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达破产之谜案例分析
一个百年老店的最终败落案例分析答案
![一个百年老店的最终败落案例分析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1b3166d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4c.png)
一个百年老店的最终败落案例分析答案1、柯达成立于1881年,破产于2012年,是一个真正的百年老店。
柯达品牌在创立百年后轰然坍塌的背后是一个影像帝国盛极而衰的悲怆故事。
一个苦心经营、品牌卓越的百年老店在一场空前强大的技术创新胶卷向数码转型的巨大挑战面前未能持续站稳自己的脚跟,稳固已有的经营业绩,而是一退再退,最终丧失了自己在影像领域的全部阵地。
分析其原因,市场营销环境诸因素的变化和影响,加上柯达自身的经营管理未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最终令柯达完全败落。
2、柯达的灭亡与营销活动未能适应宏、微观环境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发展直接影响企业内部的生产和经营,新技术的应用还会改变零售商业业态结构和消费者购物习惯,可以为企业创造一个明星产品,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也可以迫使企业某种曾获得较大成功的传统产品退出市场。
在摄影技术从胶卷走向数码的背景下,消费者的需求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其实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柯达就是数码技术的开创者,但在随后的市场竞争中,由于柯达缺乏对市场的前瞻性分析,过于倚重传统影像业务带来的利润能力,未能持续推进数码技术更新和影像业务的数字化进程,缺乏长远战略考虑。
(2)面对社会日益进步,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不断提升的消费群体,柯达已远远不能满足其日益增长的新型消费需求,这样的机会被富士等新锐日本数码企业为代表的竞争对手抓住并攻击,失去了巨大的市场份额。
(3)虽然柯达后来改变营销策略,聘请新的CEO开发低价数码相机,甚至与惠普技术合作,提出与其核心业务不是联系很紧密的喷墨打印机新业务,但由于其资金已大量投入传统的胶片工厂生产线和冲印店设备,制约了其对新业务的资金和技术投入,最终无法挽救其江河日下的局面。
“没有顾客就没有市场”,柯达也就慢慢失去了其原来影像帝国的份额和利润,最终以破产而告终。
柯达破产之谜案例分析
![柯达破产之谜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897869acc17552706220802.png)
【达破产之谜的思考】**大学MBA2012-9-15v1.0 可编辑可修改问题1:柯达所在行业及相关行业的过去、现在发展情况及未来发展趋势影像行业过去:传统摄像方式和胶卷冲印(胶片机)现在:数码成像为主(数码相机)未来:数码影像天下问题2:柯达破产原因(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战略定位有误(未大力发展数字业务,将重点放在传统相机/胶卷上)战略转型失败(2003及2007年两次转型,均因传统胶片市场的巨额投资成了包袱,第二次又遇金融危机)外部因素:时代变化(市场变化)。
从胶片时代转向数码时代,数码成像技术得到普遍推广,而手机与数码相机的合一,更是现代技术的一个绝妙结合,故而价格昂贵、使用不便的传统摄像方式和胶卷冲印逐渐遭到淘汰。
外部市场竞争激烈。
富士、索尼、惠普、佳能、爱普生等国际大公司在数码相机、可拍照手机、数字冲印、数字打印机等各个细分市场均对柯达构成致命威胁。
内部因素:①盲目自信。
柯达公司在摄影行业中长期居于霸主地位,因此高层们极度自信,认为他们在感光工业上的龙头老大地位不可能被任何对手撼动,公司陷入了长期麻木的状态。
一度提出战略转型的建议,却因股东的强烈反对而无果而终。
缺乏创新。
专利技术不能转化成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实现真正市场化。
管理失误。
柯达公司与其他大公司一样面临着尾大不掉、多层管理、效率低下、人事冗杂等诸多问题,如频繁更换CEO导致公司整体战略不稳定,决策层缺乏长远战略性规划,缺少市场敏锐感、作风保守等等。
④负担沉重。
柯达公司经营百年,曾经为它工作过的人遍布全球,因而有大量退休人员要供养,而且群体越来越大。
这些人中很多人曾是柯达的有功之臣,可是当公司收入下降的时候,流动资金的匮乏日益严重,而巨额的养老金支出无疑是拖垮柯达的另一只手。
问题3:柯达案例启示破产带来的启示纵观柯达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柯达在80%的时间里一直是领先者,直到最近的20多年才被甩到了后面。
柯达到底能给其他公司带来一些什么样的启示呢首先,时代的车轮不会等待任何人,如果不大踏步地跟上时代的脚步,就注定会被无情地抛在后面。
柯达公司破产案例分析报告
![柯达公司破产案例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a40542ef7ec4afe04a1dfe2.png)
来迟的数码相机,但利润率
仅1%,其82亿美元的传统业 务的收入则萎缩了17%。
2007年以来,柯达实施第二次 战略重组,裁员达2.8万人,幅
