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训练、疲劳及过度疲劳的原因、诊断、处理及预防

合集下载

运动疲劳定义、产生原因及判断方法

运动疲劳定义、产生原因及判断方法

运动疲劳定义、产生原因及判断方法1.运动疲劳的定义疲劳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是指人在工作或运动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出现的一种组织器官甚至整个机体工作能力暂时降低的现象。

1982年第五届国际运动生物化学学术会议对运动疲劳所下的定义是:“机体身理过程续其机能在一特定水平上或各器官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

运动训练和比赛过程之中、之后,运动员都会感到身体有些劳累,这也是有机体工作能力下降的表现。

2.运动疲劳产生的原因关于疲劳的原因暂时还没有定论,一般认为有机体的疲劳的原因与机体能量物质的消耗过多和及时补充不足有关系,也有人认为疲劳与工作或运动过程中血液酸度的增加以及人体内的不断缺氧有关。

从疲劳的产生部位来看,首先产生于大脑皮质的神经细胞中,于是有人认为和神经细胞中能量供给的三磷酸酰苷不足有关系。

心血管系统的疲劳是运动训练时常常出现的,很多年来一直讲心血管系统的生理指标为掌握训练量与强度的一种手段。

特别是在运动员的训练中和耐力性的运动项目中更是多见。

同时,所有的疲劳都有一些共同的症状,如肌球蛋白的ATP活性降低及骨胳肌细胞的钙离子减少以及TIP在骨胳肌细胞的钙离子减少以及中的再合成减弱。

同时脑部运动神经肌肉的收缩和放松能力受到限制。

由于人体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开放系统,训练中的疲劳是一种复杂的心理和生理机能障碍的综合应用。

要提高系统的功能,必须引进序参量,所谓序参量就是与系统功能有相关的因素。

它可以是一种或多种参量。

序参量的有序结合,可以产生功能的协同效用,促进系统功能的提高。

有序组合,才能有效地促进人体系统产生新的有序化结构,系统功能才能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3.运动疲劳的类型运动性疲劳根据其运动方式的不同、产生部位不同、产生机制的不同可以分为多种。

根据游泳运动的特点可将运动性疲劳可以分为:运动性生理疲劳和运动性心理疲劳两种类型。

4.判断运动性疲劳的方法4.1生理指标测定法骨骼肌系统疲劳测定,有两项测试指标。

肌肉力量与肌肉硬度。

健身训练中如何应对运动疲劳

健身训练中如何应对运动疲劳

健身训练中如何应对运动疲劳健身训练是一种热门的健身方式,它不仅可以增强身体的力量和耐力,还可以改善心肺功能。

然而,在进行高强度训练时,很容易感受到运动疲劳。

本文将探讨在健身训练中如何应对运动疲劳的一些有效方法。

1. 合理安排休息时间在进行高强度训练时,适当的休息时间十分重要。

合理分配训练和休息时间,是应对运动疲劳的首要措施。

健身训练中,适当的休息可以帮助身体恢复能量,防止过度疲劳。

一般而言,每次训练后,至少应有24小时的休息时间,让肌肉和神经系统得到恢复和重建。

2. 适度调整训练强度合理的训练强度可以避免过度劳累和长时间的运动疲劳。

在制定训练计划时,要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和能力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训练强度。

