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植树问题分段教案
数学植树问题教案
数学植树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植树问题的基本规律,理解“间隔数+1=棵数”的关系。
2. 能够运用植树问题的思想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文明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植树问题的基本规律和“间隔数+1=棵数”的关系。
难点:理解和应用植树问题的思想,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复杂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情境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植树问题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通过实例和图解的方式,详细讲解植树问题的基本规律和解题思路,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方法。
3. 巩固练习: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题,如填空、选择、计算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
4. 归纳小结:总结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及注意事项,强调数学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5.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其他植树问题,如路灯、花坛、公路等,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互动交流,分享解题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交流能力。
7. 布置作业:布置适量的植树问题计算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采用实例教学法,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加深理解。
2. 使用图解法,通过图形和图表的展示,帮助学生直观理解问题。
3. 组织小组讨论和互动交流,让学生在互相学习和交流中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4. 结合多媒体教学资源,如PPT、教学视频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课堂上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完成教师设计的练习题,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2. 作业:布置适量的植树问题计算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3. 评价方式: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
同时注意发现学生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及时进行指导和纠正。
《植树问题》教学教案设计
《植树问题》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植树问题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能力。
运用小组合作和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明白植树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困难和挑战能够坚持不懈。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题导入: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植树场景,引起学生对植树问题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植树的意义和作用。
2.2 教学重点: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植树的技巧和方法。
2.3 教学难点:植树问题的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课题,讲解植树的意义和作用。
第二步:讲解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第三步:介绍植树的技巧和方法。
第四步:进行小组讨论,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植树问题。
第五步:总结和回顾,强调植树的重要性。
3.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方式:采用学生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等方式进行评价。
4.2 评价内容:学生对植树问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学资源:教学PPT、植树案例、讨论题目、植树技巧和方法的资料等。
5.2 教学环境:教室、多媒体设备、白板、椅子等。
第六章:教学准备6.1 教师准备:制作和完善教学PPT,准备好相关的案例和讨论题目。
熟悉教材和教学内容,准备好相关的教学资源。
6.2 学生准备:提前预习相关的知识,了解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
准备好笔记本和笔,以便记录重要的内容和思考。
第七章:教学拓展7.1 拓展内容:讲解植树问题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
引导学生思考植树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关联。
植树问题课文教案
植树问题课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植树问题》的阅读与理解。
2. 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的学习。
3. 植树问题实际案例的分析与讨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介绍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思考能力。
五、教学准备:1. 课文《植树问题》的文本。
2. 相关植树问题的案例材料。
3. 教学PPT或黑板。
4. 粉笔、投影仪等教学用品。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植树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课文阅读:学生自读课文《植树问题》,理解课文内容,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 概念讲解:讲解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如植树的间隔、植树的棵数等。
4. 解决方法介绍:介绍解决植树问题的基本方法,如公式法、画图法等。
5. 案例分析:分析相关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6.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和心得,互相学习。
7.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强调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8.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9.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综合性的植树问题作业,让学生课后思考和练习。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练习答题情况:检查学生课堂练习的答题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植树问题》的教案设计
《植树问题》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植树问题的定义和分类。
2. 植树问题的计算方法。
3. 植树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植树问题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植树问题在不同情况下的计算方法和优化策略。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
