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医学基础》教学提纲

合集下载

高校急救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高校急救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急救知识与技能2. 适用专业:全校学生3. 学时:32学时4. 理论学时:24学时实训学时:8学时二、课程性质与目标1. 课程性质:公共选修课2.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2)培养学生的急救意识,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身心健康。

三、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急救基础知识(8学时)1.1 急救概述1.2 人体基本结构及生理功能1.3 急救原则与程序第二章:常见伤病急救技术(16学时)2.1 心肺复苏(CPR)2.2 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技术2.3 气道异物梗阻的急救2.4 创伤急救2.5 常见急性病急救2.6 烧伤、烫伤急救第三章:自然灾害与事故急救(8学时)3.1 地震、洪水、火灾等自然灾害的应急处理3.2 车祸、塌方、触电等事故的现场急救3.3 灾害现场的自救与互救四、教学方法与考核1. 教学方法:(1)讲授法:结合多媒体课件、案例分析等,系统讲解急救知识。

(2)实践操作法:通过实训室模拟、现场演练等,让学生掌握急救技能。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急救知识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30%):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等。

(2)实训操作(40%):通过实训室模拟、现场演练等,考核学生的急救技能。

(3)期末考试(30%):以笔试形式考核学生对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1. 教材:《急救知识与技能》2. 参考书目:(1)《急救医学》(2)《急救护理学》(3)《灾害医学》六、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2. 实训室模拟设备3. 现场演练场地4. 校外急救实训基地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1-4周:急救基础知识、常见伤病急救技术2. 第5-8周:常见伤病急救技术、自然灾害与事故急救3. 第9-12周:实训操作、期末复习八、课程特色与创新1. 突出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急救医学教学大纲

急救医学教学大纲

《急救医学Ⅰ》本科课程质量标准课程编号: 11150101(第一临床医学院)、11160901(第二临床医学院)、11480015(附四院)、11490014(附属延安医院)、11500016(附属甘美医院)英文名称: Emergency Medicine Ⅰ总学时:32 学时(理论授课: 30 学时;临床见习课: 2 学时)学分: 2.5 学分适用对象:临床医学专业(含法语、全科)、麻醉学专业课程考核:终结性考核,占总成绩70%。

形成性考核,占总成绩 30%。

其中包括见习考核、大课考勤、学习态度和平时表现( 10%)和自学内容上网络课程阶段考核 / 期中考核( 20%)。

《急救医学Ⅰ》属于二级学科,是临床医学及其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

该学科综合性强,涉及面广,与临床各学科关系密切。

本课程的任务,是在学生学习临床相关学科课程之后,通过《急诊医学Ⅰ》的教学,使学生学到急救医学的基本理论, 熟悉临床实践所需的常用急救技术 , 培养学生独立处理急症的能力, 为学生从事急诊和其他各学科临床工作奠定基础。

所以,该课程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一)授予学生急救医学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灵活缜密的临床诊疗思路:1.掌握各种临床危象的临床表现和急救处理:院前现场急救和心肺复苏,各专科系统急症,如心血管系统急症、呼吸系统急症、中枢神经系统急症、消化系统急症、内分泌系统急症、急性中毒和创伤,包括多发伤和复合伤的急诊诊断和治疗。

2.掌握病情危重程度的临床评估,各常用意识评分系统,危重症常用监测手段及治疗原则。

3.在熟练掌握内科、外科、妇产科急重症的诊断、治疗的基础之上,熟悉多器官功能不全的诊断及治疗、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常见急症的临床症状和鉴别诊断。

(二)掌握各种急救医学的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过硬的临床动手能力:1.掌握院前急救基本技能:初步处理、止血、评估、搬运、制动、转运。

2.掌握心脑肺复苏基本技能:徒手心肺复苏、除颤、药物复苏种类和剂量。

急救知识教学大纲

急救知识教学大纲

急救知识教学大纲急救知识教学大纲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突发意外和紧急情况时有发生。

无论是在家庭、工作场所还是在公共场所,了解基本的急救知识都是非常重要的。

急救知识可以帮助我们在紧急情况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因此,急救知识的教育和培训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一份急救知识教学大纲,旨在提供一个系统的教学框架,帮助人们学习和掌握急救技能。

1. 急救的定义和重要性急救是指在紧急情况下采取紧急措施来保护生命的行为。

它的目标是迅速识别并处理紧急情况,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伤害和死亡的风险。

急救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为受伤或生病的人提供及时的帮助,增加他们生存的机会。

