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手拉手

合集下载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手拉手》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手拉手》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手拉手》含反思大班数学教案《手拉手》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能区别10以内的单双数,学习两个两个地计数,让幼儿知道能两两匹配的数是双数,剩下一个不能两两匹配的数是单数,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数学《手拉手》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1、让幼儿知道能两两匹配的数是双数,剩下一个不能两两匹配的数是单数。

2、教幼儿能区别10以内的单双数,学习两个两个地计数。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准备:准备磁性教具:1-10的数字卡;一套水果图片。

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教师引导幼儿复习从1正数到10,然后从10倒数到1。

(二)基本部分1、教师出示水果图片,引导幼儿先说出名称,再数出是几个?最后用相应的数字卡表示出来。

2、教幼儿学习用笔把水果两个两个地圈起来,看看哪几种水果刚好两个两个地圈好;哪几种水果还掉有一个。

3、圈起来后,告诉幼儿像刚好圈起来的水果数字2、4、6、8、10是双数;还剩一个没有圈起来的水果数字1、3、5、7、9是单数。

4、进一步引导幼儿学习区分单双数并理解单双数的含义。

游戏:"手拉手"。

请数名幼儿到前面来分成两组,然后让每组的幼儿两两进行手拉手,拉手后,看看哪组的幼儿刚好匹配成对,哪组却剩有一人;最后说出哪组是单数,哪组是双数。

5、利用游戏"数字宝宝回家"区别10以内的单双数。

(1)引导幼儿在1-10的数字中分别找出哪些数字是单数,哪些数字是双数。

(2)练习看标记分类摆放单双数。

("·"表示单数,"··"表示双数)让幼儿按标记把1-10数字卡送到单双数的家。

(三)结束部分:启发幼儿到户外找一找哪些东西是单数,哪些东西是双数。

活动反思:本次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比较高,但是过程中,老师说的太多,没有让幼儿充分的操作探索。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手拉手》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手拉手》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手拉手》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比较与排序》,详细内容为“手拉手”活动。

通过活动让幼儿理解并掌握长短比较的方法,培养幼儿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道长短的概念,能运用比较方法区分长短。

2. 能够与同伴合作完成“手拉手”游戏,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幼儿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长短比较的方法,能够独立完成比较任务。

难点:与同伴合作完成手拉手游戏,将长短概念应用于实际情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长短不一的绳子、尺子、图片、卡片。

学具:每组一条长短不一的绳子,若干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邀请幼儿观察教室里的物品,找出长短不同的物品。

邀请几名幼儿上台展示,让其他幼儿判断长短。

2. 新知识讲解(10分钟)使用教具,讲解长短概念,引导幼儿学会比较方法。

通过例题讲解,让幼儿理解并掌握长短比较。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练习,让幼儿用绳子、尺子等工具进行长短比较。

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疑问。

4. 手拉手游戏(10分钟)组织幼儿进行“手拉手”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应用长短比较。

每组幼儿手拉手站成一排,比一比哪组更长。

老师点评,强调重点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手拉手》2. 内容:长短概念比较方法手拉手游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找出家里的长短物品,并与家人分享比较方法。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掌握了长短比较的方法,但在游戏环节,部分幼儿仍存在合作不默契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2. 拓展延伸:在家庭中,家长可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长短现象,巩固所学知识。

在幼儿园活动中,可增加更多关于比较与排序的游戏,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提高数学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大班数学教案《手拉手》

大班数学教案《手拉手》

大班数学教案——《手拉手》教学目标1.认识数字和数量。

2.掌握数的顺序和数的大小比较。

3.学会将数量与数码相对应。

4.练习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5.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认识数字和数量大班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1-10的数字,现在需要进一步巩固认识数字和数量的关系。

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逐步认识一些数字的数量和数码的大小。

游戏1:数字配对将1-6的数卡片折成两半,随机洗混,放在桌子中央。

让学生两两合作,翻开两张数卡片,如果数字和数量相符,就可以得到一颗小星星。

最后,收集自己所得到的小星星,看看自己获得了多少分。

游戏2:数字排列让学生随机抽出五个数字大写字母卡片,组成的数字排列。

让学生通过观察数码大小和数量的大小关系,让五个大写字母卡片组成正确的数字排列。

数的顺序和数的大小比较游戏3:数字串让学生穿起手牵手,形成一个数列,老师或者学生喊出一些连续的数字,让学生们按照顺序排列在一个队伍中,并完成数字串的接力。

学会将数量与数码相对应游戏4:数字匹配老师说出一个数字,让学生手举相应数量的小棉花球,将球对应数字放到正确的位置上。

练习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游戏5:数学乐让学生和同学们一起玩数学乐,老师说出一个数字,然后让学生在座位上完成加上或减去这个数字的算式,完成后,学生手举小牌子,展示自己的答案。

