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性斜视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中高度远视性屈光不正引起 多在2-5岁时发病
注意力集中或看近物时出现 戴远视镜矫正后双眼正位
15
16
【治疗】
一旦发现,尽快麻痹睫状肌检影验 光配镜,按检影的屈光度给眼镜处方, 全矫配镜,必要时继续麻痹睫状肌, 散瞳下戴眼镜。
治疗弱视。 双眼视功能训练。
17
【注意事项】
定期复查眼位,尤其是散瞳下戴镜的患 儿,根据斜视的变化调整更换眼镜度数, 预防出现调节麻痹性外斜视。
(集合过强性调节性内斜视)
【临床表现】
1.本型内斜视与屈光因素无关。是调节/调节性集合的不 正常比例所引起,即单位的调节引起过高的调节性集合 所致,又称高AC/A型内斜视。 2.验光戴镜矫正远视后,视远双眼可以正位,视近仍内 斜>10△以上。 3.屈光不正可以是近视、正视、远视,以中度的远视多 见。 4.看近内斜度大于看远内斜度,一般>10△以上。 5.AC/A比值高。 6.可伴有弱视。
性或恒定性偏斜状态时,则称为显斜.
4
共同性斜视 非共同性斜视(麻痹性斜视) 特殊类型斜视:如眼外肌广泛纤维化综合 症,Duane眼球后退综合症,垂直后退综合症等.
5
【 共同性斜视概述 】
共同性斜视在任何注视方向斜 视角均无变化,眼球运动无异常, 第一斜视角基本等于第二斜视角, 向上、向下注视时斜视角之差<10Δ。
6
1、眼外肌本身及它的支配神经均无器质性病 变而发生的眼位偏斜
2、在向各不同方向注视或更换注视眼时, 其偏斜度均相等
3、病因是多方面的,与眼部解剖,神经支配,调 节与屈光,神经系统的发育以及家族遗传等有关
4、分类:内斜视,外斜视,上斜视
7
共同性斜视的分类
• 先天性与后天性 • 原发性与继发性
(知觉障碍、术矫正不足和过矫正等) • 交替性与单眼性 • 间歇性与恒定性
球震颤,并有代偿头位。
27
【 治疗 】
早期手术矫正内斜是预防弱视发生的重要 手段,主张在生后6个月到2岁前行手术,以 获得功能性治愈的机会。
28
后天获得性内斜视
【概述】出生后6个月直到儿童时期发生的非
调节性内斜视,开始为间歇性,发展缓慢,如 果治疗及时,双眼单视功能可以恢复,愈后好。
29
基本内斜视:
调节性内斜视: 屈光调节性内斜视:远视眼 非屈光调节性内斜视:调节与集合之间
(AC/A) 的一种异常联合运动,与屈光不正无关
11
• 调节性斜视是
• 调节与集合关系不协调,
• 如远视→过度调节↘
•
↘过度集合→调节性内斜视
12
• 如近视→少用调节---↘
•
↘集合力也减弱→外斜视
13
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 (完全调节性内斜视)
【临床特点及诊断】
1.无明显屈光不正。 2.看远看近斜视角相等,发病时斜视角比先天性内斜度 小,发病早期呈间歇性,时有复视。 3.斜视度逐渐增加,是一种神经原性因素所致的内斜, 非机械性因素,在全麻下内斜消失或呈外斜位,牵拉试 验阴性。 4.外伤、疾病、情绪波动等诱因导致内斜的发生。
8
1.调节性内斜视 完全调节性内斜视 部分调节性内斜视
2.非调节性内斜视 先天性 后天获得性
3.继发性内斜视 知觉性内斜 外斜矫正术后继发性内斜 残余性内斜
9
【概述】
1. 调节性内斜是共同性内斜视的常见类型。
2. 是由于过度使用调节引起调节性集合过量, 或者单位调节诱发过量的集合所致。
10
正常眼:双眼协调运动,调节与集合必须保持 协调一致
【临床特征及诊断】 由于远视性屈光不正没有得到矫正,过度使用调节引起的集合过
