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视科临床诊疗常规

合集下载

儿童斜视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是什么

儿童斜视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是什么

儿童斜视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是什么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眼部健康是家长们需要密切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

其中,儿童斜视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眼部问题,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外观,还可能对其视力和双眼视功能造成不良影响。

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儿童斜视的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方法。

一、儿童斜视的临床表现1、眼位偏斜这是斜视最直观的表现。

孩子的一只眼睛看向正前方时,另一只眼睛会向内、向外、向上或向下偏斜。

有时,这种偏斜在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或疲劳时会更加明显。

2、代偿头位为了避免复视和视觉混淆,孩子可能会采取特殊的头部姿势来补偿眼位的异常。

例如,头向一侧倾斜、面部转向一侧等。

3、异常眨眼或眯眼部分斜视儿童可能会出现频繁眨眼、眯眼的情况,这可能是他们试图通过这些动作来改善视觉质量。

4、视力下降长期的斜视可能导致斜视眼的视力发育受到抑制,从而出现视力下降的情况。

特别是在单眼斜视中,如果未能及时治疗,斜视眼可能会形成弱视。

5、双眼视功能异常正常情况下,双眼能够协同工作,形成单一、清晰、具有立体感的视觉。

但斜视儿童可能会出现双眼视功能障碍,如立体视缺失、融合功能不良等,影响他们对空间和距离的判断。

6、畏光有些斜视儿童在强光下会表现出畏光的症状,可能是由于眼位不正导致光线刺激不均匀。

二、儿童斜视的治疗方法1、佩戴眼镜对于因屈光不正(如近视、远视、散光)引起的斜视,佩戴合适的眼镜可以矫正视力,从而改善眼位。

这通常适用于调节性内斜视等类型。

2、遮盖治疗如果孩子存在弱视,遮盖健眼可以强迫使用斜视眼,促进其视力发育。

遮盖的时间和频率需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由医生确定。

3、视觉训练通过一系列的视觉训练,如眼球运动训练、融合训练、立体视训练等,可以帮助孩子增强双眼协调能力,改善斜视症状。

这种方法适用于轻度斜视或手术后的辅助治疗。

4、手术治疗当斜视程度较严重、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或经过一段时间的保守治疗仍无法改善时,手术是常见的治疗选择。

手术的目的是调整眼外肌的力量和附着点,使眼球恢复正常的位置。

斜视临床检查PPT课件

斜视临床检查PPT课件
1,患者注视33cm或6m处的视标。 2,用挡板遮盖患者一只眼,观察另一只眼(未遮盖眼)的运动情 况。 3,如果出现运动,说明患者有显斜。 4,根据眼球运动方向可判断显斜类型。
正常
右眼
内斜视 外斜视
左眼

右眼从上方向中间移动, 左眼从下方向中间移动, 称为右上斜视。
眼球运动的客观检查
1 眼睑望诊 3 Kappa角测定 5 角膜映光法
2 头位望诊 4 注视眼位
a角测定
当眼球注视光点时角膜上的反光点经常位于瞳孔中心稍鼻侧约3°~5°称 为正Kappa角。 1,角膜反光点测定-弧形视野计 2,同视机测定
偶尔角膜反光点位于角膜中央的颞侧,称为负Kappa角。
若Kappa角较大,外斜者显得斜视度更大,内斜者显得斜视度较小。凡采用 角膜光点测量斜视度时必须考虑此值。外斜者减去此值,内斜者增加此值, 以免手术后外斜过矫,内斜术后不足。
对于一眼有弱视而要求美容时,术者可不必考虑此值。
眼球运动的客观检查
1 眼睑望诊 3 Kappa角测定 5 角膜映光法
2 头位望诊 4 注视眼位
眼球运动的客观检查
1 眼睑望诊 3 Kappa角测定 5 角膜映光法
2 头位望诊 4 注视眼位
头位望诊
一般共同性斜视头位正常。 若患儿有眼球震颤,其振幅与频率在各方位不同,甚至在某一方位 震颤消失,视力提高者常出现头部偏斜。 例如两眼向右看震颤消失常出现头部偏向左方。 眼外肌麻痹者为了避免复视,常出现头部代偿性偏位。 A-V综合征患者向上方看时与向下方看时斜视度差别明显,为避免 或减轻复视常出现头部上抬或下颌内收。 例如V型外斜者经常头部上抬,借使两眼偏下以减少外斜度数。 V型内斜者取下颌内收位,借使两眼上举以减少内斜度。

