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言文4种常见句式详解

合集下载

文言文特殊句式整理

文言文特殊句式整理

常见文言文特殊句式例析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一、判断句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认,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构成:1.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借用“者”、“也”等词构成.〔l〕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2〕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3〕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乃”、“是”、“为”、“则”、“悉”、“本”等词构成.〔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2〕斯是陋室《陋室铭》〔3〕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5〕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6〕臣本布衣《出师表》〔7〕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3.“者”、“也”都省略,单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来表示判断,也是文言文中判断句的一种形式.二、省略句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古汉语中省略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1.主语省略〔1〕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2〕[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2.谓语省略〔1〕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2〕陈涉自立为将军,[立]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3.宾语省略〔l〕上使[扶苏]外将兵《陈涉世家》〔2〕便要[渔人]还家《桃花源记》4.介词省略〔l〕置[于]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2〕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桃花源记》三、被动句古汉语中,主语和谓语属于被动式关系的表达句叫被动句.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为……所……”、“为所”表示被动.〔1〕二虫尽为所吞《童趣》“为+动词”表示被动.〔1〕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2〕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守株待兔》“于”表示被动.〔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四、倒装句现代汉语中的倒装句是为了适应修辞表达的需要,但在古代,倒装句是正常的句法,所以在文言文翻译时有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古汉语中的倒装句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1.主谓倒装〔1〕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2.宾语前置“之”使宾语提前何陋之有《陋室铭》b.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吾谁与归《岳阳楼记》3.定语后置常用“者”作标志,翻译时放在名词前面.〔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4.介宾短语后置它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状语,翻译时应放在谓语前.〔1〕投以骨《狼》〔2〕战于长勺《曹刿论战》〔3〕祭以尉首《陈涉世家》以上四种文言文特殊句式,以初中阶段文言文学习中经常会遇到.掌握这些特殊句的用法,对提高我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大有帮助.文言文特殊句式被动句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位于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位于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用“为”表被动“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被天下人嘲笑〕用“被”表被动“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用“见”表被动“……徒见欺”〔……白白地被欺骗〕用“于”表被动“受制于人”〔被人控制〕“不能容于远近.”〔不能被邻里所容〕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在古汉语中,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在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有标志的被动句,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动词后用介词“于”表被动,“于”起介绍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的作用.如:“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史记.屈原列传》〕这里“惑”、“欺”的动作是由“于”后的“郑袖”、“张仪”发出来的.有时也在介词“于”或动词前加“受”,形成“受.于.”的形式表被动.如:“吾不能举金吴之地,十万之从,受制于人.”〔《资治通鉴》〕用“见”、“于”,“见.于.”表被动.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同上〕“暴见于王.”〔《孟子.梁惠王下》〕“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实或见怒也.”〔《答司马谏议书》〕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放丰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为”,“为.所.”表被动.如:“〔巨〕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资治通鉴》〕用“被”表被动.如:“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张溥《五人墓碑记》〕无标志的被动句,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如:“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这里的“逼兵势”是“被兵势所逼”的意思.被动句被动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文言中,常常借助一些介词表示被动.1.用介词“于”“受……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2.用“为”“为……所……”(“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或“……为所……”表被动.例如: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司马迁《陈涉世家》)3.用“见”“见……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4.用介词“被”表被动.5.动词本身表被动.这是意念上的被动句,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别.例如: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判断句用“者……也”表判断“陈胜者,阳城人也.”〔陈胜是阳城人〕“方柯者,语文小栈之站长也.”〔方柯是语文小栈网站的站长〕“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是赵国的良将〕句末用“也”表判断“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丽的人〕“方柯,天才也.”〔方柯是天才〕用“者”表判断“方柯者,中国之人.”〔方柯,是中国人〕用“为”表判断“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不能说是设法生财〕用“乃”表判断“是乃狼也.”〔这是狼〕“电脑乃高科技用具.”〔电脑是高科技用具〕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者,.也.”“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如:“陈涉者,阳城人也.”〔《史记.了涉世家》〕“.,.也.”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如:“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资治通鉴》〕“.者,.”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者也.”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战国策.齐策》〕无标志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另外,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还有,肯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副词和否认判断谓语前加的否认副词“非”,都不是判断词.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认判断的句子.文言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1.用“者”或“也”“……者,…也”的,其中“者”表停顿,“也”表判断;有单用“者”或“也”的;也有“者也”在句尾连用的.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司马迁《陈涉世家》)夫战,勇气也.(《左传•曹判论战》)莲,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颐《爱莲说》)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判断.这种形式也较为多见.例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司马迁《陈涉世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即今之偶然在墓者也.(张溥《五人墓碑记》)3.用动词“为”“是”“是”表判断,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例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司马光《赤壁之战》)4.用否认副词“非”等表示否认的判断.例如: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5.直接表示判断.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假设置于位于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例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战河南”即“战〔于〕河南”,应理解为“于河南战”.《促织》:“覆之以掌”即“以掌覆之”应理解为“用手掌覆盖〔蟋蟀〕”.另外,还有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修饰名词的量词放在名词之后等特殊现象,因不常用,因此按下不表.定语后置文言中,一些修饰性的定语常常置于中心词之后.例如:遂率子孙荷担考三夫.(《愚公移山》)4.介词结构后置.在现代汉语里,介词结构常常放在动词前作状语,古代汉语里有则往往置后作补语.例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为坛而盟,祭以尉首.(司马迁《陈涉世家》)主谓倒置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如,“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另外,还有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修饰名词的量词放在名词之后等特殊现象,因不常用,因此按下不表.宾语前置否认句中代词宾语前置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认句,由“不”、“未”、“毋”、“莫”等否认词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认词之后.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介词宾语前置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例如:《岳阳楼记》:“臆!微斯人吾谁与归?”“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普通宾语前置在一般性的宾语前置中,大家要注意语感.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其条件是:第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如:“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记》〕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是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像: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值得注意的是,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如:“余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说》〕其中的“是”是一般代词,但也前置了.第二、文言否认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否认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等否认词〕;二是代词作宾语.如:“时人莫之许也.”〔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语序应该是“时人莫许之也.”第三、用“之”或“是”“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是.”的格式.如:“唯利是图”、“唯命是从”等.第四、介词宾语前置的情况除了第一种情况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业文南向坐.”〔《史记.项羽本记》〕意思是“业文面向南坐.。

