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学生采撷数学之美
身临其境,“悟”数学之道
![身临其境,“悟”数学之道](https://img.taocdn.com/s3/m/291442771711cc7931b71615.png)
身临其境,“悟”数学之道———谈《轴对称图形》教学之感受大数学家克莱因认为:“数学是人类最高超的智力成就,也是人类心灵最独特的创作。
音乐能激发或释放情怀,绘画能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可给予以上的一切。
”感悟数学之美,应该是每个数学学习者应有的一种心灵体验。
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在教学的时候要牢记如何让学生参与到数学的学习之中,让学生置身于数学世界中,真正体验数学所带来的快乐,感受数学之奥妙,获得数学美的享受,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作为小学生,他们的童年生命之旅,理应是快乐的、健全的和灿烂的。
我们的教学不能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就被“泯灭人性、压抑天性、扼杀个性”,而应该让我们的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让师生在充满生命活力的活动课堂中学习,教学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鲜活的生命色彩。
因此,在上述的基础上我就《轴对称图形》这一课的教学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关键是看我怎样将学生置身于探索者、发现者的角色的,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身感受和体验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的。
同时,我又将带领学生深入现实生活,寻找各个领域各种各样的轴对称图形,将它们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让学生自己去感受轴对称图形所带来的美,感悟数学所蕴涵的美,领略数学的独特魅力,从而升华到对自然美的热爱,激发学生的满腔学习热情,进而努力学习,将来更好地报效祖国。
这一课的教学设计方法如下。
一、导入新课的设计方法一:实物导入,贴近生活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一些玩具,如:勇敢的奥特曼、可爱的布娃娃、活泼的小熊、漂亮的小汽车等。
上课时教师可出示这些玩具,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玩具,找出它们在外形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通过对这些学生比较熟悉的物体形状的认识,引出对称的概念即像这样两边形状、大小都完全相同的物体,我们就说它是对称的。
(板书:对称)【反思:这样的导入更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因为大多数小学生都玩过这样的玩具,他们非常熟悉,一下子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马上就会融入到问题的研讨和探究当中来,这为下一层次的观察和探究作了有力的铺垫。
数学之美阅读指导课教案及反思
![数学之美阅读指导课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4d6bbf58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f4.png)
数学之美阅读指导课教案及反思
一、引言
数学之美阅读指导课是一次旨在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提升数学素养的课程。
通过这次课程,我们希望学生能够掌握数学阅读的方法,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二、教案概述
1.教学目标
本次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数学阅读的重要性,掌握数学阅读的方法,提高数学阅读能力。
2.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包括数学阅读的基本方法、数学符号的理解和运用、数学公式的读写等。
3.教学方法
采用讲解、示例、讨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数学阅读的方法。
4.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讲解数学阅读的重要性,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2)讲解:详细讲解数学阅读的方法,如如何理解数学符号、如何读写数学公式等。
(3)示例:给出具体的数学阅读实例,让学生了解数学阅读的步骤和技巧。
(4)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数学阅读经验,互相学习。
(5)实践:布置一些数学阅读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数学阅读能力。
三、反思总结
1.教学效果
从课堂表现来看,学生们对数学阅读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掌握了一定的数学阅读方法。
2.学生反馈
学生们表示,通过这次课程,他们对数学阅读有了更浓厚的兴趣,认为数学阅读不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3.改进措施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关注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加大实践力度,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数学阅读能力。
四、结论
数学之美阅读指导课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学生们在课程中收获颇丰。
通过本次课程,我们认识到数学阅读的重要性,并掌握了一定的数学阅读方法。
领略数学魅力,体验数学快乐
![领略数学魅力,体验数学快乐](https://img.taocdn.com/s3/m/36346ada49649b6648d747b9.png)
领略数学魅力,体验数学快乐数学是美丽的,美国数学家克莱因曾对数学做过这样的描述:“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能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但数学却能提供以上的一切,给人快乐。
”让孩子们领略数学的魅力,体会到数学的快乐,感受到数学的无处不在,把数学作为一种文化根植在孩子的血液中,并伴随他们终身,是我们教学者的追求目标。
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
在课堂教学中,采撷数学的美育因素、妙用现代信息技术、运用色彩艳丽的插图、创设童话般的学习情境、演示动感十足的数学课件等等这些充满“美”的新鲜事物,紧紧抓住孩子幼小的心灵,让孩子展现数学中的美,感受数学中的美,欣赏数学中的美,从而创造出数学中的美,感受数学蕴含的美妙和奇趣。
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为孩子们开启数学魅力之门的几点做法。
一、沐浴生活气息,领略数学魅力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曾这样说道:“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
