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英汉动物习语的比较及翻译策略
我的英汉动物习语文化内涵比较与翻译2
英汉动物习语文化内涵比较与翻译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习语又是语言的精华,具有强烈的文化特色。
中英文中大量习语都用动物作喻体。
本文对这类动物习语的文化内涵作一比较,并从翻译技巧的角度,对如何处理动物习语翻译中的文化特色进行探讨。
这对中英两大语言之间的沟通,对两大民族文化的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动物习语;文化内涵比较;翻译一、引言语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作为语言精华的习语更是如此。
英汉两国人民在其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形式固定、简洁明快、寓意深刻、颇具民族特色的习语。
这些习语具有强烈的文化特征,是语言的核心与精华,是语言反映社会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本民族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动物,由于跟人类生活休戚相关,被大量作为喻体运用在中英习语中。
由于中英地理位置、历史背景等诸多因素的不同,动物习语虽然喻义大部分一致,但内涵总有些偏差,有些动物在中英文中张冠李戴,有些貌似对等,实质意义却截然相反,这是中英两种文化差异在语言上的反映。
王佐良曾说过:“不了解语言当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
”[1]因此,对中英文动物习语文化特色进行比较并作恰当的处理,对跨文化交际的成功尤为重要,它也是动物习语翻译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
二、英汉动物习语文化内涵比较(一)、文化内涵相似性1、文化内涵完全相同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Eugene Nida)认为世界的语言和文化惊人地相似.并说明相似之处占90%,不似之处占10%。
无论其所列的数目是否完全正确,世界文化的相似却是不争的事实。
反映在动物名称中,许多动物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在中两文化中大致相同。
一些动物名称在英汉两语中意义和用法都基本一致,例如,Barkingdogs seldom bite.(吠犬不咬人);a wolfwith sheep’s clothing(披着羊皮的狼);fishintroubledwater(混水摸鱼)等。
2、文化内涵部分相同在英语中.有些动物名称的文化内涵刚好与汉语中另一动物名称的文化内涵相同.从而形成在中英文基指称意义相同而喻体不同的情况。
英汉动物习语文化内涵对比研究及其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论动物习语英汉差异及翻译策略
论动物习语英汉差异及翻译策略习语是人类从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凝练出的智慧结晶,也是各种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类无论在生产还是在生活中与动物的关系密切,大量与动物相关的习语融入到人类的语言中。
但由于各国的文化差异、居住环境的迥异导致了相同动物在不同的语言里却表示不同含义的文化现象,这就带来了跨文化交流的障碍。
对动物习语在英汉文化中所表现出的异同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实例探讨了动物习语的一些翻译方法。
标签:动物习语;英汉差异;翻译策略G41前言习语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凝练、积累的语言精华,它们将言简意赅的哲理富于短小精悍的句子里,并极富民族特色。
在英语里,习语有谚语、成语、俚语、俗语等,按其结构来分,有复句、单句、甚至仅仅为一个短语。
英语习语的翻译先要正确理解其含义,在此基础上,还得明白它们在意思、文化等方面与汉语的差异,在充分考虑了原文的文化特性之后方可着手翻译。
人类由于和动物联系紧密,在长期的观察、饲养、驯化,或食用,或生产劳役中,他们掌握了许多花鸟虫兽的习性,因此创造出诸多以动物为载体的习语。
但因各民族生活环境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些不同文化环境下所创造出的习语表达的意思也必定有所差异。
2文化差异对习语中动物比喻形象的影响这类从长期生产实践中提炼出来的习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称得上是文化的活化石。
大凡是历史悠久的语种,它们语言里都有丰富的习语,其中不乏与动物有关的众多习语。
各类动物习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反映了本民族的文化特征,英汉动物习语也不例外。
这两种语言以其悠久的历史创造出了极富文化底蕴的动物习语,也使得各自的语言表达形式愈发丰富多彩。
英汉习语在选用动物作喻体时有的动物相同意义相近,如“the fishes in trouble water”和“浑水摸鱼”意义就相似;有的动物相同而意义却不同,如“just like a fish out of water”与“虎落平阳”;有的动物不同可意义相似,如“hold a wolf by the ears”与中文“骑虎难下”就属这类。
英汉动物类习语比较及其翻译
英汉动物类习语比较及其翻译Ξ欧 忆 贾德江(南华大学大学外语部 衡阳市 421001)摘 要 动物习语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出现频率都很高。
英汉民族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不同,同一动物所承载的喻义也就会出现差异。
一方面,指称意义相同的动物形象,其喻义,即它在原语和译语中的语用含义可能相去甚远,甚至完全相悖。
另一方面,有些动物形象,在原语中含有丰富的语用意义,而在译语中却丢失,因而在译语中不能产生等值的意象联想。
关键词 英汉习语 动物名称 设喻比较 动物习语来源 翻译手法Abstract There are a lot of animal idioms in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Their modes of thinking and cultural backgrounds are different,so the implied meanings of the same animal are possibly different.On the one hand, their conceptual meanings are the same but pragmatic implications are different.On the other hand,some animals’names have rich pragmatic implications in original language but not in target language,so they cannot produce e2 qual image association.K ey w ords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animals’names comparison of metaphors source of animal idioms translation techniques 人类与动物可以说在生态环境中结下了不解之缘。
