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内斜视的临床特征和治疗

合集下载

斜视与弱视题库资料-专家主任

斜视与弱视题库资料-专家主任

第二十章斜视与弱视一、选择题:A1型:(25道)1.关于眼外肌的数目,正确的是(B) 1.11A,共有4条B.共有6条C.共有8条D.共有5条E.共有7条2.上斜肌的主要作用是(D) 1.11A.上转B.下转C.外转D.内旋E.外旋3.动眼神经支配(E) 1.11A.外直肌B.内直肌C.内斜肌D.内直肌.上直肌.下直肌E.内直肌.上直肌下直肌下斜肌4.先天性内斜视一般发生在生后(C) 3.12A.1岁以内B.2岁以内C.6个月以内D.1,3岁E.3岁5.屈光调节性内斜视的特点是(B) 3.22A.见于轻度远视眼B.当远视矫正后眼位可正位或内隐斜C.斜视角大D.看远与看近斜视角不等E.治疗以手术为主6.下列哪项不是甲状腺相关眼病的表现(E) 3.22 A.多数有甲亢病史B.CT示眼外肌梭型肥大C.视力减退D.如不伴有甲亢,称为眼型Graves病E.常以上睑下垂为首发症状7.下列哪项不符合眶下壁骨折的表现(B) 3.33 A.下斜肌可嵌入骨折处B.患眼上睑下垂C.被动牵拉试验阳性D.眼球上转受限8.用角膜映光(Hirschberg)法检查眼位,角膜映光点位于瞳孔缘时,其偏斜度大约是(B) 3.11 A.25°B.15°C.20°D.5°E.以上均不是9.下列哪种眼病不出现代偿头位(D) 3.33A.上斜肌麻痹B.散光眼C.下直肌麻痹D.共同性外斜视E.内直肌麻痹10.诊断内斜A征,眼球向上、下各转25°时的斜度差应是(A) 5.11A.≥10ΔB.≥15ΔC.25°D.15°E.10°11.下列那条肌肉不受第Ⅲ颅神经支配(E) 1.22A.上直肌B.下直肌C.下斜肌D.内直肌E.上斜肌12.在判断A、V型斜视时,需检查眼球向上、下各转多少度时的斜视角(C) 5.11A.20°B.30°C.25°D.15°E.10°13.鉴别眼性斜颈与外科斜颈的简便方法是(B) 5.23A.同视机检查B.遮盖一眼C.散瞳检查D.斜视角检查E.胸锁乳突肌检查14.在眼外肌手术中,为避免眼前节缺血,同一眼行直肌手术,一次不能超过几条肌肉(C) 6.11 A.3条B.4条C.2条D.1条E.无限制15.在眼外肌中,哪条肌肉的起始点不在Zinn总腱环(D) 1.11A.内直肌B.L直肌D.下斜肌E.下直肌16.AC/A比率的正常值平均为(E) 1.23A.3B.4C.5D.6E.3~617.麻痹性斜视的第一斜视角<第二斜视角,其遵循(B) 3.34 A.Sherrington法则B.Hering法则C.Donders法则D.Listing法则E.以上均不是18.内直肌附着点距角膜缘(B) 1.11A.5.0mmB.5.5mmC.6.5mmD.6.9mmE.7.7mm19.外直肌附着点距角膜缘(D) 1.11A.5.0mmB.5.5mmC.6.5mmD.6.9mmE.7.7mm20.下列哪项不是眶上裂综合征的表现(D) 1.23A.眼球运动障B.瞳孔散大C.角膜知觉消失D.视力障碍E.调节麻痹21.低视力是指双眼最佳矫正视力(C) 1.11A.低于0.2B.低于0.5C.低于0.3D.低于0.4E.低于0.122.左眼内直肌麻痹时复视像分离的最大方向在(C) 3.34 A.左下方B.右下方C.右侧方D.右上方E.正上方23.在各种眼外伤中,不易合并眼外肌损伤的外伤是(A) 3.12B.眼球顿挫伤C.爆炸伤D.严重的结膜撕裂伤E.角膜穿通伤24.直肌附着处的巩膜厚度为(C) 1.33A.0.1mmB.0.8mmC.0.3mmD.0.5mmE.0.4mm25.肌腱长度最短的眼外肌是(D) 1.22A.外直肌B.内直肌C.上直肌D.下斜肌E.上斜肌A2型题:(10道)1.一病例的散瞳结果为:右:+5.00DS+1.00DC×90°→0.9,左:+8.00DS+2.00DC×85°→0.3,应诊断为(E) 5.11A.屈光不正B.斜视性弱视C.形觉剥夺性弱视D.屈光不正性弱视E.屈光参差性弱视2.患儿内斜视,眼球外转明显受限,试图内转时睑裂变窄,最可能的诊断是(B) 5.33A.外展神经麻痹B.Duane's眼球后退综合征C.共同性内斜视D.固定性内斜视E.内斜视合并上睑下垂3.患儿双眼上睑下垂并有复视,朝轻暮重,最可能的诊断是(C) 5.33A.先天性上睑下垂B.共同性斜视C.重症肌无力D.动眼神经麻痹E.上直肌麻痹4.患儿5岁,外眼及眼底未发现异常,眼位正,裸眼视力:右:0.3,左:0.1,矫正视力:右:0.8(+3.00D+1.00C ×90°),左:0.3(+7.00D+1.75C×90°),主要治疗方法为(D) 6.11A.注视器训练B.激光治疗C.不戴眼镜,只做弱视训练D.配戴矫正眼镜联合健眼遮盖E.药物治疗5.一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病人,中间带(nullpoint)在右侧,双眼配戴三棱镜时,其三棱镜底的方向A.底均向右B.底均向左C.一眼底向右,一眼底向左D.底均向内E.底均向上6.一交替性外斜视患者,视力:右:1.0,左:1.0,当一眼注视目标,另一眼处于偏斜位时,其偏斜眼可出现(D) 3.11A固定性抑制B.旁中心注视C.复视D.机动性抑制E.视觉混淆7.男,50岁,以复视就诊,复视像检查:左下方复像分离最大,周边物象是右眼,最可能的诊断是(C) 5.12A.左上直肌麻痹B.右上直肌麻痹C.右上斜肌麻痹D.右外直肌麻痹E.左外直肌麻痹8.女,7岁,右眼+20°,矫正视力:右0.1,左1.0,眼前节及眼底未发现异常,不可能的诊断是(D)5.11 A.弱视B.屈光不正C.内斜视D.先天性白内障E.屈光参差9.一麻痹性斜视病人的复视像检查:其左下方复像分离最大,周边物象是左眼.应考虑哪条眼外肌麻痹(D) 5.11A.右上直肌B.右下直肌C.左上斜肌D.左下直肌E.右上斜肌10.一患者视网膜脱离术后复视,可能由于(D) 3.11A.玻璃体混浊B.术中神经损伤C.两眼视力差别较大D.粘连E.视网膜病变A3型题:(16道)女,73岁,有高血压病史,主诉复视3天.检查:眼位:33cm:+5°L/R6°,眼球运动:双眼向右下方注视时左眼落后最明显,Bielschowsb检查:左(+),同视机检查:1. 诊断为(C) 5.22A .左上直肌不全麻痹B .右上直肌不全麻痹C .左上斜肌不全麻痹D .右外直肌不全麻痹E .左外直肌不全麻痹2.为寻找病因应进一步做(A) 4.11A .神经科及内科检查B .眼部CTC .试验性用药D .眼外肌肌电图E .ERG3.如保守治疗效果无效,患者仍症状明显,何时可采取手术方法矫正斜视(B) 6.11A .病情稳定1个月后B .病情稳定6个月后C .病情稳定3个月后D .病情稳定2个月后E .病情稳定半个月后女,60岁,双眼复视一周,有高血压病史。