逐渐增加训练强度的过程中,必须留有足够的时间给身体适应和恢复。

同时,注意及时调整训练强度,以减少运动疲劳的风险。

3. 补充充足的营养运动疲劳与身体能量的消耗有关。

在健身训练中,要保证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等。

碳水化合物是身体的主要能量来源,蛋白质是肌肉修复和再生的基础,脂肪则是提供长时间持久能量的重要物质。

合理补充营养可以减轻运动疲劳,加快恢复过程。

4. 注重睡眠质量良好的睡眠是身体恢复和提高运动能力的关键。

在进行健身训练时,要确保每晚的睡眠充足而质量良好。

充足的睡眠可以缓解肌肉疲劳,提高身体的恢复能力。

研究表明,成年人每晚需要7-9小时的睡眠时间,以确保身体和大脑获得充分的休息和恢复。

5. 进行适当的拉伸和放松训练在健身训练中,适当的拉伸和放松训练可以减少肌肉酸痛和疲劳感。

在每次训练前后,进行适当的拉伸运动可以提高关节灵活性,预防运动损伤。

训练后,进行放松和舒缓的活动,如按摩或瑜伽,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肌肉恢复。

6. 注意情绪和心理状况身体疲劳常常伴随着情绪和心理疲劳。

在健身训练中,要保持积极的情绪和态度,避免过度焦虑和压力。

集中注意力,放松身心,可以帮助提高运动耐力和减少疲劳感。

对运动训练过程中过度疲劳的研究与探讨

对运动训练过程中过度疲劳的研究与探讨
组 织器 官系统功 能失调 , 导致运动 能力或运 动成绩 下降 , 在 短时 理 。
期 内不能恢复的慢性疲劳 。 过 度 训 练 起 因 于 运 动 表 现 需 求 与 能 力 的矛盾 , 指身 体对运动 训练无法完 全调适恢 复 , 过 度 训 练 并 不 是
4 、 过 度 训 练 的 诊 断 预 防 与 治 疗 过 度 训 练 的诊 断 。 一方面 , 由于 运 动 性 疲 劳产 生 的机 制 , 尚 未
多的时间来加强训练 , 并确信训练 的时间越多, 技术 会更纯熟 , 表 运 动 量 训 练 持 续 过 久 , 缺 乏 必 要 的节 奏 与 间歇 , 超 过 身 体 的机 能 现 也将更好 , 即使当其 已感到疲倦 , 却仍然鞭策 自己多做一些 。 然 潜 训 练 中 能量 消耗 过 而运动成绩似乎并未 因此而显 著提 升, 使运 动员感到气馁 、 沮丧 , 大, 不及 进补充造 成身体 的所需糖 、 脂肪 、 蛋 白质 、 无机 盐摄取 不 反而身体抵抗力 降低 , 导致运动伤害发生 。
而影响 比赛成绩 , 对训练的症状 、 发生原 因、 诊 断方法 、 预 防和 治疗方面进行 分析论述 。
关键词 : 运 动 员过 度 训 练 预 防 治 疗 追求更高 、 更远 、 更快 的运 动 表 现 , 是 许 多 运 动 员 终 生 追 求 的 与休 息 ” 的平 衡 受 到 破坏 而 引起 的 。 过度训练 的主要原因 : 在 训 练 目标 。 许 多 运 动 员 为 了追 求 更 佳 的 运 动 成 绩 , 不 畏 辛 劳 的付 出 更 中未遵 循生理、 心理 的特 点, 训练负荷过 大、 突然增大 或常时期大
的过程 , 亦 即是有助于 建设的代谢 过程 , 而身体 组织分 解代谢 与 周密 的系统 的合理 的切 实可行的训练计划 。 训练 中的受伤或小事

过度训练与过度疲劳的区别及其防治机制

过度训练与过度疲劳的区别及其防治机制
te pev nin. h r e t o

Ke r s: v r— tann e ecs aiu me h ns ;e o e y y wo d o e r iig; x rie ft e; c a im rc v r g
l 过 度训 练的概 念及产 生 机制
过度训练一词在我 国 已经 作为 运动性 疾病 的专 有名 词编 人 了中国医学百科全 书运 动医学 分册 , 释为是 由不 合理 的 、 解 超生理负荷训练引起的 , 包括 中枢 神经 系统 和重要支撑 器官病 变的一种运动性疾 病。有学 者把过度 训练 定 义为运 动员 接受 过量训练 , 过适 当的恢 复期 后仍 不能 维持 其 正 常 的训练 水 经 平 。大多数学者没有把过度训练的发生 的区别
过度训练的特征是运动员虽能保 持强度 训练 , 是不 能达 但 到原来的最好成绩 。过度疲 劳是 由于运 动 员过大 的训 练强 度 和过短 的恢复时 间合 并其他 训练 和非 训练 应激 造成 的【 。此 2 J
3过度训练的分类及分型31交感型过度训练和副交感型过度训练根据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假说过度洲练可以分为交感型过度训练和副交感型过度训练两种其症状机制运动项目及好发年龄都有所不同但都表现为运动能力下降3jlamd指出交感型的基础是爆发力及非耐力项目如短跑跳跃投掷等hj在休息时以交感状态增加为特征
维普资讯
中 图 分 类 号 :8 8 1 G 0 .6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6— 0 620 } 1 O9 3 10 2 7 {06 0 一O9 —0
Di r n e fo e  ̄e e o so v r—t al n nd i r v n in me h n s | i i g a t p e e t c a im r l s o

疲劳和无力感的病因和改善建议

疲劳和无力感的病因和改善建议

疲劳和无力感的病因和改善建议疲劳和无力感是现代社会中很常见的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困扰。

本文将探讨疲劳和无力感的病因,并提供一些建议来改善这些问题。

一、疲劳和无力感的病因1. 生活习惯不良:不良的生活习惯,如不规律的作息时间、缺乏锻炼、不健康的饮食等,会导致能量不足,引发疲劳和无力感。

2. 高强度工作: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特别是缺乏休息的情况下,会使身体和心理处于长期紧张状态,进而导致疲劳和无力感。

3. 抑郁和焦虑:精神状态对身体状况有重要影响。

抑郁和焦虑等精神问题会增加疲劳和无力感的风险。

4. 缺乏睡眠:睡眠是身体恢复和休息的重要方式,长期睡眠不足或质量不好,容易导致疲劳和无力感。

5. 身体疾病:一些身体疾病,如贫血、慢性疾病等,会引发疲劳和无力感。

二、改善疲劳和无力感的建议1. 调整生活习惯: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定时锻炼,摄取均衡饮食,避免过度疲劳和饮食不良对身体的负面影响。

2. 分解工作压力: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长期高强度的工作,注意休息,做些体育运动或参加娱乐活动来缓解压力。

3. 学会调节情绪: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从而减轻焦虑和抑郁带来的不良影响。

4. 补充充足的睡眠: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保证每晚充足的睡眠时间,创造一个适合休息的环境,如保持安静、舒适的卧室,避免过度刺激和使用电子设备的干扰。

5.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疲劳和无力感持续存在并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质量,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和评估,并接受相应的治疗。

结语疲劳和无力感对生活和工作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可忽视。

通过调整生活习惯、合理安排工作休息时间、学会调节情绪、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及寻求专业帮助,我们可以改善疲劳和无力感的问题,提升生活的质量和效率。

重要的是,我们要始终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与身体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以便更好地应对现代社会的挑战。

高中体育生运动训练中疲劳的诊断与恢复

高中体育生运动训练中疲劳的诊断与恢复

高中体育生运动训练中疲劳的诊断与恢复李 敏 顾志强在体育训练中,体育生身上都会出现不同程度和不同部位的运动性疲劳。

运动性疲劳是由于短时间内过度运动引起的机体机能能力或工作效率下降的一种生理现象。

本文主要针对运动性疲劳的诊断与恢复方法的探究,为高中体育生能够自己诊断自身是否处于疲劳期和疲劳程度提供科学依据,并引导学生能够通过科学的方法更快的从疲劳中恢复,从而恢复身体的健康状态,以便更快更好地参加运动训练。

