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诵读知识梳理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译文和中心思想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译文和中心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14cbb62f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9c.png)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译文和中心思想一、学习《采薇(节选)》这诗出自《诗经·小雅》里面的内容,多数采用二二拍的节奏,因为《诗经》里面基本都是四言诗。
诗词中写了景色,在最后抒发了诗人的内心感受。
诗词翻译:回想当初出征的时候,杨柳依依随风吹拂,如今回来的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舞,道路泥泞非常不好行走,真是又渴又饥身体劳累,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能体会?中心:表现了远征战士思家忍苦之情,并将这种感情放在对景物的描写和对军旅生活的述说之中。
二、学习《送元二使安西》老师的手写笔记中有作者的介绍,那么这是一首送别诗。
是王维送别他的朋友,姓元,在家中排行第二,大家称他元二,“使”就是去往,安西是唐代安西都护府。
全诗翻译:渭城的早晨下着小雨,沾湿地上的尘土,盖有青瓦的旅店映衬着柳树,显得格外新鲜,请你再干一杯离别的酒吧,向西出了阳关后,就再也没有老朋友了。
中心思想:这首送别诗突出表现了作者王维和友人元二之间的深厚情谊,诗的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和气氛,后两句描绘了作者与友人依依惜别的场景,使人读罢为之感动。
三、学习《春夜喜雨》这是杜甫描绘春夜雨景,体现喜悦心情的名作。
全诗翻译: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伴随着和风悄悄进入夜幕,细细密密地滋润着大地万物。
浓浓的乌云笼罩在田野的小路上,江上渔船的点点灯火闪烁,明早再看带露珠的鲜花吧,成都满城必将繁花盛开。
中心:这是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以喜悦之情赞美了来得及时滋润万物的春雨。
四、学习《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早春是时间,“呈”是恭敬的送上,张十八员外,十八是指他在同族兄弟中排行十八,张十八是诗人张籍,他在水部任园外郎一职。
全诗翻译:京城街道上空雨丝纷纷,它像酥油般细密而滋润,远处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
这正是一年中景色最美的时候,远远胜过绿柳满城的暮春时节。
中心思想:本诗通过对早春景色的描写,突出了作者对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早春时节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https://img.taocdn.com/s3/m/7295e3405fbfc77da369b107.png)
1采薇(节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2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4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5江上渔者【宋】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6泊船瓜洲【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7游园不值【宋】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门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8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9浣溪沙【宋】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0清平乐【宋】黄庭坚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换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单元知识点考点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单元知识点考点](https://img.taocdn.com/s3/m/72d4b1f0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af.png)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单元知识点考点单元首页【人文主题】★春天古诗词诵读板块共选编十首古诗词,包括《采薇(节选)》《送元二使安西》《春夜喜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江上渔者》《泊船瓜洲》《游园不值》《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浣溪沙》《清平乐》,从不同角度描写了春天的多彩,并借春抒情,表达了作者爱春、惜春、赞春、诵春之情。
【语文要素】★增加积累,迁移运用之前掌握的研究方法来自主疏通诗词大意,为更高年段的研究作准备。
【阅读要素】★借助注释了解诗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方法突破】★通过查找资料了解诗词背景;紧扣诗题,了解内容;反复诵读,悟出诗情。
一、会背《采薇(节选)》采薇(节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1.读准音雨(yù)霏(fēi)载:zǎi记载、三年两载zài载重,本课读zài行:háng银行xíng行走,本课读xíng2.看注释(1)薇:野豌豆(2)雨[yù]:下雨,落下。
雨雪,下雪。
3.解诗意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
满心伤感满腔悲。
我的哀痛谁体会!4.知背景《采薇(节选)》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写一位远征战士归来,在回乡途中,他抚今追昔,回想自己在军中的情况和心情。
原诗共六章,本诗节选的是第六章:归途之景。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大约编成于春秋时期,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诗篇形式以四言为主,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5.悟诗情《采薇(节选)》描写了西周时期一位饱尝服役思家之苦的戊边战士在归途中的所思所想,表达了他爱国恋家服役思归的思想感情。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这四句是《诗经》中以景写情的胜利典范,是描述情景交融的名句,被称为《三百篇》中最好诗句之一。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0课《 古诗三首》知识点+同步练习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0课《 古诗三首》知识点+同步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844999a39b89680202d82511.png)
