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考察报告

合集下载

福建三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考察报告

福建三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考察报告

福建省三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考察报告————————————————————————————————作者:————————————————————————————————日期:福建省三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考察报告为学习借鉴国内兄弟城市医改做法和经验,2013年9月16-18日,市政府副秘书长、卫生局局长林枫随原卫生部部长高强、北京大学医改考察组一行赴福建省三明市考察调研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

在三明期间,听取了三明市做法工作介绍,与政府相关部门、医疗机构负责人进行了座谈。

现将三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情况汇报如下:一、三明市公立医院改革的主要做法三明市是福建省西北部山区的地级市,所辖12个县(市、区),人口273万。

2012年以来,三明市大力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工作。

其改革思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改革的原则,即兼顾确保医保基金安全、提高医疗资源效率、留住卫生人才与患者,既缓解百姓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又不明显增加财政负担。

二是改革的主要目标,即“公立医院回归到公益性质、医生回归到看病的角色、药品回归到治病的功能”。

三是改革的基本手段,即“公立医疗机构硬件投入依靠政府、软件和日常管理依靠医院自身、降低医疗成本和提高运行效率依靠体制机制创新”。

其改革主要内容如下。

1.取消所有公立医院药品(器械、耗材)加成。

从2013年2月1日起,三明市实行县级(含,下同)以上公立医院药品零差率销售改革,全面取消药品(器械、耗材)加成。

医院由此而减少的差价收入,在不增加患者负担的前提下,通过调整服务价格、医保付费、加强医院内部管理消化等措施进行弥补。

同时规定,财政增加的补贴不与医院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的差价直接挂钩,以彻底切断通过多开药获得医院利益的链条,使药品回归应有的功能。

三明市取消药品加成有两个特点,一是在全市所有22家县级以上医院同时执行。

二是器械和耗材的加成与药品加成同步取消。

2.推进公立医院药品招标采购改革。

一是规范药品和耗材采购行为。

三医联动多方共赢三明市公立医院改革蹲点调研报告.x

三医联动多方共赢三明市公立医院改革蹲点调研报告.x

三医联动多方共赢——三明市公立医院改革蹲点调研报告卫生部卫生发展研究中心2014年7月三医联动多方共赢——三明市公立医院改革蹲点调研报告报告撰写:应亚珍数据处理:应亚珍周海沙李杰徐鸿等卫生部卫生发展研究中心2014年7月目录报告摘要 (1)报告全文 (7)一、改革进展与成效 (10)(一)触及要害,挤压医药费用“水分” (11)(二)科学设计,构建公立医院补偿新机制 (20)(三)勇于突破,创新人事与收入分配制度 (25)(四)强化激励,重构公立医院治理架构 (25)(五)协调推进,医保管理初显成效 (30)二、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33)(一)公立医院改革触及深层次利益调整,阻力重重 (33)(二)财政对公立医院发展投入的可持续性存在风险 (34)(三)改革实施过程还面临策略和技术层面的挑战 (35)三、启示及主要建议 (37)(一)加快流通领域改革,严格执行药品和医疗器械流通采购“两票制”,实行量价挂钩、招采合一 (37)(二)地市级统筹组织区域内公立医院改革有利于确保改革进展和成效 (40)(三)城市大医院与县级医院改革策略和重点应有所区别 (41)(四)科学界定政府投入责任,建立卫生财力保障机制 (44)(五)深化医保体制改革,协调医疗医保统筹管理 (46)(六)深化人事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切实提高医务人员待遇 (48)(七)加强信息化建设,筑牢政策和管理基础 (49)报告摘要按国家卫生计生委体改司部署,我们于6月14-18日赴福建三明市蹲点调研。

并分别到1个市级医院和3个县医院,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查看政策文件及基础数据、人员访谈等多种形式,以深入了解三明公立医院改革实践,总结经验,论证其借鉴推广价值。

通过本次调研并结合对三明公立医院改革的持续跟踪,调研组认为:三明市委、市政府以坚强的政治决心,以“壮士断腕”的勇气,触动医药流通领域“奶酪”,找到了改革红利之源头。

其改革方向正确、思路清晰、组织到位、措施有力、利益取向准确。

福建省三明市公立医院改革的核心思路与关键环节

福建省三明市公立医院改革的核心思路与关键环节

福建省三明市公立医院改革的核心思路与关键环节本文通过文献综述的方法对福建省三明市公立医院改革取得的成效,改革的核心思路、关键环节以及改革中实现的政策突破进行了系统总结,为其他省市公立医院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标签:公立医院;以药养医;药品加成;药品回扣【Abstract】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the article summarize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reform of public hospitals in Sanming of Fujian Province,the core idea of the reform,the key links of the reform,and the breakthrough on policy,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reform of public hospitals in other provinces.【Key words】Public hospitals;Drug dependent doctors;Drug markups;Drug rebate2012年,福建省三明市以破除“以药养医”为突破口,在全市22家公立医院推行全面改革。

改革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就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引起了中央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

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国家财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先后派出调研组深入三明考察调研。

2014年2月19日,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亲赴三明市考察调研,并对三明市公立医院改革给予了充分肯定。

三明市公立医院改革的突出成效集中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老百姓就医负担减轻。

2013年,全市22家公立医院城乡居民次均住院费用3876元,其中自负费用1561元,比改革前的2011年下降了28.9%;职工医保次均费用5084元,其中自付费用1518元,比改革前的2011年下降了16.5%。

