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杆的作用实验过程

合集下载

杠杆实验记录(范文4篇)

杠杆实验记录(范文4篇)

杠杆实验记录(范文4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杠杆实验记录的资料4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杠杆实验记录(1)37.实验装置如图22所示,其中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0~5N。

另外还有质量均为100g的钩码六个(图中未画出)。

要求利用上述实验装置和钩码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使用同一动滑轮提升物体时,动滑轮机械效率与所提升的物体重力大小的关系”,请写出实验步骤、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

图2237.实验台上有组装好的实验装置,如图21所示,其中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0~10N。

另外还有质量均为100g的钩码若干,秒表一块(图中未画出)。

要求利用上述实验装置和钩码秒表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用动滑轮提升重物时,如果拉力不变,则拉力功率与速度成正比。

请(1) 写出主要实验步骤,(2)设计实验表格(5分)37. 1.在动滑轮下始终加挂相同个数的钩码。

(1分)2.用调好的弹簧测力计以不同的速度匀速竖直向上提升6次。

(1分)3.把用弹簧测力计测的F记录在表格中,把用刻度尺测的S1————S6记录在表格中,把用秒表测的t1————t6 记录在表格中。

(1分)4.据V=S/t 算出V1————V6记录在表格中,据W=FS、P=W/t算出P1————P6记录在表格中。

(1分) (1分) V/ m/s请利用图20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写出实验步骤(2)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图2036. (1)实验步骤:①弹簧测力计调零,按示意图组装实验器材(1分)②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动滑轮所挂钩码总重力G 用弹簧测力计匀速竖直向上拉绳子自由端,测出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F (1分)用刻度尺测出钩码上升的距离h用刻度尺测出钩码上升h时绳子自由端上升的距离s (1分)将测得的G、F、h、s数值记录在表格中(1分)Gh③将测量数据代入η=,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并记录在表格中Fs(1分)(2)实验数据记录表:(1分)34.小王同学用大号注射器、钩码和绳子做实验。

杠杆的科学实验报告单

杠杆的科学实验报告单

杠杆的科学实验报告单杠杆的科学实验报告单引言:杠杆是一种简单而又重要的物理工具,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通过实验来研究杠杆的原理和应用。

通过对杠杆的实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杠杆的工作原理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

实验一:杠杆的基本原理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杠杆的平衡状态,了解杠杆的基本原理。

实验步骤:1. 准备一根坚固的木棍作为杠杆。

2. 在杠杆的中间位置放置一个支点。

3. 在杠杆的两端分别放置不同重量的物体。

4. 观察杠杆是否保持平衡状态。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当两侧的物体重量相等时,杠杆保持平衡状态。

这是因为杠杆的平衡取决于物体的质量和距离。

如果一侧的物体重量较大,可以通过调整另一侧的距离来实现平衡。

实验二:杠杆的力矩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测量杠杆的力矩,了解力矩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实验步骤:1. 准备一根坚固的杠杆和一组不同质量的物体。

2. 将物体放置在杠杆的不同位置,并测量每个位置的力矩。

3. 计算每个位置的力矩,即力与力臂的乘积。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测量和计算,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力矩等于力与力臂的乘积。

力臂是指力作用点到支点的垂直距离。

这个实验结果说明了杠杆的力矩原理,即在平衡状态下,力矩的总和为零。

实验三:杠杆的应用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杠杆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如杠杆原理在建筑、机械和工程领域的应用。

实验步骤:1. 观察并研究一些实际应用中使用的杠杆装置,如剪刀、秋千、门铃等。

2. 分析这些装置是如何利用杠杆原理来实现其功能的。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杠杆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例如,剪刀利用杠杆原理来实现剪切功能,秋千利用杠杆原理来实现平衡和摆动,门铃利用杠杆原理来实现按下按钮后的响应等。

这些实际应用充分展示了杠杆的潜力和灵活性。

结论:通过对杠杆的实验研究,我们深入了解了杠杆的原理和应用。

杠杆在物理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0年中考物理-《杠杆平衡条件实验和计算》考点+训练

2020年中考物理-《杠杆平衡条件实验和计算》考点+训练

《杠杆平衡条件实验和计算》考点+训练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是力学中重要的实验,而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计算是初中物理学生能灵活掌握的技能,中考中,杠杆平衡是重要的一个考点,各省市在历年考试中都有题出现。

