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ppt

合集下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第四,对经济活动进行适度社会调节
• 第五,协调利益化解矛盾
• 第六,构建“政府—社会—市场”共同参与的社会建设格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和制度 • 社会建设是指与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相适应的社会建设。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就是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通过发展社 会事业、完善社会政策、改进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促进社 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秩序等来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内涵十分丰富,涉及经济社会 各个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思想、实现和维护社会 公平正义的思想、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思想、兼顾不同阶层利益的思 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思想。
• 四、国外社会建设理论和实践
• 1.国外社会建设理论 • 公民社会理论 • 社会治理理论 • 风险社会理论 • 社会公正理论 • 现代社会冲突理论 • 社会福利理论
• 2.国外社会建设实践的借鉴之处
• 第一,提出符合国情实际的社会建设蓝图 • 第二,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能够促进经济与社会 协调发展的社会保障体系 • 第三,提高社会公共服务水平
•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制度是指与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等 相对应的社会领域的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在实践中形成 了教育制度、劳动就业制度、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社会保障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与马克思主 义社会建设理论
• 马克思的社会建设理论与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直接 相通,在一定意义上二者可以通用,但是从理论主旨来看, 二者又存在重大区别。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2)社会建设 “社会建设”也有广义、中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社会建设是个系统工程,要统筹兼顾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 明和社会文明。 中义的社会建设就是促进经济以外的各项社会事业的 发展。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方面内容: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方面内容:
•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 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 D社会主义荣辱观
• ② 社会主义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也是 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觉悟的重要 条件。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和 精神支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 化建设的根本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指导 方针
•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 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 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 • 大力推进文化创新
• (三) 正确认识和处理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相 互关系 • “三个文明”是互为条件、互为目的、相互 促进的。 • (1) 物质文明处于基础和中心地位,为政治文明 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 (2) 政治文明的发展受一定的经济文化发展的制 约和影响,同时又反作用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 (3) 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提供思 想保证和智力支持。
• 理想是人们的前进动力和精神 支柱 • 道德是人们的行为准则
2.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1)要大力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 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 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4)加强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反对迷信,崇 尚科学解脱愚昧,提高自身文化素质。
(4)胡锦涛强调加强“和谐文化”建设 )胡锦涛强调加强“和谐文化”
和谐文化, 和谐文化,是以社会主义意识 形态为核心, 形态为核心,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体系为根本,以崇尚和谐、 价值体系为根本,以崇尚和谐、追 求和谐为价值取向的思想文化, 求和谐为价值取向的思想文化,它 融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 融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 社会风尚为一体, 社会风尚为一体,反映着人们对和 谐社会的总体认识、 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理 想追求。 想追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01-第六讲PPT_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01-第六讲PPT_13
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 报酬同步提高。
2.1.2 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
• 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 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 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 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 • 统筹城乡社会求助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 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
AI
• 抓民生也是抓发展,为什么?
•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 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 入水平
•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保障和改善民 生的主要内容
•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战略。 • 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
制机制,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 • 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
• 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 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
• 扶贫贵在精准。
1.4 关于精准扶贫的理论
•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是社会建设的 重要内容,也是一个系统工程。
• 创新社会治理,就是要实现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 理的观念转变,从单一社会管理主体到多元社会 治理主体转变,从简单行政命令管理向多元、民 主、协调治理方式转变。
• 着力推进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 业化。
1.5 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理论
• 必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 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统筹外部安全和 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 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 完善国家安全体制体系,加强国家安全能 力建设,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 利益。
1.6 关于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
• 教育制度 • 劳动就业制度 • 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 社会保障制度 • 社会治理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pptx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pptx