内科学_各论_疾病:婴幼儿型内斜视_课件模板

内科学_各论_疾病:婴幼儿型内斜视_课件模板

内科学疾病部分:婴幼儿型内斜视>>>
症状及病史:
阿托品交替扩瞳法,使其变为交替注视。 6.眼球运动 婴幼儿型内斜视患儿可
表现为外转力弱,内转过强。应排除假性 外转不足及患儿不配合外展检查等。方法 是:当发现外转不足时可用外转眼作注视 眼,尽力引导其外转,若此时外转正常则 为假性;当患儿不配合检查时,可采用 “娃娃头试验”法,即在患儿
内科学疾病部分:婴幼儿型内斜视>>>
症状及病史:
5.幼儿型内斜视多为交叉注视(crossed fixation) 即注视右侧时使用左眼,注视 左侧时使用右眼,表现为假性外直肌麻痹, 因此很少形成弱视。如为单眼注视,可伴 发弱视。Costenbader报道500例,弱视有 205例占41%。因此,对此类患儿应早期治 疗,方法如交替遮盖法、
5.视动性眼球震颤(optokinetic nystagmus)和眼球水平追随运动的非对称 性。
内科学疾病部分:婴幼儿型内斜视>>>
治疗:
婴幼儿型内斜视治疗方法_如何治疗婴幼 儿型内斜视
(一)治疗 婴幼儿型内斜治疗的目的:①防止弱 视的发生;②矫正眼位,使看远看近的斜 视度减少并接近正位;③促进双眼视觉的 形成和建立。但无论何年龄进行手术矫正, 都很难获得良好的双眼单视。 1.手术治疗 (1)防止弱视:不
内科学疾病部分:婴幼儿型内斜视>>>
病因:
合功能缺陷是婴幼儿内斜视的病因,因而 无论在任何年龄手术,都不可能获得双眼 单视功能。Chavasse等认为中枢或周围性 因素干扰了双眼视觉反射,引起婴幼儿内 斜视,而融合是一种获得性反射。近年多 数学者都支持这一观点,认为早期手术获 得正位,能够提供双眼视觉发育的机会。

斜视分类专家共识(2015年)

斜视分类专家共识(2015年)

我国斜视分类专家共识(2015年)一、隐斜视二、内斜视(一)先天性(婴儿型)内斜视出生后6个月内发病,斜视度数大;多数患者双眼视力相近,呈交替注视,多为轻度远视眼,戴镜无法矫正眼位;可有假性外展神经麻痹症状;可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分离性垂直斜视(dissociated vertical deviation,DVD)和眼球震颤等症状。

(二)共同性内斜视1.调节性内斜视(1)屈光调节性内斜视『正常调节性集合与调节比值(accommodation convergence/accommodation,AC/A)型]多在2~3岁发病;发病早期可呈间歇性;多为中高度远视眼,戴镜矫正后眼位正,可伴有弱视,AC/A值正常。

(2)非屈光调节性内斜视(高AC/A型)多在1~4岁发病;多为轻度远视眼;看近斜视度数明显大于看远,AC/A值高。

(3)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戴镜后斜视度数减小,但不能完全矫正眼位。

2.非调节性内斜视(1)基本型:看近与看远斜视度数相近。

(2)集合过强型:看近斜视度数大于看远,AC/A值正常。

(3)分开不足型:看远斜视度数大于看近。

3.微小内斜视4.周期性内斜视5.急性共同性内斜视(三)继发性内斜视1.外斜视手术后2.知觉性内斜视(四)非共同性内斜视1.麻痹性内斜视:展神经麻痹2.限制性内斜视:高度近视性限制性内斜视、Duane眼球后退综合征、Moebius综合征、甲状腺相关眼病、眼眶爆裂性骨折等。

(五)伴有眼球震颤的内斜视三、外斜视(一)先天性外斜视1岁内发病;斜视度数大且恒定。

(二)共同性外斜视1.间歇性外斜视:幼年发病,外隐斜和外显斜交替出现,精神不集中或遮盖1只眼时可诱发显性外斜视。

(1)基本型:视远与视近的斜视度数相近。

(2)分开过强型:看远斜视度数大于看近(≥15△)。

遮盖1只眼30~60 min后,看远斜视度数仍大于看近。

(3)集合不足型:看近斜视度数大于看远(≥15△)。

(4)类似分开过强型:与基本型相似,但遮盖1只眼30~60 min后,看近斜视度数增大,与看远相近或更大。

内斜视的分类

内斜视的分类

内斜视的分类
内斜视相关分类
内斜视,也被称为内斜视偏斜(esotropia),是一种常见的眼睛问题,指眼球向鼻子一侧偏移。

内斜视可以分为多个分类,以下是其中一些常见的分类:
1. 早发性内斜视
早发性内斜视是在婴幼儿时期出现的内斜视,通常在出生后的几个月内可见。

这种内斜视可能会引起眼睛的不协调运动,并且会影响到婴儿在远近距离上对物体的聚焦能力。

2. 晚发性内斜视
晚发性内斜视是在儿童或成人时期出现的内斜视。

这种内斜视通常由于眼睛的肌肉失衡或视觉系统问题引起。

晚发性内斜视可能会导致双眼视觉感知不平衡,造成视觉模糊、眼疲劳等症状。

3. 先天性内斜视
先天性内斜视是指出生时即可观察到的内斜视。

很多先天性内斜视的患者可能会有眼球运动障碍,比如眼球运动范围有限。

4. 偶发性内斜视
偶发性内斜视指的是间歇性出现的内斜视,可能会在特定情况下出现,例如疲劳、长时间近视用眼等。

这种内斜视通常不会持续很长时间,可能是眼肌调节能力暂时受损所致。

5. 伴发内斜视
伴发内斜视是指与其他眼部疾病或症状同时出现的内斜视。

这种内斜视可能与斜视、眼球运动异常、神经病变等相关。

6. 单纯性内斜视
单纯性内斜视是指没有伴随其他复杂眼部问题的内斜视。

这种内斜视可能由于眼球肌肉紧张或眼球肌肉组织发育异常引起,而不涉及其他器官或系统的问题。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内斜视分类,每种分类都有其特定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如发现内斜视问题,应及早咨询眼科医生以获取专业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先天性内斜视的手术治疗分析