以人民至上的理念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以三明医改为例

以人民至上的理念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以三明医改为例
以人民至上的理念推进公立医 院改革——以三明医改为例
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
公立医院改革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具有重要意义。三明市作为全国公立医院改革的 先行者,以人民至上的理念为指导,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本次演示以三明医改为例,探讨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性及经验教训。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自2009年以来,陕西省积极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旨在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缓解群众看病难问题。经过多年的改革实践,陕西省县级公立医院在医疗服务质 量、医疗资源配置、医疗服务可及性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改革过程中 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医疗资源不足、医疗服务水平不高、医疗卫生人才 短缺等。
基本内容
其次,我们需要加强公共卫生治理的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 重要趋势之一,也是提高公共卫生治理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手段。我们需要加强公 共卫生治理的信息化建设,包括建立完善的信息化平台、加强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等。通过信息化建设,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公共卫生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公共 卫生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
结论
结论
本次演示通过对陕西省子长县公立医院改革的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发现改 革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增强医疗服务可及性等方面取得了 一定成效。然而,仍存在医疗卫生人才短缺、医疗费用上涨等问题和挑战。需要 进一步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控制医疗费用上涨等措施,推动县级公立医院 改革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进一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全 面发展。
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公立医院在医疗服务体系中的地位日 益重要。如何提高公立医院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已成为社会 的焦点。在这方面,三明医改经验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最新调研揭示真实的三明医改

最新调研揭示真实的三明医改

64 | 2015年5期(一)医药总收入增速明显回落,医保基金和病人负担减轻。

在医药总收入增速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医保基金风险降低,病人受益增加。

2014年度全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总使用率达90.3%,总体结余。

其中,个人账户结余4223万元,统筹基金结余5688万元(去年同期结余5021万元,同比增长13.3%)。

2014年全市城乡居民医保基金总使用率为98.1%,结余1644万元。

2014年城镇职工医保住院实际补偿比稳中有升,当地就医职工、异地安置病人、转外就医病人住院实际补偿比分别为68.7%、51.6%和42.5%。

城乡居民医保普通住院总费用补偿比50.03%。

2011年~2013年(2014年当地职工收入、城乡居民收入统计数尚未公布),22家公立医院城镇职工住院病人费用负担(指住院病人自付费用占当地职工年平均收入的比重)分别为4.8%、4.1%、3.3%,农村居民为26.7%、在服务量总体持续上升的情况下,少数医院改革后门急诊服务量明显下降,如大田县中医院、宁化县中医院、泰宁县医院。

部分医院住院服务量增速远高于平均水平。

如三明市第一医院、三明市第二医院、永安市立医院、大田县医院、清流县医院、尤溪县中医院等。

目前,三明市医保对参保人员异地就医需要通过严格的审批手续,并辅之于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制度、考核转诊转院率、医保报销比例差别等,进行管控引导,流向较为稳定合理。

但由于城镇职工异地安置住院就医人数增加较快,从2009年的5352人,增加到2014年的10156人,对城镇职工医保统筹基金影响较大。

自2010年以来,三明市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转外就医人次占总住院病人比例、统筹基金使用率等总体平稳,略有下降。

新农合异地住院人次、基金支出占比有一定波动。

年的119元增加到2014年的140元,得到较好控制。

从医院来看,2013年和2014年连续两年每门急诊人次平均收费水平增速较高(超过10%)的医院中,主要是中医院。

财政部三明医改调研

财政部三明医改调研

财政部三明医改调研:三医联动共赢仍存孤岛隐忧2014年3月,健康界曾刊登《如何理顺院长医生激励机制?透视三明医改》一文,梳理了福建省三明医改模式。

近日,财政部官方网站刊登了社会保障司对三明市医改的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认为,三明公立医院改革之所以能够取得“三方共赢”的效果,首先在于下决心推进体制机制综合改革。

坚持了“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创新措施涉及管理机构、人事薪酬、药品、医疗、考核、监管等方方面面。

其次是敢于向改革要红利、突出关键环节。

抓住了药品回扣这一关键问题,下决心斩断“以药养医”利益链,下决心保障医院和医务人员的合理待遇,这一“斩”一“保”,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并创造了改革红利。

报告也同时指出,由于部分改革措施是三明市“单兵突进”,省内国内其他地区还没有同步进行,导致三明市公立医院也面临陷入“改革孤岛”的压力。

福建省三明市既不是17个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也不是311个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地区,但是该市自2012年2月自行在全市范围内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短短一年多时间,不仅将医保基金扭亏为盈,还创造了诸多全省乃至全国的“率先”措施,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好评如潮。

2013年底,财政部副部长王保安带队组成调研组,赴福建省重点就三明市公立医院改革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为什么改:被逼出来的改革三明市位于福建省的西北部,面积2.29万平方公里,人口274万,所辖12个县(市、区)全部是原中央苏区,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山区市。

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财政比较困难,2012年全市财政总收入121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7.4亿元,在全省市级财力排名靠后,12个县(市、区)中有10个是省级困难转移支付县。

近年来,这个曾经的老工业基地由于退休人员多(抚养比2012年达1:1.9,远高于全国1:3的平均水平)、企业效益差,职工医保基金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2009年以来开始收不抵支,2011年基金缺口高达7552.59万元,欠付全市22家公立医院医药费累计达1748.64万元。