高中体育生的训练中,学生更容易出现身体各部位不同程度的运动性疲劳。

不仅对学生今后的训练造成一定影响,还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生活,学生的心理上也会出现一些不良的反应,甚至造成心理障碍,影响体育教学的进一步推进。

1 运动性疲劳的概念及成因运动性疲劳是运动本身引起的机体工作能力暂时降低,经过适当时间休息和调整可以恢复的生理现象,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身体变化综合反应过程。

从生理学角度来看,疲劳是机体发出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它主要是提醒人们应当降低目前的身体活动强度或者必须终止目前的身体活动。

长期性的疲劳会造成人体亚健康状态的出现,甚至造成身体机能更严重的损伤。

在高中体育训练中,体育生会连续处在高强度的训练中,肌肉和骨骼都处在超负荷的状态,从而导致肌肉组织出现损伤,促使运动性疲劳的产生。

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外部原因和自身原因,外部原因即为场地设施设备、训练强度、季节气候等因素,自身原因即为心理情况、身体素质、状态等原因。

2 运动性疲劳的程度及诊断2.1运动性疲劳的程度分析运动实践中,生理指标测定,主要根据生理指标变化进行判断。

例如脉搏,其多用于测定机体对运动负荷的反映情况。

通常通过基础脉搏的测定,在清晨、清醒、空腹、安静的前提下测定脉搏30s运动前和运动后恢复脉搏的测定,并将其换算成一分钟内的脉搏次数,连测一周并绘成曲线图,若曲线保持在平稳或下降的情况,则是机能状态良好的表现,如脉搏增加12次/min以上则说明机体反应不良,是疲劳或疾病的症状表现。

军事训练运动性疲营产生的原因及预防

军事训练运动性疲营产生的原因及预防

。 张 慧
军事训 练运 动量大 ,极容 易导致 疲 劳 。运 动性疲 劳是一 种生理 现象 , 对 人体 是一种保 护性机 制 ,但 是如果 人 经常 处于疲劳 状态 ,积累 的结 果就 易 导致过 度疲 劳 ,影响 身体健康 。疲 劳对于 军事训练 水平 的提高及 士兵完 成其他 任务 会产生很 大的影 响 ,故在 军 事训 练过程 中应充分 了解 和重视疲 劳 的现象 ,选择 科学 的方法来恢 复 自 身 的机体功 能 ,以达到 尽快消 除运动 性疲劳 、提 高军事训练 的效果 。
的疲 劳 。
消 除疲 劳 的方 法
整理活动 整理 活动是消除疲劳 、 促 进体 力恢 复 的一 种 良好 方法 ,应给 予 足 够 的 重 视 。剧 烈 运 动 后 进 行 整 理 活 动 ,可使 心血管 系统 、呼吸系 统仍 保 持在较 高水平 ,有利 于偿 还训 练时 所 欠 的氧 债 。整 理 活 动 可 使 肌 肉放 松 ,避免 由于局部 循环 障碍而影 响代 谢 过程 。整理活 动应包 括慢跑 、呼 吸 体 操及各 肌群 的伸 展练 习 。运 动后做 伸 展练 习可消除 肌 肉痉挛 ,改 善肌 肉 血 液循环 ,减轻 肌 肉酸 痛和僵 硬的程 度 ,消 除局部疲 劳 ,对 预防运 动损伤 也有 良好作用 。 物理疗法 特别 是按摩 ,可 以促进 血 液循环 ,加速疲 劳 消除及机 能的恢 复 。按摩 是有效 的恢 复手段 。负担量
缓 、不 灵敏 ,动 作 的协 调能力 下降 , 失 眠 、烦 躁与不安 等 ;心理性疲 劳是 由于心理 活动造成 的一 种疲劳状 态 , 其 主观症状 有注 意力不集 中 ,记 忆力 障碍 ,理解 、推理 困难 ,脑力 活动迟 钝 、不准 确。躯体 性疲 劳和心 理性疲 劳 是密切联 系 的 ,运动 性疲 劳是身心

现代大学体育理论讲座-疲劳的预防和清除

现代大学体育理论讲座-疲劳的预防和清除

一、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以下四个方面 (一)调节身体处于良好状态



1.准备活动和放松活动 锻炼或比赛前的准备活动十分重要。一方面能使基础 体温提高,加快深层肌肉的血液循环,使关节的柔韧性增大, 另一方面,还能调整心态,减轻紧张感和压力。 放松活动能使体温、心率、呼吸尽快恢复到安静水平,可 防止运动后出现的肉酸痛和损伤,能够解除精神压力,使机 体尽快放松,恢复到安静水平。 2.肌力训练 肌肉力量不够,协同或对抗肌的不平衡,常常会造成损伤, 如腰背痛,劳损等,加强肌力训练,使肌群力量保持平衡, 对预防损伤有重大作用。 3.自身保护:锻炼者要了解和懂得一些常见运动伤病的处 理,早期可做预防 如:温水浴、物理疗法、按摩法
疲劳的预防和清除
疲劳的预防和清除
• 引子: • 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从事着各种各样的 劳动,无论脑力劳动或体力劳动,经过一段时间 后,身体便会出现工作能力暂时下降同时伴有劳 累感,这种现象叫做疲劳。疲劳虽然是一种正常 的生理、心理现象,但仍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一旦造成疲劳累计或过度疲劳,将对健康造成危 害。因此,了解疲劳产生的原因,诊断疲劳的方 法及预防和消除疲劳的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运动性疲劳的生理意义


