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二级教材课后习题答案(2).doc
新版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1.简述企业组织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新型组织结构模式的种类,以及企业组织结构设计程序和方法。
(1)简述企业组织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组织结构设计是指以企业组织结构为核心的组织系统的整体设计工作。
包括以下设计原则:①任务与目标原则,企业组织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为实现企业的战略任务和经营目标服务;②专业分工和协作的原则;③有效管理幅度原则;④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⑤稳定性和适应性相结合的原则。
(2)新型组织结构模式的种类:①超事业部制(又称执行部制);②矩阵制;③多维立体组织;④模拟分权组织;⑤流程型组织;⑥网络型组织。
(3)企业组织结构设计程序和方法:组织的职能设计是进行组织结构设计的首要步骤,是根据组织的目标来确定组织的基本职能及其构成,包括企业的经营和管理职能的设计。
组织职能设计程序:①职能分析;②职能调整;③职能分解。
组织职能设计方法:基本职能设计:根据组织设计的权变因素如环境、战略、规模、员工素质等因素,确定特定企业应具备的基本职能。
关键职能设计:根据组织职能的重要性程度,在各项职能中提取出一定数量的决定性和关键性职能。
包括技术开发、市场营销、生产管理、质量安全、成本控制、资源开发等内容。
组织部门的设计程序:企业组织职能设计是组织部门设计的依据,部门设计是企业组织设计的主要部分。
部门纵向结构的设计;部门的横向结构设计;企业各个管理和业务部门的组合方式。
2.简述企业战略与组织结构的关系、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程序,以及组织结构整合方法。
(1)简述企业战略与组织结构的关系:①组织结构的功能在于分工和协调,是保证战略实施的必要手段。
②有关企业发展阶段的研究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进一步说明战略与组织结构的关系(增大数量战略、扩大地区战略、纵向整合战略、多种经营战略)③战略前导性与结构滞后性(企业战略的变化快于组织结构的变化)。
总之,企业发展战略决定了组织结构的不同形式。
(2)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程序:①组织结构诊断:A.组织结构调查:工作岗位说明书、组织体系图、管理业务流程图。
人力资源管理二级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第四章绩效管理本章习题一、简述绩效考评效标的概念和种类。
(P204—205)答:(一)绩效考评效标的概念是:效标是指评价员工绩效的指标和标准,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对个人或集体的绩效应当达到的水平要求。
(二)绩效考评效标的种类包括:1、特征性效标。
即考量员工是怎样的一个人,侧重点是员工的个人特质。
如忠诚度、可靠度、沟通能力、领导技巧等,是最常用来作为考评绩效的特征。
其特点是考评工具容易设置,但并不是非常有效的绩效衡量指标,因为人格特征与工作绩效并没有直接关系。
2、行为性效标。
其侧重点是考量“员工如何执行上级指令,如何工作”,这类校标对人际接触和交往频繁的工作岗位尤其重要。
而其,企业采取“以多元化的价值观为中心”的企业文化策略时,难以有具体的指标衡量主管与下属的绩效,采用行为校标也可以弥补不足。
3、结果性效标。
其侧重点是“员工完成哪些工作任务或生产了哪些产品,其工作成效如何?”结果性校标最常见的问题是若干质化指标较难以量化。
二、具体说明行为导向型,结果导向型和综合型绩效考评的九种方法的内容,特点和实施要点。
(P207—221)答:(一)行为导向型考评方法1、结构式叙述法:1)内容:它是采用一种预先设计的结构性的表格,由考评者按照各个项目的要求,以文字对员工的行为作出描述的考评方法。
2)特点:该方法简便易行,特别是要有被考评者的参与,使其正确性有所提高。
但本方法由于受考评者的文字水平,实际参与考证的时间和精力的限制,使其可靠性和准确性大打折扣。
3)实施要点:将所有员工的个体工作绩效,通过一个共同的标准即整体绩效进行衡量,整体绩效作为一个全面的绩效考量指标,它是单一的、缺乏量化的、没有客观依据的一种考评标准,因而使考证结果受到考评者主观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2、强迫选择法:1)内容:它是一种行为导向型的客观考评方法,考评者必须从3-4个描述员工某一方面行为表现的项目中,选择一项内容作为单项考评结果。
2)特点:可以避免考评者的趋中倾向、过宽倾向、晕轮效应或其他常见的偏误。
