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考试要点

合集下载

《普通心理学》重点复习知识点总结

《普通心理学》重点复习知识点总结

《普通心理学》重点复习知识点总结一、绪论1、心理学概念: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

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现象:1、从动态性维度划分:心理过程(注意伴随心理过程):1、认知过程2情绪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个性心理:1、个性倾向性(需要与动机、态度价值观)2、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稳定的))2、从意识性维度划分:意识和无意识意识(在觉醒状态下的觉知):客体意识(对外界事物的觉知)自我意识(对自身内部状态的觉知)无意识(个体没有觉察到的心理过程和心理活动)3、辨证唯物主义的心理观:1、心理是脑的机能2、脑是心理的器官(沟回)3、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4、心理学的发展:心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

“有一个漫长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艾宾浩斯(1885)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5、心理学的主要流派:1、构造主义: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观点: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直接经验。

(即意识。

意识分为感觉、意向、感情三个要素)2、机能主义:代表人物(詹姆斯、杜威)观点:心理活动或心理机能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而不像构造主义那样强调意识的结构。

3、行为主义:代表人物(华生)观点: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而应该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

研究的主要内容为刺激与反应(S--R)之间的关系,直接的观察和测量是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而内省发是不科学的。

4、格式塔心理学:代表人物(威特海墨、考夫卡、苛勒)观点:主要研究有关人的知觉过程,认为人的知觉过程就是构建“完型”的过程。

5、精神分析:代表人物(弗洛伊德)主要研究:意识理论、人格结构理论、儿童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意识理论:意识、前意识(可控)、无意识(不可控)无意识分为(被压抑的无意识,潜伏的无意识)人格结构理论:1、“本我”:本能冲动,追求快乐原则2、“自我”:现实原则,规则意识3、“超我”:道德化的自我儿童人格发展阶段理论(性感器):1、口唇期(0-18个月)孩子刺激口唇(最大的快乐)唇舌是动情区,依赖性和攻击性,产生贪婪和产生依赖2、肛门区(18个月-3岁)肛门排放性性格肛门便秘性性格3、性器区(3岁-6岁)生殖器(性感区)出现性格角色分化(恋母情结、恋父情结)4、潜伏期(6岁-12岁)玩伴为同性5、生殖期(青春期-成长)两性期6、人本主义: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观点:认为心理学应研究正常人,认为人有无限的潜能。

普通心理学复习要点

普通心理学复习要点

普通⼼理学复习要点普通⼼理学要点⼼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进⾏研究1.⼼理学的研究对象P1 认知(感知觉、记忆、想象、思维、语⾔)⼼理过程动机和情绪意志注意个体⼼理现象个性⼼理倾向个性⼼理个性⼼理特征⼼理现象⾏为:有机体的反应系统⽆意识:⼈们觉察不到也不能⾃觉调节和控制的⼼理现象社会⼼理:它是在团体的共同⽣活条件下和环境中产⽣的2.⼼理学的任务P7-93.⼼理学研究的类型P10-11(1)因果研究*探索⼼理现象的因果关系。

A→B。

即事件A的发⽣导致事件B的发⽣。

*确定因素:⾃变量:是实验者选择⽤来引起被试⼼理或⾏为变化的刺激变量因变量:由⾃变量引起被试⼼理或⾏为的变化控制变量:⽆关变量(⼲扰因素:被试的个别差异、性别、疲劳程度、饥渴状态、⽓质和性格等)。

*例:照明条件对反应时的影响。

噪⾳对⼯作效率的影响。

包装对销售量的影响。

颞叶受伤可以引发记忆受损。

杏仁核受损会导致情绪失常。

*注意事项:确定变量,控制好⽆关变量。

因果联系是有条件的。

(2)相关研究*是⼀种探索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相互联系的性质与紧密程度的研究。

要确定两种事件之间有关联。

如A变化伴随着B的变化。

*如:⼤学新⽣的⾃我价值感和普通⼼理学的学习成绩是否有关系;吸烟与肺癌;左撇⼦赚的钱平均值⽐习惯⽤右⼿的⼈⾼10%;努⼒与学习成绩提⾼。

(三)个案研究*从个别案例中发现有价值的结果。

强调个体之间的差异。

*如:弗洛伊德对达芬奇的⼈格分析。

1910《列奥纳多·达·芬奇———⼀个对童年的记忆》马斯洛⾃我实现理论的形成4.⼼理学的研究⽅法P18-21(1)观察法*定义:观察法是指在⾃然条件下,对表现⼼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理现象产⽣和发展的规律性*优点:⾃然、真实、前期探索*缺点:不可进⾏重复检验、难以作精确的分析、被试的⾏为⽐较被动、代表性差、主试偏见(2)测验法*定义:是指⽤⼀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理品质的⽅法。

普通心理学重点整理1

普通心理学重点整理1

第六章感觉1、感觉:是个体对刺激作用于某种感受器所产生的体内外的初级经验或觉知。

即感觉是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2、感觉阈限;在刺激情境下感觉经验产生与否的界限。

3、感受性:感觉器官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4、绝对阈限:刚刚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心理学家通常把有50%的次数被觉察到的那个刺激值规定为绝对阈限。

5、差别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叫差别阈限或最小可觉差6、韦伯常数:K=ΔI/I 其中I为标准刺激的强度或原刺激量,ΔI为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增量,即差别感觉阈限。

