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命年的回想》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2课《本命年的回想》那年花开阅读训练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2课《本命年的回想》那年花开阅读训练 苏教版

那年花开钱海燕①夏季,是栀子花盛开的季节。

那纯洁的花瓣,幻化成一张张灿烂的笑脸,那弥散在空气中的花香,凝聚成记忆中的欢声笑语。

那些深藏在记忆深处的想念,便随着这清新的栀子花香弥漫开来。

②初三那年,我对写小说特别感兴趣,经常把自己写的小说拿给班里的好朋友看,他们都夸我写得好。

我高兴极了,写得更起劲。

有次上课的时候,一位同学偷偷看我写的小说,被老师抓个正着,于是我被请进了老师的办公室。

③“这么闲啊?”班主任徐老师拿着我写的小说,摇晃着举到我面前。

④“老师,我写小说没有占用课堂时间,都是在作业做完了以后再写的……”我吞吞吐吐地说。

⑤“作业做完了,再做其它的练习题巩固啊!要知道,你现在上初三,正是关键的时候,怎么还有空写这些东西!”徐老师显得非常失望。

⑥“老师,我保证以后再也不写了,您别生气。

”我小心翼翼地说。

⑦A徐老师坐到椅子上,把小说从头看到尾,时而眉头舒展,时而嘴角含笑,一直没有再说话。

墙上的钟“嘀嗒嘀嗒”地走着,仿佛在敲打着我的心,我紧张得快要窒息了。

⑧谁知他看完后,对我说道:“文笔很不错嘛!不过目前学业最重要,千万不能因为写小说而影响了学业。

我倒是很愿意做你的第一个读者。

”他顿了顿,接着说道:“我这里有杂志社的征文启事,你可以试着投稿。

”我听了他的话,惊讶地抬起头看着他。

看到他脸上微笑的表情,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⑨在老师的鼓励下,我参加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征文比赛。

不过出师不利,什么名次都没有得到,我气得把稿纸全部撕掉,发誓再也不写小说了。

徐老师得知后,又把我喊到了他的办公室。

⑩“喝杯茶吧。

”徐老师温柔地拍拍我的肩膀,把一杯热气腾腾的茶递到我手上。

“今天找你聊聊,给你讲个故事。

”看着我沮丧的神情,徐老师微笑着说道。

⑾“在伊朗德黑兰的一座宫殿,人们会欣赏到世界上最美的建筑。

宫殿的天花板和四周墙壁都闪闪发光,好似镶满璀璨的宝石。

但如果你走近细看,就会发现那些所谓的宝石其实只是普通的玻璃碎片。

”听到这儿,我疑惑地看着徐老师。

《本命年的回想》阅读练习及答案

《本命年的回想》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本命年的回想》,完成下列小题。

本命年的回想刘绍棠①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村风乡俗中,四时二十四节色彩缤纷,而最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浓郁乡土风味的,却是二十四节之外的春节。

