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_龙舟竞渡_礼仪探析_申小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1卷第2期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No.2Vol.312 0 1
3年3月Journal of Fosh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Mar.2 0 1
3顺德“龙舟竞渡”礼仪探析
申小红
(佛山市博物馆历史研究部,广东佛山528000
)摘 要:北人赛马,南人竞渡,这既是南北生活方式的不同表现,也是两种不同文化的显著标志。
龙舟,广府人称之为“
龙船”,而将“龙舟竞渡”称为“扒龙船”或“扒龙舟”,在粤语中,“扒”“划”同音,“扒龙船”的“扒”就是“划”的意思。
“
扒龙舟”不仅是顺德端午节的主要内容,而且也是水乡最隆重的民俗活动,它传承了从明代景泰年间便已形成的几百年的龙舟串门、
联络乡情的龙船节习俗。
龙舟在珠三角地区被尊为神圣的龙的化身,以族群为单位的顺德“扒龙舟”习俗还形成了一套传统而神秘的礼仪与完整的程式,有利于水乡族群传统文化的重构,而且龙舟文化也成为佛山特别是顺德对外宣传的文化品牌和城市名片。
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乡土文化与城市商业文化进行着艰难的博弈。
关键词:顺德;扒龙舟;仪式;族群;歌标;龙舟饭
中图分类号:K892.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018X(2013)02-0084-
08收稿日期:2012-12-
02作者简介:申小红(1969-)
,男,湖北浠水人,佛山市博物馆文博馆员。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位于珠江三角洲中部,
北临广州,
毗邻港澳,是广东著名的侨乡。
明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设县,1992年撤县建市,2003年改为佛山市辖区。
顺德境内河网密布,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是著名淡水养殖基地,素有“鱼米之乡”,“花果之乡”之美誉。
“一田绿蔗一桑基,一片青蕉一口塘”是顺德乡村特色产业的缩影和写照。
北人赛马,南人竞渡,这既是南北生活方式差异的描述,
也是两种不同文化圈的显著标志[1]。
龙舟,广府人称之为“龙船”;“划龙舟”为书面语,是龙舟竞渡的意思,
在粤语中“扒”“划”同音,“扒龙船”的“扒”就是“划”的意思,一个“扒”字表现出岭南“划龙舟”特有的地域文化特色。
港澳和珠三角地区的龙舟有自己的特色:一叫“扒龙船”,一叫“斗龙船”,前者是表演,后者是比赛。
龙舟主要以坤甸木、松木、杉木等造成。
在类
型方面,有“专用龙舟”、“简便龙舟”、“代替龙舟”、“游龙”四种。
“专用龙舟”也叫真龙,长条型,装有龙头龙尾,饰有红、黄、青、绿、白、黑等颜色,比赛后不是埋在河泥里就是吊在专设的木架上或祠堂的横梁上;“简便龙舟”也叫假龙,是指没有装上龙头龙尾的专用龙舟;“代替龙舟”指临时渡船之类的船,装上龙头龙尾而成;“游龙”(也叫文龙)就是只装有龙头龙尾,且都比较大、装饰华丽,高标罗
伞,