初中阶段常见地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

初中阶段常见地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

中考常考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一、判断句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

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构成:1.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借用“者”、“也”等词构成。

(l)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2)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3)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2.借助于“乃”、“是”、“为”、“则”、“悉”、“本”等词构成。

(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2)斯是陋室《陋室铭》(3)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5)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6)臣本布衣《出师表》(7)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3.“者”、“也”都省略,单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来表示判断,也是文言文中判断句的一种形式。

(1)七略四库,天子之书《黄生借书说》(2)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黄生借书说》二、省略句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

古汉语中省略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1.主语省略(1)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2)[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2.谓语省略(1)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2)陈涉自立为将军,[立]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3.宾语省略(l)上使[扶苏]外将兵《陈涉世家》(2)便要[渔人]还家《桃花源记》4.介词省略(l)置[于]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2)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桃花源记》三、被动句古汉语中,主语和谓语属于被动式关系的叙述句叫被动句。

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l.用“为……所……”、“为所”表示被动。

(1)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活板》(2)为乡里所患《周处》(3)二虫尽为所吞《幼时记趣》2.用“为+动词”表示被动。

(1)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2)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守株待兔》3.用“于”表示被动。

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

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

八年级语文一、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一、判断句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构成:1.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借用“者”、“也”等词构成;l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2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3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4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2.借助于“乃”、“是”、“为”、“则”、“悉”、“本”等词构成;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2斯是陋室陋室铭3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5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6臣本布衣出师表7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3.“者”、“也”都省略,单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来表示判断,也是文言文中判断句的一种形式;1七略四库,天子之书黄生借书说2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黄生借书说二、省略句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古汉语中省略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1.主语省略1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2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2.谓语省略1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2陈涉自立为将军,立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3.宾语省略l上使扶苏外将兵陈涉世家2便要渔人还家桃花源记4.介词省略l置于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2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桃花源记三、被动句古汉语中,主语和谓语属于被动式关系的叙述句叫被动句;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l.用“为……所……”、“为所”表示被动;1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活板2为乡里所患周处3二虫尽为所吞幼时记趣2.用“为+动词”表示被动;1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2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守株待兔3.用“于”表示被动;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2得幸于武宗乐工罗程四、倒装句现代汉语中的倒装句是为了适应修辞表达的需要,但在古代,倒装句是正常的句法,所以在文言文翻译时有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古汉语中的倒装句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主谓倒装1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2悲哉世也公之侨献琴 2.宾语前置 a.用助词“之”使宾语提前何陋之有陋室铭 b.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3.定语后置常用“者”作标志,翻译时放在名词前面; 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4.介宾短语后置状语后置它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状语,翻译时应放在谓语前; 1投以骨狼2战于长勺曹刿论战3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4又七年,还自扬州;伤仲永 以上四种文言文特殊句式,以初中阶段文言文学习中经常会遇到;掌握这些特殊句的用法,对提高我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大有帮助;二、阅读文言文:一、造酒忘米一人问造酒之法于酒家;酒家曰:“一斗米,一两曲①,加二斗水,相掺和,酿七日,便成酒;”其人善忘,归而用水二斗,曲一两,相掺和,七日而尝之,犹水也,乃往诮②酒家,谓不传与真法;酒家曰:“尔第③不循我法耳;”其人曰:“我循尔法,用二斗水,一两曲;”酒家曰:“可有米乎 ”其人俯首思曰:“是我忘记下米;”噫并④酒之本而忘之,欲求酒,及于不得酒,而反怒怨教之者之非也;世人学者,忘本求末,而学不成,何异于是注释:①曲:酒母,酿酒所用的发酵剂; ②诮qiào:责备 ③第:只是 ④并:连1.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犹.水也尚且 B 、乃往.诮酒家去、到 C 、循.我法耳遵循、按照 D 、及.于不得酒到、等到2.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 一人问造酒之法于.酒家 何异于.是 B 、是.我忘记下来 何异于是.C 、 其.人善忘 视其.缶,而吾蛇尚存D 、七日而尝.之 吾尝.求古仁人之心3.本文中隐念的一个成语是:4、“一人问造酒之法于酒家”属于什么句式二、敝帚自珍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①,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②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③;”夫人善于自见④,而文非一体⑤,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里语⑥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注释:①傅毅、班固均为东汉文学家,史学家;②超班超;班固之弟,东汉名将;③自休冗长松散自己也止不住;④自见即见自,表现自己的长处;⑤体体裁⑥里语俗语,民间谚语;5.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1自古而然.2而固小.之 3鲜.能备善 4斯不自见之患.也6.选出与“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中加点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A 、武仲以能属文B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C 、盖亦以精力自致者D 、策之不以其道7.文中分析“文人相轻”的原因是什么8.“家有敝帚,享之千金”在文中是什么意思现代汉语常用“敝帚千金”、“敝帚自珍”的表达形式,那么在现代汉语中是什么意思1.A2.C3.世上求学的人,忘记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细枝末节,次要的东西,因而学习不能成功,和这又有什么区别呢4.舍本逐末1.1这样 2轻视3少4害处2.B3.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里语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4.比喻人无自知之明;比喻东西虽不好,但由于自家之物,也看得非常宝贵;第六单元1.C 2.C 3.C 4.B 5.D 6.1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3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7.A--b B--c C--d D―a27.①完了,结束 ②撑,划 ③痕迹 ④客居 28.①岸边树木早已是冰花一片晶莹,湖面上到处是白气弥漫着,天空与云雾、山岭、湖水,上上下下全都白了 ②仅仅只有那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湖心亭也只看到那么一小点,小船看起来如小草般,船上的人看起来只有两三粒米那样大小罢了③有两个人在铺着毡子的地上相对而坐,一个童仆正在煮酒,那炉火正旺④看见我,十分高兴地说:“湖中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29.D 30.B 31.①痴②由面到点 3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答案不唯一。