度高达50%。
蹒跚 战略 转型
2006年,柯达把其全部 数码相机制造业务出售
给新加坡伟创力公司。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市场萎缩。 第四季报显示亏损1.33亿美元,连续 第三年出现年度营收下滑,靠出售资
柯达公司破产案例分析
01
公 简
司 介
昔 日 02 辉煌
危机 04 产 生
宣告 破 产 03
公 06 司
现 状
危机产生原因
05
启示
07
资料收集: 侯艾林 王超然 曾凡桐 王 畅
PPT 制作: 田绿漪 武小楠 倪 娜 王奕媛
主 讲: 侯艾林 田绿漪
01
公 简
司 介
INTRODUCTION
·柯达公司由发明家乔治·伊士曼创始于1880 年,总部位于美国纽约州罗切斯特市。 于2012 年1月宣布破产。 ·公司主要业务领域:摄影-为大众消费者、专 业摄影师和电影摄影师提供数码和传统产品及 服务;医疗影像-为医疗卫生行业提供传统和数 字想获取、存储和输出产品及服务;商业影像为企业和政府提供影像获取输出和春促产品及 服务;元器件-为原始设备生产商提供光学元件 和感光芯片;显示器-设计和制造世界领先的有 机发光二极体显示屏及其他特殊材料
产勉强盈利的柯达又被打回原形。
2010年柯达财报显示,持续经营业务亏损5800万美
元
home
·以至少5亿美元的价格卖出1100项数码 专利权作为贷款条件,获得7.93亿美元 贷款。 ·从花旗集团获得9.5亿美元融资,以继 续维持公司经营活动。 ·发起一系列专利诉讼。 ·多家评级机构下调柯达评级。 · 纽约泛欧交易所宣布暂停伊士曼柯达 公司的普通股在纽交所的交易。 ·大量贱卖专利,自2008年以来,柯达 通过专利出售共取得近20亿美元的收入。
《柯达之破产分析》课件
![《柯达之破产分析》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ddc575e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47.png)
柯达在后期面临严重的债务问题,这 与其财务管理不善有关。企业应加强 财务管理,控制成本和风险,以确保 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持续创新,保持技术领先优势
总结词
柯达破产的教训还包括未能保持技术领先优势。
详细描述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企业必须持续创新以保持竞争优势。柯达在数码技术方 面的研发滞后,导致其在新兴市场中失去先机。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总结词
提高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生存的关键。
详细描述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以应对外部环境的 变化。柯达在市场竞争中表现疲软,未能形成强大的核心竞争力。
THANK YOU
感谢聆听
主要产品
胶卷(包括彩色负片、黑白负片、反 转片等)、傻瓜相机、专业单反相机 、一次性相机、医用胶片等。
公司规模与市场份额
员工数量
最高峰时达到几十万名员工 。
市场份额
在胶卷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全球市场份额一度超过80% 。
营收与利润
年营收曾达到数十亿美元, 但随着市场变化,营收和利 润大幅下滑。
02
柯达在扩张过程中积累了大量债 务,导致财务成本高昂,影响公 司运营。
02
资金链断裂风险
03
投资回报率低
随着业务收入的减少,柯达面临 资金链断裂的风险,无法维持正 常的运营。
柯达的部分投资项目回报率较低 ,甚至出现亏损,加剧了财务困 境。
技术创新滞后
技术研发不足
柯达在数码技术领域的研发能力相对较弱,未能跟 上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
战略决策失误
转型决策迟缓
柯达高层对数码技术的趋势判 断失误,未能及时调整战略布 局,错失转型良机。
(完整版)柯达案例分析(终板)
![(完整版)柯达案例分析(终板)](https://img.taocdn.com/s3/m/b9e75ee1ba1aa8114531d925.png)
柯达破产剖析目录事例概括一.简介1.公司介绍2.发展历史3.销售领域4.柯达现状二.宏观环境剖析1.经济环境2.技术环境3.社会文化环境4.政治法律环境三.微观环境剖析1.行业背景2.竞争者情况剖析3.公司内部剖析四.柯达 swot 剖析7团队成员:迟雅璐7杨舒涵郝梦笔田赛33344556781. 公司内部优势 (Strengths) 20209年 5 月 18 日2. 公司内部劣势 ( Weaknesses) 93. 公司外面环境时机 ( Opportunities) 104. 公司外面环境威迫( Threats )11五.柯达给我们的启迪和教训10事例概括北京时间 1 月 19 日午间信息,柯达周四宣告,柯达及其美国子公司已经提交了破产保护申请。
柯达表示,此举在于增强其在美国和国外的财产流动性,将非战略知识产权商业化,妥当解决遗留的欠债问题,并使公司专注于最有价值的业务。
剖析:一.简介1.公司介绍伊士曼柯达公司由发明家乔治·伊士曼始创于1880年,总部位于美国纽约州罗切斯特市。
柯达是“信息影像”行业的主要参加者之一,这个行业的市场价值达3850亿美元,包含设备 ( 如数码相机和掌上电脑) 、基础设备 ( 如在线网络和影像冲印系统) 以及服务和媒介( 如接见、剖析和打印影像的软件、胶卷和相纸) 。
