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中毒防治标准应急 健康教育
一氧化碳中毒急救方法
一氧化碳中毒急救方法一氧化碳中毒是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中毒性疾病,严峻危害人类的健康和生命。
下面我给大家共享一氧化碳中毒急救方法内容,盼望能够关心大家!一氧化碳中毒急救措施和应急预案气化炉项目现场人员煤气中毒急救措施平安用品:氧气瓶、担架、呼吸面罩、大功率风机、葡萄糖、棉被。
指挥人员:。
施救人员:项目负责人指定。
值班人员:项目负责人指定。
帮助人员:除以上人员外的其余全部人员。
1.首先将中毒者搬到平安通道,面对新奇空气流过来的方向。
2.项目负责人组织整个抢救过程并给每个救援人员进行具体分工。
2.1紧急施救人员:2.1.1检查中毒者的呼吸道是否畅通,发觉鼻、口中有呕吐物、分泌物应马上清除,使中毒者自主呼吸。
对呼吸微弱者或呼吸停止者,要马上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方法是:让中毒者仰卧,解开衣领和紧身衣服,施救者一手紧捏中毒人员的鼻孔,另一手托起中毒者下颌使其头部充分后仰,并用这只手翻开中毒者嘴唇,施救者吸足一口气,对准中毒者嘴部大口吹气,吹气停止后,马上放松捏鼻的手,让气体从中毒者的肺部排出。
如此反复进行。
频率成人每分钟14至16次,儿童18至24次,幼儿30。
直到中毒者消失自主呼吸。
2.1.2中毒者能够自主呼吸后,用氧气瓶让其吸氧。
2.1.3对昏迷不醒者,可以手指尖用力掐人中穴位;对意识清晰的中毒者,可给饮服浓茶水或热咖啡。
2.1.4在中毒者吸氧过程中,让其服用1-2支葡萄糖注射液。
2.2帮助人员:2.2.1将氧气瓶搬运到中毒者抢救地点,连接好压力表和呼吸面罩,调整氧气压力在合适范围。
2.2.2将风扇连接好电源,固定在正对中毒者对面,在施救人员对中毒者进行人工呼吸过程中,打开风扇电源,向中毒者供送空气。
2.2.3假如中毒者状况严峻,将担架搬出铺好,以便将中毒者送到急救车辆上。
2.2.4给中毒者盖上外套或毛毯、棉被,防止受寒发生感冒、肺炎。
一氧化碳中毒急救方法第一:一般来说,家庭中如发生煤气中毒,主要实行:马上打开门窗,移病人于通风良好,空气新奇的地方,留意保暖.查找煤气漏泄的缘由,排解隐患;松解衣扣,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口鼻分泌物,如发觉呼吸骤停,应马上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并作出心脏体外按摩。
一氧化碳中毒
预防煤气中毒十点注意事项
1、燃气热水器或煤气、燃煤、燃油设备等不应放置于家人居住的房间或通风 不良处; 2、经常保持室内良好通风状况,尤其是冬天、雨天气压低时更应注意; 3、注意热水器或煤气等正确的使用方法及保养,并随时注意是否呈完全燃烧 状态; 4、煤气具应放在不燃烧材料上面,周围切勿放置易燃品; 5、自动点火的煤气具在连续未点燃时,应稍等片刻,让已流出的煤气发散后 再点火; 6、注意检查连接煤气具的橡皮管是否松脱、老化、破裂、虫咬;开关是否有 异常; 7、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如果是平房,要留有排风口,保证随时通风; 8、吃火锅用木炭时,一定要注意室内通风良好; 9、点火炉后残留物形成煤渣,易堵塞烟道,要定期清理和检查烟道,保持烟 道结构严密、通风良好; 10、不要躺在门窗紧闭、开着空调的汽车内睡觉,以免大量一氧化碳的废气 侵入车内引起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防治常识
保定隆达铝业有限公司
什么是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俗称煤气,为无色、无臭、无味、无刺激性的气体。家庭或生 产场所等环境通风差的情况下,煤炉产生的煤气、液化气管道漏气、工业生 产煤气或矿井中的一氧化碳吸入都可导致中毒。凡是含炭物质燃烧不完全皆 可产生。当吸人的一氧化碳(CO)与血红蛋白(Hb)结合形成稳定的碳氧血红蛋 白(Hb—CO)时,使Hb丧失携氧能力,从而引起重要器官与组织缺氧,出现中 枢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等中毒症状。 临床表现 1.轻度(血液COHb含量为10%~30%)头痛、头晕、耳鸣、恶心、呕吐、心悸、 四肢无力或有短暂的晕厥。离开中毒环境,吸人新鲜空气后,症状可很快消 失。 2.中度(血液COHB含量为30%一40%)。除上述症状加重外,出现程度较浅的 昏迷。患者面色潮红、口唇及皮肤呈樱桃红色,脉快多汗、烦躁,此时若抢 救及时,可使病人苏醒。 3.重度(血液COHb含量在40%以上)。患者迅速进入昏迷状态。初期四肢肌张 力增加,或有阵发性强直性痉挛;晚期肌张力显著降低,患者面色苍白或青 紫,血压下降,瞳孔散大。常并发肺水肿、脑水肿、呼吸困难、心律失常等。 如呼吸中枢麻痹,可在短时间内死亡。经抢救存活者可有后遗症。
一氧化碳应急预案
一氧化碳应急预案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有毒气体,它对人体的危害极大。
一旦大量一氧化碳泄漏,可能会导致人员中毒甚至死亡。
因此,建立一氧化碳应急预案对于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一、预案目标。
1. 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减少一氧化碳中毒事故发生的可能性;2. 提高人员对一氧化碳中毒的认识和应对能力;3. 有效应对一氧化碳泄漏事故,减少损失。
二、应急预案内容。
1. 一氧化碳泄漏报警。
一旦发现一氧化碳泄漏,立即触发报警系统,通知所有人员迅速撤离现场,并通知应急救援人员前往现场处置。
2. 人员撤离和疏散。
所有人员在听到报警后,应立即停止工作,按照事先制定的撤离路线和集合点进行疏散。
在撤离过程中,应保持镇定,避免踩踏和混乱。
3. 应急救援。
一旦发生一氧化碳泄漏事故,应急救援人员应迅速赶到现场,穿戴好防护装备,进行泄漏源的封堵和清除。
同时,对受伤人员进行紧急救治。
4. 事故调查和整改。
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展开事故调查,找出事故原因,并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整改,以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5. 应急演练。
定期组织一氧化碳泄漏应急演练,提高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和反应速度。
三、应急预案执行。
1. 所有人员应熟悉一氧化碳应急预案的内容和流程,定期进行培训和演练;2. 一旦发生一氧化碳泄漏事故,所有人员应按照预案要求迅速行动,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四、应急预案的修订和完善。
根据实际情况和经验教训,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确保其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一氧化碳泄漏事故。
以上就是一氧化碳应急预案的内容,希望通过严格执行预案,能够最大程度地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减少一氧化碳泄漏事故带来的损失。
