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观察物体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 观察物体 西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观察物体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认识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发展学生思维。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学习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包括:1. 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物体。
2. 观察并描述物体的形状。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四、教学方法观察法、操作法、讨论法、讲解法五、教学准备各种形状的实物教具、模型、图片等。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物体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实物,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探究新课(1)让学生分组观察物体,并描述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形状。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总结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方法。
(3)让学生举例说明,如何根据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形状,判断物体的种类。
3. 巩固练习(1)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体,从正面、侧面、上面描述其形状。
(2)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判断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并说出物体的名称。
4. 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方法。
第二课时:观察并描述物体的形状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其形状,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探究新课(1)让学生分组观察物体,并描述其形状。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总结观察并描述物体形状的方法。
(3)让学生举例说明,如何根据物体的形状,判断物体的种类。
3. 巩固练习(1)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体,描述其形状。
(2)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判断物体的形状,并说出物体的名称。
4. 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观察并描述物体形状的方法。
七、课后作业1. 观察家里的物体,从正面、侧面、上面描述其形状,并记录下来。
【西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观察物体》测试题_含答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学期第四单元《观察物体》练习题一、判断。
1.从任何一个方向看到的物体都是○,是球体。
()2.任何一个物体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不一定是相同的。
()3.从后面观察,看到的形状是。
()4.从左面观察,看到的形状是△。
()5.是物体从右面观察看到的形状。
()二、选择。
6.一个长方体,我们最多能看到它的()个面。
A. 3B. 2C. 17.一个物体,无论从哪个方向看到的形状都一样,这个物体可能是()。
A. 正方体或圆柱体B. 长方体或圆柱体C. 正方体或球体8.从上面看到形状是○是()。
A. 长方体B. 球或圆柱体C. 正方体9.用小正方体拼成一个较大的正方体,至少要()个。
A. 4B. 8C. 2三、按要求做。
10.下面各幅图分别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图形。
(1)________面________面________面(2) ________面 ________面________面11.下面的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形状?连一连。
12.找一找。
有三个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是,请在它的下面画“√”;从侧面看到的是,请在它的下面画“☆”。
四、填图号。
13.填图号(1)从正面看到是C的有________。
(2)从侧面看到的是B的有________。
(3)从上面看到是A的有________。
五、连一连14.下面的图形是谁看到的?连一连六、下面的物体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形状?在方格纸上画出来。
15.下面的物体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形状?在方格纸上画出来。
答案解析部分一、判断。
1.【答案】正确【考点】从不同方向观察几何体【解析】【解答】解:从任何一个方向看到的物体都是○,是球体。
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分析】根据球体的特征可知,从球体的每个方向观察到的都是一个圆形,由此判断即可。
2.【答案】正确【考点】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体【解析】【解答】解:任何一个物体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不一定是相同的。
西师大版2018年二年级上册数学第4单元《观察物体》教案