②春节是现在通行的官称,我却跟我的运河乡亲父老一般,守旧地尊称为过年,或曰大年。

③想当年,我小的时候,家乡的大年从腊月初一就开始(甲)。

一天比一天(乙),一天比一天(丙),(丁)直到年根下。

④腊月初一晚上,家家炒花生、炒瓜子、炒玉米花儿;炒完一锅又一锅,一捆捆柴禾捅进灶膛里,土炕烫得能烙饼。

玉米粒儿在拌着热沙子的铁锅里毕剥毕剥响;我奶奶手拿着锅铲,口中念念有词:“腊月初一蹦一蹦,孩子大人不得病。

”花生、瓜子、玉米花儿炒熟了,装在簸箕里,到院里晾脆,然后端进屋来,一家人团团围坐,大吃大嚼。

吃得我食火上升,口舌生疮,只得喝烧糊了的锅巴泡出的化食汤。

化食汤清净了胃口,烂嘴角的食火消退,又该吃腊八粥了。

小米、玉米糁儿、红豆、红薯、红枣、粟子熬成的腊八粥,占全了色、味、香,盛在碗里令人赏心悦目,舍不得吃。

可是吃起来却又没有个够,不愿放下筷子。

喝过腊八粥,年味儿更浓重。

卖糖葫芦的小贩穿梭来往,竹筒里抽签子,中了彩赢得的糖葫芦吃着最甜。

卖挂落枣儿的涿州小贩,把剔核硒干的老虎眼枣儿串成一圈,套在脖子上转着吃。

卖糖瓜和关东糖的小贩,吆喝叫卖,此起彼伏,自卖自夸。

还有肩扛着谷草把子卖绒花的小贩,谷草把子上插满五颜六色的绒花,走街串巷,大姑娘小媳妇把他们叫到门口,站在门槛里挑选花朵。

上年纪的老太太,过年也要买一朵红绒花插在小疙瘩鬏上。

村南村北、村东村西,一片杀猪宰羊的哀鸣。

站鸡笼子里,喂养了一个月的肥鸡,就要被开刀问斩。

家家都忙着蒸馒头和年糕,穷门小户也要蒸出几天的豆馅团子。

天井的缸盖和筛子上冻豆腐,窗沿上冻柿子,还要渍酸菜。

妇女们忙得脚丫子朝天,男人们却蹲篱笆根晒太阳,说闲话儿。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香烛纸马送灶王爷上天。

初中一年级语文上册第课《本命年的回想》那年花开阅读训练苏教版

初中一年级语文上册第课《本命年的回想》那年花开阅读训练苏教版

那年花开钱海燕①夏季,是栀子花盛开的季节。

那纯洁的花瓣,幻化成一张张灿烂的笑脸,那弥散在空气中的花香,凝聚成记忆中的欢声笑语。

那些深藏在记忆深处的想念,便随着这清新的栀子花香弥漫开来。

②初三那年,我对写小说特别感兴趣,经常把自己写的小说拿给班里的好朋友看,他们都夸我写得好。

我高兴极了,写得更起劲。

有次上课的时候,一位同学偷偷看我写的小说,被老师抓个正着,于是我被请进了老师的办公室。

③“这么闲啊?”班主任徐老师拿着我写的小说,摇晃着举到我面前。

④“老师,我写小说没有占用课堂时间,都是在作业做完了以后再写的……”我吞吞吐吐地说。

⑤“作业做完了,再做其它的练习题巩固啊!要知道,你现在上初三,正是关键的时候,怎么还有空写这些东西!”徐老师显得非常失望。

⑥“老师,我保证以后再也不写了,您别生气。

”我小心翼翼地说。

⑦A徐老师坐到椅子上,把小说从头看到尾,时而眉头舒展,时而嘴角含笑,一直没有再说话。

墙上的钟“嘀嗒嘀嗒”地走着,仿佛在敲打着我的心,我紧张得快要窒息了。

⑧谁知他看完后,对我说道:“文笔很不错嘛!不过目前学业最重要,千万不能因为写小说而影响了学业。

我倒是很愿意做你的第一个读者。

”他顿了顿,接着说道:“我这里有杂志社的征文启事,你可以试着投稿。

”我听了他的话,惊讶地抬起头看着他。

看到他脸上微笑的表情,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⑨在老师的鼓励下,我参加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征文比赛。

不过出师不利,什么名次都没有得到,我气得把稿纸全部撕掉,发誓再也不写小说了。

徐老师得知后,又把我喊到了他的办公室。

⑩“喝杯茶吧。

”徐老师温柔地拍拍我的肩膀,把一杯热气腾腾的茶递到我手上。

“今天找你聊聊,给你讲个故事。

”看着我沮丧的神情,徐老师微笑着说道。

⑾“在伊朗德黑兰的一座宫殿,人们会欣赏到世界上最美的建筑。

宫殿的天花板和四周墙壁都闪闪发光,好似镶满璀璨的宝石。

但如果你走近细看,就会发现那些所谓的宝石其实只是普通的玻璃碎片。

”听到这儿,我疑惑地看着徐老师。

苏教版七年级上语文第12课《本命年的回想》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课课练习题

苏教版七年级上语文第12课《本命年的回想》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课课练习题

苏教版七年级上语文第12课《本命年的回想》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课课练习题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本命年的回想》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课课练习题第一部分:1.给加点字注音。

(3分)烙饼簸箕大吃大嚼吆喝腌渍骚扰2.辨形组词:(6分)栗薯抠粟署呕3.全文起笔,以诗意的语言尽数列举二十四节气名称,请将第三句诗所表达的节气的名称写出来。

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4分)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第三句诗表达出的节气名称: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

4.根据语境说说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

(4分)⑴谁吃到包着制钱的饺子最有福,一年走红运。

⑵今年岁逢丙于,是我的本命年,六十“高龄”回忆往事,颇有返老还童之感。

5.你知道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吗?(4分)①家乡的大年从腊月初一就开始预热。