人力资源管理二级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本章习题1、劳动争议仲裁的概念和程序分别是什么?(P381—385)答:(一)劳动争议仲裁的概念是: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根据劳动争议当事人一方或双方的申请,依法就劳动争议的事实和当事人应承担的责任做出判断和裁决的活动。
(二)劳动争议仲裁的程序是:1、申请和受理。
当事人向仲裁委员会提交仲裁申诉书,审批应在填表7日内做出决定,应在决定立案的7日内向申诉人发出书面通知,在15日内提交答辩书和证据。
决定不予立案的,应在7日内制作不予受理通知书,当事人可以自行和解,和解后当事人应提出撤诉申请,在7日内制发仲裁决定书准予撤诉。
2、案件仲裁准备。
仲裁庭应于开庭4日前,将开庭时间、地点的书面通知送达当事人。
3、开庭审理和裁决。
步骤为送达开庭通知,开庭审理,申诉人和被诉人答辩,当庭再行调解,休庭合议并做出裁决,复庭并宣布仲裁裁决。
4、仲裁文书的送达。
仲裁调解书一经送达当事人且当事人不反悔的,即发生法律效力,仲裁裁决书自双方当事人收到之日起的15日内不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即发生法律效力。
劳动争议的申诉时效为60日,即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的60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提出申请,超过60日,仲裁委员会可以不予受理,劳动争议的仲裁时效为60日,仲裁裁决应在收到仲裁申请的60日内做出,案情复杂的,经仲裁委员会批准可适当延期,但延期不得超过30日。
二、集体劳动争议和团体劳动争议有何区别?(P378)答:集体劳动争议是指的是有共同理由,劳动者一方当事人在三人以上的劳动争议。
团体劳动争议指的是团体因签订集体合同而发生的劳动争议。
三、结合一两个劳动争议案例,按照劳动争议案例分析要点试做分析。
答:劳动争议案例分析要点:1、确定劳动争议的标的,即当事人之间矛盾所指向的对象;2、分析引起劳动争议的事实和结果;3、分析确定意思表示的意志内容;4、确定行为模式标准与当事人所实施行为的差异性;5、分析确定意思表示合法性分析,根据差异确定当事人做出的判断和选择的合法性;6、分析确定劳动争议当事人所实施的行为;7、分析确定当事人的行为是否造成或足以造成一定的危害;8、分析确定当事人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是否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9、分析确定行为人的行为是否有主观上的过错。
人力资源管理二级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人力资源管理二级教材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本章习题1、请分析企业战略与组织结构的关系。
(P9—10)答:1)组织结构的功能在于分工和协调,是保证战略实施的必要手段。
2)企业战略是组织结构变革的原因,所以组织结构服从战略(钱德勒)。
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其规模、产品和市场都发生了变化,这时,企业应采用适合的组织发展战略,对组织结构做出相应的调整。
主要战略有:(1)横向扩张战略(H)①增大数量战略。
在行业处于发展阶段,只需采用简单的结构或形式。
②扩大地区战略。
随着企业进一步发展,要求企业将产品或服务扩展到其他地区。
为协调这些产品和服务,企业组织要求建立职能部门结构。
(2)纵向整合战略(U)在行业增长阶段后期,为了减少竞争压力,企业会采取纵向整合战略。
此时,组织应选择事业部制结构。
(3)多种经营战略(M)在行业进入成熟期,企业往往选择多种经营战略,根据规模和市场情况,分别采用矩阵结构或经营单位结构。
①前向整合战略;②后向整合战略;③一体化战略2、请分析组织结构的外部环境。
(教材?)答:组织结构的外部环境包括:①政治和法律环境;②经济环境;③科技环境;④社会文化环境;⑤自然环境;⑥人口环境。
3、简述组织结构设计的步骤,和部门结构选择的方式。
(P8—9)答:1)组织结构设计的步骤为:(1)分析组织结构的影响因素(企业环境、企业规模、企业战略目标、信息沟通),选择最佳的组织结构模式;(2)根据所选的组织结构模式,将企业划分为不同的、相对独立的部门;(3)为各个部门选择合适的部门结构,进行组织机构设计;(4)将各个部门组合起来,形成特业的组织结构;(5)根据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组织结构。
2)部门结构选择的方式有:(1)以工作和任务为中心设计的部门组织结构。
包括:直线制、直线职能制、矩阵结构等模式,也就是广义的职能制组织结构模式。
优点是具有明确性和高度稳定性。
