能影响人之情绪,故形容为风。
佛教故事大全
![佛教故事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64010e23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2f.png)
佛教故事大全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源远流长,其中蕴含了许多富有启发性和教育意义的故事。
这些佛教故事传承了佛教的智慧和教义,通过寓意深刻的故事情节,向人们传达着做人的道理和修心的方法。
下面,我们就来分享一些精彩的佛教故事。
1. 《释迦牟尼佛与长者须达多》。
佛陀在舍卫城附近的一片树林中度宿,一位名叫须达多的长者前来拜访佛陀,他想要向佛陀请教一些问题。
佛陀接纳了他的请求,须达多问道,“世尊,我对于佛法的理解还很浅薄,愿您能够给我指点迷津。
”佛陀温和地回答道,“你是一个聪明的人,只要你用心去体会,一定能够领悟到佛法的真谛。
”。
2. 《释迦摩尼佛与神奇的乌鸦》。
有一天,佛陀在王舍城附近的一片森林中讲经说法,许多人前来聆听佛陀的教诲。
就在这时,一只乌鸦突然从树上飞下,停在佛陀的肩膀上。
众人都感到十分惊讶,但佛陀却面带微笑,继续讲述着佛法的精义。
这只乌鸦就这样陪伴佛陀一整天,直到佛陀结束说法,它才飞走了。
3. 《释迦牟尼佛与长者须达多》。
佛陀在舍卫城附近的一片树林中度宿,一位名叫须达多的长者前来拜访佛陀,他想要向佛陀请教一些问题。
佛陀接纳了他的请求,须达多问道,“世尊,我对于佛法的理解还很浅薄,愿您能够给我指点迷津。
”佛陀温和地回答道,“你是一个聪明的人,只要你用心去体会,一定能够领悟到佛法的真谛。
”。
4. 《释迦摩尼佛与神奇的乌鸦》。
有一天,佛陀在王舍城附近的一片森林中讲经说法,许多人前来聆听佛陀的教诲。
就在这时,一只乌鸦突然从树上飞下,停在佛陀的肩膀上。
众人都感到十分惊讶,但佛陀却面带微笑,继续讲述着佛法的精义。
这只乌鸦就这样陪伴佛陀一整天,直到佛陀结束说法,它才飞走了。
5. 《释迦牟尼佛与长者须达多》。
佛陀在舍卫城附近的一片树林中度宿,一位名叫须达多的长者前来拜访佛陀,他想要向佛陀请教一些问题。
佛陀接纳了他的请求,须达多问道,“世尊,我对于佛法的理解还很浅薄,愿您能够给我指点迷津。
”佛陀温和地回答道,“你是一个聪明的人,只要你用心去体会,一定能够领悟到佛法的真谛。
20个佛教经典故事
![20个佛教经典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32f8204ecf84b9d528ea7ae3.png)
20个佛教经典故事---开悟人生1、泥泞路上某日,坦山和尚与一道友一起走在一条泥泞小路上,此时,天正下着大雨。
他俩在一个拐弯处遇到一位漂亮的姑娘,姑娘因为身着绸布衣裳和丝质衣带而无法跨过那条泥路。
“来吧,姑娘,”坦山说道,然后就把那位姑娘抱过了泥路,放下后又继续赶路。
一路上,道友一直闷声不响,最后终于按捺不住,向坦山发问:“我们出家人不近女色,特别是年轻貌美的女子,那是很危险的,你为什么要那样做?”“什么?那个女人吗?”坦山答道,“我早就把她放下了,你还抱着吗?”2 、四个老婆释迦牟尼在一次法会上说:“某地有个富商共讨了四个老婆:第一个老婆伶俐可爱,整天作陪,寸步不离;第二个老婆是抢来的,是个大美人;第三个老婆,沉溺于生活琐事,让他过着安定的生活;第四个老婆工作勤奋,东奔西忙,使丈夫根本忘记了她的存在。
“有一次,商人要出远门,为免除长途旅行的寂寞,他决定在四个老婆中选一个陪伴自己旅行。
商人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四个老婆,第一个老婆说:‘你自己去吧,我才不陪你!’“第二个老婆说:‘我是被你抢来的,本来就不心甘情愿地当你的老婆,我才不去呢?’“第三个老婆说:‘尽管我是你的老婆,可我不愿受风餐露宿之苦,我最多送你到城郊!’“第四个老婆说:‘既然我是你的老婆,无论你到哪里我都跟着你。
’“于是商人带着第四个老婆开始了旅行!”最后,释迦牟尼说:“各位,这个商人是谁呢?就是你们自己。
”在这则故事里,第一个老婆是指肉体,死后还是要与自己分开的;第二个老婆是指财产,它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第三个老婆是指自己的妻子,活时两个相依为命,死后还是要分道扬镳;第四个老婆是指自性而言,人们时常忘记它的存在,但它却永远陪伴着自己。
3 、一切皆空山冈铁舟到处参访名师。
一天,他见到了相国寺的独园和尚。
为了表示他的悟境,他颇为得意地对独园说道:“心、佛,以及众生,三者皆空。
现象的真性是空。
无悟、无迷、无圣、无凡、无施、无受。
”当时独园正在抽烟,未曾答腔。
佛教智慧故事:心头火_职场故事
![佛教智慧故事:心头火_职场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53201bdd6294dd88d1d26b2c.png)
佛教智慧故事:心头火
有位久经沙场的将军,十分厌倦战争,也厌倦了世间的你争我斗。
于是,他特地来找一位有名的禅师,诚恳地告诉禅师自己已看破红尘,愿出家为僧。
禅师回答:“你心性火气太重,还不能出家,再等等吧。
”
将军急忙说:“我现在什么都能放下,请您立即为我剃度吧。
”
然而禅师始终坚持自己的观点,将军无奈,只能暂时作罢。
一天,将军起了个大早,赶来寺里拜佛。
老禅师一看他就说:“将军为什么这么早就来拜佛呢?”
