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散文题库2-0-8

合集下载

《先秦诸子散文》答题卷)

《先秦诸子散文》答题卷)

(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成绩
一、语言积累与基础知识。

1.默写。

(8分)
⑴子曰:“,则远怨矣。

”(《论语·卫灵公》)
⑵子在川上曰:“,。

”《论语·子罕》)
⑶子曰:“饭疏食饮水,,乐亦在其中矣。

”(《论语·述而》)
⑷子曰:“,,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同上)
⑸,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孟子·滕文公下》)
⑹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则无败事。

(《老子》第六十四章)
语言基础与文化经典阅读的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三、文化经典阅读表述题。

(14分)
7.(4分)答:
9.⑴(4分)译文:
⑵(4分)译文:
10.(2分)答:
四、文学名著阅读(9分)11.()()(4分)
12. 简答题(5分)(以下格子为20×6=120)
五、现代文阅读,完成13-15题。

(9分)13.(2分)() 14.(2分)()15.(5分)答:
六、语言文字运用(8分)
16.(3分)
17.(5分)(以下格子为20×5=100)
七、作文(40分)(写在作文纸上)。

《先秦两汉散文史》网上考试题库

《先秦两汉散文史》网上考试题库

《先秦两汉散文史》课程网上考试题库上编概说先秦散文概说一、单项选择题1、()开辟了散文创作的先河,讲究章法结构,条理清晰,出现了不少成熟的辞格。

A.《商书》 B.《尚书》 C.《周书》 D.《春秋》答案:B2、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简史是(),它在写法上有着微言大义、暗寓褒贬的特点。

A.《尚书》B.《论语》C.《春秋》D.《国语》答案:C3、中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是()。

A.《春秋》B.《左传》C.《尚书》D.《国语》答案:D4、以下作品不属于儒家学派著作的是()。

A.《列子》B.《孟子》C.《荀子》D.《礼记》答案:A5、()表现的是战国时代纵横家们的言论与活动,既有真实的历史内容,也有许多编造的成分。

A.《春秋》B.《国语》C.《吕氏春秋》D.《战国策》答案:D6、《左传》和《国语》都被认为是()所著,二者都属于历史散文,《左传》长于叙事,而《国语》长于记言。

A.左丘明B.孔子C.韩非子D.荀子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1、先秦散文奠定了中国古代散文的优良传统,成为后世散文师法的楷模和品评的标准,其具有()的特征。

A.创始性B.综合性C.抒情性D.实用性E.随意性答案:ABDE2、战国时期,散文得以蓬勃发展的历史背景有()。

A.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B.士族阶层的兴起C.诸国并立,竞相揽才的风气D.战事频繁E.各家学派为宣扬和捍卫自己学说展开论争答案:BCE3、战国时诸子学派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其中影响深远的是()。

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E.杂家答案:ABCD4、《春秋》三传指的是()。

A.《仲尼弟子列传》B.《公羊传》C.《左传》D.《榖梁传》E.《老子韩非列传》答案:BCD三、判断题1、甲骨卜辞和钟鼎铭文都非常简略,既是由于当时的文章尚处于起步阶段,也是因为在甲骨和铜器上刻字十分困难。

答案:对。

2、春秋战国时期的散文主要可分为史传散文和诸子散文两大类,其中,《春秋》、《论语》、《庄子》、《墨子》等都诸子散文的代表作,《国语》、《左传》、《战国策》等则是史传散文的代表作。

《先秦诸子散文选读》文学常识及默写检测

《先秦诸子散文选读》文学常识及默写检测

《先秦诸子散文选读》文学常识及默写检测班级姓名一、文学常识1、孔子是儒家家学派的创始人,与苏格拉底、佛陀、耶稣并称四大圣人。

2、孔子思想的核心是礼,其理想人格的核心是仁。

孔子还有一个重要思想是义,孔子张扬中庸之德,反对“过”与“不及”。

3、孟子被后世称为亚圣,其学说包含三个内容:其一,在人性上他张扬性善论;其二,在君、国、民方面,他宣扬民本思想;其三,在治民方面,他提倡仁政。

4、庄子,是道家的另一位巨擘,他主张人要以道为师,随顺造化。

其基本底蕴是对社会和人生的同情和关怀。

5、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立者,他的核心思想是兼爱,他鼓吹天有意志,人间有鬼神并且灵验,其宗旨是促使人们兼相爱、交相利。