强,加上融合性分开功能不足所致。多为中高度远视 2—5岁为好发年龄,斜视角常在20△--30△ 。 发病初期,内斜呈间歇性,与情绪有关系,多在视近物或哭闹、
注意力不集中时出现。 经矫正屈光不正戴眼镜后,内斜视消失呈正位。 AC/A比值正常。
每半年至一年验光一次,根据斜视弱视 的变化更换眼镜。
调节性内斜视戴镜矫正既有效又简单, 不应该手术。
18
部分调节性内斜视(失代偿性 调节性内斜)
部分调节性内斜视一方面是由于调节因素引起, 另一方面则是解剖异常所致。因此矫正后内斜好转
但不能完全正位。 部分调节性内斜视可能是先天性内斜视随年龄 增加,调节因素的增加转化而来。也可能是完全调 节性内斜视治疗不及时,失代偿所致。
23
无或有远视性屈光不正 甚至近视眼
戴远视性矫正眼镜后内斜度数不变
24
【治 疗】
戴双焦点眼镜:上镜为检影的屈光度,看远目标用; 下镜是在上镜度数基础上增加+2.50—+3.00DS的屈光度, 看近目标用,以达到控制眼位的目的。
强缩瞳剂:用于不易配戴双光镜者。开始以最强的浓 度滴眼,每日双眼一次,观察眼位如有效6周后,降低眼 药水的浓度及用药次数,维持正位视。
19
较多见,可能与调节因素+解剖因素有关 临床表现:多在1~3岁发病
戴远视镜矫正后,内斜视变小 但仍残留部分内斜
wenku.baidu.com20
部 分 调 节 性 内 斜
21
【 治疗 】
戴矫正眼镜以获得最佳视力,矫正部分内斜。 治疗弱视,训练双眼视。 待双眼视力比较平衡时,剩余的内斜行手术 矫正。
22
非屈光调节性内斜视
常用药
毛果芸香碱:1% 3次/天。
同时治疗弱视,并行双眼视训练,增加分开性融合的 范围以抵消内斜视。
当上述方法效果不好或者出现眼位回退时,可行手术 治疗。
25
发病年龄:出生6个月就表现出明显得偏斜
斜视度:各个方向的偏斜角基本相等 不受调节的影响 偏斜角度一般较大(大于40度)
屈光不正:一般呈轻度远视
1
内 斜 视 外斜视
2
斜视定义
• 两眼不能同时注视同一目标 一眼视轴指向目标 另一眼的视轴偏离目标
3
正位眼:当眼球运动系统处于完全平衡状态
时,即使融合功能受到干扰,例如遮挡一眼,眼球 仍能维持功能性第一眼位而不出现偏斜者
隐斜:双眼的眼位表现有偏斜倾向,但可通过
正常的融合机理而得到控制
显斜:如融合机理失去控制,使双眼处于间歇
26
眼球运动:内转呈亢进,外转不足,为了鉴别 真假外直肌麻痹可用娃娃头试验。
弱视:如果是交替注视,弱视发生机会少,若 为单眼注视则非注视眼很易发生弱视。
伴发病:
分离性垂直性偏斜(DVD):其发病率在先天性内 斜视病人中占46—90%。
下斜肌功能亢进:发病率高达78%。 眼球震颤:Hiles报告30%的先天性内斜视有旋转性眼
中高度远视性屈光不正引起 多在2-5岁时发病
注意力集中或看近物时出现 戴远视镜矫正后双眼正位
15
16
【治疗】
一旦发现,尽快麻痹睫状肌检影验 光配镜,按检影的屈光度给眼镜处方, 全矫配镜,必要时继续麻痹睫状肌, 散瞳下戴眼镜。
治疗弱视。 双眼视功能训练。
17
【注意事项】
定期复查眼位,尤其是散瞳下戴镜的患 儿,根据斜视的变化调整更换眼镜度数, 预防出现调节麻痹性外斜视。
(集合过强性调节性内斜视)
【临床表现】
1.本型内斜视与屈光因素无关。是调节/调节性集合的不 正常比例所引起,即单位的调节引起过高的调节性集合 所致,又称高AC/A型内斜视。 2.验光戴镜矫正远视后,视远双眼可以正位,视近仍内 斜>10△以上。 3.屈光不正可以是近视、正视、远视,以中度的远视多 见。 4.看近内斜度大于看远内斜度,一般>10△以上。 5.AC/A比值高。 6.可伴有弱视。
性或恒定性偏斜状态时,则称为显斜.
4
共同性斜视 非共同性斜视(麻痹性斜视) 特殊类型斜视:如眼外肌广泛纤维化综合 症,Duane眼球后退综合症,垂直后退综合症等.