”我想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最完美的诠释。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课不仅要带领孩子们走进“数”的海洋,它还要再现生活数学的美丽图景。
只有把我们所要教的数学溶入生活,让孩子有真正的生活体验,数学的美才能显现其动人的色彩。
是孩子的想象力,孩子的童真童趣,孩子的纯真的笑容成就了美丽的数学课堂。
比如,当我教学《认识物体》这部分知识后,在小结环节时,请孩子们说说这节课学会了什么时,孩子们纷纷举起生活中的例子,“我家的电视机是长方体”;“我家的电冰箱是长方体”;“我的玩具魔方是正方体”;“我最喜爱的篮球是球”“八宝粥的铁罐是圆柱”;甚至有的孩子说“要帮小动物建围墙,得用正方体或长方体的石块,圆柱要用的话得立起来,球不适合建房子”;“四种物体赛跑,球会跑得最远,圆柱必须倒下用弯曲的那一面滚,长方体、正方体跑得最慢……”孩子们虽然现在还不能严密完整的说出四种物体的数学特征,但他们能从生活中发现它们,甚至运用它们“建房子,赛跑”等,这是多么生动的运用,他们把所学的知识带到生活中去,他们会突然领悟自己就是生活在一个个的“立体图形”中。
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体会数学之美
![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体会数学之美](https://img.taocdn.com/s3/m/9d6e4779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62.png)
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体会数学之美数形结合的思想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
数学不仅是一门纯粹的抽象学科,它还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通过数形结合,可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具体的图形或实物联系起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在教授关于面积和周长的知识时,可以通过绘制图形并计算各个边的长度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面积和周长的意义。
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理解这些概念,还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它们,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认识。
数形结合的思想能够帮助学生发现数学之美。
数学之美在于它的简洁、优美和规律性。
通过将数学与形象相结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这种美。
在教授几何知识时,可以通过展示各种各样的几何图形以及它们的性质和特点,让学生感受到几何之美。
数学中的众多定理和公式也都蕴含着深刻的美感,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感受这种美。
数形结合的思想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思维是一种通过逻辑和推理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而数形结合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这种思维方式。
通过观察图形、分析图形的特点以及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相关问题,可以让学生逐渐形成数学思维的习惯。
数形结合也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更加完整和丰富的数学知识网络,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体会数学之美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数形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发现数学之美,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充分运用这种思想,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数学,感受数学之美。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对数学产生兴趣,并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受益匪浅。
如何让孩子在小学数学中发现数学之美
![如何让孩子在小学数学中发现数学之美](https://img.taocdn.com/s3/m/37477757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fb.png)
如何让孩子在小学数学中发现数学之美数学是一门拓宽思维、培养分析力的学科,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许多孩子在学习数学时却感到无聊和困惑。
为了激发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并帮助他们发现数学的美妙之处,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本文将介绍如何让孩子在小学数学中发现数学之美。
一、启发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的好奇心是培养他们对数学兴趣的关键。
我们可以通过引发问题、提出挑战和让孩子思考的方式来启发他们的好奇心。
例如,我们可以给孩子一个有趣的问题,要求他们自己思考解决方法,或是组织一些数学竞赛活动,让孩子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这样的活动可以激发孩子的求知欲,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美妙之处。
二、关联实际生活数学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关联实际生活是帮助孩子理解和体验数学之美的重要途径。
我们可以通过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情境相结合,让孩子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魅力。
例如,在教授几何知识时,可以引导孩子观察周围的物体,探索不同形状的性质;在教授分数的概念时,可以引导孩子通过实际物品的分割和分享来理解分数的意义。
通过将数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孩子可以更好地认识到数学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三、培养问题解决能力数学是一门培养问题解决能力的学科,我们可以通过培养孩子的问题解决能力来帮助他们发现数学的美妙之处。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孩子需要运用数学概念和方法,进行分析和推理。
我们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数学问题,鼓励孩子提出解决方案,并引导他们思考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
这样的培养过程可以帮助孩子思考和探索数学的本质,感受到数学中的美妙和趣味。
四、引导探索与发现学习数学不仅仅是灌输知识,更是引导孩子进行探索和发现。
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富有创造性和开放性的数学活动,让孩子通过实践和实际操作来感知和发现数学之美。
