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18.颐和园同步练习(附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语文4年级上测试题同步练习18 颐和园(1)

人教版小学语文4年级上测试题同步练习18 颐和园(1)

18 颐和园一、用“--”选出下列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耸.立(sǒnɡ shǒnɡ) 几.乎(jī jǐ)堤.岸(tí dī) 画舫.(fānɡ fǎnɡ)横槛.(jiàn lán) 远.眺(tiào tiǎo)二、看拼音,写汉字。

lánɡ zī tài ɡé jiàn zhù三、选字填空。

1.圆园公( ) ( )圈团( ) 花( )2.朱珠( )红珍( ) 水( ) 姓( )3.栽裁( )剪 ( )树 ( )花 ( )衣四、根据意思写词语。

1.形容建筑物等颜色鲜明华丽,光彩夺目。

( )2.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

( )3.看起来或听起来不很清楚,感觉不明显。

( )五、给句子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解释。

好:①表示数量多;②友爱;③便于;④完,完成。

1.我们的计划早就订好.了。

( )2.湖堤上有座十七孔桥,好.让人们走到岛上去。

( )3.堤岸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

( )六、按要求写句子。

1.树丛掩映着宫墙。

(扩句)2.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缩句)3.颐和园的景色很美。

(改为感叹句)七、判断,选择正确的打“√”。

作者游览颐和园的顺序是:①长廊→万寿山→佛香阁→十七孔桥桥 ( )②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 )③长廊→佛香阁→排云殿→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 ( )八、阅读下面的片断,完成练习。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jī jǐ)乎不留一点儿痕.(hén hénɡ)迹。

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1.划去短文中带点字不正确的读音。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树丛 ( )的宫墙 ( )的城楼 ( )地滑过3.用“”画出短文中的比喻句,并填空。

四年级上语文一课一练-18颐和园 人教新课标(含答案)

四年级上语文一课一练-18颐和园 人教新课标(含答案)

18 颐和园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高耸.(shǒnɡsǒnɡ)颐.和园(yīyí)画舫.(fǎnɡfānɡ)眺.望(tào tiào)2.看拼音,写汉字。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花园,cháng láng()的两旁zāi()满了花木,十七孔桥的shí zhù()上diāo kè()着zītài()不一的小shī zi()。

3.辨字组词。

栽()载()筑()巩()柱()住()4.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风景金碧辉煌的( )( )的湖水郁郁葱葱的( )( )的长廊姿态不一的( )( )的湖面奇形怪状的( )5.根据画线句子的意思写出相应的四字词语。

(1)这么多的狮子,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 )(2)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宫殿光彩鲜艳耀目。

( )(3)看了这美丽的景色,我感到神志清醒,心情愉快。

( )1.读句子,完成练习。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1)这句话中,作者用和来比喻昆明湖的“静”和“绿”。

(2)仿写:路旁的橡树挺立着,站得像。

2.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改为感叹句:改为反问句:1.品味句子。

〚导学号14584030〛(1)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这句话运用了描写,反衬出昆明湖水的静。

一个“”字,更加突出了湖水的静。

(2)“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一句中加点词语使我们感受到了佛香阁的特点。

2.请给下面的句子排列顺序,写出作者游览顺序路线图。

A.登上万寿山。

B.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

C.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D.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E.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 )→()→()→()→()(一)课内片段阅读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

第五课古诗两首1、默写《题西林壁》、《游山西村》,解释诗的含义。

2、《题西林壁》是苏轼在游()时题在()墙壁上的一首诗。

诗人分别从()、()、()、()、()、()这几个角度观察了庐山。

苏轼字(),()朝人,号(),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3、《题西林壁》中“题”的解释:()4、山穷水复疑无路中的“疑”的解释:()5、《题西林壁》这首诗告诉我们:想要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这是第()句和第()句诗所表达的含义。

()这句话让人想起一句俗语()6、《游山西村》的作者是()代的(),诗人以()字贯穿全诗,诗中()字写出了农家款待客人用尽其所有的盛情。

表现农家热情好客的诗句是“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诗句的最后一句告诉我们一个道理:()7、昨天晚上,小红在做数学题是,尽管不断思考,还是找不到正确的思路,爸爸走过来,给她做了指点,她很快解出了这道难题。

