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性斜视临床路径

合集下载

急性共同性斜视(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急性共同性斜视(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急性共同性斜视(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一概述急性共同性斜视为发病较突然的双眼视轴不平行,眼位偏斜,伴有复视,斜视角在各方向都相等,无眼外肌麻痹及神经系统检查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恒定性斜视。

急性共同性内斜视好发于5岁以后或年长儿童,突然发生间歇性内斜视或恒定性内斜视,伴有复视,复视为同侧水平性,复像距离在各方面相等,眼球运动正常。

有一定的双眼视。

急性共同性外斜视比较罕见,多发生于幼年,成年人较少见,常继发于脑部疾患。

二病因可能与融合功能失调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有关。

三临床表现1.急性共同性内斜视(1)发病突然,先有复视,后发生内斜,或二者同时发生。

(2)复视为同侧水平性,各方向距离相等。

复像距离看远大、看近小,有的至眼前一定距离复像消失,复视在主觉上多能耐受。

(3)斜视可表现为内隐斜、间歇性内斜视或恒定性内斜视,内斜视度10~45△。

(4)眼球运动各方向均好,无眼外肌麻痹体征。

(5)具有一定的双眼视功能,大部分有同时视及一定范围的融合力,约有一半病人有立体视,最好者可达30″。

(6)神经系统检查无明显器质性病变。

2.急性共同性外斜视急性共同性外斜视比较罕见,多发生于幼年。

常继发于脑部疾患,其特征包括以下内容:(1)突然感觉复视和外斜视斜视度在15~40△,呈恒定性。

(2)辐辏功能不足但双眼水平同向运动正常。

(3)双眼视功能正常有明显交叉复视。

(4)眼电图(EOG)检查显示平衡跟踪冲动化。

(5)有时可有双眼上下同向运动障碍可出现瞳孔异常和眼球震颤。

(6)可有脑肿瘤切除术史外伤施行的开颅术史,蝮蛇咬伤,糖尿病引起的脑病及脑血管障碍等病史。

四检查无特殊实验室检查。

应进行头颅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以排除脑部疾患,明确病因。

五诊断诊断标准1.急性共同性内斜视对于年龄较大能叙述复视症状的儿童,成年人或老年人的间歇性复视并伴有恒定性内斜者,应仔细检查各方向的复像距离以及眼球运动情况,用同视机检查双眼单视功能和神经系统检查以排除脑部疾患,如具备上述特征即可诊断为本征,但应与展神经麻痹,辐辏痉挛进行鉴别。

09第九章 共同性内斜视

09第九章  共同性内斜视

第九章共同性内斜视共同性内斜视(concomitant esotropia)是最常见的斜视类型,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为2%—4%。

大多数内斜视发病年龄为1—3岁。

发病年龄之所以如此早,主要是因为幼儿瞳距窄,集合能力过强。

第一节概述一.临床特点⑴大多数内斜视稳定且斜视角恒定。

约80%的内斜视是恒定的。

⑵大多数内斜视为单侧性。

80%的患者表现出偏利性,20%的患者表现为交替注视。

⑶屈光不正是许多内斜视的全部或部分原因。

⑷不同注视方位的斜视角相差不超过5△。

内斜视中有25%是非共同性的。

近50%的内斜视伴有垂直方向的斜视。

⑸由于调节和近感性集合的作用,视近时的斜视角通常比视远时大。

二.分类1. 婴幼儿/先天性内斜视2. 调节性内斜视(2—3岁发病)(1)屈光性(2)高AC/A值(非屈光性)(3)部分调节性3. 非调节性内斜视4. 继发性内斜视:(1)知觉性:视力丧失是斜视原因,失明眼眼位偏斜。

(2)续发性:内斜手术欠矫获外斜手术过矫。

(3)继发于麻痹性内斜视。

三.病因121122 多因素发病,非单一病因。

神经支配因素最为重要。

⑴ 融合能力的先天缺陷为促发因素,如远视、屈光参差、眼球运动异常、发热、产伤、遮盖。

⑵ 调节、屈光和AC/A 值⑶ 机械性原因学说(眼球运动范围受限)⑷ 麻痹性斜视向共同性延伸⑸ 集合的神经支配的异常——核上性因素⑹ 前庭系统的异常⑺ 脑损伤:在脑瘫者中斜视发病率高⑻ 染色体异常:Down 综合征(21三体综合征)患者中斜视发病率高⑼ 基因遗传因素(占30—70%),遗传方式不明(外显率不完全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屈光不正是遗传性而斜视只是继发的?)第二节 婴幼儿内斜视婴幼儿(Infantile esotropia )是内斜视的常见类型,又称为先天性内斜视(congenital esotropia ),占全部内斜视的28%—54%,普通人群中发病率为1%。

发病时间为出生后6个月之内,通常在3个月以内。

怎样诊断和治疗共同性斜视

怎样诊断和治疗共同性斜视

【诊断】1.病史:注意发病年龄、家族史,有无早产、产伤或外伤,产后高热抽搐史,常见斜视的眼别,内斜或外斜,病情变化等。

2.检查:(1) 眼部前后段检查,注意有无先天发育异常及其他眼的器质性病变。

(2) 视力及屈光状态检查,青少年应用1%阿托品眼膏充分散瞳检影,并注意散瞳前后的眼位变化。

(3) 斜视度检查,可使用角膜映光法与遮盖试验,视野弧测量法,三棱镜中和法测量第一眼位,向上和向下方注视的斜视度,以及注视6米,30厘米目标时的斜视度。

(4) 检查并记录眼前段改变,黄斑位置与注视性质。

(5) 同视机测量主觉斜角与他觉斜角,并了解双眼视网膜对应情况及双眼视功能。

(6) 依据上述检查及病史,确定斜视的性质、类型、明确诊断。

【治疗】1.强调早期治疗的必要性。

2.矫正屈光不正,内斜远视者及外斜近视者应戴足度矫正眼镜,反之,则给予低度矫正镜,戴镜后须定期复查(一般三个月至半年复查一次),了解视力及天津眼科医院眼位的改变,并须每一年散瞳检影一次,调整眼镜度数。