先天性内斜视的手术治疗分析

80生国塞旦医型211Q堡垒旦筮!!鲞筮!塑£塾i旦堕!』!竖婴!!!!塑!!堕!!!丛!堕!!!堡垒B!:!!!!:y型:!!:型!:!先天性内斜视的手术治疗分析马琳张鑫【摘要】目的了解先天性内斜视的临床特征和手术方法。

方法分析140例先天性内斜视的临床资料。

术前所有病例行三棱镜、眼球运动检查,合作者行同视机等检查。

术后随访6—24个月。

结果先天性内斜视的屈光状态多为轻度远视,戴镜不能矫正眼位,斜视度≥306,经手术治疗正位率达88.57%,12.8%不同程度恢复了双眼视功能。

结论矫治先天性内斜视需早期手术治疗,手术方式除高A C/A且斜视度≤46者行双眼内直肌后退术外,其他以非对称性手术为主,此方法既满足了双眼视力的发育条件,又有小于2次的手术设计。

【关键词】先天性;内斜视;手术先天性内斜视于出生时或出生6个月内发病,斜视度大,多数患者双眼视力相等而且交替性斜视,少数为单眼性,配戴眼镜不能矫正眼位,可有家族史。

此类斜视应尽早手术矫正。

现将我院手术治疗的患者情况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收治的先天性内斜视患儿140例,其中男90例,女50例;年龄4~7岁,平均5.5岁。

1.2方法:1.2.1术前检查:术前常规检查眼底、裂隙灯、视力、点1%阿托品眼膏点眼,每天3次,点3d。

检影验光,对于屈光度≥+1.00D者行全矫配镜,观察3个月,了解眼位变化,祛除调节因素。

三棱镜加遮盖检验5m和33cm斜视度,有屈光不正者还需要检查戴镜的斜视度。

能配合者行同视机、线状镜、立体视检查。

1.2.2治疗方法:双眼视力不平衡(左右眼视力相差2行以上)者先通过遮盖等方法进行弱视治疗。

待双眼视力平衡后行手术治疗。

双眼视力平衡者直接手术治疗。

手术用Par ks结膜切1:3,具体方法按以下原则:①高A C/A且斜视度≤+406者行双眼内直肌后退术;②斜视度<25△者行非主导眼的内直肌后退术;③斜视度I>25△且<30△者行非主导眼的内直肌后退联合非主导眼的外直肌缩短术。

斜视的种类和手术治疗原则

斜视的种类和手术治疗原则

斜视的种类和手术治疗原则一、斜视的种类斜视,也称为眼肌不平衡,是一种眼球运动协调异常的疾病。

它表现为双眼不能同时注视同一个目标,其中一只眼睛正常地看向目标,而另一只眼睛则朝向其他方向。

斜视可以根据其出现的时间、角度以及是否伴随其他疾病来分类。

1. 根据出现时间分为先天性斜视和后天性斜视。

先天性斜视指的是在婴幼儿时期就出现的斜视。

它可能是由于生理发育不良导致的,也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在先天性斜视中,最常见的是内斜视(或称交叉眼),即一只眼睛朝向鼻子方向。

后天性斜视则是在幼童或成人时期才开始出现的。

这种类型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以往正常双目对准的患者突然发生了相互非对准;另一种情况是双目始终未能对准。

2. 根据角度分为小角度斜视和大角度斜视。

小角度斜视是指眼球偏移的角度较小,通常在10度以下。

这种斜视往往难以被肉眼察觉,但患者可能会出现视觉疲劳、不适等症状。

大角度斜视则是指眼球偏移的角度较大,通常超过10度。

这种斜视非常明显,容易发现。

患者在外貌上和功能上都受到了影响。

3. 根据是否伴随其他疾病分为单纯性斜视和复杂性斜视。

单纯性斜视指的是没有其他眼部疾病或神经系统异常的情况下出现的斜视。

复杂性斜视则是指与其他眼部疾病或神经系统异常相关联的斜视。

例如,先天性白内障、强迫近视等都可能导致复杂性斜视的出现。

二、手术治疗原则对于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来说,手术是恢复正常眼球运动和改善外貌的有效方法。

手术治疗可以通过调整眼肌的功能来实现目标对准。

然而,在进行手术前,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1. 手术指征手术治疗并非适用于所有斜视患者。

一般来说,只有满足以下条件的患者才适合进行手术:(1)视力受到严重威胁:如果斜视导致了明显的视觉障碍,如双眼无法同时看清一个目标,那么手术可能是必要的。

(2)保持稳定:斜视在稳定状态下进行手术效果更好。

因此,在决定是否进行手术之前,医生会观察一段时间以确定斜视是否还在不断进展。

先天性内斜视的手术治疗

先天性内斜视的手术治疗

分离性垂 直偏斜 ( V 、 D D)下斜肌功 能亢进 、 视角 AV现象和弱 斜 . 视等 。由于发病早 , 双眼视 功能损 害大 , 对 早期 发现与治疗 至关
重要 。本 文总结 4 例 先天性 内斜视 的手术治疗体会 。 3
1 对 象与方法

2 1 先 天性 内斜 视是一类病 因不明的 内斜 视 , 出生后 6 月 , 在 个
如果不 能早期 矫正眼位 , 必然 会 对立体 视觉 发 育造 成难 以恢 复 的损 害。国外有人建议将手术 提前到生 后 6个 月施行… 。I 2 嘴【
微 血 管 内 红 细 胞 流 速 、 态 恢 复 正 常 , 著 地 改 善 微 循 环 , 助 流 显 有
3 1 治疗评 定标准 .
治愈 : 床症 状 与 阳性 体 征完 全消失 , 临 心
肌酶 谱检查 正常 , 电图恢 复 正 常 , 心 心脏 x线正 常 ; 转 : 床 好 临 症状控 制或好 转 , 肌 酶谱 基本 正 常 或好 转 , 电图 正常 或好 心 心 转, x线检查 心脏 阴影 明显 缩小 ; 效 : 无 临床 症状 无 明显改 变 或 加重 , 各种 检测指标 无好转 。 32 治疗效 果 . 治 疗组 3 8例 , 愈 2 治 5例(5 9 )好 转 l 例 6 .% , 1
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后 , 治愈率 和总有效率 明显提高 , 进一步证 实 了黄芪和复方丹参 注射液对/ J 病 毒性心肌炎 的治疗作 用。 IL ,