这真是()。

第六课爬山虎的脚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

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

哪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

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没有()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

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1、在文中的括号中填上合适的词语2、根据选文写出“嫩”的意思嫩红:嫩叶:3、爬山虎的叶子有哪些特点?答:()4、文中画横线的语句中,你体会到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的?答:① ;②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

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1、用横线画出第二句的动词。

2、你认为这些动词之间是什么关系?(答:)3、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答:)4、爬山虎的脚上的细丝触着墙后先是()的,后变为()的了。

第七课蟋蟀的住宅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课后练习18-23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课后练习18-23

18课颐和园一、注音:耸()立瞻()望倒()垂堤()岸几()乎栏()杆露()出画舫()二、组词:堤()栽()柱()朱()提()裁()住()珠()题()载()注()株()三、四字词:神()气()金碧()()闪闪()()()()不一()()约约细细()()四、填词:()的宫殿()的垂柳()的颐和园()的长廊()的宫墙()的昆明湖()的狮子()的十七孔桥五、句子:1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缩句:2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照样子写:3颐和园的景色美。

感叹句六、根据意思写词:1、形容人脑清醒精神爽快。

()2、形容姿态各式各样。

()3、形容建筑物等鲜艳华丽、光彩夺目。

()七、阅读:登上万寿山,站在()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的树丛,()着()的()的琉璃瓦屋顶和()的宫墙。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绿得像()。

游船、画舫在湖面(),几(ji ji)乎不留一点痕(hen hen)迹。

向东(),()可以望见几座()的城楼和城里的()。

1、填空。

2、选音。

3、用波浪线画出比喻句。

用()和()来比喻(),突出了昆明湖()和()的特点。

4、本段中体现作者观察顺序的词有()→()→()→()5“慢慢的滑过”中的()字既说明了游船行驶得(),又衬托了昆明湖的()。

6仿写:一排排杨树,挺立在路旁像()。

八、填空:1、《颐和园》这篇文章的作者移步换景,按()顺序分别写了()→()→()→(),从中欣赏了()的颐和园。

2、《颐和园》采用()的写法,表达了()。

3、“一眼望不到头”、“七百多米长”说明()。

4、“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说明画()。

5、“这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说明()。

6、表现游人心情的词()。

7、“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写出了狮子()。

改为反问句:19课秦兵马俑一、注音:统率()()开匀称()鸟瞰()享誉()所向披靡()惟妙惟肖()战车千乘()颔()首低眉身着()短甲二、四字词:()()无双()无()有()经()场跃跃()()()有所()南()北()()态自()昂首()()()模()大个性()()()型()多目光()()三、多音字:()()()()乘冠()()()()四、句子:1兵马俑规模宏大。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题颐和园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题颐和园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题颐和园
为大家整理了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题颐和园,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

一、给带点的字加上声母。

aouǒngīuiī
绕过两幅耸立堤岸垂柳姿态
二、把()里不正确的字划去。

1.向东远(跳眺),隐隐约约可以(望忘)见几(坐座)古老的城楼。

2.岛上一(遍片)葱绿,树(从丛)中露出(官宫)殿的一角。

三、从文中找出表示地点转换的句子,写下来,体会其作用。

例: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

1.
2.
3.
四、读下面的话,并作答。

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那就是佛香阁。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从这两段话看出,作者观察点不同,看佛香阁是从往看;欣赏昆明湖是从往欣赏的。

作者描写的景物也不同,重点写佛香阁和;描写昆明湖,重点写了湖水的特点。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题颐和园请关注:小学频道.。

人教新课标(标准实验版)四年级上册 第18课 颐和园 同步测试

人教新课标(标准实验版)四年级上册 第18课 颐和园 同步测试

人教新课标(标准实验版)四年级上册第18课颐和园同步测试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读课文画出文中的生词。

看下面的加点的字能读准音吗?选择一下吧 (共1题;共4分)1. (4分)读拼音,写汉字。

diāo kèdī àn pán xuán jiàn zh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文章按什么顺序描写颐和园的?试着完成下面的填空。