①表明运动量作为一种适宜的刺激,已经使机体 产生了一系列反映,产生了明显的锻炼效果。没 有疲劳的锻炼达不到健身的效果。也达不到提高 运动水平的目的。 ②疲劳的出现是提示体能已下降,应该停止运动 进行休息,是一种保护性信号。 如疲劳得不到消除,逐渐累积,容易产生过度疲 劳,不利身体健康。



六、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措施

1.整理活动:运动后做整理活动,可使心
血管系统、呼吸系统保持在较高水平,有利 于传送运动时所缺少的氧,使生理机能水平 逐渐下降到一定水平上。可选择慢跑、放松 体操、心理意念的方法。 2.睡眠:是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的良好方 法、睡眠时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降低,体内 代谢处于最低水平,有利于体内能量的积畜, 一般每天睡眠不少于8-9小时。青少年则较 长些。(10小时) 3.积极性休息与消极性休息:前者是在锻 炼或训练间隙进行小强度或其他形式的锻炼 方法。后者采用安静的休息方式,两种方法 交替有助于消除疲劳。

浅谈运动训练疲劳的判断和恢复 人教版

浅谈运动训练疲劳的判断和恢复 人教版

浅谈运动训练疲劳的判断和恢复廖建生运动训练是一个疲劳—恢复—再疲劳—再恢复的过程,运动员机能水平的提高是经过运动训练导致人体适度疲劳,加以合理恢复后,人体机能状态在新的水平上获得重新适应的过程,因此疲劳和恢复是运动训练不可缺少的部分。

但是,很多中学运动队在训练过程中盲目进行大负荷的训练,又不重视疲劳后的有效恢复,造成运动性疲劳,日积月累,导致运动员身心过度疲劳,厌赛厌练,训练效果适得其反。

因此,我们在训练中不仅要对过度疲劳有细致的判断,更重要的是对它要有合理、科学的恢复手段,以达到训练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过度疲劳的判断1、教育学观察法:过度疲劳的训练,运动员体力大量消耗,并在极度兴奋状态下造成心理负担过重,外在表现是面色苍白、眼神无光,技术动作变形、僵硬,不放松,注意力不集中,神经反应迟钝,失误增多,对抗能力大幅下降,容易受伤等。

2、自我感觉法:过度疲劳的训练后,运动员自我感觉较差,四肢发软、食欲下降,呼吸急促、烦躁、心悸,睡眠不好,甚至失眠。

训练中自信心不足,怕对抗,易失误,主动性差,厌练、怕练,甚至对训练极其反感等。

3、生理机能检测法:①脉搏检测:正常情况下运动员的心率是保持在一个恒定水平的。

但过度训练后运动员的心率不齐,并且持高不下,晨脉较平时安静情况多12次以上,并伴有脉纹乱等现象。

②血压检测:过度疲劳的训练后,运动员的血压不能保持在一个均衡水平,具体表现在收缩压升高不明显或不升高,舒张压升高或不变,脉压较平时降低等现象。

③汉契测试法:正常情况下,运动员呼气后憋气在60~90秒之间,而过度疲劳训练后这一时间大为缩小。

此外,还有哈佛台阶实验检测法、肌力检测法、血红蛋白检测法、尿蛋白检测法等。

由于基层条件有限,在此不一一进行详解。

二、过度疲劳的恢复1、教育学方法:教练员必须通过不断的学习,努力提高业务水平,深入到运动员当中去了解、分析并判断出产生过度疲劳的原因。

在训练初期对运动员的素质水平、身体状况进行全面的检测和分析,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制定训练计划时,有规律的安排周期运动负荷,使负荷变化呈波浪式。

预防和处理疲劳的关键措施

预防和处理疲劳的关键措施
应对疲劳的重要性:保持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工作效率
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持充足睡眠、适当运动锻炼 关注身心健康:定期体检、及时就医、调整心态、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 度
06
总结和建议
总结预防和处理疲劳的关键措施
总结:回顾疲劳的危害和预防处 理的重要性
处理措施:介绍有效的处理方法
共同关注:疲劳问题不仅影响个人健康,还可能对家庭和社会造成负面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共同努力,关注疲 劳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预防和处理。
总结:预防和处理疲劳的关键措施包括个人和社会两个层面的建议。我们需要从自身做起,合理安排作 息时间,适当进行运动锻炼,保持良好的心态。同时,社会也应该加强劳动法规的宣传和执行,推广健 康生活方式,加强医疗保健服务,共同关注疲劳问题。
规律作息:保持 固定的作息时间, 有助于身体形成 规律的生物钟。
午休:适当的午 休可以缓解疲劳, 提高下午的工作 效率。
避免长时间连续 工作:定时休息, 进行短暂的伸展 运动或与同事交 流,有助于放松 身心。
保证充足的睡眠
每天保证7-9小时的睡眠时间 创造一个舒适的睡眠环境 避免在睡前过度使用电子设备 建立规律的睡眠习惯
合理饮食:摄入足 够的营养物质,增 强身体免疫力
心理调节:保持积 极乐观的心态,减 轻压力和焦虑情绪
05
疲劳的危害和应对 疲劳的重要性
疲劳的危害
降低工作效率和 生产力
此处输入你的智能 图形项正文
增加错误和事故 的风险
此处输入你的智能
图形项正文
影响心理健康和 情绪状态
此处输入你的智能
图形项正文
增加患病和住院 的可能性 疲劳 的危害(续)
习惯
适当运动,保持身体健康

