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石坝简介

合集下载

土石坝

土石坝

3)非土质材料防渗体坝 这种坝型的防渗体一般由钢筋混凝土、沥青混凝土 或其他非土质材料做成。其中防渗体布臵在坝体中 央附近的称为心墙坝,防渗体布臵在上游面的称为 面板土石坝,在堆石坝中,一般将防渗体设在上游 坝面,又称面板堆石坝。 • 4、按坝高分类 • 土石坝按坝高可分为低坝、中坝和高坝。高度在 30m以下的为低坝,高度在30~70m之间的为中坝, 高度超过70m的为高坝。土石坝的坝高应从坝体防 渗体底部或坝轴线部位的建基面算至坝顶,取其 大者。
柳河水库土石坝
柳河水库土石坝
小浪底土石坝
二、土石坝的工作特点 1.坝体、坝基的透水性 挡水时:由于上、下游水位差的作用,水将经坝 体和坝基的颗粒孔隙向下游渗透 1)使水库的水量大量流失; 2)而且还会引起坝体或坝基产生管涌、流土等渗 透变形,导致溃坝事故。 以坝体浸润线为界,线上的土为非饱和状态,线 下土体则呈饱和状态。饱和土体,其抗剪强度指标也 将相应降低, 对坝坡稳定不利。 为此,应设臵防渗和排水措施,以减少水库的渗漏 损失和保证坝坡的稳定性。
三、土石坝的类型 • 土石坝的类型,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下面主要按施工方法、筑坝材料和坝体防渗型式进 行分类。 • 1.按筑坝材料分类
–按筑坝材料分类分为: – 1)土坝:土坝的坝体材料以土和砂砾为主. – 2)土石混合坝:当两类材料均占相当比例 时称土石混合坝
• 3)堆石坝:以石渣、卵石、爆破石料为主,除 防渗体外,坝体的绝大部分或全部由石料堆筑起来 的坝称为堆石坝。 •按防渗体布臵,有斜墙坝、心墙坝两种。 •钢筋混凝土刚性斜墙堆石坝也称为钢筋混凝土面 板堆石坝。 • 2.按施工方法分类 • 1)碾压式土石坝 碾压式土石坝是由适宜的土石料分层填筑,并用压 实机械逐层碾压而成的坝型。近二十多年来,随着 大型碾压机械的采用,使得这种坝型得到最广泛的 应用。本章将重点介绍这种坝型的设计。

土石坝介绍

土石坝介绍





按照土料在坝身内的配置和防渗体所用 的材料种类,碾压式土石坝可分为以下 几种主要类型: 1、均质坝。坝体断面不分防渗体和 坝壳,基本上是由均一的黏性土料(壤 土、砂壤土)筑成。 2、土质防渗体分区坝。即用透水性 较大的土料作坝的主体,用透水性极小 的黏土作防渗体的坝。包括黏土心墙坝 和黏土斜墙坝。防渗体设在坝体中央的
Wi sin
毕肖普法
kc

1 [(Wi ui li cos i ) tani' Ci'bi cos i ] m e Wi sin i Qi i R
土石坝的地基处理


基岩处理 主要是设置防渗帷幕 方法:水泥灌浆或化学灌浆、混泥土塞、 混泥土防渗墙、设置防渗铺盖 沙砾石地基处理 上堵:垂直防渗、水平防渗 下堵:排水设施、反滤排水沟、排水减 压井、下游透水盖重、
土石坝
什么是土坝????

土石坝泛指由当地土料、石料 或混合料,经过抛填、辗压等 方法堆筑成的挡水坝
土石坝的优缺点

土石坝的优点:
(1)就地取材,节省钢材﹑水泥﹑ 木材等重要建筑材料,同时减少了筑坝



材料的远途运输。 (2)结构简单,便于维修和加高﹑ 扩建。 (3)坝身是土石散粒体结构,有适
谢谢观看
土石坝的类型


土石坝常按坝高、施工方法或筑坝材 料分类。 土石坝按照坝高分类,土石坝按坝高 可分为:低坝、中坝和高坝。我国《碾 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 274-2001) 规定:高度在30米以下的为低坝;高度 在30米~70米之间的为中坝;高度超过 70米的为高坝。

土石坝按其施工方法可分为:碾压式土石坝;冲 填式土石坝;水中填土坝和定向爆破堆石坝等。 应用最为广泛的是碾压式:一般采用塑性心墙和斜墙

土石坝

土石坝
土石坝
一、土石坝
1 土坝和堆石坝
土石坝是土坝和堆石坝的总称,亦称当地材料坝。是 应用最广泛、发展最快的一种坝型。
土坝:坝身以土料为主的坝。 堆石坝:坝身以堆石为主的坝。
2.土石坝广泛应用原因
(1)就地取材,节省水泥、钢材、木材,减少工地的外线运输量,降 低造价;几乎任何土石料均可筑坝。
(2)能适应各种不同的地形、地质和气候条件。几乎任何不良地基, 经处理后均可修建土石坝。特别是在气候恶劣、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和高烈 度地震区情况下,土石坝是唯一可取的坝型。
(3)高效施工机械的发展,提高了土石坝的压实密度,减小了土石坝 的断面,加快了施工进度,降低了造价,促进了高土石坝建设的发展。
(4)设计(岩土)理论、试验手段和计算技术的发展,提高了分析计 算的水平,加快了设计进度,保障了安全性。
(5)高边坡、地下工程、高速水流消能防冲等土石坝配套工程设计和 施工技术的综合发展,促进了土石坝的建设和推广。
缺点: ●坝身一般不能溢流,需另设溢洪道; ●施工导流不如砼坝方便; ●粘性土料的填筑受气候条件影响; ●断面大,体积大,工程量大。
二、土石坝实例
坝壳
心墙
坝壳
水布垭混凝土面板堆石坝
水布垭位于湖北巴东清 江上,坝高233m,坝 顶长576m。主体建筑 物有:混凝土面板堆石 坝、河岸式溢洪道、右 岸地下式电站厂房和放 空洞等。
土石坝
上坡
浆砌石护坡
水库大坝外坡
下游干砌石护坡
下游草皮护坡
土石坝
土石坝
枢纽由拦河坝、溢洪道、泄洪隧洞、输水隧洞和 水电站组成。
土石坝
坝壳
心墙
坝壳
土坝典型剖面图
糯扎渡电站枢纽由心墙堆石坝、左岸溢洪道、 左岸引水发电系统等组成。

