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新广告法,避免罚款
2023年新广告法处罚措施
2023年新广告法的处罚措施主要根据违法行为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进行处罚,具体如下:
1. 发布虚假广告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止发布广告,责令广告主在相应范围内消除影响,处广告费用三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广告费用无法计算或者明显偏低的,处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两年内有三次以上违法行为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广告费用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广告费用无法计算或者明显偏低的,处一百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的罚款,并可以由有关部门暂停广告发布业务、吊销营业执照、吊销广告发布登记证件。
2. 未经用户同意、请求或者用户明确表示拒绝,向其交通工具、导航设备、智能家电等发送互联网广告的,依照广告法第六十二条第一款规定予以处罚;在用户发送的电子邮件或者互联网即时通讯信息中附加广告或者广告链接的,由县级以上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除了上述处罚措施外,新广告法还规定了一些其他违法行为和相应的处罚措施,例如冒用、伪造、变造、买卖广告审查批准文件等。
同时,对于性质恶劣、情节严重、社会危害较大的违法行为,还可能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进行公示和处罚。
总之,新广告法加大了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了违法成本,旨在促进广告行业的规范发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新广告法最字处罚
新广告法最字处罚
一、罚款
根据新广告法的规定,对于违反广告法规的行为,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等责任人应当承担相应的罚款责任。
罚款的数额视情节轻重而定,一般来说,对于初犯者,罚款数额较小;对于重犯者,罚款数额较大。
此外,如果违法行为造成严重后果,如引发社会问题或对公众造成严重损害,罚款数额可能会加大。
二、禁止发布广告
在新广告法中,对于一些严重违法行为,如虚假广告、违法宣传等,相关责任人可能会被禁止发布广告。
这种处罚可以有效地遏制违法行为的发生,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同时,对于被禁止发布广告的责任人来说,这也是一种严厉的惩罚,可能会对其业务造成严重影响。
三、赔偿损失
在新广告法中,如果违法行为对消费者造成了损害,相关责任人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这种赔偿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赔偿,还包括
对受害者的精神损害进行赔偿。
因此,对于违法者来说,不仅要承担罚款等经济惩罚,还可能需要承担赔偿损失的责任,这也会增加其违法成本。
四、吊销营业执照
对于一些严重违反广告法规的行为,相关责任人的营业执照可能会被吊销。
这意味着该企业将不再具备从事相关业务的资格,也意味着其业务可能会就此结束。
这种处罚是非常严厉的,可以有效地打击违法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五、追究刑事责任
在新广告法中,对于一些特别严重的违法行为,如虚假广告、违法宣传等,相关责任人可能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这不仅意味着相关责任人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还可能对其个人声誉和职业生涯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对于相关责任人来说,应当认真遵守广告法规,避免出现违法行为。
新广告法禁用词处罚
新广告法禁用词处罚
1. 虚假宣传:指广告主对产品或服务进行夸大夸张、虚构、误导性描绘、不实承诺等行为。
2. 欺骗性广告:指广告主对产品或服务的功效、性质、品质等方面作
出虚假宣传,误导广告接受者。
3. 误导性广告:指广告主宣传的内容有些许瑕疵,存在一些错误信息,可能会造成消费者的困惑和误解。
4. 过度夸张:指广告主对产品或服务进行过分宣传,使用夸张的手法
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
5. 颜色过度渲染:指广告主对产品或服务在颜色方面进行过度修饰,
以引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6. 不实承诺:指广告主对产品或服务作出不实的承诺,例如保证某种
效果或成效,但事实上不可能实现。
7. 暴力、恐怖、淫秽等广告:指广告内容具有暴力、恐怖、淫秽等不
良内容。
8. 误导商业诱导:指广告主采用虚假或者误导性的商业信息来引导消
费者购买产品或服务。
9. 隐蔽式广告:指假借公益或其他名义进行广告宣传的行为。
10. 违反伦理道德:指广告主利用伦理道德底线来进行违法广告行为,例如在广告中进行个人攻击等。
11. 滥用名人效应:指广告主利用名人效应来进行广告宣传,可能给消费者造成误解和误导。
12. 不良社会风气:指广告主参与一些不良社会行为来进行广告宣传,例如非法赌博、涉黄等。
13. 其他不良行为:指广告主进行违法违规行为,但不包括上述列举的行为。
14. 处罚:对广告主采取行政处罚措施,例如罚款、撤销广告许可证等。
15. 监管:对广告市场实施严格的监管和管理措施,以确保广告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专利标记在新广告法中使用规范避免罚款
专利标记在新广告法中使用规范避免罚款1994年的《广告法》经过21年后修改,并将于2015年9月1日起实施。
《广告法》和《专利法》本来扯不上关系,但由于专利保护意识越来越强,专利权的广告价值越来越大。
因此,《广告法》对广告中涉及专利的行为进行了规范。
进而,《广告法》就和《专利法》联了姻。
新广告法专门设置了专利在广告中使用规范,值得研究。
一、《广告法》规定《广告法》第12条规定如下:广告中涉及专利产品或者专利方法的,应当标明专利号和专利种类。
未取得专利权的,不得在广告中谎称取得专利权。
禁止使用未授予专利权的专利申请和已经终止、撤销、无效的专利作广告。
上述规定涉及两个方面:一是专利标记权;二是假冒专利行为。
二、《广告法》与专利标记权大家都知道,专利权是一种垄断权,也是一种通过法律方式授权才能获得的权利。
因此,专利权的体现主要是:除专利法规定以外,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他人不得实施。
《专利法》第17条第2款还规定:专利权人有权在其专利产品或者该产品的包装上标明专利标识。
专利标记权也是专利权的一种很重要的体现形式。
