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调查经典案例之一(柯达)

合集下载

市场需求案例——柯达

市场需求案例——柯达

破产现状
4.战略失误 胶片巨头被数码时代淘汰
作为曾经的摄影业巨头,柯达由于担心其胶卷销量受到影响,一直 未敢大力发展数字业务,使其逐渐被数字化潮流淘汰,自1997年起再也 没有年度盈利。该公司去年曾警告称,除非以发行新债券或出售专利的 方式筹到5亿美元,否则很难熬过2012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998年,这家当时全球最大影像产品供应商也深感传统胶卷业务萎 缩之痛,但传统胶片业务的巨大成功,让它无法迅速适应市场需求和行 业变迁——由于担心胶卷销量受到影响,柯达一直未敢大力发展数字业 务。 然而,在数码大潮的冲击下,胶片时代的王者柯达已经走到了英雄 末路。“柯达之所以面临现在的处境,主要是由于其未在市场不断发展, 市场需求改变时做出积极有效的转变。”
辉煌过去
3.世界胶卷之王
柯达公司在很早的时候就考虑到了随着照相机销量的增加,胶卷冲印 服务肯定会有大量的需求。于是在大家争相生产“立即自动”相机之时,柯 达已将生产能力重点放在了胶卷的生产和冲印上。 果然,柯达的胶卷销量猛增,同时几乎垄断了整个冲印市场。“迷你 型”相机上市后,柯达又以同样的方法降低价格,使“人人都买得起”,结 果柯达的胶卷、照相机及相关器材的销量扶摇直上,尽管爱克发拼力使出密 集式供应的老方法,富士、樱花不惜血本降价,但总敌不过柯达胶卷的销售 量。
探究原因
2.太成功后迷失自我 太成功后迷失自我 忽略了危机
胶片时代,柯达依据其独特的竞争力和行业地位设计了冲洗和打印的健 全经营体系,成为上个世纪中国胶片市场的霸主。柯达数码转型的最大障碍 或失败是因为它的胶卷太成功了,成为很难改变的东西。沉浸在成功的光环 下,柯达迷失了,它没有充分重视数码时代的到来,即便是后来每年投入巨 大的数码相机研发费用,但终因机体庞大、效率太低、固执的战略而将市场 拱手相让于佳能和尼康。

科技创新企业经典案例

科技创新企业经典案例

案例一柯达和富士的数字化生存道路柯达的市场份额通过近乎垄断的“98协议”,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提升——2001年,柯达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达到了63%,超过富士近一倍。

但从2000年起,数码相机市场连续高速增长,并呈现出集中爆发的趋势。

在这个高速增长期,索尼、佳能、三星、尼康等数码企业纷纷杀入相机领域,其可替代的优势对传统胶片领域构成强烈冲击,当年,全球数码成像市场翻了差不多两倍,全球彩色胶卷的需求开始出现拐点,此后以每年10%的速度开始急速下滑。

柯达的决策者,此时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断,他们的重心,依旧放在传统胶片上。

作为一个在传统胶片业占绝对份额的公司,柯达的决策者们并不希望看到数字业务太过迅猛的局面。

“98协议”过后,柯达在中国范围展开了大量的投资,巨额的产能和规模还来不及消化,他们也不可能顾此失彼,下决心在数码领域投入过多的精力。

对新一轮的数码变革,柯达的情境可用一句话来形容:一脚踩在油门上,一脚踩在刹车上,瞻前顾后,心态复杂。

2000年,柯达的数码业务收入基本与1999年度持平,只占营业额的21%。

相比而言,没有太多选择的富士在数字业务转型上则心无旁骛。

早在1995年,富士即在苏州成立了苏州富士胶片映像机器有限公司,着眼于高科技产业,1997年,富士即开始生产数码相机。

以技术立身的富士公司在数码相机领域拥有许多核心技术。

2000年,富士胶片与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共同出资成立了富士星光有限公司,结合中国本土实际情况,自主研发推出了一系列高质量PS版(预涂式感光版),在国内印刷业得到广泛应用。

富士星光还与国内企业进行技术合作,推出了两款国际领先技术的高速激光照排机。

富士的数码冲印设备开始风靡全球,对传统冲印造成了很大冲击。

这一时期,柯达一直是被动的。

直到2001年3月,柯达才在上海推出了数码冲印业务。

就在2003年10月23日,柯达还高调宣称,与乐凯达成了一项为期20年的合作协议,柯达以总额约为1亿美元的现金和其他资产换取乐凯胶片20%的股份——柯达还在费尽周折地与传统胶片行业对手纠结。