统编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知识点+同步练习课文知识点我会写:络:络纱络丝络线脉络网络络绎锤:锤打锤子铁锤木锤千锤百炼凿:凿井开凿凿子圆凿凿壁偷光焚:焚香焚毁焚烧忧心如焚玩火自焚多音字:似:sì相似 shì似的当:dāng当前 dàng适当络:luò脉络 lào络子骨:gǔ骨头 gū骨碌形近字:络(网络)洛(洛阳)锤(锤子)捶(捶打)焚(焚烧)婪(贪婪)问题归纳:1、《马诗》这首诗是怎样借物抒情的?《马诗》借马渴望带上金笼头,驰骋千里,抒发自己希望有一个广阔空间,施展抱负,报效国家。
2、《石灰吟》这首诗是怎样借物抒情的?《石灰吟》借石灰不怕烈火焚烧、粉骨碎身,一心想要把清白留在人间,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坚守高洁之心。
3、这首诗是怎样借物抒情的?《竹石》借竹子扎根破岩,不怕狂风猛吹,抒发自己坚定顽强的精神。
课后习题答案:二、借助注释,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骏马啊,什么时候才能够套上镶金的笼头,在明净爽朗的秋天的辽阔原野上任意驰骋呢?(2)即使身体粉碎变成石灰,也不畏惧敲打撞击、烈火焚烧,还要把洁白干净的石灰留在人世间。
(2)千种磨难万种打击仍然坚忍劲拔,不管你刮的是什么风。
三、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表达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点?《马诗》》借马渴望套上金络脑,驰骋千里,抒发了作者渴望得到重用,以便施展抱负,报效国家的志向。
《石灰吟》借石灰不怕烈火焚烧、粉骨碎身,一心想要把清白留在人间,表达了作者为国尽忠、不怕牺牲、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竹石》借竹子扎根破岩,不怕狂风吹袭,表现了作者坚定顽强的精神。
相同点:这三首诗都是咏物诗,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马诗》马诗[唐]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统编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诵读
![统编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诵读](https://img.taocdn.com/s3/m/07f6a2f8f46527d3240ce0ad.png)
早春呈水 部张十八 员外
看早春 赞早春
春雨:雨润如酥 惊喜
草色:遥看近无 好:最是春好处
对比 绝胜:烟柳满皇都
喜爱 赞美
5 江上渔者 宋 •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诗意:江上来来往往的人们,只喜爱 鲈鱼的味道鲜美。看看那些可怜的渔人吧, 正驾着像树叶一样的小船在大风大浪里上 下颠簸,飘摇不定。
惜春
最脍炙人口的诗, 最唯美动人的词, 最感人至深的情! 这都是上下五千年 智慧的沉淀和岁月酿制的精华! 相信你课后可以积累的更多!
部编版
赏析: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观花的所 见所感,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头两句 写得很幽默风趣将主人不在家,故意说成主人 有意拒客,为下文做铺垫。后两句诗形象鲜明, 构思奇特,景中寓理,揭示了一切新生的美好 的事物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它必能冲破 任何束缚,蓬勃发展的道理。
结构图解
游园不值
叙事 抒情
诗意:回想当初出征 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 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 满天飞。道路泥泞难行走, 又渴又饥真劳累。满心伤 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 会!
赏析:主要写一位远征战士归来,在回乡途中, 抚今追昔,表达了从军将士思归的情怀。“杨柳依 依、雨雪霏霏”对比出征时和归返时的不同情景, 表明军旅生活的漫长。“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写出了眼前的困境,加深了他的忧伤。最后两句悲 叹,表现了人们对战争的厌恶和反感。
诗意:京城的街道上空丝雨纷纷, 它像酥油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 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 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远胜过绿柳 满城的暮春。
赏析:这首小诗,诗人只运用简朴 的文字,就常见的“小雨”和“草色”, 描绘出了早春的独特景色。刻画细腻, 造句优美,构思新颖,给人一种早春时 节湿润、舒适和清新之美感。表达作者 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统编部编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诵读知识梳理
![统编部编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诵读知识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bc095114011ca300a6c390bd.png)
第七单元考点梳理考点一:文学常识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大约编成于春秋时期,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诗篇形式以四言为主,运用赋、比、兴的手法。
2.王维,唐代诗人。
字摩诘。
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遂为河东人。
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年)进士。
累官至给事中。
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
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
3.杜甫,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被尊称为“诗圣”,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
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4.韩愈,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5.范仲淹,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6.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临川先生文集》。
7.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南宋诗人,著有《四朝闻见录》,诗集有《靖逸小稿》《靖逸小稿补遗》。
8.王观(公元1035年—1100年),字通叟,宋代词人,如皋(今江苏如皋)人,一说高邮人。
相传曾奉诏作《清平乐》一首,描写宫廷生活。