6、韩非子,是先秦法家学说当之无愧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荀子的性恶论,常常用自己对人性的认识,来论证法治、术治以及势治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7、荀子是先秦最后一位儒学大师,他有极强的人文意识,他弘扬了孔子克己复礼的思想,并试图把伦理道德规范落实到法制当中。

8、《老子》思想的核心是“道”。

它是宇宙中的终极存在,它创造了万物;同时它还是一种规律的东西。

9、先秦诸子的议论文之所以富有魅力,首先一个原因是流派众多,其次一个原因是充满了卓绝的智慧。

二、名句默写1、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2、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5、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6、孔子论述“学”与“思”关系的两句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適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8、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9、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也。

”1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2、君子去仁,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散文练习综合测试题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散文练习综合测试题

综合检测(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有人说到“经”,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于“经典”,而提起“中国经典”,就转换成“儒家经典”,这种观念有些偏狭。

中国经典绝不是儒家一家经典可以独占的,也应包括其他经典,就像中国传统是“复数的”传统一样。

首先,中国经典应当包括佛教经典,也应当包括道教经典。

要知道,“三教合一”实在是东方的中国与西方的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不同的地方之一,也是古代中国政治世界的一大特色。

即使是古代中国的皇帝,不仅知道“王霸道杂之”,也知道要“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绝不只用一种武器。

因此,回顾中国文化传统时,仅仅关注儒家的思想和经典,恐怕是过于狭窄了。

即便是儒家,也包含了相当复杂的内容,有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有重视宇宙天地秩序的早期儒家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

应当说,在古代中国,关注政治秩序和社会伦理的儒家,关注超越世界和精神救赎的佛教,关注生命永恒和幸福健康的道教,分别承担着传统中国的不同责任,共同构成中国复数的文化。

其次,中国经典不必限于圣贤、宗教和学派的思想著作,它是否可以包括得更广泛些?比如历史著作《史记》《资治通鉴》,比如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甚至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那些名著佳篇。

经典并非天然就是经典,它们都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变成神圣经典的过程,这在学术史上叫“经典化”。

没有哪部著作是事先照着经典的尺寸和样式量身定做的,只是因为它写得好,被引用得多,被人觉得充满真理,又被反复解释,有的还被“钦定”为必读书,于是,就在历史中渐渐成了被尊崇、被仰视的经典。

因此,如今我们重新阅读经典,又需要把它放回产生它的时代里面,重新去理解。

经典的价值和意义,也是层层积累的,对那些经典里传达的思想、原则甚至知识,未必需要亦步亦趋“照办不走样”,倒是要审时度势“活学活用”,要进行“创造性的转化”。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散文练习阶段过关测试题二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散文练习阶段过关测试题二

阶段过关检测二(4~7单元)(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基础知识(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①自伐者无功②郑武公欲伐胡B.{①治之于未乱②未暇治天下也C.{①因释其耒而守株②子胥出走,边候得之……候因释之D.{①履危石,临百仞之渊②市罢,遂不得履项,①自我夸耀/②进攻,攻打。

B项,①②都是动词,治理。

C项,①放下/②释放,放走。

D项,①动词,踩,踏/②名词,鞋子。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②已得履B.{①其于大达亦远矣②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C.{①我决起而飞②衣缁衣而反D.{①去以六月息者也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项,①语气助词,用法同“矣”/②副词,已经。

B项,①介词,对于/②介词,被。

C项,①②都是连词,表修饰关系。

D项,①介词,凭借/②介词,把。

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导学号50730043)A.九层之台,起于累土B.而御六气之辩D.泛然而若辞项,累,通“蔂”,盛土的工具。

B项,辩,通“变”,变化。

C项,弊,通“敝”,破旧、破损。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情况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任公子得若鱼,离而腊.之A.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B.吾与之友.矣C.将在于众.贤而已D.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名词活用作动词,做成干肉。

A项,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活。

B项,名词活用作动词,做朋友。

C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众多。

D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美。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B.夫大块..载我以形C.欲使无穷..,其可得乎D.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项,古义:僵硬。

今义:①形容词,强固有力,不可动摇或摧毁;②动词,使坚强。

B项,古义:大地。

今义:形体相对较大或相对较大的部分。

C项,古义:不困窘。

今义:动词,没有穷尽,没有限度。

《先秦诸子散文》期末考试(试卷卷)

《先秦诸子散文》期末考试(试卷卷)