土石坝介绍

土石坝介绍
(4)确定库水位降落时上游坝壳内自由水面的位置,估算 由此产生的空隙压力,供上游坝坡稳定分析使用,并根据 这些分析成果,对初步拟定的坝体断面进行修改。
25
2.渗透变形
(1)管涌 坝体或坝基中的无粘性土细粒被渗透水带走并逐步形成
渗流通道的现象称为管涌。 (2)流土
在渗流作用下产生的土体浮动或流失现象,称为流土。 (3)接触冲刷
10
碾压式土石坝类型
11
碾压式土石坝类型
12
二、土石坝的特点
优点:
筑坝材料来源直接、方便,能就地取材,材料运 输成本低,还能节省大量的钢材、水泥和木材等 建筑材料。
适应地基变形的能力强。 构造简单,施工技术容易掌握,便于组织机械化
施工。 运行管理方便,工作可靠,寿命长,维护加固和
扩建均较容易。
16
五、土石坝的组成及作用
土石坝的坝体剖面由坝身、防渗体、排水体、 护坡四部分组成
1)坝身 坝身是土石坝的主体,坝体的稳定主要靠坝
身来维持,并对防渗体起到保护作用。坝身土 料应采用抗剪强度较高的涂料,以减少坝体的 工程量;当坝身土料为壤土时,由于其渗透系 数较小,可以不再另设防渗体而成为均质坝。
17
较大的不均匀沉陷会使坝体产生裂缝,甚至危 及大坝的安全。因此设计时应进行沉陷量分析;施 工时要预留坝高,防止坝顶高程不足而发生洪水漫 顶。
30
谢谢观赏!
31
当渗流沿着两种不同土层的接触面流动时,沿层面带走 细颗粒的现象称为接触冲刷。 (4 )接触流失
当渗流垂直于渗透系数相差较大的相邻土层的接触面流 动时,把渗透系数较小的土层中的细颗粒带入渗透系数较大 的另一种土层中的现象,称为接触流失。
26
3.土石坝稳定性分析

04-土石坝

04-土石坝

二、土石坝的工作条件
土石坝由散粒体材料填筑而成,其剖面一般呈梯形。 土石坝的失稳一般是坝坡滑动或坝坡连同地基一起滑动的剪 切,这是土石坝特有的。
(1) 渗流问题
土石坝在挡水后,在上下游 水位差的作用下,坝体、坝 基会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考 虑:
① 水流经过坝身与坝基的结合面、坝体土与混凝土的结合面,易产生渗 漏。 ② 坝体内形成自由面,饱和区的土体有效重量减轻,土的强度(内摩擦 角和凝聚力)减小 ③ 渗透动水压力增大了下游坝坡的滑动可能性。当库水位骤降时,易引 起上游坝坡的失事。 ④ 在渗流的出口处,易引起渗透变形,严重时会导致坝的失事。
3、主要构造
防渗体——满足防渗、构造、施工、防裂等方面要求。顶部在最高水位 以上,并有足够超高,两侧设反滤层,以防产生渗透变形。 排水设备及反滤层——使下游坝体处于干燥状态,防止下游坝坡及地基 产生管涌和流土。排水设备包括棱体排水、褥垫排水、贴坡排水和综合 式排水等。
棱体排水
适用于下游有水 的情况。能降低 坝体浸润线、防 止坝坡冻胀和渗 透变形,保护下 游坝脚,且有支 持坝体增加稳定 的作用。是一种 可靠的排水型式。
(3) 坝体坝基稳定可靠 土石坝的失事中,25%是由于滑坡破坏造成的。 要求选择合适的坝坡坡度,既能保持稳定,又最经济。
(4) 抵抗其他自然界的破坏作用 •风浪淘刷坝坡; •雨水冲刷坝体; •冬季冰冻裂缝; •夏季日晒龟裂; •白蚂蚁蛀空坝脚。
四、土石坝的类型
1、按施工方法 ① 碾压式土石坝——应用最广 ② 抛填式堆石坝 ③ 定向爆破堆石坝 ④ 水中倒土坝 ⑤ 水力冲填坝 2、按土料在坝体中的配置及防渗体的位置 ① 均质坝 ② 分区坝——心墙坝、斜墙坝、斜心墙坝、土石混合坝 ③ 人工防渗材料坝——心墙坝、面板坝

水工建筑物土石坝

水工建筑物土石坝
小浪底土石坝
土石坝
结构特点: 散粒体结构,稳定靠土体的抗剪强度来控制; 只会出现局部滑动而失稳,不会出现整体滑动失稳或倾
覆失稳问题; 坡度大,断面大,体积大。
-5-
优点: 1 筑坝材料就地取材,造价低; 2 适应地基变形能力强; 3 施工方法灵活,技术简单; 4 结构简单,工作可靠,维护方便。
土石坝
土石坝
土质斜墙施工时应注意: • 上游应设保护层,防冰冻,应分层碾压; • 施工时坝体施工不受斜墙限制,可先行施工; • 斜墙与下游坝体之间应按反滤要求设置垫层。
土石坝
(3)斜心墙: • 位置:心墙略向上游倾斜; • 材料:(同上) • 厚度:(同上) • 坡度:斜心墙向上游倾斜的坡度为0.25-0.75时较好。
土石坝
1)浸润面 渗透水流穿过坝体,在土体中形成的自由面称浸润面。 2)浸润线 土石坝横断面和浸润面的交线称浸润线。
浸润线
-26-
土石坝
3)饱和区、湿区、干区 饱和区:土体受上浮力和渗透水压力,在荷载作用下
可能滑动倒塌。 湿区:毛细水,处于变化中。 干区:干燥,可能出现裂缝。
-27-
土石坝
•4)渗流的主要危害 ① 渗漏; ② 减轻土体有效重力,降低摩擦角及凝聚力,
-34-
206座土石坝事故原因分析
破坏原因 洪水漫顶 渗透破坏 滑坡 护坡 其它 原因不明
占总溃坝的比例 30 % 38 % 15 % 5% 7% 5%
土石坝
二 土石坝的剖面设计和构造
•一、土石坝剖面的基本尺寸 •二、坝体防渗设施 •三、坝体排水设备 •四、护坡和坝顶构造
土石坝
土石坝
一、土石坝剖面的基本尺寸
土石坝
代表性的工程: 淮河上游河南省境内的石漫滩、板桥、白沙、薄山、 南湾等水库大坝; 北方有永定河上的官厅水库,辽宁浑河上的大伙房 水库大坝等。