初中语文文言文常见句式和词类活用考点汇总

初中语文文言文常见句式和词类活用考点汇总

初中语文文言文常见句式和词类活用考点汇总初中文言文常见句式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

一、判断句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

文言文中,判断句有以下八种形式:(1)用“…者,…也”来表示。

例: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诸葛孔明者,卧龙也——《隆中对》吾之妻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2)用“…者…也”来表示,即主语后面不用“,”号。

例: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记》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知殊遇,欲报之于殿下也——《出师表》(3)用“…者也”表示判断,翻译时“者也”不译。

例: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鱼我所欲也》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爱莲说》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4)用“…也”来表示。

这有两种情况:①主语后有“,”号,翻译时便去掉“,”号,再加“是”。

例: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山市》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十则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观潮》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②主语后无“,”号,只在主语后加“是”,“也”字不译。

例: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五柳先生传》此庸夫之怒也——《唐雎不辱使命》(5)用动词“为”作判断,把“为”直接翻译成“是”,语序不变。

例:此为何若人——《公输》为与此同类——《公输》天下为公——《大道之行也》号为张楚——《陈涉世家》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两小儿辩日》(6)用副词表示判断,这个副词不代替判断词,所以翻译时副词照样译,只在其后加判断词“是”。

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常见文言文特殊句式例析

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常见文言文特殊句式例析

常见文言文特殊句式例析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一、判断句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

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构成:1.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借用“者”、“也”等词构成。

(l)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2)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3)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2.借助于“乃”、“是”、“为”、“则”、“悉”、“本”等词构成。

(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2)斯是陋室《陋室铭》(3)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5)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6)臣本布衣《出师表》(7)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3.“者”、“也”都省略,单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来表示判断,也是文言文中判断句的一种形式。

(1)七略四库,天子之书《黄生借书说》(2)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黄生借书说》二、省略句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

古汉语中省略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1.主语省略(1)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2)[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2.谓语省略(1)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2)陈涉自立为将军,[立]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3.宾语省略(l)上使[扶苏]外将兵《陈涉世家》(2)便要[渔人]还家《桃花源记》4.介词省略(l)置[于]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2)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桃花源记》三、被动句古汉语中,主语和谓语属于被动式关系的叙述句叫被动句。

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l.用“为……所……”、“为所”表示被动。

(1)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活板》(2)为乡里所患《周处》(3)二虫尽为所吞《幼时记趣》2.用“为+动词”表示被动。

(1)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2)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守株待兔》3.用“于”表示被动。

常见的文言句式

常见的文言句式

常见的文言句式
常见的文言句式有:
1. 判断句:文言文判断句以名词或名词短语为谓语表示判断,常以“者”、“也”等助词表示判断。

2. 被动句:被动句是指主语与谓词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词动作行为的承受者。

3. 省略句:省略句是指句子中省略某一词语或成分的现象,常见的有省略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

4. 倒装句:倒装句是指句子成分的位置与现代汉语不同,常见的有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

5. 固定句式:固定句式是指一些固定的、约定俗成的文言句式,如“何其……之……也”、“不亦……乎”、“有……者”等。

以上是常见的文言句式,掌握这些句式对于理解文言文有重要意义。

中考初中语文文言文常见句式汇总

中考初中语文文言文常见句式汇总

中考初中语文文言文常见句式汇总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

一、判断句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

文言文中,判断句有以下八种形式:(1)用“…者,…也”来表示。

例: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诸葛孔明者,卧龙也——《隆中对》吾之妻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2)用“…者…也”来表示,即主语后面不用“,”号。

例: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记》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知殊遇,欲报之于殿下也——《出师表》(3)用“…者也”表示判断,翻译时“者也”不译。

例: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鱼我所欲也》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爱莲说》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4)用“…也”来表示。

这有两种情况:①主语后有“,”号,翻译时便去掉“,”号,再加“是”。

例: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山市》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十则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观潮》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②主语后无“,”号,只在主语后加“是”,“也”字不译。

例: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五柳先生传》此庸夫之怒也——《唐雎不辱使命》(5)用动词“为”作判断,把“为”直接翻译成“是”,语序不变。

例:此为何若人——《公输》为与此同类——《公输》天下为公——《大道之行也》号为张楚——《陈涉世家》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两小儿辩日》(6)用副词表示判断,这个副词不代替判断词,所以翻译时副词照样译,只在其后加判断词“是”。

中学语文常见的文言文句式有哪些?

中学语文常见的文言文句式有哪些?