过去,现在,未来--三明市公立医院改革评析

过去,现在,未来--三明市公立医院改革评析
【 关 键 词】三明市;公立医院改革;医改 组合拳
三 明 市 是 一 个 经 济 发 展 相 对 滞 后 的 山 区 市 。近 年来 ,医 保 基 金 连 年 亏 损 , 医 药 腐 败 案件 频 发 ,三 明 市不 得 不 从 2 0 1 2年 2 月开始 在 全 市 2 2家 公 立 医 院 打 出 医 改 “ 组 合拳“ 一 全面 推进 涉及 分 配机 制 、 补偿 机制 、 考 评 机 制 、 药 品采 购 机 制, 以及 医 院 管 理 和基 金 管理 等方 面 的综 合配 套 改革 。不 到 2 年 , 三 明 市 就 初 步 实 现 了 四 个 “可 以 ” , 即 “百姓 可 以接 受 、财 政 可 以承 担 、基金 可 以 运 行 、 医 院 可 以 持 续 ” 的 改 革 目标 , 受 到 社 会各 界广 泛 好评 。 然而, 医 改没 有完 成 时 , 三 明市 要 谋 求 医 改 新 突 破 ,还 要 不 断 优 化 和 创 新医 改 “ 组合 拳 ” 。 1 .过 去 , 勇 敢 打 出 医 改 “组 合 拳 ” , 成 效显 著 三 明 市 公 立 医 院 改 革 坚 持 以 四 个 “可 以 ” 为 目标 , 以彻 底 斩 断 “以药 养 医 ”利 益链 为突 破 口 , 以建 立激 励 与约 束 相 配 套 的公 立医 院运 行机 制 为支 撑 , 以“ 三保 基 金 全 市统筹 管理 相配 套 , 力 求实 现 “ 三 医联 动 ” 整 体 推 进 和 重 点 突 破 。 不 到 两 年 , 改 革 的 显著 成效 就 显现 出来 。 首先 ,全 面 取 消 药 品加 成 , 进 而 彻 底 斩 断 “以药 养 医 ”利 益链 。“以药 养 医 ”导 致 药价 水 分 过 大 , 也造 成 寄 生于 利 益 链 上 的 商业 腐 败 层 出不 穷 。 为彻 底 斩 断这 条 利 益链 ,三 明市 采 取 全 面 取 消 药 品加 成 和 大 力 治 理 商 业 腐 败 的 “两 手 抓 ” 策 略 。 一 手 抓 全 面取 消药 品、 耗 材 加 成 , 由此 造 成 的 医 院 收入 减 少 ,主 要 通 过 提 高 诊 疗 、护 理 等医 务性 价 格来 补偿 ( 约 8 7 % )和 政府 财政 来补 贴 ( 约 1 0 % ) , 其 中 价 格 提 高 的 部 分 由 医保 负担 ,财 政 补 贴 则 主要 投 向基 建 和 设 备 购 置 。 ~ 手 抓 大 力 治 理 药 品 流 通 环 节 的 商 业 腐 败 , 具 体 表 现 为 :一 是 限 制 “ 大 处 方” ,如 对 1 2 9个 辅 助 性 、 高 回 扣 药 品 的 使 用 实 行 重 点 监 控 ;二 是 治 理 药 品 回 扣 , 如 对 医 药 企 业 回 扣查 实 的 ,列 入 黑 名 单 ,取 消 三 年 向 三 明 市供 货 的 资格 , 医 务人 员 收 受 回 扣 查 实 的 ,根 据 情 节对 其及 所 在 机 构 实 施 严 厉 的 惩 罚 ;三 是 压 缩 流 通 环 节 , 严 格 实 行 “~ 品 两 规 ” 、“两 票 制 ” 和 “ 药 品 采购 院长 负责制 ” 。 其 次 , 大 幅 提 高 院 长 和 医 生 的 阳 光 收 入 ,进 而 建 立 激 励 与 约 束 相 配套 的运 行 机 制 。三 明 市在 国 内率 先 推 出 “院 长 、 医 生 年薪 制 ” , 把 院 长 、 医 生 的 阳 光 收 入 提 高 到 社 会 平 均 收 入 的 3~ 5倍 。 对 医 生 来 说 , 政 府 核 定 各家 医 院 的工 资 总 额 , 综合 考 虑 服 务 数 量 、质 量 、 医 德 等 指 标 ,拉 开 一 定 差 距 进 行 工 资 发放 。对 院长 来 说 ,政 府 设 计 了 包 括 5大 类 3 4项 指 标 的 评 价 体 系 ,重 点考 核均 次 费用 、 药 占 比、目录 外药 品 比例 、 检 查 收 入 占比等 指 标 ,根 据 考 核 结 果 由财 政 发 放 年 薪 。 大 幅 提 高 院 长 和 医 生 的 阳 光

三医联动 多方共赢——三明市公立医院改革调研报告

三医联动 多方共赢——三明市公立医院改革调研报告
入增 长 4 8 %; 同时 , 非 年 薪 制卫 生 技术 人 员 ( 如 护 理
2 . 科学设计 , 构建公立医院补偿新机制。三明市 依据 “ 公立 医疗机构 的硬件投入靠政府 , 软件和 日 常
3 0
三医联动 多方共赢 \ 应亚珍
卫生经济研究 2 0 1 4年 1 0期 总 第 3 3 0期
即使 在全 国也 甚 为罕见 。
3 . 勇于突破 , 创新人 事与收入分配制度 。公立 医
院公益性的实现 ,必须通过 医院管理导 向和医生服 务行为的转变 。三明市通过突破工资政策 , 实施院长 和医务人员“ 年薪制 ” , 为管控 院长 和医务人员行 为 创造 了先决条件 ,调动了医务人员参 与改革的积极 性。改革后 , 实施“ 年薪制” 的临床医生 、 技师、 药师收
垒 塞 垦 堕 塑 蔓!
卫生经济研究 2 0 1 4 年 1 0期总第 3 3 0期
三 医 联 动 多 方 共 赢
— —
三 明市公 立 医院改革调研报 告
应 亚 珍
( 卫生部 卫 生发展 研 究 中心 , 北京
1 0 0 1 9 1 )
摘要: 福建省三明市医疗 、 医保 、 医药联动改革 , 以改革药品招采机制 、 实行 院长和医务人员“ 年薪制” 为标
志性 动作 , 深 度 挤压 了药 品的量 价 “ 水分 ” , 为 大幅调 整 医疗 服务 项 目价格 找到 了空 间 , 率先 对 院长 绩效 管 理 和
医务人员薪酬待遇进行了实质性探索。通过一系列联动改革 , 取得 了明显成效 , 为全国公立医院改革积累了许
多值得借鉴推广的经验。 关键词 : 公立医院改革; 三 医联动 ; 三明市
纵深 推进 , 改 革举措 颇 有力 度 , 富有成 效 。