王观代表作有《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临江仙-离杯》《高阳台》等,其中《卜算子》一词以眼喻水,以眉喻山;设喻巧妙,又语带双关,写得妙趣横生,堪称杰作。
9.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10.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
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
黄庭坚书法独树一帜,与苏轼、米芾和蔡襄合称“宋四家”。
考点二:古诗词理解1.《采薇(节选)》是一首写被遣戍边的兵士从出征到回家的诗歌,抒写当年出征和此日生还这两种特定时刻的景物和情怀,言浅意深,情景交融。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必考知识点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必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77d93f8647d27284a7351cc.png)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必考知识点名师梳理课文中古诗、文言文★ 《寒食》[ 唐] 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注释:1、寒食:寒食节,在冬至后的第105 天,在清明节前1-2 天。
节日期间不能生火做饭。
2、春城:春天的京城。
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3、传蜡烛:寒食节禁火,但朝廷传赐蜡烛给公侯之家,受赐的可以点火。
4、五侯:这里指天子宠幸之臣。
译文:春天,长安城处处飘飞着落花;寒食节,东风把御园柳枝吹斜。
黄昏时,宫中传出御赐的烛火,轻烟散入了新封的王侯之家。
★ 《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注释:1. 《古诗十九首》,作者不详,时代大约在东汉末年。
2. 迢迢(ti áo):遥远。
牵牛星:俗称“牛郎星”,是天鹰星座的主星,在银河南。
3. 皎皎:明亮。
河汉:即银河。
河汉女,指织女星,是天琴星座的主星,在银河北。
4. 擢(zhu ó):伸出,抽出。
5. 札(zh á)札弄机杼:正摆弄着织机(织着布),发出札札的织布声。
札札:织机发出的声音。
6. 终日不成章:说织女终日也织不成布。
7. 零:落下。
8. 几许:多少。
这两句是说,织女和牵牛二星彼此只隔着一条银河,相距才有多远!9. 盈盈:清澈。
10. 脉脉(mòmò):用眼睛表达情意的样子。
11. 素:白。
12. 涕:眼泪。
13.章:指布匹上的经纬纹理,这里指布帛。
14 . 间:隔。
译文:(看那天边)遥远的牵牛星,明亮的织女星。
(织女)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正摆弄着织机(织布),发出札札的织布声。
(她思念牛郎,无心织布),因此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眼泪像下雨一样落下来。
银河又清又浅,相隔又有多远呢?虽只隔一条清澈的河水,但他们只能含情凝视而不能用话语交谈。
★《十五夜望月》[ 唐] 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第2课《送元二使安西》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第2课《送元二使安西》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805b892d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db.png)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第2课《送元二使安西》知识点梳理朝代:唐代作者:王维一、原文: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一作:客舍依依杨柳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二、译文: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馆驿青堂瓦舍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
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三、注释:(1)渭城曲:另题作《送元二使安西》,或名《阳关曲》或《阳关三叠》。
(2)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
浥(yì):润湿。
(3)客舍:旅馆。
柳色:柳树象征离别。
(4)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四、创作背景:此诗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诗题又名“赠别”,后有乐人谱曲,名为“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
它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前。
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
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
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
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五、赏析:此诗以“渭城曲”为题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八。
下面是唐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李商隐研究会会长刘学锴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
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
这一切,都仿佛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
“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早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
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车马交驰,尘上飞扬,朝雨乍停,天气晴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
“浥轻尘”的“浥”字是湿润的意思,在这里用得很有分寸,显出这雨澄尘而不湿路,恰到好处,仿佛天从人愿,特意为远行的人安排一条轻尘不扬的道路。
客舍,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
选取这两件事物,自然有意关合送别。
它们通常总是和羁愁别恨联结在一起而呈现出黯然销魂的情调。
2020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10首)知识点复习资料
![2020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10首)知识点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dbefa724e45c3b3567ec8beb.png)