传染病防治的应急预案10篇
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监测工作
全开展职业暴露人群(养禽户、从事禽类贩运、销售、宰割人员)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采样监测,发 现可疑疫情(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或职业人群患有呼吸道疾病,飞禽、家禽成批患病或死亡的)及时报告、及时处理 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抓好发热门诊的建设与管理,加强与农业部门的工作协作,互通疫情信息(详见人禽流感监 测方案)。
①学校逐步加强学校医疗救治、卫生防护工作的物质条件,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②定期对各班主任进行相关技能培训,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小组,提高应对突发发事件的业务能力。
3、应急处理。
①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学校在24小时内向上级卫生部门和疾控中心和教育主管部门报告,并做好应急处理准备 。
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中,学校执行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条例》,学校将对在重大传染病疫情控制和 医疗救治中有突出表现的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在突发事件中玩忽职守、失职、渎职、拒不接受工作任务,借故 推诿拖延,擅离职守,临阵脱逃者,按规定给予相应的处罚,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四、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报告和处貉工作
1、切实做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排查和监测工作,落实综合性医院病人预检分诊制度,县疾控中心中心每周对 县城直属医疗机构不明原因肺炎进行主动监测,并将监测汇总资料于次周二前上报。
2、辖区内所有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应立即报告院领导及主管科室,在12小时内组织 本单位专家组进行会诊和排查,仍不能明确诊断的,应立即向县卫生局和县疾控中心应急办报告,并进行网络直报
(二)、组织领导:
一氧化碳检测管理制度
一氧化碳检测管理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一氧化碳(以下简称CO)检测工作,预防和控制CO中毒事故,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产生CO的工艺过程和设备,以及可能存在CO危害的场所。
第三条 CO检测工作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实行全面检测、分级管理。
第四条公司应建立健全CO检测组织机构,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检测人员的职责,确保CO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第五条公司设立CO检测管理领导小组,由总经理担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CO检测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公司CO检测工作的统一领导、组织和协调。
第六条 CO检测管理部门负责公司CO检测工作的具体实施,包括制定和更新CO检测方案、组织实施CO检测、建立和更新CO检测档案、组织CO事故应急预案演练等。
第七条 CO检测人员负责现场CO检测工作,包括检测设备的操作、维护和校准,检测数据的记录和报告,以及CO事故的应急处置。
三、CO检测与评估第八条公司应根据生产工艺和设备特点,制定详细的CO检测方案,包括检测点设置、检测频率、检测方法、检测设备等。
第九条 CO检测应采用国家标准或行业规定的检测方法,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十条公司应定期对CO检测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检测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十一条检测部门应建立和更新CO检测档案,包括检测记录、检测报告、检测设备校准记录等。
第十二条公司应定期对CO检测结果进行评估,分析CO危害趋势,提出改进措施。
四、CO事故应急预案与处理第十三条公司应制定CO事故应急预案,明确事故应急响应程序、应急组织、应急资源等。
第十四条公司应定期组织CO事故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员工应对CO事故的能力。
第十五条发生CO事故时,检测人员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措施控制事故扩大,组织人员疏散。
第十六条公司应立即组织事故调查,分析事故原因,制定整改措施,防止事故再次发生。
一氧化碳中毒症状及急救方法
一氧化碳中毒症状及急救方法一、临床表现1、急性中毒临床上以急性脑缺氧的症状与体征为主要表现。
接触CO后如出现头痛、头昏、心悸、恶心等症状,于吸入新鲜空气后症状即可迅速消失者,属一般接触反应。
轻度中毒者出现剧烈的头痛、头昏、心跳、眼花、四肢无力、恶心、呕吐、烦躁、步态不稳、轻度至中度意识障碍 (如意识模糊、朦胧状态),但无昏迷。
于离开中毒场所吸入新鲜空气或氧气数小时后,症状逐渐完全恢复。
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外,面色潮红,多汗、脉快、意识障碍表现为浅至中度昏迷。
及时移离中毒场所并经抢救后可渐恢复,一般无明显并发症或后遗症。
重度中毒时,意识障碍严重,呈深度昏迷或植物状态。
常见瞳孔缩小,对光反射正常或迟钝,四肢肌张力增高,牙关紧闭,或有阵发性去大脑强直,腱壁反射及提睾反射一般消失,腱反射存在或迟钝,并可出现大小便失禁。
脑水肿继续加重时,表现持续深度昏迷,连续去脑强直发作,瞳孔对光反应及角膜反射迟钝,体温升高达39~40℃,脉快而弱,血压下降,面色苍白或发绀,四肢发凉,出现潮式呼吸。
有的患者眼底检查见视网膜动脉不规则痉挛,静脉充盈,或见乳头水肿,提示颅内压增高并有脑疝形成的可能。
但不少患者眼底检查阴性,甚至脑脊液检查压力正常,而病理解剖最后仍证实有严重的脑水肿。
重度中毒患者经过救治从昏迷中苏醒的过程中,常出现躁动、意识混浊、定向力丧失,或失去远、近记忆力。
部分患者神志恢复后,可发现皮层功能障碍如失用、失认、失写、失语、皮层性失明或一过性失聪等异常;还可出现以智能障碍为主的精神症状。
此外,短暂的轻度偏瘫、帕金森综合征、舞蹈症、手足徐动症或癫痫大发作等均有人报道。
经过积极抢救治疗,多数重度中毒患者仍可完全恢复。
少数出现植物状态的患者,表现为意识丧失、睁眼不语、去脑强直,预后不良。