柯达利用先进的技术、广阔的市场覆盖面和一系列的行业合作伙伴关系来为客户供给不停创新的产品和服务,以知足他们对影像中所蕴含的丰富信息的需求。
2.发展历史1880 年,乔治·伊斯曼在美国纽约州的罗切斯特成立了伊斯曼干版制造公司,利用自己研制的乳剂配方制作照相机用干版胶片。
1888 年,伊斯曼公司正式推出了柯达盒式相机,和那句有名的口号:“你只要按动快门,剩下的交给我们来做。
”1891 年,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借助乔治·伊斯曼开发的软胶卷,发了然首款电影摄像机。
柯达公司借此时机进入了电影胶片领域,并向来保持垄断地位到现在。
柯达破产原因分析
![柯达破产原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a6dc0f3941ea76e58fa049a.png)
柯达破产原因分析:
1、过于迷恋技术主义(庞大的技术投入以及割舍不掉的胶片销售市场,已经成为企业沉重负担)
2、在注重个性化的时代,批量生产的公司注定会被时代所淘汰
3、美国爆发严重金融危机,柯达公司受到严重拖累
4、企业不了解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没有把技术优势转化为文化优势,企业缺乏生命力
5、对抗时代,只重视产品本身,而忽视对消费者利益的服务,犯了“市场营销近视症”失去市场
6、盲目自信,公司陷入长期麻木状态,这种失败的端倪,在公司极盛的时代便隐约可见
7、动作迟缓,相应数码产品比竞争对手晚了近10年
8、责任缺失,缺乏经营忧患观念,更缺乏社会责任感(为了转移压力,大规模裁员,收缩市场,新产品推出缓慢,导致失业人口增加,相应的商业和制造业损失惨重)
诺基亚衰败分析:
1、广告活动分散,弱化品牌印象
2、模糊定位,不利于品排忠诚(5300学生一族;7500时尚少女;7380都市白领;E71商务人士;8800成功人士)。
柯达破产分析
![柯达破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3d8bc95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be.png)
柯达破产苹果发达分析:最高层次竞争在企业文化在那个胶片时代,柯达代表着一个产业、一种生产方式、一种生活方式,甚至是一种艺术的创作模式。
然而,这个曾经市值高达300亿美元的跨国企业,如今市值只剩下1.75亿美元,不得不求助于美国破产法保护程序。
在分析柯达公司破产原因的时候,不少新闻媒体认为柯达公司缺乏技术创新能力,因而在快速发展的照相器材行业被淘汰。
其实,这是典型的想当然。
柯达公司从来都不缺少技术储备,柯达公司曾经站在世界照相技术的巅峰,到目前为止,柯达公司仍然在胶片生产领域掌握着许多专利技术。
柯达公司的破产决不是因为缺乏技术创新,恰恰相反,柯达公司之所以陷入困境,就是因为过于迷恋技术主义。
技术主义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众所周知,市场的竞争大体上经过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价格和质量的竞争;第二个阶段是技术和专利的竞争;第三个阶段则是制度和标准的竞争。
柯达公司作为现代感光胶片生产企业,非常重视技术的开发和储备。
柯达公司组织大批科研人员开发数字照相技术,并且生产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数字照相机。
但令人遗憾的是,柯达公司为了确保自己在传统感光胶片生产企业的龙头老大地位,人为地搁置了数字照相专利技术,从而导致其他企业后来居上。
等到柯达公司准备转型的时候,才猛然发现,庞大的技术投入以及割舍不掉的胶片销售市场,已经成为企业沉重的负担,企业要想迎头赶上,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技术主义是一种哲学观念、一种生产方式和思维逻辑。
技术主义信奉技术至上的原则,迷恋创新和发明,过度依赖国家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
技术主义者希望用自己的专利和技术换取市场份额,并且以此来获取巨额的垄断利润。
他们习惯于从一个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中寻找避风港,当他们开发了新的技术之后,立即申请专利,并且依靠国家的专利保护体系,实行法律垄断。
但是,在现代互联网络时代,传统的专利保护制度存在着严重缺陷,一些企业在充分借鉴柯达公司专利技术的同时,利用现代数字技术,巧妙地绕开了有关专利保护的障碍,迅速地开发出廉价的产品,提供给消费者。
公司财务危机的原因分析--柯达公司破产为例
![公司财务危机的原因分析--柯达公司破产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13e2e7e6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32.png)
公司财务危机的原因分析--柯达公司破产为例
柯达公司曾是一家全球知名的摄影和图像处理公司,但在2000
年代末经历了一系列财务危机和结构调整,最终于2012年申请破产。
原因分析如下:
1. 技术和市场转型不力。
柯达公司在数码相机和手机等新技术
出现后没有及时转型,错失了市场机会。
相反,它一直依赖于传统
胶片业务,导致市场份额逐渐下降。
2. 高额成本和陈旧的生产线。
由于柯达公司的工厂建设采用的
是产业时代的理念,这些生产线在现代经济体系中成为了负担。
此外,制造成本较高也削弱了该公司的竞争力。
