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劳和恢复
快速恢复疲劳的方法

快速恢复疲劳的方法生活在当今社会,我们工作、学习、娱乐等各种各样的活动使得我们的身心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疲劳。
如何快速恢复疲劳,让我们重新变得有活力、有精神呢?接下来,我将介绍一些方法来达到这个目的。
1. 良好的睡眠睡眠是最基本、最关键的恢复方式。
一个好的睡眠可以让我们恢复大部分的身体能量和精神状态。
建议每晚睡觉时间保证不少于八小时,并且保证睡眠环境安静舒适,拥有足够的氧气和适宜的温度。
2. 均衡饮食饮食是身体能够维持正常运作的基础,特别是对于大脑的运转。
我们需要通过食物来摄取必须的能量和养分。
建议摄入多蔬菜、水果和鱼类等富含蛋白质和必需脂肪酸的食物,并且避免摄入过多咖啡因和碳酸饮料等刺激性饮品。
3. 锻炼身体锻炼身体可以帮助身体排出多余能量和废物,并且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最好选择一些有氧运动,比如散步、慢跑、游泳等等。
这些运动可以让身体迅速消耗多余脂肪和能量,同时也能让身体更快地恢复。
4. 放松自己通过一些方式放松自己,采取休息和放松的活动,有助于缓解情感和身体的压力。
可以尝试一些瑜伽、冥想、读书、文艺或色彩好的视觉体验,让身体和心灵得到片刻的放松和舒适。
5. 好的社交圈子身边的人会影响我们,我们应该选择一些有益的交往关系,让自己的社交圈子更加良好。
可以尝试参加团体游艺活动、户外活动或者志愿活动等让自己活跃起来的社交活动,这可以让我们身心得到激发和发挥。
6. 良好的工作生活节奏对于一些劳动者来说,良好的工作节奏会有助于有效增强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通过科学的时间规划和有效利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时间,可以让身体和心灵获得更好的恢复和保持状态。
总之,通过上述方法,我们可以让自己迅速恢复疲劳,让自己重新变得有活力、有精神。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自我调节,保持愉悦的心态和积极的生活态度,让我们的身体充满谷氨酸和依靠氨酸,让生活充满快乐和充实。
疲劳恢复身体需要的重要休息

疲劳恢复身体需要的重要休息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工作压力、学习压力以及生活的忙碌,我们常常感到身心疲惫。
为了保持身体的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重要的休息对于疲劳恢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众所周知,休息对于身体的恢复和修复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提供身体需要的精力和能量,还可以促进身心的平衡。
本文将探讨为何休息是恢复疲劳所必需的,以及如何合理安排休息来有效地恢复身体。
一、睡眠对于身体的疲劳恢复至关重要睡眠是身体恢复疲劳的重要途径之一。
根据专家的研究,一个成年人每天需要约7-9小时的睡眠时间,以保持身体机能和大脑的正常运转。
睡眠不仅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养分和能量,还可以促进心理和生理的恢复。
在睡眠的过程中,身体会分泌一种叫做“生长激素”的物质,它对肌肉的修复和生长起着重要作用。
此外,睡眠还有助于提高记忆力、增强免疫力以及调节情绪等作用。
因此,合理的睡眠时间和高质量的睡眠环境对于身体的疲劳恢复至关重要。
二、休息方式的多样性对于身体的恢复有益除了睡眠外,还有其他多种形式的休息方式可以帮助身体恢复疲劳。
例如,短暂的休息间隔和有规律的休息时间可以帮助身体恢复精力,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
短暂的休息可以让大脑得到放松和休息的机会,有助于提高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此外,参与一些轻松和愉快的活动,如散步、听音乐、与朋友聚会等,也可以帮助我们恢复身心的平衡,减轻疲劳感。
三、合理规划休息时间有助于身体的恢复为了有效地恢复疲劳,我们需要合理地规划和安排休息时间。
首先,我们需要根据个人的需求和工作强度来确定每天的睡眠时间,并尽量保持固定的作息规律。
其次,我们可以将休息时间分为短暂休息和长时间休息两种。
短暂休息可以在工作或学习的间隙进行,例如每小时休息5-10分钟,进行深呼吸或简单的放松活动;对于长时间休息,可以选择晚上或周末的时间进行充分的休息和放松,如阅读、健身或者与家人朋友相处等。
另外,我们还可以灵活安排一些短假期或长假期,以补偿长期工作带来的疲劳感。
运生第15章 运动性疲劳与恢复过程

第15章 运动性疲劳与恢复过程
工作效率持续一定时间后都会下降,这是机 体疲劳的表现。 疲劳是由人的基本生理特性所决定的,是生 理性的。 生理性疲劳主要包括体力疲劳、脑力疲劳、 心理(精神)疲劳和混合型疲劳等。
第15章 运动性疲劳与恢复过程
生理性疲劳是机体功能暂时下降的生理现象, 是一种“预警”信号,是防止机体功能受损 的保护性机制。 生理性疲劳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经过休 息和调整可以自行消除。因此,机体出现疲 劳后,应及时进行休息和调整,以防过度疲 劳。
(二)运动性疲劳分类:(P.359)
第一节
运动性疲劳
二、运动性疲劳发生的部位及其特点 (一)运动性疲劳发生的部位
1.中枢疲劳 可能发生在大脑皮质直至运动神经元 2.外周疲劳 (1)神经-肌肉接点 (2)肌细胞膜 (3)肌浆网 (4)兴奋-收缩藕联 (5)收缩蛋白 (6)线粒体
第15章
运动性疲劳与恢复过程
(二)肌糖原贮备的恢复
肌糖原恢复的影响因素:运动强度和时间;膳食。 长时间运动:高糖膳食有利恢复,46小时即可完全恢复, 前10小时恢复最快。 短时间高强度的间歇训练:无论什么类型的膳食,肌糖原恢 复都需24小时,且前5小时恢复最快。
(三)氧合肌红蛋白的恢复
11mlO2/Kg 肌,运动后几秒钟可恢复 (四)乳酸再利用: 乳酸被氧化分解,30min
消除疲劳有新招
在日本东京的一家氧疗沙龙内,一名男子从含有30%的浓缩氧的 “太空舱”中起身。该沙龙为现代生活压力日益增大的人士提供氧 疗和香熏等服务,每分钟收费将近1美元。
超量恢复(over-recovery)
运动中所消耗的能源物质以及降低的身体机能 在运动结束后不仅能得以恢复,而且会超过原 有水平,这种现象称为超量恢复(overrecovery)。
疲劳的原因和恢复体力的建议