除上述脑缺氧的表现外,重度中毒者中还可出现其他脏器的缺氧性改变或并发。
部分患者心律不齐,出现严重的心肌损害或休克;并发肺水肿者肺中出现湿啰音,呼吸困难。
co浓度排放标准
co浓度排放标准CO(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常常作为汽车、工业生产和能源生产等活动的副产品排放到大气中。
高浓度的CO排放不仅对人体健康有害,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气候变化的影响。
因此,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CO浓度排放标准,以限制和控制CO的排放量。
以下是关于CO浓度排放标准的一些相关参考内容:国际标准:1. 欧洲联盟(EU):根据欧洲联盟的法规,汽车尾气排放的CO浓度不得超过0.5%,这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汽车,包括轻型和重型车辆。
2. 美国环保署(EPA):美国EPA制定了汽车尾气排放标准,规定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尾气排放中CO的浓度不得超过1.0%,以减少对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3. 联合国经济委员会欧洲经济委员会(UNECE):UNECE颁布了《关于世界统一条件下车辆技术规例的协议》,其中包括了CO排放的限制标准,以确保各国的汽车生产与销售符合相应的环保要求。
国内标准: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中国环境保护部颁布了《摩托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和测量方法(第四阶段)》,其中规定了摩托车尾气中CO的排放限值,根据不同排量的摩托车分类制定了相应的限制标准。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中国交通运输部发布了《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文件,其中规定了汽车尾气中CO的排放限值,根据不同类型和使用年限的汽车分别制定了相应的限制标准。
3. 区域性标准:在中国一些重点城市和地区,还有特定的区域性标准来限制和控制汽车和工业排放的CO浓度。
例如,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规定了各个地区的CO 排放限值,并设定了逐年递减的目标,以改善空气质量。
综上所述,CO浓度排放标准是为了控制和限制CO的排放,保护人类健康和改善环境质量而制定的。
国际上的标准主要以欧洲联盟和美国EPA为主导,而中国则根据国情和地方环境状况制定了相关的标准。
这些标准的制定旨在推动汽车和工业生产的环保技术进步,减少CO的排放,从而降低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一氧化碳泄露事故应急预案
一氧化碳泄漏事故应急处置方案一. 方案说明为有效预防和及时控制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指导和规范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中毒事件的发生和造成的危害,保障员工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稳定生产,制定本应急处置方案。
二.应急预案的任务和目标大力开展防控一氧化碳中毒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员工对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广泛组织、动员员工参与一氧化碳中毒事件预防控制工作。
对可能引发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情况及时进行分析、预警,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本预案主要适用于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应急救治工作。
员工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发生的,由天然气、液化气、二氧化碳、等可以致使人体缺氧窒息的气体所造成的中毒事件,可参照本预案组织开展应急救治工作。
三.危害程度分析与应急响应1、事故特征危险性分析一氧化碳是无色,无臭,无味气体,但吸入对人体有十分大的伤害。
它会造成血缺氧。
浓度高至667ppm可能会可能会导致昏迷和死亡。
最常见的一氧化碳中毒症状,如头痛,恶心,呕吐,头晕,疲劳和虚弱的感觉。
一氧化碳中毒中毒症状包括视网膜出血。
暴露在一氧化碳中可能严重损害心脏和中枢神经系统,会有后遗症。
一氧化碳可能令孕妇胎儿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
(1)中毒症状。
一氧化碳中毒症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轻度中毒。
患者可出现头痛、头晕、失眠、视物模糊、耳鸣、恶心、呕吐、全身乏力、心动过速、短暂昏厥。
血中碳氧血红蛋白含量达10%~20%。
二是中度中毒。
除上述症状加重外,口唇、指甲、皮肤粘膜出现樱桃红色,多汗,血压先升高后降低,心率加速,心律失常,烦躁,一时性感觉和运动分离(即尚有思维,但不能行动)。
症状继续加重,可出现嗜睡、昏迷。
血中碳氧血红蛋白约在30%~40%。
经及时抢救,可较快清醒,一般无并发症和后遗症。
三是重度中毒。
患者迅速进入昏迷状态。
初期四肢肌张力增加,或有阵发性强直性痉挛;晚期肌张力显著降低,患者面色苍白或青紫,血压下降,瞳孔散大,最后因呼吸麻痹而死亡。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临床表现]
(二)中度中毒 上述症状加重,还可伴 有呼吸困难,运动失调、意识障碍或浅 昏迷至中度昏迷。对疼痛刺激可有反应, 瞳孔对光反射和角膜反射迟钝,腱反射 减弱。血液中COHb浓度高于30%,经及 时合理治疗可以恢复正常,一般无明显 并发症或后遗症。
[临床表现]
(三)重度中毒 深昏迷,各种反射消失, 常并发脑水肿、惊厥或阵发性大脑强直状 态,大小便失禁,呼吸抑制,肺水肿,上 消化道出血,休克和心肌损害,心律失常 或心力衰竭。部分患者可并发横纹肌溶解 症(rhabdomyolysis), 见于昏迷时肢体 受压部位。皮肤可出现红肿、水泡、组织 肿胀,发硬,肌肉坏死。坏死肌肉释放的 肌红蛋白可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和急性肾 功能衰竭。
[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COHb测定 血COHb测定是诊断 CO中毒的特异性指标,但须早期(8h内) 及时取血样测定才有诊断价值。血COHb 浓度不仅作为判断CO中毒严重程度的指 标,而且有助于分型和估计愈后。
[实验室检查]
二、血气分析 氧分压可降低,CO2分压 可有代偿性下降。中毒时间较长者,可有 代谢性酸中毒,血PH和剩余碱降低。 三、脑电图检查 可见弥漫性低波幅慢波。 四、头部CT检查 脑水肿时可见脑部有病 理性密度减低区。最好做MRI检查,能更 清楚的反应脑组织的损害情况。