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合作精神游戏6:连锁反应让学生手拉手,一只手拿着小球,老师先传给其中一人,之后按照顺序传给下一个人,大家一起将球传递至队列末尾,并且看谁能传递最快。

教学过程1.教师介绍本节课目的和内容。

2.游戏1: 让学生两两合作,在认识数字和数量方面进行培养。

3.游戏2: 让学生能准确理解数的顺序和数的大小之间的关系。

4.游戏3: 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数字串的接力和排队组合。

5.游戏4: 让学生把数量与数字匹配,加深对数量形式的感受。

6.游戏5: 让学生自主完成加减法运算,展示自己的答案,培养思维能力。

7.游戏6: 介绍连锁反应游戏,促进合作精神的培养。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圆片宝宝手拉手》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圆片宝宝手拉手》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圆片宝宝手拉手》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和区分圆片和其他形状的物品;2.能够正确地组合圆片,形成宝宝的身体、手臂、腿;3.培养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和想象力。

教学准备1.圆片:红色、黄色、蓝色、绿色等不同颜色的圆片;2.认识物品:摆放在教室中的各种形状的物品,如球、长方形玩具等;3.给宝宝编号:将每个宝宝的名字写在一张纸上,编号贴到宝宝的背上,用于分组活动。

教学内容Step 1:认识圆片1.让宝宝们观察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圆片;2.引导宝宝用手触摸、感受圆片的形状和质地。

Step 2:区分圆片和其他形状的物品1.让宝宝们观察和触摸不同形状的物品;2.引导宝宝用手指将圆形物品从不同形状的物品中区分出来。

Step 3:组合成宝宝的身体1.将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圆片摆放在教室中;2.将所有宝宝分为两组,让每组宝宝选择一个颜色,并由老师给出组合成宝宝身体的示范图;3.引导宝宝根据示范图,将自己手中的圆片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宝宝身体,并在身体上贴上自己的编号。

Step 4:组合成宝宝的手臂和腿1.将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圆片摆放在教室中;2.将所有宝宝分为两组,让每组宝宝选择一个颜色,并由老师给出组合成宝宝手臂和腿的示范图;3.引导宝宝根据示范图,将自己手中的圆片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宝宝手臂或腿,并在手臂或腿上贴上自己的编号。

Step 5:宝宝手拉手1.让两组宝宝分别站起来,手拉手,形成一列宝宝;2.引导宝宝们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宝宝形象,并拍照留念。

教学反思1.教学内容切合实际,容易引起宝宝的兴趣,让他们能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2.圆片细节处理不到位,需要更加讲究细节,以提升教学效果;3.教学结束时,要在宝宝们的手臂和腿上撕下编号,以免影响下一次教学的组合活动。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手拉手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手拉手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手拉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比较与测量》第三节“手拉手”,详细内容包括:理解合作的概念,通过测量活动学习比较方法,运用手拉手游戏培养合作意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手拉手游戏的规则,理解测量与比较的基本方法。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手拉手游戏的规则,测量与比较方法。

难点: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合作意识的形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拉手游戏道具,尺子,绳子。

学具:每组一张白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找朋友”游戏,引导学生感受合作的重要性。

2. 教学内容讲解(10分钟)a. 教师讲解手拉手游戏的规则,演示游戏过程。

b.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测量与比较的方法。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测量与比较的方法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手拉手游戏,同时测量并记录结果。

5. 小组讨论与分享(10分钟)a. 各组分享游戏过程中的合作体验。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合作意识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手拉手游戏规则2. 测量与比较方法3. 合作意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与家人或朋友一起玩手拉手游戏,记录游戏过程,并测量比较结果。

2. 答案: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在本节课中要关注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注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测量与比较的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其他需要合作完成的任务,提高合作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3. 例题讲解的深度与广度4. 小组讨论与分享的引导5. 作业设计的生活实践性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应用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重点在于手拉手游戏的规则和测量比较方法的掌握。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手拉手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手拉手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手拉手一、教学目标通过手拉手的游戏活动,培养大班幼儿的合作能力和数学思维,提高他们对数字概念的理解和计数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合作并共同完成任务。