锦旗林立,不参加比赛,专供观赏。
[2]
一、“龙舟竞渡”———“扒龙舟”概说
端午“龙舟祭”在岭南特别是在珠三角地区是具有代表性的,所以渡边欣雄认为,构成龙舟祭祀礼仪过程有三个要素:第一,龙舟的圣化礼仪;第二,祝福禳灾的礼仪;第三,龙舟竞渡的礼仪。
第一个礼仪,是从存放的场所开始要举行龙舟赴水的仪
式,经过一连串旨在圣化的礼仪性的手续,应该使其保持完全的神圣状态。
这样龙舟就成了一种“神”,也就能够继续开展下一阶段的神事礼仪。
“三个构成要素相互编织,形成了整个礼仪的过程”,龙舟的圣化礼仪,“在汉民族之间十分常见,乃是为了使俗物圣化,或者是在企图创造出神性的存在活创造出一个神格时,所要遵循的一套手续。
”经过这样一套手续,龙舟恰如“神轿”一般被圣化,或者“作为一个龙神而被赋予了生气”。
[3]
龙舟竞渡原生意蕴与其起源密切相关,而龙舟竞渡的起源众说纷纭,据《中华传统节庆文化研究》一书的收录,目前较有影响的说法有如下八种:其一,龙图腾祭说;其二,祭祀水神、求雨说;其三,探亲访友说;其四,人神供牺说;其五,祭祀人生育之神说;其六,竞渡起源于送灾说;其七,竞渡起源于夏至“飞龙在天”的天象说;其八,竟渡起源于水中技能的锻炼。
[4]
以上八种起源说法当中,除了个别显得偏颇以外,其余各说都是持之有据、言之成理。
之所以有多种不同的说法,可能也是由于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自然地理和历史人文环境不同使然,古语云“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即是此意。
此处不对各种说法作评论,仅从与龙舟竞渡的相关的仪式结构即龙舟祭来看其对族群传统文化的延续和重构。
龙船在顺德被尊为神圣的龙的化身,以族群为基本单位的顺德乡村还形成了一套传统而神秘的礼仪与完整的程序。
人们把龙舟竞渡和龙舟趁景等活动看成是神圣、庄重、肃穆而又热闹的民间民俗活动,这有利于顺德乡村族群文化传统的重构,目前龙舟文化成为佛山特别是顺德对外宣传的文化品牌和城市名片。
过去,为了保证仪式的圣洁和活动的顺利,对起龙人、采青人、点睛人、转龙头人等的身份都有严格的规定:父母双全、家庭和睦、德容俱佳的男性,当然,村里受人尊敬的喃无佬(男巫)是不受此规定限制的,但是他的职责主要是在仪式中唱唱“龙舟曲”,虽然没几个人能听得懂。
二、顺德“龙舟竞渡”礼仪
根据笔者的走访及调查,顺德“扒龙舟”赛事前后比较简化的仪式一般有六种,也有八九种的[5],繁复一些的就有十四种或者更多,但在内容上基本是大同小异的:
1.起龙、请龙
龙舟平常被放置在涌尾两边种满“塱龙”的龙舟壕中,有的沉在水底,有的埋在泥下,有的则安放在本族祠堂里。
民谚云“四月八,龙船透底挖。
”也有说“四月八,龙船到处挖。
”[6]25意思是农历四月初八,要把深埋涌底或池塘里的龙船挖起、洗净、风干。
挖龙船之后就要择好吉日起龙,即将船头船尾披红挂彩,擂鼓放鞭炮,执事者念动咒语、洒上净水后,龙船方能下水。
顺德属于南方多雨地区,天气比较潮湿,普通木制品都非常容易发霉,更何况是每年都必须下水一次的龙船呢?然而南方水乡的先民们早已想出了对策,一方面他们采用密度较大的东京格木或坤甸木等坚实的红木作为制作龙船的材料;另一方面,他们还发明了一项独特的藏龙技巧,那就是把龙船身藏进河涌的涌底,用湿滑的河泥包裹龙船,使龙船与空气隔绝。
这样保存的格木或坤甸木龙船,历经百数十年之久也不会腐烂,正因为如此,每年的端午节前夕,才有了起龙、请龙等仪式。
对于水乡村落,龙船是族群有灵性的圣物。