[治疗]
糖皮质激素:常用地塞米松、甲强龙、 泼尼松等。此类药物具有抗炎、抗毒素、 抗休克、抗有害刺激、免疫抑制等作用。 抗炎作用能抑制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炎症, 减轻充血,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阻止 炎性介质反应。抗毒素作用能提高机体 对有害刺激的应激能力。
[治疗]
同时有抑制5-羟色胺合成和释放的作 用,可稳定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紧密连 接,降低脑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并对钠、 钾及液体通过毛细血管-神经胶质细胞 交界面的转运有直接作用,还能防止细 胞膜磷酯的自由基反应,对细胞膜及溶 酶体有稳定作用,并能减少脑脊液的生 成,恢复受损组织中脑血流的自动调节 功能。
co浓度工作时间标准
CO浓度是指空气中一氧化碳的含量,它是一种无色、无味、有毒的气体。
CO浓度超标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很大的伤害,长期暴露甚至会危及生命。
因此,对于需要接触CO的工作场所,必须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和严格的工作时间标准。
工作时间标准是指在有害物质接触下,人员每天可暴露的时间长度。
根据国际上的标准,CO浓度超标时人体暴露的时间越长,所产生的健康危害越大。
因此,为保障工人的身体健康,各国都制定了CO浓度工作时间标准。
我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CO浓度不能超过每立方米35毫克,同时规定了CO浓度工作时间标准,即:
1. 作业环境中1小时内平均暴露浓度不能超过30mg/m³;
2. 短时间内(15分钟)接触的CO浓度不能超过180mg/m³。
根据此标准,对于CO浓度高于35mg/m³的作业场所,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并限制工人的暴露时间。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措施:
1. 采用通风换气:通过通风系统将空气中的CO排出,保持室内空气质量达标。
2. 戴防护面具:在工作场所中必须配备防毒面具,以保护工人的呼吸道。
3. 严格控制工作时间:根据CO浓度工作时间标准,对工人的作业时间进行限制,以保证工人的身体健康。
4. 进行健康监测:定期检查工人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综上所述,CO浓度工作时间标准是保护工人身体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CO浓度高的作业场所中,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并严格控制工人的暴露时间。
只有这样,才能使工作场所达到安全卫生的标准,为工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CO中毒防治标准应急、健康教育
㈡窒息性气体对人体有哪些危害,如何预防?窒息性气体一般在生产和生活中均可以接触到。
窒息性气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单纯性窒息性气体,如氢气、甲烷、二氧化碳等,这类气体本身毒性很低,但因其中空气中含量高,使氧的相对含最降低,肺内氧分压降低,导致机体缺氧;另一类为化学性窒息性气体,如一氧化碳、氰化物、硫化氰等,主要危害是对血液或组织产生特殊的化学作用,使血液运送氧的能力和组织利用氧的能力发生障碍,造成全身组织缺氧。
一氧化碳进入体内后主要与红细胞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以致使红细胞失去携氧能力,从而组织细胞得不到足够的氧气。
预防窒息性气体中毒的措施:从根本上不直接接触这类毒物,在生产过程中生产设备要密闭化、自动化,严防跑、冒、滴、漏;安装毒物超标自动报警系统,严格控制空气中毒物浓度在安全标准内;进入有毒场所应有切实可行的防护装备,如戴防毒面具、送风面罩等;加强防毒知识的宣传、加强对有关人员的培训;严格规章制度,强化监督管理;对接触毒物人员做好健康监护,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在生活中要加强通风,使毒物尽快排出;发生中毒后及时就医。
为何煤气会使人中毒?煤气,是煤及其他含碳物质在氧气不足情况下所产生的一种混合气体。
其中一氧化碳含量较高。
一氧化碳主要经呼吸道侵入体内,透过肺泡血—气屏障弥散入血。
进入血液中的一氧化碳约90%与血红蛋白中的二价铁结合,生成碳氧血红蛋白(HbCO),使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
约10%与肌红蛋白、细胞色素等含铁蛋白结合,以物理状态溶于血中的不到1%。
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是氧的240-300倍,而HbCO的解离速度是氧合血红蛋白(HbO2)的1/3600。
故HbCO生成后可在血循环中存在较长时间。
HbCO无携氧能力,竞争性地替代HbO2,还阻碍HbO2中氧的解离和组织内二氧化碳的输出,最终导致组织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产生中毒症状。
一氧化碳与氧竞争细胞色素氧化酶造成细胞内窒息是一氧化碳中毒的另一重要机制。
冬季采暖和防一氧化碳中毒措施
冬季采暖和防一氧化碳中毒措施一、编制目的;为了更好的贯彻公司“以人为本、关爱生命”企业的管理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工作方针,更好的实现项目工程施工“零”事故的安全工作目标。
有效预防和及时控制一氧化碳中毒事件,通过组织员工学习:防范一氧化碳中毒和应急救援知识,通过现场认真落实防范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发生和造成的危害,保障员工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稳定生产。
项目部编制了防一氧化碳中毒措施。
二、安全工作目标:本工程安全总目标:“创无事故工程”(1)不发生人身重伤及设备损坏事故;(2)不发生一般及以上火灾事故;(3)不发生我方负同等及以上责任的交通事故;((4)不发生一般职业健康危害、食物中毒事件。
(5)不发生因施工及施工管理原因而导致的设备事故和电网事故。
三、一氧化碳中毒防范重点:本工程防一氧化碳中毒主要为三大部分:1、地基岩土线路途经----煤矿区,在基础开挖施工阶段,严防人工挖孔桩坑内岩土一氧化碳渗透中毒。
2、严防人工挖孔桩基础爆破、放炮等产生的一氧化碳造成的有害气体中毒。
3、冬季,天气寒冷,严防使用煤炉取暖及使用液化气时不慎造成一氧化碳中毒。
四、一氧化碳是什么;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纯品为无色、无臭、无刺激性的气体。
分子量28.01,标准状况下气体密度为l.25g/L,和空气密度(标准状况下1.293g/L相差很小,这也是容易发生煤气中毒的因素之一,它为中性气体。
冰点为-207℃,熔点—199℃,沸点—191.5℃。