2. 利用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借助多媒体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植树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植树的故事,引发学生对植树问题的兴趣,进而引入新课。
2. 新课讲解:讲解植树问题的定义、分类和计算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植树问题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索在不同情况下如何解决植树问题。
6. 课堂小结:通过提问、回答等方式,检查学生对植树问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2.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提交的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植树问题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意识、问题解决能力等。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植树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案例材料:收集相关的植树问题案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3. 作业习题:编写具有针对性的作业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讲解植树问题的定义、分类和计算方法。
2. 第二课时: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3. 第三课时:小组讨论,探索在不同情况下如何解决植树问题。
《植树问题教案》
《植树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植树问题的背景和意义,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讨论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植树问题的引入:介绍植树节的意义和我国的植树政策。
2. 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树、树苗、植树、绿化等。
3. 植树问题的一般规律:等距植树、环形植树、不规则植树等。
4. 植树问题的实际应用:道路绿化、公园植树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和一般规律。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植树问题。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引入植树节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植树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植树节的背景和意义,引出植树问题。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
3. 课堂讲解:讲解植树问题的一般规律,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4. 实践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际应用问题,并给出解答。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意识、沟通交流能力等。
4. 课堂小测:进行课堂小测,检验学生对植树问题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植树问题》相关教材或教辅资料。
2. 课件:制作相关课件,辅助讲解植树问题。
3. 实例图片:收集一些道路绿化、公园植树的图片,用于课堂讲解和展示。
4. 练习题库:准备一些有关植树问题的练习题,用于课后作业和课堂小测。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介绍植树节的背景和意义,学习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
2. 第2周:讲解植树问题的一般规律,分析实际应用问题。
植树问题教案(精选6篇)
植树问题教案植树问题教案(精选6篇)植树问题教案1教学目标:1. 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
2. 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3. 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用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栽树的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
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同时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教学中力求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动脑、动手、合作探究,经历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会植树问题这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植树吗?你植过树吗?(生答)植树能绿化环境,造福人类。
在生活中,常常遇到在路的一边、间隔一定的距离植树,这就需要计算准备多少棵树苗;还有许多类似的问题:比如在公路两旁安装路灯、花坛摆花、站队中的方阵等等,在数学上,我们把这类问题统称为“植树问题”。
二、揭示学习目标:(媒体出示)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要解决哪些问题呢?1. 能根据相关条件,求出需要多少棵树苗或计算两树间的距离。
2. 能利用植树问题,灵活解决生活中类似的实际问题。
三、探究新知:1. 出示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
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
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生读题)师:你会计算吗?(让学生回答)你算的对吗?请同学们自己动脑来验证一下。
学习提示:(媒体出示)①假如路长只有10米,要栽几棵树?如果路长是20米,又要栽几棵树?请你画线段图来看看。
(注意看图上有几个间隔和几个间隔点)②通过上面的分析,你能找出什么规律?和同桌或小组内说说。
③现在你能算出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吗?④你还有别的想法吗,在小组内说说。
小学数学植树问题教案(4篇)
小学数学植树问题教案(4篇)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有有名的课堂教学能力,反思意为自我反省。
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下面是可爱的小编给大家整编的小学数学植树问题教案【4篇】,欢迎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植树问题》优秀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发现一条线段上两端都种、只种一端、两端不种三种情况植树问题的规律。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发现植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并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培养意识1、师:同学们好!一起来看两组画面。
(给学生播放荒漠化严重的和绿化优美的两组图片。
)师:看了这两组画面,你更喜欢哪一种呢?师:怎样才能拥有这样美丽的环境呢?生:植树。
师:植树造林,保护环境,让我们拥有一个充满鸟语花香的绿色花园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尽的义务!师:说到植树,大家知道吗?在我们数学王国里,植树可是有一定的学问的,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植树问题”。