运动性疲劳的诊断与消除

运动性疲劳的诊断与消除

运动性疲劳的诊断与消除第一节运动性疲劳的原因和表现“疲劳”是人的工作能力暂时降低的一种身体状态。

是生理过程的一种自然现象。

由于进行体育运动训练锻炼而引起的疲劳称“运动性疲劳”。

对“疲劳”的研究虽然经过了一百多年,然而,至今对引起“疲劳”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还没有人能说清楚。

就“运动性疲劳”而言,许多学者认为运动性疲劳的原因在于作为工作器官的肌肉本身。

因为肌肉工作的结果,在肌肉中积累了代谢物(如乳酸),因而肌肉便不能工作了。

量也有专家指出,工作的肌肉没有积累乳酸也会出现疲劳。

还有的学者认为“疲劳”既产生于工作的肌肉中,又产生于神经中枢中。

这就是疲劳的中枢神经学说,这一学说是以工作肌肉的冲动,经常作用到神经中枢这一概念为基础的,结果在神经中枢内发生一系列的、复杂的生理过程,其后果是肌肉出现了疲劳。

首先,运动能力与身体素质的变化是导致运动性疲劳的因素。

人体的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与自身各器官系统的功能紧密相关。

身体素质就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在肌肉工作中的综合反映。

各器官功能的下降,必然影响到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

譬如长时间的肌肉活动导致肌肉功能下降时,力量、速度等素质就自然会下降且会感到疲劳;在耐力性运动中如果心肺功能下降,承受耐力负荷的能力自然会降低,人体也就降低了工作能力而感觉疲劳。

其次,在运动中体内能源贮备的减少,能源物质转换速度减慢和身体各器官系统功能的降低,这无疑是导致疲劳的重要原因。

由于人体经过长时间持续运动,使体内三大能源系统中的能源物质磷酸肌酸(CP)、糖元和脂肪消耗较多,可降低到最低点。

能源贮备的消耗和减少,能量供应不足,会引起各器官功能的下降。

加上肌肉活动时的代谢物(如乳酸等)的堆积及水代谢变化等影响,使机体工作能力下降而出现疲劳。

再次,精神意志也是与疲劳密切相关的因素。

人类的各种活动都是在神经系统指挥下进行的。

神经系统的功能下降,神经细胞的抑制过程的加强,都会使疲劳加深。

但是,人的精神状态、情绪意志对人体机能的潜力的充分动员关系极大。

训练疲劳及过度疲劳的原因诊断处理及预防

训练疲劳及过度疲劳的原因诊断处理及预防

训练疲劳及过度疲劳的原因诊断处理及预防训练是提高体育表现的关键。

通过适当的训练,运动员可以提高力量、耐力和技巧。

然而,过度训练可能会导致疲劳。

过度训练是指过多的训练,超过了身体的恢复能力。

这种过高的负荷可能导致身体无法适应,造成疲劳。

疲劳是训练的自然结果。

适度的疲劳是身体对训练的正常反应,但过度疲劳可能对运动员的身体和表现产生负面影响。

过度疲劳可能导致身体无法恢复,身体疲劳、懒散、运动能力下降、表现不佳等。

过度疲劳的原因可以分为两类:生理原因和心理原因。

生理原因包括训练负荷过大、休息不足、营养不良等。

心理原因包括训练压力过大、心理压力过大、焦虑等。

诊断过度疲劳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首先,运动员应仔细观察自己的身体感受,特别是疲劳感和恢复时间。

如果运动员感到长时间的疲劳,超过正常恢复时间,往往意味着过度疲劳。

其次,通过常规体检检查身体状况,如血液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处理过度疲劳的方法主要包括休息和恢复。

休息是最重要的处理方法。

运动员应该放松身心,尽量减少训练负荷,给予足够的休息时间。

此外,其他辅助性措施,如按摩、热敷、冷敷等也可以促进身体的恢复。

如果症状严重,可能需要医生的干预并进行药物治疗。

预防过度疲劳的最佳方法是通过合理的训练计划和恢复措施。

首先,训练计划应该根据个体能力和目标进行制定。

适当的训练负荷和周期性的休息是关键。

其次,足够的睡眠和营养也是预防过度疲劳的关键。

运动员应尽量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并根据自己的需求摄入充足的能量和营养物质。

总之,训练、疲劳和过度疲劳是运动员面临的常见问题。

了解这些问题的原因、诊断、处理和预防方法对于运动员的身体和表现具有重要意义。

运动员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并通过合理的休息、营养和心理训练来预防和处理过度疲劳。