土石坝介绍

土石坝介绍

土石坝介绍第一节概述土石坝是指由当地土料、石料或混合料,经过抛填、辗压方法堆筑成的挡水坝。

土坝当坝体材料以土和砂砾为主时,称土坝;堆石坝以石渣、卵石、爆破石料为主时,称堆石坝;土石混合坝当两类材料均占相当比例时,称土石混合坝。

由于筑坝材料主要来自坝区,因而也称当地材料坝。

土石坝得以广泛应用和发展的主要原因是:(1)可以就地取材,节约大量水泥、木材和钢材,几乎任何土石料均可筑坝。

(2)能适应各种不同的地形、地质和气候条件。

(3)大功率、多功能、高效率施工机械的发展,提高了土石坝的施工质量,加快了进度,降低了造价,促进了高土石坝建设的发展。

(4)岩土力学理论、试验手段和计算技术的发展,提高了大坝分析计算的水平,加快了设计进度,进一步保障了大坝设计的安全可靠性。

(5)高边坡、地下工程结构、高速水流消能防冲等设计和施工技术的综合发展,对加速土石坝的建设和推广也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土石坝的特点和设计要求(1)稳定方面。

土石坝不会产生水平整体滑动。

土石坝失稳的形式,主要是坝坡的滑动或坝坡连同部分坝基一起滑动。

(2)渗流方面。

土石坝挡水后,在坝体内形成由上游向下游的渗流。

渗流不仅使水库损失水量,还易引起管涌、流土等渗透变形。

坝体内渗流的水面线叫做浸润线。

浸润线以下的土料承受着渗透动水压力,并使土的内磨擦角和粘结力减小,对坝坡稳定不利。

(3)冲刷方面。

土石坝为散粒体结构,抗冲能力很低;工程措施:①在土石坝上下游坝坡设置护坡,坝顶及下游坝面布置排水措施,以免风浪、雨水及气温变化带来有害影响;②坝顶在最高库水位以上要留一定的超高,以防止洪水漫过坝顶造成事故;③布置泄水建筑物时,注意进出口离坝坡要有一定距离,以免泄水时对坝坡产生淘刷。

(4)沉陷方面。

由于土石料存在较大的孔隙,且易产生相对的移动,在自重及水压力作用下,会有较大的沉陷。

为防止坝顶低于设计高程和产生裂缝,施工时应严格控制碾压标准并预留沉陷量,使竣工时坝顶高程高于设计高程。

土石坝

土石坝

1.土石坝:是指由土、石料等当地材料填筑而成的坝。

2.渗流分析的内容包括:确认坝体内浸润线、确定渗流的主要参数——渗流流速与比降、确定渗流量。

3.土石坝的特点:(1)可以就地、就近取材,节省木材、钢材和水泥。

减少工地的外线运输量。

(2)能适应各种不同的地形,地质与气候条件。

(3)大容量、多功能、高效率的施工机械的发展,提高了土石坝的压实密度,减小了土石坝的断面,加快了施工进度,降低了造价,促进了搞土石坝建设的发展。

(4)由于岩体力学理论,试验手段和计算技术的发展提高了分析技术水平,加快了设计进度,进一步保障大坝安全设计的可靠性。

(5)高边波,地下工程结构,高速水流消能防冲等土石坝配套工程设计和施工技术的发展,对加速土石坝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4.土石坝按坝高可以分为低坝、中坝与高坝。

土石坝的分类:(1)按施工方法分:碾压式土石坝、充填式土石坝、水中填土坝、定向爆破土石坝。

(2)按土料在坝身内的配置与防渗体所用的材料分:均质坝,土质防渗体分区坝(心墙吧、斜心墙坝、斜墙坝)非土质材料防渗体坝5.坝坡坡率的选择:(1)上游坝坡长期处于饱和状态加之水位有可能快速下降,,因此上游坝坡比下游的缓。

(2)土质防渗体斜墙坝上游坝坡比心墙坝的缓,心墙坝的下游坝坡比斜墙坝的缓。

(3)粘性土料的稳定坝坡为一曲面,上部坡陡,下部坡缓。

砂土与堆石的稳定坝坡为一平面,可采用均一坡率。

(4)由粉土,砂,轻壤土修建的均质坝,透水性较大,要适当放缓下游坝坡。

(5)当坝基或者坝体土料沿坝轴线分布不一致时,应分段采用不同的坡率,在各段间设过渡区,使坝坡缓慢变化。

6.土石坝的渗流分析内容包括:(1)确定坝体内浸润线及其下游逸出点的位置,绘制坝体及坝基内的等势线分布图与流网图;(2)确定渗流的主要参数——渗流流速与比降;(3)确定渗流量。

渗流分析的目的在于:(1)依据渗流力确定稳定的坝体形式与尺寸;(2)作为坝体防渗布置与土样布置的依据;(3)确定渗流量以后计算水流损失和确定排水系统的容量。

土石坝

土石坝

第一节概述土石坝是指由土料、石料或土石混合料,采用抛填、碾压等方法堆筑成的挡水坝。

堤坊是沿河岸构筑的护岸建筑物,大多数采用土石坝的结构形式,在许多方面土石坝与堤坊都存在共性。

由于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可就地取材和投资低等特点,因而土石坝是应用最为广泛和发展最快的一种坝型,也是历史最为悠久的坝型。