3. 销售渠道和市场格局的变化。
通过专卖店和其他商店销售的
传统零售渠道逐渐被互联网销售和自助服务取代。
不变的是竞争不
断升级,品牌差异和产品质量的竞争也导致柯达公司的市场份额逐
渐下降。
4. 资本市场的压力。
作为上市公司,柯达公司需要不断的利润
增长以维持股东的利益。
但是由于市场格局的变化和市场份额的下降,柯达公司难以满足投资者的预期,这加大了财务风险。
5. 不合理的管理决策。
柯达公司为了降低制造成本,将生产线
外包给了其他公司,丧失了对生产关键性流程的控制。
此外,管理
层内部制度不严密,对市场和客户的关注不足,在市场和客户中已
经处于弱势,加大了财务风险。
综上所述,柯达公司破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技术和市场转型不力、高额成本、销售渠道和市场格局的变化、资本市场压力和不合理的管理决策等。
政治经济学 柯达案例分析
![政治经济学 柯达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95d95d6d5bbfd0a795673b5.png)
2016/2/17
9
3、短视的战略联盟
• 从市场竞争角度看,柯达经营战略中技术竞争与 合作的关系,被短期市场行为所左右,竞争者与 合作者的战略定位和战略角色模糊。 • 柯达过去当老大靠的就是胶片,与别人合作也是 靠这个金刚钻儿,人家还会沾你的光。而现在的 数字时代,没有核心技术,企业的经营就会随时 处于危险的状态,过去的一切都会在瞬间贬值。 合作永远不是一厢情愿的事。
2016/2/17
11
破产保护
• 2011年,柯达数度传出破产传闻,当年股价跌幅超过 80%,最新报0.66美元。这是正在变卖资产求生的柯达 遭遇的最新打击。柯达表示,由于公司面临着流动性挑战, 并不能保证在未来6个月的期限内能够达到纽交所的上市 标准。 • 而在其提交的申请文件中显示,柯达的现有资产为51亿 美元,但是债务已经达到了68亿美元,处于严重的资不抵 债的状况。
2016/2/17
10
破产保护
• 尽管历经挣扎,柯达还是走到了这一步——2012年1月 19日在纽约依据美国《破产法》第十一章提出破产保护申 请。这家创立于1880年的世界最大的影像产品及相关服 务生产和供应商,在数码时代的大潮中由于跟不上步伐, 而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结局。 • 此前,柯达的平均收盘价已连续30个交易日位于1美元以 பைடு நூலகம்,不符合纽交所的上市要求。总部位于纽约州罗切斯特 的伊士曼-柯达公司1月初宣布,该公司已收到纽约证券交 易所警告,如果未来6个月内股价无法上涨,则有可能退 市。
2016/2/17 6
诱发因素
• 首先,柯达长期依赖 相对落后的传统胶片 部门,而对于数字科 技给予传统影像部门 的冲击,反应迟钝。
• 其次,管理层作风偏 于保守,满足于传统 胶片产品的市场份额 和垄断地位,缺乏对 市场的前瞻性分析, 没有及时调整公司经 营战略重心和部门结 构,决策犹豫不决, 错失良机
柯达破产分析
![柯达破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d9e3811866fb84ae45c8df7.png)
诱发因素
造成柯达危机产生有各方面的原因:首先,柯达长期依 赖相对落后的传统胶片部门,而对于数字科技给予传统 影像部门的冲击,反应迟钝。其次,管理层作风偏于保 守,满足于传统胶片产品的市场份额和垄断地位,缺乏 对市场的前瞻性分析,没有及时调整公司经营战略重心 和部门结构,决策犹豫不决,错失良机。 投资方向单一,船大难掉头 由于对于现有技术带来的现实利润和新技术带来的未 来利润之间的过渡和切换时机把握不当,造成柯达大量资 金用于传统胶片工厂生产线和冲印店设备的低水平简单重 复投资,挤占了对数字技术和市场的投资,增大了退出/ 更新成本,使公司陷于“知错难改”,“船大难掉头”的 窘境。据统计,截至2002年年底,柯达彩印店在中国的 数量达到8000多家,是肯德基的10倍,麦当劳的18倍! 这些店铺在不能提供足够利润的情况下,正在成为柯达战 略转型的包袱。
柯达早在1976年就开发出了数字相 机技术,并将数字影像技术用于航天 领域;1991年柯达就有了130万像素 的数字相机。但是到2000年,柯达的 数字产品只卖到30亿美元,仅占其总 收入的22%;2002年柯达的产品数字 化率也只有25%左右,而竞争对手富 士已达到60%。这与100年前伊士曼果 断抛弃玻璃干板转向胶片技术的速度, 形成莫大反差。2000-2003年柯达各部 门销售利润报告,尽管柯达各部门从 2000-2003年的销售业绩只是微小波 动,但销售利润下降却十分明显,尤 其是影像部门呈现出急剧下降的趋势。 具体表现在:柯达传统影像部门的销 售利润从2000年的143亿美元,锐减 至2003年的41.8亿美元,跌幅达到 46%! 在拍照从“胶卷时代”进入 “数字时代”之后,昔日影像王国的 辉煌也似乎随着胶卷的失宠,而不复 存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柯达破产之谜案例分析
![柯达破产之谜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897869acc17552706220802.png)
【达破产之谜的思考】**大学MBA2012-9-15v1.0 可编辑可修改问题1:柯达所在行业及相关行业的过去、现在发展情况及未来发展趋势影像行业过去:传统摄像方式和胶卷冲印(胶片机)现在:数码成像为主(数码相机)未来:数码影像天下问题2:柯达破产原因(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战略定位有误(未大力发展数字业务,将重点放在传统相机/胶卷上)战略转型失败(2003及2007年两次转型,均因传统胶片市场的巨额投资成了包袱,第二次又遇金融危机)外部因素:时代变化(市场变化)。