运动员过度训练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探讨

运动员过度训练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探讨

高校运动员 为了能够提高身体运 动能力 ,获得较 高水平 的竞 技能力和取得优 异的运动成绩 , 不得不 进行长时间 、 高强度的艰苦 训练 。而事实 上却并不是运动量越 大、 练强度越 高 , 训 就越能产生 好 的成绩 和好 的适应能力 。人 的承受及适 应能力是有限 的, 如果教 练员及运 动员 为了追求好成绩而在训 练中一味 的加大运动强度 和 训 练时间 , 忽视科学 的训练方法 、 注意训练与恢 复之问 的合理 比 不 例, 其结果就难免会 出现 “ 过度训练” 这一现象。 1过度训练的症状 . 11 . 过度训练早期的症状。运动员训练时看到器械就感 到厌恶 和害怕 , 辨别 能力与改正技术错误 的能力下降 , 成有节奏 的动作 完 不 连贯且容易疲 劳 ; 情绪 低落 , 注意力 、 力下 降 , 体 极易 出汗 , 乏 缺 主动性 和 自 心 , 信 容易放弃训 练计 划 ; 对教练员 和队友的建议很 敏 感 等。 训练后恢复很慢 , 肉常常伴有酸痛 的感觉 。 肌 食欲下降 , 消化 紊乱 , 吃东西不香 。晚上睡眠不好 、 常常伴有失眠现象、 白天脾气很 急躁 , 容易出现皮肤及组织感染 。 12 .过度训练后期 的症状。在心血管 系统方 面, 能出现 心悸 、 可 胸闷、 气短 、 晨脉 明显加快 , 运动心率缓慢心律不齐 , 训练后心率 急
3过 度 训 练 的 消 除 .
白降低 , 易产 生感 冒、 腹泻 、 低热 ; 运动后 , 蛋白 、 动性 血尿 、 尿 运 运 动性头痛、 发、 脱 浮肿 、 排尿 不尽等症状 。当出现下肢过度训练时还 可出现 : 劳性骨膜炎 , 疲 小腿 胫前 间隔和小腿 外侧间 隔综 合症 , 应 力性骨膜炎 , 跟腱 、 髌腱周 围炎 等。 2导致过度训练的原 因 . 21 致过度训 练的训 练因素 .导 211 ..训练与恢复之 间的不平衡。为 了让运动员能达 到超量恢 复 ,在训练 中只有让运动员经 过疲 劳——恢复——再疲 劳— —再 恢复的一个 良性训练过程 。但 如果在运动员机 体 出现疲劳 时没有 及 时采 取足够的措施让运动员 得以积极 的休 息 ,而是让肌体继 续

学习疲劳的预防与调适方法-

学习疲劳的预防与调适方法-

学习疲劳的预防与调适方法什么是学习疲劳?考试临近,分秒必争。

紧迎考中的同学,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往往减少文体活动,减少睡眠,容易造成不同程度的学习疲劳。

学习疲劳主要的特征是出现疲劳感。

轻者在每天下午上课期间感到最疲劳,稍重者在清晨起床时或晚上复习功课时也会感到疲劳,重者则一整天都感到疲劳不堪。

在出现学习疲劳后,睡眠、体重、饭量以及身体状况方面都会有变化。

主要表现为人睡迟,多梦,睡着后会抽筋,早醒,睡得不深,容易惊醒;体重减轻;饭量减少,胃口不好,吃不下饭;抵抗力下降,容易患病等。

学习疲劳是人在连续紧学习一段时间后自然发生的有机体体能衰退的现象,是为了避免有机体过于衰竭,防止能量过度消耗的一种保护性反应。

学习疲劳发生初期,患者只感到想睡觉或休息,认知能力略有下降。

如果持续下去,疲劳就会蔓延到全身,使人感到浑身不舒服,周身疲乏,精神恍惚,认知能力严重降低。

进一步发展就会感到注意力分散,心理、生理机能降低,全身免疫力下降,变为全身性疲劳。

学习疲劳是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的混合物,其本质是大脑皮层细胞的疲劳。

在疲劳发生和发展过程中,随着学习活动的持续进行,大脑皮层细胞的兴奋与抑制、消耗与补偿的平衡遭到某种程度的破坏,就会产生自我保护性反应,产生疲劳的感觉和表现,是一种需要暂停学习,进行调节休息的警告信号。

应对疲劳的有效方法,只能是根据疲劳发生的特点和规律进行调节和休息。

任何营养品造成的兴奋刺激或凭借意志的坚持努力,都是生命的"透支",是不科学的也是不足取的。

产生学习疲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产生学习疲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下面几种:1.休息时间不足这是同学产生学习疲劳的一大原因。

晚上"开夜车",午睡不睡,使一天的睡眠时间不足8小时。

在连续学习的过程中,不懂得进行交替休息或活动休息,也易加重学习疲劳。

2.学习容过多过难若学习的容过多过难,超过了自己的能力限度,则学习难以持久,容易产生学习疲劳。

对于篮球训练中产生的疲劳与恢复方法

对于篮球训练中产生的疲劳与恢复方法

物理疗法
按摩
通过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和肌肉放 松,有助于缓解训练后的肌肉酸
痛和僵硬。
热敷/冷敷
根据需要使用热敷或冷敷,帮助 减轻肌肉酸痛和炎症。
拉伸
进行适当的拉伸可以缓解肌肉紧 张和疼痛,同时提高肌肉的柔韧
性和关节的灵活性。
04
CATALOGUE
篮球训练中疲劳的预防措施
合理的训练计划
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包括适当的训练强度、频率和时长,以避免过度训练和局部 疲劳。
通过合理的饮食和休息,补充体内能 量储备,修复肌肉损伤,充分休息和 睡眠。
神经疲劳
定义
原因
神经疲劳是由于长时间的精神活动或紧张 工作导致大脑的精神活动或紧张工作导致大脑神 经细胞缺乏能量和营养物质,以及神经递 质的合成和释放受阻。
恢复方法
神经疲劳会影响大脑的认知能力、注意力 和反应能力,使身体无法保持高度的协调 性和反应能力。
实施多样化的训练内容,包括力量训练、速度训练、耐力训练和灵活性训练等,以 全面发展篮球技能。
根据个体差异和实际需求,调整训练计划,确保运动员能够充分适应并取得最佳效 果。
有效的休息与放松
合理安排训练和休息时间,确保 运动员有足够的休息和恢复时间

在训练结束后,进行适当的拉伸 和放松运动,以促进肌肉恢复和
案例二:某球队的疲劳管理与成绩提升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该球队通过科学管理和合理分配球员的体能,有效地 提高了球员的竞技水平和成绩。
该球队使用多种方法来管理球员的疲劳。首先,他们 通过监控球员的训练和比赛数据,了解球员的身体状 况和疲劳程度。其次,他们合理安排球员的比赛和训 练计划,避免过度训练和比赛。此外,他们还为球员 提供营养指导和恢复措施,帮助球员快速恢复体力和 精力。通过这些措施,该球队的球员状态得到显著提 升,球队的成绩也得到了明显提高。