试论动物类习语在英汉语言中的异同
OCCUPATION1292010 7论坛大家谈编辑︱杨晴︱E-mail:zhiyezazhi@DISCUSSION次向左上方测量,可能是熔断器FU熔断和电源L1,L2,L3供电有问题。
(2)如果接触器KM上口有电压,那就测量变压器TC的0—1号线的输出电压,如果没输出电压,说明故障在主电路上,从变压器依次向上测量U13,V13再量U11,V11直到测出故障点位置。
(3)如果变压器0—1号线输出电压正常,说明故障就在控制电路中,我们压住SQ,可以用电压法从1号线开世界上每种语言都有其丰富多彩的习语,这是各民族人民在长期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千锤百炼创造出来的。
动物作为人类生活的一部分,大量反映在语言中,反映在习语上。
此类习语生动逼真,言简意赅,提示哲理和反映社会现象深刻,深得人们认可与共鸣。
然而,由于各国民族文化、传统习俗、社会生活的差异,使得各语言中这类含动物词的习语千姿百态,各具特色,它们既有相通之处,也有区别之分。
本文拟就含动物词的习语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异同进行对比,旨在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英汉动物类习语在形义关系上的异同与翻译1.喻体相似,喻意相近各民族、种族虽然语言文字不尽相同,但生活习俗和生活经历却有相似的一面。
反映在英汉动物类习语上,其形式和意义、形象喻体和喻意就非常相似。
翻译时可用汉语中相同的动物类习语进行翻译。
例如: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 一石二鸟Fish in troubled waters. 浑水摸鱼Barking dogs do not bite. 吠犬不咬人The best fish swim near bottom. 好鱼居深渊The bird is known by his note, the man by his words.鸟以声闻,人以言知。
2.喻体不同,喻意相似有一些意义对应的动物类习语,虽然使用的喻体不同,形象各异,但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论动物习语英汉差异及翻译策略
思、 文化等方 面与汉语 的差异 , 在 充分 考虑 了原 文 的文化 特
性之后 方可着手 翻译 。
这 类 从 长 期 生 产 实 践 中 提 炼 出 来 的 习 语 从 某 种 意 义 上 来说 , 称得上是文化 的活化 石。大凡 是历 史悠 久的语 种 , 它
论》 课在“ 思政课 ” . 2 行 为 训 练 是 化 解 消 极 情 绪 的 载 体
未 来 从 而 超 越 自我 。例 如 在 讲 述 怎 么样 评 价 毛 泽 东 的 功 与 过时 , 可 以 结 合 这 个 知 识 点 引 导 分 析 学 生 自 己 的 长 处 与 短
由“ 知” 到“ 行” , 还有一个 教育 引导 的过程 , 学 生 要 学 有 处 , 从 而 达 到 正 确 认 识 自我 的 效 果 。 所成 , 教师 的“ 教” 至关重 要 , “ 概论 ” 课 的 教 学 效 果 最 终 要 体 其次要让 学生敢 于担 当责 任 。很 多的 大学生 碰 到问题 现在 学生 的 E l 常 行 为 当 中。《 概论》 课 教 学 除 了 课 堂 教 学 时 总 喜 欢 找 理 由推 卸 责 任 , 不 敢 承担责 任 , 因 此 在 教 学 过 程 外, 还应该 有相应 的行为 训 练 , 让 学 生走 出校 门 , 用 所 学 理 中我们要 教育学生 敢 于承 担 责任 , 培养 他们 积 极 负责 的 习 论去 观察 、 思考 、 解 决现 实 问题 , 从 而 消 除 学 生 那 种 认 为 课 惯 。 例 如 , 在讲授 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 体 系时可 以开 展“ 下兴 堂 中 学 到 的东 西 和 现 实社 会 不 相 关 联 的 错 误 想 法 。在 讲 授 亡 , 我 的责任” 辩论赛, 让 学 生明 白 : 同学 之 间不 团 结 , 是我 “ 概论” 课时, 我们可 以结合所 在地 的一些 资源 教学 , 可 以组 的责 任 ; 学校秩 序不好 , 是我 的责 任 ; 学 校声 誉如 果不 好 , 是 织 学 生 参 观“ 东 莞 虎 门销 烟 池 和 鸦 片 战 争 博 物 馆 ” 、 “ 东 莞 展 我 的责任 ; 国家不发达 , 是我 的责任等等 。 览馆” 等 场 馆 的相 关 展 览 , 让学 生 身 处 其 地 深 切 感 受 革 命 胜 再 次 要 学 生 学 会 自我 控 制 和 自我 调 适 每 个 人 的 一 生 利的来之 不易和 改革 开放 几 十年 以来 所取 得 的巨大 成 就 , 不可能一帆 风顺 , 挫折 、 失误 、 失 败 在 所 难 免 。 关 键 是 我 们 激 发 他 们 那 种 为 中华 之 崛 起 而 读 书 的 激 情 。 教 师 在 教 学 设 碰 到 挫 折 、 失 败 之 后 该 如 何 去 控 制 和 调 适 自 己 。 例 如 在 讲 计上 , 就要从亲 情 、 友情、 乡 土 情 到 爱 国情 , 从 荣 辱 感 到 责 任 述 社 会 主 义 和谐 社 会 时 我 们 可 以 结 合 广 东 省 东 莞 市 的 实 际 感、 使 命感 , 探讨通过课 程教学 引导 大学生 “ 喜欢 什 么、 厌 恶 来 说 , 东莞是 中国改 革 开放 的 前沿 地带 , 改革 开放 早 , 社 会 什 么; 爱什 么 、 恨什 么 ; 接 近什 么 、 远离什 么” 等 等来设计 。 2 . 3 自我 教 育 是 化 解 消 极 情 绪 的 内驱 力
英语中动物习语英译汉的翻译策略
英语中动物习语英译汉的翻译策略英语中动物习语英译汉的翻译策略英语和汉语都拥有大量的习语。
其中,动物习语是独特而又富有表达力的一种,本论文主要讨论动物习语英译汉的几种基本策略,并分析阐述了几种策略的优缺点。
好的译者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灵活恰当的翻译策略。
一、习语及其意义1.习语的定义胡壮麟说:“英语习语是在语义上和句法上都受到限制的一类比较特殊的词。
”本文所讲的动物习语包括成语、习语、俗语和歇后语,它们都是英国人民创造出来的宝贵文化财富。
2.动物习语的意义动物习语因其丰富的形象、独特的功能和其表达力在英语语言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读者能够在脑海中形成一个生动具体的形象。
习语“like a cat on the hot bricks”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根据这个描述读者完全可以想象出当时的情景,翻译成汉语就是“如坐针毡”。
二、翻译中的主要因素1.常见的阻碍译者经常会遇到一些障碍,例如词义不符或者是语义空缺。