2. 基本急救原则在急救过程中,有一些基本原则需要遵循。

首先,保护自己的安全是最重要的。

在采取任何行动之前,应评估现场的安全性,并确保自己不会受到伤害。

其次,判断受伤者的意识和呼吸状态。

如果受伤者失去意识或停止呼吸,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另外,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并寻求专业医疗人员的帮助也是至关重要的。

3. 常见急救情况和处理方法a. 心脏骤停:心脏骤停是一种严重的紧急情况,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这包括按压胸部和进行人工呼吸,以维持血液循环和供氧。

b. 大出血:大出血可能导致失血过多和休克。

在处理大出血时,应使用紧急止血方法,如直接压迫伤口、提升受伤部位和使用止血带。

c. 烧伤:烧伤是一种常见的急救情况。

在处理烧伤时,应迅速将受伤部位放入冷水中,以减轻疼痛和防止烧伤的进一步扩散。

d. 窒息:窒息可能导致氧气供应不足,造成严重后果。

在处理窒息时,应迅速采取措施,如进行背部敲击、人工呼吸或使用胸外心脏按压。

4. 儿童急救知识儿童急救知识在家庭和学校中同样重要。

在处理儿童急救情况时,需要特别关注他们的特殊需求。

例如,婴儿窒息时,应采取不同的背部敲击和人工呼吸方法。

此外,了解儿童常见的急救情况,如烫伤、溺水和中毒,也是必要的。

5. 急救培训和认证为了提高公众对急救知识的认识和应对能力,急救培训和认证计划非常重要。

《急救医学基础》(优选.)

《急救医学基础》(优选.)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急救医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性质:专业课程总学时:30适用专业及层次:农村医学中专开课时间:第4期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急救医学是一门跨专业的以创伤、严重感染、复苏、灾害医学、中毒以及内科危重病诊治和研究为主要内容的二级学科。

急救医疗水平的高低不仅反映一个国家、地区、城市卫生机构的组织管理水平,而且也是医院、救护机构医护人员的救治水平和素质的具体体现。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农业迅速发展,交通及工伤等事故、各类严重感染、心脑血管疾病等危重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因此需要我们医护人员不断做好急诊急救医疗工作,提高救治成功率,减少致残率和病死率。

本课程总学时为32学时,其中理论16学时,实践16学时。

二、课程目标(一)知识教学目标1. 掌握急救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

2. 掌握院前急救,急救问题的紧急评估与处理3.熟悉各急症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分类。

4.掌握各急症的临床表现,识别及处理,特别是早期识别及处理、转院前处理、转院途中处理。

5. 熟悉急危重症病人的监护内容6、掌握常用急救药物(二)技能教学目标1. 应用急救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对常见急症的临床特点作出解释。

2. 运用急救医学的理论与技术,初步学会对常见急症的识别及处理,特别是早期识别及处理、转院前处理、转院途中处理。

3. 初步学会使用常用急救药物。

4、学会急救常用技术(三)素质教学目标1. 具有以刻苦勤奋、严谨求实的态度学习本课程,在实践中表现出对患者尊重、关心、爱护和认真负责的态度。

2.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生命第一的概念,充分认识急诊病人危、急、重的特征,具备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勤学善思的学习习惯、细心严谨的工作作风、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认真负责的职业态度、健康稳定的心理素质、全面较强的适应能力。

《急救医学基础》详解

《急救医学基础》详解

《急救医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性质:专业课程总学时:30适用专业及层次:农村医学中专开课时间:第4期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急救医学是一门跨专业的以创伤、严重感染、复苏、灾害医学、中毒以及内科危重病诊治和研究为主要内容的二级学科。

急救医疗水平的高低不仅反映一个国家、地区、城市卫生机构的组织管理水平,而且也是医院、救护机构医护人员的救治水平和素质的具体体现。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农业迅速发展,交通及工伤等事故、各类严重感染、心脑血管疾病等危重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因此需要我们医护人员不断做好急诊急救医疗工作,提高救治成功率,减少致残率和病死率。

本课程总学时为32学时,其中理论16学时,实践16学时。

二、课程目标(一)知识教学目标1. 掌握急救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

2. 掌握院前急救,急救问题的紧急评估与处理3.熟悉各急症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分类。

4.掌握各急症的临床表现,识别及处理,特别是早期识别及处理、转院前处理、转院途中处理。

5. 熟悉急危重症病人的监护内容6、掌握常用急救药物(二)技能教学目标1. 应用急救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对常见急症的临床特点作出解释。