专利标记权,严格来讲,应当称为专利权标记权,即专利权人在其专利产品或者该产品的包装上标明专利标识的权利。
专利标记权是实施专利权的一种重要权项,通过依法实施专利标记权,可以让消费者更好地识别专利产品,增加市场竞争力,实现专利权的价值。
这样,专利法就从正面规定专利标记权。
而广告法则从反面对专利标记权范围进行了规范。
这就为行使专利标记权划定了一个“圈”。
一些不符合《广告法》标记方式或方法举例如下:序号 广告词 不当之处1. 1. 专利号2013XXXXXXXX.X 未注明专利种类规范的专利号应当为:ZL2013XXXXXXXX.X1. 2. 发明专利号CN XXXXXXXXX A此号非专利号,而是文献号。
专利号与专利文献号并不相同。
“专利文献”是指国家知识产权局按照法定程序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和公告的授权专利文件。
新《广告法》执法办案心得
新《广告法》执法办案心得新<广告法>施行近一年了。
所谓"史上最严广告法"主要严在广告监管,特别是查办广告违法案件方面。
广告活动的行为规范和内容准则很多,关于广告违法行为种类、表现形式、责任主体、构成要件、法律责任的内容等规定较旧<广告法>都有较大变化,如果从法律责任入手,按照法律责任的轻重来梳理行为规范和内容准则,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广告违法案件的类型根据新<广告法>第五章"法律责任"的规定,工商部门作为广告主管机关负有监管责任的广告违法行为可以划分为五类:虚假广告(第55条);违反禁止*内容准则或者行为规范的广告行为(第57条);违反限制*内容准则或者行为规范的广告行为(第58条);违反一般*准则或者规范的行为(第59、60、61、63、64、66条);违法代言广告行为(第62条)。
上述五类违法行为中,第一至四类按照法律责任的重轻形成一个梯度结构图,而违法代言广告行为是从前三类违法行为中单列出来的一类新的广告活动主体。
这五类广告违法行为相对*而又相互关联,落实到执法办案实践中就是五类案件。
下面将逐一剖析对这五类违法行为的查办。
(一)虚假广告案件对比新旧<广告法>关于虚假广告规定的区别有四点:明确虚假广告包括不实广告和误导广告;在内容真实*、准确*准则中,对自主宣传事项的规制范围做了增加,其中商品增加了"功能"和"成分",服务增加了"提供者",赠品增加了"规格、期限和方式",商品和服务共同增加了"销售状况、荣誉信息"等;采取列举方式规定了虚假广告的界定标准(第28条);加重了发布虚假广告行政责任,区分了广告主和其他广告主体的主观要件,除广告主外,其他三方广告活动主体均只按过错原则承担行政责任。
基于这四点区别,查办虚假广告案件要做以下调整:一是在不实虚假广告之外,还需要查处误导*虚假广告。
新《广告法》培训
5 拓展内容
相关广告应当引导消费者合理使用产品,广告不得出现下列情形和内 容:
(一)含有表示产品功效的断言或者保证; “某产品疗效好(相当有效、效果不错、早用早好、用了就好、真管用、效果值得信赖、效果咣咣的等)”,“ 某产品帮你解决某病症”,“有了某产品,某病症不用烦”,“某产品信得过”等等
新广告法修订后,
势必出现大量职业打假人 进行互联网广告打假。
明确有关部门监管权和加强处罚力度
强化了对大众传播媒介广告发布行为的监管力度。大众传播媒介在2015版广告法修订案中也被做了严 格规定,被承担了应有的社会责任,并且也加大了处罚力度。 对工商机关要求,接到投诉以后七天以内应予处理。对工商机关发现违法广告查处不利的,使违法广 告长久发布没有得到处罚的,要对行政执法机关问责。情节严重的,在里面有收受好处、渎职失职的要 追究刑事责任。
《广告语言文字管理暂行规定》要注意的几个要点
第六条 广告中不得单独使用汉语拼音。广告中如需使用汉语拼音时,应当正确、规范,并与规范汉字同时使 用。
第八条 广告中不得单独使用外国语言文字。 广告中如因特殊需要配合使用外国语言文字时,应当采用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主、外国语言文字为辅的
形式,不得在同一广告语句中夹杂使用外国语言文字。广告中的外国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意思,与中文意思不一 致的,以中文意思为准。
生产、经营者不得将“驰名商标”字样用于商品、商品包装或者容器上,或者用 于广告宣传、展览以及其他商业活动中。
《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要注意的几个要点
第八条 广播电视广告禁止含有下列内容: (八)使用绝对化语言,欺骗、误导公众,故意使用错别字或者篡改成语的; (九)商业广告中使用、变相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徽、国歌,使用、变相使用国家领导人、领袖人 物的名义、形象、声音、名言、字体或者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名义、形象的; (十)药品、医疗器械、医疗和健康资讯类广告中含有宣传治愈率、有效率,或者以医生、专家、患者、公 众人物等形象做疗效证明的; (十一)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禁止的其他内容。
广告行业行政处罚法律法规梳理
广告行业行政处罚法律法规梳理在广告行业中,为了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以及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各类广告违规行为往往会受到行政处罚。
本文将对广告行业中的行政处罚法律法规进行梳理和介绍。
一、广告虚假宣传的行政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九十一条的规定,对于发布虚假广告宣传的,相关广告主体将会受到行政处罚。
具体的行政处罚可以包括:1. 责令停止发布广告:宣传虚假内容的广告必须立即停止发布,以避免进一步误导消费者。
2. 责令改正广告内容:对于存在虚假宣传的广告,相关广告主体需要对广告内容进行修改或撤回,确保广告真实准确。
3. 罚款:对于发布虚假广告的广告主体,可能会被处以一定数额的罚款,罚款数额根据广告宣传的严重性和影响程度而定。
二、未获得广告审查批准的行政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十一条的规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在发布广告之前,必须先向广告审查机构申请审查并获得批准。
未经审查批准直接发布广告的行为将会受到行政处罚,具体的处罚可以包括:1. 责令停止发布广告:未经审查批准的广告必须立即停止发布,以避免扰乱市场秩序。
2. 罚款:对于违规发布未经审查广告的主体,可能会面临罚款的处罚,罚款数额根据广告的发布规模和影响程度而定。
3. 应急处理费用:对于被违法发布广告影响的区域,发布广告的主体还需承担相应的应急处理费用。
三、误导性广告的行政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十四条的规定,广告发布者不得发布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广告。
如果广告存在误导性内容,将会面临行政处罚,常见的处罚措施包括:1. 责令改正广告内容:责令广告发布者及时修改误导性的广告内容,确保广告真实准确。
2. 罚款:对于误导性广告的发布者,可能会面临一定数额的罚款,罚款数额根据广告影响范围和误导程度而定。