例如,我们可以组织数学实验活动,让孩子进行实践探究,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和变化。
通过这样的活动,孩子可以在实践中理解数学的原理和规律,更好地体验到数学的美丽和魅力。
让学生感受数学之美
![让学生感受数学之美](https://img.taocdn.com/s3/m/dc97c8c5a1c7aa00b52acbf6.png)
教 学时 空
让
学
生
感
受
数
学
之
美
广 西上 林县 中学( 3 5 0 韦阳胜 500 )
罗素说 过 :数 学 中有 至高 的美. 在初 中数 学 中随 “ ” 处都存在美 的形 式 , 的理论 , 的 结果 , 的思 想 方 美 美 美 法. 可不少 学生受 到基 础知识 和审美 能力 的限制 , 不具 备相应的鉴赏能力 , 常感 叹数学 的无 味与枯燥. 因此 , 在 初 中数学 教学 中, 师应 当培 养学生 的审美 能力 , 醒 教 唤 学生对数 学的美好情 感 , 使学 生得到美 的熏 陶 , 感受 到 数 学 的魅 力 . 让 学 生 感 受 数 学 的统 一 美 数学 的统一美是指部分 与部分 , 部分 与整体之 间的 内在联 系或共同规 律所呈 现出来 的和谐 、 协调 、 一致. 希 腊数学家裴 安说 : 和谐是杂 多 的统一 , “ 是对 立 的协调 , 经过数学变化 出现 了统一 的均衡美. 数学科 学是 一个 ” 不可分割 的有机整体 , 的生命 力正 是在于各个 部分之 它 间的联系. 从定义 、 理 、 理 、 质 、 学方 法 、 学思 定 公 性 数 数 想 等方面来看 , 表面上 是独立且 毫无联 系的知识 , 只要 有心探讨 , 许多知识之 间都存在 着必然 的联 系. 如题组 : ①平 面 内有 n 点 , 个 每三 点不在一 条直线上 , 过其 中每 两点 画直线 , 一共 可以画几条直 线?②有 条直 线两两 相交 , 最多有多少个 交点 ?③ 过一点 引 条直 线 , 可以 构成多少个 角?都 可 以统一 为这 样一 道与生 活有关 的 数学趣题 : 1 0个人参 加宴 会 , 两人之 间 都握一 次 有 0 每 手, 共发生多少次握 手?经 常这样 引导 , 利 于学生 克 有 服局 部知识 的限制 , 到对数学全 局本质 的认识 , 而 达 从 居 高 临 下统 摄 全 局 , 强 洞察 世 界 的深 广 度 . 增 二 、 学 生感 受数 学 的 简洁 美 让 数学 的简洁美是指化繁为简 , 化难 为易 , 力求 简洁、 直观 , 既是数学美 的直观显 现 , 这 又反 映 了数 学 的内在 美.数学 的真谛 就在 于不断 寻找用 越来越 简 单的方法 “ 证明定理和 数学 问题. 也就 是说数 学美是 指追 求用最 ” 容易 、 最清楚 而且更 经济 的方 法来解 题. 一道 数学题往 往不止一种 解法 , 些冗长 、 杂 的解法 总不 能令人感 那 繁 到满意, 在对简洁美的追求下, 我们不断寻求简洁的解法. 如有一张圆桌 和足够一枚 , 谁最后 能往桌 子上放 棋子就算获胜. 问谁会获胜 ?他获胜的策略是什么 ? 分 析 桌 子 有 多 大 ?棋 子 有 多 少 枚 ? 让 人 一 时 无 从 下手. 我们可以换个 角度 , 退到 最简单 的情景 , 当桌子 即 小到只能容得下一枚棋子时, 显然是第一个放的人获胜. 退一步是如此的简单清晰 , 这就 是闪烁在数 学中的 简洁美. 只有简 洁才能抓住 事物 的本质特征 , 才能提 高 思维 的效率 , 避免思维陷在冗长繁琐 的重负之 中. 三 、 学 生感 受 数 学 的对 称 美 让 在初 中数学 中 , 有关 数与形 的对 称现 象极 为常 见 , 有的是形象的 、 的则是抽 象 的观念 和方法 上 的对 称. 有 如反 比例 函数 的图像关于原 点对称 , 完全平 方公式形 式 上的对称 十分优美 ……对称 美 的思 想也渗透 在数学解 题方法 中, 如互逆思维、 对称原 理等 , 在分析 问题时从 审 美的角度去挖掘 图形的对称美 , 往往可 以从 问题 的一部
五彩斑斓的数学世界让孩子爱上数学
![五彩斑斓的数学世界让孩子爱上数学](https://img.taocdn.com/s3/m/bef29717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7e.png)
五彩斑斓的数学世界让孩子爱上数学数学作为一门学科,不仅仅是一堆公式和计算,更是一片五彩斑斓的世界,它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的目光。
通过引导孩子去探索、发现和思考,数学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让他们爱上数学。
一、数学的美妙之处数学是一门充满美妙之处的学科。
在数学的世界里,有各种各样的数和形状,它们构成了丰富多样的数学模型。
孩子们可以通过观察、探索和实践,发现数字和形状之间的奥秘,体验到数学所带来的美感。
数学中的几何形状,例如圆、三角形、长方形等,都拥有独特的特征和性质。
当孩子们通过画画、剪纸等方式创造出这些形状时,他们就能够深入理解形状的内涵,感受到数学中存在的美。
而数学中的奇妙数字,则是另一种形式的美。
从简单的数数开始,孩子们逐渐理解了数与数量的关系,学习到了数的规律和运算法则。
这些规律和法则,构建了孩子们数学思维的基石,也让他们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
二、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兴趣为了让孩子们爱上数学,我们需要采用一系列的方法来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接触数学。
例如,数学卡牌游戏、数独等,这些游戏不仅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我们可以让孩子们参加数学竞赛和活动。
通过参加数学比赛,孩子们能够感受到数学的挑战性,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和自信心。
同时,在数学活动中,孩子们有机会与其他对数学感兴趣的孩子交流和分享,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此外,我们可以通过数学实践来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兴趣。
将数学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比如在购物中计算折扣、在户外测量物体的长度等,这些实践活动能够让孩子们意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从而增加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三、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和创新爱上数学不仅仅是对数学内容的理解,更是对数学思维的培养。
我们需要鼓励孩子们独立思考和创新,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问题。
数学问题往往不只有一种解法,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们去寻找不同的解法,并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
数学的魅力
![数学的魅力](https://img.taocdn.com/s3/m/29821bcf240c844768eaee01.png)
15
11月7日午夜,海面突然息浪静,巴顿军团按计划登
陆成功。事后人们说这是侥幸取胜,这位“血胆将军” 拿将士的生命作赌注。 其实,巴顿将军在出发前就和气象学家详细研究了 摩洛哥海域风浪变化的规律和相关参数,知道11月4日至 7日该海域虽然有大风,但根据该海域往常最大浪高波长 和舰艇的比例关系,恰恰达不到翻船的程序,不会对整 个舰队造成危险。相反,11月8日却是一个有利于登陆的 好天气。巴顿正是利用科学预测和可靠边缘参数,抓住 “可怕的机会”,突然出现在敌人面前。
6