产生这些障碍的原因主要是中英人民在诸多方面的不同点,如经济、文化、地理环境、生活风俗等。
2.词义不符词义不符是指在中英文中,一个词有相同的字面意思但其蕴涵意义有一点不同或完全不同。
3.语义空缺在英语中,一些动物形象有着独特的文化意义,但中文中却没有相对应延伸意义或形象意义。
例如:在圣经和希腊神话中的动物,如nightingal(夜莺)即侦探的意思;swan(天鹅)杰出的诗人或歌唱家。
三、基本翻译策略1.直译法两国人民的共同点是翻译的基础。
当两方用同一种动物来表达相同或相似的形象时,就使用直译法,例如都用“猪”来表明“肥胖”,用“羊”来表示“温顺”。
直译法有很多优点,它保持了原文的形式,在意义上不会引起混乱和误解,如“as fat as pig”可以翻译成“跟猪一样肥”。
“as gentle as a lamb”为“跟羊一样温顺”。
直译法能准确有效地表达原文的文化内涵,缩小了两种语言之间的差距。
2.意译法当英汉之间存在着相异之处时,可以考虑一下意译法。
英汉动物习语对比研究
英汉动物习语对比研究英汉动物习语对比研究,学科园地,刘文文约3311字1前言由于英汉民族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等存在诸多差异,同一动物承载的喻义也会不同。
这种差异在英汉动物习语中也得到鲜明的体现。
词语一般有两种意义,一是语言本身的意义,由词法和语法特征决定,叫做概念意义。
此外,词语还有一种依附于文化和语境的意义叫做文化意义。
它受到人类信仰,经验和背景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下面就从词语的文化意义角度对英汉动物习语的差异进行分析比较。
2英汉动物习语对比2.1动物习语在两种语言中具有相同的概念意义,但对立的文化意义“Bat”在西方人眼中是丑陋和邪恶的动物,通常和不好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与其有关的习语有“Asblindasabat”和“Batthebreeze”等。
而对中国人来说,蝙蝠是好运和安康的象征。
之所以会有这种联想是因为“蝠”和“福”谐音。
人们经常在家里张贴画有蝙蝠的图画,预示好运和吉祥。
例如“福寿图”上面就有五个蝙蝠,代表“五福齐全”。
“Marie”在英文中指的是喜欢闲言碎语的人,如“Chatterlike a magpie”,或是喜欢收集不同类型物品或想法的人,如“As amagpi e gathering silver spoons”。
在英文中,喜鹊经常被视为是灾难和不幸的象征。
然而在汉语中,喜鹊是吉祥鸟,通常被认为是传递快乐的使者。
例如习语“花灯结彩,喜鹊闹枝”和“喜鹊叫,贵客到”。
2.2相同的概念意义,不同的文化意义,但并不对立孔雀因其五彩的羽毛在中国被誉为是最美的鸟类之一。
因此,在汉语中,孔雀代表美丽与吉祥。
例如习语“雀屏中选”和“孔雀看自己的花翎,君子看自己的言行”。
此外,孔雀还用来比喻恩爱夫妻,如“孔雀东南飞”喻指被拆散的夫妻。
在英语中,人们关注的是孔雀高傲的姿态及其对美丽羽毛的炫耀,让人联想到骄傲和虚荣。
因此就有习语"Asproudaspeacock”和“Thepeacockhasfairfeather,butfoulfeet"。
浅析英语中的动物习语及其翻译技巧
论文题目:浅析英语中的动物习语及其翻译技巧白米中学莉摘要本文从英语习语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出发,指出动物习语在英语中的地位以及易于被误解、断章取义、和原意背道而驰;再从动物习语的主要来源途径;动物习语与文化背景的形成和动物习语的一些特征等几个方面阐述。
从而提出一些基本的动物习语翻译方法和注意事项,借此让学习者更好地把握动物习语的字面意思和真正的含义,以期更好的学好英语。
关键词:动物习语;典故;文化背景;翻译方法一、引言习语是英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你使用英语,不管是听、说、读、写、译的哪一项,都免不了要接触到习语。
英语语言学家Jennifer seidl 在他的著作——《英语习语和使用》(English Idioms and How to use Them,1987)——的前言里说:“习语和语言是不能分开的,你无法选择要用还是不用。
”可见,习语在英语里是无法回避的。
自然界大约有150多万种动物,丰富的动物资源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物质宝库。
自古以来,动物就是人类狩猎的对象,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类对动物不断进行驯服和饲养,因此关系也更为紧密。
Darryl Lyman(1994)说:动物为人类作了许多贡献,有一项重要的常常被人们忽视的贡献是,动物大丰富了语言。
语言是人类思维和表达思想的手段,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人们在漫长的与动物接触的过程中,从动物的形象、特征、习性中以及人与动物之间的活动等引发许多丰富的想象,并用想象来表达各种各样的思想、感情以及对客观世界的描述,言简意赅、寓意深远。
因此在人类的语言中必然存在大量的含有动物名称的习语。
这些习语有的与动物自然特征相关,有的源自人们对动物习性的认识,有的源自寓言和神话,也有的来自文学作品和民间传说。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动物可产生相同或不相同的喻义。
动物习语是一定文化背景下的产物,它所反映的词用含义依赖于英汉文化的理解。
鉴于英汉习语的种种差异,通过比较探讨英语习语翻译不失是一种十分有效的途径。
中英动物词对比翻译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对比于翻译一、动物词文化语义不同的原因:1.传统习俗东西方传统的巨大差异导致中英文里动物词汇文化意义的差别。
在中国人眼里,喜鹊是吉祥鸟,它的出现预示贵客来监。
但在英语国家里却是唠叨的象征。
中文里的蝙蝠从古到今都象征福气,而英语文化中却与福无关,甚至有邪恶与憎恶之意,像“as crazy as a bat”(疯得像蝙蝠)与“have bats in thebelfry”(异想天开)。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鹤象征长寿,所以有“鹤发童颜”与“鹤寿松龄”等。
英文中长寿的象征却是大象。
中文里凤代表吉祥幸福,也代表用来比喻少见的人才与罕见之物,如“凤毛麟角”。
英语中的凤凰则是复活与永生的代表,如“I believe that a phoenix that rises from its ashes will be even more dazzlingly beautiful.”(我始终相信浴火重生的凤凰将会更夺目。
)英汉两个民族在漫长的社会发展中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文化传统,源远流长。
英汉文化中的神话传说、历史传统以及宗教信仰等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动物词文化意象的不同。
例如,凤凰( phoenix) ,依照Br ewer’s Dictionary of Phrase and Fable的说法, 凤凰是传说中的长生鸟,在阿拉伯沙漠上生存了五六百年,临死前衔草木筑巢,在唱完一首挽歌后用翅膀扇火自焚,然后从灰烬中又诞生出一只新凤凰。
于是,西方文化便取凤凰不死的神性,在英语中赋予其“复活”、“再生”的文化意象。