从胶片时代转向数码时代,数码成像技术得到普遍推广,而手机与数码相机的合一,更是现代技术的一个绝妙结合,故而价格昂贵、使用不便的传统摄像方式和胶卷冲印逐渐遭到淘汰。
外部市场竞争激烈。
富士、索尼、惠普、佳能、爱普生等国际大公司在数码相机、可拍照手机、数字冲印、数字打印机等各个细分市场均对柯达构成致命威胁。
内部因素:①盲目自信。
柯达公司在摄影行业中长期居于霸主地位,因此高层们极度自信,认为他们在感光工业上的龙头老大地位不可能被任何对手撼动,公司陷入了长期麻木的状态。
一度提出战略转型的建议,却因股东的强烈反对而无果而终。
缺乏创新。
专利技术不能转化成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实现真正市场化。
管理失误。
柯达公司与其他大公司一样面临着尾大不掉、多层管理、效率低下、人事冗杂等诸多问题,如频繁更换CEO导致公司整体战略不稳定,决策层缺乏长远战略性规划,缺少市场敏锐感、作风保守等等。
④负担沉重。
柯达公司经营百年,曾经为它工作过的人遍布全球,因而有大量退休人员要供养,而且群体越来越大。
这些人中很多人曾是柯达的有功之臣,可是当公司收入下降的时候,流动资金的匮乏日益严重,而巨额的养老金支出无疑是拖垮柯达的另一只手。
问题3:柯达案例启示破产带来的启示纵观柯达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柯达在80%的时间里一直是领先者,直到最近的20多年才被甩到了后面。
柯达到底能给其他公司带来一些什么样的启示呢首先,时代的车轮不会等待任何人,如果不大踏步地跟上时代的脚步,就注定会被无情地抛在后面。
柯达公司案例分析
![柯达公司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a591f1b55270722192ef76c.png)
教训
战略失误会毁掉一个品牌
错误估计胶卷需求减少的原因 错认为数码时代只是过渡,错过良机
盲目自信,可能让老马失蹄
胶卷霸主已多年,领导层脱离实际 数码化加深,却依旧迷恋当前利润
老马失蹄,百年基业未能长青
善于利用创新优势 将其转化为商业模式
创新曾将柯达推向舞台 专利巨人思想守旧,危机自断手脚
讨论
后期,柯达把专利诉讼当做赚钱 的手段,这个战略构想是否正确?
不同于邓凯达,彭安东来自于其他公司, 对于柯达的情况了解更少。邓凯达虽然减 少了胶卷的投入并加强冲印方向的发展, 但是依旧十分重视柯达安身立命的影像方 向。而彭安东却将目标放到了更远离柯达 专长的打印领域。
转型期的最后稻草—彭安东
来自惠普;专精冲印和打印行业 全球范围的喷墨打印机总安装数 量从1700万台增长到1亿台,总 销售额超过100亿美元。 电子数码出身,了解行业 曾担任Previo公司的董事会主席 ,Adobe系统软件公司的董事。
赞助雅典奥运会 1975 1963 1900 一美元相机
第一台数码相机
大幅裁员 2005 彭安东上任 2010
退出即时拍 2012 2013
傻瓜相机
申请破产保护
退出破产保护
退出标普
Kodak continue……
公司管理者 和理念
主讲:陈俊良
柯达的传奇起点—乔治·伊斯曼
1854.7.12-1932.3.14
与爱迪生在电影摄影机前合影
伊士曼的管理理论
企业的成功取决于不断的创新和雇员能 否从工作中得到快乐,并将人性和民主 的特质融入到商业帝国的缔造之中。
企业的繁荣并不是仅仅是依靠发明和专利, 更多要靠雇员的友善和忠诚,雇员从柯达得到的绝不 仅仅只是一份令人满意的薪水,而是要让他们感觉柯 达就是自己的 家。
柯达破产案例分析
![柯达破产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ad7b37ea417866fb94a8e03.png)
柯达的衰退
柯达早在1976年就开发出了数字相机技术,并将数字影 像技术用于航天领域;1991年柯达就有了130万像素的数字相 机。但是到2000年,柯达的数字产品只卖到30亿美元,仅占
其总收入的22%;2002年柯达的产品数字化率也只有25%左
右,而竞争对手富士已达到60%。这与100年前伊士曼果断抛 弃玻璃干板转向胶片技术的速度,形成莫大反差。2000-
场的前瞻性分析,没有及时调整公司经营战略重心和部门结构,决策
犹豫不决,错失良机。特别是在市场应用和保持领先地位方面,传统 产业领导忽视了替代技术的持续开发,从而失掉了新产品市场应有的
领导份额。
Q:究竟是什么让昔日辉煌的 柯达不得不申请破产?
1、投资方向单一,船大难掉头 2、决策层迷恋既有优势
3、短视的战略联盟
柯达破产的经验教训
造成柯达危机最主要原因是反应迟钝。柯达长期依赖相对落后的
传统胶片部门,而对于数字科技给予传统影像部门的冲击,管理层作 风偏于保守,满足于传统胶片产品的市场份额和垄断地位,缺乏对市
柯达破产案例分析
简介
伊士曼柯达公司Eastman Kodak Company,简称柯达公司,是世 界上最大的影像产品及相关服务 的生产和供应商,总部位于美国 纽约州罗切斯特市,是一家在纽 约证券交易所挂牌的上市公司,业务遍布150多个国 家和地区,全球员工约8万人。多年来,伊士曼柯达 公司在影像拍摄、分享、输出和显示领域一直处于世 界领先地位,一百多年来帮助无数的人们留住美好回 忆、交流重要信息以及享受娱乐时光。但是随着数码 技术的崛起,柯达公司于2012年1月19日申请破产保 护。2012年5月14日,媒体爆出柯达公司在总部大楼 内安设一座小型核反应堆,已运行3,尽管柯达各部门从2000
柯达公司破产案例分析(课件).