斜视诊治指南

斜视诊治指南

斜视诊治指南斜视是导致儿童视觉发育障碍的常见眼病。

斜视除了影响美观外,还会导致弱视及双眼单视功能不同程度的丧失。

早期治疗斜视可以在矫正眼位、恢复外观的根底上,促进视力发育和双眼视觉功能的建立。

为标准斜视的诊断治疗,制定本指南。

一、斜视的根本检查( 一) 询问病史询问斜视发生〔发现〕的时间及病症,询问母亲妊娠史、是否早产、难产、出生时缺氧史及出生体重。

是否存在相关诱因,如发热、外伤等疾病。

b5E2RGbCAP询问斜视为恒定性或间歇性,同时观察患儿是否有代偿头位、斜视出现在视近还是视远或远近均有、是单眼恒定性斜视或双眼交替性斜视。

p1EanqFDPw询问既往治疗情况,是否做过弱视治疗,或集合训练等双眼视功能训练,是否配戴过眼镜,是否做过斜视矫正手术。

DXDiTa9E3d询问是否有斜视家族史,是否有甲状腺疾病、糖尿病、高度近视等病史。

( 二) 视力与屈光检查1.视力检查〔 1〕分别查裸眼及矫正的远近视力。

远视力检查常用 E 字视力表,对年幼儿童也可应用儿童图形视力表。

近视力检查多采用Jaeger 近视力表和标准近视力表。

RTCrpUDGiT(2〕对于眼球震颤患儿,检查时保持双眼同时睁开,雾视一眼〔在该眼前多加 +5.00Ds 球镜〕以检测对侧眼视力,用此方法可检测出接近实际生活的视力。

