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是修道上不可或缺的事物
《信心铭》浅讲(宋智明)
《信心铭》浅讲(宋智明)禅悟的直指《信心铭》浅讲《信心铭》浅讲净明山人讲智理居士整理今天,我给大家讲的内容是《信心铭》,是禅宗的第三代祖师僧璨大师所著作的。
那么为什么要讲这个内容呢?因为这一篇《信心铭》是指导我们修行用功,怎么样才能开悟?怎么样才能成道的整个口诀的内容都在这里面,所以我们要去体会《信心铭》的内容。
那么为什么名为“信心铭”呢?就是说修道的人信很重要。
要相信三宝,要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有佛性,相信正法能够帮助我们开悟,帮助我们成就,还要相信自己一定能够见性成佛,或者说一定能够往生净土,得到花开见佛的成就。
那么这个信心从何而来呢?就是通过听闻佛法,通过观察,通过用功,通过自己的悟性来体会的。
信心是要不断地深入,不断地提高的。
信心很重要,能使自己在用功当中觉得很亲切,很相应,觉得自己的体悟很真实,不是虚假的,或者说不是别人那边听来的,是有自己的体悟,是自己里边证出来的。
由于正确而真实的信心是证出来的,没有证出来的信心是不足够的。
那么这篇《信心铭》,就是告诉我们怎么去证这个信心,怎么去证我们的佛性,怎么去而我们的大道。
这样的一个由信至悟一直到证的方法。
至道无难,唯嫌拣择。
但莫憎爱,洞然明白。
我们都要要寻求道.但是道是什么呢?谁都见不到,见到的不是道。
道没有名称,道没有相貌,道没有方所,“道”在哪里?“道”不是一个东西,说是一个东西就不是道,道是说不出来的东西。
那么道呢,真实存在,我们就在道里边。
我们说话,走路,我们修行用功,都要在道里面。
所以说到道,我们只能勉强地形容,“十方圆明”,十方世界都要是道,处处是道,什么地方不是道呢?有的祖师讲,道在大小便的地方,道在一切地方。
道没有选择的,一切都是道的显现。
那么这样的道,也就是我们所谓的最圆满的佛道,一切圣人走过的道,成就的道,我们去修证这个道有没有难处呢?如果你去分别、选择,到外面去找,那么的确是找不到,很难。
如果你能够明白,你的自性,你自己,你的当下就是道!那么讲这个道的时候,不是道的概念和想法,你要悟到,自己体会到。
张三丰注吕祖《百字铭》,经典!
热⽓,上冲⼼府,情来归性,如夫妇配合,如痴如醉,⼆⽓氤氲,结成丹质;⽽⽓⽳中⽔⽕相交,循环不已,则神驭⽓,⽓留形,不必杂术⾃长⽣。
诀⽈:⽿⽬⼝三宝,闭塞勿发通,真⼈潜深渊,浮游守规中,直到丹⽥⽓满,结成⼑圭也。
阴阳⽣反复,普化⼀声雷注⽈:功夫到此,神不外驰,⽓不外泄;神归⽓⽳,坎离已交;愈加猛烈精进,致虚之极,守静之笃。
⾝静于杳冥之中,⼼澄于⽆何有之乡,则真息⾃住,百脉⾃停,⽇⽉停景,璇玑不⾏;太极静⽽⽣动,阳产于西南之坤,坤即腹也,⼜名曲江;忽然⼀点灵光,如⿉⽶之⼤,即药⽣消息也。
赫然光透,两肾如汤煎,膀胱如⽕炙,腹中如烈风之吼,腹内如震雷之声,即复卦天根现也。
天根现即固⼼王,以神助之,则其⽓如⽕,逼⾦上⾏,穿过尾闾,轻轻运、默默举,⼀团和⽓,如雷之震,上升泥丸,周⾝踊跃,即天风妬卦也。
由⽉窟⾄印堂眉中,漏出元光,即太极动⽽⽣阴,化成神⽔⽢露,内有⿉⽶之珠,落在黄庭之中,点我离中之汞,结成圣相之体,⾏周天⽕候,⼀度烹之、炼之,丹⾃结矣。
⽩云朝顶上,⽢露洒须弥注⽈:到此地位,药即得矣。
⼆⽓结⼑圭,关窍开通,⽕降⽔升,⼀⽓周流,从太极中,动天根,过⽞⾕关,升⼆⼗四椎⾻节,⾄天⾕关,⽉窟阴⽣,⾹甜美味,降下重楼,⽆休⽆息,名⽈“⽢露洒须弥”。
诀⽈:⽢露满⼝,以⽬送之,以意迎之,送下丹釜,凝结元⽓以养之。
⾃饮长⽣酒,逍遥谁得知注⽈:养⽓到此,⾻节已开,神⽔不住,上下周流,往来不息,时时吞咽,谓之长⽣酒。
诀⽈:流珠灌养灵根性,修⾏之⼈知不知。
坐听⽆弦曲,明通造化机注⽈:功夫到此,⽿听仙乐之⾳,⼜有钟⿎之韵,五⽓朝元、三花聚顶,如晚鸦来栖之状。
⼼⽥开朗,智慧⾃⽣,明通三教经书,默悟前⽣根本,预知未来休咎,⼤地⼭河如在掌中,⽬视万⾥,已得六通之妙,此乃实有也,吾⾏实到此际,若有虚⾔以误后学,天必诛之,遇之不⾏,罪遭天遣,⾮与师遇,此事难知。
都来⼆⼗句,端的上天梯注⽈:⾃养⽓忘⾔⾄此⼆⼗句,皆是吕祖真正⼝诀⼯夫,⽆半点虚伪,乃修⾏上天之阶梯。
禅修要诀--慧灯之光
禅修要诀作者:堪布慈诚罗珠发布时间:2013-03-26来源:慧灯之光九一、禅定的五种过患修禅定的时候,有一些障碍会影响我们的修行,归纳起来,大致为五种:(一)懈怠。
懈怠,是贪着吃喝玩乐而不想修行的念头。
修行没有成果,都是因为懈怠。
如果懈怠,就根本不能进入禅定,根本不可能修行。
(二)遗忘圣言。
圣言,也即上师教给我们的修行诀窍与方法。
