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合肥一模】安徽省合肥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肥市2019年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卷上。)
1.《尚书》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据下表可知当时
A.出现了早期的民主启蒙思想B.神权色彩异常浓厚
C.形成了敬天保民的民本观念D.儒家思想已经形成
2.战国中后期,孟子提出了“定于一”的思想,《吕氏春秋》也认为:“今周室既灭,天子既废。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残,不得休息。”这主要反映了
A.统一逐渐成为共识B.各派思想开始交流融合
C.兼并战争过于频繁D.人们渴望重建西周秩序
3.《汉书》、《后汉书》及主要汉碑中现在所能找到的西汉“孝廉”之中,能确定出身的一共184人,其中出身于官员贵族之家的128人,出身于地方豪强大地主之家的11人。这一情况说明当时
A.察举制不能有效选拔人才B.官位基本被上层社会垄断
C.贵族政治进一步得到加强D.中央与地方矛盾日趋尖锐
4.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农耕规模缩小,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重要产粮区。这表明A.军事战争决定经济兴衰B.南北经济发展趋向平衡
C.南方农业技术更加先进D.北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5.在7世纪的中国,追求各种各样的外来奢侈品和奇珍异宝的风气从宫廷传播开来,广泛地流行于城市居民中。如男子头戴豹皮帽,妇女穿波斯风格的窄袖紧身服,一些贵族甚至在城市里搭起了突厥人的帐篷。这一现象
A.得益于开明开放的政策B.打破了传统的华夷观念
C.不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善D.消除了民族之间的隔阂
6.宋朝政府对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加干预,经营者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以及日常生活标准,官府也不再严格限制。这主要说明宋朝A.土地兼并日益严重B.对社会的控制有所放松
C.社会矛盾趋向缓和D.政府行政能力显著降低
7.在我国历史文献中,万历皇帝不理政务昏庸荒怠;在朝鲜历史文献中,万历皇帝却是被歌功颂德建坛立祠的大德皇帝。这一现象反映出
A.年代久远导致历史叙述莫衷一是B.中、外历史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
C.同一历史人物会有不同历史记载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
8.王夫之认为,人性的丰富是一个发展着和运动着的过程,是一个长期努力奋进的过程,
是一个“日新又新”的过程。他在自己的住处,以“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的诗句题壁。这突出表现了王夫之
A.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B.对政治变革的热切呼唤
C.对人性本善的深刻认同D.对社会现实的强烈批判
9.康乾时期,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奏事进言的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形成了奏折制度。该制度
A.不利于皇帝获取信息B.滋生因循守旧的风气
C.有利于提高决策效率D.弱化了对官员的控制
10.下表是1820~1911年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
A.男耕女织小农经济由此瓦解B.政府开始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C.完全融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社会动荡不安加剧人口流动
11.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它没有大炮那么可怕,但比大炮更有力量,它不像思想那么感染人心,但却比思想更广泛地走到每一个人的生活里去。当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之后,它同时成了人们生活的一个部分了。”文中的“它”最有可能指
A.宗教信仰B.启蒙思想C.西方商品D.民主制度
12.新文化运动时期,学者陈序经提出“全盘西化”的观点,还有学者提出将四书五经束之高阁,甚至主张废弃汉字,改用世界语。随后,《新青年》杂志发表陈独秀的文章,对这种主张加以批评和解释,并表示该杂志同仁也不同意这种观点。这表明
A.“全盘西化”已成为思想文化界的主流B.陈独秀的思想认识开始落后于时代潮流C.《新青年》不再是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D.知识界对传统文化的价值存在不同认识13.李大钊说:“以强权压迫公理者,无论是日本人非日本人,吾人均应排斥之!故鄙意以为此番运动仅认为爱国运动,尚非恰当,实人类解放运动之一部分也。”李大钊意在强调五四运动
A.爆发具有一定偶然性B.与日本关系不是很大
C.不能定性为爱国运动D.具有伟大的国际意义
14.下图是我国某一时期产业资本状况表。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一时期应是
A.洋务运动时期B,土地革命时期C.全面抗战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15.“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指出:“在和平根本绝望之前一秒钟,我们还是希望和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