部编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一)采薇(节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依依:形容柳丝轻柔、随风摇曳的样子。
yù。
载:又。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两句诗中,“依依”是形容柳丝轻柔的样子,既写出柳枝随风飘动,又表现出出征战士展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7、“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说归来时是冬天。
“霏霏”是形容雨和雪下得很大,似乎表示欢迎,又似乎表示冷漠。
(二)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春夜喜雨》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
诗人用极大的喜悦之情,赞美了春雨来得及时、滋润万物雨的特点。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大李杜”。
杜甫忧国忧民,作品集为《杜工部集》。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诗意: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物萌生的春天。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诗意: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
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诗意:浓浓乌云,笼罩田野小路,唯有江边渔船上的一点渔火放射出一线光芒,显得格外明亮。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诗意:等天亮的时候,那潮湿的泥土上必定布满了红色的花瓣,锦官城的大街小巷也一定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景象。
(三)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这首诗表达了唐朝诗人杜甫,在四川听到平叛官军打了胜仗收复北地的喜悦心情。
闻:听说。
官军:指唐朝军队。
诗中诗人的感情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喜”。
2、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涕:眼泪。
诗意:从剑门关外传来喜讯,官军收复了蓟北。
刚一听说,泪满衣裳。
3、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专项复习 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专项复习 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62cf8df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e3.png)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专项复习1.给句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填序号)(1)晓.看红湿处()A.晓得,知道,懂得。
B.早晨。
C.使人知道。
(2)渭城朝雨浥.轻尘()A.城市。
B.液体。
C.湿润,沾湿。
(3)但.爱鲈鱼美()A.但是。
B.单单,只是。
C.不但。
(4)应.怜屐齿印苍苔()A.回答或随声相和。
B.大概,表示猜测。
C.应付,对待。
(5)休.将白发唱黄鸡()A.歇息。
B.停止。
C.不要。
(6)因.风飞过蔷薇()A.因为。
B.原因,缘故。
C.凭借。
2.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夸张)B.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设问)C.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比喻)D.谁道人生无再少?(反问)3.对古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春夜喜雨》一诗的前四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雨细而轻柔的特点;第五、六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展现出一幅美妙的春江夜雨图。
B.《送元二使安西》一诗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关怀和依依惜别之情。
C.《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这首诗的风格清新自然,语言通俗易懂,诗的后两句写了诗人对早春时节的喜爱和赞美。
D.《清平乐》中,黄庭坚通过一连串清丽美好的想象,曲折委婉地表达了惜春之情。
4.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诗句的意思。
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意思写诗句。
①劝你再干了这一杯酒吧,等一路向西出了阳关,那里就再也没有老朋友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场雨像是知道时节到了似的,正在这春天前来滋长草木。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第9课《浣溪沙》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第9课《浣溪沙》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8a429b89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db.png)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第9课《浣溪沙》知识点梳理一、作者简介苏轼(1037年1月-1101年8月)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二、创作背景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今湖北黄冈)任团练副使。
春三月作者游蕲水清泉寺时写下此词。
三、注释蕲水:县名,今湖北浠水县。
浸:泡在水中。
萧萧:形容雨声。
子规:又叫杜宇、杜鹃、催归。
它总是朝着北方鸣叫,六、七月呜叫声更甚,昼夜不止,发出的声音极其哀切,犹如盼子回归,所以叫杜鹃啼归、这种鸟也叫子规。
无再少:不能回到少年时代。
白发:老年。
唱黄鸡:感慨时光的流逝。
因黄鸡可以报晓,表示时光的流逝。
四、古诗大意游玩蕲水的清泉寺,寺庙在兰溪的旁边,溪水向西流淌。
山脚下兰草新抽的幼芽浸润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的一尘不染,傍晚时分,细雨萧萧,布谷声声。
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门前的溪水都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五、古诗赏析东坡为人胸襟坦荡旷达,善于因缘自适。
他因诗中有所谓“讥讽朝廷”语,被罗织罪名入狱,“乌台诗案”过后,于公元1080年(元丰三年)二月贬到黄州。