K 为一个常数称为韦伯分数。

这个公式叫韦伯定律。

7、费希纳定律:S=KlogR+C,这里,S是感觉强度,R是刺激强度,K和C均是常数。

感觉的大小是刺激强度的对数函数,即当刺激强度按照几何级数增加时,感觉强度只按算数级数增加8、感觉适应: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9、暗适应:一种视觉适应,比如晚上从明亮的室内走到室外时,开始我们的眼前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见,一段时间后就能够分辨出黑暗中的物体了10、光适应:一种视觉适应,比如由漆黑的室外走到明亮的室内时,开始就感到炫目耀眼,什么都看不到,后来就能清楚看清了11、感觉后效:对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停止以后,感觉印象并不立即消失,仍能保留一个短暂的时间。

这种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现象12、感觉的基本规律,举例说明:①感受性和感觉阈限②感觉的一般特征⑴适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⑵感觉对比:从同一张灰纸上剪下的四个小的正方形,分别放在不同背景纸上,由于背景的灰度不同,感觉对比的效果也不同。

⑶感觉的相互作用:听觉影响痛觉温度觉影响味觉⑷联觉:红橙黄暖色调;蓝青绿冷色调⑸感受性的发展和补偿:③感觉后效④感觉对比分同时对比: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产生的对比现象;先后对比: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产生的对比现象13、除视觉和听觉外,还有哪些感觉?各有什么特点:(1)皮肤感觉①触压觉——触觉与压觉②温度觉——冷觉与热觉(2)痛觉(3)嗅觉和味觉(4)内部感觉(机体觉)(5)运动感觉(动觉)(5)平衡感觉(静觉);(6)内脏感觉—饥、渴、痛、温等机体状态的感觉第七章知觉1、知觉:是个体把来自感觉器官的信息转化为有意义对象的心理过程2、知觉恒常性: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人对物体的映象仍保持相对不变3、空间知觉:是物体空间特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普通心理学考试部分资料整理

普通心理学考试部分资料整理

动机理论◆本能论首先,本能论由詹姆斯和麦独孤提出。

该理论认为:①人类的本能行为是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由遗传固定下来的一种不学而能的行为模式,是人类行为的原动力;②所有的行为都是以本能为基础的,本能是人类一切思想和行为的基本源泉和动力;③本能具有能量、行为和目标指向三种成分;④个人和民族的性格和意志也是由本能逐渐发展形成的。

支持该理论的还有精神分析学派的弗洛伊德的生本能与死本能。

①“生的本能”:指向生命的生长和增进。

例如,饥饿的本能、生殖本能、害怕危险的本能等。

②“死的本能”:当死的本能向外表现时,它就成为一种破坏、损害、征服的动力;它是愤恨的动机,侵犯的倾向,它在仇恨和侵犯中充分地表现出来。

当对外界有所破坏的时候,死的本能没有必要来毁伤自我。

但是,当向外侵犯受到挫折时,死的本能往往退回到自我内部,成为一种自杀倾向。

人的每一种动机都是无意识的生本能和死本能的混合物。

还有马斯洛需要层次模型,认为人类行为是由生来就有的自我实现的潜能所决定的。

劳伦兹印刻效应可以很好的解释本能论,所谓印刻效应指的是:指刚获得生命不久的小动物追逐它们最初看到的能活动的生物,并对其产生依恋之情的现象。

◆驱力减少理论该理论由赫尔提出。

其主要内容为:(1)赫尔假定个体生存就会有需要,需要会产生一定的驱力,给有机体提供能量,使需要得到满足,进而减少驱力,所以寻求驱力降低就成为个体行为的动机。

(2)赫尔认为,人类行为主要是由从经验中习得的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即是由习惯来支配的。

因此,他强调经验、学习,认为学习对个体成功适应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3)赫尔认为,驱力给行为提供能量,而习惯决定着行为的方向。

驱力可以来自内部刺激,称为原始驱力;也可以来自外部刺激,通过学习得到,称为获得性驱力。

(4)赫尔认为,驱力(D)、习惯强度(H)共同决定了个体的有效行为潜能,它们的相互关系可以用公式表示为:P=D*H。

◆唤醒理论该理论主要是由赫布和柏林提出的。

普通心理学(下)重点难点整理

普通心理学(下)重点难点整理

普通心理学(下)重点难点整理习题普通心理学(下)第七章思维一、名词解释:1、思维2、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3、辐合思维和发散性思维4、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5、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6、表象7、心理旋转8、想象9、不随意想象和随意想象10、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11、概念12、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13、合取概念、析取概念和关系概念14、自然概念和人工概念15、概念形成16、算法式与启发式17、定势(心向)18、功能固着二、简答题:1、简述思维的含义及其特征。

2、人类思维发展的顺序是什么?3、思维的基本过程是什么?4、定势对解决问题有何影响?5、什么是表象?它在思维中有什么作用?6、简述想象的含义及其功能。

7、为什么说思维是一种高级的认知活动?8、试术问题解决过程中常采用的策略。

9、什么是有意想象?它有哪些种类和特点?三、论述题1、什么是问题的解决?、试分析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心理因素影响着问题的解决?2、综合分析人在推理过程中发生错误的可能原因。