过度训练与心理耗竭

过度训练与心理耗竭

训练疲惫心理耗竭关系
训练
疲惫
心理耗竭
心理耗竭模型
强加的训练压力 消极适应训 练和压力 积极适应训 练和压力
训练收获滞后
训练收获 训练压力综合症 泄气 过度训练 心理耗竭
退出训练
西尔瓦的训练压力模式
史密斯关于压力和心理耗竭的认知-情感模式
柯克里提出心理耗竭的授权模式
过度训练与心理耗竭的识别、干预与预防
过 度 训 练 与 心 理 耗 竭 的 征 兆 和 特 征
过度训练的测量
《心境状态量表》
心理耗竭测量
《马斯拉克心理耗竭量表》 《伊德斯运动员心理耗竭量表》
过度训练的治疗与预防
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及时处理。处理的重点
是消除病因,调整训练,减轻或改变训练方 法,以及对症治疗。 1.因训练强度过大而引致的过度训练(克服 兴奋过程) 2.因训练量过大而导致的过度训练(克服抑 制过程)
过度训练的表现
过度训练症状多种多样不同程度、不 同时期、不同人表现不同 1、早期(过度疲劳期):早期主要以神经 系统表现为主
睡眠欠佳(多梦易醒)、食欲下降、头 痛、头晕、记忆力下降、疲倦、体重稍下降, 晨脉稍增加,运动成绩下降、体格检查无异 常。
2.晚期的过度训练(过度疲劳)
如果早期过度训练中的各种不良刺激因素持续存在, 得不到有效的修复,病情就会进一步加重,上述症 状则会更加明显,并出现一系列全身各系统的反映: (1)心血管系统 (2)呼吸系统方面 (3)消化系统 (4)运动系统方面 (5)其他
疲劳的发展过程
急性疲劳
慢性疲劳
过度疲劳
退出比赛
பைடு நூலகம்
产生过度训练的原因
1、训练安排不当
2、比赛安排不当

疲劳的原因及改善方法

疲劳的原因及改善方法

疲劳的原因及改善方法疲劳是人们常常遇到的问题之一,它会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效率。

本文将介绍疲劳的原因,并提供一些改善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疲劳。

一、疲劳的原因1.1 身体疲劳的原因身体疲劳通常是由体力消耗过大引起的。

长时间的体力劳动、剧烈运动或者工作过度都会导致身体疲劳。

此外,缺少合适的饮食和休息也是身体疲劳的重要原因之一。

1.2 心理疲劳的原因心理疲劳是由于长期紧张、焦虑、压力过大等心理因素引起的。

工作压力、学业负担过重、人际关系紧张和生活上的困扰都会导致心理疲劳。

此外,睡眠不足、失眠等问题也可能导致心理疲劳。

1.3 神经疲劳的原因神经疲劳是由于长期精神紧张和压力过大导致的。

频繁的脑力劳动、高强度的思考和长时间的对电子屏幕的长时间注视都会使大脑过度疲劳。

此外,电脑辐射和环境噪音也是导致神经疲劳的原因之一。

二、疲劳的改善方法2.1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为了避免身体疲劳,我们应该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每天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一般成人需要7-8小时的睡眠。

此外,午休也是缓解疲劳的重要方式,通过午休可以帮助身体恢复能量。

2.2 锻炼身体适度地运动可以有效地减轻疲劳。

经常进行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骑自行车等,能够提高心肺功能,增加身体的耐力,缓解身体疲劳。