这在苏轼的政治生涯中,是一个重大的打击。
此词描写雨中的南方初春,表达作者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洋溢着一种向上的人生态度。
六年级语文下册 26古诗词诵读《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课文(部编版)
![六年级语文下册 26古诗词诵读《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课文(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23dbc460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1d.png)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诵读《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课文知识点知识点:创作背景:春末时节,词人送别即将回家乡(浙东)的好友鲍浩然。
虽然词人家在如皋,欲归不得,羁旅之愁难以释怀,但他仍衷心祝福好友,望好友能把春天的景色留住。
作者介绍:王观(1035—1100),字通叟,如皋( 今属江苏) 人,宋代词人。
官至翰林学士。
其词构思新颖,用语巧妙,不落俗套。
主要作品:《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临江仙·离怀》《高阳台》等。
诗歌理解: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注释:(1)卜算子:词牌名。
北宋时盛行此曲。
(2)鲍浩然:生平不详,词人的朋友,家住浙江东路,简称浙东。
(3)水是眼波横: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
古人常以秋水喻美人之眼,这里反用。
眼波:比喻目光似流动的水波。
(4)山是眉峰聚: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西京杂记》载卓文君容貌姣好,眉色如望远山,时人效画远山眉。
后人遂喻美人之眉为远山,这里反用。
(5)欲:想,想要。
(6)行人:指词人的朋友(鲍浩然)。
(7)眉眼盈盈处:一说比喻山水交汇的地方,另有说是指鲍浩然前去与心上人相会。
盈盈:美好的样子。
(8)才始:方才。
译文: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想问朋友去哪里?到山水交汇的地方。
方才送走了春天,又要送你回去。
假如你到江南还能赶上春天的话,千万要把春天的景色留住。
主题:这首词通过描写词人送别好友鲍浩然归乡的情景,表达了词人对好友的美好祝愿,抒发了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赏析:词的上阕写友人一路山水行程,着重写人,起首两句,运用风趣的笔墨,把景语变成情语,把送别时所见自然山水化为有情之物,含蓄地表达了惜别之情。
当这位朋友归去的时候,路上的一山一水,对他都显出了特别的感情。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期末全册各章节知识点(已整理)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期末全册各章节知识点(已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98cd9acc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3e.png)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期末全册各章节知识点(已整理)第一章踏步踱过去- 人物:李白、骆宾王- 古文课文:《蜀道难》、《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鉴赏:《白日依山尽》、《静夜思》- 成语:登堂入室、赤壁一饮等第二章母爱的宽广- 人物:叔仲、孟子的母亲、慈母- 古文课文:《述而》、《阳货》- 诗词鉴赏:《杂诗八首》、《寄扬州韩绰判官》- 成语:孟母断机、富贵不能等第三章岁月穿堂风- 人物:白居易、李益- 古文课文:《夜泊牛渚怀古》、《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鉴赏:《秋思》、《赤壁赋》- 成语:花外流霜、面如土色等第四章四川的朋友- 人物:李白、杜甫- 古文课文:《蜀道难》、《登岳阳楼记》- 诗词鉴赏:《望岳》、《绝句》- 成语:鸣锣开道、展翅高飞等第五章回忆的力量- 人物:儿童、长者、孙仲容- 古文课文:《诗经》、《触龙说赵太后》- 诗词鉴赏:《行程难》、《大风歌》- 成语:弱不禁风、问青天等第六章听雨声- 人物:李益、岳飞- 古文课文:《夜泊牛渚怀古》、《岳阳楼记》- 诗词鉴赏:《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题西林壁》- 成语:鼎鱼刻尺、正人君子等第七章发明家的故事- 人物:郭守敬、徐医生- 古文课文:《惠施救孔子》、《孟母三迁》- 诗词鉴赏:《赠汪伦》、《枫桥夜泊》- 成语:守株待兔、英雄所见略同等第八章又是一年四季来- 人物:贺知章、李商隐- 古文课文:《回乡偶书》、《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诗词鉴赏:《南陵道中》、《芙蓉楼送辛渐》- 成语:差强人意、门可罗雀等第九章我们的乡村- 人物:武宣、杜牧- 古文课文:《夜宿平旦故园怀旧》、《渡汉江》- 诗词鉴赏:《盛祚令·冬夜读书示子聿》、《江南春》- 成语:临渊羡鱼、九死一生等第十章早黎明- 人物:杜甫、柳宗元- 古文课文:《春去也》、《江雪》- 诗词鉴赏:《喜看春园花》、《赠花卿》- 成语:身败名裂、刻舟求剑等。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10.《清平乐》知识点易考点名师归纳总结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10.《清平乐》知识点易考点名师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d1c6d2e168884868762d658.png)
新部编版六语下知识点易考点一线名师梳理古诗词诵读10.清平乐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词,大体把握词意。
2.理解黄庭坚在词作中流露出的惜春、恋春却不伤春的思想感情。
易错音:寂寞( mò mù) 踪迹(zōng zhōng)黄鹂(lí lì)百啭(zhuǎn zhuàn)蔷薇(qiáng qiǎng) 蔷薇(wēi huī)清平乐(yuè lè)答案:mò zōng lí zhuàn qiáng wēi yuè《清平乐》[宋] 黄庭坚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lí)。
百啭(zhuàn)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注释春归何处:归,回;何处:哪里。
寂寞:清静,寂静。
无行路:没有留下春去的行踪。
行路:指春天的行踪。
若:如果。
唤取:唤来。
谁知:有谁知道。
唤取:呼唤,询问。
取,语气助词。
黄鹂(lí):又叫黄莺、黄鸟。
啭:鸟宛转的鸣叫。
解:懂得,理解。
因风:借着风势。
因,凭借。
译文春天将要往何处归去?她悄悄地走了,没有留下行踪。
如果有人知道春去往了哪里,请把她叫回来一起居住。
春天没有踪迹,谁能知晓?除非去问黄鹂。
可是黄鹂那婉转动听的叫声没有人能听懂,小鸟只好借着风势飞过蔷薇花丛远去了。
★★全词的线索是什么?寻春—唤春—问春—惜春(寻春:自行寻春—唤春:请人唤春—问春:询问黄鹂。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1)词人为什么要寻找春的踪迹?结果如何?(2)明确: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因而想要寻找她的踪迹。