——板题2、出示教学目标3、师:见过路边种树吗?一般情况下,每两棵树间距离怎样呢?(相等)一般情况下路边植树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都是相等的,我们也可以叫做等距离植树。
师:在路的一边等距离地植树会有几种情况呢?大家想不想亲手种种看?二、动手种树——探讨规律1、动手“种”树师:大家先看老师为大家准备的材料……(师介绍)出示操作要求:在路的一边,等距离植树,种完后小组里交流看看有几种情况?学生动手植树,师巡视。
2、交流方案小组上台展示自己组的种树方案。
两端都种两端不种只种一端3、仔细观察,每棵树之间都有间隔,那么植树的棵数跟间隔数之间有什么联系?生仔细观察,得出猜想:两端都种棵数=间隔数+1两端不种棵数=间隔数-1只种一端棵数=间隔数三、验证规律1、师:通过仔细观察,我们得出了自己的猜想。
2024最新-《植树问题》教案(优秀5篇)
《植树问题》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以下是可爱的小编给大伙儿分享的5篇《植树问题》教案,欢迎阅读。
《植树问题》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借助围棋盘探讨封闭曲线(方阵)中的植树问题。
2、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从封闭曲线(方阵)中探讨植树问题。
教学难点: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情境导入(课件出示)(1)在100米的小路边,每隔5米种一棵柳树,两端都要种,一共种了多少棵?(2)校园图书馆和体育馆两栋楼之间长40米,每隔4米种一棵柏树,一共种了多少棵?师:(第一题)1000÷20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加1?(两端都栽:棵数=间隔数+1)师:40÷4求的是什么?又为什么要减1呢?(两端不栽:棵数=间隔数—1)。
让学生说出每个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你能说说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二、探索新知。
1、圆形花坛的一周全长12米,如果沿着这一圈每隔2米摆放一盆花,一共需要多少盆花?板书课题: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2、运用规律。
圆形花坛的一周全长12米,如果沿着这一圈每隔2米摆放一盆花,一共需要多少盆花?(1)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独立完成。
(2)理解圆形的株数与间隔数相等,列出算式:12÷2=6(盆)3、课件出示一个圆形,在圆形的花坛上种树,棵数=间隔数4、发现规律:在圆形的花坛上种树,棵数=间隔数。
圆形花坛的`一周全长50米,如果沿着这一圈每隔2米摆放一盘花,一共需要多少盘花?5、学习例题:(1)课件出示例题。
例:在围棋的每边都放19个旗子,最外层一共可以放多少个旗子?(2)生读题,独立列出算式学生小组合作,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年级植树问题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二年级植树问题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植树问题的定义和分类。
2. 单边植树和双边植树的计算方法。
3. 植树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学PPT。
2. 树木图片。
3. 练习题。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植树问题的定义和分类。
2. 展示树木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植树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单边植树的计算方法,举例说明。
2. 讲解双边植树的计算方法,举例说明。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批改练习题,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四、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2. 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2. 展示树木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植树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植树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
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小组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促进团队合作。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2. 学生反思自己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练习题,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团队合作情况,评估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 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练习情况,给予相应的评价和反馈。
六、教学活动设计活动一:引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校园或社区的植树场景,引导学生关注植树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植树的场景?植树有什么意义呢?”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植树问题》教学教案设计
《植树问题》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植树问题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环节,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树的种植方式:单侧种植、双侧种植、环形种植。
2. 植树的间距:等距植树、不等距植树。
3. 植树的数量:根据地形、树种等因素确定植树的数量。
4. 植树的注意事项:选择合适的树种、掌握合适的种植时间和方法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植树问题的基本知识和方法的掌握。
2. 教学难点:植树数量的计算和实际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了解植树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树的种植方式、植树的间距等基本概念。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实际问题,如公园植树、道路绿化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植树的注意事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践应用:通过实践活动,检验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自我反思能力。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情境教学:通过展示真实或模拟的植树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兴趣。
2. 问题驱动:提出与植树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求知欲。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植树案例,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植树问题》精品教案
《植树问题》精品教案
1.理解在线段上植树“两端不栽”的情况中“棵数=间隔数-1”的关系,“只栽一端”的情况中“点数=间隔数”的关系。
2.利用线段图理解“总长=间隔数×间距”等间隔数与点数、总长、间距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能将植树问题推广到生活中的其他问题中,学会通过线段图来分析理解题意。
用线段图解决问题并理解“点数=间隔数-1”及“点数=间隔数”这两种情况的关系。
掌握用线段图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方法。
一、自主预习
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是不是经常去动物园看动物呢?
