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古代诗词鉴赏意象含义的总结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知识点《诗歌鉴赏20个常考意象详解》

高中语文知识点《诗歌鉴赏20个常考意象详解》

1.冰雪。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

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又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李益《从军北征》)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

以折柳表惜别。

“柳”“留”谐音,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思乡之情。

因“丝”谐“思”,柳丝连用,还有思念的意思。

如:“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西厢记》)4.蝉。

以蝉表现品行高洁。

古人认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如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

”王沂孙《齐天乐》:“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

”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5.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衬景色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李白《苏台览古》)吴国的旧苑荒台上的杨柳又长出新枝(荒凉一片),遥想当年这里笙歌曼舞,那盛景比春光还美。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杜甫《蜀相》)一代贤相及其功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七大类意象教你读懂古诗词

七大类意象教你读懂古诗词

七大类意象教你读懂古诗词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

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

如果我们熟悉这些意象,会给鉴赏诗歌带来很大帮助。

一、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1. 杨柳。

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

“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

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2. 长亭。

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

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

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

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3. 南浦。

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九歌·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

南朝文学家江淹作《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之后,南浦在送别诗中明显多了起来;到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更为普遍,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4. 酒。

元代杨载说:“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

”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

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二、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1. 月亮。

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古诗词中常用意象分析

古诗词中常用意象分析

古诗词常用意象解析意象是古诗中的情感载体. 就古典诗词而言,诗人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而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落花一、描写自然景物,构成一种优美的意境。

二、因落花易逝,用以表达同情或思念之情。

三、寓意昂扬向上的精神描写自然景物,构成一种优美的意境。

如:“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韩翃《寒食》)中“春城无处不飞花”,给人的感觉是春风和煦,阳光明媚,各种颜色的花儿在风中轻扬曼舞,美妙极了。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伴随着风雨之声,落花片片,满地缤纷,可以想见春天的美好和童子的天真烂漫之趣。

面对落花,唏嘘感叹:叹年华易逝,美丽不再。

就产生了同情或思念之情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杨花落”是感叹命运无常,表达诗人李白对友人的牵挂之情。

落花寓意昂扬向上的精神。

“花落春常在”清朝考生俞樾在礼部复试,以此句为诗开头,寓意希望在人间。

杜鹃一、表达凄凉、哀伤,用以表达思亲之情、归家之念。

二、比喻忠贞杜鹃又名杜宇、子规、蜀鸟。

传说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

因其声凄惨,被老百姓摹拟为“不如归去”,杜鹃啼叫时嘴里会流出殷红的血,故杜鹃啼血常用以表现环境之凄凉。

因而古诗词中的杜鹃常常是凄凉、哀伤的象征,诗人常常用以表达思亲之情、归家之念。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中“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诗人通过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

也有用杜鹃啼血来比喻忠贞。

如:“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南宋文天祥《金陵驿》)柳一、是惜别之情。

二、是离愁。

A、柳从《诗经》开始,“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就首开了咏柳寄情、借柳伤别的先河。

古诗中常见的意象及特点20个

古诗中常见的意象及特点20个

古诗中常见的意象及特点20个一、月。

月在古诗中是一个极为常见的意象。

特点就是它常常代表着思念之情。

你想啊,晚上月亮一出来,那柔和的光洒在大地上,离家在外的人就容易触景生情。

比如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就这么简单地一抬头一低头,对故乡的思念就全在里头了。

月亮不管是在天涯海角,大家看到的都是同一个月亮,所以它就像是一条思念的纽带,连接着远方的亲人和故乡。

二、柳。

柳的特点是和离别有关。

因为“柳”和“留”谐音嘛。

古人在送别朋友的时候,就经常折柳相赠。

像王维的“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那青青的柳色就在眼前,可朋友马上就要走了,这柳就像是挽留朋友的一种无声的语言,充满了离别的愁绪。

三、雁。

雁是一种候鸟,它的特点是常常象征着游子的思乡之情或者传递书信。

大雁每年都会按时迁徙,它们在天空中排成整齐的队列,飞向远方。

那些漂泊在外的游子看到大雁,就会想自己什么时候能像大雁一样回到家乡呢。

而且传说大雁能传书,像李清照的“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盼着大雁能带来远方的消息,那种盼望中又有着思念和孤独的感觉。