![柯达公司破产案例分析(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6fd9d52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af.png)
利润下降
股价下跌 高层纷纷离职
评价机构下头调像柯达不评止级 这些
贱卖专利
危机
CRISIS
04 产 生
home
破产原因分析
首先,柯达长期依赖 相对落后的传统胶片 部门,而对于数字科 技给予传统影像部门 的冲击,反应迟钝。 通俗点说就是“跟不 上时代。”
其次,管理层作风偏 于保守,满足于传统 胶片产品的市场份额 和垄断地位,缺乏对 市场的前瞻性分析, 没有及时调整公司经 营战略重心和部门结 构,决策犹豫不决, 错失良机。通俗点说 就是淡漠了市场需求 趋势变化。
柯达公司
——破产案例分析
柯达公司破产案例分析
01
公 简
司 介
昔 日 02
公
辉煌
06 司
现
危机 04 产 生
宣告 破 产 0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状
危 机 产 生 原 因05
启 示0 7
柯达破产事件
2012年1月19号有家百年 老店宣布破产了,而且是 家享誉世界一百二十余年, 年营业收入最高时超过200 亿美元的著名企业。 她就是柯达公司------在影 像成像、医疗、和无损检 测产品等诸多领域全球排 名领先,尤其在影像成像 领域积累了110多年的经验 的百年老店。
8
①1998年就开始深感传统胶卷业务萎缩之痛
② 2000年后,全球数码市场连续高速增长,翻了近两倍, 而彩色胶卷的需求开始以每年10%的速度开始急速下滑。
根本原因:柯达的决策 者们由于担心胶卷销量 受到影响,一直未敢大
力发展数字业务。
④ 2004年,柯达推出6款姗 姗来迟的数码相机,但利润 率仅1%,其82亿美元的传统 业务的收入则萎缩了17%。
柯达公司破产案例具体分析(2)
![柯达公司破产案例具体分析(2)](https://img.taocdn.com/s3/m/47559be9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fe.png)
柯达公司破产案例具体分析(2)柯达的一名发言人对此表示,该公司“不会就市场传言或猜测置评”。
消息人士称,如果柯达按照破产法第11章规定来申请破产保护,那么随后该公司将尝试通过法庭监管下的破产拍卖程序来出售其1100项专利的组合。
消息人士还称,柯达将会继续偿还债务,并在破产保护期间维持正常的运营。
一名消息人士透露,柯达仍在尽最后的努力来出售其专利组合;如果这种努力能取得成功,那么该公司将不必申请破产保护。
但该消息人士同时表示,这家拥有131年历史的前蓝筹股公司已经开始为申请破产做准备。
柯达曾在去年11月份表示,该公司用于融资自身业务运营的现金即将耗尽,除非能出售其专利组合或是能借入更多资金。
近日以来,柯达董事会中已经有三名董事宣布离职。
柯达在周二透露,纽约证券交易所(微博)已经发出警告称,该公司将被强迫退市,除非其股价能在未来6个月时间里回弹。
在过去30个交易日中,柯达股价一直都报收于1美元以下。
对于曾经的行业巨头,因对技术创新和消费体验的忽视、甚至出于对市场需求的傲慢,而被市场最终遗弃,柯达并非是先例。
对于日趋激烈的市场经济时代而言,企业的优胜劣汰亦遵循着均衡法则,随时有新生企业横空出世,随时有老牌企业黯然出局。
很不幸,这一次悲剧落在拥有131年历史的柯达头上——1月3日,柯达公司宣布,该公司收到纽交所警告,如未来6个月内股价无法上涨,则有可能摘牌退市。
对于2005年以来仅有一年盈利、2011年股价跌幅高达80%的柯达而言,没落已是在所难免。
柯达的没落,不仅是其技术创新的滞后,更是其对消费体验忽视的必然。
直到2003年,柯达才宣布全面进军数码产业,并于其后陆续出售医疗影像业务、以及相关专利权。
但是,当时佳能、富士等日本品牌已占据“数码影像”的龙头地位,就连韩国三星、甚至中国华旗等企业亦已初具规模。
此时,庞然大物的柯达已经丧失占领“数码影像”的先机。
对于曾经的行业巨头,因对技术创新和消费体验的忽视、甚至出于对市场需求的傲慢,而被市场最终遗弃,柯达并非是先例。
柯达公司破产案例具体分析
![柯达公司破产案例具体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3241a46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48.png)
柯达公司破产案例具体分析柯达大家都知道的,然而柯达公司如今已宣布破产,店铺把整理好的柯达公司破产案例分享给大家,欢迎阅读!商院案例:柯达即将破产落幕美国伊士曼柯达公司准备数周内申请破产保护。
这家摄影胶卷业巨头若果真破产,将追随宝丽来公司等昔日著名美国企业,遭到时代淘汰。
出售专利权最后一搏报道援引知情人士的话说,这家131年历史的企业仍在做最后自救努力,期望以出售部分专利权方式筹措资金。
不过,柯达已着手筹备申请破产保护,包括与银行商量筹资大约10亿美元,确保企业在破产保护期间继续运转。
柯达发言人说:“我们对市场传言和投机不予置评。
”报道说,柯达可能最早本月或2月初申请破产保护;破产保护期间,企业将继续偿还债务并正常运转。
届时,柯达将在法庭监督下出售大约1100项专利。
如果柯达果真申请破产保护,将加入因未能适应商业模式日新月异变化而遭到淘汰的著名美国企业行列。
柯达1975年发明数码相机,却未能把这项新技术变成利润增长点。
为填补日益萎缩的胶卷业务,柯达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经营化学制品、浴室清洁剂和药检设备,后来在首席执行官安东尼奥·佩雷斯领导下投身打印机行业。