2. 运用急救医学的理论与技术,初步学会对常见急症的识别及处理,特别是早期识别及处理、转院前处理、转院途中处理。

3. 初步学会使用常用急救药物。

4、学会急救常用技术(三)素质教学目标1. 具有以刻苦勤奋、严谨求实的态度学习本课程,在实践中表现出对患者尊重、关心、爱护和认真负责的态度。

2.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生命第一的概念,充分认识急诊病人危、急、重的特征,具备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勤学善思的学习习惯、细心严谨的工作作风、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认真负责的职业态度、健康稳定的心理素质、全面较强的适应能力。

3. 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地思考、研究和解决问题。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一)绪论1.了解急救医学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2.了解急诊与急救医学的范畴。

《急救医学基础》

《急救医学基础》

《急救医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性质:专业课程总学时:30适用专业及层次:农村医学中专开课时间:第4期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急救医学是一门跨专业的以创伤、严重感染、复苏、灾害医学、中毒以及内科危重病诊治和研究为主要内容的二级学科。

急救医疗水平的高低不仅反映一个国家、地区、城市卫生机构的组织管理水平,而且也是医院、救护机构医护人员的救治水平和素质的具体体现。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农业迅速发展,交通及工伤等事故、各类严重感染、心脑血管疾病等危重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因此需要我们医护人员不断做好急诊急救医疗工作,提高救治成功率,减少致残率和病死率。

本课程总学时为32学时,其中理论16学时,实践16学时。

二、课程目标(一)知识教学目标1. 掌握急救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

2. 掌握院前急救,急救问题的紧急评估与处理3.熟悉各急症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分类。

4.掌握各急症的临床表现,识别及处理,特别是早期识别及处理、转院前处理、转院途中处理。

5. 熟悉急危重症病人的监护内容6、掌握常用急救药物(二)技能教学目标1. 应用急救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对常见急症的临床特点作出解释。

2. 运用急救医学的理论与技术,初步学会对常见急症的识别及处理,特别是早期识别及处理、转院前处理、转院途中处理。

3. 初步学会使用常用急救药物。

4、学会急救常用技术(三)素质教学目标1. 具有以刻苦勤奋、严谨求实的态度学习本课程,在实践中表现出对患者尊重、关心、爱护和认真负责的态度。

2.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生命第一的概念,充分认识急诊病人危、急、重的特征,具备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勤学善思的学习习惯、细心严谨的工作作风、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认真负责的职业态度、健康稳定的心理素质、全面较强的适应能力。

3. 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地思考、研究和解决问题。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一)绪论1.了解急救医学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2.了解急诊与急救医学的范畴。

医学教学设计:急救医学基础知识的教学设计

医学教学设计:急救医学基础知识的教学设计
组织学生进行急救技能操作的 实践练习,培养实际动手能力

案例分析
结合真实案例,引导学生分析 、讨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模拟演练
模拟真实急救场景,进行实战 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
力。
教学组织形式
小组教学
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教 学,便于学生互相交流
、合作学习。
翻转课堂
课前发放学习资料,课 堂上进行问题解答、讨 论,提高学生参与度。
强调实践操作和技能训练,让 学生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和操 作方法。
鼓励学生参与团队合作和交流 ,提高协作和沟通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急救意识和责任感,认识 到急救医学在保障人类生命健康方面 的重要性。
倡导人文关怀和职业道德,注重培养 急救医学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操守 。
激发学生对急救医学的兴趣和热情, 培养终身学习和自我提升的意识。
医学教学设计:急救医 学基础知识的教学设计
汇报人:XX 2024-02-06
contents
目录
• 急救医学概述 • 教学目标与要求 • 教学内容与方法 • 教学资源与开发 • 教学评价与反馈 • 教学特色与创新
01
急救医学概述
急救医学的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急救医学是研究各种急性疾病、创伤 、中毒等急危重症的发生、发展规律 及其救治方法的一门跨学科医学专业 。
重要性
急救医学在保障人民生命安全、降低 伤残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等方面具 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现代社会不可 或缺的医疗体系组成部分。
急救医学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急救医学起源于战争时期的战地救护,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需求的 增加,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医学专业。

急救医学教学大纲

急救医学教学大纲

急救医学教学大纲《急救医学I》本科课程质量标准课程编号:(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附四院)、(附属延安医院)、(附属甘美医院)英文名称:Emergency Medicine I总学时:32 学时(理论授课:30 学时;临床见习课:2学时)学分:学分适用对象:临床医学专业(含法语、全科)、麻醉学专业课程考核:终结性考核,占总成绩70%。