四、菊。

菊的特点是高洁、隐逸。

菊花在秋天开放,当别的花都凋谢的时候,它却傲然挺立。

所以古代那些不愿意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隐士们就特别喜欢菊花。

陶渊明那可是菊的头号粉丝,“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东篱下采着菊花,看着远处的南山,那是一种多么闲适自在、超凡脱俗的境界啊。

五、梅。

梅的特点是坚韧、耐寒,象征着高洁的品格。

冬天那么冷,梅花却能在冰天雪地里盛开,这是多么顽强的生命力啊。

王安石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这梅花独自在墙角开放,不畏严寒,而且还散发着淡淡的香气,就像那些品德高尚的人,即使处在恶劣的环境中,也能坚守自己的操守。

六、松。

松象征着长寿、坚韧不拔。

松树四季常青,不管是严寒还是酷暑,它都屹立不倒。

在古诗里,那些想要表达坚定的意志或者对长寿的祝福的时候,就会用到松这个意象。

诗词鉴赏中的意象与意义

诗词鉴赏中的意象与意义

诗词鉴赏中的意象与意义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一直以来都承载着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意义。

在诗词中,意象被运用得淋漓尽致,不仅补充了诗人的表达,还赋予作品更深层次的意义。

通过仔细鉴赏和解读诗词中的意象,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欣赏其中蕴含的美。

一、意象的定义与作用意象,作为诗词表达中重要的元素,是通过形象的方式来传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它是具体而形象的,能够触动读者的感官,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情感共鸣。

通过意象的运用,诗词作品得以表达作者独特的思考和感受,同时也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读作品。

意象在诗词中的作用多种多样。

首先,它能够丰富作品的表达,使作品更加生动,更具有感染力。

其次,意象是诗词中的营养剂,它能够滋养读者的心灵,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最后,意象还能够加深作品的意义,赋予作品更深层次的内涵。

二、意象的分类在诗词鉴赏中,我们可以将意象分为自然意象、人物意象和物象。

每一种意象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意义。

1. 自然意象自然意象是诗词中最常见的一类意象,它主要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来传达思想感情。

例如,“万紫千红开遍,众芳摇曳霜飞纷”,通过描绘丰富多彩的花朵来表达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自然意象能够将人们的情感与自然界的景象相结合,产生强烈的共鸣和感染力。

2. 人物意象人物意象是通过描绘或借用具体的人物形象来传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往往以历史上的名人或神话中的人物形象为基础,赋予其新的意义。

例如,“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通过借用李白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奔放生活态度的追求。

3. 物象意象物象意象是通过描绘或引用某一物品来传达作品的思想情感。

这些物品可能是日常生活中的器物,如酒、棋、剑,也可能是象征性的物品,如柳树、桃花等。

物象意象能够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象征性的解读,使作品更具有深度和内涵。

三、意象与意义的关系在诗词鉴赏中,意象和意义是密不可分的。

意象是通过具体的形象来传达思想感情,而意义则是通过意象的组合和解读来理解作品所蕴含的深层次的内涵。

高中语文诗词鉴赏古典诗词常见意象简析

高中语文诗词鉴赏古典诗词常见意象简析

高中语文诗词鉴赏古典诗词常见意象简析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

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

诗人的聪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

“意象”是诗歌的基本单位,古诗词中很多意象都具有相对固定的寓意,把握了这些寓意对我们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解答诗歌鉴赏题目很有益处。

一、动物类1、蝉(寒蝉)。

感身世,诉悲凉。

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

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唐骆宾王《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

句句都可以找到诗人对自己遭遇的不平和人格自信的影子。

痛别离,苦远游。

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

”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就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

唐卢殷《晚蝉》:“犹畏旅人头不白,再三移树带声飞。

”写蝉以声引愁,旅人行一程,飞蝉跟着鸣一程,似乎专与行人为难,写出了诗人一路走去一路愁苦的沉重心情。

“寒蝉鸣我侧”(三国人曹植《赠白马王彪》)等诗句也表达这样的情思。

2、鸿雁。

鸿雁是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唐·李益《春夜闻笛》)。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隋·薛道衡《人日思归》),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