短 篇 报 道 ・
先 天性 内斜 视 的手 术 治 疗
王 华
先天性 内斜 视是 一种特 点为 出生后 6 月发病 、 个 中枢 神经
系 统 无 异 常 、 远 视 眼镜 不 能 矫 正 眼位 的 非 调 节 内斜 视 , 伴 有 戴 常

儿童斜视手术的适应症和效果是什么

儿童斜视手术的适应症和效果是什么

儿童斜视手术的适应症和效果是什么近年来,儿童斜视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眼科问题。

斜视是一种常见的视觉障碍,可引起双眼的不协调运动,导致眼球偏斜。

当斜视持续存在并严重影响儿童的生活质量时,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式。

本文将探讨儿童斜视手术的适应症和效果。

一、斜视手术的适应症斜视手术适应于以下情况:1. 视觉功能受损:当斜视严重影响儿童的视觉功能时,斜视手术是治疗的必要选择。

视觉功能的受损可能表现为模糊视觉、双视、视觉疲劳等。

2. 强烈倾斜或头位:当斜视导致儿童需要倾斜头部或保持特定头位才能保持正常视觉时,斜视手术可以矫正眼球的位置,使儿童能够保持头部正常姿势。

3. 社交影响:斜视会影响儿童的社交交流能力,使其感到自卑和排斥。

在这种情况下,手术可以改善斜视,提高儿童的自信心。

4. 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非手术方法如佩戴眼镜、斜视训练等对某些儿童斜视可能不起作用。

对于这些病例,斜视手术是一种有效的选择。

二、斜视手术的效果斜视手术的效果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但总体而言,手术通常能够达到以下目标:1. 修正眼球位置:手术通过调整眼外肌的紧张度和长度,使眼球回到正确的位置,从而纠正斜视。

术后,眼球将更好地协调运动,产生正常的视觉。

2. 改善双视症状:斜视常常导致双视,即两个不同位置的图像同时出现在眼睛中。

手术可以减少或消除双视现象,使儿童获得单一、清晰的视觉。

3. 提高生活质量:斜视手术除了纠正视觉问题外,还可以改善儿童的社交能力和心理状态。

由于眼球位置的改善和双视症状的减轻,儿童更容易进行正常的交流和学习。

4. 不可忽视的风险和复发:斜视手术虽然有着明显的好处,但手术并非没有风险。

手术的并发症可能包括眼压升高、感染、局部出血等。

此外,有些病例可能会出现手术后的斜视复发,需要进一步治疗。

总结:儿童斜视手术适应于视觉功能受损、强烈倾斜或头位、社交影响和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的病例。

手术可以修正眼球位置、改善双视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先天性内斜视诊疗指南2020

先天性内斜视诊疗指南2020

先天性内斜视诊疗指南2020先天性内斜视是一种在宝宝出生后6个月内就发生的斜视类型,这可让家长们操碎了心呢。

一、什么是先天性内斜视。

先天性内斜视呀,就是宝宝的眼睛看起来老是往鼻梁那边斜,就像两个小眼珠在互相“挤眉弄眼”,想要凑到一起似的。

这可不是宝宝在故意调皮哦,是眼睛出了点小状况。

一般来说,这种斜视是先天性的,可能是因为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眼睛的发育受到了一点影响。

二、先天性内斜视的症状。

1. 眼睛向内偏斜。

这是最明显的症状啦,宝宝的眼睛就像被什么东西拉着往中间跑一样,而且这种偏斜是比较持续的,不是偶尔才出现一下的。

2. 视力可能受影响。

有些宝宝因为先天性内斜视,视力的发育也会受到阻碍呢。

可能会看东西不清楚,或者对距离的判断不准确。

就像宝宝想去拿个小玩具,却老是抓不到,这可能就是视力不好在捣乱哦。

3. 可能有代偿头位。

为了让自己能看得更清楚一点,宝宝可能会不自觉地歪着头看东西。

这就像是宝宝自己发明的一种特殊“看东西姿势”,其实是眼睛斜视导致的。

三、诊断方法。

1. 眼部检查。

医生会对宝宝的眼睛进行全面的检查,就像给眼睛做一个超级细致的“体检”。

会看看眼球的结构有没有问题,比如角膜、晶状体这些部位是不是正常的。

2. 视力检查。

虽然宝宝还小,可能不太会配合视力表的检查,但是医生有很多办法哦。

比如说通过观察宝宝对光的反应,或者用一些特殊的仪器来大致判断宝宝的视力情况。

3. 眼位检查。

这是很重要的一项检查呢。

医生会用专业的方法来确定宝宝眼睛内斜的程度,看看是轻微的还是比较严重的。

四、治疗方式。

1. 眼镜矫正。

对于一些先天性内斜视的宝宝来说,先戴上眼镜可能会有帮助哦。

眼镜就像是给宝宝的眼睛请了一个小助手,帮助调整眼睛的聚焦,有可能会让眼睛的偏斜情况得到改善。

不过呢,宝宝可能不太喜欢戴眼镜,会老是想把它扯下来,这时候家长就得有点耐心啦,就像哄宝宝吃饭一样哄着宝宝戴眼镜。

2. 手术治疗。

如果眼镜矫正效果不好,或者宝宝的斜视情况比较严重,可能就需要手术了。

儿童斜视的症状和矫正方法

儿童斜视的症状和矫正方法

儿童斜视的症状和矫正方法儿童斜视是指儿童眼球的位置或者方向异常,导致两只眼睛的视线不再平行。

斜视在儿童发育期内出现,如果不及时进行干预和矫正,可能会对孩子的视力和社交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介绍儿童斜视的常见症状以及常用的矫正方法。

一、儿童斜视的症状1. 异常眼位:儿童斜视的最明显症状就是眼球的位置异常。

一只眼睛可能转向内侧或外侧,导致两眼的视线无法同时聚焦在一个点上。

这种异常眼位可能会时常发生,也可能只在特定情况下出现。

2. 双眼不协调运动:儿童斜视会导致两只眼睛的运动不协调,无法同时聚焦在一个物体上。

这会使孩子在追视运动或者读写时感到困难,从而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3. 视物模糊或重影:斜视会导致双眼无法正常对焦,从而造成视物模糊或重影。