市场营销学案例分析-柯达经营之路

市场营销学案例分析-柯达经营之路
柯达的经营之路
--- 案例分析
2021/6/16
小组成员:
2012年3月30日 1
柯达简介
柯达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影像产品及相关服 务的生产和供应商,总部位于美国纽约州罗切斯特 市,是一家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的上市公司,业 务遍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员工约8万人。多 年来,伊士曼柯达公司在影像、分享、输出和显示 领域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一百多年来帮助无数 的人们留住美好回忆、交流重要信息以及享受娱乐 时光。但是随着数码技术的崛起,柯达公司于2012 年1月19日申请破产保护。
影202响1/6/1市6 场竞争格局
9
思考2 摄影技术从胶卷向数码转变的对策分析
面对摄影技术从胶卷向数码的最新转变,柯达的最后出 路是转型。在数码的加入市场,在打进市场前,必须做好 市场调研,估量机会,做好完整详略的计划,一套完整的 战略策略。我认为可从以下几点进行转变。
1、放弃传统的胶卷产业,重心向新兴的数码产业转 移,这是应时代的要求。
2021/6/16
14
从宏观营销环境分析破产原因
从科学技术环境分析:摄影技术从胶卷向数码的最 新转变,使柯达面临来自数字成像技术对传统成 像技术造成的冲击的挑战。数码技术的广泛应用 改变了柯达的市场营销策略,也改变了零售商业 业态结构和消费者购物习惯。柯达虽然采取转型 之路,但是新兴产业的发展的速度却是柯达靠转 型赶不上的。所以它的转型之路失败了。
2.增加在非影像业务领域的投资,实施多元化的战略。
向数字化转移,符合时代的潮流,应用新技术,要保 证质量。
3.在科技创新上加大力度,加大科技步伐,并且做好市 场调查了解消费需求
4.柯达需要用更新更合理的技术提供差异化、个性化、 更优质的服务,做好市场细分,进行差异化销售。

柯达案例分析

柯达案例分析

柯达案例分析伊士曼柯达公司破产案例分析报告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指导老师:时间:报告目录1.引言2.公司背景介绍3.公司发展历史4.公司海外业务5.柯达危机分析6.案例评价和启示7.结束语柯达公司申请破产保护案例分析报告1.引言10年前,靠一盒盒胶卷,柯达全球营业额一度高达128亿美元,员工总数约7万人,1930年,柯达占世界摄影器材市场75%的份额,利润占这一市场的90%;1966年,柯达公司的海外销售额达到21.5亿美元,在《财富》杂志中排名第34位,纯利居第10位;1975年,柯达垄断了美国90%的胶卷市场以及85%的相机市场份额。

时光流转,10年后的今天,这家百年老店提出破产保护申请,股票或许将在纽约证券交易所黯然退市,昔日的王者风范如同风吹雨打去,号召力不再,正所谓“城头变幻大王旗”。

变革潮流汹涌时,柯达没有做出积极有效的转变迎合市场,最终的没落令人感概之时,却也只能被评成“咎由自取”技术的发展犹如一艘高速航行的巨轮,跟不上潮流的落伍者终究被一一抛弃。

只是当我们抬起头凝视百年老字号柯达黯然离去的背影时,就像凝望着一张发黄的老照片,难免有些怅然若失。

本文从公司背景,发展历史,公司业务和破产保护等方面剖析,并得到本案例分析的启示。

2.公司背景介绍伊士曼柯达公司Eastman Kodak Company,简称柯达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影像产品及相关服务的生产和供应商,总部位于美国纽约州罗切斯特市,是一家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的上市公司,业务遍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员工约8万人。

多年来,伊士曼柯达公司在影像拍摄、分享、输出和显示领域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一百多年来帮助无数的人们留住美好回忆、交流重要信息以及享受娱乐时光。

但是随着数码技术的崛起,柯达公司于2012年1月19日申请破产保护。

“黄色巨人”柯达“伊斯曼干版公司”。

作为胶卷、胶片和第一部给非专业人士使用的相机的研发者,例如布朗尼和Instamatic,该公司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胶片供应商之一,包括业余和专业市场。

柯达衰落的真实教训

柯达衰落的真实教训

Frontier 前沿Vision视界柯达衰落的真实教训柯达公司通常被援引为未抓住科技转型的机遇从而断送自身前途的经典案例。

这个案例的普遍版本是:柯达公司设计了世界上第一款数码相机,但是,柯达却并未给予数码技术充分的重视,进而在眼皮子低下错失了发展机遇。

然而,这个鸡汤故事其实是大有问题的。

它忽视了柯达在发展中的许多实质性的问题。

最重要的,在当时,柯达的高管是十分清楚数码技术在未来的趋势的,柯达难以转型的原因并不仅在于技术的变革,还在于市场环境与组织架构等多种因素。

可以说,在多种力量作用下,柯达难以改变其业务定位。

艰难的技术转变柯达凭借胶卷的复杂技术与照相元件的复杂性维持了一个多世纪的竞争优势,唯有富士和爱克发·吉华集团才能给它带来一定的挑战。

然而,从胶卷到数码成像技术的转变带来了一系列挑战。

首先,基于通用半导体技术平台的数码成像技术与传统摄影工艺没有任何关系,它拥有自己的领域和学习曲线。

其次,数码技术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门槛低,每个消费者都能够获取相应的设备。

更重要的是,数码技术是模块化的,优秀的工程师可以购买各种零件而后组合成一部相视 界胶卷销量并从中获得最大的利益则也带来了另一系列的难题。

对于成长型企业来说,通过扩大生产,降低单位成本提高资本效率是增加利润的很好策略,但是对于资本不断贬值的企业,减小规模往往很难进行,当产量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固定成本对于企业而言就已经难以承受了。