中学语文常见的文言文句式有哪些?文言文的学习是我们学好语文的关键环节,而学好文言文,就要掌握好文言文的特殊句式,这也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基础。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我们中学阶段最常见的几种句式。

一、主谓倒置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

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

①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译文:“你太不聪明了”②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

(《信陵君窃符救赵》)译文:“公子能为别人困难而急的地方在哪里呢?”二、宾语前置【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格式:主+否定词【不、未、无、莫、毋、弗】+宾【余、吾、尔、自、之、是】+动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硕鼠》)译文:“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②时人莫之许(《隆中对》)译文:“可当时的人并不赞许他(这么看)”③秦人不暇自哀(《过秦论》)译文:“秦人来不及哀叹自己”。

④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邹忌不相信自己”⑤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齐桓晋文之事》)译文:“这样还不能称王天下,没有这样的事”还有如:毋吾以也,莫己若也(译:“不能因为我,(他)还不如自己”)成语有:我无尔诈,尔无我虞(译:“我不欺骗你,你不欺骗我”)从上面的例句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否定句中宾语代词前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宾语必须是代词,第二,全句必须是否定句,即必须有否定副词“不、未、毋(无)”等或表示否定的不定代词“莫”。

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否定词之后。

【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1)宾语在动词前面格式:主十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动?①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译文:“张良问公道:‘大王来的时候拿了什么?’”②问女何所思?(《木兰辞》)译文:“问女儿在思考什么?”③王见之曰:“牛何之?”(《晏子使楚》)译文:“大王看见了问道:‘把牛牵到哪里?’”④何伤乎?(《齐桓晋文之事》)译文:“妨碍什么呢(有什么妨碍呢)?”⑤王曰:“缚者曷为者也?”(《晏子使楚》)译文:“大王问:‘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⑥吾谁敢怨?(《捕蛇者说》)译文:“我敢埋怨谁呢?”⑦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译文:“况且把土石放置在哪里?”(2)宾语放在介词前面格式:主+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介+动?①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译文:“不这样,我(项羽)凭什么到这个地步呢?”②谁为哀者?(《五人墓碑记》)译文:“(你们在)替谁哀哭呢?”③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蟹龙说赵太后》)译文:“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站住脚呢?”④国胡以相恤?(《论积贮疏》)译文:“国家用什么来救济老百性呢?”⑤臆!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译文:“哦!除了这样的人,我能同谁在一起呢?”⑥虽生,何面目以归汉?(《苏武传》)译文:“即使活着,(我)凭什么脸面回汉朝去呢?”【3】陈述句中介词宾语前置格式:宾+介+动①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叶公好龙》)译文:“用钩子来画龙,用凿子来雕刻龙”②余是以记之(《游褒禅山记》)译文:“我因此记下了这件事”③一言以蔽之译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④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勾践灭吴》)译文:楚国的战士没有谁不用一个抵挡十个来拼命的作战的。

文言文四大句式

文言文四大句式

文言文四大句式文言文四大句式是指:“独立句式”、“扩展句式”、“收尾句式”和“叠加句式”,它们是中国古代文言文的结构和表达方式的基本原则。

它们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里常用的四种基本句式,也是文言文结构的基础。

下面将介绍这四种句式,以期让读者更加清楚地了解古代文言文的结构特点。

一、独立句式独立句式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以一物流动一气的形式将主、谓、宾、补等完整的句子组成。

它是一种单纯的说话方式,常常在文章中放置在开头,一般采用简洁扼要的表达方式,可以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核心语言。

例: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二、扩展句式扩展句式是由一组独立句式组成,用来扩展前一则独立句式,将细节补充完整,以此来加强文章的表达效果,让读者得以更加清晰的理解这一段文字的含义。

例:其祖父为楚国大夫,其父为鲁国方士,母为士夫人,其叔父者襄乡侯。

三、收尾句式收尾句式,又称“首尾句式”,是文言文结构中最为重要的一种结构,它常常摆放在文章的末尾,它由一组独立句式和一组扩展句式组成,它用来总体上强调、总结以及加强文章的表达效果,让读者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文章的思路背景。

例:于是《诗经》有了亡羊补牢之功,以致周室之伟绩。

四、叠加句式叠加句式是指当文章的表达思想比较复杂的时候,就会用多组独立句式和扩展句式组合在一起,形成叠加句式,以此来表达比较复杂的思想,让读者更加清楚地理解作者想表达的意思。

例:邦家乱,虽有语一时不相应,但乃真言之义,乃实语之理。

综上所述,文言文四大句式是指:独立句式、扩展句式、收尾句式和叠加句式,它们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里常用的四种基本句式,也是文言文结构的基础。

它们以既定的格式组合在一起,以便于表达更加复杂的思想,让读者轻松地理解文章的含义。

古代文言文由各种元素组成,这四种句式就是其中的一部分,它们的存在,对于我们理解古代文言文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们给人以深刻的影响,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古代文言文,从而更深入地掌握它们。

不仅如此,这四种句式也为现代文言文奠定了基础,古代文言文中的文学原理是现代文言文的重要基础,它们也对现代文言文以及文学翻译有着重要的作用。

初中语文中考文言文各种句式详解

初中语文中考文言文各种句式详解

初中语文中考文言文各种句式详解一、表示反问的固定句型1.“何……之有”表示反问,其中的“之”是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

“有”是动词,“何……”是其宾语。

提前宾语的作用在于强调宾语。

“何……之有”可译为“有何……”。

“何”并不是宾语,而是定语。

宾语是“……”所代替的名词性短语。

如:(1)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2)亦君之力,臣何力之有?(《韩非子〃难二》)——也是国君的力量,臣子有什么力量呢?2.“不……乎”“不亦……乎”是较委婉的反问说法,即“不是吗”,或者“不也是吗”。

如:(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学习了又按时去复习它,不是很高兴(的事)吗?(2)阻而鼓之,不亦可乎?(《左传〃子鱼论战》)——利用敌人受阻的机会进攻他们,不也可以吗?3.“何以……为”,“为”是动词,“何”是疑问代词,作“为”的前置宾语;“以……”是介宾短语,作“为”的状语。