在汉语传统文化中,因凤凰的神异与美丽人们将其视为吉祥如意的象征,人们赋予了它“吉祥、珍贵、美丽”的文化意象,如“龙凤呈祥”喻指婚姻的完美,“凤毛麟角”表示非常珍贵的东西,以“凤姿”来象征女性的优美等。
在一种文化中提到某些动物时往往可以联想到某特征, 而在另一种文化中却联想不到任何特征。
这种例子, 举不胜举。
英汉动物习语的对比
一、英汉动物习语的对比(一)从语域范畴看英汉语中动物名称的对应1.动物喻体相同,喻意相似。
由于人类思维及对世界看法所具有的共性,各国各民族对某些动物表象认识相同,因而,即使英汉这两种语言的文化语境有所差异,但仍存有共性的东西。
而这些共性能引起人们相似的属性联想,使得所要表达的意思也有极大的相似性。
比如,狐狸(fox),无论是在英语中,还是汉语中,它的基本喻义相同,都带有虽然聪明但性情狡猾、奸诈、欺骗的意思。
汉语中通常会把那些诡计多端的狡猾之人称作“狐狸”,其它的还有老狐狸、狐狸精、狐群狗党、狐媚、狐狸尾巴藏不了等等的说法。
在英语中有a crafty sly or clever person(狡猾或聪明之人), “Don’t trust that man, he’s a sly old fox”(别相信那人, 他是一只狡猾的老狐狸)等。
老鼠(mouse/rat)常被人们视为鄙视的对象,因此在两种语言里,东西方文化都给予其相同的负面意义。
其中就有A rat crossing the street is chased by all.(老鼠过街,人人喊打);play cat and mouse with someone (猫捉老鼠似的捉弄人)。
而猪(pig)往往会含有肥胖、肮脏的意义,如make pig of oneself (猪一样的饭量),As fat as a pig 肥的像猪,as dirty and greedy as a pig(又脏又馋)。
所以,即使处于不同的纬度或经度,由于某些动物本身一些永恒不变的本质和特性,使得人类对动物的外貌、生理、心理、性格、行为、习惯、作用等特征有共同的看法,而同一动物词在英汉文化中可以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文化内涵,加强人们对异域语言的理解。
2.动物喻体相同,喻意相异。
由于英汉两民族不同的文化传统和社会习俗,以及相异的地理环境和区域风貌,自然而然地,它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因素的不同之处就会反映在它们的语言中。
英汉动物词汇语义比较和翻译策略
第二十四页
第十页
• 3、概念意义不同,联想意义相似
有些动物词在英汉语言中指示意义不同,却有着相同或相 似的联想意义。
例如:a sheep among wolves 羊入虎群
a lion in the way/path 拦路虎
a rat in a hole
瓮中之鳖
goose flesh
鸡皮疙瘩
第十一页
4、联想意义缺失
第三十页
4.4 加注法——联想意义缺失
• 英汉文化中很多动物词汇的联想意义毫不对应,为了保存源 语文化的异国情调,丰富目标语的语言文化,我们可以采用 加注的方法进行翻译,使两种语言文化能够相互兼容,相互 促进。
第三十一页
4.4 • 例如:
Religion, like a phoenix, has been resurrected from the ashes of the war.
鸳鸯(mandarin duck)在中国有着特殊的含义,它象征爱情; 在英语中却没有什么特殊含义。
白象(white elephant)在西方指华而不实的东西;在中 国没有什么特殊含义。
鹤在中国意味着长寿,有“松鹤延年”之说;在英语中, 它只表示一种普通的动物,没有什么联想意义。
鸵鸟(Ostrich)在西方象征“stupid, evading and having a good appetite ”。“Ostrich belief (鸵鸟信念)” is referred to deceptive idea; 而在中国,它只是一种普通的动物。
英汉动物习语之比较
2019.04学教育内容摘要:动物习语广泛地存在于英汉两种语言之中,并且二者出现了许多类似和不同的地方。
本文对这些方面从三个角度进行了比较和阐释:(1)为喻体同,喻意不同;(2)喻体不同,对应的喻意却相同;(3)为喻体与其对应的喻意都相同。
进而讨论了产生这种异同的原因。
关键词:动物习语英汉比较刘芹董彦屏梅琼慧英汉动物习语之比较探索者一.前言语言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产物,而习语又是语言的一支奇葩。
习语的意义不能由习语中的某个词来推测整个习语的意思,也就是不能断章取义。
它指的是为表达某个意义而固定组合在一起的一组词,它主要包括俗语、成语、谚语等。
习语在不同文化之中都有体现,当然也体现在英汉语言之中。
二者既有相似之处,也有相异之处。
这是因为习语的特殊性,它不仅承载了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也是这个民族生活的真实写照。
因此,英汉习语之比较可以探索英汉两种不同文化诞生的特定的社会背景及后续发展的轨迹。
二.英汉动物习语之比较(一)喻体同,喻意不同在英汉两种语言中,许多习语喻体同,喻意却不同,比如有关狗的习语。
英语国家的人对狗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把狗当成宠物,当成家庭的成员,所以狗在他们的文化当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他们赋予了狗许多美好的寓意和情感,因此英语中有关狗的习语大部分都表达了喜爱之情,没有厌恶憎恨的情感。
如:topdog 表示的是“优胜者”,lucky dog 表示的是“幸运儿”,everydoghashis/itsday 表示的是“人人都有得意的日子”等等。
与英语动物习语相反的是,狗在汉语习语中的地位却大相径庭。
狗在汉语习语中丝毫没有得到偏爱,反而赋予了它丑陋,自私,无耻等贬义。
所以但凡涉及到狗的汉语习语,都有被侮辱的感觉。
人们可以一口气说出很多关于狗的习语,如:狗崽子,狗腿子,猪狗不如,狗急跳墙,走狗,狗血喷头,狗仗人势等。
(二)喻体不同,对应的喻意却相同"喻体不同,对应的喻意却相同"是英汉动物习语中的第二大特色。
试论动物类习语在英汉语言中的异同
试论动物类习语在英汉语言中的异同在人类的语言宝库中,动物类习语是一个丰富多彩且充满魅力的部分。
无论是英语还是汉语,动物都常常被用来象征、隐喻或描绘各种情境和人物特点。
然而,由于文化、历史、社会背景等方面的差异,英汉语言中动物类习语存在着许多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点方面,首先,动物的某些基本特征在两种语言中能引发相似的联想。
比如,狐狸在英汉语言中都常常被视为狡猾的象征。
英语中有“as cunning as a fox”(像狐狸一样狡猾)的说法,而汉语里也有“狐假虎威”“老狐狸”这样的表述,都用来形容人的狡猾奸诈。
其次,一些动物的形象在两种语言中都具有负面或正面的寓意。
例如,老鼠在英汉语言中通常都带有负面的色彩,代表着肮脏、偷窃和令人厌恶。
英语中有“a dirty rat”(卑鄙小人)的表达,汉语里则有“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俗语。
相反,鸽子往往象征着和平,英语里的“dove of peace”(和平鸽)和汉语中的“和平鸽”意思相近。
然而,英汉语言中动物类习语的差异更为显著。