在柯达的案例中,由于胶卷贮存期间有限,公司不得不在降低规模的机,而各种零件几乎分解了所有技术。

可以说,摄影不再需要专门的训练和技术了。

对于柯达来说,半导体技术远在其核心技术与组织能力之外。

尽管他们在这方面做了大量投入并实现了几项突破,但柯达已经不能在数码成像市场提供有突破的产品了。

而与此同时,索尼公司却因起步早、技术底子好而在这一市场上脱颖而出了。

技术革新的潮流一波接一波,而企业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被挑战或淘汰。

公关经典案例

公关经典案例

公关经典案例在现代社会中,公关是一种重要的营销工具,用于帮助企业与大众建立良好的形象和关系。

通过合理的公关策略和实践,企业可以增加品牌知名度、塑造品牌形象、提升公众认可度,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下面将介绍几个公关领域的经典案例,探讨公关在企业成功中的重要作用。

一、柯达与西雅图太空针1996年,柯达公司决定在电影院开始放映一个30秒的广告,以展示他们的新型高清相机。

广告展示了一个跳伞员在空中拍摄的精彩镜头。

然而,柯达的广告很快引起了人们的质疑和议论。

有人怀疑广告中的跳伞者是否真的使用了柯达的相机,他们认为该广告是由专业的摄影师使用专业设备拍摄的,并非柯达相机所拍摄。

面临舆论的质疑,柯达需要采取措施来挽回他们的声誉。

柯达采取了公开反应的策略,他们组织了一次新闻发布会,向媒体展示了许多由顾客拍摄的和他们的相机拍摄的跳伞照片,并邀请了一个跳伞运动员,亲自分享他使用柯达相机拍摄的经历。

此外,柯达还与声望很高的多家摄影杂志签署合作协议,以确保他们的广告和照片可以在这些杂志上得到全面报道。

通过这些措施,柯达成功地重振了他们的声誉,证明了他们广告中所展示的是事实。

二、星巴克的“名字之杯”2015年,星巴克推出了一项营销活动——“名字之杯”。

活动要求顾客在咖啡杯上写下自己的名字,然后与朋友一起分享这个特殊的杯子。

然而,这项活动却引起了争议。

有人认为这是星巴克追求个性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但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浪费资源和对环境的不负责任。

面临舆论的压力,星巴克需要找到一种方法来平息这场争议。

星巴克采取了及时回应和开放对话的策略。

他们设立了专门的页面,在网上与大众进行交流,回应顾客的质疑并解释活动的初衷。

此外,星巴克还积极与环保组织合作,承诺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组织了一系列的绿色倡议活动。

通过积极回应和行动,星巴克有效地掌控了舆论,重新得到了公众的认可。

三、华为的全球分析师峰会华为是全球领先的信息通信技术公司,不断努力提升品牌形象和国际影响力。

市场营销柯达案例

市场营销柯达案例

市场营销案例失败的柯达营销战略拥有132年历史的伊士曼柯达公司于2012年轰然倒下,正式申请破产。

这个相机与胶卷行业的巨无霸从辉煌走向没落的过程令人唏嘘,个中的原因有很多,本文主要从营销战略的视角分析它衰落与破产的原因。

柯达失败源于其战略性失误导致错过数码相机的浪潮,企业过于庞大而低效又导致其转型缓慢,无法跟上竞争对手的脚步。

很快从一个市场领先者退化为市场追随者,直至最后被市场所淘汰。

“战略决定成败”,从一开始柯达就犯了战略性的错误。

尽管1975年柯达公司就研发并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相机,可是他们却固执地坚守着传统相机和胶卷的地盘,拒绝改变,从而错过了抢占数码相机市场的先机。

柯达股东一直难以割舍传统相机和胶卷带来的丰厚利润,安于守成,始终犹豫不决,不愿冒转型带来的巨大风险。

殊不知,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竞争对手不会在原地等待,尽管柯达最早研制出了数码相机,但不代表可以永远垄断这一技术。

柯达的竞争对手正是看到了在胶卷领域难以撼动它的霸主地位,因此全力研发、开拓数码相机市场。

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竞争极其惨烈,生存机会稍纵即逝,谁先抓住命运之手,敢于冒险,谁就能站稳脚根乃至大获全胜。

一步领先,不代表步步领先;可是一步落后,往往是步步落后。

很少有哪家电子企业可以长盛不衰,“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十来年”。

电子巨头已经接二连三地倒下,下一个会是谁?夏普、索尼、诺基亚、还是苹果……?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成就柯达的是传统相机和胶卷技术,而毁掉柯达的也恰恰是它们。

从产品寿命周期来看,1975年刚刚问世的数码相机显然处于产品的导入期。

这个阶段产品的特点是性能不稳定,竞争威胁低,分销商少,消费者购买决策的时间相对较长,利润几乎不存在。

但同时它又具有开拓者优势及生产者优势:规模经济、技术领导地位、专利、稀缺资源的所有权,以及其它进入壁垒。

柯达显然应该在这个时期采取相应的定价和营销战略,努力开拓市场,通过广告宣传和体验式营销等扩大产品知名度,迅速抢占市场。

市场调查经典案例之一(柯达)