在水中的溶解度甚低,但易溶于氨水。
空气混合爆炸极限为12.5%~74%。
是有机物氧化或燃烧的中间产物。
碳或含碳化合物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一氧化碳中毒俗称:煤气中毒)分子结构:一氧化碳分子为极性分子,分子形状为直线形。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分子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十2,能进一步被氧比成+4价,从而使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一氧化碳能够在空气中或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燃烧时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大量的热。
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培训课件
PC-TWA(mg/m3)
<1 1
10~ ≥100
最大超限倍数
3 2.5 2.0 1.5
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
8
1.5.2职业接触限值应用的几个应关注的问题
A 标(皮)的职业接触限值的应用 化学物质标(皮),表示通过皮肤、粘膜和眼睛直接接触蒸气、液体和固体, 吸收后可引起全身效应,此时,并未考虑该化学物质引起刺激、皮炎和致敏 作用的特性,对那些可引起刺激或腐蚀效应但没有全身毒性的化学物质也未 标以(皮)的标识。 旨在提示空气中化学物质浓度=或<PC-TWA时,通过皮肤接触也可引起过 量接触。需采取特殊预防措施减少或避免皮肤的直接接触 标有(皮)的化学物质共114种,其中致敏物质1种,致癌物质20种,G11种, G2A5种,G2B14种。包括: 有机磷酸酯类化合物、芳香胺及苯的硝基、氨基 化合物等
激素活性和/或毒理性活性的物质。
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
2
化学品种类 数量
全球每年进入市场的新化学 1500-2000种 品
2002年登记注册的化学物 40,718,818
质总数
种
其中具有商业用途
超过65万种
已投入市场和使用者 约7万种
包括工业用化学物质 约5万种
食品添加剂
约1万种
农药、化妆品
各约4000种
30%
20%
10%
0%
密闭空间 地下室
矿井
累计
窒息气体与有机溶剂中毒场所分布
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
20
⑤中毒事故时间相对集中, 中毒率、死亡率逐年增加
25.0 20.0
中毒起数 中毒病例数 死亡例数
构成比(%)
15.0
10.0
5.0
职业性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吸入较高浓度一氧化碳 (CO)后引起的急性脑缺氧性疾病;少数患者可有迟发的神经精神症状。
部分患者亦可有其它脏器的缺氧性改变。
1 诊断原则根据吸入较高浓度一氧化碳的接触史和急性发生的中枢神经损害的症状和体征,结合血中碳氧血红蛋白(HbCO)及时测定的结果,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及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测定资料,并排除其他病因后,可诊断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2 诊断及分级标准2.1 接触反应出现头痛、头昏、心悸、恶心等症状,吸入新鲜空气后症状可消失者。
2.2 轻度中毒具有以下任何一项表现者:a. 出现剧烈的头痛、头昏、四肢无力、恶心、呕吐;b. 轻度至中度意识障碍,但无昏迷者。
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10%。
2.3 中度中度除有上述症状外,意识障碍表现为浅至中度昏迷,经枪救后恢复且无明显并发症者。
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30%。
2.4 重度中毒具备以下任何一项者:2.4.1 意识障碍程度达深昏迷或去大脑皮层状态;2.4.2 患者有意识障碍且并发有下列任何一项表现者:a. 脑水肿;b. 休克或严重的心肌损害;c. 肺水肿;d. 呼吸衰竭;e. 上消化道出血;f. 脑局灶损害,如锥体系或锥体外系损害体征。
碳氧血红旦白浓度可高于 50%。
2.5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神经精神后发症)。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意识障碍恢复后,经约2-60 天的“假愈期”,又出现下列临床表现之一者:a. 精神及意识障碍呈痴呆状态,谵妄状态或去大脑皮层状态;b. 锥体外系神经障碍出现帕金森氏综合征的表现;c. 锥体系神经损害(如偏瘫、病理反射阳性或小便失禁等);d. 大脑皮层局灶性功能障碍如失语、失明等 ,或出现继发性癫痫。
头部CT检查可发现脑部有病理性密度减低区; 脑电图检查可发现中度及高度异常。
3 治疗原则3.1 迅速将患者移离中毒现场至通风处,松开衣领 ,注意保暖,密切观察意识状态。
3.2 及时进行急救与治疗。
a. 轻度中毒者,可给予氧气吸入及对症治疗。
小学生一氧化碳安全教育活动方案
小学生一氧化碳安全教育活动方案一、活动目的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普及关于一氧化碳安全的知识,提高小学生对一氧化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帮助他们正确应对一氧化碳中毒的风险,保障自身的安全。
二、活动对象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
三、活动时间活动可以定期开展,每次活动时间为1至2小时。
四、活动内容1. 了解一氧化碳通过讲解、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学生们了解一氧化碳的来源、危害和防范方法。
同时,可以通过互动问题和小测验的方式,检验学生对一氧化碳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家庭检查组织学生向家长宣传一氧化碳检查的重要性,并学习如何使用一氧化碳探测器。
学生们可以自己进行家庭检查实践,然后向同学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3. 制定安全计划指导学生制定一氧化碳防范的安全计划,包括日常生活中如何防范一氧化碳中毒、突发情况下的自救方法等。
可以让学生们分组进行讨论,然后向全班分享自己的安全计划。
4. 观看相关动画、视频播放一些关于一氧化碳安全的动画、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加深他们对一氧化碳知识的理解。
5. 安全游戏组织一些有趣的安全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会避免一氧化碳中毒的方法。
例如,模拟一氧化碳泄漏的场景,让学生在家庭检查环节中学到的知识得以有机运用。