3. 吊销广告发布许可证:在严重情况下,广告发布者的广告发布许可证可能会被吊销,禁止其继续从事广告发布活动。
四、违反广告法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除了上述几种情况外,广告行业中还存在其他各类违规行为,这些行为同样会遭受相应的行政处罚,如:1. 未标明广告的发布单位或个人。
2021新广告法解析 -回复
2021新广告法解析-回复新广告法是指2021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中的一系列修改和修订。
新广告法对广告主体、广告内容和广告监管等方面进行了进一步明确和规范,旨在推动广告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本文将逐步解析新广告法的重要内容和对广告行业的影响。
首先,新广告法增加了对广告主体的规定。
根据新法的规定,广告主体必须实名登记,并对广告内容和互联网广告进行备案。
这一规定将有助于识别广告责任主体,提高广告主体的责任意识,同时也将加强对广告真实性的监管。
此外,新法还禁止未经授权发布他人广告或伪造他人授权发布广告,遏制了不法分子冒用他人名义发布广告的行为。
其次,新广告法对广告内容作出了进一步规范。
新法明确规定禁止虚假宣传,禁止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广告内容。
针对特定领域的虚假宣传,新法还增加了相应的处罚措施。
此外,新法还强调了对医疗、药品、农药等特定领域广告的监管,要求明确保护消费者健康和生命安全,防止虚假医疗广告对消费者的误导和伤害。
再次,新广告法加强了对广告监管的力度。
根据新法的规定,广告审查机关将对广告进行严格审查,主动监控广告市场,及时发现并处理广告违法行为。
新法还明确规定了广告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对于违法广告的责任主体将面临更严厉的罚款和行政处罚。
此外,新法还鼓励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广告监管,提供举报渠道,并对积极举报者给予奖励。
最后,新广告法将对广告行业产生重要影响。
一方面,新法的出台将进一步整顿广告市场,减少虚假宣传和夸大广告的现象,提高广告行业的诚信度和形象。
另一方面,新法的实施也将引导广告主体和从业者更加关注广告的合法性和真实性,提升广告行业的专业水平和质量。
此外,新法的微信、微博等互联网广告备案要求,也将促使互联网平台和广告主体更加自律和负责。
综上所述,新广告法的出台和实施对广告行业具有重要意义。
新法的规定将有助于整顿广告市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广告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规避广告法方法
规避广告法方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在当今社会,广告已经无处不在,通过广告可以快速有效地传达信息,推动产品销售和市场营销。
在广告制作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遵守广告法规定,避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
本文将就规避广告法方法进行详细讨论,以帮助广告从业者更好地遵守广告法规。
要遵守真实性原则。
广告内容必须真实可靠,不得夸大宣传,误导消费者。
广告主体必须对产品或服务的性能、特点、价格等内容做出准确真实的描述,不得出现虚假夸大的内容。
否则将违反广告法的相关规定,侵犯消费者权益。
要注意尊重消费者权益。
广告内容不得歧视、侮辱消费者,不得利用虚假宣传、欺骗手段误导消费者购买产品或服务。
广告制作者应当尊重消费者的选择权和知情权,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避免引发消费者投诉和维权诉讼。
要注意避免违反公序良俗。
广告内容应当符合社会公共道德标准,不得出现低俗、暴力、色情、迷信等不良内容。
广告制作者应当秉持良好社会风气,避免影响社会公众的身心健康和道德风尚。
要遵守广告标识规定。
广告制作者在制作广告时,应当在广告内容中明确标识广告字样,标明广告发布主体的名称和联系方式,避免消费者误认为是客观报道或公共信息。
只有明确标识广告字样,消费者才能正确理解广告意图,避免受到误导。
要及时调整广告内容。
随着市场环境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广告内容也需要不断进行调整和优化。
广告制作者应当密切关注市场动态,了解消费者需求,及时调整广告内容和传播方式,保持广告的新鲜性和吸引力。
规避广告法方法是广告从业者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
只有遵守广告法规定,制作真实、准确、合法的广告内容,才能保护企业形象和消费者利益,提升广告效果和市场竞争力。
希望本文对广告从业者有所帮助,引导大家遵守广告法规,创作更加合乎规范的广告内容。
【2000字】第二篇示例:在当前社会信息爆炸的时代,广告无处不在,几乎是我们生活中无法避免的存在。
然而,有时候广告可能给我们带来困扰,比如植入性广告、弹窗广告、垃圾短信等,让我们很不愉快。
广告法律法规相关知识学习内容
广告法律法规相关知识学习内容(一)户外广告登记管理范围。
凡是能在露天或公共场所通过广告表现形式进行诉求达到促销目的的媒体物质皆可称为户外广告。
《规定》从户外广告的这一内涵出发,明确规定下列四类情形,应当进行户外广告登记.1、利用户外场所、空间、设施发布的,以展示牌、电子显示装置、灯箱、绘制霓虹灯为载体的广告;2、利用交通工具,水上漂浮物、升空器具、充气物、模型表面、张贴、悬挂的广告;3、在地下铁道设施,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地下通道以及车站、码头、机场候机楼内外设置的广告;4、法律、法规和国家工商总局规定应当登记的其他形式的户外广告。
在本单位的登记注册地址及合法经营场所的法定控制地带设置的,对本单位的名称、标识、经营范围、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联系方式进行宣传的自设性户外广告,不需要申请户外广告登记.地方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除外。
上述登记的户外广告管理范围,从性质上划分,可分为二类:一类是经营性户外广告,这类户外广告由广告经营者承办,以营利为直接目的,这类户外广告是登记管理的重点;另一类是广告主自行发布的户外广告。
这类广告不以直接营利为目的,主要是广告主在店堂或店堂建筑物控制地带自行发布的促销自已商品或服务的店堂牌匾广告。
(二)户外广告登记管理制度、1、规定了申请户外广告登记基本条件。
第六条规定:(1)户外广告发布单位依法取得与申请事项相符合的主体资格;即申请人的经营范围中必须有户外广告发布或包括户外广告发布范围的内容。
(2)户外广告所推销的商品和服务符合广告主的经营范围或业务范围。
(3)户外广告发布单位具有相应户外广告媒介的使用权。
也就是说,用以发布广告的户外媒体,如路牌、霓虹灯等必归申请人使用。
(4)广告发布地点、形式符合当地人民政府户外广告设置规划的要求。