(共1题;共6分)2. (6分)照课文填空后回答问题。

这条长廊有_______长,分成_______。

昆明湖静得像_______绿得像_______。

这两句话主要抓住_______和_______的特点来写。

三、看拼音、写词语。

(共1题;共2分)3. (2分)选择正确的词义。

金碧辉煌_______ ①闪耀的光彩② 照耀神清气爽_______ ①明朗②干脆③舒服四、我会填。

(共1题;共3分)4. (3分)看拼音写词语。

huòrán kāi lǎng bìbōdàng yàng liǔàn huāmíng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共1题;共12分)5. (12分)照样子,填一填,记一记(闪)(闪)发光(斤)(斤)计较(高)(高)在上_______ _______大方 _______ _______是道 _______ _______不舍_______ _______不乐 _______ _______有条 _______ _______不入六、填上恰当的词语。

(共1题;共10分)6. (10分)拼音闯关,难不倒你。

gēyáo děng dài jiāo ào huāwén chèn shā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qīng xiéxún shìqīng cuìpú tao yōu shān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辨析词语,填入合适的句子中。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后习题答案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后习题答案1、《观潮》1.让我们一起来想象“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在交流读后的感受。

答:“潮来前”的景象:江面上很平静,观潮人的心情急切。

闷雷滚动、一条白线“潮来时”的景象:潮的声大,浪高,声如“山崩地裂”,形如“白色城墙”、“白色战马”。

横贯江面“潮头过后”的景象:潮头汹涌,漫天卷地,余威犹在,恢复平静,水位上涨。

2.我发现课文许多语句写得具体形象。

找出来读一读,并谈谈对这些描写的体会,在抄下来。

A 、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横卧”一词具体形象地写出了钱塘江的宽阔。

B、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这句话把白浪比作白色城墙,从这个比喻中,我体会到大浪的浪潮很高、很宽、很壮观。

C、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这句话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大浪发出的巨响和浩大的声势。

4、《鸟的天堂》1课文里五次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了引号,有的没有加呢?答:加引号的:引用别人说的话。

不加引号的:确实是的鸟的天堂、乐园。

表明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认同和赞叹.2、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画线部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答:一株:说榕树只有“一株”,而不是“我”说的“许多株”,也不是“另一个朋友”说的“两株”。

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大榕树的枝干多,根多,“不可计数”是“没有办法清点、无法计算”的意思。

“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的原因,是“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的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答: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用堆可以表示出绿叶的茂盛,显出绿叶的多。

四年级上语文同步阅读及答案-18.颐和园-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语文同步阅读及答案-18.颐和园-人教新课标

【精品】人教新课标版四年级上语文同步阅读18颐和园 圆明园课内语段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数不清的垂柳。

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

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

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 叫到______ 。

4.结尾处“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意思是( )。

A.只有两只相同B.除了两只相同,其他小狮子都不同C.没有相同的小狮子 课外阅读______________圆明园是明代遗留下来的故园,经清代康熙、雍正增建和扩建,乾隆皇帝又在圆明园之东建长春园,东北建万春园,以后,嘉庆、道光、咸丰都继续兴建、修葺,历时150年,耗银数以亿万计,逐渐形成了当时与紫禁城齐名的皇家园林。

名师导读:《颐和园》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我们国家有很多著名的园林,园林艺术的造诣也是很高的,除了颐和园之外,著名的世界园林圆明园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奇迹,但是由于外国侵略者的烧杀抢掠致使这一世界顶尖级的园林建筑毁于一旦,最后化为灰烬,读读下面的文字,就是这样的一座集我国造园艺术和建筑艺术之大成,我国规模最大的园林杰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1996年成为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圆明园体现了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是当时最出色的一座大型园林。

乾隆皇帝说它:“实天宝地灵之区,帝王豫游之地,无以逾此”。

而且在世界园林建筑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其盛名传至欧洲,被誉为“万园之园”。

但是,就是这样的一座举世闻名的园林,在侵略者的烧杀抢掠中变为灰烬,成为了一个历史的遗憾,世界的遗憾!1.给短文加一个适合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圆明园是怎样化为废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我国是怎样重视圆明园遗址的抢救和保护工作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课内阅读1.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后习题答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后习题答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后习题答案1、《观潮》1.让我们一起来想象“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在交流读后的感受。