第四单元第1课时观察物体教程第47~48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并根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1.用多媒体课件放映《盲人摸象》的故事。
2.引入:同学们说得真好。
这个故事就告诉我们在看事物的时候不仅要看到部分,还要看到整体,不要把部分当成整体。
今天我们就带着这样的方法一起来观察身边的物体。
(板书课题)1.(1)活动准备:每4(2)活动过程:将书包放在桌子的中央,4人小组的同学先分别从前、后、左、右四个不同的方向进行观察。
然后每个同学逐一说说你所观察到的书包的样子。
说的时候要让其他三(3(4)全班反馈通过反馈,使学生明确: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得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2.教学教材第47页的例1通过交流,老师发现大家的观察能力还是很强的。
刚才我们通过实物进行观察,现在老师把(1)用课件出示例1(2(桌上放着一个茶壶,4(3教师:同学们说得真好。
下面就请大家来当裁判,判断这些茶壶图分别是由哪位同学看到的。
判断好后,请将结果写在教材第47页的例1同学们都完成好了吗?我们一起来听听大家的结论吧。
同学们在反馈时,不但要说出哪幅图第一幅图是赵亮看到的。
他观察的位置在茶壶的前面,因此可以看到壶把、壶嘴和壶身上花第二幅图是王丽看到的。
她观察的位置在茶壶的左面,因此可以看到壶把和壶身上的部分花第三幅图是江铃看到的。
她观察的位置在茶壶的后面,因此可以看到壶把、壶嘴和壶身,但第四幅图是丁一看到的。
他观察的位置在茶壶的右面,因此可以看到壶嘴和壶身上的部分花(4教师小结:通过课件演示,我们直观地验证了同学们判断的结果。
刚才的那四位同学分别从前、后、左、右这四个不同的方向来观察茶壶。
这里老师再告诉大家一个小知识:在观察物体时,如果从左或从右这两个方向来观察物体,我们可以统一说成是从侧面来观察物体。
3.教学教材第47页的例2过渡:同学们表现得不错,那就让我们再接再厉,一起来看看老师给你们的第二个挑战吧。
【北师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四单元 观察物体 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观察物体
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观察物体
一、单元内容及前后联系
无
二、编排特点
《观察物体》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单元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三、单元学习目标
1、给学生提供实际观察的机会
2、根据观察点位置的高低,想象、观察对象形状的变化,判断观察位置与变化图的对应关系。
3、观察交流的体会
四、单元重、难点
1.观察物体时,位置不同,观察到的物体形状也不相同。
2.能根据提供的情境图,辨别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形状及观察画面的先后顺序。
3.能辨别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范围变化。
五、逐课分析
《节日礼物》
1、教材分析和理解
(1)能根据提供的一组照片或画面,辨别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物体的范围或形状。
(2)在观察、想象、推理的活动中,给学生提供实际观察的机会根据观察点位置的高低,想象、观察对象形状的变化,判断观察位置与变化图的对应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2、教学目标:
(1)观察物体时,位置与物体大小的关系是近大远小,近高远低。
(2)观察物体时,位置与物体范围的关系是近小远大。
(3)根据观察到的画面,确定出观察者的位置。
《天安门广场》
1、教材分析和理解
(1)创设条件进行实物观察
(2)提供照片想象观察方向
(3)提供照片想象观察对象的顺序
2、教学目标:
(1)识别和判断拍摄地点与照片的对应关系。
(2)判断照片拍摄的前后顺序。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第四单元《观察物体》单元测评必刷卷(解析版)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测评必刷卷第4单元《观察物体》测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30分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B卷总分得分A 卷基础训练(100 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2021·界首市新马集中心学校四年级期末)从上面看,看到的图形是()。
A.B.C.【答案】B【分析】从上面观察,只能看到物体的上面。
【详解】从上面看,是物体的俯视图。
看到的是三列一行。
故答案为:B【点睛】此题是观察物体的范畴,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2020·河北四年级单元测试)下面立体图形中,()从正面,左面,右面看都是完全相同的.A.B.C.【答案】C【详解】A、从正面能看到4个正方形,分左、右两列,左列3个,右列1个,下齐;从左面能看到5个正方形,分两列,左列3个,右列2个,下齐.从正面、左面看不相同,无需再分析从右面看到的形状.B、从正面能看到5个正方形,分两层,上层2个,下层3个,左齐;从左面、右面看到的形状相同,都能看到4个正方形,分两层,每层两个,呈“田”字形.C、从正面、左面,右面看到的形状相同,都能看到5个正方形,分两层,上层2个,下层3个,两端齐.3.(2021·全国四年级单元测试)元元从右面看到的图形是( )A.B.C.【答案】C【详解】元元从右面看到的图形有两层,下层两个正方形,上层靠右一个正方形. 故答案为:C 【点睛】先观察图形的拼摆方法,然后确定观察方向,判断出观察到的图形有几个小正方形以及每个小正方形的位置即可作出选择4.(2020·吉林四年级期末)从正面看到的是的立体图形是()。
A.B.C.【答案】B【分析】分别分析出三个选项中的图形从正面看到的是什么,然后和题目进行对比即可。
【详解】A.从正面看到的图形是一上两下三个正方形,很明显和题目对不上,是错误的;B.从正面看到的图形是一上三下四个正方形,一上在中间,和题目能够对上,是正确的;C.从正面看到的图形是一上两下三个正方形,很明显和题目对不上,是错误的故答案为:B。
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单元 观察物体