2.帮助幼儿理解数字概念,并能正确地进行计数。

3.提升幼儿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通过观察和分析来解决问题。

二、教学准备•手拉手游戏卡片(印有阿拉伯数字的卡片,每个数字需准备两张)•教学用纸和铅笔•活动指导书三、教学步骤1. 游戏介绍向幼儿们介绍手拉手游戏的规则和目的。

解释游戏规则如下:每个幼儿都会得到一张数字卡片,他们需要找到与自己数字相同的另一个幼儿,并手拉手站在一起。

当所有幼儿都找到自己的搭档后,游戏结束。

2. 数字认知让每个幼儿依次从卡片堆中取一张数字卡片,并大声读出卡片上的数字。

其他幼儿要仔细听,并找到卡片上相同数字的搭档。

这个过程中,引导幼儿正确读出数字,并提醒他们观察其他幼儿的卡片。

3. 数字配对将所有卡片洗混,然后随机发给每个幼儿一张卡片。

幼儿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找到与自己卡片上数字相同的幼儿,并与其手拉手站在一起。

4. 分组游戏将所有幼儿分成两个小组,每个小组中的幼儿分别拿到一张数字卡片,并不让其他小组成员知道自己的数字。

然后,每个幼儿需要用自己的数字卡片寻找与自己数字相同的搭档,形成一组。

5. 数字排序在教室地板上画出一个长度适中的线,并让幼儿依次站在线的两边。

然后,依次给每个幼儿发一张数字卡片。

幼儿需要按照卡片上的数字大小顺序,依次排列在线的两侧。

教师可以给予指导和鼓励。

6. 比较大小让幼儿们分成三四人一组,每人拿到一张数字卡片。

幼儿们先自行比较卡片上数字的大小,然后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让其他小组成员猜出他们的排列规则。

7. 数字连线在教室的黑板或白板上,画出一排数字。

随机给每个幼儿发一张数字卡片,并要求他们找出与自己卡片上数字后面和前面相邻的数字,并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出数字之间的连线。

2024年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手拉手》含反思

2024年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手拉手》含反思

2024年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手拉手》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比一比》,详细内容为“手拉手”主题活动。

通过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多”与“少”的概念,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通过观察、思考,分辨出手拉手游戏中“多”与“少”的关系。

2. 培养幼儿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幼儿在集体活动中的配合能力。

3. 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幼儿主动探索、积极思考的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多”与“少”的概念,并能够在游戏中灵活运用。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力、思考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拉手游戏道具(两组,每组若干个),数字卡片。

2. 学具:每组一个计数器,白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游戏前,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简单的团队协作游戏,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团队成员的数量。

邀请两组幼儿进行手拉手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多”与“少”的区别。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数字的多少。

通过手拉手游戏,让幼儿理解数字的多少与团队人数的关系。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分组进行手拉手游戏,每组成员根据数字卡片的提示,调整团队成员数量,使两组人数一致。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理解“多”与“少”的概念。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游戏中的体验和收获。

六、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画两组手拉手游戏道具,标注数字。

2. 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标注“多”与“少”,突出重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与家人一起进行手拉手游戏,记录下游戏中的人数变化,并尝试用数字表示。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手拉手游戏,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多”与“少”的概念。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给予个别指导。

2. 拓展延伸:在后续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类似的团队协作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数学知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质教案《手拉手》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质教案《手拉手》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质教案《手拉手》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教材第四章《比一比,量一量》中,详细探讨“手拉手”这一主题。

通过实践活动,让孩子们理解并掌握长度比较和测量。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孩子们能够用目测、手拉手方法比较物体长度,掌握基本长度概念。

2. 能力目标:培养孩子们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孩子们对数学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探索、自主学习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孩子们理解手拉手方法,并能够准确地进行长度比较。

2. 教学重点:培养孩子们观察、思考和合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米尺、绳子、各种长度不同玩具。

2. 学具:每组一把米尺、若干绳子、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组织孩子们手拉手围成一个圆圈,观察每个人之间距离。

(2)引导孩子们讨论:如何知道谁手拉得最长?2. 例题讲解(15分钟)(1)出示各种长度不同玩具,让孩子们观察并讨论:如何比较这些玩具长度?3. 随堂练习(10分钟)(1)将孩子们分成小组,每组用米尺和绳子测量并记录组内成员手拉手长度。