3.弱视治疗:伴有弱视者应尽早进行弱视治疗(详见“弱视”节)。

4.手术治疗:(1) 非调节性,先天性共同性斜视应尽早手术治疗,以争取恢复双眼视功能。

(2) 部分调节性斜视者在戴镜及弱视治疗后,视力达正常或双眼接近正常后,仍有偏斜可采用手术治疗。

(3) 手术前应反复、多项检查,准确测定斜视度,做好手术设计,并估计到术后复视出现的可能性。

每眼每次手术的直肌不能超过两条以免导致眼前段缺血。

必要时采用直肌睫状前血管分离保留术。

【治愈标准】1.功能治愈:双眼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双眼位正常,眼球运动无障碍,双眼视功能正常(Ⅲ级视功能完善)。

2.美容治愈:双眼位正常,双眼球运动无障碍,视力正常或有一眼视力低下,无双眼单视功能。

2024年共同性斜视诊断与治疗PPT

2024年共同性斜视诊断与治疗PPT

THANK YOU
汇报人:
检查屈光度:检查患者的屈光度,判断是否存 在屈光不正等问题
检查眼压:检查患者的眼压,判断是否存在青 光眼等问题
共同性斜视的治疗
手术治疗
手术目的:矫正斜视,恢复双眼视觉功能
手术方式:根据斜视类型和程度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如肌肉切除、肌肉缩短、肌肉移位 等
手术时机:根据斜视程度和年龄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一般建议在6岁之前进行手术
并发症处理方法
屈光不正:配戴眼镜矫正
弱视:进行弱视训练Fra bibliotek眼肌麻痹:进行眼肌训练
视网膜病变:进行眼底检 查和治疗
视神经病变:进行视神经 检查和治疗
眼球震颤:进行眼球震颤 治疗
预防措施
定期检查视力,及时发现 斜视问题
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避 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
加强户外活动,增强体质, 提高免疫力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 免过度疲劳和紧张情绪
视觉疲劳:斜视导 致眼睛疲劳,影响 学习和工作
立体视觉障碍:斜 视导致立体视觉功 能受损,影响空间 感知能力
诊断方法
眼科检查:包括视力、屈光度、眼压等
斜视度测量:通过斜视计或同视机测量
眼球运动检查:观察眼球运动是否正常
眼底检查:观察视网膜、视神经等结构是否正常
神经电生理检查:如视觉诱发电位、眼电图等,了解视神 经功能是否正常
加强眼部护理: 斜视患者需要 加强眼部护理, 如保持眼部清 洁、避免过度
用眼等。
共同性斜视的预防与保健
预防措施
定期检查视力, 及时发现斜视
问题
保持良好的用 眼习惯,避免 长时间使用电
子产品
加强户外活动, 增强体质,提
高免疫力

急性共同性斜视

急性共同性斜视

急性共同性斜视急性共同性斜视为发病比较忽然的两眼视轴不平行,眼位偏斜伴有复视,无眼外肌麻痹,神经系统检查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恒定性斜视。

多发生于年龄较大儿童或者成年人甚至老人,发病日期比较明确。

临床以急性共同性内斜视常见,急性共同性外斜视少见。

病因:1.融合功能失调因精神或者心理、环境等因素,破坏了两眼眼外肌的平衡,导致外融合力减弱,不足以克服内隐斜,致使内隐斜变成间歇性或者恒定性内斜视。

如在治疗屈光参差性弱视,遮盖一眼后或者一眼因患病或者受伤后失去视力者可能引起急性内斜视。

而Bielschowsky型急性共同性内斜视则认为和近视有关,未经矫正的近视眼阅读时离书比较近引起内直肌张力增多,外融合力不能控制内直肌的张力,同时另外一种代偿性的、平时用以克服内隐斜使辐辏松弛的神经支配力量减少,所以引起内斜视。

道理相同,因为内融合力失调,不能克服外隐斜,导致外直肌的张力增加以致表现为间歇性外斜视或者恒定性外斜视。

2.中枢神经系统病患因急性共同性内斜视偶伴中枢系统肿瘤,凡有眼球震颤与经适当的外科手术或者戴镜后斜视不能矫正的ACS患者要及时进行神经系统的详细检查,以免漏诊或者误诊。

关于脑瘤引起该病的机制还不清楚。

3.急性共同性外斜视较罕见,多发生于幼年,成/人比较少见。

其发病除遮盖引起外,多和脑部疾病或者手术有一定的关系。

融合功能破坏使原有的外隐斜变为恒定性外斜视,出现辐辏不足和水平交叉性复视,并且伴有神经系统症状,如眼球震颤与瞳孔异常等。

一、急性共同性内斜视1.发病骤急,复视和内斜先后或者同时发生。

2.斜视可表现为内隐斜或者间歇性内斜视、恒定性内斜视,斜视度10度至45度。

3.眼球运动各方向均好,无眼外肌麻痹体征。

4.复视像检查水平同侧复视,物像分离各方向相等,但是看远大,看近小,有的至眼前一定距离复视消失。

复视在主觉上多能耐受。

5.同视机检查具有一定的两眼单视功能,大多数患者有同时视和一定范围的融合力,约有一半患者有立体视。

眼科临床路径 (6)