新和二中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选修(先秦诸子散文)(试题卷)(完卷120分钟,满分100分)班级座号姓名一、语言积累与基础知识。

(14分)1.默写。

(8分)⑴子曰:“,则远怨矣。

”(《论语·卫灵公》)⑵子在川上曰:“,。

”(《论语·子罕》)⑶子曰:“饭疏食饮水,,乐亦在其中矣。

”(《论语·述而》)⑷子曰:“,,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⑸,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孟子·滕文公下》)⑹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则无败事。

(《老子》第六十四章)2.下列加点字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饭.疏食饮水(米饭)其良人..出(丈夫)听.而斫之(任意,听任)B.多.见其不知量也(多数)利与善之间.也(差别)举世誉之而不加劝.(勤勉)C.抑.为之不厌(不过)畜.君何尤(喜欢)女将恶.乎比予哉(何,什么)D.自伐.者无功(攻战)举直错.诸枉(通“措”,安排)暴.之于民而民受之(显)3.下列加点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富而.可求也 B.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就有道而.正焉割鸡焉.用牛刀C.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D.斧斤以.时入山林悲夫,子之.不知余也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4.下列有关春秋时期思想家的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孔子宣扬的礼,是对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对人际关系以及社会秩序的一整套规范。

他所张扬的中庸之德,有明确的原则,即德行符合礼的规定。

B.《孟子》主要记录了孟子的谈话,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所著,长于论辩是《孟子》的鲜明特征。

《孟子》长于在论辩中运用比喻,把抽象的道理用具体生动的形象表现出来,使之富有形象性,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

C.庄子是道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其思想主要体现在《庄子》一书中。

《庄子》善于借助寓言来说理,书中的寓言表现了庄子超凡的想象力,构成了奇特的想象世界,表达了深邃的哲学思想。

先秦诸子散文测试

先秦诸子散文测试

先秦诸子散文测试班级姓名成绩一.文学常识填空(每空1分,共19分)1,据《汉书·艺文志》载,先秦诸子有_______、_______、阴阳、_______、名、_______、纵横、农、杂、小说十家。

在各学派中,首先兴起的先由_______创立的_______,继起的是_______,然后是其它各家。

2,在文体形式上,先秦散文经过了一个由简到繁,由_______到_______的发展过程。

3,下列思想主张分别属于先秦诸子的哪一家A.儒;B.道;C.法;D.墨(1),实行仁政,重礼乐,重伦理,重教育_______(2),顺应自然,无为而治_______(3),严刑峻法,奖励耕战,富国强兵_______(4),主张兼爱,反对宗法等级制度,反对兼并战争_______(5),主张性善论,要求推己及人爱以示人_______(6),主绕性恶论,重视后天的学习教育_______4,先秦诸子的散文各具特色。

下列各项所说的是先秦诸子哪一种著作的特色A.《论语》B.《孟子》C.《墨子》D.《老子》E.《庄子》F.《荀子》G.《韩非子》(1),文字精,质朴储蓄,概括力强,具有格言的韵味。

()(2),词锋犀利,气势充沛,感情强烈,长于论辩。

()(3),虽仅五千字,但句式整齐,多用韵语。

()(4),想象奇幻,行文汪洋恣肆,富有诗意。

()(5),文词质朴,逻辑性强,善用具体事例说理。

()(6),锋芒锐利,说理透彻。

()(7),朴实浑厚,严整精密。

()5,用先秦诸子散文中的名句填空(9分)(1),《论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不仅是对松柏的赞美,而且蕴含着对坚强性格的歌颂,给人以美感。

(2),《孟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形容一个人在多种威逼利诱面前应有的尊严。

(3),《荀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正反对比来说明“持之以恒”的道理。

最新人教版选修高中语文《先秦诸子散文》达标习题2.2王何必曰利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选修高中语文《先秦诸子散文》达标习题2.2王何必曰利及答案

二、王何必曰利一、夯基训练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利:使……得到利益B.轲也请无问其详,愿闻其指.指:意旨、意向C.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遗:遗留D.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孳孳:勤勉、努力不懈的样子项,遗:遗弃。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孟子遇于.石丘②秦、楚之王悦于.利B.①先生以.利说秦、楚之王②怀利以.相接C.①先生之志则.大矣②先生之号则.不可D.①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②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项,①介词,在;②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对。

B项,①介词,用,拿;②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

C项,①连词,表示让步关系,相当于“倒是”;②连词,表转折关系。

D项,①②两个“而”都是连词,表转折关系。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上下..交征利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C.先生之号则不可..D.鸡鸣..而起项,古义:这样而。