文化差异是导致这些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中国文化中,龙被视为神圣、权威和吉祥的象征,我们称自己为“龙的传人”,有“龙腾虎跃”“望子成龙”等积极的表达。
但在西方文化中,龙(dragon)通常被描绘成邪恶的怪物,与破坏和灾难相关。
历史背景的不同也使得动物类习语存在差异。
比如,马在汉语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古代战争、交通和农业生产都离不开马,因此有“千里马”“马到成功”等习语。
而在英国,马虽然也受到重视,但在习语中的使用和含义与汉语有所不同。
社会习俗的差异也影响了动物类习语的形成和理解。
在中国,狗往往被认为是低贱的动物,很多与狗相关的习语都带有贬义,如“狗腿子”“狗眼看人低”。
然而,在西方,狗被视为人类忠实的朋友,英语中有“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这样的习语,表达了对狗的喜爱和尊重。
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的不同也导致了动物类习语的差异。
浅析动物习语中英翻译技巧
浅析动物习语中英翻译技巧第一篇:浅析动物习语中英翻译技巧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文化意识与外语教学论《儿子与情人》中保罗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On the Functions of Metaphor in Obama’s Inaugural Address 4 英汉称谓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以《京华烟云》为例5 从文化角度看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论海明威《一天的等待》的冰山原则写作风格Contrastive Analysis of Context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Languages Reflected through Translation 8 谁在说话?——论作者-叙述者和译者-叙述者在原本和译本中的叙述声音的不同处理9 美国梦的文化观察The Impact of Culture on the Love Affairs--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Butterfly Lovers and Romeo and Juliet 11 中美家庭教育比较文档所公布各专业原创毕业论文。
原创Q 95 80 35 640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On the Combination of Romanticism and Realism in John Keats’s Poems 15 论《老友记》幽默字幕翻译 16 从美国州名看美国文化多样性 17 浅谈非语言交际中的手势语流行歌曲歌词中的英汉语码转换研究An Analysis of Jane Eyre’s Contradictory Character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论《弗罗斯河上的磨坊》中的人物关系及象征意义On th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Advertisements from the Rhetorical Perspective 新闻英语中的委婉语及其翻译策略从原型批评理论来看<<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中的人物原型中英思维模式比较分析论简爱与凯瑟琳性格与命运之异同论伊恩•麦克尤恩作品《赎罪》中的道德观从文化角度看林语堂的《吾国与吾民》英汉基本色彩词的种类、特点与其文化映现对比论模糊语言在广告英语中的功能与运用旅游广告资料翻译探讨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公司简介的英译技巧查尔斯•达尔内——《双城记》中一个内心充满矛盾的人物大学生英语口语语法错误分析及纠正策略合作教学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中的运用海明威“冰山原理”在《永别了,武器》中的应用及对写作的指导意义影响中国高中英语课堂中任务型教学实践的因素《傲慢与偏见》中的微观反讽言语行为爱恨共辉煌——浅析《呼啸山庄》中的男主人公40 汉英颜色词语的内涵语义浅析从制度文明起源的角度浅谈中西方家庭观念的差异42 试析索尔•贝娄《只争朝夕》中的犹太寻根主题 43 英语习语的认知分析 44 五官习语的翻译The Application of Role-play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46 《荒原》中死亡与复活的意象分析从人本主义心理学角度分析《肖申克的救赎》中主人公的心理历程48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49 Pragmatic Differences of Politeness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50 文化差异在商标翻译中的体现Analysis of Dialect Translation from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ist Skopos Theory 52 An Analysis of Virginia Woolf's Androgynous Vision in To the Lighthouse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非言语交际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女性主义视角下《小妇人》中四姐妹的人物分析关于中美大学生消费观异同的文化分析中西文化对红颜色的理解及翻译电影名称的翻译特点《土生子》里的象征艺术从英剧《唐顿庄园》看英国贵族精神“垮掉的一代”与中国“后”比较研究——以摇滚音乐为分析视角(开题报告+论)从心理学的角度论《儿子与情人》中保罗的恋爱模式从人格特质理论探析简爱的个人特质浅析《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自由从归化与异化的角度研究《金锁记》的翻译策略从古至今的吸血鬼文化英式英语与美式英语的区别威廉福克纳的女性观—《喧哗与骚动》女性性格分析从《在路上》看“垮掉的一代”《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的人物性格分析论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女扮男装现象成语中的文化特色及其翻译英汉禁忌语及其对跨文化交际策略的比较研究探讨英语翻译教学中的问题及改进论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中的美国精神从关联理论解读《家庭战争》的幽默从功利主义角度分析查尔斯•狄更斯《艰难时世》中露易莎和汤姆的教育悲剧初中生英语学习内在动机的激发作为失败者的淑:双性同体视角《老人与海》的家园意识从《劝导》主人公形象看奥斯丁创作思想新特点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Social