3、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4、试论述认知心理学关于概念结构的理论和发展。

5、有关概念结构的理论有哪些?简述这些理论的主要观点。

6、简要评价概念形成的两种理论。

7、为什么人们在推理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推理错误?8、问题解决过程中可采用哪些策略?11、什么是创造性?它有什么特征,以及包括哪些心理成分?第八章语言一、名词解释:1、语言理解2、布洛卡区(Broca’s area)3、内部语言4、独白语言与对话语言5、语言的表征6、语言的加工7、威尔尼克区(Wernick’ area)9、语言知觉10、句子理解11、图式二、简答题1、语言与言语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2、简述语言的表征和加工过程。

3、简述图式及其作用。

4、什么是语句的表层和深层结构?两者之间的关系怎样?5、简述语言的特点并利用这些特点评价心理学家教育黑猩猩学习语言的情况。

6、简述关于语言获得的两种对立的理论。

普通心理学 各章重点

普通心理学 各章重点

自学考试“普通心理学”各章复习重点第一章绪论本章主要介绍心理学的由来及发展,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历程,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性质和方法。

本章重点如下:(一)基本概念:感应性、心理、心理状态、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

(二)思考题:1、心理产生的标志是什么?怎样证明?答:动物对生物学刺激做出反应,说明心理现象产生。

蚯蚓试验证明。

2、人的心理与动物心理有何本质区别?答:语言的出现,产生了思维,对事物本质做出反应。

3、为什么说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如何证明?答:心理是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1)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脑的发展导致心理的发展。

(2)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如狼孩等);(3)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能动的反应。

4、为什么说人的心理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有何根据?5、简述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意义?(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试验室)第二章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一)基本概念:神经元、突触、本能、反射、反射弧、反馈、兴奋过程、抑制过程、无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第一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二)思考题:1、简述突触的结构和功能。

答:突触的结构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

突触的机能主要是使神经元之间发生联系,进行通讯联络,使神经冲动有效地在神经系统内传导。

2、为什么说兴奋在突触上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有何根据?3、简述脑干网状结构及下丘脑的功能。

4、简述动力定型的形成过程。

(考过)5、哪些事实证明大脑两半球的机能是非对称的?6、R.W.斯佩里对裂脑人的实验研究说明了什么?有何意义?7、第二信号系统对人的心理活动有何重要作用?答:第二信号系统是人们获得间接知识和经验,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基础。

8、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有何区别?9、简述言语机能联合区的功能。

第三章需要与动机(一)基本概念:需要、动机、内驱力、成就动机、好奇心、自然需要、社会需要(二)思考题: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试对这一理论进行客观的评价。

普通心理学重难点考点归纳整理

普通心理学重难点考点归纳整理

普通心理学重难点考点归纳整理一.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学研究的对象:认知过程;情绪情感与意志;能力和人格;(二)心理学研究方法:1)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的,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

(在实验心理学P23页,将观察法分为:自然观察法,个案观察法和调查研究法;并涉及到一项观察方法:无干扰观察法。

)观察法的特点:直接性和描述性;2)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叫实验法。

实验法分为:自然实验(现场实验)和实验室实验;3)测验法:采用经过标准化的测验(量表)的形式来测量心理品质。

使用心理测验要注意信度和效度两个基本要求4)调查法:用提问的方式(问卷提问/访问提问),要求被调查者就某个问题或某些问题回答自己的想法。

一般分为问卷条查和访问调查。

5)个案法:通过对某个研究对象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

(这种方法是由医疗实践中的问诊法发展而来的)这种方法只适用于个体,缺乏代表性。

(三)主要的心理学流派:1)构造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冯特, 铁钦纳,主张心理学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三种元素,并强调内省方法。

2)机能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詹姆斯,杜威,安吉尔。

也主张研究意识,但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

3)行为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班杜拉。

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实验法。

4)格式塔心理学:代表人物,韦特海默,柯勒,考夫卡,温勒。

主张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完型。

5)精神分析:代表人物,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

理论主要来源于治疗精神病的临床经验,强调心理学研究无意识现象。

(霍妮也和精神分析有关) 心理精神过程(黑箱) 行为刺激 信息加工的主观背景 能力 + 人格 信息加工的副产品 动机(意志)+情绪(情感) 信息加工的客观过程(认知)感觉→知觉→注意→意识→记忆→思维→语言6)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

普通心理学期末重点

普通心理学期末重点

心理学一.名词解释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心理过程:指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识记、想象和思维)、情绪和情感过程及意志过程。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错觉: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对事物产生不正确的知觉适应:由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引起的感受性变化叫做适应。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特征。

注意转移:是根据新的需要,主动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的特性。

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记忆表象:被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它的形象仍能在头脑中呈现出来,这个现象叫记忆表象。

识记:就是通过反复感知从而识别、记住某种事物,并在头脑中留下映象的过程。

遗忘: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再现,或者错误的再认和再现,这种现象叫遗忘。

思维:是人脑多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可以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思维品质:是指个体在思维活动中智力特征的表现,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思维活动上表现的差异问题:不能用已有的知识处理,可以间接用已有知识处理的情境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幻想:与个人的愿望相联系并指向于未来想象。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过程。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

情绪:是人对反映内容的一种特殊态度,它具有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并总伴有植物性神经系统的生理反应应激:是由出乎意料情况所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需要:是人们在个体或社会生活中欠缺某种东西,并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心理倾向。

需要反映某种客观存在和要求的必然性,并成为个人活动的积极性的源泉。

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容动力。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复习资料重点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复习资料重点

第一章普通心理学知识点第一节绪论第一单元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一、心理学概述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2、、基础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基础学科。