根据《广告法》第三十三条规定,户外广告设置规划和管理办法,应当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组织广告监督管理、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公安等有关部门制定。
因此,任何户外广告都必须遵守户外广告规划,按照规划范围设置。
《广告法最新规定与虚假宣传法律责任》
广告法最新规定与虚假宣传法律责任一、引言广告在当今社会无处不在,其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
然而,随着广告行业的蓬勃发展,虚假宣传问题也愈演愈烈,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权益和市场秩序。
为了规范广告行为,保护消费者的利益,我国不断完善广告法规,明确了企业在广告宣传中的责任和义务。
本文将从广告法最新规定和虚假宣传法律责任两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二、广告法最新规定广告法是我国专门规定广告行为的法律法规,旨在保护广告参与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
最新修订的广告法将于2023年正式实施,其中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广告宣传内容必须真实合法根据最新广告法规定,广告宣传内容必须真实合法,不得夸大产品功能、性能等,不得涉及虚假宣传。
广告主体应当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2.广告标识和警示语的规定广告法明确规定了广告标识和警示语的使用要求,广告中涉及特殊功能的产品或服务必须在明显位置标注相关信息,以避免误导消费者。
3.未成年人广告保护最新广告法还加强了对未成年人广告的保护,规定未成年人广告必须真实、合法,不得含有虚假、淫秽、暴力等内容。
三、虚假宣传法律责任虚假宣传是指在产品或服务的广告宣传中故意夸大产品功能、性能等,实际情况与宣传内容存在明显差异。
虚假宣传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违反了广告法的规定,相关企业将承担法律责任,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行政处罚根据广告法的规定,虚假宣传行为将受到行政处罚,包括罚款、责令停止广告等。
广告主体若涉及虚假宣传行为,将面临不同程度的罚款处罚。
2.民事赔偿消费者因虚假宣传购买产品或服务后遭受经济损失,可以向虚假宣传的广告主体要求赔偿。
广告主体应当承担相关赔偿责任,赔偿消费者的经济损失。
3.刑事责任在严重情况下,虚假宣传行为可能构成刑事犯罪,广告主体可能面临刑事诉讼和相应的刑事处罚,如拘役、有期徒刑等。
四、结论广告法的最新规定明确了广告宣传行为的要求,鼓励真实合法的广告宣传,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和维护市场秩序。
广告行业的法律法规遵守规定并保护消费者权益
广告行业的法律法规遵守规定并保护消费者权益在现代社会,广告已经成为商业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广告的发布可能会给消费者带来误导、欺骗等问题,因此,为了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广告行业需要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
本文将介绍广告行业的法律法规,并探讨如何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一、广告法的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广告法是我国针对广告行业颁布的最重要的法律法规之一。
根据广告法的规定,广告是指经过媒介发布的,特定的传播目的的商业信息。
广告法的适用范围涉及广告的发布、播放、发布者的责任等方面。
广告法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真实性、合法性、社会效益等。
广告发布者和广告代理机构需要确保广告内容真实、不夸大,不得含有虚假信息,不得侵犯他人合法权益。
同时,广告需要符合社会公序良俗,不得违反社会伦理和法律法规。
二、虚假广告的禁止和处罚为了杜绝广告中的虚假宣传,我国法律对虚假广告做出了明确的禁止和处罚规定。
广告发布者需要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进行严格审核,不得发布含有虚假信息的广告。
虚假广告不仅会误导消费者,还会对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造成侵害。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对于发布虚假广告的行为,广告发布者将面临处罚,包括罚款、责令停止广告发布等。
同时,消费者也有权要求广告发布者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这些制度性规定有效地保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三、广告中的竞争法律问题广告往往与商业竞争密切相关。
为了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我国法律对广告中的虚假比较、不正当竞争等问题进行了限制。
广告中的虚假比较是指通过与竞争对手进行不实的比较来夸大自己的产品优势。
法律规定,在广告中进行比较时,需要依据真实的数据和事实,不得诋毁他人的产品或服务。
此外,广告发布者还需要注意避免使用不正当竞争手段,如恶意抹黑竞争对手、误导消费者等行为。
四、广告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广告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尤为重要。
未成年人相对于成年人更容易受到广告的诱导和误导,因此,广告发布者需要对广告内容进行特别关注,确保其对未成年人不会产生不良影响。
新广告法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化妆品市场日益繁荣。
然而,一些化妆品公司为了追求利益,在广告宣传中夸大产品功效、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
为规范化妆品广告市场,我国于2015年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以下简称“新广告法”),加大了对虚假广告的处罚力度。
本文将以某化妆品公司虚假宣传案例为例,探讨新广告法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案例介绍2018年,某化妆品公司推出一款名为“神奇水光霜”的产品,宣称该产品具有“深层补水、紧致肌肤、提亮肤色”等功效。
为了推广该产品,该公司在各大电商平台、社交媒体以及户外广告牌上进行了大量宣传。
然而,在消费者购买使用后,却发现该产品并不具备广告中所宣称的功效。
2019年,消费者李某通过某电商平台购买了该公司的“神奇水光霜”。
使用一段时间后,李某发现皮肤并未得到改善,反而出现了过敏现象。
李某遂向有关部门投诉,要求该公司承担赔偿责任。
经调查,有关部门发现该化妆品公司存在虚假宣传行为,涉嫌违反新广告法。