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

古代诗歌常见的100种意象

古代诗歌常见的100种意象

古代诗歌常见的100种意象关键信息项:1、意象名称2、意象含义3、相关诗歌举例4、意象所传达的情感或氛围11 意象名称:月亮111 意象含义:在古代诗歌中,月亮常常被赋予多种含义。

它可以象征团圆,因为月圆之时人们渴望亲人相聚。

同时,月亮也能代表思念,游子望着明月思念故乡,爱人借月遥寄相思。

此外,月亮的阴晴圆缺还寓意着人生的无常和悲欢离合。

112 相关诗歌举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113 意象所传达的情感或氛围:通常传达出孤独、寂寞、思念、惆怅等情感,营造出清幽、静谧、悠远的氛围。

12 意象名称:柳树121 意象含义:柳谐音“留”,古人常借柳表达挽留、惜别之意。

柳枝的柔软、细长也常被用来形容女子的柔美和婀娜多姿。

122 相关诗歌举例:“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123 意象所传达的情感或氛围:多传达出离别、伤感、忧愁的情感,营造出凄楚、哀怨的氛围。

13 意象名称:梅花131 意象含义:梅花在严寒中独自开放,象征着坚韧不拔、高洁、孤傲的品质。

也常被用来隐喻诗人自身的高尚情操和志向。

132 相关诗歌举例:“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王安石《梅花》)“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133 意象所传达的情感或氛围:传达出坚韧、不屈、高雅、脱俗的情感,营造出清冷、高洁的氛围。

14 意象名称:菊花141 意象含义:菊花一般在秋季开放,不与百花争艳,象征着隐逸、淡泊、高洁的品格。

142 相关诗歌举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143 意象所传达的情感或氛围:传达出闲适、悠然、超脱、清雅的情感,营造出宁静、淡泊的氛围。

15 意象名称:鸿雁151 意象含义:鸿雁是候鸟,每年秋季南迁,春季北归,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和羁旅之愁。

(归纳)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常见意象及其含义

(归纳)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常见意象及其含义

(归纳)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常见意象及其含义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4、蝉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如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5、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6、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边之所。

屈原《九哥·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7、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典型的陆上送别之所。

8、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萋萋”是形容春草茂盛。

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归,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

9、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

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

”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为怨悱。

10、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可见秋雨打梧桐,别有一分愁滋味11、梅花“以花贵,自战国始”,到梁、陈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咏梅诗。

高中语文解答诗词鉴赏题意象总结

高中语文解答诗词鉴赏题意象总结

高中语文解答诗词鉴赏题意象总结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

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

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

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

1、“松梅竹菊”寓高洁松梅竹菊是品行高洁、不畏邪恶的形象化身,古人常用这四种形象表现高洁的情操。

刘桢《赠从弟》有云:“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王吉《咏竹》则言:“岁寒别有非常操,不比寻常草木同。

”元稹《菊花》一诗有云:“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写梅的诗句也有很多,如“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苏轼的《红梅》,该诗表现出了红梅不畏严寒,不与桃杏争春的高洁品格。

2、借“月”托“雁”寄乡思皓月当空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唤起诗人的怀远之念,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再如苏轼“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均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雁是一种候鸟,古诗词常用大雁南飞的景象书写在外游子的思乡之情。

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诗的最后两句写道:“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诗人漂泊流浪,到底什么时候能重返故乡,连泊舟中的诗人自己也不清楚,因此他只好寄希望于春光中北归的大雁为自己传书了。

归雁这一意象写出了作者的思归之情。

3、“杜鹃”“鹧鸪”啼凄凄杜鹃,又名子规、杜宇等,在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在让位于他的臣子后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又说杜鹃叫声如“不如归去”,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了凄凉、哀伤的象征。

鹧鸪天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题目问道: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此问的解答就应从杜鹃的叫声入手,词中也提到了“声声只道不如归”,表达的是作者漂泊之外的思归之情。

古诗词中出现的“鹧鸪”这一意象也经常透出悲凉之意。

比如李白的《越中览古》:“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2025年高考语文古诗词考点梳理:鉴赏古代诗歌形象之景物形象(意象、意境)

2025年高考语文古诗词考点梳理:鉴赏古代诗歌形象之景物形象(意象、意境)