缺点是组织中的每个人往往只能了解自己的工作和任务,很难了解整体任务并把自己的工作和它联系起来。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教程课后习题答案精排版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课后习题答案人力资源管理师课后习题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1.请剖析公司战略与组织构造的关系。
答:1)组织构造的功能在于分工和协调,是保证战略实行的必需手段。
组织构造听从战略。
(钱德勒)2)公司发展到必定阶段,其规模、产品和市场都发生了变化,这时,公司应采纳适合的组织发展战略,对组织构造做出相应的调整。
主要战略有:➢增大数目战略。
内行业处于发展阶段,只要采纳简单的构造或形式。
➢扩大地域战略。
跟着公司进一步发展,要求公司将产品或服务扩展到其余地域。
为协调这些产品和服务,公司组织要求成立职能部门构造。
➢纵向整合战略。
内行业增添阶段后期,为了减少竞争压力,公司会采纳纵向整合战略。
此时,组织应选择事业部制构造。
➢多种经营战略。
内行业进入成熟期,公司常常选择多种经营战略,依据规模和市场状况,分别采纳矩阵构造或经营单位构造。
2.请剖析组织构造的外面环境。
答:➢政治和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科技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自然环境3.简述组织构造设计的步骤,和部门构造选择的方式。
答1)组织构造设计的程序➢第一应充足考虑公司环境公司规模公司战略目标信息交流这4方面的影响因素,选择最正确的组织构造模式➢依据所选的组织构造模式,将公司区分为不一样的、相对独立的部门。
➢为各个部门选择适合的部门构造,进行组织构造设置。
➢将各个部门组合起来,形成特定的组织构造。
➢依据环境的变化不停调整组织构造。
2)部门构造不一样模式的选择➢以工作和任务为中心设计的部门内部构造包含:直线制、直线职能制、矩阵构造等模式,也就是广义的职能制组织构造模式。
长处是拥有明确性和高度稳固性。
弊端是组织中的每一个人常常只好认识自己的工作和任务,很难认识整体任务并把自己的工作和它联系起来。
合用于公司规模较小或外面环境变化不大的公司。
此模式合用范围较小。
➢以成就为中心设计的部门内部构造包含:事业部制和模拟分权制等模式。
长处是既有高度的稳固性,又拥有较强的适应性。
2023年最新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课后习题参照答案(仅供参照)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1.请分析企业战略与组织结旳关系。
答:组织构造旳功能在于分工和协调, 是保证战略实行旳必要手段;组织构造服从战略。
2.请分析组织构造旳外部环境。
答: 组织构造旳外部环境包括: ①经济环境;②人口环境;③科技环境;④文化、法律等社会原因。
3.简述组织构造设计旳环节, 和部门构造选择旳方式。
答:组织构造设计旳环节为:①分析组织构造旳影响原因, 选择最佳旳组织构造模式;②根据所选旳组织构造模式, 将企业划分为不一样旳、相对独立旳部门;③为各个部门选择合适旳部门构造, 进行组织机构设计;④将各个部门组合起来, 形成特业旳组织构造;⑤根据环境旳变化不停调整组织构造。
部门构造选择旳方式有: ①以工作和任务为中心设计旳部门组织构造可选择直线制、直线职能制、矩阵构造等模式;②以成果为中心设计旳部门组织构造可选择事业部制和模拟分权制等模式;③以关系为中心设计旳部门组织构造可选择分企业与总企业、子企业与母企业、企业集团等模式。
4.简述组织构造诊断旳内容和程序。
答:组织构造诊断旳内容包括:①对组织构造旳现实状况和存在旳问题进行调查, 掌握资料和状况;②通过度析研究, 明确现行组织构造存在旳问题和缺陷, 并为提出改善方案打下基础;③为实现企业目旳, 组织应当有哪些决策要做?决策由哪个管理层来做?决策制定波及哪些部门等;④分析某个单位应同哪些单和个人发生联络?规定他人怎样配合和服务。
组织构造诊断旳程序包括: ①组织构造调;②组织构造分析;③组织决策分析;④组织关系分析。
5.简述组织变革实行旳程序和方式。
答: 组织变革实行旳程序包括: ①组织诊断;②确定问题;③提出改革方案;④确定实行计划;⑤评价效果;⑥信息反馈。
组织变革实行旳方式有: ①改良式变革;②爆破式变革;③计划式变革。
6.简述组织构造整旳根据及过程。
答:组织构造整合旳根据包括:①按照整分合原理, 在总体目旳指导下进行构造分化;②对已作旳职能分工进行有效整合, 才能使整个组织构造处在内部协调状态;③通过有效旳分合和整合, 使企业上下畅通、左右协调。
新版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课后答案(完整版)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1.简述企业组织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新型组织结构模式的种类,以及企业组织结构设计程序和方法。