疲劳的原因和恢复体力的建议疲劳是当我们身心处于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或压力下,导致体力和精神力量的消耗过多而感到疲惫和无力的状态。
疲劳的原因可以是多方面的,包括生活方式、工作压力、睡眠不足、饮食不均衡等。
为了更好地理解疲劳的原因并提供有效的恢复体力的建议,本文将分析常见的疲劳原因,并给出一些建议以帮助恢复体力。
一、疲劳的原因1. 生活方式:不规律的生活习惯,如饮食不健康、缺乏运动、长时间久坐不动等,都可能导致身体疲劳。
2. 工作压力:高强度的工作压力、长时间的加班和心理压力都会使人感到疲惫不堪。
3. 睡眠不足:睡眠质量不好、睡眠时间不足都会导致身体无法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
4. 饮食不均衡:缺乏营养均衡的饮食会导致身体机能下降,从而引发疲劳感。
5. 情绪压力: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状态下,会加重身体负担,产生疲劳感。
二、恢复体力的建议1. 调整生活方式:确保规律的作息时间,尽量规律饮食,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和均衡营养的食物,适量参与体育锻炼,改善生活习惯有助于提高体力。
2. 管理工作压力:学会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尽量避免长时间连续工作,合理规划自己的工作量,能够随时关注自己的身体情况,提高工作效率。
3. 保证充足睡眠:每晚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避免使用手机和电子设备等对睡眠有干扰的物品。
4. 饮食均衡:合理搭配各种食物,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等,确保身体得到足够的能量和养分。
5. 放松心情:通过适当的方式缓解压力,如参加瑜伽、听音乐、阅读等,帮助自己舒缓情绪,保持积极的心态。
6. 适度运动: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和兴趣选择适度的运动方式,可以是慢跑、游泳、打篮球等,透过运动增强体质和调节身心状态。
7. 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不要过度追求完美和高效率,适时给自己放松的时间,休息是为了更好地工作。
8.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长期感到疲劳和无法自行改善,建议尽早寻求专业医生或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以寻求适当的治疗或建议。
肌肉疲劳和恢复的生理学过程

肌肉疲劳和恢复的生理学过程肌肉疲劳是指在运动或者持续活动之后,肌肉力量和耐力下降的状态。
肌肉疲劳和恢复是体育训练和运动表现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了解肌肉疲劳和恢复的生理学过程对于优化训练计划和提高运动成绩具有重要意义。
一、肌肉疲劳的原因肌肉疲劳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主要原因包括:1.神经疲劳:长时间的高强度运动会导致神经系统疲劳,降低神经-肌肉传导速度和肌肉收缩力。
2.代谢物积累:运动过程中,肌肉会产生乳酸、氢离子和废物等代谢产物,积累过多会导致肌肉酸化,影响肌肉收缩和能量供应。
3.肌纤维受损:高强度和重复性运动会引起肌纤维微损伤,激活炎症反应和细胞修复过程,导致肌肉疲劳。
4.能量耗竭:长时间持续运动后,肌糖原和肌酸能储备降低,能量供应不足,导致肌肉疲劳。
二、肌肉疲劳的类型根据不同的疲劳机制和表现形式,肌肉疲劳主要可分为以下两种类型:1.中枢性疲劳:由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失调引起的疲劳。
主要特点是运动能力减弱和意志力下降,表现为渐进性疲劳,不易迅速恢复。
2.周围性疲劳:由肌肉本身机能障碍引起的疲劳。
主要特点是肌力和爆发力下降,表现为迅速发生和迅速恢复。
三、肌肉疲劳和恢复的生理学过程肌肉疲劳和恢复的生理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调节和修复过程。
它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阶段:1.累积阶段:在长时间和高强度运动后,代谢物积累、肌纤维受损和神经疲劳逐渐累积,肌肉功能下降。
2.恢复阶段:在运动停止或减轻负荷后,肌肉通过一系列生理反应促进修复和恢复。
主要包括:(1)血液循环恢复:停止运动后,血液循环逐渐恢复正常,带走代谢物和废物,供应养分和氧气。
(2)乳酸代谢:停止运动后,乳酸会逐渐通过代谢途径分解和转化,从而降低肌肉酸化程度。
(3)炎症反应:肌纤维受损后,机体会激活炎症反应,释放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促进肌纤维修复和再生。
(4)营养补给:运动后,通过合理的饮食和补充营养物质,提供足够的能量和营养物质,促进肌肉恢复和再生。
简述疲劳恢复的基本方法

简述疲劳恢复的基本方法疲劳是身体因为长时间进行高强度运动或工作而产生的一种不适感,常见的疲劳症状包括身体乏力、精神疲惫、头晕眼花等。
为了维护身体健康,及时恢复疲劳状态对于运动员和疲劳工作者来说至关重要。
为此,以下是10条关于简述疲劳恢复基本方法,并展开详细描述。
1.适当的睡眠睡眠是身体恢复的最佳方式,睡眠不足往往会导致身体出现疲劳,影响身体健康。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每晚需要6-8小时的睡眠时间来恢复身体机能。
2.饮食调理合理的饮食调理是恢复疲劳的重要途径。
适当食用富含高蛋白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可帮助身体补充能量和修复肌肉组织。
3.身体放松身体放松是恢复疲劳的重要方法之一。
将身体暂时从紧张的活动中解放出来,可以帮助身体得以休息恢复。
进行伸展运动或按摩等,有助于放松身体。
4.温水浸泡使用温水浸泡的方法,可以使身体恢复。
温水浸泡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身体的新陈代谢速度,减轻肌肉的疲劳,让身体保持健康。
5.按摩按摩可以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减轻肌肉疲劳,同时帮助消除压力,减轻情绪疲劳。
6.瑜伽运动瑜伽可以使身体和心灵得到平衡,促进身心健康,同时练习瑜伽可以帮助身体的柔软度,有助于放松身体和心灵,使其达到恢复的效果。
7.适当的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消除身体的疲劳,而且可以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但是需要注意运动的时间和强度,避免加重疲劳。
8.心理疗法心理疗法是缓解身体和心灵疲劳的好方法。
不同的心理疗法可以帮助恢复身体和心灵的平衡,放松身体,减轻精神压力。
9.合理的时间安排合理的时间安排可以有效避免过度疲劳。
避免过度工作或过长时间进行高强度运动,定期休息,有助于减少身体和心灵的负担。
10.心态调整心态调整可以帮助身体和心灵恢复平衡,并提高身体的自我修复能力。
保持正向心态,积极面对困难和挑战,以更好的状态面对生活。
疲劳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问题,了解疲劳恢复的基本方法,对身体恢复和保持健康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浅谈运动训练疲劳的判断和恢复 人教版