答:“潮来前”的景象:江面上很平静,观潮人的心情急切。

闷雷滚动、一条白线“潮来时”的景象:潮的声大,浪高,声如“山崩地裂”,形如“白色城墙”、“白色战马”。

横贯江面“潮头过后”的景象:潮头汹涌,漫天卷地,余威犹在,恢复平静,水位上涨。

2.我发现课文许多语句写得具体形象。

找出来读一读,并谈谈对这些描写的体会,在抄下来。

A 、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横卧”一词具体形象地写出了钱塘江的宽阔。

B、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这句话把白浪比作白色城墙,从这个比喻中,我体会到大浪的浪潮很高、很宽、很壮观。

C、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这句话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大浪发出的巨响和浩大的声势。

4、《鸟的天堂》1课文里五次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了引号,有的没有加呢?答:加引号的:引用别人说的话。

不加引号的:确实是的鸟的天堂、乐园。

表明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认同和赞叹.2、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画线部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答:一株:说榕树只有“一株”,而不是“我”说的“许多株”,也不是“另一个朋友”说的“两株”。

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大榕树的枝干多,根多,“不可计数”是“没有办法清点、无法计算”的意思。

“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的原因,是“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的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答: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用堆可以表示出绿叶的茂盛,显出绿叶的多。

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作者从绿色中感受到有一种生命力在涌动,赞美榕树充满活力的蓬勃生机。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

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第18课 颐和园》同步练习卷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第18课 颐和园》同步练习卷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第18课颐和园》同步练习卷一、拼音小关卡.1.(3分)用“√”标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眺.望(táo tiào)耸.立(sǒng shǒng)画舫.(fǎng fāng)颐.和园(yíyì)2.(3分)读拼音,写词语。

(1)爸爸他们xiūzhù完di bà,又在防汛路的两旁zāi了许多树。

(2)shídiāo艺术节上我看到了各种姿态zītài的石头shīzi。

二、词语游艺厅.3.(3分)补充词语。

神气闪闪金辉不一(1)莫高窟的彩塑,美丽极了。

(2)大雨过后,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真令人。

4.(3分)写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一座山峰高高地耸立..着。

(2)桂林山水甲天下,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3)前面不远处,我隐隐约约....看见妈妈的身影。

5.(3分)课文回眸室。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两岸栽着数不清倒垂的。

湖中心有个,远远望去,岛上一片,树丛中露出的一角。

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

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桥栏杆上有上百根,柱子上都雕刻着。

这么多的,,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6.(3分)精彩赏析阁。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1)“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这句话运用了修辞手法。

主要写了昆明湖的特点。

(2)“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中的“滑”字能不能换成“划”字呢?为什么?。

7.(3分)小小练笔场。

请你为颐和园设计一段导游词。

8.(3分)阅读链接台。

游西湖公园国庆节期间,我和妈妈到西湖公园“踏秋”。

人教四年级上册附答案18 颐和园 习题1 (1)

人教四年级上册附答案18 颐和园 习题1 (1)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五单元第一课《颐和园》练习题一、判断下面带点的字的正确读音。

(用“√”表示)佛香阁(gé gě)堤岸(dī tí)树丛(cōng cóng)横槛(kǎn jiàn)颐和园(yí yì)二、看拼音写词语。

dà diàn chánɡ lánɡ zhù zi()()()zhū hónɡ yuǎn tiào dīàn()()()三、想一想,填一填。

姿态( ) 神( )气( ) 远( )金碧( ) 隐( )约( ) 葱( )四、填词语。

()的柱子()的栏杆()的公园()的宫殿()的杨柳()的堤岸()的树丛()的长廊五、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几乎——()耸立——()玩赏——()六、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隐隐约约——()远——()细细——()七、在()内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大桥()的昆明湖()的树丛()的颐和园()的宫殿()的湖水()的春风()的长廊八、写出作者游览颐和园的顺序。