鉴赏古代诗歌形象之景物形象(意象、意境)考点解读景物形象指写景诗或杂诗中的一般景物,如湖光山色、田园桑林、大漠孤城之类。

诗人在抒发主观情感时,往往借助这些自然景物或人文景物,这些承载主观感情的客观事物,就成了“意象”,它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而多个意象构成“意境”。

一、意象(景象)(一)意象的含义诗人表达思想感情时,往往采用寄情于物的方式,通过描写具体而生动的形象,把复杂而深刻的内心情感投射到客观的物象上,使思想感情——“意”和客观的物象——“象”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相互统一,从而构成了“意象”。

意象是渗透着诗人情感的客观物象,它既是情的物象化,也是情景交融的形象。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就是拨开意象的“迷雾”,见到思想感情的“天日”。

(二)常见意象的特点和寓意1.松柏——松柏生长环境恶劣,经寒不衰,枝干坚韧,具有一种凛然正义的品质。

在文人笔下,松是坚贞、孤直和高洁的象征,古人常通过咏松来表现自己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

如李白《赠韦侍御黄裳二首(其一)》:“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2.竹——本固性直、心空节贞。

葱茏绿竹代表正直谦虚、坚贞高洁的品格或象征隐士君子。

如苏轼《于潜僧绿筠轩》:“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

”3.柳——“柳”者,“留”也。

柳枝依依,缠绵悱恻,古人常借柳抒发送别怀人的离愁别绪。

如“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表达了分别时诗人对友人的眷恋。

又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在杨柳依依的岸边,词人的离别之情油然而生。

4.梅——最先开放,傲霜斗雪,敢为人先,不畏权贵,是君子。

如宋代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歌颂了梅花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意象总结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意象总结

中学语文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意象总结意象是诗人在进行诗歌创作中借助的某一形象,附着了诗人的思想情感,所以了解诗歌中的意象,必定会有助于同学们去理解全诗的。

今日给大家整理了一份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意象,有点长,可以(保藏)下来渐渐看,希望会对你们品鉴古诗词有帮助哦~诗歌鉴赏常见意象一、边塞怀古诗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胡马、黄河、长城、明月、阴山、黑山等。

1. 吴钩:泛指宝刀、利剑,借指诗人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情怀。

2. 乌衣巷:原是东晋王谢两大豪门的住宅地,借指极其繁华之所在。

3. 淮水:秦淮河是历代王公贵族醉生梦死、彻夜笙歌的游乐场,常借指繁华之所。

4. 山河:指国家或祖国。

5. 折戟:指斗争的惨烈。

6. 柳营:指军营。

7. 后庭花:荒淫而亡国的陈后主所作的乐曲,借指统治者的荒淫无度。

8. 芦荻:一种秋天的植物,借以渲染萧索的气氛。

表现要点:边塞风光、奋勇杀敌、誓死卫国、征人愁怨、思乡思亲、怜悯批驳烽火、狼烟、宝剑、马、铠甲等。

9. 关山:关塞山河。

关,关隘要塞;山,山河。

二、送别诗杨柳、杯酒、明月、江水、芳草、眼泪、残阳、孤云、远帆、歧路,长亭饯别,饮酒泣别,日暮伤别,夕阳等1. 水晶帘:闺中的一种帘子,借以表现思妇的孤独之情。

2. 辽西:边关地名,借以表达思妇怀念出征在外的丈夫。

3. 玉阶:台阶,借以表现思妇远眺而思念丈夫。

4. 屏风:古代用来隔离或挡风的饰物,借以表现闺中人思念亲人。

5. 娥眉:女子的眉毛,多指美人的梳洗或揽镜自照、顾影自怜的情景。

6. 罗幕:精致的帘子,多表现思妇对远人的思念。

7. 乱红:指落花,借以表现女主子公对花慨叹年华的逝去。

8. 危楼:高楼,多指女主子公远眺远处,思念心上人。

9. 落花:(落红、残红)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于死亡的焦虑、悲伤。

多传达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深厚喟叹和哀愁。

10. 南浦:南浦是水边的送别之所,表达送别之意。

11. 长亭: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的象征意义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的象征意义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的象征意义在中国古代诗词的浩瀚海洋中,意象是诗人用以传达情感、营造氛围、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