形成性考核,占总成绩30%。

其中包括见习考核、大课考勤、学习态度和平时表现(10%)和自学内容上网络课程阶段考核/期中考核(20%)。

《急救医学I》属于二级学科,是临床医学及其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

该学科综合性强,涉及面广,与临床各学科关系密切。

本课程的任务,是在学生学习临床相关学科课程之后, 通过《急诊医学I》的教学,使学生学到急救医学的基本理论,熟悉临床实践所需的常用急救技术,培养学生独立处理急症的能力,为学生从事急诊和其他各学科临床工作奠定基础。

所以,该课程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一)授予学生急救医学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灵活缜密的临床诊疗思路:1.掌握各种临床危象的临床表现和急救处理:院前现场急救和心肺复苏,各专科系统急症,如心血管系统急症、呼吸系统急症、中枢神经系统急症、消化系统急症、内分泌系统急症、急性中毒和创伤,包括多发伤和复合伤的急诊诊断和治疗。

2.掌握病情危重程度的临床评估,各常用意识评分系统,危重症常用监测手段及治疗原则。

3.在熟练掌握内科、外科、妇产科急重症的诊断、治疗的基础之上,熟悉多器官功能不全的诊断及治疗、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常见急症的临床症状和鉴别诊断。

(二)掌握各种急救医学的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过硬的临床动手能力:1.掌握院前急救基本技能:初步处理、止血、评估、搬运、制动、转运。

2.掌握心脑肺复苏基本技能:徒手心肺复苏、除颤、药物复苏种类和剂量。

3.掌握气道开放、静脉开放基本操作技术及呼吸机的基本使用。

《急救医学基础》教学提纲

《急救医学基础》教学提纲

《急救医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性质:专业课程总学时:30适用专业及层次:农村医学中专开课时间:第 4 期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急救医学是一门跨专业的以创伤、严重感染、复苏、灾害医学、中毒以及内科危重病诊治和研究为主要内容的二级学科。

急救医疗水平的高低不仅反映一个国家、地区、城市卫生机构的组织管理水平,而且也是医院、救护机构医护人员的救治水平和素质的具体体现。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农业迅速发展, 交通及工伤等事故、各类严重感染、心脑血管疾病等危重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因此需要我们医护人员不断做好急诊急救医疗工作,提高救治成功率,减少致残率和病死率。

本课程总学时为32 学时,其中理论16 学时,实践16 学时。

二、课程目标(一)知识教学目标1.掌握急救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

2.掌握院前急救,急救问题的紧急评估与处理3.熟悉各急症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分类。

4.掌握各急症的临床表现,识别及处理,特别是早期识别及处理、转院前处理、转院途中处理。

5.熟悉急危重症病人的监护内容6、掌握常用急救药物(二)技能教学目标1.应用急救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对常见急症的临床特点作出解释。

2.运用急救医学的理论与技术,初步学会对常见急症的识别及处理,特别是早期识别及处理、转院前处理、转院途中处理。

3.初步学会使用常用急救药物。

4、学会急救常用技术4.)素质教学目标1.具有以刻苦勤奋、严谨求实的态度学习本课程,在实践中表现出对患者尊重、关心、爱护和认真负责的态度。

2.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生命第一的概念,充分认识急诊病人危、急、重的特征,具备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勤学善思的学习习惯、细心严谨的工作作风、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认真负责的职业态度、健康稳定的心理素质、全面较强的适应能力。

3.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地思考、研究和解决问题。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一)绪论1.了解急救医学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2.了解急诊与急救医学的范畴。

急救医学基础课程设计

急救医学基础课程设计

急救医学基础课程设计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常见急性疾病的基本急救技能,包括但不限于心脏骤停、窒息、休克、心肺复苏术等。

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对急救的敏感性和应对能力,提高急救医学素质。

课程目标•掌握常见急性疾病的基本急救技能,能够独立进行急救;•培养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变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对急救医学的理解和兴趣,为日后深入学习和实践打下基础。

课程计划第一节:急救基础知识内容•急救及其历史;•急救的重要性和意义;•急救的分类和范畴。

教学方法•PPT讲解;•情境分析;•互动答疑。

第二节:心肺复苏术内容•心肺停止原因;•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口对口呼吸与胸外按压的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PPT讲解;•演示示范和操作实践;•讨论与答疑。