浅谈运动训练疲劳的判断和恢复廖建生运动训练是一个疲劳—恢复—再疲劳—再恢复的过程,运动员机能水平的提高是经过运动训练导致人体适度疲劳,加以合理恢复后,人体机能状态在新的水平上获得重新适应的过程,因此疲劳和恢复是运动训练不可缺少的部分。
但是,很多中学运动队在训练过程中盲目进行大负荷的训练,又不重视疲劳后的有效恢复,造成运动性疲劳,日积月累,导致运动员身心过度疲劳,厌赛厌练,训练效果适得其反。
因此,我们在训练中不仅要对过度疲劳有细致的判断,更重要的是对它要有合理、科学的恢复手段,以达到训练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过度疲劳的判断1、教育学观察法:过度疲劳的训练,运动员体力大量消耗,并在极度兴奋状态下造成心理负担过重,外在表现是面色苍白、眼神无光,技术动作变形、僵硬,不放松,注意力不集中,神经反应迟钝,失误增多,对抗能力大幅下降,容易受伤等。
2、自我感觉法:过度疲劳的训练后,运动员自我感觉较差,四肢发软、食欲下降,呼吸急促、烦躁、心悸,睡眠不好,甚至失眠。
训练中自信心不足,怕对抗,易失误,主动性差,厌练、怕练,甚至对训练极其反感等。
3、生理机能检测法:①脉搏检测:正常情况下运动员的心率是保持在一个恒定水平的。
但过度训练后运动员的心率不齐,并且持高不下,晨脉较平时安静情况多12次以上,并伴有脉纹乱等现象。
②血压检测:过度疲劳的训练后,运动员的血压不能保持在一个均衡水平,具体表现在收缩压升高不明显或不升高,舒张压升高或不变,脉压较平时降低等现象。
③汉契测试法:正常情况下,运动员呼气后憋气在60~90秒之间,而过度疲劳训练后这一时间大为缩小。
此外,还有哈佛台阶实验检测法、肌力检测法、血红蛋白检测法、尿蛋白检测法等。
由于基层条件有限,在此不一一进行详解。
二、过度疲劳的恢复1、教育学方法:教练员必须通过不断的学习,努力提高业务水平,深入到运动员当中去了解、分析并判断出产生过度疲劳的原因。
在训练初期对运动员的素质水平、身体状况进行全面的检测和分析,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制定训练计划时,有规律的安排周期运动负荷,使负荷变化呈波浪式。
运动性疲劳和恢复过程

第一节 运动性疲劳
概述: 疲劳: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一特定水平上和/
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1982年的第5届国际运动 生物化学会议)。 运动性疲劳:指在运动过程中,机体的机能能力或工作 效率下降,不能维持在特定水平上的生理过程。 或:由于运动而引起的运动能力和身体功能暂时下降的现 象.
一、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可能机制
• “能量衰竭学说” • “代谢产物堵塞学说” • “内环境稳定性失调学说” • “中枢保护性抑制学说” • “自由基学说” •“突变理论” • “离子代谢紊乱” • “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理论” • “中医理论”
(一)“衰竭学说”
观点:能源物质的耗竭(特别是糖原和CP的消耗) 依据:长时间运动产生疲劳的同时常伴有血糖浓度
• 此外,血糖下降、缺氧、pH值下降、盐丢失和渗透压 升高等,也会促使皮质神经元工作能力下降,从而促进 疲劳(保护性抑制)的发生和发展。
(五)“自由基损伤学说”
自由基:指外层电子轨道含有未配对电子的基团, 如 氧 自 由 基 (O2) 、 烃 自 由 基 (OH+) 、 过 氧 化 氢 (H2O2)及单线态氧(O2)等物质。
2.外周性疲劳
可能发生的部位是从神 经-肌肉接点到肌纤维 内部线粒体。
(1)神经肌肉接点 (2)肌细胞膜 (3)肌质网 (4)线粒体 (5)收缩蛋白
三、不同运动练习的疲劳原因 (结合P321)
四、运动性疲劳的判断
(一)生理指标: 1、肌力测定 (1).背肌力与握力 测定方法:早晚各测一次,求出其数值差。 判断方法:如次日晨已恢复,可判断为正常。 (2).呼吸肌耐力 测定方法:连续测5次肺活量,每次间歇30秒。 判断方法:疲劳时肺活量逐次下降
试分析运动训练过程中的疲劳和恢复

试分析运动训练过程中的疲劳和恢复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现代运动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的机会。
而运动训练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运动训练和竞赛的负荷也变得更大,所以人们开始更加关注和注重运动训练过程中的疲劳和恢复。
本文主要通过对运动训练过程中出现疲劳现象进行讨论,从而找出能够对疲劳进行有效恢复的方法。
标签:运动训练恢复疲劳一、运动训练疲劳的阐述1.运动性疲劳的概念疲劳就是超过正常活动机能而导致的暂时性生理机能减退现象,它是运动员在训练或者比赛后出现的一种自然生理过程。
疲劳是在高强度和大运动负荷训练后,出现的一种身体机能变化。
2.运动性疲劳形成机制的介绍根据专家研究可知,机体内能量物质的消耗过多以及补充不及时是导致疲劳出现的主要原因。
而也有人认为运动过程中血液酸度的增加和缺氧是导致疲劳产生的主要原因。
究其本质而言,疲劳最开始是产生在大脑皮质的神经细胞中,所以疲劳的产生也可能和三磷酸腺苷不足有关。
在运动训练中,心血管系统疲劳是最常见的,而心血管系统的生理指标也一直是掌握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有效方式。
3.运动性疲劳的分类根据疲劳的性质,可以将其分成脑力疲劳和生理疲劳。
脑力疲劳也被称为智力性疲劳、单调性疲劳和情绪性疲劳,而生理疲劳则主要指运动疲劳。
另外也可以根据机体对不同频率电刺激的应答,将疲劳分成外周疲劳和中枢疲劳。
二、运动训练过程中的恢复阶段分析在运动训练过程中,恢复主要包括三个阶段。
首先是即时恢复,也就是现场恢复。
即时恢复和运动过程中的消耗是相伴的,就是不断将间接能源转化成直接能源的过程。
在即时恢复的过程中主要是为了能更好的去和消耗相适应。
其次就是后续恢复,是在运动训练停止后进行的恢复,在后续恢复的过程中需要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和氧气。
最后一个阶段就是超量恢复,通过相关的实践可知,并不是在所有的运动训练后都会出现超量恢复,只有在大运动量后才能会出现超量恢复的情况。
只有以超量恢复为基础,才能在下一次的运动中提高运动量。
3-4疲劳和恢复