这些意象往往承载着丰富的象征意义,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月亮,这一常见的意象,常常被诗人赋予思乡、相思之情。

当游子远在他乡,抬头望见那一轮高悬的明月,心中的思念便如潮水般涌来。

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简简单单的十个字,却将望月思乡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众多诗词中,月亮的阴晴圆缺也常与人世间的悲欢离合相呼应。

满月象征着团圆和美满,而缺月则暗示着分离和遗憾。

杨柳,也是古诗词中频繁出现的意象,它象征着离别。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在《诗经》中,杨柳的依依之态就与离别的不舍紧密相连。

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更是将杨柳与凄清的离别场景融合在一起,烘托出无尽的忧愁。

由于“柳”与“留”谐音,所以古人常借柳表达挽留之意,希望友人或亲人不要离去。

梅花,在严寒中独自绽放,象征着坚韧和高洁的品质。

王安石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赞美了梅花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的精神。

陆游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则借梅花凋零后仍留香气,表达了自己虽历经磨难但志向不改的决心。

梅花的傲雪凌霜,成为了文人墨客们追求高尚品格和坚定信念的象征。

菊花,通常代表着隐逸、高洁和超脱。

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描绘了自己隐居田园,悠然自得的生活,菊花在这里象征着他对世俗的超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在李清照的“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中,黄花(菊花)又被赋予了一种孤寂、凄凉的意味。

鸿雁,因其南来北往的迁徙习性,常被用来象征游子的思乡之情和传递书信的使者。

张若虚的“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以鸿雁无法传递音信,抒发了深深的相思之苦。

李清照的“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则借鸿雁期盼远方亲人的来信,表达了对爱人的思念。

杜鹃,又名子规,其啼叫声凄厉哀怨,常常象征着哀怨、凄凉和思乡之情。

诗词鉴赏知识点总结

诗词鉴赏知识点总结

诗词鉴赏知识点总结诗词鉴赏是一门旨在理解、欣赏和解读古代诗词作品的艺术。

通过了解诗词的背景、形式、意境和文化内涵,我们能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古代文化的瑰宝。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总结一些重要的诗词鉴赏知识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诗词作品。

1. 诗词的构成要素:诗词一般由诗句、韵律和格律三个要素构成。

诗句是诗词的基本单位,包括字数、词语和意象。

韵律是指诗句中音韵的安排,包括平仄和押韵。

格律是指诗句和整篇诗词的布局和规则,包括五言、七言等。

2. 诗词的题材和意境:诗词的题材非常广泛,涵盖了自然景物、人物、爱情、哲理等各个方面。

不同的题材会带来不同的意境,例如山水诗常常描绘出宁静和谐的自然景象,而边塞诗则表现了坚强和豪迈的意志。

3. 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在诗词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可以增强作品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

通过对修辞手法的运用,诗人能够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传递出更深层次的情感和思想。

4. 诗词的文化内涵:诗词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了解诗词作品所涉及的历史、哲学和艺术等方面的背景,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词。

例如,许多诗词作品中融入了儒家思想和佛教哲理,通过这些作品可以窥见中国古代文化的智慧和哲学思考。

5. 名家名篇鉴赏:学习名家名篇的鉴赏是提高诗词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

例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展示了兄弟之间深厚的感情;苏轼的《赤壁赋》描绘了壮丽的战争场面和豪情。

通过学习和鉴赏这些经典之作,我们能够更好地领会诗词的精髓和艺术魅力。

6. 诗词的背景和影响: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对中国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了解诗词作品的创作背景、流传历史和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词。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抒发,表达了壮志未酬的情感。

在历史上,诗词作品也经常被用作政治、教育和激励等目的。

在诗词鉴赏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耐心和细致地阅读、解读和欣赏作品。

古诗意象总结

古诗意象总结

古诗意象总结古诗意象是中国古代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抒发情感和抒发心境而创造出来的艺术表现形式。