(2)让孩子们互相交流、讨论测量结果,验证手拉手方法准确性。

(2)引导孩子们思考: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手拉手方法?六、板书设计1. 手拉手比较长度2. 内容:(1)目测法:直接观察比较物体长度。

(2)手拉手法:用手指尖对齐,比较物体长度。

(3)测量法:用米尺、绳子等工具测量物体长度。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目测法比较家里桌子、椅子、床等物品长度,记录在表格中。

(2)用绳子测量家人或朋友身高,记录在表格中。

2. 答案:(1)目测法比较结果:桌子最长,椅子次之,床最短。

(2)测量结果:家人或朋友身高(以厘米为单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孩子们在手拉手活动中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孩子对手拉手方法掌握不够熟练,需要个别辅导。

大班数学教案好朋友手拉手

大班数学教案好朋友手拉手

大班数学教案:好朋友手拉手引言在大班数学教学中,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共同学习和合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解决问题。

本教案旨在通过好朋友手拉手的活动,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 - 理解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 培养与同学合作的能力; - 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 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教学准备•PowerPoint幻灯片或白板;•班级分组表格;•手拉手胶带或彩色线、绳子等。

教学步骤1.导入:引导学生讨论合作的重要性,并与学生一起回顾和总结合作学习的好处。

2.引入活动:将学生分为小组,并按照班级分组表格安排好组员。

每个小组需要有4-5名学生。

3.解释活动:解释好朋友手拉手的活动规则和流程。

每个小组的学生要两两搭桥,手拉手连接。

4.组织活动:学生按照班级分组表格中的分组,进行好朋友手拉手的活动。

每个小组应配备一名学生作为记录员,记录小组成员的观点和思路。

5.提问引导:在活动进行中,教师可以随机提问学生,引导他们思考和回答数学问题。

例如:“你们是如何合作解决这个问题的?”“你们中有人可以分享一下你的想法吗?”等等。

6.组织交流:活动结束后,学生可以互相交流他们的观点、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遇到的困难。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总结经验教训,提出反思和改进的建议。

7.总结:与学生一起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和体会。

强调合作学习对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进行合作。

活动评估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参与度、合作程度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估。

也可以通过观察记录员的记录,了解每个小组成员的贡献和思路。

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讨论和交流情况,评估他们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和解决能力。

延伸活动•学生可以将本次活动的经验应用到其他数学问题的解决中,继续加强合作学习的实践。

•教师可以设计更复杂的数学问题,要求学生进行更深入的合作和讨论,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班数学《手拉手》教案

大班数学《手拉手》教案

大班数学《手拉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比一比》,详细内容为“手拉手”一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合作的概念,学会使用简单的图形和符号进行记录,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手拉手”的含义,能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合作意识;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手拉手”的含义,将其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合作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拉手教具、卡片、磁性黑板、挂图等。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手拉手”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合作的重要性;(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游戏中的图形变化,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例题讲解(15分钟)(1)教师通过挂图展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问题;(2)教师讲解解题思路,强调“手拉手”的含义;(3)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操作,验证答案。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3)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分享解题心得。

六、板书设计1. 《手拉手》2. 内容:(1)手拉手的含义;(2)例题及解题思路;(3)随堂练习题目。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用“手拉手”的方式,将下列图形连接起来:2. 答案:(1)连接方式如板书所示;(2)描述情景时,要体现合作的重要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手拉手”的概念,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拓展延伸:课后可以布置一些有关合作的游戏或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巩固“手拉手”的概念。

同时,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大班数学《手拉手》教案

大班数学《手拉手》教案

大班数学《手拉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比一比》,详细内容为“手拉手”活动。

通过活动,让学生掌握比较两组物体数量多少的方法,理解“多、少”概念,并学会用“手拉手”方式表达比较结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比较两组物体数量多少的方法,能够准确地用“多、少”描述比较结果。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比较两组物体数量多少的方法,用“多、少”描述比较结果。

难点:运用“手拉手”方式表达比较结果,理解“多、少”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教学卡片、磁性黑板、数字卡片、手拉手模型。

学具:每组一套手拉手模型、彩色笔、画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磁性黑板上的两组不同数量的动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哪组动物多?哪组动物少?”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用数字卡片展示“手拉手”模型,讲解如何用“手拉手”方式表达比较结果。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用手拉手模型进行操作,加深理解。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手拉手模型和彩色笔,让学生两人一组进行练习。