所以“何以……为”,等于介宾短语“以……”加动宾短语“为何”,相当于“用(要)……做什么”。

如:(1)然则又何以兵为?(《荀子〃议兵》)——既然如此,那么用兵做什么?(2)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史记〃淮阴侯列传》)——就要做真王了,要个假王的名义做什么?“何以……为”有时也作“奚以……为”“安……以为”。

如:(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庄子〃逍遥游》)——要飞到九万里之外又向南飞干什么?(2)君长有齐,奚以薛为?(《战国策〃齐策》)——您长久地据有齐国,要薛城做什么?4.“无乃……乎”,可译为“恐怕……吧”,用反问的形式,委婉地表示说话人肯定的看法。

如:(1)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私心刺谬乎?(《报任安书》)——现在您让我推荐贤士,恐怕与我的心意相违背吧?(2)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论语〃季氏》)——孔子说:“冉求,恐怕该责备你吧?”二、标点辨析文言文本身没有标点符号,研究者根据现代的标点规范为其加上标点,以便于大家学习和研究。

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

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

八年级语文一、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一、判断句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构成:1.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借用“者”、“也”等词构成..l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2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3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4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2.借助于“乃”、“是”、“为”、“则”、“悉”、“本”等词构成..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2斯是陋室陋室铭3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5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6臣本布衣出师表7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3.“者”、“也”都省略;单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来表示判断;也是文言文中判断句的一种形式..1七略四库;天子之书黄生借书说2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黄生借书说二、省略句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古汉语中省略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1.主语省略1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2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2.谓语省略1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2陈涉自立为将军;立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3.宾语省略l上使扶苏外将兵陈涉世家2便要渔人还家桃花源记4.介词省略l置于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2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桃花源记三、被动句古汉语中;主语和谓语属于被动式关系的叙述句叫被动句..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l.用“为……所……”、“为所”表示被动..1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活板2为乡里所患周处3二虫尽为所吞幼时记趣2.用“为+动词”表示被动..1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2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守株待兔3.用“于”表示被动..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2得幸于武宗乐工罗程四、倒装句现代汉语中的倒装句是为了适应修辞表达的需要;但在古代;倒装句是正常的句法;所以在文言文翻译时有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古汉语中的倒装句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1.主谓倒装1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2悲哉世也公之侨献琴2.宾语前置a.用助词“之”使宾语提前何陋之有陋室铭b.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吾谁与归岳阳楼记3.定语后置常用“者”作标志;翻译时放在名词前面..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4.介宾短语后置 状语后置它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状语;翻译时应放在谓语前..1投以骨狼2战于长勺曹刿论战3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4又七年;还自扬州..伤仲永以上四种文言文特殊句式;以初中阶段文言文学习中经常会遇到..掌握这些特殊句的用法;对提高我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大有帮助..二、阅读文言文:一、造酒忘米一人问造酒之法于酒家..酒家曰:“一斗米;一两曲①;加二斗水;相掺和;酿七日;便成酒..”其人善忘;归而用水二斗;曲一两;相掺和;七日而尝之;犹水也;乃往诮②酒家;谓不传与真法..酒家曰:“尔第③不循我法耳..”其人曰:“我循尔法;用二斗水;一两曲..”酒家曰:“可有米乎 ”其人俯首思曰:“是我忘记下米..”噫并④酒之本而忘之;欲求酒;及于不得酒;而反怒怨教之者之非也..世人学者;忘本求末;而学不成;何异于是注释:①曲:酒母;酿酒所用的发酵剂.. ②诮qiào:责备 ③第:只是 ④并:连1.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犹.水也尚且 B 、乃往.诮酒家去、到 C 、循.我法耳遵循、按照 D 、及.于不得酒到、等到2.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 一人问造酒之法于.酒家 何异于.是 B 、是.我忘记下来 何异于是.C 、 其.人善忘 视其.缶;而吾蛇尚存 D 、七日而尝.之 吾尝.求古仁人之心3.本文中隐念的一个成语是:4、“一人问造酒之法于酒家”属于什么句式二、敝帚自珍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①;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②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③..”夫人善于自见④;而文非一体⑤;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里语⑥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注释:①傅毅、班固均为东汉文学家;史学家..②超班超..班固之弟;东汉名将..③自休冗长松散自己也止不住..④自见即见自;表现自己的长处..⑤体体裁⑥里语俗语;民间谚语..5.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1自古而然. 2而固小.之 3鲜.能备善 4斯不自见之患.也6.选出与“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中加点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A 、武仲以能属文B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C 、盖亦以精力自致者D 、策之不以其道7.文中分析“文人相轻”的原因是什么8.“家有敝帚;享之千金”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现代汉语常用“敝帚千金”、“敝帚自珍”的表达形式;那么在现代汉语中是什么意思1.A2.C3.世上求学的人;忘记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细枝末节;次要的东西;因而学习不能成功;和这又有什么区别呢4.舍本逐末1.1这样 2轻视3少4害处2.B3.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里语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4.比喻人无自知之明..比喻东西虽不好;但由于自家之物;也看得非常宝贵..第六单元1.C 2.C 3.C 4.B 5.D 6.1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3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7.A--b B--c C--d D―a27.①完了;结束②撑;划③痕迹④客居 28.①岸边树木早已是冰花一片晶莹;湖面上到处是白气弥漫着;天空与云雾、山岭、湖水;上上下下全都白了②仅仅只有那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湖心亭也只看到那么一小点;小船看起来如小草般;船上的人看起来只有两三粒米那样大小罢了③有两个人在铺着毡子的地上相对而坐;一个童仆正在煮酒;那炉火正旺④看见我;十分高兴地说:“湖中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29.D 30.B 31.①痴②由面到点 3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答案不唯一。