眼睛疲劳、恍惚
思想不集中不愿思考 眼睛发滞、发干
不爱说话
动作笨拙、失误
焦躁
脚下不稳、摇晃
困倦
味觉不灵
精神涣散
眩晕
对事冷漠
眼皮及其他部位发抖
易忘事
听觉迟钝、耳鸣
常出错
手脚打颤
对事放心不下
动作不准
六、测定疲劳的方法
1)心率(脉博数)测定法
心率和劳动强度密切相关。 作业停止后,心率可在几秒至十几秒内迅速减 少,然后缓慢地降到原来水平。心率的恢复要 滞后于氧耗的恢复,疲劳越重,氧债越多,心 率恢复得越慢。其恢复时间的长短可作为疲劳 程度的标志和人体素质(心血管方面)鉴定的 依据。
较长,造成肝糖元耗竭,
3)中枢变化机理 4)生化变化机理
使人产生全身不适,即 产生全身性疲劳。
5)局部血流阻断机理
四、疲劳的产生机理
1)疲劳物质累积机理
前苏联学者认为,全身 或中枢性疲劳是强烈或
2)力源耗竭机理
单调的劳动刺激引起大
3)中枢变化机理 4)生化变化机理
脑皮层细胞贮存的能源 迅速消耗,这种消耗引 起恢复过程的加强,当
4)改进工作环境条件 故发生率。且振动的频
5)脑体结合
率越高,休息次数和时 间相应地增加和延长。
6)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
工间休息方法:
1、工间休息应该在劳动者感到疲劳前开始;
2、劳动者越感劳累,工间休息时间就应相应长一些。
3、意大利人马慈拉研究发现,工作间隙中,多次短期 积极休息,比一次长的休息好处更多。工作时间适 度或适当减少,能使工人聚精会神,努力工作,产 量提高。有人对化铁炉操作工人进行的研究结果表 明,用工作1h的方法来安排工作,把全班分成四段, 中间穿插四次休息时间,实行这种“一小时休息制” 以后,平均心律恢复曲线在下午曲线的水平就显著 降低。若工作半小时后,休息30min,把整个班分为 8个,中间穿插8次休息,实现这种“半小时定期休 息制”,能够得到满意的心血管反应。
疲劳的原因及恢复方法

疲劳的原因及恢复方法疲劳是现代社会中常见的问题,它不仅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还对工作和生活产生了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疲劳的原因以及一些有效的恢复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应对疲劳问题。
一、疲劳的原因1.1 长时间工作现代人的工作强度越来越大,长时间的工作导致疲劳的主要原因之一。
过度的工作负荷会消耗体力和精神,使人感到疲倦和无力。
1.2 睡眠不足睡眠对于身体的恢复至关重要,睡眠不足是引起疲劳的常见原因。
现代人的生活压力和社交活动经常影响到睡眠质量,更会使人感到疲劳不堪。
1.3 不良饮食习惯饮食均衡对于维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而不良的饮食习惯会导致疲劳。
食用过多油腻、高糖和高脂肪的食物,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会降低身体的能量水平,增加疲劳感。
1.4 缺乏运动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往往缺乏运动,长期缺乏体育锻炼会导致肌肉无力和精神不振,增加疲劳感。
运动不仅可以增加身体能量,还能释放压力,改善睡眠质量。
二、疲劳恢复方法2.1 适当休息长时间连续工作会消耗体力和精力,适当休息对于恢复精力是至关重要的。
在工作过程中,可以每隔一段时间休息一会儿,放松身体和大脑。
此外,保持每天充足的睡眠时间,确保睡眠质量,有助于排除疲劳。
2.2 调整饮食习惯合理的饮食习惯对于预防疲劳和恢复身体很重要。
应该避免过度的咖啡因和酒精摄入,增加维生素C、维生素B和蛋白质的摄入,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和坚果等能量丰富的食物。
2.3 多参与体育锻炼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改善身体条件,增加体力水平。
每天至少进行3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快步走、游泳、跑步等,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加能量和抵抗疲劳的能力。
2.4 做好心理调适心理疲劳是现代社会中常见的问题,压力和焦虑会导致疲劳感。
应该学会放松身心,可以通过冥想、听音乐、阅读等方式来缓解压力。
寻求心理咨询和支持也是缓解心理疲劳的有效方法。
2.5 维护良好的工作生活平衡过度的工作压力和忽视休闲和娱乐活动会导致疲劳,所以维护良好的工作生活平衡是至关重要的。
浅谈运动性疲劳与恢复

12运动性疲 劳产生的部位 . 人体任何形式的疲劳总是发生在机体 的某个部位或某几个 部位[】 一般来说 , 2。 较易发生疲劳的部位是神经 中枢 , 运动结板 肌 肉等处 . 按发生部位 不同 , 可分 为中枢疲 劳。 神经一肌 肉接点 疲劳和外周疲劳。 121中枢疲劳 _, 在运动性疲劳的发展过程 中, 中枢神经系统起着主导作用 , 疲 劳的产 生是 中枢神 经的一种 维护性抑制 , 以防止机体发生过 度的机体衰竭。 122神经一肌 肉接点疲劳 ..
2 O 4 O1 .
体育世界 . 学术
浅谈运动性疲劳与恢复
郭 金 贵
点 ,判 其 为 运 练 羹 部,i诩 比 绩 个 蠢 分疲 断 恢 成 代 训的 分是 繇 的 因 曩 析 劳 及 全 现 动 重 成 也 响 和赛 两 素 霪 复 已 要 组 影 成
点
关键 词 : 动训 练 ; 动性 疲中学会竞争 , 更应该掌握如何合作 【 。国家决策 7】 部 门对合作 学习相 当的重视 , 《国务院 关于基础教育改革 与发 展的决定 》中专门提及合作学 习, 出:鼓励合作学 习, 指 “ 促进学 生之间的相互交流 、 同发展 , 进师生教学相长。”健美操教 共 促 学也应 当非常重视学 生社交能 力、 精神生活质量和获得成就感
运 动训练 中大运动量增加了训练的负荷 ,也加深加 重了机 体 的疲劳。机体产 生的疲劳如果 不能较快 的消除和恢复 , 就不 能连续 的完成 训练任务 , 使训练 的水平 和效果 下降 , 并将会 严 重影响运动成 绩。因此对训练后 的疲 劳消 除与恢复 不容忽视。 恢复是运动 员经过体能活动 之后 , 通过 自然或人 工手段 , 使机 体状 态恢 复 到 训 练前 或 更 高 的 水平 。必 须提 到重 要 的 位 置 。这
安全人机 第四节 疲劳与恢复解析