2019-7-11
谢谢你的观赏
25
三、推动社会管理创新,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1.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社会公平的主要内涵包括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 公平和分配公平。在现代社会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 公平正义的基本价值取向是:让全体社会成员能够共享 社会经济发展成果;使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够有充分的 自由发展空间。
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的历史任务。
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全面 研究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的若干重大问题。
2019-7-11
谢谢你的观赏
十六届六中全会
8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理论 (一)社会和社会建设的基本范畴
4.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民主法治 公平正义 诚信友爱
充满活力
2019-7-11
谢谢你的观赏
3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基本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一)社会和社会建设的基本范畴
1.“社会”的含义
我们认为,社会是以人为中心、以文化为纽带、以有目 的的生产活动为基础、具有一套自我调节机制和特定地理 空间的有组织的系统。
社会
2019-7-11
第一,宏观层次上,泛指以人为中心的整个人类社会,是与自 然界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大社会”包括社会的经济结构、政 治结构、文化结构、社会结构等多个子系统。
谢谢你的观赏
6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基本理论 (一)社会和社会建设的基本范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理解和把握“和谐社会”,应注意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和谐社会是一种状态,是一个美好的蓝 图,而不是社会形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PPT演示课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PPT演示课件

15
• 高度重视统筹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妥善处理各种 利益矛盾的措施
• 一是健全诉求表达机制。 • 二是健全利益协调机制。 • 三是进一步完善矛盾调处机制。 • 四是加强权益保障机制建设。
• 社会建设的目标是要使社会和谐,社会和谐就是大家 生活都好,处理好利益关系,就是要解决好民生问题。 其中最主要的是增加收入,然后是其他的方面。
• 要把更多的钱用在民生方面,问题是谁把钱用在民生 上。这直接指的就是政府,实际上是政府手中的钱如 何使用的问题。要按照这一理念来构建相应的制度和 机制。
8
6
•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制度 • 一是教育制度 • 二是劳动就业制度 • 三是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 四是社会保障制度 • 五是社会管理制度
7
二、保障和改善民生
• 党的十八提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 民生为重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 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4
•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 • 一是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 • 构建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
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 二是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思想 • 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
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 社会。 • 三是关于实现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思想 •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 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 理,人民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等。
过发展社会事业、完善社会政策、改进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 造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秩序等来推动社会的发展 和进步。 •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建设的认识和深化过程 • 1982年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决定,从第六个五年计划开始, 《国民经济五年计划》易名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 划》,增加了“社会发展”内容。 • 中共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增加了“社会 更加和谐”这一国家建设的重要目标。 •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 务和“社会建设”的概念。 • 中共十七大进一步对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进 行全面部署,对社会建设的任务和政策进行了专章论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PPT课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PPT课件
40
消费率仍呈逐年走低趋势: ——1978年我国消费率为62.1%,2009年下降到 48%,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最低点。 ——从国际比较看,2008年,与金砖四国中的巴西、 印度和俄罗斯比,巴西是80.9%,印度是67.1%,俄 罗斯是63.7% ▲消费背后是收入分配关系和社会结构 ▲从要求生产扩张到要求消费扩张的阶段性跨越
失衡的社会结构明显制约作为社会人的需求满2足6
自我 实现 尊重需要
马斯洛需求感情层需次要 理论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27
戴维斯曾就美国的情况做过调查, 如下表:
28
(二)必须加快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有效化 解社会稳定风险
29
1994-2007,全国群体性事件从1万起增加 到10万起,参与人数从75万增到307万起
37
2010年,“中国工人”再次作为一个 群体荣登美国《财智》“全球最具影响力 人物”排行榜,理由是:数以亿计的中国 工人是世界经济最强大的力量之一。
1
38
2.政策红利——投资者权益被提升且不平等 ▲市场化进程中放权让利的先后、大小 ▲招商引资中地方优惠程度的有无和大小 ▲政府主导的有选择的市场化进程,垄断
21
(一)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 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 22
▲改革开放之初,人民需要温饱、需要不折腾
▲1978年中国人均GDP大约200美元,是印度的
2/3,排世界倒数第2位。
23
30年后人民需要什么?
24
中国网调查:“十二五”期间,你最希 望生活中哪些方面有所改善?
住房
————————1108票
以上三个方面的问题说明,在新世纪新阶段,
社会结构的调整、社会事业的发展和社会体制的改

第六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第六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比尔-盖茨以720亿 美元的净资产连续第20 年蝉联美国首富宝座。 沃伦· 巴菲特的净资产是 530亿美元。
邓小平:“社会主义的财富属于人
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 富,离开了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 发展生产力就没有任何实际的意 义。”
邓小平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并从生产力 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阐明了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
“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 (从生产力 角度讲的), “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 (从生产关 系角度讲的), “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 (则是从社会主义 本质和理想目标角度讲的), 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 两极分化是达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