文言文句式类型及例句

文言文句式类型及例句

文言文句式类型及例句在文言文中,有许多不同的句式类型,每一种句式都有其独特的结构和用法。

下面我将为您详细介绍一些常见的文言文句式类型,并提供相应的例句。

一、主谓句:主谓句是最基本的句子结构,由主语和谓语构成。

例句:吾乃齐国之臣。

二、主谓宾句:主谓宾句由主语、谓语和宾语构成,表示动作的行为对象。

例句:君王以仁义待臣民。

三、倒装句:倒装句是将原本的主语和谓语的位置颠倒过来,常用于强调或改变语气。

例句:人心思变,世事难料也。

四、并列句:并列句是由两个或多个独立的分句组成,彼此之间没有主从关系。

例句:山高水远,道远情更长。

五、连接句:连接句通过一些连词将两个或多个分句连接起来,表示因果、转折、条件等关系。

例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六、比拟句:比拟句通过使用“如”、“若”等词语进行比较,以形象地表达出某种相似关系。

例句:君子如水,处高则安静。

七、状语从句:状语从句是由一个副词或从属连词引导的从句,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副词。

例句:虽败犹荣,为国捐躯。

八、条件句:条件句通过使用“若”、“如”等词语表示假设或条件,并引导一个后续的结果。

例句:若有人问,我愿乐道之。

九、让步句:让步句是用来提出一种与事实相反的观点或情况,并表示出其不可忽视的存在。

例句:纵使困难重重,我们也要勇往直前。

十、感叹句:感叹句用来表达强烈的情感或惊讶,常以“何/奈/焉”等词开头。

例句:何其美哉,此景之壮观!十一、比喻句:比喻句通过使用比喻手法,将某个事物与另一个具有相似特征的事物进行比较,以形成形象生动的表达。

例句:人生如梦,亦如流水。

十二、修辞句:修辞句是通过运用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效果的句子,包括夸张、反复、排比等。

例句:岁月峥嵘,光阴荏苒,转眼已逝。

以上只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类型和例句,文言文的句式丰富多样,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句子。

在学习和使用文言文时,了解这些句式类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文言文的语法和表达方式。

文言文句型归纳

文言文句型归纳

文言文句型归纳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一种形式,具有一些独特的句型。

以下是对文言文句型的归纳和解析,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一、正副句式:1. 主谓式:主语+谓语,表示事物的动作或状态。

例如: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 宾语补语式:动宾结构+宾语补语,表示对主语的补充说明。

例如:往事不堪回首,凭栏惆怅。

3. 同主句式:以“因为”、“所以”等引导的主从句结构,表示原因或结果。

例如:鱼跃此时海,君别意偏暗。

4. 比拟式:以“如”、“若”等引导的主从句结构,用来进行比较。

例如:人生如梦,一尽万年空。

二、连词句式:1. 并列并行式:使用“与”、“或”等词连接并列或并行的词、短语或句子。

例如:风绕院空,竹怜堂暖;阳光明媚,花朵绽放。

2. 递进式:使用“不但……而且”、“不仅……而且”等引导的结构,表示逐步加深或扩展的意义。

例如:不但贫苦,而且饥寒交迫。

3. 转折式:使用“然而”、“但是”等引导的结构,表示与前一句相反的意义。

例如:杯盘狼籍,然而心情依旧。

4. 让步式:使用“虽然”、“尽管”等引导的结构,表示让步或条件的关系。

例如:虽然困难重重,尽管勇往直前。

三、倒装句式:1. 全倒装:将谓语动词放在主语之前,用以强调动作的发出者或时间、地点等的信息。

例如:冲冠一怒为红颜,依依惜别离人间。

2. 部分倒装:将助动词或情态动词放在主语之前,用以表示强调或疑问的语气。

例如: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四、省略句式:1. 动词省略:通过上下文的语境,省略动词,以达到简明的表达。

例如:天时人事皆有分。

2. 主语省略:在上下文明确的情况下,省略主语,使句子更加简洁。

例如:生活只有奋斗才能有意义。

以上是对文言文句型的简要归纳,仅供参考。

希望读者能够通过学习并灵活运用这些句型,进一步提升对文言文的理解和写作能力。

第2课时文言文4种句式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与精讲

第2课时文言文4种句式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与精讲

管夷吾、鲍叔牙二人相友甚戚,同处于齐。管夷吾事公子纠,鲍叔牙事公子小白。齐公族多宠,嫡庶
并行。国人惧乱。管仲与召忽奉公子纠奔鲁,鲍叔奉公子小白奔莒①。既而公孙无知作乱,齐无君,二公子
争入。管夷君与小白战于莒道,射中小白带钩。小白既立,胁鲁杀子纠,召忽死之,管夷吾被囚。鲍叔牙
谓桓公曰:“管夷吾能,可以治国。”桓公曰:我仇也,愿杀之。“鲍叔牙曰:”吾闻贤君无私怨,且人
见、于、见于、为、所、为所、被
1.用介词“于”“受……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 例: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韩愈《师说》)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司马光《赤壁之战》)
2.用“为”“为……所……”(“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或“……为 所……”表被动
例: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河中石兽》) 天子为动。(《周亚夫军细柳》)
(他们)见余,大喜曰——《湖心亭看雪》 (溪泉)斗折蛇行——《小石潭记》
(滕子京)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二山)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愚公移山》
(殿下)诚宜开张圣听——《出师表》
(吾)由是感激——《出师表》
省略主语的情况:承前省 承后省 对话省
承前省 上文已经出现主语,或者前面有所交代,下文即可将主语省去。
对话省 对话时,根据对话情景,对话双方都有明确所指,却不产生歧义的情况
下,省略主语。
例: 1.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曹刿)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二)省略谓语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补:一鼓作气,再(鼓)而衰。《曹刿论战》 译:第一次击鼓振作了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的勇气就减弱了。