一、实验:探究杠杆平衡条件:1、实验器材与装置图:杠杆、钩码、弹簧测力计等2、实验操作(1)调节杠杆平衡:调节杠杆的平衡螺母,使杠杆不挂钩码时在水平位置平衡;杠杆平衡的调节方法:实验前平衡螺母左高左调,右高右调;(2)在杠杆的左、右两端分别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调节钩码的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3)根据钩码的质量,分别算出左、右两端钩码对杠杆的拉力F1、F2,量出杠杆平衡时的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填入表格;(4)改变钩码个数或改变钩码在杠杆上的位置继续实验,再做两次并分别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5)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3、交流反思(1)实验前让支点处于杠杆中央,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避免杠杆自身重力对实验造成的影响;(2)实验中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便于直接从杠杆上读取力臂;(3)平衡螺母的作用是实验前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实验过程中不能再调节平衡螺母;(4)多次实验的目的是避免偶然性,使结论具有普遍性;(5)将杠杆一端的钩码换成弹簧测力计的好处是能直接测出拉力的大小,实验操作更方便,但一定要注意沿竖直方向拉动,以便测量力臂;如果测力计从竖直拉杠杆变成倾斜拉杠杆,仍保持杠杆平衡,测力计的示数会变大,因为力臂会变小;(6)数据分析时,要注意不同的物理量不能进行加减计算,但可以进行乘除法计算,如不能进行F 1+L 1的计算,可以进行F 1L 1的计算。

4、实验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数学表达式:F 1l 1=F 2l 2或1221F L F L (动力臂是阻力臂的n 倍,动力就是阻力的1n) 二、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计算:1、题型分析 (1)已知F 1、F2、L 1、L 2四个量中的三个计算第四个量,通过将F 1l 1=F 2l 2变形,再直接带入求解即可。

实验 杠杆的作用

实验 杠杆的作用

(1)把支架的钉子从两根杠杆尺的第6孔位(孔位从左往右数)处穿过,让该处作为支点,使两根杠杆尺保持水平。

后面的杠杆尺不动,作为对照物,在前面的杠杆尺上悬挂重物和测力计。

(2)在杠杆尺第1孔位处,用铁丝钩悬挂一个50克重的钩码;把测力计钩挂在杠杆尺的第11孔位处,手握测力计,向下用力拉,可以把重物(钩码)向上撬起。

找出杠杆尺上的重点、支点和力点。

(挂钩码的第1孔位为重点,中间第6孔位为支点,挂测力计的第11孔位为力点。


(3)通过测力计向下用力,可以把重物向上撬起,这说明杠杆有传递力和改变用力方向的作用。

观察测力计的读数,约在50克左右,说明这时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用直尺测量重点上升的距离和力点下降的距离,可知上升、下降的距离大致相等,说明这时既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图1)。

(4)不改变重点和力点的位置,观察将支点移至第5、4、3、2孔位时,把重物撬起来(每次撬起同样的高度),测力计上的读数和重点、力点升降的距离。

通过以上实验可以知道:支点越向重点靠近(同时也就使支点离力点越远),测力计上的读数越小,即越省力;力点下降的距离比重点上升的距离越大,即越费距离(图2)。

(5)不改变重点和力点的位置,观察将支点移至第7、8、9、10孔位时,把重物撬起来(每次撬起同样的高度),测力计上的读数和重点、力点升降的距离。

通过以上实验可以知道:支点越向力点靠近(同时也就使支点离重点越远),测力计上的读数越大,即越费力;力点下降的距离比重点上升的距离越小,即越省距离。

杠杆的科学 实验报告

杠杆的科学 实验报告

杠杆的科学实验报告
《杠杆的科学实验报告》
杠杆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机械装置,它可以通过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来增加或减少力的作用效果。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来探究杠杆的科学原理和应用。

首先,我们准备了一根长杆和两个支点,然后在支点上放置了一个重物。

我们用力在杆的一端施加一个向下的力,然后观察支点上的重物产生的效果。

通过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我们发现当我们施加的力越大时,支点上的重物产生的效果也越大。

这证实了杠杆原理中力的平衡和作用效果的关系。

接着,我们改变了支点的位置,使得支点离重物更近或更远。

我们发现当支点离重物更远时,需要施加的力更小才能产生相同的效果,而当支点离重物更近时,需要施加的力更大才能产生相同的效果。

这表明了杠杆的力矩原理,即力和力臂的乘积是一个常数。

最后,我们进行了一些应用实验,比如使用杠杆来举起一个重物或者打开一个固定的物体。

我们发现通过合理地选择支点的位置和施加的力的大小,可以轻松地完成这些任务,这充分展示了杠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理解了杠杆的科学原理和应用,这不仅增加了我们对物理学的认识,也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希望通过这篇实验报告,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重视杠杆的科学原理和应用。