虽然存在有少数花朵不符合“斐波那契数 列”,但是大部分花朵都符花朵的花瓣数会符合“斐波那契数 列”,而为什么会有少数花朵不符合“斐波那 契数列”呢,造成这种不同选择的原因是什么? 大自然太奇妙了,目前我们对它的研究还很不 充分,需要研究的课题还有很多呢。 还有人在研究花朵的几何形状,发现花瓣 对称地排列在花托边缘,整个花朵几乎完美无 缺地呈现出辐射对称形状,除了颜色的丰富多 样,五颜六色之外,那就花瓣的形状也是有很 大的差异。但是花瓣形状之美以及整个花朵呈 现出来的对称之美,实在是让人看了之后赞叹 不已。
克芬诺基沼泽地的生态系统的动态模型。将植物及丝柏
斑块的地图与随机分形的地图相比较。结果,无需广泛 的历史资料便能得出,在物种竞争中怎样的种类能够残
留下来)。
10
事实上,生态系统用分形来处理已成为当前
的一种主要手段,它对于确定酸雨的扩散和研究 其他环境污染问题也有重要的作用。分形打开了 一个完全崭新和令人兴奋的几何学大门。这一新 的数学领域,触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诸如
16
三、山本五十六输在换弹的五分钟
在战争中,有时候忽略了一个小小的数据,也会招致整个战局
的失利。二战中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也是一位“要么全赢, 要么输个精光”的“拼命将军”。 在中途岛海战中,当日本舰队发现按计划空袭失利,海面出现 美军航空母舰时,山本五十六不听同僚的合理建议,妄图一举歼灭 敌方,根本不考虑美军4舰载飞机可能先行攻击可能。他命令停在甲 板上的飞机卸下炸弹换上鱼雷起飞攻击美舰,只图靠鱼雷击沉航空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美育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美育](https://img.taocdn.com/s3/m/c777b6a7d1f34693daef3ea3.png)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美育作者:徐春丽来源:《学习导刊》2013年第09期【摘要】本文结合小学数学教学中美育的意义,从采撷数学美育因素,引导学生欣赏数学美;开展数学美育实践活动,带领学生体验数学美;指导学生掌握数学美的规律,激发学生创造数学美三个方面探讨了小学数学教学中美育的渗透。
【关键词】数学教学;小学;美育小学是学生的启蒙教育阶段,该时期孩子们的个性品质开始萌芽并逐渐形成,良好的美育教育有利于塑造孩子们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
数学作为一门研究数和形的学科,重在培养学生的抽象性、逻辑性和综合分析的能力,表面上看是一门较枯燥的学科。
然而古代数学家、哲学家普罗科拉师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
数学作为最富创造性的学科,它所蕴含的美妙和奇趣,是其他任何学科都不能相比的。
因此,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揭示数学之美,发挥数学学科“润物细无声”的美育功能,进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成为广大小学数学工作者探讨的重要课题。
本文我结合工作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了小学数学教学中美育的渗透:一、采撷数学美育因素,引导学生欣赏数学美数学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其通过定律、法则、规律、公式、符号以及运算等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来表现美,因此数学的结构、图形、布局和形式无不体现数学中美的因素。
而教师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数学教学的美育功能,不仅可以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还可以获取知识,开发智力,促进“德”、“智”的协调发展。
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依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将空间形式、数量关系、推理论证及运算规律作为数学教学中美的体现,不失时机的采撷数学的美育因素,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文本的、静态的、僵化的教材内容变得生动、鲜活起来,彰显出数学的对称美、奇异美、想像美等特征,展示人类文化的精彩与魅力,引领学生进入美的广阔空间,感受数学中的美,欣赏数学中的美。
如在《对称图形》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教师可将学生感兴趣的食物或熟悉的生活情境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让学生在从实际中欣赏数学的对称美。
教美的数学,让学生感受数学之美
![教美的数学,让学生感受数学之美](https://img.taocdn.com/s3/m/a06bb81784254b35effd3429.png)
教美的数学,让学生感受数学之美数学对于每一位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人来说,都是学习时间最长的一门学科,也是付出心血最多的一门学科。
它似乎已经渗入了人们的血液,成为人们生活和学习的一部分。
大多数学生认为数学是抽象的、枯燥的、晦涩的,除了应付考试,在现实生活中它好像毫无用处,学生对它只有厌烦、头痛,从都没想过它的美。
数学的美,曾让一代代数学大师如醉如痴,高斯曾把它比喻为科学的皇后。
英国著名数理逻辑学家罗素指出:“数学,如果正常地看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正如雕塑的美,是一种冷而严肃的美。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也说过:“就数学本身而言,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认为数学枯燥乏味的人,只是看到了数学的严谨性,而没有体会出数学的内在美。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
数学是理性思维和想象的结合,它的美不仅在内涵上存在着纯净美、灵性美、和谐美,在表现形式上存在着严谨美、对称美、简洁美,而且它本身也存在着趣味美、形象美、奇异美。
数学美是包罗万象的美。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若能较深刻地认识数学之美,有意识带领学生感受数学之美,必将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利用数学符号和数学公式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简洁美。
简洁美是数学美的基本内容之一,透过简洁的表达形式可以看清复杂的内在关系,这无疑能够激起学生情感的美的享受,并建立学习、研究的信心。
著名的勾股定理a2+b2=c2,这一简单而整齐的形式却表达了一切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欧拉公式V-E+F=2,可以说是“简单美”的绝佳体现。
自然界的多面体有多少?没有人能说清楚,但它们的顶点数V、棱数E、面数F,都必须服从欧拉公式。
一个如此简单的公式,却概括了所有多面体的共同特性,不能不令人惊叹!二、在进行数学概念和数学思想的教学时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严谨美,统一美。
数学是严谨的、统一的。
例如质数的定义是:质数是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的数,这里去掉“只”字则绝对不行;再如“梯形是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等概念都特别严谨。
让学生体味数学文化的魅力
![让学生体味数学文化的魅力](https://img.taocdn.com/s3/m/8a26a9e4102de2bd96058819.png)