6. 安全演练进行一氧化碳中毒的紧急处理演练,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学会正确的自救方法。
五、活动形式活动形式可以多样化,包括讲解、互动问答、小测验、实践操作、游戏、观看视频、演练等。
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一氧化碳安全知识。
六、活动地点活动地点可以在学校教室、操场、家庭等地方进行。
七、活动要求1. 活动要求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提出问题和建议。
2. 师生互动,老师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观念,引导学生正确掌握一氧化碳知识。
3. 活动过程中要注重安全,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八、活动效果1. 让学生们对一氧化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提高了防范意识,保障了自身的安全。
2. 提高家长对一氧化碳的关注度,促进家庭成员共同关注一氧化碳安全。
防止CO一氧化碳中毒的基本知识
防止CO一氧化碳中毒的基本知识一、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在通常状况下,一氧化碳是无色、无臭、无味、有毒的气体,熔点—199℃,沸点—191.5℃。
标准状况下气体密度为l.25g/L,和空气密度(标准状况下1.293g/L相差很小,这也是容易发生煤气中毒的因素之一。
它为中性气体。
分子结构:一氧化碳分子为极性分子,分子形状为直线形。
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中毒(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亦称煤气中毒。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故易于忽略而致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的原因是因为一氧化碳进入人体之后会和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进而排斥血红蛋白与氧气的结合,从面出现缺氧,这就是一氧中毒。
常见于家庭居室通风差的情况下,煤炉产生的煤气或液化气管道漏气或工业生产煤气以及矿井中的一氧化碳吸入而致中毒。
一氧化碳的爆炸极限是12.5%-74%,动火分析的指标是小于0.5%,质检分公司的一般分析人员均可完成动火分析。
可燃物质(可燃气体、蒸气和粉尘)与空气(或氧气)必须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形成预混气,遇着火源才会发生爆炸,这个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或爆炸浓度极限。
可燃性混合物能够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和最高浓度,分别称为爆炸下限和爆炸上限。
在低于爆炸下限时不爆炸也不着火;在高于爆炸上限不会发生爆炸,但会着火。
三、一氧化碳中毒症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轻度中毒。
患者可出现头痛、头晕、失眠、视物模糊、耳鸣、恶心、呕吐、全身乏力、心动过速、短暂昏厥。
血中碳氧血红蛋白含量达10%-20%。
中度中毒。
除上述症状加重外,口唇、指甲、皮肤粘膜出现樱桃红色,多汗,血压先升高后降低,心率加速,心律失常,烦躁,一时性感觉和运动分离(即尚有思维,但不能行动)。
症状继续加重,可出现嗜睡、昏迷。
血中碳氧血红蛋白约在30%-40%。
经及时抢救,可较快清醒,一般无并发症和后遗症。
重度中毒。
患者迅速进入昏迷状态。
初期四肢肌张力增加,或有阵发性强直性痉挛;晚期肌张力显着降低,患者面色苍白或青紫,血压下降,瞳孔散大,最后因呼吸麻痹而死亡。
有毒有害气体理化性能、中毒判断及急救措施--.知识讲解
有毒有害气体理化性能、中毒判断及急救措施一、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为无色气体。
具有臭鸡蛋气味。
分子式H2S。
分子量34.08。
相对密度1.19。
可燃上限为45.5 %,下限为4.3%。
接触机会:石油炼制、沟渠、下水道、分析化学实验室工作者都有接触硫化氢的机会。
硫化氢可溶于水及油中,有时可随水或油流至远离发生源处,而引起意外中毒事故。
毒理学:硫化氢是一种神经毒剂。
亦为窒息性和刺激性气体。
其毒作用的主要靶器是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
硫化氢的急性毒作用靶器官和中毒机制可因其不同的浓度和接触时间而异。
浓度越高则中枢神经抑制作用越明显,浓度相对较低时粘膜刺激作用明显。
人吸入70~150 mg/m3/1~2小时,出现呼吸道及眼刺激症状,吸2~5分钟后嗅觉疲劳,不再闻到臭气。
吸入300 mg/m3/1小时,6~8分钟出现眼急性刺激症状,稍长时间接触引起肺水肿。
吸入760 mg/m3/15~60分钟,发生肺水肿、支气管炎及肺炎,头痛、头昏、步态不稳、恶心、呕吐。
吸入1000 mg/m3/数秒钟,很快出现急性中毒,呼吸加快后呼吸麻痹而死亡亦可伴有心脏等多器官损害,对毒作用最敏感的组织是脑和粘膜接触部位。
急性硫化氢中毒一般发病迅速,出现以脑和(或)呼吸系统损害为主的临床表现,亦可伴有心脏等器官功能障碍。
临床表现可因接触硫化氢的浓度等因素不同而有明显差异,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最为常见。
接触极高浓度硫化氢后可发生电击样死亡,即在接触后数秒或数分钟内呼吸骤停,数分钟后可发生心跳停止;也可立即或数分钟内昏迷,并呼吸聚停而死亡。
死亡可在无警觉的情况下发生,当察觉到硫化氢气味时可立即嗅觉丧失,少数病例在昏迷前瞬间可嗅到令人作呕的甜味。
死亡前一般无先兆症状,可先出现呼吸深而快,随之呼吸聚停。
部分病例可发生呼吸系统损害和心肌损害。
判断:诊断急性硫化氢中毒时患者的衣着和呼气有臭蛋气味可作为接触指标。
急救:现场抢救极为重要,应立即使患者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安全教育教案3篇
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安全教育教案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安全教育教案精选3篇(一)主题: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平安教育教案目的群体:煤炉用户、燃气炉用户、汽车用户等易受一氧化碳中毒影响的人群。
教育目的:进步人们对一氧化碳中毒的认识,并掌握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内容:1. 一氧化碳中毒的定义和危害:介绍一氧化碳的性质、来和造成的危害,明确一氧化碳对人体的影响及可能引发的疾病。
2. 一氧化碳中毒的常见病症和急救方法:列举一氧化碳中毒的常见病症,教授正确的急救方法,如迅速分开有一氧化碳的环境、就近寻求医疗救助等。