眼科临床路径 (6)

眼科临床路径2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路径 2009年版一、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ICD-10: H40.203 行小梁切除术ICD-9-CM-312.64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我国原发性青光眼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中华眼科杂志 1.症状眼痛、头痛恶心、呕吐视力下降等。

2.体征眼压高前房浅结膜充血角膜水肿色素KP青光眼斑虹膜节段萎缩前房角狭窄或关闭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眼科临床指南PPP》美国眼科学会编《我国原发性青光眼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中华眼科杂志 1.小梁切除术房角关闭超过1/2圆周。

2.激光/手术周边虹膜切除术房角关闭小于1/2圆周 3 无青光眼性视神经损害。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H40.203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心电图X线胸片。

2.眼部常规检查视力、眼压、前房、晶体、视盘情况前房角镜检查。

3.根据病情选择AB超、UBM、视野。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285号执行根据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2.选用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抗菌药物滴眼液预防性用药时间可1-3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2-3天。

1.麻醉方式局部麻醉或表面麻醉。

4 2.术内固定物无。

3.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

共同性斜视

共同性斜视

共同性斜视概述:概述:共同性斜视(comitant strabismus)是指眼球运动无障碍,斜视角度不随注视眼别不同和注视方向不同而改变的斜视,又称为共转性斜视。

另外临床上对肌肉或神经有轻度麻痹,日久肌肉间产生了代偿性变化,两眼尚能进行协调运动的斜视,以及斜视矫正术后的残留斜视,手术过矫所致斜视也归为共同性斜视的范围,称之为继发共同性斜视。

共同性斜视多在幼儿期发病,此时正是视觉发育的关键期。

斜视的发生,不仅有碍于外观,更重要的是严重影响幼儿的视觉发育。

如果是单眼恒定性斜视,则导致斜视眼视功能发育障碍,形成不同程度的弱视。

如果双眼交替斜视,两眼虽然可能有正常的单眼视力,但如不及时处理,则终生不能形成双眼单视。

这些视功能障碍不仅给患者带来生活、工作上的不便,而且在心灵上也可造成严重创伤。

因此,应当早日发现,及时治疗。

有人认为斜视无大的妨碍,长大后再治,或者认为随着儿童年龄逐渐长大,斜视能自愈的看法和观点是错误的。

流行病学:流行病学:共同性斜视的发病率国外统计为1%~1.5%,国内统计斜视占儿童群体的1.3%,其中共同性斜视占80%以上。

总之,共同性斜视是一种多发性眼病。

病因:病因:共同性斜视的病因目前还未能彻底了解,形成共同性斜视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就某一斜视病人而言,也可能是几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发病机制:发病机制:1.解剖因素眼外肌先天发育异常、眼外肌附着位置异常、肌肉鞘膜异常、眼球筋膜与眼眶发育异常等因素,均可能引起眼外肌力量不均衡,继而导致眼位的异常。

由于这种异常是很轻微的,肌肉间日久产生调整和代偿性变化,逐渐表现为共同性斜视。

国内有人测量共同性斜视病人的眼外肌附着位置时发现,内斜视病人的内直肌比外斜视病人的内直肌的附着位置更靠近角膜缘。

而外直肌的附着位置更远离角膜缘,内斜度数越大,内直肌的附着位置距角膜缘越近。

外斜视病人的内直肌的附着位置距角膜缘远,且外斜角度越大,内直肌附着位置距角膜缘越远。

原发性共同性内斜视诊断与治疗PPT

原发性共同性内斜视诊断与治疗PPT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随访目的:了解病 情变化,调整治疗 方案,提高治疗效 果
并发症类型及表现
复视:双眼同 时看一个物体 时,出现两个
影像
弱视:由于斜 视导致视力下 降,影响日常
生活
立体视觉障碍: 无法准确判断 物体的距离和
深度
心理问题:由 于斜视导致自 卑、社交恐惧
等心理问题
并发症预防与控制
定期检查:定期进行眼科检查, 及时发现并发症
术后休息: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 过度劳累
术后康复指导
眼部护理:保持眼部清洁,避免感 染
饮食调理:多吃富含维生素和蛋白 质的食物,促进伤口愈合
定期复查:定期到医院复查,了解 病情恢复情况
家庭护理与观察
定期检查:定期到医院进行视力检查和斜视度数测量 家庭护理: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用眼 饮食调理: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等 心理辅导: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适当的心理支持和鼓励
心理支持与疏导
心理辅导:帮助患者理解病情,减轻心理压力 家庭支持:鼓励家庭成员参与治疗,提供情感支持 社交活动:鼓励患者参与社交活动,增强自信心 自我管理:指导患者自我管理,提高生活质量
定期复查与随访
定期复查:每36个月进行一次眼 科检查
随访时间:根据 病情和治疗效果 调整随访时间
复查内容:包括 视力、眼位、眼 压、眼底等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使用抗 炎、抗过敏等药物进行治疗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并发症, 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 惯,避免过度用眼,保持眼部 卫生
并发症处理方法
斜视手术:矫正眼位,改善外观 视觉训练:提高双眼视觉功能,改善立体视觉 药物治疗:使用抗炎药、抗过敏药等药物缓解症状 康复治疗:进行视觉康复训练,提高生活质量