比如 , 圆的面积》 在《 教学 中, 当有的学生提 出可 以圆转化成长 方形 来 试着计算圆的周长 时 , 于是让学生分小组合作 进行实验操作 , 殊不知 , 有个
个教师的教学艺术在于能够巧妙地创设教 学情境 , 充分激 发学生 的 学生举手有自己的看法 : 圆是 不可能转 化成长 方形 的, 因为 它是 曲线 的图 兴趣和情感。作为数 学课 , 果 总是 “ 如 概念——定 义——定 理—— 解题 ” 形, , 而长 方形 的边是直 的。瞬 时课 堂一 片寂静 , 同学们 的眼睛齐齐 的望 着 必然会使数学学习变得枯燥 乏味。所 以, 在数 学课上 , 如果把 学生带到 “ 数 老 师。老 师并不惊恐失色 , 而这冷不丁“ 异议” 正是( 下转第 3 3页) 1/0 1 1 5 12 1 2
的世 界 。 其 实 , 自 然 对 于 对 称 的 创 造 , 远 不 止 这 些 。 仰 望 苍 大 还 的创新过程 ; 了几万道 习题 , 做 却不知数学 的价值。因此 , 生学习的主 动 称 图 形 ’ 学
性、 探索性被阻止 了, 对数学 的情 感淡 漠 了, 数学 的魅力被扼 杀 了, 数学 精 天 , 俯瞰大地 , 有生命 的地 方, 处没有 对称 的足迹? 看花丛 中翩 翩 的蝴 何
比如, 在教学 “ 百分数的认识 ” 一课 中, 在课接近尾 声时引导学生就 “ 我 究记时法经历了用 白天 、 黑夜 区分 时间一 用立竿测 日影一 用影钟一 用 日晷 一 用铜壶滴漏一 用水钟一 用沙 漏等过 程 , 到今天 的 电子表等 。同时 , 直 利 国人 口占全世界 的 2%、 1 我国耕地面积 占全世界的 5 ” % 两条信息谈谈 自己 地理、 人文知识 , 各抒 己见。教师在不 用多媒体 将上述图片呈现出来 , 学生经 历一场 数学 文化革 命 , 受到人 的看 法。学生充分调用 自己的数学、 让 感 经意 间升腾起学生 的爱国豪情 , 更激起学生对地球 资源的珍视。一种关注 类之智慧。 再如 。 学完了三、 四位数加减法之后, 以对 “ 可 回文数 ” 神秘的 “ 14” 地球未来命运 的崇高精神随着百分数的认识得 以滋养和生发 , 、 67 这也许正是 ( 任一个 四位 整数 , 四个数 字不 全相 同 。 后将 这个 四位数 的数 字重 新排 人文化数学课程的独特魅力。 然
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8)
![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8)](https://img.taocdn.com/s3/m/62063fb6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6a.png)
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美育渗透本论文旨在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美育渗透问题,通过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三个方面来分析数学教学中美育的渗透与实践。
本文将结合教学实例来说明美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一、美育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意义美育是指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艺术活动与美学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创造能力和文化素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美育体现为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和欣赏数学之美,同时也能够通过创造性的思维和实践体验来探索和发现数学之美。
美育与数学教学的结合,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还可以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感受美感受美是通过艺术欣赏与体验,让学生感受到美的存在。
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美妙的数字和图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之美。
例如,在学习欧拉公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欣赏有关欧拉公式的图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图形的美妙。
在学习三角函数中,可以通过黑板绘制和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感受到三角函数的美妙与普适性。
通过给学生多方面的数学感性体验,激发学生对数学之美的追求。
三、欣赏美欣赏美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和欣赏艺术作品,来体验艺术之美。
在数学教学中,欣赏美可以体现在学习中的任务设计和教学内容上。
例如,在学习计数学时,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统计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从而让学生体验到计数学的实用性和艺术性。
在学习几何学时,可以通过讲解和操练,让学生掌握各种几何图形的特征和属性,欣赏几何学中的对称和比例之美。
让学生在欣赏中学习、在学习中欣赏。
四、创造美创造美是让学生通过自主实践和创新,来实现艺术之美。
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数学实践和探究,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主动创造属于自己的数学之美。
例如,在学习平面几何时,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多种几何图形,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在“发明”中学习。
在学习数字时,可以让学生编写数字故事、游戏等,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感性认识和创造性想象力。
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https://img.taocdn.com/s3/m/9912918b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08.png)
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让数学之美光芒闪耀:如何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数学,这门表面上看来枯燥乏味的学科,却蕴含着深刻的逻辑之美和无穷的应用价值。
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催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教育工作者一直探寻中的最重要课题。
1. 联系生活,彰显数学的实用性数学并非抽象的理论体系,而是与生活密不可分。
将数学融入生活情境,让学生感觉到数学的实用价值,是释放他们兴趣的关键。
实例讲解:在讲解几何图形时,可以用学生熟悉的建筑物、自然景观等例子,帮助他们理解图形的特征和应用;在学习统计时,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身边的数据,比如班级同学的身高、体重、爱好等,并用统计方法进行分析。
项目式学习:设计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项目,例如“设计一个理想的房间布局”、“规划一次旅行路线”等,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切身体会数学的实用性和创造性。