二、基础心理学的内容1、心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绪、情感、意志2、心理特征:①需要和动机一心理活动的动力,②能力、气质、性格--人格特征第二单元人的心理本质1、人的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这两个科学命题是我们认识心理现象的指导思想一、心理是脑的机能1、心理是脑的机能这一论断的证明材料:①人们的生活经验、②临床的事实、③心理发生和发展过程、④脑解剖和生理过程的科学研究。

2、心理现象是在动物适应环境的活动过程中,随着神经系统的产生而出现的,又随着神经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由初级发展到高级的。

3、①变形虫是单细胞动物,有趋利避害的能力,这种只能叫感受性,不能叫心理现象;②蚯蚓是环节动物,有神经系统,开始有了“感觉”的心理现象,这种感觉非常简单,只有一个感觉器官;③脊椎动物如:猫、鸽子、草蛇等有了脊髓和脑,即有了知觉的心理现象;④灵长类动物如猩猩、猴子,心理发展到思维的萌芽状态;⑤只有人类才有了思维,这是人和动物的木质区别,人的心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4、心理现象的产生是和神经系统的出现相联系的,心理由初级向高级发展,又是和神经系统的不断完善相联系的,人的大脑是神经系统发展的最高产物,心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说明:心理是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活动的结果,大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

二、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1、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2、心理的反映不是镜子式的反映,而是能动的反映3、心理是大脑活动的结果,却不是大脑活动的产品,因为心理是一种主观映像,这种主观映像可以是事物的形象,也可以是概念,还可以是体验,它是主观的,而不是物质的。

4、心理是在人的大脑中产生的客观事物的映像,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

普通心理学 重点知识点

普通心理学 重点知识点

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第一节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一、心理学概念1.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及动物行为的科学。

2.心理学是关于个体的行为及精神过程的科学。

3.心理学是既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也研究动物心理现象,既研究个体心理现象,也研究群体心理现象的科学。

4.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既研究动物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个体心理认识过程:感知、表象、思维、记忆等心理过程情感过程:对事物的体验过程(情绪\情感)意志过程:意志行动过程(克服障碍\达成目标)心理心理状态个性心理倾向: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价值观等个性心理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认识过程④:感知表象、思维、想象、记忆等心理过程①情感过程⑤: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意志过程⑥: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心理状态注意、灵感、激情、犹豫等。

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价值观等个性心理③个性心理特点:能力、气质、性格①心理过程:指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那些心理活动,它们经常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中。

②个性心理:指一个人在心理过程的发展和进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那些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点。

③情感过程:在认识客观事物时所产生的各种态度体验如:常满意或不满意,喜爱或厌恶等。

④认识过程:指个体对客观刺激(信息)接受、编码、存储、提取的心理过程。

⑤意志过程:人不仅能认识客观事物,对它产生一定的态度体验,还能自觉确定目标,并根据目标调节自身行动,力求加以实现,这一心理过程称为意志过程。

(二)个体心理现象和行为·行为(behavior):指有机体的反应系统,心理学通过行为研究人的心理。

(三)个体意识与无意识1.意识(conciousness)—现时正被人觉知到的心理现象。

2.无意识(unconsciousness)—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普通心理学考试重点 权威版本

普通心理学考试重点 权威版本

第一章第一节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也研究其他动物的心理现象的科学。

2个体心理分为认知、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等三个方面。

3、认知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

4、心理和行为的关系:a、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b、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c、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5、某些动作方式起初可能受到意识的调节,但在反复后,便可能转化为自动化的无意识现象。

6、心理学的任务:一、心理学要探索什么:a、心理过程b、心理结构c、心理的脑机制d、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二、心理学研究的类型:a、因果研究b、相关研究c、个案研究三、研究心理学意义:理论意义:a、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科学正确认识心理现象实践意义:a、描述行为b、解释行为c、预测行为d、控制行为e、改善行为7、心理学研究领域:a、普通心理学b、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学c、发展心理学d、教育心理学e、医学心理学f、工程心理学g、社会心理学8、如何做一名心理学家需要具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方面的知识和科学素养。

在自然科学方面,他需要了解神经科学、语言学、生物化学、生态学、物理学、数学和计算机科学;在社会科学方面,他需要懂得社会学、语言学、逻辑学、人类学等。

9、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这种方法叫观察法。

10、心理测验法:测验法是指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

心理测试要注意两个要求:信度(是指一个测验的可靠程度)和效度(是指一个测验有效地测量了所需要的心理品质)11、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叫实验法。

分为:实验室试验和自然实验。

12、个案法:是一种较古老的方法。

它由医疗实践中的问诊方法发展而来的。

大学《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知识点、重点总结

大学《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知识点、重点总结

【理解类】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具体来说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把人的心理现象划分为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个部分:心理过程和个性。

人的心理过程分为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

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是个人心理活动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

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唯心主义哲学,认为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精神优先于物质而存在,把宇宙间的天地万物归结为精神本原。

主观唯心主义虚构出某种脱离物质、脱离人肉体的“自我”,并把“自我”当成唯一真是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我”的感觉、观念、意志等的产物,没有“我”就没有世界。

客观唯心主义是虚构某种脱离物质、脱离任何人的“客观”精神,并把它当成万物的主宰者。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世界统一于物质,精神是物质的产物。

唯物主义承认外部世界,承认物质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之外,人们的意识是对物质存在的反映。

我国古代唯物主义者认为心理活动是身体的一种机能。

我国医学早就认识到脑与心理的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是高度组织起来的物质—人脑的反映特性;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