文言文常见句式及解析

文言文常见句式及解析

文言文句式大全一、倒装句主谓倒装。

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

宾语前置。

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 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

定语后置。

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介宾结构后置 1.主谓倒装主谓倒装也叫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

例:甚矣,汝之不惠。

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

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了”2.宾语前置①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②介宾倒装例: “吾谁与归”是“吾与谁归”的倒装,可译为“我和谁同道呢?”③谓宾倒装例:何有于我哉?“何有”是“有何”的倒装。

④文言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例:“不自哀”是“不哀自”的倒装⑤用“之”或“是”把宾语提于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例: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呢⑥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表示强调。

例:是以谓之“文”也。

3.定语后置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①中心词+后置定语+者”,例:“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荷担者三夫”是“三夫荷担者”的倒装,定语“三夫”后置.②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例:“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花之隐逸者”是“隐逸之花”的倒装。

③数量词做定语后置例:“尝贻余核舟一”。

“核舟一”是“一核舟”的倒装,定语“一”后置,可译为“一个核舟”4.介宾结构后置①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

例:何有于我哉?全句为“于我有何哉”的倒装句,②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

例:屠惧,投以骨。

全句为“以骨投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以骨”后置。

二、判断句1、用“者……也”表判断陈胜者,阳城人也。

”(陈胜是阳城人)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是赵国的良将)2、句末用“也”表判断“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初中语文文言文常见句式汇总

初中语文文言文常见句式汇总

初中文言文常见句式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

一、判断句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

文言文中,判断句有以下八种形式:(1)用“…者,…也”来表示。

例: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诸葛孔明者,卧龙也——《隆中对》吾之妻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2)用“…者…也”来表示,即主语后面不用“,”号。

例: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记》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知殊遇,欲报之于殿下也——《出师表》(3)用“…者也”表示判断,翻译时“者也”不译。

例: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鱼我所欲也》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爱莲说》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4)用“…也”来表示。

这有两种情况:①主语后有“,”号,翻译时便去掉“,”号,再加“是”。

例: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山市》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十则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观潮》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②主语后无“,”号,只在主语后加“是”,“也”字不译。

例: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五柳先生传》此庸夫之怒也——《唐雎不辱使命》(5)用动词“为”作判断,把“为”直接翻译成“是”,语序不变。

例:此为何若人——《公输》为与此同类——《公输》天下为公——《大道之行也》号为张楚——《陈涉世家》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两小儿辩日》(6)用副词表示判断,这个副词不代替判断词,所以翻译时副词照样译,只在其后加判断词“是”。

文言文四大句式初中

文言文四大句式初中

文言文四大句式倒装句倒装句主要有四种:(1)主谓倒装。

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

主谓倒装主谓倒装也叫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

古汉语中。

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例:甚矣,汝之不惠。

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

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了”(2)宾语前置。

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

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放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有如下几种情况: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

a 介宾倒装例: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可译为“为什么”微斯人,吾谁与归?“吾谁与归”是“吾与谁归”的倒装,可译为“我和谁同道呢?”b谓宾倒装例:何有于我哉?“何有”是“有何”的倒装。

古汉语中,疑问代词做宾语时,一般放在谓语的前面。

可译为“有哪一样”。

孔子云:“何陋之有?”“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

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何”,疑问代词,“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例:僵卧孤村不自哀“不自哀”是“不哀自”的倒装,可译为“不为自己感到悲哀”。

“自”,代词,在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要前置。

另如“忌不自信”,“自信”即“信自”,意相信自己。

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于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例: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莲之爱”即“爱莲”的倒装,可译为“喜爱莲花”。

“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孔子云:“何陋之有”“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

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

“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初中文言文四大句式归类

初中文言文四大句式归类

初中文言文四大句式归类:一、判断句判断句常用语言标志为:“……者也”、“……者,……也”、“……,……也”、“乃”、“为”等等。

者,助词,与前面的词语或短语构成名词性短语,如“……的人(或东西)”;也,语气助词,表示判断,可译为“了”,或可不译。

1、莲,花之君子者也。

(《爱莲说》)2、陈胜者,阳城人也。

(《陈涉世家》)3、忠之属也。

(《曹刿论战》)4、夫战,勇气也。

(同上)5、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6、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核舟记》)二、倒装句1、主谓倒装。

往往是为了强调谓语。

如: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2、宾语前置。

这有两种情况,一是否定句,宾语如果是代词,常常前置谓语,以突出和强调宾语。

如: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满井游记》)二是疑问句,宾语如果是代词,也常常前置,以突出强调宾语。

如:宋何罪之有?(《公输》)3、介宾倒装。

吾谁与归?(《岳阳楼记》)宾语“谁”放在介词“与”之前。

应为“吾与谁归?4、状语后置。

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是状语必须放在谓语之前以修饰谓语,但文言文常常倒装,将状语放置在谓语的后面,以强调状语。

如:祭以尉首。

(《陈涉世家》)状语“以尉首”放在谓语“祭”的前边,应为“以尉首祭”。

5、定语后置。

按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定语都是放在主语、宾语中心语的前边起限制或修饰作用。

但在文言文中常常倒装,将定语放在主语、宾语中心语的后边。

如:为人五、为窗八。

(《核舟记》)定语“五(个)”和“八(扇)”分别在宾语中心语“人”和“窗”的前边了。

应为“为五人,为八窗。

”三、省略句省略句有多种情况。

1、省主语。

如:(1)便舍船,从口入。

(《桃花源记》)在句首省略了主语“渔人”。

(2)见渔人,乃大惊。

(同上)在句首省略了主语“此中人(或桃花源中人)”。

2、省谓语。

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再”与“三”的后边省略了一个主语“鼓”字;“衰”和“竭”的前边省略了一个主语“气”字。