2. 挖掘数学的趣味性,激发好奇心数学学习不应仅仅是枯燥的公式和习题,还可以充满乐趣和挑战。
游戏化教学: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设计,例如“智力拼图”、“数学大接龙”、“数学小竞赛”等,让学生在玩乐中学习数学知识,亲身体验数学的趣味性。
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探究数学问题,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尝试解答、验证结果,在探索现象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魅力,并培养和训练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故事化教学:将数学知识融入到感人的故事中,例如“数学家的故事”、“数学与科技的发展”、“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帮助他们理解数学的历史和文化。
3. 充分展现数学的艺术性和美感数学不仅是逻辑推理,更是一门蕴满艺术性和美感的学科。
图形艺术:利用图形、图像、动画等形式展示数学的艺术性,例如曼德博集合、莫比乌斯环、黄金分割等,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图形的优美动人和神奇。
音乐与数学:将数学与音乐相结合,例如从分析音阶、节奏等,帮助学生明白数学与音乐的内在联系。
文学与数学:将数学融入文学作品,例如数学家的小说、诗歌等,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文学的融合之美。
数学之美在五年级苏教版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数学之美在五年级苏教版数学教学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6661fd6b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2e.png)
数学之美在五年级苏教版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数学作为一门科学,无论在哪个年级的教学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五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数学之美展现的更加淋漓尽致。
本文将从数学之美在五年级苏教版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角度进行探讨。
一、数学之美在数学概念学习中的应用1.1 数学之美在数学概念理解中的应用数学概念是数学学习的基础,理解数学概念对于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
数学之美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例子和实际应用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比如,在教学中引入数学之美的思想,可以通过比丰富的图表和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如分数的概念,可以通过将一个饼状图分成若干份来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含义。
1.2 数学之美在数学概念拓展中的应用数学之美不仅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还可以帮助学生拓展数学思维。
通过引入数学之美的应用实例,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比如,在教学中引入数学之美,可以通过数学难题和游戏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二、数学之美在数学方法应用中的重要性2.1 数学之美在计算方法中的应用数学计算是数学学习的基础,而数学之美可以在计算方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通过引入数学之美的计算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效率和准确性。
比如,在教学中引入数学之美的计算方法,可以通过图形和图表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乘法表,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
2.2 数学之美在问题解决方法中的应用数学问题解决是数学学习的核心能力,而数学之美可以帮助学生培养问题解决的能力。
通过引入数学之美的问题解决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比如,在教学中引入数学之美的问题解决方法,可以通过数学游戏和趣味题目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兴趣。
三、数学之美在数学应用实践中的价值3.1 数学之美在实际应用中的应用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数学之美可以通过实际应用来加深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认识。
展示数学文化魅力 引领学生走进数学新世界
![展示数学文化魅力 引领学生走进数学新世界](https://img.taocdn.com/s3/m/41edcd223169a4517723a3b9.png)
理、 公式 、 计算和题海 , 在现代 , 多以往被视 为象牙塔 中 许 的理论正在走 向公众生 活 , 并极大地提高 了人们 的生活质
的学习 、 应用 、 追求和探索数学的能力。 不断将数学史引入 课 堂 , 时介 绍某一些数学 问题解决 的艰 辛历程 , 学家 适 数 的名言和故事等 。 引导 同学们通过多种途径一起去欣赏古 今 中外 的数学史料 , 把祖 冲之 、 阿基米 德 、 高斯 等等数 学大 师成 了学生经常讨论 和崇拜 的人物 。通 过这些补充 , 让学
学化 ” 的过程 , 从而让学 生真正获得充 满生命 力的数学 知 识, 体验数学创造 的无穷乐趣。 在推进 素质教育 的过程 中,数学文 化的传播与培育 , 和广大教育工作者 的重视 , 越来越 引起大家关注 。在数学 教学实践 中 , 目的地进 行尝试 和探索 , 年来的数 学课 有 几
今 的数 学教 师们 应 在 数 学 教 学 活 动 中 , 常 激 励 挖 掘 学 生 经
数 学无所不 能 , 数学是实实在在 的, ・ 达 芬奇 的绘 画处 处 泛出几何透视 的灵光 , 的解剖 图 比例之 精确 , 他 经得起 现代化仪器 的测量 ; 悲鸿 的奔马 , 徐 呼啸中有 数的组合 , 奋 蹄 中有线性方程 的和谐 。 数学教师在 帮助 学生解决数学 问
练习时 , 大胆使用 自己的解题方 法 , 至保 留 自己与众 不 甚 同的结论 。引导学生用辩证 的观点及 充分 的 自信进行思
数学味,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数学味,让数学课堂更精彩](https://img.taocdn.com/s3/m/b225c92c9b6648d7c0c74638.png)
“数学味”,让数学课堂更精彩新店中心小学谢阿贞新课改以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呈现出许多令人欣喜的变化,原来平淡的课堂变得热闹了,活跃了,但在热闹活跃的背后,我们会发现数学的课堂似乎缺失了什么,当肢体的活跃代替了思维的活跃,当形式的热闹掩盖了数学的本质,当数学课因为片面追求生活化、活动化而变得华而不实的时候,一种反思的声音发人深省:如今的数学课,“数学味”淡了,形式化的东西多了。