说它古老是因为人类探索心理现象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一直包括在哲学的母体中,如公元前4世纪在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中就论述了人类的各种心理现象。

说它年轻,是因为直到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由德国哲学家、生理学教授冯特建立了世界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把自然科学中使用的方法应用于心理学的研究,心理学才开始脱离哲学而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迄今为止只有百余年的历史。

心理学是在哲学和生理学发展的基础上,经过不断探索、研究而发展起来的。

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

普通心理学考试重点总结(仅供参考)

普通心理学考试重点总结(仅供参考)

心理学有哪些主要的研究方法?这些方法的特点是什么?种类:观察法、心理测验法、实验法、个案法特点: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进行,不为被观察者所知,他们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较少或没有收到“环境的干扰”。

因此,应用这种方法有可能了解到现实的真实状况。

心理测验法: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

为了保证心理测验的信度和效度,一方面要对某种心理品质进行深入的研究。

另一方面在编制心理测量表时要注意严谨性和科学性。

实验法:在实验中,研究者可以积极干预被试者的活动,创造某种条件使某种心理现象得以产生并重复出现。

这是实验法和观察法的不同之处。

个案法:是一种比较古老的方法。

它是由医疗实践中的问诊方法发展而来的。

个案法要求对某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和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

由于个案法限于使用少数案例,研究结果可能只适合于个别情况。

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派别:经验主义、联想主义、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格塔式、精神分析学派大脑的结构和机能一、大脑的结构:大脑半球的表面布满深浅不同的沟和裂。

沟裂间隆起的部分称为脑回,有三条大的沟裂,即中央沟、外侧裂和顶枕裂,这些沟裂将半球分成额叶、顶叶、枕叶、颞叶几个区域。

大脑半球的表面由大量神经细胞和无髓鞘神经纤维覆盖着,呈灰色,叫灰质,也就是大脑皮层。

大脑半球内面是由大量神经纤维的髓质组成,叫白质。

二、大脑皮层的分区及机能1、初级感觉区:初级感觉区包括视觉区、听觉区和机体感觉区。

视觉区:位于顶枕裂后面的枕叶内,属布鲁德曼的第17区,他接受在光刺激的作用下由眼睛输入的神经冲动,产生初级形式的视觉,如对光的察觉等。

听觉区:在颞叶的颞横回处,属布鲁德曼的第41,42区,它接受在声音的作用下由耳朵传入的神经冲动,产生初级形式的听觉,如对声音的察觉等。

机体感觉区:位于中央沟后面的一条狭长区域内,属布鲁德曼的1,2,3区,它接受由皮肤、肌肉和内脏器官传入的感觉信号,产生触压觉、温度绝、痛觉、运动觉和内脏感觉等。

普通心理学期末考试重点(老师划的)

普通心理学期末考试重点(老师划的)

普通心理学考试重点第一章绪论1.医学心理学主要研究方法2.构造主义学派创始人、主要观点3.机能主义学派观点4.行为主义学派观点5.格式塔心理学观点5.精神分析学派观点6.人本主义学派创始人、观点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1.静息电位、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2.神经兴奋的传导3.脑干的功能4.言语区的分区5.大脑两半球的一侧优势第三章感觉1.感觉概念2.感受性和感觉阈限的关系、韦伯定律3.感觉现象:感觉适应、感觉对比、感觉联觉、感觉相互作用、感觉后像4.视觉中的马赫带现象第四章知觉1.知觉、知觉定势、错觉概念2.感觉与知觉的区别与联系3.知觉的特性4.影响知觉理解性的因素第五章意识和注意1. 意识的局限性和能动性2. 人的意识状态的变化与人的身体功能的周期性变化密切相关3. 睡眠的四个阶段和快速动眼睡眠(REM)阶段,各个阶段的脑电波情况及身体状态第三、四阶段通常被叫做慢波睡眠(SWS)4. 入梦的标志,梦产生的动因5. 催眠状态的特征6. 什么是白日梦和幻想7. 什么是注意,注意的基本特性8. 注意与意识的关系9. 注意的基本功能10.注意的分类: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和随意后注意第六章记忆1. 什么是记忆,记忆的作用2. 记忆的过程3. 记忆分类: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4. 感觉记忆的特点5. 影响短时记忆编码的因素6. 短时记忆的遗忘主要是由干扰信息引起的7. 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方式是系列扫描8. 短时记忆特点9. 长时记忆的信息存储的动态变化;10.长时记忆的信息存储的条件和方法11.什么是再认,什么是回忆,二者的比较12.联想的规律13.什么是“舌尖现象”14.长时记忆中的遗忘:什么是遗忘,影响遗忘的因素,遗忘的原因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遗忘的过程最初进展得很快,以后逐渐缓慢。