九、在下面正确的句子上面“√”。

1、长廊上的几千幅画难免有相同的。

( )2、佛香阁在万寿山脚下。

( )3、昆明湖在万寿山的正前面。

( )4、昆明湖两岸有长长的堤岸,从十七孔桥上过去就可到湖心小岛。

( )十、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是比喻旬,是的打“√”,不是的打“×”。

1、它好像听懂了我的话。

( )2、水泡闪亮闪亮的,多像一串一串彩色的珍珠啊! ( )3、火焰般的红领巾随着秋风,在他胸前飘动。

( )4、这船很小,像是一条独木船。

( )5、一个个小池犹如一颗颗钻石。

( )十一、选词填空远眺遥看俯视仰望瞻仰望见1、走完长廊,就来到万寿山脚下。

(),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2、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眼底。

3、我去北京,()了毛主席的遗容。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第18课_颐和园》2014年同步练习卷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第18课_颐和园》2014年同步练习卷
试卷第 4 页,总 4 页
(3)________,天才在于积累。
试卷第 2 页,总 4 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第 18 课 颐和园》2014 年同步练习卷
一、拼音小关卡. 1.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拼音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2.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看拼表写抛字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二、词语游艺厅. 3.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成语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4.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近义正,反义区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5.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课文理明,月文背诵 【解析】
4. 写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一座山峰高高地耸立着。________
(2)桂林山水甲天下,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________
(3)前面不远处,我隐隐约约看见妈妈的身影。________。
5. 课文回眸室。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昆明湖围着长长的________,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 ________,两岸栽着数不清倒垂的________。湖中心有个________,远远望去,岛上 一片________,树丛中露出________的一角。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 玩。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________;桥栏杆上有上百根________,柱子上都雕 刻着________。这么多的________,________,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6. 精彩赏析阁。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
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 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向东远眺,隐 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1)“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修辞手法。 主要写了昆明湖的________特点。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颐和园》训练题及答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颐和园》训练题及答案

五、多音字组词。

几jī()佛fó()jǐ() fú()六、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耸立——()神清气爽——()观赏——()隐隐约约——()七、填空并完成练习。

1.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是:长廊——————。

2.这篇游记,作者以移步换景的方法写出了颐和园的美丽。

其中几个自然段都过渡得非常自然,且联系紧密。

按顺序抄写课文中的过渡句。

3.“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间”这句是用的方法,突出长廊的和间数的特点。

综合应用八、课内阅读。

登上万寿山,站在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的树丛,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绿得。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