将军回答:“为了除去心头火。
”
禅师当场就做了一首偈语给他,大致的意思是:“起得这么早,不怕妻子偷人吗?”
将军一听,大怒:“你这个老和尚,怎么信口开河,言语伤人?”
禅师长叹一声道:“轻轻一撩拨,心火就燃烧,你这样暴躁的脾气,还谈什么除去心头火呢?”。
12个经典禅意故事
![12个经典禅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32a1be2f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ec.png)
12个经典禅意故事1. 一天,一个年轻人来到一位禅师面前,向他请教如何摆脱烦恼。
禅师拿起一个杯子,倒满了水,然后问年轻人,“你觉得这杯水重吗?”年轻人摇摇头。
禅师又问,“如果我一直拿着这杯水不放,你觉得会怎样?”年轻人沉思片刻,回答道,“我会感到很累。
”禅师微笑着说,“烦恼就像这杯水,如果你一直执着于它,就会变得越来越沉重。
放下烦恼,心便会变得轻松。
”。
2. 有一位禅师在湖边散步,看到一片倒影在湖中的树叶,他对弟子说,“你看,湖水中的树叶倒影,虽然它们在水中摇摆不定,但湖水并不会因此而动摇。
我们的内心就像湖水,要学会保持平静,不受外界的影响。
”。
3. 有一天,一个学生问禅师,“禅宗的境界是什么?”禅师拿出一个茶杯,开始往里倒茶。
茶杯满了之后,他却继续往里倒。
学生看到后连忙提醒禅师,禅师停下来说,“你的心就像这个茶杯,如果你的心已经充满了杂念,就无法接纳更多的智慧和境界。
”。
4. 有一位禅师告诉弟子,“当你感到生活中的压力和烦恼时,不妨停下来,深呼吸三次,然后告诉自己,‘这一切都会过去。
’”。
5. 有一个年轻人来到一位禅师面前,他说,“我总是感到焦虑和不安,无法找到内心的平静。
”禅师拿出一把扫帚,开始扫地。
年轻人问,“您在做什么?”禅师回答道,“我正在扫走你内心的杂念。
”。
6. 有一位禅师告诉弟子,“要学会放下执念,不要让欲望成为心灵的枷锁。
”。
7. 有一天,一位禅师看到一只蝴蝶在挣扎地从蛹中钻出来,他心生怜悯,便轻轻地帮助蝴蝶挣脱。
然而,蝴蝶最终无法飞翔,因为它需要经历挣扎,才能变得更加强大。
8. 有一位禅师告诉弟子,“要学会珍惜当下,不要被过去和未来的烦恼所困扰。
”。
9. 有一位禅师告诉弟子,“要学会宽容和包容,不要让怨恨和愤怒侵蚀你的心灵。
”。
10. 有一天,一位禅师对弟子说,“要学会感恩,感恩身边的一切,因为每一件事情都有它的意义。
”。
11. 有一位禅师告诉弟子,“要学会接受生命的无常,不要被变化所困扰。
释迦牟尼一滴水的故事
![释迦牟尼一滴水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806a2e65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5f.png)
释迦牟尼一滴水的故事
释迦牟尼一滴水的故事,是佛教中一个具有深意的寓言。
它以水为媒介,寓意生命的短暂和无常,同时强调了珍惜当下、感悟生命的重要性。
在这个故事中,一个弟子向师傅请教人生的意义。
师傅递给他一滴水,说道:“这滴水中蕴含着整个世界,包括气味、味道、声音和颜色,你看到了吗?”弟子把水看了半天,却什么也看不出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一滴水都包含着生命的秘密和宇宙的智慧。
它寓意生命的短暂和无常,就像水滴一样,随时可能被风吹散。
同时,也提醒我们要珍惜当下,因为生命就像水滴一样,瞬间即逝,无法挽回。
只有把握当下,才能感悟生命的真谛,达到内心的平静和超脱。
释迦牟尼将人生比喻为大海,生命的每一瞬间都是如同一滴滴的水珠。
这些水珠构成了生命的全部,每一滴都承载着我们的经历、记忆和情感。
它们既包含了过去的经历,也预示着未来的可能。
因此,释迦牟尼的一滴水的故事,既是对生命无常的警示,也是对生命之美的赞扬。
它教导我们要珍惜每一个瞬间,用心去感受生命的美好与真谛。
20个佛教经典故事
![20个佛教经典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2e8f4d2d9b6648d7c1c746ad.png)
1、泥泞路上某日,坦山和尚与一道友一起走在一条泥泞小路上,此时,天正下着大雨。
他俩在一个拐弯处遇到一位漂亮的姑娘,姑娘因为身着绸布衣裳和丝质衣带而无法跨过那条泥路。
“来吧,姑娘,”坦山说道,然后就把那位姑娘抱过了泥路,放下后又继续赶路。
一路上,道友一直闷声不响,最后终于按捺不住,向坦山发问:“我们出家人不近女色,特别是年轻貌美的女子,那是很危险的,你为什么要那样做”“什么那个女人吗”坦山答道,“我早就把她放下了,你还抱着吗”2 、四个老婆释迦牟尼在一次法会上说:“某地有个富商共讨了四个老婆:第一个老婆伶俐可爱,整天作陪,寸步不离;第二个老婆是抢来的,是个大美人;第三个老婆,沉溺于生活琐事,让他过着安定的生活;第四个老婆工作勤奋,东奔西忙,使丈夫根本忘记了她的存在。
“有一次,商人要出远门,为免除长途旅行的寂寞,他决定在四个老婆中选一个陪伴自己旅行。
商人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四个老婆,第一个老婆说:‘你自己去吧,我才不陪你!’“第二个老婆说:‘我是被你抢来的,本来就不心甘情愿地当你的老婆,我才不去呢’“第三个老婆说:‘尽管我是你的老婆,可我不愿受风餐露宿之苦,我最多送你到城郊!’“第四个老婆说:‘既然我是你的老婆,无论你到哪里我都跟着你。