修禅定的时候,把上师讲的诀窍都给忘了,致使无法正常修行,就叫遗忘圣言。
(三)昏沉和掉举。
昏沉属于无明烦恼,因为头脑迷糊、神志不清,所以不能专注于修行目标或所缘境;掉举属于贪心烦恼,思维曾经吃喝玩乐的景象而心向外散乱,故而无法专注于目标。
这两个是所有禅定最大的障碍,甚至会影响到禅定的本质。
(四)不行对治。
在修行的过程中,心里已经开始昏沉、掉举,不是昏昏欲睡,就是胡思乱想,心根本不在目标上了,却不采取任何措施,根本不控制、不对治,任其发展。
即使前面修得不错,后面也会变得很糟糕,就叫不行对治。
(五)无沉掉时行对治。
当心安住在平静状态,没有昏沉、掉举的时候,却强行去扰乱这个状态。
比如多此一举地去观察:我现在安住的境界是阿赖耶识还是心的本性光明,是无常还是痛苦等等,强迫让自心离开禅定境界,这叫无沉掉时行对治。
五种障碍当中的前两种,会影响进入禅定;第三种,会影响禅定的本质;后面的两种,会影响禅定的发展。
所以,作为修行人,首先一定要设法对治、祛除这五种障碍。
二、五种过患的八种对治方法五个障碍怎么样对治呢?可以用八种方法,也即八对治行来对治五种障碍。
(一)信。
也即对禅定的信心。
信心有三种:第一是相信禅定的方法,能够清净、净化我们的内心,并让我们得到智慧等等;第二是在每次修禅定的时候很有兴趣。
其实,世间任何一个工作都是如此,做喜欢的工作和做不喜欢的工作,效果是截然不同的;第三是渴望、追求禅定的境界。
(二)欲。
也即欲望,意思就是追求、希求禅定。
(三)勤。
也即精进、努力。
(四)轻安。
开始修禅定的时候,心里会觉得很枯燥,身体坐久以后,会感到腿痛、不舒服等等。
五根和五力最经典的解释
五根和五力最经典的解释五根和五力是佛教中的重要概念,它们是指导修行和实现解脱的关键要素。
下面是关于五根和五力的经典解释:五根(五根本)指的是信、精进、念、定、慧这五种根本品质或能力。
它们是修行的基础,也是达到解脱的必备条件。
1. 信(信心)是指对佛法的信仰和对佛陀的教导的信任。
它是修行的起点,让我们愿意接受佛法的指导,并且坚信佛法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2. 精进(精进力)是指为了实现解脱而付出的努力和毅力。
它是修行过程中的动力,让我们持续不断地修行,不断超越自己,不断提升自己。
3. 念(正念)是指将注意力集中在当下的能力,以及保持警觉和觉察的能力。
它是修行中的关键要素,让我们能够觉察到自己的身心状态,并且从中获得智慧和觉悟。
4. 定(禅定)是指通过专注和冥想来培养心灵平静和清晰的能力。
它是修行的重要阶段,通过禅定,我们可以超越思维的妄念和烦恼,体验内心的宁静和自在。
5. 慧(智慧)是指对真实性和无常性的直接认知和理解。
它是修行的最终目标,通过智慧,我们能够看透生命的本质,超越痛苦和烦恼,实现解脱和觉悟。
五力(五力足)指的是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这五种力量或能力。
它们是在修行过程中发展和培养的,能够帮助我们克服障碍,跨越困境,实现解脱。
1. 信力是指通过信仰和信心来产生力量和动力。
它让我们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解脱,并且能够坚定地迈向修行的道路。
2. 精进力是指通过努力和毅力来产生力量和动力。
它让我们不断努力地修行,不断超越自己,不断提升自己。
3. 念力是指通过正念和觉察来产生力量和动力。
它让我们能够保持警觉和觉察,从而及时发现和转化痛苦和烦恼。
4. 定力是指通过禅定和专注来产生力量和动力。
它让我们能够培养心灵的平静和清晰,从而超越思维的妄念和烦恼。
5. 慧力是指通过智慧和觉悟来产生力量和动力。
它让我们能够看透生命的本质,超越痛苦和烦恼,实现解脱和觉悟。
通过发展和培养五根和五力,我们能够提升修行的效果,达到解脱和觉悟的境地。
修行五个要素(定稿)
上达下照法师开示于广州元音古寺
整个佛法的修道次第它是有个规律的,如果你没有修行的基础,那我们需要培养这个基础,基础不牢往往急于求成。重视听闻、重视打坐、重视实修,而基础不牢的人,打坐境界越高,越容易出问题。因为你基础不牢、德行不牢、没有德行、品行不够、动力不强、目标不明确,这都容易导致半途而废,得少为足。
那我们大家看一看,如果我们现实的,修行的这颗心,这个基础建立起来了,把现在对于世间的这一切万法的贪著全部舍弃,强行地命令自己这一切既然是生灭法,我不能在心中留住。哪怕是一个灰尘、一个妄想都不能留住,因为你留住它这一个妄想,这就是你生死的根,最终继续让你轮回的就是那一个灰尘。