15.长时记忆的特点16.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区别第七章思维1. 什么是思维,思维的特点,思维的过程2. 什么是表象,表象的特征3. 什么是想象,想象的基本特点,4. 想象的功能,想象的综合过程5. 想象的种类:无意想象、有意想象(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幻想)6. 什么是概念,概念的种类7. 什么是推理,8. 推理的三段论理论、线性推理、条件推理(理解)9. 什么是问题解决10.问题解决的策略11.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12.什么是创造性,影响创造性的因素第九章需要、动机和意志1. 什么是动机,动机的功能2. 什么是需要,马斯诺需要层次理论,需要与动机的关系3. 动机与行为效率、行为效果、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4. 动机的唤醒理论的三个原理;什么是自我效能感及其建立的四种信息来源的基础;成就目标理论相应的评价标准和原则5. 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分别包含哪些6. 兴趣的品质7. 什么是意志,意志行为的基本特征8. 什么是冲突,冲突的种类9. 什么是挫折,挫折情景的形成,挫折反应,增强承受力10. 意志的品质有哪些第十章情绪和情感1.什么是情绪和情感?情绪和情感由三种组成成分构成2.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和联系3.情绪和情感的功能4.情绪状态的分类、心境的概念及特点5.情感的分类、情绪的外部表现有哪些?6.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7.什么是情绪调节和情绪智力?第十一章人格1.人格的概念、人格的主要特点2人格的结构:人格的倾向性和人格的心理特征3.能力的概念、按能力的构造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抽象概括力是一般能力的核心4.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5.气质的定义、气质的特性、希波克拉底和巴甫洛夫的气质类型、气质在人类生活中的意义6.什么是性格?性格的结构与特征、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7.性格与气质的区别和联系8.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第十二章心理评估1.心理评估的定义2.心理评估人员的要求3.心理测验的概念4.根据测验目的将心理测验分为——能力测验、人格测验、神经心理测验、评定量表、职业咨询测验5.常模、信度和效度的概念6.心理测验选择的原则7.比率智商和离差智商8.韦氏成人智力量表结构:言语量表和操作量表9.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MMPI)及适用范围10.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问卷(16PF)11.艾森克人格问卷(EPQ)、量表的组成及适用范围。

普通心理学考点归纳

普通心理学考点归纳

人格1、什么是性格及其特征是什么?性格就是对人、对己、对事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就是这个人的性格。

特征:态度特征(对社会、集体、他人的态度特征;同情、虚心、爱祖国、诚实、正直;对劳动、工作、和学习的态度特征;勤奋、节约、认真、细心;对自己的态度特征);意志特征(行动是否有明确目的,是否受社会规范约束。

有主见、依赖、受暗示、有组织纪律;对行为的自觉控制能力;自制力强、见异思迁);情绪特征(情绪情感的强度;情绪的感染力、支配性和受意志控制的程度;情绪的稳定性;情绪的起伏和波动。

急躁、容易激动;情绪的持久性;情绪的心境(郁郁寡欢、悲观))2、人格及其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是什么?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影响因素:遗传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家庭环境因素;早期童年经验;自然物理因素3、气质的类型及其代表人物?胆汁质(特点:精力旺盛,反应迅速,情感体验强烈,情绪发生快而强,易冲动,但平息也快。

直率爽快,开朗热情,外向,但急躁易怒。

有顽强拼劲和果敢性,但往往缺乏自制力和耐心。

思维具有灵活性,但经常粗枝大叶。

不求甚解。

意志坚强、勇敢果断,但注意力难于转移。

)典型人物:张飞、李逵、鲁智深。

多血质(特点:活泼好动,反应迅速,思维敏捷、灵活而易动感情,富有朝气,情绪发生快而多变,表情丰富,但情感体验不深。

外向,喜欢与人交往,容易适应新环境。

兴趣广泛但易变化,注意力不易集中,意志力方面缺乏耐力。

)典型人物:贾宝玉、燕青、郭沫若等。

黏液质(特点:安静、稳重、反应较慢;思维、言语及行动迟缓、不灵活;注意比较稳定且不易转移。

内向、态度持重,自我控制能力和持久性较强,不易冲动。

办事谨慎细致,但对新环境、新工作适应较慢,行为表现坚韧、执着,但感情比较淡漠。

)典型人物:陈景润、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爱迪生抑郁质(特点:感受性高,观察仔细,对刺激敏感,擅于观察别人不易察觉的细微小事,反应缓慢;多愁善感,体验深刻和持久,但外表很少流露。

普通心理学考试要点

普通心理学考试要点

一.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

①特点:具有质性研究性质,可以在自然环境中进行研究,不为被观察者所知。

②观察法的缺陷:难以进行重复观察(耗时);难以进行精确分析(不可控);容易出现主观测量的误差。

③适用于:对所研究的对象无法加以控制;在控制条件下,可能影响某种行为的出现;由于社会道德的要求,不能对某种现象进行控制。

2.心理测验法: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

①基本要求:测验信度和效度3.相关法:两个事物(现象)的相关程度或强度可以用相关系数来表示。

4.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①特点:可以找出因变量和自变量的因果关系;可重复,可验证。

②实验方法: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5.个案法:对某一个体,某一群体或某一组织在较长时间里连续进行调查,从而研究其行为方法的全过程。

①特点:可以收集更丰富的个人资料二.心理学派别1.构造主义(冯特,铁钦纳):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意识,主张将内省和实验方法结合起来。

2.机能主义(詹姆士):主张研究意识,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

3.行为主义(华生):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反对内省,主张用实验方法。

4.格式他心理学(韦特海默):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

5.精神分析学派:重视异常行为的分析。

三.神经元1.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①基本作用:接受和传送信息。

②结构:胞体(整合信息),树突(接受信息),轴突(传导冲动)③按功能划分:内导神经元(感觉神经元),外导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起联络作用)④神经冲动:当任何一种刺激作用于神经时,神经元就会由比较静息的状态(神经元自发放电)转化为比较活泼的状态。