市场调查经典案例之一(柯达)

2.柯达公司蝶式相机是怎样推向市场的以彩色感光技术先驱著称的美国柯达公司,目前产品有3万多种,年销售额100多亿美元,纯利在12亿美元以上,市场遍布全球各地。

其成功的关键是重视新产品研制,而新产品研制成功即取决于该公司采取的反复市场调查方式。

以蝶式相机问世为例,这种相机投产前,首先由市场开拓部提出新产品的意见,意见来自市场调查,如“大多数用户认为最理想的照相机是怎样的”、“重量和尺码多大最适合”、“什么样的胶卷最便于安装使用”。

根据调查结果,设计出理想的相机模型,提交生产部门对照设备能力、零件配套、生产成本和技术力量等因素考虑是否投产。

如果不行,就要退回重订和修改。

如此反复,直到造出样机。

样机出来后进行第2次市场调查,检查样机与消费者的期望还有何差距。

根据消费者意见、再加以改进,然后进入第3次市场调查。

将改进的样机交消费者使用,在得到大多数消费者的肯定和欢迎后,交工厂试产。

产品出来后,再交市场开拓部门进一步调查,新产品有何优缺点?适合哪些人用?市场潜在销售量有多大?定什么样的价格才能符合多数家庭的购买力?待诸如此类问题调查清楚后,正式打出柯达牌投产。

因为经过了反复调查和论证,蝶式相机一推向市场便大受欢迎。

点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推出新产品占领市场是企业的重要竞争手段之一。

要开发出让消费者接受的新产品,就必须了解消费者到底需要什么?新产品能满足消费者哪方面的需求?消费者这方面的需要是否强列?企业是否有能力开发?同时新产品的开发出来后,是否能达到设计的要求?是否能让消费者满意?是否能及时投放市场?投放后市场反应怎样?……企业要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必须自己进行或委托市场调查机构开展市场调查。

现实生活中,众多的企业都已经意识到了市场调查的重要性,特别是新产品开发,但许多企业习惯于一些传统的管理思维模式,对于市场调查搞“一锤子”买卖,认为调查一次就可以一劳永逸,这就导致了许多企业开发的新产品投放市场不久就无影无踪,得不到市场的认可,自动退出市场,使企业开发成本都收不回来。

柯达公司案例

柯达公司案例

柯达“陨落”启示:不进则退慢进也退新年伊始,曾经在摄影、胶卷领域独步全球的美国柯达公司就宣布接到纽约证券交易所的退市警告,即将申请破产保护传闻和评级下调等坏消息接踵而至,令这个胶片帝国几乎摇摇欲坠。

柯达,曾经是行业的代名词,绝对的龙头霸主,短短几年间,却因为在创新的新浪潮中没有“赶上趟”,面临着可能被时代无情淘汰的厄运。

并不仅仅是柯达,去年以来,诺基亚、惠普等业界巨擘都因创新不足而黯然败退。

创新世界中,不进则退,慢进也退。

“巨人”疲弱甚至倒塌的教训,给正在积极探索转型创新之路的中国更多启示和反思。

百年柯达“陨落”美国时间2012年1月3日,柯达官网发布公告,由于柯达股价已连续30个交易日低于1美元,纽约证券交易所已对其发出退市警告。

根据纽交所规定,在接到退市警告6个月内为调整期,柯达只有在股价达到相关标准后才算合规。

1881年,柯达公司的前身在美国成立。

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它先后研制出胶片和“傻瓜相机”,将摄影的乐趣带向普通百姓。

柯达从1886年就开始赞助奥运会,1986年成为奥运会顶级赞助商,进一步提升了它的全球知名度。

柯达有过这样自豪的口号:“你只要按下快门,其他的交给我们。

”但对于今日的柯达而言,那些曾经的辉煌都已是明日黄花。

2011年12月《财富》杂志评选出“美国500强10大烂股”,柯达以85%的跌幅名列第三。

而1月3日的退市警告让柯达股价雪上加霜,根据纽交所公布的数据,从2011年1月11日到2012年1月5日,柯达的股价跌去了93.7%。

据最新报道,柯达可能会在未来几周内申请破产保护。

就算柯达真的提出破产申请,公众也不会吃惊。

另一项关于“2015年前消失的五个品牌”的预测调查中,柯达受到了27%的被调查者提名,排在首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EMBA中心副主任罗彪分析,柯达的失败主要基于两方面原因:首先,传统相机和数码相机的工作原理不同,在数码时代,柯达基于传统相机的供应链优势和专利优势不复存在。

柯达公司案例分析

柯达公司案例分析

柯达公司案例分析目录一.环境分析········································································1.外部环境分析·································································2.内部环境分析·································································二.市场营销分析································································1 .前期数据调查·································································2.市场营销手段··································································三.战略分析·········································································1.1993年前后对比························································2. 利用SWTO模型分析·····················································3. 利用IFE矩阵分析······················································4. 柯达公司的战略转型·························································四.总结··············································································1.柯达危机的原因分析····················································2.启示··········································································五.人员安排·········································································一.环境分析1.外部环境分析1.1世界经济2008年美国爆发了严重的次借贷金融危机,影响至全球经济发展。