三明市医改与DRG收付费改革的经验总结

三明市医改与DRG收付费改革的经验总结

三明市医改与DRG收付费改革的阅历总结一、背景三明市位于福建省西北部,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医疗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

在医改之前,三明市医疗服务普遍存在价格不透亮、医患干系紧张、床位紧缺等问题。

此外,药品费用也是医疗费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DRG收付费改革的实施为了解决医疗服务价格不透亮、医患干系紧张等问题,三明市乐观探究并推行了DRG收付费改革。

该改革的核心目标是建立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和激励机制,以改善医疗资源配置和提高医疗质量。

DRG收付费是基于疾病诊疗分组(DRG)的医疗服务收费方式。

它将患者按疾病特征和治疗状况进行分组,对每组疾病设定一个基准价格,医院按照患者的实际病情和治疗方式进行收费。

这种收费方式既能保证患者得到适当的医疗服务,又能有效控制医疗费用。

三、改革效果三明市在推行DRG收费改革后,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效果。

1. 价格透亮化DRG收付费改革使医疗服务价格更加透亮。

患者可以清晰地了解不同诊疗项目标价格和收费标准,防止了不必要的费用纠纷和争议。

2. 医患干系改善DRG收付费改革缓解了医患干系紧张的问题。

医院通过合理的价格设定,激励医务人员提高医疗质量,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患者也更加信任医生,缩减了对医疗服务的不必要疑虑和怀疑。

3. 资源合理配置DRG收付费改革优化了医疗资源配置。

通过合理的价格制度,医院能够更加精确地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治疗需求,合理配置医疗资源,防止了过度的医疗服务和资源浪费。

4. 药品费用控制DRG收付费改革有效控制了药品费用。

在传统医疗服务收费方式中,药品费用占了很大比重。

而通过DRG收付费改革,医院按照疾病的实际状况进行药物使用和费用计算,降低了患者的药品肩负。

四、问题与挑战在DRG收付费改革中,三明市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1. 信息系统建设不完善DRG收付费改革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对患者的病情和治疗状况进行准确记录和分类。

然而,由于技术和经济原因,三明市的信息系统建设相对滞后,对DRG收付费改革的推行产生了一定的限制。

三明医改实地调研深度报告

三明医改实地调研深度报告

《三明医改实地调研深度报告:三明模式开始向全国推广,看好零售药店、血制品和创新药CMO》2016/05/03方正医药2016年4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6年重点工作任务》,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协调推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而三医联动正是三明模式的核心框架。

今年3月份以来在医改试点地区推行的“两票制”、2015年6月份发布的关于招标的70号文件中最核心的“先限价、再带量议价”的做法、2015年5月份关于医改的38号文件中“三医联动、腾笼换鸟”的各项配套措施,无一不是来自三明模式的做法,福建省、安徽省等多个医改试点地区卫计委最新公布的工作要点,全部都与三明模式如出一撤。

今年3月份以来,宁波、玉溪、珠海、乌海、河北省27家县级公三明模式已经取得巨大成功,即使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也是很正常的,比如,部分药品由于价格较低可能质量确实无法与进口药等相媲美(但我们认为这更应该是药监局的职责、一致性评价工作已经在开展中),两害相权取其轻,但是被部分别有用心、利益受损的本报告并非各种资料、数据的简单堆砌,关于三明医改的各项成果数据和指标,在健康三明计委体改司司长梁万年4月28日在卫计委召开的医改专题新闻发布会上指出,三医联动是布的《关于印发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若干意见的通知》,要求力争到2017的药占比已经下降到25.7%,但是三明市毕竟是一个地级市和三线城市,其用药结构本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6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中再次提到“采取多种形式推进医药分开,风险提示:三明模式推广不达预期。

上篇:“三明模式”深度剖析1“三明模式”的精髓:腾笼换鸟、三医联动直击医改痛点1.1当前我国医改的痛点是什么?我国新医改自09年开始至今已经有7个年头,此前主要是围绕药品招标及试点地区医院取消药品加成等各项工作为重点,虽然在各个领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药品价格仍然居高不下,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主要原因是什么?后由医院自负盈亏(相当于一种企业管理的运行模式),医院要靠自身创造的收入维持运营、盖大楼、买设备、发工资,从而导致医院具有逐利的冲动。