一、土石坝的工作原理土石坝是土石材料的堆筑物,主要利用土石颗粒之间的摩擦、粘聚特性和密实性来维持自身的稳定、抵御水压力和防止渗透破坏。

一般来说,土石坝为维持自身稳定需要较大的断面尺寸,因而有足够的能力抵御水压力。

因此,土石坝工程主要面对两个问题:确保自身稳定和防止渗透破坏。

其中自身稳定包括滑坡、沉陷和冲刷问题。

1、滑坡由于土石材料为松散体,抗剪强度低,主要依靠土石颗粒之间的摩擦和粘聚力来维持稳定,没有支撑的边坡是填筑体稳定问题的关键。

所以,土石坝失稳的型式,主要是坝坡的滑动或坝坡连同部分坝基一起滑动,影响坝体的正常工作,甚至导致工程失事。

为确保土石填筑体的稳定,土石坝断面一般设计成梯形或复合梯形,而且边坡较缓,通常1:1.5〜1:3.5 。

此外,渗流也是影响坝体稳定的重要因素。

2、渗流水库蓄水后,土石坝迎水面与背水面之间形成一定的水位差,在坝体内形成由上游向下游的渗流。

渗流不仅使水库损失水量,还会使背水面的土体颗粒流失、变形,引起管涌和流土等渗透破坏。

在坝体与坝基、两岸以及其他非土质建筑物的结合面,还会产生集中渗流现象。

防止渗流破坏的原则是“前堵后排” ,在坝前(迎水面)采取防渗、防漏的工程措施,减少渗流量,同时要尽量排除渗入坝体的水量,降低渗流对坝体的不利影响。

3、沉陷由于土石颗粒之间存在较大的孔隙,在外荷载的作用下,易产生移动、错位,细颗粒填充部分孔隙,使坝体产生沉降,也使土体逐步密实、固结。

如果土石坝颗粒级配不合理,沉降变形、不均匀会产生裂缝,破坏坝体结构,也会降低坝顶高程,使坝的高度不足。

土石坝的沉陷与坝体、坝基的土石材料有关,因此,土石坝设计需要考虑土石材料选用、坝基处理、填筑工艺等因素,筑坝时应有适量的超填。

土石坝施工的基本知识-页 (一)

土石坝施工的基本知识-页 (一)

土石坝施工的基本知识-页 (一)土石坝是一种常用的水利工程建设构造。

由于它具有成本低、施工便利等特点,在一定的地形环境下能够有效地起到节水和保护环境的作用。

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土石坝的基本知识。

一、土石坝的定义土石坝,简称土坝,是指由土石等地质层构成的大坝。

它具有施工简单、边坡稳定等特点,适用于土石坝建设场地不宽阔、土质较好的情况下。

二、土石坝的基本组成土石坝的基本组成包括坝顶、坝体、坝前、坝后。

1.坝顶:水平方向的坝顶是土石坝的上部平面,上面常设引水作用、监测与排水设备。

其距坝底高度为一定值,并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一定的弧度。

2.坝体:坝体是指从坝顶到坝底之间所有填筑材料所构成的大坝。

其总高度由坝顶到坝底的有效存水高度与坝顶以上的自由板块高度之和。

3.坝前:也称为上游侧,是坝体前沿,其面貌应在水平方向上具有一定的防渗、防渗漏和稳定的能力。

通常用混凝土面板或者石质表层来做坝前的处理,可以保证坝前的稳定。

4.坝后:也称为下游侧,通常处理方式也与坝前相似,但部分地段可以采用绿化的方式来保证坝后的稳定。

同时,对于坝后的管理与巡查十分重要,以及对于落石、洪水等不安全的情况的预警推进和整改。

三、土石坝施工的基本流程1.确定位置:土石坝施工前需要先确定合适的位置,应选在地形高陡、施工容易、可控水级等因素满足条件的位置。

2.基坑开挖:根据设计要求,先进行大坝基盘的开挖和砂石垫层的铺设,以便于基坑水平度和厚度的调整。

3.定型:坝顶定型也是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关键之一。

在基盘开挖和砂石垫层铺设完成后,需要进行坝顶的定形处理。

这一步需要使用机械设备或人工的方式,使得坝顶的轮廓线以及坡度满足设计标准。

4.土石填筑: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土石料的填筑、夯实。

这一步是整个施工过程中最为多样的步骤,通常采用多种填筑材料,以保证填筑后坝的整体性。

5.固结:经过土石填筑后,需要对填筑材料进行固结。

有的项目采用压缩机器固结,有的则采用水固结。

第十一章土石坝

第十一章土石坝

二、土石坝的构造 坝体构造主要包括:坝顶、防渗体、排水设 备、护坡等几个方面。 (一)坝顶 坝顶无公路要求时,可采用单层砌石或只铺 设碎石、砾石层。Ⅳ级以下的坝可采用草皮护面; 有公路要求时,则按道路要求设置。 坝顶排水系统:横坡(2~3%),并设置纵向排 水沟 (二)防渗体 防渗体的尺寸应能满足防渗、构造、施工和防裂 等方面的要求。
1、塑性心墙 2、塑性斜墙 3、斜心墙 4、钢筋混凝土斜墙 5、沥青防渗墙 (三)排水设备 按其所在的位置分为:坝身排水、坝基排水及坝坡 排水。 1、坝身排水 坝身排水的主要作用是降低坝体浸润线,有利于 下游坝坡稳定,并防止土壤可能产生的渗透破坏。排 水设备应有充分的排水能力,不致被渗水中挟带的
细颗粒所堵塞;不得因设置排水而引起其附近的坝体 和地基土壤发生渗透变形。为此,要求在排水与坝体 和坝基的接合处设置反滤层。常见的坝身排水有一下 几种: (1)贴坡排水(表层排水) (2)棱体排水 (3)褥垫排水 (4)管带式排水 (5)综合排水 2、坝基排水 减压井 3、坝坡排水 为防止雨水冲刷下游坡面而在坝坡坡面上设置纵横小 水沟。
一、对土石坝的一般要求 土石坝坝体主要由散粒体材料构成,而土料有易 变形、易透水、强度低的特点。要保证土石坝安全有 效地工作,应满足以下各项要求: (一)保证坝体及坝基的稳定可靠 因土石坝坝体的整体性不如重力坝,坝体发生局 部性的坍滑便是土石坝的主要破坏形式之一。土石坝 的坝坡就是人工边坡,其稳定性与坡度或坡角关系密 切。所以,土石坝在断面设计时,要满足坝坡稳定性 的要求。 (二)限制坝体及坝基中的渗流量及渗流速度 土石坝总有一定的渗流,但渗流量过大,会影响 水库的蓄水功能;渗流速度过大,则会使坝体或坝基
降、施工质量以及地震荷载等因素的影响,土石 坝往往会出现裂缝,可能会影响到坝的稳定性。 为此,在施工期间,对坝基的处理和坝体的施工 一定要保证质量。在运行期间,要加强管理维护。 (五)预留坝体沉陷量(超高) 对成坝后的压缩量进行估算和预留,以保证 坝在长期运行时的有效高度。 (六)能抵抗其它自然现象的破坏作用 库内风浪在水位变化范围内可能淘刷上游坝坡; 雨水沿坡流动也可能冲毁坝坡;库内冰冻可能破 坏坝坡;坝体粘性土料如不加保护,冬季可会因 冻胀影响产生裂缝,夏季日晒又会龟裂等等。对 这些不利因素都应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