另外,要查双眼视力,对伴有代偿头位的患儿应检查有头位偏斜时的视力。

5PCzVD7HxA2.屈光检查适当的睫状肌麻痹对于儿童进行准确的屈光检查是必须的。

常用的睫状肌麻痹剂有1%的阿托品眼膏或凝胶和1%环戊通滴眼液。

对于局部病例〔例如屈光状态为远视和内斜视患儿〕,建议滴用 1%硫酸阿托品眼膏或凝胶来获得最大的睫状肌麻痹效果。

对于年龄大于 12 岁且不伴有与调节相关的内斜视或调节功能异常的儿童,可应用复方托吡卡胺散瞳后进行屈光检查。

jLBHrnAILg3.常规外眼、眼前节及眼底检查。

二、斜视的专科检查专科检查包括眼球运动功能检查和双眼视觉功能检查两局部。

斜视的诊断标准

斜视的诊断标准

斜视的诊断标准
斜视的诊断标准
1、眼睛外观检查
观察眼睛偏斜的具体程度和方向,如果出现眼睑裂大、面部不对称、性的头部,可确定为斜视。

2、视力检查和屈光检查
利用仪器全面检查患者的视力和屈光度。

其中,临床上将眼球位置和运动异常引起的双眼视轴分离称为斜视。

斜视患者在外观上的变化,同时对视力有一定的影响,严重时也会发生弱视。

3、检查眼球的运动
主要观察6个主要运动方向,可以明确每条眼肌的功能是否出现异常。

4、遮盖试验
遮盖方法主要用于辨别患者注视33厘米和5米以外的目标事物时的眼位情况。

遮盖试验不仅是简单、安全、有效的检测方法,还能正确定性地检测斜视。

检查眼睛时,医生首先询问患者,明确是否有这方面的病史,然后检查眼睛的外观,同时利用仪器全面检查患者的视力和屈光度,进行复盖试验等。

一般来说,通过以上方法的综合检查,医生可以诊断斜视。

1。

中医眼科如何诊断和治疗斜视

中医眼科如何诊断和治疗斜视

中医眼科如何诊断和治疗斜视斜视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指两眼不能同时注视目标。

在中医眼科中,对于斜视的诊断和治疗有着独特的方法和理论。

中医认为,斜视的发生与人体的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密切相关。

从诊断方面来看,中医会通过望、闻、问、切这四种基本的诊断方法来综合判断。

望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环节。

医生会观察患者的眼部外观,包括眼球的位置、眼裂的大小、眼睑的开合情况等。

如果发现眼球明显偏斜,或者伴有眼部肌肉的紧张、松弛等异常,都可能提示存在斜视问题。

同时,还会观察患者的面色、神态等,以了解其整体的健康状况。

例如,面色苍白可能提示气血不足,这与斜视的发生可能存在一定关联。

闻诊主要是通过听患者的声音、呼吸等来获取信息。

对于斜视患者,医生可能会注意其说话时的语气、语速等,以判断其精神状态和身体的虚实情况。

问诊则是详细询问患者的病情。

比如发病的时间、症状的变化、是否有其他伴随症状(如头痛、眼痛、视力下降等),以及日常生活习惯、饮食起居、情志状况等。

了解患者的家族病史也很重要,因为有些斜视可能具有遗传倾向。

切诊包括脉诊和触诊。

通过触摸眼部周围的肌肉和经络,感受其紧张度和温度等。

脉诊则可以反映出人体内部的气血运行状况。

例如,脉象细弱可能提示气血亏虚,而脉象弦滑可能与肝郁气滞有关。

在中医理论中,斜视的病因病机较为复杂。

常见的原因包括气血不足、经络阻滞、肝风内动、脾胃虚弱等。

气血不足是导致斜视的一个重要因素。

气血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基础物质,如果气血亏虚,眼部肌肉得不到充足的滋养,就可能出现肌肉无力或不协调,从而导致斜视。

经络阻滞也是常见的原因之一。

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如果经络受阻,气血运行不畅,眼部肌肉失去正常的濡养和调节,也会引发斜视。

肝风内动多与情志失调有关。

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可能导致肝气郁结,进而化风,风邪扰动眼部肌肉,引起斜视。

脾胃虚弱则会影响气血的生成。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如果脾胃功能虚弱,无法化生足够的气血,眼部肌肉失去营养支持,也容易发生斜视。

斜视及诊治.

斜视及诊治.

病因及分类
1.斜视 双眼相互作用异常和
3.屈光不正性弱视 视觉剥夺
4.形觉剥夺性弱视 单眼:视觉剥夺和双眼相互作用异常 双眼:视觉剥夺 5.先天性弱视
临床表现
1.视力减退 轻 0.6--0.8 中 0.2--0.5 重 <0.1 2.拥挤现象 3 光感正常
E
EEEE
治疗:抓紧时机,尽早治疗
人类视觉系统的发育在 2岁前
视力发展的敏感期开始;2岁达到
高峰;4岁开始大幅度下降;9岁停
止发育。
治疗: 1 矫正屈光不正,其它病因治疗 2 弱视治疗
a. 遮盖法
b.增视疗法(后像疗法) c. 红色滤光片法、压抑疗法
谢谢
右眼各眼外肌的主要和次要作用
几个概念
协同肌: 单眼某一眼外肌行使主要作用时, 还有其它眼外肌来协助完成,起 协助作用的眼外肌。如:外直肌 ---上下斜肌 配偶肌:当双眼作同向共同运动时,使 双眼向同一方向运动的肌肉 拮抗肌:作用相反的肌肉


正位眼:当眼球运动系统处于完全平衡 状态时,即使融合功能受到干 扰,眼球仍能维持功能性第一 眼位而不出现偏斜者

产生双眼单视基本条件
双眼正位 正常视网膜对应 正常的双眼协调运动 眼外肌功能正常 视觉中枢融合功能正常
眼肌运动的种类
内直肌:内转 外直肌:外转 上直肌:上转 下直肌:下转 上斜肌:内旋 下斜肌:外旋