’“于是商人带着第四个老婆开始了旅行!”最后,释迦牟尼说:“各位,这个商人是谁呢就是你们自己。
”在这则故事里,第一个老婆是指肉体,死后还是要与自己分开的;第二个老婆是指财产,它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第三个老婆是指自己的妻子,活时两个相依为命,死后还是要分道扬镳;第四个老婆是指自性而言,人们时常忘记它的存在,但它却永远陪伴着自己。
3 、一切皆空山冈铁舟到处参访名师。
一天,他见到了相国寺的独园和尚。
为了表示他的悟境,他颇为得意地对独园说道:“心、佛,以及众生,三者皆空。
现象的真性是空。
无悟、无迷、无圣、无凡、无施、无受。
”当时独园正在抽烟,未曾答腔。
但他突然举起烟筒将山冈打了一下,使得这位年轻的禅者甚为愤怒。
佛教小故事
![佛教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66b69a6c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a6.png)
佛教小故事
佛教有很多富有智慧和教育意义的小故事,以下是其中几个:
1. 智慧的猴子:有一只猴子走进佛堂,看见佛像上有一只香炉,猴子知道里面有果子,于是用手伸进香炉中抓果子,但是他抓不到,因为他把手变得很大无比,但却无法从香炉口中取出果子。
他怎么也抓不到自己伸进去的果子时,见到一个老僧过来,老僧说:“你只要把手放松,变回原来的大小,就能轻松抓到
香炉里的果子。
”猴子听从了老僧的忠告,果然轻松将手从香
炉中取出果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通过放松和释放的方式,就能解决问题。
2. 黑马与白马:有一位国王要找一匹上好马作为他的坐骑。
于是他派人四处搜寻,并征用人民的马匹,直到他找到了最好的一匹白马。
然而,接下来他又开始寻找一匹黑马,因为他觉得黑马肯定会更好。
无论搜索多久,国王始终找不到他心中理想的黑马。
最终,国王彻底失望了,于是他打算放弃寻找黑马。
就在这时,有人提醒他,他已经拥有了一匹如此优秀的白马,为什么还要寻找黑马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追求完美可能会让我们无法满足于已有的东西。
3. 没有敌人:有一天,佛陀教导一个人说:“如果你遇到一个
喜欢责骂你的人,你会怎么做?”这个人回答说:“我会和他战斗,让他闭嘴。
”佛陀笑着说:“如果你没有敌人,并且不生气,他就无法责骂你。
而若你也不生气,你也就没有敌人。
”这个
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别人的攻击或责骂时,如果我们保持平静和善良,那么对方就无法对我们造成伤害。
以上只是佛教中的几个小故事,它们都富含启示和智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和挑战。
佛家经典故事
![佛家经典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ae7495ef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7a.png)
佛家经典故事
佛家经典故事源远流长,这些故事传承至今,成为人们心中的经典。
下面是几则精彩的佛家经典故事:
1. 佛陀的出家
佛陀原名悉达多,是个印度王子。
有一天,他离开皇宫,走到城外,
看到了生老病死和出家人的苦痛。
于是,他下定决心离开尘世,出家
修行。
经过严苛的修行,他最终成为了佛陀,得到了解脱。
2. 阿难提与佛陀的对话
阿难提是佛陀的得力弟子之一。
有一天,他问佛陀:“什么是最重要的
东西?”佛陀回答:“最重要的东西是觉悟。
”于是,阿难提开始了自己
的觉悟之旅。
3. 禅宗祖师达摩传法
禅宗祖师达摩来到中国,发现僧侣们身体虚弱,无法坚持长时间的修行。
于是,他创造了一种以打坐为主的修行方式,这就是禅宗。
达摩
将自己的教法传给了后来的禅宗祖师,使禅宗得以在中国发展壮大。
4. 普贤菩萨的誓言
普贤菩萨是大乘佛教的主要菩萨之一。
他曾发下宏愿:若有一切众生未曾成佛,我不入涅槃。
他愿意不放下任何一个众生,一直陪伴他们走向解脱的彼岸。
5. 爱好修行的胡僧
有一位名叫胡伯的僧人,十分热爱修行。
他经常在山中打坐,不畏严寒酷暑。
一次,他在一座山顶打坐,被大雪覆盖,结果无法动弹,最终离开人世。
当地的人们认为,胡伯已经得道成佛,于是将他尸身山葬,供奉成圣像。
以上是几个经典的佛家故事,这些故事代表了佛教的一些核心价值观念,如觉悟、慈悲和坚持修行。
它们不仅是佛教信徒的精神财富,也启迪了广大人民的心灵。
佛教的小故事
![佛教的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9512c0eb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83.png)
佛教的小故事关于佛教的小故事篇(一)佛世时有杀人外道,在途中斩路行人之手,以为指蔓,称为指蔓外道。
其恶事震撼了侨萨罗国的人民,大家都怕他。
结果受佛陀度化,出家为比丘。
鸯哥摩罗说:“有人以刀杖正道,或以钓鞭正道,佛陀不用刀杖,徒手调伏我。
”鸯哥摩罗过比丘生活时,在舍卫城街上托钵,有人向他投土,或向他投石,有时头部受伤,有时毁了衣裳。
佛陀安慰他说:“圣者必须忍受,唯有忍受,如今,你在偿还以往所犯的恶业呀!”关于佛教的小故事篇(二)山东张公五世同居,百忍家道兴。