②一捆捆柴禾捅进灶膛里,土坑烫得能烙饼。

③灶王爷走了,门神爷也换岗了。

④上界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第二部分:(一)想当年,我小的时候,家乡的大年从腊月初一就开始预热,一天比一天增温,一天比一天红火,发烧直至年根下。

腊月初一晚上,家家炒花生、炒瓜子、炒玉米花儿;炒完一锅又一锅;一捆捆柴禾捅进膛里,土炕烫得能烙饼。

玉米粒儿在拌着热沙子的铁锅里毕剥毕剥响;我奶奶手拿着锅铲,口中念念有词:“腊月初一蹦一蹦,孩子大人不得病。

”花生、瓜子、玉米花儿炒熟了,全装在簸箕里到院里晾脆,然后端进屋来,一家人团团围坐,大吃大嚼,吃得我食火上升,口舌生疮,只得喝烧糊了的锅巴泡出的化食汤。

化食汤清净了胃口,烂嘴角的食火消退,又该吃腊八粥了。

小米、玉米掺儿、红豆、红薯、红枣、粟子熬成的腊八粥,占全了色、味、香,盛在碗里令人赏心悦目,舍不得吃,可是吃起来却又没有个够,不愿放下筷子。

喝过腊八粥,年味儿更浓重。

6.选文第一段中说大年从“腊月初一就开始预热”,从选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一点?(4分)7.你怎样理解课文中所说的“舍不得吃,可是吃起来却又没有个够,不愿放下筷子”这一复杂的思想感情?(4分)8.下面对“我奶奶手拿着锅铲,口中念念有词:‘腊月初一蹦一蹦,孩子大人不得病。

《本命年的回想》阅读答案

《本命年的回想》阅读答案

《本命年的回想》阅读答案《本命年的回想》阅读答案命年最初为五行数命回归之年,即60年一本命年,目前主要是十二年一遇的农历属相所在的年份,俗称属相年。

下面是小编为你们准备的关于本命年的文章阅读以及相关的阅读答案,希望能帮助你们。

《本命年的回想》习题1.给加点字注音。

(3分)烙饼( ) 簸箕( ) 大吃大嚼( ) 吆喝( ) 腌渍( ) 骚扰( )2.辨形组词:(6分)栗( ) 薯( ) 抠( )粟( ) 署( ) 呕( )3.全文起笔,以诗意的语言尽数列举二十四节气名称,请将第三句诗所表达的节气的名称写出来。

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4分)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第三句诗表达出的节气名称: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

4.根据语境说说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

(4分)⑴谁吃到包着制钱的饺子最有福,一年走红运。

⑵今年岁逢丙于,是我的本命年,六十“高龄”回忆往事,颇有返老还童之感。

5.你知道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吗?(4分)①家乡的大年从腊月初一就开始预热。

( )②一捆捆柴禾捅进灶膛里,土坑烫得能烙饼。

( )③灶王爷走了,门神爷也换岗了。

( )④上界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 )《本命年的回想》阅读(一)想当年,我小的时候,家乡的大年从腊月初一就开始预热,一天比一天增温,一天比一天红火,发烧直至年根下。

腊月初一晚上,家家炒花生<炒瓜子<炒玉米花儿;炒完一锅又一锅;一捆捆柴禾捅进膛里,土炕烫得能烙饼。

玉米粒儿在拌着热沙子的铁锅里毕剥毕剥响;我奶奶手拿着锅铲,口中念念有词:“腊月初一蹦一蹦,孩子大人不得病。

”花生<瓜子<玉米花儿炒熟了,全装在簸箕里到院里晾脆,然后端进屋来,一家人团团围坐,大吃大嚼,吃得我食火上升,口舌生疮,只得喝烧糊了的锅巴泡出的化食汤。

化食汤清净了胃口,烂嘴角的食火消退,又该吃腊八粥了。

小米<玉米掺儿<红豆<红薯<红枣<粟子熬成的腊八粥,占全了色<味<香,盛在碗里令人赏心悦目,舍不得吃,可是吃起来却又没有个够,不愿放下筷子。

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本命年的回想》考试卷(带答案与解析)解答解析、考点详解.doc

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本命年的回想》考试卷(带答案与解析)解答解析、考点详解.doc