在一次数学研讨活动课中,有一位老师上三年级《找规律》一课,为了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生活中寻找搭配的规律,进行了出示周一,周三,周五菜谱,让学生按一荤一素自由搭配起来,有哪几种搭配方法,并想一想怎样搭配不容易重复和遗漏。
乍看上去,这节课可谓是具有浓浓的“生活味”,学生始终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学数学。
但在实际听课中发现,学生为了在纸上写出这些菜名,老师为了把学生的搭配结果一一板书在黑板上,费了很多时间(其实在教学时完全可以用符号来替代菜名);整堂课黑板上写满了菜名,大家说的也全是菜名,而且当学生汇报时,很容易把荤菜和素菜搞混淆。
尽管孩子们在挑选和搭配时显出了极其的可爱,教室里也不时有一阵阵笑声。
但真实的生活不能等同于数学的本质,数学的力量与价值在这种有点异化或泛化的生活化中,显得极其苍白与无力。
其实只要出示一个方案,让学生自主用符号,用数字,用连线法,等等,就可以了。
既节省时间,又学会了搭配组合。
现今很多的专家、学者、特级教师和一线的普通教师都已经改变了教学方法,前段时间听了张齐华老师的“分数的初步认识”和“约数和倍数”两节课,我被张老师新颖的教学设计、出色的语言艺术、浓厚的数学味课堂和文化气息以及有价值有深度的思维训练深深吸引,我深深地体会到:什么才是有数学味的课堂!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冲击下,我们的很多数学课堂表面上看起来很热闹,甚至有沸腾的感觉,但留给学生积淀下来的东西,内化为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思维的训练等,却不太令人满意。
让生活走进初中数学课堂
![让生活走进初中数学课堂](https://img.taocdn.com/s3/m/e24aa0d6a58da0116c174974.png)
让生活走进初中数学课堂陶行知老先生曾说过,“教育即生活”。
可见,数学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是紧密的,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那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使生活走进数学课堂呢?本文结合自己多年教学实践,浅析如下。
一、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正如数学家华罗庚所说的:“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
当我们带着新课程的理念和视角去观察生活时就会发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时经常要用到数学知识。
很难想像,如果离开了数学我们将如何生活,一切看似简单的生活,可能都会变的寸步难行。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数学这门学科,它的应用的广泛性越来越被人们重视。
同样,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中强调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以及发展思维能力,体验数学乐趣、感悟数学的作用。
《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新的课程理念下学生学习数学的背景应是生活化的,因为学生最终要走向社会。
因此,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教学需要与生活相结合。
数学教师要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引导学生去领略生活中的数学之美、实践数学之用,开放学生的空间、开拓学生的视野、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新人。
二、在教学中如何使生活走进数学课堂1、挖掘教材及教学内容让学习内容生活化现实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关键是教师能否善于挖掘教材内容,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欣赏数学美的实践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欣赏数学美的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18d2f553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b3.png)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欣赏数学美的实践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小学数学美学课逐渐进入公众视野,受到师生的赞赏和利用。
作为当前与时代发展相联系的数学初级教育,我们必须将现代教学要素引入和平时期的数学教学,强调学生审美教育的渗透,同时教授知识和培养基本技能。
借助课堂教学中挖掘出来的彩色数学文化,课堂中的美因素充分引导学生在发现美和欣赏美的过程中激发数学审美意识。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欣赏数学美;实践策略引言在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育中,大多数教师都认为,数学课程是由一系列的乏味的叙述性文字与阿拉伯数字共同组成,难以在其中发现美。
然而事实却是只要耐心观察、认真思索,必然能从中感受到美。
作为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日常教学工作中,应该以“美”的心境对课本内容进行欣赏,并引导学生积极发现数学知识的美,从而全面提升数学的教学效果与效率。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低下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模式大多是以“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形式为主,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教学中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对学习呈抗拒的态度,这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再加上学生和教师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而教学是需要师生双方共同努力的,这就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二)教学目标存在问题在调查和研究中发现,教师在备课、设计教学目标时,依然将其集中在“基础知识”上,片面地认为教学目标就是简单地完成知识掌握,忽视了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知识应用、探究、创新等能力的培养,也没有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发展。
正是因为教学目标中存在的偏差现象,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常常出现不会应用、运用同一种方法解答问题、题目稍微出现改变就无从下手等现象,难以落实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
另外,在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要彰显出数学课程中的情感熏陶、思想交流、价值引导等功能。