它以独特的叙事手法和细腻的描写技巧,塑造了丰富多样的形象,给人们带来深深的感受与启迪。

首先,古诗意象中常用的自然景物是其中重要的元素。

比如山、水、花、树等,这些形象都是大自然的瑰宝,也是诗人描绘情感的灵感源泉。

山作为古人崇拜的对象,经常被用来象征高贵与崇高;水则象征了生命与洁净。

花则多用来表达美好与脆弱,而树则常被诗人用来抒发自身的情感。

这些自然景物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意象,使得古诗更富有生命力。

其次,古诗意象中的色彩也是表现情感的重要元素。

古人通过描绘五彩斑斓的色彩,展现了世界的绚丽和多样性。

比如,金黄的阳光、碧绿的树叶、深红的花朵等,这些浓郁的色彩给人以美好的感受,也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同时,色彩也常被用来表现诗人的情感状态,比如,黑暗和灰色常用来象征忧伤与痛苦,而白色则代表纯洁与无邪。

色彩的运用使得古诗更富有表现力,引起读者心灵的共鸣。

古诗意象中的动物形象也是诗人喜欢使用的元素之一。

动物形象丰富多样,常被用来象征人类的品质和性格特点。

比如,孔雀富丽华美、自由自在,象征了美丽与高尚;鹤则象征了神秘与高洁;蝴蝶则代表着自由与飞翔。

这些动物形象丰富了古诗的内涵,使得读者在阅读中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古诗意象中还有一种重要的元素,就是季节。

季节的变迁带给人类的感受是无穷无尽的,而古诗意象中的季节描写则展现了诗人对时间的感悟和对生命的思考。

春天常用来象征希望与生机,夏天则常被用来表达炙热与激情,秋天象征的是成熟与收获,而冬天则是季节的尽头,象征寂静与沉淀。

季节意象使得古诗更具有时代感,也更加贴近生活。

综上所述,古诗意象通过自然景物、色彩、动物形象和季节等元素,表现了诗人复杂而独特的情感和思想。

古人通过丰富多样的形象描绘,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与心灵的震撼。

古诗意象不仅丰富了古代文化,也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的象征意义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的象征意义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的象征意义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诗词中,意象是诗人抒发情感、寄托思想的重要载体。

意象,简单来说,就是蕴含着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

通过对这些意象的巧妙运用,诗人能够以简洁而深刻的方式传达出丰富的内心世界。

下面,让我们一同走进古诗词的世界,探寻那些常见意象背后的象征意义。

月亮,这一高悬于夜空的天体,在古诗词中常常被赋予多种象征意义。

它既可以象征团圆,当游子漂泊在外,仰望明月时,心中涌起的是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借明月抒发了浓浓的思乡之情;月亮也象征着美好和纯洁,“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将月亮比作白玉盘,展现出其纯净无暇的特质;同时,月亮的阴晴圆缺还象征着人生的悲欢离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通过月的变化,感慨人生的无常。

柳树也是古诗词中频繁出现的意象。

因其“柳”与“留”谐音,所以常被用来象征离别。

古人在送别亲友时,常常折柳相送,以表达挽留之意。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在诗中描绘了清新的柳色,烘托出离别的氛围。

而在春天,柳树发芽,嫩绿的柳条随风摇曳,又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生命的复苏。

桃花在古诗词中往往象征着爱情和美好的生活。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以艳丽的桃花比喻新娘的美丽和婚姻的美满。

同时,桃花盛开的景象也常被用来描绘世外桃源般的理想生活环境,表达诗人对宁静、美好世界的向往。

鸿雁,作为一种候鸟,在古诗词中常被用来象征游子的思乡之情和传递书信的使者。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借归雁表达了对家乡的牵挂和对书信传递的期盼。

而且,鸿雁长途迁徙,飞行时队列整齐,也象征着团结和坚定的信念。

菊花因其在深秋时节依然绽放,具有坚韧不拔的品质,所以常被诗人用来象征高洁的情操和隐士的超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通过采菊的行为,展现出他远离尘世、追求自由和宁静的心境。

梅花在寒冬中独自开放,傲雪凌霜,象征着坚韧和不屈的精神。

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

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寄托思乡之情是常用的笔法。
01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02
月亮