据说他发愿,在他的一生中,要行一百件大忍辱的事,忍过了九十九次之后,第一百次时是他的孙子娶妻那一天,突然来了个道人,要试验他是否真有忍辱功夫,便向他要这个新娘子,先于自己做一夜夫妻,这一件事使张公很感为难,但他宽大一想,我什么悔辱事都忍受过了,这最后一次忍辱有什么不能呢?于是劝其孙儿,完成他的百忍大愿,忍辱一下,后来这位道人在新娘房中,跳个不休,嘴里不停地说:“看得破,跳得过”。
跳到天亮,忽然倒在地上死了,新娘骇叫起来,待众人来看时,已变成了一个金人,由此致富。
故说张公百忍成金,山东那个地方,到现在还有一座巍峨的[百忍堂]纪念他忍辱的德行。
关于佛教的小故事篇(三)那时候的印度,人民拜他们的神时,一般都杀动物当做祭品。
他们认为这些祭品,可令神祗喜悦。
于是神祗就答应人们的祈求,赐他们钱财,给他们种田的雨水。
佛陀无论到什么地方去,都告诉人们说,这样牺牲动物是错误的。
有些人听他这么说,就对佛陀发脾气的说:“据我们的经本,杀动物来拜神,没有什么不对?你竟敢持不同的意见?”佛陀回答:“损人利己是不对的,使人不快乐而使自己快乐是不对的。
这是因为每个众生都想活命,就像你一样。
因此,你若杀一只动物当牺牲来拜神,你是个自私的人。
我一再教人:自私的人是不会有幸福。
不但如此,神祗在帮助你之前,先要求动物的血,那一定不是仁慈的神祗。
这种神就不值得人去拜。
但,假如你对众生慈爱--动物和人一样平等无分别——神就会崇拜你!”很多人听了佛陀的智慧良言,知道佛陀的话很对。
10个佛教经典故事
![10个佛教经典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6d178fd7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14.png)
10个佛教经典故事10个佛教经典故事哲理因故事而生动,因哲理而感人,因其独特的魅力促使杂志大量刊发、学生大量积累。
对此小编给大家准备了10个佛教经典故事的相关范文,以供参阅。
10个佛教经典故事篇(1)1、一滴水佛祖释迦牟尼考问他的弟子:“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弟子们都回答不出。
释迦牟尼说:“把它放到江、河、湖、海里去。
”2、平常心三伏天,寺院里的草地枯黄了一大片,很难看。
小和尚看不过去,对师傅说:“师傅,快撒点种子吧!”师傅曰:“不着急,随时。
”种子到手了,师傅对小和尚说:“去种吧。
”不料,一阵风起,撒下去不少,也吹走不少。
小和尚着急地对师傅说:“师傅,好多种子都被吹飞了。
”师傅说:“没关系,吹走的净是空的,撒下去也发不了芽,随性。
”刚撒完种子,这时飞来几只小鸟,在土里一阵刨食。
小和尚急着对小鸟连轰带赶,然后向师傅报告说:“糟了,种子都被鸟吃了。
”师傅说:“急什么,种子多着呢,吃不完,随遇。
”半夜,一阵狂风暴雨。
小和尚来到师傅房间带着哭腔对师傅说:“这下全完了,种子都被雨水冲走了。
”师傅答:“冲就冲吧,冲到哪儿都是发芽,随缘。
”几天过去了,昔日光秃秃的地上长出了许多新绿,连没有播种到的地方也有小苗探出了头。
小和尚高兴地说:“师傅,快来看呐,都长出来了。
”师傅却依然平静如昔地说:“应该是这样吧,随喜。
”3、禅者的祝福唐朝的龙潭禅师,他少年未出家时很贫穷,靠卖饼为生,无处栖身,所以道悟禅师把寺旁的小屋子借给他住。
为了表示谢意,他每天送十个饼给道悟禅师,而道悟总是回赠一个给龙潭,并祝福他说:“这是给你的,祝你子孙繁昌!”他实在不解,有一天他问何故,道悟却说:“你送来的,我送给你有什么不对?”龙潭听后从此开悟出家,后来成为一代宗师。
取之于人要回报于人,得之于社会要回馈社会;要我好你也好,我赢你也赢。
这伟大的祝福,也是生活的至理。
10个佛教经典故事篇(2)4、死期到了一休禅师自幼就很聪明。
他的老师有一只非常宝贵的茶杯,是件稀世之宝。
12个经典禅意故事
![12个经典禅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3b6ff89a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ee.png)
12个经典禅意故事1. 一天,一个年轻人来到一位禅师面前,向他请教如何能够摆脱烦恼。
禅师端起一杯茶,向杯子中倒入满满的水,直到水溢出杯口。
他告诉年轻人,如果心中充满了烦恼,就像这杯子一样,无法再容纳任何东西。
只有放下烦恼,内心才能得到宁静。
2. 有一位老人,每天都在河边捡拾漂浮的木头。
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做,老人回答说,“这些木头会阻碍河水流动,我只是帮助河水清理一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放下执念,顺应自然,心灵才能得到解放。
3. 有一位学者前去拜访一位禅师,他向禅师展示了自己的学识和智慧。
禅师却只是默默地给他倒茶。
茶杯满了之后,禅师依然继续往里倒。
学者忍不住问禅师为什么要这样做,禅师告诉他,“你的心已经满了,再多的智慧也无法进入。
”。
4. 有一位商人前去求教禅师,他心怀烦恼,希望禅师能够告诉他如何才能摆脱困境。
禅师让他闭上眼睛,然后递给他一颗樱桃。
商人睁开眼睛后,发现樱桃已经不见了。
禅师告诉他,当你心中充满烦恼时,就像这颗樱桃一样,无法感受到周围的美好。
5. 有一位年轻人向禅师请教如何能够获得内心的平静。
禅师拿出一把盐放入杯中,然后倒满了水,搅拌均匀后让年轻人喝下。