共同性斜视的诊断与治疗

共同性斜视的诊断与治疗

每一年减低一次 +1D/次
仍旧偏斜 年
最佳视力屈光度
•调节性内斜视伴近视
• 较少见
• 配镜原则
– 获得最佳视力的最低度数
间歇性外斜视
➢外展和集合功能的平衡失调 ➢正位视和斜视的时间随年龄变化 ➢疲劳时容易出现斜视 ➢斜视度变异大 ➢强光下喜闭上一只眼 ➢常合并AV征
知觉性外斜
➢先发生视力 差,后出现 斜视
记忆要点 ➢ 斜肌的上下方位颠倒 ➢ 向鼻侧是内旋 向颞侧是外旋 ➢ 直肌的主要作用是对应方位的转动 斜肌是旋转 ➢ 左眼和右眼呈镜像对应
眼外肌的神经支配
➢ 动眼神经 内直肌 上直肌 下直肌和下斜肌 ➢ 滑车神经 上斜肌 ➢ 外展神经 外直肌
双眼单视功能
➢物体在两眼上分别成像,经大脑皮层融合为单一 的有立体感的影像. ➢分类
➢眼外肌肌肉本身和它的支配神经均无器质 性病变而发生的眼位偏斜,在向不同方向 注视或更换注视眼时,其偏斜度均相等。
共同性斜视
特点 无运动障碍 第一、二斜视角相等 无复视 无代偿性头位
发病机制 不清楚 与解剖、调节、神经支配等因素有关 分类根据偏斜的方向 : 内斜和外斜 (上斜视少见)
共同性斜视分类 2.共同性外斜视 ➢先天性外斜视
同时知觉 融合功能 立体视
双眼单视的条件
➢两眼视野重合 ➢两眼视力相近 ➢正常的视网膜对应 ➢眼球运动正常 ➢健全的融合功能
基础 门当户对 共同语言 和谐 脑麻痹,脑缺氧
斜视
定义:中枢管治失调,眼外肌失衡,视轴分离, 一眼注视目标,另一眼偏离目标.
共同性斜视
(concomitant strabismus)
斜视的检查(二)
➢遮盖试验:交替遮盖 ➢角膜映光法 ➢三棱镜法 ➢同视机检查法 ➢歪头试验 ➢复视检查 ➢双眼视功能检查

共同性内斜视诊断治疗策略

共同性内斜视诊断治疗策略

6 眼球运动 多数人交叉注视不努力外转 如果弱视存在 弱视眼更明显 看似外展神经麻痹
洋娃娃头试验
遮盖注视眼数小时 恢复良好外转
7伴发病 (1)分离性垂直偏斜(DVD)
发病率46%-90% 表现 被盖眼上斜视
(2) 下斜肌功能过强 (单侧或双侧) 发病率78%, 表现 内转时上转
(3) 眼球震颤 隐性眼球震颤多见 (Lang 52%)
戴镜可矫正内斜视
(3)AC/A正常
(4)斜视角不稳定 * 初期为间歇性
注视点光源正位 注视细小目标内斜
*内斜时复视和视觉紊乱 小儿哭闹闭一眼克服复视 一眼抑制后哭闹停止斜视性弱视形成
(3)>4岁 尽量减少远视度数 减至戴镜内隐斜
全矫仍有小内斜再增加+1.00S 观察眼位
以后根据眼位调整镜片 保持正位或轻微内隐斜 逐渐减少正球镜 这时略低矫利于调节发育
1角膜映光法
2三棱镜照影法
不受注视性质影响 适合不合作小儿
3一米照相 参考照片上角膜映光点判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视度数
3视力 多数人可交替注视 两眼视力相等或相近
单眼注视可伴发弱视 屈光参差发生时即有单眼注视倾向
弱视在先天性内斜视的比例
von Noorden 408-35% Costenbader 500-41% Shauly 103-48%
二后天性内斜视
初发有间歇阶段 逐渐发展成恒定性内斜视
发病前有双眼单视功能 预后比先天性内斜视好
临床特征 (1)发病年龄2-3岁
*此时中心凹 睫状肌 眼外肌结构功能充分发育
*调节与集合建立联系并逐渐增强
*婴儿开始关注细小目标而经常使用调节
(2)屈光 中度远视平均+4.75D ( +2.00~+600D )

眼科疾病临床路径

眼科疾病临床路径

翼状胬肉临床路径(县级医院2012年版)一、翼状胬肉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翼状胬肉(ICD-10:H11.0)。

行翼状胬肉切除手术(ICD-9-CM-3:11.39)。

或翼状胬肉切除并结膜或羊膜移植术(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2006年版)。

1.症状:一般无自觉症状或稍有异物感。

可有眼红,如胬肉长入角膜,可因散光而影响视力;若侵及瞳孔区,视力可有明显减退。

2.体征:睑裂部球结膜充血、肥厚隆起,略成三角形,头部形成翼状的纤维血管组织长入角膜。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2006年版)。

及《手术学全集-眼科卷》(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主编,1996年版)1.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裂隙灯检查确定损害范围和相邻角膜完整性、厚度变化。

(1)进行性翼状胬肉;(2)胬肉已近瞳孔区影响视力;(3)翼状胬肉影响眼球运动。

2.手术方式:单纯胬肉切除手术。

或翼状胬肉切除并结膜移植术,合并结膜囊狭窄或结膜瘢痕,可单纯胬肉切除+羊膜移植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3-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H11.0翼状胬肉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术前常规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感染性疾病,心电图,胸部x片(2)专科检查:视力、屈光状态、眼压、眼球运动。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泪液分泌试验、外眼像、眼底、眼科B超、角膜厚度。