修改的柯达案例研究分析

修改的柯达案例研究分析

修改的柯达案例分析————————————————————————————————作者:————————————————————————————————日期:2院系:外国语学院班级:英语08-2姓名:黄小霞学号17 案例:柯达在中国“按错快门”黑白摄影过了很长时间才在中国消失,直至20世纪90年代,黑白胶卷仍是大众市场的中流砥柱,而在富裕国家,它早就成了爱好者与专业人士的边缘之地。

然而,现在的情况不同了。

摄影技术从胶卷向数码的最新转变,得到了中国城市消费者的欣然接受,几乎与西方和日本一样。

这对柯达来说是个坏消息,因为它一直希望中国对胶卷的持续需求会有助于减轻它在其他市场向数码技术转变的压力。

中国文化办公设备制造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02年,中国消费者购买了420万部传统相机,但2003年只购买了360万部。

该协会都不愿意浪费时间统计传统相机的销量了,但它估计2005年的销量不到220部。

与引此同时,市场咨询机构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05年数码相机销量飙升至450万部,预计2006年将达到670万部。

这一转变令柯达的整个中国战略受到置疑。

20世纪90年代末,柯达斥资逾10亿美元收购了中国本土胶卷和相纸企业,并与中国本土领军企业乐凯结成了联盟,出其不意地领先于日本富士等对手。

当时的柯达首席执行官费希尔于1998年表示,挺进中国很可能成为“柯达所做过的最重要的事情”,而大举投资为公司带来的市场份额,曾被一些官员斥为破坏性垄断。

这家美国公司的8100家中国柯达快速彩色冲印店,确实给了它迎接数码时代的平台。

比如,开冲印店的邹先生的明亮而整洁的店铺就是该品牌的活广告。

但其他许多店铺设备欠佳、装修简陋,它们乐于销售其他品牌的产品,与柯达连锁几乎没多少明显的联系。

柯达在中国销售自己制造的数码相机,这让它尝到了一些成功的舌头。

该公司引述调查结果表示,中国最大的21个城市里,柯达数码相机销量排在第3位。

柯达案例修改版

柯达案例修改版

柯达相机和富 士相机之间的 竞争同样激烈
在此同时尼康、 在此同时尼康、 佳能等公司也在 迅猛发展…… 迅猛发展
柯达最终能否转型胜利, 柯达最终能否转型胜利,能否重 现往日的辉煌? 现往日的辉煌?
我们拭目以待!
柯达 在中国"按错快门" 在中国"按错快门"
市场营销学案例分析(3 市场营销学案例分析(3) 国际学院 07级工商管理2班 第三组 07级工商管理2
一、柯达印象
二、柯达的背景
• 柯达公司由发明家乔治 伊士曼始创于1880年, 柯达公司由发明家乔治·伊士曼始创于 伊士曼始创于 年 总部位于美国纽约州罗切斯特市。 总部位于美国纽约州罗切斯特市。 • 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经成为柯达全球第二大 到目前为止, 胶卷市场,仅次于美国。而根据预测, 胶卷市场,仅次于美国。而根据预测,数年 中国将成为柯达的全球第1大市场 大市场。 后,中国将成为柯达的全球第 大市场。 • 柯达在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 柯达在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1927年, 年 柯达就在上海设立了第一家办事处。目前, 柯达就在上海设立了第一家办事处。目前, 柯达在中国已经设立了28家办事处并在上海 家办事处并在上海、 柯达在中国已经设立了 家办事处并在上海、 厦门、汕头、无锡和台湾建立了生产厂。 厦门、汕头、无锡和台湾建立了生产厂。柯 达被誉为中国影像行业的领导者和模范的中 国企业公民。 国企业公民。
• • •


八、柯达的具体改革措施:
1、更换了其已经沿用了36年的品牌 标识
2、柯达将“色彩牌”作为自 己的主线,明显区别于过去胶卷推 广中的“亲情牌”。 但是随着家用打印机的普及和 手机照相技术的不断成熟, 手机照相技术的不断成熟,柯达还 将面临更多的挑战! 将面临更多的挑战!Fra bibliotek九、 柯达