“三明医改”的探索与实践

“三明医改”的探索与实践

参考内容
在当前医疗背景下,深化医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医疗体制的改革关系到人 民的健康福祉,也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在众多医改方案中,“三明路 径”以其独特的特点和成效,为深化医改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本次演示将从“三 明路径”出发,探讨深化医改的辩证思考。
“三明路径”是指福建省三明市在医改中采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三明市以 公立医院改革为突破口,通过调整医疗资源、优化医疗服务价格、完善医保制度 等手段,实现了医疗体制的全面优化。这一路径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医改方 法,为全国医改提供了典型经验。
一、背景介绍
三明市作为福建省的一个重要城市,医疗资源丰富,但在过去,其医疗服务 却面临着诸多问题。药品价格高昂,医生过度开药,医疗费用居高不下,这些问 题导致了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公平性的下降,也给患者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二、深度剖析
面对这些问题,三明市政府开始了深入的反思。他们意识到,要想解决这些 问题,必须让药品回归其治病功能,让医生回归看病角色。为此,他们开始了大 刀阔斧的改革。
2、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
“三明医改”另一个重要措施是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这一政策旨在消除药 品加成,降低患者负担。实施后,医院销售的药品价格均低于市场价,有效减轻 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这一政策也提高了药品的可及性,使得更多患者能够 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3、医保制度改革
“三明医改”还涉及到医保制度的改革。通过提高医保报销比例、扩大报销 范围等措施,三明市医保制度更加完善,患者得到了更多的实惠。此外,医保制 度的改革还推动了医疗服务的均等化,使得城乡居民在享受医疗服务方面更加公 平。
三是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不同地区的医改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各不相同, 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改革方案。同时,也要鼓励各地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医 改模式,实现多元化发展。

福建省三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考察报告

福建省三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考察报告

福建省三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考察报告前些日子,我有幸去福建省三明市对公立医院的综合改革进行了一番深入考察。

这一趟下来,感受颇多呀!三明市的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那可不是闹着玩的,人家是动真格的。

一到三明,我就发现这里的医院和我之前想象的不太一样。

先来说说医疗服务吧。

走进一家医院,没有那种乱糟糟、人挤人的场景。

患者们都在有序地排队挂号、就诊。

导医台的护士们耐心又热情,就像贴心的小管家,让人心里暖暖的。

我碰到一位大妈,她一脸欣慰地跟我说:“以前看病可麻烦了,现在好了,流程简单,医生护士态度也好。

”这让我很好奇,到底是什么让这里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原来,三明市在改革中特别注重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

他们打破了以往的一些体制机制障碍,让优秀的医疗人才能够流动起来。

不再是大医院一家独大,基层医院也能有专家坐诊。

而且,药品采购也有了大变革。

以前药品价格虚高的情况得到了有效控制,老百姓能用上便宜又有效的药了。

我了解到,这是因为三明市建立了严格的药品采购监管机制,杜绝了中间的灰色环节。

还有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那也是亮点多多。

不再是单纯的按项目付费,而是采取了更加科学合理的复合支付方式。

这就像是给医院戴上了“紧箍咒”,让他们主动控制成本,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在考察中,我还专门和几位医生交流了一下。

有位医生跟我说:“以前总担心收入问题,现在改革后,虽然工作压力还是大,但收入更合理了,也更能安心看病治病了。

”三明市的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不仅让老百姓看病更方便、更实惠,也让医疗行业的发展更加健康、可持续。

回想这次考察,我深刻感受到,三明市的改革经验值得其他地方学习和借鉴。

他们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真正把老百姓的健康放在了首位。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地方像三明市一样,让公立医院成为百姓健康的坚实保障。

总之,这次三明之行让我收获满满,也让我对公立医院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福建三明 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的探索

福建三明 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的探索
医 改 成 效 显 著 对 三 明 市 而 言 并 非 运 气 使
计 生 委 关 于 加 强 县 级 公 立 医 院 院 长 管 理 的
通知 ( 明委组通 [ 2 0 1 3 ] 1 6 号) 规定程序办理 。
目前三 明市 明溪县 、建 宁县 2 家 医院院 长均 由 同级 医改 领导小组 聘任 ,副院长均 由院长
制医务人 员大检查 、大 化验等 问题 ,其计算 公式 为 : 医院 当年工 资总 额 = 当年医务收入 X工 资总额 比例 ×院长 当年考 核百分值 × 调节 系数 1 . 4 。
“ 当年 医 务 收 入 ” 指 医 院 当年 能 充 分 体
核 办 法》 ,采取 定 性 与定 量 、年 度 与 日常考 核相结合方式 ,从医院服 务评价 、办医方向、
综合 改革 以来 ,在 改革进程 和成效 方面 都有
着值得 总结 和借 鉴的经验 。在公 立医 院薪酬 制度 改革环 节 ,三 明市立 足本地 区的 实际情 况 ,结合 医改的 大方 向稳 步推进 ,改 革所显
示 出 的 整 体 性 、 系 统 性 、协 同 性 和 有 效 性 , 在 全 国具 有 典 范 性 。
任 ,医院 中层 干部 由院长聘 任 。 目前 三明市
第二 医院新调 整副 院长 即由市卫生计 生委 直
接 聘 任 ,中层 班 子 由该 院 自己 聘 任 。 其 次 ,做 好 县 级 医 院 院 长 聘 任 。县 级 医
院 院长 的聘任要按 三 明市委组织 部 、市 卫生
改革公立 医院院长管理体 制
要依 据 。
出较为合理 的院长年 薪 ,需要 结合绩效考核
结果 来共 同考虑 ,三 明市 主要通过 以下方法 来确定院长年薪 。