你贪著色相,就是这个色相会让你留住继续轮回;你贪著一种情绪,就被这个情绪束缚住继续轮回,永远轮回下去就是这颗妄想的心。所以我们要学会生起出离心,不是嘴巴说一说,想到一下说:我要了生死的,这个苦海很苦。说完了,脑子里面根本就没有觉得苦海有多苦,这样我们怎么能了生死呢?
如果你有正在痛苦当中,你现在就可以观想一下,这个痛苦就像老虎一样咬住你了,可是你心里面已经舍弃了这个世界,舍弃了你所追求的一切,五欲和六尘全部放下,这个时候你回光反照,看一下自己的心,事实上在这个时候世间没有哪个人,没有哪件事能够咬得住你。无论多大的压力,压下来只是自然而不是你。
这就是我们生起出离心的量,如果生起这个出离心的量,你不会被情感纠缠,感到痛苦;更不会被其它的欲望感到痛苦;也不会被为学习佛法、学习世间的其它的知识而感到痛苦,因为你的心已经恢复到不受压力的健康状态。
那我们现在如果观照一下自己的心,把自己这颗心和外物全部舍弃,这是跟出离心相应。如果有这么一种心,你平常不停地去训练自己、锻炼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不受世间束缚的人。这种感觉生起来无论你遇到任何的灾难、任何的困难,你同样可以在千斤重担之下脱离。虎口脱身,老虎张着嘴巴要咬住你了,因为你舍弃了这一切而这个老虎咬下来只是空的,而不是你。
法实法师:修行最近的路(二)
修行最近的路(二)我讲过三主要道,啥叫空性,啥叫缘起性空,啥叫性空缘起,你们去听听。
我讲得非常通俗易懂,没有什么佛教专用术语。
我讲法的同时,你按照我说的去做,就能相似感受到一点什么。
那个东西究竟是什么?有的道友已经感受到了。
这种状态你有没有?听听我讲的实修引导打坐的录音。
你不用另外树立见解了。
你可能会想,我要去学学缘起性空的见解,我要去学什么什么……不用,直接先得到感觉,明白吗?修行最有智慧的人和上等根基的人,先不求知求见,不求那个,是先有信心,直接得到境界,或者相似地得到。
先尝到糖的味儿,甜,然后再说糖怎么甜。
这种感觉,你现在有没有?有一个道友刚听我讲法几天,发微信跟我说:师父,听您讲法,为什么我心里会空落落的,有种不见底的感觉?这种觉受挺好的,有的人有,有的人没有。
听我讲法的时候心就空了,没东西了,不见底。
《慧灯之光》里慈诚罗珠堪布说,人对空性有一点觉受的时候,会是一种什么感觉呢?就好像这个人坐在一块木板上,这块木板悬在虚空中,然后抽走木板,这个人的身体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就是那种状况。
宗喀巴大师也讲了,初步证入空性见解的时候,空落落的,有的人会有一种恐惧感。
这种感受你有吗?觉受是道理吗?心里装的道理越多,越没有这种觉受。
没有道理,直接得到加持。
通过师父的加持,也叫同化力,就让你得到。
你的上师善知识如果证到那种境界,就有这种磁场,就有这种能量。
空性是有能量的,觉性是有能量,有辐射的。
你懂那些道理有什么了不起?那些道理是生灭法,是心界,不是自性。
把道理放下,听师父讲法的当下,直接同化你,让你感受到。
这是修行最近的路。
你说,师父您讲的法好精彩呀!我讲的法并不精彩,不需要精彩,很平常的。
这个世界上没有啥事叫精彩。
天天呼吸,呼吸很精彩吗?天天喝白开水,白开水很精彩吗?不精彩,平常心,有什么精彩的事?没有。
有这样的心才行。
上面是修行最近的路,我又讲了一遍。
找到你们的上师,好不好?然后用这样的一颗心对你们的上师,就得到一切,啥都得到了。
(二、特申修信以为根本)
(二、特申修信以为根本)第二,修信为根本者。
心要提示:(一)知根本对师长修信心是修依止意乐的根本(二)明方法观德获成就、观过失成就故,专门缘念师长的功德以起信心(三)推极致观师如佛,对佛不寻过,唯念功德故总引导依师意乐轨理中在阐明了九心的相状后,再特别申明修信心是其中的根本。
为此,先要从缘起的理则认识信心为什么至关紧要。
对于这是命脉根源,如果先由思维发起了确认,那么在修意乐时就会执取它为重点。
具此根本,其他枝叶花果都会随之产生。
这里说的信心特指对师长的信心。
如何趣入修持呢?这又要了解引发它的正因。
缘起上要在自心上看到正反两条路:对于师长观功德则生信心,获得成就;观过失必起障碍,失坏成就。
由这一认定,就将自心唯一放在观师长功德上。
之后又要将它推到极处,也就是观师为佛,对佛如何看待,就对师长那样看待。
这一点是三乘圣教中一致强调的。
总说信心为根本《宝炬陀罗尼》云:“信为前行如母生,守护增长一切德。
”信心是修行的前导,它如母亲般,起着出生、守护、增长一切功德的作用。
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色身的生长要依靠母亲,以母亲为根源。
也就是要依靠母亲的长养、守护才能成长;离开母亲,出生、守护、增长都不可能。