同时,进行一些放松性的运动,如瑜伽、太极拳等,可以缓解心理和神经的疲劳。

2.3 调整饮食合理的饮食可以为身体提供足够的能量,帮助减少疲劳。

保持均衡的饮食结构,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豆类、肉类、蔬菜水果等。

避免暴饮暴食和垃圾食品,这些都会增加身体的负担,并加重疲劳感。

2.4 改善心理状态改善心理状态是缓解心理疲劳的关键。

学会放松自己,避免长时间的紧张和焦虑。

可以通过听音乐、看书、旅行等方式来放松心情。

与家人朋友聚会,交流情感,也能有效减轻心理疲劳。

2.5 管理压力压力是导致心理和神经疲劳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过学会有效管理压力,可以减轻疲劳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训练与疲劳、疲劳与恢复的关系
• 训练必然产生疲劳,疲劳是训练的必然结果,疲 劳不是训练目的,但疲劳是超量恢复的前提。因此, 在某种意义上讲,有疲劳才有训练,有疲劳才有恢复。 疲劳与恢复是运动训练中不可避免的一对矛盾,相辅 相成,对立统一。当训练安排合理、恢复措施得当时, 矛盾即向有利于运动员运动技能提高的方向转化,反 之,则向相反方向转化,使运动员的身体机能下降。 如果运动量和强度过大,又可能导致疲劳过度,而使 恢复速度减慢,甚至出现过度疲劳。
(二)过度训练的临床检查
6· 内分泌系统:
• ①女运动员可出现月经紊乱,严重时出现闭经。 • ②血睾酮测定:由于应激引起的皮质醇升高, 而促性腺激素抑制,导致的睾酮/皮质醇比值的 变化是过度训练的敏感指标。 • 血睾酮正常值:男:350—850ng/dl 女:20—70ng/dl
7·免疫系统:
过度训练同样也会影响机体的免疫系统, 使运动员易受感染。 • 应激引起的皮质醇升高,而促性腺激素抑制。 • 大运动量、大强度训练后可产生免疫抑制蛋白。 • 大运动量、大强度训练可引起免疫细胞凋亡, 使免疫细胞数量减少。
运动员自我监督的意义
• 自我监督正是利用主观反应及简单的医学指标对运 动员的健康状况、身体状况进行观察的方法。自我监 督是综合的医学观察重要内容之一。 • 运动员自我监督指标的变化,对判断运动员的机能 状况、疲劳程度,有重要参考价值,也是科学安排训 练的重要参考依据。此外,系统的开展运动员自我监 督工作,也有利于教练员及时总结经验,纠正错误, 将训练中获得的经验上升为理论,从而大大提高教练 员对训练规律的认识及执教水平。
(三)过度训练的处理:
2.晚期的过度训练(过度疲劳)
• 如果早期过度训练中的各种不良刺激因素持续存在, 得不到有效的修复,病情就会进一步加重,上述症状则 会更加明显,并出现一系列全身各系统的反映: • (1)心血管系统:心悸、胸闷、气短、晨脉明显增加, 心律不齐等。 • (2)消化系统:除出现食欲不振,食量下降外,还会出 现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腹泻、便秘等症状。 • (3)其它:有些运动员主诉有眼胀、脱发、低热、浮肿、 排尿不尽等症状。
(二)过度训练的临床检查
• (4)血液检查: 过度训练的运动员可能出现贫血,但有时只表 现为血色素水平较平时降低,但并未达到贫血的标准。 此外,在 血液检查时还发现运动员白细胞计数减少,特别是淋巴细胞减少, 免疫机能低下,抵抗力低下,易感染各种疾病。 • 3· 呼吸系统:主要表现为VO2Max下降。 • 4· 泌尿系统:尿蛋白阳性有时可出现血红蛋白尿或血尿。 • 5· 消化系统:过度训练的运动员,在运动时可出现右肋部痛,在 检查时可发现个别运动员肝脏肿大,肝功能一般正常。
(二)疲劳的发展过程
1.急性疲劳: 指一次运动过程中或运动后出现的疲劳。 2.慢性疲劳: 指由于急性疲劳恢复不完全,积累所致的疲劳。 3.过度疲劳: 疲劳连续积累造成的病理现象。
(三)疲劳程度的判断
• 人体是个完整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运动后产生的 疲劳也是综和的。不仅反映在能量物质消耗、生理机 能下降方面,而且也表现在心理方面。为此,判断机 体的疲劳的程度及恢复状况也应是全面的、综合的。 • 1· 观查法 • 2· 动作技能分析法 • 3· 生理机能检查法 • 4.自我监督:运动员的自我监督是判断运动员疲劳程 度的重要参考依据。
训练、疲劳及过度疲劳的 原因、诊断、处理及预防
训研六处 徐俊
训练、疲劳及过度疲劳的原因、诊断、处 理及预防

在训练中,不断增加运动负荷,有意识的打破机 体内环境的相对平衡,使之发生向较高机能水平的转 化,在较高运动负荷水平上,获得相对平衡,这个过 程称为训练适应。如果运动员运动训练和日常生活的 总负荷超过运动员机体的承受能力,则可能导致疲劳 及过度疲劳(过度训练)。 • 为了有效的预防过度疲劳的发生,我们必须清楚 的理解训练与疲劳、疲劳与过度疲劳之间内在的联系 及转化规律 。
自我监督的内容
• 主观感觉
• • • • • • 1.运动心情 2.不良感觉 3.睡眠 4.食欲 5.排汗量 6.自我疲劳程度感受
自我疲劳程度感受
自我感觉 非常轻松 很轻松 尚轻松 稍累 累 等级 7 9 11 13 15
很累 力竭
17 19
自我监督的内容
• 客观检查
• • • • 1.脉搏 2.体重 3.运动成绩 4.肌力检查
(二)过度训练的临床检查
• 1· 体重: • 成年运动员在大运动量训练后,体重持续下降(休息、进食后 不恢复)。超过正常体重的 1 / 30 ,人工减重除外,是诊断过度 训练的重要依据之一。 • 2· 心血管系统: • ( 1 )心率:安静时心率较正常时明显增加。一般认为:心率较 平时增加12次/分以上,应引起注意。 • (2)血压:如前所述。 • (3)心电图变化:过度训练的运动员可能出现 ST-T改变(S-T 段明显下降,超过0.075MV,这被认为是诊断过度疲劳的重要参 考指标),各种心率不齐,如室性早搏,阵发性心动过速及各种 传导异常等心电图变化。
过度疲劳
• 概念:过度疲劳是运动负荷与机体机能不相适 应,以至疲劳连续积累而引起的一系列功能紊 乱或病理状态;或疲劳伴有健康损害。
(一)过度训练的症状 1.早期过度训练
• 早期过度训练很难与大强度训练后正常的疲劳感觉相区别。 运动员常有以下表现: • (1) 一般自觉症状:疲乏无力、倦怠、精神不振。 • (2)对运动的反应:过度训练的早期表现为没有训练的欲望或厌 烦训练,过度训练较重时表现为厌恶或恐惧训练,而且在训练中 疲劳出现的早,训练后疲劳加重而不易恢复,运动成绩下降,动 作协调性下神不集中,反应 易激动,有的运动员反应为入睡困难、多梦、早醒,严重时则表 现失眠头痛,有些运动员还出现盗汗、耳鸣、眼花、直立性调节 障碍,食欲下降等症状。有人认为:中枢神经疲劳最明显的征兆 是消化机能下降和食欲减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