年轻人问禅师,这有什么用呢?禅师告诉他,当你的内心被烦恼填满时,就像这杯水一样浑浊不清。
只有静下心来,烦恼才会慢慢消失。
6. 有一位和尚在路上遇到一个行人,行人问他,“你们禅宗讲求的是什么?”和尚拿出一个苹果,咬了一口递给行人,行人问,“这是什么意思?”和尚笑着说,“尝一尝就知道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禅意并不是空洞的哲理,而是需要通过体验和领悟来理解。
7. 有一位禅师告诉弟子,“你看那只蝴蝶,它在花丛中飞舞,不停地转动着翅膀。
你能感受到它的自由吗?”弟子点点头。
禅师接着说,“当你的心灵得到解放时,就像那只蝴蝶一样,自由自在。
”。
8. 有一位修行人问禅师,“如何才能获得内心的平静?”禅师告诉他,“不要把自己的心挂在外物上,要学会内观,发现内心的宁静。
佛教经典哲理故事
![佛教经典哲理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842d8cb9998fcc22bcd10d67.png)
佛教经典哲理故事导读:佛教经典哲理故事(一)过去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祇洹精舍时,有一天四比丘,坐在树下,互相讨论:世间所有一切,何事最苦?甲比丘说:天下最苦,就是淫欲。
乙比丘接看说:世间瞋恨最苦。
丙比丘不以为然说:淫欲、瞋恨,比不过饥渴的痛苦。
丁比丘摇头说:你们说的都比不上惊怖的痛苦。
四比丘各执己见,争论不休。
佛有他心通、宿命通,观察四比丘得度机缘已到,于是来到四比丘前问说:诸位此丘,正在讨论何事?四比丘向佛顶礼后,禀告刚才所争论的问题。
佛开示说:你们都不知苦的根本真义,天下诸苦,皆由于有色身,有了假身,就有饥渴、寒热、瞋恚、惊怖、、怨祸等外苦,所以假身是众苦的根本,祸患的元凶。
至于内苦,更是劳心忧畏,苦恼万端。
须知三界众生,无不弱肉强食,互相残杀,因此在六道中,生死轮回,受苦无穷,皆是由于有假身所致,若无假身,苦从何来?若想离苦,须求寂灭(不生不灭,万缘寂静),收摄妄心,不起妄念,正念相继,淡泊守道,便可證得涅槃寂静的境界,这才是真正最乐。
于是佛说了一首偈:热无过淫,毒无过怒,苦无过身,乐无过灭,无乐小乐,小辩小慧,观求大者,乃获大安。
我为世尊,长解无忧,正度三有,独降众魔。
佛说偈后,又告诉四比丘一段宿缘:过去久远无数世时,有五通比丘(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名叫精进力,在山中树下,精进求道。
这时有鸽、乌鸦、毒蛇、山鹿等四禽,白天出外求食,夜晚回来依附于比丘周围,日子过得很安稳。
有一夜,这四禽互相问说:世间最苦是什么?乌鸦说:饥渴最苦,当饥渴时,四肢无力,眼前发黑,心不安宁,于是就不顾刀箭一切危险,投身罗网,因此我们都因觅食而丧身,所以说饥渴最苦。
鸽子说:淫欲最苦,当烧身,就无所顾忌,明知会害身丧命,也在所不惜。
毒蛇说:瞋恨最苦,瞋心一起,不论亲疏,也能杀人,又能自杀。
山鹿说:惊怖最苦,我游住山林,心常惊惧猎师以及豺狼虎豹来捕杀,一有风吹草动,就嚇得心惊胆破,此时虽是母子,亦不相照顾,而独自跳坑上岸逃命,所以说,惊怖最苦。
启迪智慧的佛学故事100个
![启迪智慧的佛学故事100个](https://img.taocdn.com/s3/m/77a9180e10a6f524ccbf855c.png)
101个佛理故事(2012-02-26 13:54:55)转载▼标签:杂谈分类:转文101个禅经佛理的经典故事(1-21)1.盲人点灯一个禅师走在漆黑的路上,因为路太黑,行人之间难免磕磕碰碰,禅师也被行人撞了好几下。
他继续向前走,远远看见有人提着灯笼向他走过来,这时旁边有个路人说道:“这个瞎子真奇怪,明明看不见,却每天晚上打着灯笼!”禅师也觉得非常奇怪,等那个打灯笼的盲人走过来的时候,他便上前问道:“你真的是盲人吗?”那个人说:“是的,我从生下来就没有见过一丝光亮,对我来说白天和黑夜是一样的,我甚至不知道灯光是什么样的!”禅师迷惑了,问道:“既然这样,你为什么还要打灯笼呢?你甚至都不知道灯笼是什么样子,灯光给人的感觉是怎样的。
”盲人说:“我听别人说,每到晚上,人们都变成和我一样的盲人了,因为夜晚没有灯光,所以我就在晚上打着灯笼出来。
”禅师非常震动地感叹道:“原来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别人!”盲人沉思了一会儿,回答说:“不是,我为的是自己!”禅师更迷惑了,问道:“为什么呢?”盲人答道:“你刚才过来有没有被别人碰撞过?”禅师说:“有呀,就在刚才,我被两个人不留心碰到了。
”盲人说:“我是盲人,什么也看不见,但我从来没有被人碰到过。
因为我的灯笼既为别人照了亮,也让别人看到了我,这样你们就不会因为看不见我而撞到我了。
”禅师顿悟,感叹到:“我辛苦奔波就是为了找佛,其实佛就在我的身边啊!”禅思禅悟:点灯照亮别人的同时,更照亮了自己。
这就是助人为乐的道理。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时刻记得;帮助别人也就等于帮助自己。
2.逆子变孝据《佛为老婆罗门说禅语》记载,其中有一个老婆罗门乞讨度日,后又被儿子接回家养孝的故事:一天,释迦牟尼到舍卫城去化缘,路遇一个年迈的婆罗门,也托着一只乞钵,撑着拐杖在挨家挨户地乞讨食物。
释迦牟尼见他衣衫褴褛,神情凄苦,便问道:“老人家,您这么大年龄,为什么不在家里按享清福安享清佛,却在街上向人乞讨呢?”老婆罗门回答:“世尊啊!我原来是个富商,因为年事已高,所以把财产全都交给了儿子管理,又为他娶了媳妇。