柯达公司案例

柯达公司案例
• 该公司2019年第二季度的财报显示其净收入为2.01亿美元,虽同比下跌了8.81%,但其主营产品 柯达腾格里和柯达鼎盛系列均稳健增长。如今,许多好莱坞电影使用的便是柯达的电影胶片。
• 采取撤退战略可使企业有机会利用新的价值空间来代替逐渐枯竭的收入来源,并获得更高的资本 回报。
启示
• 从昔日的全球胶卷王者和影像领域的领军者,柯达的现状着实令人惋惜。但归根结底,柯达的没 落都是其自己造成的。
• 所以说,在企业发展的道路中,战略决策至关重要,如果不能及时把握住时代发展的趋势,不及 时改变发展策略,势必是要被时代和市场所淘汰的。柯达的沦落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反面教 材”,希望其他企业引以为戒,不要成为下一个“柯达”。
同时,反观富士——千亿营收的巨头
• 市场迅速萎缩,导致当时全球第一的公司柯达破产,而同样靠摄影胶片起家的富士,不仅幸存下 来,而且还活成了千亿营收的巨头。
• 在1888年推出了第一台手持式盒状模型的品牌相机,预示着摄影的门槛开 始降低,不再是有钱人的玩意,让拍照更加随心所欲。
胶卷大王柯达
• 在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这一百年间,柯达公司的业 务在欧洲扩张的非常厉害,还成为第一届希腊雅典现代奥林匹 克运动会主要赞助商,还在亚洲日本中国地区成立办事处,垄 断了整个摄影市场。
• 作为后来者,富士一直在自力更生开发技术。到了1976年,富士发明高感度彩色负片胶卷FⅡ400,在技术上超越了竞争对手柯达。
• 1997年,富士全球市场占有率增长至33%,仅次于柯达(44%)。2000年,富士在日本的市场份 额达到70%,营业收入斩获1.44万亿日元。
1997年,富士胶片遭遇了极大的挑战
百年老字号——柯达公司
——自己打败了自己

柯达案例分析

柯达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柯达在中国的转型之路大连大学化工系王亮1.科学技术的发展怎样影响了消费需求的变化以及市场竞争格局?首先,科学技术推动了消费需求。

对于消费者来说,有了新的产品必然会去尝试,感觉不错后,就会形成普遍,进而需求量就会增加。

就像BB机,80年代进入中国后,由于其方便快捷的通讯,使得人们对它倍受青昧。

所以随着科学技术的成熟和社会需求,90年代开始,BB机如同雨后春笋遍地开花,逐渐变成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而巨大的需求量又会刺激市场竞争,企业为了更好地留住消费者,就会不断地研发新的技术,数字的BB机变成了汉字的,更加方便。

而当时已经出现了手机,但由于体积太大,加之价格不,所以难敌BB机。

1995年之后,随着手机的不断革新,体积变小、功能变全。

BB机逐渐败下阵来。

直到2005年,淡出了中国的舞台。

科技推动需求,需求刺激市场,市场又促进科技,三者不断循环,使得人类的脚步不断向前。

2.柯达应如何面对摄影技术从胶卷向数码的最新转变?柯达公司的前身是发明家乔治·伊士曼创建的伊士曼干版公司,由于之后生产出第一个傻瓜型胶卷相机名为“柯达”,所以才改名为柯达公司,正是因为胶卷相机的出现,使得摄影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成就了柯达公司。

但水能载舟,也能覆舟。

正如彭安东所说“柯达发明了第一台胶卷相机,这却成为了柯达的掘墓者”。

其实早在1976年,柯达就开发出了数字相机技术,并将数字影像技术用于航天领域。

但由于传统胶卷技术的成熟及高利润,还有对于未来技术的不明确,导致其对于数字技术放置一边,而全身投入胶片市场的垄断。

最后随着数字时代的崛起,它却濒临破产。

就好像打火机的出现使得火柴成为了历史。

所以要跟上时代的脚步,抓住机会东山再起。

3.这个案例对中国企业有哪些启示?对于市场,企业应该有更远的目标和更准确的判断,特别是对于已经成功的企业,更要不断地研发技术产品,抓住消费者的需求。

柯达败就败在这里,面对数字市场的竞争,还将重金投在胶片市场。

柯达案例分析答案

柯达案例分析答案

1.科学技术的发展怎样影响了消费需求的变化以及柯达与富士的市场竞争?对消费需求变化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摄影技术从胶卷向数码的最新转变,使得柯达乃至整个中国范围的摄影相关产品的营销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不同于告别黑白胶卷的拖沓,随着如今我国经济等各方面的对外开放,人们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和迅速程度早已不能同日而语。

而当今人们对高新技术的追求,对数码产品的追捧都影响着人们的消费行为,更是为摄影行业向数码的转变、推广和发展开辟了道路。

这一点从市场咨询机构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对我国数码相机的调查数据可见一斑。

不论是纯粹地因为科技,还是想要以科技为工具展现时尚与流行,总之,传统相机早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他们需要更新的技术和平台。

对柯达与富士市场竞争的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为企业创造一个明星产品,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也可以迫使企业的某种曾获得巨大成功的传统产品不得不退出市场。

如今,摄影技术向数码的转变对柯达造成的影响正是属于后者。

大举投资为柯达带来的市场份额并不能能够持续成为柯达的优势,正如当年对中国本土胶卷和相纸企业的收购、与乐凯结成联盟而领先富士的优势一样,都只能停留在胶卷时代。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柯达与富士的市场竞争已经从胶卷转向另一个领域。