第四单元观察物体【教学目标】:1.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2.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通过换位置观察等活动,经历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体验到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课前准备】: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实物投影、茶壶、9袋各种不同的玩具、图形卡片。
四人一组,围桌而坐,将每组中座位的四个位置编为1、2、3、4号,发给小组长一组熊猫图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同学们,暑假生活即将结束,你又要和同学在一起了,同班同学那熟悉的身影还记得吗?生:(齐答)记得。
师:现在老师要考考你。
这儿有一位同学的照片,猜猜看,他是谁?(出示一张学生背面的照片,学生情绪高涨,都做了自我判断,教师又出示这个学生侧面的照片,一部分学生已猜到,此时教师又出示这个学生的正面照片,学生为自己的正确猜测叫好。
)师:你为什么看到正面照片时,才敢下结论?生1:正面看得清。
生2:看后面不好辨认。
师:同是一个学生,怎么会看到不同的样子呢?生:我站在他后面,就看到他后面的样子,站在他侧面就看到他侧面的样子,站在他前面,就看到他前面的样子。
师:答得真棒!掌声鼓励。
师:我们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这位同学的样子也就不同,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研究的内容:从不同的方位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评析: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教师以同班同学的照片巧妙引入,新颖有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为讲授新课做好了铺垫。
]二、探究新知1.观察同一物体师:请把茶壶放在桌子中间,茶壶嘴对着1号座位的同学。
(学生分前、后、左、右四个方位坐好)师:你坐在这个位置,请问看到的茶壶是什么样子的?生1:我看到了茶壶把和茶壶盖。
生2:我看到了茶壶嘴和茶壶盖。
生3:我看到了xx、茶壶身和xx。
师:咱们换个位置观察一下好吗?请1号座位的同学到2号座位,2号座位的同学到3号座位,依次换位。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 《观察物体》 同步练习.docx
第四单元 观察物体 同步练习一、对号入座。
(请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面( )是从③号位置拍摄的。
2、1元5分用小数表示为( )元。
A 、1.5 B 、1.05 C 、0.153、下图中,涂色的部分用小数表示为( )。
A 、0.56B 、5.6C 、0.444、用小正方体搭立体图形,从上面看是,从左边看)。
A 、3个 C 、6个5、一个三位小数的最高位是个位,个位和百分位上都是0,这个数可以是( )。
A 、0.409B 、0.099C 、0.5696、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最小的角是40°,另外一个角是( )。
A 、45° B 、50° C 、60°7、一个三角形中,已知两条边的长度分别是5厘米和8厘米,第三边可能是( )。
A 、2厘米B 、3厘米C 、4厘米8、明明买一本书,价钱在15元左右,下面最接近的价格是( )。
A 、15.18元 B 、14.98元 C 、15.03元9、在﹤ 0.5 )。
A 、0、1、2这三个数字B 、4C 、0~4这五个数字 10、下面的( )是从正面看到的形状。
11、下面( )是从上面看到的。
12、一个长方形的长与宽都缩小到原来的21,面积也应该( )。
A 、增大 B 、缩小 C 、不变 13、乘法的积一定比乘数( )。
A 、大B 、小C 、不能确定 14、四(1)班有39名同学,张老师准备为每个买一本《数学游戏》,大约要带( )钱。
A 、240元B 、250元C 、241.8元15、学校的校园里有棵香樟树,早晨小亮去上学,他渐渐地走进校园,看到香樟树( )。
A 、越来越大B 、越来越小C 、一样大二、填空题。
(基础知识我最棒。
)1、 搭这个立体图形需( )个小方块,从上面看到( )个小方块。
2、清晨,小强去锻炼,他沿着一条小路跑向一片树林,这些树在他的视线里会( )。
3、0.325中的“5”在( )位上,表示( )个( )。
第4单元第1课时 观察物体(教案)|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4单元第1课时观察物体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并描述所看到的图形。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观察物体的方法。
2. 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图形。
3. 观察物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并描述所看到的图形。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提出问题:“你们看到了什么?从哪个方向看到的?”-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观察物体的重要性。
2. 新课讲解- 讲解观察物体的方法,如从前后、左右、上下等不同方向观察。
- 通过示例,展示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图形。
- 引导学生思考观察物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设计、绘画等。
3. 实践操作- 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每组选择一个物体,从不同方向观察并描述所看到的图形。
- 学生互相交流观察结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4. 巩固练习- 出示一些物体,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并描述所看到的图形。
-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检查并指导。
5. 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观察物体的方法和重要性。
- 强调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五、作业布置1. 观察家里的物体,从不同方向描述所看到的图形,并与家人交流。