Etiquettes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伊万杰琳形象分析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论福斯塔夫的性格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中美文化碰撞背后的价值观差异On Symbolism in Hemingway's Cat in the Rain 浅谈故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商务谈判中的中西文化差异及其对策The Darkness in Oscar Wilde’s Fairy Tales 艾米丽·狄金森的诗歌主题分析通过对比研究看电影《小红帽》对经典童话小红帽的颠覆An Analysis of Beauty and Ugliness in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 of Oscar Wilde 92 欧美电影对英语学习者英语口语的影响浅析哈代的悲观主义哲学对徐志摩诗歌创作之影响 94 《红楼梦》杨霍两译本建筑名比较95 论汉语成语中数字英译的语用等效性96 《苔丝》中的圣经和神话典故Humor and Violation of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 98 浅析《藻海无边》中安托瓦内特的悲剧 99 美国女性地位变化浅析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海明威小说中的英雄伦理观和英雄形象研究 101 文化差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和应对策略 102 从“三美”原则分析中国古诗词英译技巧103 中西方数字“九”的文化对比分析与翻译 104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黛西的女性主义分析迷失的童年——从成长小说的角度解读伊恩•麦克尤恩的《蝴蝶》106 浅谈电影台词的翻译技巧--以《追求幸福》为例 107 黑人英语克里奥起源论 108从日常交际礼貌用语失误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110 爱情至上——浅析海明威笔下的女性形象 111 英语电影片名汉译研究《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现实元素(开题报告+论)113 言语行为理论视角下口语交际误解现象 114 论惠特曼的战争诗歌由《麦琪的礼物》看欧亨利写作特色116 浅析从《刮痧》中反映出的中西文化差异 117 《紫色》中黑人女性意识的觉醒和成长 118 教师身势语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119 比较中美民事诉讼文化的价值取向从文本类型角度看旅游宣传资料的汉英翻译121 Movie Lines Imitation and Language Learning 122 《无名的裘德》中哈代的宗教思想探讨Characteristics of Interpretation and Roles of Interpreters 124 英语环境公示语翻译中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田纳西•威廉斯《玻璃动物园》 126 初中英语教材知识体系建构的研究127 管窥世纪年代以前的朴素社会语言学思想 128 浅析海明威《战地钟声》中的女性形象 129论托马斯•哈代诗歌中的死亡意识报刊杂志词频分析与大学英语教学中词频分析的比较132 A Preliminary Survey of Translating San in Chinese Idioms 133 《倾城之恋》和《飘》的女性主义解读 134 中西酒文化比较 135 中西问候语差异对比 136 嘉莉悲剧的原因探析《蝇王》的现代性启示:人性的自赎论亨利•詹姆斯《贵妇画像》中伊莎贝尔的两次选择139 李清照“声声慢”英译本的对比研究140 女性主义视角下《诺桑觉寺》中的凯瑟琳Analysis on Moon Image in Lawrence’s Novels------Industrialism and Chauvinism 142 Cultural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on Politeness 143 A Study on the Introduction of English Culture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144 试析《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的成长主题 145 中式菜谱的翻译《傲慢与偏见》折射出的奥斯汀的婚姻观147 An Eco-Critical Approach to Moby Dick 148 新兴资产阶级代表—鲁滨逊克鲁索 149 从中西文化对比看英文电影字幕翻译 150 中英酒俗对比151 论视觉小说中的西方神话形象重塑——以《命运之夜》系列为例 152 对《绝望主妇》中加布丽尔的解读与阐明 153 《野性的呼唤》中的自然主义154 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155 从女性主义解构《飘》中塔拉庄园的象征意义 156 浅析英语典故性成语的来源及汉译 157 《红字》中霍桑的女性观158 A Glimpse of Intercultural Marriage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159 《苔丝》中的圣经和神话典故160 社会因素对汉语中英语外来词的影响 161 中华民族主义的新表现:“中国威胁论”——构建民族认同的一种手段 162 金融英语术语的语言特点及翻译 163 劳伦斯小说中的女性形象164 浅析《红楼梦》英译本中文化负载成语的翻译165 A Comparative Study on American and Chinese Values Based on Friends 166 华兹华斯诗歌的精神生态研究—以《丁登寺》为例 167 浅谈英语委婉语的作用和原则 168 广告中反语现象的关联分析 169 凝视与对抗:《屋顶丽人》中的两性战争 170 从文化角度分析中美情景喜剧差异性的原因 171 从文化角度谈动物习语的翻译 172 商务信函的写作原则与技巧173 乔伊斯《都柏林人》中瘫痪主题分析174 元认知策略指导下的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听力学习175 从生态批评角度解读杰克•伦敦《生火》 176 音意兼译—外来词中译之首选法177 《绝望的主妇》中的中产阶级女性独立意识的研究 178 双关语在广告英语中的语用分析及其运用179 唐诗中比喻修辞格的翻译——以许渊冲英译本为例 180 压力下的优雅?