(1)基本原理:组织结构设计是指以企业组织结构为核心的组织系统的整体设计工作。
包括以下设计原则:①任务与目标原则,企业组织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为实现企业的战略任务和经营目标服务;②专业分工和协作的原则;③有效管理幅度原则;④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⑤稳定性和适应性相结合的原则。
(2)新型组织结构模式:①超事业部制(又称执行部制);②矩阵制;③多维立体组织;④模拟分权组织;⑤流程型组织;⑥网络型组织。
(3)组织职能设计程序:①职能分析→②职能调整→③职能分解。
组织职能设计方法:基本职能设计→根据组织设计的权变因素如环境、战略、规模、员工素质等因素,确定特定企业应具备的基本职能。
关键职能设计→根据组织职能的重要性程度,在各项职能中提取出一定数量的决定性和关键性职能。
包括技术开发、市场营销、生产管理、质量安全、成本控制、资源开发等内容。
组织部门的设计程序:部门纵向结构的设计→部门横向结构的设计→企业各个管理和业务部门的组合方式。
2.简述企业战略与组织结构的关系、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程序,以及组织结构整合方法。
(1)关系:①组织结构的功能在于分工和协调,是保证战略实施的必要手段。
②有关企业发展阶段的研究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进一步说明战略与组织结构的关系(增大数量战略、扩大地区战略、纵向整合战略、多种经营战略)③战略前导性与结构滞后性(企业战略的变化快于组织结构的变化)。
总之,企业发展战略决定了组织结构的不同形式。
(2)程序:①组织结构诊断:A.组织结构调查:工作岗位说明书、组织体系图、管理业务流程图。
B.组织结构分析:内外环境变化引起的企业经营战略和目标的改变;哪些是决定企业经营的关键性职能;分析各种职能的性质及类别。
C.组织决策分析:决策影响的时间;决策对各种能的影响面;决策者所需具备的能力;决策的性质。
新版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课后答案(完整版).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1.简述企业组织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新型组织结构模式的种类,以及企业组织结构设计程序和方法。
(1)基本原理:组织结构设计是指以企业组织结构为核心的组织系统的整体设计工作。
包括以下设计原则:①任务与目标原则,企业组织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为实现企业的战略任务和经营目标服务;②专业分工和协作的原则;③有效管理幅度原则;④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⑤稳定性和适应性相结合的原则。
(2)新型组织结构模式:①超事业部制(又称执行部制);②矩阵制;③多维立体组织;④模拟分权组织;⑤流程型组织;⑥网络型组织。
(3)组织职能设计程序:①职能分析→②职能调整→③职能分解。
组织职能设计方法:基本职能设计→根据组织设计的权变因素如环境、战略、规模、员工素质等因素,确定特定企业应具备的基本职能。
关键职能设计→根据组织职能的重要性程度,在各项职能中提取出一定数量的决定性和关键性职能。
包括技术开发、市场营销、生产管理、质量安全、成本控制、资源开发等内容。
组织部门的设计程序:部门纵向结构的设计→部门横向结构的设计→企业各个管理和业务部门的组合方式。
2.简述企业战略与组织结构的关系、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程序,以及组织结构整合方法。
(1)关系:①组织结构的功能在于分工和协调,是保证战略实施的必要手段。
②有关企业发展阶段的研究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进一步说明战略与组织结构的关系(增大数量战略、扩大地区战略、纵向整合战略、多种经营战略)③战略前导性与结构滞后性(企业战略的变化快于组织结构的变化)。
总之,企业发展战略决定了组织结构的不同形式。
(2)程序:①组织结构诊断:A.组织结构调查:工作岗位说明书、组织体系图、管理业务流程图。
B.组织结构分析:内外环境变化引起的企业经营战略和目标的改变;哪些是决定企业经营的关键性职能;分析各种职能的性质及类别。
C.组织决策分析:决策影响的时间;决策对各种能的影响面;决策者所需具备的能力;决策的性质。
新版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课后答案(完整版)