(神经冲动的传导服从全或无法则)四.神经系统1.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2.外周神经系统:躯体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和自主神经系统(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①交感神经:机体应付紧急状况的机构②副交感神经:起着平衡作用,抑制体内各器官的过度兴奋3.中枢神经系统:脊髓(表面白质,内部灰质)和脑(表面灰质,内部白质)(1)脊髓的作用:脑和周围神经的桥梁;可以完成一些简单的反射活动(2)脑①脑干(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维持个体的生命,心跳、呼吸、消化、体温、睡眠等与脑干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心理学考试要点一、绪论(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就是研究有关心理现象的科学。

它以自己特有的研究对象而使自己和其他学科区别开来。

心理学既研究人的心理,也研究动物的心理,而以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有以下四大方面:个体心理、个体心理现象与行为、个体意识与无意识、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

人是作为个体而存在的。

1.个体心理个人所具有的心理现象称为个体心理。

个体心理异常复杂,概括起来,可以分为认知、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三方面。

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是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是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这三个方面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

2.行为行为是指有机体的反应系统,它是由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

有的行为较简单,有的行为则较复杂,这些行为由一系列的反应动作组成,成为各种特定的反应系统。

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情景下产生的。

引起行为的内、外因素叫刺激。

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和心理有着紧密的联系。

一方面,人的行为的复杂性是由心理的复杂性引起的。

同一刺激可能引起个体不同的反应,不同刺激也可能引起相同的反应,其原因就在于人有丰富的主观世界。

另一方面,人的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由于行为能显示人们的心理活动,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行为来客观地研究人们的心理活动,即从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这是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

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即通过对行为的客观记录、分析和测量来解释人的心理现象的规律性。

人和动物都有心理。

但人的心理不同于动物的心理,它具有意识的特点。

3.意识人的意识有两个主要特点:第一,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第二,人的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能够预先计划达到目的的方法和手段。

人的心理除了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

无意识现象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多数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出现的。

人们一般不能预先计划梦的内容,也无法支配梦境的进程。

4.个体心理与团体心理前面所提到的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都是存在于个体身上的心理现象,我们称之为“个体心理”或“个体意识”。

人是社会的实体,人作为社会的成员,总是生活在各种社会团体中,并与其他人结成各种各样的关系。

由于社会团体的客观存在,便产生了团体心理或社会心理。

团体心理或社会心理与个体心理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团体心理是在团体的共同生活条件和环境中产生的,它是该团体个体心理特征的典型表现,而不是个体心理特征的简单总和。

(二)、心理学的研究目的基础研究的目的是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行为;应用研究在此基础上还有另一个目的:提高人类生活的质量。

1.描述心理学的第一个任务是对行为进行精确的观察,描述人的心理活动。

人的心理活动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若不能被揭露,就不能被理解和控制。

因此,心理学大量的工作是描述和揭示人的心理活动如何调节和支配人的行为的规律性。

描述可以分为不同的层面进行:从最宽泛、最概括的水平到最细微的具体的水平。

在最概括的层面上:研究者探索复杂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中整体的人的行为——暴力、偏见的根源、某些问题的跨文化研究。

在下一个水平,心理学家关注窄一些、小一些的行为单元——对交通灯的反应速度、阅读过程中的眼动以及儿童在学习语言过程中的语法错误。

心理学家还可以研究行为的更小的单元:通过确认大脑中存储不同类型记忆的地方、在学习过程中发生的生物化学变化、负责视觉和听觉的感觉通路等,探索行为的生物基础。

不论观察的焦点是窄还是宽,心理学家的目标是——客观的描述行为。

按照事实的本相去收集信息,而不是按照研究者所期待或希望的那样。

每一个观察着都可能把自己的主观观点——偏爱、偏见和期望带进观察中,防止这些个人因素混进数据并扭曲它们是非常重要的。

2.解释描述必须忠于可知觉到的信息,而解释却谨慎地超越了能够被观察到的现象。

在心理学的许多领域中,中心目标都是找到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常规模式。

心理学的解释通常承认大多数行为受到一些因素的共同影响。

一些因素在内部起作用,有一些因素在外部起作用。

内部因素例如:基因构成、动机、智力水平或自尊等,行为的这些内部决定因素叫作机体变量(个体变量);外界的外界因素称之为环境变量(情境变量)。

心理学家在寻求对行为的解释时,几乎总是同时考虑这两种类型的解释。

3.预测心理学中的预测是对一个特定的行为将要发生的可能性和一种特定的关系将被发现的可能性的陈述。

4.控制心理学中的预测是对一个特定的行为将要发生的可能性和一种特定的关系将被发现的可能性的陈述。

对于心理学家而言,控制是核心的、最激励人心的目标。

控制意味着使行为发生或不发生——引发它、维持它、停止它,并且影响它的形式、强度或发生率。

对“行为的控制”是心理学帮助人们改进生活质量的一个途径。

(三)、心理学研究中的道德问题尊重人和动物的基本权利是所有研究者的基本义务。

美国心理学会建立了关于研究者道德标准的详细的指导方针,这些方针主要关注如下几大方面的问题:1.获得赞同对于以人为被试的实验室研究,一般在实验开始时都对被试解释实验程序、可能的风险以及他们将体验的益处。