2023最新-《杠杆》教案(4篇)

2023最新-《杠杆》教案(4篇)

《杠杆》教案(4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以下是给大伙儿整理的《杠杆》教案(4篇),欢迎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杠杆科学的教学设计篇一活动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使幼儿初步感知杠杆省力的原理,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培养幼儿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动物头饰、木棒、积木、重物、记录卡、水彩笔、浆糊、抹布、用力标志(大小不等的圆片)。

活动过程1、导语:小熊要盖新房子,它买了许多材料,有些材料很重,它搬不动,我们去帮助它吧!说一说,用什么办法来运材料。

(1)我用双手抱。

(2)我用手推。

(3)我用棒棒撬。

(4)我用手拉。

2、试一试,哪种方法用的力气小。

幼儿使用各种方法,把重物搬到指定地点。

(1)使劲用双手抱重物。

(2)弯下腰用手推重物。

(3)用棒棒撬重物。

(4)用手拉重物。

3、说一说我的发现。

(1)抱最费劲,汗都流出来了,拉有一点费劲,推只有一点点费劲,撬很轻松。

(2)抱要流汗,拉要流一点点汗,推不费力,撬更不费力。

(3)抱要费力气一些,拉要稍微费力气一些,推费力要稍微好一些,撬不费力气,轻轻一下就行了。

4、我的实验过程。

让幼儿用省力的办法帮小熊把材料全部运过去。

注意事项1.使用木棒时要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2.给幼儿提供的重物以不超过三名幼儿抬起的重量为宜。

3.提供作支点的积木高度要适宜。

4.在用木棒撬重物时,支点应随重物一起移动。

活动反思幼儿天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和求知欲望也特别强,因此,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现象。

本次活动我让孩子通过操作、观察及其讲述等手段,让孩子在自主活动中增添一些科学知识。

杠杆的作用实验报告

杠杆的作用实验报告

杠杆的作用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杠杆的作用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探究杠杆的作用,以及通过实际操作体验杠杆对力量的放大作用,进一步深化对杠杆原理的理解。

二、实验器材1. 杠杆(长度为50厘米)2. 钳子3. 直尺4. 500克铅块5. 10克砝码6. 水平台秤三、实验步骤1. 将杠杆放在桌子上,调整平衡,确认两端的支点水平。

2. 用钳子夹住500克的铅块,将其挂在杠杆的左端支点。

3. 用直尺测量杠杆左端的距离为30厘米,右端的距离为20厘米,记录数据。

4. 用水平台秤分别测出左端支点受力和右端支点受力的数值,记录数据。

5. 将10克砝码悬挂在杠杆的右端支点上。

6. 用直尺测量杠杆左端的距离为15厘米,右端的距离为35厘米,记录数据。

7. 用水平台秤分别测出左端支点受力和右端支点受力的数值,记录数据。

四、实验结果1. 第一组数据:左端距离30厘米,右端距离20厘米。

左端收到的力为1.5牛,右端收到的力为2.5牛。

2. 第二组数据:左端距离15厘米,右端距离35厘米。

左端收到的力为4牛,右端收到的力为1牛。

五、实验分析1.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发现在第一组数据中,左端的距离较长,所受的力较小,而右端的距离较短,所受的力较大。

这符合杠杆原理,即支点到左端和右端的距离与所受的力量呈反比例关系。

2. 在第二组数据中,左端由于距离短,所以受到的力量较大,而右端由于距离长,所以所受力量较小。

同样符合杠杆原理。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进一步学习了杠杆的作用,以及了解了杠杆对力量的放大作用,更加深化了对杠杆原理的理解。

七、实验意义杠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例如电子秤、开关等等,杠杆原理的应用非常广泛。

通过这次实验,让我们更加深入理解杠杆原理,为未来学习科学及工程学科奠定坚实的基础。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报告绝对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报告绝对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作者:广西崇左市桐中梁洪章
一、探究目的:杠杆的平衡条件
二、实验器材:杠杆、钩码盒一套、弹簧测力计、细线、刻度尺
三、探究假设:杠杆的平衡可能与“动力和力臂的乘积”、“阻力和阻力臂的乘积”有关。