地位曾相当于现在的苹果这家昔日近乎独霸胶卷行业的著名企业卡在生死关头,令前员工感到不可思议。
曾几何时,每到柯达创始人乔治·伊士曼创立的“工资奖金日”,柯达就会根据企业业绩向全体员工发放奖金。
员工拿到奖金后可以买车,或者去高档餐厅庆祝一番。
现年64岁的罗伯特·沙恩布鲁克1967年进入柯达。
与他同时代的柯达前员工说,柯达在当时的地位相当于现在的苹果公司和谷歌公司。
沙恩布鲁克回忆,那时柯达人才济济。
午饭时间,一些年轻人挤进礼堂看电影,其他员工则在公司的篮球场上打球,“我们给自己灌输这样的意识,我们能做任何事,不可战胜”。
随着海外竞争对手开始攫取胶卷业市场份额,柯达上世纪80年代开始走下坡路。
后来,柯达不得不面对数码相机和智能手机的崛起。
柯达破产分析
![柯达破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a1628204431b90d6c85c73b.png)
柯达破产苹果发达分析:最高层次竞争在企业文化在那个胶片时代,柯达代表着一个产业、一种生产方式、一种生活方式,甚至是一种艺术的创作模式。
然而,这个曾经市值高达300亿美元的跨国企业,如今市值只剩下1.75亿美元,不得不求助于美国破产法保护程序。
在分析柯达公司破产原因的时候,不少新闻媒体认为柯达公司缺乏技术创新能力,因而在快速发展的照相器材行业被淘汰。
其实,这是典型的想当然。
柯达公司从来都不缺少技术储备,柯达公司曾经站在世界照相技术的巅峰,到目前为止,柯达公司仍然在胶片生产领域掌握着许多专利技术。
柯达公司的破产决不是因为缺乏技术创新,恰恰相反,柯达公司之所以陷入困境,就是因为过于迷恋技术主义。
技术主义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众所周知,市场的竞争大体上经过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价格和质量的竞争;第二个阶段是技术和专利的竞争;第三个阶段则是制度和标准的竞争。
柯达公司作为现代感光胶片生产企业,非常重视技术的开发和储备。
柯达公司组织大批科研人员开发数字照相技术,并且生产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数字照相机。
但令人遗憾的是,柯达公司为了确保自己在传统感光胶片生产企业的龙头老大地位,人为地搁置了数字照相专利技术,从而导致其他企业后来居上。
等到柯达公司准备转型的时候,才猛然发现,庞大的技术投入以及割舍不掉的胶片销售市场,已经成为企业沉重的负担,企业要想迎头赶上,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技术主义是一种哲学观念、一种生产方式和思维逻辑。
技术主义信奉技术至上的原则,迷恋创新和发明,过度依赖国家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
技术主义者希望用自己的专利和技术换取市场份额,并且以此来获取巨额的垄断利润。
他们习惯于从一个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中寻找避风港,当他们开发了新的技术之后,立即申请专利,并且依靠国家的专利保护体系,实行法律垄断。
但是,在现代互联网络时代,传统的专利保护制度存在着严重缺陷,一些企业在充分借鉴柯达公司专利技术的同时,利用现代数字技术,巧妙地绕开了有关专利保护的障碍,迅速地开发出廉价的产品,提供给消费者。
柯达之破产分析-精品
![柯达之破产分析-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f66ec092f524ccbff12184ae.png)
总结
我们通过对柯达简介,回顾其 风雨历程,采用宏微观环境, SWOT分析其破产原因,并由 此引生出我们的得到的启示。
柯达走过的道路,为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企业经营“教科书”增添了极富殷鉴意义的 一章。因此,中国企业不妨将柯达此次面临的危机当作一面镜子,以此来审视自身 的不足。特别是那些以“百年老店”自居的企业,必须勇于抛弃虽然有悠久传统却已 经不适应当下日新月异的市场业态的传统产业,开拓并且掌握高新技术,才能不断 2地019占/11领/15 市场制高点。
社会文化环境
2019/11/15
微观环境分析
行业背景 竞争者状况 企业内部
2019/11/15
破产
竞争者状况分析
来自于富士,欧洲影像业巨头爱克发等传统竞争对手,以及 苹果等新型竞争对手的威胁。
2019/11/15
企业内部分析
2019/11/15
2019/11/15
企业内部优势(S)
2019/11/15
宏观环境分析
经济环境
•欧美债危机 •世界经济低速增长 •全球通胀压力大
社会文化环境
•拍照目的改变 •数码相机被人接受 •胶卷的所需量减少
2019/11/15
技术环境
数字技术大发展, 传统的胶片摄影逐 渐被数字摄影取代
政法环境
制度公正,法律公 平,“百年企业”没 有免死金牌
技术环境
2019/11/15
柯达申请破产保护
柯达曾经的辉煌
2019/11/15
柯达目前的落魄
2019/11/15
2019年至今,柯达仅有 2019年一年实现全年盈利, 时至今日,柯达的负债高 达68亿美元,而其资产总 额仅为51亿美元,其市值 也从历史峰值的310亿美 元,降至今年年初的1.75 亿美元。十余年间, 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1:柯达破产原因(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