“天下第一村”——江苏江阴华西村
五是“斗”
为什么我们对什么是社会 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 根本问题仍然不能完全搞清楚 呢?
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多年来,在我们的社 会主义观念中严重存在着把马 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教条化的 倾向。
二是我们曾经把苏联模 式神圣化,照抄照搬苏联建 设社会主义的方法及其相应 的社会主义观念。
马克思预测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是:
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
对个人消费品实行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的原则;
实行计划经济; 没有商品生产和货币流通; 阶级和国家将逐步消亡; 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有将近 100万名内地居民,由深圳越境逃往香 港。史称“大逃港”。
全村小车五百多辆,多数人家有小汽车,, 最少的人家一辆,最多的人家有3辆。 华西农民的住房已经历五代变化:草房、 平房、楼房、别墅。全村现有 1000多幢 别墅,每户人家居住面积最大的600多平 方米,最小的也有400多平方米。

复旦大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件-第6章

复旦大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件-第6章

一 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发展生产力
2.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坚实基础
既要发展生产力,更要解放生产力。 社会主义目标能否实现取决于生产力是否发展。 只有发展生产力,才能实现较高水平的公平,实现共同富裕,而不是共 同贫穷。
二 中国共产党人最注重发展
1.从实现工业化目标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实现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富裕(第二大历史任 务)。
问题。分配不公,会导致两极分化,到一定时候问题就会出来。……过去我 们讲先发展起来。现在看,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
四 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及理论意义
2.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
有蛋糕可分:发展经济 把蛋糕分好:共同富裕、社会公平
3.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意义
五 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深化
从工业化到四个现代化。 经济建设成为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和中心。
二 中国共产党人最注重发展
2.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科学发展观
“发展才是硬道理”。“关键是发展经济”。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社会全面进步,人的全面发展。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 第六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本质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本质
何为社会主义

实践迫使我们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

邓小平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长期思考 三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本质
三 邓小平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长期思考
2.邓小平的思考过程
剖析了非社会主义思想: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

第六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第六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1.1 (2)中国共产党几代主要领导人的社会建设思 想
毛泽东的社会建设思想: A.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思 想。 B.是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思想。 C.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协调利益关系的思想。
邓小平的社会建设思想: A.是立足基本国情,推进社会建设的思想。 B.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推进社会建设的思 想。 C.是坚持稳定、全面协调发展,推进社会建设的思想。
(1)是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 (2)是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思想,保障和改善民 生是社会建设的重点; (3)是关于实现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思想,社会 公平正义。
(4)是关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思想; (5)是关于兼顾不用阶层利益的思想; (6)是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思想;

社会建设是按照社会发展规律,通过有目的、 有规划、有组织的行动,构建公平合理的社 会利益关系,增进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福祉, 优化社会结构,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社会现 代化的过程。
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制度 教育制度 劳动就业制度 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管理制度
第六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主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概述 保障和改善民生 统筹协调社会利益关系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十六大所提经济指标超前完成社会指标倒退

新时期的战略任务是推进社会建设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社会学会名誉 会长、北京工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陆学艺指出, 2010年,中国进入新的历史转折时期。但站在一个 新的起点上,“经济指标超前完成,社会指标不光 是没有完成,有几个指标还是倒退的。社会结构严 重滞后于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得搞社会 建设,而要调整社会结构必须通过社会建设来实 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

(3)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
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 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 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 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 注重公平。 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的初次分配机制,加快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 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 深化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推行企业工 资集体协商制度,保护劳动所得。 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 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 重大作用——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
根本目的——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基本途径——一是‚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的高度,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二是‚必须‛以 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三是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 革。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 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 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 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 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 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





3.中国共产党对社会建设的认识和深化过程
1982年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决定,从第六个五年




计划开始,《国民经济五年计划》易名为《国民经 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增加了‚社会发展‛内 容。 中共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增 加了‚社会更加和谐‛这一国家建设的重要目标。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的任务和‚社会建设‛的概念。 中共十七大进一步对‚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 的社会建设‛进行全面部署,对社会建设的任务和 政策进行了专章论述。 中共十八大专章论述了‚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 理中加强社会建设‛