(七)选择用药。

术眼滴用抗菌药物眼液1-3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2天。

1.麻醉方式:表面麻醉或局部浸润麻醉。

2.手术方式:翼状胬肉切除术。

或翼状胬肉切除并结膜移植术3.手术内置物:无。

4.术中用药:无。

5.输血:无。

(九)术后住院恢复1-2天。

共同性内斜视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共同性内斜视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共同性内斜视的病因治疗与预防共同性斜视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恒定性斜视,发病突然双眼视轴不平行,眼位偏斜,伴有复视,斜视角各方向相等,无眼外肌麻痹,神经系统检查无明显器质性病变。

共同性内斜视主要是病因可能与融合功能障碍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有关。

1、融合功能障碍:人类依靠大脑的矫正和集成反射功能来保持眼轴平行,通过外部集成克服内隐斜,通过内部集成克服外隐斜。

根据大多数学者的测量,人们有不同程度的隐斜,眼睛位置往往有轻微偏离平行位置的倾向。

此时,外部图像将投射到双眼视网膜的非对应点上。

内隐斜,外部图像投射在鼻视网膜上,导致同侧复视。

外隐斜,外部图像投射在颞视网膜上,导致交叉复视。

为了避免这种视觉障碍,身体使用矫正的集成反射机制来适当调整眼睛的位置,以保持眼睛的位置。

一般来说,内部集成大于外部集成,由于精神或心理因素、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等因素,破坏眼外肌肉的平衡,导致外部集成减弱,不足以克服内部隐藏的斜,导致内部隐藏的斜变成间歇性或恒定的内部隐藏的斜。

这种外部扩展不足以表现在复视图像远大于近视图像,斜视也大于近视图像。

Burian正是利用这种融合机制来解释急性内斜视和人为损伤引起的急性内斜视(如治疗屈光参差性弱视、遮盖一眼或患病或受伤后失去视力)Franceschetti急性内斜视的发病。

Bielschowsky急性内斜视与近视有关,由于近视没有矫正,阅读靠近书籍,导致内直肌张力增加,外部融合不能控制内直肌张力,同时另一种补偿,通常用于克服内隐斜,减少收敛松弛的神经控制力,导致内斜视。

同样,由于内融合力失衡,外隐斜也无法克服,导致外直肌张力增加,表现为间歇性外斜视或恒定性外斜视。

2.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一般认为急性共同性内斜视多为良性,不伴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但中枢原因已得到肯定ACS。

Williams3~10岁儿童脑瘤引起的6例报告ACS。

崔国义于1988年至2001年共收治12例急性共同性内斜视,其中1例4岁儿童为小脑肿瘤。

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改版)

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改版)

关于成立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的通知各科室:为了落实临床路径管理,抓好临床路径实施环节质量,确保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护理安全。

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及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试行)》相关文件精神要求,结合我院实际,经院办公会决定成立我院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和临床路径专家组及科室实施小组。

一、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主任:刘援副主任:张秀芳成员:石军、张海宁、崔洪宝、葛方东、韩海燕、耿静、王丽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医务科,张秀芳同志担任办公室主任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职责:1、制订本院临床路径与单病种实施计划和相关制度;2、协调临床路径与单病种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推行与实施临床路径所需要的资源帮助;3、确定实施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病种;4、审核临床路径文本与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5、组织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控制相关的培训工作;6、审核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控制的评价结果与改进措施。

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工作方法,促进医疗质量的全面提高。

二、专家组成员:刘援、张秀芳、石军、崔洪宝、葛方东、韩海燕、王丽专家组职责:1、对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的实施进行技术指导;2、制订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3、负责各临床路径病种执行文本的审核工作;4、对临床路径与单病种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5、负责临床路径推行过程的技术培训工作;6、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的改进措施三、临床路径科室实施小组白内障组:石军、郭君玉、李宁眼底病组:张海宁、刘丹、崔洪宝准分子组:葛方东、周淑娟、刘霞科室临床路径实施小组职责:1、负责临床路径(或单病种)相关资料的收集、记录和整理;2、负责提出科室临床路径(或单病种)病种选择建议,会同药学、临床检验、影像及财务等部门制订临床路径文本(或单病种)质量控制表;3、结合临床路径(或单病种)实施情况,提出临床路径文本(或单病种)质量控制表的修订建议;4、参与临床路径(或单病种)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评价与分析,并根据临床路径(或单病种)实施的实际情况对科室医疗资源进行合理调整。