因此临近端午时分的起龙和请龙仪式,也必定郑重其事,炮仗、香烛等祈神的用品是必不可少的。
起龙船时,先在涌边点上香烛,燃烧金银纸钱,点爆竹,然后才下水清理淤泥,请龙船出水。
不同村落起龙所择的日期亦不同。
旧时有些村落要将龙船在五月龙船节前20多天就从河涌请出,一是让船身透气蒸发水分,因为坤甸木密度较大,船身很重,水分的蒸发也较慢,提前蒸发水分可使船身轻一点,以便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二是为了有宽裕时间修整龙船。
也有些村落是在龙船节前几日起龙的,要因各村的情况而定。
起龙具体时辰根据各地潮起潮涌情况而定。
到起龙这一天的吉时,村里的青壮年劳动力甚至老人,一般都会参与此项活动。
传统的起龙仪式只准男人参与,女子要回避。
到了择定的吉日,经过挑选出来的村民会提前来到掩藏龙船的河涌,只待吉时一到,马上烧香祈祷,燃烧金银纸钱,求上天佑护龙船节平安,然后鸣放一串又长又红的大鞭炮,并敲鼓助威,在阵阵鼓声和炮仗声中,他们正式下涌起龙:先将藏龙船的
5
8
第2期 申小红:顺德“龙舟竞渡”礼仪探析
河涌两头用泥堵住外面的水,然后就将船舱的水舀出。
有时龙船底的淤泥与龙船粘在一起,浮不上来,村民就用一条绳,顺着船底一刮,让泥和船分离,船就慢慢浮上来了,有时为了让龙船洗得更干净,就将龙船推入旁边的河涌进行清洗,并美其名曰“龙船进水”,预示着即将举行的所有活动都会顺风顺水。
2.修饰
起龙只是第一步,经过一年的深藏,龙船究竟可不可以使用,就需要进行一番检查、修整。
(1)修整 龙船的修整大致分为两个工序,一是常规的检查。
检查时,先要紧龙筋,即用一块厚约两厘米的长木板,抵在船头与船尾之间,使龙船更加硬朗。
龙筋紧完后,工匠还要站在船头上跳几下,试试整个船体的软硬度。
第二道工序是待龙船风干后往龙船身上刷猪油,究其原因,据说是猪油能滑水,船可以快一点,也有的是刷一层桐油。
(2)装饰 修整后,还需对龙船进行装饰。
藏在社庙或是祠堂中的龙头、龙尾需要进行清洁,重新上色,补充扒桡,有时候还要重新制作罗伞和本族的旗帜。
龙船的装饰有一定讲究,要看是对长龙还是短龙的装饰。
八丈(26米)以下龙船称为“短龙”,船上一般配置一面大鼓、两个锣架、两面铜锣,每面铜锣配置刺绣罗伞一个,而且有的地方对罗伞的颜色有特别的规定,必须“红头绿尾”[6]23,即靠近龙头的前半部分的罗伞用红色,后半部分特别是靠近龙尾的罗伞要用绿色。
龙船上除配有刺绣罗伞外,在龙尾近大鼓处则挂有一面长幡,龙船还要打出本村的标志旗,有的是三角旗,有的是百足旗;标旗颜色也不相同,或为红色,或为黄色,或为黑色,或是彩色。
代表本村落氏族的标旗让人们远远能分辨出龙船是哪个村哪个族姓的。
龙头、龙尾各配有两名掌舵人,分别称为“梢”和“帮梢”,主要负责掌舵和辅助掌舵。
与短龙的装饰相比,传统的八丈以上的长龙,另外还增加了两个锣架配置,即一条船上有四面锣。
除了龙船装饰有讲究外,龙船上的人员配备也大有讲究。
龙船上一般有船面人和桡手,船面人是指指挥龙船进退的头尾旗手,还有大梢、帮梢、扶神、打锣、打鼓、摇长幡的。
以前船面人的服饰与桡手的服饰不同,不过现在多数族群龙船上的人都会统一服装的。
3.请神
在珠三角特别是广州、顺德地区,与船头、罗伞等距的船舱中,还设有一个木制的小神龛,称为“神斗”[6]24,里面供奉着社庙菩萨的神位,有的供奉关帝,有的供奉洪圣公,有的供奉北帝。
神斗位的香炉里一般点燃三炷香,还要烧衣(即金银纸钱)。