柔弱的柳枝那摇摆不定的形体,能够传达出亲友离别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
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
演讲人姓名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意象
01
“意”——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感兴。
02
“象”——物象、形象。
03
渗透着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是“意”与“象”的统一。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是诗人感情的载体。
04
什么是意象
谢谢观看
THANK FOR YOU WATCHING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李叔同《送别》)
南浦、长亭 ——离别之所
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01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
02
芳草
浮云
用漂移不定的流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三、爱情类意象
所谓“爱情类意象”是指诗人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的物象。
2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李清照《声声慢》)
3
雁总是结阵成“人”字或“一”字形集体迁徙的,因此孤雁(断雁,孤鸿,断鸿)也就成为诗人表达自己孤苦漂泊的意象。
蒋捷《虞美人·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眠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歌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1.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就像一把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古人情感的大门。

比如说“月”这个意象,“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望着那轮明月,就像望着故乡的方向,那月啊,就代表着他浓浓的思乡之情。

思乡的时候,谁不会抬头看看月亮呢?那月亮就像一个知心老友,默默陪伴着思念家乡的人儿。

2. 古典诗词里的意象如同色彩斑斓的画笔,绘出千般思绪。

“柳”就是这样的意象,“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别友人的时候,看到那青青的柳色,就像看到了离别的愁绪在飘舞。

这柳啊,就跟那扯不断的情思似的,看着就让人心里不是滋味儿,仿佛它在说:“朋友啊,这一分别,何时再相见呢?”3. 意象在古典诗词中像一个个神秘的符号。

拿“雁”来说,“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身处塞外,看到大雁飞走了,没有一丝留恋。

那大雁就像归心似箭的游子,毫不眷恋这荒凉之地。

他心里是不是在想:大雁啊,你都能回家,我却只能在这他乡,真叫人难过啊!4.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宛如星星点点的灯火,照亮古人的内心世界。

“酒”这个意象就特别有味道,“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李白独自一人,只有酒相伴。

那酒就像是他的知心朋友,在他孤独的时候给他慰藉。

你说,当一个人孤独到只能和酒说话的时候,是多么的寂寞啊,就像被世界遗忘在角落一样。

5. 古典诗词的意象是打开古人心灵宝箱的密码。

像“夕阳”这个意象,“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笔下的那个游子,看到夕阳西下,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

那夕阳就像生命的暮钟,敲打着他孤独的心。

这时候他肯定在想:我的归宿在哪里呢?夕阳下的他显得那么无助。

6. 意象在古典诗词里如同灵动的精灵,传递着细腻的情感。

“红豆”就是这样的精灵,“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王维用红豆来表达相思之情。

红豆就像一颗火热的心,装满了对爱人或者友人的思念。

你想啊,看到红豆的时候,就好像看到了思念的那个人,这感觉多奇妙又多揪心啊!7.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像是一艘艘情感的小船。

古代诗歌意象归纳

古代诗歌意象归纳

古代诗歌意象一、草木类1、柳:。

惜别,留恋,祝愿。

古代诗歌中离情常常与柳相关合,以折柳表惜别,其原因首先是由于二者之间具有一种"同构”的关系,柔弱的柳枝那摇摆不定的形体,能够传达出亲友离别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更由于柳之易活,寄托了送别人对离人的美好祝愿。

2、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到了唐宋时期,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彖征。

历览前代诗词,“梅花”意象中所表达之意主要有:(1)引领众芳,敢为天卞先的勇气。

(2)凌寒不屈的顽强(3)高洁脱俗的风骨、不同流合污的心志(4)隐者高士的彖征诗人在受挫时感到尘世的不如意,并受道家逍遥哲学的影响,于是寄情于山林风物,渴望清净无争的生活,梅花也便有了隐者高士的意彖。