新版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课后答案(完整版)一、单项选择题1. D2. B3. A4. D5. C6. A7. C8. C9. B10. A二、多项选择题1.AC2.BD3.ABCD4.ABCD5.AB6.ACD7.ABCD8.ABC9.ACE10.ACD三、判断题1. F2.T3.T4. F5.T6.T7. F8.T9.T10. F四、简答题1. 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职能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职能包括人力资源策略规划、人力资源招募与培训、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员工关系与文化、组织变革管理等。
2. 建立有效的绩效管理系统的必要性建立有效的绩效管理系统可以帮助企业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 - 帮助企业明确目标,激励员工努力工作,提高员工的工作投入度。
- 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促进企业的发展。
- 帮助企业发现绩效管理上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
3. 人力资源管理策略的制定人力资源管理策略的制定应该根据企业的战略、组织结构、文化和员工的特点来进行制定。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 了解企业战略及其发展方向。
- 根据企业战略确定人力资源战略。
- 设计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和流程。
- 制定人员招聘计划和招聘标准。
- 制定绩效管理及激励制度并完善人才培养计划和培训体系。
五、论述题1. 企业文化的内涵与作用企业文化是组织共同信仰、价值观、规范、习俗和行为模式的综合体。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组织的使命与目标。
- 组织的价值观和核心理念。
- 组织的符号、仪式、节日和非正式传统。
- 组织的习俗、要求、规范。
企业文化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 促进组织内部的沟通和协调。
- 塑造组织形象,增加组织的品牌价值。
- 传承组织的价值观和文化传统,保持企业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2. 员工培训对企业的重要性员工培训是企业内部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环节。
实施员工培训对企业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提高企业的内部素质,促进组织绩效的提高。
人力资源管理二级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招聘与配置本章习题一、简述员工素质测评的基本原理、类型和主要原则。
(P72—75)(一)员工素质测评的基本原理包括:1、个体差异原理。
人与人是不同的,即人的知识结构、知识水平、兴趣个性是不同的,所以不同的人做相同的工作有着不同的效果和效率,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造成人们素质差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先天的因素,又有后天自然、社会的因素。
2、工作差异原理。
岗与岗是不同的,①工作任务有差异,即工作的内容是不同的;②工作权责有差异,即一个职位所具有的决策力和决策影响力是不同的。
3、人岗匹配原理。
人与岗的同构性,即保持个体素质与工作岗位要求的同构性,保持个体需要与工作报酬的同构性,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人岗匹配包括:工作要求与员工素质相匹配、工作报酬与员工贡献相匹配、员工与员工之间相匹配、岗位与岗位之间相匹配。
(二)员工素质测评的类型:1、选拔性测评。
1)目的:选拔优秀员工。
2)特点:A、强调测评的区分功能。
B、测评标准刚性。
C、测评过程强调客观性。
D、测评指标具有灵活性。
E、结果体现为分数或等级。
2、开发性测评。
1)目的:以开发员工素质,为人力资源开发提供依据。
2)特点:对测评结果提出开发建议。
3、诊断性测评。
1)目的:了解现状或查找根源。
2)特点:A、测评内容或精细(查找原因)或广泛(了解现状)。
B、结果不公开。
C、有较强的系统性。
4、考核性测评(鉴定性测评)。
1)目的:鉴定或验证素质是否具备及其具备的程度。
2)特点:A、概括性。
B、结果要求有较高的信度与效度。
(三)员工素质测评的主要原则:1、客观测评与主观测评相结合。
既要采取客观的测评手段与方法,又不能忽视主观性综合评定的作用;既要强调客观性,又不能完全足球客观性。
体现在测评目标体系制定,手段方法选择和评判与解释结果的全过程中。
2、定性测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