关于请神上船,还有个仪式:顺德每年龙船节从五月初一开始,初二拜庙,负责神斗的桡手先给社庙中的菩萨上香,拜完神后必须一直持着点燃的香和香油,送到龙船上,虔诚地将供奉在社庙中的神灵“请”到龙船的神斗位上,并在船头和船尾贴上符咒,祈求龙舟活动能够顺风顺水、大吉大利。
4.转(安装)龙头、龙尾
各村落在自己的社庙里上完香后,由未婚男子将擦拭一新的龙头、龙尾请出来。
点香烛,放鞭炮,敲锣打鼓“请”到龙舟旁,在主事的指挥下,安装龙头、龙尾。
当然,完成赛事前的整个仪式过程一般要经过以下几个主要步骤:1、安装龙船头;2、安放神斗;3、安放罗伞;4、请神;5、安放锣鼓;6、安装龙船尾,而且这个顺序还不能颠倒。
如果后面的赛事出了什么纰漏,大家就会怪罪于弄错顺序的人,而且整个族群的人一年来都不会有好心情,所以大家都非常慎重。
5.投标
游龙活动所需经费一般是由各村落龙舟竞渡的组织者,在祠堂或社庙门前设点接受捐助,或敲响龙舟锣鼓上门签捐。
签得钱物多少及日后开支的情况都会列于红榜,公之于众。
游龙前,首先公开竞投龙头、龙尾和大鼓,以价高者得之,往往投龙头者出钱最多。
其次竞投龙船面,龙船面的五个位置(四个锣架和一个船旗)也都是要通过投标竞拍取得。
投标龙船面很具体,从初一至初五的不同日子、不同位置,投标价也不一,其中头架(驾)位置是最贵的。
有的村落龙船上的鼓手还要投标[6]24,这不仅仅因为鼓手的好坏关系到赛事的成败,而且人们认为当过鼓手的人,一年都会行好运。
现在连龙船上放鞭炮的都要投标产生。
投标是公开和热闹的,一般在龙船所属村落的宗祠中进行,投标所筹
6
8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31卷
得的款项一般都用作与龙舟竞渡相关的各项开销。
6.祭龙头、开光
在社庙里或到河涌边祭龙头。
竞渡前给龙头“上红”(披红带),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点睛)。
每年农历五月初三,是顺德勒流龙眼村除了春节以外最隆重的节日。
点睛的习俗,据当地的老人讲,在龙眼村已经延续了将近600年,从未断过。
这一天,村里家家户户都会邀请亲朋好友前来,一同观看参加每年一度的“龙眼点睛”活动,而五月初三当天,顺德大良、容桂、勒流、杏坛、伦教,甚至南海西樵、中山、广州等地的龙舟,都会汇聚到顺德龙眼村的太尉庙“朝圣”,在庙里邀请龙眼村中德高望重的老者为其点睛,祈求龙舟竞渡能顺风顺水。
从五月初三早上开始,就有龙舟陆续沿着河道来到龙眼村。
为了表示欢迎,村民们还特意到半路上等待,为桡手们送水和食物。
待龙舟靠岸后,埠头处的鞭炮就都会响起。
待鞭炮燃放完毕,龙舟上的桡手就会利索地卸下龙头和龙尾,毕恭毕敬地抬进离埠头10余米的太尉庙中,由龙眼村的长者进行点睛。
点睛前,长者会为每条龙舟“诵经”,为龙舟、龙舟所属族群或村居的人祈福。
然后将准备好的“圣水”用龙眼叶洒在龙头、龙尾、铜锣、彩旗上,最后拿起朱砂笔,在眼睛点两点,在脖子处划两划,在龙尾点一点划两划,点睛仪式结束。
有意思的是,点睛仪式前,龙头一上岸,就有许多家长抱着孩子围上去,抢着摸摸龙头和龙须。
因为在顺德民间,人们相信摸过龙头、龙须可保孩子四季平安、健康成长。
参与龙头祭的全体人员三鞠躬后,抬着龙头就奔向游龙现场或者龙舟竞渡的赛场。
7.采青
采青,是龙船节中的一个重要活动,也是水乡的一种特有的民间风俗。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顺德每个乡村的采青仪式也不尽相同。
有的村将龙船划到本村的社庙前,男青年就上山采些山花,将花放在花篮里挂在龙头上。
有的村只准未婚男子去采青,有的没那么严。