2. 收集一些物体图片,从不同方向观察并描述所看到的图形。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观察物体的方法,并能够从不同方向描述所看到的图形。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使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北师大版四下第四单元《观察物体》第一课时《看一看》说课
一、教材分析1、内容:北师大版四下第四单元《观察物体》第一课时《看一看》2、地位与作用:第一学段已经学习了,从两个方向、三个方向观察物体,这是本节课学习的基础。
而本节课的学习,又为六年级上册,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由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的形状,作铺垫。
3、学情:本课的学习任务,对于缺乏观察空间活动经验的学生而言,具有一定难度,教学过程中,应更加注重让学生进行实际观察、操作、以丰富、发展他们观察物体的活动经验。
4、教学目标:(1)观察立体图形(最多4个正方体搭成),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它的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
(2)通过观察形状不同的立体图形,获得这些立体图形从正面观察的形状可能完全相同的直接经验。
(3)初步经历把空间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以及观察,想象能力。
5、重难点:由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转换。
二、教学法1、教法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课程特点,我选择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综合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问答法等。
我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本节课我特别重视学法指导。
从同一个方向观察不同立体图形的过程,还是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学生都经历了“搭、看、想、说、画”等过程。
三、教学过程1.激趣导入,观察平面图形想象所对应的实物和立体图形的形状。
分别出示从一个方位、两个方位、三个方位拍摄的图片,由学生猜实物。
本环节活动主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头脑中的表象想象实物,使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得到培养,同时也渗透一种思想,即要看清一个物体,需要多个角度观察。
利用猜物游戏开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从同一个方向观察不同物体。
(一)观察一个正方体:经历“看,说,摸,画”四个过程。
(二)观察上下相对的两个正方体:经历“搭,画,说”过程。
(三)观察三个正方体:经历“搭,看,画,说,分析只看到2个正方形,指摸,贴,搭”过程。
体现撘一搭——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并贴一贴的层次,从观察一个正方体过度到两个,三个正方体。
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数学第四单元观察物体复习(教案)
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数学第四单元观察物体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熟练掌握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能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培养空间想象力和观察能力。
2. 使学生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等几何体的特征,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运用观察物体知识进行简单几何体体积计算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观察物体的方法: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物体,把握物体的形状和特征。
2. 几何体的特征: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形状、棱长、底面积、体积等。
3. 几何体体积计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观察物体的方法和几何体的特征。
2. 教学难点:几何体体积计算方法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观察物体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观察物体的方法: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物体,把握物体的形状和特征。
(2)几何体的特征: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形状、棱长、底面积、体积等。
(3)几何体体积计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3. 实践与应用:(1)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体,描述其形状和特征。
(2)给出一些几何体,让学生计算其体积。
(3)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体积等。
4. 总结与拓展:(1)让学生总结观察物体的方法和几何体的特征。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3)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介绍一些其他几何体的特征和体积计算方法。
五、作业布置1. 观察教室内的物体,描述其形状和特征。
2. 计算给定几何体的体积。