这会让孩子感到困惑和不适,也会对他们的空间感知力产生负面影响。

4. 头部姿势异常:为了调整视线,儿童斜视的孩子可能会采取头部姿势异常的方式来保持观察的稳定性。

这种头部姿势可能表现为歪头、仰头或者低头,以便使眼睛能够注视一个点。

以上是儿童斜视常见的症状,家长应该密切关注孩子的眼睛是否出现这些异常症状。

一旦发现,及早进行矫正将有助于孩子更好地发展视力和生活能力。

二、儿童斜视的矫正方法1. 眼部锻炼:眼部锻炼是常见的斜视矫正方法之一。

通过进行一系列的眼球运动训练,可以帮助强化眼肌的协调性和稳定性,改善斜视情况。

眼部锻炼可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且需要长期坚持进行,一般每天进行几次。

2. 矫正眼镜:对于斜视病情较轻的儿童,佩戴矫正眼镜可能是一种有效的矫正方法。

矫正眼镜可以帮助调整屈光度,让视线更为平行,并且通过适度加大一个眼球的光学幅度,来促使斜视眼球尽可能接近正常位置。

3. 弱视治疗:弱视是儿童斜视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一些儿童斜视患者可能由于眼球位置问题导致其视觉输入受到抑制,从而引发弱视。

弱视的治疗通常包括覆盖治疗和视觉训练,旨在通过提高患眼的视觉输入来促使其发育,达到强化斜视矫正效果的目的。

婴幼儿型内斜视科普宣传课件

婴幼儿型内斜视科普宣传课件
婴幼儿型内斜视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宣传课 件
目录 背景介绍 症状和预防 治疗方法 家长须知
背景介绍
背景介绍
内斜视是指儿童眼球向鼻侧偏转的 一种现象。 婴幼儿型内斜视是内斜视的一种类 型,常见于3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 需要引起家长的重视。
背景介绍
内斜视一旦发现未能及时治疗,可导致 视力下降等后果。
症状和预防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症状和预防
内斜视症状包括眼珠偏向鼻侧 、视力模糊、头晕、头痛等。
家长要注意以下预防措施: - 在早期发现内斜视症状时
,及时就医; - 定期进行眼检; - 不让孩子长时间盯着电视
和电脑屏幕; - 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有益于
视觉发育.
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
内斜视若未能及时治疗,可导致后遗症 ,而影响视力。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
- 矫正眼镜; - 进行视力训练; - 眼肌手术.
家长须知
家长须知
家长一定要重视婴幼儿型内斜视病 情,尽早发现并就医,切勿因为“只 是儿童过渡期现象”而掉以轻心。 家长平时要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用眼 卫生习惯,如经常做眼保健操,勤 洗手;
家长须知
家长要进行适当的训练,帮助孩子及时 发现并矫正内斜视现象。 家长应在儿童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内斜视 治疗,切勿自行处方药。

先天性内斜视

先天性内斜视

2 1 手 术 治 疗 : 一 ) 术 年 龄 : ot bd r Ig . ( 手 C s n ae ,n , e
H re 等 主 张如 没有 手 术 禁 忌症 , 视 矫正 越 早 et u l 斜 越 好 , 岁 内即可 手术 , 岁 内手 术为 好 , 时 , 一 二 此 患儿
量 等 。 随着 近年 来 的 发 展 , 该 病 有 了更 深 入 的 认 对
识 , 文 就一 些 问题 做 一 简要 回顾 。 本 1 病 因及 发 病机 制 先天性 内 斜 视 占儿 童 内 斜 视 患 者 的 5 4 .% J 。 就 病 因 而论 , 切 的病 因 目前 还不 清 楚 , 确 一般 认 为 有 神 经 因 素 、 剖 因素 、 传 因 素 , 屈 光 调 节 因 素 在 解 遗 而 病 因 中所 占比例 较 小 。在 解 剖 因 素 中 , 般 多 见 于 一 内直肌 附 着点 的异 常 , 肌 肉本 身 并 没 有 组 织 结 构 而
的眼球 已经 发 育到 手 术 能 够 进 行 的程 度 , 且 也 能 并
够进 行诊 断 。如 以后 手 术 , 造 成 眼 外 肌 的继 发 改 会 变, 以及 结 膜 和筋 膜发 生 改变 , 时还 可造 成 儿 童心 同 理 的病 态 变 化 。H bl 也 主 张 手 术 越 早 越 好 。而 ue l
的变化 。K snr Mo o 等 报 道 , 不 同 的患 者 uh e 和 t rn 在
中, 内直 肌 附着 点 与角 膜缘 之 间 的距 离 不 同 , 于 正 小 常 人 的长 度 , 而 导致 眼球 外展 运 动 的 限制 , 从 出现 内 斜 视 。神 经 因 素方 面 , 出神 经反 射 学说 , 提 由于 神 经

教案4 第四章斜视第一节内斜视

教案4 第四章斜视第一节内斜视

(5)评价看近时正附加的效果 增加正镜片内斜量的变小 ,说明内斜视中存在调节成分(至少部分调节性)。 (6)睫状肌麻痹验光 怀疑斜视、弱视或明显屈光不正时 ,必须行睫状肌麻痹验光。 (7)眼肌运动检查 (8)立体视 如果存在斜视,立体视可能变差或者消失。 (9)检查眼前段及眼后段的眼部健康状况来排除引起斜 视的器质性因素 对任一斜视和(或)弱视的儿童都必 须扩瞳检查眼底。
5.治疗 适当的远视处方可抵消斜视。如果可 治疗 能的话,可用光学手段先矫正斜视,然后 再考虑戴镜矫正视力。
矫正前
矫正后
6.矫正方法 矫正方法 (1)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 充分的睫状肌麻痹后全矫戴镜是非常重 要的。这样可消除看近及看远时的内斜视。 (2)非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 充分的睫状肌麻痹后全矫处方并持续 戴镜非常重要。这种矫正可消除看远时的内斜视。看近时遮盖 试验会发现残余内斜视,可通过正附加镜片来矫正。临床上可 开具双光镜片处方(一般超过2.5 D)。开具处方前,必须行遮盖 开具处方前, 开具处方前 试验,确保看近和看远时均已消除斜视。 试验,确保看近和看远时均已消除斜视。 注意: 注意:上述两种类型的斜视如果患儿无法接受睫状肌麻痹后全 矫处方,可结合小孔检影和远矫正视力给予最大量的正镜片矫 正。如果患儿看远有内斜视,则特别需要注意在开具处方时, 确保看远内斜视能完全抵消。看近时遮盖试验如发现残余内斜 视,可用附加镜片矫正。
二、调节性内斜视 调节性内斜视常伴有高度远视,AC/A值高,或者两者 兼而有之。调节性内斜视是引起儿童斜视的一种常 见类型,典型者发生于2~3岁。调节性内斜视可分为 两种不同的类型。 (1)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 高度远视是引起内斜视的原因 ,屈光矫正后能消除内斜视。 (2)非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 AC/A值高是引起内斜视的 原因。远视可能存在但度数多不高。典型的病例可 用正附加镜来减轻看近时的内斜视。 备注: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是类似屈光性和(或)非屈光性 调节性内斜视,使用附加正镜片只能减轻内斜视量 而不能消除内斜视。部分调节性内斜视一般可由未 矫正的远视或非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引起。