今义:连词,用在句子的开头,表示转折。

其他三项,古今义相同。

4.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50730017) 例句:先生将何之A.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B.孟子遇于石丘C.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D.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D项均为宾语前置句;A项和C项是判断句;B项既是状语后置句,也是省略句。

二、课内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7题。

孟子见梁惠王。

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

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孟子·梁惠王上》)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以利吾家.家:家庭B.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危:处境危险C.万乘.之国乘:一车四马为一乘D.不夺不餍.餍:满足项,家:卿大夫的采地食邑。

最新精编高中人教版选修高中语文《先秦诸子散文》达标习题阶段过关检测二及解析

最新精编高中人教版选修高中语文《先秦诸子散文》达标习题阶段过关检测二及解析

阶段检测卷二(4~7单元)(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基础知识(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①自伐者无功②郑武公欲伐胡B.①治之于未乱②未暇治天下也C.①因释其耒而守株②子胥出走 边候得之 候因释之D.①履危石 临百仞之渊②市罢 遂不得履项,①自我夸耀/②进攻,攻打。

B项,①②都是动词,治理。

C项,①放下/②释放,放走。

D项,①动词,踩,踏/②名词,鞋子。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斯恶已②已得履B.①其于大达亦远矣②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C.①我决起而飞②衣缁衣而反D.①去以六月息者也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项,①语气助词,用法同“矣”/②副词,已经。

B项,①介词,对于/②介词,被。

C项,①②都是连词,表修饰关系。

D项,①介词,凭借/②介词,把。

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50730043)A.九层之台,起于累土B.而御六气之辩C.卜子妻写弊裤也D.泛然而若辞项,累,通“蔂”,盛土的工具。

B项,辩,通“变”,变化。

C项,弊,通“敝”,破旧、破损。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情况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任公子得若鱼,离而腊.之A.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B.吾与之友.矣C.将在于众.贤而已D.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名词活用作动词,做成干肉。

A项,动词的使动用法,使 活。

B项,名词活用作动词,做朋友。

C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 众多。

D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 美。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载我以形B.夫大块..,其可得乎C.欲使无穷..D.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项,古义:僵硬。

今义:①形容词,强固有力,不可动摇或摧毁;②动词,使坚强。

B项,古义:大地。

今义:形体相对较大或相对较大的部分。

C项,古义:不困窘。

今义:动词,没有穷尽,没有限度。

《先秦诸子选读》测试题

《先秦诸子选读》测试题

《先秦诸子选读》测试题《先秦诸子选读》测试题《先秦诸子选读》是新课改形势下应运而生的课标版选修教材,是人教课标版选修科目。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先秦诸子选读》测试题,欢迎大家分享。

一、选择题(共24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中下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孝悌(tì)荷蓧(diào)木铎(yì)一箪食(dān)B、夫子哂之(shěn)诲人不倦(huǐ)能近取譬(bì)莞尔(wǎn)C、曲肱(gōng)有马十乘(shèng)恶乎成名(wū)墦间(fán)D、怃然(wǔ)沂水(qí)杀鸡为黍而食之(shí)施施(yí)从外来2、下列各项中不全有通假现象的一项是()A、乡也吾见夫子而问知且而从辟人之士也B、由也好勇过我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C、莫春者,春服既成无欲速,无见小利D、女闻六言六蔽矣乎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3、下列下划线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思而不学则殆(通“怠”,懈怠)B、恭而无礼则劳(劳累、辛苦)C、小人之过必文(掩饰)D、就有道而正焉(接近,靠近)4、选出下列各项中不全是古今异现象的一项()A、①子路问成人②尝独立,鲤趋而过庭B、①子路从而后,遇丈人②颠沛必于是C、①至于他邦②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D、①子路从而后②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5、下列各项中“之”的意义,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子之武城A、天下之无道也久矣B、非其鬼而祭之C、今之成人者何必然D、先生将何之6、下列各项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仁以为己任。

A、他人之贤者,丘陵也B、子路宿于石门C、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D、孟子遇于石丘二、文言文翻译。

(9分)(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译:(2)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译:(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先秦诸子散文》结业考试试题卷.doc

《先秦诸子散文》结业考试试题卷.doc

福州一中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第二学段模块考试高二语文选修《先秦诸子散文》结业考试试题卷(完卷120分钟,满分100分)班级座号姓名一、语言积累与基础知识。