战略定位有误(未大力发展数字业务,将重点放在传统相机/胶卷上)
战略转型失败(2003及2007年两次转型,均因传统胶片市场的巨额投资成了包袱,第二次又遇金融危机)
外部因素:
①时代变化(市场变化)。
从胶片时代转向数码时代,数码成像技术得到普遍推广,而手机与数码相机的合一,更是现代技术的一个绝妙结合,故而价格昂贵、使用不便的传统摄像方式和胶卷冲印逐渐遭到淘汰。
②外部市场竞争激烈。
富士、索尼、惠普、佳能、爱普生等国际大公司在数码相机、可拍照手机、数字冲印、数字打印机等各个细分市场均对柯达构成致命威胁。
管理方面过度专注于传统技术,固守传统胶片市场,忽略了市场的需求
营销战略技术无法及时转成生产力,成为阻碍转型的重要因素
公共关系公司整体业绩下降
内部因素:
①盲目自信。
柯达公司在摄影行业中长期居于霸主地位,因此高层们极度自信,认为他们在感光工业上的龙头老大地位不可能被任何对手撼动,公司陷入了长期麻木的状态。
一度提出战略转型的建议,却因股东的强烈反对而无果而终。
②缺乏创新。
专利技术不能转化成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实现真正市场化。
③管理失误。
柯达公司与其他大公司一样面临着尾大不掉、多层管理、效率低下、人事冗杂等诸多问题,如频繁更换CEO导致公司整体战略不稳定,决策层缺乏长远战略性规划,缺少市场敏锐感、作风保守等等。
④负担沉重。
柯达公司经营百年,曾经为它工作过的人遍布全球,因而有大量退休人员要供养,而且群体越来越大。
这些人中很多人曾是柯达的有功之臣,可是当公司收入下降的时候,流动资金的匮乏日益严重,而巨额的养老金支出无疑是拖垮柯达的另一只手。
问题3:柯达案例启示破产带来的启示
纵观柯达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柯达在80%的时间里一直是领先者,直到最近的20多年才被甩到了后面。
柯达到底能给其他公司带来一些什么样的启示呢?
首先,时代的车轮不会等待任何人,如果不大踏步地跟上时代的脚步,就注定会被无情地抛在后面。
当摄影技术从“胶卷时代”大踏步进入“数字时代”之时,柯达表现得犹豫、踌躇、迟钝,而对手却已经开始狂奔。
等到苹果等高端智能手机登上舞台的时候,柯达早已脆弱得不堪一击。
其次,创新固然重要,但如果不能将创新的技术转化为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也很难在激烈的竞争中存活。
柯达拥有一系列高价值的数字技术专利,在2008年到2011年间,柯达靠出售部分专利许可权和打专利官司收入19亿美元,是个十足的专利巨人。
尽管柯达是数码相机技术的鼻祖,并在过去十年间陆续推出了一些创新数字技术产品,但却始终没有找到新的增长点。
最后,所谓“相关产业”并非真的那么“相关”,可以轻而易举地触类旁通,而贸然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在更多时候不是个好主意。
上世纪80年代,为弥补胶卷业务的迅速萎缩,柯达扩张进入了化工、浴室清洁用品以及医疗检验设备等多个领域,结果证明完全是在烧钱。
数码影像的诞生,没能唤醒柯达及早转型。
作为第一个发明数码相机的柯达,应该说具备占据未来影像“数码”制高点的绝对优势。
然而自 1975 年柯达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相机后,没能抓住“先手”,抢占先机,却将其束之高阁。
一味的固步自封,一味的指望老本行,一味的依靠夕阳产业,注定了其未来的发展只能是以失败告终。
问题4:
市场的竞争大体上经过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价格和质量的竞争;第二个阶段是技术和专利的竞争;第三个阶段则是制度和标准的竞争。
经过多年的市场经济洗礼,很多企业家对于技术和专利很是看重,然而对于第三个阶段;制度和标准的竞争则知之甚少。
以柯达公司为例,作为现代感光胶片生产企业,柯达公司非常重视技术的开发和储备。
柯达公司组织大批科研人员开发数字照相技术,并且生产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数字照相机。
但令人遗憾的是,柯达公司为了确保自己在传统感光胶片生产企业的龙头老大地位,人为地搁置了数字照相专利技术,从而导致其他企业后来居上。
在现代互联网络时代,传统的专利保护制度存在着严重缺陷,一些企业在充分借鉴柯达公司专利技术的同时,利用现代数字技术,巧妙地绕开了有关专利保护的障碍,迅速地开发出廉价的产品,提供给消费者。
柯达公司希望国家的专利制度能够保护他们未来的市场,可是他们没有想到,在他们申请专利保护的范围之外,大量的数字技术扑面而来。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柯达公司的竞争仍然停留在第二个层次上,而其他照相器材生产企业早已把竞争定位于制度和标准之上。
在不同层次的竞争中,柯达公司注定铩羽而归。
一个专利变成市场上站稳脚跟的产品,不仅仅需要有勇气来创新,甚至是革自己的命。
可以想象,如果柯达能够早日把数码相机投产,必然会引领数码相机的风潮,如果柯达能在制度和标准方面,掌握主动,那么其他照相器材公司不可能避开柯达的专利的话,柯达也不会最终导致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