3.重体力劳动与省能心理引起的事故
例如,矿山井下工作空间有限、条件恶劣、照明 不良、噪声水平过高等,走进工作场所,已感几 分疲倦,所以在作业动作上,常是粗放、简单的, 搬运、移动设备时往往抛上摔下。
某煤厂冬季煤堆表面冻结,作业人员在装煤时贪 图省力,挖空煤堆底部,造成的屋檐形、煤顶塌 落,压死压伤多人。
2 疲劳的消极作用
• 疲劳引起工作效率降低,甚至引发工伤事故 1.睡眠休息不足、困倦引起的事故
如某矿的卷扬机司机,白天休息不充分,夜班时打盹,开 动卷扬机后即进人半睡眠状态,以致造成过卷事故,拉断 钢绳,坠人井底。
2.反应和动作迟钝引起的事故
如某矿井,三名工人因疲劳靠在矿定处休息,突然矿壁塌 落,一名坐着休息的工人被砸死,二名立位工人受重伤。 一方面是因为疲劳,没有正确选择休息地点;另一方面是 因为疲劳后感官敏感度下降,不能及时觉察塌落预兆。
4.3 疲劳的分类和产生机理
§1 疲劳的分类 1)按疲劳的原因:
生理性疲劳:新陈代谢平衡遭到破坏所致 心理性疲劳:受大脑边缘之感情形成中枢的影 响所产生 2)按疲劳产生的部位: 精神疲劳、肌肉疲劳、 神经疲劳
3)按疲劳的程度: 一般疲劳:产生在机体的任何体力和心理劳累 之后 过度疲劳:连续和过长的工作中形成的 重度疲劳:接近于病态,有造成创伤的危险性
疲劳。
§5 性格和智力。性格差异和智力水平的高低使人们在工
作中产生厌倦和疲劳的程度不同。如智商水平越高的人, 对单调重复的事容易感到不满足而产生厌倦感;智商水平 低的人则不易有那样的情绪。生性好动的人,工作中易感 疲劳;性格沉静安分的人,工作中不易感疲劳。
4.5疲劳症状调查和测量
身体症状 (1)头晕 (2)头痛 (3)全身不适 (4)身体局部不适或 痛 (5)肩膀酸痛 (6)呼吸困难 (7)腿软 (8)口粘、口干 (9)打呵欠 (10)出冷汗
如何应对训练疲劳与恢复问题

如何应对训练疲劳与恢复问题长时间的训练和高强度的运动容易引发运动疲劳,影响身体的康复和健康。
为了更好地管理训练疲劳并促进恢复,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方法:1. 合理安排训练计划一个明确的训练计划可以帮助你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避免训练过度或不足。
在制定训练计划时,考虑到你的个人能力、目标和时间。
合理安排休息日,并留出时间进行身体及心理康复。
2. 提供充足的休息时间充足的休息对身体的康复和恢复至关重要。
在训练期间,为肌肉和神经系统提供充足的休息时间,以允许身体适应运动的负荷。
合理安排每日的睡眠时间,通常7-9小时的睡眠对于身体的恢复非常重要。
3. 保持饮食均衡和营养摄入正确的饮食对于身体的康复和恢复至关重要。
确保你的饮食包含充足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以满足身体的能量需求。
同时,注意补充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如维生素C、镁和钾等,以促进肌肉的修复和恢复。
4. 恢复性训练和交替训练恢复性训练是指进行轻度、低强度的练习或活动,以促进身体康复和恢复。
例如,进行放松的瑜伽课程、温和的有氧运动或伸展运动。
此外,采用交替训练的方法,可以将高强度和低强度运动相结合,减轻训练负荷,促进身体的恢复。
5. 应对精神压力和情绪管理训练疲劳不仅仅是身体上的问题,心理因素也会对恢复产生影响。
学会管理精神压力,保持积极的心态,可以有助于恢复过程。
使用冥想、放松或艺术疗法等方法,寻找心理平衡和放松。
此外,保持良好的社交关系和支持系统也是应对训练疲劳的重要因素。
6. 使用康复工具和设备一些康复工具和设备可以帮助缓解训练疲劳和促进恢复。
例如,按摩枪、滚轮按摩器、冰敷或热敷等。
合理使用这些工具可以缓解肌肉酸痛、提高血液循环和减轻疲劳感。
7. 寻求专业援助如果你无法有效地管理训练疲劳和恢复问题,寻求专业援助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运动康复师、保健医生或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士可以根据你的个人情况提供个性化的建议和指导。
总结起来,合理安排训练计划,提供充足的休息时间,保持饮食的均衡和营养摄入,采用恢复性训练和交替训练的方法,应对精神压力和情绪管理,并使用合适的康复工具和设备,都是有效应对训练疲劳和促进恢复的方法。
中医对过度劳累的调理与恢复

中医对过度劳累的调理与恢复过度劳累是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它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的医学体系,具有千年的历史,对于调理与恢复过度劳累带来的问题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治疗方法。
本文将从中医角度详细探讨中医对过度劳累的调理与恢复的方法和原理。
一、中医对过度劳累的认识与分析过度劳累指的是长期过度使用脑力或体力导致身体疲劳和精神压力过大的状态。
中医认为过度劳累会导致气血不足、脏腑功能失调,进而引发一系列的健康问题。
中医的辨证论治方法是独特的,它通过观察病人的望、闻、问、切四诊来确定病人的体质和病情,进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治疗过度劳累主要采用草药调理、针灸和推拿等方式,以调理体质、恢复正常脏腑功能为目标。
二、中医草药调理方法1. 补益草药中医认为过度劳累会导致气血不足,因此补益草药是调理与恢复的重要方法之一。
常用的补益草药包括人参、黄芪和山药等,它们具有补气养血、增强体力和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这些草药可以在中医药店购买,也可以配合中药调理师的指导下进行使用。
2. 安神草药过度劳累会导致精神压力过大,中医可以采用安神草药来缓解紧张和焦虑的情绪。
常用的安神草药包括柴胡、茯苓和丹参等,它们可以平复心悸、安神定志,使人恢复平静和放松。
三、中医针灸调理方法针灸作为中医的传统疗法,在调理与恢复过度劳累方面有着显著的效果。
针灸通过刺激穴位,调和气血,达到舒缓疲劳和恢复身体功能的作用。
1. 脑部穴位的针灸过度劳累后,脑部容易出现疲劳和头痛等问题。
中医常用的脑部穴位包括百会、印堂和太阳穴等,针灸这些穴位可以刺激局部血液循环,缓解头痛和疲劳。
2. 腰部和督脉的针灸腰部是肾脏所在的部位,肾脏对于人体的精气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中医认为肾精充足可以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和恢复能力。
因此,在过度劳累后,针灸腰部和督脉穴位可以帮助调节肾脏功能,增强体力和抵抗力。
四、中医推拿调理方法推拿是中医的一种独特疗法,通过按摩和揉捏身体特定部位来调理和恢复身体的功能。
运动疲劳与恢复