而其向我国西部农村地区发起的推广胶卷服务的宣传活动也只能是暂时的缓解。

柯达需要正面应对摄影技术向数码转变的现实。

也许一切才刚刚开始。

2.柯达应如何面对摄影技术从胶卷向数码的最新转变?面对摄影技术从胶卷向数码的最新转变,柯达的最后出路是转型。

在数码的加入市场,在打进市场前,必须做好市场调研,估量机会,做好完整详略的计划,一套完整的战略策略。

一下几点是我觉得可行的。

(1.)放弃传统的胶卷产业,重心向新兴的数码产业转移,这是应时代的要求。

(2.)增加在非影像业务领域的投资,实施多元化的战略。

(3.)向数字化转移,符合时代的潮流,应用新技术,要保证质量。

(4.)推出系列型号的数字相机和喷墨打印机。

供应商管理案例范文

供应商管理案例范文

供应商管理案例范文案例一:柯达公司(Kodak)选择尽可能少的供应商1993年,柯达公司成立了一支由采购人员和工程人员组成的小组,负责统一在世界各地的所有柯达生产厂对控制系统的使用和采购情况。

控制系统控制整个生产的工艺流程,尤其是那些高度自动化的工厂。

在选择供应商的过程中,柯达公司选择尽可能少的供应商,而且小组偏重于考察控制系统的寿命周期成本而不是单位成本。

寿命周期成本包括隐性成本和显性成本,隐性成本包括培训、工程、零部件、维修、可靠性等方面的成本,柯达公司估计隐性成本是单位成本的 2.5倍。

小组将在全球范围内选择供应商。

小组首先对现有的控制系统供应商进行评价,主要调查对产品、服务、潜在的成本降低能力、全球竞争能力、战略导向等问题的观点。

然后据此对潜在的供应商进行评价,将供应商分为3类:世界一流供应商、首选的供应商和淘汰的供应商。

根据合作目标选择尽可能少的供应商进行合作。

这种选择供应商的方法,已经帮助柯达公司降低了花费在控制系统上大约25%的总成本,尤其是对于柯达公司的小型生产厂,获得了控制系统安装周期的缩短、供应商允诺持续更新、地方分销商愿意持有闲置部件、供应商在设计早期就参与其中等好处。

请结合柯达公司的案例,回答以下问题:1.从柯达公司的控制系统中,我们通常供应链的生产节奏控制指的是什么?2.柯达公司在控制系统中是怎样选择供应商的?3.从柯达公司成功案例中,我们应当在供应链管理中如何选择供应商?供应商管理,是在新的物流与采购经济形势下,提出的管理机制。

供应链环管理环境下的客户关系是一种战略性合作关系,提倡一种双赢(Win-Win)机制。

从传统的非合作性竞争走向合作性竞争、合作与竞争并存是当今企业关系发展的一个趋势。

供应商的激励机制要保持长期的双赢关系,对供应商的激励是非常重要的,没有有效的激励机制,就不可能维持良好的供应关系。

在激励机制的设计上,要体现公平、一致的原则。

给予供应商价格折扣和柔性合同,以及采用赠送股权等,使供应商和制造商分享成功,同时也使供应商从合作中体会到双赢机制的好处。

柯达数码冲印市场调查和营业推广策略1

柯达数码冲印市场调查和营业推广策略1

三、数码冲印和传统胶卷冲印的比较
▪ 1、数码冲印设备及相纸说明:
▪ 数码冲印原理揭秘

数码冲印技术属于感光业尖端的技术,数码冲印就是用彩扩的方法,
将数码图像在彩色相纸上曝光,输出彩色相片,这是一种高速度、低成本、高质量制作数码相片的方法源自数码冲印实际上就是数字输入、图像处理、
图像输出的全部过程。数字输入是传统底片、反转片、成品相片通过数码
影像”行业的主要参与者之一,这个行业的市场价值达3850亿美元,包括设备(如数码相机和掌上 电脑)、基础设施(如在线网络和影像冲印系统)以及服务和媒介(如访问、分析和打印影像的软 件、胶卷和相纸)。柯达利用先进的技术、广阔的市场覆盖面和一系列的行业合作伙伴关系来为客 户提供不断创新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他们对影像中所蕴含的丰富信息的需求。
早在一个世纪前,柯达的创始人、世界闻名的大众摄影之父乔治·伊士曼就奠定了柯达这一品牌的 坚实基础。伊士曼创造了相机和胶卷,并设计了冲洗和打印负片的体系。最重要的是,他让摄影变 得简单方便,从而走进了寻常百姓家。这种理念体现在他创造的一句著名口号中,而这句一个世纪 前创造的口号直到今天仍然在指导着我们对客户的专注态度:“你只要按下按钮,其余的都交给我 们。”
冲印机的扫描系统,扫描成数字图像输入到冲印机连接的电脑中,而数码
相机使用的SM、CF卡等存储介质,以及软盘、MD、光碟则可以直接读入
电脑中。由此可以看出,数码冲印不只是冲印数码相机拍摄的图像,还可
以冲印传统胶片,以及其他各种存储介质中的数字图像。
▪ 数字化的图像输入电脑以后,就可以发挥电脑的图像处理优势了,使用冲 印机自带的图形处理软件对图像的曝光、清晰度、红眼等瑕疵进行调整, 同时可以进行裁剪、加文字、换背景、加特效等等后期处理,以达到最佳 的效果。