好比母亲对一个生命来说,是最重要的因素,信心对慧命来说,也是最关键的。
没有信心,就无法出生、守护和增长功德。
下面再从断证两分来认识信心的作用。
“除疑”“离慢”等是断分,“得妙乐”“摄善法”等是证分。
“除疑度脱诸暴流,信能表喻妙乐城。
”有了信心,就能去除疑惑,度脱生老病死四大瀑流。
就是以对法道生信作为根源,就能断惑证真,息除烦恼和业,因此能度生死。
信心的受用如何呢?能表的譬喻是妙乐城市。
心中有了信心,就住进了这座妙乐城。
也就是说,从信心会不断地发生种种微妙的法乐,得到了信心这个妙乐的根源,那无论做什么、遇到什么,都住在安乐当中,修行的生活都是充满喜乐的。
信的反面是疑,心中有疑,就不肯趣入正道,仍随着过去的习气转,而无法发起善的意乐和行为。
自信是成功的一半的励志名言
自信是成功的一半的励志名言1 、楚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以穷困而变节。
——子路。
2 、缺乏信心并不是因为出现了困难,而出现困难倒是因为缺乏信心。
——塞内加3 、相信就是强大。
怀疑只会抑制能力,而信仰却是力量。
——弗烈德利克·罗伯森4 、一个人是否有成就只有看他是否具有自尊心和自信心两个条件。
——苏格拉底5 、行动也许不一定会带来快乐;但是没有行动就决没有快乐。
——本杰明·狄斯拉理6 、发明家全靠一股了不起的信心支持,才有勇气在不可知的天地中前行。
——巴尔扎克7 、坚信自己的思想,相信自己心里认准的东西也一定适合于他人,这就是天才。
——爱默生8 、诚实是雄辩能力的一部分;我们因自己热切诚恳,而使别人信服。
——威廉·哈立特9 、自尊心是一个人品德的基础。
若失去了自尊心,一个人的品德就会瓦解。
——斯特那夫人10 、在真实的生命,每桩伟业都有信心开始,并由信心跨出第一步。
——奥格斯特。
冯史勒格11 、在真实的生命里,每桩伟业都由信心开始,并由信心跨出第一步。
——奥格斯特·冯·史勒格12 、要有自信,然后全力以赴——假如具有这种观念,任何事情十之八九都能成功。
——威尔逊13 、哥伦布发现了一个世界,却没有用海图,他用的是在天空中释疑解惑的“信心”。
——桑塔雅娜14 、只有满怀自信的人,能在任何地方都怀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并认识自己的意志。
——高尔基15 、一百个满怀信心和决心的人,要比一万个谨小慎微的和可敬的可尊重的人强得多。
——辛克莱1 、生命里最重要的事情是要有个远大的目标,并借才能与坚毅来达成它。
——约翰·渥夫甘·冯·歌德2 、对我们帮助最大的,并不是朋友们的实际帮助,而是我们坚信得到他们的帮助的信念。
——伊壁鸠鲁3 、那些尝试去做某事却失败的,比那些什么也不尝试去做成功的人,不知好上多少。
——路易·锤斯4 、一个人除非自己有信心,否则不能带给别人信心;已经信服的人,方能使人信服。
《坐忘论》原文译文(修道打坐必读经典)
《坐忘论》原文译文(修道打坐必读经典)《坐忘论》,赵坚撰,一卷。
全书分「敬信一」、「断缘二」、「收心三」、「简事四」、「真观五」、「泰定六」、「得道七」等七部分,也就是修道的七个步骤和层次,集中讲坐忘收心、主静去欲的问题。
认为学道之初,要须安坐,收心离境,不著一物,入於虚无,心於是合道。
因为境为心造,只有收心,使其一尘不染,超凡脱俗,才能向「静」和「虚无」的心体回归。
其主静说对后来宋代理学家影响极大。
「坐忘」说初见於《庄子·大宗师》,后经魏晋玄学加以发挥,赵坚继承稷下道家、老庄思想,力倡「坐忘」,在外丹转向内丹的进程中起了重要理论作用,对后世道教内丹学也有一定影响。
《坐忘论》原文译文夫人之所贵者,生也;生之所贵者,道也。
人之有道,如鱼之有水。
涸辙之鱼,犹希升水。
弱丧之俗,无心造道。
恶生死之苦,爱生死之业。
重道德之名,轻道德之行。
喜色味为得志,鄙恬素为穷辱。
竭难得之货,市来生之福。
纵易染之情,丧今生之道。
自云智巧,如梦如迷。
生来死去,循环万劫。
审惟倒置,何甚如之!故《妙真经》云:“人常失道,非道失人;人常去生,非生去道。
”故养生者慎勿失道,为道者慎勿失生。
使道与生相守,生与道相保,二者不相离,然后乃长久。
言长久者,得道之质也。
经云:“生者,天之大德也,地之大乐也,人之大福也。
道人致之,非命禄也。
”又《西升经》云:“我命在我,不属于天。
”由此言之,修短在己,得非天与,失非人夺。
扪心苦晚,时不少留。
所恨朝菌之年,已过知命,归道之要,犹未精通。
为惜寸阴,速如景烛。
勉寻经旨,事简理直,其事易行。
与心病相应者,约著安心坐忘之法,略成七条,修道阶次,兼其枢翼,以编叙之。
【译】人最为宝贵的是生命,而生命之中最为宝贵的是大道。