第三节:窒息急救内容•窒息的发生原因;•窒息的症状和表现;•窒息的急救方法;•人工呼吸的操作及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PPT讲解;•演示示范和操作实践;•组队合作练习。

第四节:休克急救内容•休克的发生原因;•休克的表现和症状;•休克的分类和治疗;•休克的急救措施。

教学方法•PPT讲解;•情景模拟和演示;•讨论与答疑。

第五节:各种急救药物的使用内容•置管;•氧气的吸入;•常用药物及其使用方法;•不同疾病的特殊药物急救。

教学方法•PPT讲解;•互动答疑;•综合扩充训练。

课程总结本课程综合了理论和实践,旨在通过系统化的学习和实践,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提高急救医学素养,培养学生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变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其目标关乎人物生命安全与健康,那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去付诸行动。

急救医学基础教学设计

急救医学基础教学设计

急救医学基础教学设计背景和目的急救是指在突发的、危急的情况下,为挽救患者生命而进行的紧急医疗救治。

急救医学是新时期外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社会意义。

为了提高社会公众和医务人员应急救援能力,我校制定了急救医学基础课程,以建立和提高人们对急救救治的意识,理解准确及时的急救诊断和处理能力,具备急救医疗的基本技能。

本文将介绍急救医学基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内容急救医学基础课程主要包括:1.急救流程和常见事故现场急救处理方法;2.心肺复苏技术;3.危重患者监护和治疗; 4.创伤救治与骨折固定等。

教学方法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交流,本次急救医学基础课程运用以下教学方法:1.专业知识授课:由急救专业教师对急救医学基础课程内容进行讲解和解读;2.现场模拟演练:通过现场模拟演练的方式,让学生熟悉急救流程,掌握常见事故现场急救处理方法;3.案例讲解:通过真实的医疗案例,让学生掌握心肺复苏技术和危重患者监护和治疗等重要内容; 4.互动讨论: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和疑问,并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互动讨论和交流,加深对急救医学基础的理解。

教学评价急救医学基础课程的教学评价主要分为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评估:1.学生的理论掌握程度: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程度;2.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学生运用急救技能处理实际事故的能力。

结论急救医学基础课程是必修课程,需要建立和提高人们对急救救治的意识,理解准确及时的急救诊断和处理能力,具备急救医疗的基本技能。

本次急救医学基础教学设计的内容和方法,能够使每个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技能,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性,培养出真正的急救人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救医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专业课程总学时:30
适用专业及层次:农村医学中专开课时间:第4期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急救医学是一门跨专业的以创伤、严重感染、复苏、灾害医学、中毒以及内科危重病诊治和研究为主要内容的二级学科。

急救医疗水平的高低不仅反映一个国家、地区、城市卫生机构的组织管理水平,而且也是医院、救护机构医护人员的救治水平和素质的具体体现。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农业迅速发展,交通及工伤等事故、各类严重感染、心脑血管疾病等危重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因此需要我们医护人员不断做好急诊急救医疗工作,提高救治成功率,减少致残率和病死率。

本课程总学时为32学时,其中理论16学时,实践16学时。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教学目标
1. 掌握急救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

2. 掌握院前急救,急救问题的紧急评估与处理
3.熟悉各急症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分类。

4.掌握各急症的临床表现,识别及处理,特别是早期识别及处理、转院前处理、转院途中处理。

5. 熟悉急危重症病人的监护内容
6、掌握常用急救药物
(二)技能教学目标
1. 应用急救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对常见急症的临床特点作出解释。

2. 运用急救医学的理论与技术,初步学会对常见急症的识别及处理,特别是早期识别及处理、转院前处理、转院途中处理。

3. 初步学会使用常用急救药物。

4、学会急救常用技术
(三)素质教学目标
1. 具有以刻苦勤奋、严谨求实的态度学习本课程,在实践中表现出对患者尊重、关心、爱护和认真负责的态度。

2.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生命第一的概念,充分认识急诊病人危、急、重的特征,具备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勤学善思的学习习惯、细心严谨的工作作风、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认真负责的职业态度、健康稳定的心理素质、全面较强的适应能力。

3. 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地思考、研究和解决问题。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一)绪论
1.了解急救医学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2.了解急诊与急救医学的范畴。