向东远眺,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1.按原文填空。

2.用“”在文中画出比喻句。

3.文中“慢慢地滑过”中的“滑”,你能换上几个意思相近的词吗?说说“滑”字用得好在哪里。

4.读句子,说说下面这个句子是怎样描写景物特点的。

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5.概括这段话的意思。

九、课外阅读。

秋天的香山公园秋天的香山公园,以它独特的美迎接着众多的游人。

走进公园大门,放眼望去,峰峦重叠,挺拔壮观。

山上长满了各种树木,枝叶浓密,人走进去,便淹没在其中了。

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漫山遍野的红叶。

近看红叶的形状不一,有长圆、扁圆、扇形,还有三角形的。

远看,山坡上树树交错,叶叶相连,层层叠叠相互辉映,映红了半边天空。

在大片大片的鲜红的中夹杂着深黄色、褐色……就像千万只彩蝶上下飞舞,真是姿态万千,绚丽多彩。

一阵爽人的秋风吹过,传来柔和的“沙沙”声,枝摇叶摆,像是在向游人频频招手。

人们不由赞叹:“多美呀!香山的红叶。

”香山公园里潺潺的流水也很动人。

小路旁,石缝里,溪水愉快地流淌着。

阳光洒在水面上,闪着耀眼的光芒。

有时,溪水聚在几块碎石中间,静静地躺着,小鱼儿在你追我赶地嬉戏。

再看,路旁的花坛里,花儿展开笑脸,争芳斗艳。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上册《5.18 颐和园》一课一练PDF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上册《5.18  颐和园》一课一练PDF
1 给短文空白处加标点。
2 哪一句写出了十七孔桥名字的来历,请用“_______”画出来。
3 短文中画“ ”的句子是一个______句,说明作者的游览地点由______到______
4 结尾处“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意思是( )
A 只有两只相同。 B 除了两只相同,其他小狮子都不同。C 没有相同的小狮子。
三、读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 桥,两岸栽着数不清的垂柳。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树丛 中露出宫殿的一角。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这座石桥有十七 个桥洞 叫十七孔桥 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 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 这么多 的小狮子 姿态不一 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四、课内语段阅读。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fó fú)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 ___________,绿得像___________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jī jǐ)乎 不留一点儿痕迹。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20 颐和园
一、带着问题来读书
1 课文是按照______顺序来写的
A 时间 B 游览
2 课文主要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三处景物。
A 长廊 B 万寿山 C 佛香阁 D 昆明湖 E 十七孔桥
二、细读课文深感悟
课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话是颐和园给作者留下的印象,因 而作者希望“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我们在颐和园游玩,你最想在 ____________拍照留念,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习-颐和园1-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习-颐和园1-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习-颐和园1(人教新课标)1. 读拼音,写词语。

chánglángzhùzi( ) ( )jiànzhùgōngdiàn( ) ( )shīzixīntài( ) ( )2.照样子,写字组词。

例:急一稳(稳当)隐(隐约)是—()()()()主—()()()()3.改错别字,把正确的字写在括号里。

徽风徐徐()一副图画()神情气爽()金壁辉煌()稳稳约约()裁满花木()4.在准确的词义后打“√”。

金碧辉煌①闪耀的光彩()②照耀()神清气爽①明朗()②干脆()③舒服()5.找朋友(连线)。

金碧辉煌的官墙碧绿的琉璃瓦黄色的宫殿朱红的昆明湖雪白的栏杆6.句子中带点的词可以换成什么词?(1)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2)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

()(3)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 7.给下面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可:①表示强调②表示转折,“可是”之意③表示同意(1)万寿山的景色虽然很美丽,昆明湖的风光可.更迷人。

()(2)颐和园的景色可.真美丽啊!()好:①便于②表示数量多③容易(3)长长的湖堤上有好.几座石桥。

()(4)湖堤上有座十七孔桥,好.让人们走到岛上去。

()8.按要求完成问题。

按课文填空。

①这篇课文是按_________顺序写的,依次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本文是围绕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来写的。