人之有道,就如同鱼儿有了水。
将要干死的小鱼,尚且希望能够得到一升水活命;而很早就丧失了大道的俗人,却没有想要归依大道。
人们讨厌生生死死给自己带来的痛苦,却又喜欢造下能够引起生死轮回的恶业;人们往往重视道德的名声,却又常常轻视符合道德的行为。
信心铭僧璨大师注解
信心铭僧璨大师注解信心铭是一部伟大的佛教经典,古往今来一直在佛教界中被广为传诵和倡导。
它讲述了一个人在修行的过程中要具备的信心,以及相信佛教教义的重要性。
作为一位佛教徒,我们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
首先,信心是修行的关键。
佛陀在教诲众生时,也是强调信心的重要性。
信心就像修行的灯塔,指引着我们走向正确的方向。
它能够让人在困境中得到鼓励,在修行中获得力量。
当我们遭受挫折和苦难时,信心就像一盏明灯,照亮前方的道路,让我们在困境中找到力量和希望。
只有怀着坚定的信心,我们才能在佛教修行的路途中走得更加稳健。
其次,信心是我们无所不能的基石。
只有相信自己,相信佛教的教义,我们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
信心能够激发人内在的力量,让我们获得无穷的动力和灵感。
信心也能够让我们拥有更加清晰的思考能力,让我们对未来的发展有更加准确的规划,从而创造更多的价值。
最后,信心也是无限的。
它不仅存在于佛教修行中,也贯穿于我们的生活中。
对于信仰与信心的关系来说,信仰是外在的,信心是内在的。
无论面对任何难题和挑战,我们都应该保持坚定的信心,在生活中也同样如此。
我们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的价值,相信我们的未来会更加美好。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设一个充满信仰、信念的美好社会。
综上所述,信心铭生动地描绘了佛教修行的道路和信仰的重要性。
信心是我们修行的基石,是成功的关键,也是人生无尽的动力。
坚定地相信自己,相信未来,才能让我们走得更加坚定、自信和勇敢。
因此,我们应该每天怀着信心和希望,开启人生的新篇章,迎接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历代祖师对信愿行的开示
历代祖师对信愿行的开示
历代祖师对信愿行的开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信心是成就佛果的基石。
在佛教中,信心被视为一种重要的修行品质,它可以帮助我们克服各种困难和障碍,坚定我们的信仰和目标。
因此,历代祖师都强调了信心的重要性,鼓励人们要相信自己的信仰和目标,坚定不移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2.愿心是指愿意为达成某种目的而努力奋斗的心态。
在佛教中,愿心也被视为一种重要的修行品质,它可以激发人们的内在动力和创造力,帮助人们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愿望。
因此,历代祖师都鼓励人们要有远大的志向和抱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懈努力。
3.行力是实践信仰、实现目标的重要保障。
在佛教中,行力也被视为一种重要的修行品质,它可以提高人们的实践能力,帮助人们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信仰和目标。
因此,历代祖师都强调了行力的重要性,鼓励人们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和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总之,历代祖师的开示强调了信心、愿心和行力对于修行的重要性。
只有具备这三项品质,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信仰和目标。
老人文集-摘录
遭殃祸”。佛经里讲见惑和思惑,就是 说我们有知见不正和思想着境的迷惑。 刚才讲了身见,这是我们见惑的第一个 迷惑。下来就是边见。因为有身见故而 身体不能常住于世,它要死的,死以后 到哪里去了?有人说,死了就没有了, 这是断见;另有人说,还是有的,这是 常见。不是执常见,就是着断见,都倒 在两边,不离断常两边叫边见。还有邪 见,就是拨无因果,说世上没有因果, 这可害人不浅啊,将来他下地狱受苦就 知道了。不要说将来,就是眼前果报也 不爽,你做了坏事就会被枪毙或坐牢, 你能逃得了吗?所以邪见是最坏事、最 害人的。