根据个人身体状况和运动能力, 制定合适的运动计划,避免过 度运动和疲劳。
遵循渐进原则,逐渐增加运动 强度和时间,让身体逐渐适应 运动负荷。
适当休息和调整运动负荷,避 免长时间连续高强度运动。
科学饮食与营养补充
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特别是在 高强度运动后要及时补充水分。
合理搭配食物,保证摄入足够的 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跨学科研究
未来研究需要整合生理学、心理学、营养学等多个学科,更全面地 揭示运动疲劳与恢复的机制。
个性化恢复策略
针对不同个体特征制定个性化的恢复策略,以提高运动表现和预防 运动损伤。
新技术的应用
利用新兴技术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对运动疲劳与恢复进行深 入研究,提高研究效率和准确性。
痛。
睡眠是身体恢复的重要环节,良 好的睡眠质量有助于身体恢复。
适当安排休息和睡眠时间,保证 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温水浴与按摩
温水浴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放松肌肉,缓解疲劳。 按摩可以促进肌肉放松,缓解肌肉疼痛和僵硬。
掌握正确的按摩技巧,适度按摩,避免过度刺激肌肉。
拉伸与放松训练
拉伸可以增加肌肉柔韧性,预防运动损 伤。
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
根据运动需求,适当补充能量饮 料、蛋白粉、维生素片等营养补
剂。
充足的休息与睡眠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有助于身体恢复和消 除疲劳。
通过按摩、泡澡等放 松方式,缓解肌肉紧 张和疲劳。
适当安排休息时间, 避免长时间连续紧张 状态。
心理调节与放松训练
学习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瑜 伽等,缓解心理压力和紧张情绪。
运动疲劳的生理机
制
研究发现了运动疲劳与体内能量 代谢、神经递质、激素等生理指 标的关联,进一步揭示了运动疲 劳的生理机制。
15运动性疲劳与恢复

第十五章运动性疲劳与恢复过程(一)填空题1. 生理性疲劳主要包括体力疲劳、疲劳、疲劳和混合型疲劳等。
2. 体力疲劳主要是长时间劳动、工作和健身运动,运动系统过度活动,骨骼肌能源物质大量,代谢产物大量造成的骨骼肌细胞活动能力下降。
3. 生理性疲劳是机体功能暂时下降的现象,是一种“”信号,是防止机体功能受损的机制。
4. 生理性疲劳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经过休息和可以消除。
5. 现代竞技运动不断冲击人体的极限,机体功能水平在不断被打破而又不断建立新平衡的中发展提高。
6.负荷的与是影响整体各环节功能活动能否适应整体功能水平的重要因素。
7. 中枢疲劳可能发生在从直至运动神经元。
8.从神经-肌肉接点直至肌纤维内部的等,都是疲劳可能发生的部位。
9.通过整理活动,可减少肌肉的酸疼,有助于消除疲劳;使肌肉血流量增加,加速利用。
10.中医理论从整体出发提出了疲劳、疲劳和疲劳。
11. 整体和局部有密切的协作关系,整体是由局部组成的,但整体疲劳并非是局部疲劳的,整体疲劳更为。
12. Brooks认为,运动性疲劳是运动肌工作能力降低的表现,其原因从运动到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发生。
13. 爱德华兹(Edwards 1982)形象地将运动性疲劳发生原因定位于从系统到联结部位,直至骨骼肌内部,形如一条链。
14. 剧烈运动后,释放量减少,使神经-肌肉接点的传递发生障碍。
15. 高频电流刺激,能引起神经-肌肉接点前膜释放量减少,难以引起接点后膜,使骨骼肌细胞不能产生兴奋、收缩。
16. 肌质网终池具有贮存及调节肌浆浓度的重要作用,这些作用在肌肉收缩和舒张过程中都起关键的作用。
17. 运动时有多种因素可以影响肌质网的机能(如ATP含量减少,酸中毒,自由基生成等),进而影响了钙离子的和作用,因此与运动性疲劳的产生常有着密切的关系。
18. 细胞内Ca2+代谢异常,肌浆网释放Ca2+减少和再摄取Ca2+能力下降,均会导致兴奋-收缩,出现。
19. 形体疲劳主要表现为、疼痛等征候;20.神志疲劳主要表现为虚烦不眠、、等征候。
疲劳恢复的概念

疲劳恢复的概念疲劳恢复是指人体在经历疲劳后,通过休息和各种恢复方法,使身体和心理重新恢复到最佳状态的过程。
疲劳是一种身体和心理上的疲惫感,常常是由于长时间的劳累、过度运动、压力过大等原因导致的。
当人体达到一定程度的疲劳时,需要进行适当的休息和恢复,以恢复正常的身体和心理功能。
疲劳恢复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疲劳积累成为一种常见的现象。
如果长时间不进行适当的休息和恢复,疲劳会继续累积,最终导致身体和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
因此,疲劳恢复不仅能够对身体和心理健康起到积极的保护作用,还能够提高个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疲劳恢复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睡眠、休息、饮食、锻炼等。
其中,睡眠是最重要的疲劳恢复方法之一。
睡眠是人体自然的生理需要,有助于身体和大脑的修复和恢复。
当人身体疲累时,适当休息和合理安排睡眠时间,有助于恢复体力和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此外,饮食也是重要的疲劳恢复方法之一。
适当摄取营养均衡的食物,可以为身体提供能量和必需的营养物质,帮助身体恢复。
此外,适量的休息也是重要的疲劳恢复方法。
休息可以放松紧张的身心状态,帮助身体恢复和修复。
在工作或学习中,合理安排适当的休息时间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学习成绩。
同时,锻炼也是促进疲劳恢复的重要手段。
适度的锻炼可以增加身体的耐力和免疫力,缓解身体疲劳感,提高身体的机能。
除了以上几种方法,心理调节也是重要的疲劳恢复方法之一。
身体疲劳不仅是身体疲累,也包括心理上的疲累。
长时间的压力和紧张状态会导致身体和心理的疲劳,因此,在疲劳恢复过程中,要注重心理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态。
可以通过休闲娱乐活动、沉思冥想等方法缓解心理压力,恢复身心平衡。
总结起来,疲劳恢复是人体在经历疲劳后,通过休息和各种恢复方法,使身体和心理重新恢复到最佳状态的过程。
合理安排睡眠、饮食、休息和锻炼等,以及良好的心理调节,都是重要的恢复方法。
通过疲劳恢复,我们可以保护身体和心理健康,提高工作和生活效率。
工作中的疲劳管理与恢复

