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二轮复习讲义 写作之议论文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届高三二轮复习讲义写作之议论文

高中作文写作技法:打造议论标准语段,让说理无懈可击(一)

一篇优秀议论文最大的特色在于以丰富的论据、充沛的情感和严密的逻辑形成强大的论证力量,而形成这种论证力量的部件就是议论文的主体段。一篇议论文如果能有几个联系密切并具有较强论证力度的主体段,那就会增加论证的深度、广度和厚度,使议论文富有说服力。议论文出彩与否与标题、开头和结尾有关,更与主体段密切相关。作者的议论能力也主要体现在主体段。因此,写好议论文的主体段至关重要。

一、比较阅读见优劣

(一)

古今中外,许多取得了重大成就的人,很多都遭受过“埋没”的命运。爱因斯坦就曾被埋没在一个专利局中,充当小职员的平凡角色。但他没有灰心,抓紧一切机会进行研究,终于开创了物理学的新天地。最终靠奋斗冲破“埋没”的压力。可见埋没并不可怕,关键是他为什么没有因“埋没”而“窒息”,并且能有建树?因为他不甘心忍受被“埋没”的命运;不管在怎样不利的情况下,他始终没有丧失向上的勇气和力量;他坚信:不失千里之志的千里马,终有奋蹄腾飞的日子。因此,我们不能不赞美冲破“埋没”,脱颖而出的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

(二)

靠奋斗冲破“埋没”的压力。古今中外,许多取得了重大成就的人,很多都遭受过“埋没”的命运。爱因斯坦就曾被埋没在一个专利局中,充当小职员的平凡角色。但他没有灰心,抓紧一切机会进行研究,终于开创了物理学的新天地。为什么他没有因“埋没”而“窒息”,并且能有建树?因为他不甘心忍受被“埋没”的命运;不管在怎样不利的

情况下,他始终没有丧失向上的勇气和力量;他坚信:不失千里之志的千里马,终有奋蹄腾飞的日子。因此,他在“埋没”的情况下,不是怨天尤人,而是努力拼搏奋斗,终于冲破“埋没”,脱颖而出。

点评:语段(一)(二)在内容上极其相似,都是论证——奋斗可以冲破“埋没”的压力;都是通过爱因斯坦冲破埋没最终有所成就的例子进行了主体论证;又都是运用了因果分析论证方法。相似之处虽然居多,但是不同也很明显:段落观点句位置不同,论据的阐述和分析结构不同,结论句表述不同。可是优劣也是显而易见的,(二)段观点鲜明,论据明晰,论证严密,紧扣论点,论证有力。

二、理论指导巧分析

在议论文的写作中,每一个环节都是很重要的。审题立意确立了文章的方向,提炼论点确定了文章的中心,分割论点为行文提供了纲领,确立了文章的框架结构。但真正要把文章写得有血有内、玲珑剔透,写得深刻具体、透彻全面,还须对围绕中心论点的分论点进行扩展。一般来说,一个分论点构成一个段落,或者构成一个段群。

所谓段落扩展,就是对一个段落的各种构成元素进行有效的最佳的排列组合,理清段落的写作思路。议论文段落的扩展是议论文写作非常重要的、极其关键的一步;它涉及分论点在段落中位置的摆放;涉及如何使用过渡词、过渡句;如何运用论据,运用哪些论据,使用多少论据;如何展开论证,运用哪些论证手法等等。下面主要介绍两种常见的标准语段:

(一)分论点--过渡句--事实论据--论证--结论

这是议论文段落扩展的最基本的模式。先提出分论点,然后在分论点与论据之间进行过渡,然后陈述论据,注意论据使用的个数,在论据之后,必有论证,即点明了这些论据的意图、作用,阐明这些论据在这里说明了什么问题,表明了什么观点,揭示了何种道理。如果不展开论证,那么论点与论据脱离,论据就起不到论证论点的作用。在有些段落中,结论性的句子有些有,有些没有,可视情况而定。

【举例】《没有“异想”,哪来“天开”》中的文段:

“异想天开”是科技发明创造的源泉(分论点)。没有“异想”,哪来“天开”’纵观古今中外的发明创造,莫不如此(过渡句)。如果没有鲁班被茅草割破手的“异想”,怎么会有锯的发明?如果没有把字从笨重的竹片请到轻巧东西上的“异想”,怎么会有纸的发明?如果没有通过屏幕显示图像的“异想”,贝尔德怎么能制造出第一部电视机?如果没有对苹果落地的“异想”.怎么有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如果没有凌空飞翔的“异想”,莱特兄弟的飞机又怎么会飞上蓝天?(五个论据,假设反证)。上述的事例足以证明,“异想天开”是科技发明、社会进步的强大推动力(这句既是论证,又是结论)。【品读】文段首句即为观点句,明晰简洁,中间五个事实论据组成了排比结构,句式整齐,论证合理,紧扣关键词“异想”“天开”,过渡自然。不枝不蔓地论证了论点。是一个非常简洁又高效的议论完整语段。

【举例】《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中的文段:

选拔人才,不能求全责备(分论点)。重要的是要看到他们身上出众的才能,否则,就会埋没人才(兼有说理与过渡的作用)。牛顿是物理学家,但不善辞令;孙膑是军事家,但未必能亲临前线;陈景润是有名的数学家,但不是一个好的数学教师(陈述论据)。我们不能因此说牛顿的三大定律无价值.孙膑的兵法对作战没有用处,陈景调对哥德巴

赫精想的证明是错误的(论证)。相反,我们不能不承认他们三个人都是名副其实的人才,都是对世界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才(论证兼结句)。

【品读】与上个语段一样,本段首尾紧扣论点,过渡自然,中间陈述事实论据,紧跟论据分析,紧扣论点,结构合理。

(二)过渡句或过渡词--事实论据--论证--分论点

该段落扩展法起句多为过渡句、过渡词,但有些也没有,然后是事实论据,使用短论据一般在3个以上,但又不能太多,使用长论据,一般是一个,最多两个,论据之后必然要论证,最后得出分论点。下面举例说明:

【举例】《没有“异想”,哪来“天开”》文中的段落: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每一项重大的发明与创造,莫不如此(过渡句)。试想:如果没有瓦特对蒸汽托起壶盖的“异想”,又怎么有第一台蒸汽机的诞生7如果没有苹果落地的“异想”,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又怎么会被发现,如果没有马克思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异想”,又怎么知道社会主义国家何时诞生?如果没有翱翔蓝天的“异想”,中国的“神舟”又怎么能飞向太空?(陈述论据兼论证)可以说,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都是建立在异想天开的基础上的,没有“异想”,哪来“天开”(分论点)。【品读】文段把观点句放到结尾,在前面论据的基础上可谓水到渠成;另外,末尾点题,也可以叫卒章显志,符合阅卷者的阅读习惯,论点也是非常突出的。

【举例】人要自信,但不能盲目。三国时的马谡乃蜀军一员大将。镇守街亭,他把二十万大军驻扎在高山上,久经沙场的老将王平力劝他撤离此山,理由让在场的将士信服,但唯有马谡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结果被司马氏围山断水,放火烧山,蜀军不战而乱,几乎全军覆没。马谡也依军法被处斩,身首异处。街亭失守,是因为马谡不懂兵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