3. 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体积等。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物体,掌握了几何体的特征和体积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观察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精品教案】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精品教案-第4单元-观察物体
第4单元观察物体“观察物体”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贯穿了整个小学阶段的学习,而“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因此要通过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材安排了几个观察和操作活动,如“看一看”“我说你搭”“搭一搭”等。
通过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在学习了从不同位置观察实物的形状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学习“辨别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并能根据指令及从某一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搭出符合要求的立体模型,在动手拼搭、探究与思考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语言表达及推理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1.创设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一般是不同的。
2.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一组立体图形的形状。
3.能根据指令拼搭立体图形,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初步形成空间观念,感受几何的直观作用;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能独立地进行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和结果。
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在动手拼搭、探究与思考中,培养善于观察的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语言表达及推理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重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并正确地画出观察到的平面图形。
【难点】由观察物体到观察立体图形的思维转化。
1.经历用正方体搭立体图形的操作与观察活动,积累观察物体的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前面学生已经知道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本单元“我说你搭”一课,要发展这样的经验:要求搭的一方用3~4个正方体按另一方的指令搭出立体图形,并进一步感受从相同的角度观察若干个不同形状的空间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完全相同的。
换句话说,从同一个角度所看到的形状完全相同的立体图形,可能不是唯一的;用正方体搭正面相同的立体图形,所用正方体的个数也可能是不同的。
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4单元 观察物体 教案2、观察物体(组合图形)(二)
2、观察物体(组合图形)(二)◆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8页例3,第49页练习十二第1,2,3,4题。
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组合物体(或多个人),并根据提供的图片确定观察者的位置。
◆教学提示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从学生身边取材,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以拍照活动贯穿整节课,使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促进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进一步根据实物、图片辨认由两个实物(人物)组成的物体,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组合物体(或多个人),并根据提供的图片确定观察者的位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全面观察事物的辩证思想;培养学生初步的倾听习惯、合作意识和评价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组合物体(或多个人),并根据提供的图片确定观察者的位置。
难点: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组合物体(或多个人),并根据提供的图片确定观察者的位置。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从不同的角度拍的教师照片。
学生准备:白纸、铅笔。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教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穿了件新衣服,谁能帮我用手机的照相功能给我拍几张照片?找4位同学,分别从前、后、左、右四个方向拍照。
2.教师:你们可真像个小摄影师!同学们想不想看看他们拍的怎么样!教师操作、屏幕出示刚才在不同位置拍摄的照片。
3.教师:大家觉得拍的怎么样?你最喜欢哪一张?这张他是站在什么地方拍的?拍的是老师的哪一面呢?(1)指名学生说出其中的一张照片,并同时回答。
例如:我最喜欢这张,他是站在老师的前面拍的,拍的是老师的正面。
(2)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