《共同性斜视》PPT课件

《共同性斜视》PPT课件

02
03
视力检查
评估患者的裸眼视力和矫 正视力,了解视力状况。
眼位检查
观察患者眼球位置是否正 常,判断是否存在斜视。
眼球运动检查
检查患者眼球运动是否正 常,以及各方向运动幅度 是否对称。
特殊检查方法
眼球运动肌电图
通过电生理方法检测眼球运动的 神经传导功能,了解眼外肌的功 能状态。
眼底照相
通过照相设备对眼底进行拍摄, 观察眼底视网膜和血管的形态, 了解视神经和视网膜的健康状况 。
临床表现
总结词
共同性斜视的典型表现为双眼无法同时注视同一目标,出现视轴分离现象。患者 可能伴有视力下降、复视等症状。
详细描述
共同性斜视的临床表现多样,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类型不同,可能出现的症状 也不同。常见的症状包括双眼无法同时注视同一目标、视轴分离、视力下降、复 视等。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头痛、眩晕等全身症状。
03
共同性斜视的治疗
非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使用散瞳剂、缩瞳剂等药物,缓解眼 部肌肉紧张,改善斜视症状。
眼镜或隐形眼镜矫正
对于屈光不正引起的斜视,通过配戴 眼镜或隐形眼镜矫正视力,改善斜视 状况。
视觉训练
针对眼部肌肉进行训练,提高双眼协 调能力和聚焦能力。
手术治疗
手术目的
通过手术矫正眼位,改善 外观,恢复双眼单视功能 。
02
共同性斜视的诊断与检查
诊断标准与流程
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以及相 关检查结果,判断是否存在共同性斜 视。
诊断流程
医生首先询问患者病史,观察患者眼 部症状,进行常规眼科检查,如视力 、眼位、眼球运动等。如有需要,进 一步进行特殊检查,如眼球运动肌电 图、眼底照相等。

共同性斜视临床路径

共同性斜视临床路径

共同性斜视(除外垂直斜视)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1、第一诊断为共同性斜视(ICD-10:H50.0,H50.1);2、行斜视矫正术(手术码:15.11 15.22)。

二、诊断依据:根据《实用眼科学》(刘家琦、李凤鸣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年7月第2版)在所有的注视方向查得的视轴偏斜角度一致。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1、诊断明确;2、斜视度大小;3、屈光度数;4、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 5 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同性斜视(ICD-10:H50.0、H50.1)疾病编码;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如果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临床路径。

六、术前准备 2 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视力检查;2、屈光状态检查;3、眼位检查(角膜映光法、三棱镜中和法、弓形视野计法、同视机检查);4、眼球运动检查;5、牵拉试验;6、血细胞分析+凝血4项、尿液分析+尿沉渣分析、大便常规+OB、7、免疫常规、住院生化8、心电图、胸部正侧位片;七、选择用药:1、入院当日至术前,术眼局部滴用抗生素眼水,每日3次;2、预防性用药:第一代头孢类,术前30分钟使用。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2-3天1、麻醉方式:局麻/全麻;2、输血:无。

九、术后住院恢复2 天,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1、视力检查;2、眼位检查;3、眼球运动检查;4、术后眼局部用药:典必殊/同类药物。

十、出院标准(围绕一般情况、切口情况、第一诊断转归):1、手术后反应较轻,全身情况稳定;2、无明显并发症。

十一、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术前化验检查;2、术后炎症反应或并发症;3、周末、节假日;4、患者有其他原因不同意出院。