而有的乡村的采青仪式就是将摆放在祠堂里的龙船头、龙船尾、罗伞、锣鼓拿出来,擦拭、上油,请乡村的巫师诵经、贴上祈求平安的符咒[7],采两棵青壮的禾苗回来(在珠三角的广州珠村,这两株禾苗还有一个动听的名字叫做“禾花春女”[6]24),在社庙拜过神后,分别放置在龙口、龙尾,放在龙口的禾苗要用红丝带系住,看起来像是龙在衔青,也就意味着龙舟“食青”了,此仪式只是祈求五谷丰登、平平安安。
一些地方还要“喂龙”,把一束青草放在龙口,供龙“食”用。
有的村在龙口里塞上黄皮桑叶,在龙尾挂鲜花,不一而足。
龙舟盛事结束后,有的地方还将采青来的禾苗放回原地,称为“还青”。
[6]25
8.龙舟歌标、招景、迎龙、回龙、送龙船标
这些是在珠三角地区,特别是广州[6]23、顺德等地特有的风俗。
(1)龙舟歌标 歌标的起源,应该和龙舟竞渡是同时产生的。
佛山的歌标在明清时期十分盛行,当时称为“竞渡歌谣”,邀请文人秀才撰写,介绍赛龙的时间、范围、赛程和奖赏等,形式较为简单。
后来歌标中加入了当地的经济文化、民俗风情、发展形势等内容,歌标由此变得丰富起来。
一份歌标,内容长的可达上千字,堪称长篇诗词。
这样的歌标,是本活的历史,能够反映当地的历年变化。
可惜流传下来的歌标并不多见。
龙舟歌标,在一些地方如广州、南海、顺德等地又称“龙船引”或“标歌”。
按字面理解,就是“高歌夺标”或“歌颂夺标”的意思。
它其实很像今天的公告、通知,起着广发“英雄帖”[8]的作用。
但却是用歌谣的方式布告公众的。
歌标是龙舟赛的特定歌谣,也是重要的民间传统习俗。
“龙梭艇,五人划,顺逆来回往复扒。
风乍作,浪添花。
江云转瞬变流霞。
”这是佛山传说中的龙舟歌标,是龙舟赛事中的很有意思的环节,源远流长,别有风味。
歌标的最大特点是通俗易懂,形式和长度都没固定要求,主要分为“赛龙引调”和“竞渡歌谣”两部分,多以三、五、七字作为字数的间隔组合,沿袭古典诗词的声律和押韵,也夹带一些民谣的色彩,歌标的诗句既要说清赛事安排,又要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很受广大民众的欢迎。
歌标的诗句反映赛龙舟的意义、赛程和奖赏等事项。
每次龙舟赛举办前半月,主办方会提早将一
7
8
第2期 申小红:顺德“龙舟竞渡”礼仪探析
份份“歌标”书写在大红纸上,张贴到各村。
如果是邀请赛的“歌标”,还跨区跨县提前张贴到各地。
只要歌标一到,红纸前就会围起人群,有人摩拳擦掌,也有人暗暗高兴:“又有好戏上演了”。
歌标所到之处,自然会引起一阵阵的轰动,这就是歌标的独特魅力。
赛龙引调
亚洲文化世珍传,
艺术海洋博大渊。
节日佛山逢盛会,
三水河港汇飞船。
水翻涛涌兰桡落,
龙滚蛟腾白浪掀。
舟发炮鸣群雀跃,
赛区百棹竞超前。
此引调为2005年第七届亚洲艺术节龙舟大赛的歌标引调部分,首字连读为“亚艺节三水龙舟赛”,龙舟歌标是什么,由此可见一斑。
歌标的形式和内容也在不断发展和改变。
歌标起源于何时已难考究,现在仅知在明清时期盛行,当时多请举人秀才以上的文人撰写,形式仅为“竞渡歌谣”,内容主要反映赛龙的意义、范围、赛程和奖赏等。
后来,开始有人提炼“赛龙引调”作为龙舟赛的总体介绍,并在歌标中加入当地的经济、文化、民俗风情、发展形势等内容。
[8]
如今,龙舟赛依然盛行,点睛、烧猪、米酒、罗伞和高标等传统元素也被保留下来,但随着白话文的出现和赛事的变革,歌标这种流传数百年的传统艺术正在逐渐消散。
(2)招景 指由主办方向各兄弟村、老表村、友好村发出邀请,请亲戚、好友和各村龙舟前来应景和趁景,赛龙舟和吃龙船饭,水乡民间盛大的龙船节就此开始有序地进行。