4.教师:同学们说的真不错,要想拍出好照片,就要仔细观察物体,找到最佳位置才行。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二)【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拍照活动巧妙引入,新颖有趣,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立刻进入了学习的状态,让学生初步感知新知。
第四单元《观察物体》单元整体设计
2.教学难点
-理解物体在不同观察角度下的形状变化。
-准确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避免误差。
-将观察和测量知识应用于解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实际问题。
举例解释:
-理解物体在不同观察角度下的形状变化是教学难点,因为学生容易受到视觉错觉的影响,难以把握物体的真实形状。
-在使用测量工具时,学生可能会因为操作不当、读数不准确等原因产生误差,这是教学难点。
-将观察和测量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难点在于学生需要将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这些难点和重点内容,运用直观演示、实际操作、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掌握核心知识。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针对性的指导,确保学生理解透彻。
-学会使用直尺、量角器等工具进行简单测量,并能准确记录测量结果。
-能够运用观察和测量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
举例解释:
-在学习观察物体时,重点是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从前后、左右、上下等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从而认识到物体的三维特征。
-在测量教学中,重点是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直尺测量长度、量角器测量角度的方法,并能准确记录数据。
第四单元《观察物体》单元整体设计
一、教学内容
第四单元《观察物体》单元整体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教材章节:本单元涉及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章《观察与测量》。
2.教学内容:
(1)认识观察物体的方法,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了解物体的形状和特征。
(2)学习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如直尺、量角器等,对物体进行测量,培养测量意识。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常考易错题第四单元《观察物体》单元测试
第四单元观察物体(单元测试)四年级下册数学常考易错题(北师大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8分)1.一个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从左面看到的形状是,搭这样的立体图形,最少需要()个小正方体。
A.7B.6C.52.一个用同样大的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从正面和左面都看到的图形是,搭这个几何体最多用()个小正方体。
A.6B.7C.83.下面的几何体中,从上面看是,从左面看是的是()。
A.B.C.4.一个由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从正面观察是,从左面观察是,从右面观察是,至少由()个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A.3B.5C.65.给添加一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并且必须与原来的物体面对面接触。
要想使从前面看到的形状不发生变化,有()种添法。
A.3B.4C.66.这三个物体,从()看到的图形不同。
A.前面B.上面C.左面D.右面7.从正面、上面、左面中的两个方向所看到的形状都相同的立体图形是()。A.B.C.8.下面是由5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从左面看到这个立体图形的形状是()A.B.C.9.如图所示,图形,从上面和侧面看,形状完全相同的是和A.B.C.二、填空题(每空 1分,共19分)10.下面三个立体图形,从正面看到的图形相同的是( )和( );从上面看到的图形相同的是( )和( )。
11.请说出下面四张照片分别是在房子的哪一面拍的.( )面( )面( )面( )面12.搭这样的立体图形最少可以用( )个小正方体,最多可以用( )个小正方体。
13.一个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从左面看到的形状是。
搭这样的立体图形,最少需要________个小正方体,最多可以有________个小正方体。
14.如图:(1)从( )面和( )面看到的形状是完全相同的。
(2)从( )面看到的形状是。
15.左面的立体图形是由( )个小正方体组成的.从正面看到的图形是( ),从左面看到的图形是( ),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是(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6分)16.两个形状完全相同的平行四边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第四单元《观察物体》集体备课稿教案
第四单元《观察物体》集体备课稿一、单元教学目标:(一) 总目标1、能根据提供的一组照片或画面,通过观察,体验从不同的位置、不同的方位观察物体,所看到的范围和景象可能不同。
2、能正确辨认从不同的位置、不同方位观察物体,所看到的不同范围和和景象。
3、能区分连续拍摄的一组照片的先后顺序。
4、在观察物体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二) 课时子目标:1、第一课时目标:《节日礼物》(1)、通过由低到高来观察物体,体会不同的位置看到的范围不一样,让学生想象判断观察对象画面所发生的相应变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通过由远到近看景物,体会看到的范围越来越小。