婴幼儿型内斜视科普宣传

婴幼儿型内斜视科普宣传

内斜视的症状
内斜视的症状
一只眼睛看东西时往鼻侧偏转 ,而另一只眼睛保持正常。 双眼视力差异明显,一只眼睛 的视力较弱。
内斜视的症状
眼睛疲劳,出现眼睛酸涩或眼部疼痛。
如何诊断内斜 视
如何诊断内斜视
通过眼科医生的检查,包括观 察眼球位置、测试视力和调节 功能等。
内斜视的治疗 方法
内斜视的治疗方法
婴幼儿型内斜 视科普宣传
目录 背景介绍 什么是内斜视 内斜视的原因 内斜视的症状 如何诊断内斜视 内斜视的治疗方法
背பைடு நூலகம்介绍
背景介绍
内斜视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眼病 ,多发生在婴幼儿阶段。 内斜视会影响孩子的视觉发展 和学习能力,因此需要引起家 长的重视和关注。
背景介绍
本PPT将向您介绍婴幼儿型内斜视的原 因、症状和治疗方法。
什么是内斜视
什么是内斜视
内斜视是一种眼球转向的异常 现象,眼球向鼻侧倾斜,即眼 睛的视线不是平行的,造成双 眼视觉信息的冲突。 内斜视常常导致儿童看东西时 出现模糊、重影等视觉问题。
内斜视的原因
内斜视的原因
遗传因素:内斜视在一些家族中有遗传 倾向。 化学物质暴露:某些药物或化学物质的 暴露可能导致婴幼儿出现内斜视。
尽早治疗:如果发现婴幼儿有内斜视的 症状,家长应及时就医,并按医生的建 议进行治疗。 眼罩疗法:对于较轻的内斜视,可以通 过戴眼罩强迫弱视眼进行训练,加强弱 视眼的视觉能力。
内斜视的治疗方法
眼肌手术:对于严重的内斜视 ,眼肌手术是常用的治疗方法 ,通过调整眼球肌肉的位置来 改善眼球的转向。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早发内斜视的临床分析

早发内斜视的临床分析
临床H科杂志 21 午 艮 00
鲞笠
o ! l !究 ・ 临床
早 发 内斜 视 的临 床 分析
漆雅
【 摘要 】 目的
吴晓
以发病时间 ( 生后 6个月 以内 ) 为进入研 究的 唯一 条件 , 分析 出生 后早期 发生 的内斜视 的疾
h d b e olc e n t i t d .T e c n t u o fd s a e a e n a ay e n h ains t a a e n da n s d a e n c l t d i ssu y h o si t n o ie s s h b e n s a d t e p t t h th d b e ig o e e h ti s l s e c n e i le or p awe ed vd n og o p t d ec ii a au e o g nt s t i r i e it r u st s y t l c f t r .Re u t I e 1 9 c s s 71c s swe ed a - a o i d o u h n l e s ls n t 7 a e 。1 o e r i g h
选 取 主 诉 为
病 构 成 , 对 未 治 疗 先 天 性 内 斜视 患 者 的 疾病 概 况做 一统 计 , 望 对 临 床 诊 断 和 治疗 有所 帮 助 。方 法 并 期
出生后 6个月 以内发病 、 经检查诊 断为内斜视 的患者 19例 , 析其疾病 构成。并对其 中诊断 为先 天性 内斜 视的 7 分 患者 , 按年龄分组 , 分别 统计视力 、 屈光状态 、 斜视角 、 伴发垂 直斜视 、 伴随调节 因素 、 眼视功能等 情况 , 双 对各 种异 常的出现频率做一 比较及分 析。结果 19例患者中 ,7 例为先天性 内斜视 , 7 11 其余 为眼球震 颤阻滞综合征 , 眼球后 退综合征 、 6颅神经麻痹 。先天性 内斜视患者按年龄分为 5组 , 第 屈光状态大多为轻到 中度远视 ; 斜视角为 +1 D 5P

婴幼儿型内斜视

婴幼儿型内斜视

病因
确切病因不清。有学者认为双眼运动融合缺陷是最可能的原因。Helvston将双眼融合系统假设为一闭合的环, 在发育正常的儿童这个环是闭合的,而婴幼儿型内斜视的这个环是打开的。
临床表现
常有单眼或双眼斜肌功能过强、隐性或显性眼球震颤、合并头位异常、视动性眼球震颤等症状。 1.6个月以内发生的恒定性内斜视。 2.斜视度数较大 先天性内斜视度数大,多大于或等于40△,且稳定,不受检查距离、注视眼及调节因素的影响。 3.一般检查方法难以发现中枢神经系统异常。 4.轻度远视,戴矫正眼镜后斜视角无变化。 5.幼儿型内斜视 多为交叉注视,即注视右侧时使用左眼,注视左侧时使用右眼,表现为假性外直肌麻痹,因此很少形成弱视。 如为单眼注视,可伴发弱视。 6.眼球运动 婴幼儿型内斜视患儿可表现为外转力弱内转过强。应排除假性外转不足及患儿不配合外展检查等。方法是: 当发现外转不足时可用外转眼作注视眼,尽力引导其外转若此时外转正常则为假性;当患儿不配合检查时,可采 用“
婴幼儿型内斜视
介绍
01 病因
03 检查 05 鉴别诊断
目录
02 临床表现 04 诊断 06 治疗
婴幼儿型内斜视是指出生后6个月内发病的内斜视。又称先天性内斜视。也有人称为先天性婴儿型内斜视及婴 幼儿型内斜视综合征。本病是一种共同性斜视,由于发病时间早,常合并分离性垂直偏斜(DVD)、隐性眼球震 颤、上斜肌或下斜肌功能过强及代偿头位等。
谢谢观看
鉴别诊断
因有许多1岁以内发生的内斜视与婴幼儿型内斜视相似,因此在临床上应予以鉴别。 1.假性内斜视 引起假性内斜视的常见原因有内眦赘皮、宽鼻梁和瞳孔间距窄,但可合并小度数内斜视,应与真性内斜视相 鉴别。 2.眼球后退综合征 本征是一种先天性眼球运动障碍性疾病,其特征为眼球外转受限,内转正常或轻度受限,企图内转时眼球后 退、睑裂缩小多为单侧性。内斜度不超过30△,多数患儿有代偿头位,面转向受累眼一侧。 3.眼球震颤阻滞综合征。 4.先天性外展神经麻痹 原眼位呈内斜视,如为一侧受累,则有代偿头位,面转向麻痹眼侧以保持双眼单视。用遮盖法可以鉴别:婴 幼儿型内斜视患者如遮盖注视眼数小时或数天后,则未遮盖眼可外转,而真性外直肌麻痹的眼外转不能也可用娃 娃头转动试验鉴别真性外直肌麻痹的眼外转受限。