(14分)1.默写。

(8分)⑴ 子曰:“ ,则远怨矣。

”(《论语·卫灵公》)⑵ 子在川上曰:“ ,。

” (《论语·子罕》)⑶ 子曰:“饭疏食饮水,,乐亦在其中矣。

” (《论语·述而》)⑷ 子曰:“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⑸ ,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孟子·滕文公下》)⑹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则无败事。

(《老子》第六十四章)2.下列加点字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饭疏食饮水(米饭)其良人出(丈夫)听而斫之(任意,听任)B.多见其不知量也(多数)利与善之间也(差别)举世誉之而不加劝(勤勉)C.抑为之不厌(不过)畜君何尤(喜欢)女将恶乎比予哉(何,什么)D.自伐者无功(攻战)举直错诸枉(通“措”,安排)暴之于民而民受之(显)3.下列加点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富而可求也 B.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就有道而正焉割鸡焉用牛刀C.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D.斧斤以时入山林悲夫,子之不知余也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4.下列有关春秋时期思想家的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孔子宣扬的礼,是对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对人际关系以及社会秩序的一整套规范。

他所张扬的中庸之德,有明确的原则,即德行符合礼的规定。

B.《孟子》主要记录了孟子的谈话,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所著,长于论辩是《孟子》的鲜明特征。

《孟子》长于在论辩中运用比喻,把抽象的道理用具体生动的形象表现出来,使之富有形象性,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

C.庄子是道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其思想主要体现在《庄子》一书中。

《庄子》善于借助寓言来说理,书中的寓言表现了庄子超凡的想象力,构成了奇特的想象世界,表达了深邃的哲学思想。

先秦诸子测试题

先秦诸子测试题

一、课外文言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孔子世家(节选)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

楚救陈,军于城父。

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

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

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

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

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

不得行,绝粮。

从者病,莫能兴。

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贡色作。

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

非与①?”孔子曰:“非也。

予一以贯之②”。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③彼旷野’。

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耶?人之不我信也。

意者吾未知耶?人之不我行也。

”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智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子路出,子贡入见。

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

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④,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

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

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

赐,而志不远矣!”子贡出,颜回入见。

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

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

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

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⑤。

”于是使子贡至楚。

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

注释:①非与:难道不是吗?②一以贯这之:意思是做人坚守一个根本的原则。

③率:行走。

④稼:种庄稼。

穑:收庄稼。

⑤宰:家臣,总管。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节)1.对下列各句中黑体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楚救陈,军于城父军:驻扎B.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用事:当权C.君子亦有穷乎穷:困厄D.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病:痛苦2.下列各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B.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今君乃.亡赵走燕C.赐,而.志不远矣某所,而.母立于兹D.人之.不我信也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3.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不同类的一项是()A. 予一以贯之B. 使智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C. 吾何为于此D. 人之不我行也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陈国、蔡国的大夫所作所为都违反孔子的心意且孔子又是贤人,因而当得知楚昭王要派人聘请孔子时,他们考虑到孔子入楚对已不利,就共同调发役徒孔子围困在野外。

[精品]新人教版选修高中语文《先秦诸子散文》达标习题阶段过关检测二及答案

[精品]新人教版选修高中语文《先秦诸子散文》达标习题阶段过关检测二及答案

阶段检测卷二(4~7单元)(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基础知识(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①自伐者无功②郑武公欲伐胡B.①治之于未乱②未暇治天下也C.①因释其耒而守株②子胥出走 边候得之 候因释之D.①履危石 临百仞之渊②市罢 遂不得履项,①自我夸耀/②进攻,攻打。

B项,①②都是动词,治理。

C 项,①放下/②释放,放走。

D项,①动词,踩,踏/②名词,鞋子。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斯恶已②已得履B.①其于大达亦远矣②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C.①我决起而飞②衣缁衣而反D.①去以六月息者也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项,①语气助词,用法同“矣”/②副词,已经。

B项,①介词,对于/②介词,被。

C项,①②都是连词,表修饰关系。

D项,①介词,凭借/②介词,把。

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50730043)A.九层之台,起于累土B.而御六气之辩C.卜子妻写弊裤也D.泛然而若辞项,累,通“蔂”,盛土的工具。

B项,辩,通“变”,变化。

C 项,弊,通“敝”,破旧、破损。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情况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任公子得若鱼,离而腊.之A.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B.吾与之友.矣C.将在于众.贤而已D.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名词活用作动词,做成干肉。