四、实验步骤:步骤1、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步骤2、在杠杆的左右两端分别用细线依次悬挂个数不同钩码【每一个钩码50g=0.05kg,重为:
G=mg=0.05kg×10N/kg=0.5N】,(假设左端砝码的重力产生的拉力为阻力F2,右端钩码的重力产生的拉
力为动力F1,)先固定F1大小和动力臂l1的大小,再选择适当的阻力F2,然后移动阻力作用点,改变阻力臂l?2大小,直至杠杆平衡,分别记录下此时动力F1、动力臂l1、阻力F2和阻力臂l?2的数值,并将实
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步骤3、固定F1大小和动力臂l1的大小,改变阻力F2的大小,在移动阻力作用点,改变阻力臂l?2大小,直至杠杆平衡,记录下此时的阻力F2和阻力臂l?2的数值,并填入到实验记录表格中。

步骤4、改变动力F1的大小,保持动力臂l1的大小以及阻力F2大小不变,再改变阻力F2作用点,直至杠杆重新平衡,记录下此时动力F1大小和阻力臂l?2的大小,并填入到实验数据记录表。

步骤5、整理实验器材。

五、数据记录:实验数据记录表如下:
六、分析论证:根据实验记录数据,探究结论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公式表示:
F1L1=F2L2
思考:在上述探究实验中,为什么每次都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
答:可以方便用刻度尺来直接测出实验中杠杆的力臂大小。

《杠杆作业设计方案》

《杠杆作业设计方案》

《杠杆》作业设计方案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的设计,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杠杆的观点、原理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作业内容:1. 理论进修:学生将通过教室讲解和自主进修的方式,掌握杠杆的定义、种类、作用和公式等基本理论知识。

2. 实践操作:学生将分组进行实验操作,通过搭建简易的杠杆装置,观察不同杠杆的作用效果,并记录实验数据。

3. 应用拓展:学生将根据所学知识,选择一个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设计并实施解决方案,展示杠杆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价值。

三、作业流程:1. 第一阶段(1周):学生进行杠杆的理论进修,包括教室讲解、自主进修和小组讨论,掌握基本观点和公式。

2. 第二阶段(2周):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搭建杠杆装置,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分析不同杠杆的作用效果。

3. 第三阶段(1周):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并实施,展示应用价值,并进行评判和总结。

四、作业评判:1. 学生的理论进修情况(30%):包括教室表现、自主进修情况和小组讨论参与度。

2. 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40%):包括实验操作的准确性、数据记录和分析能力。

3. 学生的应用拓展能力(30%):包括解决问题的创新性、实施方案的有效性和展示能力。

五、作业要求:1. 学生需按时完成作业,并按要求提交实验报告和应用方案设计。

2. 学生需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和合作,发挥团队合作精神。

3. 学生需尊重他人意见,尊重学术规范,不得抄袭和剽窃他人作品。

六、作业总结:通过本次作业的设计,学生将深入了解和掌握杠杆的相关知识,提高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为学生未来的进修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通过实践操作和应用拓展,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了知识的应用能力,培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提供了有效的支持和帮助。

探究杠杆实验报告

探究杠杆实验报告

探究杠杆实验报告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由一个支点和两个力臂组成。

它可以帮助我们改变力的作用效果。

在物理实验中,杠杆实验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方法,用于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和力的作用规律。

本文将对杠杆实验进行探究,并撰写一份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1. 研究杠杆在平衡条件下的力的作用规律。

2. 掌握杠杆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

实验器材:1. 杠杆2. 力计3. 物体(可以是不同质量的物体)实验步骤:1. 准备杠杆,将杠杆固定在桌上,并确保杠杆能够自由旋转。

2. 在杠杆的一端安装力计,称为"F1"。

3. 在力计的另一端挂上物体,称为"M"。

4. 在杠杆的另一侧,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支点位置,并在支点处安装力计,称为"F2"。

5. 仔细调整力计的位置,使杠杆保持平衡。

6. 记录"F1"的读数,即力计显示的数值。

7. 记录"F2"的读数,即力计显示的数值。

8. 更换不同质量的物体,重复步骤2-7。

9. 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总结课上所学的知识。

实验原理:杠杆受到的作用力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施加在杠杆上的力"F1",另一类是施加在支点处的力"F2"。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作用力和力臂的乘积在杠杆平衡的情况下应该相等。

让我们用数学公式来表示这个关系:F1 * R1 = F2 * R2其中,F1和F2分别是作用力的大小,R1和R2分别是力臂的长度。

在进行实验时,我们可以通过整理和分析实验数据来验证这个关系。

通过记录"F1"和"F2"的读数,我们可以计算出力臂R1和R2的比值。

如果"F1"和"F2"相等,那么R1和R2也应该相等,从而验证了杠杆平衡的条件。

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记录了不同质量的物体对杠杆的影响。

物理实验教案:《简单机械实验——杠杆原理演示》

物理实验教案:《简单机械实验——杠杆原理演示》

物理实验教案:《简单机械实验——杠杆原理演示》一、引言简单机械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各种工具和设备。