眼外肌的止点与走向

上下直肌走行方向与视轴呈23°夹角

上下斜肌的牵引力方向与视轴呈51°夹角
戴远视镜矫正后,内斜视变小,
但仍残留部分内斜。
非调节性内斜视
无或有远视性屈光不正 甚至近视眼 戴远视性矫正眼镜后内斜度

什么是斜视如何诊断和治疗

什么是斜视如何诊断和治疗

什么是斜视如何诊断和治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能会注意到有些人的眼睛看起来不太正常,眼珠不能同时注视一个目标,这很可能就是斜视。

斜视不仅会影响外观,还可能对视力和双眼视觉功能造成严重影响。

那么,到底什么是斜视?又该如何进行诊断和治疗呢?斜视,简单来说,就是两只眼睛不能同时看向一个目标,一只眼睛注视目标时,另一只眼睛出现偏斜。

这种偏斜可以是向内(内斜视)、向外(外斜视)、向上(上斜视)或向下(下斜视)。

斜视的发生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

首先,先天性因素是导致斜视的常见原因之一。

有些孩子在出生时就存在眼部肌肉发育异常、神经支配异常等问题,从而容易出现斜视。

其次,后天性因素也不容忽视。

例如,眼部受伤、某些疾病(如脑炎、麻疹等)影响了眼部肌肉或神经的功能,或者长期用眼不当(如长时间近距离看东西、歪头看东西等)都可能引发斜视。

那么,如何才能知道自己或孩子是否患有斜视呢?这就需要进行专业的诊断。

医生通常会先询问病史,了解症状出现的时间、频率、是否有家族遗传等情况。

接下来,会进行一系列的眼部检查。

视力检查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通过视力表等工具,检测双眼的视力情况,看是否存在近视、远视、散光等屈光不正的问题,因为这些问题有时也会导致斜视或加重斜视的程度。

眼位检查是诊断斜视的关键。

医生会让患者注视不同方向的目标,观察眼珠的位置和运动情况,判断是否有偏斜以及偏斜的方向和程度。

遮盖试验也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医生会交替遮盖患者的双眼,观察未被遮盖的眼睛是否有移动,如果有移动,就说明存在斜视。

此外,医生还可能会进行眼球运动检查,观察眼球在各个方向上的运动是否协调、灵活。

同时,散瞳验光可以更准确地了解眼睛的屈光状态,对于诊断和治疗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对于斜视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适用于一些轻度的斜视或者是作为手术前的辅助治疗。

常见的方法有佩戴眼镜矫正屈光不正。

如果斜视是由于近视、远视或散光等屈光问题引起的,佩戴合适的眼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矫正斜视。

中医眼科常见病诊疗指南斜视的中医治疗原则

中医眼科常见病诊疗指南斜视的中医治疗原则
鉴别诊断
需要与眼肌麻痹、眼肌异常等其他 眼部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03
斜视的中医治疗原则
Chapter
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和气血,改善眼部肌肉的紧张状态,从 而矫正斜视。
针灸治疗的优势
无创伤、无副作用,对部分斜视患者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针灸治疗的注意事项
需由专业医师操作,避免误伤经络。
斜视患者可能存在自卑、焦虑等 心理问题,需要进行心理疏导和 干预。
针灸治疗 中药治疗 推拿按摩 心理调适
通过针灸刺激相应的穴位,调节 眼部气血,改善斜视症状。
通过按摩眼周穴位,促进眼部血 液循环,缓解斜视症状。
注意事项
避免盲目自行治疗
斜视患者应在专业医师的 指导下进行治疗,避免盲 目自行处理。
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脾胃虚弱型
眼睛干涩、胀痛,伴有头晕、口苦等 症状。
眼睛疲劳、酸胀,伴有食欲不振、腹 胀等症状。
气血不和型
眼睛疲劳、酸胀,伴有面色苍白、乏 力等症状。
诊断标准
症状
斜视的症状包括眼睛偏斜、复视 、头晕等。
检查结果
通过检查患者的眼球运动、视力等 指标,以及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 如眼位检查、眼球运动检查等,以 明确诊断。