学生通过操作手拉手模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与展示(5分钟)各小组代表展示本组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进行拓展延伸,提出更具挑战性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大班数学《手拉手》2. 内容:比较两组物体数量多少的方法用“多、少”描述比较结果“手拉手”表达比较结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比较两组物体数量,用“手拉手”方式表达比较结果。

例子:小明有5个苹果,小红有3个苹果,比较两人苹果数量多少,用“手拉手”方式表达。

2. 答案:小明有5个苹果,小红有3个苹果,小明比小红多2个苹果。

用“手拉手”方式表达为:小明拉住小红的右手,左手伸出2个手指。

大班数学《手拉手》教案

大班数学《手拉手》教案

大班数学《手拉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比一比》,详细内容为“手拉手”活动。

该活动通过具体操作,让学生理解“一对一”的关系,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一对一”的比较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合作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一对一”的关系,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2.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合作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拉手图片、小动物卡片、数字卡片、磁性黑板。

2. 学具:手拉手图片、小动物卡片、数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磁性黑板展示手拉手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提出问题:“图片中有多少只手?这些手是如何拉起来的?”2. 例题讲解(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得出“一对一”的关系。

(2)教师示范如何将小动物卡片与数字卡片一一对应,进行“手拉手”活动。

3.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手拉手”活动,将小动物卡片与数字卡片一一对应。

4. 交流展示各组展示自己的“手拉手”活动成果,相互评价、交流。

(2)拓展活动:请学生找出生活中的“一对一”现象,并与同学分享。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手拉手》2. 板书内容:(1)图片展示:手拉手图片(2)例题:小动物卡片与数字卡片一一对应(3)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手拉手”活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找出生活中的“一对一”现象,并与家长分享。

2. 答案示例:一双筷子、一对耳环、一双鞋子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了“一对一”的比较方法,培养了观察、思考、合作的能力。

2. 拓展延伸: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设计更多类似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理解“一对一”的关系,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大班数学教案《手拉手》

大班数学教案《手拉手》

大班数学教案《手拉手》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帮助学生掌握加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2.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钟表•珠算板、计算器•学生小组合作指示卡•纸和铅笔3.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知1.准备一组有关加法的实物,如水果、玩具等。

2.带领学生观察实物,并提问:“你们观察到了什么?”3.引导学生发现实物的数量增加时可以使用加法来表示,并简单引入加法的概念。

第二步:引入游戏1.准备一幅有趣的图片,图片上有一只青蛙和几只苹果。

2.告诉学生青蛙喜欢吃苹果,但是它不会数数,需要学生帮助它数数并给出答案。

3.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轮流上台,用手拉手的方式合作完成游戏。

4.每个小组依次伸出手指,数出图片上的苹果数量,并给出答案。

第三步:引入加法符号1.引导学生回顾游戏的过程,并总结规律。

2.解释加法符号的含义和作用,并写在黑板上。

3.将加法符号运用到实际的加法运算中,例如:2 + 3 = ?第四步:加法运算练习1.分发练习册,让学生自主完成练习。

2.监督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第五步:游戏巩固知识点1.指定两名学生为“1”和“2”,其他学生手拉手围成一个圆圈。

2.“1”向左转圈,“2”向右转圈,每个学生出声报数。

3.当两个学生的报数之和等于指定的数字时,这两个学生交换位置,并继续报数。

第六步:课堂小结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到的知识要点。

2.提问学生:“你们学到了什么?请用加法的知识点回答。

”3.进行课堂小结,概括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4. 课后作业1.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巩固加法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并将作业本带到下节课上。

5.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游戏、合作等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加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互动游戏加深了学生对加法的记忆和应用能力。

在后续教学中,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和综合应用能力。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手拉手》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手拉手》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手拉手》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 能够通过手拉手的方式,数数并渐渐认得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

2. 能够在小组之间进行简单的数学比较。

二、教学重点通过手拉手的方式,引导幼儿认得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进展幼儿的数学观念。

三、教学难点1. 引导幼儿意识到手拉手的方式,学习数学比较。

2. 培育幼儿合作与共享的本领。

四、教学准备1. 一组手拉手的道具2. 三组不同颜色的糖果3. 数字卡片1—10五、教学过程设计1. 教学引入老师问:“今日我们学习什么新东西?”幼儿回答:“手拉手!”老师问:“什么是手拉手呢?”引导幼儿描述,引导幼儿相互握手,了解手拉手的含义,认得手拉手这个比方的意义。