19个佛教经典故事全文有哪些
![19个佛教经典故事全文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1dd06829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40.png)
19个佛教经典故事全文有哪些佛经用一些生活上的食物阐述了生活的哲理,诱导人们从善。
下面由店铺给大家介绍19个佛教经典故事全文吧,仅供大家参考。
19个佛教经典故事全文01.母鹿断肠许真君就是晋朝许逊,字敬之,汝南人。
(今河南省汝南县)家住南昌,少年时代,喜武功,善射箭,爱好打猎。
有一天到野外,射中一只小鹿,鹿母痛怜爱子,奋不顾身,冲向小鹿,以舌舔伤痕,因箭深伤重,小鹿不救身死,鹿母惨痛徘徊悲鸣,也死在当场。
真君见此情景,非常惊奇,当剖开母鹿腹部时,发现柔肠寸寸断裂,恻隐之心,油然而生,只好就地埋葬。
原来母鹿因哀怜儿子惨死,悲伤过度,以至肠断。
真君大生悔恨,感悟人畜虽然有别,爱子之心,天性相同,怨艾自己,竟然如此残酷,伤害了天地骨肉之情。
于是折断弓箭,从此不现畋猎。
后来荐举为孝廉,官旌阳县令,感晋室朝政紊乱,弃官司归隐,追随仙人吴猛受三清法要,入深山潜修,证了仙道。
于是周游江湖以道术为民除害。
太康初年飞升成仙。
因常显灵迹济世,宋帝追封为神功妙济真君,也简称为许真君,或称许旌阳。
02.释迦牟尼佛割肉饲鹰释迦牟尼佛过去世行菩萨道时,遇见一只饥瘦秃鹰,正急迫的追捕一只温驯善良的鸽子,鸽子惊慌恐怖,看到菩萨,苍惶投入怀中避难、秃鹰追捕不得,周旋不去,显露出凶恶的样子对菩萨说:“你为了要救鸽子的生命,难道就让我饥饿而死吗?”菩萨问鹰说:“你需要什么食物?”鹰回答:“我要吃肉。
”菩萨一声不响,便割自己臂上的肉来抵偿。
可是鹰要求与鸽子的肉重量相等。
菩萨继续割自己身上的肌肉,但是越割反而越轻,直到身上的肉快要割尽,重量还不能相等于鸽子。
便问菩萨道:“现在你该悔恨了吧?”菩萨回答说:“我无一念悔恨之意。
”为了要使秃鹰相信,又继续的说:“如果我的话,真实不假,当令我身上肌肉,生长复原。
”誓愿刚毕,身上肌肉果然当下恢复了原状。
于是秃鹰感动佩服,立即回复了天帝身,在空中向菩萨至诚恭敬礼拜赞叹。
原来这只秃鹰,是天帝变化来考验菩萨难忍能忍,难行能行的伟大事迹。
佛教经典四大故事
![佛教经典四大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c6dc1079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4e.png)
佛教经典四大故事导语:佛教里有许许多多的故事,从里面都能悟出很多的道理。
那你都看过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佛教经典四大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一)前世是谁埋了你从前有个书生,和未婚妻约好在某年某月某日结婚。
到那一天,未婚妻却嫁给了别人。
书生受此打击,一病不起。
家人用尽各种办法都无能为力,眼看奄奄一息。
这时,路过一游方僧人,得知情况,决定点化一下他。
僧人到他床前,从怀里摸出一面镜子叫书生看。
书生看到茫茫大海,一名遇害的女子一丝不挂地躺在海滩上。
路过一人,看一眼,摇*,走了……又路过一人,将衣服脱下,给女尸盖上,走了……再路过一人,过去,挖个坑,小心翼翼把尸体掩埋了………疑惑间,画面切换。
书生看到自己的未婚妻,洞房花烛,被她丈夫掀起盖头的瞬间……书生不明所以。
僧人解释道:看到那具海滩上的女尸吗?就是你未婚妻的前世。
你是第二个路过的人,曾给过他一件衣服。
她今生和你相恋,只为还你一个情。
但是她最终要报答一生一世的人,是最后那个把她掩埋的人,那人就是他现在的丈夫。
书生大悟,唰地从床上坐起,病愈。
(二)蛛儿与芝草从前,有一座圆音寺,每天都有许多人上香拜佛,香火很旺。
在圆音寺庙前的横梁上有个小蜘蛛结了张网,由于每天都受到香火和虔诚祭拜的熏托,小蜘蛛便有了佛*。
经过了一千多年的修炼,小蜘蛛佛*增加了不少。
忽然有一天,佛祖光临了圆音寺,看见这里香火甚旺,十分高兴。
离开寺庙的时候,不经意间地抬头,看见了横梁上的小蜘蛛。
佛祖停下来,问这只小蜘蛛:“你我相见总算是有缘,我来问你个问题,看你修炼了这一千多年来,有什么真知灼见,怎么样?”小蜘蛛遇见佛祖很是高兴,连忙答应了。
佛祖问到:“世间什么才是最珍贵的?”小蜘蛛想了想,回答到:“世间最珍贵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
”佛祖点了点头,离开了。
就这样又过了一千年的光景,小蜘蛛依旧在圆音寺的横梁上修炼,它的佛*大增。
一日,佛祖又来到寺前,对小蜘蛛说道:“你可还好,一千年前的那个问题,你可有什么更深的认识吗?”小蜘蛛说:“我觉得世间最珍贵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
佛教智慧小故事
![佛教智慧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71f69bfb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dd.png)
佛教智慧小故事佛教是充满智慧的,真正参透佛家智慧的人其实并不多。