工作中的疲劳管理与恢复每天都要面对繁忙的工作,长时间的工作容易让人感到疲劳不堪。
对于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环境,我们需要有效地管理和恢复疲劳,以保持工作的效率和生活的质量。
一、认识疲劳疲劳是一种身心疲惫的状态,包括身体疲劳和心理疲劳。
身体疲劳通常由于长时间的体力劳动或缺乏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引起。
心理疲劳则是由于长期的精神压力或工作负担过重而产生的。
疲劳会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工作表现和生活满意度,因此及时有效地管理和恢复疲劳至关重要。
二、管理疲劳的方法1. 合理安排工作与休息时间合理的工作与休息时间安排是减轻疲劳的基础。
合理的工作时间安排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工作压力。
在工作间隙,可以进行一些放松的活动,如散步、伸展运动等,以缓解身体疲劳和提振精神。
2. 做好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保持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是有效管理疲劳的关键。
工作重要,但是生活同样重要。
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与亲友保持良好的关系,都可以帮助我们摆脱工作压力,减轻疲劳感。
3. 积极应对工作压力压力是工作中常见的问题。
我们需要学会积极应对工作压力,以减轻疲劳。
可以通过规划和分解任务、掌握时间管理技巧、合理调配资源等方式,有效应对工作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
三、恢复疲劳的方法1. 积极休息和睡眠休息和睡眠是恢复疲劳的关键。
在长时间工作后,给自己足够的休息时间,适当放松身心,有助于恢复疲劳。
保持规律的睡眠时间,每天获得足够的睡眠,是保持身心健康和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保证。
2. 锻炼身体适度的体育锻炼有助于恢复疲劳。
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和抵抗力。
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方式,如跑步、瑜伽等,进行适量的锻炼,帮助恢复身体的精力和活力。
3. 培养爱好培养自己的爱好也是恢复疲劳的重要方法。
通过学习新技能、阅读、绘画等方式,可以让自己放松心情,充电恢复活力。
忙碌的工作之余,给自己留出时间,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可以让自己更好地恢复疲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疲劳的产生机理
作业者短时间内从事大 1、疲劳物质累积机理强度体力劳动,消耗较 2、力源耗竭机理 多能量,能量代谢需要 的氧供应不足,产生无氧 3、中枢变化机理 代谢,乳酸在肌肉和血 4、生化变化机理 液中储积,使人感到身 5、局部血流阻断机理体不适,即产生疲劳感。
四、疲劳的产生机理
作业者从事轻或中等劳 1、疲劳物质累积机理动强度作业,由于一时 2、力源耗竭机理 间较长,造成肝糖应耗 竭,使人产生全身不适, 3、中枢变化机理 即产生全身性疲劳。
6)环境因素 7)工作的单调
2、疲劳的特点 、
疲劳有一定的积累效应, 1)年龄 未完全恢复的疲劳可在一 2)疲劳可以恢复 定程度上继续存在到次日。 我们在重度劳累之后,第 3)疲劳有积累效应 二天还感到周身无力,不 4)人对疲劳有适应能力 愿动作,就是积累效应的 表现。如果次日又达到六 5)生理周期 分疲倦程度,就感到疲乏 6)环境因素 到了十分。
四、疲劳的产生机理
作业时,肌肉收缩,肌 1、疲劳物质累积机理肉变得坚硬,其内压增 2、力源耗竭机理 大,可达几十千帕,引 起部分或全部血流阻断。 3、中枢变化机理 能量代谢在缺氧或无氧 4、生化变化机理 状态下进行,血液中产 5、局部血流阻断机理生乳酸堆积,产生局部 疲劳感。 一般认为机体疲劳是上 述机理共同作用的结果。
2、疲劳的分类
按疲劳原因分 生理性疲劳、心理性疲劳 按发生部位分
精神作业引起精神疲劳、肌肉 作业引起肌肉疲劳和神经作业 按疲劳程度分 引起神经疲劳
一般疲劳、过度疲劳和重 度疲劳
二、疲劳的规律和特点
1、疲劳的规律 1)局部引起的疲劳,可以引起全身症状,也表 现出大脑疲劳; 2)不但使作业能力下降,也使作业意志减弱, 自动无意识限值和产生休息的需要; 3)疲劳后能够恢复,不会留下损伤痕迹; 4)如果疲劳是由于作业内容和环境引起的,当 作业内容和环境改变时,疲劳可消减。 5)感觉和疲劳不一定同时发生,乐不知疲。
四、疲劳的产生机理
美、英学者认为全身性 1、疲劳物质累积机理疲劳是由于作业及其环 2、力源耗竭机理 境所引起的体内平衡紊 乱,引起紊乱的原因除 3、中枢变化机理 包含局部肌肉疲劳外, 4、生化变化机理 还有其他许多原因,如 5、局部血流阻断机理血糖水平下降、肝糖元 耗竭、体液丧失、体温 升高等,此机理称为生 化变化机理。
3)疲劳有积累效应 4)人对疲劳有适应能力 5)生理周期 6)环境因素 7)工作的单调
2、疲劳的特点 、
环境因素直接影响疲劳的 1)年龄 产生、加重和减轻。例如, 2)疲劳可以恢复 噪声可加重甚至引起疲劳, 而优美的音乐可以舒张血 3)疲劳有积累效应 管、松弛紧张的情绪而减 4)人对疲劳有适应能力 轻疲劳。所以某些作业过 程中、休息时间和班后听 5)生理周期 听抒情音乐是很值得提倡 6)环境因素 的。
6、频闪融合阈值测定法 7、色名读唱时间法——判别力测定 8、皮肤电流测定法
六、测定疲劳的方法
反应时间是指人外界刺激 1、心率(脉博数)测定法 到作出反应的时间。 2、呼气分析法 人体疲劳后,人的感觉器 3、触两点辨别阈法 官对光、声、电等的反应 速度降低,显示出反应时 4、膝腱反射阈测定法间延长。可以用机械式或 5、反应时间测定法 电子式反应时间测定仪测 定人作业前后的反应时间 6、频闪融合阈值测定法 的长短作为疲劳判定的依 7、色名读唱时间法——判别力测定 据。
7)工作的单调
2、疲劳的特点 、