2、第二课时目标:《天安门广场》(1)、通过观察、比较一些照片,能识别和判断拍摄的地点与照片的对应关系。
(2)、通过观察连续拍摄到的一组照片,能判断照片拍摄的前后顺序。
(3)、通过上述观察、想象、判斷与推理的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单元知识结构本单元知识结构图三、教学重点剖析:(一)第一课时《节日礼物》 1、教学重点:(1) 由低到高来观察物体,体会不同的位置看到的范围不一样(2) 由远到近看景物,体会看到的范围越来越小2、包含的要素分析: 以生活经验为基础的空间观念、空间想像力3、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两个、三个方向观察物体;(一、二年级)三个方向观察立体图形的形状(三年级) 4、突出重点的策略:(1)、充分利用情境教学,第一课时“节日礼物”(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范围),教材提供了一个有趣的情境。
在这个有趣的问题中,学生根据观察点位置的高低,想象观察对象形状的变化,判断观察位置与变化图的对应关系。
教学时,当学生观察、想象有困难时,可以让学生从高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亲身经历观察的过程。
(2)、教师可另外提供相应的实物(足够大),让学生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使学生真正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站在任意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物体的所有面,而最多只能看到它的三个面。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学期第四单元《观察物体》练习题(全文5篇)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学期第四单元《观察物体》练习题(全文5篇)第一篇: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学期第四单元《观察物体》练习题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学期第四单元《观察物体》练习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判断。
(共5题;共10分)1.(2分)观察下图回答:照到的是。
2.(2分)从A和B两个方向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否一样?()3.(2分)4个正方体摆成如图所示,从正面、右面看到的形状是长方形,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正方形。
()4.(2分)一个几何体,从上面看到的和从正面看到的图形是一样的。
()5.(2分)一个足球,无论从哪个方向观察一定是圆形。
()二、选择。
(共4题;共12分)6.(6分)下面是用3个正方体木块摆成的模型.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这个模型,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1)从上向下看是()A.B.C.(2)从前向后看是()A.B.C.(3)从左向右看是()A.B.C.7.(2分)用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从正面看到,从上面看到,从右面看到()A.B.C.D.8.(2分)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为()A.B.C.9.(2分)至少要用()个棱长相同的小正方体,才能拼成一个新的正方体。
A.4B.6C.8D.16 三、按要求做。
(共3题;共15分)10.(5分)下面这些图形分别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11.(5分)连一连 12.(5分)下面物体从上面看,各能看到什么形状的面四、填图号。
(共1题;共3分)13.(3分)下面的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形状?从上面看到的是图1的有:_______ 从上面看到的是图2的有: _______ 从上面看到的是图3的有: _______ 五、连一连(共1题;共5分)14.(5分)下面这些照片分别是谁拍的,连一连?六、下面的物体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形状?在方格纸上(共1题;共5分)15.(5分)在下面的方格图中分别画出从不同方向观察左边物体所看到的图形.参考答案一、判断。
第四单元《观察物体》课件
新知讲解
正面
后面 朝左
左面
右面
朝右
新知讲解 桌上放着一个茶壶,4位同学从各自的方向进行观察。
江铃
指出下面茶壶图分别是
哪位同学看到的。
王丽
丁一
赵亮
( 赵亮 ) ( 王丽 ) ( 江铃 ) ( 丁一 )
新知讲解 小军
说一说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画的? ( 小红 )
观察物体时,看到物体的哪一面,就 是站在物体的那一面观察到的。
找准观察物体的特征,能帮助 我们判断观察者所在的位置。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前面 后面 侧面
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不同
作业布置
完成数学书练习十二第 1~4题。
马青
刘明
王军
张华
王军
刘明
张华
马青
课堂练习 摆一摆,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是哪一面。课堂练习 填一填。 Nhomakorabea①
②
③
④
小狗看到的是图( ④ )。 小猴看到的是图( ② )。 小猫看到的是图( ① )。 小鸟看到的是图( ③ )。
课堂练习 猜一猜,这是什么? 这是储蓄罐。
课堂总结
你们有什么收获?
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 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观察物体
西师大版 二年级上
新知导入
杨桃是一种亚热 带的水果,它的营养 很丰富,酸甜的味道 让人非常的喜欢。
新知导入
新知导入
正面
侧面
同一样事物,从不同的角度, 可以看到不同的结果。
新知讲解
我们观察的对象是茶壶。
小组合作
1.每个小组将茶壶放在桌子中 间。
四下数学第四单元 观察物体.