第6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ppt

第6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ppt
城乡和行业收入 比虽呈缩小趋势,但 绝对值仍在扩大。
返回
2.社会建设问题的主要原因
(1)经济发展不平衡,二元经济结构制约。城乡差距明显, 特别是城乡教育、医疗卫生、就业、社会保障等差距。
城 乡 教 育 设 施 差 距 之 大
(2)发展观念不科学,传统发展观影响大。传统发展理念在 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上,往往注重经济建设,忽视社会建 设,使社会建设相对滞后。
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
制改革。
返回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
(1)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 构建和谐社会的28字总要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 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思想 十八大: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 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 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返回
2.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措施
(1)注重从源头上减少矛盾 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主动 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 (2)注重维护群众权益 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注重维护 社会公平正义,依法保护群众权益。 (3)注重做好群众工作 深人做好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 务群众工作,及时了解群众心声和实际需求。
上次课回顾
3.有人提出,发展是硬道理,提高国家文化软 实力也是硬道理。请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一、你的观点是什么? 二、支持你观点的理由是什么? 三、你的结论是什么?
第六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建设
马克思主义学院 王永友教授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概述 二、统筹协调解决我国社会利益问题 三、着力推进我国社会管理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PPT演示课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PPT演示课件

4
•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 • 一是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 • 构建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
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 二是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思想 • 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
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 社会。 • 三是关于实现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思想 •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 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 理,人民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等。
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 障体系,从法律上、制度上、政策上努力营造公平的 社会环境,从收入分配、利益调节、社会保障、公民 权利保障、政府施政、执法司法等方面采取落实公平 的切实措施,推动社会向公平正义的方向发展。
17
• 4.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 • 主要措施: • 1.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
14
• 2.妥善处理各种利益矛盾 • 我国社会利益关系呈现出的新特点: • 一是利益主体趋于多样化 • 原有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群体内部发生了变化,而
且涌现出一些新的利益阶层,利益主体分化,导致利益需 求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 二是利益差距有所扩大 • 随着利益主体的不断分化,不同主体之间利益差距也呈现 出扩大的趋势,突出表现在不同社会成员收入差距呈逐步 拉大的趋势。 • 三是利益冲突有所增强 • 主要表现为经济利益矛盾突出,围绕土地征收征用、 城市建设拆迁、环境保护、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等问题, 冲突事件不断增多,对抗程度增强,处置难度加大。
乡教育、医疗卫生、就业、社会保障等差距。 • 第二,传统发展理念在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关
系上,往往注重经济建设,忽视社会建设,使社 会建设相对滞后。 • 第三,政策机制不完善,社会建设的政策机制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还不相符合,难以适应 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ppt课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ppt课件

-
建设与改造 同时并举
工业化与改造 紧密结合
解放生产力 与发展生产力、 变革生产关系与发 展生产力有机统一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
过渡时期总路线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 系出发,提出了反映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发展 规律的新思路,即把建设与改造并举,要求 把国家工业化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紧密地结 合起来,在社会改革中保持生产力的同步发 展。 其实质是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改变所 有制的问题。
❖ (2)开辟一条有别于苏联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 题;(前三条)
❖ (3)开始涉及经济体制改革,初步提出了中国社 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若干新方针;(第四、五条)
❖ (4)提出在政治和思想文化生活中调动各种积极 因素的问题。(后五条)
-
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1957年2月,毛泽东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 题》的讲话,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刚刚建立,还没有 完全建成,还不完全巩固的思想;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 矛盾的学说和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的学说。
-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结构图
总路线
工业化 三大改造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
马恩
列宁的 分化说
斯大林
要通过合作 占有和生产 来改变私人 占有和生产 的小农经济
农业经济商品 化使生产者趋 于分化,成为 无产者。要实 现农村转型, 就要组织农民 进入集体农庄 或生产合作社
超越生产 力发展水 平,不顾 现实,强 制推行农 业合作化
-
❖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
❖ 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矛盾,分 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两类。
❖ 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矛盾的性质不同,解 决的方法也不同。