周而复始地做着单一的、毫无创造的、 重复的工作,使人易于厌烦、疲劳。 1)年龄 从生理上分析,公式化的单调动作, 2)疲劳可以恢复 使人容易产生局部疲劳。有单调感的 工人其工作效率往往在接近下班时反 3)疲劳有积累效应而有所上升。这是由于作业者预感到 快要从单调工作中解放因而兴奋所致, 这就是所谓的“最后进发”。 4)人对疲劳有适应能力
六、测定疲劳的方法
随着活动时间延长和强度 1、心率(脉博数)测定法 的增大,机体对氧的需求 2、呼气分析法 也增加。因此,可通过对 3、触两点辨别阈法 呼出气体中氧和二氧化碳 的含量的分析确定能量代 4、膝腱反射阈测定法谢率,进而推算疲劳程度。
5、反应时间测定法 6、频闪融合阈值测定法 7、色名读唱时间法——判别力测定 8、皮肤电流测定法
(4)身体局部不适或痛 焦躁 困倦 精神涣散 对事冷漠 易忘事 常出错 对事放心不下
六、测定疲劳的方法
心率和劳动强度密切相关。在作业开始前 1、心率(脉博数)测定法 1 min,由于心理作用,心率常稍有增加。 作业开始后,为适应供氧要求,前30~40 2、呼气分析法 S内迅速增加,以后缓慢上升。一般经4~ 5min达到与劳动强度适应的稳定水平。轻 3、触两点辨别阈法 4、膝腱反射阈测定法 作业,心率增加不多;重作业能上升到 150~200次/min,这时,心脏每搏输出血 液量由安静时的40~70mL可增大到 150 5、反应时间测定法 mL,每分钟输出血量可达 15~25 L,有 6、频闪融合阈值测定法 锻炼的人可达 35 L/min。 作业停止后,心率可在几秒至十几秒内迅 7、色名读唱时间法——判别力测定 速减少,然后缓慢地降到原来水平。心率 8、皮肤电流测定法 的恢复要滞后于氧耗的恢复,疲劳越重, 氧债越多,心率恢复得越慢。其恢复时间 的长短可作为疲劳程度的标志和人体素质 (心血管方面)鉴定的依据。
2、疲劳消极的作用 、
疲劳引起工作效率降低,甚至引发工伤事故 1)睡眠休息不足、困倦引起的事故 )睡眠休息不足、 这类事故多见于夜班或长时间作业未得休息的情况,多 为技术性作业事故。 如某矿的卷扬机司机,白天休息不充分,夜班时打盹, 开动卷扬机后即进人半睡眠状态,以致造成过卷事故, 拉断钢绳,坠人井底。 又如某个体汽车司机昼夜连续行车,最后困倦不支,车 辆失去控制,坠人公路桥下,车毁人亡。体力为主的劳 动,事故危险性小。立位工作比坐位工作更安全,因为 坐位技术性作业者更易因困倦而入睡,因为在极度疲劳 和困倦时,往往无法自我控制。 疲劳休息地方不安全
六、测定疲劳的方法
当皮肤表面上的两个点同时受 1、心率(脉博数)测定法 到刺激时,如果两点间距离在 50 mm以上;任何人都能清楚 2、呼气分析法 地感受到两点的刺激。但是, 3、触两点辨别阈法 当两点距离缩短到一定值以后 (正常情况下小臂约为20 4、膝腱反射阈测定法mm),只感觉是一个刺激点, 5、反应时间测定法 其值称为两点阈值。作业疲劳 越甚,感觉越迟钝,此值上升 6、频闪融合阈值测定法 越多。此外,还有反应时间测 定和膝盖住反射阈测定。两者 7、色名读唱时间法——判别力测定 都可作为相对指标,判断作业 8、皮肤电流测定法 人员疲劳的程度。
2、疲劳消极的作用 、
2)反应和动作迟钝引起的事故 ) 疲劳感越强,人的反应速度越慢,手脚动作越迟缓。某 钢厂厂区内铁路纵横交错,道口很多。疲劳状态下的工 人在下班途中或作业中常不能敏锐地觉察侧面和后面来 车,因而引起伤亡事故。 如有一次调车中,将正在操作没有觉察躲避的操作工扎 倒致死。又如某矿井,三名工人因疲劳靠在矿定处休息, 突然矿壁塌落,一名坐着休息的工人被砸死,二名立位 工人受重伤。一方面是因为疲劳,没有正确选择休息地 点;另一方面是因为疲劳后感官敏感度下降,不能及时 觉察塌落预兆。
2、疲劳的特点 、
例如,青年作业人员作业 1)年龄 中产生的疲劳较老年人小 2)疲劳可以恢复 得多,而且易于恢复。这 很容易从生理学上得到解 3)疲劳有积累效应 释,因为青年人的心血管 4)人对疲劳有适应能力 和呼吸系统比老年人旺盛 许多,供血、供氧能力强。 5)生理周期 某些强度大的作业是不适 6)环境因素 于老年人的。
2、疲劳消极的作用 、
3.重体力劳动与省能心理引起的事故 . 重体力劳动常给作业人员造成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省 能心理,反映在作业动作上,常因简化而违反操作规程。 例如,矿山井下工作空间有限、条件恶劣、照明不良、 噪声水平过高等,走进工作场所,已感几分疲倦,所以 在作业动作上,常是粗放、简单的,搬运、移动设备时 往往抛上摔下。 如某矿在充填准备工作中,矿井底部渗水,密闭的支柱 根数在作业时被无故减少,造成充填过程中砂水跑冒, 堵塞巷道多日,无法生产、某煤厂冬季煤堆表面冻结, 作业人员在装煤时贪图省力,挖空煤堆底部,造成的屋 檐形、煤顶塌落,压死压伤多人。
7)工作的单调
2、疲劳的特点 、
年轻人比老年人恢复得快。 1)年龄 体力上的疲劳比精神上的 2)疲劳可以恢复 疲劳恢复得快。心理上造 成的疲劳常与心理状态同 3)疲劳有积累效应 步存在,同步消失,所以 4)人对疲劳有适应能力 对于厌烦工作的人采取必 要的规劝、批评教育和处 5)生理周期 分的措施是必要的。
六、测定疲劳的方法
随活动者疲劳产生程度的 1、心率(脉博数)测定法 增强,机体的反射机能下 2、呼气分析法 降,通过捶击膝腱来测定 3、触两点辨别阈法 因疲劳造成的反射机能的 钝化程度。疲劳时膝键反 4、膝腱反射阈测定法射阈增大,轻度疲劳可引 5、反应时间测定法 起阈值增加5’- 10 0,重疲 劳阈值增加150-300。
五、疲劳自觉症状
身体症状 (1)头晕 (2)头痛 (3)全身不适 (5)肩膀酸痛 (6)呼吸困难 (7)腿软 (8)口粘、口干 (9)打呵欠 (10)出冷汗 精神症状 头脑不清 思想不集中不愿思考 不爱说话 感觉症状 眼睛疲劳、恍惚 眼睛发滞、发干 动作笨拙、失误 脚下不稳、摇晃 味觉不灵 眩晕 眼皮及其他部位发抖 听觉迟钝、耳鸣 手脚打颤 动作不准
8、皮肤电流测定法
六、测定疲劳的方法
受试者观看一个频率可调的闪烁光源, 记录工作前、后受试者可分辨出闪烁 1、心率(脉博数)测定法 的频率数。具体做法是先从低频闪烁 做起,这时视觉可见仪器内光点不断 2、呼气分析法 闪光。当增大频率,视觉刚刚出现闪 3、触两点辨别阈法 光消失时的频率值叫闪光融合阈;光 点从融合阈值以上降低闪光频率,当 4、膝腱反射阈测定法视觉刚刚开始感到光点闪烁的频率值 叫闪光阈。闪光阈和融合阈的平均值 5、反应时间测定法 叫临界闪光融合值(cff)。人越疲劳, 闪光融合值越低,说明视觉神经出现 6、频闪融合阈值测定法 钝化。这一方法对在视觉显示终端 (VDT)前面的工作人员的疲劳测定 7、色名读唱时间法——判别力测定 最为适用。一般测定日间或周间变化 率,也可分时间段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