有些人就不明白这个道理,你说要 受惨报,我们怎么看到一些坏人现在很 享福?反过来有些好人反而受苦,这个 因果不相应嘛。他不知道这个因果要看 三世的。佛经上有两句话:“欲知前世 因,今生受者是;要知来世果,今生作 者是”。他今生受的福报是过去作善事 而得到的,他现在作坏事,将来受恶报, 非但将来受恶报,现在的福也就减少了, 寿命也缩短了。
元音老人《大手印浅释》
无形中就把他的恶报减少了,本来要受 很多很多苦,现在已是减轻了。这些果 报在冥冥中转换了,而大家都不知道。 佛眼看得清爽,所以说:“欲知前世因, 今生受者是。”
佛眼看东西不象我们凡夫的眼睛,我 们看不见的,他都看得见。几千年前, 佛在世时,既没有望远镜,也没有显微 镜,他就告诉我们:“人视一杯水,佛 视千万虫。”他看一杯水里有成千上万 的虫,看得很清爽,而人就看不见。现 在我们用肉眼看这世界上只有一个太阳, 用天文望远镜才能看见有几亿光年外的 星宿,虚空中既有别的行星、太阳和恒 星,其他星球上也有生物。但佛老早就 知道了,看得很清楚。他告诉我们:虚 空中世界很多,有仰世界、覆世界、斜 世界等等,同时太阳也很多,和现在科 学家说的一样,没有区别。所以说佛是 先知者,看得很清楚,而人却很糊涂。 我们要遵照佛的教导去做才对。
信仰的力量帮助我们克服恐惧与焦虑
信仰的力量帮助我们克服恐惧与焦虑“信仰是一片光,能穿透黑暗;信仰是一把伞,能抵挡风雨。
”——笛卡尔信仰的力量在我们的人生中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能够给我们带来希望和幸福,更能够帮助我们克服内心的恐惧和焦虑。
在现代社会中,大多数人都会面临着种种压力和挑战,我们不能预见未来的困难,但我们可以用信仰不断锤炼自我以迎接未来的挑战。
在本文中,我将从三个方面阐述信仰如何帮助我们克服恐惧和焦虑。
第一,信仰的力量帮助我们面对人生的挑战。
每个人都会经历人生的起伏,但信仰可以激发我们内心的力量以应对挫折和困难。
当我们遇到失败和挫折时,信仰会告诉我们,这只是一个暂时的失败,我们应该坚定自己的信念,努力前行。
例如,美国历史上的著名黑人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就曾经说过:“我有一个梦想!”他的梦想是能够消除种族歧视,让人们和平地生活在一起。
这个梦想专属于他个人,但他坚信它是未来最终实现的一部分。
他通过信仰的力量,领导大众,不断走向自己的梦想。
他的信仰与毅力,也给全球人民树立了榜样。
第二,信仰的力量帮助我们面对未知的恐惧。
恐惧通常源于未知,面对黑暗的未知我们往往会感到茫然和恐惧。
但是,当我们相信宇宙中有一种力量或存在,我们就可以充满信心地面对未知的未来。
例如,有人害怕乘飞机旅行,因为他们害怕高度和飞行路线可能的变更,以及在高空遇到的任何不良事件。
然而,当一个人相信神或宇宙中的支配力量或存在时,他们可以感受到一种安全感,有信心乘坐飞机。
其实不同的信仰对我们都可能产生相似的作用。
信仰告诉我们,即使面临困难,我们也应该坚信自己成功的可能性,并始终保持乐观和积极的态度。
当我们相信自己和宇宙中的力量时,我们便不会轻易放弃。
第三,信仰的力量帮助我们面对生命的局限。
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完全掌控自己的生命或命运。
当我们感到自己的生命有限时,我们可能会陷入绝望和恐惧。
然而,当我们相信有一个更大的力量和存在支配着宇宙时,我们就会感到自己的生命并不孤单,自己的人生也并不毫无意义。
信仰的力量促进内心平静的法宝
信仰的力量促进内心平静的法宝信仰是人类内心最强大的力量之一。
在我们的一生中,我们将会遇到许多难题和困境,并且有时即使尽了最大的努力也可能无法解决问题。
如果我们有强烈的信仰,它可以帮助我们度过这些困难时期,并让我们心境平和。
第一、信仰使我们更坚韧无论我们最初面对什么困难,有信仰之后,我们像拥有了一种无形的力量来支持我们,使我们变得更加坚韧。
与没有信仰的人相比,有信仰的人更能够面对挫折和痛苦,因为他们相信所有的困难都是过程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归根结底的终点。
信仰使我们能够克服困难,成长为更好的人。
第二、信仰带给我们安定的心境在信仰的支持下,我们可以拥有安定的内心。
无论是经历了痛苦,还是面临未知的风险,信仰都能帮助我们通过难关,找到内心平静。
即使我们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有信仰的人仍然会相信最终一切都会好起来。