市场营销学柯达案例分析(共10张PPT)

市场营销学柯达案例分析(共10张PPT)
新技术的应用需要企业根据营销环境制订新的营销策划,作出新的经营
管理战略。柯达应该紧跟科技的步伐,开发应用尖端技术,加强对用户的服务, 以适应经济市场在知识时代的要求。

2.5

现如今经济环境下品牌能有效地使产品和服务差异化,
从推广胶片向降推广低数码购转变买,及的早占风领中险国西和部的复广大杂市场性。 ,并传播产品或服务所能够提供的 利益、培养感情、建立信任。 而营销管理者应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能动地去适应营销环境
充分利用柯达冲印点分布多和广的优势,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全
程服务。

降低连锁店的成本,并且努力为连锁店提供齐全的柯达的设备。利用成本
优势占领影印市场。

从推广胶片向推广数码转变,及早占领中国西部的广大市场。占领中国低端市
场的同时也要向中端市场进发
2.3 对市场机会的察觉和把握能力是一个企业
能否成功的关键
• 加大对产品的科技投入,优化产业结构 • 客观分析企业的市场营销环境,加大力度完成对产品结构
的优化升级 • 适时调整自己的市场战略,拓宽销售渠道, 提高产品的
科技化水平和质量

• 2.8 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与理念。导致了消
费需求的变化,从最初地满足生存的基本需求,到对更高品质的要 求,再到追求个性化,时尚化。
• 新技术的应用需要企柯业根达据营必销须环境紧制订跟新科的营技销策发划展,作的出新方的向经营,管理以战消略。费者需求为导向,积极进行自
身的科技创新和经营重点的转变,创造利于自己的营销环境,再次打开 市场。

• 2.7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生产力不断发 展,消费者需求也发生着变化,消费结构 和需求层次也不断提高,高科技产品的更 新更是可见一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柯达公司蝶式相机是怎样推向市场的
以彩色感光技术先驱著称的美国柯达公司,目前产品有3万多种,年销售额100多亿美元,纯利在12亿美元以上,市场遍布全球各地。

其成功的关键是重视新产品研制,而新产品研制成功即取决于该公司采取的反复市场调查方式。

以蝶式相机问世为例,这种相机投产前,首先由市场开拓部提出新产品的意见,意见来自市场调查,如“大多数用户认为最理想的照相机是怎样的”、“重量和尺码多大最适合”、“什么样的胶卷最便于安装使用”。

根据调查结果,设计出理想的相机模型,提交生产部门对照设备能力、零件配套、生产成本和技术力量等因素考虑是否投产。

如果不行,就要退回重订和修改。

如此反复,直到造出样机。

样机出来后进行第2次市场调查,检查样机与消费者的期望还有何差距。

根据消费者意见、再加以改进,然后进入第3次市场调查。

将改进的样机交消费者使用,在得到大多数消费者的肯定和欢迎后,交工厂试产。

产品出来后,再交市场开拓部门进一步调查,新产品有何优缺点?适合哪些人用?市场潜在销售量有多大?定什么样的价格才能符合多数家庭的购买力?待诸如此类问题调查清楚后,正式打出柯达牌投产。

因为经过了反复调查和论证,蝶式相机一推向市场便大受欢迎。

点评: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推出新产品占领市场是企业的重要竞争手段之一。

要开发出让消费者接受的新产品,就必须了解消费者到底需要什么?新产品能满足消费者哪方面的需求?消费者这方面的需要是否强列?企业是否有能力开发?同时新产品的开发出来后,是否能达到设计的要求?是否能让消费者满意?是否能及时投放市场?投放后市场反应怎样?……企业要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必须自己进行或委托市场调查机构开展市场调查。

现实生活中,众多的企业都已经意识到了市场调查的重要性,特别是新产品开发,但许多企业习惯于一些传统的管理思维模式,对于市场调查搞“一锤子”买卖,认为调查一次就可以一劳永逸,这就导致了许多企业开发的新产品投放市场不久就无影无踪,得不到市场的认可,自动退出市场,使企业开发成本都收不回来。

其实,新产品开发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它必须有连续的市场调查资料作依托,柯达公司蝶式相机推向市场且受到欢迎,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

柯达公司为保证蝶式相机的开放与投放,从设计———样机——试产——投放,先后进行多轮的市场调查,反复论证一个问题:产品是否能达到消费者的期望。

通过调查的结果,反复修正,因此,蝶式相机一推向市场便大受欢迎。

从柯达公司推出蝶式相机可以看出市场调查作用的充分发挥,不能搞“一锤子”买卖,而是一个连续的、跟踪的、反复的调查过程,当然需要说明的是,在这一个过程中,调查的主题、内容、范围、形式等是变化的。

思考题:
结合所学的市场调查理论、管理学理论分析回答:
1、案例中,柯达公司的市场调查涉及到哪些内容?
2、案例中,柯达公司市场调查的方法是什么?
3、如果你是一名企业管理者,本案例对你有什么启示?
4、请根据案例材料,设计出一份调查提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