然而春天却消失得无影无踪,一句“寂寞无行路”,写尽惜春、伤春之情。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1)此句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明确:拟人,赋予春天以生命,表达词人强烈的留春情感。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第4课《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第4课《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b8b7664c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9b.png)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第4课《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知识点梳理一、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年)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
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
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
宋代苏轼称韩愈“文起八代之衰”,明朝人推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
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二、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唐穆宗长庆三年(823年)早春,是写给当时任水部员外郎的诗人张籍的,诗写了两首,这是第一首。
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
当时韩愈已经56岁,任吏部侍郎。
在文学方面,他早已声名大振,同时在复兴儒学的事业中,他也卓有建树。
因此,虽然年近花甲,却不因岁月如流而悲伤,而是兴味盎然地迎接春天。
附第二首:“莫道官忙身老大,即无年少逐春心。
凭君先到江头看,柳色如今深未深。
”三、词语注释①[呈]恭敬地送上。
②[水部张十八员外]指唐代诗人张籍,他在同族兄弟中排行第十八,曾任水部员外郎。
③[天街]京城街道。
④[润如酥]形容春雨滋润细腻。
酥,酥油。
⑤[处]时。
⑥[绝胜]远远胜过。
四、诗句大意京城的街道上下着纷纷扬扬的丝雨,它就像酥油般柔滑细腻,刚从土里钻出来的嫩绿而略带黄色草芽,在远处看去,一大片满是的,可走近一看,却显得稀疏起来。
这是一年之中最好的时节,远远胜过杨柳堆烟的晚春。
五、诗句赏析这是一首写给张籍的小诗,大概是诗人希望张籍能够出来看下春景吧,至于张籍去看了没,根据诗人的两首诗,应该是没有成行的。
古时候的人排行都是整个氏族同辈分的一起排,张籍就刚好排到十八,所以就称“张十八”。
首句“天街小雨润如酥”。
“天街”只是虚指,以小见大,它实指整个京城,并不是说这雨就只下在京城的街道,也不是说只有京城街道的雨是柔滑细腻的。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知识清单+检测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知识清单+检测](https://img.taocdn.com/s3/m/c6b1c4f9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30.png)
卜算子:词牌名。北宋时盛行此曲。这首词是一首送别词,上片写山水的美好;下片抒发作者送别的情意。表达了词人心中对鲍浩然的不舍与留恋,以及对他的美好祝福。
二、理解词语
①卜算子:词牌名。
②鲍浩然:诗人的朋友。
③水是眼波横: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
④山是眉峰聚: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⑤欲:想要。
⑥眉眼盈盈处:山水交汇的地方。盈盈,仪态样子。
部编版六下古诗词诵读专题复习
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
【知识梳理】
知识点:借助注释了解诗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采薇(节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一、古诗概述
这首诗选自《诗经·小雅》,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薇,薇菜,植物名。这段节选描写了戍边战士在还乡路上的心情,通过诗句,我们可以想象他们戍边时的艰苦,对从军生活的厌倦,及对和平的家庭生活的向往和留恋。
二、理解词语
①呈:恭敬地送上。
②水部张十八员外:指唐代诗人张籍,他在同族兄弟中排行第十八,曾任水部员外郎。
③天街:京城街道。
④润如酥:形容春雨滋润细腻。酥,酥油。
⑤最是:正是。
⑥处:时。
⑦绝胜:远远胜过
⑧皇都:帝都,这里指长安。
三、了解诗意
京城的街道上空丝雨纷纷,雨丝就像酥油般细密而滋润。小草钻出地面,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一年之中最美的正是这早春的景色,它远远胜过了绿杨满城的暮春。
(三)春夜喜雨
唐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一、古诗概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知识点归纳梳理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知识点归纳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e786c6bb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c3.png)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知识点归纳梳理诗歌内容:《采薇(节选)》《送元二使安西》《春夜喜雨》《江上渔者》《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语文要素: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背诵诗词。
领会诗的意境,把握诗的思想内容,理解诗精练优美的语言。
一、汉字考点易读错的字:采薇.(wēi) 昔我往矣.(yǐ)雨.雪霏霏(yù)莫.知我哀(mòshuāi) 浥.轻尘(yì)载.渴载饥(zài) 渭城朝.雨 (zhāo) 客舍.青青(shě)更.尽(gèng) 潜.入(qián)润.物(rùn)花重.锦官城(zhòng)晓.看(xiǎo) 乃.发生(nǎi)润如酥.(sū) 野径.云俱.黑(jìng jù )满皇都.( dū ) 但爱鲈.(lú)鱼美出没.(mò)风波里二、句子考点特殊句型:拟人: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把雨拟人化,表现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
比喻: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把小雨比作酥油,表现诗人对小雨的喜爱。
对比: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将初春草色与暮春的烟柳作对比,更突出了作者对早春的喜爱。