三、案件处理1. 调查取证接到投诉后,有关部门对某化妆品公司进行了调查取证。
经查,该公司在广告宣传中夸大产品功效,误导消费者。
根据新广告法第二十八条的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
2. 处罚决定根据新广告法第五十六条的规定,违反本法规定,发布虚假广告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止发布广告,责令在相应范围内消除影响,处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
经审理,有关部门依法对某化妆品公司作出如下处罚决定:(1)责令停止发布涉及“神奇水光霜”的虚假广告;(2)在相应范围内消除影响;(3)罚款人民币五十万元。
四、案例分析本案中,某化妆品公司因虚假宣传被罚款,体现了新广告法在维护消费者权益、规范广告市场方面的积极作用。
以下是本案的几个关键点:1. 新广告法加大了对虚假广告的处罚力度。
本案中,某化妆品公司因虚假宣传被罚款五十万元,远高于旧广告法规定的罚款标准。
《广告法最新规定与虚假宣传法律责任》
广告法最新规定与虚假宣传法律责任一、前言广告在现代商业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企业与消费者之间沟通的桥梁,能促进商品和服务的销售。
然而,由于一些不良商业行为的出现,虚假宣传等问题成为了当前社会广告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
二、广告法最新规定1. 广告发布者的义务根据最新的广告法规定,广告发布者有以下义务:- 广告内容必须真实、合法,不得虚假宣传; - 广告不得侵犯他人合法权益,包括但不限于侵害知识产权、肖像权等; - 广告发布者需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2. 虚假广告的认定对于虚假广告,广告法规定了一系列判定标准,包括但不限于: - 广告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符; - 广告中的数据、资料等无法证实; - 广告含有夸大、夸张、欺骗性语言等。
3. 处罚措施广告法还规定了对违法广告发布者的处罚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 要求停止发布虚假广告,消除广告影响; - 可能面临罚款、行政处罚等。
三、虚假宣传法律责任虚假宣传不仅影响了企业的商业信誉,也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对虚假宣传行为给予了明确的法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虚假宣传属于不正当竞争的一种行为,其法律责任包括但不限于: - 对虚假宣传行为的制止、消除影响; - 赔偿消费者或其他相关方的损失; - 处以罚款等行政处罚; - 对严重违法行为可能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结语广告法最新规定与虚假宣传法律责任的建立和执行,为促进公平竞争、保护消费者权益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为广告发布者,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真实宣传,预防虚假广告的出现,维护行业的良性发展。
消费者也应提高警惕,理性辨别广告信息,维护自身权益。
以上为《广告法最新规定与虚假宣传法律责任》的相关内容,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新媒体广告法律指南
新媒体广告法律指南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广告已经成为企业推广产品和服务的重要方式。
然而,在进行新媒体广告时,企业需要遵守一系列法律法规,以避免违法行为带来的法律风险。
本文将为您介绍新媒体广告中常见的法律问题,并提供相应的法律指南,帮助企业规范广告行为,确保合法合规。
一、虚假广告在新媒体广告中,虚假广告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虚假广告指的是广告主故意发布虚假或误导性信息,误导消费者做出错误的购买决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虚假广告是被严格禁止的。
企业在进行新媒体广告时,必须确保广告内容真实可靠,不得夸大产品功能,不得虚构产品效果,不得发布虚假证明材料等。
二、侵权广告侵权广告是指未经授权使用他人知识产权或肖像权等权益的广告行为。
在新媒体广告中,企业需要特别注意避免侵犯他人权益的行为。
比如,在广告中使用他人的商标、专利、著作权等内容,未经授权就进行使用,都属于侵权行为。
企业在进行广告创作时,应当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确保广告内容的合法性。
三、未标注广告在新媒体平台上,有些广告并没有明确标注为广告,而是以其他形式出现,误导消费者以为是正常内容。
这种未标注广告也是违法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广告必须明确标注为广告,消费者应当能够清晰地识别广告内容。
企业在进行新媒体广告时,必须在广告内容中标注“广告”字样,确保消费者能够正确识别。
四、未成年人广告针对未成年人的广告也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
未成年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对广告的识别能力较弱,容易受到误导。
因此,针对未成年人的广告必须特别谨慎。
企业在进行针对未成年人的广告时,应当注意广告内容的真实性和正面性,不得含有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内容,确保广告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没有负面影响。
五、隐私保护在新媒体广告中,企业往往会通过用户数据进行精准定位和投放广告。
然而,企业在收集、使用用户数据时必须遵守相关的隐私保护法律法规。
企业在进行用户数据收集时,必须经过用户同意,并且在使用用户数据时,必须保护用户隐私,不得泄露用户个人信息。
学习新广告法,避免罚款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广告活动,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广告业的健康发展,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制定本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商品经营者或者服务提供者通过一定媒介和形式直接或者间接地介绍自己所推销的商品或者服务的商业广告活动,适用本法。