确保被试的隐私受到保护,严格保密被试的所有行为记录;公开发表的内容要得到被试的同意。

要求被试表明他们已经被告知这些事宜,并同意继续实验。

提前告诉被试他们可在任何时间停止实验,没有处罚,并且留给他们正式的名字和电话,如果他们有任何抱怨可随时联系。

2.冒险/收获的评估大多数心理实验不需要被试冒险,通常只要求被试完成常规任务的实验。

一些涉及到人类本性中的个性研究,可能会对被研究者带来不同程度的困扰或造成心理烦扰。

因此,无论研究者什么时候进行这类研究,一定要把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必须把这些风险告知被试,并且必须采取适当的防范来纠正错误的反应。

无论涉及到任何风险,研究者都必须依照每条制度规定仔细权衡所冒风险与被试、科学和社会的受益情况。

3.故意欺骗对某些类型的研究来说,事先告诉被试实验怎么进行会影响实验结果。

4.事后解说参与心理学研究应该是一种研究者与被试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换。

研究者通过被试的反应获得某种行为现象中的新信息;被试要知道研究目的、假设、预期结果以及预期研究益处。

实验结束后,给被试一份详细的事后解说报告,研究者提供尽可能多的有关这个研究的信息,并且确保被试没有疑惑、没有尴尬。

5.动物研究中的科学及道德规范的问题一类研究者指出:在一些科学领域,可以使用动物进行非常重要的突破性研究。

动物研究有助于取得科学上的进展;有些研究也有利于动物自己。

伦理学家提出了一种主张:提倡从基于实验室的入侵性的研究向自然和半自然情景下最小程度的控制性研究过渡。

二、感觉(一)、基本概念1.感觉感觉是人脑对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是感受器产生的表示身体内外经验的神经冲动的过程。

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是一切比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是人的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

2.感觉阈限与感受性人的感官只对一定范围内的刺激作出反应,只有在这个范围内的刺激,才能引起人们的感觉,这个刺激范围称之为“感觉阈限”;相应的感觉的能力,称之为“感受性”。

3.绝对阈限和绝对感受性绝对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绝对阈限。

绝对感受性:感觉最小刺激量的能力叫做绝对感受性。

绝对阈限和绝对感受性的关系:绝对感受性与绝对阈限在数量上成反比关系。

用公式表示即:E=1/R,其中,E代表绝对感受性,R代表绝对感觉阈限。

人的各种绝对阈限是不同的,在不同的条件下,同一感觉的绝对阈限可能不同。

人的活动的性质,刺激的轻度和持续时间,个体注意、态度和年龄等因素,都会影响阈限的大小。

绝对阈限不是某个固定的刺激量,“绝对”阈限具有“相对性”。

4.感觉适应性感觉系统对持续作用的刺激输入的反应逐渐减小的现象。

使人类具有很好的适应机能,快速的适应变化的环境;有时也会给人带来危险。

(二)、感觉剥夺实验感觉剥夺实验要求被试安静地躺在实验室的一张舒适的床上,室内非常安静,听不到一点声音;一片漆黑,看不见任何东西;两只手戴上手套,并用纸卡卡住。

吃喝都有主试事先安排好了,用不着被试移动手脚。

总之,来自外界的刺激几乎都被“剥夺”了。

实验开始,被试还能安静地睡着,但稍后,被试开始失眠,不耐烦,急切地寻找刺激,他们想唱歌,打口哨,自言自语,用两只手套互相敲打,或者用它去探索这间小屋。

换句话说,被试变得焦躁不安,老想活动,觉得很不舒服。

实验中被试每天可得到20美元的报酬。

但即使这样,也难以让他们在实验室中坚持这种实验到2、3天以上。

这个实验说明,来自外界的刺激对维持人的正常生存是十分重要的。

(三)、感觉的功能1.有助于生存提供内外环境的信息。

通过感觉,个体能够了解事物的各种属性,认识机体的各种状态,并实现自我调节。

保持内外环境的平衡。

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是人的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

知觉、情绪、意志、记忆、思维等认识活动都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

2.耽于声色耽于声色是对感觉经验的快乐体验(指追求对感觉的一种满足感,它是对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感觉的快乐体验的追求)。

自我实现的人:清新的鉴赏力。

带着敬畏、兴奋、好奇甚至狂喜、清新而又天真无邪的体验生命的基本内涵,而对于其他人,这些体验已经变得陈旧。

平淡的生活中的琐事也会使他们激动、兴奋和入迷,能从中感受到强烈的感受、美感与激动。

三、知觉(一)、知觉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的整体的认识。

知觉作为一种活动、过程,包含了互相联系的几种作用:觉察、分辨和确认。

1.觉察:是指发现事物的存在,而不知道它是什么。

2.分辨:把一个事物或其属性与另一个事物或属性区别开来。

3.确认:是指人们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当前获得的信息,确定知觉的对象是什么,给它命名,并把它纳入一定的范畴。

(二)、知觉的恒常性1.知觉恒常性的概念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像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着它的稳定性,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之为“知觉恒常性”。

知觉恒常性是一种经验的产物。

2. 知觉恒常性的种类(1)大小恒常性大小恒常性是指人们在视网膜成像大小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感知物体真实大小的能力。

(2)形状恒常性当我们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时,物体在视网膜上投射的形状是不断变化的。

但是,我们知觉到的物体形状并没有显示出很大的变化,这就是形状的恒常性。

人的视觉系统能够简单的通过考虑人与物体之间的距离来确定一个物体的实际形状。

(3)方向恒常性是指在视网膜上的成像发生改变的条件下,人们识别环境中真实图形方向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