先天性内斜视的临床特点与治疗研究

先天性内斜视的临床特点与治疗研究

先天性内斜视的临床特点与治疗研究
颜素彬;林发森
【期刊名称】《福建医药杂志》
【年(卷),期】2006(28)3
【摘要】先天性内斜视是儿童常见的一种斜视,占儿童内斜视患者的5.4%,多见于婴幼儿,又称为婴幼儿内斜视,生后6个月以内发病,本文简要概述先天性内斜视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面的研究。

【总页数】3页(P106-108)
【作者】颜素彬;林发森
【作者单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350005;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3500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7
【相关文献】
1.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临床特点及治疗研究 [J], 娄伟玲
2.婴儿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与先天性内斜视的对比观察及治疗 [J], 许江涛
3.儿童部分调节性内斜视的治疗研究 [J], 胡翠月;杨一涛
4.先天性内斜视与婴儿屈光调节性内斜视的对比观察 [J], 冯柯红
5.小儿先天性内斜视临床特点及治疗 [J], 吴倩;于刚;李子江;陶荣;漆雅;张诚玥;兰志辉;高淑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先天性内斜视的健康宣教

先天性内斜视的健康宣教

先天性内斜视的健康宣教先天性内斜视是一种儿童眼疾,特点是双眼不能保持正常平行视线。

这种病症在治疗之前,需要对其进行宣教,提高患者和家长的健康意识,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从了解内斜视的原因、症状和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以提供相关知识,帮助患者和家长更好地了解并处理这种疾病。

一、内斜视的原因1.眼部肌肉不平衡:眼睛的六个外部肌肉在运动时不能协同,导致眼球不能正常对齐。

2.近视:近视度数较高的孩子容易出现眼球不协调,造成内斜视。

3.家族遗传:内斜视在一些家族中有较高的遗传风险。

4.其他眼部疾病:如视神经炎、斜视等,都有可能引起内斜视。

二、内斜视的症状内斜视的症状主要有以下几点:1.双眼不能同时凝视同一目标物体,其中一只眼睛会向内倾斜。

2.视力下降:患者在远近距离看物体时会发现变得模糊。

3.眼位异常:一只眼睛向内倾斜,与正常位置有明显差异。

4.眼球运动异常:眼球运动受限,难以向外旋转。

三、内斜视的注意事项在了解内斜视的原因和症状后,我们还需要知道一些相关的注意事项,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1.早期发现并治疗:内斜视在儿童时期比较常见,所以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眼睛,及时发现并就医。

2.定期眼科检查:及时发现内斜视的迹象,进行早期干预和治疗更为有效。

3.正确认识内斜视:内斜视不等于懒眼,不要被一些无效的偏方所误导,及时就医是关键。

4.遵医嘱进行治疗: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案,家长要耐心配合,认真执行。

四、治疗内斜视的方法内斜视的治疗需要不同的方法,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和医生的建议确定。

常见的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1.矫正眼镜:适用于近视引起的内斜视,通过佩戴矫正眼镜纠正屈光不正,有助于调整眼球的位置。

2.眼肌训练:通过眼球运动训练,加强眼外肌的协调能力,改善眼球不协调的情况。

3.手术治疗:适用于矫正眼外肌不平衡的情况,通过手术调整眼外肌的紧张程度,使眼球能够正常对齐。

五、内斜视的预防与康复1.预防措施:家庭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对眼部的保护,避免近距离阅读、长时间用眼,注意饮食均衡,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等。

原发性非调节性内斜视(斗鸡眼)的临床表现、检查、治疗和预防

原发性非调节性内斜视(斗鸡眼)的临床表现、检查、治疗和预防

原发性非调节性内斜视(斗鸡眼)的临床表现、检查、治疗和预防一、概述:建议就诊于眼科。

先天性内斜视(congenital esotropia)一般在生后或生后数日内发生内斜,因患儿父母很少在新生儿时期就诊,故临床上很少见到先天性内斜视,多见的是生后早期发现有斜视,因为患儿父母对婴儿一岁以内的双眼眼位情况,常常不能作出准确客观的判断,有可能把双眼视轴平等的不稳定性,误认为是先天性内斜。

此外在婴儿时期,由于鼻部尚未发育完善,多有内眦赘皮及假性斜视,也容易造成混淆。

有些后天性调节性斜视,也可以在这个时候发生,以上这些,都可引起诊断上的混乱二、临床表现:1、大多数先天性内斜视患者:第一眼位有交替注视(alternate fixation),双眼视力相等,向两侧看时有交叉注视,即向右看时,左眼注视,向左看时,右眼注视。

少数患者无交替性注视,斜视眼可发生弱视(amblyopia),弱视发生率约占40%,并且弱视程度很深,伴有旁中心注视。

2、斜视角大,一般大于30度,约有50%患者超过50度,远近距离斜视角相等,且稳定,不受调节影响,偶见斜角在几个月内有明显改变。

应该注意的,患儿两眼常常不能外展,但这不是双眼外展神经麻痹,而是继发于交叉注视的结果。

另一种情况是,先天性内斜视患儿偏斜度较大,且有弱视,但无交叉注视,此容易将有旁中心注视眼误认为是一侧外展神经麻痹。

事实上,先天性单侧或双侧外展神经麻痹是很少见的。

先天性内斜也应与眼球后退综合征、Mobius综合征、外展神经麻痹来鉴别。

3、常合并垂直性斜视:先天性内斜视患儿至2~3岁时,可出现分离性垂直性斜视(dissociated vertival deviation,DVD),表现为非注视眼上转、外旋,注视眼下转、内旋;78%患者伴有下斜肌功能过强;还可见眼球震颤,为旋转性或水平性,震颤有时是隐性的,仅仅在遮盖一眼后出现,或在内收时眼震减轻,外展时眼震增加。