了解简单机械的原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界中的力和运动。

本教案将介绍杠杆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并提供一个简单实验来演示杠杆的工作原理。

二、背景知识1. 简单机械简单机械是指没有内部摩擦,并且可以将一个力转换为另一个力或将力转换为能量的装置。

常见的简单机械包括杠杆、滑轮组、斜面、螺旋等。

2. 杠杆杠杆是一种由杆和固定在杆上的支点组成的简单机械。

根据支点与力的相对位置,杠杆可分为一类杠杆、二类杠杆和三类杠杆。

在杠杆上,力的大小和方向会发生变化,但力的作用点和力臂保持不变。

三、实验目的通过这个实验,我们的目的是理解杠杆原理及其应用,并通过实际操作来验证杠杆原理的有效性。

四、实验材料和仪器1. 杠杆(可以使用木棍、铁棍等)2. 支点(可以使用一个带有固定孔的木板)3. 测力计4. 直尺五、实验步骤1. 安装实验装置a. 将支点固定在水平台面上,使其垂直竖立。

确保支点稳定并能自由转动。

b. 将杠杆平放在支点上,确保杠杆能够顺利地旋转。

2. 测量力臂和力矩的概念a. 将直尺竖直地沿杠杆的一条边往下垂直放置,直尺的一条边与杠杆的一侧平行。

b. 将测力计的一端固定在杠杆的一侧,使其与直尺的边缘相贴。

c. 将所需的力应用在测力计的另一端,并记录测力计示数。

3. 改变力的作用点和角度a. 在支点一侧改变力的作用点,再次记录测力计示数。

b. 在固定力的情况下改变杠杆的角度,记录测力计示数。

4. 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a. 比较力臂和力矩的变化,观察测力计示数与操作有关的机械条件之间的关系。

b. 根据测力计示数的变化和杠杆原理,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

c. 讨论杠杆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小心操作,确保安全。

2. 测力计的示值应根据需要仔细读数,保持准确性。

3. 实验结束后,要将实验器材归位并清理实验区域。

杠杆的调节作用

杠杆的调节作用

浅议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前的调节作用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文通中学杜永来摘要:本文从杠杆水平静止和倾斜静止两方面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通过比较的方法得出只要杠杆几次实验都静止在与没有施加力时处于同一位置时,杠杆的重力对实验数据是没有影响的,但是杠杆可能是倾斜的,力臂测量是比较困难的。

为了施加力后杠杆平衡时,能够直接读取力臂,必须让杠杆静止在水平位置,此时杠杆的重力的作用线不通过支点,产生一个力矩,对实验数据就产生影响了,因此必须调节消除杠杆重力的影响。

关键词:杠杆调节平衡重力在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所出版的9年级物理上册第3页中,活动11.2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内容中,根本没有提到探究之前杠杆为什么要调节成水平静止和如何调节,教材编者的意图是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只要求教师知道为什么要调节,学生会调节则可。

但是许多老师在讲授此节内容时,还是讲解为什么要调节和调节的作用,原因是某一年的中考有此知识点的考查。

在怎么调节这点上,意见是一致,但是,针对杠杆调节成水平静止的作用,形成了三种答案:一种是便于直接读取力臂,第二种是消除杠杆自身重力影响,第三种是便于直接读取力臂和消除杠杆自身重力影响。

本人认为应该是第二种正确。

杠杆水平静止应该分为实验前通过调节平衡螺母使其水平静止和实验中通过改变钩码个数、悬挂位置,弹簧测力计的位置使其水平静止两种情况。

下面阐述问题都以不计摩擦为前提,除图6中B点悬挂的最下面一个钩码外,其它所有的钩码都是相同的。

以先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水平静止为前提,如图1。

杠杆静止在水平位置时,杠杆的重心应该落在支点上,杠杆的重力作用线自然也就通过支点,其力臂为0,对杠杆转动状态的变化不起任何作用。

如图2,在B点挂5个钩码,在A点挂3个钩码,杠杆刚好能够静止在水平位置,此时,F2×OB=F1×OA ,此时阻力臂、动力臂大小分别是OB、OA。

能够直接读取力臂。

以杠杆倾斜为前提。

杠杆原理的实验有哪些

杠杆原理的实验有哪些

杠杆原理的实验有哪些杠杆原理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原理,描述了力的作用在杠杆上的转移和平衡。