土石坝

土石坝

3、坝面坡度
取决于坝高、筑坝材料性质、运用情况、地基 条件、施工方法及坝型等因素。 (1)均质坝的上下游坡度比心墙坝的坝坡缓; (2)粘土斜墙坝的上游坡比心墙的坝坡缓,而下游 坝坡可比心墙坝陡些; (3)土料相同时上游坡缓于下游坡; (4)粘土均质坝的坝坡与坝高有关,坝高越大坝坡 越缓; (5)碾压式堆石坝的坝坡比土坝陡。
土石坝的筑坝材料
一、土石坝筑坝土料设计的任务: 对坝体各部位的土料进行选择,然后确 定土料的填筑标准。 (土石坝主要由坝壳、防渗体、排水设备、 护坡等组成,还有反滤层及过渡层。)



二、土石坝筑坝土料的选择: 一般土料原则上均可作为碾压式土石坝的筑 坝材料,或经处理后用于坝的不同部位。但下列 土料不宜采用:沼泽土、斑脱土、地表土及含有 未完全分解有机质的土料。 1、均质坝对土料的要求 2、防渗体对土料的要求 3、坝壳对土石料的要求(坝壳保持大坝稳定) 4、排水、护坡对土石料的要求 5、反滤料及过渡层土料 6、关于风化料及特殊粘土料的采用.



(一)、均质坝对土料的要求 (1)强度指标Φ、c较大。 (2)渗透系数k较小,<10-4cm/s。 (3)要有一定的塑性: 塑性指数Ip=ωL-ωP=7~17。 →能适应坝基变形而不会产生裂缝。 (4)有机杂质含量≤5%。 (5)土质:绝大多数采用粘性土。
二、坝的内部构造
(4)混合式排水:将上述几种排水混合使用。

* 反滤层(图6-12):设在渗透坡降较大,流速较高, 土壤易于变形的渗流出口处或进入排水处. 作用:防止土体在渗流作用下发生渗透变形. 组成:二至三层粒径不同的砂、石料铺筑而成, 层面与渗流方向尽量垂直,小粒径 —® 大粒径。

土石坝简介

土石坝简介

小浪底斜心墙坝典型断面图
二、土石坝的剖面尺寸与构造
(一)、基本尺寸
1、坝顶高程:坝顶超高 其中,h1——爬高, a——安全加高, e——坝 前水位因风浪引起的壅高。
d h1 e a
2、坝顶宽度
取决于交通需要、构造要求和施工条件。 当坝高在30m~100m时,Bmin = 0.1H ; 当坝高大于100m时, Bmin = H 0.5 .
碧口水电站建在甘肃文县白龙 江,控制流域面积26000平方公里。 多年平均流量 275秒立米,设计洪 水流量7630秒立米。总库容为521 亿立米,设计灌溉面积0.89万亩, 装机容量30.0万千瓦。 主坝坝型为壤土心墙土石坝。 最大坝高 101 米,坝顶长度297米, 坝基岩石为干枚岩和凝灰岩。坝体 工程量424.1万立米,主要泄洪方 式溢洪道和隧洞。
l

1980年以来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从1985年开始在我国兴建,与国 外相比,起步虽晚,但起点高,发展快,十余年来 已在全国普遍推广,增强了高土石坝在坝型比较中 的竞争力。 以碾压式土石坝为主导的思想已取得共识。在碾压 式高土石坝中,已逐步形成土质心墙(或斜心墙) 堆石坝和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两种主导坝型,前者一 般用于深厚覆盖层上的高坝,后者已扩展到200m量 级的高坝。沥青混凝土防渗技术也开始发展并在天 荒坪抽水蓄能电站和三峡的茅坪溪大坝中得到应用。

l1958~1980年
这一时期有突破性进展的是深厚砂砾石地
基的防渗处理,引进和发展了混凝土防渗 墙技术。高压喷射灌浆技术也有所应用, 开发了旋喷、定喷、摆喷等工艺,但多用 于临时性工程或低水头建筑物的地基防渗。 在勘测设计和试验研究方面也有很大发展, 土工试验已有规范,并在全国推广。

土石坝第一二节

土石坝第一二节

D15—反滤层的粒径,小于该粒径的土重占总重的15%;
d85—被保护土的粒径,小于该粒径的土重占总重的85%;
d15被保护土的粒径,小于该粒径的土重占总重的15%。
过渡层
作用是避免在刚度相差较大的两种土料之间产生急剧变化。 反滤层可以起过渡层的作用,而过渡层却不一定能满足反 滤要求。在分区坝的防渗体与坝壳之间,根据需要与土料 情况可以只设置反滤层,也可同时设置反滤层和过渡层。
贴坡排水是最简单的排水设施,省工省料,便于检 修。它只能保护下游坝坡不受尾水波浪淘刷,防止 渗流逸出段的渗透变形而不能降低浸润线,且防冻 性较差,适用于浸润线较低的土石坝。
24
坝体排水之棱体排水
在下游坝脚处用块石堆成棱体,也叫滤水坝趾。顶 面必须高出下游水位一定距离。顶宽不小于1.0m, 一般内坡为1:1.0-1:1.5,外坡为1:1.5-1:2.0。
土石坝的基本剖面尺寸有:坝顶高程,坝顶宽度, 上下游坝坡及防渗和排水设备的轮廓尺寸。 一、坝顶高程 二、坝顶宽度及构造 三、坝坡坡度及构造 四、防渗体 五、排水设备
8
一、坝顶高程
坝顶高程根据正常运行和非常运行时的静水位加相 应的超高△h予以确定。
▽顶= ▽设+ △h设
▽顶= ▽校+ △h校
取大值
▽顶
20
坝基防渗(垂直防渗措施)
M D 15 d 85
D15地基土层中小于此粒径的土重占总土重的15%, d85是灌浆材料中小于此粒径的重量占总土重的85%。
一般认为:M<5,不可灌;M=5~10,可灌性差; M>10可灌水泥粘土浆;M>15时,可灌水泥
浆。
灌浆帷幕的厚度T,根据帷幕最大作用水头H和允许水力坡 降[J], 按下式估算:

水利工程概论24 土石坝

水利工程概论24 土石坝

土坝浸润线示意图
渗流示意图
• 土坝的渗流及渗透破坏 浸润线以下土体空隙中充满渗透水,土体呈饱和状态,受到浮 力和渗透力的作用。 浮力减少了土体的有效重量,降低土的抗剪强度; 渗透力沿渗透水流方向作用在土体上,使下游边坡可能产生坍 塌。
• 渗透变形 指由于渗流坡降太大或其他原因导致坝内土体或坝基土体的抗剪 力不足以维持自身稳定而发生管涌、流土甚至坍塌的现象。 管涌(小颗粒受渗透力作用在大颗粒间移动) 流土(在渗流出口处,渗透力使一定范围土体或坝基表面掀动浮 起) 在土坝设计中,应控制其渗透坡降,防止渗透变形的发生。
采取防护措施; • 安全使用前提下,力求经济美观。
3、土石坝的类型
(1)按筑坝的施工方法分类 • 干法
抛填式堆石坝,定向爆破堆石坝,碾压式土石坝; • 湿法
水力冲填坝,水坠坝。(把水提引到两岸高处的取土场,将土形 成泥浆,沿输泥渠道流入河谷,脱水固结,形成均匀密实的土坝) (2)按土料在坝身内的配置和防渗体的材料分类 均质坝; 粘土心墙和斜墙坝; 人工材料心墙和斜墙坝; 多种土质坝; 土石混合坝。
坝顶高程=水库静水位 +波浪爬高 +安全超高
坝的级别
1
2
3
4、5
设 计(正常)
1.5
1.0
0.7
0.5
校核 山区、丘陵区 0.7
0.5
0.4
0.3
(非常) 平原、滨海区 1.0
0.7
0.5
0.3
• 坝顶宽度 坝顶宽度按构造、施工、运行和抗震等因素综合确定。如无特殊 要求,高坝可选用10~15m,中低坝选用5~10m,常取H/10。
% 82.7 11.5 4.4 1.4 100
小浪底水利枢纽开发目标以防洪、防凌、减淤为主,兼顾供水、灌溉、发 电,是我国治理开发黄河的关键性工程。这座大坝高154米,总填筑量5185 万立方米,是我国迄今为止最大的土石坝。

土石坝简介资料.

土石坝简介资料.
❖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长,以重型土石坝 施工设备武装起来的大型施工企业已有能 力在合理工期内完成大量土石方的开挖和 填筑。特别是有可能大量使用堆石材料, 大大提高了高土石坝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 这一时期主要受到施工设备的限制,堆石坝没有得 到发展,唯一的一座堆石坝是四川长寿龙溪河梯级 水电站中的狮子滩工程。
❖ l1958~1980年
❖ 全国掀起建坝高潮,坝高一般达到80m,个别 达到100m 量级。坝型仍以均质土坝及粘性土心 墙或斜墙砂砾石坝为主。大部分工程仍以人力 施工为主。
❖ 在筑坝技术方面,除碾压式土石坝外,还发展 了只需少量简易机械的水中填土、水力冲填、 定向爆破等型式。
❖ 以防洪治水为目的,从治理淮河开始,兴建了一批 土坝,坝高都在50m以下,坝型均为均质土坝或粘 性土心墙砂砾石坝。
❖ 地基的防渗措施主要是开挖回填粘土截水墙或上游 粘土铺盖;施工基本依靠人力,配合少量轻型机具。
❖ 代表性的工程有淮河上游河南省境内的石漫滩、板 桥、白沙、薄山、南湾等水库大坝;北方有永定河 上官厅水库河;辽宁浑河上的大伙房水库大坝等。
主坝坝型为粘土斜墙堆石坝,最大坝高81.3 米,坝顶长度215米,坝基岩石为砂岩,坝体工程 量171.1万立米,主要泄洪方式为隧洞,大坝特点 是定向爆破筑坝。
碧口水电站建在甘肃文县白龙 江,控制流域面积26000平方公里。 多年平均流量 275秒立米,设计洪 水流量7630秒立米。总库容为521 亿立米,设计灌溉面积0.89万亩, 装机容量30.0万千瓦。
洪方式为隧洞,大坝特点是定向爆破筑坝。
主坝坝型为粘土心墙土石坝,最大坝 高105米,坝顶长度590米,坝基岩石为 石英片岩,坝体工程量855万立米,主
要泄洪方式为岸边溢洪道.

土石坝

土石坝

第四章土石坝第一节概述 (1)第二节土石坝的基本剖面 (3)第三节土石坝的渗流分析 (6)第四节土石坝的稳定分析 (14)第五节筑坝材料选择与填筑标准 (22)第六节土石坝的构造 (24)第七节土石坝的地基处理 (29)第八节土石坝与坝基、岸坡及其它建筑物的连接 (34)第九节堆石坝 (36)第十节土石坝的运用管理 (39)第一节概述●土石坝是指由当地土料、石料或混合料,经过抛填、辗压方法堆筑成的挡水坝。

●土坝当坝体材料以土和砂砾为主时,称土坝;●堆石坝以石渣、卵石、爆破石料为主时,称堆石坝;●土石混合坝当两类材料均占相当比例时,称土石混合坝。

由于筑坝材料主要来自坝区,因而也称当地材料坝。

土石坝得以广泛应用和发展的主要原因是:(1)可以就地取材,节约大量水泥、木材和钢材,几乎任何土石料均可筑坝。

(2)能适应各种不同的地形、地质和气候条件。

(3)大功率、多功能、高效率施工机械的发展,提高了土石坝的施工质量,加快了进度,降低了造价,促进了高土石坝建设的发展。

(4)岩土力学理论、试验手段和计算技术的发展,提高了大坝分析计算的水平,加快了设计进度,进一步保障了大坝设计的安全可靠性。

(5)高边坡、地下工程结构、高速水流消能防冲等设计和施工技术的综合发展,对加速土石坝的建设和推广也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土石坝的特点和设计要求分析土石坝的四大问题(1)稳定方面。