2. 活动1:数数手拉手老师介绍手拉手手法,并要求同学排成一行,用手拉手的方式进行数数。

如示范“1,2,3,4”时,两边的同学就要拍两次,让孩子们通过手拉手的方式体验数数,培育孩子们的感性认得本领。

3. 活动2:手指比数字老师插入10根拨测竹棒,每个竹棒上分别用不同颜色的小蝴蝶结标记不同的数字。

例如,黄色蝴蝶结在1号竹棒上,红色蝴蝶结在2号竹棒上等等。

老师带领幼儿通过手拉手的方式来比较这些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

4. 活动3:糖果换大家玩老师在班级内放一些相同数量的糖果,老师将幼儿分成三组,每组给确定数量的糖果,然后通过手拉手交换糖果。

同步引导幼儿感受到合作与共享的乐趣。

5. 活动4:数学比较老师给每组发放一组1—10的数字卡片,要求每组依照从小到大或者从大到小的次序排列数字卡片。

然后通过手拉手的方式快速交换卡片进行数学比较。

6. 教学结束老师总结今日的教学内容,强调今日学习的“数数手拉手”“手指比数字”“糖果换大家玩”“数学比较”等活动,让孩子们明确今日学到了什么,并激励他们以后多这样进行数学学习。

六、教学反思这是一节反复锤炼幼儿数数本领和数学思维的课程,我通过手拉手这一比方,将幼儿数学的学习方式与实在的行为相结合,建立幼儿对数学学问的感性认得,刺激了幼儿的学习热诚,提高了幼儿的学习效果。

幼儿园大班数学精品教案《手拉手》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精品教案《手拉手》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精品教案《手拉手》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比较与排序》,详细内容为“手拉手”活动。

通过该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理解数量关系,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通过观察和思考,找出数量相同的两个物品,并进行配对。

2. 培养幼儿在团队中合作完成任务的能力,提高幼儿的沟通协调能力。

3. 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数学问题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数量关系,并能找出数量相同的两个物品进行配对。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在团队中合作完成任务的能力,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图片卡片、手拉手道具。

2. 学具:每组一套数字卡片、图片卡片、手拉手道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邀请幼儿参与“手拉手”游戏,向幼儿展示手拉手道具。

(2)教师讲解游戏规则,引导幼儿观察手拉手道具上的数字和图片。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和图片卡片,让幼儿观察并找出数量相同的卡片。

(2)教师邀请一名幼儿上台演示,找出数量相同的卡片并进行配对。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幼儿分组进行“手拉手”游戏,每人找出一对数量相同的卡片。

(2)每组将找到的卡片交给教师,由教师检查并给予反馈。

4. 团队合作(10分钟)(1)教师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合作完成一个“手拉手”任务。

(2)小组内部分工合作,每个幼儿负责找出一定数量的卡片,并与其他幼儿进行配对。

(3)完成任务的小组可以获得奖励,激发幼儿的积极性。

(1)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游戏中的收获和感受。

(2)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点评,强调观察、思考和合作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主题:手拉手2. 内容:(1)数字卡片:110(2)图片卡片:数量相同的物品(3)手拉手道具:数字与图片配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找出生活中数量相同的物品,并进行配对。

大班数学《手拉手》教案

大班数学《手拉手》教案

大班数学《手拉手》教案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第五章详细内容:学习通过手拉手的方式,理解并掌握数字4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手拉手的方式,理解数字4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学生之间的友谊。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并掌握数字4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重点: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数字卡片、小动物玩具、手拉手玩具。

学具:学生作业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手拉手,形成一个圈。

然后随机挑选学生,让他们松开手,形成一个空位。

教师提问:“我们手拉手形成了一个圈,现在有一个空位,我们该怎么办呢?”引导学生思考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 讲解与演示(10分钟)教师拿出数字卡片,分别展示数字1、2、3、4。

然后通过手拉手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数字4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例如,教师拿着数字1的卡片,让学生拿着数字3的卡片,然后教师问:“我们手拉手,1加上3等于几?”学生回答:“等于4。

”教师再问:“如果我们手拉手,3减去1等于几?”学生回答:“等于2。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手拉手的方式,给学生讲解一些数字4以内的加减法例题。