定性测评是采取经验判断与观察的方法,侧重从行为的性质方面对素质进行测评;定量测评采取量化的方法,侧重从行为的数量方面对素质进行测评。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第三版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课后习题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一、组织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新型组织结构模式的种类,以及企业组织结构设计程序和方法:【组织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1、组织理论2、组织设计理论3、组织设计的原则【新型组织结构种类】1、超事业部制2、矩阵制3、多维立体组织4、模拟分权组织5、流程型组织6、网络型组织【组织结构设计的程序与方法】1、组织的职能设计程序:职能分析—职能调整—职能分解。
方法:基本职能设计—关键职能设计。
2、组织的部门设计程序:部门纵向结构设计(管理幅度设计、管理层次设计)-—部门横向结构设计--管理和业务部门的组合方法:(1)部门纵向结构设计:①管理幅度设计方法:经验统计法、变量测评法②管理层次的设计方法:a。
按照企业的纵向职能分工,确定企业的管理层次;b。
有效的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正比;c。
选择具体的管理层次;d。
对个别管理层次做出调整。
(2)部门的横向结构设计方法:a。
从企业总体结构来看,分为:自上而下法、自下而上法、业务流程法.(多选)b。
按照不同对象和标志,还包括:按人数划分法、按时序划分法、按产品划分法、按地区划分法、按职能划分法、按顾客划分法。
(3)企业各个管理和业务部门的组合a。
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来设计部门结构。
b.以成果为中心来设计部门结构c。
以关系为中心来设计部门结构二、简述企业战略与组织结构的关系,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程序,以及组织结构整合的方法:【企业战略与组织结构的关系】1、组织结构的功能在于分工和协调,是保证战略实施的必要手段。
组织结构服从于战略。
2、企业规模产品市场发生变化,结构也作相应调整。
(1)增大数量战略.在行业处于发展阶段,用直线制结构。
(2)扩大地区战略.随着行业进一步发展,用直线职能制.(3)纵向整合战略.在行业增长阶段后期,用事业部制。
(4)多种经营战略。
在行业进入成熟期,用矩阵或多种经营单位结构.3、战略前导性与结构滞后性。
【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程序】1、组织结构诊断:提出存在的问题,以及组织改革的目标,采集数据资料对组织机构诊断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绩效管理本章习题一、简述绩效考评效标的概念和种类。
(P204—205)答:(一)绩效考评效标的概念是:效标是指评价员工绩效的指标和标准,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对个人或集体的绩效应当达到的水平要求。
(二)绩效考评效标的种类包括:1、特征性效标。
即考量员工是怎样的一个人,侧重点是员工的个人特质。
如忠诚度、可靠度、沟通能力、领导技巧等,是最常用来作为考评绩效的特征。
其特点是考评工具容易设置,但并不是非常有效的绩效衡量指标,因为人格特征与工作绩效并没有直接关系。
2、行为性效标。
其侧重点是考量“员工如何执行上级指令,如何工作”,这类校标对人际接触和交往频繁的工作岗位尤其重要。
而其,企业采取“以多元化的价值观为中心”的企业文化策略时,难以有具体的指标衡量主管与下属的绩效,采用行为校标也可以弥补不足。
3、结果性效标。
其侧重点是“员工完成哪些工作任务或生产了哪些产品,其工作成效如何?”结果性校标最常见的问题是若干质化指标较难以量化。
二、具体说明行为导向型,结果导向型和综合型绩效考评的九种方法的内容,特点和实施要点。
(P207—221)答:(一)行为导向型考评方法1、结构式叙述法:1)内容:它是采用一种预先设计的结构性的表格,由考评者按照各个项目的要求,以文字对员工的行为作出描述的考评方法。
2)特点:该方法简便易行,特别是要有被考评者的参与,使其正确性有所提高。
但本方法由于受考评者的文字水平,实际参与考证的时间和精力的限制,使其可靠性和准确性大打折扣。
3)实施要点:将所有员工的个体工作绩效,通过一个共同的标准即整体绩效进行衡量,整体绩效作为一个全面的绩效考量指标,它是单一的、缺乏量化的、没有客观依据的一种考评标准,因而使考证结果受到考评者主观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2、强迫选择法:1)内容:它是一种行为导向型的客观考评方法,考评者必须从3-4个描述员工某一方面行为表现的项目中,选择一项内容作为单项考评结果。