③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_________希望你有机会去_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课时同步练习-18颐和园(1)附答案资料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课时同步练习-18颐和园(1)附答案资料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 5 单元课时同步练习-18 颐和园(1)附答案课文在线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 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1. 辨字组词.绕( ) 槛( ) 颐( ) 栽( )挠( ) 滥( ) 卧( ) 载( )2. 找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并模仿写一句.比喻句:仿写句子:3. 为什么说长廊很有名?4. 从文中哪些词语看出是按游览的顺序写的?分别游览的哪几个景点?5. 通过介绍,你喜欢颐和园吗?谈谈你的感受.课外提优圆明园圆明园位于北京大学之北,清华大学校园之西,以“万园之园”的美誉闻名于世,由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三园组成,又称圆明三园.圆明园是明代遗留下来的故园,经清代康熙、雍正增建和扩建,乾隆皇帝又在圆明园之东建长春园、东北建万春园,以后,嘉庆、道光、咸丰都继续兴建、修葺,历时150 年,耗资数以亿万计的银钱,逐渐形成了当时与紫禁城齐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占地约5000 亩,水面占十分之四,大小山峦起伏,各态湖泊星罗棋布,凌空俯视如千岛之国.全盛时期108 景,其中圆明园48 景、长春园30 景、万春园30 景,圆明园的各种建筑千姿百态,有楼、台、殿、阁、斋、舫、堂、塔、亭、榭、轩、馆等.“西洋楼”是一组中西合璧的建筑群.圆明园有树木之绿、翠、阴、碧,有花草之香、芳、芬.有的似江南园林,有的取唐人诗意,有的如蓬莱仙境,有的具异国风情,就连坛庙、寺观、船坞、草舍、市肆、稻田、人家也样样俱全,无所不有.尤其是数不尽的奇珍异宝,如秦汉文物, 隋唐书画,明清金玉,历代陶瓷,难怪几代帝王大半时间在此避暑听政.有的外国使节来过之后惊叹此乃人间天堂,“万园之园”.就是这样一座集我国造园艺术和建筑艺术之大成的园林杰作,在1860 年10 月6 日遭到英法联军疯狂的抢掠,园中珍贵文物被抢劫一空.为了销毁罪证,10 月18 日和19 日,大火连烧三天,一代名园化为废墟.1900 年八国联军入侵,圆明园再遭劫难.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十分重视对圆明园遗址的重修和保护工作,实施了三期整修工程.1983 年成立了圆明园遗址公园筹建委员会.1988 年圆明园遗址被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1996 年成为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1. 查字典,给带点字注音.修葺( ) 船坞( ) 抢劫( ) 废墟( )2. 先理解用加点的词语,后仿写句子.(1) 圆明园位于北京大学之北,清华大学校园之西,以“万园之园”的美誉闻名于世. 闻名于世:仿句:(2)圆明园占地约5000 亩,水面占十分之四,大小山峦起伏,各态湖泊星罗棋布,凌空俯视如千岛之国.星罗棋布:仿句:3. 圆明园是一座集我国之大成的.以的美誉闻名于世.它由、、三园组成.4. 为什么说圆明园是“万园之园”?5. 面对已成废墟的圆明园,你想说些什么?6. 你知道火烧圆明园的故事吗?对此谈谈你的看法.成语大观园高楼大厦亭台楼阁空中楼阁红墙绿瓦富丽堂皇雕梁画栋古色古香别有洞天鳞次栉比金碧辉煌格言感悟台1. 亭临流水地斯趣,室有幽兰人亦清.2. 梅花得雪更清妍,落花少护好留香.3. 千朵红莲三尺水,一弯明月半亭风.与颐和园有关的诗句1. 虹卧石梁,岸引长风吹不断.波回兰桨,影翻明月照还空.(颐和园十七孔桥)2. 绕砌苔痕初染碧,隔帘花气静闻香.(颐和园宜芸馆)3. 螺黛一丸,银盆浮碧岫.鳞纹千叠,璧月漾金波.(颐和园绣漪桥)18 颐和园课文在线2. 昆明湖静得像一块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千岛湖静得像一块玻璃,绿得像一块翡翠.3. 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 间,每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几千幅图画没有两幅是相同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18.颐和园同步练
习(附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18.颐和园
基础区。

一、看拼音,写词语。

chánɡ lánɡ jiàn zhù zhū hónɡdī’àn shī zi
diāo kèzī tài ɡōnɡ diàn cōnɡ yù yǎn yìnɡ
二、比一比,再组词。

舫()栽()堤()各()
仿()裁()提()阁()
三、判断下面带点的字的正确读音。

(用“√”表示)
痕迹(hén hénɡ)佛香阁(fú fó)堤岸(dī tí)
横槛(kǎn jiàn)颐和园(yí yì)树丛(cōnɡ cónɡ)
四、写出下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

()
2、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
..()在半山腰上。

3、向东远眺,隐隐约约
....()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4、这么多的狮子,姿态
..()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5、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
五、根据意思写词语。

1、形容建筑物等颜色鲜明华丽,光彩夺目。

()
2、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

()
六、给下面句子中加粗的词语选择恰当的解释
好:①便于②表示数量多③跟“坏”相反④容易⑤很,特别
1、一阵风吹来,好.凉快啊!()
2、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