通过实验可以更好地理解杠杆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实验1:平衡杠杆实验这是最基本的杠杆实验,可以用来验证杠杆原理。

实验装置包括一根横放的杠杆,杠杆上有一个固定的支点,两边各有一个质量不同的物体。

在支点附近悬挂一个细线,细线上扣一小块砝码并将其拉直。

调整两边物体的距离和质量,使得杠杆恰好平衡。

实验中,测量两边物体的距离和质量,可以计算出杠杆两端的力矩,即力乘以力臂的乘积。

如果杠杆平衡,两端的力矩相等,即使物体质量不同,也能保持平衡。

这一实验验证了杠杆原理中力的平衡和转移。

实验2:杠杆的力矩与力臂的关系实验该实验旨在探究杠杆的力矩和力臂的关系。

实验装置包括一根杠杆,杠杆上有一个可移动的支点,一侧有一个固定力臂,另一侧有一个可调节的力臂。

在支点附近悬挂一个细线,并在细线上扣一小块砝码并将其拉直。

在实验中,通过调整固定力臂和可调节力臂的长度,使得杠杆平衡。

固定一个力臂之后,测量另一个力臂的长度,并观察所需的砝码质量。

随着力臂的增加,所需的砝码质量会减少,这是因为力臂越长,力矩越小,需要的力矩就越大,为了保持平衡,所需的力就越小。

通过实验可以得出,力矩和力臂呈反比关系。

这一实验验证了杠杆原理中力矩和力臂之间的关系。

实验3:杠杆的不平衡条件实验这个实验旨在探究杠杆的不平衡条件。

实验装置包括一根横放的杠杆,杠杆上有一个固定支点。

在杠杆的一侧悬挂一个可移动的砝码,并调整其距离支点的位置。

在杠杆的另一侧放置一个固定的质量物体。

在实验中,调整砝码的位置,使杠杆失去平衡。

通过移动砝码的位置,可以观察到杠杆的平衡点发生改变。

当砝码靠近支点时,平衡点移向砝码的方向;当砝码靠近负重物体时,平衡点移向负重物体的方向。

这一实验表明,杠杆失去平衡的条件是力矩不平衡。

当力矩的和不等于零时,杠杆就会失去平衡。

这与杠杆原理中力矩平衡的要求相一致,验证了杠杆原理的准确性。

实验报告_杠杆的实验

实验报告_杠杆的实验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杠杆的基本原理和特性。

2. 掌握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

3.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原理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利用杠杆原理可以放大力的作用,实现省力或改变力的方向。

杠杆平衡条件为:动力×动力臂 = 阻力×阻力臂。

三、实验器材1. 杠杆(含支架)2. 钩码盒3. 弹簧测力计4. 细线5. 刻度尺6. 记录纸四、实验步骤1. 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保持水平并静止,达到平衡状态。

2. 在杠杆的左右两端分别用细线依次悬挂个数不同的钩码,使杠杆平衡。

假设左端钩码的重力产生的拉力为阻力F2,右端钩码的重力产生的拉力为动力F1。

3. 量出杠杆平衡时的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将F1、L1、F2、L2的数值填入表格中。

4. 改变力和力臂的数值,再做两次实验,记录数据。

5.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杠杆平衡条件的结论。

五、实验数据实验次数 | 动力F1 (N) | 动力臂L1 (m) | 阻力F2 (N) | 阻力臂L2 (m)------- | -------- | -------- | -------- | --------1 | 2.0 | 0.5 | 1.0 | 0.32 | 3.0 | 0.6 | 1.5 | 0.43 | 4.0 | 0.7 | 2.0 | 0.5六、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动力F1与动力臂L1的乘积等于阻力F2与阻力臂L2的乘积,即F1×L1 =F2×L2。

2. 当动力臂L1大于阻力臂L2时,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此时动力F1小于阻力F2。

3. 当动力臂L1小于阻力臂L2时,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此时动力F1大于阻力F2。

七、实验误差分析1. 实验过程中,由于杠杆支架、钩码、细线等器材的重量和摩擦力的影响,导致实验结果存在一定误差。

2. 在读取刻度尺和弹簧测力计的数值时,可能存在读数误差。

五年级苏教版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苏教版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苏教版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一、杠杆的作用实验实验名称:杠杆的作用实验实验材料:杠杆尺、钩码、铁架台。