(5)清冷淡雅的美人梅花自占便有"霜雪美人”的意彖,柳宗元《龙城录》中记载梅花传说,隋开皇中赵师雄于寒冬时节在罗浮山中见一淡妆素服的美人,此女便是梅花所化。

于是,后世常以梅花比美人,不仅因为它本身具有美人姿态,还因为它有清冷淡雅的美。

(6)传递情感与祝福的媒介梅花在成为春之使的同时,也成了传递友情的工具。

也有抒发对友人情人的相思之情。

当然,梅花还是人与人之间传达祝福的媒介。

梅子的成熟又比喻少女的怀春。

五瓣梅花形状代表"梅开五福”,即"快乐、幸运、长寿、顺利、太平。

"又有“梅具四德"之说:“初生为元,开花为亨,结子为利,成熟为贞。

"喜鹊在梅花枝头欢跃鸣叫的图案,常被冠以"喜报早春"、"喜报春光"、"眉样添喜"、"喜上眉梢",取谐音或寓意。

"和和美美"、"十全十美"亦取其谐音。

古代诗歌鉴赏——意象意境

古代诗歌鉴赏——意象意境

命题特点
【提问方式】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
1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首 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 的情怀? 2请分析诗中的景与情。 3某意象对表达情感有什么作用 ?
高考试题探究一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 春行即兴 李华 •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 芳树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 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 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 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描图景) •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 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 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 的特点和情调。 (点氛围) •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够的, 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析感情)
考 试 说 明
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
表达技巧;
②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怎么考?
• • • • • • • • 遵循这一要求,高考诗词鉴赏题有如下 六个常见出题点: 从重点字词处设题,要求分析重点字词; 从关键语句处设题,要求读懂关键语句; 从抒情意象处设题,要求把握抒情意象; 从意境氛围处设题,要求体味意境氛围; 从内容情感处设题,要求理解情感主旨; 从表达技巧处设题,要求品味表达构思.
•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 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 这首诗。
答案示例
• 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 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 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但诗 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 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 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 伤春、凄凉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古代诗词鉴赏意象含义的总结
导读:本文语文古代诗词鉴赏意象含义的总结,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意象含义杜鹃
⊙悲苦、哀怨、凄凉、乡愁乡思
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

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

如果仔细端详,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凑巧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红,便把这种颜色说成是杜鹃啼的血。

正像唐代诗人成彦雄写的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鹊的神话传说。

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

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

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

例1: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子规鸟即杜鹃鸟。

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

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

例2: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

例3:白居易《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

例4: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例5: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

词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乡思。

例6:文天祥《金陵驿二首》: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杜鹃的啼叫又好像是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愁乡思。

例7:宋代范仲淹诗云:夜入翠烟啼,昼寻芳树飞,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例8:宋人王令《送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鹧鸪
⊙乡思、羁旅行役
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

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例1: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
例2: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4、鸿雁
⊙思乡怀亲、羁旅伤感、孤独、书信、消息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例1: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

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

例2: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欧阳修《戏答元稹》) 例3: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人赵嘏《长安秋望》) 例4: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宋人戴复古《月夜舟中》)
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

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汉书·苏轼传》载,匈奴单于欺骗汉使,称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燕,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

单于只好放了苏武。

后来就用鸿燕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

例5:晏殊《清平乐》:生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例6:李清照词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另一首词云: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大雁在这里是传书的信使。

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

例7: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

(杜甫《天末怀李白》)
例8: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

(李商隐《离思》)
例9:鸿雁长飞光不渡,鱼龙潜跃水成文。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例10: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蒋捷)

⊙自由惬意

⊙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

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喻、借代、比拟、设问、反问、反复等。

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

复习时要系统归纳各种表达技巧,储备相关知识。

首先要弄清这些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再结合具体诗歌进行仔细体味、辨析。

至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局限性等。

总之,鉴赏古代诗词,第一步,把握诗词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细读标题和注释;2分析意象;3品味意境;4联系作者。

第二步,弄清
技巧:1把握形象特点;2辨析表达技巧;3说明表达作用。

第三步,评价内容观点:1概括主旨;2联系背景;3分清主次;4全面评价。

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默写 1.《离sao》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离sao》中写自己虽崇尚美德约束自己,多少年仍然遭到贬黜的两句: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

4.《离sao》中用香草做比喻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的两句: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5.诗人怨恨楚怀王昏聩糊涂,轻信谣言的语句是: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6.《离sao》中表明自己遭到不公正对待的原因之一是在上位者的荒唐的两句: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7.《离sao》中表明自己因为德行美好而遭到小人诽谤的两句: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8.《离sao》中表明自己所处的社会本来就是善于投机取巧,违背规矩的现状的两句: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9.《离sao》中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两句: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10.《离sao》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11.《离sao》中表明作者宁可死去,也不会和世俗小人一样媚俗取巧的两句: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