—美国当代战争小说与电影中的人性181 从隐喻视角解析《黄墙纸》的疯癫意象182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英语教学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意义与对策183 Positive Transfer of Chinese Reading Strategies in English Reading Comprehension 184 从关联理论看《生活大爆炸》中幽默语言的翻译 185 以目的论为指导的化妆品商标翻译186 “金玉良缘”与“幸福终点”——浅析中西婚姻差异 187 模糊语在新闻报道中的语用研究188 从建立商务关系的角度对比中美商务礼仪189 《那个读伏尔泰的人》英译汉中定语从句的翻译策略 190 论格列佛人物形象在《格列佛游记》中所起的讽刺效果191 论中美商务沟通中的跨文化意识 192 浅谈英文原版电影与高中英语教学 193 论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194 高中英语听、说、读教学活动中写作融入模式的初探195 从爱情三元素理论看《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人物的爱情模式196 忠实与变通策略在科技翻译中的运用197 《嘉莉妹妹》之悲剧性——基于嘉莉与赫斯特伍德的比较198 从关联理论看科技英语的汉译199 纪伯伦《先知》中辩证的婚姻观及爱情观第二篇:英语动物习语的研究及翻译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摘要的体裁分析传统道德与时代新意识之战―论林语堂在《京华烟云》中的婚恋观商务交际中you-attitude的语用功能探讨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探讨消极情绪的语言表达从中美非语言差异看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及其对策试析《啊,拓荒者》中的生态伦理观流行语的翻译透析《洛丽塔》中的性《白噪音》的后现代特色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
英汉动物类习语比较
英汉动物类习语比较
• 1.2 从动物文化背景看 to rain cats and dogs(下倾 盆大雨),下雨为什么和cat 和dog 联系在一起呢? 根据北欧的神话,猫被认为是对天气有重大影响 的动物,每当猫儿不同寻常地蹦蹦跳跳的时候, 水手们就会说,有一阵大风在猫的尾巴里,因此 猫被看成是滂沱大雨的象征。神话中有一个神仙, 他掌管智慧和诗文,战争和农业。他常把狗带在 身边,把它当做刮风的信号。这样狗就被看成是 强风的象征,因此,猫和狗就是大雨的意思。
英汉动物类习语比较
• • 英汉习语中动物名称的语义文化内涵
– 从语域范围看英汉语中动物名称的对应
一般来说,英汉两语中动物的习语有三类 对应情况:
英汉动物类习语比较
• 1.1.1基本对应。指英汉两语中动物的习语 在意义和用法上都基本一样,有可能互译。 这类习语因其对应的程度高可采用对等译 法。例如:fish in troubled waters(混水摸 鱼);he who rides a tiger is afraid to dismount, a wolf in sleep’s clothing.
英汉动物类习语比较
• 1.1.2部分对应。指英语习语中的动物名称与汉语 习语中的动物名称不一致,但在用法上仍然有共 同点。为了译文的忠实与通顺,我们往往有必要 把原文中带有具体意义或具体形象的习语进行抽 象化处理,也就是抽象译法。例如,do not wake a sleeping dog 有词典采用对译,译为打草惊蛇, 这就损伤了原意了。汉语中的蛇是捕捉对象,而 谚语中的狗是祸事之源。汉语谚语的寓意是别惊 动对方,而英语谚语的喻义是别自找麻烦,相比 之下,差别自现。
英汉动物类习语比较
• 1.3.2 同一喻体不能的喻指含义。如flog a willing horse 和flog a dead horse.都是用 dog 作喻体,只因定于不一样,喻义大不相 同。前者horse 喻人,指对工作努力的人加 以鞭策,后者喻事,指做徒劳无益的事。
试析英汉习语的异同与翻译
试析英汉习语的异同与翻译【论文关键词】习语比较翻译【论文摘要】英汉两种语言都有着大量习语。
习语是一个民族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文首先对英汉习语的异同进行了比较与分析,进而论述了几种英汉习语的翻译方法,以期能够对英汉习语的互译有所帮助。
Abstract: English and Chinese are both rich in idioms. Idioms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language and have rich cultural connotations.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compares English idioms with Chinese ones and then introduces some translation methods of idioms.Key words: idioms; comparison; translation习语除了固定的短语或表达法外,还包括口语体、谚语、格言乃至一些俚语。
英汉两种语言同属较为发达的语言,故都拥有大量习语。
英汉习语源远流长,都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底蕴。
英汉习语反映了两个不同民族的不同的历史、经济生活和思维方式。
英汉习语有极强的概括和表现能力,形象生动,寓意深刻,韵味隽永,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1 英汉习语比较1.1 英汉习语的基本共性1.1.1 结构的固定性习语从其结构来看,有其自身的完整性,其中各个组成部分是固定的,不可任意拆开或替换,如“pull somebody’s leg”(愚弄某人)不可变单数为复数;“by twos and threes”(三三两两)不可按汉语习语改为“by threes and twos”.又如汉语的“去伪存真”不能说成“去假存真”,“三言两语”不能说成“两语三言”,虽然前者和后者意思没有很大不同,但是相沿成习,习惯上人们说的是前者,不是后者。
英汉动物类习语的文化内涵比较及其翻译策略
英汉动物类习语的文化内涵比较及其翻译策略从相同的动物、相同或相近的文化内涵,同一动物而不同的文化内涵,动物习语文化内涵缺位,不同的动物习语而相同的英汉文化内涵等四个方面比较英汉动物类习语的文化内涵;同时从尤金·奈达的“动态对等”翻译理论从直译、套译、意译和增译翻译法四个方面研究了英汉动物类习语的文化内涵比较及其的翻译策略。
标签:英汉动物类习语;英汉动物类习语;翻译策略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2.079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动物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动物词汇在这些过程中形成了特定的含义,人们认为动物能够表示某些征兆。
因此,有些动物含有特定的象征。
然而,由于不同的历史背景,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审美观,动物词汇的内涵意义也会随着语言的不同而不同。
尤其是在英汉习语的翻译过程中,理解动物词汇在英汉两种语言当中的区别对于习语的翻译至关重要。