实验步骤:1.把杠杆尺挂在铁架台上,调节两边的螺母,让杠杆尺平衡。

2.在杠杆尺的左右两边10厘米的地方各挂一个钩码。

3.在杠杆尺的左边10厘米的地方挂两个钩码,在右边5厘米的地方挂四个钩码。

4.在杠杆尺的左边10厘米的地方挂两个钩码,在右边20厘米的地方挂一个钩码。

5.自由组合钩码数量与到支点的距离,使杠杆尺平衡。

6.比较左右两边钩码的数量和钩码离杠杆尺中心的距离。

实验现象:杠杆尺平衡实验结论:到杠杆尺中心的距离越大用的力就越小,到杠杆尺中心的距离越小用的力就越大。

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省力。

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费力。

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等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二、斜面坡度大小对小车拉力的影响实验名称:斜面坡度大小对小车拉力的影响实验器材:弹簧秤、小车、光滑的长板实验步骤:1.用弹簧秤测出小车的重量;2.将长板垫在三本书上,用弹簧秤将小车拉上去,看需要多少力;3、将木板垫在六本书上,再用弹簧秤拉上去,看需要多少力。

实验结果:斜面坡度越缓越省力。

三、探究轮轴是否省力实验名称:探究轮轴是否省力实验器材:大小不同的两个硬纸盘、小药盒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钩码若干、细线等。

实验过程:1.按教材P10的方法装好器材。

2.用弹簧测力计拉住圆纸盘的一端,静止不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3.换用大些的圆纸盘后再测一次。

4.比较两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实验结论:使用轮轴省力,且轮比轴越大越省力。

四、滑轮的作用实验实验名称:滑轮的作用实验实验材料:铁架台、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细绳、钩码、测力计。

实验步骤:1.用测力计测出竖直提两个钩码用的力。

2.把定滑轮固定在铁架台上,把绳子绕在定滑轮上,挂上两个钩码,用测力计向下拉动,记录力的大小。

3.把绳子的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另一端绕过动滑轮,挂上两个钩码,用测力计向上拉动,记录力的大小。

阿基米德的杠杆原理故事

阿基米德的杠杆原理故事

阿基米德的杠杆原理:实际应用与哲学思考阿基米德的杠杆原理是力学中的一个基本原理,它可以通过简单的物理实验来证明。

假设有一个重物 P 和一个长杠杆 L,其中 L 是一个可以旋转的轴。

当杠杆 L 受到力 F 的作用时,如果它可以绕这个轴旋转,那么这个重物 P 将会失去平衡。

换句话说,当杠杆 L 受到力 F 的作用时,它必须提供一个反作用力 F",使得重物 P 能够保持平衡。

阿基米德的杠杆原理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实际问题中。

例如,在建筑中,建筑师可以使用杠杆原理来设计高大的建筑物。

他们可以使用杠杆原理来平衡建筑物的重量,从而使建筑物更加稳定和安全。

在机械设计中,工程师可以使用杠杆原理来设计更轻便、更有效的机械。

在船舶设计中,设计师可以使用杠杆原理来设计船体的结构,使得船体更加坚固,同时减轻重量。

除了实际应用外,阿基米德的杠杆原理还在哲学上给予我们启示。

例如,当我们遇到困境时,我们可以通过使用杠杆原理来解决问题。

例如,如果我们有一个困难的问题,我们可以尝试将它分解成更小的问题,然后逐步解决。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同时也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

阿基米德的杠杆原理是一种简单的物理原理,它在实际生活和哲学上都给予了我们启示。

它告诉我们,当我们遇到困境时,可以通过分解问题、逐步解决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同时,它也提醒我们,当我们遇到难题时,不要轻易放弃,而是应该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来解决问
题。

小学自制杠杆实验报告

小学自制杠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杠杆的基本原理和作用。

2. 通过实验,掌握杠杆平衡的条件。

3. 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实验器材1. 木棍一根(长约1米,直径约2厘米)2. 塑料瓶两个(一个装满水,一个空瓶)3. 橡皮筋若干4. 砝码若干5. 尺子一把6. 记录本和笔三、实验步骤1. 准备阶段:(1)将木棍平放在桌面上,确定支点位置。