例如,教师拿着数字2的卡片,让学生拿着数字3的卡片,然后问:“我们手拉手,2加上3等于几?”学生回答:“等于5。

”教师再问:“如果我们手拉手,3减去2等于几?”学生回答:“等于1。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给学生发放作业本,让学生在手拉手的情况下,完成一些数字4以内的加减法练习题。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教师组织学生手拉手,形成一个圈。

然后随机挑选学生,让他们松开手,形成一个空位。

教师提问:“我们手拉手形成了一个圈,现在有一个空位,我们该怎么办呢?”引导学生思考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手拉手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手拉手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手拉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材》第四章第三节,详细内容为“手拉手——整数加减法运算”。

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和操作,使其理解整数加减法的概念,掌握10以内的加减运算。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幼儿能理解整数加减法的概念,学会10以内的加减运算。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幼儿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整数加减法的概念和10以内的加减运算。

难点:理解加减运算的符号意义,掌握运算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挂图、卡片、磁性数字、加减符号、计算器。

学具:幼儿用书、操作卡片、磁性数字、加减符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手拉手”的游戏,让幼儿观察、思考,发现人数的变化,引出整数加减法。

2.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挂图和磁性数字,讲解整数加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让幼儿理解和掌握。

3. 随堂练习(1)教师出示操作卡片,引导幼儿完成10以内的加减运算。

(2)幼儿分组合作,完成练习题。

4. 互动交流教师组织幼儿相互交流答案,讨论运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共同解决。

六、板书设计1. 手拉手——整数加减法2. 内容:(1)整数加减法的概念(2)10以内的加减运算例题(3)运算规律和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完成幼儿用书P32页的练习题。

(2)思考:在生活中,你还能找到哪些可以用加减法表示的情景?2. 答案:(1)见幼儿用书P32页答案。

(2)示例:妈妈买了3个苹果,又买了2个香蕉,一共有多少个水果?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1)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如购物、分配物品等。

(2)开展家庭作业,让幼儿与家长一起完成,提高幼儿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4.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5. 例题讲解的深度与方式6. 互动交流的引导与组织7. 板书设计的逻辑性与直观性8.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拓展性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教学内容应紧密结合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兴趣点,本节课选择了“手拉手”游戏作为切入点,易于幼儿理解整数加减法的实际意义。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手拉手》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手拉手》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手拉手》题目来源《手拉手》是综合素质教育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主要用于学生间或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与合作。

它被广泛应用于小学教育中,尤其是作为一种数学教学方法。

以下是一份用于大班数学公开课的教学案例,也是我们在实践中所获得的教学反思及调整思路。

课程内容此次教学的主题是《长度计算》。

旨在通过实际测量和求解相关问题,掌握长度计量的概念和方法。

教学步骤及措施Step 1:引入(5分钟)首先,老师会通过引入题目,提出“什么是长度?”的问题。

老师会在现场画出一个长度未知的线段,并询问学生关于长度的相关定义和思维方式。

接着,老师会介绍长度的计算方法,并简单补充测量单位的实际应用。

Step 2:讲解(10分钟)根据大班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们使用图片、辅助工具和简单的语言来帮助学生理解计量单位的意义。

通过实际测量,老师会重点讲解厘米、分米、米的关系,以及一些特殊情况下的计算方法,并且在讲解过程中,老师会使用幻灯片进行辅助演示,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印象。

Step 3:操作实践(30分钟)学生会在实际操作和互动中学习使用计量单位。

首先,老师会先示范如何使用卷尺和纸片进行长度测量,并让学生一起来操作实践。

其次,老师会在黑板上列出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由学生或分组腾出解答,并引导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学会运用所学计量方法。

Step 4:总结归纳(10分钟)在本节课的最后,老师会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安排新的思考问题,并强调一些容易混淆或记错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同时,老师也会对教学过程中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

教学反思在这次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例如,小组讨论、实际测量和操作实践等方法。

从反馈信息来看,学生们对使用幻灯片的教学方式特别感兴趣,他们更容易接受图片和动画呈现的内容。

此外,在组织小组讨论时,有些学生表现得较为被动,还需要更多的引导和参与。

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应该得到重视,老师在教学中应当加强娱乐性的措施,例如,设计一些互动游戏和竞赛等环节。

好朋友手拉手大班数学教案

好朋友手拉手大班数学教案

好朋友手拉手大班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数字1-10的数值及其顺序。

2.帮助学生识别数字形状,并能正确书写数字。

3.培养学生对数字1-10的数值数量概念的理解。

二、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数字符号卡片、磁性数字贴纸、彩色纸、胶棒、计数器等。