自古以来,许多智者通过他们的思考和生活经历也证实了这一点。
例如,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过:“不管发生什么事情,它都会让你变得更好,除非你在这个过程中放弃。
”这表明了当我们拥有信仰的时候,我们就能有勇气和力量去承受磨难,以此来达成心灵的成熟和内心上的平静。
第三、信仰带给我们希望无论我们面对多么灰暗的局面,信仰都能带给我们希望。
即使我们的未来看起来充满了不确定和风险,信仰仍然可以成为一盏照亮我们前方道路的灯塔。
信仰能够激励我们继续前进,让我们抛掉恐惧和焦虑感,更加坚定地朝着我们的目标前进。
在这个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的世界中,信仰是我们最强大的财富之一。
无论我们面临什么情况,信仰总是能够帮助我们平静地面对困难,坚定地前行。
所以,让我们在内心深处拥有强大的信仰,相信我们身边的一切都会成为我们成长和发展的经验,并促进我们内心的平静。
心灵禅语:信心是道元功德母,信心的力量不可思议,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1 心灵禅语:信心是道元功德母,信心的力量不可思议,
舍卫城的北面,有一条河流,沿岸有一个村庄。
佛陀特地跑到对岸去弘法。
佛陀的威仪,令村民肃然起敬,但他们却不信佛法。
後来佛离开舍卫城,舍利弗想亲近他,就远远地跑来,但是佛陀已经过河去了。
河流湍急地流着。
舍利弗看着佛陀的背影,充满信心,涉水而行。
在中流,河水很深,波流动荡,但是舍利弗专心一意,提起精神,一步一步的走着。
波浪吓不倒他,最後,竟走到对岸。
舍利佛来到佛陀面前,佛陀慈祥地望着他,眼光充满赞美、鼓舞的神色。
佛陀对他说:你是一个智慧者,有信心,肯精进,可以学佛、成佛,普度众生。
舍利弗赡仰佛陀,欢喜极了。
村民听了佛陀的话,看见舍利弗的异迹,都对佛法生起信心。
“信心”圆满诸法
“信心”圆满诸法<“信心”圆满诸法>全篇作为密乘弟子,不要将五圆满安立在外境上,而是要安立在自心中,更确切地说是在“信心”上。
若不理解此道理,就说明与真实见解相距甚远。
信心圆满诸法,是大圆满不共的教授,此中荟萃了一切乘法的精华。
按闻思方式讲解中,分别以出离心、菩提心、信心摄持小乘、大乘、密乘。
然而心的本体不会有三种,三层佛法之究竟果位即是无上大圆满。
要证悟大圆满,只有依靠圆满的信心,此义在《上师瑜伽》之〝圆满三种殊胜〞中已详细讲授过。
所以“信心”为佛法根本,包含了诸乘要义。
五浊恶世中,异端邪说多如牛毛,我们之所以选择正法,作为永恒的依止,是因为对佛陀的教言生起了信心,正是信心引导我们出离轮回,趋向解脱。
由于深信一切有情都曾经是自己的父母,都对自己有哺养之恩;而且众生与己平等,内在皆具足佛性。
故依此信心,而生出大悲菩提心,受持如海佛子行。
由此可知,获得佛果,应以信为首。
我等为即生成办自他二利,而进入无上密乘,而其首要者就是对善知识生信,然后如法依止上师。
外续部(事、行、瑜伽三部)之密乘行者,修持事相本尊、密咒手印、观想上师瑜伽,祈请本尊赐予共与不共成就,其中以信心为根本,自不待言。
内续部行者,首要依清净的信心,抉择万法为本净任运,受持能成熟之灌顶与能解脱之教言。
如生起次第观修如幻本尊坛城,而要断除烦恼、获得悉地,必定有赖于上师与本尊的加持,此中能不具足信心吗?圆满次第虽绝非简单的观修世俗气、脉、明点,然以其方便之见,获证此义,就要对乐空无别的甚深智慧生起信解。
如是可知,未离勤作之诸乘,尚需信心才能契入,作为诸乘之巅的大圆满,其见、修、行、果,无一能超离信心。
当我们通过闻思而了知大圆满之殊胜后,自然生起强烈信心,进入此法门。
依靠具德上师的指导和加持,应能于自相续中生起大圆满有寂无二的见解,此见解其实就是一种无有贤劣分别的清净信心。
现今,很多禅修者不去仔细辨别真实与相似见解的异同,却以“妄念多少”来判断功德的大小、见解的高低。
修道之人常备三心两意的重要性!引导关注
修道之人常备三心两意的重要性!引导关注
三心就是慈悲心、敬畏心、感恩心。
两意就是真意和诚意!此前今先生在交流群己经说过,为何在日志老调重提?因为今先生觉得实在重要!其实归结出一句话,就是要让我们尽快发现自己的初心!因为所谓三心两意其实最终都指向自己的初心。
何谓初心?就是佛说的本来面目。
道说的天心道心。
儒说的天地良心。
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最本质最自然流露的一种先天本能之自然本心。
修道之人若常备此心,后天之妄心识心机心就能得以受制约而不能为所欲为了!