3. 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方法:a. 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介绍一氧化碳报警器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建议在有燃气、煤炉、汽车等产生一氧化碳的场所安装报警器。
b. 加强通风:讲解如何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翻开窗户、门等,定期清洁燃气炉的通风孔。
c. 检查和维护燃烧设备:教授定期检查燃气炉、煤炉等燃烧设备的平安性,如防火阀门、燃气管道等。
d. 警觉非正常情况:介绍一氧化碳泄漏的常见情况和异常表现,如燃气味道、炉火颜色异常、火焰不稳定等,提醒及时发现并处理。
e. 注意汽车平安:提醒在停车时不要长时间将发动机运转在封闭车库内,驾车时不要长时间翻开车窗。
教学方法:1. 讲解教学:通过讲解一氧化碳中毒的定义、危害、常见病症和急救方法,进步学生的认识和紧急情况面对应对才能。
2. 示范演练:通过模拟一氧化碳中毒的应对场景,进展现场展示和操作演练,让学生纯熟掌握急救方法。
3.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提问并参与讨论,加深对一氧化碳中毒的理解和相关预防措施的掌握。
4. 播放教育影片:播放与一氧化碳中毒相关的平安教育影片,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加深学生的理解。
评估方法:1. 学生问答互动:通过提问和答复的形式,检测学生对一氧化碳中毒的认识和急救方法的掌握程度。
2. 示范演练评估:通过评估学生在演练中是否能正确快速地应对一氧化碳中毒的急救情景,评估学生的操作技巧和应变才能。
一氧化碳中毒的健康教育手册
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状和应急 处理
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状和应急处理
症状: 应急处理:
急救措施
急救措施
呼吸急救: 寻求医疗帮助:
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措施
不要拖延时间:
谢谢您的观赏 聆听
一氧化碳中毒的健康教 育手册
目录 引言 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措施 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状和应急处理 急救措施
引言
引言
什么是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的危害:
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措施
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措施
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 定期检查和维护燃气设备:
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措施
合理通风: 不在密闭环境中使用燃气设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㈡窒息性气体对人体有哪些危害,如何预防?窒息性气体一般在生产和生活中均可以接触到。
窒息性气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单纯性窒息性气体,如氢气、甲烷、二氧化碳等,这类气体本身毒性很低,但因其中空气中含量高,使氧的相对含最降低,肺内氧分压降低,导致机体缺氧;另一类为化学性窒息性气体,如一氧化碳、氰化物、硫化氰等,主要危害是对血液或组织产生特殊的化学作用,使血液运送氧的能力和组织利用氧的能力发生障碍,造成全身组织缺氧。
一氧化碳进入体内后主要与红细胞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以致使红细胞失去携氧能力,从而组织细胞得不到足够的氧气。
预防窒息性气体中毒的措施:从根本上不直接接触这类毒物,在生产过程中生产设备要密闭化、自动化,严防跑、冒、滴、漏;安装毒物超标自动报警系统,严格控制空气中毒物浓度在安全标准内;进入有毒场所应有切实可行的防护装备,如戴防毒面具、送风面罩等;加强防毒知识的宣传、加强对有关人员的培训;严格规章制度,强化监督管理;对接触毒物人员做好健康监护,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在生活中要加强通风,使毒物尽快排出;发生中毒后及时就医。
为何煤气会使人中毒?煤气,是煤及其他含碳物质在氧气不足情况下所产生的一种混合气体。
其中一氧化碳含量较高。
一氧化碳主要经呼吸道侵入体内,透过肺泡血—气屏障弥散入血。
进入血液中的一氧化碳约90%与血红蛋白中的二价铁结合,生成碳氧血红蛋白(HbCO),使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
约10%与肌红蛋白、细胞色素等含铁蛋白结合,以物理状态溶于血中的不到1%。
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是氧的240-300倍,而HbCO的解离速度是氧合血红蛋白(HbO2)的1/3600。
故HbCO生成后可在血循环中存在较长时间。
HbCO无携氧能力,竞争性地替代HbO2,还阻碍HbO2中氧的解离和组织内二氧化碳的输出,最终导致组织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产生中毒症状。
一氧化碳与氧竞争细胞色素氧化酶造成细胞内窒息是一氧化碳中毒的另一重要机制。
细胞色素氧化酶是细胞色素A和A3的络合物,存在于需氧细胞线粒体内膜中,构成呼吸链的最后环节。
当吸入高浓度一氧化碳时,一氧化碳与细胞色素A3结合,使电子最终不能传递给氧分子,造成细胞内窒息。
常见的煤气中毒原因有哪些?⑴在密闭居室中使用煤炉取暖、做饭,由于通风不良,供氧不充分,可产生大量一氧化碳积蓄在室内。
①门窗紧闭,又无通风措施,未安装或不正确安装风斗。
②疏忽大意,思想麻痹,致使煤气大量溢出。
③烟囱安装不合理,筒口正对风口,使煤气倒流。
④气候条件不好,如遇刮风、下雪、阴天、气压低,煤气难以流通排出。
⑵城区居民使用管道煤气,其一氧化碳量为25%~30%。
如果管道漏气、开关不紧,或烧煮中火焰被扑灭后,煤气大量溢出,可造成中毒。
⑶使用燃气热水器,通风不良,洗浴时间过长。
⑷冬季在车库内发动汽车或开动车内空调后在车内睡眠,都可能引起煤气中毒。
因为汽车尾气中含一氧化碳4%~8%,一台20马力的汽车发动机一分钟内可产生28升一氧化碳。
⑸其他如矿井下爆破产生的炮烟,化肥厂使用煤气为原料,设备故障、管道漏气等均可造成煤气中毒。
煤气中毒的常见原因及其防治要点日常生活中,煤气使用不当就容易发生外泄。
一旦煤气外泄得不到及时发现和处理,将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家庭中煤气中毒主要指一氧化碳中毒、液化石油气、管道煤气、天然气中毒,前者多见于冬天用煤炉取暖,门窗紧闭,排烟不良时,后者常见于液化灶具泄漏或煤气管道泄漏等。
煤气中毒时,病人最初感觉为头痛、头昏、恶心、呕吐、软弱无力,当他意识到中毒时,常挣扎下床开门、开窗,但一般仅有少数人能打开门,大部分病人迅速发生抽搐、昏迷,两颊、前胸皮肤及口唇呈樱桃红色,如救治不及时,可很快呼吸抑制而死亡。
日常生活中,煤气中毒主要由以下几点常见的原因:⑴在密闭居室中使用煤炉取暖、做饭,由于通风不良,供氧不充分,可产生大量一氧化碳积蓄在室内。