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本命年的回想》考试卷(带答案与解析)的正确答案、解答解析、考点详解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1.【题文】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tǒng()破 nián()性 hé()家邪魔鬼suì()kōu()门腌zì() lào()饼 gēdā()()【答案】捅、粘、阖、祟、抠、渍、烙、疙瘩【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拼音写汉字的能力。

在书写汉字时,要注意一些形近字:“捅”不能写成“桶”;“阖”不能写成“盍”;“祟”不能写成“崇”; “渍”不能写成“责”。

同音词:“抠”不能写成“叩”;另外还要注意“疙瘩”的正确书写。

2.【题文】填空。

【小题1】本文作者________,________(流派)作家,所谓“本命年”,即是________________。

你能写出十二生肖中的几种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文中对旧年习俗信手拈来,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充满了浓浓的乡土气息。

【答案】【小题1】刘绍棠;乡土文学;我国习惯用十二生肖记人的出生年,每十二年轮回一次,如子年出生的人属鼠,再遇子年,就是这个人的本命年。

虎、狗、鸡、龙等。

【小题1】炒年货、吃腊八粥、送灶王爷、守岁等。

【解析】这是一道综合性地题目。

【小题1】考查学生对作者、本命年、生肖、课文内容的了解情况。

“作者”及“本命年”书中注解中有。

“十二生肖”属于常识性的知识,学生只要平时积累就行。

【小题1】“旧年习俗”可以从课文中找到,学生要对课文内容认真阅读。

3.【题文】下列标点使用有错的一项是()A .多么诱人啊,小树林里的一切!B .他想知道“铁块比木块重”这种说法是否科学。

C .我们俩形影不离,语文老师管我俩叫”合二而一”。

《本命年的回想》同步练习

《本命年的回想》同步练习

《本命年的回想》同步练习阅读下面文章做题(一)想当年,我小的时候,家乡的大年从腊月初一就开始预热,一天比一天增温,一天比一天红火,发烧直至年根下。

腊月初一晚上,家家炒花生、炒瓜子、炒玉米花儿;炒完一锅又一锅;一捆捆柴禾捅进膛里,土炕烫得能烙饼。

玉米粒儿在拌着热沙子的铁锅里毕剥毕剥响;我奶奶手拿着锅铲,口中念念有词:“腊月初一蹦一蹦,孩子大人不得病。

”花生、瓜子、玉米花儿炒熟了,全装在簸箕里到院里晾脆,然后端进屋来,一家人团团围坐,大吃大嚼,吃得我食火上升,口舌生疮,只得喝烧糊了的锅巴泡出的化食汤。

化食汤清净了胃口,烂嘴角的食火消退,又该吃腊八粥了。

小米、玉米掺儿、红豆、红薯、红枣、粟子熬成的腊八粥,占全了色、味、香,盛在碗里令人赏心悦目,舍不得吃,可是吃起来却又没有个够,不愿放下筷子。

喝过腊八粥,年味儿更浓重。

1.选文第一段中说大年从“腊月初一就开始预热”,从选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一点?2.你怎样理解课文中所说的“舍不得吃,可是吃起来却又没有个够,不愿放下筷子”这一复杂的思想感情?3.下面对“我奶奶手拿着锅铲,口中念念有词:‘腊月初一蹦一蹦,孩子大人不得病。

’”这一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奶奶在新年到来前表达的美好的愿望。

B.这是当地人民淳朴、善良个性的体现。

,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C.奶奶的心情是愉快轻松的,因为能为亲人祝福是幸福的。

D.奶奶这是无知的表现,迷信思想过重。

4.你的家乡,是否有类似的习俗,能否比较一下异同?(二)踩生20年前,一个湿漉漉的端午节的早晨,我正在村边麦地里用露水洗脸(据说这样可以使人一年都神清气爽),母亲在地头喊我,让我去周大嫂家借把镰刀。

“一大早借镰刀干啥?”我疑惑地问。

母亲微笑地望着我,在湿润的晨光中,脸上溢满神秘而幸福的光彩。

母亲说:“让你去你就去嘛,别问那么多。

”我一路小跑来到周大嫂家,刚一迈进外屋门槛,就听里屋传出一阵婴儿清脆的啼哭。

“生了,生了!”屋里的人们低声欢呼着。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本命年的回想》年夜思阅读训练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本命年的回想》年夜思阅读训练苏教版