本法所称广告主,是指为推销商品或者服务,自行或者委托他人设计、制作、发布广告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本法所称广告经营者,是指接受委托提供广告设计、制作、代理服务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本法所称广告发布者,是指为广告主或者广告主委托的广告经营者发布广告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本法所称广告代言人,是指广告主以外的,在广告中以自己的名义或者形象对商品、服务作推荐、证明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第三条广告应当真实、合法,以健康的表现形式表达广告内容,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
第四条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
广告主应当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第五条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从事广告活动,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诚实信用,公平竞争。
第六条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主管全国的广告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广告管理相关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的广告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广告管理相关工作。
第七条广告行业组织依照法律、法规和章程的规定,制定行业规范,加强行业自律,促进行业发展,引导会员依法从事广告活动,推动广告行业诚信建设。
第二章广告内容准则第八条广告中对商品的性能、功能、产地、用途、质量、成分、价格、生产者、有效期限、允诺等或者对服务的内容、提供者、形式、质量、价格、允诺等有表示的,应当准确、清楚、明白。
广告中表明推销的商品或者服务附带赠送的,应当明示所附带赠送商品或者服务的品种、规格、数量、期限和方式。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广告中应当明示的内容,应当显著、清晰表示。
新广告法实施一年十大经典案例
新广告法实施一年十大经典案例1. 非法医疗广告案例:在新广告法实施后,一些医疗机构和药品公司仍然存在发布虚假宣传和误导性广告的情况。
有关部门依法查处了多起非法医疗广告案例,维护了公众的合法权益。
2. 虚假宣传案例:新广告法对虚假宣传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规定,一些企业因发布虚假广告被罚款或受到行政处罚。
这些案例的处理有效遏制了虚假广告的传播,维护了市场秩序。
3. 广告主体不明案例:在新广告法实施后,一些广告主体不明确,导致广告内容不实、误导性等问题。
相关部门对这类案例进行了严肃处理,提升了广告主体的规范意识。
4. 广告违规竞争案例:一些企业在广告宣传中存在违规竞争行为,损害了其他竞争对手的利益。
新广告法的实施加大了对广告违规竞争的打击力度,有效维护了市场竞争秩序。
5. 广告不良影响案例:新广告法规定了广告应当遵守的基本原则,一些广告因涉黄、低俗、暴力等内容引起不良社会影响。
有关部门对这类案例进行了处理,净化了广告环境。
6. 广告侵权案例:一些广告在使用他人知名商标、专利、著作权等权益时未经授权,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
新广告法对广告侵权行为进行了规范,促进了知识产权的保护。
7. 虚假宣传处罚案例:针对发布虚假宣传广告的企业,相关部门依法对其处以罚款、通告等处罚。
这些案例的处理向社会传递了严厉打击虚假广告的信号,起到了警示作用。
8. 广告违法广告案例:一些广告存在违法广告内容,如宣传违法产品、服务等。
新广告法对广告内容作出了更为严格的规定,对违法广告行为进行了严肃处理。
9. 广告误导案例:广告误导性是广告法规范的重点之一,一些广告因误导性内容被查处。
有关部门对广告误导案例进行了处理,提高了广告宣传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10. 聚焦消费者案例:新广告法明确规定广告应当以保护消费者权益为宗旨,一些广告因未尊重消费者权益而受到处理。
这些案例的处理有助于维护广告宣传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违反广告法不予处罚的批评教育内容
违反广告法不予处罚的批评教育内容去年以来,江苏省无锡市市场监管局扎实开展广告监管执法,一方面出重拳打击虚假违法广告,持续整顿全市广告市场秩序;另一方面对轻微违法行为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对符合条件的轻微广告违法行为依法减轻、从轻、不予处罚。
继发布2021年虚假违法广告十大典型案例后,无锡市市场监管局日前发布2021年轻微违法广告不予处罚典型案例,彰显包容审慎的监管导向,推行“有温度的执法”,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案例一:无锡某商贸公司发布使用绝对化用语违法广告不予处罚案当事人在自有网站发布的广告中含有“最前沿最齐全最专业的拼布资源”“我们拥有最齐全最前沿的手工资源”等绝对化用语的内容,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九条第(三)项的规定。
鉴于该广告系当事人利用自有媒体发布的自有商品广告,且当事人积极配合调查,及时纠正违法行为,没有造成危害后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三条和《江苏省广告条例》第五十九条第(一)项的规定,参考《无锡市市场监管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清单(2.0版)》,宜兴市市场监管局决定对当事人发布违法广告行为不予处罚,依法对其进行案后规范。
案例二:无锡某电气公司发布未标明专利号违法广告不予处罚案当事人发布产品广告中含有“是公司自主研发的发明专利技术——恒温式隔爆箱”等内容,但未标注专利号和专利种类,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
鉴于当事人积极配合调查,及时向办案机构提交在有效期内的发明专利证书,并在案发后改正违法行为,没有造成危害后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三条和《江苏省广告条例》第五十九条第(三)项的规定,参考《无锡市市场监管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清单(2.0版)》,锡山区市场监管局决定对当事人发布违法广告行为不予处罚,依法对其进行案后规范。
案例三:江阴某机电公司发布虚假广告不予处罚案当事人在电商平台的自有商铺中发布广告,含有“上海小型试验炉厂家上海最大的小型试验炉基地”“供应钎焊机——供应最便宜的车刀焊接机”等内容,但当事人实际经营地址在江阴市,且无法对其宣传的“最便宜”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广告活动,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广告业的健康发展,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制定本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商品经营者或者服务提供者通过一定媒介和形式直接或者间接地介绍自己所推销的商品或者服务的商业广告活动,适用本法。