诊断
经过详细检查,诊断为后天性眼 肌麻痹。
01
03
02 04
中医治疗原则
针对患者情况,采用中医整体观 念和辨证论治的原则,以活血化 瘀、通络止痛为治疗核心,给予 中药汤剂、针灸等综合治疗。
治疗效果
经过3个月的治疗,患者眼肌麻 痹症状明显改善,眼球运动恢复 正常,病情稳定。
THANKS
感谢观看
中药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眼肌科诊疗常规
屈光不正、弱视诊、疗常规:
检查常规:
1、病史:查明视力欠好的发生年龄,询问有无斜视、遮盖治疗及手术史。

一般
检查:检查裸眼及矫正视力,14岁以下者应麻痹睫状肌验光,14岁以上者则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散瞳。

精查眼底、眼位检查。

2、初诊患儿无论视力如何均须行屈光常规(眼压、眼轴、角膜曲率)检查,对
8岁以下视力差的首次就诊患儿建议用阿托品散瞳验光。

眼压检查建议对>4岁的患者进行。

3、弱视患儿建议2个月复诊一次,复诊时例行检查眼位并行屈光检查,常规每
8-12个月换眼镜(屈光度与原镜度数相差小于1.0D时可暂不换镜)。

4、对弱视患儿存在视力差别者(视力表大于2行者)应行遮盖治疗。

根据年龄
不同调整健眼的遮盖时间并进行相应的弱视训练。

5、电脑组合验光:根据验光结果:散光>2.00DC行角膜地形图检查,近视>6.00DS
行眼部B超检查
6、诊断弱视标准:对弱视患者矫正视力<0.5(3—5岁);矫正视力<0.7 (>5岁),
如常规的弱视治疗满6个月视力提高不明显者则选择行以下检查(只要患儿能够配合):间接检眼镜检查(或前置镜);黄斑OCT检查;视觉电生理检查(VEP);眼底照相(后极部)
7、根据复诊验光结果:进行配镜和弱视训练。

强调定期更换眼镜。

<2岁者3-6
个月更换一次,3-10岁者则8-10个月更换一次,>10者则1年更换一次。

治疗常规(治疗年龄小于12岁):
1、配戴正确的矫正眼镜。

2、遮盖加精细操作疗法:当两眼矫正视力相差2行时,须行健眼的遮盖治疗,
即除睡眠外,全天对所谓“好眼”遮盖。

遮盖时间随年龄不同而延长:3岁儿童遮盖3天打开遮盖眼,双眼视物一天;4岁遮盖4天;5岁遮盖5天;
6-8岁则遮盖6-7天,同时加穿珠子等精细操作。

一般来说,年龄超过12岁的患者治疗效果虽然很差,但有条件还是应该进行至少半年以上的严格的
弱视治疗。

因为人类的视觉可塑性终生存在。

3、压抑疗法:对于遮盖治疗欠配合者,可用阿托品对所谓‘好眼’进行睫状肌
麻痹,但本法适用于轻、中度弱视,对重度者则效果不明显。

4、视觉刺激疗法:
A视觉刺激仪(CAM)
B视觉诱发电位治疗治疗系统
C后像疗法
5、手术治疗:对斜视性弱视应在弱视治疗后双眼视力相等或弱视眼的视力获得
最大矫正后进行。

6、治疗弱视满6个月,但是视力提高<2行者则选择行以下检查(只要患儿能
够配合):间接检眼镜检查(或前置镜);黄斑OCT检查;视觉电生理检查(VEP);眼底照相(后极部);眼底病科会诊。

斜视门诊一般常规:
1、一般检查:视力、眼压、屈光检查;询问有无复视、外伤、手术史;有无家
族遗传史;全身病情况(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及神经科病史及症状)。

2、伴有复视患者,除上述检查还须检查眼球运动、复视像、三棱镜,并常规建
议神经内科会诊,排除颅内及全身病变。

3、同视机检查:共同性斜视者可只检查水平眼位,麻痹性斜视者则查9个诊断
眼位,双眼视觉和立体视检查
4、对中、高度远视伴有内斜视患儿,要行睫状肌麻痹散瞳验光以排除调节性内
斜因素。