⑵门窗紧闭,又无通风措施,未安装或不正确安装风斗。
⑶平房烟筒安装不合理,筒口正对风口,使煤气倒流。
⑷城区居民使用管道煤气,管道中一氧化碳浓度为25%至30%,如果管道漏气、开关不紧或烧煮中火焰被扑灭后,煤气大量溢出,可造成中毒。
⑸使用燃气热水器,通风不良,洗浴时间过长;冬季在车库内发动汽车或开动车内空调后在车内睡着,也可能引起煤气中毒。
为防治煤气中毒,我们需要经常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检查煤气有无泄漏,安装是否合理,燃气灶具有无故障,使用方法是否正确等;二是冬天取暖方法是否正确,煤气管道是否畅通,室内通风是否良好等;三是尽量不使用煤炉取暖,如果使用,必须遵守煤炉取暖规则,切勿马虎;四是热水器应与浴池分室而建,并经常检查煤气与热水器连接管线的完好;五是如果入室后感到有煤气味,应迅速打开门窗,并检查有无煤气泄漏或有煤炉在室内,切勿点火;六是经常擦拭灶具,保证灶具不致造成人体污染,在使用煤气开关后,应用肥皂洗手,并用流水冲净;七是在厨房内安装排气扇或排油烟机;八是一定要使用煤气专用橡胶软管,不能用尼龙、乙烯管或破旧管子,每半年检查一次管道通路。
如发生煤气中毒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家庭中煤气中毒主要指一氧化碳中毒、液化石油气、管道煤气、天然气中毒,前者多见于冬天用煤炉取暖,门窗紧闭,排烟不良时,后者常见于液化灶具漏泄或煤气管道漏泄等。
煤气中毒时病人最初感觉为头痛、头昏、恶心、呕吐、软弱无力,当他意识到中毒时,常挣扎下床开门、开窗,但一般仅有少数人能打开门,大部分病人迅速发生抽痉、昏迷,两颊、前胸皮肤及口唇呈樱桃红色,如救治不及时,可很快呼吸抑制而死亡。
当发现煤气泄漏后,为防止其产生的严重后果,在不能迅速离开住房的情况下,不要惊慌,应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减少空气中煤气的含量;二是防止火源。
前者,迅速打开家中所有的门窗,使空气流通,然后关煤气阀;后者,当发现煤气泄漏后,千万不要去动各种电源开关。
对于煤气中毒者的处理,在医护人员到来之前或护送医院之前应采取下列措施:①迅速把中毒者从煤气污染的地方救出,放在新鲜空气下或通风处。
②解除中毒者身体束缚,敞开领子、胸衣、解下裤带,清除口中的异物等。
③当中毒者处于昏迷状态时,则使其闻氨水,喝浓茶、汽水或咖啡等,不能让其入睡。
如果中毒者身体发冷则要用热水袋或摩擦的方法使其温暖。
④中毒者失去知觉时,除做上述措施外,应将中毒者放在平坦地方,用纱布擦拭口腔。
在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
恢复知觉后要使其保持安静。
人工呼吸应持续,不得中途停止,直至送入医院为止。
⑤一般中毒者撤离施工现场、停止吸入一氧化碳后,最初一小时约可排出吸收一氧化碳量的50%,但全部排出则需要几个小时,甚至一昼夜以上。
使患者吸入高压氧(4-6x105帕)或含二氧化碳的氧,对加速驱除血液中的一氧化碳有显著作用。
冬春季CO中毒该如何防范,如果发生中毒该如何处理?一氧化碳中毒(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亦称煤气中毒。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故易于忽略而致中毒。
常见于家庭居室通风差的情况下,煤炉产生的煤气或液化气管道漏气或工业生产煤气以及矿井中的一氧化碳吸入而致中毒。
预防一氧化碳中毒要做到以下几点:⑴家庭生活中煤炭要烧尽,不要闷盖,煤炉要安装烟筒。
尤其在冬季阴天或雨雪天气,煤燃烧不完全,加上室外气压低,室内的一氧化碳不易排出。
因此,在家中一定要采取防范措施,以免发现意外。
⑵用烧煤取暖时,烟囱在通往屋外的部分低于在屋内的部分,也就是说,火炉应该垫高,这样防止倒烟。
⑶注意合理通风,每天开窗换气不少于两次。
⑷对取暖用的煤炉要装好烟囱,炉具应从正规渠道购买,烟囱连接处最好使用胶布封闭,并保持烟囱结构严密和通风良好,防止漏烟、倒烟,并且保持其畅通,定期做清理工作,因为在点火炉一定时间以后,残留的煤烟会形成煤渣,堵塞烟筒。
⑸使用天然气热水器时,不要密闭房间,要保持良好的通风,洗浴时间切勿过长。
⑹使用管道煤气时,要防止管道老化、跑气、漏气。
烧煮时防止火焰被扑灭,导致煤气溢出。
一定要定期检查灶具胶管是否牢固,并及时更换老化胶管,最好做到每年更换一次,另外煤气总阀门一定要关好。
自动点火的煤气炉具连续未点燃时,应稍等片刻,让已流出的煤气放散后再点火。
⑺使用煤气炉具前应闻一闻煤气味,确定是否漏气;当闻到煤气味时,千万不可以开、关电器、(如排油烟机、电灯或电风扇等),应尽快將门窗打开,使空气流通。
有条件的,应安装煤气报警器,插好电源,使其时刻处于工作状态。
⑻床位尽量离墙有一定距离,不能紧靠,因为睡在离墙近的地方更容易CO中毒。
居民烧火炕一定要等到煤炭完全燃尽之后再入睡,同时要保持炉灶和火炕的通风,睡觉前一定要检查火炉是否封好。
⑼认真执行安全生产制度和操作规程,煤气发生炉和管道要经常检修以防漏气,产生一氧化碳的工作场地必须有良好的通风设备,并须加强对空气中一氧化碳的监测。
⑽开展防治一氧化碳中毒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如果发生一氧化碳中毒该如何处理?⑴加强个人防护,进入高浓度一氧化碳的环境工作时,要戴好特制的一氧化碳防毒面具,两人同时工作,以便监护和互助、危险区外要有人监视。
因一氧化碳的比重比空气略轻,故浮于上层,救助者进入和撤离现场时,如能匍匐行动会更安全。
(如没有防毒面具,应用湿毛巾把鼻子及嘴捂上)⑵进入室内时严禁携带明火,尤其是开放煤气自杀的情况,室内煤气浓度过高(达到12%),按响门铃、打开室内电灯产生的电火花均可引起爆炸。
⑶进入室内后,应迅速打开所有通风的门窗,如能发现煤气来源并能迅速排出的则应同时控制,如关闭煤气开关等,但绝不可为此耽误时间,因为救人更重要。
然后迅速将中毒者背出充满一氧化碳的房间,立即将患者移至通风保暖处平卧,并解开衣领及腰带,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以利于其呼吸通畅。
必要时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或气管插管,或行气管切开,冬季应注意保暖。
⑷马上拨打急救电话,呼叫救护车,随时准备送往有高压氧仓的医院抢救,在等待运送车辆的过程中,对于昏迷不醒的患者可将其头部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误吸入肺内导致窒息。
为促其清醒可用针刺或指甲掐其人中穴。
若其仍无呼吸则需立即开始口对口人工呼吸。
必需注意,对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这种人工呼吸的效果远不如医院高压氧仓的治疗。
因而对昏迷较深的患者不应立足于就地抢救,而应尽快送往医院,但在送往医院的途中人工呼吸绝不可停止,以保证大脑的供氧,防止因缺氧造成的脑神经不可逆性坏死(大脑缺氧8~10分钟就容易造成脑神经不可逆性的坏死)。
送到医院后马上进行吸氧、保护心脑等重要器官、纠正低血压、抗休克等治疗。
美国国家消防协会NFPA(National Fire Protection Association)编著之防火手冊,提出一氧化碳含量对于人体吸入时间及中毒症状如下:一氧化碳含量人体暴露时间及生理症状1 0.01%(100ppm) 6-8小时內,会产生头痛、昏沉、恶心、肌肉无力、判断力丧失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