(2)在木棍两端分别用橡皮筋固定两个塑料瓶,一个装满水,一个为空瓶。

2. 初步实验:(1)将空瓶放在木棍的一端,装满水的塑料瓶放在另一端。

(2)观察木棍是否平衡,如果不平衡,调整瓶内水的多少,直至木棍平衡。

(3)记录此时两个瓶子的位置和水的多少。

3. 改变实验条件:(1)在木棍的中间位置增加一个支点,重复步骤2。

(2)在木棍两端分别增加砝码,重复步骤2。

(3)改变木棍的长度,重复步骤2。

4. 数据记录与分析:(1)将每次实验中木棍平衡时两个瓶子的位置、水的多少、砝码的重量以及木棍的长度记录在表格中。

(2)分析数据,找出杠杆平衡的条件。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初步实验:在支点处放置装满水的塑料瓶,另一端放置空瓶,调整水的多少,使木棍平衡。

此时,木棍两端的力矩相等。

2. 改变实验条件:(1)增加支点后,木棍在新的支点处平衡,此时两个瓶子的力矩之和等于另一个瓶子的力矩。

(2)增加砝码后,木棍两端砝码的力矩之和等于装满水的塑料瓶的力矩。

(3)改变木棍长度后,木棍在新的位置平衡,此时两个瓶子的力矩之和等于装满水的塑料瓶的力矩。

3. 数据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杠杆平衡的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2)杠杆的平衡位置与力矩有关,力矩越大,杠杆越容易平衡。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杠杆的基本原理和作用,掌握了杠杆平衡的条件。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观察、记录和分析数据,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六、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碰撞和摔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杠杆作用的实验 【设计】 杠杆是利用直杆或曲杆在外力作用下,围绕杆上固定点———支点转动的简单机械。本实验指导学生认识杠杆的以下几种作用: (1)传递力的作用; (2)改变用力方向的作用; (3)省力(但费距离)或省距离(但费力)的作用。为了使学生体会到这些作用,最好选用重一点的物体,让学生亲自用杠杆去撬或抬,此外还可以利用杠杆尺、测力计进行一些定量的实验。 方法一 【器材】 装满学习用具的书包、长1米左右的木棍(把木棍等分为8~10份,画出等分线)、椅子。 【步骤】 (1)把木棍的中间架在小椅子背上,一端挂上重物———书包,用手握住另一端,慢慢往下压,能把书包撬起。引导学生找出杠杆的支点、力点和重点。 (2)在力点处用力向下压,力就通过杠杆传递到杠杆的另一端,把重物向上撬起。这说明杠杆有传递力的作用,还有改变用力方向的作用。 (3)使支点向重点靠近,支点每向前移动一格,撬动一二次,每次把物体撬起同样高度,会感觉到支点距离重点越近(即支点距离力点越远),越省力,但手(力点)移动的距离也越长,即越费距离。 (4)使支点向力点靠近,支点每向后移动一格,撬动一二次,每次把物体撬起同样高度,会感觉到支点距离力点越近(即支点距离重点越远),越费力,但手(力点)移动的距离也越短,即越省距离。 方法二 【器材】 杠杆尺两把(把杠杆尺均分为十二格,在每个刻度处打一个孔)、直尺、测力计、钩码、铁丝钩。 【步骤】 (1)把支架的钉子从两根杠杆尺的第6孔位(孔位从左往右数)处穿过,让该处作为支点,使两根杠杆尺保持水平。后面的杠杆尺不动,作为对照物,在前面的杠杆尺上悬挂重物和测力计。 (2)在杠杆尺第1孔位处,用铁丝钩悬挂一个50克重的钩码;把测力计钩挂在杠杆尺的第11孔位处,手握测力计,向下用力拉,可以把重物(钩码)向上撬起。找出杠杆尺上的重点、支点和力点。(挂钩码的第1孔位为重点,中间第6孔位为支点,挂测力计的第11孔位为力点。) (3)通过测力计向下用力,可以把重物向上撬起,这说明杠杆有传递力和改变用力方向的作用。观察测力计的读数,约在50克左右,说明这时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用直尺测量重点上升的距离和力点下降的距离,可知上升、下降的距离大致相等,说明这时既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图1)。 (4)不改变重点和力点的位置,观察将支点移至第5、4、3、2孔位时,把重物撬起来(每次撬起同样的高度),测力计上的读数和重点、力点升降的距离
。通过以上实验可以知道:支点越向重点靠近(同时也就使支点离力点越远),测力计上的读数越小,即越省力;力点下降的距离比重点上升的将支点移至第7、8、9、10孔位时,把重物撬起来(每次撬起同样的高度),测力计上的读数和重点、力点升降的距离。通过以上实验可以知道:支点越向力点靠近(同时也就使支点离重点越远),测力计上的读数越大,即越费力;力点下降的距离比重点上升的距离越小,即越省距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