第四单元观察物体单元教学目标:1、能根据提供的一组照片或画面,辨别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范围或形状。
2、在观察、想象、推理的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
单元编写意图: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节日礼物”和“天安门广场”。
教材提供了一些照片(或画面),旨在让学生了解情境中各物体的相对位置,然后再观察从其他位置拍摄(或看到)同一情境的照片(或画面),判断这些照片(或画面)分别是从什么位置拍摄(或看到)的;或者提供这样的画面,画面中的观察者在观察物体,他所观察的对象处在另一个物体的上面(或后面),通过观察这个画面,来判断画面中观察者从高低(或远近)不同的观察位置,他所观察的对象在其视觉中所对应的范围。
选择以上的学习内容,主要目的是为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需要提及的是,“观察物体”这一内容是过去小学数学课程所欠缺的。
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会碰到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教师不重视。
认为小学数学主要解决好计算和应用问题,图形部分的重点是长度、周长、面积、体积等,观察物体的内容“不像数学”,可教可不教。
有这种想法的教师要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改变认识。
实际上“空间观念”“空间推理”“空间想像力”是一个人能否有“数学后劲”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个问题是教师不会教。
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就不可怕,关键是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
本单元教材的编写力图体现以下特点。
1、在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观察物体的具体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本单元的观察物体,主要是观察照片或画面中的物体与物体、物体与人之间的相对位置,通过想象或合情推理,来判断这些照片或画面的拍摄位置或观察位置;或者判断图中的观察对象在同一图中观察者视觉中的范围。
照片或画面是用二维平面来反映现实的三维世界。
观察照片或画面是对现实空间的间接观察,它与直接观察现实空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后者获得的是直接的空间经验,建立起初步的空间观念;前者不仅必须以生活经验为认知基础,还必须依靠空间想象、合情推理等思维,透视二维的画面解决三维空间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 (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2)能根据从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面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3)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4)能通过由低到高来观察物体的活动,从而体会到不同的位臵看到的情景不一样。
(5)能通过由远到近看景物,能体会到看到的范围越来越小。
教学重点: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的不同视图,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呈现目标
⒈用4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分别将它拼摆成以下形状。
请同学们分别说说它们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看,分别看到了什么形状?
⒉指出:刚才的形状分别是由4个大小不同的正方体拼成成的,但由于拼摆的方法,观察的位置不同,我们在各个面看到的形状也不
太相同,这节课,我们继续用物手中的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拼摆,进一步学会如何观察物体。
出示教学目标。
引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⒈刚才我用4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摆成了这个形状。
⑴想一想,此时从正面看,你看到什么?
⑵提问:如果此时再添加一个小正方体,放在什么位置不影响正面看到的形状?你想怎么摆?
⑶指明汇报,并分别演示,启发学生再想一想还有些什么其他摆法。
⑷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想一想,这几种办法摆放后,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再添加一个正方体摆放时有什么规律?指出:在原来物体的前面或后面,与原来的某一个正方体对齐着放一个都可以。
⑸请学生们仔细从上面侧面观察,提问:这时看到的形状与刚才一开始的形状一样吗?
小结:由于观察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形状是不一定相同的;在同一方位观察不同的形状,却是可能相同的。
⒉教学试一试:先还原成以上形状。
⑴现在这里的几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从上面看一看,你看到什么形状?组织讨论:如果从上面看形状不变,再添加一个可以摆在哪儿?学生们分组讨论并操作。
指名汇报,交流想法并摆一摆。
提问:此时再分别从正面、侧面观察,你们看到的形状一样吗?为什么?
⑵还原之后,让学生从侧面看一年,记住你所看到的。
提问思考:如果从侧面看形状不变,再添一个可以摆在哪儿?学生分组讨论并操作。
指名交流汇报并摆一摆。
提问:想一想,如果此时你从其它几个方面去观察,看到的形状会一
样吗?为什么?
⑶小结:观察物体时,在同一个位置看到的相同的视图可能有不同的摆法,而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可能有相同的视图,但也可能不同。
三、巩固练习
⒈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⑴出示图并说明要求
⑵学生独立完成,如学生有困难可让学生先摆一摆
⑶集体订正。
⒉“想想做做”第2题题。
⑴按要求请同学们先照着样子摆一摆。
⑵请学生们依次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
⑶再请同学们同时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让学生们比一比在同一个方位看到的形状是不是一样的。
⒊“想想做做”第3题。
⑴独立完成
⑵分组汇报。
⒋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全班交流,如果学生感到困难,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学具摆一摆。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完成家庭作业书观察物体地一课时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