第六讲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第六讲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第六讲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1、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经济建设该走怎样的道路,该建立怎样的经济体制,这是当时摆在我们面前需要作出决策的一个重大问题。

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以及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全面展开,在经济体制上,我国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选择这样的经济体制,在当时是有主客观原因的。

建国后,我国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首先,计划经济是被看成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的。

计划经济是指以国家指令性计划来配置资源的经济形式。

“计划经济”思想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过程中,针对这种生产方式的不合理性,以及古典资本主义(早期市场经济“自发”运行所带来的问题和困难而产生的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自觉”组织的思想。

托马斯·莫尔在《乌托邦》一书中,在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深刻批判的基础上,论述了未来理想社会的生产状况是由社会领导机构根据“估定”的社会需要量进行生产,并且根据不同地区对某种产品需要量的不同,“以盈济虚”地进行调节来满足各地的消费需求。

18世纪,法国的巴贝夫对未来社会实行计划经济的思想则表述的更加清楚。

他指出:“我们未来的制度将使一切都按计划来进行”,因而社会中“不再有盲目经营的危险,不再有任意生产或生产过剩的危险”,并且论述了社会对劳动投入的有计划调节。

马克思:要想得到和各种不同的需要量相适应的产量,就要付出各种不同的和一定量的社会总劳动量。

这种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必要性,决不可能被社会生产的一定形式所取消,而可能改变的只是它的表现方式,这是不言而喻的。

自然规律是根本不能取消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PPT课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PPT课件
21
统筹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的基本路径
1.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2.妥善处理各种利益矛盾 3.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4.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 5.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22
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 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
7
二、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社会 建设的重中之重
抉择民生战略
六大以来,党中央将国家战略的重心之一,精准 地锁定于发展和改善民生。这样的战略抉择,深 刻地改变了近十年来每个中国人的生活面貌,乃 至生命轨迹。
十年来,从构建和谐社会,到以人为本、科学发 展,从强调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 设,再到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 转变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提出,党 和国家已经将民生建设从为人民谋福利的“一般 性原则”,进一步深化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 旨和精髓来看待,把民生建设提升到了事关全局 和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
3
社会是一个大系统,包括以下三个层次:
“社会”作为一个宏观层次的概念,泛指以人为中心的整个 人类社会,是与自然界相对应的一个概念。
“社会”作为一个中观层次的概念,指与经济、政治、文化 相对的概念。
“社会”作为微观层次的小概念,对应于社会学中狭义 社会,即作为复合的人的聚集状态,主要指区域得、病有所医 、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十七大为推进社会建设 和民生改善,勾勒了一个十分清晰的发展目标。“
10
十年间,中国民生重点领域的制度建设力 度空前加大,尤其是相关法律制度或新建 新订或重新修订。《就业促进法》《劳动 合同法》《社会保险法》《残疾人保障法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妇女权益保障 法》等诸多民生大法,都是在这一时期起 草、修订出台的,弥补了民生领域法律制 度的空白。
工程建设 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PPT课件-完美版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PPT课件-完美版

邓小平南巡期间视察深圳
《 有 中 国 特 色的社 会主义 道路》 建设有 中国特 色社会 主义PP T课件- 完美版
邓小平视察上海 1992年6月9日,江泽民在中 共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指出要深刻领会和全面落实邓小 平谈话精神,集中精力把经济建 设和改革开放搞得更快更好。
《 有 中 国 特 色的社 会主义 道路》 建设有 中国特 色社会 主义PP T课件- 完美版
“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发展水平)
发达水平
小康水平 第三步
温饱水平 第二步
第一步
1956年
(20世纪末) (21世纪中叶)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有 中 国 特 色的社 会主义 道路》 建设有 中国特 色社会 主义PP T课件- 完美版
《 有 中 国 特 色的社 会主义 道路》 建设有 中国特 色社会 主义PP T课件- 完美版
《 有 中 国 特 色的社 会主义 道路》 建设有 中国特 色社会 主义PP T课件-义 道路》 建设有 中国特 色社会 主义PP T课件- 完美版
党史开讲
如果你作为电视台《党史开讲》栏目的嘉 宾,请你谈一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是 如何提出的?
《 有 中 国 特 色的社 会主义 道路》 建设有 中国特 色社会 主义PP T课件- 完美版
想一想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有何重要 意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使社会主义经 济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 有 中 国 特 色的社 会主义 道路》 建设有 中国特 色社会 主义PP T课件- 完美版
《 有 中 国 特 色的社 会主义 道路》 建设有 中国特 色社会 主义PP T课件- 完美版
《 有 中 国 特 色的社 会主义 道路》 建设有 中国特 色社会 主义PP T课件- 完美版