土石坝不会产生水平整体滑动。

土石坝失稳的形式,主要是坝坡的滑动或坝坡连同部分坝基一起滑动。

(2)渗流方面。

土石坝挡水后,在坝体内形成由上游向下游的渗流。

渗流不仅使水库损失水量,还易引起管涌、流土等渗透变形。

坝体内渗流的水面线叫做浸润线。

浸润线以下的土料承受着渗透动水压力,并使土的内磨擦角和粘结力减小,对坝坡稳定不利。

(3)冲刷方面。

土石坝为散粒体结构,抗冲能力很低;工程措施:①在土石坝上下游坝坡设置护坡,坝顶及下游坝面布置排水措施,以免风浪、雨水及气温变化带来有害影响;②坝顶在最高库水位以上要留一定的超高,以防止洪水漫过坝顶造成事故;③布置泄水建筑物时,注意进出口离坝坡要有一定距离,以免泄水时对坝坡产生淘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斜墙坝——
❖ 密云水库白河主坝(北京,66.4m)等;
❖ 定向爆破坝——
❖ 南水水电站大坝(广东,80.2m),石砭峪水库大 坝(陕西,82.5m)等。
❖l 1980年以来
❖ 进入70年代后期,特别是1978年以后,土 石坝建设步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在科学 试验和设计理论与方法方面已进入国际先 进行列。
❖ 以碾压式土石坝为主导的思想已取得共识。在碾压 式高土石坝中,已逐步形成土质心墙(或斜心墙) 堆石坝和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两种主导坝型,前者一 般用于深厚覆盖层上的高坝,后者已扩展到200m量 级的高坝。沥青混凝土防渗技术也开始发展并在天 荒坪抽水蓄能电站和三峡的茅坪溪大坝中得到应用。
❖l 1980年以来
❖ 堆石坝仍受到施工设备的限制,没有大的发展。 定向爆破筑坝技术从1958年开始应用,1960年 修建广东南水定向爆破堆石坝。这一时期也修 建了一些抛填式堆石坝。
❖ l1958~1980年
❖ 这一时期有突破性进展的是深厚砂砾石地 基的防渗处理,引进和发展了混凝土防渗 墙技术。高压喷射灌浆技术也有所应用, 开发了旋喷、定喷、摆喷等工艺,但多用 于临时性工程或低水头建筑物的地基防渗。
(2)塑性心墙坝:用透水性较好的砂或砂砾石做坝壳, 以防渗性较好的粘性土作为防渗体设 在坝的剖面中心位置,心墙材料可用 粘土也可用沥青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
优点:坡陡,坝剖面较(1)小,工程量少,心墙 占总方量比重不大,因此施工受季节影响相 对较小;
缺点:要求心墙与坝壳大体同时填筑,干扰大, 一 旦建成,难修补;
沥青砼,钢筋砼
2、排水设备 主要作用:降低坝体浸润线,有利于下游坝坡
稳定并防止土坝可能出现的渗透破坏。
浸润线:在坝体内,渗透水流的表面叫浸润面, 浸润面与坝体横断面的交线为浸润线。
型式: 贴坡排水 棱体排水 褥垫排水 混合排水
❖ 贴坡排水:又称表层排水。设置在下游坝坡底 部,由1~2层 堆石或砌石构成,在石块与坝坡之间应设反滤层;
颗粒间粘结力小,因此土石坝抗冲能力较低。
沉降方面: 颗粒间存在孔隙,受力后产生沉陷,分为均 匀沉降和非均匀沉降。
其它方面: 冰冻、地震、动物筑窝等。
(四)、土石坝的设计要求
为使土石坝能安全有效地工作,在设计方面 的一般要求: (1)不允许水流漫顶,要求坝体有一定的超高; (2)满足渗流要求; (3)坝体和坝基必须稳定; (4)应避免有害裂缝及必须能抵抗其他自然现
特点:
形式简单,省料且 易于检修,可防止渗透破坏。因未伸 入坝体,不能降低浸润线,且防冻性较差。
适用:
中小型且下游无水 的均质坝及防渗体浸润线较低的中等 高度的土坝。
❖ 棱体排水: 在下游坝脚处用块石堆成棱体,需设反滤层。
特点:
可降低浸润线,防止坝坡冻胀和渗透变形,保护下游坝 脚不受尾水淘刷且有支持坝体增加其稳定的作用,是一种可 靠的排水型式,但石料用量大,费用高,检修困难。
主坝坝型为粘土斜墙堆石坝,最大坝高81.3 米,坝顶长度215米,坝基岩石为砂岩,坝体工程 量171.1万立米,主要泄洪方式为隧洞,大坝特点 是定向爆破筑坝。
碧口水电站建在甘肃文县白龙 江,控制流域面积26000平方公里。 多年平均流量 275秒立米,设计洪 水流量7630秒立米。总库容为521 亿立米,设计灌溉面积0.89万亩, 装机容量30.0万千瓦。
主坝坝型为粘土心墙土石坝,最大坝高80.5 米,坝顶长度467米,坝基岩石为玄武岩,坝体 工程量664.3万立米,主要泄洪方式为隧洞。
南水水电站
南水水电站建在广东
乳源的南水,控制流域面 积608平方公里,多年平 均流量33.4秒立米,设计 洪水流量4190秒立米,总 库容12.18亿立米,装机 容量7.5万千瓦。
坝顶不能过流,必须另开溢洪道,施工导流不如砼坝 便利,对防渗要求高,因为剖面大,所以填筑量大而且 施工容易受季节影响。
(三)、土石坝的工作特点
稳定方面: 不会沿坝基面整体滑动,失稳形式主要是 坝坡滑动或连同部分地基一起滑动。
渗流方面: 冲刷方面:
坝体为散粒体结构,在上下游水位差作用下 经坝体和地基向下游渗透,产生渗透压力和 渗透变形,严重时会导致坝体失事,浸润面 和浸润线的概念。
3、坝面坡度
取决于坝高、筑坝材料性质、运用情况、地基条件、
施工方法及坝型等因素。
❖ 均质坝的上下游坡度比心墙坝的坝坡缓;
❖ 粘土斜墙坝的上游坡比心墙的坝坡缓,而下游坝坡可 比心墙坝陡些;