但是,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常常忽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致使学生常常认为数学没有多大的用处,认为数学知识枯燥无味,难以体会其重要性和自豪感,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对数学学科产生“望而却步”的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领学生采撷数学之美
数学世界,五彩缤纷,数学园地里处处开放着美丽花朵,蕴藏着丰富的美育因素。
但是,中学生由于受知识水平、年龄特征等多方面的限制,很难体验到数学美。
之所以会产生这些情况,这与数学教学忽视贯彻数学中的审美原则有关。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进行数学审美教育。
注意挖掘数学中美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审美心理和数学美感,当学生发现数学确是一个美的世界时,便会改变对它的成见,极大地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因此,加强对中学生数学审美能力的培养,便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让学生学会识图,在识图中感受数学的“形状美”
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看一看我们周围的世界,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让学生去发现数学的影子,找到许许多多的图形。
如:在学习了“三角形的相似”后,我布置给学生一份特别的家庭作业,让学生放学后观察乡镇一角的街景,从中去发现一些熟悉的数学图形,并让学生归纳,有哪些图形是相似的?如:在教《轴对称变换》的教学中,可让我们的学生自由发言,讲讲在我们美丽的校园里,哪些叶子是轴对称图形,哪些是中心对称图形,教师里有哪些也是对称的图形呢?让我们的学生真真实实地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之美。
在课余的时间,我们还可带领学生漫游在数学“王国”,如:在数学的园地里,完全正方形作为一朵沁人心脾的奇花,曾陶醉过多少观赏者!五种正多面体以其形式美带来的神秘感,使古代人曾把
它们分别作为火、风、水、土、空气的象征,而这五种图形总名之为宇宙的图形。
由宇宙美神得到的黄金矩形是最令人心醉的优美图形之一。
它在形式比例上具有相当高的美学价值。
因而,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物品,诸如像柜、图书、杂志、火柴盒及至国旗都采用了这一优美的图形,以带给人们更多的美感的享受。
通过以上的体验与学习,学生能感觉到数学是美丽而神奇的,数学美不胜收。
在识图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审美的能力。
二、让学生学会鉴赏,在鉴赏中感叹数学的“和谐美”
为了提高学生的科学鉴赏能力,我们要经常引导学生用美学的眼光审视所学生的数学知道,研究数学发现的过程,向学生渗透科学美存在于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的观念,增强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达芬奇说:“黄金分割是美的原则,一切符合黄金分割值的图形都是最美的图形”。
所以我在讲授“黄金分割”的知识点时,先跟同学们讲:“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自己的体形是否标准?那么,你们回家用尺量一下自己上下身的值,并计算出它们的比值,
到明天我们学习黄金分割了之后,你们便可以得到答案的。
”同学们立刻被这一“黄金分割”所吸引,兴趣十足主动积极地去预习这一节课,真正达到了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的目的。
三、让学生学会游戏,在游戏中体验数学的“趣味美”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师们越来越关注的是:采用怎样的教学方式更能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
实践证明,当教学内容能
够用多种形式来呈现时,学生将会学得最好。
数学游戏就是其中最受教师和学生喜欢的形式之一。
如教学《对称、平移与旋转》时,若能把“跳棋”搬进课堂,学习小组在游戏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掌握了对称的基本特征,不仅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又初步认识到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四、让学生学会表达,在表达中体会数学的“抽象美”
在新课程中,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
教学如果不经过学生兴味盎然的尝试,不经过理智的挑战与思维的碰撞,不经过多次质疑、自主选择,不经过比较反思、独立判断,
在教学中,教师可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让学生学会实践,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抽象美”。
我经常告诉学生:“课堂是你们的,数学课本是你们的,三角板、量角器、圆规等这些学具也是你们的,这节课的学习任务也是你们的。
老师和同学都是你们的助手,想学到更好的知识就要靠你们自己。
”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始终处于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节课下来不但学到了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还使自己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
五、让学生学会创新,在创新中感悟数学的“变幻美”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
例如学习了点关于直线对称点求法后,就要引导学生从联系实际的角度去分析,对原题进行加工、改编,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题目可以是这样的:一条小河l的同旁有两个村庄a、b,在河边修一个抽水站,问该站应修在什么地方,才能使它到两个村庄a、b的距离之和最短?
学生继续讨论,将得到另外不同的几个题目:
延伸:(1)小河两岸(设两岸是平行的)有两个村庄a、b,要在河上修一座与河岸垂直的小桥,使两村庄间的距离为最短,小桥应修在什么地方?
延伸(2),在圆柱形铁皮桶的外侧a 处有一只小虫,请为它设计一条最短的路线,使它沿桶外侧爬到桶内壁b处。
在数学教学中,应创造适宜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活跃的课堂气氛,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
学生能在不断的自主创新中,享受数学之乐趣,感悟数学的“变幻美”。
六、让学生学会质疑,在质疑中优化数学的“无穷美”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教师应教给质疑的方法,使学生乐于质疑,从中能享受到质疑的乐趣,而不是把它看作是苦差事。
让学生在知识的来龙去脉上质疑,在知识的作用上质疑,在知识结构上质疑,在知识的模糊处质疑,在概念内涵,外延的拓展上质疑等等。
在质疑中优化数学的“无穷美”。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
筋,多想办法,以自己对数学最真诚的热爱、最睿智的领悟、最诗意的诠释引领学生走进美丽的数学,培养学生数学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对数学产生美好的情感,让每一位学生都具有一双认识、欣赏并发现“数学美”的慧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