今天我们也要到动物园转一转!下面请同学们自学教材第107页例2。
二、合作探究
1.出示例2
大象馆和猩猩馆相距60米,绿化队要在两馆间的小路两旁栽树,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3米。
一共要栽几棵树?
(1)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组织学生讨论:一共要栽几棵树?
在讨论中,教师注意引导:小路的两侧是大象馆和猩猩馆,不能栽树。
(3)学生汇报
学生汇报可能会说:每隔3米栽一棵树,小路上会有20个间隔,但两端是大象馆和猩猩馆,不能栽树。
因此棵数应该比间隔数少1,那么小路旁只栽19棵树,两旁共栽38棵树。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60÷3=20(个)20-1=19(棵)19×2=38(棵)
板书:植树棵数=间隔数-1
2.拓展
如果在一条路一旁植树,种头不种尾,或种尾不种头,那么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研究,然后汇报。
板书:间隔数=植树棵数。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优秀6篇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植树问题》教学设计优秀6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作者为大家整理了6篇《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优质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性: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透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
2、能够借助学具,利用规律来解决简单植树的问题。
3、透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能理解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1、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潜力。
2、渗透建模的思想,培养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转化思想。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透过实践活动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2、渗透爱绿、护绿的德育教育。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和交流中探索并发现间隔数与棵数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具、学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出示光头强砍树的画面)师:孩子们,你们喜欢光头强吗?生:不喜欢师:为什么呢?生:因为他乱砍树,破坏森林(让学生畅所欲言,对学生进行爱绿、护绿的德育教育)(出示熊大、熊二抓光头强的画面)师:它们也不喜欢呢!瞧、(出示“保护森林,熊熊有责”)师:其实,保护森林,不仅仅仅是熊的职责,更是生:人的职责师:那我们就应说生:“保护森林,人熊有责”师:这天,就让我们跟熊大、熊二一齐来植树吧!二、建模探究,总结方法1、探究“两端都植”的状况出示:熊大、熊二要在小路的一侧植树(两端都植)引导孩子们认识“一侧”“两端都植”。
在教具上,引导孩子们理解并板书“总长”“间隔长”“间隔数”和“棵数”。
游戏:小组植树比赛师:听我口令,看哪个小组行动较快!师:两端都植,间隔长为5厘米时,间隔数和棵数分别是多少?师:间隔长为10厘米呢?15厘米呢?师:休息会儿,看看总长、间隔长、间隔数和棵数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引导孩子,发现规律:总长÷间隔长=间隔数间隔数+1=棵树(强调“两端都植”)出示练习巩固:熊大、熊二要在长100米小路的一侧,每隔5米栽一棵树(两端要植),需要多少棵树呢?师:你能帮忙解决这个问题吗?赶紧做到你的练习纸一中100÷5=20(个)20+1=21(棵)2、探究“一端植”的状况师:突然,发现路的一端是光头强家呢!(引导学生说“只能植一端”)师:也是这个规律吗?赶紧在你的60厘米小路的较左端安上光头强家,填一填学生报告表格一,并填出你们的发现。
《植树问题》教学教案设计
《植树问题》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活动,掌握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培养学生运用图示、列表等工具辅助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沟通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分析所选教材中关于植树问题的内容,了解教材的结构和安排。
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为教学设计提供依据。
2.2 学情分析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兴趣和已有知识水平。
分析学生解决类似问题的经验和方法,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引入生活中的植树场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植树问题的重要性。
3.2 自主探究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活动,自主探索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引导学生尝试用图示、列表等工具辅助解决问题。
3.3 合作交流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方法和思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思考积极性和合作交流情况。
评价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方法选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2 作业评价对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解答过程和答案准确性。
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和提高解题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的教材,确保教材内容的准确性和易于理解。
5.2 教具准备图示、列表等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5.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的植树问题实例和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提高教学效果。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植树问题的知识。