5
【 共同性斜视概述 】
共同性斜视在任何注视方向斜 视角均无变化,眼球运动无异常, 第一斜视角基本等于第二斜视角, 向上、向下注视时斜视角之差<10Δ。
6
1、眼外肌本身及它的支配神经均无器质性病 变而发生的眼位偏斜
2、在向各不同方向注视或更换注视眼时, 其偏斜度均相等
3、病因是多方面的,与眼部解剖,神经支配,调 节与屈光,神经系统的发育以及家族遗传等有关
4、分类:内斜视,外斜视,上斜视
7
共同性斜视的分类
• 先天性与后天性 • 原发性与继发性
(知觉障碍、术矫正不足和过矫正等) • 交替性与单眼性 • 间歇性与恒定性
球震颤,并有代偿头位。
27
【 治疗 】
早期手术矫正内斜是预防弱视发生的重要 手段,主张在生后6个月到2岁前行手术,以 获得功能性治愈的机会。
28
后天获得性内斜视
【概述】出生后6个月直到儿童时期发生的非
调节性内斜视,开始为间歇性,发展缓慢,如 果治疗及时,双眼单视功能可以恢复,愈后好。
29
基本内斜视:
调节性内斜视: 屈光调节性内斜视:远视眼 非屈光调节性内斜视:调节与集合之间
(AC/A) 的一种异常联合运动,与屈光不正无关
11
• 调节性斜视是
• 调节与集合关系不协调,
• 如远视→过度调节↘
•
↘过度集合→调节性内斜视
12
• 如近视→少用调节---↘
•
↘集合力也减弱→外斜视
13
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 (完全调节性内斜视)
【临床特点及诊断】
1.无明显屈光不正。 2.看远看近斜视角相等,发病时斜视角比先天性内斜度 小,发病早期呈间歇性,时有复视。 3.斜视度逐渐增加,是一种神经原性因素所致的内斜, 非机械性因素,在全麻下内斜消失或呈外斜位,牵拉试 验阴性。 4.外伤、疾病、情绪波动等诱因导致内斜的发生。
8
1.调节性内斜视 完全调节性内斜视 部分调节性内斜视
2.非调节性内斜视 先天性 后天获得性
3.继发性内斜视 知觉性内斜 外斜矫正术后继发性内斜 残余性内斜
9
【概述】
1. 调节性内斜是共同性内斜视的常见类型。
2. 是由于过度使用调节引起调节性集合过量, 或者单位调节诱发过量的集合所致。
10
正常眼:双眼协调运动,调节与集合必须保持 协调一致
【临床特征及诊断】 由于远视性屈光不正没有得到矫正,过度使用调节引起的集合过
强,加上融合性分开功能不足所致。多为中高度远视 2—5岁为好发年龄,斜视角常在20△--30△ 。 发病初期,内斜呈间歇性,与情绪有关系,多在视近物或哭闹、
注意力不集中时出现。 经矫正屈光不正戴眼镜后,内斜视消失呈正位。 AC/A比值正常。
每半年至一年验光一次,根据斜视弱视 的变化更换眼镜。
调节性内斜视戴镜矫正既有效又简单, 不应该手术。
18
部分调节性内斜视(失代偿性 调节性内斜)
部分调节性内斜视一方面是由于调节因素引起, 另一方面则是解剖异常所致。因此矫正后内斜好转
但不能完全正位。 部分调节性内斜视可能是先天性内斜视随年龄 增加,调节因素的增加转化而来。也可能是完全调 节性内斜视治疗不及时,失代偿所致。
23
无或有远视性屈光不正 甚至近视眼
戴远视性矫正眼镜后内斜度数不变
24
【治 疗】
戴双焦点眼镜:上镜为检影的屈光度,看远目标用; 下镜是在上镜度数基础上增加+2.50—+3.00DS的屈光度, 看近目标用,以达到控制眼位的目的。
强缩瞳剂:用于不易配戴双光镜者。开始以最强的浓 度滴眼,每日双眼一次,观察眼位如有效6周后,降低眼 药水的浓度及用药次数,维持正位视。
19
较多见,可能与调节因素+解剖因素有关 临床表现:多在1~3岁发病
戴远视镜矫正后,内斜视变小 但仍残留部分内斜
wenku.baidu.com20
部 分 调 节 性 内 斜
21
【 治疗 】
戴矫正眼镜以获得最佳视力,矫正部分内斜。 治疗弱视,训练双眼视。 待双眼视力比较平衡时,剩余的内斜行手术 矫正。
22
非屈光调节性内斜视
常用药
毛果芸香碱:1% 3次/天。
同时治疗弱视,并行双眼视训练,增加分开性融合的 范围以抵消内斜视。
当上述方法效果不好或者出现眼位回退时,可行手术 治疗。
25
发病年龄:出生6个月就表现出明显得偏斜
斜视度:各个方向的偏斜角基本相等 不受调节的影响 偏斜角度一般较大(大于40度)
屈光不正:一般呈轻度远视
1
内 斜 视 外斜视
2
斜视定义
• 两眼不能同时注视同一目标 一眼视轴指向目标 另一眼的视轴偏离目标
3
正位眼:当眼球运动系统处于完全平衡状态
时,即使融合功能受到干扰,例如遮挡一眼,眼球 仍能维持功能性第一眼位而不出现偏斜者
隐斜:双眼的眼位表现有偏斜倾向,但可通过
正常的融合机理而得到控制
显斜:如融合机理失去控制,使双眼处于间歇
26
眼球运动:内转呈亢进,外转不足,为了鉴别 真假外直肌麻痹可用娃娃头试验。
弱视:如果是交替注视,弱视发生机会少,若 为单眼注视则非注视眼很易发生弱视。
伴发病:
分离性垂直性偏斜(DVD):其发病率在先天性内 斜视病人中占46—90%。
下斜肌功能亢进:发病率高达78%。 眼球震颤:Hiles报告30%的先天性内斜视有旋转性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