2)特点:可以避免考评者的趋中倾向、过宽倾向、晕轮效应或其他常见的偏误。
3)实施要点:可以用来考评特殊工作行为表现,也可适用企业更宽泛的不同类别人员的绩效描述与考评,它是一种定量化考评。
但难以在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方面发挥作用,因为最终的考评结果不会反馈给员工个人。
(二)结果导向型考评方法3、短文法:1)内容:在考评期末撰写一篇短文,对突出业绩作出描述,以作为上级主管考评的重要依据。
或由考评者写一篇短文以描述员工绩效,列举突出的长处和短处的事实。
2)特点:由考评者撰写报告,能减少考评的偏见与晕轮效应;由被考评者撰写短文,水平低的人不得要领,水平高人又容易夸大其词。
3)实施要点:考评者花费时间和精力较多;适用激发员工表现,开发其技能;而不能用于员工之间的比较,以及重要的人事决策;适用范围很小。
4、成绩记录法:1)内容:由被考评者把自己与工作职责有关的成绩写在一张成绩记录表上,然后由其上级主管验证,最后由外部专家分析,从而对被考评人的绩效进行评价。
2)特点:外部专家参与。
其时间、人力和成本等耗费较高。
适用律师和教职员工等职位。
3)实施要点: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和有效性,特别是与行为量表等考评方法结合使用,效果会更好。
5、劳动定额法:1)内容:在工作研究、方法研究和动作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时间研究,对劳动消耗量作出了限定,制定工时定额,作为绩效考评的依据。
2)特点:使其组织形式和作业方法达到精简、高效、健康、舒适、安全等方面的要求,最终实现劳动组织最优化,工作环境条件安全化的目标。
3)实施要点:根据公司的工种和工序,可以采取多种不同形式的劳动定额,计划定额,设定定额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和方法。
(三)综合型绩效考评方法6、图解式评价量表法:1)内容:首先将岗位工作的性质和特点,选择绩效有关的若干评价要素,再以这些评价要素为基础,确定出具体的考评项目(指标),每个项目分成5-9个等级,最后制成专用的考评量表。
2)特点:涵盖员工个人的品质特征、行为表现和工作结果,使其具有广泛适应性,同时具有简单易行、设计简单、汇总快捷等优点。
3)实施要点:在应用过程中,考评者根据对下属的观察和了解。
只需在量表的每个项目等级评估的尺度上作出记号,待考评完成后,将各项所得分相加,即得出考评总结果。
7、合成考评法:1)内容:将几种比较有效的方法综合在一起,采用合成的绩效考评的方法。
2)特点:合成考评法虽不能进行人员的横向比较,但对管理人员来说,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适用性,从而有助于提高绩效管理水平。
3)实施要点:采用一定的表格形式,在对各评价要素作出明确的描述和界定的基础上,将考评与绩效改进计划有效的结合在一起,通过考评,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今后的改进措施和办法。
8、日清日结法:1)内容:对全公司所有工作、物品及区域进行详细分工,形成人人都管事,事事有人管的目标管理体系。
同时,每人每天根据当天工作发现的问题及差距,确定第二天提高的目标进行动态调整。
2)特点:体现了“客观、真实、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原则,从而使薪酬奖励制度的“保障与激励”双重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3)实施要点:先设定目标,然后每天对工作进度和实际完成情况进行小结,对反映出来的问题及时纠偏。
根据日清日结记录进行考评,使员工的绩效考评有据可查,事实清楚。
9、评价中心技术:1)内容:采取实务作业,自主式小组讨论,个人测验,面变评价,管理游戏,个人报告等方法技术,广泛观察被考评者的特质和行为,从而为绩效考评提供可靠真实的依据。
2)特点:通过实务作业、自主式小组讨论、个人测验、面谈评价、管理游戏、个人报告等,可以检验决策能力、分析能力、应变能力、授权技巧等,以及对人际关系,团队精神,领导能力,表达能力和影响力作出评价。
3)实施要点:实务摸拟某管理岗位,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团体讨论,围绕专题作出整体决定;通过陈述报告,检测表达和雄辩能力。
三、说明在绩效考评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偏误,并对20种考评方法的性能特征进行对比分析。
(P221—229)答:(一)在绩效考评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偏误包括:1、分布误差1)宽厚误差。
宽厚误差亦称宽松误差,即评定结果是负偏态分布,也就是大多数员工被评为优良。
2)苛严误差。
苛严误差亦称严格、偏紧误差,即评定结构是正偏态分布,也就是大多数员工被评为不合格或勉强合格。