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佛教智慧小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佛教智慧小故事篇1:老人与孩子的故事过去,在东北一个偏僻的地方,有一个小村子里居住着一群人,这些人相互扶持过着艰难的生活,后来听说日本人要来了,为了活活命,他们决定逃到一个很远的村庄。
他们没有吃的没有喝的,他们也不知道那么远的路,等待每一个人的是什么,他们更不知道是否大家能够坚持到目的地。
但是他们知道,必须逃到安全的地方,所以,大家就艰难地上路了。
走啊走啊,到了第三天的时候,他们已经又累又饿,他们都没有多少力气了。
很多人支撑不了已经慢慢地倒下了,还有一些人趁着自己还没倒下,就悄悄地离开了,因为他不忍心让大家看到自己死去的样子,而拖累大家。
到了第四天的时候,队伍中的人已经是越来越少了,只剩下20多人了。
这时候有一个老人,因为又累又饿,加上年纪太大,他实在是走不动了,就对其他的人说,我实在是走不动了,你们走吧,不要管我,如果管我,恐怕我们谁都活不了。
大伙都舍不得丢下老人不管,可是大家明白,现在每一个人都已经筋疲力尽了,如果再抬着一个人的话,所有的人都会死在路上。
最后大家只好留下老人,当大家正要走的时候,一个妇女把怀里的孩子递给老人,说:“这个孩子由你来带了。
”说完,头也不回地跟大家走了。
到第五天傍晚的时候,大家终于来到了目的地,整个队伍都欢呼起来,但只有那位母亲一个人跑到村口,朝来时的路上张望。
第六天中午的时候,那位母亲终于看到老人抱着孩子一步步地捱了过来。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责任能够让一个人变得坚强而勇敢,当我们面对前所未有的危机的时候,有的人突然不知道了什么叫害怕,因为他知道他必须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去战胜它,因为在他身上还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佛教智慧小故事篇2:不见世间过在寺院里工作的一位朋友告诉我:寺院里新来了一位义工,一开始安排她在花圃里帮忙,做了几天,她一会儿嫌花工安排她的活多、一会儿又嫌一起工作的义工偷懒,要求换工作。
智慧是本自具足的 故事
![智慧是本自具足的 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4adf795c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a9.png)
《六祖坛经》中有一个故事,体现了智慧是本自具足的:
有一天,六祖慧能来到广州法性寺,当时印宗法师正在讲经,风吹幡动。
有一个僧人说这是风在动,另一个僧人则说这是幡在动,两人为此争论不休。
慧能听到后便说:“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而是你们的心在动。
”大家听了都很惊讶。
印宗法师听到后,把慧能请到上座,询问他从哪里来。
慧能回答说:“我从黄梅来。
”
印宗法师又问:“黄梅的佛法是什么?”慧能回答说:“黄梅的佛法没有固定的说法,只要明白自己的本心,就能成佛。
”
印宗法师听了后,心中若有所悟,便对慧能行礼,请他为自己讲解佛法的真谛。
慧能于是在法性寺出家,成为禅宗六祖。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智慧并不是外在的知识和技能,而是内在的本心和洞察力。
只要我们能够洞察自己的本心,就能够获得真正的智慧,成佛成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佛教智慧故事
卖石头
从前,有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共同生活在山上的一座寺庙里。
老和尚每天都在读书念经,小和尚每天都在砍柴挑水。
有一天,小和尚耐不住寂寞了,跑去找老和尚:“师父,师父,我想读书……”老和尚看小和尚,什么话也没有说,回到房间里搬了一块石头出来,说:“这样吧,今天你把这块石头拿到山下的集市去卖。
但是记住一点:无论别人出多少钱都不要卖。
”
小和尚想不通:为什么让我去卖石头,而且有人买还不许卖?
可是,没有办法,小和尚只好拿着石头下山了。
在集市里,从清晨到下午,没有一个人来瞧这块石头。
快日落的时候,有个妇女走了过来,看石头、又看小和尚,问:“小和尚,你这石头是卖的吗?”
小和尚说:“是啊!”
“这样吧,我出五文钱买你这块石头。
因为它的样子很别致,我想买回去在丈夫写字的时候压压纸,这样纸就不容易被风吹走。
”
小和尚想,一块石头能卖五文钱啊!但是,老和尚不准他卖啊!所以,小和尚只好说:“不卖,不卖!”
妇女急了:“我出六文钱!”
“不卖,不卖!”
妇女没有办法,只好摇摇头走了。
傍晚的时候,小和尚带着石头回到山上。
老和尚问:“怎么样?”
小和尚遗憾地说:“师父,今天有个妇女竟然愿意出六文钱买这块石头,但是你说不让我卖,我只好没卖!”
老和尚问:“你明白了吗?”
小和尚感觉很奇怪,回答说:“不明白啊。
”
老和尚笑了笑,什么也没说,搬起石头就走了。
小和尚没有办法,只好继续砍柴。
过了一个月,小和尚耐不住寂寞了,又来找老和尚:“师父,师父,我不想砍柴,我想读书!”老和尚看小和尚,还是什么也没说,回到房间里搬出那块石头。
“这样吧,这次你把这块石头拿到山下的米铺老板那里去卖,但是,你要记住:无论他出多少钱都不要卖。
”
小和尚想不通:还让我去卖石头啊,上次人家出六文钱都没卖!