关于《植树问题》教案
关于《植树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二、教学内容:1. 植树问题的定义和分类。
2. 植树问题的计算方法。
3. 植树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植树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植树问题的实例和计算方法。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植树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植树问题的定义和分类,让学生了解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
3. 实例分析:教师通过PPT展示植树问题的实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运用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植树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分享自己的见解。
6. 课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思维过程和方法,鼓励创新和合作。
3. 评价学生对植树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的提升。
七、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学习。
2. 运用实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利用PPT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植树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2. 邀请园林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植树知识和技巧。
3. 开展植树问题相关的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竞争意识。
九、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学习机会。
2. 强调植树问题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中的重要性。
《植树问题》教案设计
《植树问题》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植树问题的基本知识,包括植树的间隔、树的排列方式等,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植树的间隔:让学生了解植树时树与树之间的间隔概念,掌握计算间隔数的方法。
2. 树的排列方式:让学生学习单侧排列和双侧排列两种方式,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排列方式。
3. 植树问题应用: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掌握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以及总长度与间隔长度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植树的间隔概念及计算方法;(2)树的排列方式及选择;(3)植树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间隔数与棵数的关系;(2)总长度与间隔长度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场景为背景,引导学生认识植树问题;2. 运用观察、实践、探究等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植树节”为背景,引入植树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观察植树场景,发现间隔数与棵数的关系;(2)讲解树的排列方式,让学生学会选择合适的排列方式;(3)教授计算总长度与间隔长度的方法。
3. 巩固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拓展与应用: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解决更多植树问题,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总结反思: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植树问题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8篇)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8篇)植树问题教学设计((8篇)植树问题教学设计(第一篇:教学目标:(1)在观察、操作及交流活动中抽象出植树问题的模型,掌握种树棵树与间隔数间的关系。
(2)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快乐。
教学重点:应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如下文)。
一、课前谈话1.手指游戏师:双手创造了幸福的生活,在我们的手上也隐藏了数学奥秘,同学们想明白吗?请举起右手像老师这样做,五指伸直,并拢再张开。
看着张开的手,你从中想到了什么数字?(5,5个手指)师:老师从中也得到了一个数字4,你们明白它指的是什么吗?(缝隙、空格等)师:对了,指的是手指间的空格,在数学上我们把这样的空格叫做间隔。
每两个手指之间有一个间隔,大家仔细观察老师的手,5个手指,有几个间隔,4个手指时有几个间隔呢?3个,2个手指时呢?师:你们发现手指数与间隔数的关系了吗?谁能说一说?(间隔数+1=手指数)[设计意图:以趣激学。
从学生最熟悉的教学资源“手”入手,在简单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初步感知生活中的植树问题。
]2.导入课题师:我们手上都有这么多数学奥秘,看来数学真是无处不在!生活中的间隔到处可见。
比如,刚才我们看到的5根手指有几个间隔;爬楼梯要几层;栓广告牌要几个柱子等就是数学中的植树问题。
(板书课题:植树问题)这天咱们主要来研究“两端都栽”的规律。
(板书:两端都栽)二、动手种树,初步感知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课件出示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侧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树(两端要栽)。
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2)理解题意①指名读题,从中你了解哪些信息?②理解“两端”是什么意思?(3)讨论交流师:我这样认为,100/5=20,所以要准备20棵树苗。
你们觉得呢?有了答案后与同桌交流交流。
(完整版)二年级植树问题教案
种树方式:两端都种
段数:50÷10=5段
路一边棵数:5+1=6棵
共种棵树:6×2=12棵
6、一条路从一端到另一端一共种树7棵,相邻的两棵树相隔3米。路前有5只兔子排队做操,相邻两只兔子相隔2米,求:路长多少米?兔子做操的队伍长多少米?