1英汉动物类习语的文化内涵比较众所周知,中西含动物词汇习语的内涵是不同,这是因为中西文化的差异。
因此,比较英汉含动物词汇习语的相似性和差异能为英汉习语翻译时考虑文化的差异而提供相应的翻译策略。
1.1相同的动物、相同或相近的文化内涵中国和英国人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他们有相似的生活环境,在某种程度上共享相同动物方面的知识,因此英汉语言中,一些动物词汇有着相同的文化内涵,例如“fox狐狸”可以用来描述欺诈和狡猾的人,如习语“as sly as a fox如狡猾的狐狸”。
因此,如果一个英国人说“He is a fox他是一只狐狸”,中国人可以完全理解它。
中西文化中“pigeon鸽子”通常象征着“和平”;“bee 蜜蜂”可以用来描述人勤劳、勤奋,例如习语“as busy as a bee如蜜蜂一样勤劳”;“sn ake蛇”代表危害,习语“to warm a snake in one’s bosom”表示“养虎为患”、“a snake in the grass”表示“潜伏的危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英汉动物习语的比较及翻译策略
摘要英语和汉语都是高度发达的语言,拥有极其丰富的习语宝库,而英汉动物习语在某些方面存在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但又由于各国文化背景和环境的不同,使英汉动物习语又必然存在着差异性。
文章试从英汉动物习语的文化内涵的异同比较,探讨动物习语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动物习语;文化内涵;异同;翻译
一、常见动物名称的中西内涵比较
1.英汉动物习语文化内涵的基本对应
动物词作为象征词语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及深远的社会历史渊源。
其最大特点是通过动物的形态﹑习性等特征来表示一种抽象意义,借物喻义表达主观情感。
如狐狸(fox)生性狡猾﹑奸诈,英语习语Deal with a fox,think of his tricks. (与恶人交往,须小心提防)和The fox changes his skin but not his habit. (狐狸善变,本性难移)与汉语习语“狐朋狗友”、“狐假虎威”等对狐狸的认识是一致的。
狼(wolf)生性贪婪﹑凶残,英语习语中有很多以狼作喻体的习语,如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披着羊皮的狼),as cruel as a wolf(像狼一样凶残),keep the wolf from the door﹙得免饥寒﹚;汉语中有狼狈为奸﹑狼心狗肺。
2.英汉动物习语文化内涵存在的差异
(1)部分对应形式。
是指英汉动物习语在意义和用法上存在着共同点,但在不同程度上也存在着不一致的地方,或语义范围不同或感情色彩有差异。
例如在中国牛是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畜力,人们常把牛当作喻体来形容人的品质,牛是强壮﹑辛劳﹑倔强的化身;但在英国,扮演这一角色的却是马。
所以力大如牛(as strong as a horse),老黄牛(work like a horse),吹牛(talk horse)。
(2)不对应形式。
英汉习语中还有一些字面上看似一样,然而在其整体意义和实际用法上并没用什么相同之处或很少相同之处,往往会造成“似是而非”、“貌合神离”的假相。
这些不对应的习语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同一种动物在一种语言中有丰富的比喻意义,而在另一种语言中却没有相同的比喻意义。
比如猫在英语中有着相当丰富的比喻意义,有rain cats and dogs,bell the cat,let the cat out of the bag,make a cat laugh等,这些习语从字面上看就让我们摸不着头脑。
而汉语中也有一些动物比喻意义是英语中所没有的。
另外,由于地理等因素,英语中赋予某种动物的内涵也可能是中文所没有的。
对于某些动物,中文文化并不用来打比喻或者也没有赋予特定的意义,因而出现喻体空缺,可称之为中文文化缺项。
第二,同一种动物在英汉习语中有着截然相反的意义。
比如“龙”在中国神话中,能腾云驾雾给人带来吉祥,在中国封建社会人们把龙作为皇权的象征,如“真龙天子”,“龙椅”等。
从古至今,中国人都称自己是“龙的传人”。
所以,父母望子成龙,给男孩起名也常用“龙”字。
但是在西方,dragon的身价却一落千丈,变成了口吐火焰﹑祸害乡里的邪恶的象征。
最有名的是关于贝奥武夫事迹的叙事诗。
诗中主人公贝奥武夫打败妖怪格伦代尔后,与恶龙搏斗,两者同归于尽。
又如“狗”在英语中有man’s best friend﹙人之良友﹚的称谓,英美民族视狗为忠诚的伙伴,并赋予狗忠实勇敢地品质,爱狗如爱子,在英语习语中“狗”也是褒义的。
但在汉语中,以“狗”为喻体的习语几乎都是贬义的,如走狗﹑狗腿子﹑狗崽子。
二、英汉动物习语的翻译策略
1.直译法
直译法即指在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以及不引起错误的联想的条件下,在译文中保留英语习语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的方法。
所以只要相同的动物习语在英汉语言中表示相同或相似的意思,即上文中的基本对应这种情况,则可以用直译法。
如:
A cat has nine lives. 猫有九命
Barking dogs do not bite. 吠犬不咬人
2.套译法
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可能用不同的动物形象表达相同或相似的意义,即上文中的部分对应情况,则可用套译法。
如英语中的horse在汉译时可译为牛,lion可译为虎。
但是套译法的使用非常有限,只有当我们对两国的习语都非常了解时才能灵活自如的使用。
如:
Don’t beard the lion. 老虎屁股摸不得狮→ 虎
As mute as a fish 噤若寒蝉鱼→ 蝉
3.意译法
受不同民族文化的影响,同一种动物在不同语言中表现为不同的联想意义。
如上文中的不对应形式的头两种情况,均可用意译法。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上文提到的关于龙的看法的分歧。
当然,中西方蟋蟀﹑蝙蝠﹑狗和猫头鹰等动物的联想也大相径庭。
如:
Do the donkey work 干粗活
As blind as a bat 有眼无珠
Rain cats and dogs 倾盆大雨
4.加注译法
鉴于中英文化差异,有些动物的内涵中文可能没有,即出现中文文化缺项,词义空缺现象,则可用加注译法。
对于此类动物习语,先直译其字面意思,再指出深层的真正含义,译成具有相同含义的中文习语。
但在实际操作中,可省略直译字面意思的步骤,详见以下的例子。
如:
Swan song 告别演出,最后作品
Ostrich policy 鸵鸟政策——自欺欺人
参考文献:
[1]王恩科,李昕,奉霞.文化视角与翻译实践[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2]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修订本)[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