三医联动多方共赢三明市公立医院改革蹲点调研报告x

三医联动多方共赢三明市公立医院改革蹲点调研报告x

多方共赢三医联动——三明市公立医院改革蹲点调研报告卫生部卫生发展研究中心2014年7月多方共赢三医联动——三明市公立医院改革蹲点调研报告报告撰写:应亚珍数据处理:应亚珍周海沙李杰徐鸿等卫生部卫生发展研究中心2014年7月目录报告摘要 (1)报告全文 (7)一、改革进展与成效 (10)(一)触及要害,挤压医药费用“水分” (11)(二)科学设计,构建公立医院补偿新机制 (20)(三)勇于突破,创新人事与收入分配制度 (25)(四)强化激励,重构公立医院治理架构 (25)(五)协调推进,医保管理初显成效 (30)二、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33)(一)公立医院改革触及深层次利益调整,阻力重重 (33)(二)财政对公立医院发展投入的可持续性存在风险 (34)(三)改革实施过程还面临策略和技术层面的挑战 (35)三、启示及主要建议 (37)(一)加快流通领域改革,严格执行药品和医疗器械流通采购“两票制”,实行量价挂钩、招采合一 (37)(二)地市级统筹组织区域内公立医院改革有利于确保改革进展和成效 (40)(三)城市大医院与县级医院改革策略和重点应有所区别 (41)(四)科学界定政府投入责任,建立卫生财力保障机制 (44)(五)深化医保体制改革,协调医疗医保统筹管理 (46)(六)深化人事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切实提高医务人员待遇 (48)(七)加强信息化建设,筑牢政策和管理基础 (49)报告摘要按国家卫生计生委体改司部署,我们于6月14-18日赴福建三明市蹲点调研。

并分别到1个市级医院和3个县医院,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查看政策文件及基础数据、人员访谈等多种形式,以深入了解三明公立医院改革实践,总结经验,论证其借鉴推广价值。

通过本次调研并结合对三明公立医院改革的持续跟踪,调研组认为:三明市委、市政府以坚强的政治决心,以“壮士断腕”的勇气,触动医药流通领域“奶酪”,找到了改革红利之源头。

其改革方向正确、思路清晰、组织到位、措施有力、利益取向准确。

公立医院改革福建三明市考察调研报告

公立医院改革福建三明市考察调研报告

公立医院改革福建三明市考察调研报告公立医院改革福建三明市考察调研报告福建三明市进行大刀阔斧的公立医院改革,在全国率先试行院长年薪制、让院长代表政府管理公立医院,率先试行医生(技师)年薪制、稳定医生(技师)队伍,率先对高回扣药品进行重点监控;同时率先在省内对全市公立医院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改革。

改革取得了空前成果,三明市人均出院费用下降,人均门诊费用持平,入院和出院人次数都下降,但22家公立医院的收入却有较大增长,“2012年22家公立医院收入比2011年增长22.16%。

2013年1-10月份,同期对比增长12.54%。

”。

同时,药品和耗材收入占比由2011年的56.89%下降到2013年10月的38.92%。

2013年1-10月份药占比(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重)28.79%,“比全国平均水平44.28%低15.49个百分点”。

三明改革扭转了职工医保基金收不抵支的局面,“2013年1-10月份收支结余12042.80万元”。

通过2年多的综合改革,三明实现了医疗机构医务性收入稳定增长,提高了医院总收入的含金量;门诊、住院患者的均次费用出现了显著下降趋势;持续亏空的医保基金,从2013年开始实现合理结余。

可以说,三明医改实现了医院、患者、医保基金三方共赢。

三明医改的突出亮点是:一、多部门合作深化医疗改革公立医院改革的核心是转换运行机制。

2012年以来,三明市密集出台了一系列医改措施,以完善体制机制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一是明确改革目标,政府勇担责任。

在医改初期,市委市政府首先明确医改的主体是政府,改革的对象是长期形成的医疗机构的逐利机制,政府要勇于承担破旧制度,建新制度的改革职责。

改革的目标是实现“三回归”,即让公立医院回归到公益性质,让医生回归到看病角色,让药品回归到治病功能。

二是理顺人事关系,做好组织保障。

市委书记直接推动,市长全力支持,并专门安排了副市长主管医改,将财政、卫生等部门有关负责人联合组成三明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为三明市医改工作的推进做好组织保障。

三明医改报告分享

三明医改报告分享

member firms of the KPMG network of independent member firms affiliated with KPMG International Cooperative (“KPMG International”), a Swiss entity. All rights reserved.
1,749万元。
数据来源:福建省统计年鉴、三明市医疗保障基金管理中心
© 2016 KPMG, a Hong Kong partnership and a member firm of the KPMG network of independent member firms affiliated with KPMG International Cooperative (“KPMG International”), a Swiss entity. All
member firms of the KPMG network of independent member firms affiliated with KPMG International Cooperative (“KPMG International”), a Swiss entity. All rights reserved.
9
rights reserved. Printed in Hong Kong. © 2016 KPMG Advisory (China) Limited, a wholly foreign owned enterprise in China and KPMG Huazhen LLP, a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partnership, are

三明卫计局医改汇报

三明卫计局医改汇报
2020/4/18
? 2.实行医生(技师)年薪制 ? 按照医生收入高于一般当地岗平收入2-3倍,对医生(倍 技师、临床药师)实行不同等级年薪,按初级、中级、副高 、正高设置四个等级,依据考核结果确定年薪。 ? 制定医院工资总额计算办法,确保工资总额不与药品、 耗材销售额挂钩,不与检查、化验收入挂钩。2013年全市 22家公立医院发放工资总额达7.09 亿元,同比增加42.29% ;全市医务人员平均工资为76275 元,同比增加40% 。
药品招采机制 医院补偿机制 人事薪酬制度 医保管理体制 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公立医院监管机制 分级诊疗制度
结果
公众健康得到更好的维护 病人就医经济负担减轻
医务人员受鼓舞 医院运行较平稳 医保基金更安全
2020/4/18
? 一、推动医药改革
? 1.实施重点药品监控
? 将福建省第八批药品集中采购中标药品目录中 辅助性、营养 性、高回扣的 129 个药品品规列为重点跟踪监控目录 。
? 2014 年 6 月 1 日,又调
整了一批医疗服务价格项目, 金额总量 8000 万元,项目 392 项,其中涉及下调的检 查化验项目 136 项,体现劳 务技术价值的上调 256 项。
2020/4/18
? 据统计,全市 22 家公立医院 2011 年药品耗材收入 10.15 亿元 (其中加成收入 1.13 亿元),如 按福建省2 0 1 2 年平均增长 2 9. 6 5 % 、 2 0 1 3 年 平 均 增 长 27.49% 计算, 2013 年不含加成 的药品耗材收入应为 14.91 亿元。 而实际发生数仅为 7.69 亿元, 对 比相差 7.22 亿元, 即为改革的红 利。
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2020/4/1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三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考察报告为学习借鉴国内兄弟城市医改做法和经验,2013年9月16-18日,市政府副秘书长、卫生局局长林枫随原卫生部部长高强、北京大学医改考察组一行赴福建省三明市考察调研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