以后每年就在固定的日子,各村龙舟便前来应景,便由主办方提供龙船饼、饭菜、茶水,一般是在各自的祠堂里招待。
如遇到刮风下雨的天气,主办方还要提供住宿。
龙舟前去探亲叫“应景”或“趁景”,与“招景”是相互的,有来有往。
在广州番禺,龙舟探亲叫“串门”或更直白一点叫“探酒”[9]。
(3)迎龙 当被邀请来的龙舟进入本村河涌时,当地的龙船主事者必须首先向刚来的龙舟拱手行礼,放鞭炮欢迎,然后便邀请上岸吃饼(饭),而刚到的龙舟不管怎样也要在水上来回扒几次,呐喊一番,给主办方的族群民众表演一下才会上岸赴宴。
在广州和顺德等地,“招景”、“应景”时吃龙船饼还是龙船饭还是有区别的,就要看请帖上写的是“茶水”还是“薄酌”,如果是前者,就吃饼等点心,如果是后者,就是吃饭,还可以小酌几杯。
回龙:吃过龙船饼(饭)后,被邀请来的龙船,最少要来回扒三次,才会离去,以表示对主办方盛情款待的谢意。
(4)送龙船标 即嫁入广州、顺德等地的媳妇,看见其娘家的龙舟来应景,于是就准备好有头有尾的甘蔗两条或青竹一根,竹尾要用红绳扎上龙眼树叶一束、饼一包、布一匹、利是一封,送到龙舟上以表示对娘家龙舟的欢迎。
龙舟接受了就叫”捞标”,并把标绑在龙舟的支架上,谁家龙舟上的“标”越多谁就越觉得体面。
现在老表、好友之间也可以送“龙船标”。
9.下海(游龙)
亦称游龙或游龙试舟。
龙舟维修好、重新上油后,便选择吉日、吉时,召集村中、族中的健壮青年,先到宗祠祀神,然后到宗祠前的河边,烧纸鸣爆,拜祭一番,再合力抬起龙舟放入水中,全船人员同时起桨,岸上的村民则沿途点放鞭炮。
这次下海游龙,只是练习,往往是沿着村庄的河流兜上几圈,然后扒回下海的埠头,将龙舟抬上岸,在阴凉处撑起或悬挂起来,待端午节赛龙舟时再用。
这种形式也称之为试舟。
10.赛龙夺标
每年端午节早上,各村的赛手及村中父老,便到祠堂或社庙去拜神,祈求本族的龙舟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夺标耀祖。
拜神后,便饱餐一顿,抬起龙舟放到河中,摇旗呐喊划到比赛的起点。
到达起点后便烧纸钱放鞭炮,然后参加比赛。
比赛大致分三节进行:
(1)放龙 待全部参赛队伍到达比赛起点时,吉时一到,鸣炮敲锣,各队选手则一起涌到排列在浅水的龙舟上,合力推向深水处,在锣鼓声的指挥下,拼力向前划去。
现在已改为赛手先坐在船上待令了。
因为赛手上船,稍有乱子便会人仰舟翻,影响比赛。
每年的端午龙舟竞渡,放龙的场面是很壮
8
8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31卷
观的。
试想,几十艘或是上百艘的龙舟一字形摆在起点上,一声炮响,然后数百上千支桨齐划,桨飞浪溅,锣鼓声、呐喊声、水浪声混成一片,其场面非常壮观宏伟。
(2)竞渡 五月端午,由于气候、节令的关系,多是涨潮之日,因而端午节扒龙舟时,水又深又急。
因此,龙舟比赛,实际上是耐力、体能、意志的一项群体性的竞技运动,也因这些原因,过去多是男性的活动。
新中国成立后,逐渐有女性参加这项竞技,称之为凤艇。
各龙舟队的赛手合着各自锣鼓敲打的节奏奋力向前,奋勇争先。
(3)夺标 龙舟比赛最终目的是夺标,也称为过龙门。
经过一段长时间的竞渡,到最后,往往是剩下为数不多的几支船队。
这样,就形成了最后的冲刺,也就是要过龙门夺标了,这是整个比赛最刺激、最动人心魄的时候了。
龙门横跨搭在河面较窄处,用绿叶枝条扎成的牌坊,下面吊一个红色彩球,谁先摘到红球谁就获胜。
有的则用一根跨河绳索悬挂书写“龙门”二字的彩旗,谁先过龙门谁就获胜。