但是,没有办法,小和尚还是带着石头下山了。
来到米铺店,小和尚见到了米铺老板。
米铺老板拿着那块石头端详了半天说:“这样吧!我没有多少钱——我出500两银子买你这块石头!”
小和尚吓了一大跳,一块石头值500两银子啊!
米铺老板解释:“你不要看它只是一块石头,其实,它是一块化石,我愿意出500两银子来买这块石头!”
小和尚连忙说:“不卖,不卖!”抱着石头赶忙回去找老和尚。
见了老和尚,说:“师父,师父,米铺老板说愿意出500两银子来买这块石头,他说这是一块化石。
”
老和尚问:“你明白了?”
小和尚回答:“不明白。
”
老和尚又是笑笑,什么也没说,把这块石头搬走了。
小和尚又没办法了,只好再去砍柴。
又过了一个月,小和尚实在受不了了,就又去找老和尚:“师父,师父,我想读书,我不想砍柴,也不想卖石头了!”老和尚笑着看小和尚,还是什么也没说,又回到房间里搬出那块石头,说:“这次呢,你还是去卖石头。
不过,这次是卖给山下珠宝店的老板,还是记住:无论他出多少钱都不要卖!”
小和尚受不了了:这么贵的一块化石,让我三番五次地拿着去卖,还说人家出多少钱也不卖!可是,看着老和尚严肃的样子,小和尚只好小心翼翼地带着石头下山了。
来到珠宝店门口,他告诉门童,说有块石头带给老板看看。
珠宝店的老板正在睡午觉,听说有一个小和尚带石头来卖,连忙跃起,奔了出来。
看到小和尚,他连忙把石头拿过来,端详了半天,问小和尚:“这块石头是你的吗?”
小和尚说:“是啊!”
“你是这个山上的小和尚吗?”
“是啊!”
“是老和尚让你来卖的吗?”
“是啊!”
珠宝店老板叹了口气,说:“这样吧,我也没有多少钱。
我只有三家珠宝店、两家当铺
和一些田产,我愿意拿我所有的财产来换这块石头!”
小和尚吓得“扑通”一声跌倒在地上:“这么值钱啊!”
珠宝店老板解释:“你不要看它是一块普普通通的石头,其实,它只是外面包裹了一层
石头的样子,里面是一块无价的宝玉。
就好像古代的‘和氏璧’一样,在买开采前只是外表
被掩盖了而已。
”
小和尚恍然大悟,抱起石头就飞奔着回山上了。
从此以后,他静心按照老和尚的旨意做事,最终成了有名的禅师。
三道感悟
中专的最后一年有一门课程叫“人生”。
最后一节课,老师说要考试。
“三道题目都很简单,”老师笑眯眯地说,“记得父母生
日的同学请举手!”片刻,女生都齐刷刷地举起了手,有几个男生畏畏缩缩地举起了手,又放
了下去。
老师继续问:“教学楼里有三个清洁工,谁能叫出其中两个人的名字?”这下大家都傻
眼了。
三年了,怎么从来没留意过她们?
老师接着抛出了第三道题:“你是否打过自己的耳光?”这一回,所有的学生都哧哧地
笑了起来。
打自己耳光,恐怕只有傻瓜或疯子才干得出来吧?
嘈杂的议论声渐渐平息下来了,老师说话了:“‘人生’这门课程,旨在引导我们树立
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教导我们今后如何立身处世、如何成人成才。
今天的三道考题,可
以说是对同学们做了一个大概的检验。
”
“第一题——记住父母的生日。
”老师在黑板上重重地写下了“孝道”两个字,“孝
道教人善良,心存孝道的人,必定具有善的根苗,有善的根苗,才可能开出善花,结出善果。
”
“第二题——记住你身边每一个人的名字。
”老师又写下了“尊重”两个字,“记住
别人的名字,是尊重别人的表现之一,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尊重使人宽厚。
基石
宽厚方能负重,人心宽厚方可立业。
”
“最后一题——如果你不记得父母的生日,又叫不出清洁工人的名字,那么,你就该打
自己一记耳光了。
”老师又在黑板上写下了“反省”二字,“反省促人进步,有反省才有悔悟,有悔悟才会有进步,才会有成才的可能。
”
读者感悟
三道看似简单的题实则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一个人善良与否,决定了他将来是否有用;宽厚与否,决定了他将如何发挥作用;而能否不断反省、不断进步,则决定了他是否能持
久向前,越来越有用!
改恶迁善
一
有个名叫贾仁的,30多岁了还没有生育,心中十分焦急。
一天晚上,梦见到了一个府第,上写着:“生育祠”。
贾仁便叩问神明关于自己子嗣之事。
那人取出一本簿子翻看后对他说:“你曾经强奸妇女,想求子女,那是不可能的。
”贾仁听后一惊,继而十分诚恳地哀求
道:“小民当时无知,乞求宽容赎罪。
”神官说:“你虽有悔过之心,但必须劝十个人不犯邪
淫非正式夫妻关系不可发生两性关系才可以抵消过去犯下的罪业,才会有生育的希望。
”
贾仁醒来后下决心痛加忏悔,广劝亲朋好友戒邪淫,并且出钱印送戒淫劝化的善书和《玉历
宝钞》,感化了不少人,后来果然生下了两个儿子。
二
华亭县的张某,年轻时曾设下圈套引诱妇女进行奸污。
结婚后先后生下两个儿子,但都
因发育不良而夭折死亡,他自己也得了结核病,治疗了很多年也不见好转。
后来他在朋友那
里读到一本有关淫欲因果种种报应实例的书,感到后悔不已,知道自己的不幸是邪淫的恶报。
于是他在神佛前发誓要永远戒除邪淫,又出钱印了很多《玉历宝钞》等修阴功的善书广为
传播。
一年后他的病就治好了,不久一连生下了三个子女。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