在三明期间,听取了三明市做法工作介绍,与政府相关部门、医疗机构负责人进行了座谈。

现将三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情况汇报如下:一、三明市公立医院改革的主要做法三明市是福建省西北部山区的地级市,所辖12个县(市、区),人口273万。

2012年以来,三明市大力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工作。

其改革思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改革的原则,即兼顾确保医保基金安全、提高医疗资源效率、留住卫生人才与患者,既缓解百姓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又不明显增加财政负担。

二是改革的主要目标,即“公立医院回归到公益性质、医生回归到看病的角色、药品回归到治病的功能”。

三是改革的基本手段,即“公立医疗机构硬件投入依靠政府、软件和日常管理依靠医院自身、降低医疗成本和提高运行效率依靠体制机制创新”。

其改革主要内容如下。

1.取消所有公立医院药品(器械、耗材)加成。

从2013年2月1日起,三明市实行县级(含,下同)以上公立医院药品零差率销售改革,全面取消药品(器械、耗材)加成。

医院由此而减少的差价收入,在不增加患者负担的前提下,通过调整服务价格、医保付费、加强医院内部管理消化等措施进行弥补。

同时规定,财政增加的补贴不与医院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的差价直接挂钩,以彻底切断通过多开药获得医院利益的链条,使药品回归应有的功能。

三明市取消药品加成有两个特点,一是在全市所有22家县级以上医院同时执行。

二是器械和耗材的加成与药品加成同步取消。

2.推进公立医院药品招标采购改革。

一是规范药品和耗材采购行为。

按照“用为而购、去除灰色、价格真实”的原则,严格实行“一品两规”、“两票制”和“药品采购院长负责制”,根据各家医院上报需用药品品种的通用名确定药品采购目录,共1565个品种,其中非基药996种,基药520种569个品规,个别病种需用药超出采购目录的,实行备案采购。

二是实行药品价格调节机制。

药品价格随市场行情不定期进行调整,如有价格更合理的企业,将适时对供货企业进行调整,允许医疗机构自行采购低于统一购价10%的药品。

三是实施重点药品监控。

把福建省第八批药品集中采购中标药品目录中的129个品规(主要是辅助性、营养性、高回扣药品),列为全市第一批重点跟踪监控品规(厂家)目录。

要求使用监控目录内的药品的医疗机构必须执行采购备案制(院长审批、开具处方医生、采购数量等情况)并报送市药品采购办。

四是建立企业黑名单制度。

对被发现有回扣品种的药品生产企业,取消该生产企业所有药品在三明市公立医疗机构的供货资格。

对为该品种承担配送任务的经营企业,所有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停止向该经营企业进货1至3年,从源头上遏制药品生产企业向医务人员行贿行为的发生。

3.加强对公立医院的管理和监督。

一是明确政府对医院的投入。

明确各级政府承担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卫生的责任。

按照“硬件投入靠政府,运行管理靠医院”原则,要求“各县(市、区)政府负责公立医疗机构及基层医疗机构基础建设和大型设备购置”,并逐步化解2011年以前公立医院的基本建设债务和大型医用设备购置债务。

二是控制医生“大处方”。

严格控制人均次门诊费用和住院患者医药费用,分别对不同等级的医院门诊平均人均次费用和平均每一出院者医药费用进行了控制。

严格控制医师处方权限,明确普通门诊一次处方的限量,防止医生为拿回扣而开大处方。

三是控制“大检查”。

要求二级以上医院大型设备检查阳性率控制在70%以上,三级医院控制在75%以上,三级医院全年大型医疗设备检查费用占医疗总费用控制在5.5%以内,二级医院控制在3.5%以内。

4.加强政府对公立医院的绩效考核。

一是实行院长年薪制。

在全市22家县级以上医院实行院长年薪制,由财政全额支付院长年薪,院长年薪和考核结果挂钩。

二是强化对院长的考评。

对院长工作的评价,专门建立了一套包括5大类34项指标的考评体系,采取定性与定量、年度与日常考核相结合方式,从医院服务评价、办医方向、平安建设、医院管理、医院发展等方面对院长进行全面考核,引导医院提供合理医疗服务。

三是强化医院内部考核。

核定的医生工资总额和医院的考核挂钩,总额与院长考核结果挂钩,使院长一人的考核责任变成全院员工的共同责任;分配和医生年度考核挂钩,对医生的考核依据医生对院长制定的医院内部运行细则的执行情况,形成政府激励院长,院长激励医生,各方利益一致。

5.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为满足基层医疗机构的人才需求,三明市与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等院校合作,2013年定向为全市基层卫生院培养医学紧缺人才200人,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市财政全额支付每个学生每年学费6600元。