共同性斜视(除外垂直斜视)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共同性斜视(ICD10:H50.0、H50.1);行斜视矫正术(手术码:15.11 15.22)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5 天日期住院第一天住院第二天住院第三天(手术日)诊疗工作☐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完成“首次病程记录”书写☐完成“住院病历”书写☐将“共同性斜视(除外垂直斜视)诊疗计划书”交给患者☐开具各项检查单☐上级医师查房与手术前评估☐向患者及其家属交代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注意事项并签署“手术同意书”☐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核实各项检查结果是否正常☐术前准备☐手术前再次确认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和准备手术的眼睛☐手术(斜视矫正术)☐完成“手术记录”☐完成“手术日病程记录”☐向病人及其家属交代手术后注意事项医嘱长期医嘱:☐眼科Ⅱ级护理或Ⅲ级护理☐抗生素眼水点术眼 Qid临时医嘱:☐血细胞分析+凝血4项、尿液分析+尿沉渣分析、大便常规+OB☐免疫常规、住院生化☐心电图☐胸部正侧位片长期医嘱:☐眼科Ⅱ级护理或Ⅲ级护理☐抗生素眼水点术眼 Qid临时医嘱:☐拟明日在麻醉下行眼“斜视矫正术”☐术前15分钟眼滴“表麻药”3次长期医嘱:☐眼科Ⅰ级护理或Ⅱ级护理☐“典必殊”药水Qid临时医嘱:☐根据病情需要下达护理1、入院接待☐护士自我介绍,认识病人,致以问候☐核对姓名、诊断,及手腕标1、每班监测体温情况2、协助患者做好个人卫生及皮肤清洁3、健康教育1.完善必要的送手术前准备☐监测生命体征☐持病历核对床号、姓名、诊断,术式及手腕标识带、药物过敏史☐确认术前检查、医嘱均已完成识带☐安排床位☐填写一览表、床头卡☐介绍主管医生、护士、护长2.建立患者健康档案☐询问病情,采集简单病史☐检测生命体征、体重☐全面评估病人,完成首次护理记录□完成护理病历3.签署知情同意书☐廉洁行医协议书☐病情委托书☐耗材使用意向书☐诊疗及药物使用意向书4.健康教育☐介绍环境设施及常规诊疗程序☐住院相关制度宣教:生活、卫生、外出☐提醒社保病人入院3天内办理登记手续☐介绍“共同性斜视”的疾病☐告知术前准备相关事宜□术前取下首饰、活动假牙、假发,沐浴、更衣,、男士刮胡须□贵重物品妥善放置□ 60岁以上者留陪护□术前练习眼睛凝视,术中避免眼球转动☐告知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及并发症☐告知术后保持眼部清洁的益处和必要性☐告知术后普食,尽量手术日进食软食或半流食☐告知患者及家人手术回病房可能继续静脉输液,目的是预防感染、减轻不适及时发现异常,不必紧张☐心理辅导:鼓励说出心里感受,有针对性疏导,解除其顾虑接诊护士签名☐确认患者处于正常术前状态☐确定送手术方式(车床、步行)☐协助患者更衣☐取下首饰、发夹、眼镜及活动假牙☐填写术前准备单☐遵医嘱准备术前和术中用药☐20%肥皂水、生理盐水清洗外眼皮肤,1/7000升汞液、生理盐水冲洗术眼结膜囊,75%酒精消毒外眼皮肤后用敷料包眼2.送手术☐携病历、交接表、手术用药等送手术☐与家人一同把病人送到手术室☐通知手术室护士接病人☐与接手术护士共同查对病区、床号、姓名、诊断、术式及手腕标识带,术前用药,是否签署手术同意书等执行护士签名3.接术后病人☐病人回房前铺好病床☐与手术室护士一同交接,协助过床☐了解术中情况、麻醉及手术方式☐查看和核对静脉通道、输液情况☐查看病人受压皮肤,伤口渗血情况☐检测生命体征特点、常用治疗方法及效果、术前检查内容及程序,住院时间、大致住院费用等☐告知手术安排、送接手术程序接诊护士签名5.执行医嘱☐已开具的治疗医嘱☐打印检验条码☐胸部透视或正、侧位X-Ray 摄片、心电图检查☐术眼滴抗生素眼药执行护士签名6.按时巡视病人,观察病情7.认真完成交接班4.执行医嘱☐术眼滴抗生素眼药☐已开具的治疗医嘱☐执行胸部透视或正、侧位X-Ray摄片、心电图检查,确认检查结果已回,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执行护士签名5.按时巡视病人,观察病情6.认真完成交接班☐告知陪护人观察项目及报告方法☐书写接手术护理记录☐组长在护理记录空白处开专科观察项目执行护士签名4.健康教育☐告知病人术后平卧或自然舒适卧位☐进食普食,手术日尽量进食软食或半流食☐勿碰撞按压眼部,勿让水进入眼内5.查对和执行术后医嘱☐按医嘱补液☐定时监测生命体征☐定时检查眼部情况☐向主管或值班医生通报各种突发事件和异常情况☐随时提供必要的帮助执行护士签名6.协助病人进行擦浴7.按时巡视病人,观察病情8.认真完成交接班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具体原因:1.2.□无□有,具体原因:1.2.□无□有,具体原因:1.2.护士签名A班P班N班A班P班N班A班P班N班医师签名日期住院第四天(术后第一日)住院第五天(出院日)诊疗工作☐检查病人☐上级医师查房:确定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有无并发症及其处理☐为病人换药☐完成术后病程记录☐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术后恢复情况☐上级医师查房,确定今日是否可以出院☐若患者近日可以出院,则:☐完成“出院纪录”☐通知出院处☐通知患者及家属今日出院☐向患者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预约复诊时间☐将“出院记录”副本及“诊断证明”交给患者医嘱长期医嘱:☐眼科Ⅰ级护理、Ⅱ级护理☐“典必殊”药水滴术眼 Qid临时医嘱:☐根据病情需要下达长期医嘱:☐眼科Ⅰ级护理、Ⅱ级护理☐“典必殊”药水 Qid临时医嘱:☐今日出院出院带药:☐“典必殊”眼药水1支,4次/日,持续1周护理与健康教1.医护沟通☐晨交班时通报患者术后情况☐向主管医生通报患者特殊感受和需求执行护士签名2.执行相关医嘱☐定时监测生命体征1.医护沟通☐晨交班时通报患者术后恢复情况☐通报病人处于可出院休息的良好状态执行护士签名2.协助办理出院☐告知出院程序:持押金单和结算单到1楼出入育☐指导饮食、活动☐按医嘱滴眼、补液治疗3.健康教育☐术后第一天可下床活动,要循序渐进、防摔、体位性低血压等,避免俯首用力,注意安全☐保持眼部清洁,勿让水进入眼内☐保护术眼, 勿碰撞按压眼部☐强调陪护人员不能在病床上坐、躺☐告知术后可进食普食,要避免过硬食物☐告知术后探视及注意事项☐详细解答术后疼痛及各种异常感受执行护士签名4.按时巡视病人,观察病情,书写护理记录5.认真完成交接班院处办理结帐手续并打印住院费用清单;到护士站取回门诊病历、出院证明、假单;如有需要到五楼病案室复印检查结果☐告知专家、专科开诊时间3.出院教育☐告知患者保持眼部清洁,勿碰撞按压眼部,勿让水进入眼内,勿进食硬质食物及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按医嘱用药和到门诊复诊,教会病人和家人眼药水的使用和保管方法4.征询病人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意见5.送病人至电梯口6.书写出院护理记录,完成病历质控执行护士签名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具体原因:1.2.□无□有,具体原因:1.2.护士签名A班P班N班A班P班N班医师签名。