对戴镜仍不能解决的内斜部分,戴镜后半年至一年后再考虑手术矫正其残余斜视。

5、对眼球震颤者要询问有无家族史、检查双眼视力、对代偿头位明显者可行手
术矫正,以避免引起骨骼发育畸形。

共同性内斜视的诊疗常规:
1、先天性内斜视:有交替注视者应尽早进行手术矫正斜视。

对单眼注视者应进
行低视力眼的弱视治疗,待两眼视力基本相当后行手术。

2、调节性内斜视:全醒觉时间配戴眼镜。

3、部分调节性内斜视:对戴镜后仍残留有内斜视者建议行斜视矫正术。

4、知觉性内斜视:治疗原发病因、矫正屈光不正、手术矫正斜视。

共同性外斜视的诊疗常规:
1、矫正屈光不正,治疗弱视。

2、手术治疗:对间歇性外斜视要检查近、远斜视度和同视机。

原则上对儿童的
间歇性外斜视应尽早行手术治疗,尤其对无同时视功能的患儿更应早日行手术治疗。

3、斜视手术后积极治疗双眼视功能低下和弱视。

4、手术前一般不提倡矫正眼位训练。

麻痹性斜视的诊疗常规:
1、病史:必须明确斜视发生的年龄,了解生产史,全身病史、外伤史,注意有
无代偿头位。

2、视力:分别检查双眼视力,包括:裸眼、矫正视力,精查眼底并确定有无弱
视。

3、观察、测量各个眼位的斜视程度,注意第一斜视角和第二斜视角的异同。

4、注意眼球运动是否对称、有无运动受限或过强。

5、复视像检查:包括红绿玻璃法、同视机法。

6、牵拉试验。

7、神经内科及内分泌科会诊排除相关疾病。

8、影像学检查:B型超声、眼眶及颅脑CT、MRI。

斜视全麻手术的术前、术后诊疗常规:
1、术前一般检查:视力、眼压、验光、眼底。

2、术前常规查体:血、尿常规,出凝血常规,血生化、血压,胸透,冲泪道,
检查心电图,高度警惕患者存在上呼吸道感染,严格避免对此类患者行手术。

手术当天开始滴用抗生素眼水及口服抗菌素。

3、术前斜视检查:同视机检查:共同性斜视者可只检查水平眼位,麻痹性斜视
者则查9个诊断眼位;三棱镜检查;AC/A;AV现象检查;线状镜检查:对所有手术患者都应行次项检查。

诊断眼位的影像留档,对存在上斜肌亢进的患者常规行眼底照相。

4、术前最低六小时前开始禁饮食。

细节参照相关条例。

5、5%GNS 500ml术前一小时静脉点滴,阿托品0.02/Kg,术前一小时肌肉注射鲁
米那钠2mg/Kg。

术后口服2片路盖克止痛。

6、术后涂抗菌素眼膏包扎双眼。

7、术后门诊留观1晚。

8、术后第一天换药,详细检查眼位,注意检查眼前节情况及结膜缝线是否在位;
使用泰利必妥抗生素及0。

1%氟美童皮质激素眼水一周;口服艾克儿抗生素3天(注意患者是否有青霉素等过敏史)。

9、术后5-7天拆线。

10、有屈光不正者建议1个月后重新验光配镜。

局麻斜视手术常规:
1、术前一般检查:同全麻。

2、术前常规查体:同全麻,加常规心电图检查。

3、术前斜视检查:同全麻。

4、对年龄大于50岁,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患者应请内科医生手术监护。

5、对麻痹性斜视在排除颅内病变及内分泌类疾病如甲状腺相关眼病外,斜视程
度稳定至少6-10个月后行手术矫正。

6、前1小时口服安定5 mg及路盖克2片,术后用药同全麻。

7、嘱患者在手术前半量进食,以免术中牵拉眼外肌引起恶心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