)理解诗句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1)这是春天(季节),从杨柳看出来。
在从前这如诗如画的景色中,“我”要去出征。
诗中除了主人公,还可能有谁?送别的亲友。
此刻主人公会是什么心情?不舍。
(2)家乡的一草一木,每一位亲友都值得留恋,但“我”能留下吗?(不能。
因为他既是父母的儿子,也是国家的臣民。
)2.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1)现在是冬天(季节),从雨雪看出来。
(2)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战争结束,终于可以回家了。
此时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雨雪霏霏(用诗中的词填空)请用自己的语言来形容一下:大雪纷纷满天飞。
(3)此刻“我”的心情怎样?(归家的喜悦、激动、急切;劫后余生的感慨)有道是“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六年级语文下册 20古诗词诵读《送元二使安西)》课文知识点(部编版)
![六年级语文下册 20古诗词诵读《送元二使安西)》课文知识点(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b4f3fa46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17.png)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诵读《送元二使安西)》课文知识点知识点:教材分析:此诗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诗题又名“赠别”,后有乐人谱曲,名为“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
作者简介:王维(约701—761):唐代诗人、画家。
字摩诘,祖籍山西祁县。
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
又因为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宗教倾向,故又称王维为“诗佛”。
在中国诗歌史上,王维以擅长描写山水田园等自然风景著称。
他的山水田园诗幽静恬适,且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极具诗情画意。
苏轼评价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主要作品:《相思》《鹿柴》《山居秋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
诗歌理解: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元二:姓元,排行第二,作者的朋友。
使:出使。
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府。
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
渭城:秦时咸阳城,汉改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朝雨:早晨下的雨。
浥(yì):湿润,沾湿。
客舍:旅店。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译文:清晨的细雨打湿了渭城的浮尘,青砖绿瓦的旅店和周围的柳树都显得格外清新明朗。
请你再饮一杯离别的酒吧!因为你离开阳关之后,在那里就见不到老朋友了。
主题:《送元二使安西》通过写细雨中设宴为朋友饯行时劝酒的情景,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恋恋不舍之情。
赏析: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
朝雨浥尘,客舍青青,柳色如洗,环境越美,越让人不忍离别,也就更衬出依依惜别的情绪。
三、四两句剪取了饯行宴席上一刹那间的情景,这“一杯酒”代表了自己珍贵的感情,是友谊的象征,同时多饮一杯,就是多挽留对方一刻。
诗人把一种具有普遍性的感情——友谊,表现得极其饱满深挚,自然朴素,使这首诗获得了永久的艺术生命力,成为送别曲、友谊曲,更成为离筵别宴的绝唱。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考点梳理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考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5c94102e284ac850ad0242e7.png)
统编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梳理
一、复习课文
1.《北京的春节》作者用充满京味的朴实无华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表现了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2.《腊八粥》围绕着八儿特别想吃腊八粥展开故事情节,通过对八儿与母亲的描写,充分体现了八儿对腊八粥的渴望与喜爱,字里行间流露着浓浓的亲情,为人们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图景。
3.《寒食》是一首讽刺诗。
寒食节禁火,然而受宠的权贵,却得到皇帝特赐的火烛,享有特权。
诗人用轻灵、活泼的笔触揭示了“只许皇家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黑暗朝政。
《古诗三首》中《迢迢牵牛星》表面上写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相隔、不得相见的故事,实则抒发人世间思妇对远在他乡恋人的离愁别绪。
同时,深深流露的是对美好人生与理想的憧憬,是对这种人生与理想不能实现的叹喟,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悲凉。
《十五夜望月》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
4.《藏戏》作者以生动传神的语言,具体描述了有着悠久历史的藏戏的形成过程及其鲜明的民族特色,表现了藏戏浓郁的雪域传奇色彩和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赞美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词语听写
饺子万象骆驼鞭炮眨眼通宵恰好燃放小贩彼此一律摆
摊儿腊八粥甜腻可靠猜想肿胀咽下小匙搅和浓稠褐色水缸
脏水外套悬灯结彩截然哭泣充盈脉脉栖息
四、形近字组词。
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笔记
![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54b5cf60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67.png)
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笔记标题: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笔记一、引言在六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材中,我们接触到了一系列内涵丰富、意境深远的古诗词。
这些诗词不仅是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培养我们审美情操和人文素养的良好素材。
下面,我将对本学期学习的部分重点古诗词进行梳理和感悟记录。