3)集中趋势和中间倾向。
集中趋势和中间倾向亦称居中趋势,即评定结果相近,都集中在某一分数段或所有的员工被评为“一般”,使被考评者全部集中于中间水平,或者说是平均水平。
克服分布误差的最佳方法是“强迫分布法”,即将全体员工从优到劣依次排列,然后按各分数段的理论次数分布分别给予相应的评分。
2、晕轮误差。
晕轮误差亦称晕轮效应、晕圈错误、光环效应。
指在考评中,因某一个人格上的特征掩蔽了其他人格上的特征。
纠正这种误差的方法,一是建立严谨的工作记录制度;二是评价标准要制定得详细、具体、明确;三是对考评者进行适当培训,端正考评者的认识,提高考评的技巧技术水平,或者将评价结果与实际绩效的误差大小作为对考评者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
3、个人偏见。
个人偏见亦称个人偏差、个人偏误,即基于被考评者个人的特性,如年龄、性别、宗教、种族、出身、地域等方面的差异,因考评者个人的偏见或者偏好的不同所带来的评价偏差。
4、优先和近期效应。
优先效应是指考评者根据下属最初的绩效信息,对其考评期内的全部表现作出的总评价,以前期的部分信息替代全期的全部信息,从而出现了“以偏概全”的考评偏差。
近期效应是指考评者根据下属最近的绩效信息,对其考评期内的全部表现作出的总评价,以近期的部分信息替代全期的全部信息,从而出现了“以近代远”的考评偏差。
克服纠正这两种偏差,要求所有的考评者,必须掌握全面的数据资料。
5、自我中心效应。
这种误差表现为考评者按照自己对标准的理解进行评价,或按照自己认为恰当的标准进行评价,因而偏离了评价标准。
1)对比误差。
即考评者按照自己的标准寻找被考评者与其不同的方面进行评定。
2)相似偏差。
即考评者按照自己的标准寻找被考评者与其相同的方面进行评价。
6、后继效应。
后继效应亦称记录效应,即被考评者在上一个考评期内评价结果的记录,对考评者在本考评期内的评价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
克服的方法是:训练考评者一次只评价全体员工绩效的某一方面,然后再评价另一个方面,最后再将每个员工的所有评价结果汇总起来。
7、评价标准对考评结果的影响。
工作绩效评价标准的科学性、系统性和精确程度,对考评方法即工具运用和考评的结果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绩效考评标准不明确、不清楚、不规范是考评工具失常的主要客观原因。
(二)20种考评方法的性能特征对比分析:这20种考评方法各具特点,既有自己的优势,也有自己的缺陷和不足,有的适用大型企业,有的适用中小企业,有些适用生产一线人员,有的适用管理或技术人员。
主观考评的排列法、选择排列法、成对比较法、强制分配法、结构叙述法和客观考评的关键事件法、强迫选择法、行为定位法、行为观察法、加权选择量表法,属于行为导向型的考评方法。
目标管理法、绩效标准法、短文法、直接指标法、成绩记录法和劳动定额法,属于结果导向型的考评方法。
图解式评价量表法、合成考评法、日清日结法和评价中心法,属于综合型的绩效考评方法。
四、说明绩效考评指标体系设计的内容、原则,以及具体设计方法和程序。
(P229—238)答:(一)绩效考评指标体系设计的内容包括:1、适用不同对象范围的考评体系1)组织绩效考评指标体系。
组织绩效考评根据其工作性质的不同,可分为生产性组织的绩效考评、技术性组织的绩效考评、管理性组织的绩效考评和服务性组织的绩效考评等。
2)个人绩效考评指标体系。
对个人的绩效考评,由于考评的具体对象和岗位工作性质的不同,其绩效考评指标体系也不完全相同。
根据被考评者工作的性质,即根据岗位横向分类的结果来确定,可分为:(1)按岗位实际承担者的性质和特点,对岗位进行横向区分,将企业全部岗位分为:管理岗位、生产岗位两大类。
(2)按岗位在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可划分为:生产岗位、技术岗位、管理岗位和服务岗位四大类。
2、不同性质指标构成的考评体系。
1)品质特征型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
它是以反映和体现被考评者的品质特征的指标为主体构成的考评体系。
品质特征性的考评指标有:性格特征,兴趣爱好、举止、记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判断能力、逻辑思考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计算能力、自学能力、注意力分配能力、听写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调研能力、独创见解和创新能力、专业知识面、操作技能、应变能力、进取精神、人际关系、思想政策水平等。
2)行为过程型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
它是以反映员工在劳动工作工程中的行为表现的各种指标为主体构成的指标体系。
3)工作结果型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