2.教材准备:《幼儿数学启蒙》、数字卡片图片等。

3.教学环境:宽敞明亮的教室。

三、教学过程1. 教学前导•热身活动:让学生自由活动,快乐操练身体,为学习数学做好准备。

2. 数字认知•引导学生观察数字卡片:数字符号形状、颜色等。

逐一呈现数字1-10,并让学生跟读。

•制作数字卡片:将彩色纸剪成数字形状,一张纸一个数字,与学生一起制作。

3. 数字书写•引导学生向空中描绘数字:教师可示范,学生随后模仿。

从1开始,直到10。

•学生自由用手指或笔在纸上写数字:鼓励学生通过书写巩固数字形状记忆。

4. 数字排序•让学生将数字1-10的卡片进行排序: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

可以使用计数器辅助排序。

5. 数字数量概念理解•数数游戏:让学生看着数字卡片,用计数器点击对应数量的次数。

例如,看到数字5,点击计数器5次。

•让学生自由选取数字卡片,用计数器进行数量统计。

6. 游戏活动•数字之间的抱抱团游戏:学生手拉手团成一圈,教师喊出两个数字,团队按照数字的大小关系重新排列。

7. 教学总结•请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总结所学到的知识点。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语表达数学的重要性和有趣之处。

四、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包括回答问题、书写数字的准确程度等。

•通过游戏活动的结果来评价学生对数字排序的掌握程度。

五、延伸实践•将教学过程中使用到的数字卡片制作成纸质的小册子,让学生带回家继续巩固。

六、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注重了学生对数字的认知和书写能力的培养,通过游戏和互动的方式使学生更加积极参与。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数字的书写需要更多的实践,下一次教学中应该加入更多书写练习的环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数学教案:《手拉手》
活动目标:
1、知道能两两匹配的是双数,剩下的一个不能匹配的是单数。

2、能区别10以内的单双数,学习两个两个的计数。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和幼儿用书的数字卡片人手一份。

2、雪花片积木若干。

3、区角准备:单双数标记卡,在区角黎设置单,双数的家。

活动过程:
1、导入
根据音乐“找朋友”让小朋友找到自己的好朋友手拉手,并让小朋友发现手拉手后有的小朋友有朋友,有的没有,这是老师讲解能两两匹配的是双数,不能两两匹配剩下一个的是单数。

师:我们一起玩一个花园里百花开的游戏,开一朵请一个小朋友上前来并让小朋友拿出相应的数字卡片1。

师:这一个小朋友有没有和他手拉手成好朋友的。

(幼:没有双数的家)
2、单双数的家
师:那“1”我们就说它是单数,它的家就在单数的家里,我请一个小朋友把他送回家。

以同样的方式分别让幼儿区分1-10的单数,双数并把它们送到相应的家里。

师:现在老师这里有很多动物的图片,他们找不到家了我们帮一帮他们好不好?
师:(出示1张袋鼠的挂图)这里有几张袋鼠?(1只)
师:那它的家在单数红房子里,还是双数蓝房子里?我让坐的最好的小朋友上前来连一连把它送回家。

(幼儿上前操作)
师:大家欢迎欢迎,看这是什么?(两只猴子)
师:咱们让这两只猴子手拉手,看看有没有剩下没有朋友的猴子,以后小朋友区分单数,双数时首先用连线找朋友的方法如果没有剩下的就是双数,如果剩下一个就是单数。

哪个小朋友上来连一连(幼儿上前操作,以同样的方式区分1-10内动物图片,并把他们和对应的家连起来)。

师:小朋友太棒了,我们玩一个大吊车的游戏吧!现在你的小手是大吊车,王老师篮子里有雪花片,当王老师走到你跟前时,用你的“大吊车”吊雪花片,一会告诉老师你吊了几个雪花片,数数你吊的雪花片是单数还是双数好不好?
3、游戏巩固单数,双数
师:小朋友说的太好了,现在变成小猫咪,静悄悄走到桌子旁,把书上的小动物用连线的方法把他们送到单数红房子,双数蓝房子,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4、操作巩固练习,结束教学活动。

师:小朋友都连得很好,现在拿着数字卡片,开着小火车,去区角把数字卡片送回家。

活动评价:通过本次活动,幼儿知道能两两匹配的是双数,剩下的一个不能匹配的是单数。

能区别10以内的单双数,学习两个两个的计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