二、古诗词篇目及赏析1.《早发白帝城》——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白帝城出发,一日之间行过千里江陵的壮丽景象,展示了李白豪放不羁的个性和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之情。
2.《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这首五言绝句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深夜思乡的画面,寓深情于淡墨之中,让我们感受到诗人的孤独与思念。
3.《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在这首诗中通过对战乱后春景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和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
三、诵读感悟通过诵读这些古诗词,我深深地被古人的智慧和才情所打动,同时也更深刻地理解到中华民族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
每一首诗词都是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让我在品味诗词之美时,也领略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魅力。
四、诵读方法与技巧在诵读古诗词的过程中,我认识到不仅要注重字音准确、节奏韵律恰当,更要用心去体味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通过反复诵读,揣摩作者的创作意图,力求做到声情并茂,使古诗词的生命力在诵读中得以焕发。
五、结语古诗词的学习不仅仅是一种语言艺术的熏陶,更是一种人格品质和人生观的塑造。
希望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能继续深入研读更多古诗词,让它们在我心中生根发芽,滋养我的精神世界,丰富我的文化内涵。
以上就是我对六年级下册部分古诗词诵读的笔记整理,愿我们在诗词的世界里一同成长,共同传承并发扬我们的中华文化瑰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考点梳理
考点一:文学常识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大约编成于春秋时期,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诗篇形式以四言为主,运用赋、比、兴的手法。
2.王维,唐代诗人。
字摩诘。
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遂为河东人。
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年)进士。
累官至给事中。
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
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
3.杜甫,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被尊称为“诗圣”,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
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4.韩愈,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5.范仲淹,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6.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临川先生文集》。
7.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南宋诗人,著有《四朝闻见录》,诗集有《靖逸小稿》《靖逸小稿补遗》。
8.王观(公元1035年—1100年),字通叟,宋代词人,如皋(今江苏如皋)人,一说高邮人。
相传曾奉诏作《清平乐》一首,描写宫廷生活。
王观代表作有《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临江仙-离杯》《高阳台》等,其中《卜算子》一词以眼喻水,以眉喻山;设喻巧妙,又语带双关,写得妙趣横生,堪称杰作。
9.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10.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
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
黄庭坚书法独树一帜,与苏轼、米芾和蔡襄合称“宋四家”。
考点二:古诗词理解
1.《采薇(节选)》是一首写被遣戍边的兵士从出征到回家的诗歌,抒写当年出征和此日生还这两种特定时刻的景物和情怀,言浅意深,情景交融。
2.《送元二使安西》又名《渭城曲》,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诗。
此诗前两句写渭城驿馆风景,交待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后二句转入伤别,却不着伤字,只用举杯劝酒来表达内心强烈深沉的惜别之情。
全诗以洗尽雕饰、明朗自然语言抒发别情,写得情景交融,韵味深永,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落成之后便被人披以管弦,殷勤传唱,并成为流传千古的名曲。
3.《春夜喜雨》全诗没有一个“喜”字,但句句洋溢着喜悦之情,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对春雨的特点和品性的描写生动、细腻。
4.《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一诗前两句细致描写了初春的小雨和草色的朦胧美,后两句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这一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5.《江上渔者》指出江上来来往往饮酒作乐的人们,只知道品尝鲈鱼味道的鲜美,却不知道打鱼人出生入死同惊涛骇浪搏斗的危境与艰辛。
通过反映渔民劳作的艰苦,希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6.《泊船瓜洲》借景抒情,借身边的“山水、春风、明月”来表达对家乡的
思念之情。
诗中一个“绿”字形象鲜活,给人以阵阵春风扑面之感。
7.《游园不值》一诗以探出墙外的红杏来渲染满园的春色,构思奇巧,诗的后两句为我们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任何新生的事物都是无法阻挡的,它总会冲破阻力向前发展。
8.《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写的是词人送别友人鲍浩然归家时的情景,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美好祝福。
这首词以眼喻水,以眉喻山,设喻巧妙、情趣盎然。
9.《浣溪沙》一词描写了清泉寺幽雅的风光,词人即景抒怀,表现了自己执着生活、豁达乐观的性情。
10.《清平乐》是一首感叹时光去而不返的惜春词,作者以凄婉的笔法,抒写了对春天逝去的沉痛和惋惜,体现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热爱、眷恋、痴情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