年夜思冯骥才①今年算冷够劲儿了。

绝迹多年的雪挂与冰柱也都奇迹般地出现。

在这久违的大雪里,那些点灯的窗子充满金色而幽深的温暖。

中国人的年是红色的,那飞雪中飘舞的红吊钱,被灯笼的光映红了的雪,还有雪地上一片片分外鲜红的鞭炮碎屑,深深嵌入我们儿时对年的情感里。

②旧时的年夜主要是三个节目。

一是吃年饭,一是子午交接时燃放烟花炮竹,一是熬夜。

儿时的我,首先热衷的自然是鞭炮。

鞭炮都是父亲遣人到炮市上去买,用三轮运回家。

我怀里抱着那种心爱的彩色封皮的“炮打双灯”,自然瞧不见打扮得花枝招展而得意洋洋的姐姐和妹妹们。

至于熬夜,年年都是信誓旦旦,说非要熬到天明,结果年年都是在劈劈啪啪的鞭炮声里,不胜困乏,眼皮打架,连怎么躺下、脱鞋和脱衣也不知道。

③在儿时,我从来没把年夜饭看得特别非凡。

只以为那顿饭菜不过更丰盛些罢了。

可是轮到我自己成人又成家,年饭就渐渐变得格外的重要了。

④每到年根儿,主要的事就是张罗这顿年饭。

70年代的店铺还没有市场观念。

卖主是上帝。

猪的“后座”是用铡刀切着卖;冻成大方坨子的带鱼要在马路上摔开。

做年饭的第一项大工程,是要费很大的力气把这些带着原始气息的荤腥整理出来。

记忆中的年饭是一碗炖肉,两碟炒菜,还有炸花生米,松花蛋,凉拌海蜇和妻子拿手的辣黄瓜皮--当然每样都是一点。

此外还有一样必不可少的,那是一只我们宁波人特有的红烧鸭子,但在70年代吃这种鸭子未免奢侈,每年只能在年饭中吃到一次。

这样一顿年饭,在当时可以说达到了生活的极致。

那些岁月,年就是人生中一年一度用尽全力来实现出来的生活的理想啊!⑤然而,这年饭还有更深的意义。

由于年饭是团圆饭。

就是这顿年饭,召唤着天南海北的家庭成员,一年一次地聚在一起。

为了重温昨日在一起时的欢乐,还是相互祝愿在海角天涯都能前程无碍和人寿年丰?此刻杯中的酒,碗里的菜,都是添加的一种甜蜜蜜的黏和剂罢了。

那时,父亲在世,年年都去他家,钻进他的阴暗的小屋,陪他吃年饭。

他那时挨整,每天的惩罚是打扫十三个厕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本命年的回想》,完成下列小题。

本命年的回想
刘绍棠
①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村风乡俗中,四时二十四节色彩缤纷,而最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浓郁乡土风味的,却是二十四节之外的春节。