()
3、这道题真好.做。

()
4、我是班上的一名好.学生。

()
七、在括号里填上相应的内容。

1、“爽”字的音序是(),部首是(),“爽”字在字典里有三种解释:①率直、痛快;②舒服;③明朗,清亮。

在“神清气爽”一词中“爽”字应取第()种解释。

在“豪爽”一词中“爽”字应取第()种解释。

2、“垂”字的音序是(),部首是(),“垂”字共有()笔,第四笔是()。

“垂”字在字典里有三种解释:①将近;②东西的一头向下;③流传。

在“倒垂”一词中“垂”字的意思是()。

在“永垂不朽”一词中“垂”的意思是()。

八、根据要求,改写下面的句子。

1、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缩句:
2、树丛掩映着屋顶和宫墙。

扩句:
3、昆明湖很静,很绿。

比喻句:
九、修改病句。

1、我们要珍惜学校的公共财物。

2、王大妈的两只眼睛都双目失明了。

3、晚会上,同学们表演了许多一个个精彩的节目。

4、这学期,小华作业的数量和质量提高了。

5、我们要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气。

十、照例句,写句子。

例: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1、跑步比赛开始了,运动员们快得像()。

2、那散在草丛里的野花,多得像()。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

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长廊两
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

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1、第一句是一个()句,在文中起到了()的作用。

2、第三句话运用了()的说明方法,写出了()。

3、从“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中,我们可以体会到
()。

“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说明了()。

4、概括这段话的段意。

5、作者游览颐和园的顺序是。

18.颐和园(答案)
基础区。

一、看拼音,写词语。

chánɡ lánɡ jiàn zhù zhū hónɡdī’àn shī zi
长廊建筑朱红堤岸狮子
diāo kèzī tài ɡōnɡ diàn cōnɡ yù yǎn yìnɡ
雕刻姿态宫殿葱郁掩映
二、比一比,再组词。

舫(画舫)栽(栽树)堤(堤岸)各(各自)
仿(模仿)裁(裁判)提(提问)阁(楼阁)
三、判断下面带点的字的正确读音。

(用“√”表示)
痕迹(hén√ hénɡ)佛香阁(fú fó√)堤岸(dī√ tí)
横槛(kǎn jiàn√)颐和园(yí√ yì)树丛(cōnɡ cónɡ√)
四、写出下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

(心旷神怡)
2、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
..(屹立)在半山腰上。

3、向东远眺,隐隐约约
....(模模糊糊)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4、这么多的狮子,姿态
..(姿势)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5、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观赏)
六、根据意思写词语。

1、形容建筑物等颜色鲜明华丽,光彩夺目。

(金碧辉煌)
2、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

(葱郁)
六、给下面句子中加粗的词语选择恰当的解释
好:①便于②表示数量多③跟“坏”相反④容易⑤很,特别
1、一阵风吹来,好.凉快啊!(⑤)
2、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

(②)
3、这道题真好.做。

(④)
4、我是班上的一名好.学生。

(③)
七、在括号里填上相应的内容。

1、“爽”字的音序是(S),部首是(大),“爽”字在字典里有三种解释:①率直、痛快;②舒服;③明朗,清亮。

在“神清气爽”一词中“爽”字应取第(②)种解释。

在“豪爽”一词中“爽”字应取第(①)种解释。

2、“垂”字的音序是(C),部首是(丿),“垂”字共有(8)笔,第四笔是(一)。

“垂”字在字典里有三种解释:①将近;②东西的一头向下;③流传。

在“倒垂”一词中“垂”字的意思是(②)。

在“永垂不朽”一词中“垂”的意思是(③)。

八、根据要求,改写下面的句子。

1、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缩句:颐和园是个大公园。

2、树丛掩映着屋顶和宫墙。

扩句: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宫墙。

3、昆明湖很静,很绿。

比喻句: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九、修改病句。

1、我们要珍惜学校的公共财物。

我们要爱惜学校的公共财物。

2、王大妈的两只眼睛都双目失明了。

王大妈的两只眼睛都失明了。

3、晚会上,同学们表演了许多一个个精彩的节目。

晚会上,同学们表演了许多精彩的节目。

4、这学期,小华作业的数量和质量提高了。

这学期,小华作业的质量提高了。

5、我们要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气。

我们要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十、照例句,写句子。

例: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1、跑步比赛开始了,运动员们快得像(离弦的箭)。

2、那散在草丛里的野花,多得像(天上的星星)。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

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

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1、第一句是一个(过渡)句,在文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第三句话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写出了(长廊很长,间数多)。

3、从“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工匠的技术高超)。

“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说明了(花木繁多)。

4、概括这段话的段意写长廊又长又美丽。

5、作者游览颐和园的顺序是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