第6讲.民主社会主义课件

第6讲.民主社会主义课件

左:戈尔巴乔夫; 右:苏东剧变照片
2019/11/16
16
第六讲 民主社会主义思潮
二、社会民主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区别
(三)从民主社会主义回到社会民主 主义
苏东剧变以后,欧美各国右翼政治家、 理论家和传媒竭力宣扬资本主义已取得最 后胜利、社会主义已彻底失败的谬论。他 们不仅攻击共产党,而且也攻击社会党。 社会党方面尽管过去和现在都强调民主社 会主义和苏联东欧国家的“现实社会主义” 有根本区别,但在这样强大的攻势下也感 到很被动。近几年来社会党的文件和涉及 社会党的论文和著作中,社会民主主义一 词又逐渐取代了民主社会主义一词。
2019/11/16
苏共原名: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于1898年在。1903俄国社会民主 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以列宁为首的马克思主义者同马尔托夫 等者围绕党纲、党章问题展开激烈的斗争。在选举中央领导机关 成员时,前者获得多数,得名布尔什维克。布尔什维克俄语意为 多数派,是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的革命派。1912党的第六次会议 上,把少数派孟什维克驱逐出党后,布尔什维克成为独立的无产 阶政党,称社会民主党(布)。1918年改称俄国共产党(布尔什 维克),简称俄共(布);1925改称苏联共产党(布尔什维克), 简称联共(布);1952年改称苏联共产党,简称苏共。 9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区别
(三)是否坚持工人阶级政党的领导
各种名称的社会党和社会民主党抹主张并实行
票决制,反对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全民党”反
对阶级党。他们反对一切情况下的一党制,提倡多
党轮流执政的国体。在党的组织原则上,他们反对
民主集中制,主张党内实行无条件的民主原则,不
需要严格的组织纪律。
2019/11/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件