②春节是现在通行的官称,我却跟我的运河乡亲父老一般,守旧地尊称为过年,或曰大年。

③想当年,我小的时候,家乡的大年从腊月初一就开始
(甲)。

一天比一天(乙),一天比一天(丙),(丁)直到年根下。

④腊月初一晚上,家家炒花生、炒瓜子、炒玉米花儿;炒完一锅又一锅,一捆捆柴禾捅进灶膛里,土炕烫得能烙饼。

玉米粒儿在拌着热沙子的铁锅里毕剥毕剥响;我奶奶手拿着锅铲,口中念念有词:“腊月初一蹦一蹦,孩子大人不得病。

”花生、瓜子、玉米花儿炒熟了,装在簸箕里,到院里晾脆,然后端进屋来,一家人团团围坐,大吃大嚼。

吃得我食火上升,口舌生疮,只得喝烧糊了的锅巴泡出的化食汤。

化食汤清净了胃口,烂嘴角的食火消退,又该吃腊八粥了。

小米、玉米糁儿、红豆、红薯、红枣、粟子熬成的腊八粥,占全了色、味、香,盛在碗里令人赏心悦目,舍不得吃。

可是吃起来却又没有个够,不愿放下筷子。

喝过腊八粥,年味儿更浓重。

卖糖葫芦的小贩穿梭来往,竹筒里抽签子,中了彩赢得的糖葫芦吃着最甜。

卖挂落枣儿的涿州小
贩,把剔核硒干的老虎眼枣儿串成一圈,套在脖子上转着吃。

卖糖瓜和关东糖的小贩,吆喝叫卖,此起彼伏,自卖自夸。

还有肩扛着谷草把子卖绒花的小贩,谷草把子上插满五颜六色的绒花,走街串巷,大姑娘小媳妇把他们叫到门口,站在门槛里挑选花朵。

上年纪的老太太,过年也要买一朵红绒花插在小疙瘩鬏上。

村南村北、村东村西,一片杀猪宰羊的哀鸣。

站鸡笼子里,喂养了一个月的肥鸡,就要被开刀问斩。

家家都忙着蒸馒头和年糕,穷门小户也要蒸出几天的豆馅团子。

天井的缸盖和筛子上冻豆腐,窗沿上冻柿子,还要渍酸菜。

妇女们忙得脚丫子朝天,男人们却蹲篱笆根晒太阳,说闲话儿。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香烛纸马送灶王爷上天。

最好玩的是把灶王爷的神像揭下来,火化之前,从糖瓜上抠下几块糖粘儿,抹在灶王爷的嘴唇上,叮嘱他上天言好事,下界才能保平安。

灶王爷走了,门神爷电也换岗了,便在影壁后面竖起天地杆儿,悬挂着一盏灯笼和在寒风中哗啦啦响的秫秸棒儿,天地杆上贴一张红纸:“姜太公在此”。

邪魔鬼祟就不敢登门骚扰了。

腊月三十的除夕之夜,欢乐而又庄严。

阖家团聚包饺子,谁吃到包着制钱的饺子最有福,一年走红运。

院子里铺着芝麻秸儿,小丫头儿不许出屋,小小子儿虽然允许走动,却不能在外边大小便,免得冲撞了神明。

不管多么困乏,也不许睡觉,大人给孩子们说笑话,猜谜语,讲故事,这叫守岁。

等到打更的人敲起梆子,梆声才能锅里下饺子,院子里放鞭炮,门框上贴对联,小孩产们在饺子上锅之前,纷纷给老人们磕辞岁头,老人要赏压岁钱,男孩子可以外出,踩着芝麻秸到亲支近脉的本家各户,压岁钱装满了荷包。

天麻麻亮,左邻右
舍拜年的人已经敲门。

开门相见七嘴八舌地嚷嚷着:“恭喜,恭喜!”“同喜,同喜!”我平时串百家门,正月初—要给百家拜年。

出左邻入右舍,走东家串西家,村南村北各门各户拜了个遍,这时我才觉得得到了公认,我又长了一岁。

⑤今年是我的本命年,六十“高龄”回忆往事,颇有返老还童之感。

108.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回忆了从腊月初一到正月初一期间京郊运河家乡几十年前的过年习俗:“炒年货”“①______”“买糖果”“挑绒花”“宰牲禽”“备食
物”“②______”“③______”“除夕守岁”“④______”。

这十件习俗,件件都有交代。

美丽的场景和形象的事例,使读者强烈地感受到京郊大地乡土上浓浓的“年味儿”。

109.结合文章内容,应填写在(甲)(乙)(丙)(丁)四处的词语是()
A.增温预热红火发烧B.预热增温红火发烧C.预热发烧增温红火D.增温发烧预热红火110.汪曾祺曾说,风俗它“反映了一个民族对生活的挚爱”。

请结合文章对这句话加以阐释,并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谈谈给你的启示。

【答案】
108.①吃腊八粥②送灶王爷③换门神④拜新年109.B
110.示例:北运河儿女在尊崇习俗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质朴勤劳、积极乐观、对未来充满希望、对新生活充满向往等就是对生活的热爱。

如:在腊月初一,奶奶一边唱着歌,一边给家人炒年货。

“一锅一锅”、“一捆捆柴火”即便劳动再繁重,奶奶仍然脸上乐呵,嘴里念叨“腊月初一蹦一蹦,孩子大人不得病。

”给一家人准备美食,期盼新的一年里一家人身体健康。

在除夕之夜,“阖家团聚包饺子”,团团圆圆,和和美美,祈求一家美满幸福。

从“谁吃到包着制钱的饺子最有福,一年走红运”中也能看出北运河儿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启示:习俗并不是迷信,读完这篇文章后我深深理解了家人准备新年的辛劳与用心。

作为北运河儿女的传承人,我要将所有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做一个热爱生活、充满正能量的通州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