4、睫状肌麻痹屈光检查证明轻度、中度远视占90%,双眼屈光相近似,散光或近视也可存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 平 斜 视 组 (n = 4 5 ) 眼震 弱视 DVD IO O A 7 ( 1 5 .1 % ) 2 6 ( 5 7 .7 % ) 2 0 ( 4 4 .4 % ) 3 3 ( 7 3 .3 % ) 正 位 组 (n = 1 2 0 ) 1 7 ( 1 4 .1 % ) 6 3 ( 5 2 .5 % ) 2 8 ( 2 3 .3 % ) 7 3 ( 6 0 .8 % ) 统计值 p > 0 .0 5 p > 0 .0 5 p < 0 .0 0 5 p < 0 .0 0 5

斜,调镜后转为正位。未矫正屈光不正或矫正
不当可能影响远期眼位
16
17
本文结果:
初诊时179例均无同时视,
术后只有28.8%建立了融合功能; 初诊时62.0%患有弱视, 术前仍有40.7%弱视未能治愈
12
先天性内斜视4岁前 手术是较为可行的选择

目前手术时机选择的主流观点是早期手术 多数学者得出了2岁前手术优于2岁后的结果 无充分证据支持早早期手术(6个月内)
先天性内斜视的临床 特征及治疗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小儿眼科 刘海华 甘晓玲 李巧娴
前 言
先天性内斜视:出生时或生后六个月以内
发生的共同性内斜视 发病早,危害大,争论多
确切病因仍不清楚 早期特征了解的不充分

的:
探讨先天性 内斜视治疗 的最佳时机 和疗效
2
手术时机意见不一
治疗效果不甚满意
对象与方法
8
讨 论
表3 不同手术年龄组远期双眼单视功能
~2 岁 无同时视 同 时 视 融合功能 立 体 视 合 计 8 (1 0 0 % ) 0 0 0 8 ~4 岁 6 (3 7 .5 % ) 2 (1 2 .5 % ) 7 (4 3 .7 % ) 1 (6 .3 % ) 16
*
~8 岁 2 7 (5 8 .7 % ) 6 (1 3 .1 % ) 1 3 (2 8 .2 % ) 0 46
4
治疗方法
术前治疗:矫正屈光不正、治疗弱视
手术治疗:
1、双侧内直肌后徙术为主 2、斜视角较大者采用双侧内直肌 后徙加单侧外直肌截除术 3、少数弱视治疗失败在非注视眼行 单侧内直肌后徙加外直肌截除术
术后治疗:矫正屈光不正、治疗弱视、
处理伴0Δ;欠矫>+10Δ;过矫>-10Δ
7
讨 论
表2 不同年龄手术组远期眼位
~2 岁 正 欠 过 合 位 矫 矫 计 11 (5 0 .0 % ) 7 (3 1 .8 % ) 4 (1 8 .2 % ) 22 3 .1 ± 2 .5 6 年
*
~4 岁 3 2 (7 1 .1 % ) 7 (1 5 .6 % ) 6 (1 3 .3 % ) 45 2 .9 1 ± 2 .4 3 年
弱 视:初诊时117例(62.0%)、术前为77例(40.7%) 末诊时29例(15.3%)
屈 光 度:主导眼+2.28±1.22D,非主导眼+2.76±1.27D 两者无明显差别(p>0.05) 斜 视 角: 33cm:+25Δ~+110Δ,平均+61.4Δ±21.2Δ 78(34.2%)例:裸眼斜视角大于戴镜,超过+10Δ 该组病例初诊年龄半岁~15岁,6个月之内者3例 伴随体征:眼震34例(14.9%)、DVD64例(28.0%) IOOA144例(63.1%)、A-V征30例(13.2%) 双眼单视:术前有179例能配合同视机检查均无同时知觉
术后眼位:
正位:221例(97.0%) 、5例欠矫、2例过矫
远期眼位:
正位:120例(71.0%) 、29例欠矫、20例过矫
末诊双眼单视功能:
47例(58.8%)无同时视、9例(11.2%)为Ⅰ级 23例(28.8%)为Ⅱ级、1例(1.2%)为Ⅲ级
6
讨 论
表1 正位组及水平斜视组伴随体征比较
对过去14年内小儿眼科收治的先天 性内斜视病例进行回顾分析
228例先天性内斜视病例:
性别构成:男106例、女122例 初诊年龄: 5个月~17岁,平均 3.89±2.81岁 手术年龄: 11个月~17岁,平均 5.87±3.38岁 随访时间: 1个月~13年,平均 2.12±1.94年
3
对象与方法
本文结果:
~2岁手术组 8例均未建立同时视, 并且术
后眼位变化较大 ~4岁手术组术后眼位和功能最好
患儿就诊年龄多大于2岁的国情
13
先天性内斜视也可能 存在屈光性调节因素
传统认为先天性内斜视为非调节性

本文结果:
78例有屈光性调节因素,其中有3例 病例初诊年龄为6个月之内
14
矫正伴随体征是先天性 内斜视治疗的重要环节
*~4岁组有融合功能的比率最高(p<0.05)
9
伴随体征变化
眼球震颤34例:术后眼震情况无变化 A-V征30例:术后A-V征均消失 DVD87例: 术前诊断:64例 5例二次手术时矫正,术后垂直斜视消失 术后诊断:23例
1例行手术矫正,术后未再出现
10
屈光状态变化
22例(13.0%)术后曾出现内斜视:
先天性内斜伴有弱视、IOOA和DVD的 比率较高 伴有IOOA的V型斜视、伴有上斜肌麻痹、 上斜明显的显性DVD均应在内斜手术的 同时给予矫正 有些伴随体征如DVD在术后又可发生变化 应及时处理
15
先天性内斜视术后远期眼位 并不稳定,影响因素包括伴随的 垂直斜视和未矫正的屈光不正
本文结果:

远期水平斜视组伴有DVD、IOOA的比率明显 高于正位组,提示伴有DVD、IOOA可能影响 术后远期眼位的稳定 术后有22例发生了调节性内斜,9例曾出现外
出现时间:7.1±4.5个月
重新配镜后:5.1±2.7个月转为正位 屈光度变化:比术前增加+0.86±0.37D 9例(5.3%)术后曾出现外斜视: 出现时间:12.7±7.8个月
重新配镜后:15.4±7.8个月转为正位
屈光度变化:比术前减小+0.98±0.56D
11
先天性内斜视严重影响患儿视觉 功能的正常发育,主要危害是双 眼单视功能发育的缺陷和弱视
~8 岁 6 3 (7 8 .7 % ) 9 (11 .3 % ) 8 (1 0 .0 % ) 80 3 .4 2 ± 2 .1 0 年
~17 岁 1 4 (6 3 .6 % ) 6 (2 7 .2 % ) 2 (9 .1 % ) 22 2 .6 1 ± 2 .2 9 年
随访时间
*~2岁组远期正位率与其余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