由于信息闭塞,山区医院很难招到医生,沙县和福建省的医学院校合作,允许沙县医院带着编制去学校招聘。

沙县政府还主动为引进的高技术医学人才解决住房问题,对服务满一定年限的医务人员奖励住房。

6.统筹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一是统一三项医保经办管理部门。

2013年6月,提出“整合市县两级三保基金管理机构”,成立市级统一管理的全市医疗保障基金管理中心,各县(市、区)相应成立分支机构,实行条管,中心隶属于市政府,暂由财政代管,由一个经办机构直接与医院发生医保结算关系。

大大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协调管理效能。

二是三个医保基金实行全市统筹。

为了提高基金风险分担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同时统一全市三项医保政策,从而为制定和实施统一的医院考核体系、考核指标,同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创造条件,2013年起,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基金实行全市统筹,各类基金自求平衡、互不调剂。

三是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医保一体化。

自2013年6月起,将梅列区、三元区、沙县、大田县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与新农合并轨整合。

实行“六统一”,即统一参保范围,统一筹资方式和缴费标准,统一医疗“三目录”和补偿政策,统一基金管理,统一服务监管,统一信息管理。

二、三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主要成效三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正式启动以来半年左右的时间,预期的改革成效开始逐步显现,呈现了患者、医生、医院、医保和财政的多赢局面。

1.患者经济负担显著下降,次均医药费用增速放缓。

首先,药品费用显著下降。

县级以上公立医院药占比2013年上半年下降到30.78%。

2012年在门诊人次增长11.64%、住院人次增长11.74%的情况下,药品收入下降7.53%;2013年上半年,在门诊人次增长5.6%,住院人次增长6.5%的情况下,药品收入下降了21.97%。

其次,次均医药费用增速放缓。

2012年二、三级医院人均门诊费用实际值分别比2011年下降3.14%和11.83%。

县级以上医院2013年上半年次均门诊费用实际值比上年同期增长3.8%,出院者平均住院费用下降3.33%。

2013年上半年住院病人实际报销比例平均为73.67%,同比上升7.2%,自付费用平均为1079元,同比降低283元。

再次,“挂床”等现象得到有效控制。

2012年三明市入院人次数同比2011年下降3.05%,出院人次数下降3.26%,医疗机构病床使用率下降2.04%。

2013年 1-5月,全市22家县级以上医院住院率5.49%,同比下降0.01个百分点;全市乡镇卫生院住院率7.35%,同比下降3.76个百分点。

2.医院实际收入显著提高,医疗技术和设施显著改善。

首先,由于调整医疗收费价格、增加医疗服务量、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等措施,增加了医疗机构的医务性收入,加上财政补贴的增加,医院总收入有所增加,尤其是医务性收入显著增加。

2013年上半年,县及以上公立医院总收入(含财政补助)10.86亿元,同比增长8.91%;医药收入9.76亿元,同比增长6.55%;医务性收入5.76亿元,同比增长26.9%。

其次,由于政府对公立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和大型设备购置的投入,明显改善了医疗技术和服务能力。

2009-2012年间,与中央投资相配套的县级医疗机构建设项目共12个,新增面积173457平方米,新增床位835张,完成投资4.41亿元。

截至2012年底,三明千人均床位数4.33张,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86张。

第三,医疗行为得到规范。

改革后,通过指标控制与单病种付费,整个诊疗更加规范了,虽然刚开始的时候有些不适应,但逐渐是可以接受的。

3.财政负担没有显著加重,医保基金扭转了收不抵支。

三明2009-2012年间的医疗卫生支出规模平均占到当年财政支出的8%-9%。

相比之下,2013年初药品零差率、三保统一、院长医师年薪制改革以来,财政卫生支出力度并无额外增加。

2013年上半年,财政预算内对医保与医院卫生院运营补贴为2.24亿元,同比增加7800万元。

其中: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基金补贴1.16亿元;补贴乡镇卫生院1.12亿元、医院运行0.9亿元,同比增加0.74亿元。

2012年底统筹基金由2011年出险8000多万元扭转为结余2632万元。

2013年1-5月,全市39.8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结余3281.25万元。

职工医保基金收不抵支的状况得到扭转,一方面是公立医院的费用增速放缓带的效果,外一方面也是因为医院的服务能力上升、医疗环境明显改善,市内县内就诊率提高的效果。

目前三明市的县内就诊率达到95%。

三、三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对我市的启示三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和我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有很多相似之处,既验证了我市公立医院改革的正确方向,也对我市今后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1.进一步强化公立医院的监督和管理。

完善对医疗集团、医院、科室、医务人员的层级绩效考核制度,加强绩效考核结果在政府财政投入、医保分配及院长年薪、聘用及医务人员奖金等方面的应用,稳步提高医务人员“阳光薪酬”,进一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强化对公立医院的规划建设、资产管理和财务收支预算监管。

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大检查、大处方、重复挂号等过度医疗行为。

2.进一步深化公立医院综合补偿机制。

深化医药价格综合改革,加强对医药价格综合改革实施情况的监测,建立价格改革动态调整机制,进一步调整并理顺医药价格关系。

加大财政对公立医院投入,落实规定财政政策,充分履行政府办医职责,积极探索化解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历史债务。

不断完善基本医疗保险结算指标体系,充分发挥医保结算激励约束机制。

3.进一步深化医疗药品招标采购改革。

加强“阳光采购”,以医疗集团为单位,推进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集约经营管理,进一步降低药品加成;完善“阳光账户”,医疗单位将合同外相关资金汇入帐户并按规定返还,严禁科室、医务人员收受回扣;强化“阳光用药”,推广药品使用动态监测和超常预警、不良处方院内公示及点评制度,严禁医务人员收入与药品、检查、开单挂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