本法所称广告主,是指为推销商品或者服务,自行或者委托他人设计、制作、发布广告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本法所称广告经营者,是指接受委托提供广告设计、制作、代理服务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本法所称广告发布者,是指为广告主或者广告主委托的广告经营者发布广告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本法所称广告代言人,是指广告主以外的,在广告中以自己的名义或者形象对商品、服务作推荐、证明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第三条广告应当真实、合法,以健康的表现形式表达广告内容,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
第四条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
广告主应当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第五条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从事广告活动,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诚实信用,公平竞争。
第六条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主管全国的广告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广告管理相关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的广告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广告管理相关工作。
第七条广告行业组织依照法律、法规和章程的规定,制定行业规范,加强行业自律,促进行业发展,引导会员依法从事广告活动,推动广告行业诚信建设。
第二章广告内容准则第八条广告中对商品的性能、功能、产地、用途、质量、成分、价格、生产者、有效期限、允诺等或者对服务的内容、提供者、形式、质量、价格、允诺等有表示的,应当准确、清楚、明白。
广告中表明推销的商品或者服务附带赠送的,应当明示所附带赠送商品或者服务的品种、规格、数量、期限和方式。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广告中应当明示的内容,应当显著、清晰表示。
第九条广告不得有下列情形:(一)使用或者变相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国歌、国徽,军旗、军歌、军徽;(二)使用或者变相使用国家机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名义或者形象;(三)使用“国家级”、“最高级”、“最佳”等用语;(四)损害国家的尊严或者利益,泄露国家秘密;(五)妨碍社会安定,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六)危害人身、财产安全,泄露个人隐私;(七)妨碍社会公共秩序或者违背社会良好风尚;(八)含有淫秽、色情、赌博、迷信、恐怖、暴力的内容;(九)含有民族、种族、宗教、性别歧视的内容;(十)妨碍环境、自然资源或者文化遗产保护;(十一)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的其他情形。
第十条广告不得损害未成年人和残疾人的身心健康。
第十一条广告内容涉及的事项需要取得行政许可的,应当与许可的内容相符合。
广告使用数据、统计资料、调查结果、文摘、引用语等引证内容的,应当真实、准确,并表明出处。
引证内容有适用范围和有效期限的,应当明确表示。
第十二条广告中涉及专利产品或者专利方法的,应当标明专利号和专利种类。
未取得专利权的,不得在广告中谎称取得专利权。
禁止使用未授予专利权的专利申请和已经终止、撤销、无效的专利作广告。
第十三条广告不得贬低其他生产经营者的商品或者服务。
第十四条广告应当具有可识别性,能够使消费者辨明其为广告。
大众传播媒介不得以新闻报道形式变相发布广告。
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发布的广告应当显著标明“广告”,与其他非广告信息相区别,不得使消费者产生误解。
广播电台、电视台发布广告,应当遵守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时长、方式的规定,并应当对广告时长作出明显提示。
第十五条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特殊药品,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以及戒毒治疗的药品、医疗器械和治疗方法,不得作广告。
前款规定以外的处方药,只能在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共同指定的医学、药学专业刊物上作广告。
第十六条医疗、药品、医疗器械广告不得含有下列内容:(一)表示功效、安全性的断言或者保证;(二)说明治愈率或者有效率;(三)与其他药品、医疗器械的功效和安全性或者其他医疗机构比较;(四)利用广告代言人作推荐、证明;(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的其他内容。
药品广告的内容不得与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说明书不一致,并应当显著标明禁忌、不良反应。
处方药广告应当显著标明“本广告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非处方药广告应当显著标明“请按药品说明书或者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推荐给个人自用的医疗器械的广告,应当显著标明“请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或者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明文件中有禁忌内容、注意事项的,广告中应当显著标明“禁忌内容或者注意事项详见说明书”。
第十七条除医疗、药品、医疗器械广告外,禁止其他任何广告涉及疾病治疗功能,并不得使用医疗用语或者易使推销的商品与药品、医疗器械相混淆的用语。
(一)表示功效、安全性的断言或者保证;(二)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三)声称或者暗示广告商品为保障健康所必需;(四)与药品、其他保健食品进行比较;(五)利用广告代言人作推荐、证明;(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的其他内容。
保健食品广告应当显著标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