另外,今先生亦经常说,人在世上行事应物要遵天道而行!那何为天道?除了老君说的天道利而无害;天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今先生还补充:天道佑善、扶正、酬勤。
故做人亦要行善、匡正、持勤!
以上这些,都是修道之人一定要常常俱备的。
也是今先生始终如一地去做去行…希望各网友思之悟之,亦以实际行动,始终如一地去做去行…(请参看老君德经三宝:慈、俭、不敢为天下先)。
佛法信心的分类
佛法信心的分类
佛法信心是一种重要的修行心态,它可以分为多种类型,每种类型都有不同的表现和应用。
第一种信心是对他人的信心。
这种信心是建立在对他人的善良和好意之上的,它表现为对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在佛法中,这种信心被称为“对他人的信心”,它要求我们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利益,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这种信心可以培养我们的善良和慈悲心,让我们更加关爱他人。
第二种信心是对佛法的信心。
这种信心是建立在对佛法的热爱和信仰之上的,它表现为对佛法教义的理解和遵循。
在佛法中,这种信心被称为“对佛法的信心”,它要求我们遵循佛法的教义,修行佛法,以达到解脱和幸福的目的。
第三种信心是对自我的信心。
这种信心是建立在对自己的了解和自信之上的,它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和智慧的自信。
在佛法中,这种信心被称为“对自己的信心和自信”,它要求我们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和能力。
第四种信心是对因果的信心。
这种信心是建立在对因果报应的信仰之上的,它表现为对因果报应的信任和遵守。
在佛法中,这种信心被称为“对因果的信心”,它要求我们遵守因果报应的规则,避免罪恶和惩罚,以达到修行和幸福的目的。
以上是佛法信心的分类,每种类型都有不同的表现和应用,只有根据不同的表现和应用来培养和发挥自己的信心,才能真正地获得佛法的真谛和修行的境界。
信心的经典解释
信心的经典解释
信心是指对某种事物的坚定信念和信任,它是一个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力量来源。
信心可以帮助一个人克服内心的恐惧和不安,使其保持乐观和积极的态度。
信心的经典解释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是《圣经》中的一段话:“信心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
”这句话告诉我们,信心是建立在对未来的希望和信任之上的,它能够赋予我们前进的勇气和动力。
在佛教中,信心被视为三宝之一,即佛、法、僧中的“信”宝。
信心被认为是通向解脱和幸福的关键,只有拥有坚定不移的信心,才能走向正确的道路。
在现代社会中,信心也是人们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拥有信心的人通常能够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困难,保持积极的心态和行动力,不断追求自己的目标和梦想。
总之,信心是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它能让我们面对生活的挑战时保持乐观和自信,让我们在追求自己的梦想时坚定前行。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果你对上师有信心,你将领受到他证悟的身、语、意的加持。孜孜不倦的凝视着上师,因为在这个世界上,一个真正的上师是稀有难得的,而仍然能够看见一个真正的上师,更是稀有难得的。不断观想上师在你的头顶之上,怀着渴慕的虔敬心向他祈请。在经典和密续之中,这是最甚深、最必要的修行。追随一个上师是一切成就之根本。如果你把上师视为真正的佛,距离证悟就不远了。
曾经有人说:“阿底峡,传授我你的教法!”阿底峡尊者这样回答:
哈!诀教导,
我需要你身上的一样东西,
信心! 信心!
信心是修道上不可或缺的事物。如果你没有信心,即使你追随释迦牟尼佛本人,也不会对你有所帮助。要在大乘佛教的修道上有所进展,必须仰赖上师,因此在你达到究竟的目标之前,绝对不要与上师分离。上师是那个能够使你了悟无生空性之真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