共同性内斜视诊断与治疗PPT

共同性内斜视诊断与治疗PPT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 惯,多吃蔬菜水果, 少吃高糖、高脂肪 食物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 惯,保证充足的睡 眠,避免过度疲劳
保持良好的用眼习 惯,避免长时间近 距离用眼,定期进 行眼保健操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 态,避免过度紧张 和焦虑,保持心情 愉悦
遗传因素与预防
遗传因素:共 同性内斜视具 有遗传性,父 母一方或双方 患有共同性内 斜视,子女患
病风险增加
预防措施:定 期进行眼科检 查,及时发现 和治疗共同性
内斜视
早期治疗:早 期发现共同性 内斜视并进行 治疗,可以减 少对视力的影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良好的生 活习惯,如均 衡饮食、充足 睡眠等,有助 于预防共同性
内斜视
Part Five
共同性内斜视的并 发症及处理
并发症类型
复视:双眼同时看一个物体时,出现两个影像 弱视:由于斜视导致视力下降 立体视觉障碍:无法准确判断物体的距离和深度 斜视性弱视:由于斜视导致视力下降,且无法通过戴眼镜矫正
术后护理
保持眼部清洁,避免感染 定期复查,观察视力恢复情况 避免剧烈运动,防止眼部受伤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用眼
Part Four
共同性内斜视的预 防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及时发现内斜视症状 定期进行视力检查,了解视力变化情况 定期进行眼位检查,了解眼位变化情况 定期进行眼肌检查,了解眼肌功能情况
和自我管理能力
定期复查:通过定期复查, 评估康复效果和调整康复方

预后评估
预后评估的重要性:预测患者康复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预后评估的方法:临床观察、影像学检查、心理评估等 预后评估的因素:年龄、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法、患者配合程度等 预后评估的结果:良好、中等、较差等,为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眼科临床路径

眼科临床路径

眼科临床路径一、白内障治疗临床路径:(新农合病人)入院化验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凝血两项、HIV HCV Hbsag 特殊可以查血糖或者生化局部项目入院眼部检查:裂隙灯、气测眼压、电脑验光、泪道冲洗、角膜曲率、眼科 A/B 超、晶体测算、角膜内皮计数、光定位、红绿色觉、前房角镜、散瞳眼底、心电图。

特殊情况根据病情考虑做 OCT 诊断依据:1. 症状 : 无痛性、渐进性视力下降。

2. 体征 : 检查可见晶体皮质、晶体核、晶体后囊下明显混浊,导致视力低下 , 眼前节检查基本正常。

3. 眼底超声检查无明显异常。

入院治疗:洛美沙星眼水(氧氟沙星)、双氯芬酸钠眼水局部点眼。

合并有全身病的详细询问病史,口服药自服。

(例如高血压、糖尿病、慢支、心血管病等)手术安排:入院后第 2-3 天,眼部及全身状况(血压血糖)稳定。

手术准备:麻醉(表麻、局麻严格掌握适应症)散瞳要求瞳孔大小术后检查项目:视力、裂隙灯检查、眼压、验光、晶体位置、眼底检查等。

术后用药:局部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眼水(典必舒或佳名)钠)至手术后一个月,根据病情每周点药次数递减,泪液。

反应不重可口服抗生素。

出院标准 : 1. 眼压正常 2. 伤口愈合好 3. 无明显眼前节炎症反应变异及原因分析:眼前节反应较明显需用药观察,其住院时间相应延长,、短效激素全身及激素类眼水局部频繁点眼减轻角膜水肿及保护角膜内皮药物。

2. 出现手术并发症(晶体后囊破裂、玻璃体外溢、晶体核脱入玻璃体腔等),需要及时后节手术对症处理。

3. 出现严重手术后并发症(人工晶体位置异常、视网膜脱离、眼内炎)等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手术干预。

、青光眼治疗临床路径入院化验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凝血两项、HIV HCV Hbsag ,特殊可以查血糖或者生化局部项目。

眼部检查:裂隙灯检查、气测眼压、电脑验光、UBM 、电脑视野、眼科A/B 超、眼轴长度及晶体测厚、角膜厚度、前房角检查、泪道冲洗、角膜内皮计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共同性斜视临床路径
(2010年版)
一、共同性斜视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共同性斜视(ICD-10:H50.0-H50.4)
行共同性斜视矫正术(ICD-9-CM-3:15.1-15.5)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发病年龄、病程特点。

2.相关眼部检查:屈光状态检查;戴镜去调节之后,三棱镜遮盖法测量斜视度;眼球运动检查;双眼视功能检查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1.诊断明确。

2.有弱视者先治疗弱视。

3.内斜视患者远视性屈光不正全部矫正、戴镜6-12个月。

4.共同性斜视的斜度≥15Δ。

(四)标准住院日为≤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H50.0-H50.4)共同性斜
视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2天。

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心电图、X线胸片;
(4)检查视力、眼位、眼球运动、眼压、泪道;
(5)屈光检查:散瞳(显然)验光;
(6)主导眼、三棱镜检查、双眼视觉、眼外肌功能检查、Hess屏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根据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2.选用抗菌药物滴眼液,预防性用药时间可1-3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2-3天。

1.麻醉方式:局麻或全身麻醉。

2.眼内植入物:无。

3.术中用耗品:缝线。

(九)术后住院恢复2天。

1.术后需要复查的项目:视力,眼位、眼球运动,前节。

2.术后用药:氨基糖甙类或喹诺酮滴眼液。

3.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结合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用药时间为1-2天。

(十)出院标准。

1.手术后效果较好,病情稳定。

2.伤口愈合好,伤口对合齐,缝线在位,伤口无感染征象。

3.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术前化验检查异常,需要复查相关检查,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2.术中发现眼外肌附着点位置异常及其他解剖异常,或出现严重手术并发症(眼球穿通、肌肉滑脱等),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3.术后炎症反应或并发症(伤口愈合不良等)需要进一步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二、共同性斜视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共同性斜视(ICD-10:H50.0-H50.4))
行共同性斜视矫正术(ICD-9-CM-3:15.1-15.5)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