❖ 土料相同时上游坡缓于下游坡; ❖ 粘土均质坝的坝坡与坝高有关,坝高越大坝坡越缓; ❖ 碾压式堆石坝的坝坡比土坝陡。
适用:
下游无水或水位较低的情况.
❖ 混合式排水 将上述几种排水混合使用。
❖ 反滤层:
设在渗透坡降较大,流速较高,土壤易于变形的渗流出 口处或进入排水处.
作用:防止土体在渗流作用下发生渗透变形.
组成:二至三层粒径不同的砂、石料铺筑而成,层面与渗流 方向尽量垂直,
象的破坏作用; (5)安全使用前提下,力求经济美观。
(五)、土石坝的类型
1、按施工方法分类: (1)碾压式; (2)水力冲填式; (3)水中填土式; (4)定向爆破。
2、按材料在坝体内的配置和防渗体的位置分类
(1)均质土坝:坝体剖面的全部或绝大部分由一种土料填 筑。 优点:材料单一,施工简单; 缺点:当坝身材料粘性较大时,雨季或冬季施工较困难。
小浪底斜心墙坝典型断面图
二、土石坝的剖面尺寸与构造
(一)、基本尺寸
1、坝顶高程:坝顶超高 d h1 e a 其中,h1——爬高, a——安全加高, e——坝 前水位因风浪引起的壅高。
2、坝顶宽度
取决于交通需要、构造要求和施工条件。
当坝高在30m~100m时,Bmin = 0.1H ; 当坝高大于100m时, Bmin = H 0.5 .
❖ (二)、土石坝的发展:
❖ ⒈概况
❖ ⑴四千多年以前
❖ ⑵19世纪,50m
❖ ⑶20世纪50~60年代,大型振动碾出现, 高土石坝产生
❖ 世界上高度超过300m的大坝仅2座,都是 土石坝,一座是塔吉克斯坦的努列克坝, 高317m,另一座是该国尚未完建的罗贡 坝,高325m。
❖ ⒉我国土石坝的发展
洪方式为隧洞,大坝特点是定向爆破筑坝。
主坝坝型为粘土心墙土石坝,最大坝 高105米,坝顶长度590米,坝基岩石为 石英片岩,坝体工程量855万立米,主
要泄洪方式为岸边溢洪道.
水布垭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高233米
小浪底大坝为斜心墙堆石坝,坝高154米
世界大坝按坝型分类统计
已建坝数量
%
坝型
土石坝 重力坝 拱坝 支墩坝 总计
(3)塑性斜墙坝:防渗体置于坝剖面的一侧。 优点:斜墙与坝壳之间的施工干扰相对较小,在 调配劳动力和缩短工期方面比心墙坝有利; 缺点:上游坡较缓,粘土量及总工程量较心墙坝 大,抗震性及对不均匀沉降的适应性不如 心墙坝。
(4)多种土质坝:坝址附近有多种土料用来填筑的坝。
(5)土石混合坝:如坝址附近砂、砂砾不足,而石料较 多,上述的多种土质坝的一些部位可 用石料代替砂料。
❖ ⑴我国历史上有文献记载的可追溯到公元 前598~591年。
❖ ⑵建国前用现代技术修建的土坝仅甘肃的 鸳鸯池水库大坝一座,50年代几次扩建后 坝高37.8m。
❖ ⑶建国后土石坝建设的三个阶段:
❖ l 1949~1957年
❖ l 1958~1980年
❖ l 1980~今
Hale Waihona Puke ❖ l 1949~1957年
密云水库
主坝坝型为粘土斜墙土坝,最大坝高66米(白河主坝), 坝顶长度960米(白河主坝),坝基岩石为砂砾石复盖层,坝 钵工程量1105万立米。主要泄洪方式为岸边溢洪道,大 坝特点是坝基混凝土墙和灌浆防渗。
以礼河毛家村水电站 建设地点在云南会泽,所
在河流为以礼河,控制流域面 积868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 量15.9秒立米,设计洪水流量 1700秒立米,总库容5.53亿立 米,设计灌溉面积74万亩,装 机容量1.6万千瓦。
(二)、坝的内部构造
土石坝的内部构造包括: 防渗体、排水设备、反滤层和护坡。 1、防渗体:一般采用塑性心墙和斜墙,均由渗透系数较小的粘
性土料构成,其尺寸和结构需满足减小渗透量、降低浸润线 和控制渗透坡降的要求。 ❖ 粘性土心墙 ❖ 粘性土斜墙 ❖ 粘性土斜心墙 ❖ 沥青混凝土防渗墙 ❖ 水平铺盖 ❖ 人工材料防渗体:
❖ 以防洪治水为目的,从治理淮河开始,兴建了一批 土坝,坝高都在50m以下,坝型均为均质土坝或粘 性土心墙砂砾石坝。
❖ 地基的防渗措施主要是开挖回填粘土截水墙或上游 粘土铺盖;施工基本依靠人力,配合少量轻型机具。
❖ 代表性的工程有淮河上游河南省境内的石漫滩、板 桥、白沙、薄山、南湾等水库大坝;北方有永定河 上官厅水库河;辽宁浑河上的大伙房水库大坝等。
主坝坝型为壤土心墙土石坝。 最大坝高 101 米,坝顶长度297米, 坝基岩石为干枚岩和凝灰岩。坝体 工程量424.1万立米,主要泄洪方
式溢洪道和隧洞。
碧口水电站
石砭峪水库
石头河水库
主坝坝型为沥青混凝土斜墙堆石坝,最大坝 高82.5米,坝顶长度285米,坝基岩石为片 麻花岗岩,坝体工程量208万立米。主要泄
❖ 在勘测设计和试验研究方面也有很大发展, 土工试验已有规范,并在全国推广。
❖ l1958~1980年,这一时期的代表性工程:
❖ 均质土坝——
❖ 松涛水库大坝(海南,80.1m)、岳城水库大坝 (河北,53m)等;
❖ 心墙坝——
❖ 碧口水电站大坝(甘肃,101.8m),毛家村水电 站大坝(云南,82.5m)等;
适用:
较高的土坝及石料较多的地区。
❖ 褥垫排水
用块石、砾石平铺在靠下游侧的坝基上,并在其 周围布置反滤层而构成的水平排水体,伸入坝体长度 1/3~1/4坝底宽。 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