文言文句式解析

文言文句式解析

文言文句式解析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它具有独特的句式结构和用词方式。

本文将对文言文常见的句式进行解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文言文。

一、并列句并列句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它通过并列连接词将两个或多个句子或短语连接起来,表达相同的含义或关系。

例如:汝闻强者多为强弱之别乎?吾辈欲修身者,当尽力穷阅典籍,广泛涉猎各类学问。

在这些句子中, "之"、 "者" 是并列连接词,起到连接并列句的作用。

二、倒装句倒装句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它与普通话和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有所不同。

倒装句把谓语动词放在主语之前,或者把状语放在主语之前。

例如:其实人非常人也。

夫妇反目,将何以为家?在这些句子中,谓语动词"非"、副词"其实"、动词短语"反目"都放在了主语之前。

三、比喻句比喻句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用于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和联系。

比喻句经常使用"如"、"若"、"似"等词语来引导。

例如:人生若梦,一尊还酹江月。

悲伤如水,涓涓细流,无法抑制。

在这些句子中,"如"、"若"起到引导比喻的作用。

四、排比句排比句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通过将几个意义相近或相同的短语、词语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或并列。

例如: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在这个句子中,"诸己"、"诸人"、"立而立人"、"达而达人"都形成了对比并列的句子结构。

五、偏正句偏正句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一个词或词组放在另一个词前面或后面,来表示修饰或强调的作用。

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黏黏糊糊,心满意足。

在这些句子中,"一夜"、"春风"、"千树万树"、 "黏黏糊糊"都是偏正结构,修饰或强调了后面的词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文言文4种常见句式详解
一、判断句
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

文言文中,判断句有以下八种形式:
(1)用“…者,…也”来表示。

例: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隆中对》
吾之妻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2)用“…者…也”来表示,即主语后面不用“,”号。

例: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
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记》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知殊遇,欲报之于殿下也——《出师表》
(3)用“…者也”表示判断,翻译时“者也”不译。

例: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鱼我所欲也》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爱莲说》
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4)用“…也”来表示。

这有两种情况:
①主语后有“,”号,翻译时便去掉“,”号,再加“是”。

例: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山市》
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十则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观潮》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
②主语后无“,”号,只在主语后加“是”,“也”字不译。

例: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
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五柳先生传》
此庸夫之怒也——《唐雎不辱使命》
(5)用动词“为”作判断,把“为”直接翻译成“是”,语序不变。

例:此为何若人——《公输》
为与此同类——《公输》
天下为公——《大道之行也》
号为张楚——《陈涉世家》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两小儿辩日》
(6)用副词表示判断,这个副词不代替判断词,所以翻译时副词照样译,只在其后加判断词“是”。

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7)用“是”表示判断。

例:斯是陋室——《陋室铭》
是金陵人——《湖心亭看雪》
(8)否定判断句,用“非…也”表示,“非”翻译成“不是”,“也”字不翻译。

例:非若是也——《唐雎不辱使命》
非士之怒也——《唐雎不辱使命》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二、倒装句
现代汉语中的倒装句是为了适应修辞表达的需要。

但在古代,倒装句是正常的句法,所以在文言文翻译时有时要作适当的调整。

古汉语中的倒装句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主谓倒装
例:甚矣,汝之不惠(甚矣)——《愚公移山》
(2)宾语前置
例:何陋之有(有何陋)——《陋室铭》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所思何)——《木兰诗》
何苦(何)而不平——《愚公移山》
会宾客大宴(大宴宾客)——《口技》
菊之爱(菊),陶后鲜有闻——《爱莲说》
莲之爱(莲),同与者何人——《爱莲说》
牡丹之爱(牡丹),宜乎众矣——《爱莲说》
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之)——《送东阳马生序》
微斯人,吾谁与(谁)归——《岳阳楼记》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之)也——《满井游记》
时人莫之许(之)——《隆中对》
宋何罪之有(何罪)——《公输》
万钟于我何加(何)焉——《鱼我所欲也》
何以(何)战——《曹刿论战》
忌不自信(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3)介词结构后置
它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状语,翻译时应放在谓语前。

例:投以骨(以骨投)——《狼》
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祭以尉首(祭)——《陈涉世家》
徐喷以烟(以烟徐喷)——《童趣》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藏)——《大道之行也》
相与步于中庭(步)——《记承天寺夜游》
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观潮》
不戚戚于贫贱(戚戚)——《五柳先生传》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假借)——《送东阳马生序》
受地于先王(受地)——《唐雎不辱使命》
仓鹰击于殿上(击)——《唐雎不辱使命》
信义著于四海(著)——《隆中对》
躬耕于南阳(耕)——《出师表》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寄臣)——《出师表》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起)——《公输》
胡不见我于王——《公输》
所欲有甚于生者(甚)——《鱼我所欲也》
欲有求于我(有求)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4)状语后置
介词短语作状语,为强调该状语而后置于动词后。

例:又七年,(自)还自扬州——《伤仲永》
蒙辞以军中多务(辞)——《孙权劝学》
(于其上)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
醒能述以文(述)者,太守也——《醉翁亭记》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泻出)者——《醉翁亭记》
冷光之乍出于匣(出)也——《满井游记》
舜发于畎亩之中(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定语后置
常用“者”作标志,翻译时放在名词前面。

例:盖简桃核修狭者(桃核)为之——《核舟记》
其两膝相比(两膝)者——《核舟记》
遂率子孙荷担(子孙)者三夫——《愚公移山》
马之千里(马)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更有痴似相公(痴)者——《湖心亭看雪》
鸢飞戾天(鸢)者,望峰息心——《与朱元思书》
诸郡县苦秦吏者(郡县),皆刑其长吏——《陈涉世家》
居庙堂之高(庙堂)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江湖)则忧其君——《岳阳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