龙门两岸更是聚集着数以万计的观众,他们亦会情不自禁为自己的龙舟队呐喊助威,争得头名的龙舟队,则率先摘下彩球或率先通过龙门,龙舟竞渡就宣告结束。
难怪唐代张建封写下著名的《竞渡歌》:“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蚤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破晕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波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蜺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桡…”[10]这里描写竞渡场面十分精彩,令人拍案叫绝;另一位诗人徐凝的《竞渡》仅20个字,:“乍疑鲸喷浪,忽似鹢凌风;呀呷汀洲动,喧阗里巷空。
”[11]不仅将龙舟疾驰之状写得惊心动魄,而且写出观众之多,场面之大。
唐代龙舟竞渡盛况,从上述诗歌中可见一斑。
这也就难怪“扒龙舟”习俗会流传至今、方兴未艾了。
11.洗(喝)龙船水
游龙、赛龙之后,特别是五月初五午时,村民会争先恐后地跳进龙船划过的河中洗澡或洗脸,叫做“洗龙舟水”,有的还喝几口水,祈求去掉身上的秽气,强体健魄。
在岭南的化州文楼村寨,这天的正午,家家户户的男性都到河里游泳,名曰“洗龙船身”[12],即使是住在山上的人家,父子兄弟也要成群结队,翻山越岭到河里“洗龙船身”,祈盼身体强壮、延年益寿。
现在由于河涌里排放的生产生活污水较多,再加上那几天会下雨,河水也有点混浊,所以很少有人喝水,但洗龙船水的人尤其是偏远山村污染少的河涌里的人还是很多,络绎不绝。
12.吃龙舟(船)饭(宴)
处在珠江三角洲腹地的顺德,河网密布,每年端午前后,或遇到其他重大节日和庆典,赛龙舟都是顺德人必不可少的活动。
不过,尽管龙舟竞渡的场面极其壮观,但是顺德龙舟活动的另外一个高潮是在比赛结束之后的龙舟宴。
龙舟宴也称龙舟饭、龙船饭。
但龙舟饭也可用于特指龙舟宴中特制的、混合了多种食物的米饭。
在顺德,龙舟宴有赛前和赛后两种。
赛前的龙舟宴主要是为龙舟桡手壮行;而赛后的龙舟宴,则是在慰劳桡手的同时,宴请男性族人和宾客。
赛后的龙舟宴,是顺德人联络感情的重要方式。
在过去,女子特别是已婚女子是不准上席吃龙船饭的,只有男性和小孩可以,龙舟宴后,男人可以带份龙船饭给自己的女人吃。
现在男女平等,可以同桌吃龙船饭。
龙船饭一般选在各自的祠堂里,但有时也要看看具体情况。
如果参加联谊活动的村子较多,比如说有几千人或者上万人,祠堂及堂前的空场就不能满足要求,就会到外面的空旷场地上举办龙舟宴。
“吃过龙舟饭,饮了龙舟酒,全年身体健康无忧愁”这一俗语,印证了顺德人对龙舟宴的美好寄托。
顺德人认为,食龙舟饭能沾上龙舟“灵气”,能使生意兴隆,家人吉祥平安。
近年来,顺德的乡村举办的各种龙舟赛事,都会在赛后举行盛大的龙舟宴,比如大良苏岗自2005年开始举办端午龙舟文化节,每次龙舟赛后都会开席千余围,招待全族人和来宾。
2008年和2010年,顺德政府还主办了两次大型的“万人龙舟宴”,用于推广顺德龙舟文化和饮食文化。
随着时代的变迁,龙舟宴的菜式也在变。
在龙舟宴结束后,人们会主动积极地把没吃完的龙舟饭菜打包回家,给不能到场的家人和朋友食用,寓意能让更多的人沾沾福气。
9
8
第2期 申小红:顺德“龙舟竞渡”礼仪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