解析:(1)种树方式:两端都种
棵树:7棵
40÷10=4棵
3+6+4=13棵
爬楼梯——间隔数=终点楼层—起点楼层
敲钟——敲钟次数=间隔数+1
做题方法:
(1)明确种树方式,在题目标记,题目很少直接给出种树方式,往往有
陷阱,比如说“门前,门口,电线杆.....”都是不能种树
(2)知道“段数”求“棵数”,知道“棵数”求“段数”。
段数=总长÷每段距离
特别点睛:
我们每只手有5根手指,却只有4个“间隔”(并非5个),由此可见,如果
解析:种树方式:两端都种
段数:100÷10=10段
棵数:10+1=11棵
2、在“少年儿童活动中心”门前,有一条长40米的路,现在公路的一侧种树,每两棵树相隔5米,一共要种多少棵树?
解析:种树方式:门前不种树,一端种一端不种
段数:40÷5=8段
棵数:8棵
3:爷爷从1楼爬到4楼用3分钟,照这样的速度,他从1楼爬到5楼用多长时间?
植树问题
知识点总结:
核心问题——段数(间隔)与棵数之间的数量关系
两端都种(没有障碍物)——棵数=段数+1
两端都不种(两端都有障碍物)——棵数=段数-1
只种一端(一端有障碍物,另一端没有)——棵数=段数
封闭路——棵数=段数(与“只种一端”情况相同)
植树问题 教案
植树问题(二年级)教学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在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规律的基础上解决简单的植树问题。
2、使学生经历感知、理解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并应用规律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践活动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重点:理解“植树问题(两端要种)”的特征,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难点:理解“间距数+1=棵数,棵数-1=间距数”教学过程:一、创设原型1、教学“间隔”的含义师:每位同学都有一双灵巧的手,他不但会写字、画画、干活,在他里面还藏着有趣的数学知识,你想了解他吗?请举起你的右手。
(五指伸直、并拢、张开)师:张开的五指中有几个空隙?(4个)数学中我们把这个“空隙”叫“间隔”。
(板书)我们发现5根手指中有4个间隔,那么4根手指呢?3根呢?2、举例生活中的“间隔”师:生活中的“间隔”到处可见,你能举几个例子吗?(两棵树之间、两个同学之间、钟声…)3、根据生活实景信息回答问题。
(1)公园的一侧一些树,数了数有6个间隔,一共栽了几棵树呢?(7棵)(2)庄老师家在6楼,从1楼到6楼要爬几层楼?(5层)(3)河边的护栏有5根铁链,需要几根柱子?(6根)4、引入课题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了解的5根手指间有几个间隔;爬楼梯要几层;铁链需要几根柱子等,数学中统称为“植树问题”。
(板书)二、构建模型1、用图象语言描述“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师:(右手)我把5根手指看作5棵树,他有4个间隔。
那么,6棵树、7棵树之间有几个间隔呢?你能画图来说明吗?(生作图,展示)2、构建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1)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几位同学画的图,你能说说你是怎么画的吗?(2)比较一下这几种作图方法,你觉得哪种方法简便,看起来清楚?(是啊,用线段图的方法最简便,因此它也是我们最常用的。
)(3)通过画图,我们发现这条路的两端都栽了树,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植树问题的一种类型。
二年级下册植树问题分段教案
分段教学内容:上海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三年级第一学期P80教材分析:《分段》是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一学期第六单元数学广场的教学内容。
本课主要是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第一种思想方法(两端不植树),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是实际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思想方法。
植树问题通常是指沿着一定的路线植树,这条路线的总长度被树平均分成若干段,由于路线的不同、植树要求的不同,路线被分成的段数和植树的棵数之间的关系就不同。
本课是探讨关于剪绳子的分段情况,让学生先通过观察、画图、发现、找出次数和段数之间的关系,再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中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以及这种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同时培养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抽取数学模型的能力。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直观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学生初步具备了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小组合作观察、比较、思考探究等活动,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概括、归纳的能力。
所以本节课的主要形式是学生自主研究,小组讨论探究,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探究数学问题,使学生能从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寻找数学规律。
这样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自我构建能力。