资料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 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1年---2015年)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经济发展方式, 经济发展方式 开创科学发展 科学发展新局面 科学发展
问题3:如何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二.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 三.必须坚定不移地落实科学发展、和谐社会 四.必须坚定不移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 斗。
问题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是什么?
解放思想、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与时俱进、 求真务实、 求真务实、
问题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何特征(P10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不断发展 的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完全开放 的理论体系(经济全球化)。
(p93)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 最根本的是因为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在中国特色社 最根本的是因为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 会主义伟大旗帜指引下, 会主义伟大旗帜指引下,社会主义的振兴与中华民族的振兴 能够紧紧的联结在一起, 能够紧紧的联结在一起,中华民族必须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基础上再造辉煌,而这一切, 义的基础上再造辉煌,而这一切,又将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 和平与发展的重大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 和平与发展的重大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
一名党员干部,要保持先进性,光自己扛着“旗” 跑,只满足于自身先进不行,还要把身边的群众带 动起来一道前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弘扬无私奉 献也是同样的道理。自己做到了无私奉献还不够, 要用自己的先锋模范作用,把方方面面的力量都动 员起来, 发动群众、教育群众、组织群众是我党的光荣传统, 同时要更好地把每个党员带动群众的责任感激发出 来,实现由个体先进向群体先进的跨越,切实做到 自己的事踏实干,别人的事争着干,份外的事乐着 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
制改革。
返回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
(1)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 构建和谐社会的28字总要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 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思想 十八大: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 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 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思考题
1.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是什么? 2.如何在全面推进社会建设中统筹协调社会利益关系? 3.在解决贫富差距问题上,一种观点认为,应把着力点 放在发展经济上,只有经济发展了、蛋糕做大了,才有 能力解决贫富差距问题;另一种观点认为,应把着力点 放在完善分配体制上,只要分配公平了,蛋糕分合理了, 就能缩小贫富差距。请你结合实际进行评析?
(2)劳动就业制度 劳动就业制度是为调整劳动和就业社会关系而制定的各种规 则和原则的总和,具有个体自由保护、个体价值实现和社会安全 保障等功能,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作用。
(3)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是为规范医疗卫生行为而制定的规则和 原则的总和。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目标是人人享有基本医 疗卫生服务。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必须遵循公益性、公平性和可 及性原则。
(4)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是为保障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与生活需 要而制定的有关社会福利、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和 社会安置等一系列规则和原则的总称。社会保障制度对保障公 民基本生活需要、增进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和文化福利、促进 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5)社会管理制度 社会管理制度是为维护人民群众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保持社会良好秩序而制定的各种规则和原则的总和。要建立健 全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要求 相适应的新型社会管理体系,形成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合力。
计划》,增加了“社会发展”内容。
中共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增加了
“社会更加和谐”这一国家建设的重要目标。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任务和“社会建设”的概念。
中共十七大进一步对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
设进行全面部署,形成了“四位一体”的总布局。
中共十八大从维护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提出加强社
各级政府 高度重视 创新社会 管理工作
返回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制度
社会建设制度是指与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生态文明等相 对应的社会领域的制度。
(1)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是为规范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及其运行而制 定的各种规则和原则的总和,具有传播先进文化、推进社会主义 民主政治建设、促进经济科学发展、培养人才、推动自主创新等 功能。
扬州市区城乡统一为400元。
2011年,我国最低生活保障月人均城镇居民288.04元,农民 140.29元。经济发展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如上海月人均城镇 居民505元、农民360元。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西部地区,如重 庆主城区月人均城镇居民320元,农民170元;县城居民290元, 农民170元。可见,社会保障水平比较低,且极不平衡。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概述
(一)社会建设理论与制度 (二)我国社会建设的现状
返回
(一)社会建设理论与制度
1.对社会建设的认识和深化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制度
返回
1.对社会建设的认识和深化
1982年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决定,从第六个五年计划开
始,《国民经济五年计划》易名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
城乡二元 结构矛盾 依然突出
(5)关于兼顾不同阶层利益的思想
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要统筹兼顾社会各阶层群众的利益, 充分发挥社会阶层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我国现阶段的阶层划分情况:一是工人阶级内部主要包括七大阶层: 典型的 产业工人、专业技术人员、党政领导干部、一般公务员、国有企业 领导干部、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一般管理者。二是农民阶级内 部主要包括两大阶层:农业劳动者、农民工(亦工亦农人员)。三是资产 阶级主要包括四大部分:港澳台资本家、外企资本家、私营企业主(新生 资产阶级),个体工商户。四是变动中的独立阶层:失业、无业阶层。当 前,各个社会阶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处于不同社会地位,发挥不同社会作 用,并形成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合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者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有所教 老有所养 劳有所得 病有所医 住有所居
(3)关于实现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思想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 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人民的合 法权益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等。
(4)关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思想 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城镇居民和农 民的关系,逐步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努力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6)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思想 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 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 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 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 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
上次课回顾
3.有人提出,发展是硬道理,提高国家文化软 实力也是硬道理。请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一、你的观点是什么? 二、支持你观点的理由是什么? 三、你的结论是什么?
第六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建设
马克思主义学院 王永友教授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概述 二、统筹协调解决我国社会利益问题 三、着力推进我国社会管理创新
返回
(二)我国社会建设的现状
1.社会建设问题的主要表现 2.社会建设问题的主要原因
返回
1.社会建设问题的主要表现
(1)社会保障水平总体不高,还没有实现城乡完全统筹
截止到2009年底,我国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居民占城市 居民总人口的37.9%,参加农村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民占农村总人 口的10.2%,主要集中在发达地区。农村社会保障普及率之低十 分罕见,绝大部分农村人口处于社会保障线之外。可见社会保障 发展极不平衡,没有实现城乡统筹。个别城市实现城乡一体化,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