第十九条广播电台、电视台、报刊音像出版单位、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不得以介绍健康、养生知识等形式变相发布医疗、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
第二十条禁止在大众传播媒介或者公共场所发布声称全部或者部分替代母乳的婴儿乳制品、饮料和其他食品广告。
第二十一条农药、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广告不得含有下列内容:(一)表示功效、安全性的断言或者保证;(二)利用科研单位、学术机构、技术推广机构、行业协会或者专业人士、用户的名义或者形象作推荐、证明;(三)说明有效率;(四)违反安全使用规程的文字、语言或者画面;(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的其他内容。
第二十二条禁止在大众传播媒介或者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户外发布烟草广告。
禁止向未成年人发送任何形式的烟草广告。
禁止利用其他商品或者服务的广告、公益广告,宣传烟草制品名称、商标、包装、装潢以及类似内容。
烟草制品生产者或者销售者发布的迁址、更名、招聘等启事中,不得含有烟草制品名称、商标、包装、装潢以及类似内容。
(一)诱导、怂恿饮酒或者宣传无节制饮酒;(二)出现饮酒的动作;(三)表现驾驶车、船、飞机等活动;(四)明示或者暗示饮酒有消除紧张和焦虑、增加体力等功效。
第二十四条教育、培训广告不得含有下列内容:(一)对升学、通过考试、获得学位学历或者合格证书,或者对教育、培训的效果作出明示或者暗示的保证性承诺;(二)明示或者暗示有相关考试机构或者其工作人员、考试命题人员参与教育、培训;(三)利用科研单位、学术机构、教育机构、行业协会、专业人士、受益者的名义或者形象作推荐、证明。
第二十五条招商等有投资回报预期的商品或者服务广告,应当对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风险责任承担有合理提示或者警示,并不得含有下列内容:(一)对未来效果、收益或者与其相关的情况作出保证性承诺,明示或者暗示保本、无风险或者保收益等,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二)利用学术机构、行业协会、专业人士、受益者的名义或者形象作推荐、证明。
第二十六条房地产广告,房源信息应当真实,面积应当表明为建筑面积或者套内建筑面积,并不得含有下列内容:(一)升值或者投资回报的承诺;(二)以项目到达某一具体参照物的所需时间表示项目位置;(三)违反国家有关价格管理的规定;(四)对规划或者建设中的交通、商业、文化教育设施以及其他市政条件作误导宣传。
第二十七条农作物种子、林木种子、草种子、种畜禽、水产苗种和种养殖广告关于品种名称、生产性能、生长量或者产量、品质、抗性、特殊使用价值、经济价值、适宜种植或者养殖的范围和条件等方面的表述应当真实、清楚、明白,并不得含有下列内容:(一)作科学上无法验证的断言;(二)表示功效的断言或者保证;(三)对经济效益进行分析、预测或者作保证性承诺;(四)利用科研单位、学术机构、技术推广机构、行业协会或者专业人士、用户的名义或者形象作推荐、证明。
第二十八条广告以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欺骗、误导消费者的,构成虚假广告。
广告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虚假广告:(一)商品或者服务不存在的;(二)商品的性能、功能、产地、用途、质量、规格、成分、价格、生产者、有效期限、销售状况、曾获荣誉等信息,或者服务的内容、提供者、形式、质量、价格、销售状况、曾获荣誉等信息,以及与商品或者服务有关的允诺等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对购买行为有实质性影响的;(三)使用虚构、伪造或者无法验证的科研成果、统计资料、调查结果、文摘、引用语等信息作证明材料的;(四)虚构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效果的;(五)以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欺骗、误导消费者的其他情形。
第三章广告行为规范第二十九条广播电台、电视台、报刊出版单位从事广告发布业务的,应当设有专门从事广告业务的机构,配备必要的人员,具有与发布广告相适应的场所、设备,并向县级以上地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广告发布登记。
第三十条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之间在广告活动中应当依法订立书面合同。
第三十一条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不得在广告活动中进行任何形式的不正当竞争。
第三十二条广告主委托设计、制作、发布广告,应当委托具有合法经营资格的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
第三十三条广告主或者广告经营者在广告中使用他人名义或者形象的,应当事先取得其书面同意;使用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名义或者形象的,应当事先取得其监护人的书面同意。
第三十四条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广告业务的承接登记、审核、档案管理制度。
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依据法律、行政法规查验有关证明文件,核对广告内容。
对内容不符或者证明文件不全的广告,广告经营者不得提供设计、制作、代理服务,广告发布者不得发布。
第三十五条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应当公布其收费标准和收费办法。
第三十六条广告发布者向广告主、广告经营者提供的覆盖率、收视率、点击率、发行量等资料应当真实。
第三十七条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生产、销售的产品或者提供的服务,以及禁止发布广告的商品或者服务,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设计、制作、代理、发布广告。
第三十八条广告代言人在广告中对商品、服务作推荐、证明,应当依据事实,符合本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并不得为其未使用过的商品或者未接受过的服务作推荐、证明。
不得利用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作为广告代言人。
对在虚假广告中作推荐、证明受到行政处罚未满三年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得利用其作为广告代言人。
第三十九条不得在中小学校、幼儿园内开展广告活动,不得利用中小学生和幼儿的教材、教辅材料、练习册、文具、教具、校服、校车等发布或者变相发布广告,但公益广告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