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剪绳子的分段问题中“剪”与“段”的规律,并能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自主研究,合作讨论的形式,观察、比较、讨论、归纳规律,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3、通过学习渗透数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剪的次数与段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应用分段问题的模型灵活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学习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1、师:圣诞节前夕,小巧为同学准备了一些礼物,要用彩绳把礼物包装一下,结果在剪彩绳的过程中,她发现了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段
教学内容:上海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三年级第一学期P80
教材分析:
《分段》是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一学期第六单元数学广场的教学内容。
本课主要是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第一种思想方法(两端不植树),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是实际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思想方法。
植树问题通常是指沿着一定的路线植树,这条路线的总长度被树平均分成若干段,由于路线的不同、植树要求的不同,路线被分成的段数和植树的棵数之间的关系就不同。
本课是探讨关于剪绳子的分段情况,让学生先通过观察、画图、发现、找出次数和段数之间的关系,再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中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以及这种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同时培养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抽取数学模型的能力。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直观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学生初步具备了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小组合作观察、比较、思考探究等活动,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概括、归纳的能力。
所以本节课的主要形式是学生自主研究,小组讨论探究,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探究数学问题,使学生能从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寻找数学规律。
这样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自我构建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剪绳子的分段问题中“剪”与“段”的规律,并能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自主研究,合作讨论的形式,观察、比较、讨论、归纳规律,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3、通过学习渗透数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剪的次数与段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应用分段问题的模型灵活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师:圣诞节前夕,小巧为同学准备了一些礼物,要用彩绳把礼物包装一下,结果在剪彩绳的过程中,她发现了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
现在她想把问题跟大家一起交流研究,你们愿意一起学习探究吗?[媒体出示礼物盒情景图]
媒体出示:彩绳、剪刀
问题一:一根彩绳剪1次,剪成几段?(演示)
问题二:一根彩绳剪2次,剪成几段?(演示)
师:像上面的这些问题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数学新本领--分段。
【板书:分段】
二、探究新知
解决问题,探究段数与剪的次数之间的关系
出示问题:
一根彩绳剪4次、5次、6次、7次,分别剪成几段呢?
(1)完成练习单题1
师:请各位同学各自画一画,并完成表格。
(2)汇报交流:(教师板书答案)
师:如果一根彩绳剪9段,那么需要剪几次呢?
师: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教师质疑:为什么段数比次数多1?(因为剪一次就可以得到两段)
板书:段数=次数+1
次数=段数-1
(3)同桌合作你问我答游戏(一个说段数,一个回答次数),巩固两个数量关系式。
(4)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师:有了这个规律,我想问问大家:像这样,剪10次,一根绳子会分成几段?要是剪20次呢?30次呢?40次呢?
师:真聪明,看来啊我们小朋友都已经掌握这个规律了。
(5)师:你能举例说一说,在生活中,你碰到过哪些分段的例子。
(切甘蔗、锯木头、走楼梯)
3、小结:在生活中碰到分段的问题,我们可以根据段数与次数之间的关系式求出我们所需要的量。
三、回归生活,实际应用
1、填表格:
2、老师把这根绳子想象成一根25米长的木头,出示:
一根25米长的木头,锯了4次,每段一样长,
(1)锯出几段?
(2)每段长多少米?
3、一根20米长的木头,锯成4段,每锯下一段需要8分钟,那么全部锯完需要多少分钟?
4、选择:
(1)一根甘蔗把它平均分给7名同学,需要切()刀。
A 6
B 7
C 8
(2)一根甘蔗切7刀,被分成了()段。
A 6
B 7
C 8
(3)老师从1楼走到2楼要上20格楼梯,那么从1楼到3楼需要走()格楼梯。
A 40
B 60
C 80
5、判断
一段全长18米的木头被锯了2次,每段一样长,那么每段长9米。
…………()
一段全长18米的木头被锯成2段,每段一样长,那么每段长9米。
…………()
四、自我评价,分享收获
总结:今天你收获到了什么?
附板书:分段
段数=次数+1
次数=段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