A项,动词的使动用法,使 活。

B项,名词活用作动词,做朋友。

C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 众多。

D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 美。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B.夫大块..载我以形C.欲使无穷..,其可得乎D.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项,古义:僵硬。

今义:①形容词,强固有力,不可动摇或摧毁;②动词,使坚强。

B项,古义:大地。

今义:形体相对较大或相对较大的部分。

C项,古义:不困窘。

今义:动词,没有穷尽,没有限度。

《先秦诸子选读》试题.doc

《先秦诸子选读》试题.doc

《先秦诸子选读》试题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庸”辨析张岱年%1以前會経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见解,认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是1•中庸爲对于这个问题,应略作辫析。

%1仲JT观念是孔子提出的,他说呻庸之为很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论语•雍也》)对于中庸的含义无所解释。

但是说“中膚之为,而不是说“中庸之为道",足证中庸是指一种修养境界,而不仅是指一种抽桑原则。

孔子又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所不为也。

-(《子路》)中行是较高的品密,应与中庸同义。

孟子说:“孔子不得中道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孟子•尽心下》)不说中行而说中31,中行、中at,当是同一意义。

总之,中就中行、中at,应具有同一含义,指高于狂猾的修养境界。

%1《中庸》篇有云:其大知也与!齊好问而好寨迩皆,隐恶扬善,执其两i* ,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所ill执两用中应即对于中庸的解释。

《说文》:,用也。

”中庸即用中,指随时运用中的JWW , 处事恰如其分。

孔子尝说:“过犹不及。

-(《论语•先进》)后«|解释中魔为•■无过无不及.,是正确的。

%1“中庸噪念包含一种认识,即许多事情都有一定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和没有达到这个限度一样。

这就是•过犹不及・。

有些事情,确实如此。

如饮食衣満以及睡眠之类,确实是“过犹不及爲但是,许多事情的限度是随时代的演进而改变的。

例如所谓•君臣之义”,过去认为是必须遵守.不可途越的。

但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打倒了君权,使人类历史大大前进了一步。

又如中国封建时代排斥所谓奇技淫巧,阻碍了自然科学的进展;近代西方实证科学长足进步,技术远远超过了前代,促进了文化的高度发展。

在历史上,在一定的范围内,超越传统的限度,往往可以实现巨大的飞跃。

如果固守淡犹不及"的中道,就不可能大步前进了。

因此,“中庸加念,虽然底过去會经广迂流传,但是实际上不能起推动文化发展的作用。

先秦诸子散文高二语文期中考试模拟试题一

先秦诸子散文高二语文期中考试模拟试题一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模拟试题一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无误的一项是()A.丰赡.(zhān)谄.媚(chǎn)畎.亩(quán)亟.待解决(jí)畏葸.不前(xǐ)B.孝悌.( tì) 恸.哭( dòng) 朝觐.( jìn ) 揠.苗助长(yà)猝.不及防( cù)C.譬.如( pì) 哂.笑(shěn) 龟.裂(guī)强恕.而行( sù) 稗.官野史(bài )D.水獭.(tǎ)秦桧.( Huì) 怵.惕(chù) 绚.丽多姿(xuàn) 放辟邪侈.(chǐ)2.下列词语的书写,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布衣疏食集腋成裘偃旗息鼓诛连九族B.见危受命流连忘返因材施教言不及义C.囿于成见忿忿不平脉膊微弱民生凋蔽D.置若罔闻察颜观色愤世嫉俗金壁辉煌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却又似乎无处不在。

不同的人对幸福有A.没有人不渴望幸福,但幸福究竟是什么呢它不可琢磨..着不同的理解。

B.铁路部门关于解决一票难求的“表态”已多次食言,一票难求的问题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得到解..决,人们拭目以待。

,各尽其责,就能更C.实行“问责制”以后,各政府部门分工更加细致明确。

只要大家各行其是....好地为人民服务。

,销售场面十分火爆。

D.由于楼盘前临碧水背依青山,环境十分优美,发售第一天便十室九空....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市环保局通过实施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扬尘污染综合治理,市区已基本杜绝了现场搅拌混凝土的违规现象,大气环境质量逐年提高。

B.疾控部门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判定这是一起由饮用不洁桶装水引起的以诺如病毒为主的感染性腹泻疾病。

C.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跨省转续工作渐入常态,运行平稳,特别是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跨省转续工作逐步正常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