3.熟悉急诊与急救医学的学习目的与要求。

(二)急救医疗体系
1.熟悉急救医疗体系的基本组成形式。

2.了解我国急救医疗体系的现状。

(三)院前急救
1. 概述
(1)了解院前急救的重要性。

(2)熟悉院前急救的任务和特点。

(3)熟悉院前急救伤员的分类。

(4)掌握院前急救的原则。

(5)熟悉院前急救的组织与实施。

2. 院前急救管理
(1)了解如何建立急救网络。

(2)熟悉急救管理制度。

(3)了解急救设备的管理方法。

(四)急救问题的紧急评估与处理
1.熟悉急救问题的紧急评估方法。

2.掌握急救处理的原则。

3.掌握急症病人的优先分类与紧急处理方法。

4.掌握急救用药的要求。

5.掌握灾难中的常见急救问题与处理方法。

(五)常见急症症状与急救处理
1.高热
(1)了解高热的概况。

(2)掌握高热的临床特点。

(3)掌握高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4)掌握高热的急救处理方法。

2. 呼吸困难
(1)了解呼吸困难的概况。

(2)掌握呼吸困难的临床特点。

(3)掌握呼吸困难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4)掌握呼吸困难的急救处理方法。

3.咯血
(1)了解咯血的概况。

(2)掌握咯血的临床特点。

(3)掌握咯血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4)掌握咯血的急救处理方法
4.呕血与黑便
(1)了解呕血与黑便的概况
(2)掌握呕血与黑便的临床特点
(3)掌握呕血与黑便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4)掌握呕血与黑便的急救处理方法。

5.晕厥
(1)了解晕厥的概况
(2)掌握晕厥的临床特点
(3)掌握晕厥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4)掌握晕厥的急救处理方法。

6.昏迷
(1)了解昏迷的概况
(2)掌握昏迷的临床特点
(3)掌握昏迷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4)掌握昏迷的急救处理方法。

7.惊厥
(1)了解惊厥的概况
(2)掌握惊厥的临床特点
(3)掌握惊厥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4)掌握惊厥的急救处理方法。

8.急性疼痛
(1)了解急性疼痛的概况
(2)掌握急性疼痛的临床特点
(3)掌握急性疼痛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4)掌握急性疼痛的急救处理方法。

(六)常见理化因素引起的疾病
1.中暑
(1)了解急性疼痛的概况
(2)掌握急性疼痛的临床特点
(3)掌握急性疼痛的急救与处理方法(4)初步学会做有关中暑的健康教育2.淹溺
(1)了解淹溺的概况
(2)掌握不同水质下淹溺的临床特点(3)掌握淹溺的急救与处理方法
(4)初步学会做有关淹溺的健康教育
3. 电击伤
(1)了解电击伤的概况
(2)掌握电击伤的临床特点
(3)掌握电击伤的急救与处理方法(4)初步学会做有关电击伤的健康教育(七) 急危重症病人的监护
1.ICU的任务与设置
(1)熟悉ICU的概念和任务。

(2)了解ICU的设置。

2.危重病情监测技术
(1)掌握体温监测的方法
(2)掌握呼吸监测的方法
(3)掌握循环功能监测的方法
(4)掌握肾功能监测的方法
(5)掌握中枢神经系统监测的方法(6)掌握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监测的方法
(八)常用急救药物
1.掌握常用镇痛药物
2.掌握常用镇静与止痉药物
3.掌握常用呼吸中枢兴奋药物
4.掌握常用强心与血管活性药物
5.掌握常用利尿脱水药物
6.掌握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7.掌握常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8.掌握常用平喘解痉药物
9.掌握常用止血与抗凝血药物
(九)急救常用技术
1.掌握气道开放技术
2.熟悉气管插管技术
3.熟悉气管切开技术
4.掌握呼吸道异物的现场急救技术
5.掌握现场心肺脑复苏技术
6.掌握现场止血技术
7.掌握现场包扎技术
8.掌握现场固定技术
9.掌握现场搬运技术
(十)实习指导
1.熟练掌握院前急救伤员的分类方法。

2.掌握中暑病人的现场急救方法。

3.掌握淹溺病人的现场急救方法。

4.掌握电击伤病人的现场急救方法。

5.学会现场心肺脑复苏技术。

6.学会呼吸道异物的现场急救技术
7.掌握环甲膜穿刺术
8.学会现场开放性伤口的止血与包扎技术。

9.学会骨折的现场固定技术。

10.掌握脊柱损伤患者的现场搬运技术
四、学时分配
课程总学时30,其中理论20时,实训见习10学时。

五、课程考核
课程成绩评定:实验实训占20%,平时成绩占10%,期末考试成绩占70%,采用笔试闭卷考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